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医疗机构

2024-07-14

小型医疗机构(通用10篇)

小型医疗机构 篇1

近年来, 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而民营医疗机构中门诊部和个体诊所的比重相当大。为了较系统地了解上海市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情况, 课题组对本市小型医疗机构进行了典型调查, 以期为上海市小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调查对上海市3个区的13所小型医疗机构 (包括3所综合门诊部、2所中医门诊部、2所口腔门诊部、1所美容门诊部、2所中医诊所、2所口腔诊所、1所美容诊所) 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员资质, 岗位设置与制度建设, 医疗流程 (包括门诊病历/处方检查、药品与设备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实验室安全) , 病人满意度 (包括对医务人员服务、就诊流程、就医环境、医疗费用合理性、病人隐私保护和总体医疗服务6个方面) 。

调查方法包括:①小型医疗机构基本状况问卷调查表和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 前者为每家机构填写1份, 后者是在1周内随机调查50为病人 (对于病人量较少的小型医疗机构酌情减少人数) ;②现场调查, 问卷调查两周后, 课题组组织3~4名相关专家对被调查机构进行现场调查, 包括对随机抽取的10份门诊病历和50份处方进行检查。门诊病历检查涉及首页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或其他病史、查体、处理、诊断、医师签名以及病历书写9大项32个检查点, 全部合格者才定为合格病历;处方检查涉及对处方格式与用药合理总计16个检查点, 全部符合要求者为合格处方。

2结果

2.1 人员资质

调查显示, 被调查的门诊部中, 执业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45%~65%, 4所门诊部设有执业助理医师;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者, 门诊部的比例均为33%以上, 其中综合门诊部比例最低, 口腔或美容门诊部最高。被调查的门诊部中, 注册护士 (师) 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约为13%~50%;诊所中, 注册护士基本为每所1~2名。门诊部和诊所中, 护理和医技人员绝大部分为中专学历和初级职称。

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情况显示, 除护理人员每年每人基本能拿到30学分的继续教育外, 医师和医技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者寥寥无几。在职人员流动性显示, 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很高, 但执业医师相对较稳定。

2.2 岗位设置与制度建设

调查显示, 有6所小型医疗机构未设立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人员, 有4所小型医疗机构未设立院内感染监测和质控人员, 有3所小型医疗机构未设立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人员。各类工作制度建设中, 门诊部相对较齐全, 但仍有个别门诊部未设立处方制度、病案管理制度、门 (急) 诊工作制度以及院内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消毒监测制度等重要的常规制度。个体诊所的制度建设内容较单一, 部分诊所缺失多种重要制度, 如处方制度、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消毒灭菌监测制度等。

2.3药品与设备管理

现场调查中, 专家对设有药房的5所门诊部进行了检查, 检查项目涉及药品的采购、保存, 药房或药柜的布置, 特殊药品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完好情况等。调查发现, 有部分机构无法提供完整的药品合格证明, 有2所机构药房墙上未帖药品有效期表, 被调查机构的药品有效期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急救药品的准备情况, 发现1所口腔门诊部无急救箱, 未备任何急救药品;另发现1所机构急救药品中有过期的肾上腺素。

针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课题组主要抽查计量设备的年检情况, 除1所中医推拿诊所没有需要年检的计量设备外, 专家对其余12所机构进行了检查。调查发现, 1所美容机构呼吸机、抽脂机没有强检标识, 1所口腔诊疗机构牙科X光机无强检标识, 另有3所机构设备强检有效期已过。同时我们还发现相当部分的机构不清楚高压锅也需要接受强检, 仅当发生设备故障时才找设备厂家进行维修, 且未建立相应的维修保养记录。

2.4门诊病历检查情况

门诊病历检查显示, 只有1所口腔诊所病历合格率达到90%, 1所综合门诊部为80%, 2所机构为10%~50%, 另5所机构的抽查病历均有缺漏, 合格率为0%从具体内容看, 综合门诊部的病历在既往史、首页药物过敏史、病人个人信息填写 (如住址或电话) 方面缺漏较多;口腔门诊部和诊所在首页药物过敏史、病人个人信息、主诉描述、现病史方面缺漏较多;美容门诊部或诊所也是在首页信息和主诉描述中缺漏较多

2.5处方检查情况

处方检查发现, 保留处方的门诊部有5所, 均设有药房。另有1所中医诊所的机构负责人另开了1所药房, 与诊所比邻, 因此在现场调查中, 课题组共调查6所机构的处方情况。调查显示, 只有1所综合门诊部处方合格率为100%, 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漏。从具体内容看, 主要问题是处方前记部分信息缺漏 (如科别病历号、临床诊断、费别、机构名称等信息的缺漏) , 中西药写在同一张处方, 后记部分不规范 (如审核、调配、核对的人员签名不完整, 或签名者不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资质) , 用药不合理。检查还发现有篡改处方日期的现象。

2.6院内感染控制与实验室安全

现场调查显示, 被调查的小型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不甚理想。部分机构存在环境杂乱、设施陈旧, 清洗消毒室的污染区、清洁区与无菌区未分开, 消毒室无标识;部分机构存在手术缝线未用高压锅灭菌消毒、器械化学消毒浸泡不完全、浸泡器械未注明起用时间、不封袋的物品4小时后仍在使用、消毒监测不合格不规范等现象;部分机构购买消毒产品索证资料不全, 无验收记录;多家机构未使用非手动洗手池, 有个别机构的医务人员不知晓洗手六步法;有机构存在临床锐器未置于防渗防刺容器内、生物垃圾中有带血棉球、医疗废物无交接记录、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出等违法违规现象。

现场调查显示, 设有检验科的4所小型医疗机构存在实验室备案登记资料不全或无效、实验室内标识不清、实验区域摆放私人物品、实验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无记录、对新员工未作相关培训、室内质控无记录的现象。

2.7病人满意度

调查显示, 病人对各类小型医疗机构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尚可, 100分制评定中, 各项评分均在85分以上。病人对“自己在就诊过程中被尊重和重视的程度”、“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务人员诊疗时保护个人隐私”的评价相对其他项目较高。病人对中医门诊部、口腔门诊部/诊所、美容门诊部的“候诊时间”评价均较低, 对口腔门诊部/诊所“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费用的合理程度”评价较低

3讨论

此次典型调查, 我们看到小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步地规范、提升,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1人员资质参差不齐, 培训不足

上海市小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和医技人员素质偏低, 大部分为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而医师学历与职称结构在同类机构间差异较大。此外, 这些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师与医技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者寥寥无几。这一方面可能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医师与医技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存在困难[1], 另一方面与这些医疗机构内部的培训机制不完善有关。虽然部分小型医疗机构有质量讲评、业务学习等内部培训, 但其培训内容较为陈旧, 培训质量与效果参差不齐。例如供应室墙壁上所张贴的消毒隔离的操作规程版本未及时更新;专家询问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有关标准操作规程方面的知识技能, 也发现不少错漏。此外, 医技人员, 尤其是护理人员的高流动性也给小型医疗机构的日常医疗服务造成不利影响。

3.2管理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

上海市不少小型医疗机构已建立了相关的岗位章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但仍有部分门诊部、诊所未设立病案管理制度、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消毒灭菌监测制度等重要的常规制度, 设有影像科的部分医疗机构未设立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设有检验科的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管理, 未设立实验室质控人员。此外, 虽然一些医疗机构明确制定了消毒隔离、消毒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的相关制度, 但在现场调查中, 专家却发现器械化学消毒浸泡不完全、不封袋物品4小时后仍在使用、未按要求进行消毒监测或监测记录不全、医疗废物无交接记录、污水未经处理即排除等违法违规现象。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套用公立医院的版本, 制度流于形式, 难以执行, 可能只为应付相关的监督检查[1、2、3]。

3.3质量管理薄弱, 环节质量堪忧

上海市小型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合格率和处方合格率较低 (仅1所口腔诊所的病历合格率达到90%, 1所综合门诊部合格率达到100%) , 多家医疗机构存在漏检或年检有效期过期等现象, 相当部分机构未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此外, 上海市小型医疗机构在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消毒监测、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环节质量及其管理的薄弱, 都是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的较大隐患, 需要小型医疗机构管理者、行业学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医疗服务的结构和过程质量也是小型医疗机构质量监管的重点。

摘要:文章通过对上海市13所小型医疗机构的典型性调查, 分析了这些小型医疗机构人员资质、岗位设置、制度建设、医疗流程以及病人满意度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小型医疗机构人员资质参差不齐, 在职培训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作者认为目前应重点加强小型医疗机构的结构与过程质量的监管。

关键词:门诊部,诊所,医疗质量,调查

参考文献

[1]罗晓, 王更, 王?, 等.北京市45家营利性医院医疗质量实地考评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23 (6) :401~403.

[2]罗维荣.成都市民营医疗机构[J]..中国医院, 2004;8 (5) :27~29.

[3]沈慰如.关于中小民营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 2004;7 (3) :109~110.

小型医疗机构 篇2

专业论文

探讨如何发挥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探讨如何发挥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摘要:在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潜藏的深层次风险和矛盾有所显现,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2011年以来频繁发生的民间借贷风险更让小微企业经营环境雪上加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区域金融的稳定。文章将重点介绍如何发挥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前,我国亟须寻找一个政策突破口和着力点,将实体经济、民间资本、小微企业三者有效联结起来,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笔者认为,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正是服务实体经济、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1、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是将服务实体经济、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有效结合起来的最佳结合点

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共有6000多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超过60%,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可以说,解决好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资源主要向大中型企业集聚,广大小微企业在金融资源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从供给面和制度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两处专门提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问题。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资本的介入,符合国务院政策意图,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是抑制民间资本脱实向虚的有效手段。2012年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抑制民间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通过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以有效吸纳民间资金,有利于推动民间金融理性发展,让民间资本能正面激励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准入限制、资金约束、监管趋同制约了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准入限制较多,小型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难。现有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设立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的转制提出的要求依然较为严格,特别是监管层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对个人、企业法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有严格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作用的发挥,也打击了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成为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成为村镇银行后可能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业务上的冲突,也造成在转制过程中难觅愿意出资的主发起人的情况。体制的束缚与现实的需求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

吸收存款难度大,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受到资金规模约束。大中型金融机构成立早、规模大、资金雄厚,具有较高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吸收存款能力强。相比而言,小型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资金的能力则远逊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当前,资金规模有限已成为阻碍小额贷款公司和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在民间资本进入渠道有待疏通、监管要求较为审慎的形势下,吸收存款难度大成为小型金融机构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大掣肘。

监管相对严格,小型金融机构业务拓展难。目前我国对大中型银行和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政策大多趋同,但由于小型金融机构与大中型银行在资本实力、资金来源、业务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趋同的监管政策往往使小型金融机构在与大中型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位,更容易触碰监管红线,进而大大限制了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能力。

3、完善制度、优化环境助推小型金融机构发展

放宽准入条件,进一步壮大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力量。一是要进一步开放银行市场,加快制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如可以发展社会出资、风险自担的城市社区银行,在农村信用社改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扩大社会资本参股比例等。二是修改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的相关规定,调整监管政策,吸纳更多、更大比例的民间资本介入,使村镇银行得到较快发展。三是将未改制或不愿意改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提高外源融资比例,并统一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标准和风险管控要求,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能力。四是要推动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合法化,加快出台放贷人条例,明确借贷主体资格,区分合法民间借贷与非法地下金融的标准,完善民间借贷主体的市场退出机制,确定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保证其合理的生存发展空间。五是降低扶持门槛,提高补贴标准,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对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财政性存款、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上给予优惠和倾斜,提高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实施差异化、有针对性的金融管理,进一步增强小型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和动力。一是对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要求,适当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和不良率的容忍度等。二是进一步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小型金融机构经营周期、信贷投放节奏和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既注意引导小型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又防止其信贷过快、集中投放。三是建立政策性银行与小型金融机构之间的批发零售机制,引导政策性银行将部分资金批发给小型金融机构,使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专业贷款零售商,充分发挥其熟悉当地情况、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支持实体作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切实降低担保费率水平,适当降低企业担保门槛,增加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资格。二是要加快征信系统的应用和改进。逐步完善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如水费、电费、纳税等信息的采集,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国铺开,最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息平台,使之成为现有企业征信系统的有力补充。三是要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统计。加强对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统计检查,防止商业银行随意更改企业规模以完成小微企业贷款相关考核指标,确保统计数据能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撑。

结语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稳增长”,以及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做好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这篇大文章,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参考文献

1、董锋,韩立岩.探讨如何发挥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6,(5).2、李娟博,王纪华.探讨如何发挥小型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

小型医疗机构 篇3

一、加快河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引导城市金融进入农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有效覆盖

当前,河南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整体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经济体系中的资金流量基本充裕,但是资金的城乡分布呈现严重不均的状态。城市资金相对过剩,广大农村地区资金紧缺,存在着资金分布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利润最大化动机,主要网点集中布局在城市,对于其原有在农村分支机构进行撤并。以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县级支行的信贷权限被上收,县以下网点被撤并,留在县城的支行成了单纯的储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吸收存款,把农村资金输送往城市,加剧了城乡资金城乡分布的不均衡。2008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为城市资金进入农村提供了通道,广大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自觉担负促进城市资金流向农村这一任务的“发动机”。

(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河南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间资本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河南省工商联公布的《2013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民营经济规模达到2.04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8.5‰河南省民营资本的壮大,为全省农村金融提供了资金来源。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到农村投资、收购、新设民营金融机构,为民营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提供了政策支撑。加快河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一方面,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到广大农村投资和设立民营金融机构,从而将民间资本引入农村,扩大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并通过“三农”信贷的形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支持农民脱贫致富。

(三)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农村信贷的95%由农村信用社提供,是农村信贷供给的主力。然而,由于历史负债较多、资产质量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河南省众多市县农村信用社举步维艰,资产运营非常困难,影响着农村信用社功能的发挥。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普遍没有被授予充足的信贷权限,无法直接向农村发放贷款,实质上只是一个储蓄所,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抽水机”。基于此,必须加快以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四)拉长农村金融短板,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

长期以来,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较弱。基于此,很早就提出了培育“金融豫军”,强化金融支撑,拉长农村金融短板的政策。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研究设立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2015年3月,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推进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在此背景下,加快以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是建设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河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差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一般分布在县、乡(镇)、村三级,相比来说,县城金融机构集中,乡镇一般有信用社,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还设有村镇银行,而在村这个层面上则是农村金融的空白。按照中国银监会“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要求,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当首先设立在村或镇一级。与县城相比,村镇的金融服务空白更大,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设在村或镇一级将能更加靠近农户,在服务“三农”时更有地缘优势。然而,我们所调查的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信用社还是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在设点布局是倾向于县城,所谓的“村镇银行”,在城区组建,就有点名不副实。

(二)社会认可度低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知名度和信誉度偏低。栾川民丰村镇银行2014年3月对1D0户居民的调查显示,80%的居民认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是“杂牌军”,认为钱存进去会打了水漂,从而不愿到这些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民认为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是私营老板个人的银行,不敢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办理存款等业务。正是有了这些顾虑,老百姓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心存顾虑,难以认同,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吸储困难,影响着其经营规模的扩大。

(三)经营成本较高

由于规模小、网点单一、业务种类有限,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达不到规模效应,经营成本较高。从目前河南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看,普遍受制于规模小、成本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机构网点少。目前多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大多只有一个经营网点,形不成规模,直接制约了业务开展。二是资本规模小。从河南省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注册资本来看,多数在几千万元,资产过亿的很少。三是经营成本高。村民居住偏、散,也导致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经济效益。

(四)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受制于人才不足,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仍然按照传统银行的理念与业务实践来经营,与普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一是金融产品单一。多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仅开办了储蓄存款、小额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和票据转贴现业务等。二是服务功能不完善。由于支付渠道不畅形成的结算瓶颈,降低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的效率。三是服务手段不适合客户需求。目前,多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在对客户进行信贷服务时,还没能实现对这些客户进行“贴身式”的紧密型服务,其信贷产品、服务流程的设计还不完全适应“三农”客户的实际需求。

(五)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

受制于内部控制监督不足,农村小型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较大。一是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风险较大。由于规模较小,多数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没有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监督部门,可能导致管理者的“独裁”现象,形成内部人控制。二是业务人员风险意识较低,操作风险较高。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容易以感情代替内控制度,使各业务操作环节上的监督制约形同虚设,从而产生操作风险。三是对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过度依赖,财务风险增加。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负责人大部分由发起行的高管担任,相当客户资源掌握在他们手中,较高的道德風险使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三、推动河南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内控机制

当前,要以化解金融风险为核心,加快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建设,推动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站在打造“百年银行”的目标,从建设初期就制定完善和适应本机构的内部治理机制,防止发生内部人控制风险。二是形成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薪酬机制设计上,要让绩效薪酬与贷款质量、清收不良贷款的规模直接挂钩。同时,在机构内部形成资产质量风险一票否决的机制,营造一种自觉维护信贷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快制定完善业务操作规程。要通过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流程,防微杜渐,推动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二)提升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社会认可度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较小,实力有限,广大农民、农村客户可能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存在偏见,这无可厚非。关键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通过自己的经营,树立自己安全、专业等形象,明确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提高农村客户的认可度。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街头广告等,宣传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经营宗旨,向农民介绍银行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帮助农民了结银行,认识银行,提高农民对银行的认可度。

(三)建立涉农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面向农业、农民发放的涉农信贷,本身风险相对较高,亟需加快完善风险转移机制。一是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积极投保存款保险,加快建立涉农信贷的风险转移,增强农民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二是在业务经营中,优先、优惠向农业保险投保客户提供信贷,将农村客户未来违约的风险进行转移,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此外,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业战略合作联盟,抱团应对经营挑战,增长金融资产的安全。

(四)积极培育和引进金融人才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请金融专家来给广大职工讲授金融知识,加强员工在贷款客户评估、小额信贷技术、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选送一批业务骨干到金融类大专院校深造学习进修,让他们学习金融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此外,通过政策引才、事业引才、待遇引才、感情引才等方法,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五)强化涉农信贷的政策扶持

小型医疗机构 篇4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 1资料来源

2014年以南京城区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157家小型民营医疗机构,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计调查15岁及以上就诊患者1175人。主要调查就诊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选择就诊机构原因及对就诊机构的满意情况等。

1. 2分析方法

应用SPSS16.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就诊患者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χ = 0. 05。其中,对于各维度评价采取赋值的方式,“很差”、“差”和“一般”赋值为0, “好”和”很好”赋值为1; 对于总体满意度,“不满意”和“一般”赋值为0,“满意”赋值为1。

2结果

2. 1被调查患者基本情况

共计调查就诊患者1175人,男性占47. 23% ,女性占52. 77% 。在年龄构成上,25岁以下占14. 05% ,25 ~ 40岁占31. 53% ,40 ~ 55岁占24. 94% ,55岁及以上占29. 48% ; 在文化程度上,文盲占4. 62% ,小学占10. 53% ,初中占31. 25% ,高中占3. 68% ,技工学校毕业占3. 34% ,中专占9. 93% ,大专占19. 18% ,本科及以上占17. 47% ; 从就业情况来看,在业人员占60. 22% ,离退休人员占22. 25% ,在校学生占7. 22% ,失业人员占2. 41% ,无业人员占7. 90% 。

2. 2选择就诊机构原因

从选择就诊机构的原因来看,患者选择综合门诊部就诊的首要原因是离居住地近,其次为费用低,熟人介绍位居第3位患者选择专科门诊部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离居住地近、熟人介绍和与医生熟悉; 患者选择个体诊所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离居住地近、费用低和与医生熟悉。见表1。

2. 3对就诊机构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

根据调查显示,被调查患者对就诊机构医务人员选择很信任和信任的比例达89. 13% ,总体信任度比较高。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χ2= 21. 382,P = 0. 002,说明3类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对其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门诊部就诊患者选择非常信任或信任的总比例要高于其他两类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见表2。

2. 4就诊机构各维度评价情况

从各维度的评价来看,被调查者对医护人员解释问题态度、倾听病情认真程度以及解释治疗方案清晰程度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于就诊候诊时间和就诊花费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比较各类卫生机构,在就诊候诊时间( P = 0. 011) 和就诊花费( P = 0. 001) 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个体诊所在两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两类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见表3。

2. 5就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就诊机构的总体满意率为77. 84% 。 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被调查者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引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 医疗保险类型、月收入、户口登记地、医疗机构类别、经营性质以及对各维度的满意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医疗机构类型以及对各维度是否满意对就诊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与未婚人员相比,丧偶者对就诊机构的总体满意度更低; 在就诊患者中,失业人员对就诊机构的总体满意度最低; 与综合门诊部相比较,在专科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就诊患者的总体满意度相对较低; 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和医疗费用等方面满意的就诊人群其总体满意度更高一些。见表4。

2. 6不满意的方面

对于就诊机构最不满意的方面,共有49位被调查患者作了明确回答。根据统计结果显示,首要问题是药品种类少,其次为医疗费用高。见表5。

3讨论

3. 1选择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离居住地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居民选择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和个体诊所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是离居住地近,选择比例为65. 78% ; 其次为费用低,选择比例为30. 18% 。 门诊部、诊所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通常位于人口比较密集的社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采取“降价策略”,如减免挂号费、降低医疗检查收费和药品价格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通过为居民提供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部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 2就诊患者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比较高

从信任度的角度来看,89. 13% 的被调查者对就诊机构表示信任,说明就诊患者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信任度比较高。在发展初期,有些民营医疗机构为尽快盈利则会采取虚假医疗广告、诱导医疗行为等,大大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的信誉[3]。2010年,发改委等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各地区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逐步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大了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同时政府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包括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政扶持、设备配置等方面,促进了民营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转和发展[4,5]。作为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规模比较小,管理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通过成本控制、人性化服务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就诊患者对他们的信任度。

3. 3就诊患者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总体满意度偏低

小型医疗机构 篇5

关键词:小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严谨;与临床工作的关联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1-02

引言:

小型非医疗设备指的是医院内除医疗设备以外低金额的设备,其中包括办公用品、电子产品等,说到医院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在医院中小型非医疗设备也是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更是等同于一台大型的医疗设备申请、审批、采购流程,故而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正常运作,真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

1方法

1.1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申请

在我院小型非医疗设备和医疗设备采购申请流程相同,并非因小而简,凡因当年突发事件、紧急项目,或临时急需购置的小型非医疗设备由临床各科主任或科室负责人通过院网填写申请,申请单必须填写购置理由、用途、使用资质、能源消耗、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随后上传至设备科。

1.2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的审批

设备科对临床提出的申请进行核实,根据成本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客观地给出添置或购置与否的建设性意见,而后提交分管院长及院长审批,分管院长或院长同意購置后转入设备部门进入采购流程。

1.3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流程

各级审批通过后进入采购流程,我院为考虑设备的售后和维保等多方面因素,故而相对于小型非医疗设备的供应商进行2年一次的筛选,每2年都会在医院管网贴出招标通知,举行公开竞标,最终由设备器械管理委员会根据信誉度、维保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中标公司,并签订合同,合同签约必须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字及盖章方可生效,以保证小型非医疗设备在医院内的正常使用。

1.4小型非医疗设备购置过程

在确定购置的情况下,设备科将临床所需设备的购置要求告知中标公司,同时,我科则对该设备进行网上询价,以对小型非医疗设备进行相应比价,最后在保证质量、价格、适宜的情况下确认购买。

1.5小型非医疗设备验收情况

一台小型非医疗设备入院送至我院需要进行设备验收,验收工作可分为二个阶段:安装验收和试用验收,设备验收员须全程参与监督和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应该根据设备科提供的资料:1、采购合同;2、配置清单;3、售后服务承诺书复印件,设备部分大小,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仔细核对严格把关。验收合格后设备方可入库,一般验收程序为:外包装检查、开箱验收、数量验收、应用质量验收等。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科验收人员和厂商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员对各验收阶段须详细记录并出具验收报告,对不符合验收要求的设备应作好相应记录,及时与厂商交涉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6小型医疗设备采购对于临床工作的作用

小型医疗设备顾名思义就是在临床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不令人所关注的,感觉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他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医院内虽有无数的大型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激光、手术导航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大金额的医疗设备,也是医院所最为关注和最为重视的医疗设备,并且这些医疗设备对于各临床科室也都是举足轻重的,而且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依靠这些医疗设备、仪器来进行进一步地诊断和治疗,并且以此结果作为手术、麻醉及用药的客观依据,但殊不知这些医疗设备仪器虽然价格及其昂贵、诊断极为精准,可为现代医学提供最为宝贵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具有及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但这些设备、仪器在操作完成的同时仅保存于该设备的相关机器本身,而并不能直接见于临床,正如影像、检验报告结果的出具一般快则半小时,慢则需要2-3天,甚至于1周,而患者由于2-3天或较长时间的等待,使其遗忘报告领取时间,以至延误疾病诊治的最佳时间,而对于手术或急诊患者更是视报告如生命,对每一个检验报告的出具都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的方式、方法、诊断的结果,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冰箱等购置后,它可借用网络技术平台将影像资料等进行综合筛选,最后把最清晰、最完整的图片、影像进行保存,并且快速有效准确的在第一时间显示于各临床科室,为临床提供最及时最有效最完整的信息和数据,以最清晰的界面、最精确的结果,为临床提供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同样很多检验报告在得到精确结果后也是通过小型非医疗设备电脑等将数据及时准确地显现于临床各科,甚至于患者在门急诊的打印机系统上自行打印检验结果,同时很多标本的留取保存也都离不开一台价值千元的冰箱,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型非医疗设备适用于医院各个方面,我们只有把采购工作做到及时有效快速准确,这样即方便了患者与临床医生对于报告的获取,又相应的节约了患者等候和来回奔波的就诊时间,这些小型非医疗设备确实也不同程度地为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可第一时间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尽快尽早地接受治疗,故而小型非医疗设备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各个角落,正因为小型非医疗设备整个采购过程的认真、仔细、审核之严谨,才能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起到了坚强的后备保障作用。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须全。

在医院大规模的设备采购中,小型非医疗设备采购是微乎其微,不为人们所关注的,但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医院同样也离不开这些小型非医疗设备,如医院离开了电子产品,整个医院将陷入瘫痪状态,大量的电子病史不能予以正常保存、各种各样的资料将不能进行常规打印、影像数据也不能准确及时的保存和传输至各临床科室,这不仅仅影响了临床工作的正常运行,也令患者的检验报告不能及时读阅、延长患者的叫号时间,极大可能会延误医生的诊治,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和医院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故而小型非医疗设备的采购项目虽微不足道,但对整个医院来说却是缺一不可的,该项采购工作流程之严谨也为整个医院提供了一个强大安全后勤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小型医疗机构 篇6

民营门诊部和个体诊所在大医院众多的城市里能生 存下来,说明它们具有自身优势,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 求。但这部分机构量大,具有很强 的灵活机 动性,给监管带 来一定难 度。 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行为不规范[5],违规现象屡罚不止,患者投诉不断。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涉及卫生、物价、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目前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本文在梳理民营医疗机构监管政策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调查了解小型民营 医疗机构监管现状,发现突出问题,为健全监管机制提供依据。

1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监管的现状

1.1政策发展轨迹

国家对民营医疗机构逐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南京市积极贯彻 了这些政 策,这拉开了 民营医疗 机构市场 准入的序 幕[4]。针对医疗机构管理制定相对较全方位的规范是在1994年9月1日之后,出台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 则》。这是第一 部针对医 疗机构管 理的行政 法规,是医疗机构规制的相对全面的法律规范。

2000年,根据《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将医疗机构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6]。营利性医疗机构需要 按照规定缴纳税收,但是前三年给予税收优惠政策。2005年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 委联合出 台 《医疗机构 分类管理 的若干意 见》,进一步补充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09年新医改后,国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健康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民营医疗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有《关于进一步 鼓励和引 导社会资 本举办医 疗机构的 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的若干意 见》、《关于非公 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政策措施为民营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监管组织及其主要职责

目前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涉及不同部门,包括卫生、药监、 工商、税务、物价、环保、安全生产等部门,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职责:医疗机构的 执业许可、 登记、审核、人员资质管理、执业行为管理、传染病和消毒管理、 放射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内废弃物管理、医疗广告 管理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包括组织查处消费环节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使用方面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主要职责: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 登记,依法查处卫生行政部门核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但未办理工商登记的单位或者个人。税务部门主要职责:按照规定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征收各项税收。物价部门主要职责:检查药品是否超过最高零售价或者加价率销售,是否有自定标准收费,分解项目重 复收费以及强制服务收费等行为并进行监管。环保部门主要 职责:医疗活动中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医疗 机构外的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 等。监管频次,一般要求每年2次级以上。目前监管形式,以现场取 证、投诉处理为主,在专项整治中,如非法行医,会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

1.3近三年的监管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南京市2013年底有各 级各类医 疗机构2305家,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有1000多家。为考察了解南京市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情况,调查了部分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近三年内接受各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在六个主 城区中,将50家门诊部、31家纳入医保的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全部纳入调查的基础上,其余机构各区按照1/3左右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共有效调查了174家机构。各部门督查的机构覆盖率 (覆盖率=督查机构数/应督查机构的总数)由高至低排序 为: 卫生检查(78.7%)、药监检查(66.9%)、环保检查(45.0%)、工商检查(35.5%)、安全检查(30.8%)、税务检查(29.0%)、物价检查(23.1%),见表1。针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各部门都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其中卫生部门督查的次数最多,督查力度最大。调查近三年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受到的相应处罚, 16.4%民营医疗机构曾受卫 生处罚,2.8% 民营医疗 机构受药 监处罚,其余例数较少。

三年来从未接受各部门督查的比例,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要比非医保定点机构低2-9个百分点,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三年来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个体诊所 在接受税务、物价和环保检查比例存在差异,综合门诊部较个体诊所 及专科门诊,接受这三 类检查比 例大,税务检查 比例 (χ2= 19.819,P=0.001)、物价检查比例(χ2=12.371,P=0.015)和环保检查比例 (χ2=13.178,P=0.04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质的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接受税务和安全检查比例存在差异,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接受税务检查比例更多 (χ2=9.236,P=0.010),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接受安全检查比例更大(χ2=13.999,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医务人员对待监管的态度

为了解医务人员对监管的看法,本次调查了所有样本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全 部医务人 员,共有效调 查了509名医务人 员。医务人员总体上对监管持肯定态度,其中有94.7%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监督检查,有5.3%的人认为没必要进行监督检查。认为有必要进行监管的监管形式以指导帮助为主占54%, 指导与监 督检查并 重的占42.9%,以监督检 查为主的 仅占3.1%。认为没有必要监督检查的理由中,有31.2% 的人认为监督重处罚、轻指导,有13%的认为监督检查影响正常工作。

2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2.1监管力量总体弱且分散

南京市区级相关部门一般对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 监督检查。实际上针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力量,分布在卫生部门的医政和卫生监督机构、药监、工商、税务、物价、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多部门相关处室人员,除卫生、药监外,其他部门基本是1-2人负责,往往还是兼职,仅熟知本职工作,对其他相 关政策等熟悉有限。以卫生监督为例,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由区卫生监督所承担,南京市六个主城区的医疗服务卫生监督人员仅48人,其中74.2%的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初级职称和无职称者所占比 重较大,分别占26.1% 和52.2%。目前共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1000多家,按照对医疗机构 每年两次 的监督频次和每次现场检查至少有两名卫生监督员的要求,平均每位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员每年检查至少90次。按照一年251天工作日来算,平均2.79天需要检查 一次。一些卫生 监督员同时承担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消毒产品等卫生监督任 务。调查结果 显示,政府相关 部门监管 不到位[7],近三年还有21.3%的没有开展任何卫生监督检查。

2.2尚未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据悉,小型民营医疗机构在每次接受检查 时,都要有人 参与服务。监督检查次数多,对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相关工作是有好处的,但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有13.2%的人认为监督检查影响了工作。现有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日常监管分块进行,各自为政,很难形成联合执法机制,这样使本来监管力量薄弱问题更加暴露出来,降低了监督检查的效率。对于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是“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从近三年的实际情况看,没有一个部门完成对应该督查的所有机构的监督检查行政要求。当前一般只有专项整治,如打击非法 行医时,主要由卫生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理论上是可以建立多部门人 员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有限的资源,实际上是可以通过 建立一套监管指标体系,实现有1-2人就能完成各种信息的采集。

2.3部门间督查结果缺乏共享

在针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行政执法上,各部门是各自取证,局限于自身的工作职责范围,很少去主动了解其他部门的 工作职责。往往出现同一事件,多个部门索取监督 检查材料, 需要重复录入多次。各有各的统计报表内容,系统不兼 容,口径不统一,导致人力重复劳动,低效率,如传染病报 告上报等。 由于缺乏监管协作机制,各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只有本部门知道,部门之间缺乏共享,这样对具体到各个民营医疗机构来说, 就没有一个全面监管的平台,全面而深入评价就难以实现,有针对性、重点性的全局监管难以形成,降低了监管效率。

2.4相关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执法人员在遇到执 法难题和 困难时,应该很好 地深入学 习,思考如何破解实践上和法律上障碍,避免出现被动的情况。 没有法律依据,执法人员还很容易出现违规的情况,在当事人 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执法行为实 际上是违法的。如一些处罚,如罚金等,轻了达不到预期效果, 重了没有依据。在吊销执照上,法律法规对被注销医疗服务科目再次申请,没有明确的时间间隔规定,哪怕上午吊销,下午法人又来申请设置相关科目,就没有不给予办理的依据。这项法规的不完善,给执法人员造成难题,也使处罚失去了现实意义。 再如医疗广告,严格按照“八准、八不准”,医疗广告就失去了意义,现实是满天飞的医疗广告基本都不合法,这就需要去审视 现有法律适用性。

3加强监管的对策

3.1形成联合培训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总体素质

执法人员应是适合本部门工作的优秀人才,例如卫生监管人员应是既懂临床医学,又懂管理、法学的复合型 人才。执法人员理论上应是通才和专才的统一,在认真专研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熟 悉其他监 督机构对 民营机构 医疗机构 的监管职 责,以便于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执法协作能力,并为将来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部门、多部门进行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执法时,不能仅局限于自己本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还应该去敏锐地发现其他问题。如果真的发现 了,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人员,促进其执法核实,这样就提高了执法的 效率和质量。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是个多面手,建议建立多部门联合培训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培训,聘请相关理论和实践 专家,为针对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各部门相关执法人员,开展全面而深入的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总体素质,使其更好地适 应执法要求,并将参加培训及效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促进其更加重视培训。

3.2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针对民营的个体诊所、门诊部等,没有强行 收集这些 机构服务工作量、财务等信息。为加强其监管,规范其服 务行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信 息平台。凡是涉及的各部门相关单位,都应参与进 来,共同研究制定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信息收集,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执法情况、执法流程和执法依据、行政复议、投诉途径 等资料,建议可以分为共性、个性、交叉的三类信息。共性信息 是相关部 门都需要的,如机构代码、地址、法人、性质、注册时间等基本信息。个性信息是根据各自行业特点、执法职责和范围而设定需要收集的必需的信息,如卫生部门处方合理性,药监部门药品 质量,物价部门医疗服务价格等。交叉信息是两个部门以上都需要,但不是个性和共性的信息,包括监督检查结果的资源信 息。可以依托某个服务网络,如银行服务网络,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行政执法效率。

3.3建立诚信体系,促进民营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

以国家建立诚 信体系为 契机,卫生、工商、税务、物价、药监、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和特点等,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方法,统筹建立相应的 诚信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嵌入到统一信息平台里。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等方式,收集小型民营医疗机构的诚信证据。 定期及时地公布民营医疗机构的诚信情况,包括诚信排名等, 让群众了解,接受群众监督。当出现不诚信情况,导致扣分时, 应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和完善,列入以后重点检查事项,进而促进医疗机构自我规范诊疗行为。对诚信下降到退出标准的民营医疗机构坚决依法吊销其执业许可 证[8]。如果是私人诊所,实际上就是法人代表的诚信,与社会诚信体系接 轨,将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声誉,如银行信贷等。执法实践 中应避免出现“重检查、轻指导”,树立督查是提高和规范小型民营医疗机构服务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其提升服务质量。

3.4加强相关法律研究,完善执法依据

小型医疗机构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基本覆盖了苏州市姑苏区全部小型医疗机构 (文中小型医疗机构是指诊所、 中医诊所、 卫生所、 医务室、 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等) , 监测项目包括室内空气、使用中消毒液、 医护人员手、 环境物体表面、 紫外线杀菌灯辐照强度和医疗器材等6 项。 按照经营性质将154 家小型医疗机构分为 “公” 和 “私” 两组, 将个体诊所、 中医诊所等划分为私营小型医疗机构, 将机关、 企事业单位卫生所、 医务室、 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划分为公立小型医疗机构。

1.2 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 -2012) 规范的要求直接现场采样, 在规定时间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结果判定。

1.2.1 室内空气: 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本次监测仅涉及1 家医疗机构的手术室, 属于I类环境, 采用平板暴露15 min的方法采样。

1.2.2 使用中消毒液: 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ml被检消毒液, 加入9 ml中和剂试管中混匀送检。

1.2.3 医护人员手: 在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操作后、 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本次监测均为卫生手消毒后。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 用1 支浸有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2 次,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手持部分, 将棉拭子放入10 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1.2.4 物体表面: 在消毒后, 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1 支浸有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 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1~4 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持部分,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1.2.5使用中紫外线杀菌灯辐照强度: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 将测定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的中央处, 待仪表稳定后, 读数。

1.2.6高危险性医疗器材 (灭菌) :在环境洁净度10 000级下、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 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 采样取全部面积或不少于100 cm2, 然后将除去手持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无菌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 使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消毒质量监测共监测小型医疗机构154 家, 监测样品842 件, 合格730 件, 样品总体合格率为86.82%。 其中公立小型医疗机构66 家, 监测样品315 件, 合格280 件, 合格率为88.89%; 私营小型医疗机构88 家, 监测样品527件, 合格450 件, 合格率为85.85%。

2.2 不同监测项目检测情况

医护人员卫生手合格率为75.36%, 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1.47%, 高危险性医疗器材合格率为98.99%, 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97.06% , 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为84.10%, 见表1。

2.3 不同经营性质小型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

公立小型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和紫外线灯两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私营小型医疗机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13, P<0.05 和 χ2=11.17, P<0.01) ; 公立和私营小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均较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医疗器材和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见表2。

3 讨论

苏州市姑苏区小型医疗机构卫生手合格率低于北京市东城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手合格率的98.40%[1], 但高于西部某地区的65.00%[2]。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苏州市姑苏区小型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好于西部地区但与北京等国内一线大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 无论是私营还是公立, 小型医疗机构均存在医务人员数量少、 专业技术职称低、 消毒意识淡薄和对消毒工作普遍不够重视的现象[3]。 如个别医护人员检查患者后不洗手, 或未养成洗手习惯, 或忽视洗手, 未能很好地把好消毒关, 直接导致小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偏低。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 责令小型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手卫生制度[4], 完善洗手设备, 提高洗手依从性, 以确保就诊安全。

公立小型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 紫外线灯两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私营小型医疗机构。 龙蕾等[5]认为部分小型机构存在医护人员对消毒工作认识不足、 不能够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及因经济利益驱动而不愿意在消毒设施与用品上多投入等现象。 笔者认为,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没有明确的执行频次标准, 同时会占用医护人员除护理病人之外的时间, 紫外线灯管的更新也会增加小型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而与公立小型医疗机构相比, 私营小型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略低, 并且对经济效益考虑的更多, 因此, 造成这两项监测指标合格率的差异。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针对辖区内所有小型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细则和自查制度, 做到制度化、 规范化, 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消毒工作, 并纳入年度审核指标。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 法规教育培训, 树立预防医院感染观念, 规范医疗行为。 建议相关小型医疗机构保证其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投入, 完善消毒设备, 确保不合理的消毒质量布局得到改造。

参考文献

[1]许晓玲王云波.东城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3) :280.

[2]罗华, 张晓东.重庆市万州城区个体医疗诊所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8, 24 (3) :205-206.

[3]郑军.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2) :36.

[4]李雅琴, 高书义, 郭丽英.2004-2007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7) :956-957.

某小型医院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篇8

昆明某专科医院经营面积为5000 m2,总投资为3000 万元,属民营营利性专科医院; 诊疗科目有预防保健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辅助科室有: 手术室、人流手术室、妇科物理治疗室、药剂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等; 医院无传染科,不接收传染病病人; 医院中设置床位( 牙椅) 共60 张,门诊人数约为200 人次/ d,是典型的小型医院。

该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站始建于2011 年10 月,环保投资共51 万元,其处理能力为30 m3/ d,采用生物处理为主的流程,出水水质已达到 《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及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1],该工程大大减轻了该医疗污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 设计规模、水质与处理要求

从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等情况可以看出医院废水比一般生活污水的排放要复杂。不同部门科室排出的污水成份和水量也是各不相同的。该医院排放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 门诊、病房、妇产科、放射科照片洗印、手术室、检验科、洗衣房、等处排放的医疗废水; 医院办公室、卫生间、食堂排放的生活污水。本医院医疗废水与生活污水无法严格区分,故均视为医疗废水。

该医院医疗废水主要污染物特征为: ①含有病原体,如病菌、寄生虫卵等; ②含有消毒剂、药剂等多种化学物质; ③污染因子主要为COD、BOD5、SS、氨氮、总磷、微生物病菌等。其中各医疗科室所产生的废水具体如下:

( 1) 检验科废水

检验科废水根据检验项使用化学药剂的不同分为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3],本医院规模较小,检验科用水少; 产生少量废水。三种废水均单独收集预处理。

酸性废水: 医院多数检验项目或制作化学清洗剂时,经常使用大量的硝酸、硫酸、一氯乙酸等酸性物质,酸性废水产生量为150 L/d。

含氰废水: 在一些血液、血渣、细菌和化学检查分析中常使用氰化钾、氰化钠、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等含氰化合物,由此产生含氰废水,产生量预计为20 L/d。氰化物有剧毒,人的口服致剂量( HCN) 平均为50 mg,氰化钠为100 mg,氰化钾为120 mg。氰化物对鱼类毒性很大,当水中游离氰浓度为0. 05 ~ 0. 1 mg / L时,许多敏感性鱼类致死,浓度在0. 2 mg / L以上时,大多数鱼类会迅速死亡,所以对含氰废水应单独收集处理。

含铬废水: 医院部分医学检验项目使用重铬酸钾、三氧化铬、铬酸钾三种药剂,使用过程中产生含铬废水,产生量预计为15 L/d。

( 2) 放射科

项目放射科照片洗印废水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在胶片洗印加工过程中需要10 多钟化学物品,主要是显影剂、定影剂和漂白剂等。废显影液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 感光材料废物,收集后交给专业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

( 3) 门急诊、洗衣房、病房、其他诊室、办公室、卫生间废水

项目门诊、洗衣房、病房、等产生的废水为混合排放,因此均视为医疗废水,该部分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H3-N、总磷、病原性微生物等。

该医院产生医疗废水15. 2 m3/ d,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0 m3/ d。医院病房、办公室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各特殊科室污水经过预处理后与门急诊污水一起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院医疗废水采用SBR+消毒工艺处理,处理后的出水采用Cl O2进行消毒,该水处理工艺措施符合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中 “5. 6 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的要求。设计的进、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 所示。

2 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综合性医院污水的特点,采用SBR+消毒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工艺见图1。

3 工艺说明

3. 1 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包括化粪池、隔油池、中和池。

( 1) 检验科产生的酸碱废水采用中和处理,使用氢氧化钠和乙酸作为中和剂; 含氰废水产生量为5 L/d,采用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具体处理方法为: 含氰废水收集于预处理池,用氢氧化钠调节其p H值,使其p H≥11,然后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二氧化氯,余氯控制在2 ~ 7 mg/L,完全氧化情况下,投加比例为CN-∶Cl O2= 1∶2. 6,接触时间大于0. 5 h,经预处理后的含氰废水的氰化物浓度小于0. 5 mg/L; 含铬废水单独收集后,使用化学还原法处理,即在酸性条件下投加亚硫酸钠试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将p H调节至8 ~ 9,使其形成氢氧化铬沉淀,沉淀物作为医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处理后出水中铬含量小于0. 5 mg/L,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池。

( 2) 项目放射科照片废显影液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在胶片洗印加工过程中需要10 多钟化学物品,主要是显影剂、定影剂和漂白剂等。废显影液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感光材料废物,排放在集水池收集后交给专业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

( 3) 医院食堂产生的废水通过设置隔油池处理,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油,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 4) 粪便废水进入化粪池,通过沉淀截留作业及微生物生化作用去除部分污染物,然后进入SBR系统进一步生化处理。

3. 2 SBR生化处理与消毒系统

该系统主要构筑物和设备包括SBR生化池、滗水器、消毒池、消毒剂加药系统。污水通过潜污泵由中和池、化粪池、隔油池等系统中输送至SBR反应器中,通过时间上的交替来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整个运行过程,在流程上只有一个基本单元,将调节池、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集于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和固液分离等。其运行过程为: 进水→爆气→沉淀→滗水→待机。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和沉淀分离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氨氮。

在消毒池内,主要是通过投加消毒液,采用有机氯类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消毒剂,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的微生物指标。消毒后污水达标排放。

3. 3 污水处理站构筑物及主要设备

污水处理站构筑物见表2。

污水处理站主要设备见表3。

4 工艺特点与运行效果

4. 1 工艺特点

本工艺以目前比较成熟或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医疗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工程的现场情况,主要工艺特点包括:

( 1) 本工艺采用了成熟的SBR反应器作为生物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方法,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 2)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能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

( 3)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 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 7)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 8)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 9)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站的扩建和改造。

4. 2 运行效果

废水处理设施经过半年运行,设备运转正常,整个工艺系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出水的各主要污染指标均小于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466-2005) 标准的限值及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 -2010 的要求,其中COD出水可达90 mg / L,去除率为70% ; BOD5出水为20 mg/L,去除率为85% ; 氨氮20 mg/L,去除率为50% ; 总磷5 mg/L,去除率为50% ; SS为25 mg/L,去除率为90% ; 粪大肠杆菌群为4600 个/L去除率为90% 。

5 结论

昆明市某小型医院所排放的医院废水其综合水质类似于生活污水,但其化学成分比生活污水更为复杂,常含有大量病菌、有机溶剂、消毒剂等物质,对于该医院各部门排放的污水由于与生活污水无法严格区分,均视为医疗废水。各部门排放的不同污水经过相关的预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后,采用SBR+有机氯消毒为主体处理工艺进行微生物生化处理。出水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 GB18466 -2005 中预处理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的要求。工程的长期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较低且操作方式灵活,是适合中小型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的工艺。

参考文献

[1]魏先勋.环境工程设计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1-530.

[2]周靖,李焕昌.医院给排水设计反思[J].给水排水,2005,31(2):75-77.

[3]李耿,罗伟.医院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处理工程实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3):110-113.

小型医疗机构 篇9

针对以上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参与医院采购工作经验, 从审计的角度, 对如何做好小型医疗设备议价采购工作进行相关的探讨。

首先, 打好开展议价采购工作的基础。

(一) 健全完善采购制度。

行之有效、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制度能使采购工作法可依、有章可循, 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1.细化制度条款, 明确采购工作流程。具体的制度能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提高工作效率;2.增加奖惩条款。通过制度的刚性强制所有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采购制度, 凡是因为由于违反制度、不负责任或由于个人过错给医院造成损失的, 必须追究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对采购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 要给予适当奖励。不然干好干坏一个样, 谁也没有积极性做好这个工作;3.对特殊采购方式要规定其适用条件。如单一来源采购、跟标采购、应急采购等, 必须明确其条件, 只要满足了规定的条件, 才可以使用特殊大采购方式, 避免以时间及、领导批准等接口逃避正常的采购程序。

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的制度必须更详尽、更合理、更科学, 才能让采购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制度基础, 提高工作效率。

(二) 建立各类评标专家库, 为采购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头脑”。

一是在内部采购工作的过程中, 在确定技术参数和评标过程都需要专家的支持。医院的小型医疗设备种类很多, 参与招标小组的部门如审计、监察、财务及主管职能部门的专业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招标医疗器械方面的需要;二是评标环节需要使用专家库, 随机抽取专家库的专家, 有利于防止供应商对评标小组成员行贿。所以, 建立各类专业专家库是提高采购工作质量、保证采购工作公平有效的前提。

(三) 重新定位各部门在采购工作中的角色, 理顺采购环节。

医院一般都没有思考参与采购工作的职能部门的功能作用, 只是形式上要求审计、监察和财务等部门参加采购工作, 不并清楚这些部门的意义所在。在实际采购工作中, 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起主导作用往往是使用科室和设备管理部门。首先, 职能部门因为是采购物品的购买组织者和使用管理部门, 对设备物资的市场情况一般比较了解, 而且掌握着供应商投标资格的生杀大权;其次, 使用科室有决定技术参数的权利, 也就是在对医疗设备不内行的审计、监察和财务部门的面前, 有着暗中指定供应商的魔力。一旦监督部门提出质疑, 使用科室就用诸如“如果出现……后果, 你们负责”之类的话威胁监督部门, 试问, 监督部门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下, 如何能发挥好监督职能?

所以, 为了采购工作能公平有效, 最理想的角色定位是:主管职能部门组织采购工作, 审计部门监督整个工作流程, 监察、财务作为评标会议的列席代表, 随时解决评标过程中出现相关违规及财务方面的问题;使用部门提供采购需求, 不得作为评标小组成员;临时随机抽取的专家承担评标工作。

(四) 提高采购工作中各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都是决定工作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参与采购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专业性不强, 采购工作效率及质量是无法得到保证的。采购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医院可以通过商业贿赂罪犯的忏悔录教育关键部门、关键岗位人员, 警钟长鸣, 时刻提醒相关人员不要误入歧途。其次是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责任感。用奖罚分明的责任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提倡“视院如家”, 将医院的钱当成自己的钱那样使用, 将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再者, 对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如审计人员专业是财会、审计专业人员, 需要医疗设备采购审计所必须的法律、医疗器械及招投标等方面的专业综合知识;主管职能部门除了具备医疗器械知识外, 还得学习采购及招投标方面的知识。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参加考试, 比如参加招标师执业资格考试, 也可以通过各类型采购案例讲座丰富工作人员的经验, 还可以到采购审计工作做得较好的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的经验,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次, 监控议价采购过程的关键环节。

(一) 加强采购项目可行性审查, 防止设备购置的盲目性。对小型医疗设备的审查包括三方面: (1) 使用科室是否需要该设备。设备管理部门不能流于形式地对可行性报告看一下, 而是要到使用科室实地调查, 询问普通的医生和护士对购置该设备的意见和看法, 调查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是否真需要这样的设备; (2) 检查医院其他科室是否有该种设备, 且使用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在实际工作中, 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科室医院明明有这种设备, 且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出于科室小团体利益的考虑, 几个科室不愿意共用一台设备, 此时, 医院不能重复购买该设备, 应该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 使设备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 对购置设备的预期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进行分析。检查设备使用能否取得收费项目、检查费的价格如何确定、投资成本回收期测算、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该设备将收到怎样的社会影响力。

(二) 设备技术参数的确定。设备技术参数是决定采购工作是否公平的因素之一, 是医院是否能采购到性价比高的设备的关键, 也是防止医院工作人员受贿的关键环节。在确定技术参数的环节中, 首先要保证技术参数的合理性。技术参数要合适, 既不能高也不能低, 高了浪费, 因为高参数的设备价格相对就贵;低了, 没有前瞻性, 就失去了购买的意义。其次, 防止重要技术参数具有排他性。在医疗设备采购中, 供应商最常使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贿赂设备使用科室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 在重要指标参数中确定了排他性参数, 暗中指定供应商。致使议价采购工作实质上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 也失去竞争机制中“优胜劣汰”的功能, 医院难以采购到性价比高的设备。

由于不同品牌的医疗设备在价格、功能、特点、优势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设备管理部门不但需要抽调专家库的专家对使用科室提出的使用需求书进行严格的审查, 而且要对设备的性能、规格型号、发展趋势、质量维修和售后服务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用户调研。

(三) 做好议价前的市场价格调查, 限定设备最高价格, 防止公司串通抬高价格。限定设备的最高价格, 是防止投标单位串通、抬高谈判价格、损害医院合法权益的有效做法。所以, 在对设备作市场调查时, 除了调查设备的功能型号外, 还要调查设备的市场价格, 为医院设定合理的最高限价作依据。在采购谈判中, 只要供应商报出的价格超过最高限价, 就可以取消其谈判资格。

(四) 在医院内部网和外部网公开采购信息。在医院内部网站及院外网络公开发布采购信息, 因为信息公开程度越高, 前来参加竞争的供应商就越多, 竞争就比较充分, 医院的选择余地也就大, 医院购买到性价比高的设备的几率就越高。同时前来竞争的供应商多也可以增加商业贿赂的操作难度, 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采购活动中的贿赂行为。

(五) 临时组成议标小组。

从专家库里临时随机抽取专家, 一方面, 提高院方议价的专业化程度, 另一方面, 临时成立议价小组, 可以有效防止供应商知道议价小组成员名单, 在议价前贿赂小组成员。

(六) 规范议价过程。

首先, 审查议价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是否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投标者;其次, 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是否存在主观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再者, 议价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七) 采用采购结果网上公示制度。

效仿广东省高州人民医院的做法, 择优确定采购对象, 网上公示7天。期间如有更优选择出现, 则再选择, 再公示, 如此反复。这样可以使医院购买到性价比高的设备。

(八) 认真审查经济合同。

除了审查合同是否合法合规, 条款是否全面完整, 意思表达是否具体、清晰、无歧义, 内容是否前后矛盾、有遗漏、错误, 对医院是否有潜在风险等方法外, 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方面:1.确定免费保修期后的维修保养价格和重要零配件价格;2.审核售后服务条款。审查维修范围、内容、响应时间等, 并根据医院自身的情况, 要求供应商提供满足医院要求的个性化维修服务, 如机器维修期间需要替代机器, 维修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效率等;3.对方承诺赠送的配件、物品是否在设备清单中注明。

(九) 审查设备使用效果, 追踪设备质量.

医院购进设备后, 我们要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看是否有闲置, 质量问题如何, 售后服务是否及时、快速有效, 经济、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要:小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虽然在一定形式上遵循了医院的规章制度, 但仍然存在设备性价比低、设备闲置浪费、采购幕后交易等问题。本文通过控制采购关键环节的方法, 对如何做好小型医疗设备议价采购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借鉴。

小型医疗机构 篇10

根据需求分析, 该小型特种车辆要求在低速、重载且路况条件较好 (次高级半刚性以上) 的环境下工作, 允许采用人力机械式转向, 但是要求易于调校, 同时必须保证转向稳定, 避免打滑和侧翻现象的发生。

1 转向结构CAD设计

转向机构的设计应该遵循结构简单、传力可靠、强度高、易调校、行车时前轮定位变化小的原则, 由此可以选用“类转向梯形”结构, 其CAD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 l1为转向节臂, l2为转向拉杆, l3为转向摆臂, l4为车体前桥, l5为转向前轮。

车体转向时, 由操作者施加的偏摆力使转向摆臂绕节点a产生旋转运动, 并通过转向拉杆传至左、右转向前轮的转向节臂。为获得左右不等的转向角, 转向机构的几何形状通常设计成这种不等边四边形, 我们称之为“类转向梯形” (转向拉杆l2可设计成伸缩式拉杆, 以便于装配后的调校) 。通过这种“类转向梯形”可以使两侧前轮绕主销d/d′转动, 以此实现车辆转向的目的。

1.1 机构自由度计算

机构的各构件之间应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显然, 不能产生相对运动或无规则乱动的一堆构件难以用来传递运动。为了验证所设计出来的“类转向梯形”结构产生运动并具有运动确定性, 有必要对其自由度进行研究。

由图1, 转向机构可以看成是左、右两个梯形四杆机构组成的, 构件转向摆臂l3作为两个梯形四杆机构共用的原动件。每个梯形四杆机构共有5个构件, 除去与转向无关的构件l5 (转向轮) 和固定构件l1 (车体前桥) , 则活动构件数为n=5-2=3, 这些构件通过4个节点的转动副PL连接起来。在未用运动副连接之前, 这些活动构件的自由度总数为3n=3×3=9, 当用转动副将构件连接组成机构后, 机构中各构件具有的自由度随之减少, 每个转动副约束了两个自由度, 只保留一个转动自由度。所以每个梯形四杆机构的自由度F为活动构件的自由度总数减去4个转动副引入的约束总数, 即

对于单个梯形四杆机构, 只具有一个原动件 (l3为转向摆臂) 且原动件数与机构自由度数相等, 所以整个转向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该“类转向梯形”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

1.2 构件参数的确定

既然“类转向梯形”结构具有确定运动, 同时车体的轴距、前轮轮距、主销与前轮中心的距离以及最小转弯半径等参数也已经在整车的总体结构设计中确定, 那么,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通过CAD模拟“类转向梯形”机构各构件的尺寸参数。各构件尺寸初步设计为:l1=110 mm, l2=290 mm, l3=140 mm, l4=390 mm, 导向角α=19°, 内侧车轮最大转角δi=42°, 如图2所示。

由图2, 通过解析法可以求得实际外侧车轮转向角δo和内侧车辆转向角δi的几何表达式:

2 参数验证

2.1 结构转向几何系研究

根据阿克曼几何学原理, 结合整个车体的转向运动几何系结构 (如图3) , 前轮转向的车辆在转向时, 其外侧车轮转向角δo和内侧车辆转向角δi应该符合以下关系:

式中:δo为外侧转向轮转角;δi为内侧转向轮转角;R为车体的最小转弯半径;L为车辆轴距;tkp为两主销轴线与地面交点间距离;2l4为前桥上两主销中心距。

车辆转向行驶时, 若满足式 (4) 表示的理想条件车轮才可以作纯滚动, 从而避免转向失灵、轮胎打滑和车体侧翻等情况的发生。但实际中, “类转向梯形”结构很难在整个转向范围内均满足该条件, 通常只是近似地满足。当内、外轮转角差别不大时, 可近似认为两者相等, 此时的“类转向梯形”为平行几何关系。符合阿克曼几何关系和平行几何关系的内、外轮转角关系理论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 平行关系为45°直线, 由于“类转向梯形”机构通常不能完全满足阿克曼几何关系, 因而实际的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通常在两条几何关系曲线之间变化是一种合理的现象。

2.2 转向结构的参数验证

根据式 (2) 、式 (3) 、式 (4) , 通过MATLAB软件或者C语言编程, 可以得到实际转角关系的详细计算数据对比, 由此, 该转向机构实际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可以用图5表示。

从图5可以看出, 设计的转向机构在内轮0°~38°范围内对理想转角关系的逼近误差非常小, 绝对误差不超过0.21°, 相对误差不超过1.1%;在38°~42°范围内绝对误差也不超过0.7°, 相对误差不超过2%。根据所得数据和曲线, 按照2.1节的分析以及与图2的曲线对照, 可以认为该“类转向梯形”机构各构件尺寸的参数设计是合理的。

3 结语

上一篇:光纤应变传感器下一篇:分段压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