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

2024-07-29

东湖高新(精选11篇)

东湖高新 篇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国也出台了相当有利的政策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以获取高新技术产业为国家带来的竞争优势。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战略性地位,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成为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密集、高知识密集、高投入、高成长和高风险等特点。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价值评估的特殊性,现有的评价方法在理论上可行,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可操作性较差。 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里还存在较大探索空间。

一、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缺陷

成本加和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期权法和经济价值增加法(EVA)是较为新起的价值评估方法。

1、成本加和法

成本加和法是从投入角度,即资产购建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没有考虑资产的实际效能和企业营运效率。相似类型的企业只要原始投资额相同,无论效益好坏,他们的评估值都相同,甚至效益较差的企业估值高于效益好的企业。该方法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逐一考察得出企业的总价值,容易忽视商誉等组织资本。

2、市场法

市场法是应用产权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企业的交易及市场成交价作为参考,通过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之间的对照分析,进行必要的差异调整,市场交易价格进行修正,进一步确定被估评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的方法。市场法施用的主要困难是可比企业的选择,同时市盈率、市净值率等评价指标需要具备活跃、成熟、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环境条件。目前国内企业的整体评估尚不适宜采用市盈率乘数法,所以只能作为辅助方法粗略估算。

3、折现现金流量法

当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方式是折现现金流量法。此方法应用的假设前提条件是企业经营持续稳定和未来现金流序列可预期为正值。使用WACC法选定的折现率还必须具备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资本结构不会改变及股利分配制度维持稳定等严格假设。这些假设条件限制了DCF法在评估实践中的运用。如对于拥有某种无形资产,但目前尚未利用的企业,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往往难以估计,会低估企业价值。

二、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状况

伴随着光谷的发展,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业务范围涵盖科技园区、环保科技、工程建设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大型上市公司。经过二十一年的科技园区开发运营,东湖高新集团的行业领先地位。

(注:数据均来自中财网 http://www.cfi.net.cn/ 。 )

科技部近日公布了全国高新区最新评价结果,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由原来的第四名跃升至第三名,其中园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二。综合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除此之外,随着武汉东湖高新区中的“瞪羚”企业(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业界通常将高成长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 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的不断发展壮大,示范区已初步形成领军企业不断壮大、“瞪羚企业”快速成长、小微型企业持续创新的企业生态体系。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故本文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进行的高新企业的价值评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具有重要意义。

三、EVA价值评估基本模型及准备工作

1、基本模型

EVA价值评估基本模型是建立在认同企业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经济增加值折现值的结果加上目前企业的总投资额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企业的投资回报额与投资人的期望相等,则认为该企业的EVA价值为零,即投资的价值等同于该投资的投资额。EVA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公式可表示为:

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应根据各企业的自身企业性质、组织形式和规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不同来调整会计科目, 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列举几个会计调整项目进行描述。

2、研发费用

在新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分为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当企业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准则中所规定的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的五个条件时,所发生的支出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禁止转回开发此项目时所确认的费用。对于高新企业企业股东来说,研发费用是一种未来发展的投资,对企业在将来提高盈利能力与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新会计准则中将研究阶段的费用一概计入当期费用可能会出现过于谨慎的现象。这种做法将会造成EVA价值评估中对企业的真实价值的低估。

故我们认为在进行价值评估计算EVA的指标时,对于企业已经进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不再进行调整,而对于原本计入当期费用的研发支出,首先用此部分费用来调正企业的资本,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本状况,然后再依据资本化的金额和当期的研发费用,再次调整企业的税后净利润。

3、资产折旧调整

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讲,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采用直线法,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处理方法会使扭曲企业经济现实。对拥有大量机器设备的企业来讲,随着自身已有技术老化和生产环节中物理磨损等原因,大多数机械设备在最初几年里贬值较少,在可用生产周期的最后几年中,其价值急剧下降。故对于此类企业,采取直线法进行折旧的处理,就无法准确的计算出EVA值, 从而无法准确的衡量企业价值。所以,我们在计算EVA指标时,应采用动态折旧计算法来调整每年的折旧,以保证企业各期EVA的准确性。

4、企业商誉

对于企业商誉的评估,我国的新的会计准则采用和国际会计准则同样的的处理方法———减值测试法。运用此种方法,需要在至少每年年度终对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之后再将减值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企业发展中商誉是一个重要项目,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故我们认为在计算EVA指标中,应当对企业商誉的评估进行调整,商誉减值准备调整税后净营业利润, 并在资本总额加回商誉的减值准备额。

5、递延税项调整

在我国,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和在税法下所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之间存在时间性差额,并将差额作为单独一项“递延税项”单独计算。折旧占递延所得税项目最大成分,在大多数现行企业当中均采用直线折旧法为核算折旧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使企业可以推迟纳税的目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新设备的不断投入,递延税项长期将保持一个余额,这个余额也可算为企业的一项资本。因此,本文认为在计算EVA指标时,应采取以下调整:一是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当期递延所得税余额的变化值,即本年递延税项增加,最终将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递延所得税增加额;反之,则将递延所得税减少额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二是将过去利润中扣除的递延税项的贷方余额加入到资本中去,若是借方余额,则应从资本总额中扣去。

四、EVA价值评估模型重要参数确定

1、税后净利润

NOPAT=(净利润 + 利息 + 所得税)×(1-T)+ 少数股东权益 + 本年商誉摊销 + 递延税项贷方余额的增加 - 递延税项借方余额的增加 + 资本化研发费用 - 资本化研发费用在本年的摊销。

2、资本总额(TC)

资本总额(TC)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所投入企业的全部资金账面价值。资本总额有两部分年组成,分别为债务资本和股权资。一方面债务资本所包含的主要是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但不包括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归类于的商业信用负债;另一方面股权资本所包含的是普通股权益及少数股东权益。

一般在计算资本总额时,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调整, 除了一般性的调整外,我们认为在建工程项目在企业的经营那个过程中实际为产生任何经济收益,若将其计入企业资产中,就将增大企业成本,进一步影响EVA值的准确性,故本文认为企业资产中应当扣除在建工程项目,得出更加准确合理的实际资本总额。

投资资本调整 = 坏账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 +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累计商誉摊销 +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 - 在建工程净值

资本总额 = 债务资本 + 权益资本 + 投资资本调整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及债务和权益比重的确定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于将权益资本成本(S)与负债资本成本(D)以各自对应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为权数加权求和后得到的综合资本成本。WACC公式可表达为:

现实构成权益与债务比重的主要有三种权数,分别为:依据企业资产负债表算出反映企业历史资本结构的账面价值权数、在公开市场最佳状况条件下反映企业在当企业资本结构的市场价值权数和依据企业的未来投资风险大小及融资活动反映企业期望的资本结构的目标价值权数。当前,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报表中几乎不披露企业在未来最佳目标资本的结构,故我们选取上市公司公开报表资料中现行资本结构计算债务和权益比重。

(1)债务资本成本的确定(Kd)。依据中国的现实经济和市场发展状况,本文选取计算当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3—5年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可以用来作为企业的债务税前资本成本。通常的情况下,企业需向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给予回报,并支付此回报时通常是无需支付税金的,因此支付给债权人的这种回报就是使用加权平均值得出的债务资本成本率。中国企业的债务主要部分是银行借款,而债务资本一般为长期借款,由于支付的利息可以抵税从而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所以企业所得税率十分关键。依据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规模、注册地等的不同,相应的所得税取值也会不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为15%。

(2)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Ke)。权益资本成本指的是少数股东权益和普通股权的单位机会成本。本文在研究中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计量,模型为:

无风险收益率(Rf)是指把资金投资于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投资对象所能得到的收益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研究中认为,最低无风险利率采用银行三个月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更为合适。

Rm-Rf表示预期的市场风险溢酬。Rm表示市场的平均报酬率,Rf表示无风险报酬率,一般为政府公债的利息率例如国库券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因为我国整体资本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而观察对象的风险溢酬与相应的观察时期有紧密的联系,鉴于普遍性,我们选用国内专家学着采纳较多的方式,用相应时期的GDP增长率作为资本市场风险溢价。

β 系数,它度量股票相对于平均股票的波动程度。根据定义,平均股票的 β 值为1.0.股票的 β 值可以通过绘制回归线以求得斜率系数的方式确定。本文参照美国标准普乐(S&P500)的月收益法。作线性回归分析:K1=α+β×K2求出 β 值,其中K1表示股票周收益率,K2表示相对应的市场综合指数的周收益率。

EVA价值评估模型是企业内在价值等于公司未来经济增加值折现后加上当前企业的总投资额,其基本形式就企业的剩余收益。EVA价值评估模型原理:

投资额 = 普通股权 + 少数股东权益 + 递延税款贷方余额 + 各种准备金(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累积商誉摊销 + 研发资本化费用 - 在建工程 + 短期借款 + 长期借款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五、模型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应用

本文根据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2013年年度报表及2014上半年的半年度报表为数据依据进行模型分析。

(注:数据来自巨潮网 http://www.cninfo.com.cn 与上海证券 。 )

(注:数据来自巨潮网 http://www.cninfo.com.cn 和上海证券 http://www.sse.com.cn 。 )

(注:数据来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 。 )

1、税后净利润

2、资本总额(TC)

投资资本调整 = 坏账准备 + 存货跌价准备 +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累计商誉摊销 +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 - 在建工程净值

资本总额 = 债务资本 + 权益资本 + 投资资本调整

3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我们选取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3—5年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作为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以2012年至2014年上半年为例,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别为: 6.65、6.40、6.00。

4、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Ke)

Rm-Rf表示预期的市场风险溢酬,我们选用国内专家学者采纳较多的方式,用相应时期的GDP增长率作为资本市场风险溢价。

无风险收益率(Rf):本文研究中认为,最低无风险利率采用银行三个月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更为合适。2012年、2013年、2014上半年分别为:2.85,2.60,2.60。

β 系数:本文参照美国标准普乐(S&P500)月收益法。我们在2012—2014年中取样,回收期定为一周的时间,并作线性回归分析:K1=α+β×K2,求出 β 值。

根据表5中的K1、K2值得出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 β 值分别为:2.044、1.740、0.277。

(注:数据来源于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http://www.10jqka. com.cn/ 。 )

权益资本成本Ke=Rf+β(Rm-Rf),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4年上半年权益资本成本Ke值如表6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http://www.10jqka.com. cn/ 。 )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4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如表7所示。

5、EVA价值评估模型结果

(单位:元)

六、总结

1 、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和EVA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采用东湖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案例,采用EVA价值评估规模对典型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评估。在EVA评价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各种成本能够如实地反映出来,确保高新技术企业EVA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在本文中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所计算的2012—2014年上半年的企业EVA值和公司所得税后的及利润是有较大差距。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通过EVA价值评估规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是有效的,能够反映企业的更为准确的市场。

2、不足

尽管本文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证实了运用EVA价值评估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但仍旧有不足之处。

一是我们在对相关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计算机会成本,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可能与市场评价体系方法不完全一致。

二是本文采纳的数据皆来自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企业的年度报表和半年度报表,历史财务会计报表的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会计报表质量及精确程度的影响。

三是在计算EVA值时,需要大量公司年报无法给出的经济比率,本次论文的部分经济比率用学术上使用较多的指标代替,故在结果的计算上会存在误差和分歧。

东湖高新 篇2

内容摘取自智慧光谷政务服务网

不动产证基本流程

1、售楼部找开发商拿资料

2、有贷款去银行办手续拿材料

3、去到东湖高新服务中心交钱办证。

关于办证地点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武汉市高新大道777号(高新大道与光谷四路交叉处)

准备材料

需要开发商提供

1、不动产权属证明书(原件)√

2、宗地图、房产分户图(原件,复印件1份)√

3、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原件)√

4、房屋交易申请书(原件、开发商盖章)√

5、不动产登记申请表(原件、开发商盖章)√ 自己准备

6、家庭成员(包括购房人、配偶和未成年人)、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民事调解书、民事判决书);申请人主张享受税费优惠的,需提供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和户籍证明√(原件、复印件1份)。如果房屋有贷款,办理交易与登记时,还需银行提供:

7、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表、委托书(原件、银行盖章)。√

准备材料注意

准备好所需的复印件:房屋权属证明书复印一份;房产分户图、宗地略图(A3)各复印一份;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至少3份;户口本复印件一份; 自身经历

1不动产交易手续办理

去到东湖政务中心一楼,给服务台检查了下资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教你填写表格,基本就是对号入座。到咨询台领取“不动产交易”业务号,B01-B07窗口办理“不动产交易”。叫号后上交所有东西审核,签字,按手印。

2缴税

B区16-21号窗缴纳契税,交了费之后把回执给原窗口,自己保留税单【

1、若未缴纳维修资金,请缴纳维修资金;

2、地税窗口只接受银联卡缴费】。

3审核和缴费

去B区最后一个窗口排队办证,签字按手印拍照后,去到A1窗口缴纳工本费【只接受现金缴费】,最后材料审查无误后会返了一张《不动产证登记收件单》。

4、等待领证

东湖高新 篇3

昨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定下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全区企业总收入突破5 000亿元大关。同时,迅速启动建设“光谷中心”,建成后,其将取代鲁巷广场一带,成为东湖高新区的新

中心。

2011年全年,东湖高新区实现企业总收入3 810亿元,同比增长30.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 898亿元,同比增长27.2%。昨日,东湖高新区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发展目标:力争实现企业总收入突破5 000亿元,比2011年增长31%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 100亿元。

其中,今年将要重点推进的大项目包括:富士康武汉科技园区续建、武汉新芯12英寸芯片扩产、华为光电子研发生产基地、凯迪生物质能中试基地、国药中联生产基地等。

20多年来,东湖高新区以鲁巷广场为核心区域“东进南扩”。目前,辖区面积已达到518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尚未开发建设。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光清称,采取紧贴建成区渐进发展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加快发展的要求。

因此,在区域扩展方面,东湖高新区今年将携手江夏区、洪山区,启动统一的产业规划和交通规划,加快“大光谷”一

体化。

此外,启动建设“光谷中心”是另一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即在高新大道中段、九峰山至东湖保税区之间,整合花山、九峰与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40万人的产业、行政、生活配套完备的“光谷中心”。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4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是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力量, 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的巨大能量[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他还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加强高科技园区的创新文化建设则是提高高科技园区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武汉东湖高新区是我国高科技园区中的一个部分, 担负着提高武汉乃至全国技术创新水平和推动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重任,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促进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 我们对武汉东湖高新区进行了调研, 对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加快和完善其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2 武汉东湖高新区及其创新文化建设

武汉东湖高新区创建于1988 年10 月; 1991 年3 月, 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1 年, 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 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9 年12月8 日, 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

通过2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东湖高新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2 年, 东湖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5006 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31. 3%, 连续跨越4000 亿、5000 亿大关, 完成工业总产值4012 亿元、工业增加值1373 亿元。2013 年企业总收入有望达到6500 亿。

东湖高新区在落实国家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的成效, 已成为引领带动地方发展的引擎、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部地区重要的创业就业基地。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 也取得巨大的成就, 已逐步形成了“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使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得到发展并具有以下的特征:

2. 1 得到荆楚文化的孕育, 具有深厚的荆楚文化底蕴

东湖高新区的所在地武汉有江城、九省通衢、黄鹤故乡的美名, 是湖北的省会城市。而湖北又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创新人才层出不穷, 古时楚庄王就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他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在这里早就深入人心, 后来屈原、宋玉首创的辞赋, 开汉赋之先河, 再到张之洞在武汉修铁路、开矿山、建工厂、兴学堂、练新军、办实业等等, 这一系列的创新对荆楚地区的社会文化有巨大的影响, 使武汉地区得到了创新文化的熏陶, 区域内不乏具有“敢为天下先”豪情的人才。而东湖高新区就在武汉市, 其规划面积达518 平方公里, 目前的常年居住人口达50万人, 集聚了武汉和湖北的大量人才, 因而东湖高新区的创新文化具有丰富的荆楚文化底蕴, 具有进取性、创新性、开放性、开拓性、拼博性等实用特征: 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②不拘礼法的创新精神; ③强烈深沉的忧患意识; ④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⑤卓然不屈的拼博精神。

2. 2 地域文化的传统加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逐步形成了“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使得高新区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再加上市政府重视高新区的创新活动, 为此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 使创新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如2010年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决定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奖励。决定支持东湖开发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 安排财政专款资金用于东湖开发区高端人才引进。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高度重视与完善对年轻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2012年6月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意见》规定创新人才离岗创业可享受3年保护期, 保护期内, 原单位为其保留各项主要待遇。还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的意见》、《武汉市促进知识产权工作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4]。这对鼓励园区内员工的创新, 释放他们的创新潜能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东湖高新区成为创新的乐园, 也逐步形成了“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2.3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具有强有力的团队协作精神文化

东湖高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 园区地处武昌, 集聚了各类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单位。园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的实验、科研设施与软件环境, 进行资源共享,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强了产学研之间、校企之间、企业之间的团队合作, 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和国际协作项目, 共同开发市场, 通力合作, 协同作战。比如武汉华中数控就由华中理工大学、国家科技部、湖北省、武汉市科委、武汉市东胡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港大同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投资组建。公司成立后就组织多方资源承担了多项国家数控攻关重点课题, 如“华中I型数控系统”项目, 该项目同时还获得了国家863 的重点支持, 后来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和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项目在国内率先通过技术鉴定, 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被专家评定为“重大成果”、“多项创新”、“国际先进”。

2. 4 讲责任、重操守, 树立了诚信为重的道德观念文化

诚信的含义包括忠诚、信任、诚实、真诚、信用等。显然诚信对企业很重要, 对创新型企业更是如此, 这是由于创新型企业不适合采取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创新型企业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要方式进行“生产”, 这种“生产”无法控制。这样的企业需要公司对员工要信任, 员工要对公司忠诚。同时需要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可以通畅地传递和分享, 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之间能公开诚实地进行沟通。而东湖高新区的企业也深谙此道, 如长飞公司就要求每一位长飞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职业操守。保守国家、公司、客户、员工和往来单位的秘密成为长飞公司和长飞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长飞员工,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智慧。同时, 要求员工谨慎地表达承诺、严格遵守和兑现承诺。无论是对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 还是对员工、同事、股东、社会, 不要对做不到或没有把握做到的事情妄言承诺。守信用不是在任何事情面前不承诺或含糊其辞, 而是要对工作认真负责, 合理完善地制定计划、努力管理一切可控因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意外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在内部的工作流程中建立“客户- 供应商”的关系, 上道工序要向下道工序承诺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 满足下道工序的需求, 实现和增强下道工序的“客户满意度”。

3 加速建设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的对策建议

3. 1 利用兼容并包的武汉文化, 整合各种文化资源, 形成多文化融合的创新文化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 是知识价值的充分体现。东湖高新区的创新创业文化是与武汉兼容并包的文化紧密相连的, 其文化内涵也一定要包括“洋溢着科学精神的企业文化、知识含量极高的商业文化、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构建和谐为追求目标的社区文化、以创新为动力的制度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居环境文化以及优秀的外来文化等”[5]。

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武汉文化, 正好贴合了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以武汉文化为主要依托的东湖高新区, 得天独厚,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将这些文化囊括其中。为更好的发展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文化, 还需要将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合理搭配。

3. 2 引导园区企业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

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6]。企业的创新制度文化设置和构建, 对企业内部的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高新区内的企业创新制度文化的设置与完善往往需要园区和政府部门给予政策和制度的支持。政府和东湖高新区管理部门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评估认定制度, 将企业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创新考评制度等企业创新制度文化作为评估认定的标准, 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引导企业设置和完善创新制度文化。

3. 3 政府要转变角色, 不断营造服务和激励结合的创新文化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需要建立一个全面高效优质服务的服务体系, 这是毫无疑义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建立, 要首先从政府开始, 要将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创造出有利于创新的区域环境。还要加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风险投资基金和科技中介机构等的引进, 使官、产、学、研、资、介、贸等诸方面相互融通,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服务创新的体系。同时,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使企业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员工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将员工同企业的生死荣辱连在一起, 激励它们努力工作和不断创新, 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推动东湖高新区向现代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3. 4 通过形象文化和展示文化, 弘扬高新区的创新文化

首先要总结东湖高新区的创新特点和特征, 将东湖高新区的创新理念概括成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诸如宗旨、口号、标语, 并提升为东湖高新区的创新风格和精神向导。将东湖高新区的创新风格、个性以统一传播方式展现于建筑物、雕塑、造型等环境设施。其次, 建立园区展示厅、企业家俱乐部、电影院、图书馆、科技馆、各种协会、园区刊物、广播电视和网站等, 充分展示东湖高新区企业创新实力, 使之成为沟通客户和媒体的文化阵地。此外, 东湖高新区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进行展示, 包括开展庆典活动、文体活动、文艺晚会、表彰会、科技论坛及研讨会等让创新深入人心。

3. 5 通过建立协作和竞争机制, 加强创新体系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

创新要素间若缺少联系和互动, 往往使得高科技园区难以形成比较高的竞争力水平, 园区管理者要做的, 就是要通过建立协作的机制, 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 高校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源, 建立企业与高校间的联系和互动尤为重要。但高校往往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 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 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 长期以来,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 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7]。针对目前的状况, 市政府可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并改变过去科研项目的评定上由科学家决定的习惯, 要让园区内的企业在研究项目的选择上起主导作用。要让高校的创新者从事这样的项目得到更多的实惠, 要让高校的创新者关心园区企业的创新需求, 促进企业和高校的相互的协作。在促进各创新要素协作的同时, 也要促使它们相互竞争, 使生产企业面临同行的强大竞争压力, 使园区内的各要素去寻求创新的源泉。还要使东湖高新区的企业形成紧密的网络关系, 使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相互学习, 降低了学习成本, 提升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调查分析基础上, 对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和特征进行评述, 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的对策建议, 包括兼容并包的武汉文化利用、创新制度文化的完善、服务和激励结合的创新文化营造等。

关键词:高新区,文化建设,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学文.经典作家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 2011-11-3 (7) .

[2]王键群, 陈要军.对光谷创新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 2012, 1:111-117.

[3]刘传铁.中国光谷产业坐标[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60.

[4]白洁.推进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三大着力点[J].学习月刊, 2012, 517 (11) :26-27.

[5]白木, 周洁.探讨中关村文化[J].科技进步, 2001, 9:12-14.

[6]水常青.企业创新文化理论研究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3) :61.

[7]陈建安, 李燕萍, 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4:12~16.

“高新”减肥法 篇5

在肥胖症席卷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找到新的治疗方法。仅在美国,就有1500万成年人因为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40,或者BMI为35但却还有糖尿病的原因,达到了需要做胃肠手术的标准。

目前,胃肠手术看起来是拯救严重肥胖者的最后一招。实施手术可以产生显著和稳定的减肥效果,但是手术价格很高,而且病人还有死在手术台上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只有一部分人能从外科手术获益。按照美国代谢及减肥外科手术协会(ASMBS)的统计资料,2008年,美国有大约22万人做了减肥的胃肠手术。

但是,人们可能很快就有一些更为温和的选择了。

“胶囊制胃”

一种名为内部屏障的装置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的GI动力公司研制的,它是一只不渗透的套管,被放置在小肠靠近胃部的最初60厘米处。在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人临床试验中,这种装置不仅能减轻体重,也能使Ⅱ型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

GI动力并非唯一另辟蹊径的公司,但这一方法的魅力在于简单和价格低廉。这种装置装在一个胶囊里,可借内窥镜从嘴插入内脏,一旦抵达胃的基底部,胶囊释放出一个小球,在一个导管的帮助下,将一个光滑弹性内衬套子穿过小肠并固定。

整个安装过程用不了1个小时,而且,也可以通过拉拽一根细线拔掉铆钉,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推倒这一装置,然后再从嘴里将它拉出来。

在波士顿的麻省总医院,一个由肠胃病专家凯普兰领导的小组用缩小版的内套在小鼠上获得了与流行的人类胃肠手术相同的减肥效果。目前一种常见的减肥胃肠手术是通过在患者胃部放置调节带来限制食物的摄入。

往常的胃束带手术是一种微创的减肥手术,通过手术,患者吃很少食物即有充分的饱足感,从而达到减重效果。“但我们并没对胃做手术,所以病人仍能正常进食。”GI动力公司的伦道夫说。

凯普兰小组还发现这种装置能够使得Ⅱ型糖尿病迅速好转,甚至在患者体重减轻之前就能产生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来自胃肠的神经和激素信号变化的结果。这种减肥效果也出现在实施了胃旁路手术的人。胃旁路手术是绕过胃的大部分,将一段小肠直接接到胃上,人为地将胃肠道缩短变小,可以获得显著的减肥效果。

凯普兰补充说,由这种内套装置引发的体重减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养分吸收减少来解释,似乎主要是由胃肠生理机能的变化所驱使的。

现在,已经有大约150人试用了这一装置,效果与动物实验相似。据伦道夫说,内部屏障内套的全部费用,包括安装和移除,大约在7500美元,这要比15000美元或更高费用的插入胃束带手术,以及至少20000美元的胃旁路手术便宜得多。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研究胃部手术结果的专家福拉穆说,要确保这一装置有效和能够长期安全地存放在胃肠之中,还需要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减肥连线

在医生知道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道溃疡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之前,一种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就是切断迷走神经使得胃酸释放减低。这种手术有一个有意思的副作用:很多病人的体重会减轻。

现在,明尼苏达圣保罗一家叫做胃肠医疗的公司运用一种可以封锁通向胃肠迷走神经信号的电子装置治疗肥胖症。这种办法似乎可以抑制食欲,并抑制胃部的排空和扩张,减少消化酶的分泌。胃肠医疗公司的总裁克那德森说:“它让病人不感觉饥饿,并很快就感觉吃饱了。”

迷走神经从脑干下行,在心脏、喉和肠胃形成分支。胃肠医疗公司的装置以5千赫的频率通过电刺激横膈膜下的神经,封锁到达胃肠的信号。这些电极接在一个植入病人肋骨下皮肤的控制器上。无线电信号既能给这个装置发放指令也能给电池充电。

当迷走神经被切断后,身体会趋向于适应这种情况,所以,过一段时间减少的体重可能会反弹,又增加回来。为了防止发生这种现象,在阻断信号5分钟后,这一装置会关闭5分钟,每天这样循环往复,夜间也可以关闭该装置。

东湖高新 篇6

1 东湖高新区社会经济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

20多年来, 东湖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成功打造了“武汉·中国光谷”品牌, 实现了快速发展。2012年,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 东湖高新区经济却呈现逆势增长, 工业投资规模为全武汉市第一。数据显示, 2012年, 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5006亿元, 增长31.3%, 连续跨越4000亿、5000亿大关;完成工业总产值4012亿元、工业增加值1373亿元, 分别增长25.7%和2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4亿元, 增长25.2%, 其中完成工业投资232亿元, 增长54.5%, 规模均为武汉市第一。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91亿元, 增长42%;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东湖高新区的建设带动了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2012年度, 东湖高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4%, 增幅位居全市16个区 (高新区) 第一。预计未来五年, 光谷商贸流通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2 东湖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劣势

2.1 发展优势 (Strengths)

2.1.1 市场潜力优势

2012年, 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5006亿元, 工业总产值4012亿元;2015年, 将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 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到2020年, 预计实现企业总收入30000亿元, 将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梯队、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高新区全力打造的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 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为战略, 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产业架构, 为区内商贸流通规模的扩大和模式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1.2 区位竞争优势

从区域辐射角度看, 高新区地处武汉东大门, 毗陵黄石、大冶、鄂州、咸宁, 不仅可以吸引高端生活消费, 还可以就近对接鄂州的生物医药基地、咸宁电力能源和新材料制造基地、黄石的有色冶金等优势产业基地。在1小时经济带中, 高新区商圈能够有效辐射城市圈东部城市, 具有成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基础。

2.1.3 交通便捷优势

高新区地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处, 距离天河机场45分钟车程、距武昌火车站25分钟车程, 经三环线25分钟直达杨泗港;自外环线20分钟直达阳逻港, 45分钟直达B型保税物流园区。乘坐高速客运专线距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仅需4~6小时;距汉口客运码头20公里, 距省外贸码头白虎山码头、青山码头约25公里, 均在半小时的车程以内。流芳也将建成为与武黄城际铁路换乘的交通枢纽。立体交通的发展必然加强高新区与武汉新港、天河机场、铁路中心口岸等口岸业务联动。全方位立体化交通设施建设将大大提升高新区经济、物资流转效率, 更为高速沿线商业、地铁商业等新型业态提供了极富生命力的舞台。在汽车保有量日增的今天, 便利的交通网线成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生命线。

2.1.4 产业支撑优势

高新区坚持产业特色化和高端化发展, 形成了光电子信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光电子信息产业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重要的科研开发基地。生物产业加速发展, 软件及服务外包、工程设计、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产业大发展带动相关生产性商贸流通服务和职工生活性商贸服务需求的发展, 为区内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2.1.5 高端消费优势

高新区居民规模大, 收入水平较高, 有利于高端流通业的发展。2011年末, 东湖高新区从业人员36.09万人, 10年内新区规划常住人口将达到150万人。区内传统的鲁巷商圈可以向西辐射人口167万的武昌区, 光谷新城将可向东辐射人口249万人的黄石、104万人的鄂州、276万人的咸宁等地, 辐射空间巨大。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 随着服务业的上升和工业逐步外迁, 越来越多中高收入的白领向近郊迁移, 将为高新区吸纳更多的具有良好消费力的消费者提供机遇, 为高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2.2 发展劣势 (Weaknesses)

2.2.1 基础设施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未完全形成

东湖新技术高新区正处在打造新光谷“独立城市”的进程之中,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正在不断完善, 但在一段时期里还不能完成理想的综合立体交通系统。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商贸流通业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础设施发展的制约。

2.2.2 各类机构的支持性资金投入与发展需求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都在积极想办法扩大资金支持力度, 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先进高新区相比, 高新区总体收入规模以及企业再投资规模都还存在差距, 各类机构的支持性资金投入与发展需求相比仍显不足。

2.2.3 商贸流通业发展及改革创新力度存在差距

在经营理念上存在传统与新兴并存的二元结构, 观念、体制、营销、服务等创新程度不够。经营业态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商业网点布局无序, 缺乏规划指导;边远城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低;现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规模化与组织化、连锁程度相对较低。对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 信息化水平较低;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发展不足, 品牌特色优势不够明显。

3 东湖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与威胁

3.1 发展机遇 (Opportunities)

3.1.1 从国际大环境看, 新兴市场国家的商贸流通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 亚太新兴市场的崛起, 发达国家商贸服务业的纷纷涌入, 带动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 目前, 全球引人注目的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大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规模快速增长。除了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 我国将更加重视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商贸流通、旅游、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 推动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专业化与协作化新趋势发展, 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水平将大幅提高。这将为位于“中三角”区域自主创新龙头地位的东湖高新区建设享誉“世界光谷”的商贸流通业, 加快实现人才、企业、商品、资金、交易等要素的集聚创造良机。

3.1.2 从国内形势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商贸流通业迈入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明确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提出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强化需求导向,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等目标、政策和措施。商贸流通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 将会更多更早地得益受惠,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1.3 从湖北实际看, 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带动商贸流通业步入发展黄金期

今后五年是湖北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和市场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国内外经济格局深刻调整, 经济发展重点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 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拉动为主转变, 湖北尤其武汉市将成为拓展内需市场的前沿阵地, 对内对外开放、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突出的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享有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优惠, 将为高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3.1.4 从武汉的发展看,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复兴大武汉推动商贸流通业跨入发展关键期

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是武汉市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已经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 迈入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城市的创新引领、交通枢纽、产业带动、综合服务的功能实现新提升, 拉开了特大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特别是“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商贸流通业的时空格局, 为打造享誉“世界光谷”汇聚了人气。武汉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 腹地广阔, 区位交通优越, 是进军中国内陆市场的桥头堡。东湖新技术高新区地处1+8城市圈、位于武汉的东南部三湖六山之间, 武汉“大光谷”新城建设蓝图, 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良好的天然条件、产业优化升级与人口聚集效应的增强, 拓展了高新区商贸流通业的空间辐射范围, 为高新区核心商业集聚区和新商圈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必将成为武汉国际大都市蓝图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3.1.5 从高新区发展看, 享誉世界的武汉科技新城战略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走向变革期

东湖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武汉科技新城“武汉市的城市副中心, 大武汉都市圈的科技产业核心, 区域创新动力源”的城市战略定位;东湖高新技术高新区在武汉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作用;优势产业的跨区联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全面完善、地铁系统的建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1小时、半日城市圈的构建等, 全面拓展了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辐射空间与带动作用;外资机构、外资企业、外籍人士的聚集逐渐引导本区域消费需求转变, 为高新区商贸流通业态多样化、绿色化、信息化、人本化和高端化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增强了高新区的要素集聚与辐射能力;技术革命、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链的发展, 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物流分拨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为高新区引入新兴商业模式, 发展高端服务功能, 实现多层次、立体化的商贸流通发展格局提供了动力。

3.2 发展威胁 (Threats)

在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东湖高新区的商贸流通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突出体现在:

一是与国际一流高新科技园区相比, 东湖高新区仍然存在新的流通业发展优势尚未形成, 亟须调整产业结构;传统商圈发展面临业态组织模式不适应、业态同构现象严重, 新兴的商贸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技术效应尚未形成, 整个商贸流通业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转型;

二是与国内高新高新区的竞争激烈, 武汉和周边城市商圈的相互竞争的加剧也将导致未来商贸流通规模与流通容量的不确定性;新生活理念下商贸服务转型的适应性不强等,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 以适应“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总之, 世界一流的高起点园区发展定位, 为东湖高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展现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较量中, 东湖高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抓住战略机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围绕打造享誉“世界光谷”的总体目标, 依托“武汉·中国光谷”品牌, 坚持以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为主题, 以“国际化、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战略导向, 以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为重点, 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网络平台, 优化空间布局、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消费档次, 创新流通业态, 凸显高新区商贸流通业在武汉国际大都市和武汉科技新城建设中的地位与特色, 将高新区建设成辐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 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实力的超广域现代商贸中心。

参考文献

[1]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A].武汉市人民政府.

[2]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年) [A].武汉市人民政府

东湖高新 篇7

关键词: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建设措施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 , 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 其历史使命是引领中国产业的升级, 面向世界, 冲刺国际一流水平。人才, 尤其是高端人才, 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人才特区”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探索人才聚集发展的新模式。欲实现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特区”战略, 需加大力度集聚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实现历史使命, 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的内涵

2009年, 东湖高新区提出启动“人才特区”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3551人才计划”, 以实现武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集聚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人才特区”是指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 即在特定区域内、人才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资金运行、环境营造和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等都具有比区域外的优先性和特殊性。东湖高新区提出在人才特区内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具有较强创业愿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就是国际化人才。东湖高新区建设“国际人才特区”, 就是要在高新区内, 通过先行先试和创新突破, 努力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满足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发展环境, 吸引更多更好的国际化人才到东湖创业发展, 培养和积聚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 形成一个有规模、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群体。

二、东湖高新区“国际人才特区”建设现状的SWOT分析

高起点决定高标准。作为冲刺世界的高新区,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将是极为严格的。鉴于高端人才国内少、国外多的分布状况, 故而应当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下将从东湖高新区目前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拥有的优势和劣势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

1、机会。

其一, 高层重视。为了让“人才特区”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 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此重点关注, 积极支持。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支持东湖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的措施。武汉高新区也先后启动了“3551”人才计划、“百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针对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招纳计划。其二, 海外抄底。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海外人才回归数量增加迅猛。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2007年, “海归”总人数近32万, 而仅2008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我国经济形势平衡发展, 为海外留学人员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目前正是我国招纳海外人才的大好时机。其三, 政策鼓励。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是灵魂, 武汉市通过地方立法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护航。例如, 经修订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 (草案) 》由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 为开发区范围内实施的各种改革创新特设失败“免责”条款, 在很大程度上对各种创意的实施给予鼓励和支持。其四, 初步走出国门。作为国内发展最快、地域产业规模最集中的光电子博览会, 武汉“光博会”逐渐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界在中国的重要聚会, 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与交易打造了重要平台。武汉“光博会”扩大了“中国光谷”在国内外的影响, 充分使光谷的形象得以在海外高端人才的面前曝光, 从而增大了海外人才了解光谷、从而进驻光谷的可能性。

2、威胁。

其一, 驱赶文化持续存在。武汉存在着两大“驱赶”现象, 即“不积极的驱赶”和“积极的驱赶”。“不积极的驱赶”是指在整个湖北、武汉的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和就业环境悲观的情况下, 人才根本就没想到要在武汉就业, 而是主动、积极地离开武汉;而“积极的驱赶”是指武汉不重视人才, 用人机制死板, 用人不惟才, 不惟市场, 而是惟“关系”等等。这种驱赶文化使得人才无法长期留用。其二, 外国公司抢夺人才。“入世”以后, 外国资本和技术涌进中国, 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作为已经习惯了国外生活环境的海归, 国外企业的文化理念、经营方式等对其无疑是具有相当诱惑力的因素。其三, 与东南沿海地区形成竞争。改革开放以来, 东南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武汉的经济发展形成强烈的比较效应。人才高地的武汉市开放时间较东南沿海晚, 人力资本的需求市场要远小于东南沿海, 因此, 人才自然很自愿地流向经济高速发展的东南沿海地区。其四, 与其他高新区形成竞争。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除北京中关村之外, 上海、深圳、江苏等地的高新区因其地理位置、经济水平、文化氛围以及产业基础等, 都与东湖高新区形成了激烈的人才争夺关系。虽然各个高新区侧重的产业方向不同, 但是经营管理人才、国际贸易人才等通用型人才却是共同争夺的对象。

3、优势。

其一, 产业优势。东湖高新区的产业特色是以光电子信息为主导, 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2010年, 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 达到1144亿元;生物产业实现总收入248亿元, 增长23%;高端装备制造业总收入达到414亿元, 增长25%;环保节能产业完成总收入237亿元, 增长30%;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总收入192亿元, 增长19%。作为东湖高新区五大重点产业之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 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 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 成为了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地。其二, 智力支持。东湖高新区集聚了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 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 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 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 54名两院院士, 7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居全国第三, 这为东湖高新的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同时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而言, 无疑就在先天具备了最为重要的一项人力资本。其三, “流”的优势。2l世纪与以往的主要不同之处就在于经济发展的全球性, 而这种全球性, 便是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人才流等等到达各国而对全球产生影响的。武汉目前已是国内“流”的集聚中心。中国铁路的京广、京九两大南北运输大动脉, 通过汉麻和武九铁路在此交接, 京珠和沪蓉两条国家主干国道在此交会, 长江和汉江两条内河主干航线在此成三叉形汇合。这种集铁路、国道和内河三种干道交汇的优势, 国内尚属首例。通过交通运输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集聚与扩散, 这是武汉的根本优势所在。其四, 光谷品牌。2009年12月,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 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内建成有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富士康武汉科技园, 以及汽车电子、金融后台、武钢、武重、武锅等10多个产业园。拥有华工科技、武汉凡谷、烽火通信等21家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数占湖北省的三分之一, 是湖北乃至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地区。其五, 巨额补助。东湖高新区2009年以来, 每年拿出2.22亿元, 无偿资助高端人才在光谷创业, 不惜重金打造人才特区, 培养和聚集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迄今, 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 吸引1万多名各类人才到光谷工作和创业, 创办公司1900家。其六, 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在东湖高新区内, 各大配套机构和设施都已日趋完备。在金融设施方面,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均在开发区建立了支行;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一批宾馆、酒店、写字楼可提供商贸、居住、办公、餐饮、娱乐等服务;在保税仓库方面, 区内保税库为企业提供保税仓储服务;在客运方面, 中南地区大型区域性客运中心已经建成;在居住方面, 建有外国专家别墅区及度假村;在医疗机构方面, 拥有5所医院和l所卫生防疫站。以上这些配套服务为东湖高新区的人才提供了便利的基础设施环境。

4、劣势。

其一, 薪酬相对不高。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导致中国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武汉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整体薪酬水平不高。据纳杰人才猎头部研究数据结果显示, 近七成的武汉高层次人才选择离开武汉, 主要原因是武汉企业薪资低, 个人发展提升空间较小。其二, 园内企业植根性较差。东湖高新区内尽管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空间集聚, 但这大多是通过提供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由于这种企业的空间集聚不是以其内在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的, 企业缺乏强烈的植根性。其三, 企业融资机制欠佳。在创立阶段, 由于风险较大, 高科技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创业资本进行融资。目前, 东湖高新区没有形成成熟的创业投资体系, 创业资本来源渠道单一, 主要来源于政府、极少数的机构投资者和外资。这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其四, 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目前, 海外人才创业所需的科技服务环境, 如技术交易市场、专项咨询服务、无形资产评估、创业投资的金融体系等服务机构的集成体系尚未形成, 无法完全满足其创业的需要。

三、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分析

对于国际化人才来说, 他们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 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与提高, 把自己有无用武之地、作用能否发挥放在首要位置。他们追求终身就业能力而非终身就业饭碗, 为了更新知识, 他们渴望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 因此他们希望到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学习新的知识, 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增值。国际化人才之所以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是因为其具备了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能, 普遍不存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困扰, 因此, 较低端的生理、安全等需要便已不能成为激励其行为的主要手段, 优厚的物质待遇只能是保健因素。较高端的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才应成为激励他们的主要手段。

据此, 政府在筑巢引凤的战略行动中, 应提供良好的津贴、配套设施、住房及子女入学等生活待遇, 把打造事业平台和营建文化氛围作为工作重点。

四、提升东湖高新区“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能力的对策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基于SWOT分析的基础上, 以自我实现需要和尊重需要为主, 以情感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为辅, 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东湖高新区“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能力的对策。

1、自我实现方面。

其一, 继续优化产业, 以舞台吸引人才。形成产业集聚, 通过优化产业环境, 依托产业优势吸引人才。吸引相关产业的人才聚集, 形成知识溢出效应, 既可以加强高端人才自身的学习, 弥补不足, 又可以使整个产业链的知识衔接得到很好的融合。其二, 多种形式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获得银行贷款, 并为他们获得政策性科研基金创造条件, 引导风险投资公司向有市场前景的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投资。同时, 政府建立有实际担保能力的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为国内的民营企业与海外人才创办企业之间牵线架桥。其三, 建立企业创办的绿色通道。准备好各种创办企业必须的申报资料, 协同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部门, 提供高效的完结新办企业的登记、核定营业执照、税收优惠、减免等一站式快捷服务。其四, 搞好创业企业的指导工作。高新区政府不仅应重视企业的前期引入, 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入驻后的管理和服务。只有持续的跟进创业企业的经营状况, 才能使创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五, 奖励扶持。对海外人才创办企业实行个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推行奖励制度, 鼓励出科研成果。这样既可以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工作热情, 又可以彰显其个人价值。其六, 加强后续培养。聘用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华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或讲学, 资助一批优秀人才参加国际会议, 帮助其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举办相关的联谊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根植于其生活工作的领域。

2、尊重需要方面。

其一, 鼓励归国留学人员积极参政议政。鼓励归国留学人员积极参政议政, 聘请他们担任政府顾问和社会兼职, 鼓励并支持他们进入政府管理层, 这样既有利于政府管理层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归国人员的社会地位, 并在海外人员中拥有良好影响, 吸引更多的海外人士归国创业。其二, 整合开放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整合高校资源, 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以高校、高科技园区和众多的研发机构为载体, 多方吸引海外人才。设立海归人才到高校作兼职教授制度, 一方面延续他们的学科影响, 另一方面解决高校的师资问题, 同时在任教期间, 海归人才还可以在高校培养今后企业所需的高端人才。其三, 营造宽容、尊重的创业文化。给国际化人才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对其工作的成效、重要性等做出宣传和展示。对于那些一时工作或创业不利的人员, 要抱有一种宽容的心念来对待, 积极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 使其顺利地发挥自己所长, 实现自我价值。

3、情感需要方面。

其一, 情感协调。协调帮助海外人才处理诸如子女就学等后勤事宜, 解决其后顾之忧, 将从情感上拉近距离, 有利于心理契约的形成。同时, 在工作中, 要积极的为其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环境来加强海归与员工的相互了解、相互融合。其二, 加强心理咨询的力度。人生数十年, 不可能一帆风顺, 或因感情, 或因事业, 总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如果不对国际化人才的心理卫生加以关注, 那么一旦出现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 就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其事业, 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事件。为此, 加强心理咨询的力度, 及时排解疏通高端人才的烦恼, 建设起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 将对其能力的正常发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安全需要方面。

其一, 关心健康状况, 不造成过劳损害。作为高端知识载体的国际人才, 其价值都依附于健康状况。而国际化人才面对的都是极耗脑力体能的工作, 对自身健康的损耗较大, 其个人的健康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 加强其身体健康的管理, 从物理角度减缓整个高新区人力资源的损耗。其二, 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良好的治安环境是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前提, 只有在个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国际人才才能集中力量投身于事业, 为此, 东湖高新区应该增加警务力量, 打造安全示范区, 充分解除国际人才对自身安全的忧虑感。其三, 加强政策法规的稳定性。朝令夕改的政令, 会令国际化人才因担忧丧失从优惠政策所取得的利益从而踌躇观望。只有确保各项优惠的长期有效性, 才能解除其内心里的担忧, 放开心理包袱干事业。

5、生理需要方面。

其一, 适当加强物质鼓励,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针对经济条件欠佳的国际化人才, 要努力降低其生活成本问题, 如建设人才公寓等, 减轻其生活压力。建立多元的工资分配体制, 即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给予科技人才与贡献相称的合理报酬和待遇, 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价值。其二, 建立健全生活服务机构。鉴于国际人才的生活品味和自身需要, 在家政服务、旅游、娱乐及住房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完善各项生活服务机构, 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 将有助于解除国际人才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曾丽:浅议海归人才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9 (6) .

[2]王礼燕:武汉市城市竞争力研究[J].学习与实践, 2002 (3) .

[3]陈晓芳、王喜、崔伟: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 2009 (7) .

东湖高新 篇8

国家高新区武汉共同宣言

创新驱动从国家高新区开始

科技日报武汉11月8日电 (记者刘志伟通讯员杨烁李小克) 今天出席第十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的代表共同发声:“创新驱动从国家高新区开始!”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联席会上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连续视察国家高新区, 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新区前期工作和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 也对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殷切希望。习总书记明确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要从高新区开始。这是新的发展历史阶段赋予国家高新区新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 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义无反顾地完成好这项任务。

曹健林说, 国家高新区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们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始终存在, 高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些高新区发展模式依然处于依靠招商引资, 外延扩张, 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出席联席会的105家高新区的代表, 在武汉深入探讨了如何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表了《国家高新区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认为,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 勇于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面对变革、机遇和挑战, 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 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先锋, 全力发挥好国家高新区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东湖高新 篇9

夯实基础有序发展

近年来, 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专业建设为载体,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以集聚产业为主, 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集中力量先后建设的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德式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和星星标准工业园, 已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德式工业园是在长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德国北威州为重点, 以玛尔市为轴心, 实行四门大开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指导下, 借助长治市和德国北威州玛尔市友好城市的便利条件而兴建的专业园区, 2002年6月开工兴建, 占地445亩, 现已全部建成, 实现“七通一平”, 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专业园区。科技工业园是在德式工业园的示范推动下, 2006年开工兴建, 占地1 000亩, 目前已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园区主体设施基本完工。星星标准工业园是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集约式开发理念倾力打造的中小企业集聚基地, 园区设有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活区、标准厂房区, 拥有一流的投资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方便的交通网络、优惠的投资政策、简便快捷的投资程序, 是有识之士的理想创业场所。

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山西省委转型跨越发展要求和长治市委重振上党雄风的决策部署, 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转型跨越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高新区坚持从本地资源禀赋出发培育和发展产业, 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集群产业格局。

主导产业与时俱进

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走招商引进与培养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嫁接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将重点放在做强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上, 分别是直接服务于煤炭生产的装备制造产业, 间接服务于煤炭生产的高端智能设备制造产业, 改善煤炭生产环境、提升井下安全、节约能源与资源方面的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多家龙头企业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产业。

园区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把工作重心和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 尤其是放在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新技术项目之上, 坚持高标准定位, 严把项目入园关;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进行合作, 以适时、适度为指导原则, 引进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 开发抢占高档产品市场,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品牌效应, 技术标准, 达到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园区管委会为切实加强企业对安全生产的管理, 组织相关部门加强中大危险源的排查、登记工作, 筹备建设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系统, 确保安全生产;为避免重复投资、无序建设, 促进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有序、有力推进, 达到集约化建设的目的, 园区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了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之中, 通过两化融合, 大大优化和提升了园区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 为长治市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 使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在成为国内外工商实业界投资的热点, 成为外来投资者、创业者和技术人才充分施展才智、获取最大利益的宝地。

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是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度重视的建设平台, 不仅为园区提供完善了基础设施, 提供人力资源、金融、市场、品牌、信息等公共服务,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加快园区的产业发展。创建“示范基地”必不可少的便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与服务, 研究成立了相关各职能局创建组织机构, 出台了相关利好政策, 加大人才引进及资金投入, 为示范基地创建提供政策保障, 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条件。

为了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 扩大对外开放, 吸引外商投资, 近年来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大力改善硬环境的基础上, 着力抓好软环境的改善和建设, 相继出台了《长治高新区自主创新促进办法 (试行) 》、《长治高新区招商引资土地优惠政策 (暂行) 》、《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力度的若干规定》、《长治高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创优环境和引资上项的办法和规定, 从土地出让、财政扶持、鼓励自主创新等各个方面对外来投资、技术人才给予最优惠的政策, 最优良的条件, 最丰厚的待遇, 最便捷的服务。

自主创新战略规划

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山西省首批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自设立以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 已成为投资环境优良、服务设施配套、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具备了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初步形成具有山西特色和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的产业链及相应产业集群。园区将力争在2~3年内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按照工信部关于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精神, 结合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要求和长治市重振上党雄风的决策部署, 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效应,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不断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和园区综合经济实力。

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以集聚产业为主, 结合山西煤炭经济的特点, 充分发挥高新区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功能, 坚持与优势资源相结合、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自主创新与示范带动四大原则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十二五”期间, 增速招商引资步伐, 积极争取扩大区域面积, 尽快实施“一区多园”模式整合市区周边的工业园区, 同时加强自主创新, 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

东湖和北湖 篇10

武汉不南不北,原本不在传统意义上的江南范围,不过在湖的数量上武汉却可以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有名有姓的湖就有几十个,其中以长江南岸的武昌东湖最大。东湖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仅此一最,东湖就应名列中国名湖之列,何况据说东湖还是毛主席在解放后除中南海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风景之美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名气比它大得多的湖。然而东湖在中国旅游界却只是个无名小卒,湖北以外的人很少对它有所耳闻。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东湖只有自然风景,缺少人文景观。虽然上世纪50年代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楚文化发掘与建设,形成了一批楚文化游览景点,如纪念屈原的行吟阁、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离骚碑,可是这些景点最多只有50多岁的年纪,太年轻不足以担当大任,何况屈原再有名也独木难支,难以将偌大一个东湖托成名湖。

相比东湖,南京的玄武湖知名度大了许多。玄武湖古名桑泊湖,后来因位于钟山之阴,被称为“后湖”。东吴迁都建康后,在后湖南侧建宫苑,引后湖水注入宫苑内,因湖在台城之北,所以称为“北湖”。历史上几异其名之后,最后南京人还是选用了玄武湖这个名字。“玄武”是中国神話故事中的四神之一,是龟、蛇复合体,玄武和青龙、白虎、朱雀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之意。

从名字的变迁可以看出,论资历和文化背景,玄武湖远在东湖之上。玄武湖不及东湖之大,但与东湖的烟波浩淼相比,玄武湖多了几分九曲回环。湖中的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樱洲堤桥相连,绿树掩映,垂柳婆娑。游东湖,你只要认准几个标志性建筑,一般不至于走回头路,从正门到后门不会迷路。而玄武湖九曲十八湾的湖岸线,即便你小心翼翼地拿着导游图走,也难免不经历几番山重水复。女人因曲线而美,湖往往也因曲线流转而妩媚动人。

东晋初年,玄武湖曾被用作操练水师,当时称“习武湖”。六朝时,又演变为帝王围猎、游乐场所。南唐灭亡后,李煜被软禁在玄武湖的樱洲,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玄武湖不缺乏历史积淀,而且文武双全。然而身处江南,哪个湖上不曾留下李白、苏东坡、唐伯虎等等著名文人的诗句。不知道是不是有感于人文景观仍有不足,玄武湖景区不断地在增加新的人文景点,比如钱其琛提写“侨之魂”的巨石,草坪上的标有“中国航天”字样的火箭模型……这些新景观穿插于老景观之间,或许会给人一些混乱的感觉。不过玄武湖毕竟是个规模颇大的城中湖,应该足以容纳、稀释掉这些负面因素。何况区区20元门票,能够游览这么多密集的景观,对于游人实在有物超所值之感。“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古人之言放在今日也恰如其分。

观城中湖从某种程度上也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性格,东湖大而坦荡,象武汉人的粗放豪爽,“爽”是武汉人对于朋友的最高褒奖。而玄武湖的结构复杂,如入迷宫,也透露出江南人的精明。同在长江之南,为什么南京属于江南,武昌不在江南概念之中,看看这两个湖你就能知道一二。

东湖高新 篇11

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原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 于2006年7月被批准为辽宁 (本溪)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11月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本溪中药科技产业基地;2008年9月被批准为辽宁 (本溪) 生物医药产业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1月5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辽宁 (本溪)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二、本溪高新区面临的问题

1.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经济发展缓慢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没有从经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 国内经济受其拖累, 下行压力增大。本溪高新区受此影响, 各项经济指标虽较去年有明显增长, 但发展速度依然不尽如人意, 作为中国药都, 其产值还应有较大的提高。

2. 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效果未达预期

本溪作为老工业城市, 面临着所有东北老工业城市的共同问题:一方面, 由于历史包袱较重, 本身资金积累有限;另一方面,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 高新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速度, 使整个高新区的规划难以快速落实。

3. 人才吸纳能力较弱, 发展后劲不足

本溪历史上以“煤铁之城”著称, 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本钢一直是城市经济支柱, 随着近年来效益下滑, 对钢铁行业人才需求下降, 产生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但是高新区的发展以药为主, 行业跨度太大, 短期内很难吸纳这部分人员。

另外, 本溪高新区的大学城兴建不久, 自己培养人才的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整个高新区发展的需要, 新区的整体经济居住环境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也不能发挥对沈阳大学城的依托作用。而高新区的发展核心其实就是人才, 人才储备和吸纳人力不足会严重制约新区的发展。

三、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 拓宽产业发展渠道,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发展拓宽产业发展渠道, 避免单一产业结构的风险。就横向而言, 本溪作为钢铁工业基地, 无论是从人才还是资源禀赋上都具有先天优势, 在本溪市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也有钢铁工业向深加工及高端发展的内容, 所以高新区可以布局一部分以钢铁为原料的新型产业, 增加新的增长点;从纵向来说, 以中药为例, 本溪中药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但是药材培育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 而新药的研究机构数量也不多, 可以进一步从这两个方面推进医药产业链的发展。

2. 广泛筹集资金, 加快推进高新区各项建设

就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应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积极争取政策甚至资金的扶持;就其它各项建设而言, 应利用多种手段吸纳民间资本的参与, 比如金融创新、原有优势产业资金跨行业进入等。

3. 建设智慧城市, 促进城市信息化发展

信息是高新区除人才之外又一重要的发展因素, 本溪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明显的区位劣势, 信息劣势的一大特征就是人员观念陈旧, 创新创业动力不足。本溪市政府打造智慧城市的举措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是智慧城市的软件建设更甚于硬件建设。不过,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可扶持相关高新企业的发展, 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

4.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吸引人才

吸引人才无外两个方面, 一是把外面的人引进来, 二是留住人才。这两个方面都涉及一个问题———城市吸引力, 本溪近年来人口的流出大于人口的流入, 恰恰是城市吸引力下降的表现。如今,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 单纯的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在下降, 优质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上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可以大大提高本溪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结论

总之, 当前本溪高新区的发展既面临挑战, 也面临机遇, 这一点其实也是所有辽宁高新区所共同的特点, 解决好这些问题, 可以更好的完成城市的转型和产业接续, 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 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

摘要:当前辽宁省已建立的13个高新区, 虽然发展较快, 但是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很多关系依然没有较好的协调, 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本文以本溪高新区为例对辽宁省高新区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新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机房管理智能化下一篇:化工企业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