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

2024-07-13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共4篇)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 篇1

中共十八大指出,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并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重申是中共十八大的一亮点, 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和模式, 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改革新的路径选择。

一、我国协商民主的传统文化渊源

“协商民主”并不是中国政治发展中出现的概念, 而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民主理论对选举民主局限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发展而来的。自毕塞特提出“协商民主”的概念后, 西方学界对这一研究领域开始了深入的关注与探讨, 协商民主也由此成为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尽管“协商民主”在中国是舶来品, 但政治协商和决策洽谈等民主协商的形式和西方协商民主的精神要义和社会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近现代的历史实践中都以带有中国特色的形态存在着。

有学者提出每一种民主都要有其适应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新掀起的民主理论和模式也有其特有的时代文化背景。而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和发展土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容易找到“和”、“合”和“中”的思维影子, 体现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观念便是重和、贵合。孔子有语:“礼之用, 和为贵”, 孟子强调“人和”重于一切, 儒家的《周礼》也强调“以和邦国, 以统百官, 以谐万民”,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儒家对“和”、“合”的重视, 其重点强调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协同, 此外, 《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天下大同政治理念, 都为中国近现代的民主协商和协商民主实践与发展提供了精神价值和文化资源。近现代的张岱年先生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以贯之的东西——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梁漱溟先生也认为“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 为其根本精神”, 程思先生更是直截了当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为“中华和合文化”, 从此种种, 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政治社会有着源远的强调共济、协调、互补、和谐共事的协商民主文化资源, 这些都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二、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价值与定位

我国民主协商的形式与实践早已存在, 自西方协商民主概念传入我国以来, 在中共的重要文献中也多次提到, 但像十八大这次鲜明地提出和重视其在政治发展和改革中的作用还是首次。西方语境下的协商民主与中共提出的协商民主, 在遵循的理路和原则上虽然还有着差异, 但都重视多元主义、平等与理性, 都重视公共利益与公民社会的参与, 正是这些特质, 使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期待, 也决定了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中的价值与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同质一元化社会结构正迅速走向解体, 取而代之的是异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 社会阶层的分化、组合与流动加快, 人们的利益关系与矛盾也日益复杂, 不同社会团体与阶层的物质利益与政治利益诉求日益增强与多元化,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仅靠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不完全协商民主与社会控制显然不能实现多样化的社会利益与意见整合。协商民主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是相适应的, 其主张社会多元主体的平等对话, 重视协调商谈机制的有效建构, 支持社会多元力量的政治参与, 争取公共利益的合理整合与最大化, 所以, 协商民主可以克服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冲击, 可以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进路与空间。总而言之, 协商民主将在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彰显其价值。

三、发展新时期的协商民主

中共曾在2006年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指出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中共十八大再次标题式地在报告中强调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我国不仅具有协商民主的文化渊源, 也具有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社会基础, 再加之中共对协商民主的再认识, 协商民主将是中国十八大后政治发展与革新的新的路径选择。

中共十八大重申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再次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提出了改革人大制度的新举措, 这体现了中共发展与完善代议民主的努力。人大制度的改革离不开对人大代表自身素质能力要求和联系群众沟通机制的改革, 而这些都需要人大代表议政协商等协商民主能力的发展, 需要构建人大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关系, 总体而言, 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取向。

我国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公民基于利益诉求的政治参与的活跃, 为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基础。要创新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 首先要在城乡社区积极推进居民、村民自治, 基于协调商谈、多主体参与、多利益整合基础上建立民主规则与程序, 把居民、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落到实处, 近年来各地基层发展起来的民主恳谈会、市民论坛等就是较为成功的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要创新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 还要注意考征基层民主协商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参与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协商的可发展性与公正性等, 否则基层协商民主只会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高建, 佟德志.协商民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

[2]孙存良.当代中国民主协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 篇2

高考题组

1.(2015·北京高考)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于2015年3月由政协委员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义务 B.上述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C.由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 D.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质询权

2.(2014·重庆高考)协商民主指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需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从参政协商到立法协商,从市民论坛到电视问政,从价格听证到专家咨询,协商民主的形式日益丰富。发展协商民主()A.属于政府的“阳光工程” B.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C.提高了政治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D.旨在强化公众对政治决策的监督 强化题组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下列能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是()①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使少数民族代表占一定比例 ②中共中央就当前经济工作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 ③人民政协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的工作 ④国家教育部就高考改革新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4.“选举民主”和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说法正确的是()①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②它是完善我国各个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重要途径 ③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汇民意、聚民智 ④它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可见,协商民主()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②能推动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③有利于协调与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④保证了党、政协与政府机关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推进协商民主的实践。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广度。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这说明()①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②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和政治智慧

③我国创造性的发展了民主形式,推进了政治文明建设

④切实保障政协履行国家职能,才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广阔的平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2015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中国共产党()①通过协商民主,实现人民民主 ②依靠民主执政,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行党内民主,科学民主决策 ④坚持科学执政,推进政务公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习总书记在庆祝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重申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极端重要性,要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向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面对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须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是利益多元社会的一种有效治理方式。结合材料,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政治意义。

答案

1.B [撰写“提案”,不是公民的政治义务,A观点错误,排除A;中学生模拟政协,经过调研和论证并撰写提案,该过程能增加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B正确且符合题意;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是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的体现,政协委员不能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C错误;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政协委员不享有此项权利,D错误;故答案选B。] 2.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参政协商”“立法协商”“电视问政”“专家咨询”等题眼信息,把握题干主旨。由上述题眼信息可知,协商民主并不是仅就政府而言的,A、B两项排除;其目的并不是仅仅强化公民的监督,D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 3.B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民主制度的两大最重要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选举民主的核心制度载体,①项属于选举民主,故排除。题肢②③④都是协商民主的体现,故答案选B。] 4.B 5.B 6.D [协商民主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因此应是体现了党的理念,而不是政府,②不符合题意;④“政协履行国家职能”的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信息,①③符合题意。] 7.A 8.(1)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3)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 篇3

过去, 我们曾在一段时间内试图通过一元文化权威管理统合社会认知, 但这种尝试已不能满足我们当前时代的需求。协商民主无疑为我们在多元时代形成价值、观念共识提供了契机。协商民主对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激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进一步完善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协商民主有利于增强人民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 民主的核心在于如何维护和促进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及如何巩固、增强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是社会的主人,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指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把人从自然和社会的压制中解放出来。协商民主的主体相互之间是独立、自由、平等的关系, 没有谁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左右其他参与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这就意味着, 协商民主主体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具有高度一致性。它们都把人的自由、平等作为民主追求的根本目标, 都把人民作为民主的主体, 都把人民是否能够充分享有民主特别是政治参与权利作为民主得以真正实现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鼓励人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为人民的政治参与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是围绕促进人民利益所展开的。是否维护和促进人民根本利益是判断党和政府政策科学性的最高标准。而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效率。党和政府在决策过程中, 必须考虑所涉及群体的切实利益、广泛听取政策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才能提高决策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包容性。

我国在民主建设过程中也曾存在权力自上而下, 对于民众意见听取不足的问题。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政策决策的途径较少, 政府决策缺乏透明性、公开性, 导致很多决策更多的是从官员政绩角度考虑而不是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去考虑。协商民主将政府、社会组织、民众置于平等的协商语境, 在为民意表达提供通路的同时也为民主理解党与政府政策提供了基础, 有利于政策的传达、贯彻和落实。协商民主的实践必将减少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和短视性, 实现决策的程序正义。

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协商民主为不同群体的相互沟通创造了空间。由于在文化背景、社会分层等方面的多样性, 人们相互之间也有着各自的价值认同、生活方式和利益诉求。协商民主能够在现实层面促进人们的交往, 促使人们在相互协商中消除偏见、消弭矛盾, 共同致力于互利互惠的合作, 致力于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之所以提出统一战线是我们的“法宝”, 之所以在统一战线内部强调要通过对话和协商, “尽可能求得全体一致”, 就在于他清醒地认识到, 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社会, 包括人民内部也有各个不同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对立的阶级, 在传统民主体制下, 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缺乏一个共同参与政治生活, 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的民主架构, 只有通过协商民主的初级形式——统一战线, 才能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开创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分化更加明显, 要反映社会结构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既爱国爱党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这一现实特点, 我们只有坚持在健全选举民主的同时, 发展协商民主, 才能寻求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共同利益最大化, 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才可能达成广泛一致的共识, 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 形成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协商民主有利于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制度职能

协商民主的特征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有着深层的契合度。政治协商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 也是人民政协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三大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 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本质上有着协商民主的吁求。

首先, 政治协商制度的参与各方来自不同的党派、团体、民族和行业, 在参与结构上具有多元特征。不同的参与者基于自己的思想理念、利益诉求和文化背景, 对社会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看法和理解。政治协商的目的不在于存异、而在于求同, 希望能够通过不同群体间的协商合作找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多元特性和求同目标与协商民主的特点高度契合。

其次, 政治协商制度期待能够广泛地听取意见, 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制度安排提供依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只有听取各方各面的意见, 综合考虑各个群体的利益需求, 所制定的政策才能客观反映现实需求, 在增强科学性的同时获得政治合理性。这就要求民主党派, 团体、民族代表在政治协商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能够充分享有献计献策、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这也是协商民主的主旨所在。

最后, 政治协商制度期待个群体代表对政治生活的积极、深度参与。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 不论党派、团体、民族, 都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民主党派, 团体、民族代表不但关注个体所属群体的利益, 更要关心社会的政体利益、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政治协商的参与程度越高, 民主才能落到实处。这又恰恰是协商民主的本质诉求。所以, 我国政治协商制度对于协商民主有着内在的需要, 积极推动协商民主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的必然选择, 也是我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我国的“十八大”报告中, 明确将“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作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民主的战略目标。

摘要: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 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 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协商民主有助于不同层面的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孕育发展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协商民主体制, 增强人民的主体地位, 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发展 篇4

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这是由政协的性质、任务、作用决定的。政协上海市闸北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政协”)要在中共闸北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能,大力弘扬团结民主主题,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位置超脱的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建设与上海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打造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三条 参加区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遵守宪法和政协章程,享有应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区政协应为参加区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履行职能创造良好条件。区政协为履行职能举行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区宣传新闻媒体应充分予以报道。

第四条 为进一步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实效,充分发挥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我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政协章程,参照全国政协和上海市政协有关规定,结合闸北区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政治协商

第五条 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第六条 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

(一)本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及重要工作部署。

(二)涉及国计民生的本区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及重要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决策。

(四)本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五)事关全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

(六)区委提出的重要人事安排。

(七)本区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八)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问题和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

(九)需要协商的其他重大事项。第七条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

(一)区政协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以下简称“常委会”)、主席会议、联席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会议。

(二)根据需要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协商会和委员视察情况通报会。

(三)应邀参加有关重要会议。第八条 政治协商的方法与要求:

(一)区政协根据区委、区人大常委会(以下简称“区人大”)和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的提议,安排各类协商会议。

(二)区政协认为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也可按政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建议区委、区人大和区政府将重要问题提交政协协商。

(三)区政协主动向区委请示,讨论确定年度需要协商的主要内容和总体安排。

(四)区政协与区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就当年协商内容、通报安排和调研课题等方面的工作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必要时可形成会议纪要。联席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原则上于当年政协全会结束后一个月内举行,由区政协主持,区政府正、副区长,区政协正、副主席、秘书长和区政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府办”)主任、区政协办公室主任出席,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成员列席。

(五)开展政治协商可以举行专题协商会,也可以将需要协商的内容列为区政协各类例会的一项重要议程。

(六)协商会可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主持召开;也可由上列单位委托区政协主持召开,上列单位委派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通报有关情况并直接听取政协的意见。协商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七)协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通报情况型:把一些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及时向政协通报;征求意见型:把一些比较成熟的规划、方案、意见等提交政协有关会议征求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研究讨论型:把一些决策前尚在酝酿的意见同政协委员讨论,集思广益。

(八)区委全会、区委常委会、区委书记办公会,区政府全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及其他全区性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区政协正副主席和部分政协委员列席;区政协全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可视情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九)区政协各专委会应加强与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商讨论,积极发表意见建议。

(十)每次协商会的会议形式、时间、地点和出席范围等事宜,由区政协机关和区委办、区府办或有关职能部门于会前具体协商确定。有关材料一般应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送达与会人员,以便作好准备。

(十一)与会人员在协商会上发表的重要意见建议,由区政协机关负责归纳整理,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区委办、区府办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将领导批示、采纳情况等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区政协机关,必要时作出解释说明。

第三章 民主监督

第九条 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第十条 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本区的实施情况。

(二)本区重要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或规划和施政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实事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进展情况。

(五)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六)本区党政机关、法院和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廉洁勤政等方面的情况。

(七)本区党政领导干部考察、任免的情况。

(八)本区有关部门对政协提案和意见的办理情况。

(九)参加区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十)需要进行民主监督的其他重要问题。第十一条 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

(一)视察。

(二)提案。

(三)反映社情民意。

(四)担任特邀监督员。

(五)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向党政组织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六)应邀参加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

(七)法律和政协章程规定的其他形式。第十二条 民主监督的方法与要求:

(一)视察活动

1、区政协每年组织两次由全体委员参加的集中视察,分别在年中和年末进行。年中视察按照“小型、多样、专业、实效”的原则,结合专题调研,由政协各专委会分别或会同组织进行,为评议政府半年工作报告作好准备;年末视察由区政协组织,重点围绕政府实事项目、重大工程的完成情况,由正副主席带队,分若干专题进行,为召开政协全会、更好地参政议政作准备。

2、视察的专题可由区政协专委会或其机关提出,也可由政府职能部门与区政协机关协商提出,须经区政协主席会议审定。

3、政协各专委会平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本专委会委员进行若干次小范围的视察。

4、政协委员每年至少参加两次由政协或专委会组织的视察活动,区政协支持政协委员有组织地开展明查暗访活动。

5、视察活动应本着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进行,区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政协开展的或委员有组织地进行的视察活动,但接待从简。

6、年中和年末组织的政协委员视察应形成书面报告,实事求是地反映视察情况,报主席会议审议,并以书面形式向被视察单位反馈。视情可将视察内容提升为提案、调研课题等,以促进履行职能的工作进一步深化。

(二)提案工作

1、提案工作在区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展开。提案委员会是提案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日常服务机构。提案委员会主任由分管副主席或分工协调的秘书长兼任。

2、提案委员会应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做好有关的培训、指导、征集、立案、交办、催办、督办、宣传、总结经验等项工作。

3、区政协每年按规定标准,从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提出的提案中,遴选出若干件重要提案,由正副主席负责督办,并推荐、建议由区政府正副区长分工督办。年底,从年度所有提案中评选出若干件优秀提案,在翌年的全会上予以表彰。

5、提案委员会要加强与区政府督查室及提案承办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视情不定期召开提案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完善和推进工作。

6、由区各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以组织名义提出的集体提案和10名以上委员提出的联名提案,应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批办。

7、对内容相关的若干提案或涉及面广的集体提案,可由政协提案委员会和承办单位联合召开“集中办理会”,请区政府和区政协分管领导主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与提案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妥善办理和答复。

(三)特邀监督员工作

1、受本区党政部门及市公用事业单位的邀请和聘任,由区政协按要求推荐政协委员担任上述部门的特邀监督员、检察员、陪审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行风评议员等,统称为区政协特邀监督员(以下简称“监督员”)。

2、监督员由区政协与聘任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一名政协委员担任一个部门的监督员,一般不宜兼任。政协委员应回避在有直系亲属担任主要领导的部门担任监督员。

3、监督员应带头遵守和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政协章程及聘任单位有关规定的义务,不得在监督过程中谋取私利。每年须向区政协报告监督工作情况。

4、监督员在履行职能期间,享有与做好工作相应的知情权、调查权以及直接向聘任单位负责人反映情况的权利;对所转递、提供的举报线索和申诉案件,有参与调查和了解查处结果的权利。

5、监督员可参加聘任单位组织的有关监督活动,也可单独进行明察暗访。监督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

6、聘任单位应积极地创造条件,支持监督员的工作。对监督员意见建议的处理结果,要及时向本人和区政协反馈。每年年底应主动与区政协就监督员的工作和表现情况进行沟通。

7、区政协不定期召开监督员工作会议,交流情况,总结经验,对成绩突出的监督员予以表彰。区政协机关应指定职能科室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区政协可受委托,也可自行协调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党政部门党风政风建设情况等开展评议监督活动,并作出实事求是的书面评议报告。区政协积极组织和支持政协委员参加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调查、检查和评议活动。

第四章 参政议政

第十四条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听取来自政协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形式,主要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其内容广泛,除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表各界群众广泛参与本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外事、国际交流等重要活动。

(二)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并协助有关部门加以落实。

(三)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协调处理本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有关问题。

(四)开展各类咨询、议政活动。

(五)其他有关方面。

第十六条 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二)在政协各类会议和活动中发表意见建议。

(三)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进行有关论证活动,提出提案和建议案。

(四)举行或参与各类议政会、咨询会等。

(五)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平时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第十七条 参政议政的方法与要求:

(一)确保政协委员知情明政,建立区情通报会制度。具体通报内容由区长和主席联席会议确定。原则上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区政府区长或分管副区长向全体政协委员通报近期重大工作;必要时,可由政府区长和政协主席商定,增加通报内容。每次通报会的时间、地点、形式、出席范围等事宜,由区府办与政协机关在征求通报区长或分管区长意见的基础上协商确定。

(二)调查研究工作

1、为更好地围绕中心、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区政协主动向区委、区政府领受任务;区委、区政府每年以文件、抄告单或会议纪要等形式,向区政协提出若干课题调研建议。

2、区政协根据“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多出精品”的原则,选择一至两个课题确定为年度重要课题,由主席班子亲自领导和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3、重点课题应紧紧依靠区政协相关专委会、区有关职能部门和市区专家学者(含政协委员)来开展,视情邀请有关党派团体共同参与。对区政协开展的重点课题调研,区有关职能部门应由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一名副职全程参加,并积极提供便利条件。

4、区政协各专委会根据主席会议的统筹安排,按照“少而精、深而实”的原则,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在分管主席的领导下,每年开展一至两个专题调研。

5、区政协开展的课题调研,应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的原则,重点在摸清现状和提出对策建议上下功夫,应注意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以提供多种选择和思路供决策参考。

6、调研应形成调研报告,视情可上升为常委会建议案或主席会议建议案,并以文件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

7、对政协报送的调研报告或建议案,区委办、区府办应及时以文件或抄告单形式向区政协反馈领导批示和采纳落实情况。

(三)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1、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应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思想,坚持求真务实、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注重时效的原则。

2、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收集和反映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社会各界人士反映的事关全局的重要情况和意见;有识之士的警示性、前瞻性的意见;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实情分析和防治对策;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情况;保障政协委员正常履行职能的意见建议等。

3、建立区政协主席班子定期下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制度。一般情况下,每周四为班子成员分散下基层日,每月第一周周四为班子集体下基层日。下基层的主要内容为走访联系政协委员、到基层单位调研视察、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

4、建立党派团体负责人恳谈会制度。由区政协党组出面召开,区政协主席班子成员出席,上下半年各举行一次,专题听取各党派团体的意见建议及其所联系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5、建立界别委员座谈会制度。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视情可随时召开,每次邀请一至两个界别的部分委员参加,结合形势和工作重点,专题听取所在界别群众的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

6、建立常委联系委员制度。每位常委负责联系若干名委员,联系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为交流思想,增进了解,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走访联系时,可视情邀请分管副主席参加。常委对所联系的委员每年至少走访联系一次。

7、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和服务反馈机制。区政协机关开通专门热线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向委员发放《反映社情民意征集表》。对收集的重要社情民意,区政协机关要及时归纳整理,视内容形成《情况专报》、《政协专报》或正式文件,分别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有关方面。

8、对区政协收集、整理和报送的社情民意,凡经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阅批的,有关部门要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区政协反馈,再由区政协向有关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反馈。

(四)为充分发挥优势,区政协或其专委会可组织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不定期举行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科普、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咨询活动或报告会。

(五)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应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工作,为促进祖国统一贡献力量。同时应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开展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六)为扩大委员视野,区政协每年可结合专题调研,组织部分委员赴外省市学习考察。委员外出考察应坚持“所在单位同意、时间和经费允许”的原则,考察期间应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协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工作。

(七)对政协委员在政协全体委员会议、年中列席区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其他各类会议上或平时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区政协机关应及时予以整理汇总,并以文件或专报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

第五章 附 则

上一篇:选煤厂如何节能减排论文下一篇:学习型机关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