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精选9篇)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1
一、油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 提高决策指挥系统的效率。
首先, 采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油田的生产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成监控, 这样能够有效对生产进行监控, 提高分散采油井等站点的管理工作, 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整体运行能力和经济效益, 从长远的发展看, 信息化管理是今后采用无人监控的前提, 这样能够真正意义上解放劳动力。
2. 提高油田开发生产管理水平。
对于油田较为分散的区域, 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较强的管理功能, 可以利用油田中的各场站以及油井现有的信息控制对油田企业中的各个油井进行控制, 采用通信网络和局域网络对现场的信息和生长状况进行及时监控, 这样可以确保生产装置的整体把握, 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提升油田的整体管理水平。
3.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油田信息化管理中, 对各个生产点进行监控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吗, 为油田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提供信息, 在这些信息基础上, 及时进行处理, 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生产中的安全性, 油田管理人员获得及时提供的有效信息, 在这些信息基础上作出及时的决策, 从而能够对发生的事故和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实现了油井生产程序化, 确保了管理区域安全稳定。
4. 降低工作劳动强度。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和自动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化管理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活动, 减少管理人员的操作内容, 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环节, 还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的原则。在实际运用方面, 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油井的开、停井、自动选井, 这样都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靠东成本。
二、油田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1. 提高信息利用的水平。
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需要在油田开发中针对油田中的各种有效信息进行收集, 这些信息能够直接指导油田的生产管理, 这些信息是呈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而指导实际的成产管理, 是运用到油田开发管理的最重要数据[1]。因此在信息管理中, 这些数据是由专门领域的人提供的, 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信息平台的标准也是专业人员设计的, 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人员进行管理, 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 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 使得油田信息能够有效利用。
2. 统一规划信息网络建设。
一般而言, 油田企业规模较大, 生产单位和各个部分需要建立联系, 从信息化管理横向来看, 信息化的管理内容包括了生产系统、营销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等的信息化, 其中生产系统中的信息化是指对生产系统的信息化进行控制, 例如对生产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随后进行传输和处理, 最后实施监控和控制。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理所当然的应该包括自动化的控制过程。从企业的纵向管理上看, 服务于决策层的决策支持系统 (DSS) 可以使得决策更加的合理和科学, 这些就分厂需要基层基础自动化控制人员提供较为准确和有效的数据, 这些数据和资料直接决定着管理操作的合理性。
3. 加强信息数据的保密。
信息数据依靠的网络企业和信息企业两个企业的结合, 也就是说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互联网相互结合, 互联网 (Internet) 在上个世纪90年代, 在世界上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将控制网络和互联网进行结合, 可以有效实现工业现场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和WWW直接结合,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各类及时数据、画面直接以Html文本形式进行实现, 这样能够标语数据的读取人员进行观测[2]。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控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及时控制,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对数据的保密工作也引起了油田企业信息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信息化管理运用到各行各业已经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需求,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油田企业在保证自身竞争力增强的基础上, 需要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 基于如此, 本文首先针对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进行分析, 随后针对如何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几个举措进行了分析, 目的是引起油田企业对信息管理中具体措施进行重视, 从而加大油田企业信息管理效率。
摘要:油田从勘探到开发以及后期的生产都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程, 只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才能够提高和发挥管理的效果, 信息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另外一方面只有不断完善管理, 才能够为油田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参考文献
[1]赵耀.石油企业信息化中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中国化工贸易, 2016, 8 (3) .
[2]宋新芳, 张秋菊.Oracle SQL计划管理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 (15) :83-84.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2
2.1油田小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模块
这是在办公环境和场所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的模块,有利于降低时间成本、提供工作效率、建设绿色环保的工作环境。以油田小区物业公司的收费环节为例,利用信息化的系统可以按照类别设定内容,通过网络购买水、电、煤气等。每个项目之间可以建立起彼此联系,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某一居民的日常生活支出、缴费信息,这就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油田小区通过这一系统可以了解本区域内居民的各项生活状况,实现信息化的系统管理模式。
2.2油田小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模块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油田企业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53-01
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信息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信息技术软件。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智能决策、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信息数据处理与共享进行辅助管理与应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高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大大提高,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复杂和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本质
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集成的本质,其核心要素是深度的数据和数据挖掘。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整合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运营平台的建设,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寻找潜在客户,支持公司的决策体系,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达到快速反应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 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
企业信息维护和管理开发平台的构建需要有效、准确、快速的处理多发信息,开发程序信息技术的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在于可以帮助早期企业决策信息的综合检测点和监控点,全程监督动态管理和实时决策。信息维护,管理维护,管理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主要存储数据,信息技术模型案例和计划任务,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地了解信息技术运行环境的设施以及一些数据监控信息技术,为信息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概念,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到最终用户使用形成一个无缝的流程。供应链管理软件是基于协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业务需求中的各种实体的供应链,运营流程和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每一个环节无缝对接,实现整体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的信息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管理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了整体水平。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施,管理,操作以及维护管理。战略管理是领先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战略管理水平的提高,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兼容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战略,整合的 IT 如何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规划业务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包括商业软件实施,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系统集成,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有效的管理,以确保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正常,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
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维护和管理,依靠最先进的虚拟检测和智能决策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业务计划,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信息资源是无形的,相对于有形资产,信息窃取更加隐蔽,不容易被发现。这就要求内部控制不仅要保护有形资产,也是为了保护企业的数据和信息资产。有效的保护措施,需要计算机数据库进行维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是掌握和管理人力资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图形显示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更直观的展现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信息维护和管理应用平台建设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作为依托进行的建设。平台建设需要建立普遍适用性,统计,管理的特性,通过智能查询,完成企业决策的任务,以此方便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更容易理解的标准统一的信息进行反馈输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高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大大提高,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复杂和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是一个关键问题。第一,通过管理信息化建设监理基础的信息化平台,要求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完整的企业整体规划。第二,在统一的领导下确定不同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有目的性的选择试点公司,有领导性规模性的推动整个建设进程发展,一步一步构建系统性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体系,从而确保整个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设,逐步的与实际管理工作对接,发展和出台一个开放企业信息化基础规范。第三,通过高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全面的数据分析整理好企业机构,岗位分类以及和人员信息等,了解企业数据定位企业方向,从而可以定制个性化信息平台,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数据源都需要提前准备,提前落实,原始数据的准备和清理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提前准备可以更好的把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基础打牢,从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定制好更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业务计划,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高速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效率大大提高,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企业实现更复杂和更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企业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化平台模式的建设以此更加方便企业决策,更好的服务数字化和标准化的企业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建.浅论信息维护和网络数据存储的几种解决方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2(7)
[2] 李明.浅谈信息维护和管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2012.9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4
关键词: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新思路
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田地面建设是油田工程建设的最重要阶段, 当前, 油田地面工程一般采用油田自建的方式, 即由油田内部单位进行施工和建设, 其优点在于即降低了建设成本, 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被越来越多的油田建设单位所采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油田建设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油田自建方式不断暴露出诸多的缺陷,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油田地面建设是油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油田工程质量的保障。而油田地面建设由于是在地面展开的, 会受到各个方面的的影响, 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这些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使得地面建设受到严峻考验。如果这些影响因素控制不好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势必会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1]。
1. 建设方案设计不科学
在一项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前, 应先进行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蓝图, 整个工程从出发点上就出现了问题, 给后期的补救工作制造了巨大阻碍。但是, 方案设计人员多半不注重实践考察, 仅仅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最通用的方案, 由于没有考虑地面建设的实际情况, 导致方案缺乏针对性。后期的施工遇到困难时, 很难找到解决办法, 最终导致施工方案的操作度降低, 影响施工水平和施工进度。
2. 建设单位领导不重视
油田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 当前许多油田建设单位只一味地强调产量, 忽视了地面建设, 将其当做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还有的为降低成本, 地面建设根本没有达到标准配置, 对地下工作造成影响。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单位员工在施工时也不负责任, 影响工程质量[2]。
3.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
油田工程是一项很艰苦的工程, 许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是农民工, 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 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 施工时会遇到很多技术性难题, 这些困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会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另外, 许多油田单位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 或者培训不规范, 导致本来自身素质就参差不齐, 进入单位后又没有得到提高, 必然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
4. 工程监管力度不强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 专业水平、个人素质等方面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许多施工人员在工作时由于粗心, 可能犯下了错误, 大型的错误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细小的差别可能就需要专门的监管人员来检查。实践中, 在工程的监管上, 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有的施工单位根本不设监管人员或者用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充当监管人员, 都会让本身已存在的小失误, 由于没被及时更改, 而随时演变成大事故[3]。
二、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的管理措施
从上述问题中可以发现, 油田地面建设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油田工程质量, 笔者从上述四个问题入手, 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研究, 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希望能对提高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提供帮助。
1. 从领导做起, 正视地面建设的重要性
单位领导的一言一行会对员工产生巨大影响, 领导应当首先重视起来, 抓住机会强调地面建设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召开会议的方式树立员工的地面建设意识。在日常的施工过程中, 应当多进行地面建设的巡视, 随时指导施工过程中的难题, 鼓励员工不怕苦不怕累, 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建设氛围。
2. 提高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方案设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可以寻找机会培训或进修, 了解最新的设计水平, 不断研究和学习, 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另外, 方案设计人员要注重实践, 因为方案是要被建设成一个实体, 如果缺乏了可操作性就等于没有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之前, 先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测量, 再进行数据的科学分析,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充分保证其可操作性。
3. 提高工程监管力度
对于监管制度,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 提高监管意识。必须要重视监管工作, 提高监管意识, 将监管列入建设日程, 做好每一天的监管工作, 并不断重申监管的重要作用。第二方面, 设立专门的监管人员或者监管机构, 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为了排除暗箱操作, 应当设立专职的监管人员, 让监管工作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工作, 才能避免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包庇行为, 实现有效监管。第三方面, 制定严格的监管惩罚措施, 监管过程中会出现监管失误, 而带来严重影响。应当建立监管失误后的惩罚措施, 比如按照减薪处理, 目的是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心, 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责任心, 最终提高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油田地面建设是关乎整个油田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加强地面建设施工管理迫在眉睫。当前油田地面建设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应当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加大监管力度、合理分配工作人员, 加强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 为油田建设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尚文锋.分析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及现场监督[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6) :57-58.
[2]王春.油田地面建设施工管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8) :67-68.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思路论文 篇5
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路径
2.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专业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关注发展规划与整体布局,协调各部门,合理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增加财政支持力度,监督资金应用状况,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提高资金利用率。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考量农业发展结构与水平,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信息化发展方案,如在农村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引导专业对口大学生返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优化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2推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
建立并逐步完善农业信息网站,构建规范性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发布规范,提高农业信息交流频度与广度,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以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实际。在构建农业信息网站后,需要是安排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维护更新,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农业信息挖掘,并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活动,并满足不同种植户信息的需求。网站信息在收集与发布时,需要确保信息具备有效性、及时性与完整性。此外,农业信息应表现出鲜明的针对性,综合本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收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坚持信息渠道效益,切实让农民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变化与具体效益,从而让更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之中。此外,信息化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力量。而农民整体存在着信息化意识低问题,基于此,需要面向群众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通过具体培训让农民准确把握信息化内涵,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引导农民掌握信息化应用方法。可以在农民设置信息化工作小组,为农民提供信息化咨询与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2.3构建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进行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可以为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更为直观感受与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提高群众信息化重视程度。政府应通过补助政策、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通过农户自筹与企业优惠等方式,普及农户计算机应用率。引导农民学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与获取相应的农业信息,加强农业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基于农业开展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条件。在大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并积极做好农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结合区域实际编制发展规划,合理调配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为信息化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关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与发展群众信息化意识,发挥示范基地引导作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信息化价值,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扫平障碍,并服务于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6
关键词: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优化
1 前言
中海油作为我国国内石油上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 走出了一条跨国兼并重组之路。依据“十八大”的会议精神—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国。加之国际油气市场需求旺盛, 作为中央特大国有企业的中海油以海洋石油工业“二次跨越”为突破口, 转变企业核心业务, 进军海外市场, 致力于为油田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自1982年建立以来, 中海油在壮大自身国内市场的同时, 在2008年斥资171亿人民币收购了Awilco OFFshore ASA, 并于2012年12月完成了其迄今历史上最大的能源收购案例——以151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 致力于跨国能源集团的构建。在以人才为导向的时代, 中海油能否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人力资源, 因为高质量的人才具有不可复制和模仿性。
中海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随着其自身发展而不断完善。但由于海外油田项目对中海油而言属于新兴事物, 而在海外项目中仍采用公司传统的人力资源体系。这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套用, 在一定程度维持了海外油田项目的正常运转, 但却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海油在实施海外项目方面起步较晚, 缺少管理经验, 在海外项目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更多地注重技术的提高和资金的运作, 而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对海外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技术、涉及领域和相关处理方法都尚处于摸索阶段;二是历史体制的众多原因, 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式上还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 尤其是在对人才引进、开发、使用和激励等方面。基于此, 本文以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的问题, 构建具有海外油田项目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 中海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深地烙印上国内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特点。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受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用工与薪酬制度改革的影响, 带有国内项目管理的特征。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和总公司机关为两大试点企业进行用工与薪酬制度改革, 初步形成“上岗靠竞聘、薪酬靠贡献、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货币化、福利社会化”的用工制度及与之配套的薪酬体系。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管理人员复杂, 文化差异大且外部环境瞬息万变, 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出了挑战。较之大型的国际化石油公司,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对粗放, 中海外油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经验型阶段, 尚未建立科学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前瞻性
近年来, 在收购兼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骤然增加, 很多项目立即上马开工, 相应的中方技术骨干人员以及当地的管理人员被急需。由于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未建立人力资源规划意识, 大批人员中方派遣人员的调集存在困难。
2.2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配置没充分考虑本土化员工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未结合到海外油田项目的具体特点, 就决定了油田项目派遣员工的数量和类型,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重复配置。
2.3 缺乏相应的人力引进、培养和储备的运行机制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的用工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从外部渠道招聘外籍的复合型人才, 未能较好的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 导致其对海外油田项目不了解, 影响油田项目的效益。与此同时, 中海油分区公司缺乏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的运行机制。由于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之间尚未建立健全的人才调用机制, 同时与国际优秀的石油公司未建立人才借聘机制, 管理人才不足的现状未能妥善解决。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海外油田项目重视人才短期价值的开发使用, 忽视人才的长远投资。在人才的培训过程中, 仅就项目需要的技能与知识进行培训, 培训缺乏系统性, 忽视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油田项目合作团队的凝聚力不高。
2.4 激励机制过于简单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眼光表现出短时性, 未能出长远的视角看待资源国员工乃至外籍员工的管理, 没深入贯彻“养兵千日, 用在一时”的理念。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的薪酬体系激励性不强。从薪酬激励来看,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的中方人力资源的薪酬主要是按照《境外员工薪酬标准》执行, 依照不同资源国的安全级别, 确定其补贴系数。中方员工因海外油田项目效益未能同其薪酬挂钩, 薪酬的激励性不强。针对本土化员工的薪酬采取的是资源所在国油气行业的薪酬。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追根究底在于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深扎根于国内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其忽视了海外油田项目的跨文化, 跨国界、跨地域的特点。在海外油田项目管理中,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忽视了文化的差异性, 无论是外派员工还是本土化员工都表现出文化冲突的问题。由于法律规范的原因, 外派员工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不适应性, 另一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生活困难、水土不服的情况, 而本土化员工则不能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国内海外油田项目管理中已然形成了战略优势, 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 其在海外油田项目管理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思路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既是顺应公司扩展海外业务发展的要求, 又是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足, 从而达到降低海外油田项目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中海油竞争力的目标。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方向, 即较之优化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优化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备哪些差异性的功能性效果。依据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结合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发展战略, 初步确定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四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支撑, 在国际化与基于知识管理、创新管理、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引导, 链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引擎开展进行 (图1)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是以油田项目高效运转为前提, 坚持国际化战略同本土化战略相结合。坚持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战略引进了海外油田项目的中高端人才, 进而规范海外油田项目制度, 构建海外油田项目的竞争战略。坚持本土化战略是出于海外油田项目运转特点的考虑, 从油田项目所在国招聘大量的当地员工, 坚持尊重大众文化、大众风俗、大众习惯的原则, 本土化战略一方面能更好地处理同当地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另一面减少了项目风险, 提高油田项目管理的效率。
(1) 结合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培养、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不足, 构建四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目前, 中海外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软肋在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培养以及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如何使优化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拥有强大的规划功能、人员配置功能、培养功能以及激励功能, 这成为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核心工作。因而构建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培养、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为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的重中之重。四位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以人力资源规划为前导, 人力资源激励为动力, 人力资源培养为引擎, 人力资源配置为方向。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要结合到公司的总体战略以及海外油田项目所在资源国所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情况, 另一方面要兼顾海外油田项目的实际情况, 预测海外油田项目的用工情况, 为海外油田项目后期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要在坚持人力资源优化原则的基础, 跨越文化差异、地区差异、项目差异, 坚持物质激励同精神激励有所侧重的考虑, 有选择性的针对员工的特点有所侧重的选择激励手段, 激发员工的工作创造性、知识学习性和质量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 支持着油田项目的开展。人力资源培养既是指海外油田项目的用工人员职业发展体系的设计, 又指为增加海外油田项目员工的知识存量, 对其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人力资源配置在了解海外油田项目用工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招聘情况以及员工能力、素质, 有效的配置人员。
(2) 以公司战略为指导, 以优化为手段,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基于知识管理、创新管理、质量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知识时代的到来, 使得知识成为海外油田项目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和关键要素, 因而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海外油田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涉及的知识同海外油田项目的发展紧密相连, 包含了技术知识、市场知识、管理知识, 且这些知识深入到海外油田项目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以及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海外油田项目的人力资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项目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是海外油田项目生存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基于创新能力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成为海外油田项目发展的题中之义。ISO9000标准的出台, 其对海外油田项目质量管理提高了较高的要求, 加之质量管理是海外油田项目管理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事关海外油田项目生存。
(3) 基于海外油田项目阶段性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其用工类型的特点, 构建链接式动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项目阶段来划分, 可将一般海外油田项目分为立项、筹备、入场、开工、主体段1、主体段2、主体段3、竣工段、验收、收尾以及维护11个阶段, 从海外油田项目的立项开始, 一直是中方员工在筹备海外油田项目正式的实施工作, 包括海外油田项目正式的派遣工、招聘员工以及组织结构等相关工作, 其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表现为中方派遣工从筹备至开工阶段迅速增加, 随着海外油田项目的逐渐开展, 用工需求从中方派遣工向本土化员工转移, 其用工类型需求由管理岗需求倾向技术岗需求, 相应地资源国本土化员工从入场到竣工阶段不断攀升, 在主体工程阶段达到最高。整个海外油田项目用工需求及用工类型呈现出阶段性变化, 因而为适应这种动态变化, 合理的规划, 配置人力资源, 激励人力资源, 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链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链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掌握海外油田项目用工需求特点的基础上, 高效的进行人力资源补充,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益, 整体性增强海外油田项目的竞争实力。
因而, 中海油海外油田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要以知识管理、创新管理、质量管理为指导, 同时结合项目用工特点, 从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培养以及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优化体系, 才能以高标准推动着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Alchian Demsetz.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5) :88-90
[2]O·E·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 [M] New York:The Free Press, 2008:19-25
[3]LloydL.Byars, Leslie W.Ru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7th Edition)[C]. Beijing Post & Telecom Press, 2004
[4]孙耐颖.油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 2012, 07:73-74
[5]孙海霞.新时期加强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10:86
[6]夏芝冬.油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 07:78
[7]王琛.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的措施[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9, 06:76+68
[8]赵军凯.新形势下中海油合作油田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天津科技, 2009, 05:106-107
[9]Neal, Griffin, Developing A Model of Individual Performance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9 (2) :37
[10]Guzzo RA, Noonan KA.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4 (33) :447-462
[11]肖桂龙.浅论油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 2006, 12:177-178
探讨油田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篇7
一、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从目前形势上看, 油田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信息是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现代油田企业已逐渐由原来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向数字化档案管理转变 (2) 。一方面, 油田企业利用先进技术, 将原有资料档案进行扫描, 转化为数字形式, 生成电子文件, 进行统一归档、整理和保存;另一方面, 在油田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成统一的数据库, 生成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档案资源的统一管理。2.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网络化档案管理实现了由面对面为主的服务向以网络服务为主转变, 为档案信息借阅方式、资料调取等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 由于油田企业分散性特点, 档案管理难度较大, 而网络化档案管理, 实现了资源共享及远距离数据传输, 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3.档案检索的自动化。传统以纸质为主要媒介的档案管理, 不仅数据众多、查阅手续繁杂, 而且档案资料零散, 使用效率较为低下。信息化档案管理实现了档案检索的自动化, 通过计算机进行全库检索, 速度快、效率高, 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4.档案信息接收、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信息化档案管理, 可通过计算机将接收、存储和提供利用进行有效整合, 形成集各项活动于一体的网络系统, 促进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难点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须以先进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为支撑, 完备的基础设施也与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息息相关, 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必要条件。因而, 油田企业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 加大对软硬件的投入, 建立系统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络, 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 相应管理标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
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后, 原有的管理制定、规范及相关标准将不再适用, 这就需要建立全新的制度、规范和标准。通过适应信息化的新制度、新规章、新标准的使用, 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标识、存储、查询、管理和使用等进行统一的管理, 确实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3) 。
(三) 管理方式的创新方面
传统档案管理中除了制度、规范和标准与现代档案管理不相适应之外, 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也越来越无法满足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需要。因而, 油田企业还须加强重视, 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及新型技术人才, 同时借鉴国内外成果的管理经验, 通过双轨制管理模式 (即传统管理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机统一) , 确保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可行性 (4) 。
(四) 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只有提高认识, 对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危害进行深入分析, 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进而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档案管理系统软硬件自身的安全及档案信息传播的安全等, 若忽视档案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将造成大量信息资料外流, 引起巨大经济损失。石油企业可通过病毒拦截、实名登陆、密码检索风方式, 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油田企业正常运转提高强有力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 油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性质, 还创新了档案管理的手段, 使档案管理各项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企业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意义重大。
注释
1陈宝霞.企业专利档案管理与利用研究——以燕山石化专利档案管理与利用为例[J].北京档案, 2013, (02) :17-19.
2黄洁.项目档案验收对企业档案管理和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影响[J].机电兵船档案, 2012, (01) :17 -18.
3陈茂银.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改扩建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J].科技视界, 2013, (16) :95.
信息化条件下的油田车辆管理 篇8
1 GPS技术的主要特点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 于1994年全面建成, 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 (船舶、飞机、汽车等) 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 (人员跟踪、休闲娱乐) 等不同领域。现在GPS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 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 从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 极大地扩展了它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载波相位差分法GPS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 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由于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更加灵活、方便, 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的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发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 车载GPS技术层面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大趋势就是频率分集技术, 实际上已经正在第二代GPS系统替换老化卫星过程中进行。完成以后, 现代化的卫星星座将为民用用户提供三种新的定位信号。此外, 欧洲联盟在2002年3月启动的“伽里略”计划也采取了此种技术。第二个大趋势就是克服射频干扰 (RFI) 。GPS广播的功率特别低, 一般为10到16瓦, 很容易就会被周围的射频信号所干扰, 而不能正常工作。GPS接收器将通过把接收到的测距码与储存在本地的复制码的相位进行匹配来穿透噪声。当相位一致时, 接收器就能够以定时信号作为精确的参考, 因此就可以准确的定位。第三个大趋势就是安装保证定位误差小于某一个特定值的综合机械系统。采用微分GPS技术, 系统将获得来自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最新误差校正信息, 修正数据来自于地面参考接收器。过去GPS的误差为2米, 现在将更小。
3 GPS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目前各大油田在推动车辆管理信息建设方面的力度不一, 应用范围不广, 基于GPS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目前只在少部分油田得到应用, 主要有中原油田GPS车辆管理系统、大庆油田通信车辆管理系统、胜利油田GPS车辆监控安全管理分析系统等。因为GPS技术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 对车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的在线反馈。一个年产200万吨的油田, 所使用的车辆有1000-2000部左右, 每年车辆使用费用可达亿元之巨, 构成了原油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车辆的有效管理, 在提升安全的同时, 能有效节约企业管理成本。因此油田企业应该大力推动GPS技术在油田车辆管理中的应用, 要引入车辆状态GPS监控系统, 发挥GPS技术在油田车辆跟踪管理中的作用, 使用管理者随时随地全天候掌握油田所有施工车辆的状态, 同时, 根据各个施工地段、各个生产片区和各条运营线路规范要求, 合理制定出符合油田车辆的行驶安全要求, 配合制定相应的管理考核办法, 这样通过加强对车辆和司机的管理, 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并能明显的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为车辆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辆管理手段, 也使得科技技术在跟踪管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油田企业的GPS车辆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应实现如下功能:基于车辆的定位监控功能, 定位数据包括经度、方向、速度等参数;基于车辆状态的超速报警功能、预防调整行驶带来的危险;导航地图功能, 实现被监控车辆位地图的位置;支持车辆行驶的轨迹回放功能, 方便日常管理查询;区域和防盗报警功能, 实现监控车辆自动非法移动到指定区域时的实时报警;支持车辆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支持车辆的日常管理统计。
油田车辆管理部门通过在电脑中安装GPS软件及电子地图方便可以对所有入网车辆进行全自动监控, 不管车辆开到任何地方, 车辆管理部门都可以实时掌握所有车辆的运行状况。如果一个油田所有车辆都安装GPS, 每年由于节能、安全、调度等产生的直接效益将达百万元, 主要效益体现如下:能有效实现车辆的管理, 可以极大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有效杜绝超速、越界等违规行驶, 大幅度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安装车辆GPS, 运用地图的优化距离功能, 能合理制定线路, 如果平均每台车每天少走10公里, 那么一年就是100万公里, 仅油钱就节省60万元以上。对突发的油田生产事故, 可以通过GPS定位调度系统, 第一时间将最近的车辆调往指定区域。通过GPS车辆管理系统应用, 可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信息化条件下的车辆管理模式
GPS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不仅为油田的车辆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实时监控手段, 而且为建立新型车辆管理模式提供支持。
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后, 因为可以实时掌握速度, 这样就可以实行分级限速管理, 对于超速行驶的驾驶人员依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达到了规范管理的目的, 也增强了安全管理的权威性、可操作性。
GPS监控系统安装后, 可以全面落实过程管理, 对所有车辆的出发时间、行驶路线、行驶速度、归队时间, 进行全面监控、登记并实施动态管理, 可以使司机对自己的行为一目了然, 随时进行自我约束, 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
摘要:油田车辆大部分是野外生产用的特种车辆, 是油田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 因此车辆的安全管理在油田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在油田现状及信息化技术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的情况, 讨论基于GPS技术的车辆安全监控、车辆调派、日常管理等车辆应用系统建设情况。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 篇9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涵盖的项目种类繁多, 业务覆盖面较广,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耗时费力, 很难实现造价信息的快速提取, 物资价格的及时查询, 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近年来,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油田企业局域网络的快速推进为造价管理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全面推动了油田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提出并优化有关的管理程序, 建立一套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有利于对造价系统进行全面动态的、系统的管理, 实现造价管理高效、快捷、准确的目标。
2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回顾
安塞油田采油一厂概预算管理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 就开始着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前期调研, 一年的资料整理和研讨开发,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依托油田局域网络于2006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能对材料价格、概算资料、结算资料、合同洽谈、合同审核等日常工作进行及时统计汇总、及时分析, 为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方便。
系统经过两年的使用, 减轻了日常烦琐的统计工作, 为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然而随着安塞油田产能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 造价管理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业务拓展涉及面越来越大, 该系统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表现为:一是该系统仅限于该站员工对管理系统的使用, 功能仅限于审核信息, 价格信息、合同洽谈信息的录入和对生成报表的整理、编辑;二是大部分造价管理信息的交流方式还停留到电话上, 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受到很大制约;三是网页信息维护和更新慢, 信息实效性不强, 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
3 安塞油田前期开发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模块功能单一。只能用于审核信息的统计与造价信息的发布, 而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 在整体集成化方面还有待于深化。
(2) 程序智能化不强。不能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 不能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无法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3) 办公网络化程度不高。造价管理系统还未辐射到基层单位, 所有工程建设信息均来源于计划部门和工程项目管理部门, 这就使得造价员与工程项目的“第一现场”联系不够紧密, 并且基层单位无法共享造价信息, 无法整合工程造价管理数据链和数据流, 工作效率低。
4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再设计与功能实现
4.1 背景分析
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油田大发展、业务量激增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的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该系统进行扩充和完善。扩充完善后要求该系统不仅本身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 还要很好地桥接其他业务管理, 如:井下工程管理、地面工程管理、材料与物资管理、宣传印制品管理、合同管理、报表管理等各个系统。同时要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监控功能。
4.2 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目标分析
本项目的造价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对井下、地面、材料与物资、宣传印制品概预算、结算等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建立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价格数据库体系, 统一安塞油田造价价格;实现对合同的签订、审批、结算等过程的造价监控;实现对项目概预算、结算报表的汇总以及各时间段报表的提取。借助油田局域网络, 实现对外网的链接, 完善价格查询体系和充实价格数据信息库体系, 同时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支持信息和完整的文档管理。
4.3 信息化管理平台综合流程图
根据油田大发展形势下对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拓展和造价业务新的功能需求, 经过现场多次调研、征求多方意见、组织多次研讨, 提出安塞油田造价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流程框架 (如图1所示) 。
4.4 主要功能实现
基于以上问题, 结合前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实践积累的经验, 依据综合流程框架图, 提出以下系统设计方案:
(1) 为系统增加造价指标分析模块, 形成动态预算指标分析模块 (见图2) 。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大类, 其中横向预算指标分析模块包括:平均值 (例如周平均审核工作量、月平均审核工作量) 、标准偏差 (指概算金额预结算金额对比分析, 以利于概算审核相对准确度的控制) 、逐期审核增长率、累计审核增长量等;纵向预算指标分析模块包括同期概算审核增长率、同期结算审核增长率等。系统对各类计算的结果都可以生成曲线, 配合周、旬度、月度、年度审核概预 (结) 算报表, 更直观地反映工作动态, 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该模块还能实现“一对一”预算指标生成功能。即用户在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后, 进入自己的工作界面, 输入时间点, 点击预算指标生成模块后, 系统根据用户键入的用户名进入数据库, 导出该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所有概算、预算、结算审核数据信息, 通过基本处理与计算分析, 形成指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很直观地显示该用户在一定时间段的审核工作量, 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审核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预算指标分析, 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根据管理者的目标调整工作方法, 实现概预算管理相对稳定、平衡。
(2) 与基层单位建立共享的网络环境。基层单位的预算员可以通过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获取造价信息 (包括概预算编制办法、预算的审核依据 (指标价和指导价) 、建筑材料价格指导信息等) , 还能反馈工程项目信息。利用概预算站已有的资源, 以造价管理系统为载体, 与基层单位形成闭合网络环境, 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 (参见图3) 。在造价系统中建立数据库, 各基层单位上报的信息数据通过预算管理系统以远程的方式传至服务器, 然后抵达数据库, 便于综合岗分析数据信息, 然后通过管理系统向管理者上报分析结果, 反馈信息同时通过服务器发布, 利于基层单位的接收。同样科室人员编制的预算文件及审核结果也可以通过服务器上传至造价管理系统, 业务主管可以实时访问, 进行网上复审和批阅。建立这样一个闭合的接收—分析—反馈—接收的网络环境, 不但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达到对工程造价的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管理。
(3) 汽 (机) 修理模块 (见图4) 。主要实现以软件审核代替手工审核, 数据导入、信息提取、数据运算、生成报表、领导审核等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核效率, 提高审核精确度。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一是工时定额数据库的建立。工时定额库的建立, 严格执行陕西省汽车 (摩托车) 维修收费标准框架, 按照货车、客车、小轿车三大车型和汽车大修、一二级维护、汽车小修和专项修理等4个类别进行构建, 服务方在上报工时定额时, 也必须严格依据工时定额库的框架标准。导入以后经过数据分析, 将自动提取对应关系。二是数据导入。服务方报电子版预算, 格式设定要与软件特征相吻合, 能够实现数据导入。在经过对服务方预算初步审核校对后, 进行数据导入, 经软件分析归类后, 形成汇总表, 在计算后, 按照预先设置好的数据公式关系, 直接导出工时价格, 材料价格按照要求查询后手工输入汇总。审核汇总完成后, 提交业务主管审核, 经确认后, 填写审批意见, 反馈至造价管理人员, 生成报表, 概算过程完成。
(4) 文化宣传模块。主要实现文化宣传类审核平台查询功能, 使文化审核工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并且保证了审核的准确性。解决方案的要点包括:该模块以文化宣传类价格数据库的建立为核心。首先针对近3年宣传类经常出现的宣传项目。按照项目内容、工艺要求、规格尺寸等进行分类、规整, 然后对其相应的材料单价进行确定, 完成后可将价格录入平台数据库进行汇总, 从而实现文化宣传审核的平台查阅功能。
(5) 其他资料管理子系统 (见图5) 。
(6) 接口。造价管理涉及油田各个业务、各个部门, 因此本系统不仅实现在内部的管理流程, 而且还要实现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对接, 真正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
5 结束语
基于“油田局域网”的造价信息系统建设是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流程的实践, 今后应进一步加深对基于“油田局域网”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优化方面的研究, 从而进一步推进安塞油田造价管理工作, 提升油田造价管理水平。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造价管理方式及手段信息化成为管理的新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分析了安塞油田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前期实践以及新形势下信息化建设的构建思路, 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油田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塞油田,造价管理,模块,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范玉顺, 黄双喜, 赵大哲.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3]王茹环.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步伐[J].经济论坛, 2004 (15) .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推荐阅读:
油田应急管理信息平台09-11
油田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论文10-09
油田生产信息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范文12-06
油田信息一体化11-18
油田工程信息可视化10-28
油田开发管理06-10
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思路10-03
油田车辆管理10-16
油田设备管理01-05
油田设备管理刍议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