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架构

2024-10-07

基础架构(共12篇)

基础架构 篇1

1 云计算与医疗云的概念

在IT技术飞速高速的互联网时代, 最新的IT运用模式被逐步应用在各行各业, 这种模式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 它将各种复杂的业务或者任务分布在大量的IT设备组成的资源池中, 使得各种业务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软件支持及各类信息服务。提供资源的主机、存储、网络、软件及服务称为“云”, 对于云端客户来说, “云”中的资源是无限扩展的, 并且可以获得, 按需使用, 随时扩展, 按需付费。当前各行各业都逐步建立自己的“云”, 如天翼云、阿里云、医疗云等。

医疗云是指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提供各种医疗服务, 构建医疗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 共享医疗数据资料, 促进医护人员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平台带来的云服务为医疗提供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

当前, 卫生系统信息机构为了解决中小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如采购招标过程长、软硬件成本高、上线周期长、系统维护难等难题, 逐步推进医疗云平台的建设, 除了基础硬件资源外, 将以云HIS、云EMR、云LIS、云PACS、供应链云平台、云HRP、掌上办公、云HCRM、云培训等为核心产品, 构成多元化的云服务模式, 以此为基础构建医疗云平台。

2 云计算的分类及层次

云计算根据使用范围划分, 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是对外企业、社会和公共用户提供服务的云平台;私有云是为平台所有企业或者机构内部提供本单位内部服务的云平台;混合云是提供以上两种服务的云平台。

从提供服务的类型来分, 云计算分为三个层次, 即Iaa S、Paa S、Saa S三种。

Iaa S全称为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即“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以硬件设备虚拟化为基础, 组成硬件资源池, 具备动态资源分配及回收能力, 为应用软件提供所需的服务。硬件资源池并不区分为哪个应用系统提供服务, 资源不够时, 整体扩容。

Saa S全称为Software as a Service, 即“软件即服务”。严格来讲, Saa S构建于Iaa S之上, 部署于云上的Saa S应用软件的基本特征是具备多用户能力, 便于多个用户群体通过应用参数的不同设置, 共同使用该应用, 且产生的数据均存储在云端。非严格的Saa S也可独立于Iaa S, 这样牺牲是硬件的利用率, 用户感知不到, 如HIS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

Saa S与一般网络应用的区别在于:不同的用户通过不同的设置实现不同的功能, 而一般网络应用几乎都按照同样的实例运行, 几乎无法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

Paa S全称为Platform as a Service, 即“平台即服务”。层次介于Iaa S和Saa S之间, 是最难实现, 一旦实现后会带来巨大效益的一种形式。Paa S同Saa S, 严格来讲也基于Iaa S, 它在硬件之上提供一个中间层, 主要表现形式为接口、API、BO (业务对象) 或SOA模块等, 它并不直接面向最终用户, 更多的使用者是开发商, 开发商应用这些接口, 可快速开发出灵活性、扩展性强的Saa S应用, 提供给最终用户。非严格的Paa S也可独立于Iaa S, 同样牺牲硬件效率, 如部分中间件产品。

随着这几年医院整合和兼并, 许多三甲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有的三甲医院拥有几家分院,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迫使医院建立自己的私有云, 这些大多是Iaa S。

同时, 随着医疗服务社区化的政策逐步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养老院和小型医院数量在逐年增加, 这些医院规模小、数量多, 信息化的投入对这些医院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基于Saa S服务模式为这些医院解决了信息化投入高的问题。基于Saa S的医疗云具有以下特色:在线服务、按需租用;零成本、零维护;终身免费升级优化;轻量化、傻瓜化;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具备全方位业务能力, 形成端到端的医疗服务生态链。这种医疗云面向中小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连锁诊所、供应商及其他第三方机构, 提供“一站式”IT软硬设施租赁式、即开即用的基于云的各项医疗服务, 持续引领医疗服务和业务创新, 有力推动中小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全面迈入云端。

3 医疗云的的基础构架

以Iaa S为例, 介绍医疗云的基础构架。

图1为某三甲医院云平台的基础架构, 平台提供了功能完整、标准开放、方便集成的基础设施服务, 管理离散的硬件经过改造成为管理虚拟化的共享资源池。根据资源池提供的服务类型, 可以分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和灾备资源池。随着应用系统负载变化, 动态改变资源分配的规模, 以快速适应应用系统的扩容需求, 实现“弹性”资源分配能力。

随着医疗系统数据规模和业务量快速增长, 应用需求呈现多样化, 对业务功能、系统关联、信息利用、数据质量、信息服务水平、信息化工作机制等, 提出更高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按照组织架构和业务应用的特点, 以资源区为单位进行基础资源的划分, 参照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的特点, 兼顾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将各项业务应用划分到资源区。考虑到不同应用对底层硬件需求的不同, 对应到Iaa S平台反映出不同的技术架构形态, 可将Iaa S平台主要分为虚拟化计算资源区、存储整合资源区和灾备资源区 (即灾备资源池) 。Iaa S层平台服务主要包括虚拟化计算资源池、数据库服务器资源池、统一存储资源池和灾备资源池。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 技术与商业的变革总是相互呼应。医疗信息化变革的时代云计算兴起, 医疗云将为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一个借助信息化提升医疗行业管理能力的蓝本。

摘要:在医疗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必然要建立医疗云平台, 笔者首先介绍什么是云计算与医疗云, 结合医疗云分析了云计算的层次和分类, 最后就医疗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疗信息化,云平台,IaaS

参考文献

[1]周晓冰.浅谈云计算的本质[J].中国医学装备, 2014 (3) .

[2]黄永华.如何构建私有云[J].电子科技, 2015 (3) .

[3]张苍松.云计算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信息, 2014 (12) .

[4]何俊云.计算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1) .

基础架构 篇2

1组织架构

在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中,将依据不同学科之间自身特点的不同以及存在的联系而尽可能追求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其将以往应当属于教研室中的实验室从中分离出来而设置在实验中心之中,从而能够将以往分别属于不同课程的分散资源同具有统一学科特点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良好的组合,并将原有教研室工作人员的编制重新划入到实验中心之中。并且在其中实验教学的环节中也将之前存在的课程所分离而进一步进行整合,并逐渐形成各自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同时,其还在医学实验中心中根据学科大方向的不同而分为病原学、化学同预防医学、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以及功能学这五大教学实验平台,从而以这种教学平台的方式将以往的学科性实验方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从而在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良好联系、融通的过程中使医学实验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提升。同时,在内部组织结构方面,实验教学中心机构同教研室一同都设置在基础医学院的管辖之中,并使基础医学实验工作能够在统一管理的方式下能够得到良好的组织协调,并使教研室对于实验教学工作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热情。通过这种良好组织以及管理机制的确立,能够有效的使实验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工作以及课程改革都能够得到教研室人力、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保障实验教学中心的顺利开展。

2实验教学改革

2.1新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特点的不同,实验中心特别打破了以往的学科界限从而将以往仅仅以课程为单位的方式转变为具有整合形式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新实验习题中,主要分为下列几种实验:首先是基础性实验,在这项实验范围中,对于学习中最为基本的一系列实验技能以及操作进行了包含,比如较为基础的生理基础实验、实体解剖操作等等。同时还包含部分经典验证性实验,从而能够以验证性实验的方式对于人体在正常以及异常情况下的生理状况以及形态结构进行掌握。其次是综合性实验,在这项实验范围中,主要是对部分实验技能以及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的部分实验,虽然这部分实验都是由基础、经典的实验方式组成,但是学生却能够在开展此项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更为新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后续的更高层次实验打下基础。最后即为设计性实验,在这部分实验当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实验题目,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技能以及爱好来使创造力以及主观性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2.2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中心中,应当在以往医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同科研项目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艺术。对此,可以在班级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到探究性实验中,并在教师实际指导下通过多种实验技术开展实验,并且在获得一定成果之后安排学生利用教师的先进医学设备进一步开展更具前沿性的医学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更具学术气息的实验环境中享受到实验与探索的乐趣。同时,在安排学生科研项目的同时还可以将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通过实验中心同周围医院的良好连接,则可以签订学生临床实习的相关条款,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实验环境。通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学习,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自身知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拓宽自身视野,使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提升。

2.3经典实验同现代技术相结合

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为医学人才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经典实验操作良好掌握的基础上对于基础医学技能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理解,从而能够在获取扎实基础的前提下为后续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在医学技能中,标本切片观察、生化检测以及实体解剖等都是学生必须应当良好掌握的技能。同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式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医学应用中,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医学技术的同时对新技术如数字化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生物学检验系统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从而以多样化的医学手段来丰富自身医学素养。

4结束语

想要灵活的基础架构?别急! 篇3

云的好处多多

对于一些需求简单的小型的新兴公司来说,利用公有云服务往往能获得显著的立竿见影的成效,因为它们在现有的基础架构方面没有“沉没成本(sunken costs)”,而且需要与云平台集成的内部应用软件比较少。此外,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商采用的按客户数量收费的方案也往往有利于这些小公司。

云架构的最大受益者常常是SaaS提供商自己。例如,总部设在美国犹他州Springville的DTI公司在远程数据中心管理自己的硬件,为出版商提供托管型应用软件,该公司工程和开发副总裁Byron Oldham表示,他们发现,与当初预测的相比,“比起当初的预计,云架构的效益高出5倍,成本却只有一半。”

总部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AlertBoot是提供基于SaaS的加密应用软件的公司,一年前它放弃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改用公有云,为此节省了250万美元的硬件升级费用,以及每月8.5万美元的运营开支和数千美元的咨询费。该公司CEO Tim Maliyil表示,公司“实现的削减成本目标远远超出了想像”。

与许多大公司一样,金融服务巨头ING也是先搭建了一个私有云,ING的CTO Tony Kerrison表示,此举使他们得以削减30%的成本,而且在数小时而不是数周内就能为内部用户提供新服务器。ING明年将向混合的公有云/私有云模式迁移,之后将开始把所选择的应用软件迁移到公有云上。在这个过程中,ING将要求企业级服务必须提供与内部系统同样级别的控制性、安全性和可审性(auditability)。ING还需要一些通用标准,处理诸如集成云和遗留的应用软件之类的事务。为此,Tony Kerrison目前正在负责在面向服务提供商的行业协会——电信管理论坛(TM Forum)内部制定这样的标准。

谨慎迁移到云

当选择将哪些应用软件迁移到云以及如何迁移时,环境越复杂,要考虑的因素就越多,而对由厂商提供的公有云解决方案而言,则更是如此。咨询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合股人David Nichols表示,大公司常常没有考虑SaaS服务与较老的应用软件集成所需要的成本。

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的Internap网络服务公司提供路由和内容分发服务,旨在为云客户加快互联网传输的速度,公司高级副总裁Paul Carmody说:“如果一个应用软件不间断运行,始终大小一样、负载一样,那么,将这个恒定负载放在公有云上运行,其所需的成本要高于放在专用环境中。”原因在于,客户付给提供商的费用与开销不成比例。他表示,对需求何时激增无法预测的“突发性”工作负载来说,公有云是比较适合的选择。比如,一些在线游戏提供商常常把新游戏托管在公有云上,当确定这些游戏很受欢迎以及它们所需要的最高性能后,再将这些游戏从公有云上撤下,放回到公司内部的数据中心上。

赛门铁克公司去年4月曾调查了3700家各种规模的企业,其中一半是关注战略问题的IT经理,另一半是关注技术问题的IT经理。调查发现,大多数云客户认同云能够“当需求变化时,能相应增减用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方面的开支”,不过,他们对云端的性能并不都满意。基于SaaS的云管理平台提供商RightScale公司CEO Michael Crandell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从快速内部网络转入到速度较慢的互联网势必会影响性能。他认为,尽管混合的公有云/私有云确实可行,但是关键是要设计合理,在性能方面设定适当的期望值。Internap和Riverbed等厂商提供的广域网优化工具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用户在评估云时必须将这些技术计入成本。

由于担心能否继续控制自己的应用软件,这让一些公司对公有云持谨慎态度。在赛门铁克的调查中,采用混合云架构的用户不愿将关键业务应用软件放到公有云上的首要原因,就是对灾难恢复、安全以及能否控制数据担心。美国马里兰州Hunt Valley商业房地产投资服务商EMG公司在寻找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时,绕开了大厂商,而选择了Evolve IP公司。EMG公司总裁Nestor Benavides说:“我们希望遇到问题时打个电话就能解决,我们还想实地参观我们服务器的所在环境,能够定制并了解自己的系统。谷歌那样的云尽管费用可能便宜一点,但是我们觉得很不舒服。”

认识到用户有这样的担忧后,CloudSigma公司在去年9月将其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解决方案扩大到了美国市场。这家瑞士公司提供的服务让用户可以运行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和软件,以及实际所需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和带宽等资源,用户还可以随意将数据移入和移出云。

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采用什么类型的虚拟化技术。赛门铁克的调查发现,用户从服务器虚拟化得到的预期效益多于从存储虚拟化得到的效益。同时,考虑到云架构具有的复杂性,不仅要考虑服务器整合和虚拟化短期节省的成本,还要考虑长期管理成本和合规需求。

应用软件年代越久远,通常越不适合迁移到云端。业务需求变化时,组件之间用硬连线接口构建的系统或依赖大型中央数据库的系统扩展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可能缺乏我们想从云中获得的灵活性。

比较适合云的应用软件是使用Web服务标准和多个层的软件,以及分布式数据库,而不是连接到一台服务器的某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些特点使它们比较容易增加或减少应用软件可用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带宽等资源的数量。

一些厂商提供用来评估某系统是否适合云的工具或服务,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和HCL Technologies咨询公司就是其中的两家。HCL的云就绪评估服务考虑的因素多达30个,包括运行应用软件的底层平台将来是否得到支持、应用软件是不是关键任务应用、必须支持多少数量的事务,以及几个业务部门在使用等。Cloud Technology Partners公司的高级云架构师Beth Cohen表示,公司还应该估计将应用软件转移到云端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量。除了迁移PB级海量数据所需的时间外,还要确保一旦复杂的工作负载(可能依靠多个内外组件)进入到云环境,它可以满足所需的服务级别。

AlertBoot公司发现,云方面最棘手的挑战之一是,再现内部拥有的负载均衡功能。其CEO Tim Maliyil表示,大多数IaaS提供商只提供简单的负载均衡器,缺少像SSL加速这样的功能。云端的其他客户不愿升级共享的负载均衡器,担心新功能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应用软件。AlertBoot选择了Riverbed公司提供的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器,得以在不依靠昂贵备用服务器的情况下,就能满足峰值处理要求。

灵活架构有技巧

尽管面向服务的方案通常为云端带来了最大的灵活性,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全面改建架构。软件开发商WireLoad的CEO Viktor Petersson表示,相反,“一个好的开端是搭建基于角色的服务器”,专门用于Web服务、应用软件和负载均衡等功能。“视负载而定,这种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可能很低,但只要克隆服务器角色,就很容易扩展,”最好使用云提供商的API来自动实现这一步。许多提供商提供某种预先配置的、易于复制的服务器。

nlc202309021720

Viktor Petersson青睐像MongoDB和Hadoop这些非传统数据库,因为它们“更容易扩展”,还提供了高冗余性,更容易将文件分散到多台服务器上,可充分利用云的可扩展性。

DTI公司的Byron Oldham使用InterSystems公司的Cache数据库开发了应用软件,除了提供基于对象的功能和SQL功能外,该架构还消除了中间件,并提升了性能。Byron Oldham表示,Cache在缓存数据方面非常出色,它不用频繁访问速度较慢的磁盘,还可以根据需要来添加新的数据库服务器。

看清协议和条款

Constant Contact公司是提供基于SaaS的电子邮件投递系统的公司,该公司选择了由Puppet Labs提供的Puppet开源系统管理工具,它的脚本语言丰富,还能够识别所有的应用软件、中间件及服务器依赖的其他组件。公司系统自动化经理Mark Schena表示,“Puppet几乎消除了人为错误,还帮助缩短了服务停机时间”,并且使他们得以将管理员与服务器的比例从去年的1:300缩减到今年的1:400,预计明年会继续缩减到1:600。

用户们要提防使云提供商免除责任的服务级别协议。Robert Scott是专门从事IT相关问题咨询的Scott & Scott律师事务所的执行合伙人,他表示,不要接受提供商提供的标准SLA就完事,而应对标准SLA进行修改,确保满足自己的要求。他表示,“99.9%的正常运行时间”等含糊的承诺靠不住,而应在性能和正常运行时间方面设定明确的目标,并考虑使用性能衡量工具来评估是否合乎要求。

HCL等一些咨询公司开发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监控及管理工具;Sensible Cloud等公司提供了其他一些工具,可帮助用户根据性能和正常运行时间等因素,控制和测量服务器的性能,它还提供了一些工具,使用户可监控和限制业务部门花在类似亚马逊的弹性计算云(EC2)等公有云服务方面的开销。

客户需要更好的工具来管理云架构的存储和网络部件。他们还在寻求能提供企业级可靠性和性能的IaaS提供商,以及能够适合企业工作流需求、符合银行等垂直市场要求的SaaS解决方案。

Sensible Cloud公司的产品战略和营销副总裁Eddie Budgen表示,通过虚拟化技术节省了成本的CIO们迟早要迈出下一步,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他们真迈出这一步时,需要评估自己的架构,搞清楚怎样才能构建企业级的“灵活基础架构”。

链接

构建灵活基础架构的工具

“灵活”意味着每当用户需要增加一项新的业务时,不用做重复性的工作。为此,厂商们推出了预先配置的“模板”,使用户能比较容易地创建新服务或扩展现有的服务。

Chef是一种服务器配置管理和系统集成平台,它允许开发人员创建“角色”和“食谱”,用以描述服务器应如何自动配置,以满足不同的要求。类似的开源工具Puppet使管理员可以查找和配置新的实例,通过比较“预期状态”的参照基准来显示和管理变更,跨服务器集群自动管理和调度流程,以及迅速增加虚拟化环境和云环境的容量。

F5 Networks公司表示,其iApps工具“可以利用易于使用的模板,把某几组特定的服务与单一的、按照应用制定的可移植策略关联起来。”

安全内容自动化协议(SCAP)用在了哈里斯公司的可信企业云(Trusted Enterprise Cloud)等工具当中,它是一份不断更新的列表,收录了服务器及其他IT部件的已知安全的配置。每个配置用加密哈希值来表示,那样很容易与用户环境中部署的配置进行比较。一旦检测到可能危及安全或性能的变化(如黑客引起的变化),就会发出警报。

RightScale的管理平台可以配置、供应和监控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上的模板化服务器和应用软件(如使用Puppet和Chef创建的服务器和应用软件)。该平台可灵活扩展,管理成千上万台服务器;除了提供费用分摊数据和在线商店(独立软件开发商们可以基于该平台提供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外,它还提供对管理员操作进行审查的功能。

小议桌面虚拟化基础架构 篇4

桌面虚拟化简称VDI (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 , 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 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使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时需要注意下面四点:1.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中, 每个终端用户账户对应于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桌面。

2.当终端用户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下注销时会弹出选择提醒框:是否保留您本次使用时所做出的所有修改 (诸如应用程序安装、设置修改、文件创建或修改等) ;或者下次登录时还原为原桌面状态?

3.在虚拟桌面基础架构下, 每个终端用户都是自己虚拟桌面的“管理员”, 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重启虚拟桌面, 而不会对其他同事的应用造成任何影响。

4.鉴于虚拟桌面基础架构下的一切操作都是建立在终端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基础上, 所以对于在企业局域网外使用虚拟桌面的员工需要性能较为优良的互联网数据传输速度。

VDI可以以两种方式被传输到终端, 一是通过持续的连接, 所有处理过程都在数据中心进行, 只有输入和输出端口是由终端来接收;二是通过本地运行将一个虚拟桌面传输到终端, 与存储在数据中心的一个虚拟硬盘同步, 这通常被称为多级或者断开模式, 因此, 一台PC机拥有一个虚拟处理器是十分必要的。

集中管理桌面系统, 可以简化管理流程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 消除对替换故障电源, 硬盘等组件的基础桌面系统的维护需求, 同时也相应降低了能源消耗。在某些情况下, 由于这些庞大的客户端系统和350瓦电源被去除, 用于给密集的办公空间制冷的费用也随之降低。但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也有一定的不足。在其他以服务器为基础的桌面系统计算解决方案中就发现了这些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也同样波及到了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的部署。

对带宽的关注与服务器端桌面系统计算如影随形, 诸如为广域网连接中的桌面系统服务 (高延迟和低带宽) 。要想使VDI有效工作, 数据中心必须为客户端设备提供昂贵的高带宽和低延迟连接, 并且确保异地用户有类似的高质量宽带或者专用网络连接。

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所特有的最重要的是存储需求。需强调的是, 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在减少桌面系统软件管理需求方面一点不少, 因为每个虚拟机都是一个必须像其他任何桌面系统一样进行管理的资源池。这就意味着使用第三方工具来推进软件的更新和安装需要作出改变。

成本方面, 在开始执行任何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部署之前, 要计算瘦客户端的成本, 实施费用, 许可证授权和现有虚拟基础架构扩展的费用。业务灵活性正在缓慢地取代成本成为推动大多数企业采用桌面虚拟化的推动因素。据调查, 许多企业还不确定推动桌面虚拟化是不是简化流程的一种方法。一半以上的企业认为, 桌面虚拟化出现的管理难题与他们现有的物理PC的管理难题是一样的。随着更多的企业推动桌面虚拟化应用, 人们对于桌面虚拟化的兴趣也会增长。

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和Terminal Services Distinct是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和传统的微软终端服务解决方案之间的两大对决。他们都在单个服务器或者成组服务器上执行许多用户桌面系统任务, 他们都使用同样的协议来将这些服务交付给同样的瘦客户端。两者都会对集中型桌面系统管理工具产生影响, 但是相似之处也仅限于此。

在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配置中, 同样的服务器正在管理程序上运行而不是在整个操作系统上, 可以托管一定数量的桌面系统虚拟机。最终的影响是每种方法在同样的服务器上完成多个桌面系统任务, 但是这些任务的管理却又各不相同。

负载平衡是正确配置虚拟桌面系统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的内在属性。如果一个或者多个桌面系统虚拟机正在使用某个托管系统上的重要资源, 这个系统上其他的虚拟机可以将闲置职员迁移到其他物理托管服务器上, 以确保所有的桌面系统有足够的资源供用户使用。在传统的Terminal Services境中, 这却是不可能的;一个繁重的用户任务会对同一个服务器上的其他任务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没有任何自动的补救措施。

基础架构 篇5

在Gartner列出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前三个分别是AI和机器学习、智能应用程序和智能化项目,这三者都围绕着人工智能。

AI如何影响企业的IT基础架构?

1、资源需求增加

AI系统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并且为了支持他们,企业需要可以访问具有多核处理器的服务器或云计算服务。 另外为了构建机器学习系统,企业需要大量的数据,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 当然,组织还需要大量网络资源来支持这些计算和存储系统。

2、安全情报

安全解决方案产生大量的日志数据,IT管理人员已不能人工管理。 越来越多的安全分析、威胁情报和用户实体行为分析(UEBA)产品利用机器学习和高级算法,来识别和减轻攻击。

然而,黑帽子很快就会开始将AI整合到他们的代码中。 基于AI的网络攻击变得司空见惯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3、智能监控

除了能够为网络安全提供帮助,AI还可以帮助监控网络和其他基础架构。 比如Dynatrace平台,它提供基于AI的全栈监控,它集成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功能,为IT专业人员提供智能监控功能,使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 该领域的其他供应商还有Spunk和SumoLogic,他们的产品更广泛地集中在分析各种机器数据,但可用于网络监控。

4、自动帮助支持

人们已经习惯了Cortana和Siri等智能助手,客户服务聊天室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快,AI将可以接管这些自助帮助的职责。IPSoft已经创建了一个名为Amelia 的AI,可以执行一些相关功能。 像IBM的沃森(Watson)这样的平台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可以帮助减轻一些IT负担,为他们所服务的组织提供支持。

5、智能存储

一些存储专家期望AI也能进行存储管理。机器学习工具可以学习IO模式和数据生命周期,允许存储解决方案做出与存储优化和分层相关的更明智的决策。 也许有一天,AI甚至可以预测存储解决方案会发生故障,给用户有时间备份数据,并在硬件出现问题之前更换硬件。

6、AI用于基础设施管理

一些专家设想了一个未来,AI不仅可以保护、管理和解决有关网络的问题,而且还可以积极地管理和维护这些系统。 这种自动化水平有时被称为自驱动基础设施或AI定义的基础设施。诸如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和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 )的趋势正在使这种设想成为可能。

7、对人的影响

当然,在关于AI的讨论中,人们都会怀疑机器人是否会最终接管他们的工作,特别是一些IT基础架构管理职位。 5月份,Gartner发布了这样的预测:“AI将最终取代IT组织的许多常规功能,特别是在运营方面,例如系统管理、帮助台、项目管理和应用程序支持。”

传统的基础架构阻碍业务创新 篇6

近日,博科(Brocade)公司公布了一项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全球CIO所做的调查报告。这项调查显示,传统的基础架构正阻碍业务敏捷性和企业业务的创新,企业网络需要更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为进一步对此次调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博科大中国区副总裁于肇烈,他详细分析了当前CIO们面临的挑战以及由此显现出的发展契机。

调查背景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企业中IT部门的作用也在变化中,其角色已经从基础架构管理者转变为业务支持者,这是推进创新的全新工作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了客户互动和交易流程。于肇烈认为,在这当中,CIO将发挥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在战略业务投资方面为董事会和高管团队提供咨询。因此,CIO的观点和想法对IT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2014年年底,博科公司委托专业的独立调查机构Vanson Bourne对来自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200名CIO进行了一系列深度采访,以期了解CIO在当今快速变化的IT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于肇烈介绍说,所有受访者都供职于员工规模超过250人的企业,其中81%的受访者供职于500~5000人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广泛的垂直行业。在被访问的200位CIO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CIO数量最多,均为50位,其余4个国家均为25位。调查采取了电话深度采访的形式,结合定量和定性回答。

转型趋势中CIO担心什么?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得发展,就必须实现业务和技术上的转型。在业务转型中,CIO考虑最多、最忧虑的问题是什么?在此次调查中,有79%的CIO担心支持业务增长的新服务的交付问题;有77%的CIO则对如何实现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心存疑虑;而68%的CIO则表示非常担心如何改善整体服务交付;对如何降低运营成本的问题关心的CIO将近2/3。

而对于技术转型,CIO更多的关心是在应用、运营与协作方面。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CIO表示,他们对“快速部署新应用”非常忧虑;65%的CIO同时表示非常担心“从多种设备快速访问应用”;只有23%的CIO对部署运营平台,如SAP、Oracle等,表示很担忧;接近2/3的CIO认为通信与协作是令人操心的领域。有近一半的CIO表示非常在乎对满足企业诉求的厂商的选择。

对于以上调查数据,于肇烈认为,综合来看,让CIO头疼的问题是如何保持业务正常运转,他们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要花费50%以上的时间去被动地处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最有可能来自网络停机或可用性,这一结果在规模超过1000人的企业CIO中更加突出。于肇烈说,从调查中可以发现,CIO最关注的问题是安全性、快速部署、适应新应用与服务,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数据与分析、通信与协同办公或法规遵从。而CIO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运营平台(Oracle、SAP)、数据中心升级或扩展、虚拟化、安全、网络升级或扩张等。

网络问题突出

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转型已经大势所趋。CIO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转型,如何从笨重、缓慢、被动变得敏捷、快速、主动;如何在大量数据涌来时,不是任其泛滥,而是实时分析并获取洞察;如何不使IT成为问题,而是变成IT即服务。

于肇烈认为,传统的IT基础架构阻碍了业务敏捷性和创新,成为企业转型的一个重大障碍。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CIO表示,网络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问题,而有近1/4的CIO则表示,网络是一个“重大”问题。于肇烈认为,由此可见,企业转型变革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传统的IT基础架构不适应新的需求,而其中最大的症结在于网络问题,“新IP提供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它能让企业目标得以实现。”于肇烈说。

网络转型推动业务转型

近两年,由IDC提出的第三平台概念得到越来越多厂商和业内人士的认同。于肇烈表示,第三平台带来了网络的变革,而如何变革则取决于使用什么样的新技术,博科则将这种面向第三平台的网络称为新IP。

“简单地说,新IP是业务运营的新方式。它改变了运营商的网络,帮助应对网络流量和联网设备的增加而推高的网络成本。新IP是开放的并由生态系统驱动,让运营商能够快速创新并向客户提供新的高利润服务。新IP无限灵活,因此运营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时间表实施。各种规模的运营商、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客户都可受益于新IP。通过新IP,运营商最终可以自由地重新思考长期业务模式并迎接IP革命。”于肇烈认为,第三平台与之前的第一、第二平台在规模、架构、计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面向第三平台的网络,即新IP的主要特征包括:动态和自动化、开放与开源、网络层智能、以生态系统为核心,以及创新平台。新IP的这些特征恰恰符合企业业务转型对网络的需求。

于肇烈表示,在新IP中,博科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方便地转型,实现网络现代化。

物联网校园平台的基础架构 篇7

目前, 物联网已有部分应用进入了高校的信息平台, 如“一卡通”、智能电表、校园安防系统等, 但是这些应用都是一个个孤独的、分散的信息孤岛,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而相互之间的数据也没有完整的结合在一起, 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整体系统[2]。

针对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现在校园信息化网络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平台的搭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校园物联网的研究, 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平台架构, 希望可以为校园物联网平台运行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模式和体系架构的探索性研究, 同时可以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其它重要领域的广泛应用。

1 平台搭建环境

整个环境力求高效简洁开源, 所以选择LAMP组合。即是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 Apache作为Web服务器, MySQL作为数据库, PHP (部分站点也使用Perl或Python) 作为服务器端脚本解释器。由于这四个软件都是开放源代码软件, 因此使用这种方式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创建起一个稳定、免费的站点系统。MySQL加PHP的配对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相比LAMP来说更为常见。

服务器上选择Ubuntu Server 12.04 LTS 64bit。Web服务器选择Apache的原因是它的源代码开放、有一支开放的开发队伍、支持跨平台的应用 (可以运行在几乎所有的Unix、Windows、Linux系统平台上) 以及它的可移植性等方面。数据选择MySql开源数据库。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 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 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MySQL的SQL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PHP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语言, 特别是在网络程序开发方面。一般来说PHP大多在服务器端运行, 通过运行PHP的代码来产生网页提供浏览器读取, 此外也可以用来开发命令行脚本程序和用户端的GUI应用程序。PHP可以在许多不同种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也可以和许多数据库系统结合。最重要的是PHP可以用C、C++进行程序的扩展[3]。

2 平台模块构成

整个平台分为3大部分:基础信息、设备信息和校园管理。如图1所示。

2.1 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是整个平台的基础, 它包含了地址信息、用户信息、系统安全等部分。

地址信息包括了学校的校区、教学楼、教室、寝室楼、寝室等信息, 里面的主要信息是学校的基本环境情况, 便于确定设备安装地址以及管理范围。如:教室信息里面就应该包括教室大小、教室容纳学生人数、教室课程安排情况等。

用户信息包括了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 里面的主要信息是学生和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用来确定用户身份及权限。并且通过专用接口和校园网对现有学工、学籍等系统实现数据交换, 保持数据一致性。

系统安全主要是针对平台安全认证授权有着详细的设置, 根据不同角色赋予不同权限。

2.2 设备信息

设备是整个平台正常工作的基石, 在设备信息部分中, 主要是包括设备安装及设备查询两部分。

设备安装主要包括所有具有物联网工作设备的安装情况, 用于统计校内物联网点数及物联网设备正常工作情况。

设备查询主要是包括具体物联网设备的工作情况, 用来对某一个物联网设备的工作状况、使用情况的查询。

2.3 校园管理

校园管理部分是平台的实际操作部分也是平台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 通关物联网的技术。我们可以具体对某一个物联网应用设备进行管理。如灯光管理, 在教室里面的灯, 我们可以在平台终端根据不同的季节来调整它自动开灯和关灯的时间。

3 用户界面及数据库设计

本层是直接展示给最终用户的进行操作的接口, 设计原则是简单易用, 不会造成使用上的困惑, 尽量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在前端构架上采用HTML5+jQuery+Twitter Bootstrap CSS的组合, 充分利用现有最新技术, 提高响应速度以及多设备的不同屏幕大小适应性。

数据库是服务器端的核心, 数据库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系统的制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系统的一大基本功能就是检索, 主要包括用户信息检索、教师课表检索、教室课表检索、空闲教室检索、设备状况检索等。

本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 与Apache服务器和PHP语言形成黄金组合, 在该作品网站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将采集到的信息存放在数据库中, 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于查询, 得到用户最终满意的结果。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如图2所示。

4 自动处理系统与信息采集网关

自动处理系统设计用于紧急事件以及突发情况, 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紧急预案流程, 自动处理事件。例如收到火警信息:一旦系统侦测到某火警点报警, 立即告警并发送所处大楼疏散信号, 启动疏散引导系统, 提示关闭防火隔离门。

在底层构建实时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通讯网关, 连接至Internet上的各个设备 (无线3G或者有线方式) , 采用TCP/IP协议, 稳定可靠。

实时信息采集系统在后台定时自动请求各个设备状态, 如果设备无响应, 或者返回错误状态, 系统主动上报, 反映至管理平台, 有助于快速排错, 使系统稳定运行。也可以在管理平台手动直接采集设备实时信息, 提高诊断准确率, 以及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5 处理流程

下面通过监测控制校园路灯为例, 介绍平台对终端的控制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 当路灯突然出现故障不能亮启的时候, 传感器接收到电流的异常变化, 这时候它就发出一个异常变化的信号并且连同自己的网络地址通过校园网送达学校的物联网平台。

而在平台中, 平台判断异常变化的情况给出结论显现出来, 这时操作员根据给出的结论来对路灯进行处理。

登陆平台之后, 进入[校园管理]=〉[路灯管理]界面。校园网内所有路灯都显示在页面。第一列是路灯编号;第二列是路灯的地址, 便于发现问题之后找到问题路灯, 进行维护;第三列是当前路灯状态, 表示正常工作, 而则表示路灯需要维护;第四列可以对正常的路灯进行开关控制, 而异常的路灯则给出诊断按钮, 用于诊断异常信息。

5.1 开关控制

当需要控制路灯开关的时候, 点击控制栏的开或关按钮, 平台找到所需控制设备的ID号, 确定网络地址, 根据协议往目标地址发出控制指令。目标设备获得指令之后做出相应控制, 成功之后返回成功信息。平台获得成功信息之后刷新界面, 显示控制成功提示信息。

5.2 异常诊断

针对异常备我们提供了诊断功能, 点击控制栏诊断按钮, 平台找到所需控制设备的ID号, 确定网络地址, 根据协议往目标地址发出诊断指令。目标设备获得诊断指令之后开始探测设备状态, 完成之后返回设备状态信息。平台获得信息之后刷新界面, 显示设备诊断信息。

6 结束语

传统的校园网络平台只是单纯的平台来访问学校的应用系统和资源。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平台,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平台访问更具有了智能管理模式, 人们使用平台通过网络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终端数据发送给平台。这样就达到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通过网络管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钱志鸿, 王义君, 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 2012年第5期.

[2]李卢一, 郑燕林, 等.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 2010年第2期.

基础架构 篇8

根据预测,201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相关产业总值将超过4 500亿美元。到201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更将达到1 480亿美元。看准了云计算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于2010年10月确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大城市作为国内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城市,这也标志着国内的云计算开始在国家的主导下,从概念逐渐走向应用层面。目前,中国已有至少20个城市宣布推出云计算规划,几乎所有的IT设备和软件厂商都已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

点评:云计算建设切忌追求规模,避免盲目推进和重复建设,要进行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何进行云计算建设,可关注6月15日IDC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基础架构建设指南》报告,该报告提出中国企业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路线图。报告是基于IDC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的充分调研,并结合了IDC全球云计算专家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建设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企业和组织提供建议,使最终用户少走弯路,能够快速、成功地部署云平台。

南阳供电公司网络基础架构升级 篇9

南阳供电公司网络核心交换机型号为PASSPORT8610千兆路由交换机,但仅配置了基本路由板和百兆电口板,骨干交换机SYSTEM5000 ATM交换机,下联5台C100 ATM交换机,构成星型网络结构。

现有网络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交换机老化(老ATM交换机),部分端口损坏,并且设备配件紧缺,售后服务困难;主干带宽为ATM 155M,不能满足当前应用的需要,在办公高峰期间网络性能下降;广域网千兆接入存在问题:主交换机为二级交换机,且无千兆光纤接口,无法扩展;核心设备和接入设备单链路连接,存在单点故障。

1 网络基础架构升级规划设计

1.1 设计原则

本设计坚持以使整个系统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灵活性等特性为设计原则。

1.2 VLAN的划分

局域网(LAN)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单独的广播域,二层交换机连接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同处一个局域网之内的网络节点之间可以不通过三层路由器直接进行通信;而处于不同局域网段内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则必须经过三层路由器。在网络中通过三层设备划分出不同的局域网段,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相应信息确定数据包的目标地址,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路径转发出去(如表1)。

1.3 路由协议

三层设备就是互联网中的中转站,网络中的数据包通过路由器转发到目的网络。在三层设备的内部都有一个路由表,这个路由表中包含有该路由掌握的目的网络地址以及通过此设备到达这些网络的最佳路径。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南阳供电公司网络核心交换机H3C S9512是三层设备,采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相结合,对于固定的和外部网络接口采用静态路由,内部网络采用OSPF,能够灵活的适应网络的调整,减小网络手动配置工作量。OSPF支持等价路由,默认4条路由生效,为了保证数据流的路径一致性,实施时只发布了一条路由以建立邻居,静态路由和直连路由引入到OSPF中。网络核心交换机H3C S9512是三层设备,网络结构相对固定、路由表条目较少,同时为了避免动态协议一定程度的占用网络资源,采用了静态路由。

1.4 VRRP协议

VRRP协议将两台或多台路由器设备虚拟成一个设备,对外提供虚拟路由器IP,而在路由器组内部,如果实际拥有这个对外IP的路由器如果工作正常的话就是MASTER,或者是通过算法选举产生,MASTER实现针对虚拟路由器IP的各种网络功能,如ARP请求,ICMP,以及数据的转发等;其他设备不拥有该IP,状态是BACKUP,除了接收MASTER的VRRP状态通告信息外,不执行对外的网络功能。当主机失效时,BACKUP将接管原先MASTER的网络功能。

南阳供电公司网络的ip地址采用静态分配,为了使网络平稳过渡升级,减小客户端更改IP地址的工作量,保持Vlan的原有网关地址不发生变化,即原有网关地址作为Vrrp的虚拟地址,vrrp配置情况如表2。

1.5 网络拓扑选择

网络组网结构的可靠性,主要是对网络互联通道的备份考虑和设计,通过备份线路及设备的备份,保证任何时刻、任何节点之间都有可达的路由。

为使网络具有良好的管理性、扩展性、以及优良的性能,建议局域网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局域网将形成一个二层的体系结构:核心层(骨干层)、接入层(如图1)。

核心节点:南阳供电公司信息中心配置了两台杭州华为3COM公司的核心高档交换机H3C S9512,从核心网络的可靠性构成冗余核心。H3C S9512具有最先进的分布式体系结构,12个I/O业务槽位,交换容量720G,整机428Mpps包处理能力。配置了路由交换引擎和冗余电源系统,配置了一个48端口千兆光接口模块和一个48端口千兆电接口模块。

接入节点:接入节点依据信息点及接入单位数量的不同配置了H3C S5600-50C、H3C S5510-24P两种型号的楼层交换机。

H3C S5600-50C:标准机箱,48个10/100/1000兆电口,4个千兆光口,自带两个堆叠口,一个模块插槽;交换容量240Gbps,包转发率102Mpps;支持静态路由、RIPv1/2、OSPF、BGP、ECMP;支持4K VLAN;支持组播、支持堆叠、QOS等。

H3C S5510-24P:标准机箱,24个10/100/1000兆电口,4个千兆光口;交换容量48Gbps,包转发率35.71Mpps;支持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RIPv1/2、RIPng、OSPFv1/v2、OSPFv3、IS-IS、IS-ISv6、BGP、BGP4+for IPV6、等价路由、路由策略;支持4K VLAN;支持组播、支持堆叠、QoS等。

组网说明:

(1)改造后的网络配置了两台核心高端三层交换机,放置在20楼中心机房,启用vrrp协议构成冗余核心。

(2)各楼层采用双光纤链路上行至核心交换机,使能生成树协议,自动调整上行链路的工作状态。楼层交换使用专用堆叠线缆连接,增强了设备管理性和处理能力。

(3)各二级单位分别划分在不同的valn,减小广播域,避免由于病毒引起大范围的网络中断。

(4)核心交换机上配置了一个防火墙模块,能对网络中不同Vlan进行有效的安全隔离和防护。

2 南阳供电公司网络基础架构升级实施

2.1 设备命名规划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设备采用以下命名方法:A_B_C_D。

(1)A:表示该设备所属的单位,通常的规则是取汉字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如:

(2)B:设备放置位置或使用智能部门。如diaohu、23lou。

(3)C:表示如果备型号。如S5648、S3624。

(4)D:如果上述三个参数相同用数字编号1、2标识。如NY_YingYeLou_S3648-1、NY_YingYeLou_S3648-2。

2.2 网络管理系统

2.2.1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在OSI网络管理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划分成5个功能。

(1)故障管理:检测、隔离、更正网络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恢复。

(2)性能管理:分析和控制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为终端用户提供连续的可靠的服务。

(3)配置管理: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设备进行配置,通过它,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配置的集中管理。

(4)计费管理:测试网络上资源的利用情况,设置计量单位、确定开销、向用户收费。

(5)安全管理:控制对网络资源和敏感信息的访问。这种控制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访问限制,对给定设备上某种应用的访问控制以及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2.2.2 华为3Com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华为3Com公司的核心网管软件是Quidview网络管理软件,它是华为3Com公司对公司全线数据通信设备实现统一管理和维护的网管产品。

目前华为3Com公司提供的Quidview网管版本是V300R001。作为数据通信网管整体解决方案之一,Quidview网络管理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组件化结构,包括网络管理框架(NMF)、网络配置中心(NCC)、分支网点智能管理系统(BIMS)、设备管理系统(DM)、IPSec VPN业务监视系统(VSM)、IPSec VPN业务部署系统(VDM)等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和网络情况灵活选择需要的组件,真正实现“按需建构”。

2.3 网络链路测试

南阳供电公司局域网络为100M,网络升级为1000M,链路状况要求高,为了避免网络切换过程中由于链路衰耗而引起故障,对所有的互连光纤链路进行了测试。测试步骤如下:

(1)两台交换机通过尾纤连接,每个交换机分别接入一台笔记本,笔记本配置同一网络的IP地址,测试连通性,保证交换机、笔记本和尾纤的正常工作;

(2)中心机房交换机接入要测试点的下行光端盒接口,笔记本(1.1.1.1)常ping 1.1.1.2,测试点交换机接入上行光端盒接口,ping通说明链路状况良好;

(3)状况不能满足的链路上报光纤班。

2.4 网络设备配置

根据网络设计方案的要求配置交换机(如表3),实施步骤如下:

(1)拆封交换机包装;

(2)组装两台核心交换机,加电测试,升级软件版本;

(3)创建网络方案要求的VLAN、设置VRRP;

(4)连接两台核心交换机,光口板47和48口配置为连接端口,避免网络成环引起广播风暴,使能生成树协议;

(5)两个核心交换机互ping,测试连通性;

(6)测试vrrp协议,用一台主机接入S9512-1,关闭当前激活状态的vlan接口,ping所属vlan的虚拟网关,网络会丢3-5个包后恢复正常,S9512-2该vlan的状态由备用转为激活;开启关闭的vlan的接口,两个交换机的vlan状态都恢复为未操作的状态;

(7)测试stp协议:S3624双链路分别上行接入两个核心交换机,到S9512-1的链路接口为收发状态,到S9512-2的链路接口为阻塞状态。关闭上行到S9512-1的接口,到S9512-2的链路接口由阻塞状态转换为收发状态,ping管理vlan的虚拟网关,网络会丢5个包后恢复正常。开启关闭的链路接口,接口状态都恢复为未操作的状态;

(8)路由协议配置:南阳供电公司网络核心交换机H3C S9512是三层设备,采用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相结合,固定的和外部网络接口采用静态路由,内部网络采用OSPF,能够灵活的适应网络的调整,减小网络手动配置工作量。

(9)网络切换,核心交换机上架,服务器和外部接口设备接入核心交换机,业务测试并恢复正常;营销、财务和变电站等重要部门交换机接入,业务测试并恢复正常;各个楼层交换机接入,业务测试并恢复正常;各个二级单位交换机接入,业务测试并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论即兴伴奏的基础理论架构 篇10

一、即兴伴奏的研究分野

即兴伴奏对于音乐学专业的研究者而言, 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语汇, 正是因为司空见惯, 人们对即兴伴奏的认识也出现出不同的面貌, 带来了认知空间的差异性, 为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设置了思维障碍。笔者对即兴伴奏研究切入点进行探究与梳理发现, 这种差异性的根源是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导致的, 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形式型定义。主要是不参照乐谱进行即兴伴奏。在是否对照乐谱进行伴奏的问题上, 即兴伴奏的形式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与此相应的“即兴伴奏”定义是, 即兴伴奏是指不用伴奏谱的情况下, 为歌曲所弹的伴奏。或言之, 即兴伴奏就是不用写成正规的伴奏谱, 即能弹出与歌曲情绪相协调的伴奏。强调即兴伴奏不参照乐谱, 这是对其作为伴奏形式的肯定, 但也很容易引起诸如完全脱离乐谱与部分参照乐谱的歧义。形式型定义注重即兴演奏的灵活性, 往往会忽视章法的规范性, 最终是即兴演奏流于形式, 将形式美感与乐感凌驾于音乐伴奏本身, 这是需要加以警醒的方面。还需要说明的是, 即兴伴奏必须减少盲目性, 增强规范性, 对即兴伴奏的充分准备是一个先决条件, 遵循此条件, 事先安排十分重要, 诸如掌握乐谱的内容, 分析歌曲的基本特点, 把握调式, 设计各段的伴奏音型与演奏法等。

二是手段型定义。即兴伴奏的核心词汇是即兴, 即兴的涵义就是即时乘兴进行伴奏。取其字面意义, 既要即时又要助兴。将即兴作为即兴伴奏的手段, 重在突出伴奏的技术含量与要求。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能很好地掌握和声、曲式、作曲、配器诸方面的知识;其次, 要熟练运用弹奏技术, 做到连奏、断奏、非连奏、触键、控制、力度、速度、音阶、琶音、指法等规律和技法的准确应用;最后, 还要达到快速及时的反应, 掀起头脑风暴, 将伴奏谱直接地、不假思索地弹奏出来。钢琴即兴伴奏的构成主要涵盖钢琴技术、基础和声、 (扒带) 练习、和弦等要素。手段型定义只是侧重于情感与兴致发挥, 主张技术层面的应用, 没有从审美理论基础出发探究即兴伴奏的本质问题。

三是乐器型定义。论及即兴伴奏一般认为是钢琴的专利。其实任何键盘乐器的伴奏都存在即兴伴奏的问题。根据键盘乐器来定义, 即兴伴奏就是指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在不用伴奏谱的情况下, 为歌曲所弹奏的伴奏。该定义对各类乐器键盘使用于熟悉程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突出了即兴伴奏的综合性特征, 同一首歌曲不同弹奏者的水平不一, 不同乐器弹奏的效果也存在水平差异。因此, 提高弹奏者在乐理、和声、复调等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 针对不同乐器研究并掌握键盘技巧, 使保证即兴伴奏成功的关键所在。乐器型定义的缺陷在于只强调乐器的重要性, 侧重于各类键盘技术学习, 对基础理论的把握尚不够。尤其存在以钢琴伴奏为主体研究的弊端, 对其他键盘乐器即兴演奏的研究不足。

二、即兴伴奏的内涵界定

即兴伴奏研究的语境与音响实践、音乐实践密切相关, 以艺术实践与专业理论为基础, 它集中体现为弹奏和声的问题, 但这又不单纯是和声的问题, 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的实际, 选配合适的弹奏方法。即兴伴奏之所以存在研究理路的分野, 实为对其内涵界定的模糊, 也是重新认识即兴伴奏的现实需要。

其一, 即兴伴奏的本质融合了创作动机和效果的统一。音乐学科的实践属性必然要求革新伴奏的形式与内容, 即兴伴奏契合了这一要求, 并将伴奏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发挥出来, 其本质就是一种创作活动, 或称之为即兴创作。它与即兴演奏、即兴起舞、即兴伴舞、即兴作曲、即兴填词等创作方式处于同一价值序列。即兴伴奏是创作动机与效果的综合体, 其创作动机旨在将审美需求与音乐及器乐的自身魅力完全展现给听众, 其创作效果能够将演奏者的主体情感体验迅速地传递给听众, 贵在即时, 贵在乘兴。即兴伴奏也可以通过要求降格的形式实现, 例如西欧古典时期流行的通奏低音, 只提供一个“草图”, 其余的演奏全凭乐手临场发挥。例如, 贝尔格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过程中, 不断地与克拉斯纳讨论小提琴的独奏部分, 还让他在自己的房间里长时间地即兴演奏, 观察那些技术 (走句、琶音、双音、和弦音、泛音等) 最适合克拉斯纳。[1]当今各师范院校音乐系, 盛行的即兴伴奏课, 就是这种半即兴的教法。此外, 在流行音乐方面, 乐手们通常把磁带当成模特儿, 这种模仿加发挥的方式, 配以一些固定程式套子, 也可以达到即兴伴奏的效果。

其二, 即兴伴奏是高师音乐专业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从学科与课程论角度分析, 高师音乐专业大学生如果要胜任将来从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任务, 就必须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从教育教学侧面上把握即兴伴奏的实践内涵, 可以将其能力要求转化为如下方面:一要学习基本乐理与和声基础知识, 熟练掌握和弦连接的一般规则, 强化指法练习, 熟知各正副三和弦和七和弦的原位、转位形式在键盘上的位置, 并听辨其音响效果。二要学习所用键盘乐器的正确弹奏方法和各种弹奏技巧, 学习并熟练各调音阶、琶音及各级和弦的原位、转位的位置及指法。三要勤练多思做到多弹、多配、多听、多想, 能够判断配弹音响的优劣, 从而获得“快”、“准”、“好”的即兴伴奏能力。四要综合学习, 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为例, 已经被列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 与之相关的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歌曲写作等作曲理论系列课程以及钢琴、声乐等技能训练课程, 为钢琴即兴伴奏提供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其三, 即兴伴奏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渠道。一般意义上, 即兴伴奏被认为是技法应用的体现, 是学习者展现技能的平台。由此而产生的形式型定义、手段型与乐器型定义, 大都遵循此意。即兴伴奏者一方面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设身处地体验艺术形象, 受到艺术形象的深刻感染;一方面又要使情感体验受到理智的支配、控制, 并且意识到是在欣赏艺术。[2]但是从深层次把握即兴伴奏的属性还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入手, 笔者认为, 即兴伴奏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生成与应用过程, 这一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和声思维。通常, 我们将和声的音响效果的想象力与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称为“和声思维”, 其形成路径经由和声的音响效果首先在头脑中预先构思完成, 然后再通过手指弹奏出来的。显然, 即兴伴奏教学仅仅让学生会弹几首歌, 教学生一点和弦或织体的理论知识, 学生容易学会也很容易忘记。只有运用合理合适的伴奏模式及指型指法进行移调练习弹奏, 才能在大脑中储存大量的技法信息, 将“和声思维”转化为生动的学习和展示过程。

三、即兴伴奏的实践构想

即兴伴奏强调实践, 重在效果。探讨即兴伴奏的研究分野问题, 从认知结构及方法上把握即兴伴奏的定义内容, 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只有在对即兴伴奏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深入研究其实践的方式, 进而提升对即兴伴奏的实践认识, 创新手段和方法, 才是本文的核心论题所在。

第一, 客观认识即兴伴奏的规律。即兴伴奏切忌漫无目的, 力求有章可循。演奏者的灵感与自由离不开一定的逻辑体例。作为一种创作行为, 即兴伴奏也需要规范化。要做到既有原则章法的规范, 又有灵活应变的自由。如简单分析一下歌曲的调式、基本情绪、体裁形式, 标记一下功能记号, 设计一下各段的伴奏音型并稍加练习与合伴奏等。再者, 既然即兴伴奏是一种学习和训练过程, 其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不容忽视。长期以来, 即兴伴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这样的误区, 即将演奏、创作与本课程的教学割裂开来, 或认为演奏技能是教师的教学任务, 与本课程无关, 或认为创作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的任务, 本课程无需多谈,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 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即兴伴奏的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那种将即兴伴奏看作和声与钢琴课, 或者是作曲、配器、作品分析课的做法, 不仅以偏盖全, 而且使即兴伴奏单一化、机械化。只有将即兴伴奏放置于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协调综合的框架体系内, 才能通过恰当、合理、准确、有效的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训练和培养学生, 使之理解相应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做到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发展提高。

第二, 初步设想即兴伴奏的体系。当前选用的即兴伴奏教材, 有的以和声为主线, 结合键盘和声进行学习;有的以钢琴为主线, 结合伴奏理论进行学习;有的则以体裁为主线, 难易不等交叉混淆。即兴伴奏教学体系不完备, 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困难。显然, 建立一个典型的常用、实用的伴奏模式, 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新的音型、奏法, 并从中认识其内在联系与规律才是学习即兴伴奏的理想途径。要加强视奏能力训练, 正确掌握弹奏方法是基础。有了丰富的理论只是前提, 即兴伴奏还必须掌握好正确的弹奏方法, 自由发挥是关键, 并不是机械的进行弹奏。笔者主张将伴奏音型进行细分, 并以其中基本音型为基础, 按一定方法去演变与派生, 使学习过程具有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样的体系能够将和声的进展、钢琴的难易、调号的多少、内容的深浅、个性的体现、风格的形成融为一体, 形成全新的即兴伴奏教学体系的骨架。

第三, 正确对待伴奏音型的问题。伴奏音型必须与歌曲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伴奏音型的演变应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起伏的变化。譬如, 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一般选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型;抒情风格的歌曲, 一般选用长和弦或流动的分解和弦型。还要根据歌曲情绪的需要, 根据歌曲节奏形态的要求, 选用形象化的音型, 并选择适合配弹者弹奏的形象化音型。长音奏法要着力表现安静的背景效果, 做到高音区明亮, 中音区柔和, 低音区深沉。断音奏法常用中低音区, 要表现坚定果断的形象, 起着强调突出、加强语气的作用。琶音奏法对旋律起着清晰透明、柔和朦胧的作用, 能够表现柔和、抒情、流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仁康.一曲回肠十二音——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赏析[J].音乐艺术, 1985, (04) .

融合基础架构促成极速交易 篇11

在欧美等地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以及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有一半以上成交量的交易指令,是由计算机自动发出的,也就是程序化交易。而在国内,这种程序化交易也收到期货公司的青睐。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华期货”)同样顺应趋势,积极备战程序化交易业务。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指出:“在期货市场中,客户对交易速度的要求极高。他们往往会采取高性能、程序化的交易策略,尤其是在对冲交易策略中,速度越快、机会越大,哪怕慢一点点,可能就有很多机会丧失了。这要求IT系统做到高稳定、低延时。在全球市场中,有70%的交易来自于这类策略,这一比例还在扩大。目前,我们已经把交易速度差别做到了毫秒级,而欧美等金融市场发达地区的交易速度差别都已达到微秒级。”

为了满足客户对交易速度的追求,南华期货联手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简称“惠普”)部署了融合基础设施,搭建起极速交易系统平台,通过位于交易所所在地的7个数据中心,为专业客户提供托管服务。

2012年7月,南华期货在上海上期张江行业数据中心成功上线了刀片虚拟化平台,成为期货行业中在上海张江托管机房中第一家全面实施刀片系统的企业。当前,南华期货的交易系统日处理委托指令能力理论设计为每天1000万笔,而实际现在每天大概有30万笔委托数,成交笔数保持在10万笔左右,每秒峰值大约处理200个订单。

程序化交易对系统的稳定性、网络带宽和速度的要求比常规的下单指令执行要高很多,所以在硬件平台和网络技术上需要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极速交易平台上,数据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低延时;硬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网络架构扩展性也有了显著提高。

南华期货总经理助理顾松告诉记者:“在我们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惠普提供了非常利于实施的高质量服务。以前搭建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统通常需要3个机柜、14台交换机。采用惠普刀片解决方案后,只要一个刀箱10个U(一对刀片交换机,16台服务器)就能够支撑原有系统,这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和耗电量,而运行速度丝毫没有降低。”

“事实上,南华期货IT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白天所有交易都在杭州和上海两个数据中心上运行,而晚上所有交易只在上海数据中心上运行。这就意味着,在一个交易日中,系统必须做到‘日迁’。这种日迁已经运行6个月了,每天来回迁,并且系统保持稳定,两个数据中心全部采用惠普服务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运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有效备份能力。这种运维方式的灾备优势也是同类公司所无法比拟的。”顾松说道。

随着中国资本快速融入国际市场,南华期货也计划在境外交易所设立托管机房,让客户的投资与国际市场同步方面走在前列。据悉,2013年南华期货美国公司已经开设,2014年,将在北美增加网络架构节点,打通内外盘极速交易。

基础架构 篇12

当前,电网业务数据大致可分为生产数据(如发电量、电压稳定性等数据)、运营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数据)和管理数据(如ERP、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等数据)[1]。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企业数据量、数据类型、来源等都有了巨大变化,数据量以几何级爆炸式速度增长,同时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利用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深度分析利用电网企业大容量、类型繁多的数据,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附加价值,为电网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管理、规划提供有效支撑。鉴于此,本文通过收集分析电力大数据的业务特点,研究当前业界最新的大数据开发技术,完成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的研究以及应用主题的梳理和规范;开展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框架和应用规范性研究,构建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架构,统一电力大数据标准体系;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各信息化系统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各种大数据技术路线所适用的业务场景,深入研究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保障大数据技术在电网企业有效落地。

目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业务的发展,一级部署业务系统范围不断扩大,智能电表的应用逐渐普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技术需要不断革新,亟需通过对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研究、验证和示范应用来促进公司一体化、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构建新型电网企业运营体系,增强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建议》为指导, 遵从SG-ERP总体架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研发单位已有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三集五大”核心业务需求,本文从存储、计算、分析、挖掘、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研究和应用主题分析,选取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成果验证,逐步构建以高性能存储和计算、业务趋势预测、数据价值挖掘为主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对巩固和融合公司大数据研究资源,形成大数据研发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新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深化推进电力大数据发展,有力支撑智能电网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2,3,4,5]的研究成果,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及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结合大数据业务特点,研究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6],明确应用主题的梳理及规范,设计面向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架构,统一电力大数据标准体系[7],深入研究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为在电力行业中应用、推广大数据技术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推进和支撑作用。

1 大数据概述

1.1 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 (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掘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可帮助企业经营者决策的信息[8]。在大数据应用中,一般不采用随机分析法(即抽样调查会降低结果的准确度),而是采用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大数据具有4个方面的特征,表征为4个“V” (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

1)Volume:数据量由TB级转变为PB级 (1PB=1024TB),数据量巨大。

2)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化,包括各种业务系统中的日志、视频、图片等多种类型数据。

3)Velocity:大数据应用数据处理速度快,需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这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4)Value:价值密度低,但商业价值高,大数据中充斥着大量的无关数据,可用的数据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部分。

1.2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成为大数据采集、辨析、抽取、分析、挖掘、存储、处理、呈现与应用的有效手段。大数据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及挖 掘技术、大数据展现与应用技术等。

1)大数据采集技术。在大数据采集技术中, 大数据智能感知层主要包括数据传感体系、网络通信体系、传感适配体系、智能识别体系及软硬件资源接入系统,可实现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接入、传输、信号转换、监控、初步处理和管理等。

2)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完成对已接收数据的辨析、抽取、清洗等操作。由于采集的大数据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数据结构和类型可能多样而复杂,通过抽取,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将复杂的、不便处理的数据转化为单一的、便于处理的结构类型,以便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同时,由于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的特性,在大量的数据中,并不全是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充斥着大量的无关数据,可用的或者用户所关心的数据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部分,因此需要通过清洗对数据进行甄别过滤,从而提取出可用的或者用户所关心的数据。

3)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在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中,需要用存储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调用。需重点解决复杂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管理与处理难题。

4)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开发数据网络挖掘技术、特异群组挖掘技术、图挖掘技术等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基于对象的数据连接、相似性连接等大数据融合技术,突破用户兴趣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等面向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库、机器语言和统计分析等知识与技术,改进现有数据挖掘技术及算法。

5) 大数据展现与应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将隐藏于海量数据中的可用的或者用户关心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进行展现,并应用于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从而提高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运转效率,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

2 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

2.1 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从技术、产品、应用3个维度对业界大数据研发情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层面的研发方向及要点,依据梳理及提炼的调研要点,对业界大数据的技术、产品、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业界大数据技术的实际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对各家厂商分别编写调研分析报告,形成《业界大数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汇总表》以及《大数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分析报告》。

2.2 应用现状、方式与需求

从软硬件基础环境、应用、业务、数据现状和技术现状5个维度对国家电网公司内“三集五大”体系中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应用方式及业务需求进行调研,综合现阶段调研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各业务需求调研分析的整体情况进行汇总,并将应用分析结果和示范建设内容写入《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

2.3 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

总结提炼出契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大数据概念和技术研究方向,确定公司大数据总体目标与原则, 明确大数据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方向,确定大数据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典型应用场景,确定公司大数据应用分析及大数据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并统筹制定大数据工作开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2.4 大数据基础框架与演进路线

1)技术筛选:结合电力大数据的定义和内涵, 选取大数据所包含的详细技术。

2)分层技术研究:从管理层、计算层和应用层梳理电力大数据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

3)基础框架提出:对业界大数据技术路线进行比对,结合业务系统数据现状和需求,分析并提出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

2.5 大数据管理规范

在国家电网公司层面形成电力大数据统筹管理机制和规章规范制度,保障公司各业务部门及省(市)电力公司在进行电力大数据建设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相关政策、总体规划及基本要求,保证电力大数据建设的高效管控与有序开展; 建立公司级跨部门协调、决策机制,公司各部门统筹协调,统一组织内部科研产业单位、省(市)电力公司开展电力大数据的研究、建设和推广。

2.6 大数据相关应用标准

通过梳理国内外大数据相关标准,深入分析公司信息通信、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已有的相关标准,并结合电力大数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试点建设,总结凝练形成大数据标准规范,覆盖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挖掘等层面。

2.7 大数据建设与应用规范化模式

综合分析公司业务对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成熟度和紧迫度,拟定未来大数据应用的主要业务领域。研究并分析业界大数据应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大数据建设情况,对技术研究、组件研发、标准制定、应用验证等进行全局统筹把控,制定电力大数据建设的模式,同时开展各业务典型场景的应用规范化研究工作,实现电力大数据对各业务场景应用流程的全程把控,从而对电力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3 结语

上一篇:最美海陵岛下一篇:产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