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成本分摊

2025-02-02

热电成本分摊(精选3篇)

热电成本分摊 篇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全面推行,绝大多数发电企业都要采取竞价方式供电,而竞价的基础就是要做好成本分析,成本决定了企业的价格和利润,也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然而热电联产中,成本的核定一直是困扰热电厂、热用户、管理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问题。随着热电企业的两种终端产品全面走向市场,用热量法进行热电分摊显然压制了供热一方的盈利空间,不利于供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热电联产的成本及其摊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意义重大。

为了兼顾供热与发电效益,促进热电厂运行方式的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对热电联合的原理和热电联产运营成本以及几种分摊方法的分析和探讨,认为在好处归热法与好处归电法两种极端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折衷分配法,对调动热电双方的积极性,有效利用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二、热电联产的成本和费用

热电联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各种耗费和支出,如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的耗费和劳动力的耗费等。费用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

成本是转移到一定产出物的耗费。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称为产品成本。成本和费用都是生产资料的消耗。费用与生产经营的一定时期相联系,成本与一定的产出物相联系,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即生产特定产品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成本作为生产中的各项支出,是商品生产的“投入”。在商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均有投入,即均会发生成本,借助成本可以反映热电联产企业经济活动各阶段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热电联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了四大流程:燃料煤的流程、空气及燃气流程、水及蒸汽流程和电气系统流程。

根据热电联产的工作流程,热电联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燃料成本(煤)、水费、电费(发电部分提供)、设备折旧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费(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材料费、修理费等),前三项为变动费用,后四项为固定费用。由于热电联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排放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成本项目中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

1、变动费用

(1)燃料成本(煤):指热电联产企业直接用于生产电力、热力产品所耗用燃料的费用。

(2)水费:指热电联产企业为生产电量和热量而向外支付的水费。包括外水费、水资源费等。

(3)电费:指热电联产企业为了自身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而从其他企业购入有功电量所需支付的费用。

2、固定费用

(1)设备折旧费:指热电联产企业按规定计提的生产、管理部门和福利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是根据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折旧率计提的资产折旧费。

(2)财务费用:指热电联产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土地使用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等。

(3)管理费用:指热电联产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费、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职业教育经费、业务费、保险费、租赁费、税金、实验研究开发费、外部劳务费、物业管理费、运输费、绿化费、燃、材料盘亏和毁损、取暖费、排污费等。

(4)运行维护费: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材料费、修理费等。

3、其它费用:指不属于以上各项而应计入生产成本的各种费用。

上述成本和费用,组成了热电联产企业日常运营的基本支出,热电联产企业应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上述各种费用的支出,以提高本企业的收益。对于热电联产企业未来参与电力市场竞价上网,除了细分上述成本外,还应将这些成本与费用进一步分配为发电成本与供热成本,这样才能尽可能准确的表示出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三、热电联产企业成本分摊

热电联产企业同时生产电能与热能两种产品,因此对热电联产企业总热耗量的分配方法的要求是:既要反映电、热两种产品的品位不同,又要反映热电联产过程的技术完善程度,且计算简便,并能为国家节约能源,促进热化事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热电成本分摊进行了许多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分摊方法,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分摊方法可归纳为三类典型的热电厂总耗热量分配方法:(1)热电联产效益归电法,如热量法、联邦德国的卡路里法和日本的热焓基准法等;(2)热电联产效益归热法,如实际焓降法、日本的轴功率法和固定发电煤耗法等;(3)热电联产效益折衷分配法,如热泵法、能量等价法及其它各种折衷分摊法等。

1、热电联产效益归电法:即“好处归电”,比如热量法,热量法是我国的法定分配方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只考虑能量的数量,不考虑能量的质量差别,将热电联产企业总的热耗量按照生产热、电两种能量产品的数量比例来分配。

按照热量法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为:

其中:

Qh:热电联产企业向外供出的热量;

Q:热用户需要的热量;

ηhs:热网效率;

hh:供热抽汽的比焓;

h0:新蒸汽的比焓。

热量法又被称为“效益归电法”或“好处归电法”,它把热化发电的冷源损失以热量的形式供给热用户,并认为热化发电部分不再有冷源损失,热电联产的节能效益全部由发电部分独占,供热方面仅获得了热电联产企业高效率大锅炉取代低效率小锅炉的好处,但以热网效率ηhs表示的集中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使之打了折扣。其优点是简单直观、便于应用,缺点是供热成本分摊的较多,不利于鼓励热用户利用低品位能量的作用。

2、热电联产效益归热法:即“好处归热”,如实际焓降法,实际焓降法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是按联产供热气流在汽轮机中少做的内功占新蒸汽所做内功的比例来分配的。

按照实际焓降法分配给供热方面的热耗量为:

其中:

Dh: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蒸汽量;

D0:汽轮机设备的蒸汽量。

热量法又被称为“好处归热法”,这种方法把热化发电的冷源损失无偿供给了热用户,热电联产的好处全部归供热部分所有,将冷源损失全部划归了发电方面,联产气流却因供热引起实际焓降不足少发了电,且抽汽式供热机组不可避免地要有一部分凝汽发电量,使热电联产企业发电方面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多耗煤,可见此方法不十分合理。

3、热电联产效益折衷分配法:即介于热量法和实际焓降法这两种极端分配方法之间的折衷分配法。热量法因其简便实用得到了较广泛的采用,但热量法没有反映热、电两种产品质量上的不等价和不同参数供热蒸汽的质量差别,调动不了热用户降低用热蒸汽参数的积极性,会造成热能利用上的很大浪费,从而减少热电联产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而实际焓降法考虑了能量质量上的差别,克服了热量法的缺点,但实际焓降法对电能生产没有给以应有的照顾,挫伤了热电厂电能生产的积极性。两种方法各有一定的合理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综合比较,本文认为热电联产效益折衷分配法更能激励发电和供热二者都参与热电联产的积极性,其热分摊比的表达式为:

其中:

eh:供热焓;

Φ:热化系数(待定常数介于0和1之间)。

热电联产的热电比计算出来以后,再通过热电比把热电联产的成本项目进行分摊,计算各自的分摊,最后综合起来就是热和电各自的成本费用。

热电联产效益折衷分配法将好处折衷分摊在发电、供热两方面,同时兼顾了供热与发电双方的效益,促进了热电厂运行方式的良性循环,有利于调动热电双方的积极性,对有效利用能源具有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热电联产企业的热电分摊方法直接关系到热电双方的利益,归电法中的热量法虽然因简便实用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用热量法进行热电分摊不利于供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会造成热电企业在热能利用上的很大浪费。而归热法中的焓降法实际挫伤了热电企业电能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竞价上网。只有公平合理的进行热电成本分摊,才能促进热电联产系统优化,激励它们参与热电联产的积极性,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能源,更好地推动热化事业发展,促进热电厂的经济性得到不断提高。由于当今大多数热电厂的生产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一般的工程计算中热电联产效益折衷分配法很容易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冷树成热力发电对热电比计算方法的改进意见,1997(4)

[2]、田枫,杨忠全.热电厂煤耗成本分摊的新方法——热电联合法.四川电力技术,2007.10

[3]、KEVIN B.History of CHP developments and current trends[J].Applied Energy,1996,53(1)

热电成本分摊 篇2

热电联产是一项综合利用能源的技术, 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是我国城镇供暖的主要形式[1]。我国现阶段的热电联产机组主要有燃煤和燃气两种形式。燃气热电联产以较煤炭更为清洁和高效的天然气为燃料, 实现同时生产电、热能的工艺过程, 并且天然气燃烧时不产生灰渣, 不排放有毒气体, 因此, 在京沪深等大城市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倍受青睐。但是, 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用于城市供热时, 同样会产生二氧化碳、NOx等温室气体或污染物, 同时, 在以天然气为代表的一次能源深度利用, 以及运行经济性等方面仍有潜在提升与改善的较大空间。

目前燃气热电联产电厂都在冬季有大量循环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而通过冷却塔放到环境。循环水余热温度冬季一般在25℃左右, 比从浅层地下水或生活污水提取热量更加经济、高效和环保, 是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热源选择。为此将吸收式热泵技术与电厂循环冷却水低温热源相结合, 将大量的循环冷却水低品位热源变为采暖热源用于供热, 可解决在电厂余热再利用方面的一系列共性技术问题, 降低城镇冬季采暖一次能源使用量, 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热电厂通过对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回收利用, 既可实现额外的经济收益, 又能挖掘热电厂供热潜力, 带动工业系统节能。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热电联产供热机组热电成本分摊进行了许多研究, 提出了各种不同分摊方法, 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结合三种典型的热电分摊法, 分析吸收式热泵应用于燃气热电联产供热机组节能计算, 对吸收式热泵技术的节能量分析乃至后续经济测算都具有指导意义。

1 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联产中的应用

热泵技术是根据逆卡诺循环原理, 利用部分高品位能源, 使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一种技术[2]。热泵技术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符合我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重点推广的高新技术之一[3]。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通过溴化锂在不同水溶液浓度下的吸热和放热特性, 通过加热浓缩和加水稀释溴化锂溶液, 改变其温度达到吸收低温热量和向高温热源放热的目的。其主要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热交换器等部件组成, 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吸收式热泵将不可用的低温热量转化为可以使用的中温热量, 代价是在发生器中需要输入一定的较高品位的热量 (如高温热水、蒸汽或者燃烧热等) , 结果是得到的中温热量超过了在发生器中输入的高温热量的输入, 同时降低了低温热量的排放,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4]。

吸收式热泵技术已在山西大同第二热电厂及京能热电石景山热电厂等多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中应用, 节能效果明显。将吸收式热泵技术应用于燃气热电联产机组, 不但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更能节约较昂贵的天然气, 给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 对吸收式热泵技术用于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的节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热电联产成本分摊法

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的制定关键是机组燃料消耗如何分摊到热、电产品成本中。由于热电联产的特殊性, 使得已提出的分摊方法各有优缺点, 采用不同的成本分摊法, 计算所得的热、电单耗率差异甚大[5]。现阶段主要的热电成本分摊法有热量法、实际焓降法、热折扣法、火用分析法、热电联合法等, 不同成本分摊法计算的热、电分摊比αh关系如图2所示。我们选用其中最常用的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火用分析法计算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单耗, 以及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改造后的供热单耗。

2.1 热量法

热量法即“好处归电法”, 是将热电厂的总耗热量按热电厂生产的热量和电量的比例来分配, 是我国很通行的一种热、电成本分摊法[6]。它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上, 此时认为蒸汽为主要产品, 电为副产品不区分能量的品质, 起不到鼓励热用户利用低品位能量的作用。按此方法计算的供热热耗量为

Qh:热电联产企业向外供出的热量;

Q:热用户需要的热量;

ηb:锅炉效率;

ηp:管道效率;

ηhs:热网效率;

hh:供热抽汽的比焓;

h0:新蒸汽的比焓。

热量法将冷源损失以热供给用户, 认为发电无冷源损失。因此, 此方法计算的供热热耗率总是大于其他方法之所得。

2.2 实际焓降法

实际焓降法即“好处归热法”, 是按汽轮机新汽可能的焓降和抽汽未完成的焓降来分配总热量。按照实际焓降法分配给供热的热耗量为

Dh:热电联产企业的供热蒸汽量;

D0:汽轮机设备的蒸汽量。

此方法将冷源损失全部以电的形式供给用户, 认为供热无冷源损失。因此, 此方法计算的供热热耗率总是小于其他方法之所得。

2.3 火用分析法

火用分析法考虑到热电联产系统工质能量的品位差异, 按供热抽汽和新蒸汽的火用比例来分配总热量, 该方法使能量的使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较好的吻合, 因而它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眛。但是, 火用分析法比较复杂, 不直观, 因此推广受阻。

火用分析法与热量法及实际焓降法不同, 没有极端地将冷源损失全部划分给供热或者发电, 而是较折中地考虑热、电成本的分摊。因此, 采用火用分析法计算所得的供热热耗率介于热量法与实际焓降法之间。

3 实例分析

以某“二拖一”2×35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电厂为实例,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对其进行供热改造。分别采用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火用分析法计算机组改造前后供热的天然气消耗率, 并分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

3.1 改造前机组现状

燃气热电厂供热首站采用热网疏水冷却器、基本热网加热器和尖峰热网加热器三级加热。尖峰热网和基本热网加热器加热蒸汽分别来自汽轮机的一段和二段抽汽。采暖季一段抽汽压力为0.41~0.52MPa.a, 最大抽汽量为175t/h;二段抽汽压力为0.21~0.32MPa.a, 最大抽汽量为343.5t/h。改造前基准工况的流程和性能参数具体如下:

从图3可以看出, 热网循环水供回水温度110/55℃, 热网水流量6700t/h, 此时循环冷却水流量24120t/h, 进水温度25℃, 出水温度30℃, 理论计算可回收循环水余热量为140MW。

3.2 改造方案设计

改造方案以不增加对外供热量为边界条件进行比较。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 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首站加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以一级抽汽为驱动热源, 回收循环水余热进行对外供热, 具体流程如下:

由图4可知, 改造前后电厂供热量不变, 但由于利用热泵吸收部分循环水余热60.14MW, 可以节省机组天然气的消耗。

3.3 改造前后供热耗气率分析

以改造前后供热量及发电量不变为边界条件, 计算此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改造前后对外每供热1GJ热量所消耗的天然气量, 计算方法分别采用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火用分析法。具体如下表1:

根据上表可以得到采用三种热、电分摊法计算此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加入吸收式热泵后, 节约天然气比例, 如图5所示:

由此, 可初步得到此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在发电及供热不变的条件下,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对外供热, 可节约天然气量在15%以上, 预计为16%左右。

4 结论

吸收式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回收热电联产机组中的循环水余热, 实现将低品位废热用于采暖供热。分别采用现阶段最常用的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火用分析法等三种热、电分摊法, 对热泵技术用于燃气热电联产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 可以初步得到吸收式热泵技术能够将系统供热耗气率降低16%左右。

因此, 吸收式热泵技术用于燃气热电联合循环供热系统节能效果明显, 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介绍基于热电联产机组的吸收式热泵技术, 并结合某燃气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实例工程, 分别采用热量法、实际焓降法及火用方法等三种工程中最常用的热、电分摊法, 对热泵技术节能效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指出该技术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 并将热电联产系统的供热天然气消耗率有效降低, 在节能降耗与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燃气热电厂,吸收式热泵,热、电分摊法

参考文献

[1]吕向阳, 吴华新.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联产供热系统中的应用[J].节能, 2010 (6) :69-72.

[2]王长河, 陈光, 王宝玉.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大型火电厂冷凝废热回收技术研究[J].发电技术, 2011, 32 (140) :90-92.

[3]张旭.热泵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张世钢, 付林, 李世一.赤峰市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示范工程[J].暖通空调, 2010, 40 (11) :71-75.

[5]郑体宽.热力发电厂[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热电成本分摊 篇3

1 成本分摊的原则

(1)收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谁得到的收益多,谁承担的成本就多。分摊合理,计算准确,以便明确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职责,使效益评价公平合理。

(2)配比原则:即单位医疗收入和预期的医疗成本应相互配比以及同一会计或统计期间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坚持配比原则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各部门的经济管理效益。

2 成本分摊的内容和方法

成本费用分摊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不同服务对象之间的成本分摊;核算单位之间的分摊等。医院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分摊内容,采取不同的分摊方法[2]。

我院根据各科室的不同基本职能,把科室划分为5大类,分别为:综合管理类、后勤辅助类、教学科研类、医技类和门诊住院类。其中,完全创收的科室只有门诊住院类,他们的收入也就是医院主要的收入来源。综合管理类、后勤辅助类等虽然不会直接产生收入,但他们是为其他科室服务的,以便其他科室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现创收,为全院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成本四级分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每级都由对应的核算单位来分摊具体的费用[3]。具体步骤为:一级分摊全院所有公摊类费用,所有核算单位都参加该次分摊,公摊费用是指在成本的归集过程中,无法直接归集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如清洁排污费、绿化费等;二级分摊所有综合管理类科室的成本费用,参加分摊的科室有后勤辅助类、教学科研类、医技类和门诊住院类;三级分摊所有后勤辅助类科室的成本费用,参加分摊的科室有教学科研类、医技类和门诊住院类;四级分摊所有医技类科室的成本费用,参加分摊的科室只有门诊住院类。这样四级分摊完后主要的成本费用都归集到了门诊住院类的科室上,这是因为他们是主要的创收科室。各科室的总成本在每级的分摊结束后都会不一样,这样的对比中更容易得出全院和科室收支余情况。

成本四级分摊的算法及实现主要是在存储过程中完成的,通过ACC_COST_ASSIGN_EXEC.prc和ACC_COST_VAL-UE.prc 2个过程实现。ACC_COST_ASSIGN_EXEC.prc为主过程,它是根据后台程序调用时传入的参数来判断是执行某级分摊还是四级分摊一次性全部执行完。每级分摊算法过程大致相同,即先查询出需要分摊的科室、成本项目和成本金额,再循环处理每条待分摊记录,每条待分摊记录被参加该级分摊的所有核算单位分摊一次,即参加该级分摊的各核算单位共同分摊了该条待分摊记录,将各核算单位分摊得到的成本项目费用结果保存在表COST_APPORTIONMENT_RESULT中,即该表保存了每级分摊中各核算单位所分摊到的成本费用记录。每级分摊完成后,核算单位将各成本项目金额汇总记录保存在表TOTAL_COST_SUMMARY中,即汇总查询该表可得到每级分摊后各核算单位的成本金额总数。主过程通过调用过程ACC_COST_VALUE.prc完成具体的计算和返回一些参数。核算单位应分摊的成本金额主要在这个过程中计算得到,在分摊每条成本项费用时调用该过程。传入的参数包括该次分摊成本的核算单位代码、成本项目代码、成本金额等,返回的参数包括核算单位应分摊的成本金额和该次分摊计算所使用的分摊方法。即先根据成本项目大类,查询出该核算单位分摊该项成本应该使用的分摊方法,再由该分摊方法计算出该核算单位应分摊的成本金额。

3 成本的配比核算

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收入最终归集到各收入报表项目(或叫服务项目),如检查收入、检验收入、治疗收入等。成本的配比核算就是计算和归集医院或科室在产生各项收入时所消耗和花费的成本费用。使用正确合理的成本配比计算方法和步骤能有效反映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报表项的收益情况,进而得出各核算单位和全院的整体收益情况。各收益报表项的成本配比计算公式可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通过配比计算公式设置页面灵活设置。这样当医院核算政策改变或调整时,就不需要修改或改动后台程序,直接由用户在前台页面修改设置计算公式就可实现调整[4]。

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成本四级配比计算是在后台JA-VA程序中实现的。各收益报表项的成本配比计算公式由用户在前台页面设置,具体的计算公式保存在表COST_DIS-TRIBUT_EXPRE_DEF中,计算结果是通过Free Marker模板工具来解析字符串公式再计算得到的。具体过程为:先查询组装每个核算单位的各项数据,即一个核算单位对应一个map,这个map中存放该核算单位的各收入报表项和成本大类项的金额。通过查询COST_DISTRIBUT_EXPRE_DEF表得到各收益项的成本计算公式字符串,再由数据源map共同作为参数传入类Auto Static With Free Mark.java中,该类调用Free Marker包中的方法解析字符串计算公式,再计算得到该核算单位的某收益项的成本金额。

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后台数据的处理计算过程看似复杂零乱,其实不然,在了解和清楚地掌握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后,再去实现和完成这些处理计算是非常清楚的。进行开发实施的人员更要在完全了解和弄懂整个业务流程和需求的基础上,去完成和实现各个功能计算,这样才能写出结构明了、思路清晰的代码[5]。

4 结论

通过开发该系统使我们认识到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与HIS是紧密关联的,很多的基础信息数据都需要从HIS中获取。与HIS接口的良好实现是最基本的前提。HIS是医院所有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在执行与HIS交互操作时,需要考虑这些操作会对HIS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避免使用任何对HIS运行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操作;还要尽量避免在HIS使用的高峰时段进行大数据量的获取操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每种实现方法或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取其最优处为我们所用,规避其不足之处。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在整体架构和具体实现上都是使用了目前较为流行和被广泛使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但秀娟,王玉霞.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2):1134-1135.

[2]曾世东,唐新桥.我国三甲医院内部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5-7.

[3]张铁良.间接费用的分摊[J].卫生经济研究,2006(6):48-48.

[4]何旭东.新形势下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72.

【热电成本分摊】推荐阅读:

成本分摊01-13

热电联合09-02

热电材料10-10

热电改造11-01

热电联产01-02

热电锅炉01-03

热电企业01-25

热电联供07-04

热电联产机组08-31

热电联产系统10-04

上一篇:人才培养金融专业下一篇:时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