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协商

2024-10-12

媒体协商(共4篇)

媒体协商 篇1

0前言*

IMS[1]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汇集了移动业务领域最先进的概念和技术, 作为下一代融合网络, 以业务创新为驱动, 使运营商能快速高效地部署各种融合多媒体业务, 而不依赖于网络的接入方式和终端设备类型, 充分带动应用开发、内容提供、网络平台、系统软件、终端设备、芯片设计及设备制造等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价值链。IMS支持移动和固定的接入, 并且吸收了现有IP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成果, 使IMS可以实现支持多种业务和媒体的协商能力。为了保障其实时多媒体业务QoS需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媒体协商[2]和资源预留[3]在IMS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方案。

使用不同的协商机制和资源预留机制, 在实际组网时, 会影响终端的会话建立成功率和网络时延等。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种类的丰富, 媒体协商与资源预留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业务体验, 是运营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媒体协商

1.1 基本原理

IMS可以支持包括语音和视频在内多种类型的多媒体业务, 而不同接入方式的终端支持不同类型媒体编、解码。为保证建立一次正常会话, 需要在本次会话中的主、被叫之间进行媒体协商, 为每一种媒体选择一个双方都支持的编解码方式。

IETF在RFC 3261中制定的SIP (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协议实现了IMS会话建立基本流程, 但SIP本身不支持媒体协商, 所以IETF在相关SIP消息中携带SDP描述来完成媒体参数的协商。SDP (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是RFC 2327制定的一种会话描述协议, 不属于传输协议, 可以用各种传送协议进行传送, 并可用各种文本工具软件生成和处理会话描述。

为了配合网络中的实际情况IETF还定义了Offer/Answer[2]概念, IMS可以通过一组或两组Offer/Answer消息传送SDP消息达到媒体协商的目的, 分别对应一次协商和二次协商机制。其中二次协商增加了183临时响应和PRACK (临时响应ACK:Provisional Response ACK) 扩展消息, 与一次协商相比会增加一定的接续延迟。

1.2 常规的媒体协商机制

二次协商是常规的媒体协商机制, 它的信令结构严密, 以该流程为例更易理解媒体协商机制的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 描述了二次协商 (Offer/Answer) 机制信令流程, 不包括其他呼叫建立流程。

主叫在INVITE消息中发送第一个SDP会话媒体描述信息给被叫, 这个请求 (offer) 会列出本次会话中主叫希望使用的所有媒体类型, 和对每个媒体类型, 主叫支持所有编码类型。当被叫利用183消息返回首个应答消息时, 会携带主、被叫能力集的交集, 即被叫在主叫支持的多种编码中为每种媒体类型返回自己支持的多种编码方式。之后, 主叫可以根据本身的资源现状, 选择唯一合适的一组编码方案, 利用PRACK消息再次发送请求给被叫。被叫将返回200 (OK) 应答消息确认二次协商完成。

还要注意, 图1中两次发送200 (OK) 的意义不同, 第二个200 (OK) 没有携带SDP参数, 是INVITE消息的被叫摘机应答, 即被叫发送这个应答消息后可以随时摘机。

2 资源预留

2.1 基本原理

IMS系统中, 建立媒体传输通道的过程属于资源预留。假设用户附着在GPRS网络上, 那么资源预留的过程就是建立媒体PDP上下文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花费一些时间, 甚至会失败。

为了保证被叫摘机之前会话双方资源预留完成, IETF提出了一种保障方法———precondition[3]机制, 其在SIP协议和SDP协议中都有相关的描述。在R5中, 如果被叫不支持precondition机制, 会话在信令控制层面不能建立。

2.2 Precondition机制信令流程

Precondition机制的重要标志就是在主叫发送第一个INVITE消息时, 添加了字段:Require:sec-agree, precondition, 表示如果被叫不支持该机制, 则拒绝本次会话。反之, 在后续媒体协商过程中, 双方每种媒体描述都会携带一组独立的precondition字段。每组precondition字段都可以说明与本次消息相关的资源预留情况。

如图2所示, 在二次协商原理基础上, 本段将阐述如何使用precondition机制[4]。主叫第一次发送INVITE消息时会首先说明会话双方没有完成任何与QoS有关的precondition, 且主叫需要进行资源预留。当被叫返回183消息时也没有在本地预留任何与QoS有关的资源, 但被叫根据主叫要求会强制同意进行本地预留资源。183中的a=conf:qos remote sendrecv字段可以保证资源预留完成前, 被叫用户不会振铃或者摘机。当PRACK消息确认了最终要预留资源的媒体类型后, 主叫已经知道被叫当前状态, 且开始资源预留, 这就是PRACK携带的precondition字段与INVITE中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后, 被叫在发送200 (OK) 时开始预留资源。

当主叫侧资源预留成功后, 发送SIP扩展消息UPDATE, 如果被叫回应200 (OK) , 则主、被叫振铃, 被叫摘机时可以随时会话。

2.3 空口资源对IMS的影响

在以码分多址为主的3G技术中空口资源主要指信道化码和功率资源。不论终端用户附着在CS (Circuit Switch) 还是PS (Packet Switch) 网络, 在接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无线空口中信源编码速率越大, 占用的空中接口资源越多。比如UMTS中AMR (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daptive Multi Rate) 12.2kbps语音编码和可视电话的64kbps编码比较, 空中接口上分配的SF (扩频因子:Spreading Factor) 是不一样的。在UMTS里给AMR分配的SF为128, 而给64kbps语音编码分配的SF可能为64或者更小, 128的扩频因子占用的信道化码码道相对比较少, 是64扩频因子占用码道数的一半。从功率角度考虑, AMR的扩频增益为128, 不考虑对其进行功率控制, 相对来说需要分配比较少的功率, 而64kbps语音编码会分配多一点的功率。综上所述, 占用业务带宽较小的AMR编码, 分配的空中接口资源也比较少, 但是资源预留的时候仍然会以占用带宽较大的编码方式为基准来预留资源。假如一段时间内空口资源紧缺, 会话建立必须等待, 或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话失败。

3 媒体协商和资源预留的几种方案

空中资源对IMS的重要性和IMS网络终端的多样性决定了业务实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就媒体协商而言, 当选用一次协商, 被叫会对本次会话的媒体编码方案作决定, 直接选择占用资源最少的编码方案, 从而节省带宽;如果利用二次协商机制, 由主叫来做最后的决定, 就可以让主叫方在不阻塞自身空中资源的情况下选择语音质量更好或者图像更清晰的编码方案, 最大限度的利用带宽。而另一方面, 二次协商引入了三个新的消息, 增加了时间延迟, 会话在初始接续时用户会等待更长的时间。

为了保证IMS用户业务服务质量, 下面列举对于不同业务类型, 网络可以实际应用的方案, 重点阐述实时业务的几种不同方案。

3.1 非实时业务

非实时类业务对时延等参数不作苛刻的要求, 因此尽量采用一次媒体协商, 也就是一次Offer/Answer机制完成会话建立。

一个基本的会话建立过程就可以完成一次协商, 主叫在INVITE请求中提供第一个SDP给被叫, 列出所有媒体类型和各种编码类型。被叫在主叫支持的多种编码中为每种媒体流直接选定一组自己支持的编码方式, 携带在200 (OK) 的SDP中发回给主叫。

在这个过程中, 主、被叫都不需要预留资源, 媒体协商是与呼叫建立同时进行的, 不用增加任何新的信令流程, 没有冗余的网络时延。它的特点是媒体使用的决定权在被叫方, 一旦被叫方知道主叫支持哪些媒体和编码就可以直接对本次话务的媒体形式做决定, 被叫只返回一组确定后的媒体参数。

3.2 实时业务

虽然保证实时业务的可靠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不同实际情况可以区别处理。在协议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

方案一:

如果能用一次协商实现实时业务的会话建立, 那么本文推荐使用这种信令数相对较少的方法, 如图3所示。

当被叫为移动用户, 且主叫为非移动用户进行实时业务会话建立时, 主叫发送INVITE之后, 被叫可以选择一组合适的编码开始资源预留, 预留成功后, 返回一个200 (OK) 携带SDP, 被叫一旦摘机, 会话立即被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被叫需要资源预留, 但本次会话只利用一次协商也完全适用, 且主叫不需要在任何硬件和软件上的改动, 被叫也无需支持任何新增机制, 无需增加信令流程, 会话仍然能正常建立, 相比常规资源预留方案, 这种方法更加实用。

方案二:

当主叫也为移动用户时, 想减少信令流程, 以上方法不适用。因为假设主叫是一个无线终端, 在小区A内, 被叫无线终端在小区B内, 发送INVITE之后两个小区开始资源预留。小区B的资源丰富, 很快预留完毕, 而小区A很多用户同一时刻要求建立业务通道的话, 无线链路资源就会发生紧缺, 资源预留速度很慢。这时被叫摘机就不会有无线信道建立, 主、被叫之间的一次协商不能满足无线用户资源预留需求。

即使利用precondition机制, 一次协商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需求, 因为200 (OK) 消息或者180消息是在UPDATE消息之后发送无法返回最终媒体属性, 会话双方按照INVITE消息携带的媒体类型预留资源会造成空口资源浪费。

所以本文认为只能实现如图4的流程, 它与二次协商流程类似, 与常规流程相比, 此方法被叫只返回一组编码, 且被叫发送183消息之后就可以资源预留, 并且PRACK消息和其200 (OK) 应答消息不再携带SDP。

这种机制可以达到在precondition机制下的一次协商效果, 虽然信令流程照标准流程并为减少, 但是PRACK消息和其应答200 (OK) 不会占用冗余时间, 与会话双方的资源预留一起进行, 减小了会话建立时间, 提升了用户感知度。

3.3 re-INVITE机制

以上两种方案移动终端支持precondition机制, 其中方案一可以不支持。但现网中, 有很多情况属于IMS终端与非IMS终端互通。非IMS终端不支持precondition机制, 所以IMS终端与非IMS终端之间的会话建立存在问题。3GPP R6版本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5], 实现了一次媒体协商。

为了达到主叫选择媒体参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在R6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方案三, 如图5, 该思想可以更好的实现无线链路上的资源预留过程。

与常规流程的区别在于被叫收到首个INVITE之后返回了其支持的每种媒体的多种编码, 由主叫确定最终媒体参数, 携带唯一一组编码参数在PRACK发送给被叫, 这时被叫开始资源预留。

图5的方案会增加信令流程, 但具备了precondition机制下二次协商方案的优点:会话最终媒体参数由主叫来决定, 主叫方将在不阻塞自身空中资源的情况下选择语音质量更好或者图像更清晰的编码方案。这种方案的意义在于, 在两个不支持precondition机制的终端之间实现了IMS系统才能提供的保障, 为移动网络向IMS演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re-INVITE机制虽然可以代替precondition, 主、被叫不用交换资源预留状态, 但双方还是会被提出其它的要求, 例如被叫必须在应答首次INVITE请求时返回一个非用户摘机200 (OK) ;被叫在接收到re-INVITE时还必须辨认出主叫是不是第一次发送INVITE请求等, 这些具体问题还有待讨论。

本文列出了实际网络中可以应用的资源预留方案,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 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资源预留的方案分类方法适合于与通信系统类似的其它系统会话资源预留方案, 与会话建立有关的资源当受到某种限制的系统都应该在实际组网的时候考虑资源预留方案。

4 结论

媒体协商与资源预留机制在3GPP中主要针对UMTS移动接入的应用。而IMS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UMTS接入, 随着标准化的推进, IMS对于CDMA2000、WLAN/LAN、Wimax等多种接入方式的支持, 多种接入方式下的媒体协商与资源预留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IMS能否规模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经过分析列出了网络可以实际应用的各种媒体协商与资源预留方案,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选择, 而且在3.3节中针对IMS 6版本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想, 可以更好的实现无线链路上的资源预留过程。资源预留将是为IMS会话提供QoS的重要保障, 也将是运营商组网时遇到的重大挑战, 灵活的运用资源预留机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各种资源预留机制的具体应用方法将会大大影响用户业务体验, 直接影响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Miikka Poikselka, Georg Mayer.The IMS:IP Multimedia Concepts and Services in the Mobile Domain[M].John Wiley&Sons, Ltd, 2004.

[2]Rosenberg J.and H., Schulzrinne.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S], RFC3264,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2002 (6) .

[3]Camarillo G, Marshall W, Rosenberg J.Integration of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 RFC3312, 2002 (10) .

[4]Signalling Flowsfor the 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based on SIP and SDP;stage3[S], 3GPP TS24.228, 2006 (9) .

[5]IP Multimedia (IM) Subsystem;Stage2[S], 3GPP TS23.228, 2007 (3) .

媒体协商 篇2

一、中国基层社会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 是指“基层社会的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 就基层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的一种治理模式。”[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 是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实现的, 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 中国基层社会行政主义的管理模式日益失灵, 但尚未全部退场

改革开放前, 与计划经济体制保持一致, 我国基层社会实行了一整套行政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 单位在社会管理、社会保障、资源控制、资源分配上是唯一组织形式, 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诸方面, 吸纳社会成员, 形成强大的人身依附关系。改革开放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成员的流动、利益诉求的多元、人身依附的松弛, 使行政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日益失灵。

但是, 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全能主义的管理模式尚未全部退场, 在基层社会, 这一模式的弊端仍有所显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居委会和村委会都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具有全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但是, 居委会和村委会在城市居民和村民的管理上, 长期依靠街道和乡镇政府, 实际上成了基层政府下的一级行政机关, 承担着延伸国家行政权力的功能。这直接引起基层自治组织效率低下、腐败频发的现象, 甚至大量成为引起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成为各方集中关注的问题。

(二) 中国基层社会的决策和监督的民主性日益体现, 但公民社会不成熟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基层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意识逐渐增强。在一些基层组织中, 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对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发挥一定的作用, 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民主性体现。

但是, 因长期专制制度的影响, 在基层社会, 人民群众习惯于被控制和被领导, 形成了臣民心理、无监督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 民主协商进程中, 基层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使不充分。公民文化缺失, 公民意识淡薄, 公民能力弱, 公民社会不成熟, 是我国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障碍。

(三) 中国基层社会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日益增强, 但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尚未建立

在基层组织中, 有人民民主的原则性规定。在基层社会的管理中, 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也在日益增强, 但是, 基层社会的理性政治参与机制尚未建立。因此, 非理性的政治参与不断涌现。

按照美国政治学家赫尔德的观点, “民选政府一般都力图确保现有秩序最平稳延续的可能性, 那么, 他们除了安抚那些最强有力、最能有效调动资源的人以外, 几乎别无选择”[2]。因此, 长期以来, 基层政府作为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出于维持稳定的需要, 未能得到根本的改革。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以人民为本的观念, 未能成为基层政府公务员的行政理念。再加上以GDP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发展路径的影响, 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 城管执法、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带来一系列问题, 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个体上访的政治诉求的表达, 以及因上访无效而集体抗议, 甚至积累成群体性事件的情况经常出现, 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

二、新媒体对协商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利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 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媒介终端, 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并初步实现传播者与接受者多元实时互动的媒体组织形态。[3]新媒体通过博客、播客、QQ、微博、微信、论坛、社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对于基层组织的协商民主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一) 新媒体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全覆盖, 改变了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主体信息的不平等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 其终端是无限多的信息来源。海量的信息, 廉价的储存, 即时的获取, 平等的共享, 超越时空, 打破了利益相关的一方或多方, 如政府和公司等, 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 改变了自治主体因信息不对称而地位不平等的状态, 从而削弱了精英阶层的话语权, 增强了基层群众的话语权, 实现了话语权从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向普通群众的转移, 从而推动利益相关方的平等协商。

(二) 新媒体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群众的政治表达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离散性的特征。新媒体的开放性, 使基层群众不需要面对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限制, 通过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方法,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使其直接呈现在利益相关方的面前。新媒体的平等性, 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权力、金钱, 地位、关系的影响, 消除了政治表达中的心理障碍, 实现了政治表达中的人人平等。新媒体的离散性, 使基层群众的政治表达以光的速度实现多对多的传播, 能够使利益相同或相似的基层群众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识, 从而加速决策过程, 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

(三) 新媒体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熟

新媒体提供了新的信息储存和信息传播渠道, 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政治表达意愿和政治表达能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 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 实现了基层群众与党、基层群众与政府的合作, 推动了深层次的理论探讨, 进而推动了法律、制度层面的深刻变革。信息储存和信息传播中的信息共享, 推动了基层群众与思想界、学术界的双向交流甚至是多向交流, 实现了思想的提升和知识的更新, 为法律、制度层面的更深层次的变革准备了条件。同时, 新媒体的存在, 使基层群众同步关注同一热点问题, 探索事实的真相, 参与问题的解决, 表达个人的观点, 监督利益相关方的实时动态, 提高基层群众的公民权利意识, 培育公民文化, 为公民社会的成熟奠定基础。

三、以新媒体为平台, 通过协商民主推进中国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途径

(一) 组织政治选举

目前, 电脑和手机等新媒体工具在社区和村镇的普及率很高。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融合, 推动QQ、微信、微博、短信深度介入市民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相对稳定的收入, 使社区和村镇集体以及市民和村民家庭能够负担上网费用。大功率Wi-Fi的出现, 实现了大范围的同步资源共享, 为新媒体政治选举提供了条件。

利用新媒体在基层组织中开展政治选举, 是电子政务的一种形式。目前, 在上海市、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麻城市、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台州市和衢州市、广东省河源市的一些社区和村镇的基层选举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利用新媒体组织政治选举的过程中, 社区和村镇能够发布法律、法规, 组织动员宣传, 推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为政治选举的进行做好准备工作。同时, 以QQ群和微信群为基础, 在民主协商和公开博弈的基础上, 组织市民和村民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在政治选举的过程中, 组织候选人阐述自己对基层政务和事务的具体意见, 以及对基层组织中与民生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接受选民的提问和质疑。同时, 候选人能够通过QQ群和微信群, 公开拉选票;选民能够在理性思考后, 选出能够保障自身利益的候选人。

为防止索贿、行贿、受贿等选举腐败现象, 以及与基层组织政治选举有关的群体性事件的出现, 基层组织政治选举应由党组织掌握全局, 网络警察与网络媒体合作监控。具体来说, 就是由党组织建立QQ群和微信群, 网络警察负责后台监控, 网络媒体负责现场直播, 并保存相关资料。因务工、经商、探亲、访友而不在本地的选民, 也能够通过新媒体参与基层组织政治选举, 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 在基层组织的政治选举中, 候选人的资料全部公开, 选民能够在深层次了解候选人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能够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公开, 保证基层组织政治选举的合法性, 提高基层组织政治选举的效率, 在基层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选举, 为基层组织综合治理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二) 实现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以往的基层组织协商民主决策, 市民和村民代表以中、老年人为主, 青年人往往没有时间或没有兴趣参加;制定的管理制度所针对的问题, 都是一些积累起来的旧问题, 不是随时出现的新问题, 反应不够及时便捷。而且, 制定的文件, 在执行的过程中, 因为群众不能即时监督和提出修改意见, 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新媒体的出现, 为民主决策的即时和民主监督的有效, 提供了新的路径。

以电脑和手机为工具, 基层群众通过博客、播客、电子社区、网络公共论坛表示自己的意志, 提出自己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意志、意见、诉求, 与博客、播客、电子社区、网络公共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的展示同步, 是在QQ群和微信群里的随时和即时的表达。这种表达, 与公共环境中因心理压力或心理障碍而被权力或权威所左右不同, 是在个体环境中个人对公共事务的所思所想的本真的展示。同时, 新媒体环境下的协商民主的运作, 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 实现全民的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协商, 通过民主决策的途径, 为实现民主决策的合理化创造条件。为保证基层民主协商的秩序, 要求工作QQ群和微信群由党组织建立, 基层群众的QQ和微信由个人实名制注册, 网名制展现, 从而实现网络表达的合法化和决策参与的合理化, 保持基层民主协商的真实性。

收集国家、省、市、县有关的法律法规, 基层群众在博客、播客、电子社区、网络公共论坛、QQ群和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上提出的意见, 以及在民主选举过程中的候选人的观点, 民主协商过程中利益相关方提出的方案, 建立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 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 注册用户在检索和查阅上具有平等的权利。在实际的政治监督中, 注册用户的范围应覆盖全体基层群众。这样, 街道、社区、镇、村等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单位的领导集体的权力, 将直接在基层群众的随时和即时的监督下运行, 保证权力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保障基层民主的平等性和真实性, 为基层社会权力运行的清廉和高效, 创造基本的条件。

(三) 规范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 维护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

目前, 基层社会的治理难题, 是在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的情况下, 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不多、解释不够, 以及对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规范不力有一定的关系。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 取得基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规范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 维护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

在新媒体背景下, 需要在政治选举和政治协商的过程中, 向基层群众普及基本知识, 推动基层群众增强基本意识, 实现自主性政治参与对动员性政治参与的替代, 满足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同时, 需要在政治选举和政治协商方面, 向群众宣传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法律、法规等文件, 说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渐进性, 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取得基层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配合, 保障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对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民粹主义语言支持下的群体极化现象, 应采取措施, 引导基层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过程中保持理性的思维状态。一是由党组织建立和管理新媒体平台, 如QQ群、微信群、博客、播客、电子社区、网络公共论坛等, 传播正能量, 保持正方向, 引导基层群众, 用渐进式的方式解决基层组织长期积累的重大问题。二是在QQ群、微信群、博客、播客、电子社区、网络公共论坛中, 注册用实名, 发言用网名。一方面, 管理者能够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防止非本基层组织群众影响本基层组织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 发言者以网名发言, 保持新媒体平台上的平等地位, 能够消除因年龄、性别、工作、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带来的心理障碍;三是在现实的政治集会中, 由群众推举, 产生一个知识全面、语言温和、作风稳健的意见领袖, 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过程中, 引导基层群众, 保持群体的理性思维状态, 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出现。

摘要:当前, 中国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新媒体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主体信息的不平等, 推动了基层群众的政治表达, 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熟。以新媒体为平台, 通过协商民主推进中国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途径, 包括组织政治选举, 实现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规范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 以维护基层社会的政治稳定。

关键词:新媒体,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协商民主

参考文献

[1]史云贵, 屠火明.基层社会合作治理:完善中国特色公民治理的可行性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3) :48.

[2]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318.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篇3

关键词:协商民主,政治协商,意义

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很多研究人员都存在不同的理解,协商民主属于一种民主治理的重要形式,其强调公共利益的互相理解和责任,可以有效回应多元文化社会的核心问题。当前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文化呈现多元性,这种特点导致的最大危机是公民的对立和分裂,而协商民主则是有效消除这种对立的治理途径。

一、协商民主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决策的合法性。政治决策需要获得民众的认同,才能在确保合法性的同时进行实施。协商民主合法性不仅要考虑多数人的意愿,同时还要考虑集体的反思,这种反思要建立在尊重实践和公民道德的基础上。首先,要确保受到决策影响的相关人员参与到决策中,政治讨论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人具有优先权。其次,决策需要在公民代表的讨论以及争论中形成,他们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具有超越局限以及个体利益的优势。最后,决策形成的政治核心是说服,并非强制。

(二)促进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首先,构建协商民主对整体提升公民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政治成员之间在政治讨论和政治决策时要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树立整体意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既考虑自己的观点也要融合对方的优势,化解公民对立和分裂情绪。其次,协商民主可以促进公民形成良好的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社会成员,都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因此,就有承担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责任。最后,当前社会问题是公民素质个性化,文化水平层次化,思想信仰多元化,道德水准差别化的特定时期,通过协商民主可以缩小、减少、平衡这些社会问题,促进公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升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信任基础。

(三)促进权益政治转变为公益政治。随着政治规模、国家角色的变化,以往技术官僚以及代议民主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出现的问题,其已经不能真实体现政治的理想。而通过对话达成政治共识、促进公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实现社会以及经济的共同发展,保证每个公民都会因此受益是协商民主的目的,其强调公民通过平等对话参与到决策中,强化每个公民的责任,改变以往重视自由而不注重平等的形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权益政治向公益政治的快速转变。协商的过程同时也是民主中对自利道德以及个人主义的修正。

二、政治协商的实践意义

政治协商可以发挥少数民族、社会各界、人民团体以及民主党派的优势,其共同参与到政治决策的制定中。政治协商行为主体主要由社会各界、各个团体、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以政协会议的形式,由执政党倾听各个群体的愿望和诉求,通过会议形式反映民意,表达群众的利益需求。通过这种体制渠道,能够及时畅通地向决策部门反映群众的诉求和利益需要,进而使决策部门能够客观地根据有关诉求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三、协商民主角度下的政治协商

(一)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理论范式。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建设中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其次,协商民主主要强调政治参与人员的平等,而参与政治协商的主体中,是各界代表、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以及中国共产党,前者是制度决策的参与者,而后者则是执政党。再次,协商民主强调参与主体的理性以及平等对话,通过妥协、反思以及对话的形式达成利益共识,而在政治协商中,由于地位存在差别,起主导作用的是执政党,其他代表和党派作为参政党,起辅助作用,其主要是发挥建议和咨询等功能。最后,协商民主重点强调民主的广泛参与性,其制度形式呈现多样化,而政治协商则主要强调社会团体、党派以及阶级的代表性。

(二)两者之间的亲和性。首先,两者都以公共利益为最终诉求。协商民主强调要以公共利益为重心,妥协和转变个人以及团体利益,而政治协商的参与主体是社会代表、团体以及党派,其政治目标是建立和谐、文明、民主以及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其次,两者都强调受到决策影响的群体都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利,都承认利益群体因为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偏好和利益倾向,两者都可以促使不同的利益人员以及利益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决策。再次,两者都认为参与决策的过程是妥协和讨论的过程,认可共识对决策的作用。最后,两者都倾向对政治权利进行制约。协商民主通过平等对话为行政自由设置障碍,构建和完善规范的行政体系,而政治协商主要通过民主监督的形式,各个党派和团体与执政党形成互相监督,通过这种形式,保证权力服务于人民群众。

四、结语

理清协商民主和政治协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政治领域需要面临的话题。两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协商民主是对政治协商的一种压力和完善,通过协商民主反思当前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公共利益为最终诉求,继而促进合法决策,是发展和完善政治协商的全新视角。

参考文献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J].学习与探索,2007(2):85-91.

[2]王庆五,王金水.协商民主:从政治协商到国家层面的基本民主制度建设[J].江海学刊,2014(1):208-214.

媒体协商 篇4

一、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党代会报告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要建设一个社会协商民主制度的国家。”这既是一大亮点, 更是一大突破。中共中央首次系统论述了“协商民主”概念,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概念, 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了规划和部署。在这一制度下, 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 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一个完整经得起考验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能够成为我国强化改革政治体制、加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最重要环节, 我们要把这良好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将最大能力发挥出来。中共的十八大报告漂亮且合乎时宜地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推动协商民主, 将协商作为民主的主要渠道, 让社会各界人士和老百姓了解协商民主的意义, 将其多方面广泛发展。

正如报告所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 要多层面发展广泛协商, 增加人民的认知度、凝聚民族的认同感。报告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大政治协商力度。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中共中央领导热爱人民、热爱工作以及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民主尤其是协商民主有助于政策决策更加科学, 将其不断完善与改进, 对改进中共的执政领导和政治建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经历

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而且在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 进行丰富和发展。

一直以来, 中共就不以抽象来评判是否民主化, 不主张纯竞争化的民主方式, 在这条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道路上, 中共一直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探寻着。自中共成立起, 就倡导科学与民主, 坚持着多数人的民主, 提倡依靠协商为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会议精神, 第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是协商的结果, 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从改革开放开始, 协商民主就已经是中共和其他党派一直追寻的理念, 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建议, 党的领导人要把政治协商民主制度长期流传下去, 把根据这一体系有关的发展都写进宪法里面,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写入政协章程。

认真审视中共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历程, 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是相继而生的。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政协为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 人民政协承载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任务, 其逻辑起点是要各方力量的联合和人民的凝聚, 而其相继发展的取向则是人民民主。

要准确把握中共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要求。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管道, 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不断完善各种协商形式,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成效和水平;要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共在确立重大方针政策和解决群众生活重要问题等方面, 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 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将会在十八大后得到健全和完善。

中共高扬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其主要目的是把民主的力量发挥到更大、更充分、更健全。同西方竞争式民主相比, 我国的协商民主既有会议民主的内涵, 又有政党民主的外延;既关注决策的结果, 又关注决策的过程, 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 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 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用协商进行民主这一形式, 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办法。中共通过民主协商把各派、各界人士聚集在一个统一战线上面, 把中国民主的政治历程向前推进, 这种统一战线的局面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它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到一起, 发挥巨大效益、产生巨大效果, 这就是统一战线的目的和协商民主的优势。

四、协商民主是实践多党合作民主制度的成功探索

自十六大召开以来,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深化就是中共推进政治建设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也就是在我们以往政治协商工作的基础之上更加完善, 建立了一种协商民主的新型模式。以往的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重点提倡并且实施“专题协商”, 党派和界别间的专题协商已经形成了政协工作的新品牌、新形象, 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可以说是我国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制度上的一个好的开始, 同时也是一个成功的探索。

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 要处理好团结联合与协商民主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有些国家在推进民主时, 会使民主的意义大打折扣, 丧失了党派间民主团结的根本, 形成了团结的缺失, 失去了民主的本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主要载体,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载体。我们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形式结合起来, 用协商民主对选举民主进行补充和完善, 就形成了具有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依据协商民主, 创造和谐社会, 在保证人民行使投票权利的同时, 最大程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协调性等多种关系, 保障社会团结稳定。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问题, 要多层面发展广泛协商, 增加人民的认知度、凝聚民族的认同感。报告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加大政治协商力度。这些内容都体现出中共中央领导热爱人民、热爱工作以及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与信心。用协商进行民主这一形式, 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办法。中共通过民主协商把各派、各界人士聚集在一个统一战线上面, 把中国民主的政治历程向前推进这种统一战线的局面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

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

参考文献

[1]南方日报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012年11月23日.

上一篇:改进的支持向量机下一篇:新会计准则科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