小金库问题

2024-08-08

小金库问题(通用12篇)

小金库问题 篇1

一、小金库的含义及其特点

国家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 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违法者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立出小金库:第一, 上级企业应承担的成本费用, 转由下级企业或附属单位提供。第二, 被投资方给予额外的物资酬谢、有价证券、股票等。第三, 企业通过会议费、培训费等形式将公款存放于宾馆酒店或用于其他支出。第四, 企业人员在境外以自然人名义持有的股权、购置的资产, 没有计入法定账簿核算。第五, 企业二次分配的绩效工资和奖金。第六, 未将企业与职工人员捐献的资金用于实处。

小金库的特点错综复杂、五花八门。它具有普遍性, 隐蔽性等特征。拥有小金库的群体极为广泛, 大到党政机关, 小到各科各部门, 都有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他们通过对公司企业公共财产的虚报, 擅自收取不正当罚款费用等建设小金库, 来满足他们虚荣心和欲望。小金库之所以可以猖狂肆虐, 是因为它隐藏性能好, 转移方便且迅速, 很难被追踪。更难捕抓的是那些成群结伙作案的人, 在政府机关加紧检查力度的时期, 他们将违法得来的资金、支票、证券转现,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 将其存入下属单位的账户, 使之成为小金库的保护伞。由此可见, 小金库事件虽涉及人员很多, 但小金库大多数只属财务部长和高层领导所有, 支配随意性很大。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其惩罚足以判死缓及死刑。他们将小金库的钱坐地分赃或是买车抢购现房, 最终导致权力的腐败。

二、小金库的潜在弊端

小金库存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首先, 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他们利用谎报销益、虚列支出、藏匿资金、接私活等方法谋取利益, 直接影响账目账单的准确性。若是长久发展下去, 漏洞必将显现出来, 公司就要面临倒闭的危险。亡羊补牢, 为时已晚。最终会导致公司资源分配的不均, 政府宏观调控的失效, 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及市场秩序的紊乱。其次, 它有使人利欲熏心的本领。我们知道, 有许多高官落马, 都是栽到私藏小金库上。小金库已成为铺张浪费、奢靡享受、违法乱纪的主要资金来源。人们往往经不住金钱的诱惑, 小金库也常用来收买人心, 巩固关系, 得权买势。此举一发不可收拾, 拥有自己小金库的同时, 也就意味着一只脚已踏入地狱之门。中国贫富差距如此之大, 想必与某些高官的个人利益膨胀有关。国家规定的法律没有人去实行, 群众只能通过媒体得知, 又一次被政府官员欺骗。可想而知, 部分官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已发生偏移, 如若不及时将他们从高权高势的位置上拉下, 起到斩马示众的作用, 那么他们必将继续危害党和国家建设事业。最终越过违法的界限, 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说, 有小金库的存在, 祖国做再大的努力也无法实现贫富差距减小的目标, 小金库对祖国的危害是难以预料的。所以, 我们必须针对小金库问题, 制定长期有效的措施, 才能使社会拥有稳定的格局。

三、筹划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方案

针对小金库的特征及危害, 从他产生的根源以及管理层面入手, 加强监督机制和打击力度, 具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计划:

(一) 开展教育宣传活动, 提高道德素质修养

小金库的拥有者, 大多是由于道德本质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所致。从根源上减少“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是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由小金库引起的严重后果以及违反法律应受的惩罚, 都应该通过会议、报告等方式告知官员, 同时也对现有案例进行透析, 使官员进一步了解法律知识。我们要求各级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 组织专门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调节好工作心态, 严于律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 完善法律体制, 推进改革创新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根本国策。要建立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就要从根本上完善法律制度。从近几年的事例中不难看出, 小金库样式多端, 其金额和违法人员在不断增加, 从过去单人小金库的设立到现在群体之间的相互勾结, 可以称其为“利益均摊, 风险共担”腐败组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验, 国家还未对其设立严谨的惩处制度, 也可以说是违法者借此机会才得以作案。所以, 我们要把“小金库”治理的重点放在完善法律条文上, 运用体制的创新与法制的建设, 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加强国库物资的管理, 由财政部对资金统一实行验收、支付与核算。协调处理好预算外的资金, 整体把握资金来往动态, 实行预算外专管制度, 避免在此环节资金的流失。对财务部门制度要定期更新, 统一对财务票据进行验收, 一旦发现潜在的危险性, 立即禀报加以防治。加强对银行单一账户的监管, 绝不准许有多头开户现象的一再发生。重点把握支出关口, 财政支出必须按照预算和规定的开支范围、用途, 进行审核办理。重大项目资金的分配不能由一人垄断, 应召集各部门有关负责人开展会议, 制定出最盈利最合理的方案。为了使大家配合制度的实行, 应建立奖惩并举的政策。一方面, 对私藏小金库, 逍遥法外的人员要加以严惩, 绝不手软。另一方面, 对坚持原则, 洁身自好并敢于同小金库现象作斗争者隆重表扬, 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此殊荣是对个人人品赞同的体现。目前, 推进公务卡支付结算, 是改革管理上的创新举动。人大代表要从源头上严格审查预算, 让政府彻底公开公务消费预算科目与结果报表。这样才能真正使权利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 并能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因此, 完善法律体制, 推进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三) 严处违纪行为, 加大惩罚力度

为“小金库”现象制定一套严格的惩处措施, 是对犯罪者

摘要:本文从小金库的含义入手, 观察它的走势特点, 对存在的病因及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着重分析了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措施。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创新法律制度以及实行公众监督进行论述, 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合理建议, 有侧重的讲述了制度的完善、监督的力度, 希望对小金库的治理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小金库,治理,长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9]18号, 2009-06-11

[2]张萍.“小金库”源头治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 20109 (8)

[3]刘远忠.对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2)

[4]王秋霞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思考[J].财政监督, 2011 (7)

小金库问题 篇2

xx年xx月xx日,全省“小金库”专项督查检查组对xx镇政府财务检查过程中,发现我镇政府将部分拆迁户购房款以及拆迁补偿费合计共xx万元人民币,竟然以私人名义进行单独存放,非法形成一定数额的帐外资金。其中:支付拆迁补偿费xx万元,支付拆迁户安置房工程款xx万元,支付拆迁费用xx万元,以及其他与本次拆迁有关费用xx万元。截至目前,我乡镇政府在其私人账户存款余额已达到惊人的xx万元。

自以上问题被省督查组查出以来,作为党委书记,我既震惊、又愧疚,震惊于我对镇政府的行为竟毫无察觉,愧疚于组织对镇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因此,近日来本人通过认真反思,深刻自剖,发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问题恶劣性的认识严重不足。镇里发生如此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作为xx镇党委书记,我负有全部领导责任,对此,我将认真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的调查,诚恳接受组织的一切处理意见,并就此类问题,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立行立改。

一、产生问题的的根源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自从本人担任乡镇主要领导以来,尤其是调任xx镇党委书记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本应高度重视的财务管理工作给予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可以说,就是没有意识到这方面若出现问题,就将会是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面对目前全国正在全面整顿治理“小金库”的这一严重形势,自己没有充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面来,片面地认为财务管理是行政职能,属于镇长份内工作,作为党委书记我不便直接过问,也对单位财务管理和运行上抱有十分可怕的侥幸心理。同时,多年来,本人由于对财务管理制度了解不够和知识缺乏,对会计账务给予的关注始终不够。

二是工作衔接不够紧密。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平时疏于严格管理,亲自过问检查做的还不够到位。对乡镇人大和纪检等监督检查岗位的组织领导还不够到位,按照上级规定经常性组织督查、检查的次数不多、频率不大,致使监督职能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政府财务几乎在一中没有监督的环境下运转;而财务主管及相关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经常性督促、教育,致使大部分管理人员财务知识匮乏,工作人员业务不够精湛。

三是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我镇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制度、轻落实的情况,这始终是我镇财务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严重软肋,以至于有个别时候由于工作时间紧迫,在资金运行、管理上很难还像平时一样能够严格按章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较突出的管理脱节、程序错位、制度形如虚设等方面的问题。

二、整改落实的措施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全省督查组查出的问题,我完全认可,并完全接受县委常委会对我镇及我个人作出的处理意见,并利用3天时间,对处理结果逐项、逐条、全面落实、精准落实、落到实处。同时,我镇积极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集中利用3-5天时间,对全镇财务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并随时接受相关部门检查、验收,确保顺利达到整改各项要求。

二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我将以本次全省“小金库”专项督查检查为契机,聚焦省督查检查组指出的问题,以我镇制定的整改措施为动力,全面从严从实抓好财经纪律整治。同时,要认真组织全镇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好财经纪律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财经知识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建立健全财经管理长效机制。省督查检查组及时发现问题,对我镇来说是一次发现自身问题和不足以及改正错误的机会,我镇将认真吸取精要教训,认真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思路,持续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财经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实干实绩来回报组织对我的培养和信任。

『小金库』开张 篇3

一天上午,表妹千里迢迢的从老家跑出来找工作,要我去车站接她。我是她表哥,这种事情当然不能拒绝。我所在的地方离车站有七八里,比较偏僻,没有公交车。虽然我有辆破旧的单车,但不能如此寒酸的骑辆破单车去接表妹吧。我咬紧牙关,花十块钱坐摩托到车站,还算比较幸运,顺利地接到了表妹,我又咬紧牙关花二十元两人坐摩托回来。回到出租房,将近十二点了,得准备午餐了,妻子上班去了,要到下午五点才下班。

我给表妹倒了一杯热茶,招呼她好好休息,然后准备去市场买菜。我骑着单车往菜市场跑,没想到走到半路上车子就没气了,幸好不远处有个修车的老头,我赶忙推着车子去打气。打完气老头问我要两毛钱,我在口袋里掏了半天,一毛钱也没找到。因为那仅有的三十元刚才坐摩托花掉了。我的脸涨得通红,借故说先去上个厕所,等下给钱。我看到不远处有个垃圾箱,看看暂时没人,我假装去扔垃圾,幸运地发现里面有两只啤酒瓶,我如获至宝,捡起来就往废品店跑。换了两毛钱。于是我大摇大摆地回到了修单车的老头那儿,慷慨地递给他两毛钱。老头看了看表,笑道:“上个厕所也要半小时,像个女同志似的。”我骑着车灰溜溜地走了。

我马上感到左右为难了,如果去菜市场,则身无分文,如果空手而归,肯定会被表妹笑话。这时附近工地上的工人们都吃饭去了,我从来没有做过贼,为了让表妹不饿肚子,这回我准备铤而走险了,随便拿两根钢管就能卖二十元,中餐就不用愁了。我趁机去取钢管,这时发现有一对狗男女在偷情,那男的正是包工头。他一边穿上红短裤一边喊抓贼。我拔腿就跑,去骑单车,猛地一抬腿,劣质的裤裆开了一道大口子,自己的内裤也暴露出来了。幸亏单车坐垫可以遮羞,要不然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然而单车终究跑不过摩托,几个工人骑摩托追了过来,将我逮住暴打一顿,我被打得鼻青脸肿,还被包工头送到了派出所,要我赔偿以前工地上丢失的一百多根铜管。我顿时傻眼了,真是百口莫辨,有苦难言。

直到下午五点多,我打电话要妻子来派出所接我。妻子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哇”的一声后悔地哭道:“都是我不好,如果没有封杀你的小金库,你今天就不会受这么大的委屈,没想到小金库对男人是如此重要。”

国内外“小金库”问题研究综述 篇4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普遍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加上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致使这些国家几乎不存在“小金库”现象,甚至于西方学者根本不了解我国所谓的“小金库”,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曾经有美国政治代表团专程到我国审计署询问关于该审计署对外披露的某国有企业账外账问题,要求该审计署对究竟什么是“小金库”做出解释,由此可见,西方学者或政府官员对“小金库”这个词还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如何防范与治理。目前还检索不到有关西方国家学术界及理论界对“小金库”相关问题研究的 文献资料。

二、国内对“ 小金库”的研究综述

针对我国“小金库”问题愈演愈烈的现象,国内相关学者、专家及财会人员分分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学者们分别对不同单位类型的“小金库”治 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社会团体等机构;同时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小金库”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主要包括经济学视角、内部控制视角、审计视角等。他们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小金库”的形成 原因、主要 表现形式 、产生危害 性、治理对 策及审查 方法等方面。

1.对“小金库”形成原因的探讨。董莲莲( 2006) 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个人或小集团利益驱使、职工及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群众监督意识差是“小金库”形成的主观原因,还认为社会外部环境差、国家预算制度及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小金库”形成的客观原因,其中特别指出法制不完善是“小金库”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田振刚( 2012) 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现行财政体制的缺陷是“小金库”滋生的根源,同时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及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小金库”问题的多发;论文中还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导致了“小金库”的产生。朱卿芳、龚慧 君( 2012) 认为金融企业内部私设“小金库”的首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康俊廷( 1996) 、王增文( 2005) 、李兰屏( 2008) 、刘建阳( 2011) 、顾小亚( 2011) 、王石生( 2011) 等都对“小 金库”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大体相当,认为“小金库”形成主要是由于部分领导思想意识及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体制及内部控制不完善、内外部监督及奖罚力度不够、利益的 驱使等。

2.对“小金库”表现形式的探讨。陈美华( 2004) 认为人们通过巧立名目乱收费、截留或隐瞒各种收入、坐支或公款私存、转移资金及非法套现、白条收费或账外收费等形式私设“ 小金库”。纵观学者们对“小金库 ”表现形式的研究 ,基本都是从隐匿收入和虚列支出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如郝婷( 2000) 、郭瑛( 2011) 、刘建阳( 2011) 、寇丽( 2012) 、华毛仙( 2012) 等学者。

3.对“小金库”产生危害性的探讨 。杨安云( 2010) 、王秋杰、马光( 2012) 、张莉丽( 2011) 等认为“小 金库”是滋 生腐败的温床, 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影响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张国莉( 2007) 指出“小金库”的存在会助长“拜金主义思想”。杨 军( 2011) 则认为“小金库”的存在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及人际关系。

4.对“小金库”治理对策的探讨。学术界对“小金库”治理 对策的研究比较多,所得成果也颇多,刘建阳( 2011) 指出治理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对策应教育优先,还需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同时需要强化问责、形成有效监督。何雪峰、李大帅( 2011) 基于法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小金库”的治理路径:一是减少私设“小金库”行为的机会;二是降低违法净收益;三是强化监督,加重惩罚。郭瑛( 2011) 认为企业需加强内部控制来治理“小金库”,提出通过优化控制环境、加强业务层面的授权控制和执行控制、强化预算控制、健全信息渠道等措施来遏制“小金库”的产生。 莫庆华( 2010) 提出要彻底治理“小金库 ”屡禁不止的现象 ,需要不断完善教育机制、管理机制、监控机制、惩处机制、制衡机制。吴柯( 2010)、李云( 2012) 认为“小金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郑继辉( 2011) 、石惠杰( 2012) 、王秋杰、马光( 2012) 等也都研究 得出治理“ 小金库”的对策,且结论基本一致。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小金库”是我国特有的现象。我国学者对“小金库”的研 究从1989年第一次专项治理逐步展开,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多为理论方面的探讨,且比较片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行系统研究的并不多。相当一部分学者专注于“小金库”产生根源的 研究,却只是片面地得出法律法规不健全、群众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对其形成机理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另一方面,选择从经济学视角、内部控制视角、法律视角对“小金库”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研究的比较普遍,研究方法不够完善。另外,围绕一个“小金库”的典型案例自始至终进行深入分析的并不多。

小金库问题 篇5

查自纠报告

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从未发生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清理小金库的自查自纠报告,内容如下:

【清理小金库自查自纠报告一】

按照中共20xx县委办公室、20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紧急通知》(龙办电〔20xx〕27号)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根据龙财监〔20xx〕2号《20xx县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财务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具体业务由财务人员负责办理。

二、积极做出承诺,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为坚决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我局主要领导及财务人员公开做出《防范和杜绝“小金库”承诺书》,承诺书明确了我局严格遵守银行账户管理规定,所有资金纳入法定账目核算,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行统一的津补贴政策,积极构建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并主动邀请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予以监督。若不兑现,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并接受组织的问责处理。

承诺书的做出,更进一步明确了相

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应遵守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表明了我局注重源头治理,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信心和决心。

三、认真开展自查,实施长效监督

按照通知要求,我局重点围绕“专项治理”中的七项内容开展了自查,对单位账户、账簿进行了认真细致清查。其结果是:

(一)均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执行财务收支,收入、支出全部纳入本单位法定账目统一核算,未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没有单独账户,未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小金库自查自纠报告

(二)财务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从未发生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以及以个人名义私存公款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各类票据均严格按照票据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按照财政集中支付要求,现金

管理采取备用金制度,按照现金管理有关规定,严禁设“小金库”。账务报销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杜绝坐支行为。严格控制财政资金支出,没有以任何形式进行私存私放。

总之,通过清理检查“小金库”,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了法制教育,强化了财务管理,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财务透明度,做到清理工作不留死角,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更大提高,坚决杜绝“小金库”的出现。

【清理小金库自查自纠报告二】

按照《xx县财政局 xx县监察局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x县审计局关于开展私设小金库及滥发钱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双财发〔20xx〕35号)文件要求,我办对20xx年1月至今私设小金库 及滥发钱物问题认真开展自查,并对自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自觉予以纠正,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

下:

一、自查自纠组织实施情况

“小金库”大透视 篇6

关键词:小金库;资金

“小金库”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法定财务账目控制以外的资金。从近年来部队及地方查办的案例来看,“小金库”的设立可谓“八仙过海”,有的极富“创造力”。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骗取和截留;其资金去向尽管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点,凡正常开支所不允许或受到限制的款项,就从“小金库”中支出,用起来得心应手,方便异常。以下归纳的五种来源渠道、五种支出渠道以及五种管理动作方式是在近年来的案例中发现的“小金库”的普遍表现形式,三个需要注意把握的问题是查处“小金库”的基本对策。

一、“小金库”的来源渠道

1.虚列骗取。即通过虚列支出或者拨款从单位法定财务账上骗出来,装入“小金库”。例如:假发票报销业务,实际是将款项划入其他关系单位,换成现金存入了“小金库”。

2.倒账串出。即利用会计技术,将应转不转、虚列债务和跨年度结转改变科目方式,将公款串出。例如:某部与地方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终止时,账上还有保险公司拨付的理赔周转金余额40万元,从形式上看应该退回。此后又转到应付账款,年度结转时又转入其他应付款,最后以还款名义将账抹平,资金转入账外“小金库”。

3.出售出租。即把单位出租房屋、场地、车辆等收入不入帐;将剩余报废的设备、器材和物资以及边角废料甚至旧报刊杂志出售不入账,扩充“小金库”。例如:某单位将撤销后的空余招待所对外出租,将租金36万元放在自己具有股份的私营公司账上,自由支配。

4.存款利差。即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单位或部门,利用存款的买方市场收取揽储人的好处费,或以存引贷,收受对方的利息差不入账,扩充“小金库”。例如:某部在银行定期存款1500万元,到期结算时,将高于合同利息部分56万元,单独从银行开出一张转账支票,存入“小金库”。

5.收缴截留。即将收缴的下属单位的管理费、利润和预算外收入等中途截留,转入“小金库”。例如:某部将收缴的房改维修基金20万元,两次以还本单位所属服务社欠款名义提出现金,转入个人银行卡中,用于消费、购房。

二、“小金库”的支出渠道

1.私分滥分。“小金库”资金的滥发大都以“为群众谋福利”为借口,将“小金库”资金以奖金、补贴或实物方式在单位范围内发放。这种发放往往是半公开的,且人人有份,数额差别不大。而私分却是在领导成员或少数人知道的情况下,背地里进行的,人数虽少,但金额往往较大。例如:某部门将“小金库”资金以奖金名义发放,人人有份,并采取重复报账手段将大账资金冲出账外,准备用于私分。由于这个部门临近撤销,有这样一个特殊因素,这些违法行为最后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2.度假旅游。有的单位将个别人的正常财务不好报销的度假旅游及购物费用等,放在“小金库”中报销,逃避监督。例如:某单位组织了大规模的度假旅游活动,活动过程中有人举报,为了逃避监督,将交通、住宿、门票、旅游纪念品等开支费用放在“小金库”中报销。

3.投资借贷。有的单位领导为了将“小金库”结余资金“用活”,保值升值,将“小金库”资金借贷出去或者兴办各种经济实体,投资借贷占支出的比例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例如:某市地方一个饮品公司急需资金,与银行某办事处负责人商定准备搞以存引贷,饮品公司表示在银行利息之外再付高息。某部负责人按饮品公司指定的银行存入1500万元。此后,饮品公司将款贷出,按照私下协议,支付利息差95万元。该负责人将利息差收进“小金库”后,一部分又以单位定期存款的名义存在另一银行,继续生息;另一部分购置了房屋,以保值升值。

4.支付无据。即有的单位将“小金库”账目隐藏或销毁,有的把“小金库”支出只作茧自一个简单的流水登记,不附原始凭据或者只附有一摞“白条”和“说明”,等等,无据可查。例如:某部中心将所属办事处上缴的管理费20万元没有入账,放在账外,开支内容空口无凭。

5.“职务”消费。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工作“方便”,某些领导为了升迁、调动或保住位子,用“小金库”的钱给位高权重的领导送钱送物。有的购赠古玩字画等收藏精品,模糊开支数额;有的发放高额顾问费、信息费等,以合法“劳动所得”名目出现。

三、“小金库”的管理动作类型

1.财务登记型。即设立账外账。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由本单位财务部门的某一名财务人员登记保管,但其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只有少数人掌握。也有领导管账、出纳管钱方式,但支配权仍由单位领导独揽。

2.一户两用型。有的大额账外款项的流转,没有一个账户是很“方便”的,最快捷的就是用本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定期存款户。

3.“小腿”代管型。有的机关事业部门将事业经费拨到业务附属单位(俗称机关的“小腿”),然后在这个单位提出现金并报销机关不好处理的开支。以前,此类“小金库”从附属单位账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现在动作方法有所改变,就是把上级拨的钱作为正常业务经费收入,支出分散到本单位的各类支出当中,改变以往的对应关系,一般不易发现,发现了也只是一小部分,与审计人员打起了“游击战”。虽然这类支出业务总体上与附属单位的业务类型搭界,但毕竟事假,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手续,有一定范围的公开性。只要主观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发现这类问题的概率还是较高的。

4.寄居依靠型。这类“小金库”的生存方式如寄居蟹一样,借屋而存。寄居依靠有内外之分,有的把账外款项伪造成单位经常发生的某一类型的来款业务,在往来账上潜伏下来,再伺机以还款的名义转出,这种方式在往来账目核查中有详细叙述;有的把“小金库”放在关系协作单位,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双方没有隶属指导关系,所以账务处理不像“小腿”那样煞费苦心,如同“小腿”代管的初级形态,往来对应关系明确。

5.伪造户头型。伪造户头是“小金库”的高级形态,是反调查的一种手段。这类“小金库”的掌管人员为了切断大额账外资金与单位资金关系链以不为人知,大都采取了伪造户头方式以逃避调查。这类“小金库”的特点是数额大、性质严重、掌控的人少、进出“把关”严格。

四、查处“小金库”应注意把握的三个问题

1.“小金库”的性质是公有的。“小金库”的资金活动的性质总体上处于违规与违法甚至經济犯罪的中间地带,少数处于边缘,个别的触犯了法律。其表现形式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并不断翻新变异。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这几年却是停滞不前,量法量纪标准不易掌握、责任不易区分。对它的定性处理普遍存在争议,众说纷坛。有的同志认为,一旦公有款物脱离了国家法定财务账目控制,即失去了所有权,就应视为被当事人所占有;有的同志认为“小金库”资金也是公有的一种形式,有大上之分,无性质之分。我认为,“小金库”资金除了单笔对应的之外,只要有一部分甚至很少的一部分为单位公务活动支出或者为大家谋福利,就应认定为单位公有性质。

2.“小金库”的问题是具体的。基于上述认识,清查“小金库”的问题须具体明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不以“小金库”整体为对象。如果行为人私设“小金库”是为了私分占有国有资产,无论行为人采取何种方法设立“小金库”,均应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是私公占有国有资产的行为。

小金库问题 篇7

事业单位“小金库”因其性质上的违法, 所以绝大部分都是以比较隐蔽的形式存在的, 没有反映在账面上, 但从实践总结来看, 有以下几种存在方式:

1、通过下属单位转移资金。

很多下设有附属单位的高层领导为一己私利, 通常先将资金通过没有实际意义的投资项目或其他应付款项拨付给下属单位, 然后由下属单位直接将此笔资金转移到私设的“小金库”账户或工会账户。或者将一些应该在总公司列支的费用放在下属单位报销。

2、私自处置国有资产, 出租收入转为账外。

事业单位赋有特殊的发展社会事业的使命, 都不同程度的占用着国有资产。但在财务管理实践中, 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薄弱, 缺乏规范性、合法性, 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将租金收入列入“小金库”;或将暂时闲置资产未经国资委授权就变卖, 变卖之后的收入归入囊中。

3、将下属单位或承包单位上缴的管理费、承包费设立“小金库”。

事业单位在管理下属单位或承包单位时因为缺少制度层面的严格规范, 管理的随意性大, 收取的管理费和承包费等不能及时入账, 往往利用职权直接截留转入私设的“小金库”。

4、利用票据违反法规, 截留收入。

很多领导层和财务人员相互勾结、串通利用发票的时滞谋取私利;利用学习培训机会和旅店合作, 乱开发票、谎填发票数额;报销虚假的办公经费、基建工程费;用过期的票据等收取规费, 不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 直接收到账外账等, 截留了许多本属于正常的业务收支部分的资金。

内因决定一切。事业单位“小金库”屡查不止主要的原因也是单位领导层和财务人员方面的, 首先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层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和本单位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 “小金库”是各单位公开的秘密, 是行业潜规则, 设“小金库”是工作需要, 是为了应付一些社会各部门的利益关系的一种工具, 是为单位筹划更多的资金, 也可以同时更有实力提高职工素质, 无可厚非。所以在如此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 单位负责人置国家和社会利益与不顾, 无视国家财经法纪, 扰乱财务管理秩序, 采取多种形式, 想方设法设立“小金库”。其次, “小金库”形式隐蔽, 单位会计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工作应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对违反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在现实工作中, 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一把手的“一支笔”现象, 单位负责人按照自己的利益关对会计人员施加精神和物质压力, 会计人员被迫在“小金库”的问题上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当作没发生。更严重的是有的负责人与会计人员相互勾结, 会计人员利用职位优势, 为其出谋划策, 披露虚假信息。内部审计也完全被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主管所控制, 失去了其审计、监督的效用, 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二、治理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对策

为治理事业单位“小金库”, 严肃财务管理秩序, 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增强责任人法纪观念和高度责任感。

增强部门、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是杜绝“小金库”最有效的对策。相关责任人上至最高管理层, 下到单位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基本的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行政和民事处罚条例, 明确守法和违法的界限, 增强自觉遵守国家法规的观念。尤其是财务人员要自觉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培养良好的职业风尚, 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主体立场, 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 有勇有谋地同不法行为做斗争,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2、建立良好的内控监督制度。

内部控制是近几年来各单位都在努力推行的工程, 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和降低损失。在治理“小金库”时, 各事业单位同样要切实建立健全一系列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法规的规定, 设置权责明确的岗位, 合理安排人事, 管理、开票、收款等环节互相制约;加强内部审计, 不仅赋予内审人员相应的职权, 还应强调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严肃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质量, 使内审真正发挥效用, 从源头上遏制个别人滥用权力私设“小金库”的违纪行为。

3、充分发挥外部调查的优势。

内部审计人员因与公司的利益关系比较微妙, 所以为切实保证审查工作的真实性, 还应该结合外部调查工作的开展来治理“小金库”。也就是充分调动外部监督的积极性, 发现本身所难以察觉的弊端。比如大力推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 将单位内的重大收支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等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 接受群众监督、指正和批评, 发现隐藏的问题;询问与单位有业务往来和利益瓜葛的企事业单位, 发现可疑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内查外调相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国家管理部门加大查处和惩戒力度。

治理不规范的行为最扎实的就是依靠法律权威性,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治理“小金库”涉及事业单位众多主体的切身利益, 利害关系复杂,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需要纪检监察、审计、银行、财务等部门互相支持, 协调配合。同时, 对发现的“小金库”绝不手软, 为严肃法律、法规, 既保证公平性又增强可操作性、有效解决问题, “一刀切”未必是一种低效率的方法:应该一视同仁, 对不同金额规模的“金库”以及类似的账外灰色收入都进行严肃惩处, 绝不手软, 使“小金库”难有容身之处, 从根源上最有力地治理违法行为, 推进全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云, 张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把握的原则.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8年第6期总第953期

[2]、翟晓东, 孙倩, 刘春辉.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8年第5期

小金库问题 篇8

关键词:审计程序,小金库,代金卷,措施

当前, 一些浴池、餐饮服务行业日常经营中普遍采用消费者先购票后消费的经营方式, 有些浴池、食堂服务行业还采用传统的循环使用流通“代金卷”形式进行核算经营, 我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在营业收入的计量确认环节产生隐瞒收入的舞弊行为, 应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工作中曾对该行业进行过审计, 发现在循环使用流通“代金卷”管理上存在风险漏洞, 并查出了一起利用流通“代金卷”截留营业收入私设“小金库”集体私分的舞弊案例。本文就该案例中所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和重大发现、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谈点体会。

一、实施审计程序和审计发现

(一) 搜集重要信息重视审前调查

20xx年, 笔者参与执行一个审计项目, 对某单位后勤服务中心的浴池、食堂经营情况进行审计, 按实施方案和两名助审负责对该单位三年来的经营收入进行确认验证。经审前调查、进点座谈询问。我们初步收集资料和了解的信息主要有:1、被审单位近三年会计报表、银行对账单、主要收入项目;2、会计核算收入确认的方法:该单位经营收入均以浴池、食堂负责人每天上缴所收回的“代金卷”面额为依据由会计向上缴人开出内部收据确认收入;3、“代金卷”印制管理使用情况:“代金卷”由出纳负责去印刷厂统一印制, 一次性投入流通使用, 三年来共印制两次, 每次印制“代金卷”100万元;4、账务处理规则:印制的“代金卷”投入流通使用时做会计分录:借:库存“代金卷”200万元, 贷:借入 (印制) “代金卷”200万元;卖出“代金卷”时做会计分录:借:现金xx元, 贷:库存“代金卷”xx元;浴池、食堂上缴营业收入“代金卷”时会计开具收据做会计分录:借:库存“代金卷”xx元, 贷:营业收入xx元。5、该单位只设经理一个领导岗位, 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工作, 财务室配有一名专职出纳, 会计由总务室主任兼任, 日常业务一般都是出纳一人处理。

(二) 确定审计重点严谨审计程序

经对以上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审计组认为:该单位内控体系不健全存在风险隐患, 在“代金卷”印制、流通使用、收据管控、浴池和食堂缴款台账管理等四个环节对营业收入真实性具有证明和相互制衡作用。为此, 审计组及时修改了审计实施方案和测试范围、方法及审计重点。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环节。主要采用了测试、复核、点验和外部调查取证等审计方法。首先实施了对“代金卷”从印制费用报销到印刷厂交货验收的穿行测试审计程序;二是对浴池、食堂缴款收据存根和台账与营业收入实施逐笔核对的复核审计程序;三是对库存没有开包流通使用的新“代金卷”每捆张数进行点验实施盘点审计程序, 并派两名审计人员去印刷厂对“代金卷”包装规范标准和印制数量进行了外部审计调查取证程序;四是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了突击盘点并固化了财务室的货币资金客观形态。

(三) 揪住审计线索获得重大发现

通过执行以上审计程序, 审计组获得了重大发现:1、货币资金盘点发现资金涨库和以出纳员名字开户的活期存折一本余额xx万元;2、“代金卷”每捆张数印刷厂均赠送5%的备品, 印制两次共赠送10万元面值的“代金卷”;3、浴池、食堂的缴款台账依据缴款收据登记, 3年来合计金额却比会计账目3年来实现的营业收入合计金额多xx万元。该单位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的尾巴被审计组揪了出来, 同时审计组分析认为出纳一个人经办印制“代金卷”有隐瞒出售账外备品“代金卷”收现金不计账的可能。审计组立即将这些情况向主管审计领导进行了汇报, 经研究, 领导决定紧急成立纪委审计联合调查组, 采取如下措施:1、审计组与纪委联合对会计、出纳和单位负责人分别进行单独谈话;2、冻结资金, 封存财务账目;3、会计、出纳停职接受进一步调查;4、加大审计力量对该单位财务账目进行全面检查并视情况进行延伸审计。通过近3个月的审计调查取证, 很快印证了审计组的判断, 查清了该单位从经营浴池、食堂以来共截留营业收入xx万元, 以发奖金为名集体私分xx万元, 余额xx万元的事实;查证核实了出纳员将出售账外“代金卷”收到的现金不计账存入个人存折的事实。联合调查组追回并没收了全部非法所得, 为国家挽回了损失, 同时对触犯刑法的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予以追究。该案例在被审计单位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振动, 给干部和财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警示教育课。

二、审计案例分析

(一) 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是滋生小金库的土壤。

该单位只有一名领导, 一人说了算, 大权独揽, 对领导权力的监督除了上级年终进行一次履行性考评象征性征求一下单位职工代表意见外, 单位内部对其根本没有任何约束机制, 致使私欲膨胀, 这是导致该单位领导敢于冒法律风险私设“小金库”以为职工办福利为名进行集体私分的根本所在。

(二) 财经纪律弱化, 会计岗位制衡缺失, 为私设“小金库”起到了助推作用。

审计中发现该单位现金管理混乱, 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 兼职会计无证上岗, 业务能力差, 岗位的相互制衡作用就不可能有效发挥;出纳是领导的红人, 一人掌管印制“代金卷”, 单位对出纳放任管理缺乏监督, 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 对“代金卷”从没有进行过交接点验;审计现场盘点发现存在库存现金数额大、白条抵库现象和账实不符的严重问题。内控制度缺失和财会人员政策观念淡薄也给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方便。

(三) “代金卷”票据管理和经营模式的漏洞, 给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首先, 单位对票据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制定票据管理制度, 上级主管部门对票据使用管理没有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其次使用内部印制的收据收款, 且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 责任不清, 使截留隐瞒营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容易进行操作。

(四) 上级机关用人失察和主管部门管控不到位, 也给该单位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机会。

三、防范企业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的内部控制措施

通过该审计案例分析, 剖析其存在“小金库”的主客观因素和根源, 笔者认为要有效防范企业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除了行政部门加强监管以外, 而从内部控制入手, 强化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建设也尤为重要。为此, 建议企业内部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一) 加强企业负责人自律意识, 让权力和欲望置于制度阳光的监控之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负责人必须树立遵纪守法经营理念, 严把廉洁从业职业底线, 明白“小金库”是红线是腐败的温存, 摸不得更要不得。防范私设“小金库”是一把手工程, 责无旁贷, 领导要“干净、干事”, 不谋私利, 勇于接受群众监督, 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堵住“小金库”漏洞

不相容职务岗位实行分离, 出纳员不得经办代金卷、内部收据的印制工作。首先, 通过制度学习来提高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只要领导、员工认识到位了, 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其次, 组织机构设置要做到各部门相对独立、相互制约和权责明确, 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操作流程。再次, 要注重内部审计建设, 加大内部监督力度。

(三) 加强企业票证管理和会计基础规范工作, 从业务源头上消除“小金库”生成条件

1、财务部门要建立票证、收据、代金卷等领用缴销管理制度, 实行专职登记台账管理。2、加强会计人员统一管理, 实行委派制。会计人员直接划归上级财务部门管理, 实行持证上岗。增强会计人员责任心, 对上级财务部门定期报告财务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3、建立会计业务交叉互查制度, 防止交易往来之间截留收入。4、加强对涉案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处罚力度。

(四) 加强法制、警示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对“小金库”违法危害性的认识

小金库问题 篇9

一、“小金库”形成的几种形式

第一, 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营业收入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出租所得收入设立“小金库”;用期权投资、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设立“小金库”;用政府奖励资金、社会捐赠、企业高管人员上交兼职薪酬、境外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方人员劳务费用结余等其他收入设立“小金库”。

第二, 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虚列产品成本、工程成本、采购成本、劳务成本等营业成本设立“小金库”;虚列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期间费用设立“小金库”;虚列职工工资、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等人工成本设立“小金库”;虚列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等职工福利设立“小金库”。

第三, 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通过虚假会计核算转移原材料、产成品等设立“小金库”;以虚假投资、虚假应收款项坏账核销等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以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以虚假关联交易方式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通过以上手段把资产正大光明提到账外, 形成个人或小团体利益。

二、“小金库”造成的危害

第一, 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小金库”的收入和支出随意性很大, 往往支配权和使用权都掌握在某些领导干部手中。从“小金库”使用情况来看, 有的用于单位人员的额外福利待遇, 造成社会分配不公平, 带来社会的不和谐。而更多的是用于挥霍浪费, 滋长了干部队伍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二, 扰乱了各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和财政秩序。各单位私设“小金库”, 形成了国家和单位的资金漏洞。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越来越不景气、甚至破产, 与“小金库”有很大关系。“小金库”严重扰乱了财政秩序和企业发展, 影响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

第三,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了解, 近几年国有资产以平均5%的速度流失。国有企业存在的“小金库”致使企业效益缩水,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这给国家财产和集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三、“小金库”的治理对策

第一, 从思想根源入手, 加强宣传教育。最有效的是要结合典型案例、用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进行警示教育, 切实提高班子成员和员工的法制意识, 使广大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 参与禁止“小金库”的工作, 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

第二, 从财会部门自身出发,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首先结合本部门的实际, 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手续和规范核算程序, 完备经手、会签、审核、联审、联签制度, 定期向职代会通报财务收支情况等有关情况, 堵塞各种漏洞。其次加大会计核算制。对暂不具备核算的部门和单位, 实行会计委派, 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交流和随时调整;具备条件的都要推行国库集中核算制。再次加大自查力度, 定期与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和随时抽查。由此将“小金库”扼杀在萌芽状态。

第三, 稽查人员必须掌握一套过硬本领, 加大查处力度。一是开展现场盘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保险柜, 核对库存现金是否相符, 并对个人存折、现金支票、有价证券凭证、股权和债券凭证进行重点关注。此外, 可通过查阅记事本、会议记录、业务档案等资料寻找线索。二是核对账户明细。可进行资料核对、银行对账单核对、收入核对和往来账核对等方法。核对法就是对财务记录及相关资料中两处或两处以上的相同数据加以对照, 运用观察、问询、函证等方法, 对内外账的一些经济活动进行内查外调, 财务人员应对财务稽查中发现的可疑情况及不明事项向相关人员进行口头或书面问询, 以查清真相, 还可较为直接地揭示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往来账目的存在性。三是对被检查单位实物资产进行盘点。检查被查单位材料、产品和固定资产时, 一定要重点检查材料和产品盘亏情况, 报批手续是否齐全, 有没有虚假盘亏等现象。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时重点看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 如缺失实物查明原因, 以防固定资产流失;有无出租的固定资产, 是否有协议, 租金是否上账;固定资产报废相关手续是否齐全, 残值是否入账等等。四是其他重点关注事项。对被检查单位的应收账款进行检查, 重点看其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坏账收回是否入账;抽查收款收据, 是否有没上账的收据;年终突击支出及大额支出予以关注, 对异常的费用支出要到第三方进行延伸检查, 重点核查是否存在使用假发票现象。五是对相同会计科目进行横向对比。在某些部门单位隐瞒收入、多转成本、虚列工资的情况下, 可对相同的内容、日期和数字等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本期与上期收入、成本、费用等计算、比较和分析, 发现“小金库”存在的线索及证据。

第四, 健全各职能部门监管体系, 加大惩处力度。进一步理顺监管关系, 明确各职能部门财政监管的职责和范围, 加大监管力度, 确立并赋予监管部门相应的地位和职权。在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中, 可形成单位自控、系统普查、部门自查, 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抽查, 发现问题迅速稽查的规范的监管制度。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 职能部门要坚持原则, 排除干扰, 依法行政。查实的“小金库”, 该收缴的要坚决收缴, 该罚款的决不轻饶, 必要时要公开曝光;对相关责任人根据其情节, 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让违规者付出高额成本、沉重代价。

摘要:如何治理整顿“小金库”, 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文章对“小金库”形成的形式、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小金库”现象,危害,对策

参考文献

[1]、景春平.高校内部“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及治理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 2007 (3) .

小金库问题 篇10

一、同1998年《对账办法》相比账务核对工作的一些变化

(一) 征收机关的改变致使国库报表及对账方法发生变化

1998年《对账办法》出台时, 官渡区国库部门只需面对同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 国库报表种类也相应简单。只需编制汇总的中央、省、市、区级预算收入报表和对账单即可。而随着体制改革, 现如今官渡区国库需要面对的征收机关发展到区财政、区国税、区地税、地税省直征、地税市直征、市环保局、省财监办7家单位。而区国税、区地税、地税省直征、地税市直征的收入中有许多都涉及到中央、省、市、区四级收入, 需要编制的报表也进一步细分到每一家征收机关。对账方法也不象1998年《对账办法》里规定的那样只需和各征收机关核对其相应级次的收入数, 而是首先需要分别和财政税务等每一家征收机关核对各自或代收的全部级次收入数, 然后再汇总同财政部门核对预算收入总数、库存数、支出数、调拨数等。这样一来就与1998年《对账办法》里规定的具体报表、对账单的份数和种类不尽相同。1998年《对账办法》中规定的一些具体对账方法, 与现阶段国库和征收机关的对账需求已不相适应。针对此情况, 在修改大的对账办法同时, 各地也该因地制宜, 制定切实符合本地情况的对账细则, 向上级报备, 并在辖区内实施。

(二) 对账单编制时间期限不同

1998年《对账办法》规定, 各级对账单可以在5日内进行编制。而现实中一些征收机关在月底或年底当日就急于向国库部门索要各自报表。由于考虑到对账工作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国库部门一般就在月底年底加班编制各类报表、对账单给各征收机关, 并要求其3个工作日内反馈核对情况。

(三) 年度终了整理期的变化

最近几年, 随着国库核算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原先《对账办法》里规定的10天库款报解整理期在昆明辖区已经连续几年没有设置了。各国库经收处12月31日以前所收到的税款都能够保证在年终决算日内划转入库。之所以能做到这些, 昆明票据清算中心为首的票据交换系统建立与2003年以来的现代化支付系统逐步上线功不可没。这也是国库核算近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核算效率的同时也给我们自身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个情况, 在制定昆明辖区自身的对账办法时, 可以考虑年终决算无特殊情况下不设置库款报解整理期。

(四) 对账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情况

根据1998年《对账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机关 (含专员办) 对预算收入对账工作负有组织和监督责任。财政机关应定期 (至少每半年一次) 组织同级征收机关和国库召开对账工作联席会议, 及时协调解决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 多是国库部门对预算收入对账工作进行组织。财政更多是充当参与者的角色。

二、目前账务核对中存在问题

(一) 个别征收机关对账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核对出问题,

往往只核对账表总数或本部门需要的数字, 未对其他数据进行逐项核对

如:财政机关核对拨款支出报表时, 有时只核对总数, 对一些分项不注意。这种做法会导致财政局对国库支出报表的支出分项数据不了解, 如果遇到拨款退回业务就经常会将账务入到原本没有发生过支出的分项科目中去, 造成国库预算支出报表数据失真。

(二) 账务核对不及时

第一是收入类。由于官渡区税收业务量大, 例如地税有时每天税票笔数达5000笔, 地税工作人员基本无法用一天时间将这些税票核对完, 这样积累之后, 账务核对上就会有一些延迟。会造成一些需要更正的税款不能及时处理。第二是拨款、退库类。库款出库环节一直是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 但有的征收机关办理完退库后不及时拿取回单、账表对账。这让对账工作出现一个真空期, 不利于风险防范。

(三) 对账人员的管理问题

我支库一直以来都规定各征收机关的对账参与人员必须预留身份证明等资料, 但在人员相互制约、人员临时抵岗等问题上一直没有规范性制度。这就有可能出现拿送票人员与对账人员为同一人的情况, 两项工作如果被人一手清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风险, 也有悖于人员岗位制约原则。

(四) 对账签章问题

各地的签章制度不尽相同, 签章式样也各有差异。例如国库业务中有的要求征收机关刻有对账专用章, 而会计业务则要求开户单位对账时加盖资金汇划时的预留印鉴。有的要求核对人亲笔签字, 有的又规定签章均可。以上做法中各有利弊, 不过仍然缺乏一个实用、有效的规范制度。

三、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 考虑修改1998年《对账办法》中一些与现阶段国库对

账需求不相适应的具体规定, 同时各地也应该在不违反上级规定的前提下适时制定自身对账实施细则。

(二) 各地的财、税、库等就账务核对工作联合发文, 明确各环节的对账责任, 以此增强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心。

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推诿扯皮。特别是财政局, 应该依照1998年联合下发《对账办法》规定, 承担起对账工作中的组织和监督责任。

(三) 加强与各征收机关的对账协调、沟通、宣传工作。

并签署相应的责任书。

(四) 在账务核对制度中明确规定各岗位相关工作人员资料报备必须至少2人。

并且规定拿送票人员与对账人员不能为同一人。

(五) 从实用、有效的角度规定对账印章式样。

美联储贷出小金库 篇11

估算方法准是“先计算美联储2007年8月以来收到的贷款费用和利息,然后假设这些钱都买入3月期美国国债”。

果真如此的话,美联储算是英雄救美又赚钱,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的还有美国政府,依同样标准,至2009年9月初,美国政府从诸多救助资金支出中获得回报约为300亿美元。

此外,美联储还报告,2009年上半年,美联储已获得164亿美元净收益,仅持有花旗集团股权升值就带来近110亿美元账面收益。

美联储并非唯一盈利的央行。瑞士央行在8月份出售瑞银股份,获得约11亿美元盈利。但世界其他大型经济体在过去12个月,却因救助银行亏损108亿美元,其中英国政府亏损55亿美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Stanley伯南克要抵挡更严厉的批评,他必须把盖子再多掀开一点,把美联储搞得再透明一点。

路透社美联储在为救市后的退出政策做铺垫,暗示投资者不要恐慌。

《第一财经日报》这点小利润的背后,美联储想告诉纳税人,政府拿他们的钱四处救火不会血本无归。

《金融时报》狡猾的美联储没算上购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美国国债的未实现收益或亏损,算上就可能实际亏损。

“小金库”探究 篇12

关键词:“小金库”定义,“小金库”表现形式,建议,长效机制的建设

我有幸参与了国资委的小金库重点检查工作, 此前, 五部委颁布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在各企业完成了小金库自查自纠专项治理工作后, 国资委成立了小金库工作组, 开展了重点检查工作。

一、小金库定义及表现形式

首先明确小金库的定义, 1995年定义为,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 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于“小金库”。2009年, 定义为凡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 (含有价证券) 级其形成的资产, 均属于“小金库”。可见, 此次定义将“小金库”的范围加大了, 延伸到了未列入账簿的各种资产, 是否列入本单位的账簿是判定“小金库”的唯一依据。

“小金库”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户核算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通过检查, 我们发现“小金库”又有很多新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1) 利用职务之便或者调动工作, 所要客户机他人的现金, 形成小金库;

(2) 虚假工程、虚构材料款套现;

(3) 截留工程款套现;

(4) 通过多列支劳务人员, 与劳务公司勾结, 用劳务费套现;

(5) 在无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情况下, 以购买备件的名义购买固定资产, 将备件转成本, 而后将固定资产出租或出售, 形成小金库。

二、小金库查处案例

“小金库”的查处, 通过账本往往比较难发现, 可以借助企业自查、访谈和举报线索有针对性的查处。以下是几个我们查处的案例:

案例一:我们所查到的一个公司, 是一个建设单位, 发现他们自查出226万元的以机械费分包工程形式在工程款中抽取现金形成的“小金库”, 公司财务人员解释该款项全部用于支付劳务人员伤亡赔偿, 我们认为怎么这么巧, 全部都用于支付了赔偿?一点余额都没有?我们心存疑惑, 于是要求财务提供一个伤亡赔偿合同及明细清单, 对方出示的赔偿明细单上显示2009年仅支付了47万元, 财务人员解释有些2008年的赔偿是2009年偿付的, 我们就反驳, 那是不可能的, 赔偿怎么可能会推后呢?职工及家属也不会愿意的, 于是询问通过什么款项支付的赔偿?财务人员支支吾吾, 最后解释是用签订《项目承包责任状》, 项目经理向公司缴纳的风险抵押金支付的, 于是我们要求对方提供用风险抵押金支付赔偿款的账务处理记录, 对方解释这一部分风险抵押金暂未入账, 准备入。至此, 思路清晰了, 该公司仅把以机械费分包工程形式在工程款中抽取现金列入了“小金库”, 而风险抵押金仍然游离在账外, 该笔风险抵押金按照2009年的小金库的定义, 仍然为“小金库”范畴。我们要求对方单位将所有的风险抵押金的运行轨迹给我们做一个解释, 并提供相关的证据。

案例二:还有一个工程公司, 通过虚列劳务人员, 让劳务人员一个人签出好几个人的劳务费, 与劳务公司合作, 用劳务费套现。首先, 按照程序, 我们从对方提供的劳务人员花名册中, 随机抽取10人, 并记录计入成本费用的劳务费, 随后去工程队逐一核实, 找来随机抽取的劳务人员, 让他们确认最近一次收到的劳务费金额, 并签字确认。经过我们核对, 发现80%的劳务费与我们抽取的进入成本费用的劳务费用不符, 有些明显低于记录的劳务费, 有些明显高于记录的劳务费。我们感觉情况异常。并询问工程小队长, 一共有多少挖掘机、多少推土机等?需要配备多少人员?正式职工有多少人?劳务人员有多少?等等问题, 小队长一一作答。我们收集了资料, 回到公司, 让财务人员拿出进成本费用的劳务人员工资明细, 发现我们抽查的小队进成本费用的劳务人员有226人, 而小队长告诉我们该队所有劳务人员一共180人, 我们随即询问人力资源部部长与财务总监请对方解释原因, 对方支支吾吾, 说有可能是小队长记错了, 这个理由有些太牵强, 我们没有接受。很明显, 这个公司虚设劳务人员, 虚构成本费用套现, 形成“小金库”的可能性比较大, 随后, 我们将此事正式移交给集团公司纪委以进一步查实情况。

三、整改建议。

(一) 加强思想教育

进一步加大界定“小金库”的政策和防范“小金库”的制度的宣传工作, 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影响力和知晓率把规章制度内化为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如网络、报纸、专题会议、职工大会等, 增强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 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行为意识, 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让公司员工养成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按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 营造人人知晓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二) 加强财务管控, 加大对基层的财务管控力度

通过检查“小金库”, 给我的最大体会是,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越是大的集团公司, 越是层级多、结构复杂的公司, 越容易成为滋生“小金库”的温床。通过检查, 我们发现集团公司层面都比较规范, 报销费用均通过POS机刷卡, 直接转账;分公司没有账号, 需要用款通过申请, 直接打入对方账号。这一点值得借鉴。最容易出问题的往往是最基层的单位, 比如小分队或是车间, 往往山高皇帝远, 欺上瞒下, 有的甚至直接让工人在工资签收单上签大头, 拿小头, 把钱套用出来后挥霍一空。工人迫于压力, 不敢声张。建议对基层的管控力度加大, 可以通过基层干部轮岗制减少“小金库”发生的可能性、甚至坚决杜绝。

(三) 强化预算管理、修订制度与流程,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建议集团公司层面强化工资总额管理, 建立科学的工资总额分配体系, 杜绝以“小金库”的形式进行二次分配;预算管理按照客观条件合理安排, 杜绝领导干部的主管因素, 以此切断为了完成不合理的预算或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形成“小金库”的可能性。。“小金库”问题之所以存在, 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缺失、执行缺失、监督缺失造成的。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修订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规定, 比如, 理顺业务流程, 进一步加强废旧资产处置、资产出租管理、严格审批程序, 进一步加强保证金、押金类收入管理、规范关联交易, 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将“小金库”从客观方面扼杀在萌芽中, 使得“小金库”现象从“不得已而为之”变为“不必为之”。

(四) 建立“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

小金库的治理工作不能仅仅是通过自查、检查等手段, 重要的是为彻底消除“小金库”滋生的土壤, 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深入排查资产与财务管理隐患, 完善制度, 逐渐形成一套由党、纪委、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组成的联动机制。企业要全面排查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隐患, 堵塞容易和有可能形成“小金库”的管理漏洞, 并根据排查结果, 梳理业务流程, 完善内控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 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新的“小金库”发生。要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综合治理的方针, 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开前门、堵后门”。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使其不想设立“小金库”;通过完善体制机制, 使其不必设立“小金库”;通过健全内控制度, 使其不能设立“小金库”;通过责任追究和高压严惩, 使其不敢设立“小金库”, 从而斩断“小金库”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和资金来源。

上一篇:生态住宅小区下一篇:脑室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