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协商模式

2024-08-10

政府协商模式(精选5篇)

政府协商模式 篇1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绩效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东西部要素的重新组合、市场网络的扩张和制度上的学习效应来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来推进改革和发展。因此,实施东西部经济合作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障碍日益暴露出来,单纯依靠市场很难解决,必须借助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从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实际经验来看,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尝试通过构建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政府协商模式,来推动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1 东西部经济合作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一种是市场机制,这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制度安排,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另一种是政府机制,这是以政府科层组织为中心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依靠非价格手段,如国家行政权力,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用。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可能还存在各种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甚至阻碍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合作和协调发展,就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去推动和改善。

⑴市场经济主体缺失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企业改革之路,但是收效甚微。一方面,国有企业未能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决策的主体,经常受到政府各方面的干预和控制,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国有企业在贷款、立项、市场准入和上市等方面享受到方方面面的照顾,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不平等,自由竞争的理念受到破坏,引发利益冲突。

⑵市场经济的规模效益问题

在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中,市场竞争中的各利益主体主要考虑的是眼前利益和地方利益,但对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着眼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如何将眼前利益、地方利益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整合起来是市场经济面临的一个基本难题。在东西部区域内部,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容易形成垄断,从而导致该行业容易产生技术进步停滞的趋势。对于经济上有合理性的自然垄断部门,能否允许消费者参与成本核算和价格制定,避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对于出现在竞争性行业的行政性垄断,不仅会阻碍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还会导致生产和销售价格的垄断,从而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和引发社会利益冲突[1]。

⑶宏观经济平衡和波动问题

市场调节是局部调节、事后调节、微观调节和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有限调节,其调节方式和手段具有局部性、微观性、滞后性和自发性。微观经济具有较强的自组织功能,但是却无法平衡宏观经济秩序,当宏观经济出现不平衡和波动时,政府只能采取强制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恢复遭受破坏的宏观经济秩序,这就必然伴随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生产力的破坏。宏观经济的波动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将严重损害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并由此引发利益冲突和社会危机。因此,政府应承担市场经济自身不能解决的熨平宏观经济波动周期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

⑷市场经济的规则制定问题

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要借助合理完善的制度以及权威机构的有效组织,这样才能发挥其经济调节作用,维护各方面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和政府机构的有效组织,不仅无法调动各利益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而且会加剧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政府必须承担游戏规则的制定的任务并发挥“裁判员”的公平公正立场,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经济的功能。

2 东西部经济合作政府协商模式的构建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宏观调控作用,而且这种调控不像市场机制那样只关心微观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全局效益,她具有长期性、计划性和协调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综合考虑基础设施、公共福利、经济总量平衡、经济运作环境作等多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防止市场经济失灵的现象发生。我国正在进行的东西部经济合作,既可以促进东西部经济、社会、技术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还可以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和促进东部产业升级的进度。虽然技术和市场是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相互依赖的两大导向,但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在东西部经济合作中也必不可少,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更好的引导和协调东西部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但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已经导致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国家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统筹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地区差距。因此,政府必须能够修正市场机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在东西部经济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这就要求政府实施高效协调的西部开发政策体系,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又要协调好东西部地区的关系,不能因为发展西部而忽略或制约东部地区的发展,影响国家整体发展的综合目标[2]。因此,为了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效率,建议构建由政府主导和调控的东西部经济合作政府协商模式,这是一个中央政府主导的东西部平等对话、开放的高层峰会机制,如图1所示。

3 政府协商模式的层级设置和职责

3.1 政府协商模式的层级设置

与我国实行的区域分级管理体制相对应,东西部经济合作政府协商体系也应该是分级设立的。国务院东西部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跨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省级政府的权责协调;西部十二省份和东部十一省份也应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区域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合作政策的制定、资源统筹和本地区发展规划等。为了保证政策制定的合理性以及能够执行到位,在制定东西部经济合作政策时,需要东西部相关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参加并原则通过。

3.2 政府协商模式各组成部门的主要职责

东西部经济合作政府协商模式体系主要由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等主体构成,各主体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有机机制,可以促使东西部经济合作能够在各个层面顺利进行和实施,从而带动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政府协商模式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在东西部区域的政府、企业、机关团体、中介服务结构之间建立起协调和链接通道,为东西部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3.2.1 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当前我国面临的现实情况是: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落后,而且缺少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理论来看,生产要素一般具有逐利性,必然会向经济效益高的东部地区流动和集中,这就使得越是发达的地区就越具备发展的动力;相反,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一方面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就很稀缺的生产要素也会流向发达的东部地区。由此导致东西部地区原本就存在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单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在一定的时期内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必须结合中央政府的宏观力量进行干预,这一职责建议由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关于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门及人员组成,建议由国务院总理兼任组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东西部区域合作所涉及的省(市、自治区)也要成立合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当地最高行政领导兼任[3]。

作为促进东西部区域合作的最高机构,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更好的协调和促进东西部合作,其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⑴制定东西部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日趋显现,区域规划问题必须提到战略高度。“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作为由国务院主持的战略规划,必将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超越行政区划的界限对东西部区域的功能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制定适合东西部区域发展的一系列规划。此外,规划还要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协调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权责

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系,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涉及到中央、地方、部门、全国性公司及企业等各个方面。为了避免条块分割所造成的体制性障碍,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需要加强区域中各省(市、自治区)行政机构的组织和协调。对合作所涉及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等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协调,对各级地方提出和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统筹安排与协调等;负责制定东西部区域合作的整体优惠和扶持政策等等。

⑶统筹管理东西部资源

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东西部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对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综合平衡东西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因此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研究东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提出东西部进行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交流的政策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市场向东部地区开放,利用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合理开发西部资源。另一方面吸引东部剩余的资金、人才流向西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运用社会、经济、政治力量来强化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推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功能的完善,同时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管理,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的整体化发展。

3.2.2 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

区域战略规划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东西部区域的各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对话与合作,协商解决地区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利益差异。为了调动各地方政府进行东西部经济合作的积极性,本文建议在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下设立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协商东西部地区跨区域行政事务和区域战略总体部署。该委员会由西部十二省和东部十一省的最高行政首长组成,是跨区域决策的行政议事机构,按照组织层级、职能分工的设计原则,下设设置常务议事机构和职能部门。(如图2所示)

3.3 东西部区域专家咨询委员会

为保证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决策是建立在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应充分发挥专家咨询论证的重要作用,建议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各部门、各行业知名专家、著名学者和科研院校学科骨干组建专家顾问团,为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咨询,专家咨询委员会任期五年,任期满后由领导小组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任。

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形成重要决策之前,专家咨询委员会要组织专门学术研究人员参与对有关东西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间重大合作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论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还可以接受省长联席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地区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合作方案的草拟。

3.4 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为非常设的官方机构,主要对针对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出现的重大争议问题,在经数轮协商或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适时进行仲裁,避免久拖未决现象的发生,提高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效率。

4 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的构成及运行

4.1 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的职责及运行

在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协商解决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联合东西部地区各省级政府进行公共事务治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定适应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协调处理利益分享和财政基金的分担问题等。

在国务院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的协助下,东西部省长联席委员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一次,时间定在每年的年初。在东西部区域内各省份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由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名誉主席,举办方最高行政首长担任执行主席,其余省份最高行政首长担任执行副主席。执行主席任期为一年(自上届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结束起至本届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结束止),联席委员会运行经费通过两部分筹措,一部分从东西部区域合作基金(根据东西部二十三的省份的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划拨)中提取,另一部分由联席会议举办方承担(采取政府财政与社会资金共同出资的形式),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进行财政支持[4]。

4.2 东西部区域合作常务委员会的职责及运行

东西部区域合作常务委员会负责在联席委员会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是该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在西部十二省份和东部十一省份各设立分支机构,由各省份的常务副省长兼任领导,东西部区域合作常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各省份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兼任,负责汇编整理东西部经济合作所涉及的各种文件资料、东西部区域各地方政府的联络与事务对接。

东西部区域合作常务委员会接受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的委托,在联席会议闭会期间协调日常行政事务,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的任期与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任期相同,常务委员会人员由东西部各省份的常务副省长、各部门的常务副厅级组成。负责接受东西部区域合作过程中各方事务的投诉,监督各地方政府关于对东西部区域合作领导小组和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形成决议的执行落实情况,并及时向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提供反馈意见。

4.3 秘书处的职责及运行

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设在各省政府办公厅,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在区域合作常务委员会会议前举行,安排各项会议议程和报告的送审,材料的总结与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各地方政府办公厅秘书长、副秘书长及文书处、信息处人员组成。

4.4 东西部各省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

在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职能部门是东西部行政首长联席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接受各省级政府的直接领导,负责执行东西部省长联席会议或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负责本省份具体方案的执行、专题计划的拟定并组织人员实施,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规划出发为当地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协同区域内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治理综合性问题。东西部各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每一年年底召开区域性的部门工作合作会议,商讨未来一年合作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进一步开展经济合作的具体建议,形成部门建议报告上报秘书处,提请下届东西部省长联席委员会参考并形成新的决议。

5 结论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存在的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单纯依靠市场经济自身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去调节和协商。国务院各部委、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各级政府,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引导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采取各种形式,帮助西部地区发展经济,最终实现东西部经济的合作、联动和协调发展,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婧.西部开发的美国经验及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9):46-49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杜平.中外西部开发史鉴[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孙峰华,刘宝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J].经济地理,2005(6):762-766

政府协商模式 篇2

如何判断政府决策是否科学民主, 它是指政府决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民意, 能够获得公众认同。这就涉及到政府决策中的民主问题。当前, 政府决策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政府决策信息不公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决策中群众参与严重缺失、缺乏民主监督等等。这些民主难题导致政府决策中存在如下问题。

滥用公共权力。一些地方和政府打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招牌, 实际上却是在滥用公共权力, 在决策方向出现了严重价值偏颇, 忽视了社会经济和公共利益, 最终导致资源浪费、民怨沸腾。

决策程序混乱。严重违反决策程序, 甚至存在草率决策、“一支笔”、越权决策, 一些工程没有经过严格的民主法治决策程序就匆匆上马, 结果既浪费了资源, 拖垮了财政, 又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公民参与严重缺失。政府决策的民主集中不够, 这就造成在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缺失, 公民缺乏向上表达意见的渠道, 即使这个渠道存在也存在着意见表达不畅甚至人为封堵的现象, 导致政府实际决策失误或者缺少公众的认同和民主监督成分。

事后责任追究困难。缺乏完善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 使得一部分领导推卸和逃脱责任, 给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 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当前政府决策引入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第一, 促进政府决策信息获取的最大化。政府与公民可以就某项公共事务的决策展开政策协商, 通过一来一往的互动, 更科学地了解民意, 更准确地体察民情, 更全面地倾听民声, 更有效地集中民智, 使政府决策建立在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上。

第二, 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公开化。协商民主可以保障政府决策在一个公共的空间中公开辩论, 认真协商, 反复博弈, 并且将协商的过程、结果公开透明化, 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第三, 促进政府决策更好地凸显民主价值。协商民主更注重民主的实质, 尊重和承认利益的多元化, 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可以参与决策, 充分地表达各自的利益, 在讨论协商的基础上产生决策或者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 促进政府决策的有效执行。协商民主可以很好地解决政府决策面临的执行“肠梗阻”问题, 调动决策的相关利益者参与, 积极地讨论协商, 体现程序的公正, 增强政府决策的合法性。

第五, 促进监督机制职能的发挥。协商民主可以把决策方案放在公共空间, 让公众辩论、协商, 决策者把自身置身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自觉接受公众对决策方案的挑剔和苛求, 是对公民的负责。

三、政府决策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 国家政治制度层面, 完善人大协商制度、政协协商制度

(1) 完善人大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要依法行使职权, 在重大决策之前需要汇聚民智、听取民意, 进行充分协商;更好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提高代表议案建议质量;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

(2) 完善政协协商制度。政协是政治协商的主要平台。发展政协要扩大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 应从社会精英涵盖普通公民, 提高政协委员的个人素;通过健全述职评议机制来全程跟踪和考核委员履行职责;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实现政协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 为政协政治协商保驾护航。

2. 政党政治层面, 完善党内协商民主、党际民主协商

一要纠正组织本位思想, 保障党员民主地位。要实现从无限领导向有限领导的过渡, 真正放权给党员,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为党员创造一个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平台。二要摒弃暗箱操作, 实行党务公开。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前提。如何现实有效的党务公开?具体来说就是要:创新公开形式, 什么形式是最好的:党员最方便的就是最好的;要公开哪些内容:党员最想知道的就是要公开的;加强监督是关键:党员最有发言权。三要反对独霸讲话的权力, 营造良好的民主讨论环境。允许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自由讨论, 反对唯我独尊, 听不得别人的意见的现象, 这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生动体现。四要健全监督机制。向党内的少数领导的专制主义作风开战, 为党内协商民主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增强责任意识, 要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误必追究”的观念。五要加强政党协商保障机制建设。健全知情明政机制, 有关部门定期提供相关材料, 组织专题报告会, 协助民主党派优化考察调研选题;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与民主党派的联系, 视情邀请民主党派列席有关会议、参加专项调研和检查督导工作。

3. 政府治理层面, 完善政府决策前的民主协商机制

不论是政府管理, 还是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要以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 这个过程就是政府和群众进行民主协商的过程。

2013年1月份, 吉林市举行天然气价格听证会。迫于物价上涨的压力, 天然气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物价局决定上调民用天然气价格。至于怎么调, 物价局想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召开了听证会。物价局提前十五天对相关的信息进行了公开, 向社会征集14名消费者代表参加听证会。在会上, 消费者代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最后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每立方米上涨0.23元, 这样的微调对居民生活影响不大, 尽管才两毛三, 却见证了吉林市在政府治理层面协商民主的发展。这个案例对在政府治理层面, 如何完善决策前的民主协商机制有三点启示:一是政府要推进信息公开, 让社会公民及时地了解政府管理和决策的相关信息。二是保障参与主体发表意见的权力, 防止政府组织的各类恳谈会和听证会成为听而无言, 听而不证的报告会。三是规范协商程序, 防止好的民主协商形式成为决策部门的政治走秀。

4. 公民社会层面, 健全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制度

完善选举制度, 这是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前提。健全民主决策前协商, 切实做到村务公开和居民事务公开, 真正做到让老百姓话有民说, 事有民议, 决策之前先协商。吉林市昌邑区双吉街道开展的“民情民意恳谈会”, 针对的是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和服务问题;像业主委员这样的社会自治民主形式, 以后还要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5. 虚拟社会层面, 规范和发展网络协商民主

网络社会是虚拟的, 虚拟的社会反映着真实的社情民意。深圳的第一个网络提案是在2013年的政协会议上产生的, 深圳市档案费每个月少收10块钱。网络民主真正推动着现实协商民主的发展。

虚拟社会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网民身份平等, 可以参与平等话题的讨论, 及时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同时, 网络民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方说信息掌握在政府手里, 制约着网民信息的获取;网民层次不齐等都会加剧不平等。发展网络民主, 需要更好地去规范, 引导网民理性讨论。要加大互联网的硬件设施建设, 扩大网络覆盖面, 实现网络协商民主的普遍化。要规范网络问政, 建立政府和网民的对话协商制度, 在重大决策之前, 引入网络民主协商作为常态运作制度。要引导网民理性讨论, 为协商民主提供决策参考。

摘要: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是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方式。在政府决策过程中, 需要以民主作为保障, 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执行、修正, 协商民主正好弥补了政府决策在民主上的不足。发展协商民主对于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参考文献

[1]李拓.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 .

[2]王馨玮.论协商民主与我国政府决策[J].赤子, 2014 (19) .

[3]贺善侃.推进基层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协商民主[J].理论探索, 2011 (3) .

[4]顾榕昌.政府决策协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8) .

政府协商模式 篇3

一、协商民主

20世纪后期在西方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形式:协商民主。有学者认为它源自并超越了自由主义民主,它的产生“是为了回应西方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多元文化社会潜藏的深刻而持久的道德冲突,以及种族文化团体之间认知资源的不平等而造成的多数人难以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也代表了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关于协商民主的内涵,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陈家刚认为,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陈剩勇则认为,“协商式民主理论强调公民是民主体制的参与主体,应该积极促进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不应仅仅局限于投票或者请愿、陈情或社会运动。而应该在参与者充分掌握信息、发言机会平等与决策程序公平的条件下,对公共政策进行公开的讨论,进而提出可行的方案或意见。”张毅认为,协商民主就是在人们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要求,通过对话、协商、辩论说服等方式,在相互包容、相互妥协的情况下达成互惠,形成共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每一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以上学者对协商民主内涵的界定虽不完全一致,但他们都共同地认可,协商民主强调,利益相关的多方主体应以平等的姿态,展开沟通对话、进行互动协商,最终达成各方共同认可的一致共识来解决共同关切的利益问题。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弱不同主体间的冲突紧张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彰显民主的价值意蕴。

二、协商民主与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

现代化是社区治理的前进方向和目标追求,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发展也必然朝着这个方向。然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各方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治理理念、方式、手段的更新,这就与协商民主的理念内涵产生了内在的相通性和一致性,也给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的基础。若将二者理论上的相通在实践中加以探究,挖掘协商民主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价值,至少在以下三方面会有所发现。

(一)促进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的社区治理过程从一开始就置于政府部门的主导之下,在国家层面,民政部是指导全国社区建设的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进行政策性的宏观指导,在地方上,县、区级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社区建设的最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负责最终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社区建设任务。与此对照的是社区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等其他非政府主体则处于被动响应、服从的地位,在社区建设、治理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低迷不振。这种情况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结构呈金字塔形,政府部门是社区治理的中心主体,其他主体则处于边缘。看似有多个社区治理主体,实则真正的主体只有政府部门一个,政府独强支撑着社区治理的重任,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组织虽未完全脱离治理过程,但更多的是形式性参与不具有实际上的社区治理主体地位。协商民主则强调多主体间的沟通、互动,注重尽可能地彰显、维护不同主体的话语表达权,而不论其地位、力量之微弱,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主体单一的极化现象。这对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主体结构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表现出对其他非政府主体的尊重和重视,把它们视为社区治理的主体而不是自己的助手甚至是需要加以管理的对象,在采取行动前应主动征询和听取它们的意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社区治理集体行动中的一员而不是强势的独行侠,从而真正构建起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格局。

(二)推动治理主体地位的平等化。

平等是协商的前提,没有地位上的平等就没有协商的可能,而是被动的服从或不情愿的妥协。主体地位上的不平等必然会使居于高位的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而这一地位所能集聚的资源又会在无形中对其他资源缺乏的弱势主体形成压力。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委员会或者社区社会组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与社区其他主体在社区治理权力分配上具有先天的非均衡性,政府部门的先天优势让它成为了指导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老大哥”,其权威与生俱来不可否认。相反,社区居委会或其他社区自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权威需要借助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和巩固,它们的社区治理行为需在“大哥羽翼的庇护下”实施才能产生相应效果,长此以往形成了自身的依附心态和从属地位。最终,它们行政化倾向愈来愈严重,处在半官半民的尴尬地位,既不能有效汇集民意、反映民情而取信于民,使自己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又没有足够力量独自解决日益纷繁复杂的社区问题而取信于政府部门,使其充分放权于己。这使得它们在与政府部门的互动中缺乏足够的自信而自降姿态、放低位置,更不论那些处于“无组织状态”孤军作战的公民个人。政府部门优势地位的形成有历史、法律上的原因,但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其自身并不应该刻意去突显这一优势或利用它去营造一种纵向的位差势态,而应主动放低姿态,大胆培育和锻炼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个人参与处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聚资本,建立与自己平等的社区治理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他非政府社区治理主体在心理上、行为上重塑自身的角色,实现由次要配角向主体主角的转换。

(三)实现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协商性。传统行政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发布文件的方式来指导社区的建设。这种行政性的指令、命令更多地是政府部门单方意志的体现,体现着政府部门对社区治理权力的垄断,带有浓厚的强硬色彩,既不能彰显社区治理的基层民主价值,也缺少柔性的协商意味。协商民主更强调一项公共决策的形成应经过公开、自由的讨论沟通程序,使各利益主体均能充分、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立场,以使别人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社区各治理主体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减少相互的猜测和可能的误解,为它们转变偏好、改变立场,把自利色彩较强的观点调适为更具公共理性的主张提供可能空间,也为最终达成具有一致合意的共识奠定基础。同时,民主的价值也在这一协商、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实现这一过程的转变,政府部门需要剪除对以往单向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弱化自我中心意识,习惯于与社区他主体分享治理权力,共同设定社区治理的议题、议程,在双向、多维度的权力交互结构中,通过与他主体的互动、沟通和协调达成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方案,实现社区良善治理的最终目的。

三、协商民主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随着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改革迈向纵深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社会方面,社会结构由单一性、同质性向层次化、异质化转型变迁,社会分化形势严峻、社会风险增多;社会价值上,民众思想价值多元化发展已成不可逆趋势;另外,民主化浪潮席卷着全球政治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公民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渐渐觉醒、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基层社会矛盾、冲突也日益多样复杂,然而能够有效融合异质性利益主体间差异化诉求,为其提供协商空间平台的规范化渠道却存在供给不足的困境。这一现实状况越来越呼吁一种更具开放性、妥协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出现。协商民主在治理主体及其地位和治理过程方面的价值影响,可促进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平等化发展,提升社区治理过程的民主协商性。这就为不同的社区利益主体提供了充分对话、共同探讨的空间,通过坦诚、公开的沟通使他们增进互信、理解,学会换位、利他思维,减弱对立主体间的猜测、对抗和自利心理,使矛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种协商解决、共同治理的方式实现了社区治理的更大包容性和更高接受度。因此,协商民主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应是协商解决、共同治理形式的,这种“协商共治型”的模式不仅与我国当下的社会背景和社区现状需求相符,也为转型中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剩勇.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J].浙江社会科学,2005,1:28

[2]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J].学习与探索,2007,2:86

政府协商模式 篇4

关键词:Wiki互动模式,网络协商,作业评价

1 Wiki互动模式对教学之意义

Wiki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在不到20年间里,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Wiki时可以有两种指代:一是作为技术工具的软件;二是提供资源服务的资源库或网站。更重要的是,Wiki支持网状结构的内容编辑,支持多人参与,从而从技术的角度彰显着对话之意义。有国外学者总结归纳了Wiki的七种教育教学功能:第一,学生可以使用Wiki来实施研究项目,将Wiki作为一个过程性文件记录的平台;第二,学生可以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将他们的想法写在Wiki上,共同创建一个协作式的评论手册;第三,Wiki可以用来呈现课程资源,例如教学大纲和讲义,任何学生可以在上面编辑和评论,这样所有人都能够直接看到;第四,教师可以使用Wiki作为一个知识库,使教师之间能够就教学实践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思考,同时也能够作为记录保存下来;第五,Wiki可以当作概念图来使用,它适用于进行头脑风暴,一个特定的Wiki话题可以产生一连串丰富的资源网络;第六,Wiki可以取代传统的软件用作汇报工具,学生能够直接在汇报内容上进行评论或修改;第七,Wiki可以作为集体著作的工具,使用Wiki可以将组员团结在一起,这样他们可以在同一个Wiki页面上创建和编辑内容,等等。

2 基于Wiki互动模式对作业评价方式之改进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中国当下教育框架内,作业评价对学生学习施加着重要影响。作业不仅具有给定分数、评定成绩的工具理性价值,更具有相遇、对话的目的理性价值。本研究基于Wiki互动模式,以网络协商为路径,以作业评价范式变革为基点,从而具有如下意义:

(1)有利于变革传统的作业评价范式。评价总结过去,评价指引未来。作业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反思学习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有利于扬弃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从而建构起新型的网络协商作业评价模式。

(2)有利于完善师生之间双向建构的互动模式。Wiki不仅是一种计算机软件,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信息工具、交流工具、情景工具和合作建构工具。当下,Wiki已经超越了作为超文本系统软件的技术内涵,而更具有面向社群的协作式交流的价值意蕴。基于Wiki的互动模式,就是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具有历史感(追溯性)和共时性(即时性)的网络时空。它消弭了Web世界的诸多界限:网民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学生网民既是学习者,也是协商者。

(3)有利于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即已开始引发教育教学的剧烈变革。时至今日,在线学习、E-Learning等理念加速了学习范式的转换,势必引领学习评价范式的变革。在此意义上,本研究以具体的作业评价范式为着眼点,便是对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做出有益探索。

3 网络协商式作业评价范式建构

在对既有作业评价范式扬弃的基础上,关注网络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最新动向。厘清Wiki互动模式、网络协商以及作业评价等基本概念,从而建构出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作业评价范式,并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不断完善。

3.1 Wiki互动模式的生成

21世纪的教育改革及教学评价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和社会建构主义(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拓延出第三代教学设计(ID3),从而变革了传统教学评价范式,创造出新的作业评估模式。“质性评价”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质性评价”提出了“实作评价”、“另类评价”、“真实评价”、“情境评价”、“动态评价”、“档案评价”、“展览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式,而发展性评价可谓典型。互动性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方式,同时也是独立性与集体性的统一。Wiki互动模式基于发展性评价理想互动模式,由问题系统、检索系统、知识库系统、群组系统和交流系统组成。教师通过问题系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就教师的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检索系统在知识库系统中查找匹配的答案,或通过群组系统提交问题,请大家共同讨论,最后通过交流系统协商完成知识的获取。然而,行之有效的互动模式不是教师或科研人员坐在电脑前的个体独白,而是与教育教学对象一道,在行动研究中建构生成。

3.2 网络协商路径的探究

基于Wiki互动模式,可以生发出多重网络协商路径。譬如,“搜搜问问”开辟了互动问答社区。用户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搜索其他用户沉淀的内容,结交更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共同享受探讨知识等。并且开通了“成长体系”、“问问学堂”等学习社区,推出“积分商城”、“问问专家”等奖励措施,也设置了“问问礼仪”、“删除内容”等规制举措。本研究将借鉴中文Wiki百科如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互动模式,创造出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的的协商模式。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基于Wiki互动模式的作业方式转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一种互动、共享的平台。然而,只有将平台“物的属性”转化为“人的属性”,将单向的作业评价转化为双向的深层对话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终极价值。因此,课题组将充分发掘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贯穿以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在“目录管理”这一版块中,个人资源工具就是为教师提供了拓展空间。“新建目录”、“移动”、“删除”、查看目录属性、修改目录等栏目,是教师管理个人资源的有效工具。教师完全可以突破既有作业布置及评价模式,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的交往关系。从而赋予学生话语权,也开拓出走近学生心理和心灵的渠道。

3.3 作业评价范式的置换

基于Wiki互动模式,可将传统评价模式与网络协商作业评价范式对比如下:

参考文献

[1]衷克定,郑彬彬.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2]郭锂,徐晓东.网络学习文件夹在综合学习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3]王林发.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与教学研究,2010(2).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政府协商模式 篇5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发生后,立即在微博上点燃了舆论。根据微博查找功能显示,以“天津爆炸”为关键词,在8月12日~9月12日的一个月间共有66941357条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的微博,显然,人们对天津滨海新区爆炸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因此,本文将以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中的微博为分析样本进行分析,其微博舆论具有代表性。

二、三个舆论场的协商与对抗

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有以“天津发布”为代表的官方政府舆论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专业媒体舆论场,以及以“思想聚焦”为代表的草根意见领袖所构建的舆论场。这三类微博,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不断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也左右着人们的判断。本文将分析三类微博是如何在突发性事件中协商与对抗的。

(一)官方←→意见领袖:激烈的对抗与奇妙的倒逼机制

官方的政务微博拥有的最大优势在于自身独特的政治背景,可以使其在突发性事件中成为最早也是最能接触核心信息的微博。而通过官方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将有关事件的核心信息向外界披露。

而以“思想聚焦”为代表的微博意见领袖,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表现得异常活跃。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意见领袖们大多采取了和官方政务微博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以“思想聚焦”为例,该微博主要集中于探寻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微博中多次呼吁不要让“真相”沉于地下,号召对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查。而该微博在倾向性上也多呈现出负面性。

可见,在官方政务微博与草根意见领袖间存在着较大的鸿沟,两类微博在舆论场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两类微博所构建的舆论场,除了对抗,也有妥协和不可避免的依赖。

以“思想聚焦”为例,虽然该微博发布了大量呼吁对事件真相披露的微博,也经常在微博上要求查处责任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以“天津发布”为代表的政务微博及时地向外界发布事故的最新情况,“思想聚焦”才能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关于事故的最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微博给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能及时地进行沟通,实现双向互动。[2]就如“思想聚焦”不断地发布微博,甚至开始质疑当地政府的救援能力,天津当地媒体在舆论压力下也开始大幅度地报道事故的有关情况。

(二)官方←→专业媒体:和而不同

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发生后,“人民日报”微博是三个微博中第一个报道的。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微博凭着其巨大的粉丝量以及专业化的新媒体报道队伍,在突发性事件的舆论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民日报”与“天津发布”一样,不遗余力地及时迅速地报道事故的有关信息,应该说,“人民日报”凭借自身强大的关注度在事故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力。同时,相较于“天津发布”相对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人民日报”微博能够运用巧妙的宣传技巧,使信息更容易被网友所接受。

虽然相较于“思想聚焦”往往犀利而又尖锐的质疑,“人民日报”微博显得要平和、中立很多,但“人民日报”也以客观、真实的新闻专业主义对事故的全貌进行了分析,相比“思想聚焦”和“天津发布”,其更加客观、中立地将事故信息展现在了大众面前。

(三)专业化媒体←→意见领袖:交互传播,互为补充

相较于官方的政务微博与专业化媒体微博和微博意见领袖间的关系,专业化媒体微博与微博意见领袖的关系就要和谐许多。

一方面,“人民日报”微博通过与“天津发布”相似的传播路径,将事故的有关消息发布在微博上,并运用相对高超的传播技巧使其能够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力。另一方面,意见领袖作为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意见、观点、建议的人,其对于事件的发展以及舆论场的变化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少数意见领袖凭借自身巨大的粉丝量能够在微博上广泛传播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并通过粉丝的传播在微博这一舆论场上广为流传。

这种“专业化媒体发布信息—意见领袖加工信息—形成舆论共识—专业化媒体跟进”的微博舆论场的传播机制实现了“专业化媒体微博”与“微博意见领袖”间的良性沟通机制,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的舆论场提供了可能。

三、结语

通过对“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这一突发事件中分属官方政务微博、专业化媒体微博和意见领袖微博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微博时代”,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官方信息,而是开始更多地尝试去思考,去探寻掩藏在事故表面之下的真相。而借助微博,多样化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也改变着传统的突发事件中的话语体系。

政务微博要想在突发性事件中占据主动地位,主导有关事件的舆论走向,就必须摒弃用“传统新闻发布”来生搬硬套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窠臼。同时,以“思想聚焦”为代表的微博意见领袖们在质疑的同时,要牢记自己作为网络意见领袖的责任和义务,一定要将理性的、客观的、专业的信息和观点传递给受众。[3]

摘要:本文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新浪微博的三类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和意见领袖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所发的微博进行解读,分析三类微博在突发性事件中的框架。

关键词:天津爆炸,微博,舆论场,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周莉.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发布及其影响[J].新闻大学,2015(2):144-152.

[2]杨菁.政务微博与传统媒体微博在灾难传播中的框架表达比较研究——基于雅安地震后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微博1230条微博文本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2):169-172.

上一篇:安装环境下一篇: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