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经典电影(共9篇)
外文经典电影 篇1
作为外文学习辅助手段, 将外文经典电影融入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创新性。随着外语教学研究对象从客体过渡到主体, 外语教学法逐渐从语法翻译法向交际法的发展, 许多外语教师开始尝试将外文电影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集娱、教、乐于一体的提高外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将外文经典电影融入外语多门学科教学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国外的许多学者曾做了许多相关研究, 其中Arthur (1999) 就曾指出:可视媒体可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模式来进行声音模仿或角色扮演。通过正确、得体的教学方法, 能提高学生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和视听语言感知能力, 能扩大师生间的互动及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利用最新的科技促进语言学习的效果。2000年, Canning-Wilson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影视录像学习英语,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国外学者都充分肯定了可视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并提倡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运用。
在我国, 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许多教师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探索, 其中英文电影就受到青睐。其实, 看英文电影学英语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我国老一辈的作家和学者中, 大部分都有过看电影、学英语的经历。我国蜚声寰宇的语言大师林语堂、严复、夏济安都一致认为学习英语的办法是多看原版英文电影, 从中吸取养份, 提高听力, 自然就能把英语说得地地道道。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王守元、苗兴伟在“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2003) 一文中谈到,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放些电影、电视片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促进作用:“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其他学者也从英文电影的教学现状、作用、设计来探讨听力教学, 从理论及教学实践中分析了电影听力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英文电影教学模式。如蒋瑜秀的“英语电影听力教学初探” (2006) 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课现状及电影英语的作用, 阐述了电影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与具体操作方法。
以上所谈及的论文均表明, 英文电影已逐渐受到英语教学界的重视, 并步入英语教学的具体学科。
二、外文电影融入外语教学的可行性
外文经典影片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与文化生活,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首先, 它创造了一种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外语语言环境, 因此, 学生能接触到大量形象生动、标准地道的生活用语和社会交际语言。一部好的外文电影能涵盖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 尤其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词汇。学生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 能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 加之对人物表情、姿态、手势语的观察,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题意义、历史背景、社会内涵、主流价值观、情节设置、风俗人情、自然和人文环境等包罗万象的知识。
其次, 外文经典电影可以让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形式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 提高文化认知, 弥补文化缺失。外文经典电影作为外语国家文化的传播介质, 生动地反映了外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交际方式、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传统等文化内容。在这个意义上, 外文原版电影无异于向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外语国家的窗口。学生欣赏电影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思考西方文化的过程, 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再有, 将外文电影欣赏融入外语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 刺激着学生的感官, 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电影在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同时,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往往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原汁原味的外语语言环境中, 迅速培养外语语感, 提高外语水平。
还有, 外文电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年代的经典外文电影, 影片的主题、背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表演艺术、获奖情况等都值得语言学习者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赏鉴。在资料搜集、整理、归纳、总结、陈述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辩活动使学生由听讲者变成自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他们的学习热情、思考潜质、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得以激发, 充分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探讨外文电影融入外语多门学科进行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外语语言教学中融入外文经典电影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外语的途径。教师可以以英语课堂教学为轴心, 以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 (例如交互式教学) 和探索先例为理论支撑, 尝试在英语视听说, 跨文化交际, 英语听力, 英美文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英文经典电影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同时结合各门课程自身的特点, 逐步摸索出相应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文分析、理解、鉴赏和审美的能力。理论上, 在视听说、听力、口语、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课中都可适当地导入外文经典电影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国内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听力和视听说两门课上。如何将外文电影引入口语、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课甚至是写作、翻译课上, 还有待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从而从理论及教学实践中分析电影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英文电影教学模式, 探索出一套将英文电影融入语言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四、结束语
电影教学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在培养学生外语各项能力的过程中突出了它特有的优势。学生通过欣赏外文电影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到了地道的外语, 而且还进一步了解了异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自然地理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增强了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力, 丰富了学习生活, 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培养方向, 在“交流——互动”模式下, 创造最佳学习氛围,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葛秀华, 姜雯.看电影提高英语听力的理论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
[2]蒋瑜秀.英语电影听力教学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3]李桂媛.关于英美电影赏析课的思考[J].电影评介, 2008, (02) .
[4]刘苹苹.英文原版电影与英美文学教学[J].电影评介, 2008, (05) .
[5]刘素艳, 王建军.英文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初探[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01) .
[6]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03) .
[7]齐新, 李晓红.多媒体环境下的沉浸式英文电影教学[J].电影评介, 2008, (02) .
[8]叶小芳.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J].温州大学学报, 2004, (05) .
[9]张臻.英语听力教学中影视应用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10]赵富霞.电影作为教学手段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外文经典电影 篇2
S.Oppe 关键字:后果;目的;描述;限制;关注;事故分析;可能性
摘要:交通事故的统计数字,尤其国家一级的数据对监控和预测事故的发展,积极或消极检测事故的发展,以及对定义安全目标和评估工业安全特别有益。事故分析是应用非常有限的分析,是前瞻性分析和回顾性分析,能够对新开发的交通安全系统和特殊过程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价。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将实时事故分析与研究相结合的行为。将自动检测和视频录制相结合的研究交通事故的科研论文会比较容易接受。这种类型的研究最终会对交通理念有个完善的认识。
1.简介
本文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研究有关交通安全、安全分析以及事故分析等在研究中的作用。由这些经验推导出的哲学思考就像通过研究和统计得出的实践观点。而这些调查数字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表了。
在缺少直接观察的事故中,许多方法论问题的产生,导致不能直接测试对结果持续讨论。通过看事故视频来讨论是富有成效的。事实证明,用来解释事故的大部分有关信息就是事故中缺少的记录。深入研究还无法回忆起所有的必要的用来测试有关事故发生的假设数据。尤其是车-车相撞发生的车祸,这是在荷兰城市道路交叉口录制的视频,一辆从岔路驶来的汽车与主干路的汽车相撞,下列问题可以问:为什么汽车来自次干路上,突然加速后又几乎停止,撞上了在左侧主路的一辆汽车呢?为什么没有注意到正在驶来的车?是不是因为两车从右边驶来,司机因为前面的交叉为他们提供了可能性而斤斤计较?难道他向左看过,但他认为停在拐角处的绿色货车能让他停下来?当然,交通状况并不复杂。目前这个事故中没有骑自行车或行人在拥挤路口分散他的注意。如果停着的绿色车能够在五分钟内消失,这两辆车可能就不会相撞。在事故发生的相关条件下,几乎不可能观察下一个交通行为,因为交通事故是不可预见的。由于新的视频设备和自动检测事故设备的不断发展,如在收集数据方面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就能变得越来越逼真。必要的增加数据类型也能更好的解释交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关于事故分析的可能性和限制性的问题是不容易回答的,我们不能确切的分析交通事故。因为事故分析涵盖了每一个活动中的不同背景,并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范围来补充资料,特别是收集事故的数据,背景资料等,我们首先要看看在交通安全领域的活动周期然后再回答事故分析的可能性与限制。这些行为主要是与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有关,有些则是相关的研究活动。
应该用下面的步骤来加以区分: ——检测交通安全问题;
——描述问题和它的主要特征; ——分析其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 ——选择和执行安全措施; ——评价所采取的措施。
虽然这个周期可以由同一人或一群人做出来,而问题在每个阶段(政治/管理或科学)都有不同的背景。我们用事故分析来描述这一阶段。做这个决定是重要的。很多关于分析结果的方法的讨论由于忽视之间的区别而成为徒劳的。政治家或道路管理人员对道路的个别事故不是很留意。他们对事故的看法往往都是一视同仁,因为总的结果比整个事故中的每个人的因素重要。因此,每次事故看做一个个体,之间相互协调就会达成安全的结果。
研究人员研究事故发生时一连串事件中每个人的兴趣。希望从中得到关于每次事故的详细信息并能发现其发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政治家们希望只是因为细节决定行动。在最高一级事故总数减少。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数据库及其统计学处理系统。对他来说,统计意外数字及其统计的波动来进行事故分析。这适用于事故分析中的交通安全领域。因此,我们将首先描述了事故的这些方面。2.事故的性质和它们的统计特性
事故基本概念是意外,不管是其发生的原因还是引起事故出现的过程。两个简单的假设通常是来描述交通事故的形成过程:
-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以往发生的事故之间是独立;-事故发生在时间上是同性质的
如果这两个假设成立,那么事故是泊松分布。第一个假设与大多数的批判不符。事故是罕见的事件,因此不会受到以前事故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有一个直接的因果链(例如,大量的车开到一起)这一系列的事故被认为是一个个体事故但包含许多的车。这个假设并不适用于统计人员伤亡。伤亡人数往往与同一事故有关,因此,独立性假设不成立。第二个假设乍一看似乎不太容易理解。穿越空间或在不同地点发生的的事故同样具有可能性。然而,假设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没有缓缴期。其性质是根据理论的假设。如果其短时间内能成立,那么它也适用于长时间,因为泊松分布变量的总和,即使他们的泊松率是不同的,但也属于泊松分布。对于这些时期的总和泊松率则等于为这些地方的泊松率的总和。假设与一个真正的情况相比较计数,无论是从一两个结果还是总情况来看都有一个基本情况比较符合。
例如,对比在一年中特定的一天例如下一天,下一个星期的一天发生的交通事故。如果条件是相同的(同一时间,交通情况相同,同样的天气条件等),那么由此产生的意外数字是相同的泊松过程的结果。这一假设可以通过估算进行测试的两个观测值的基础上(估计是两个值的平均值)的速度参数。概率理论能够
考虑到这两个观察值的平均,用于计算的平等假设的可能性。这是一个相当强大的统计过程。泊松假设是研究了很多次,来获得证据支持。它已经应用于许多情况,数的差异表明在安全性的差异然后确定是否发生意外。这一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在安全分歧。这可能是一个时间上的差异,或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条件。这种差异可以指导改进的过程。由于主要关注的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这种分析可能导致对治疗中最有前途的领域。为这样一个测试应用程序的必要条件是,那意外的数字进行比较是大到足以证明存在的分歧。在许多地方情况下,一个应用程序是不可能的。事故黑点分析往往阻碍了这一限制,例如,如果应用这种测试,找出事故是否在特定的位置数是高于平均水平。该程序的描述,也可以使用,如果发生意外乃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有前途的安全目标。不仅聚集,而且还与分类泊松假设成立,而意外数字可以相互测试的泊松假设的基础。这种测试是相当麻烦的,因为每个特定的情况下,每一个不同的泊松参数,即,对所有可能结果的概率必须计算应用测试。然后,泊松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均值和方差等于泊松参数。一旦均值和方差的正态分布,给出了所有的测试可以改写了标准零均值和
方差的正态分布条件。没有任何更多的必要计算,但测试统计,需要利用表绘制。3.行车安全政策事故统计的应用
分析那些假设的基础上描述的测试程序的类型及其优点。这种应用最好的例子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超过一年的安全监测,用事故的总体数据(最终的特定类型,如死亡事故)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较。根据数年的事故序列,能够分析出它的发展趋势,并大致预测以后几年的事故数量。一旦建立了这样一种趋势,那么在误差范围内未来一年或几年都可以预见。从一个给定趋势的偏差也可以进行预测新的事件。最有名的是斯米德在1949年进行的分析。我们将讨论这个事故类型分析更详细的内容。
1、该测试应用推广到高阶分类。Foldvary和Lane(1974),在衡量强制佩戴安全带的效果,谁是最早应用于值的4路表高阶相互作用的总卡方分配的。
2、测试不局限于总体影响,但卡方值就可以分解模型内子假说。另外,在双向表,卡方总可以分解成零件表互动的作用。对1的优势。和2。比以前的情况是,这对许多相互关联的(子)表和相应的智广场卡方检验是由大量分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卡方的确切划分。
3、投入更多关注的是参数估计。例如,在卡方分割使人们有可能以测试有关行参数的线性或二次限制或趋势的不连续性。
4、分析的单位是从数到广义加权计数。这对于道路安全分析,那里一段时间,道路使用者的数量,地点或公里数的车辆往往是必要的修正有利。最后一个选项是没有发现在许多统计软件包。安徒生1977年给出了一个用于道路双向安全分析表的例子。工资保障运动的一个计算机程序。这一级没有说明事故原因分
析。它会尝试检测安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所需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数字,来形容不安全总额,暴露的数据来计算风险,并找到一个高风险的情况下或(团体)道路使用者。
4.事故分析研究目的
交通安全的研究是有关的事故及其后果的发生。因此,人们可能会说,研究对象是意外。然而研究人员的兴趣较少集中在这个最后的结果本身,而是多在进程更多的结果(或不结果)的事故。因此,最好是把作为他的研究对象,在流量的重要事件。一个在交通意外的过程,结果是,该实际发生是由研究者未落观测研究的主要问题。
调查一宗交通意外,他将努力重建了间接来源的事件,如涉及的道路使用者,所提供的资料或目击者有关情况,车辆,道路和司机的特点。因此这不是科学独特的,也有一个间接的研究对象的研究更多的例子。但是,第二个困难是,该研究的对象不能被诱发。有系统的控制实验手段研究只对问题方面的可能,而不是问题本身。
间接观察和缺乏系统的控制组合使调查人员很难发现在什么情况下造成事故的因素。虽然研究人员主要是在事故处理领导有兴趣,他几乎完全信息的后果,它的产品,意外。此外,事故背景是复杂的。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考虑到交通系统,交通量和组成国家,道路使用者,他们的速度,天气条件下,路面情况,车辆,道路使用者和他们的相互作用的演习,意外可以或无法预防。
-由于发生事故,也对这样的速度和车辆质量的因素,大量的不同,碰撞角度,对道路使用者和他们的脆弱性,影响等位置的保护,伤害是严重或或多或少物质损失是多还是少可观。虽然这些方面不能独立研究从理论的角度看,它也从由此产生的结果的优势,区分交通情况有潜在危险的数字,是由有一个意外的可能性,在这种潜在的危险局势,给定一个特定事故。
这个概念框架是对风险的关于个别道路使用者,以及上级的决定控制器的决定制定的一般基础。在风险的数学公式,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概率空间的介绍,基本事件(的情况),可能导致事故组成,每个类型的事件的概率,最终收在一次事故中,最后的具体成果,损失,鉴于事故的类型。
另一种方法是看事故特征组合,然后找出关键因素。这种类型的事故分析是通过分析事故的共组或子群来开展。事故本身是一个研究的单位,但也要研究道路因素:道路位置,道路设计(如一个弯道)等。
原文出处:SWOV institute for road safety research Leidschendam(会议记录),记录者,S.Oppe.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ACCIDENT
ANALYSIS
S.Oppe Keyword:Consequences;purposes;describe;Limitations;concerned;Accident Analysis;possibilities Abstraet:Accident statistics, especially collected at a national level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the description, monitoring and prognosis of accident developments, the detec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afety developments, the definition of safety targets and the(product)evaluation of long term and large scale safety measures.The application of accident analysis is strongly limited for problem analysis,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safety analysis on newly developed traffic systems or safety measures, as well as for(process)evaluation of special short term and small scale safety measure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analysis of accidents in real time, in combination with background behavioural research.Automatic incident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video recording of accidents may soon result in financially acceptable research.This type of research may eventually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risk in traffic and to well-established theories.1.Introduction.This paper is primarily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concerning traffic safety, safety research and the role of accidents analysis in this research.These experiences resulted in rather philosophical opinions as well as more practical viewpoints o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A number of these findings are published already elsewhere.From this lack of direct observation of accidents,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arise, leading to continuous discussions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dings that cannot be tested directly.For a fruitful discussion of thes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t is very informative to look at a real accident on video.It then turns out that most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used to explain the accident will be missing in the accident record.In-depth studies also cannot recollect all the data that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test hypotheses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For a particular car-car accident, that was recorded on video at an urban intersection in the Netherlands, between a car coming from a minor road, colliding with a car on the major roa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could be asked:Why did the driver of the car coming from the minor road, suddenly accelerate after coming almost to a stop and hit the side of the car from the left at the main road? Why was the approaching car not noticed? Was it because the driver was preoccupied with the two cars coming from the right and the gap before them that offered him the possibility to cross? Did he look left before, but was his view possibly blocked by the green van parked at the corner? Certainly the traffic situation was not complicated.At the moment of the accident there were no 5
bicyclists or pedestrians present to distract his attention at the regularly overcrowded intersection.The parked green van disappeared within five minutes, the two other cars that may have been important left without a trace.It is hardly possible to observe traffic behaviour under the most relevant condition of an accident occurring, because accidents are very rare events, given the large number of trips.Given the new video equipment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utomatic incident and accident detection,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realistic to collect such data at not too high costs.Additional to this type of data that is most essential for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 increasing factors in traffic, it also important to look at normal traffic behaviour as a reference base.The ques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accident analysis is not lightly answered.We cannot speak unambiguously about accident analysis.Accident analysis covers a whole range of activities, each originating from a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based on differe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national data bank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other sources, specially collected accident data, behavioural background data etc.To answer the ques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we first have to look at the cycle of activities in the area of traffic safety.Some of these activities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traffic system, some others are primarily research activities.The following step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description of the problem and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measures;the probability of an accident to occur is independent from the occurrence of previous accidents;-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is homogeneous in time.If these two assumptions hold, then accidents are Poisson distributed.The first assumption does not meet much criticism.Accidents are rare events and therefore not easily influenced by previous accidents.In some cases where there is a direct causal chain(e.g., when a number of cars run into each other)the series of accidents may be regarded as one complicated accident with many cars involved.The assumption does not apply to casualties.Casualties are often related to the same accident and therefore the independency assumption does not hold.The second assumption seems less obvious at first sight.The occurrence of accidents through time or on different locations are not equally likely.However, the assumption need not hold over long time periods.It is a rather theoretical assumption in its nature.If it holds for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en it also holds for long periods, because the sum of Poisson distributed variables, even if their Poisson rates are different, is also Poisson distributed.The Poisson rate for the sum of these periods is then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Poisson rates for these parts.The assumption that really counts for a comparison of(composite)situations, is whether two outcomes from an aggregation of situations in time and/or space, have a comparable mix of basic situations.E.g., the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accidents on one particular day of the year, as compared to another day(the next day, or the same day of the next week etc.).If the conditions are assumed to be the same(same duration, same mix of traffic and situations, same weather conditions etc.)then the resulting numbers of accidents are the outcomes of the same Poisson process.This assumption can be tested by estimating the rate parameter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observed values(the estimate being the average of the two values).Probability theory can be used to compute the likelihood of the equality assumption, given the two observations and their mean.This statistical procedure is rather powerful.The Poisson assumption is investigated many times and turns out to be supported by a vast body of empirical evidence.It has been applied in numerous situations to find out whether differences in observed numbers of accidents suggest real differences in safety.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detect differences in safety.This may be a difference over time, or between different places or between different conditions.Such differences may guide the process of improvement.Because the main concern is to reduce the 7
number of accidents, such an analysis may lead to the most promising areas for treatment.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uch a test is, that the numbers of accidents to be compared are large enough to show existing differences.In many local cases an application is not possible.Accident black-spot analysis is often hindered by this limitation, e.g., if such a test is applied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number of accidents at a particular location is higher than average.The procedure described can also be used if the accident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a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to find promising safety targets.Not only with aggregation, but also with disaggregation the Poisson assumption holds, and the accident numbers can be tested against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Poisson assumptions.Such a test is rather cumbersome, because for each particular case, i.e.for each different Poisson parameter, the probabilities for all possible outcomes must be computed to apply the test.In practice, this is not necessary when the numbers are large.Then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can be approximated by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mean and variance equal to the Poisson parameter.Once the mean value and the variance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are given, all tests can be rephrased in terms of the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zero mean and variance one.No computations are necessary any more, but test statistics can be drawn from tables.3.The use of accident statistics for traffic safety policy.The testing procedure described has its merits for those types of analysis that are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mentioned.The best example of such an application is the monitoring of safety for a country or region over a year, using the total number of accidents(eventually of a particular type, such as fatal accidents), in order to compare this number with the outcome of the year before.If sequences of accidents are given over several years, then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s can be detected and accident numbers predicted for following years.Once such a trend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value for the next year or years can be predicted, together with its error bounds.Deviations from a given trend can also be tested afterwards, and new actions planned.The most famous one is carried out by Smeed 1949.We will discuss this type of accident analysis in more detail later.1.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square test for interaction is generalised to higher order classifications.Foldvary and Lane(1974), in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compulsory wearing of seat belts, were among the first who applied the partitioning of the total Chi-square in values for the higher order interactions of four-way tables.2.Tests are not restricted to overall effects, but Chi-square values can be decomposed regarding sub-hypotheses within the model.Also in the two-way table, the total Chisquare can be decomposed into interaction effects of part tables.The advantage of 1.and 2.over previous situations is, that large numbers of Chi-square tests on many interrelated(sub)tables and
外文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篇3
一、外文档案的范畴
外文,即外国的语言或文字。以语言或文字为标准,档案可分为母文档案与外文档案。我国的母文档案以中文档案(即汉文档案)为主,辅以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或文字记述的档案。一般来讲,外文档案包括历史遗留的和当代项目技术引进的两大部分。以河北省为例,各档案馆所藏的历史遗留外文档案基本上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解放以前,各国在华机构、社团、企事业单位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性档案材料。当代项目技术引进的外文档案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省内许多企业的高、新项目在工程建设、技术改造和设备购置、安装过程中形成了归档数量可观的外文档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外文档案数量庞大,内容复杂,保管利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档案资源的价值在于利用需求,在开发利用中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外文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遗留的外文档案亟待完整性保存和有序化管理,对于探究地方历史文化、解决外事争端和经济纠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项目技术引进的外文档案是随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而来,对重要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意义重大。与引进部分相对应的外文档案管理也是档案管理的重点。
二、外文档案的管理现状
当前,外文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档案工作者“保密保险”“利用危险”等陈旧观念还未根本改变,常常把保守档案机密与开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对立起来,使保密扩大化、绝对化,特别是在外文档案管理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文档案的开发利用。外文档案的利用率极低,一方面是缺乏既熟悉档案管理又擅长外文翻译的人才,致使外文档案的基本整理没有完成好;另一方面是外文档案有的散落于大量档案资源之中,有的是专业性很强的专题性存档保管,而且很少有翻译完毕的中文对照,即使是编目工作也是较为困难, 致使利用者难以查找。人才的缺乏、档案资源的管理困难,两者相互作用,并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外文档案服务的质量不高、效益不大。
三、外文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档案工作涉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的事业发展中,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外文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优质高效服务。
(一)正确认识外文档案的保密性。1840年鸦片战争后、 解放以前的外文档案,从时间范畴上讲,一般不再规定保密时效和范围。但在利用中,我们仍需具有保密观念,不能够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应当处理好历史遗留外文档案的开放性与保密性两者之间的关系。项目技术外文档案涉及科技成果、先进技术、专利保护等问题,特别是关于经济发展、经济活动、信息资源等引入的先进技术和核心科技,不能够为第三方所得,更加需要加强外文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
(二)保持外文档案的完整性。知晓外文档案基本内容, 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外文档案有其特殊的文字表现形式,要根据外文名称,结合其档案内容,按照专业进行科学地分类整理。尤其是,外文档案中存在大批特殊形式的档案,比如邮票、印花税票、会员证、老照片等。这些档案大多直接粘附在档案中,由于年代久远,胶力失效,很多档案很容易脱落或揭掉。在处理这部分档案时,就要求在备注中完整记录和及时补粘,并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同时防止他人有可乘之机。
(三)认真完成部分外文档案的翻译。充分利用外文档案,其基础是要做好外文档案的翻译工作,译文要求“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言之有据,重在考证,词汇和语法结构要尽量地适应当时的语言,保持历史性、专业性的功能。 翻译外文档案应符合“理解准确”“用词规范”和“尊重原貌”的原则性要求。“准确性”是所有翻译工作都应严格遵照的标准,外文档案的翻译更是如此。对它的准确翻译首先应当保证译者对档案原文的正确理解,丝毫的偏差都会影响到对其用词的选择,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外交冲突。“准确”主要是指译者对档案原文理解的准确,而对“准确性”的表达要依赖于“措辞”,即用词的“规范性”。在正确理解外文档案原意的基础之上,对所解读到的档案信息组织语言加以表述,这取决于我们对汉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对汉语词汇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保证在选择翻译用词时的准确。“尊重原貌”要求来源于档案的“原始性”属性要求,对外文档案目录的编译应充分体现档案原始书写特点,维护档案原始用语,保持其历史性的功能。
(四)科学管理外文档案中的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报价、成套的工艺包、基础设计图纸、详细设计图纸、 安装试车规定、制造商文件、专利商文件、性能考核规程、 各种数据清单等等,以及引进项目、技术时的合同、技术附件、私下协议、各种会议的议定书等文件。技术文件等外文档案的管理要方便提供利用,在分类、编号、整理存档后科学整合,以关键词汇为信息标识,为检索查询、信息整合作基础。健全便利利用的外文档案利用体系,突出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的要义。
(五)构建外文档案资源体系。各档案馆所藏的外文档案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对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利用价值高。以秦皇岛档案馆为例,其保存有耀华玻璃厂、秦皇岛港等新中国成立前的重要资料,而且以外文居多。秦皇岛港近代档案室(1900~1952年)保存着各类档案2782卷(文书档案2732卷、 科技档案50卷,另有历史照片档案260张、各种资料380册)。 其中,1912年至1952年的近代档案中,90%是外文,其中英文卷占80%,10%是法文卷和日文卷,其余10%是中文卷。在对外文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当时外方的生产经营, 许多的管理方式方法仍能够为今所用,例如企业资本构成、股票变更情况,人事管理制度等,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披露过的重要史实。
(六)在利用外文档案过程中,努力做到“以史为鉴,服务当代”。外文档案管理的中心目的是利用,利用的方式决定着利用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文档案利用的方式亟待不断地丰富与更新。外文技术档案,不仅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也有重要作用。各档案馆外文档案种类较多、保存完整,在开发利用之中能够发掘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例如, 在秦皇岛档案馆中秦皇岛港近代档案(外文部分)对秦皇岛港英国人管理期间的人事管理制度记载全面,值得我们研究。自1927年起,秦皇岛港的人事管理体制已日臻健全,分别设立了十大处和一个直属总局医务部的医院。在547卷人事相关档案中,内容涉及人员招聘和使用、人员培训(包括观摩学习、职工互助、书籍借阅等)、人员考核、人事调整、人员激励等, 在人员激励方面大至生产事故伤亡规定、劳资、福利,小到煤贴、职工浴室、电影放映、职工治牙待遇等,很是全面,甚比现在的一些企业。我们要正确运用外文档案资料,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以冷静的态度和科学的头脑去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判明是非。
摘要:在实践中,外文档案常会被提及与运用。本文首先明确了外文档案的定义与范畴,其次阐述了外文档案的管理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为经济社会发展优质高效服务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充分开发利用外文档案信息资源的措施。
关键词:外文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屈延玲.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西部大开发[N].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24(3):80-84.
外文局面试题准备 篇4
从校园到工作岗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我们应该学会尽快从学生转换到职场人的角色。首先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调整生活规律改掉:懒病,娇病,馋病。学会入乡随俗,适应新的环境。一般新人刚跨上职场总是从基层做起。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会做事要有耐性,有自信。在一个行业准备好从底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就能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其次,职场新人不要把自己定位太高,这样往往把自己隔绝于同事之外。要培养打“群架”精神,即待人要放下高学历的架子,坦诚待人,与大家融洽相处,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善于向他人学习。
再次,要学会随时给自己充电。任何一个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就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新环境,必须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最后,正确的对待批评,犯了错误时先道歉或主动检讨,并虚心听取批评,学会承担责任,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中的挫折。
2.如果两个领导给你布置的任务时间上有冲突如何解决?
领导把工作布置给我去做,是对我的锻炼和信任,我会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涉及的两个领导有直接领导和非直接领导问题,我会首先完成本部门直接领导的任务。如果不涉及这个问题,应该首先完成相比起来重要,时间比较紧迫的任务,另外,我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忙,充分利用团队合作的力量,如果有必要,我会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进行加班,赶工。总之,我会一切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
3.“针对现在有些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实行逢进必考的政策,你觉得这对应聘人员和单位来说各有什么意义?”
众所周知,目前的公务员考试以及多数的事业单位都采取了逢进必考的政策,这一政策为应聘人员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平等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考试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辨别人才,选拔人才的方式,笔试可以很好的考察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一轮一轮的面试可以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因此逢进必考政策在当今时代是一个进步。
4.“假如你和你的同事一起在领导面前汇报工作,他把原本属于你的功劳给抢走了,你当时会怎么办?会采取何种措施?”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这样处理:
这个情景应该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发生的:老板给我和我的一个同事分配了一个任务,让我们两个共同完成,在工作完成以后,领导找我们进行工作汇报。我的同事先进行汇报,在汇报中可能包括了我做的那部分内容,该我汇报时,我首先肯定同事在这个任务中的辛苦和努力,然后我会谈一下我负责那一部分的具体内容,以及可能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有待于提高的部分。这样领导就会明白我在这个工作中的功劳,同时也不会让同事难堪。
同时在私下我仍然会维持好和那位同事的关系。加强与他的沟通和交流,在交往中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感化他,让其认识到作为单位的一员不能太自私,应该时刻以集体为重,以工作为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5.假如现在让你去筹划一个座谈会,请十位老专家谈外文社五年的发展规划,你应该如何筹划此次座谈会?”
1.借鉴单位以往的经验,选择座谈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和形式,将这些内容包括座谈会预算,人员的组织分配等尽快形成一个基本策划,向领导汇报,听取领导的指示以展开下一步工作。
2.根据领导指示向被邀请的十位老专家发邀请函,并与老专家联系,确定其当天能否到场。同时为领导和老专家准备好会议所需的材料。
3.提前做好会议室的布置,包括检查多媒体设备,专家座次安排,以及水等物品的供应。
4.会议当天,依据领导指示安排专门人员做好会议记录,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摄像和拍照。
5.会议结束后,清理好会场,归还借用的设备;对座谈会的筹备等全过程做一个总结,形成文字报告向领导汇报,并把报告存档给下次举办类似的活动作参考。
6.一次人事调动中,你成为该部门主管,而原主管因为某些原因成为该部门一普通员工,你怎么对待这种变化?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要感谢单位对我的信任,我将努力工作,不辜负单位对我的信任。其次对于如何和原主管共事,共同开展工作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是我本人需要摆正我自己的心态,一是“不把自己想得太高”,在担任新主管职位后,仍然要尊重原来的主管和同事,虚心向原来的主管和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多和同事们沟通协调。二是“对事不对人,不畏首畏尾”。虽然在过去是在原主管的“领导”之下,但现在身份和职责的转变了,我也需要承担起新的责任,应该做大胆决策时就做大胆决策,该安排工作时决不因为“畏首畏尾”而受到影响。
7.春节将至,上级要你组织一次老干部联欢会,你将怎么组织
一、请示领导,确定联欢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则及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
二、根据所确定的联欢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则,来草拟联欢会的流程并形成书面计划,草拟时要考虑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因素,量力而为。
三、确定联欢会的节目单。可以通过调查,征询老干部的意见,按照老干部喜好安排节目内容,节目内容要符合离退休老干部的年龄特点,要健康向上的气息。
四、节目确定好后,再次将所有已确定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计划书)向主管领导汇报,计划书确定后,就可以开始按计划进行了。
五、联欢会的工作包括节目的编排、场地的安排、灯光音响等表演设备的调试、后勤及接待人员的安排。必要时主持人还需通过联欢会的预演来掌控晚会的流程。
六、如果有领导或嘉宾出席的,还需要安排签名本。如需要,还可以请老干部的代表作晚会开幕前作发言。
七、节目的编排如果可以让老干部参与表演的,要尽可能地多让老干部参与,晚会主体的参与会使晚会效果更好,质量更高。
八、要联系好老干部。可以通过单位的档案记录或通讯记录,查找单位离退休老干部的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过打电话、发通知、请临近的同事代为通知等各种方式,确保所有的老同志都能知道晚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九、联欢会结束后,清理好会场,归还借用的设备;对联欢会的筹备等全过程做一个总结,形成文字报告向领导汇报,并把报告存档给下次举办类似的活动作参考
8.如果领导很器重你,把很多工作都交给你做,但这些工作原本属于另一个同事,虽然你完成地很好,但和同事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你如何处理
首先要放低自己的态度,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能够顺利完成工作,得到领导夸奖,就在这个同事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以更谦和的态度去和同事沟通。
其次,可以找一个非工作的时间,比较轻松的环境找同事聊一聊。告诉同事领导把工作交给我做的原因:比如是因为他最近太忙了领导想让我帮他分担一些,另外告诉他大家是一个集体的,工作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所以功劳也是这个集体的,不分你我。
9.由于航班延误,你无法按时与事先约好的外商见面,而外商下午就要飞回国,你将怎么办?
1.打电话给单位领导,汇报这次不能按时见面的状况以及原因,征求领导的意见。2.给外商打电话,说明情况并道歉。3.如果与外商会谈内容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可稍后进行视频洽谈 4.如果此次洽谈必须面对面,那就邀请在外商有时间的最短时间内,邀请他来洽谈,费用及其他损失,公司可以帮助解决。
10.你做了一个项目改革计划,改革后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单位带来效益,但是你的领导认为改革风险太大,不予接受,你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和领导都是为了单位的效益,领导认为改革风险太大,我会根据领导提出的方面认真修改计划,再拿给领导看。其次进行风险评价测试。领导认为风险可能比较大,那就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做一个风险评估测试,确定风险等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的地方,通过改进措施,再进一步降低风险几率,保证效益。2.试营。建议领导将该改革方案可先在一个特别的区域或者某一阶段进行试营,然后做效果评价。
11.请用三个词语来形容你应聘的职位。
英语 营销 激情
英语是本职位主要运用的语言,而我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所学的英语专业使我具备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胜任这一职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销 表示该职位的工作内容可能与图书的销售及市场推广等有关
激情 就是对待工作有激情,与同事交流有热情。对于现在应聘的工作岗位充满了渴望,坚信自己对这份工作所具有的激情能够让我很好的去胜任这份工作,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做的很好。
12.机会和能力的关系
机会是非常重要的。纵有满腹奇才,没有人能提供机会,那都是空谈。可是,反过来问一下,如果没有能力,谁会给你提供机会呢?就算给你提供机会,你也没有能力去把握住机会。因此,机会与能力的辩证关系其实就是内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机会是能力的展示平台,是能力展现的窗口,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有的人不断地获取;有的人逐渐地失去。抓住了机会,它也许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谓能力的资本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汲取的。能力是使机会转化为现实的途径,在机会面前,有能力的人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职场是万万不可忽视能力的价值。如果你忽视了能力的价值,就算机会来了你也只能与之擦肩而过。能力是内因,起根本性作用,机会是外因,是个人成功的条件,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机会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在预感机会来临之前,就必须先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也叫做未雨绸缪。如果真要给机会和能力的重要性定义,那我认为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13.现在老百姓抱怨房价过高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开发商却在抱怨无利可图,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现在老百姓抱怨房价过高买不起房,另一方面开发商却在抱怨无利可图,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这样看:对于目前“房地产热”问题,我认为首先说明了我国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在许多大城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住房问题更加突出。但我们的目的是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而不是打击楼价。老百姓抱怨房价过高买不起房,更说明了目前的许多大城市房价超出了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买和卖两个角度出发去解决。也就是说除了要让“卖”的价格降低外,还要让“买”的能力提高,双管齐下方可解决问题。让“卖”的价格降低的对策,我们可以采用政府调控指引,银行信贷政策调整,税收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方式使房价趋向合理。但即使是房价趋向合理了,也不意味着所有需要购房者都买得起房子,关键还要努力提高“买”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政策降低“低收入”人群的购房首付,降低按揭利息,降低贷款门槛等方式来
“瞬间”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购房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税收方式等方式控制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大部分人具备一定的购房能力。最后就是适当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与目前时代特点相符合的、正确的、理性的购房意识。同时这些措施也可以保证开放商的利益。
14.最近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 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2000提高到了3500,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无疑减轻了中低工薪收入者的负担,这是本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草案的最大收获者。对个税起征点问题关注的本身就昭示着我们社会基本权利意识的增强。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和科学设计,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个税对低收入阶层的税负压力,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而且还利于有效扩大需求、增加消费。
道德风气
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当不敢搀扶跌倒老人已变成一种社会风气时,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寒心,让行善的好人得不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让整个社会陷入信任危机之中?
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仍给中国慈善组织留有余震。
在10月份,小悦悦事件将中国有关社会风气的舆论推向高潮: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被两车相继碾轧,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伤不起的房价
在我国,房子的概念不仅仅是居住的功能,它被赋予了更多“家”的含义,年轻人结婚的前提是需要有个“新家”。从这种功能上讲,也使得老百姓更加关注房价。
浅谈外文报道的策略与技巧 篇5
因为语言关系, 我报编辑记者每天可以同时阅读中韩两国媒体的报道, 由于两国意识形态和读报习性的不同, 导致两国媒体的报道方式有很大的区别。韩国媒体长期在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中接受磨练, 报道相对开放、通俗, 针对性和亲和力较强, 而中国的报纸很多时候都像是一本教科书, 使读者产生敬畏之心。为了符合外国读者的口味, 外文报道的翻译和编辑应该下苦功夫。
第一、以受众为中心, 删除空话套话。
中国的报道比较格式化, 例如写一篇会议报道, 不少中文媒体 (特别是地方媒体) 把所有参会领导名字一字不落地写进去, 占了报道很大比重, 生怕落下哪位领导而显得“政治上不成熟”;还有些会议报道里只写进去领导干部的发言, 每一段话里都反反复复加上“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市委、区委的关心和支持正确领导下……”诸如此类的官方语言, 掩盖了议题和重点, 报道是“以领导为本”, 而不是“以受众为本”, 缺少信息量和针对性。
国内读者也许习惯了这种报道格式, 对记者和编辑是比较宽容的, 可是如果把这些稿件依葫芦画瓢原样翻译, 对于外国读者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他们眼里, 这种啰里啰唆充满赞扬和美化的报道是非常不专业的、没有价值的。
曾长期担任我国对外宣传领导工作的段连成教授说过, 我国的对外宣传“套话和行话过多, 文风浮夸, 语言过火, 政府文体, 硬译死译, 没有说服力, 容易引起外国人的误解”。因此, 这种报道会扼杀外国读者的阅读兴趣, 失去他们的信任, 而他们更愿意看本国记者在中国采写的报道, 哪怕是外媒记者因语言和各种限制而写出的不实报道, 这就有损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形象。
为了防止这种被动局面, 我们应该把中国的“公文式”报道编辑成符合外国人口味的美味大餐, 去掉空话套话, 突出重点, 提高信息量, 使语言简练而有说服力。
第二、站在外国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笔者所在黑龙江新闻社的大部分报道最初都是为中国 (朝鲜族) 读者采写的, 虽然都是直接用韩文撰写和定稿的, 但是要刊登在周刊和韩国版, 必须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编辑加工。所谓编辑加工, 就是根据这些特点对稿件的内容进行适当处理, 如对于发生在中国的事件, 要尽量交待清楚背景和前因后果, 主动提供理解新闻的相关信息, 避免受众因为无法理解新闻、无处知道新闻的来龙去脉而只能去本国媒体寻求解释。
第三、注重客观性, “要实事, 不要雄辩”。
外文报道注重事实、注重细节, 而不是理论, 这也是开展外文报道的关键。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当新闻工作者谈到客观性的时候, 他们的意思是, 新闻应当不受记者本人观点的约束, 而应当主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当一条新闻能够被某些原始记载加以对照证实, 那么它是客观的……记者应该只限于展示这些事实。”
客观性理念要求记者只是客观展示事实, 不能含有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感情色彩, 要避免人物和事件里强加记者主观意见的弊端, 在对外宣传中更应该采用客观报道手法, 寓观点于事实中, 才能有说服力。
第四、100%正面报道的负面意义。
一些外国友人说, 看了中国媒体的报道, 感觉中国似乎到处都是莺歌燕舞, 其实哪一个国家都不会如此。以前, 中国对大陆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外保持沉默, 结果让西方媒体大肆歪曲炒作, 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坏的影响。
用宣传来夸大成就或掩饰缺点, 规避敏感话题或者只对问题、困难蜻蜓点水, 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新闻学界认为, 中国的新闻报道, 口径、方式、信源高度一致, 不同的内容有着相同的报道手法, 让受众明显地感到政治宣传的目的, 结果是受众的排斥心理会加强, 对报道的信任度降低。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对外报道片面性危害甚大, 因为这种做法一不符合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不符合境外民众希望了解中国重大事件的强烈愿望;三不符合外国媒体和受众接受新闻的心理习惯, 使他们不仅对我国媒体报道的具体事实将信将疑, 甚至可能对我国媒体的整体公信力产生质疑乃至反感;四不符合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上打好新闻主动仗的要求, 失去了先声夺人的重要契机, 其结果往往使我国对境外的正面宣传产生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
总之, 我们要让外国人感觉到中国人写出来的报道是有可信度的、有信息量的, 而且能触动心扉, 让中国媒体在同外媒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让中国人写的报道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外文期刊用作ESP教材的补充 篇6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ESP教学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转变的任务, 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英语, 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 而是要把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使学生学会专业领域有意义的英语交流, 努力实现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升华, 成为“专业精、外语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但经过ESP课程学习后, 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仍差强人意, 其中现行ESP教材的一些缺陷不容忽视: (1) ESP教材虽是以专业知识为主, 但由于所选材料远离时代和学生的现实生活, 内容陈旧更新慢, 语言形式没有时代性、鲜活性, 缺乏吸引力, 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学习要求和期望, 一本教材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固定的教学理念, 很难适用于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各异的学生; (3) 教材既定的授课结构、顺序, 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发挥, 缺乏激情、没有新意地照本宣科, 导致学生的厌倦和缺乏学习动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即利用外文专业期刊作为ESP教学的补充。
二外文期刊的优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 目前全世界出版的期刊有40余万种, 其文献量约占世界文献总量的四分之三, 有效信息量占信息总量的70%以上, 位居十大情报之首。期刊以时效强、内容新、来源广、传播快等特点, 使期刊文献资源具备了前瞻性、新颖性和实效性的特质。汇集会议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内容, 快速反应各方面发展动态及最新成果, 使其具有传播科技信息、推动学科发展、增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新型人才等无可替代的优势, 从而成为高校师生及科研人员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和了解本研究领域前沿状态与最新科研成果的主要窗口。
1.科研上的贡献
外文期刊及时反映国外科技、教育、经济、军事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 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利用价值高、出版速度快的特点。刊登反映论文作者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原始论文, 提供包括研究思想、方法、意义、成果等的翔实资料, 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注重情报信息传递、学术思想交流, 为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重要信息。在中国, 科研立项查新咨询的主要参照信息大约80%来源于外文期刊。因此, 外文期刊一直被高校师生视为了解国外科技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把握学科领域发展动向、研究进展及其成果的一条重要渠道, 是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开拓自己视野、解决自己研究工作中困难的首选参考工具。
2.教学上的意义
原版外文期刊刊发的都是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资讯, 囊括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动态, 许多反映相关学科的新内容和新提法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期刊上。在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 期刊又最先反映相关学科的最新词汇。所以,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语言知识, 期刊比任何教材更具优势和可读性。对高校来说, 它意味着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所有教学资源中占有重要一席。对教员来说,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 它对了解国际教育和学术动态、搞好教学和科研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 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教材, 可以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 在用中激发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外文期刊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发挥“教材库”的作用
由于期刊内容紧跟时代脉搏, 能快速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并能根据学科发展和需要随时改变编辑内容、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动态;语言具有时代特征, 新鲜的语言现象和专业词汇层出不穷。为了改善教材内容陈旧、语言枯燥、分类庞杂等状况, 弥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词汇、词组以及习惯用法不熟悉, 在接触专业外语资料时感到陌生等不足, 加强学生阅读外文专业期刊、把握其中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将一些外文期刊的文章进行合理删改, 作为ESP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 在课堂上进行限时阅读;也可以由教师从原版外刊中选取某些经典篇章, 复印给学生, 进行课堂精讲;或有针对性地配合专业课学习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要求学生做出书面文摘或概要。这样, 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对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外文期刊起到引导作用。
2.鼓励团队作战, 共同进步
把学生以专业为单位组合成若干个外文期刊学习小组, 参照ESP教学进程, 不定期地给出一个任务话题, 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限内认真查阅相关期刊, 在学习小组中, 各个成员要简要讲授自己的查阅情况, 通过交流讨论, 共同理解掌握内容实质, 集思广益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最后对期刊的内容进行翻译和学习。学习小组的成立也是对组员学习行为的约束之举, 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小组无形的压力下被动地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外刊, 提高查阅技能
为了使学生有效利用外刊, 教师要简要给学生介绍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 对低年级学生说明如何使用外刊文献、检索外文期刊, 检索类刊物和图书馆藏目录使用方法。并向他们推荐一些易懂的普通外刊读物和语言学习方面的刊物;配合外语教学进程, 协助学生查找一些适合并有助于提高外语水平的外文期刊,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外语水平。其次, 对高年级学生则着重培养他们利用外文资料的实际技能, 举办针对专业进行检索本专业外刊资料的专题讲座, 介绍刊物的特点、结构、编排、检索程序及使用方法。根据毕业生撰写论文的需要, 介绍有关专题文献、查找途径、外文检索期刊、索取原文的方法以及英文专业论文的书写规范、基本格式和各种要求, 减少盲目性, 提高论文的质量。
4.拓展视野, 夯实文化底蕴
为了使学生成为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 还要广泛地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可读性强、语言词汇丰富的语言教学原版英文期刊, 可作为扩充视野, 提高素质的文化语言补充。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借阅诸如Time, Newsweek, Reader’s Digest等英语原版期刊, 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原汁原味的、最新的英语词汇、语言, 通过阅读外刊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历史、地理等知识概况, 开阔视野。通过大量阅读来消化、巩固、充实、加深、拓宽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不断吸收新单词、新词汇和新的表达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样既消化了所学知识,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延和充实, 又提高了文化素养, 使以后的工作得心应手。
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词之我见 篇7
关键词:语言,英语,缩略词,评论
今年上半年, 媒体上出现这么一条消息:央视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 要求在今后的转播中尽量屏蔽外文缩略词, 而使用赛事的中文全称 (4月6日《今日早报》) 。简单说, 就是大家所熟悉的“NBA”、“F1”、“GDP”等缩略词通通要换成“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国内生产总值”……消息传来, 社会各界反应强烈, 但总体上持反对意见, 有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文化洁癖”, 甚至喊出了“先取消‘CCTV’再说”。就此, 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首先, 我们来先了解下什么是缩略词, 它究竟有什么用处。缩略词是指人们出于求省求便的心理所造成的一种词的简略形式, 它是较长较复杂的词语的经济化了的再现, 主要包括中文缩略词和英文缩略词。中文缩略词中, 如“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缩略规则也比较简单, 这里不再赘述。英文缩略词, 主要包括两种:缩短词和首字母缩略词。缩短词指的是把一个词或词组中的部分字母删掉而构成的新词
那么, 央视为什么要屏蔽英文缩略词呢?有观点认为“不是所有观众都懂‘NBA’”。就是说很多观众并不了解英文缩略词的具体含义。不可否认, 不同受众的文化层次、爱好兴趣和专业背景不同,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无法认知或准确理解某些首字母缩略词的确切含义。如“CBA”这个词就有多达七个以上的含义 (国际航空货物订舱单、溴化氢活化、中国篮球协会、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劳资协议条款、成本效益分析、商业经纪人协会等) , 若受众没有相关方面的背景知识或不结合实际的语境, 是无法准确把握其含义的。但是, 从上面的例子中也可以折射出另一方面的意义:当观众都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人员时, 使用其相关领域的专有英文缩略词, 他们是不是能够准确地理解, 甚至更好地进行沟通呢?如中央五台的电视观众基本上都是体育爱好者, 对常用的英文缩略词“NBA”、“CBA”、“F1”等体育领域特有的专有名词非常熟悉, 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能够准确把握这些词的具体含义的。这是因为接触时间较长、使用频率高, 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在他们的圈子里, 能够方便交流传递信息。在他们看来, 这些英文缩略词, 远比“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国篮球协会”、“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亲切得多。
还有观点认为, 使用英文缩略词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性”。这倒是有一定的道理。近年来, 英文缩略词的引入确实改变了人们使用语言的习惯。例如, 在计算机领域, 很多人熟悉了CPU、ADSL、BIOS这些常用的词汇。虽然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其确切含义, 但他们能够用这些词进行交流: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了共同的模糊概念, 已经有了“约定俗成”。从语言的发展规律来看, 英文缩略词的引进和使用, 是符合语言学规律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是思维的工具, 首要任务就是达到便捷、准确地进行交流。汉语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语言, 它是为人们更好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服务的, 从汉语对佛教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吸收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英文缩略词作为汉语言中词汇使用的一种现象, 已经是一种既合法又合理的使用习惯, 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CCTV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使用英文缩略词, 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方便主持人准确快捷地传递信息, 以“NBA”为例, 三个音节总比“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十个音节要方便很多;另外, 和一位体育爱好者谈“NBA”一般是不会引起误解的, 这也就体现了交流的准确性。
要说英文缩略词给部分人员带来了误解或歧义, 那只能说明这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 因为造成这种不便很有可能是那“部分人员”首次接触这些文字, 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或者说这些缩略词还不够“流行”, “上镜率”太低。对于这种现象, 相关媒体完全可以通过采用新闻小知识等形式向大众普及, 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屏蔽”。
笔者反而认为有关部门的通知有违语言发展规律之嫌。语言发展的另一个规律是渐变性。斯大林指出:“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 不是经过消灭现存在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 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 也就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英文缩略词的使用是因为国人接触到一些新事物, 一些新概念, 需要了解相关信息而使用的便捷词汇, 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一种体现, 它的过程也是缓慢的, 是渐变的。有关部门的通知是试图在电视传播领域进行“消灭现存在语言”, 是语言的“爆发”, 是不符合语言规律的。
总而言之, 笔者认为媒体屏蔽外文缩略词的做法欠妥。语言发展会引入新事物, 不要因为它是新事物不能被所有人接受就将其摒弃。我们应该抱有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它、接受它, 让它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英秋:《英语缩略词浅析》, 《电大理工》, 2006年, 第2期:42-43。
论母语对学外文的助力 篇8
关键词:母语,外语,阻力,助力
1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语的教学条件比以前好的不得了, 洋专家、洋教材、洋设备﹙如mp4, 3G手机, 多媒体, 学英语网站﹚可谓应有尽有。然而, 中国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反远远不如从前。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深思。且不说学生刻苦程度不够, 学习方法欠妥, 单论老师教学也存在很多弊端。传统的语法式外语教学很不灵验, 但英语教师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善教”外文者往往盲目地认为“离开母语越远越好”, 顽固地坚持“母语干扰外语”﹙Negative Transfer﹚的观点, 视母语为洪水猛兽, 习惯一味地挑剔学生学习英语中出现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 但自己又拿不出好的处方来。在选择外语教材时, 又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背景的“原汁原味”, 而忽略直接反映中国文化的地道的外语材料的选编。原汁原味教材作为阅读材料勉强尚可, 但用作听力训练, 则有过分难为中国学生之嫌。甭说听懂, 就是看着原稿都不知所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一旦对听力有了畏难情绪, 就会对学外语因噎废食、望而生畏、“谈听色变”。如此这般脱离了学生实际, 过分地强调用外语思维, 企图以此避开母语的“干扰”, 认定母语是学外文的巨大阻力。果真如此吗?非也!诚如根治洪水, “堵”不如“疏”;学习外语, 与其防范母语防不胜防, 不如利用母语!
2 分析
以笔者愚见, 母语对于学习外文的助力基于以下四方面:
2.1 理论可能性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耐达认为, 有效的翻译和交流是完全可能的, 原因有三:⑴人类语言共相的存在;⑵文化相似性的存在;⑶人类有足够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邵志红, 2003:3) “﹙英汉语言的共象﹚一般说来, 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都会受到其母语的影响。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特点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时,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会起促进作用, 即所谓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宋天锡, 2003:54) 众所周知, 第二语言初学者先接触以母语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反而更易于消化吸收, 这样做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尽管母语和外文分属不同的语音系统, 但是语言文字学家有理由、有条件、也完全有可能把所谓的“母语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 变“阻力”为“助力”!英语教育家H G戈里斯科娃有句名言“外语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本族语”;加拿大原中文专业留学生“大山”汉语之好家喻户晓﹙他曾在春节晚会上与马季说过相声﹚, 他学习外文﹙汉语﹚拿自己的母语当阶梯, 而不是当“绊脚石”;阿瑟威烈翻译的《论语》、《三字经》也很值得年轻的英语学子认真阅读, 从而将本民族传统智慧与英语思维融为一体, 兼收并蓄。
2.2 文化可通性
中西方文化的契合也是借母语学外文的有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谓东西方的人文耦合;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Question-and-answer’teaching method”大同小异;凯撒的Cross/Pass the Rubicon﹙渡过卢比肯河﹚与项羽的“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跨越时空各自演义“背水一战”;出自圣经《旧约传道书》中的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yet sea is not full.和汉语《淮南子泛论训》“百川归海, 而海不盈”如出一辙。如此“映射”, 不一而足。是偶然亦是必然。中英两种语言在字面意义和涵义上颇有相同或相似的例证俯拾皆是, 尤其是英汉习语的异语同理、不谋而合, 令人领略异曲同工之妙, 给人以无独有偶、天作之合、贯通中西之感。
2.2.1 短语习语
dark horse黑马;sour grapes酸葡萄;Golden age黄金时代;go west归西;chain reaction连锁反应;ostrich policy鸵鸟政策/掩耳盗铃;the cold war冷战;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to lose/save one’s face丢/保面子;fi 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turn over a new leaf揭开新的一页;fi ght to the last man战斗到最后一个人;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2.2.2 句子习语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孩子不打不成器。/孩子是虫, 不打不中。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谁笑到最后, 谁就笑得最好。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Time is money.[异化]时间就是金钱。[归化]一寸光阴一寸金。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心若在, 梦就在。)
Nothing is too diffi 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这山望着那山高。
When shepherds quarrel, the wolf has a winning game.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abouts.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The onlooker sees most of the game/Lookers-on see more than players/The spectator is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judge than those who are taking a part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One man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the hedge.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to list only a few篇幅所限, 挂一漏万
这些“形似意合”的东西方习语意象鲜明, 含义深刻, 朗朗上口, 易于传诵;互为知音, 相映成趣, 情感共鸣, 道理相通;思维不同, 表达各异, 不谋而合, 异曲同工。这样的外语, 好比一层窗户纸, 一点即破, 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用就灵, 岂能学而不精?母语如此“甘劳”, 我们为何因怕“干扰”而不领情?
2.3 语言可融性
即使是中国式英语, 也不完全就是坏事。原因很多:
(1)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中式英语也不例外。
(2) 国语尚有方言,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说英语、想英语带上地方色彩、个人风格本身很正常。试问天下莘莘学子, 有谁敢说他的英语语音纯正语调优美, 百分之百英语思维?
(3) 学习非母语的英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弱化汉语思维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一个人的外语水平实际上就是看其处于interlanguage (中介语言) 的哪个阶段 (stage) 。
(4) 对于绝大多数外语学子而言, 在没有一点母语思维的纯英语思维环境中“泡大”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5) 随着经济全球化, 地球村庄化, 不同语言之间相互“干扰”势在必行。
四书 (Four Books) 五经 (Five Classics) 等中国特色词汇都是英语民族过去和现在没有的, 当然没有现成的译法。这些东西毕竟是“中国特产”, 要完全去掉中国味恐怕不可能。事实上, 我国一些原本看来中文味很浓的译文, 都被英美人士接受并收入了他们的词典, 如纸老虎paper tiger, 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洋泾浜英语“Long time no see”也已经取得了标准英语的合法地位。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 近年来美国一些主流媒体纷纷增加了对中国的报道。海外媒体的记者撰写有关中国报道的文章时, 对负载丰富中国政治文化信息的词汇, 采取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非但没有给西方读者理解带来困难, 反而满足了他们的猎奇感, 顺便也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相反, 国际新闻中常说的Camp David译为“戴维营”, 不就是一种“美国特色中译”吗?有谁曾向这个译文提出过质疑, 坚持要译成“美国总统度假村”呢?又如“信息高速公路”何尝不是来自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或info highway的字面翻译呢?“信息”真的可以在“公路”上行走吗?其他译例如“鳄鱼的眼泪 (crocodile tears) ”、绿卡 (green card) 、“鸵鸟政策 (ostrich policy”等词语, 不都带有些洋味吗?那又怎样?它们的出现, 不正是丰富了中文的表达力吗? (孟庆升, 2009:132)
(6) 对于文化, 我们不但要“引进来”, 还要“走出去!”。英美国家在中国各大高校推行英语教学实验基地, 我们在国外也要加大力度推广孔子学院。据推测, 在不久的将来,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说英语, 三分之一的人说汉语;在遥远的未来, 二者融合也并非不可能。 (以上六点只作抛砖引玉)
2.4 实践可行性
坚持“以我为主”的思路, 不断地以“我”要说的话或要写的内容为线索去寻求英语的表达方式, 而不是泛泛地到英语原文的大海里先游泳后捞针。因为我们多数人不可能在事实上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英语要讲究时效。按部就班, 以传统方法学好英语至少需要20年!人生有几个20年, 况且如此“大投入, 小产出”又是多么浪费青春啊!而李阳、钟道隆等学外语效率之高又是多么地令人羡慕啊!因此, 适合中国人学外语的教材不能也不应该没有“中国味”﹙即:中国文化内涵﹚, 一切从“洋”并非上策﹙人们往往错以为口语课由不懂汉语的老外执教自然是“你办事, 我放心”﹚, 为了故意营造外语环境, 压根不让学生说中文﹙如国内的“昏天黑地魔鬼训练法”﹚似乎很“捷径”, 实则华而不实, 欲速则不达。对于中国学生的天生的汉式英语, 老外尚且不见怪, 中国的英语教师却对学生求全责备, 企图一步到位, 这有违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事实上, Idiomatic English﹙地道的英语﹚对于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母语不是英语的人﹚就像数学上的极限, 只可能无限接近而永远不可能真正到达。说英语、写英语“犯错误”在所难免, 只有不说也不写才不至于“违法或不合乎习惯”, 而不应用英语恰恰是学英语最基本的错误。
以趣味性、可读性、地道性为原则, 精编面向中国学生的英语书刊已成为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诸如中国十二生肖、文房四宝、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等的英译本必须是真正地道的英语, 而不是“洋泾浜”, 更不是中国式英语。强调要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英语教材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学生学习外语中的困难——先拿本民族文化垫底, 再向“中西合璧”乃至“以西为主”的洋教材过渡, 给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巧设知识台阶, 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文化背景知识陌生就是英语听力的一大障碍, 学生能听清却听不懂﹚。然而, 这种理想的适合中国学生的外语教材的编写又是谈何容易!仅靠极少数的英语专家也只是杯水车薪, 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什么题材学生喜欢, 学子本人最有发言权;什么形式赢得读者, 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什么书刊让孩子爱不释手, 学生家长最明白;什么文章最地道, 外教专家最知晓;什么图书出成绩, 学校领导最关心;什么辅导最垃圾, 社会政府最摸底。学生之所以学不好外语, 就是因为所谓的参考书泛滥成灾, 而适合他们的好书又迟迟不来!笔者呼吁, 让我们群策群力争取早日领略极品英文读物的风采!
3 结语
四股力量的源泉融汇为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母语对学外文的这种助力, 还给母语应有的地位, 从而又好又快地提高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应用语言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孟庆升.新编实用汉英翻译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9.
[3]邵志红.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4]宋天锡.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5]物理学习正迁移促进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蚕学外文学术论文摘要选译 篇9
[题目]家蚕能被用作人类疾病模型吗?
[摘要]在日本,家蚕是一种家喻户晓的鳞翅目昆虫,长期以来应用于纺织业,还是一种农业研究的模式昆虫。近年来,家蚕常被用于疾病分析的动物模型,例如人体黄斑类胡萝卜素转运蛋白就是利用家蚕黄血系统的类胡萝卜素蛋白衍生物信息发现的。因此,家蚕的类胡萝卜素运输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开发人类疾病模型,Hiroko Tabunoki等分析家蚕与人类同源基因的特征,从而构建KAIKO功能注释管道,形成一种特别的家蚕突变体用于生物芯片分析基因表达,结果表明家蚕中有一种新的分子网络涉及帕金森症;分析自然变异家蚕系统作为人类疾病模型具有的潜能,总结了用家蚕基因信息标注研究人类标注同源基因的最近应用进展。家蚕突变体的研究将提供一个用于研究病理机制的线索,将有助于帕金森疾病的治疗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关键词][关键词]家蚕;人类疾病模型;家蚕突变体,帕金森症;半透明的幼虫表皮
2.Yasuhiko Matsumoto,Kazuhisa Sekimizu.A hyperglycemic silkworm model for evaluating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Rehmanniae Radix,an herbal medicine.Drug Discoveries&Therapeutics.2016;10(1):14-18.
[题目]高血糖家蚕模型评估中药生地黄提取物对降血糖的效果
[摘要][摘要]家蚕食下含有大量葡萄糖的饲料后会表现出高血糖症状,高血糖家蚕因此成为一种评估治疗高血糖症药物的动物模型。中草药生地黄的热水提取物,对家蚕高血糖症表现出治疗效果。使用家蚕作为动物模型可以快速、简便地评估不同批次的生地黄提取物降血糖效果。Yasuhiko Matsumoto等的试验发现,家蚕作为评估各种草药治疗效果的实验动物具有很多优点。
[关键词]高血糖症;家蚕;体内评价体系;生地黄;快速检测
3.Satoshi Nishida,Yasuo Ono,Kazuhisa Sekimizu.Lactic acid bacteria activating innate immunity improve survival in bacterial infection model of silkworm.Drug Discoveries&Therapeutics.2016;10(1):49-56.
[题目]用家蚕做模型动物改善乳酸菌活性先天免疫力
[摘要]乳酸菌(LAB)被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帮助的益生菌,其活性对活化免疫系统很重要。动物和昆虫都存在先天免疫系统的保护。家蚕的先天免疫可以对微生物做出免疫反应,细菌集合体的分子模式(别名肽聚糖和葡聚糖)会引起家蚕肌肉收缩。在这个研究当中,通过家蚕肌肉收缩试验Satoshi Nishida等建立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用于从自然产物中分离乳酸菌,筛选出一种高活性的乳酸菌可以活化家蚕先天免疫。试验表明Lactococcus lactis 11/19-B1活性高,刺激家蚕先天免疫系统。L.lactis 11/19-B1降解牛奶用酪蛋白氨基酸和葡萄糖。分离获得株系将成为酸奶制作的重要限速株系。家蚕正常摄食混有L.lactis11/19-B1或有L.lactis 11/19-B1的酸奶时,与市售制作酸奶的乳酸菌相比,lactis 11/19-B1导致家蚕肌肉收缩的更加剧烈。有趣的是,家蚕食下乳酸菌后表现出对铜绿假单胞菌较大的耐受性。这个研究表明,Lactococcus lactis 11/19-B1或可用于生产酸奶和益生素来活化先天免疫。
[关键词]乳酸菌;乳酸球菌;家蚕;先天免疫;效果
4.Dai F,Wang Z,Luo G,Tang C.Phenotyp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of Autotetraploid and Diploid Mulberry(Morus alba L.).Int J Mol Sci.2015,Sep 22;16(9):22938-56.doi:10.3390/ijms160922938.
[题目]桑树同源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表现型和转录分析
[摘要]多倍体植物及其器官通常都比相对应的二倍体大,这让育种家对多倍体植物产生了兴趣。桑树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此研究中,广东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秋水仙碱处理获得了一系列桑树多倍体。为了评估桑树基因组翻倍的效果,对桑树二倍体和多倍体性状的表现型和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多倍体的高度、树径、叶片大小、果实大小都比二倍体大。转录组数据表明在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21 229个基因转录中仅有609(2.875%)的基因不同。其中,30个基因与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独立转化有关,包括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植物生长激素。此外,还有41个基因涉及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增强了对桑树多倍体变种的认识,并有利于将来的育种工作。
[关键词]关键词]桑树;同源四倍体;表型;转录组;植物激素
5.Hossain MT,Yamamoto K.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ctive site of a Bombyx mori unclassified glutathione transferase.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15,Jan 22:1-3.
[题目]家蚕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部位的研究
[摘要]摘要]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是一类重要的降解酶,在各种环境毒物和氧化应激反应的防御中扮演中心角色。在家蚕体内,Hossain MT等获得了未经发现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氨基酸残基,与谷胱甘肽(GSH)相互影响。定向位点诱变的家蚕谷胱甘肽突变体,发现氨基酸残基Asp103、Ser162和Ser166位址具有催化活性。
6.de Oliveira AM,Mesquita Mda S,da Silva GC,de Oliveira Lima E,de Medeiros PL,Paiva PM,de Souza IA,Napoleão TH.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n Ethanolic Extract from Leaves of Morus alba L.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513978.doi:10.1155/2015/513978.Epub 2015 Jul12.
[题目]桑叶乙醇提取物的毒性与抗菌活性的评估
[摘要]这个试验评估了桑叶乙醇提取物对卤虫藻的毒性,对小鼠的口服毒性及抗菌活性。植物化学分析表明,提取物中存在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鞣酸类、三萜类等成分,均未对卤虫藻表现出毒性。连续两周分别对小鼠进行300 mg/kg和2 000 mg/kg b.w.提取物的处理,未发现死亡和行为异常。然而,动物在接受最大剂量提取物时,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无论在300 mg/kg或在2 000 mg/kg的提取物处理组中,白血球的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分节核细胞比例增加。2 000mg/kg提取物处理的小鼠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肾小管扭曲浮肿、肝脏小叶中心的静脉周围存在白细胞浸润、高度分散的脾白髓。提取物为对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克鲁斯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曲霉菌表现出抗菌活性。综合来看,提取物含有抗菌药物成分,摄入后并不会使小鼠致死;然而使用仍需谨慎,因为它具有促使生化、血象、组织病理变化的现象。
7.Kim HG,Jeong HU,Park G,Kim H,Lim Y,Oh MS.Mori Folium and Mori Fructus Mixture Attenuates High-Fat Diet-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s in Mice.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379418.doi:10.1155/2015/379418.Epub 2015 Apr 7.
[题目]桑叶和桑果混合物可降低由高脂饮食诱发的小鼠认知障碍
[摘要]肥胖症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它能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及痴呆等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胖可以导致神经损伤、失忆和认知障碍。桑树的叶子和果实已被证实含有能控制肥胖和降低血脂的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在这个研究中,Kim HG等用c-Fos抗体、突触素和突触后密蛋白95进行免疫组化试验测试它们对高脂饮食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C57BL/6小鼠饲喂高脂饲料21周,体重出现增长,在最后12周饲喂按2∶1配制的桑叶与桑果提取物混合饲料(MFE)后,小鼠体重明显下降。此外,肥胖小鼠不仅表现出神经活动减弱,而且表现出前突和后突活动减弱,而MFE处理组小鼠则表现出活动性恢复。最终,在新物体辨别实验中,由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认知障碍在MFE处理中逐渐恢复。试验表明MFE的减肥作用是通过改善神经和突触的活性,恢复了由高脂饮食导致的认知障碍。
8.Wang F,Wang R,Wang Y,Xu H,Yuan L,Ding H,Ma S,Zhou Y,Zhao P,Xia Q.Remobilizing deleted piggy Bac vector post-integration for transgene stability in silkworm.Mol Genet Genomics.2015 Jun;290(3):1181-9.doi:10.1007/s00438-014-0982-6.Epub 2015 Jan 15.
[题目]剪除piggy Bac转座子定向整合提高家蚕转基因后的稳定性
[摘要]删除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转座子元件可以提高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转基因稳定性,在转基因动物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在这个研究中,为了提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家蚕转基因稳定性,Wang F等改造形成了一个piggy Bac载体可介导整合后的转座子序列的删除。piggy Bac载体包含反向末端重复序列L1、L2和R1,可形成L1/R1和L2/R1两种类型的转座盒。hsp70-PIG作为转座初期piggy Bac转座酶的表达盒,在帮助型载体中的瞬时表达激活和测试转基因稳定性,或整合到改造载体上形成转基因家蚕。与L2/R1相比,缩短的L2增加了L1/R1在家蚕基因组中的转化频率。在L1/R1整合到基因组后,激活L2/R1这个不完整的转座子,并促使与一个不完整转座子相连的外源转入基因甚至在外源转座酶的存在下依然能在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而那些与完整转座子相连的两侧在基因组中是十分不稳定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后删除转座子元件以确保转基因稳定性是可行的。我们认为该改造的转座载体将在转基因家蚕和其它piggy Bac介导的转基因生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9.Yamamoto T,Mase K,Sawada H.Diapause Prevention Effect of Bombyx mori by Dimethyl Sulfoxide.PLo S One.2013 May 13;8(5):e64124.doi:10.1371/journal.pone.0064124.Print 2013.
[题目]二甲基亚砜对家蚕滞育的阻止效果
[摘要][摘要]由于没有发现比盐酸处理更有效的阻止家蚕胚胎滞育的方法,其已经使用了80多年。Yamamoto T等在研究中发现二甲基亚砜(DMSO)可以阻止家蚕滞育,78%的浓度与100%的浓度阻止效果相当,而且效果可以与盐酸处理效果一样。与此相反,在一定浓度二甲基亚砜的处理下,非滞育蚕卵的孵化能力降低。DMSO的作用仅限于产下24 h以内的滞育卵,这种处理方法的临界期和有效期比盐酸处理的时间稍短一些。DMSO类似物、N,N-二甲基酰胺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对蚕卵几乎没有解除滞育效果。此外,Yamamoto T等还利用DMSO研究了化合物的渗透作用。将抑制剂蛋白激酶CK2溶入DMSO中,对滞育的阻止率下降至40%以下。这表明CK2抑制剂是在DMSO阻止滞育后对胚胎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这项研究表明,DMSO通过渗透作用阻止蚕卵滞育。
10.Miyashita A,Takahashi S,Ishii K,Sekimizu K,Kaito C.Primed Immune Responses Triggered by Ingested Bacteria Lead to Systemic Infection Tolerance in Silkworms.PLo S One.2015 Jun 24;10(6):e0130486.doi:10.1371/journal.pone.0130486.e Collection 2015.
[题目]细菌入侵家蚕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系统的免疫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