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精选12篇)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1
“安全第一”无论是对农户还是农机大户都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没有保障就谈不上正常的田间作业, 更谈不上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目前, 农户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农机, 甚至出现了不少农机大户, 农机的安全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才能实现农机的安全作业。
一、农机作业的安全性因素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作业的特点不同, 作业机械的型号较多, 结构比较复杂, 如果农机的技术状态不完好, 或使用时违反操作规程, 就会出事故, 危害人机安全,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归纳起来不外乎人、机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 也就是说农机是由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操作的, 这三个因素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实现农机安全作业。
1. 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人、机和环境三个安全因素中, 人是最积极、决定性的因素, 农机能否安全作业主要取决于人的可靠性。也就是说, 提高人的可靠性, 常常可以克服机械和环境存在的某些不安全因素, 避免事故的出现。反之, 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即使农机和环境都比较可靠, 也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2.农机的不安全因素
农机的设计虽然符合正常人的生理, 心理特点, 适于在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但是, 如果因为制造、修理和保养质量不过关, 技术状态恶化, 降低了零部件的可靠性, 由此成为不安全因素, 使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增大。
3.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的。社会环境主要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自然环境不仅影响人, 而且也影响农机的可靠性。自然环境包括内容很广, 如气温、湿度、光线、风速、噪声以及坡度大小等等。
二、 改善农机安全作业的对策
虽然影响农机安全作业的因素比较多, 那我们有何对策呢?
1.“人”方面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农机操作人员的首要条件。在生理上, 不应有与职业不相容的生理缺陷和病症, 如色盲或视力不良等。由于农机工况多变, 在作业运行中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 能迅速作出反应是很重要的。当农机操作人员疲惫或感染疾病时, 千万不能在疲惫状态下操纵农机, 更不能在疾病情况下坚持工作,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是农机操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能带着情绪到工作中去。再就是农机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必要时参加培训, 否则不能轻易上岗。
2.“机械”方面
这个方面非常重要, 要在作业之前对拖拉机、作业机械等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使机械处于良好状态。
拖拉机部分应做到:起动性能好, 功率和油耗正常;高、中、低速运转平稳, 无杂音, 不自动熄火;排气管无异常烟色排出;供给、润滑和冷却系统作用良好, 无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链轨松紧度适宜, 轮胎气压正常, 无跑偏现象;转向操纵灵活轻便;制动可靠并无异常情况;灯光系统完好无损等等。
作业机械部分应做到:各部零件必须完整无缺损、装配正确;所有安全部件必须牢固可靠;传动、转动、调整部件及其他操纵机构应灵活自如, 操作轻便, 工作部件的刃部应锋利;所有非调整部位的螺栓、卡子等紧固部件, 都要按技术要求锁紧固定;所有调整件及其他调整部位必须按规定锁定;作业机械在停放期间必须清洁干净, 无泥土, 停放整齐, 工作面上一律涂油以防锈蚀, 主要部件或附件应拆下入库保管。
3.“环境”方面
在这方面应该让驾驶员带着比较愉快的心情去作业, 同时避开恶劣天气,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安全作业。
总之, 影响农机安全作业的因素很多, 只要我们摸清这些因素的规律, 并找出应对这些影响农机安全作业的对策, 我们完全可以将农机作业的事故率降低到最低, 从而提高工作效益,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2
随着红色旅游、汉白玉产业的不断发展,辖区经济得到逐步提升,宝兴县全域境内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但是,农村道路的安全管理却不到位。相比于一般道路,农村道路环境复杂,安防设施水平低、管理力度不足等,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巨大,导致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一、当前辖区农村道路现状
从全县交通发展状况来看,7个乡镇近596.6公里的公路,乡村道路343.87公里,占全县道路总长57.6%,规模大、覆盖面广,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交通组成复杂,各种交通方式混行现象严重。且现辖区部分农村道路受地理环境限制,弯多路陡,里程长,岩土结构性质不稳定,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路面年久失修,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标识标牌,道路通行条件较低。特别是硗碛藏族乡、陇东镇永富乡、五龙乡战斗村等偏远乡镇、村组,由于公路路线纵坡大且地形极为复杂,临水、临崖、长陡坡多,且受超载、超员、恶劣天气等多方不力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频发。2022年1-6月,宝兴县在农村道路上共发生交通事故22起,受伤7人。
二、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
一是交通管理者。
宝兴县7个乡镇、38个行政村,按照目前交警警力分配情况,一个民警大致要管31公里的农村道路,按照人员实际分配,很难全面管理到位。加之辖区4个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管理人员占民辅警人数39.28%,农村道路管理警力不足。虽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交管办,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包乡镇、交通主干道、村组等的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村地区管理面积较大,乡镇领导干部的相关责任太多,乡镇交管办工作力度不到位,导致对偏远的乡镇、通村公管理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因此农村道路易成为管理失控区域。二是交通参与者。
部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欠缺,认为考驾驶证费时费力、成本高昂,存在侥幸心,经村里有经验的驾驶员稍加指导,便上路行驶,因缺乏监管而我行我素,没有顾忌,开车随意驾驶,无证驾驶。(二)车的因素
拖拉机等农用车辆不止在田间作业,也经常上路行驶,不少群众为图方便、省钱,乘坐拖拉机、农用车、报废车等车辆,人货混装。且无牌无证车辆屡禁不绝,报废摩托车、面包车、变型拖拉机满天飞,超载、超员、超速等违法现象频发。
(三)路的因素
一是自然条件。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村道路技术水平整体偏低,道路线形复杂,存在路窄、多陡坡、多急弯、临水临崖、视距不足等情况。同时,宝兴县属于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乡村普遍分布于高山地带,经常出现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甚至极端天气,路面湿滑、冰冻、积水等情况时常发生。二是道路设施。
农村道路比较狭窄,实行混合式交通,农村公路多横穿居民住所、耕地等,部分群众在公路沿线私搭乱建、堆物占道,随意将耕作垃圾丢弃在路面,尤其硗碛藏族乡散养牛羊猪等牲畜,人、车、路矛盾突出,增加了道路风险。且“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有限,仅仅限于路面硬化,缺少标志标线及安全防护设施,而村民也不会去追求这些安防设施。加之部分道路标识标牌被物体遮挡或不醒目,很难被驾驶员发现,甚至很多视距不良、急弯陡坡路段并未设置视线诱导、交通标志等设施,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作出准确反应。(四)企业的因素
辖区汉白玉、砂石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河、西河两条河,涉及3乡2镇。2020年以来宝兴县辖区内货运车辆成倍增加,日均货运车辆车流量2000辆次以上,源头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车辆超限超载、超速、不遮盖篷布、抛洒地漏等违法行为频发,屡禁不止。
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交通安全因素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万km,随着全长1.7万km“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基本建成,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全长将达到3.6万km。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突出,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率比普通公路高出3倍多,而世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2~1/10。因此,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有积极意义。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道路运输,并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二、设备因素
道路交通中的设备因素包括道路、车辆和安全设施等。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装置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门、灭火器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炫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够在车辆出现操控异常后,有效地对车辆进行缓冲和防护,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科学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條件。
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按照中央、地方和经营业户的“三级管理”模式。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由交通部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交通部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全国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指导监督地方交通部门工作;拟定道路运输的行业方针政策、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发展战略并监督执行;维护道路运输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负责道路运输、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负责运价政策的拟定和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
四、道路几何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可分为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3种,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合称为平曲线。
①直线。直线是高速公路的主体线形。就直线与道路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而言,直线的最大长度小于3min行程对交通安全比较有利。对于高速公路,若以最大设计车速120km h计,3min的行程为6km。据调查,我国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许多路段的一次直线长度都超过6kin,有的长达10kra以上。实践证明,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另外,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容易开快车,致使车辆在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分的速度仍然比较高,一旦遇见紧急情况或遇到弯道超高不足或其它偶然干扰,往往导致车辆倾覆或其它类型的交通事故。
②平曲线。平曲线路段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重要因素有:平曲线最小半径、超高、视距。调查表明: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的事故率与平曲线半径大小存在着相关关系。当平曲线半径R~<400m时,事故率倾向显著增加,其原因多为驾驶员在开始转弯之初未能及时调低车辆速度而引起车辆行驶状态的突变所致。此外,小平曲线半径可能使汽车在运行中出现视距不足,也是其原因。
2、纵断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主要表示道路前进方向上坡、下坡的纵向坡度和在两个坡段的转折处插入竖曲线。
①纵坡度。纵坡度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坡度、坡长。一般情况下,下坡行驶的事故数量要比上坡行驶的多出1~2倍。下坡行驶比上坡行驶具有较大危险的原因是必须急刹车时下坡行驶的制动距离要比上坡行驶的长,同时下坡时为克服下滑加速度又需频繁刹车,制动器容易发热失灵而引起事故,特别是雨天或有冰雪时,更有滑溜的危险。在连续上坡的路段,机动车水箱易沸腾、气阻,以致行车缓慢无力,甚至发动机熄火,机件磨损增大,驾驶条件恶化。因此应限制各种纵坡长度。
②竖曲线。竖曲线路段与交通安全紧密相关的因素有:变坡点处的曲率与坡长、视距。纵坡在2%~3%范围时,事故率变化不大;当上坡超过3%或随下坡增大时,事故率均呈上升趋势。上坡超过3%使事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在车辆速度改变的过程中的趋驶心理影响稳定驾驶;随下坡增大使事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下坡时的惯性作用使得车辆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驾驶员又未及时减速,从而导致车辆超速行驶而诱发交通事故。
五、交通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1、交通量与道路交通安全
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环境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除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外,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上跟车间距过小以及高速行驶、操作不当等常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行车中妥善控制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这对高速行驶的汽车尤为重要。
2、交通信息与道路交通安全
不同的信息特征,经驾驶员分析、判断后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决策,驾驶员的不同反应、决策与车辆行驶状态、道路条件的不同组合,构成的道路安全性高低不同。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构造物的设置及交通信息的显现与传递方面,要尽量避免在信息传递与显现过程中给驾驶员带来过激反应,以使驾驶员能在一种轻松的交通环境中驾车行驶。与此同时,也要避免提供高安全感信息而使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放松警觉。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4
农机经营规模与经营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研究这些因素及其之间的影响程度, 对于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家庭农场机械化经营规模及经营水平、促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发挥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3-2008年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年统计数据和辽宁省典型家庭机械化农场统计资料为基础,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 对影响农场农机规模经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确定了各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发展的影响程度。
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对数据样本量及分布规律要求不高的分析方法。为了避免采用不同的无量纲化法后关联度的排序被打乱, 避免计算的关联度只表征数据序列之间的几何相似程度, 而忽略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 本文采用了启示性算法。该算法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而仅通过调整分辨系数的方法来分析各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
1.1 求差序列
i (k) =|x0 (k) -xi (k) |
(i=1, 2, ..., m;k=1, 2, ..., n)
1.2 求两级最大差与最小差
undefined
undefined
1.3 求关联系数
undefined
式中的ρ为分辨系数, 在传统的计算过程中一般在0与1之间选择, 但随着近年来学者们的不断研究, 发现这样取值并不科学。本文采用如下方式取值, 记△v为所有差值绝对值的均值。
undefined
同时, 记undefined, 则ρ的取值为ε△≤ρ≤2ε△, 且应满足
undefined
1.4 关联度
undefined
1.5 关联矩阵
undefined
1.6 多关联因素关联阵
将农机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划分为S种类型, 每类影响因素相对于指标序列都构成一个关联阵, 可以构造S个关联度矩阵。其中, 第k个因素构成的关联矩阵表示为
undefined
2 指标和影响因素的选择与评价
2.1 指标和影响因素的选择
选取土地经营规模Y1、农机利用率Y2、综合机械化程度Y3以及劳均纯收入Y4等4项指标, 并将影响农机规模经营的因素分为以下4大类:
1) 耕种面积。它包括玉米耕种面积x11和水稻耕种面积x12。
2) 农机装备水平。它包括拖拉机保有量x21和联合收割机数量x22。
3) 农机作业水平。它包括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x31和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x32。
4) 效益水平。它包括劳动力人数x41、劳均公顷玉米产量x42、劳均公顷水稻产量x43以及粮食收购均价x44。
2.2 影响因素评价
根据上述所确定的指标序列和因素序列, 建立S个关联阵Г ( k ) , 据此可做以下分析与评价:
1) 对子序列关联阵中每行元素进行排列和比较, γij (k) 越大, 说明第i个因素对第j项指标影响越大。
2) 对子序列关联阵中每列元素进行排序和比较, γij (k) 越大, 说明第j项指标受第i个因素影响越大。
3) 对子序列关联矩阵中每行元素取其平均值, γio (k) 越大, 说明第i个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越大。
4) 对子序列关联矩阵中每列元素取其平均值, γoj (k) 值越大, 说明第j项指标受到该类因素的综合影响越大。
5) 对子序列关联矩阵中每类列元素或行元素的平均值再取平均值, Гk (k) 越大, 说明第k类各因素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越大。
3 实例计算分析
根据辽宁省典型机械化家庭农场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及相关资料,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采用上述公式对原始数据不做初始化处理, 并恰当选取数值, 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中可看出:4类因素序列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1>Г4 >Г2>Г3, 即土地规模经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效益水平和农机装备水平;最后是机械化作业水平。这说明, 土地规模经营是机械化规模经营的前提, 只有将土地合理流转到种田大户手中, 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机规模经营。效益水平是农机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 农民创造了较高的粮食产值, 更加有规模经营的决心。农机装备水平是农机规模经营的技术支持, 促进了农机规模经营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于该农场水稻机插水平一直为0, 直到2008年才购进水稻插秧机, 所以在关联分析中表现出与农机规模经营的关系较不重要。
3.1 耕种面积类因素
耕种面积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20 (1) >Г10 (1) , 即水稻耕种面积与规模经营的关联度较高。这是因为农场水稻耕种面积所占比重较大, 且几年不断增加, 因此农场机械化规模经营受水稻的种植状况影响较大。
耕种面积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程度各指标影响的关联序为Г02 (1) >Г01 (1) >Г04 (1) >Г03 (1) 。这说明, 耕种面积类因素对农机利用率的综合影响最大, 对综合机械化程度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在耕种的各个环节中, 现有的农机利用率较高, 但由于直到2008年才购入水稻插秧机, 所以综合机械化程度与耕种面积的关联度较低。
3.2 效益水平类因素
效益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40 (4) >Г20 (4) =Г30 (4) >Г10 (4) , 即粮食收购均价与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程度最高。这是因为近年来粮食产量趋于稳定, 粮食均价高, 农民的效益水平高, 农机规模经营的劲头足。农场劳动力人数随机性较大, 农忙时会有临时工作人员, 因此表现出与农机规模经营关联度相对较小。
效益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程度各指标影响的关联序Г02 (4) >Г04 (4) >Г01 (4) >Г03 (4) , 说明效益水平类因素对农机利用率的综合影响程度最大, 对综合机械化程度影响最小。效益水平高, 农民得到利用农机的好处, 更愿意使用农机。
3.3 农机装备水平类因素
农机装备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20 (2) >Г10 (2) , 即联合收割机数量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大。这是因为联合收割机在生产中能够充分利用, 而拖拉机由于大中小型号不同, 应用环节不同, 且购买的时候没有经过科学的统筹安排, 因而在生产中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表现为与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度较小。
农机装备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程度各指标影响的关联序为Г04 (2) >Г01 (2) >Г03 (2) > Г02 (2) , 说明农机装备水平对劳均纯收入影响最大, 对农机利用率影响最小。这是因为农机装备水平高, 农民实现科学化种田, 粮食稳定高产, 农民收入高。同时, 由于购买农机没有科学的统筹, 即使农机具 (尤其是拖拉机数量) 增加, 农机利用率也没有随之增长。
3.4 农机作业水平类因素
农机作业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20 (3) >Г10 (3) , 即水稻机械化作业水平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程度高于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是因为自2003年以来玉米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一直在62%, 其耕作面积仅占农场作物面积的1/5。
农机作业水平类因素对农机规模经营的关联序为Г03 (3) >Г04 (3) >Г01 (3) =Г02 (3) , 说明农机作业水平对综合机械化程度影响最大, 对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机利用率影响最小, 农机作业水平直影响到农场综合机械化程度。
4 结论
1)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对辽宁省典型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影响机械化规模经营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场效益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
2) 鉴于此, 在以后的农机购买与资源配置上应当结合农场耕作的农作物种类, 充分考虑到农机的型号、作业能力、利用率, 克服购买的盲目性、随意性。
3) 同时, 要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培训考核, 实现劳动力与农机具的科学管理, 在农场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机的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1]Fujita, Hu D P.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1985-1994: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1, 35 (1) :3-37.
[2]吕锋.灰色系统关联度之分辨系数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6) :49-54.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5
一、前言
民用航空业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各种体制改革,中国民航在本世纪初提出20年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2007年中国民航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达365.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8576亿人,货邮运输量401.8万吨,1978—2007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17.3%、15.7%和14.88%,运输总周转量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2007年定期航线总数达到1506条,其中国际航线290条,分别为1978年的9倍多和24倍。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2位,2006年、2007年继续保持世界第2位。民航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原来的国有独资民航企业逐步走向产权多元化,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国航、首都机场等一批民航企业已分别在境内外上市。南航、国航和东航旅客运输量进入全球最大20家航空公司之列; 2007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5,2009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跃居亚洲第一,排名世界第四。
与此同时,伴随着运输量的不断增大,民航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凸显,如何防患事故发生已经是重中之重。民航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协同的经济体,集人员密集性、资金密集性、技术密集性、风险密集性等为一体,管理因素和资金问题也是引发其它安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民航事故率趋势及安全状况
随着科技进步,航空安全管理不断创新,我国民航安全的投资加大,中国民航的安全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民航运输飞行事故率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1978—1987年的10年间,我国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的重大事故率为4.37,1998—2007年的10年间,这一数字降低到了0.23,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70。2008年全行业没有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运输飞行事故征候万次率为0.28,同比下降3%。
首先,在全行业积极推行飞行品质监控,目前,我国民航对飞行品质的监控率已经超过了90%,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监控的水平;其次,在所有运输飞机上加装了防撞系统和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并加快雷达管制的实施,提高空域保障能力;第三,积极采用RNP和区域导航等新技术,提高飞机在高原机场复杂条件下的起降能力和机场安全保证能力。2007 年,全行业用于各类设施设备的建设或更新改造的投资约15个亿,比2006年增长6.7个亿。安排民航专项基金7.14亿元,用于完善民用机场安全保障设施。作为2008年平安奥运的主要环节和重点保障单位,民航局专门申请了7.7亿元的政府性基金,在涉奥机场及敏感机场安装配备防爆、防生化设备,提高民用机场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严格措施,民航圆满完成了奥运安全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民航科研院所的作用,研发有关航空安全的新兴技术和管理手段。
近年来,民航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以促进企事业单位依法生产和安全发展。其中,实施安全审计是推进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全行业适时启动了旨在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根据国际民航组织普遍安全监督审计计划,国际民航组织于2007年3月20日至4月3日对我国民航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全监督审计。此次审计范围涵盖与安全相关的16个
国际民航公约附件,通过安全审计,国际民航组织对我国民航的航空安全监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国民航系统也通过安全审计,找到了需要改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2007年对190个缔约国进行的普遍安全审计中,我国民航的规章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的符合率为87%,居世界前列。
三、民航安全与效益的辩证统一
民航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不仅投资大,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而且具有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民航安全不仅仅仅是简单的飞行安全,而且延伸到民航企业发展、人的生活、社会文明以及科技进步,乃至国家稳定的一个高度上来认识。在民航经济活动过程中,安全、效益、质量、发展是必不可少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组成部分,在这其中,安全是首要的基础,效益是保障[1]。
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民航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坚持“安全第一”就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从经济角度看,就是增加经济收益。从民航企业发展角度看,安全和效益是辨证统一的,航空公司要发展,安全和是效益都要抓。从辩证角度分析,航空运输的安全不是绝对的,这是由行业特色决定的,但是可以避免的。因为保证航空安全是由规律可循的,人、机、环境是保证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要素,当三者处于稳定状态时,安全指数也想对稳定,民航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水平来提高安全指数。
在现实中,安全与效益往往会出现矛盾。企业提高安全的水平必然要进行安全的业务培训,更新设备,增加投资,这必然会减少收益。同样,对于民航业来说,加强安全水平是一笔很高的投资,设计管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国际民航组织对各大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的赔偿更加严格,加大了赔偿和惩罚度,目的就是为了使民航企业增加安全的投入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先进管理水平提高民航安全
作为世界民用航空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中国民航交通量增长率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130架飞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快速增长,使航空安全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国民航总局也适当加大了对航空公司、机场安全设施设备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航空公司、机场作为安全投入主体,将形成逐步增加安全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虽然对提高了对民航人员的安全培训和安全设备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但是民航企业也是一种营利的经济体,面对企业的发展、扩张和运营复杂性的提高,当前的企业管理水平还仅限于粗放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改进管理,统筹规划,科学有效的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战略管理
民航企业的主体是航空公司,航空公司的发展是带动民航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选择乘坐飞机,航空物流的发展,这都使得我国的航空公司得到高速发展。航空公司的飞机和航线也急剧,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航空资源的闲置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造成航空公司的巨大亏损,一旦效益降低,引发航空公司裁员等降低成本的一系列措施,有的航空公司减少安全管理的投入,盲目提高效率,造成安全隐患。
从管理学角度看,企业的发展哲学应该是一种审慎沉稳的“有控制发展”,每年的发展速度近乎恒定,保持在10%~15%的水平。当速度过快时,使得企业原有的有效资源的利用平衡被打破,使得资源超负荷运行,同时在招收人才时,不能统筹兼顾岗位的需求和业务培训,只是考虑经济效应,必然带来一定的混乱,在民航业就会产生安全隐患;而当经济发展停滞缓慢时,就会造成资源和人员的浪费。2006年底,国航合并报表盈利48.64亿元,资产总额达87.17亿元,净资产达312.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6.1% 和57.5%,而在2008年12月31日,国航2008年亏损达到74.72亿元。
2、危机管理
2008年东航云南分公司“集体返航”事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此事件的不断升温,折射出的是包括东航在内的国内民航运输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缺失。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具有轰动效应的民航危机事件,2006年海航拒载截肢少女事件和2008年的国航拒载智障少年事件。以东航“返航”事件为例,从3月31日事发之后的十几天的时间里,各个新闻媒体对此事件的报告稿件将近百篇,在百度搜索“东航”、“返航”可以得到相关网页约675000篇,媒体和公众对此事件的关注可见一斑,媒体对东航“返航”事件的负面报道影响非常大。从客观的角度深入剖析造成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关系紧张可见,飞行员对东航的不满极易影响飞行员的情绪,并可引发安全问题。而且,东航因此而受到的无形损失绝对比因返航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要大得多。
2000年10月31日晚23:18,新加坡航空B747—400客机在台湾桃园机场起飞失败坠毁。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新航就召开了记者会,新航有一整套完整的危机处理预案,比如掌握机场所有官员的联系方式,包括新闻媒体的联系方式,准备了与事件相关的新闻稿模板(从哪里到哪里起飞的飞机,是什么机型的,飞机上有多少人,目前飞机的状态和救援情况等),所以新航能在能在短暂时间里做出迅速反应。2000年11月4号,新航就宣布每人4O万美元的赔偿金额,赔偿金额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新航知道赔偿金额通常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话题,是一个经常的新闻点,它可以把赔偿金额提到这么高,让遇害者方不会有新的新闻点出来。同时也很好地告诉公众:新航敢确保以后不会发生这个事情,要是再发生的话,赔偿金会越来越高,不会越来越低。到l1月9日,这个82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开始没有什么新闻了,新航的处理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2]
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还可以降低公众对航空事件的心理承受负担。不仅可以预防事故,迅速让公众接受的公正方案,防止事情的进一步扩大,除去安全隐患,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向公众公布信息,启动应急预案,降低公众的对乘坐飞机的沮丧心理负担。况且健全和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还能够变危机为商机,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够得到公众的同情和认可,而且能够赢得更多公众的信任,为企业之后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商机。
3、核心竞争力管理
从全球范围来看,一些知名的民航企业都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联盟领导能力、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服务能力等都是典型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民航行业的特殊性,乘坐飞机的客户对安全的高度需求,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必须包括安全因素。国内外民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从安全、品牌、人才、创新、网络、文化等方面来归纳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国内外学者则主要从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品牌经营、顾客服务、治理与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来归纳民航企业核心竞争力[3]。
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例,国航主要通过七个方面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航线优化与运营能力、航空品牌经营能力,航空市场应变能力,航空学习能力,航空联盟管理能力,航空愿景吸引力,航空组合激励能力。这七个方面主要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如何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和竞争优势,但是却忽视了民航业“安全第一”的原则。从近几年的事故状况来看,国航发生过多起事故或事故征候,2002年4月15日,“韩国釜山空难”,国航一架波
音767发生空难,造成126人死亡、2人失踪的;2004年7月6日飞往纽约的国航CA981次航班因机械故障,在7个半小时里3次延飞,并在一次起飞后中途返航;2004年11月28日晚,国航CA1341次航班在被发现有故障后仍然“带病”起飞,起飞后不久,因发现多处故障,该航班被迫返航,于21时15分回到首都机场;2004年12月14日,原定于下午4时起飞的国航CA1431次航班,延迟一个小时后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但在起飞十几分钟后,飞机又紧急返航;2006年9月18日下午,一架从广州飞往北京的国航班机在航行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中途又飞回广州进行抢修;2007年1月26日上午,国航北京首都机场飞往伦敦的航班CA937A次起飞后,因故障放油返航,而这是国航同一架飞机、同一个机组和同一班旅客的第二次返航。以上发生的多起事故征候都因为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清除,这与国航的企业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始终把安全放在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位上,才能确保民航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4、安全文化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民航企业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实现由一般的安全管理到自觉传承和创新安全文化的转变,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航空安全,有着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4]。要保证安全,以及做到航班准时、服务到位,严格的规章制度必不可少,但仅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靠全体职工的责任心,要使员工有归宿感,与公司同心同德。
安全文化首先要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在不断学习和维护安全制度法规,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和自觉性,此外,还需要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形象文化的建设,即自觉地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科技含量,形成和传承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对企业安全设施、安全标识、安全装束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性化,都包含在安全形象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在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时,同时要培育以团队精神为主的先进安全价值观,把企业的安全哲学、安全理念、安全宗旨、安全口号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去,以及体现到每个员工生产生活的细节中,使得员工主动避免不安全行为,自觉关注自己、他人和旅客的安全,充分利用安全价值观来营造安全氛围和培养安全习惯。
五、总结
民航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提高和战略作用的发挥,是民航强国最直接的综合反映。具体来说,民航强国是通过安全指数、运营体系、基础设施、管理运营水平、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指标方面的强来显现出来的。民航在推进各项改革开放工作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安全管理理念,重视安全规章标准的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航空运输较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方式。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整个世界民航预计将亏损110亿美元,但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走在最前面,这给民航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民航如何从民航大国变为民航强国,需要航空公司、机场、空管这三大民航运营体系具备运营强、安全好、服务质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等一系列指标,而持续提高民航的安全管理水平是我国民航业健康、平稳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锋利.安全——民航经济的命脉[J].民航管理,2000,1:48-49
[2] 魏亚波.我国航空公司危机管理浅谈[J].民航管理.2008,12:41-44
[3] 伊楠 霍国庆.我国航空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7,6:21-23
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篇6
关键词:护理安全;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一、护理安全的定义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美国护理质量和安全教育机构(the Quality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Nurses,QSEN)对护理安全的定义是:通过医院的有效运作及个人的能力尽可能地减少在护理实践活动过程中造成的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伤害。
二、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
护理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的核心,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护理管理人员对患者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及时,把关不到位。(2)临床工作中护士缺乏护理安全相关知识,自我防护意识淡薄。(3)不重视业务技术培训,业务技术水平低。(4)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使得一些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倦心理,不能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从而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科室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分工协调不当等,也重影响着护理安全,造成护理隐患。
2.护士方面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时,就会出现一系列护理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1)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和考虑护理问题。(2)人员素质不高,在临床护理安全问题上常表现为:不坚守岗位、对病人护理不周、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不重视病人主诉、观察不细、执行医嘱有误等。(3)技术水平低,业务生疏,对患者病情突然变化观察不出来,意外情况处理不及时。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患者在住院期间生活环境安全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和布局不合理,如电路老化存在火灾隐患,地面湿滑引起病人跌伤;病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污物桶放置不当造成病室的环境污染等。(2)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氧气瓶、氧气管道、乙醇灯等检查不及时或操作不当,造成管道泄漏引起燃烧火灾或爆炸等潜在的安全问题。(3)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消毒隔离不严所致的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废弃物、剧毒物、放射线等造成的污染。(4)病区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等。
4.患者及社会因素
病人的心理素质、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及社会对病人的关心程度等,影响病人的行为和对医嘱的依从性。另外,个别患者因为病痛折磨和各种社会因素,有时采取极端方式,例如自杀、自残等。目前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巨大的舆论压力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三、防范对策
1.加强实习护士及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护士进入临床之前,由护理部集中培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她们的法制观念,用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使护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
2.加强三基训练、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护士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分析思考的能力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才能具有预见性观察的能力,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各种危险因素给患者造成的伤害。
3.合理配置人员,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护理部根据科室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合理数量的护士,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避免超负荷运转,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完善制度,制定预案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重要措施。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修订并完善配套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对“四个重点”的监督,护理部、科护士长随时对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情绪波动的护士),重点病人(新人院、危重、大手术以及行特殊治疗的病人),重点时段(交接班、夜班、节假日),重点环节(病人管道、药品、护理并发症)进行重点风险监督管理。
5.加强护患沟通,优化服务质量,尊重患者权力
患者的权力包括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的享有权,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同意权,自由选择权,隐私权,监督自己医疗护理权益的实现权。据统计,80%的护患纠纷是沟通不足或沟通无效所致。护士要通过亲切的态度、文明的语言,给病人和家属介绍情况,并用熟练的技术、细心的护理取得患者的信任。
6.不断更新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安全的认识
护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护士都有出错的可能,把出错作为前提,思考如何减少差错,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由此引起的患者伤害,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要注重环节管理,查找系统缺陷,注重实证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从源头抓起。
四、小结
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笔者认为,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是安全护理的有效手段,做好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和带教工作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强化一级质控组织职能落实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途径,合理配备护理人力、缓解护士压力是护理安全的保障,强化依法执业、重视案例共享、树立风险意识是安全护理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俞银枝.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121-1122.
[2]张妙兰.护生护理法律知识知情状况[J].护理研究,2004,18(3):445-446.
[3]耿荣娟,陈莉,张侠,等.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408-1410.
[4]陈刘莺,林梅,任金萍,等.在校护理本科生对护理安全知识认知的现状调查.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97-1599.
[5]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等.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1):52-53.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7
八五二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 宝清县境内, 辖区耕地110多万亩, 拥有拖拉机1820台, 收获机400台, 农机总动力14.5万k W, 综合机械化率达98.5%, 在垦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但高机械化率的背后却存在现代化程度不高的困境, 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农场农机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下定量分析。
1 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 (AHP) 是由美国学者T.L.Satty首创的一种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把需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 并针对总目标按相互关系影响划分为有序递阶层次结构图, 通过两两比较, 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构造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然后综合专家的判断以决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其评价分析步骤为:
1.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时, 第一步需要将各评估指标按相互影响关系组成递阶层次结构。为此, 首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层) , 然后将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级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 接着把各要素又分解为二级指标, 依次类推, 最后形成不同层次。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影响农场农机现代化发展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 指标体系分3层, 其中一级指标3个, 二级指标6个。
1.2 构造两两比较判别矩阵
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体系后, 根据上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 构造判断矩阵。即以上一层次某因素为准则, 它对下一层次诸因素有支配关系, 通过两两比较下一层次诸因素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一般采用T.L.Satty教授提出的标度法, 对每一层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一定的判断, 采用1~9的比率进行两两因素之间的相对比较。例如, 认为Bi与Bj同样重要, 则bij=1, bji=1;认为Bi比Bj稍微重要, 则bij=3, bji=1/3;……;构造出某一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一因素的判断矩阵。参考表1-1。
设对于某一准则X, 几个比较因素构成了一个两两判断矩阵:
式中aij—因素ai和aj相对于X的重要性的比例标度, 且aij=1。
1.3 计算单一准则下的相对权重
对于每一级指标下几个指标的相对权重, 求解特征根:
采用方根法求解特征根:
1.3.1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1.3.2 计算Mi的n次方根:
1.3.3 对向量 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
则W= (W1, W2, ……, Wn) 即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也就是对应指标的权重。
1.3.4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λmax:
式中 —前述判断矩阵与向量 的积。
1.4 一致性检验
应用层次分析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因为同时比较的事物多于9个时, 分析判断的结果就会出现较大的思维一致性偏差。因此Satty教授提出了1~9比率标准以降低判断思维不一致性时出现的偏差, 同时, 引入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CI与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RI的比值CR来检验评判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 若CR<0.10, 则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 就要调整判断矩阵的最初取值。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计算一致性比率CR:
式中RI—平均一致性指标, 由表1-2查得。
当CR<0.10时, 可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当CR>0.10时, 应对判断矩阵做适当修正。
以上是层次单排序时的计算步骤, 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去推算K+1层各因素对K层问题的重要性排序。一般地, 当层次单排序满足一致性要求时,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也会得到满足, 为了把握起见, 可以结合表1-3给出单排序计算的权重值计算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CR, 其计算公式如式 (1-8) 所示。同样当CR<0.10时, 可以认为方案层对总目标的排序权值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可以接受。
2 农机现代化发展水平因素确定
参考王德成博士论文[1]将农机现代化发展水平作为层次分析中的总目标, 将研制改装、推广使用、服务管理作为准则层的诸元素。结合农场实际, 选择农场劳动力、农户人均收入、农机投入、农户文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补贴政策作为层次结构的方案层。八五二农场农机现代化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1所示。
3 农机现代化发展水平因素评价分析
2011年1月, 作者向农场从事农机管理的干部、职工发放调查问卷70份, 收回55份, 43份有效。本文通过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 对各个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相对重要性矩阵。下面以一级指标层为例说明计算步骤。
一级指标层内各个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 得到相对重要性矩阵, 即判断矩阵A-C, 见下表3-1。
(1) 根据式 (1-2) 、式 (1-3) , 在A-C判断矩阵中有:
(2) 根据公式 (1-4) , 对向量 作归一化处理, 得到特征向量W:
因此, 即为3个一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3) 根据式 (1-5) , 计算判断矩阵A-C的最大特征根λmax:
(4) 计算CR:由n=3得到RI=0.52, 根据式 (1-6)
摘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八五二农场农机现代化发展因素的权重, 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和补贴政策是影响农场农机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农场农机管理部门应创新农机经营模式, 做到农机统一作业, 充分发挥大马力机车的优势是农场农机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和农场应对重点机械进行补贴支持, 以促进农场农机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农场农机现代化,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8
1 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设
在有关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研究方面,我国很多学者已经作出很有见解的研究。席爱华、陈宝峰以来自山西省的444户农机户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得出的结论为:耕地面积、提供农机服务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主机数量与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成反比,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较小。陈瑜、杨林娟以甘肃376 户农户作为调研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他们认为农机合作社的规模与影响力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参与意愿有相关关系;政府的扶持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导向性;而农户的年龄状况对此有一定的影响。李忠旭、沈丽莹以辽宁省503 户农户为研究对象认为教育程度、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认知程度、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方式与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成正比,而家庭从事农业劳动占比与参与意愿成反比。
下面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分析其对农户满意度可能的影响方向。笔者根据影响方式来分类,可以将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四种类别。
第一,农户的个人特征。其中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是否担任村干部以及务农年限等。笔者预计农户的年龄特征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为正相关。也就是当农户年龄越大,自己的体力越难以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时,就越需要借助农机合作社的力量来进行耕作,因此,年龄越大的农户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文化程度方面对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当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视野越开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如果农户担任村干部,思想往往追求先进,会带头加入农机合作社,所以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正相关的影响。对于农户务农年限方面,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种情况是农户务农时间比较久,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对新生事物比较排斥,往往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这种情况务农年限对农户加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影响会产生负影响;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务农时间比较久,认为自己耕种的土地产量遇到瓶颈,积极寻找对策来应对问题,而农机合作社恰恰能够帮助解决该类问题,因此,这种情况时,务农年限会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产生正影响。
第二,农户的家庭特征。其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总收入、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笔者认为农户家庭收入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影响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一方面,一般来说,农户总收入越高,购买大型农机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对如何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率更加关注,因此,更有可能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这样家庭收入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就是正方向的;另一方面,农户家庭收入越多,资金方面的问题越少,因此,不需要农机合作社的力量来进行耕作,这种情况下农户就不愿意参加农机合作社,这样家庭收入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就是负方向的。在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方面, 笔者认为只有一个方向影响意愿,就是当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比例越高,家庭自己就越能完成农业生产活动,不需要参加农机合作社。当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比例比较低时,家庭人手不够,这种情况下,农户往往会加入农机合作社,因此,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意愿影响为负方向。对于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因素,当农户了解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农机合作社的盈利模式、农机合作社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时,农户会对农机合作社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他们会倾向于加入农机合作社中,因此,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与农户参与意愿为正相关。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有可能有两方面的相关性,一方面,农户认为自己种地收益没有外出务工多,自己加入农机合作社中的同时,自己再进城务工会提升自己的收益,因此,家庭兼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对意愿影响方向为正方向;另一方面,当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比较高时,说明农户有余力来耕种自己的土地,这样农户就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而选择自己耕种,这种情况下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影响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方向就为负方向。
第三,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其中四要素分别为: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土地是否连片、农户拥有的大型农机数量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程度。在农户家庭耕地面积方面,笔者认为农户耕地面积越大时,指向性越不明确。一方面,农户认为当前土地面积足够大,农户现有的机械足够产生规模效应,这会大大降低他们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热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耕地面积对农机合作社意愿影响方向为负方向;另一方面,当农户的耕地增加时,农户当前拥有的机械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增加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耕地面积与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为正相关。当农户的土地连片时,更适合用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耕作,此类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会更高,因此,土地是否连片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方向为正方向。农用主机数量因素的指向性并不明确,当农户拥有大型机械时,由于加入农机合作社既可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又可以降低自己机械使用的成本,可能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更高,因此,该因素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有一些拥有一定数量大型农机的农户,现有的机械已经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又可以向邻村的耕地进行一些辐射耕作,这样的农户本着小富即安的想法就不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这种情况下,农用主机数量因素与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有负相关关系。在生产经营中困难程度方面,指向性单一。如果农户觉得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就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种情况下农户往往会加入农机合作社中,这与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第四,外部环境特征。第四种变量为农户的环境与因素特征,其中也包含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政府支持力度、农机合作社是否运营规范、对村集体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以及被调查者周围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人数。在政府支持力度方面,笔者认为,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并且支持的方式越为农户所了解,农户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影响方向为正方向。当合作社运营规范时,农户认为合作社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加入农机合作社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这种情况下,农户往往会倾向于加入其中来提高自己的收益,因此,农机合作社运营是否规范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影响意愿为正相关。对于农户对村集体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这个因素,笔者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个替代效应,如果农户对村集体提供的服务满意,则农户不再需要加入农机合作社,如果农户对村集体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往往会寻求别的途径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农户会更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所以,农户对村集体提供的服务是否满意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方向为负方向。对于调查者周围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人数因素,笔者认为如果农户周围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人数越多,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农户看到别人通过农机合作社获得的帮助,自己也乐于加入到农机合作社;另外,农户也会从周围的人得知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等,这无形中又会形成一种宣传效应。因此,调查者周围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人数因素与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有正相关关系。
2 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结果
2.1 基本函数
根据前面的假设,将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总结为以下的基本函数。
加入意愿=f(农户的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外部环境)+ 随机扰动项。
2.2 样本及模型变量说明
研究样本为笔者2014 年对黑龙江省农户随机调研所得,涉及黑龙江省4 个地区,6 个县,获得231 份有效问卷。
由于本文是研究黑龙江省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意愿研究,而意愿无非就两种:一种愿意,一种不愿意。这样的情况使用二元Logistic更为合适。当农户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时,因变量为Y=0;当农户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时,因变量Y=1。
公式如下:
其中,p为愿意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概率,xi为各个变量
2.3 结果分析
笔者运用统计软件SPSS 20.0 调查240 户农户,实际得到的231份有效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运用强制策略的方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
如表2 所示,在有可能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16 个影响因素中,最终8 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模型选择中,Wald值越大或者Sig值越小,说明显著性越明显。如表3 所示,模型的系数检验结果,-2 对数似然值所需要的比较低,用似然值的对数比评估模型时,是用当前模型的似然值比整个模型的是燃脂,然后取对数再乘以-2,即-2ln(当前模型的似然值/ 整个模型的似然值)接近1。若似然比值等于1,则说明模型拟合情况比较良好,则此时-2 对数似然值为0。Cox和Snell的R2、Nagelkerke的R2值均说明模型拟合优度比较好。
根据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注:“*”“**”“***”表示统计检验分别达到10%、5% 和1% 的显著性水平
第一,在农户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务农年限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因素中最显著的3 个因素,其回归系数统计检验分别在5%、1% 和5% 的水平上。农户的年龄以及农户的务农年限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系数为负,即年龄越小、务农时间越短,越愿意参加农机合作社。这种影响因素的形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农户年龄越小、务农时间越短,农业生产经验越不足,越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忙,往往会选择加入农机合作社;另一方面,农户年龄越大、务农时间越长导致思维定势情况越明显,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往往会拒绝加入农机合作社。农户的文化程度因素对农户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为正,也就是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这与预期方向一致。当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时,农户的眼界越开阔,越懂得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越明显。
第二,在农户的家庭特征因素中,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最显著的因素,其回归系数统计检验在5% 的水平上。由上文的检验结果可知,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为正,这与假设的方向一致,也就是当农户对合作社的运营机制越了解,越会懂得农机合作社带给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中。
第三,在农户的生产特征因素中,家庭耕地面积以及生产经营中困难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家庭耕地面积因素在5% 的水平范围显著,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程度在1% 的范围内显著。家庭耕地面积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倾向于参加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困难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困难度越高,越会参加农机合作社,通过农机合作社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四,在外部环境特征因素中,政府支持力度及农机合作社是否运营规范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政府的支持力度在1% 的显著回归并且其系数为正,这说明当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并且让农户有切身的感受时,农户往往会听从政府的安排而加入农机合作社中。而农机合作社运营是否规范在5% 的水平显著,且对意愿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越规范、管理越透明,以及资金使用越合理等,农户越倾向于加入农机合作社。
3 提高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的对策建议
3.1 在政府方面
3.1.1 使农户全方位了解农机合作社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了解农机合作社的程度越高,越清晰明确地了解农机合作社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农户越倾向于加入农机合作社中。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例如:报纸、板报、广播及新媒体等,为农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关农机合作社的专业服务。此外,政府也可以开展有偿培训班,使农户有偿加入到培训班来,学习有关农机合作社的各种知识,使农户全方位了解农机合作社。
3.1.2 在政策上主动倾斜,引导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农户了解政府对农机合作社有相关政策的扶持时,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显著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在政策方面作出主动倾斜,来引导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中。除此以外,政府也应该对各个村委会及农机合作社作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奖励创办良好、运营规范、入社率较高的农机合作社。一旦相应的配套政策逐步落实,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会大大增加。
3.1.3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越强。当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时,会产生两方面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当农户文化程度越高,眼界越开阔,理解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强,因此,越会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另一方面,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也能有效提高农机合作社的人员素质。农机合作社要壮大,要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只有合作社成员素质普遍提高了,农机合作社才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3.2 在农机合作社方面
第一,农机合作社应规范其运营机制。当前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是还有不少合作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顶层的运行方式还亟待完善。只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运行机制,农机合作社的组织才能降低成本,显著地提高农民受益程度。监督机制主要是依靠合作社的“三会”机制,“三会”应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能徇私舞弊,有效地监督合作社健康良好地运行,确保社员的利益。
第二,农机合作社应优先选择一些农户入社。本文实证研究显示耕地面积和生产中困难程度与入社意愿成正比,年龄与入社意愿成反比。因此,农机合作社应主动吸引年轻农户、种粮大户以及生产比较困难的农户优先入社,由先入社的农户带动后入社的农户,这样一方面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也会有效地提高入社率,进而提升农机合作社的规模效益。
3.3 在农户方面
3.3.1 应培养农户的合作意识,提升其参与热情
只有内生型的合作才是有生命力的合作,因此,要可持续发展农机合作社,就要求农户具备相应的合作意识。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户对参与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具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农户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对农民选择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抓住村里的能人和精英分子,利用他们对合作的理解,以及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其他农户起到一个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3.3.2 应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其参与能力
农户的态度和行为对合作社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农户具有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身份。农户对合作社的态度随着个人素质、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因此,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有独立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对农户参与行为将起到较大的影响。在培养中使农户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在合作社中,这样的农户更有发言权,为自己谋取福利时也更加便利。
参考文献
[1]牛西平.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其满意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1.
[2]席爱华,陈宝峰.农机户参与农机合作组织的意愿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4).
[3]陈瑜,杨林娟.甘肃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376户农户的调查[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4).
[4]李忠旭,沈丽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农户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4(11).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9
黑龙江省是全国较早推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且其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省份。近几年来,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济、人才、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出现[1,2,3],因此研究影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学者主要多集中在合作社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4,5],很少有对影响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做归纳分析。本文选择应用AHP[6,7]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影响因素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
由于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多,运作方式、经营范围、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各种情况[8,9],定量评价较为困难。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能把复杂的问题决策化,是一种对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10]。
1)确定权重向量。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评价指标体系是分层交错的。从第2层起,对于影响上一层的各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1-9”标度方法,根据重要性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上述方法构建的判断矩阵为
将归一化后的矩阵各行相加得
相加后除以n即得权重向量。权重为
式中Wi—元素i的权重值(i=1,2,…,n)。
2)一致性检验。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是用来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本文采用和积法[11]进行一致性检验,则
通过AW便可求出(AW)1、(AW)2,…,(AW)n。λmax计算公式为
式中λmax—最大特征值。
根据式(6)可以求出一致性指标为
式中(CI)—一致性指标。
再查找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1],计算一致性比例数CR。若,表明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方法,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CI为
式中CIi—Ci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同理可得
(RI)i—Ci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若,总层次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调整矩阵,重新计算。
2 对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作AHP分析
1)建立指标体系。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实际状况,结合其发展的诸多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系统框图见图1所示。
为了方便描述,将目标层用A表示,准则层用B1、B2、B3、B4、B5、B6表示,因素层用Ci(i=1,2,….,n)表示。
2)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采用专家调查的方式进行打分,根据被调查者的打分情况,求其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根据被调查者对准则层(1级指标)的打分情况,求其平均值构建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根据上面所述的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λmax=6.506 3,一致性指标,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6,一致性比例数,表明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矩阵A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为(0.409 8,0.144 7,0.079 1,0.196 7,0.099 9,0.099 3)。这代表1级指标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风险因素、中间因素、市场因素在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中所占的权重向量分别为0.409 8、0.144 7、0.079 1、0.196 7、0.099 9、0.099 3。
仿照上述方法,可以对应求出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风险因素、中间因素、市场因素6个准则层2级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W自身=(0.1233,0.100 8,0.442 6,0.056 6,0.276 6)、W经济=(0.2737,0.639 3,0.086 9)、W社会=(0.180 6,0.574 2,0.0818,0.156 5)、W风险=(0.627 0,0.292 3,0.080 7)、W中间=(0.581 3,0.309 2,0.109 6)和W市场=(0.2084、0.129 4、0.073 3、0.169 1、0.376 9)。
由于篇幅所限,1级指标权向量加权过程省略,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总排序已通过一致性检验,所构建的模型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 结论
1)对于1级指标而言,影响最大的是自身因素;对于2级指标而言,影响最大的3项分别是总资产、土地经营规模和自然灾害,其权重值均在0.1之上。
2)研究成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对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注重外部因素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自身因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雨欣,张梅.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109-111.
[2]宗锦耀.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
[3]黄祖辉.农民合作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9(8):4-8.
[4]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4):36-47.
[5]楚宜民,杨文强.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评价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机化研究,2007(6):37-38.
[6]孙美玉,罗杰含,段月永,等.基于AHP的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35):22063-22065.
[7]鞠金艳,王金武.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4,36(2):60-67.
[8]张远征.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10-11.
[9]赵焜.黑龙省森林碳汇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28-36.
[10]Dong Y C,Zhang G Q,Hong W C,etal.Consensus models for AHP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row geometric mean prioritization method[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0,49:281-289.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10
关键词:加入意愿,农机合作社,影响因素
当前,在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多年增收的情况下,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要。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体系”,这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以及对策。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正是目前农业部强调大力发展的经营模式。黑河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食基地,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研究黑河市孙吴县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以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又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笔者希望,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影响因素,进而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理论假设
下面对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假设,分析其对农户满意度可能的影响方向。笔者根据影响方式来分类,可以将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种类别。
(一)农户的个人特征
第一组变量为样本农户个人特征。首先是农户年龄(X1),文化程度(X2)两个变量作为影响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个人特征变量。笔者预计农户的年龄特征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为正相关。也就是当农户年龄越大,自己的体力越难以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借助农机合作社的力量来进行耕作,因此年龄越大的农户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对于文化程度方面,笔者认为文化程度因素对于农机合作社的影响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当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视野越开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越能了解加入农机合作社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收益,因此受教育程度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其次是农户个人包括是否担任村干部(X3)、以及务农年限(X4)两个变量。对于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哪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如果农户担任村干部,思想往往追求先进,会带头加入农机合作社,因此农户是村干部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正相关的影响。对于农户务农年限方面(X4),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农户务农时间比较久,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对新生事物比较排斥,因此往往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这种情况务农年限对农户加入到农机合作社的影响会产生负影响;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务农时间比较久,认为自己耕种的土地产量遇到瓶颈,积极的寻找对策来应对问题,而农机合作社恰恰对解决该类问题产生帮助,因此这种情况务农年限会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产生正影响。
(二)农户的家庭特征
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总收入(X5),笔者认为农户家庭收入有可能有两个方向影响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一方面,一般来说,农户总收入越高,购买大型农机的可能性越大,并且对如何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率更加关注,因此更有可能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这样家庭收入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就是正方向的;另一方面农户家庭收入越多,资金方面越没有问题,因此不需要农机合作社的力量来进行耕作,因此这种情况农户就不愿意参加农机合作社,这样家庭收入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就是负方向的。其次,在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X6)方面,笔者认为只有一个方向影响意愿,那就是当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比例越高,家庭自己完成农业生产活动就足够,不需要参加农机合作社。而当农户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比例比较低时,家庭人手不够,这种情况农户往往会加入到农机合作社,因此家庭从事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意愿影响为负方向。对于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X7)因素,当农户越了解农机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农机合作社的盈利模式、农机合作社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等等,农户会对农机合作社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他们因此会倾向于加入到农机合作社当中,所以对于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方面,与农户加入意愿为正相关。对于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X8)因素方面,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有可能有两方面的相关性,一方面:农户认为自己种地收益没有外出务工多,自己加入到农机合作社当中,同时自己再进城务工会提升自己的收益,因此家庭兼业程度在这种情况对意愿影响方向为正方向;另一方面,当农户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比较高的时候,说明农户有余力来耕种自己的土地,这样农户就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而选择自己耕种,这种情况家庭劳动力兼业程度影响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方向就为负方向。
(三)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
其中包含四个影响因素,分别是:家庭耕地面积(X9)、土地是否连片(X10)、农用机械主机的数量(X11)和生产经营中困难程度(X12)。在农户家庭耕地面积方面,笔者认为农户耕地面积越大时,指向性并不明确。一方面,农户认为当前土地面积足够大,农户现有的机械足够产生规模效应,会大大降低自己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热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耕地面积对农机合作社意愿影响方向为负方向;另一方面,当农户的耕地增加时,农户当前拥有的机械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增加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耕地面积与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为正相关。对于土地是否连片因素,笔者认为当农户的土地连片时,更适用使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耕作,因此此类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会更高,因此土地是否连片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影响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农用主机数量因素方面,笔者认为指向性并不明确,当农户拥有大型机械时,由于加入到农机合作社既可以扩大自己的服务范围又可以降低自己机械使用的成本,因此可能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更高,因此该因素对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正相关关系。但是有一些拥有一定数量大型农机的农户,现有的机械已经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又可以向邻村的耕地进行一些辐射耕作,这样的农户本着小富即安的想法就不愿意加入农机合作社,这样该种情况与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有负相关关系。对于生产经营中困难程度方面,指向性单一。如果农户觉得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就会寻求外界的帮助,因此这种情况农户往往会加入到农机合作社中来,这与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关系。
二、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结果
(一)基本函数
根据前面的假设,将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总结为以下的基本函数。
加入意愿=F(农户的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外部环境)+随机扰动项。
(二)样本及模型变量说明
研究样本为2014年对黑龙江省农户随机调研所得,设计黑龙江省4个地区,6个县,获得231份有效问卷。
由于本文是研究黑龙江省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意愿研究,而意愿无非就两种:一种愿意,一种不愿意。这样的情况使用二元Logistic更为合适。当农户不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时,因变量为Y=0;当农户愿意加入到农机合作社时,因变量Y=1。
公式如下:
其中,p为愿意参与农机合作社的概率,xi为各个变量
(三)结果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调查的240户农户,实际得到的231份有效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运用强制策略的方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处理。
如表2所示,在有可能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16个影响因素中,最终8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模型选择中,Wald值越大或者Sig值越小,说明显著性越明显。由表3所示,模型的系数检验结果,-2对数似然值所需要的比较低,用似然值的对数比评估模型时,是用当前模型的似然值比整个模型的是燃脂,然后取对数再乘以-2,即-2ln(当前模型的似然值/整个模型的似然值)接近1。若似然比值等于1,则说明模型拟合情况比较良好,则此时-2对数似然值为0。Cox和Snell的R2、Nagelkerke的R2的值均说明模型拟合优度比较好。
根据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在农户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农户的年龄、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农户的务农年限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的因素中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其回归系数统计检验分别在5%、1%和5%的水平上。
农户的年龄以及农户的务农年限对参与意愿的影响系数为负,即年龄越小、务农时间越短,越愿意参加农机合作社。这种影响因素的形成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农户年龄越小、务农时间越短,农业生产经验越不足,越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忙,因此往往会选择加入农机合作社;另一方面,农户年龄越大、务农时间越长导致思维定势情况越明显,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往往会拒绝加入农机合作社。农户的文化程度因素对农户参加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因素为正,也就是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这与预期方向一致。当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时,农户的眼界越开阔,越懂得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越明显。
2. 在农户的家庭特征因素中,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机合作社最显著的因素,其回归系数统计检验在5%的水平上。由上文的检验结果可知,农户对农机合作社的认知程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为正,这与假设的方向一致,也就是当农户对合作社的运营机制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会懂得农机合作社带给自己的利益,因此往往会越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中。
3. 在农户的生产特征因素中,家庭耕地面积以及生产经营中困难程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家庭耕地面积因素在5%的水平范围显著,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程度在1%的范围内显著。家庭耕地面积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往往会选择参加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困难程度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方向为正,也就是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困难度越高时,会参加农机合作社,通过农机合作社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对政府提建议
首先,要全方位地使农户了解农机合作社。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了解农机合作社程度越高,越清晰明确的了解农机合作社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农户越倾向于加入农机合作社中。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例如报纸、板报、广播、新媒体等一切渠道,为农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关农机合作社的专业的服务。并且,政府也可以开展有偿培训班,使农户有偿加入到培训班来,学习有关农机合作社的各种知识,使农户全方位了解农机合作社。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教育力度的投入。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加入农机合作社的意愿越强。当政府加大对基础力度投入时,会产生两方面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当农户文化程度越高时,眼界越开阔,理解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强,因此越会倾向加入农机合作社;另一方面,加大对基础教育力度的投入,本身也为农机合作社的人员素质是一个有效的提高。农机合作社要壮大,要想长远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发展,只有合作社成员素质普遍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的经历才会更强,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政府管理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目的是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在进行管理时就要以明确政策制定的原则和政府行动的边界为基础。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予以指导、扶持和服务。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当现代农机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困难或困惑时,农委及下属农机局、农经站应积极作为,承担更多的责任,协助现代农机合作社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总体发展规划和培训工作。
(二)对农机合作社的建议
一方面,农机合作社应努力提升现有人员素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农业行政部门人员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机合作社未来壮大、规范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首先将农机合作社人员的思想丰富上去,对其灌输对农机合作社服务的好处以及农机合作社的相关理论,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文化知识方面,要以农户为主要培训对象,定期对新技术、新政策、新文件进行再教育培训,同时与技术研发创新机构建立联系,在遇到不了解的技术难题时及时寻求专家进行答疑解惑。
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应该优先选择的一些农户入社。本文实证研究显示耕地面积和生产中困难程度与入社意愿成正比,年龄与入社意愿成反比。因此农机合作社应主动吸引年轻农户、种粮大户以及生产比较困难的农户优先入社,由先入社的农户带动后入社的农户,这样一方面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一方面也会有效提高入社率,进而提升农机合作社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向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7省24市(县)农户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01).
[2]石敏俊,金少胜.中国农民需要合作组织吗?——沿海地区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组织意向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4(03).
[3]张美珍.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李忠旭,沈丽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研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4(11).
农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11
【关键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分析;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流量持续增加,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又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何提高汽车行车安全,克服不利因素,保障安全绿色通行,是每一位汽车驾驶员及管理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汽车行车安全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人人都要时刻谨记,警钟长鸣。从诸多的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车、路及环境等。因此汽车驾驶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提高行业素质,克服环境路况不利因素,真正做到文明行车,绿色出行。
1.1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一人的因素分析
人是行车安全的主体、是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行车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行车安全的核心。从国内外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事故是由于人造成的,人即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也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人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驾驶员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学习不足,忽视安全行车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心存侥幸,麻痹大意。(2)驾驶人员的身体(如:四肢有残、心脏病等)及生理疾病等不满足交通驾驶要求。(3)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偏低、对某种车型掌握的不好、操作不够熟练等。(4)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的动态、道路的变化、交通安全警示及环境的变化等瞭望观察不足、判断有误而造成交通事故。(5)各种违章行为如: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车辆超载、,驾驶带“病”车辆及驾驶老旧报废车辆,违章操作等。因此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人是汽车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
1.2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二车的因素分析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安全。从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统计,有10%左右的事故是由于车辆本身状况造成的,由车辆本身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车辆的机械故障,包括:A.制动方面【制动联动部分损毁失效,制动盘(片)磨损严重,制动液缺失等】致制動失效。B.转向部分,转向拉杆损坏、转向臂游动间隙过大,转向助力油缺失等,导致转向不灵敏失效。(2)轮胎原因,轮胎脱出、轮胎爆裂(轮胎花纹磨损严重、胎压过高易导致爆胎)。(3)灯光系统:前大灯、雾灯损毁,远近光灯光不适宜,灯光眩晕、光线暗等。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所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行车安全的关键。
1.3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三道路环境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公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于道路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行车事故也是较高的,其主要体现在:道路线形不合理(或缺陷)包括:道路的线形、线形组合,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路基路面的平整稳定,道路中的安全设施及附属等。因此良好的道路对于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4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四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大风(台风)、雪、电、雨、雾(雾霾)等;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如:滑坡、泥石流等。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水、冰雹、雷电、雾霾及沙尘暴等,这些都对汽车行车构成了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汽车行车安全。
二、汽车行车安全的解决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通过对影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汽车行车安全重点是人,车、路、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
2.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驾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加强驾驶人员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交通事故案例”的教育,定期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驾驶技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克服麻痹思想,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开赌气车、英雄车,不疲劳驾驶,杜绝侥幸心里、杜绝酒后开车,严禁吃零食、吸烟、接打手机、看微信等违章驾车。
2.2.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认真执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车辆的维修保养制度。对车辆要进行定期检查,强化日检查,按检查项目逐项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处理。加强车辆的定期保养(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不定期保养(即:磨合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以及美容护理),按照保养项目一条一条,逐项落实,严禁浮于形式走过场,踏踏实实做好保养科目。使车辆处于最佳的良好的技术状态。
2.3.加强公路建设,强化道路安全设施
目前公路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些路段刚修建完不久就出现了坑坑洼洼,因此有必要强化公路建设,同时要加强公路安全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墩、警示桩、缓冲减速带等道路配套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智能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是指交通信号灯、黄闪警示灯、电子警察、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屏、测速仪、交通流量采集、道路治安卡口等监管交通情况的科技设施。给予汽车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2.4.预防自然灾害,提高准确的判断力
汽车驾驶人员要有预知、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极端天气气候”如:大暴雨、台风、大雾、冰雹等要提前预感知潜在的危险,尽量少出车或不出车,避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当面对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一定要沉着冷静,果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避免人员财产损失。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人、车、路及环境对于行车安全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将会对人(驾驶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可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汽车行车安全的目的。因此,每一位汽车驾驶员要时时刻刻想安全、抓安全。同时强化业务理论知识及驾驶技术的培训,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遵章守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驾驶作风,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面对复杂的道路、自然环境,要正确判断、谨慎驾驶,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真正实现汽车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士涛.公车安全管理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孙好.企业车辆安全管理工作探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
儿童用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篇12
关键词:儿童,用药安全,影响因素,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是儿童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儿童各系统生理功能尚处在发育阶段, 其生理、心理特点独特,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均与成年人差异较大, 因此儿童用药安全一直是儿科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重要问题[1]。笔者对近年来我院儿童用药出现不良事件的病例进行总结, 并分析儿童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诊治的2000例患儿资料, 其中男1238例, 女762例, 年龄6~14岁, 平均 (9.2±2.0) 岁。
1.2 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新编药物学》[3]中用药标准, 统计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目的无关的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用药失误是指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错误、剂型错误、用药途径错误、用药间隔错误、用药时间错误、用药患者错误以及用药适宜性错误等。药品滥用是指用药者长期自行使用与公认的医疗卫生需要无关的药物。
2 结果
在抽查的2000例儿童中, 125例 (6.3%)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用药不良事件, 其中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原因。本组中药物不良反应共有52例 (41.6%) , 药品滥用26例 (20.8%) , 用药失误36例 (28.8%) , 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不良事件1 1例 (8.8%) 。
3 讨论
3.1 影响用药安全的主观因素
3.1.1 儿科医师因素
对儿童用药特异性意识淡薄, 不熟悉、不了解儿童用药特点;缺乏儿童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学知识;对儿童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掌握不够[4];治疗时急于求成, 盲目增加药物剂量, 无指征性联合应用药物及预防性用药;不结合辅助检查、化验结果经验性用药;抗生素经验性乱用、滥用[5]。在本调查中, 2例 (1.6%) 为儿科医师用药适应证掌握不够, 2例 (1.6%) 为儿科医师急于求成导致药物剂量过大, 3例 (2.4%) 为无指征性多药物联合应用, 2例 (1.6%) 因过度应用抗生素, 导致菌群失调。其中属于用药失误4例 (3.2%) , 药物滥用5例 (4.0%) 。
3.1.2 药师因素
严格审方意识不强, 机械化照方发药;对儿科药物知识缺乏, 处方合理性判断能力差, 把关能力弱;未能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述药物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及注意事项;与儿科医师配合不密切, 未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药店缺乏具有一定水平的药师, 不能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优质的药学咨询服务[6]。在本调查中, 因为药师因素造成用药失误2例 (1.6%) , 滥用药物6例 (4.8%) 。
3.1.3 护师因素
未能严格按照医嘱给药;未严格检查药品有效期而使用过期药品;未准确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同患儿家属沟通不良均可导致儿科医师用药与患儿病情脱轨。在本调查中, 因护师因素造成用药失误1例 (0.8%) 。
3.1.4 患儿及家属因素
儿童因智力尚未成熟, 依从性差, 药物应用时间、方法、疗程不当;家属因患儿感冒、发热等疾病而不恰当自主应用解热镇痛药, 长时间应用易导致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不良后果;患儿家属误将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作为营养药, 使患儿长期超量服用, 以致患儿出现消化道反应、高钙血症、肾结石等不良反应[7];患儿家属对药物的危害意识不强, 未能安全放置药物致患儿误服;滥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抑制患儿自身免疫物质产生, 造成免疫系统紊乱, 影响机体抵抗力。在本调查中, 因患儿本身误服药物引起不良后果共计18例 (14.4%) , 因患儿家属因素造成药物滥用15例 (1 2.0%) 。
3.2 影响用药安全的客观因素
3.2.1 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与成年人差异较大, 儿童各器官及其生理功能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其药物耐受性、反应性等均与成年人相别较大, 其体内药物代谢系统、酶系统、肝肾解毒排毒系统均未健全, 药物在体内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均不同于成年人, 药物敏感性强, 因此儿童用药需更精确。在本调查中, 因儿童生理特点造成的不良反应3 0例 (2 4.0%) 。
3.2.2 药物因素
儿童用药时需按年龄、体表面积、体重决定药物用量, 采用成人剂量或折算应用均不科学, 不安全;目前, 市场上绝大部分药物尚无儿童药代、药效参数资料, 临床儿童用药剂量多为成人实验后外延至儿童, 临床应用药物时剂量及疗程不易把握;药品说明书不规范, 目前临床常用药品约50%以上均未标注儿童用法用量[8], 另有部分标注不明确, 儿童用法用量含糊不清, 如“遵医嘱”“儿童用量酌减”“儿童安全性尚未建立”等, 造成儿童用药时无据可依, 部分药品说明书内容滞后、过时、扩大药品作用及适用范围, 误导临床医师及患儿家属。在本调查中, 因药物自身因素引起不良反应共有22例 (17.6%) 。
3.2.3社会因素
尽管许多药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和成年人, 但是大多数处方药在儿童用药方面没有充分的资料。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亦相对缺乏、儿童用药管理秩序混乱、儿童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及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 且未得到严格执行;同时, 社会上伪劣、假冒药品频繁出现、屡禁不止;政府医疗事业投入不足, 医院以药费促进自身发展, 以药养医;目前药品市场上常用药物均已应用于儿童患者, 但国内尚未出台相关儿童用药指导政策, 临床治疗多采取经验性用药;制药企业过于追求企业效益, 忽视了儿童用药质量的严格性及要求, 造成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增加。在本调查中, 因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不良事件11例 (8.8%) 。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于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及敏感性各不相同, 尤其与成人差异很大, 而当今临床药物多以成人为主, 儿童用药时多以成人剂量、剂型为基础经验性应用, 这种不科学、不安全、不精确的用药方法严重危害了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 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医院应定期对医师、药师、护师、患儿家属进行宣传教育, 指导儿童合理、安全用药, 并完善儿童合理用药制度、医嘱制度、处方管理制度及监督制度, 加强儿童用药自动化电子信息服务及儿童药物信息咨询服务, 规范儿童用药处方审核, 减少儿童用药不合理、误服药物等威胁患儿安全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欧阳珊, 莫小兰.儿童用药的隐患与防范措施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7 (2) :178-18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10年版) [M].北京:中国中医科技出版社, 2010:107-154.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3.
[4]郑建新.我院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9) :4382-4384.
[5]魏红, 熊一岚, 陆姝, 等.儿童医院药物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 2010, 21 (2) :159-162.
[6]李桂兰.儿科用药不良反应62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6) :34.
[7]朱良.2008~2010年我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海峡药学, 2011, 23 (11) :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