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2024-09-25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精选5篇)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篇1

经由技术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勘探及分析后得出, 运用当场的X射线荧光技术可以使得岩石在野外达到多方面的实现, 既可以使之能够快速定性, 又能够实现定量的测量工作。并且, 运用地质学的知识基础探究以及矿产能源的评定等分析后得出, 前期已有过许多成功的应用基础实例, 找到矿的成效可谓是较为成功的。以下便以X射线荧光找金矿为实例, 并进行分析探讨。

1 工程实例

金矿山大多位于西北地区的褶破区域, 主要与秦岭的褶破区域相结合, 即陕、甘、川一带, 且多为西北走向, 延绵至断裂地带。以这附近有名的一金矿——马脑壳金矿为例, 它主要是位于矿区的外围区域, 并呈西北走向渐进断裂, 矿区由多个断层组合形成一系列的构造体系, 且许多成分由于长时间的自然挤压, 因而形成了许多的砾岩层, 许多的砾岩夹杂许多砂岩, 以及粉砂微晶灰岩, 经由长时间的积累生出许多热液, 再经由长时间的积累, 热液腐蚀, 从而成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次要的有雄黄或雌黄矿化、辉锑矿化、绿帘石化等, 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中低温样式的热液蚀变相结合。

2 当场X荧光方法的勘测道理

2.1 X荧光方法的定性与定量测试道理

X荧光方法的定性与定量测试定理, 可以依据莫塞莱的定理, 得知元素的特点就是X射线的能力和本身所带有的原子序数的平方为正比例关系。若在选取确定的激发来源的时候, 发产生的特点, 即当选用确X射线的映射量的比率与元素本身的含有量为正比例关系。这便是X荧光的方法能够对矿石的元素施行定性与定量测试的物理原理。

2.2 当场X荧光测定勘测金矿的地球化学道理

照现如今的工业标杆来说的话, 金矿体的本身意义即指的是金的实际净含量要多于按目前的工业标准, 金矿体是指金的品位>1g/t的地质体, 并且其金含量的地壳内的均有净含量多出250倍, 并且在浓度汇聚集合的反应进程中, 应该与地球化学性质相等同的一部分元素也得以聚集, 因此来看, 这些元素也可以称其为金元素的共生元素。金拥有现如今的聚集地质效果, 并经由长时间的累积聚集成为金矿, 这便是构成和腐蚀变化的结果。因此经过对这些信息的捕捉, 可以实现金矿采取多种元素的X荧光测定。

3 金矿上述X荧光失常特点的解析

由于要解析金矿上述X荧光失常的特点, 该研究者在了解矿体的基础上铺设了建构模型进行解析, 从而把握住矿体与X荧光失常的有关联系, 从现场勘查中可以得知, 在矿体相照应的上方鲜有As, Cu, Zn, l'b等多种元素的失常情况, 并且在矿体的边沿也因由碳酸岩的腐蚀从而引发了Ca, Sr元素的反常。并与地质的概论相结合, 从而得出其基本特征所在。

4 勘测区域的X荧光测定结果与综合解析

对以上测线的量取结果施行归类整合以后, 也对其测量区域的As, Cu, Zn, l'b, Sr等元素进行编制排列, 并对其进行展列。并且在依据对As的土壤X荧光测定的基础上, 捕捉了4个As失常的情况。在这当中, 1号反常的时候出了西北方向的一部分范围分布在含有矿结构的1、2编号的北部以外, 反常的还都分布于含有矿构造的1、2与1、3之间的区域范围, 并存在于两者的断层之内。且失常的规模较大, 大约超出了800m, 而且聚集区域的核心幅度愈来愈大。经由对19线、20线的失常分析后得知, 这种反常情况是在伴有Cu, Gn元素的基础上发生的, 并且长期在这些反常的两侧, 具备有Ca的反常范围中, 还可以判定为金矿所引发的失常效果, 经过飞此处工程的研究, 可以判定出这个工业金矿的2号矿体, 所产出的建构和地层的区域的元素排列组合基本一样, 并且具备所规定的长度, 在2号失常的东北方向相邻的地域, 还捕捉到有一个高峰的失常点, 即沿着9号线穿插到2号时取得土壤的摆样做一个定量的剖析, 可以得知发生反常的区域。与1号和2号失常的情况相比的话, 则可以得知处在3As的反常, 加之所测量区域的下方的4号As反常, 其元素的排列组合特征不够精简, 也就是说除了As这一元素以外, 别的元素并没有显著的反常反应, 尤其是没有腐蚀变化的记录信息相结合, 从而判定为时底层的一部分范围的As元素所导致的。并且为了再进一步的确定判断其可依靠性, 还要沿着17线对4号失常, 和13号线对3号失常区域进行集采土壤的标本进行其主要剖析, 从而得到的结果是, 没有超出其正常的背景值, 都在其范围之内。

5 结语

在该文中, 经过对金矿山的勘测以及野外测量实践工作后可以得知, 利用当场的X荧光测定此区域有没有外围金矿, 适不适合开采等具有显著的成效, 并能够得出具有说理性的基本论断:

(1) 若有金矿山, 可以开采的话, 其上方通常具有As, Cu, Zn, l'b, Sr的X荧光反常效果, 并据此可以发生想照应的化学反应。因此, 可以把具有As、Cu、Zn、1'b组合而成的X荧光失常作为找到金矿外围的主要标杆, 并以此可以展开开采。

(2) 勘测区域具有显著的碳酸岩石的复试变化, 这种变化势必会导致Ca元素的聚集, 所以运用当场的现场X荧光来测定Ca, 能够供给另外一种重要的标志性找矿方法, 即利用碳酸岩化腐蚀变化的位置来寻找。

(3) 经由现场勘查可以得知, 1号反常已然被诸多工程效果所认定为是由于工业金矿体所引发的, 2号得反常除具备As、Cu、Zn、1'b所排列组合的特征, 而且在反常的边沿往往具备Ca的X荧光反常。经由技术人员长时间的勘探分析, 从而得到这一在矿区的外围寻找矿源的方法, 填补了金矿山资源衰竭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郝俊杰, 莘建宏, 王全喜, 等.河北南部邯邢式铁矿山深部与外围找矿途径分析[J].矿产勘查, 2012 (3) :340-345.

[2]张国见, 周四春.现场X荧光探测技术在马脑壳金矿外围找矿中的应用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 0 1 0 (3) :436-439.

[3]卿敏, 唐明国, 葛良胜, 等.内蒙古苏右旗毕力赫金矿区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J].岩石学报, 2012 (2) :514-524.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篇2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

一、地质成矿背景

某多金属矿区地质环境位于布尔汗布达山脉东缘,华南板块-唐巴松板段-东昆仑南坡洋壳带,成矿带属华南成矿域唐巴松成矿省,东昆仑东南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陆相-浅海相火山喷发特征明显,构造活动强烈、构造蚀变带发育,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在区内广泛分布,显示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二、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生代晚三叠世巴塘群(T3Bt)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和结扎群(T3Jz)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次为新生代古近纪沱沱河组(Et)砾岩、砂岩夹泥岩,新近纪曲果组(Nq)砾岩、石灰岩和第四纪冲洪积、残坡积和冰积物。

2.2构造

区域内地质构造以断裂带为主,其断裂走向以NW-SE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断裂带主要控制着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并且经历了长期火山活动而形成了以中酸性岩浆岩断裂带的侵入,从而形成了狭长带状岩体。区域内后期断裂带的重新构造对地层和岩浆岩的次生分布进行了控制,使得相应地层和岩体发生了部分变质;其中在区域内北部和中部的两大断裂带是最重要的断裂构造,对区域内晚三叠世纪沉积盆地的形成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主要以侵入岩和火山岩为主。矿区内侵入岩分布在中北部岩浆隆起巴塘群出露区,在其周围分布着三个小型石英闪长岩体,其次以基性、中酸性和酸性脉岩分布。测区内火山岩以层状产出,广泛分布与晚三叠世巴塘群中,具有多旋回、多期次的喷发特征,在整个矿区具有基性和酸性岩出露。构造测区火山岩宏观特征显示,火山碎屑岩占60%以上,而溢流相不足40%,反映了本区火山爆发系数较高,这种现象代表了陆相-浅海相火山喷发的特征。

三、矿床地质特征

3.1岩石特征

矿床主要赋矿层位为晚三叠世巴塘群中岩组(T3B2),其下部为浅变质细碎屑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其岩性为砂岩、含炭质板岩、千枚岩、灰岩等。分布于矿区南侧;上部为以中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组成的一套海底多旋回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硅化、绢云母化、绿岩化等变质作用。动力变质和接触变质多有叠加。分布于矿区北侧。

3.2矿体特征

该矿床的形成与上三叠统巴塘群中上部岩组火山岩中绢云母硅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依据矿体特征将该矿床分为两个不同矿区,其矿化形态也有两种:第一种矿化产于流纹岩与上部碎屑岩所夹灰岩或白云岩之接触带并延入沉积岩中的似层状矿体,顺地层产出或穿插于围岩裂隙中,仅见于流纹岩东端。另一类矿化为产于流纹岩体中,即重晶石绢云母-硅化带中的脉状、细脉浸染状矿化,整个岩体普遍含有大量黄铁矿,伴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及少量辉铜矿、铜蓝、孔雀石等。

3.3矿石特征

从矿物的结晶程度和形态来看,主要是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及自形粒状结构少见;从结晶大小来看,主要是细粒结构,中粒结构和粗粒结构较少或不见;从矿物空间相互关系而言,见细脉状交代结构及固熔结构。矿体矿石矿物组合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带性,上部为条带状闪锌矿、方铅矿、重晶石、黄铁矿、黄铜矿以及银黝铜矿等构成,下部为块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以及方铅矿等组成。

3.4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以水平带状分布,蚀变带内为绢云母化和重晶石硅化带,其范围大致与流纹岩体矿化一致;蚀变前期以绢云母和细粒石英参杂交互方式形成,其内存有部门黄铁矿体;后期有鳞片状绢云母和梳状石英体构成,矿石含有大量重晶石,同时也有黄铁矿体存在,其中伴随部分铜锌铅矿化。

四、找矿方向

虽然本研究地区可能存在许多成矿作用类型,以目前的研究程度,仍然以寻找火山岩型矿床和岩浆热液型矿床为主要的找矿方向。依据上述分析,矿区可能出现两种矿化类型,即与英安质火山岩有关的喷流(喷气)型矿床和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找矿主导思想应重视流纹岩与英安质火山岩接触带附近、英安岩与含炭质板岩的接触带或旁侧层状矿的找矿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建平.西南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条件研究成果报告[R].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2012.6.

[2]李学虎.青海南戈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0,18(2):16-21.

[3]陈建平,郝金华,董庆吉等.青海省当江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青海省有色地矿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2012.2.

金矿外围找矿技术分析 篇3

1 工程实例

马脑壳金矿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与秦岭褶皱系结合部位的川、甘、陕金三角金成矿带内。矿区位于北西走向的洋布梁推覆断裂带南侧。

本文工作区位于矿区外围某地。区内主要构造方向为北西-南东向, 由一系列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 (图1) 。主要的断裂有北西 (F1、F2、F3) 与北北东向 (F7、F8) 两组。

北西向断裂:F1断层, 出露在矿区北部, 属洋布梁推覆断裂的前锋断裂, 为高角度逆冲断层。上盘为杂谷脑组下段地层, 下盘为杂谷脑组上段地层。为区内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F2、F3断层, 产于扎尕山组二段地层中, 是矿区重要的容矿构造。断层面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倾向北北东, 倾角30o-40o。由挤压破碎角砾岩组成。热液蚀变发育。在马脑壳矿区, 为最主要的含矿构造带。

北北东向断裂:F7上马梁城沟断层, 为平移性断层 (右旋) ;F8为左旋平移断层。这些北北东断层切割北西向断裂。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 (Tz1) 下段, 以及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 (Tzg) 。杂谷脑组下段 (Tz1) 主要为中-厚层状杂砂岩夹绢云板岩。扎尕山组上段 (Tzg3) 为粉砂微晶灰岩、钙质绢云板岩和中厚层石英砂岩;中段 (Tzg2) 为钙质砂质板岩、钙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夹砂质灰岩, 为主要的含矿层位;下段 (Tzg1) 为钙质粉砂质板岩与钙质绢云板岩互层, 夹结晶灰岩透镜体。

矿区热液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次要的有雄黄或雌黄矿化、辉锑矿化、绿帘石化等, 为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

2 现场X荧光方法的勘查原理

2.1 X荧光方法的定性与定量测量原理

根据莫塞莱定律, 元素的特征X射线能量与其原子序数的平方 (Z2) 成正比。当选用确定的激发源时, 所产生的特征X, 射线的照射量率与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这就是X荧光方法可以对 (矿) 石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的物理基础。

2.2 现场X荧光测量勘查金矿的地球化学原理

按目前的工业标准, 金矿体是指金含量高于1×10-6的地质体, 其金较地壳中的平均含量高出250倍。在金经数百倍的浓集并成矿的过程中, 与金地球化学性质相同的一些元素也同时得以富集, 这些元素称之为金的共 (伴) 生元素, 因此金及其密切共 (伴) 生的元素成为我们找金矿的指示元素。金之所以得以富集成矿, 除需矿源外, 尚必须有促使金富集的地质作用, 这就是构造和蚀变等地质作1-断层与编号;2-地质界线;3-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下段钙质粉砂质板岩与钙质绢云板岩互层, 夹结晶灰岩;4-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中段钙质砂质板岩、钙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夹砂质灰岩;5-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上段粉砂微晶灰岩、钙质绢云板岩和中厚层石英砂岩;6-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下段中-厚层状杂砂岩夹绢云板岩用。故通过捕获指示元素、构造、蚀变等信息, 就可以实现找金矿。采用多元素X荧光测量, 可以获得上述找矿信息。

1-断层与编号;2-地质界线;3-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下段钙质粉砂质板岩与钙质绢云板岩互层, 夹结晶灰岩;4-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中段钙质砂质板岩、钙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夹砂质灰岩;5-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上段粉砂微晶灰岩、钙质绢云板岩和中厚层石英砂岩;6-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下段中-厚层状杂砂岩夹绢云板岩

3 现场X荧光测量设备与工作方法

野外X荧光测量采用成都理工大学研制的IED-2000P型携带式X荧光仪。该仪器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Si-PIN电制冷半导体探测器, 主机是基于工业计算机的1024道数据采集系统。激发源采用活度为1.11×109Bq的点状238Pu。仪器对55Fe5.9keV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185eV, 可以同时测量8~15种元素。

根据工作区金矿受构造控制的特点, 以控制工作区内北西-南东向含矿构造为目的, 按大致垂直于构造, 布设了12条X荧光测量剖面。按200×20m网格, 开展了土壤面积X荧光测量。对异常区, 则将测网加密到100×10m。

为减少地表腐质层的影响, 土壤测量深度选择在B层上进行。根据试验, 这个深度约为30~40cm。为此我们在每个测点上挖40cm左右深的坑, 对坑底面土壤进行测量。根据前期对马脑壳金矿地球化学模式研究, 每点测量元素为As、Cu、Zn、Pb、Fe、Ca、Sr、Ni等8种。其中, As、Cu、Zn元素主要作为金矿的矿化晕元素用于指示金矿的地球化学异常, Fe、Ca则作为分别指示褐铁矿化、碳酸岩化蚀变的信息。

3-测线与编号;5-As异常及编号;其余图例意义与图1同

1-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下段钙质粉砂质板岩与钙质绢云板岩互层;2-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中段钙质砂质板岩、钙质绢云板岩、变质砂岩夹砂质灰岩;3-三叠系中统扎尕山组上段粉砂微晶灰岩、钙质绢云板岩和中厚层石英砂岩;4-矿体

4 金矿上方X荧光异常特征剖析

为了剖析金矿上方X荧光异常的特征, 我们在已知矿体上布设了建模剖面, 以掌握矿体与X荧光异常的关联关系。图2为该剖面的X荧光测量成果图。

从图2可见, 在矿体对应的上方呈现有As、Cu、Zn、Pb等元素的异常, 而在矿体边缘, 则有由于碳酸岩化蚀变所引起的Ca、Sr元素异常。结合地质理论研究, 可以认为这就是勘查区金矿上方的X荧光异常特征, 是判别矿与非矿异常的基本依据。

5 勘查区X荧光测量成果与综合分析

对12条测线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后, 分别编制了测区As、Cu、Zn、Pb、Sr平面等值图, 图3仅展示了其中As的土壤X荧光测量平面等值图。

根据As的土壤X荧光测量, 捕获了4个As异常。

其中, 1号异常除西北端小部分区域展布于含矿构造带F2以北之外, 异常主体均展布于含矿构造带F2与F3之间, 赋存于三叠系中统杂谷脑组中段含矿层位内, 西起19号测线以西, 东至11号测线止。异常规模大 (长度超过800m) , 浓集中心幅值高出背景值5倍。经对19线、15线异常剖析, 发现该异常具有典型的金矿异常特征 (图4) , 即除As呈现异常外, 伴生有Cu、Zn、Pb元素异常在这些异常两侧, 有Ca的异常带, 故可以判断其为金矿所引起的异常无疑。经山地工程揭露, 已经圈定出工业金矿体。

2号异常产出的构造与地层位置, 以及异常元素组合与1号异常基本一致, 亦具有一定规模 (长度超过200m) , 可以判断为西段金矿体东延所产生的异常。在2号异常东北相邻处, 还捕获有一高值异常点。

沿9号测线穿越2号异常取土壤样品做金定量分析, 异常区内有120m区域 (10个测点) 金含量均高于10×10-9, 高金含量达290×10-9, 虑到该区土壤Au丰度值仅为2×10-9, 断2号异常区为金源所引起也是没有疑义的。

相比1、2号异常, 处于扎尕山组上段 (Tzg3) 的3As异常, 以及测区北端处于杂谷脑组 (Tz1) 下段的4号As异常, 其元素组合特性不好, 即除As外, 其他元素没有明显异常反映, 特别是没有蚀变信息配合。判断为为地层局部As高丰度所致。为进一步确认判断的可靠性, 沿17线对4号异常, 沿13号线对3号异常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金分析, 结果, 其金含量没有超过3×10-9, 均在正常背景值内。

6 结论

在本文研究的金矿勘查区前后只用了不到40天就完成全部野外测量工作。实践表明, 采用现场X荧光测量在该区勘查金矿是快速与有效的, 找矿实践形成以下基本结论:

6.1金矿上方一般有As、Cu、Zn、Pb、Sr的X荧光异常, 据此, 可以将具有As、Cu、Zn、Pb组合X荧光异常作为金矿找矿的主要标志。

6.2勘查区具有明显的碳酸岩化蚀变, 碳酸岩化必然导致蚀变带上Ca元素的富集, 因此利用现场X荧光测量Ca, 可以提供另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碳酸岩化蚀变的位置与展布。

6.3当X荧光异常区具有As、Cu、Zn、Pb组合的特征, 且在异常区边缘有Ca的X荧光异常, 可以初步判定其为金矿异常。

6.4除1号异常已经工程证实为工业金矿体所引起外, 2号异常不仅具有As、Cu、Zn、Pb组合的特点, 且在异常边缘伴生有Ca的X异常, 经对异常区土壤取样做Au分析, 多个测点Au含量高于测量背景值100多倍。因此, 可以确认2号异常区域亦应为金矿 (化) 所致异常区。

摘要:大型金矿山, 经过多年规模开采, 资源已经面临枯竭。为此, 近几年来, 在矿区及外围, 一直在开展接替资源找矿工作。文章主要对马脑壳金矿进行分析, 由于马脑壳金矿地处川西北高原, 属于高寒地带, 野外可工作时间短, 加上矿区地形陡峭, 植被覆盖广泛, 缺少直接找矿标志, 找矿难度大。所以新的找矿技术应用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马脑壳金矿,现场X荧光测量,X荧光异常特征

参考文献

[1]曾载淋, 田幽军.赣南地区钨矿找矿史回顾及新一轮钨矿找矿思考[J].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6 (6) .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篇4

凤凰山银矿经过十多年开采, 资源明显不足以保证公司长远发展, 且品位逐渐下降, 影响到公司目前的经济效益。几年来, 公司投入几佰万资金用于姆驮山矿段及矿区深部探矿, 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公司的发展, 寻找新矿床作于矿山后备基地已迫在眉睫, 因此有必要制定今后外围找矿方案。

1 方案目的

通过对扶绥县罗维矿区银、铅锌、钨铋多金属预普查以及那宁钨铋矿点预查, 在认真研究以往的地质资料及凤凰山矿区特征的基础上, 应用新理论和找矿方法争取地质找矿新突破, 为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2 方案实施依据

西大明山成矿区经过多年银, 铅锌多多金属矿勘查, 积累了不少多金属矿勘查资料和找矿地质认识成果, 初步了解基本的矿化规律控制了凤凰山, 姆驮山, 渌井等大大小小多金属矿, 但矿床延长, 延深均未完成控制, 已往的工作没有对该区域作详细勘查, 仍有很大找矿潜力, 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很有必要。

3 找矿潜力分析

西大明山地区是广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之一, 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3.1 地层

据有关资料统计, 西大明山地区寒武系地层Ag平均含量为197×10-9;早泥盆系地层为249×10-9, 大大高于地壳丰度值;寒武系、泥盆系地层中Pb、Zn含量也是地壳丰度值的1~3倍以上, 可为Ag、Pb、Zn成矿提供丰富的矿质来源 (隐伏岩体也可能提供了部分矿质) ;从已发现的矿床 (点) 分布特征来看, 大部分矿床 (点) 赋矿层位均为寒武系或沿寒武系砂泥岩向碳酸盐岩相区的过渡带分布, 也充分说明了本区地层对成矿极为有利。

本区银铅锌多金属矿大多分布在寒武系砂泥岩中, 寒武系黄洞口组是最重要的赋矿层位, 其主要岩性有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不等粒砂岩、粉砂岩、页板岩等。著名的凤凰山大型银矿床赋存在黄洞口组下段上部的破碎带内。银矿化具有层控和岩控的特征。

银矿床的形成与区内寒武系中银铅锌多金属元素有较高的丰度关系密切, Au、Ag、Sb、As元素浓集系数大于3, Zn、Cu元素浓集系数大于2。可见, 本区寒武系可以为Ag、Au、Cu、Pb、Zn、Sb等矿产的矿源层。同时砂岩孔隙大, 有利于赋矿, 对银铅锌多金属矿化有利。

3.2 构造

本区经历了多期多次构造活动, 形成了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体, 北东、北西叠加断裂组成的断裂系统, 岩石微裂隙和断裂构造极为发育, 既为矿质运移提供了通道, 也为矿质沉淀富集提了供良好场所, 尤以遭受强烈破碎、孔隙大的地段更是成矿有利部位, 有时可形成较大的矿床;目前已知矿床基本上无一不受构造控制。

3.3 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不甚发育, 仅于西大明山发现花岗斑岩脉并有局部重力、磁异常显示。推断为隐伏化岗岩体, 呈较大的岩株状, 于凤凰山、西大明山、渌美为向上凸起的三个小岩凸, 其岩凸基本控制了内生矿床的分布, 从现有资料看, 凤凰山、西大明山、渌美岩凸离地表较近, 地表矿化较强, 围岩蚀变也较强, 对银铅锌多金属成矿较为有利。

3.4 物化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表明区内深部有隐伏岩体, 1:20万地球化学有10多处Pb、Zn、Ag、Au异常, 并有凤凰山、长屯、渌井、平何异常已证实为矿致异常。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标明区内具有良好的寻找银铅锌多金属矿的前景。

3.5 矿床特征

区内已发现20多处银铅锌矿床、矿点、矿化点及数个成矿远景地段。本次工作重点的四个矿区矿床特征概述如下:

3.5.1 扶绥县罗维矿区

矿区基底地层为寒武系, 有少量下泥盆统盖层,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岩石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强烈, 据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呈近东西向条带状或扁椭圆状分布, 以W、Bi、Ag、Au、Pb、Zn、Cu元素组合为主, 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区内渌井矿及外围已圈定银铅锌化探异常1个 (水系沉积物测量) , 呈半圆形, 向东尚未封闭, 异常宽2.5km, Ag、Pb、Zn极大值分别是440×10-9、300×10-6、165×10-6, 有待进一步工作圈定。在姆驮山矿段西侧及南侧的墓关山、何怀、渌钟顶等圈有4个土壤测量银异常, 异常呈扁平型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 面积不大, 走向北西西, 异常圈闭性好, 长300~1000m, 宽20~200m, 极大值在1.2~2.4×10-6之间, 常沿断裂破碎带分布。据渌井铅锌矿外围资料有3个钻孔 (位于我队罗维证内) 见到铅锌矿体, 矿体厚度0.56~2.56m, Pb+Zn品位1.91~4.40%。墓关山、渌钟顶已证实有银矿化, 地表取样分析Ag 49.4~116g/t, 伴生Au 0.27~0.36g/t。在渌郁山以北、何怀以南发现了四条破碎带, 真厚度1.76m, WO3品位0.204~0.453%, 铋品位0.094~0.486%;据1994年广西西大明山银矿远景区划资料, 本区为A1类银矿预测区, 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可进一步扩大找矿的远景区。

渌黎银矿化点:在罗维矿区范围内, 位于姆驮山以西, 矿化体赋存于复式背斜东翼近核部的寒武纪地层中, 受断裂破碎带中, 地表可见厚度大于1m, 含银矿石为硅化角砾岩, 拣块样品分析结果, 银品位20~52g/t, Au品位0.25~0.78g/t。

罗维铅锌矿点:在罗维矿区范围内, 矿化体产于渌井矿北东57°方向1.2km处, 赋存于复式背斜东翼寒武纪地层的小褶曲剪裂隙中, 有6条矿脉, 矿体倾向155~190°左右, 倾角较陡, 一般50~80°, 矿脉长30~120m, 厚0.2~3m, 主要有用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 以锌为主, 矿石含锌品位一般为0.011~1.211%左右, 含铅品位一般为0.703%左右。

罗维钨铋矿点:在罗维矿区范围内, 位于罗维村南东3km, 为区测队重砂测量发现的, 3号矿化带长1100m, 宽300m, 钨、鉍石英脉呈网状分布, 单脉厚0.1~10cm, 长数m, 组成北东向分布的矿化带。主要矿物有黑钨矿、辉鉍矿, 黄铁矿、白钨矿、毒砂、石英等。矿石品位:WO30.079~0.052%, Bi 0.152~0.37%。

3.5.2 隆安县那宁矿区

本矿区位于西大明山主峰附近, 在罗维矿区西侧 (毗邻罗维矿区, 地质特征与罗维矿区类似) 。矿区基底地层为寒武系小内冲组, 西大明山山顶有下泥盆统盖层。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发现大面积的黑云母角岩化、硅化, 局部黄铁矿化, 并发现5条石英斑岩脉, 长约20~150m, 宽10~30m, 具绢英岩化和硅化。据1:20万航磁测量本区发育一个高强度磁异常, 推测磁异常是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及其蚀变带的反映。据1:20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以Ag、W、Bi、As元素组合为主, 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和岩浆热液矿化组合。据1:5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以Ag、Pb、Zn、W、Bi、Au、As元素组合为主, 面积22km2, 与原1:20万地球化学异常吻合;异常组合复杂, 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 异常强度高, 规模大。据1994年广西西大明山银矿远景区划资料, 本区为A1类银矿预测区, 成矿条件十分有利, 可进一步扩大找矿的远景区。经我队踏勘地表发现有2条矿化破碎带和含钨石英岩脉。Ⅰ号破碎带具中等强度硅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 已发现矿化长500m, Au品位0.69~1.60g/t, 最高单样2.27g/t。Ⅱ号破碎带具中等强度硅化、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 Ag品位44~116g/t。此外地表还发现有含钨铋石英岩脉, 矿化带长100~600m, 宽70~200m, 脉厚1~5cm, 主要矿物有黑钨矿、辉铋矿、毒砂和黄铁矿等, 呈浸染状、网脉、团块产于石英脉和围岩中, 矿体围岩为强烈硅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角岩化。初步取样分析结果W 0.014~4.996%, Bi 0.003~1.450%。根据我国“五重楼”找钨经验, 深部具有很好找矿前景。

4 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1) 罗维矿区: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往地质成果, 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并用新的成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地质、物化探等综合本段对重点圈定断裂破碎带、硅化带、矿体露头然后对化探导常浓集中心, 矿化有机利地段进行槽探揭露验证, 尤其把何怀-渌钟顶一带异常明显, 成矿最有利地段作为突破口, 对已知矿点, 矿化体进行追索, 圈定, 初步了解矿体规律, 产状, 厚度及其分布, 在此基础上, 对规模较大, 品位好的矿体进行坑探或钻探揭露, 大致了解矿体延伸情况, 为下步勘查提出依据。

(2) 隆安县那宁矿区钨铋矿预查、普查。首先开展1:1万地质简测, 对化探异常浓集中心, 矿化有利地段进行希巯槽探、浅井揭露, 对民采点进行追索, 在此基础上选择地表见矿的地段利用坑探或钻探进行深部揭露。

5 预期成果

(1) 工作成果:提交通工具地质预查、普查报告及相应的综合图件。

(2) 提供银、铅、锌、钨铋多金属矿详查基地1~2个。

6 结束语

找矿的道路任重道远, 但只要我们根据科学理论找到正确方法, 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精神, 就会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是一个争夺资源的世界, 希望我们国家的地质工作者能不遗余力的为国家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和金.新一轮就矿找矿[J].地球学报, 2015, 36 (2) :141~150.

[2]朱训.就矿找矿在老矿山的成功实践[J].资源论坛, 2014, 1 (25) :45~47.

[3]莫锦屏.浅谈老区攻深找盲, 探边摸底的找矿方法[J].科技风, 2015, 1 (27) :122~123.

外围找矿方向分析 篇5

矿区位于南北向构造大瑶山复背斜的西侧, 含矿带受南北向主干断裂的制约, 并在南北力偶的对扭作用下, 形成一系列斜列式展布的北东向次级倒转倾伏背斜, 在背斜轴部和层间剥离构造中, 控制着锑矿床硅化体的分布。矿区呈现出的特征是以褶皱构造最为发育, 断裂构造次之。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分为四层, 自下而上的层序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 (D3t) 、帽子峰组 (D3m) 、下石炭统孟公坳组 (C1ym) 、第四系 (Q) 。

1988年底, 九三二地质队提交的《广东省乐昌县乐家湾锑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通过审查, 审查批准文号: (89) 粤色勘审字第003号意见书;批准表内B+C+D级矿石量2310kt, 锑金属量60553.7t, 其中B+C级45707.6t (占75.5%) 。

2 矿床特征及矿体特征

2.1 矿床特征

乐家湾锑矿区矿化范围东起14线, 西至鱼池连区段153线, 硅化带长约4500m, 宽100~1000m, 矿化面积达到1.55km2。锑矿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内6~31线, 矿带长1000m, 宽50~870m。矿体出露最高标高443m, 控制埋深最低标高67m。

矿区全区查明共有硅化带5个, 含锑矿化硅化体17个, 其中锑工业矿体V3、V5、V6、V14共4个。硅化带的空间展布呈北东-南西走向的平行雁行排列, 各硅化带间距约为155m。含II号和Ⅳ号硅化带两条主要硅化带, 其余3个 (Ⅰ、Ⅲ、Ⅴ) 锑矿化微弱, 至今未发现锑矿体存在。

2.2 矿体特征

本矿段的V3、V5矿脉分布于II号硅化带中。硅化带 (体) 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 呈NE65°走向, 矿体控制延长一般150~800m, 最长1000m, 厚度一般2~3m最宽4.23m, 延深一般40~170m, 最大180m。V3、V5号矿体9~31线矿段为隐伏矿体, 矿体沿纵向自北东向南西侧伏。

现将各矿体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V3矿体:赋存于II号硅化带, 分布范围东起0线东侧25m, 西至31线。矿体走向北东65°, 倾向南东, 倾角53°~60°。矿体顺层产出, 形态呈似层状。该矿体北东段出露地表长270m, 南西段隐伏长580m;矿体总长850m, 平均厚3.41m, 工业矿化平均深度176.31m。矿体北东段 (1-9线) 出露地表, 赋存标高431m~285m;矿体南西段 (9-31线) 属隐伏矿体, 向南西侧伏, 埋深标高53m~67m。在上龙矿段 (5~13线, 标高220~280m) 长200m, 垂深60m, 矿体厚0.45m~14.10m, 含Sb1.03%~5.82%, 矿体呈中间厚两端边缘薄特征。

V5矿体:赋存于II号硅化带, 分布范围东起6线, 西至31线。矿体走向北东65°, 倾向南东, 倾角48~58°。矿体顺层产出, 形态呈似层状。该矿体沿纵向自北东向南西侧伏, 矿体的北东段 (6-9线) 出露地表长440m, 赋存标高443~403m;南西段 (9-31线) 属隐伏矿段, 隐伏长560m, 埋深标高40~20m;矿体总长1000m, 平均厚4.23m, 工业矿化平均深度137m。在上龙矿段 (5~13线, 标高220~280m) 长200m, 垂深60m, 矿体厚0.80~12.42m, 含锑0.99%~5.47%。

3 矿石特征

3.1 矿石质量

矿石的矿物组分较简单, 金属矿物主要是辉锑矿, 含有少量黄铁矿及微量方铅矿、闪锌矿。次生矿物有锑华、褐铁矿;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 少量方解石、地开石、石膏等。矿石的化学成份简单, 具有工业意义的有益元素只有锑;其余伴生有益元素金、银等含量均较低, 未能达到综合利用要求, 有害元素砷、铅、锌、铋、汞等杂质含量也低于限度。

矿石的结构:矿石结构以半自形至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为主要结构, 溶蚀交代残余结构和网状结构为次。

矿石中主要有益成分锑, 伴生有益元素金、银、汞及有害元素砷、铅、锌、铋、汞等, 矿石质量优良。全山矿石平均品位:Sb2.62%, Ag1.15g/t, W0.015%。矿石中有害元素Pb0.003%, Zn0.015%, Bi0.013%, Hg5.86g/t, As0.019%;Se0.00029%。

3.2 矿石类型及品级

矿石类型:矿床矿物组合简单, 属单一辉锑矿构造。矿石自然类型属原生硫化物锑矿石;矿石工业类型属石英———方解石———辉锑矿。

3.3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上下盘围岩为中厚层含藻泥晶灰岩, 炭质泥晶灰岩。岩石硅化坚硬, 岩体完整。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等。

矿体夹石较为少见, V3、V5矿体分别出现7个, 夹石均为含锑硅化岩, 多呈扁豆状产出。夹石沿倾斜长一般21~42m, 最大85m, 真厚2.12~4.03m, 最大14m。大部分夹石分布在矿体往深部尖灭部位, 因此对矿体的完整性造成很大影响。

4 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近几年来, 各地地质单位对乐家湾矿区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作, 就矿床的控矿特征等一集深边部找矿和预测提出了很多观点和工程验证, 通过勘查结果认为:

4.1 迄今为止, 本区发现的最古老地层

为震旦系, 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各时代的地层除志留系尚未发现外, 其他地层基本齐全。韶关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在本区构造带尤其是不同方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带, 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往往控制着矿田的分布, 而较低次序的构造则控制着矿床、矿体的分布, 这就为该矿区的形成奠定了历史背景。

4.2 该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中、

上统和石炭系下统, 岩性为变质石英砂岩、泥质页岩和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砂质页岩、砂砾岩等, 泥盆系地层分布于本区大部, 乐家湾锑矿区就分布其中, 泥盆系的碳酸盐岩是该矿的赋矿层位。构造主要为北东向的白石龙爽断裂带。从区域性成矿背景看, 该区位于梅花~罗家湾四级成矿远景区北部, 乐昌仁化地区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北区, 区内广泛分布的泥盆系地层构成本区成矿有利部位。

4.3 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所通过对辉锑

矿晶体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晶胞参数、反射率、自然发光特性及其他物理性质的研究认为辉锑矿在成为上表现出阴离子亏损, 具有典型的结晶分带性。另外, 矿区锑矿石有害元素砷、铅、锌、铋、汞等杂质含量均低于限度, 矿石宜于浮选, 矿山选矿:入选原矿含锑约0.8~1.5%、尾矿含锑0.13%、产品精矿含锑56%以上, 锑精粉达到一级品要求, 选矿回收率达87%以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属良好型。因此, 根据本区地质特点结合本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规律初步分析认为, 在矿床深部及矿区周边仍有找矿潜力。

结语

综上所述, 本区具备良好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 已发现很好的成矿事实, 有一定的资源远景。通过进一步勘查外围取得较大找矿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摘要:首先分析了广东省乐昌市乐家湾锑矿区的地质背景, 在此基础上, 对矿床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经分析和研究表明, 在矿床深部及矿区周边仍有找矿潜力。

关键词:锑矿,成矿特征,外围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秦善.粤北乐家湾锑矿床中辉锑矿特征[J].北京大学地质系, 1989, 4 (35) :342-348.

[2]曹建劲, 乐家湾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2000, 6:402-408.

上一篇:钢琴小品下一篇:重力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