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肌腱腱鞘炎

2024-11-05

屈指肌腱腱鞘炎(共5篇)

屈指肌腱腱鞘炎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例患者采用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后进行跟踪观察, 进行近期1个月和远期1年的疗效观察。结果 1个月后观察总有效率为85%, 治疗1年后总有效率为80%。结论 采用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安全、简单、起效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刃针治疗,水针治疗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属手部疼痛中一种常见病症之一, 好发于中老年人, 女性居多, 起病缓慢, 逐渐加重, 于晨起或劳累后手指活动受限疼痛, 局限性压痛, 患者掌骨头侧可触及结状条索状物又称“板机指”或“弹响指”。病变发生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的部位, 因指关节周围疼痛和手指屈伸活动受限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1]。我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对门诊治疗的2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进行刃针配合水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门诊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20例, 男7例, 女13例;年龄38~68岁;平均48.7岁;病程2周~1年;单侧发病16例 (左4例、右12例) , 双侧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的相关内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多是手部活动量大的劳动者, 好发于拇指、中指、环指, 主要表现为手指活动不灵活[2]、局限性压痛, 患者掌骨头侧可触及结状条索状物, 手指屈伸时感到结状条索状物滑动感, 有时产生扳机样动作及弹响, 如果狭窄严重患指可交锁在屈曲或伸直位。

1.3 排除标准

指关节有骨肿瘤及骨病;外伤致屈指肌腱裂;局部感染;身体有严重器质性病变,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倾向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

1.4方法

采用刃针配合水针治疗, 患者取仰卧或坐位, 患侧掌心向上, 平放在治疗台上, 碘伏常规消毒, 用2%利多卡因1ml做局麻, 常规消毒铺巾, 术者带无菌手套, 在患者指掌侧近端指横纹与掌骨找到硬结或明显压痛点为进针点, 用龙胆紫标记。患指充分伸展, 刃针针体和手掌面呈90°进针, 进针后刃针刀口与肌腱走向平行, 由远向近皮下推进切割, 切开硬结处狭窄的腱鞘, 可感觉明显“咔嚓”声, 腱鞘管的张力与阻滞感明显减小。患者屈指自如, 弹响消失, 即完成。抽出刃针取2%利多卡因1ml、醋酸曲安奈德1ml、注射用维生素B121ml沿刃针路径垂直进针向鞘内注入混合液。术后用创可贴保护创口, 压迫止血, 嘱术后48h禁止接触污染物品, 鼓励患者做手指屈伸活动, 防止再次粘连。若1次未能完全成功, 可1周后进行第2次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治愈:指掌侧部无肿痛, 无压痛, 屈伸活动正常, 无弹响声及交锁现象;好转:局部肿痛减轻, 活动时仍有轻微疼痛, 或有弹响声, 但无交锁现象;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3]。

2 结果

根据资料显示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中完全治愈17例, 占85%, 好转2例, 占10%, 无效1例, 占5%, 其中复发患者1例。

3 典型病例

李某, 男, 40岁。1年前提重物后出现右手拇指疼痛, 屈伸不利, 晨起时活动受限明显, 在院外诊断为“右手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经封闭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 半年前因劳累过度又出现右拇指疼痛, 局限性压痛, 掌骨头侧可触及结状条索状物, 屈伸时受限明显。于2012年7月来科室就诊。患者既往体健, 否认药物过敏史。通过刃针配合水针治疗7天后复诊, 患指疼痛明显减轻, 活动较之前灵活, 偶有屈伸时疼痛。再次进行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后3天复诊, 患指全愈, 半年月后回访未复发。

4 讨论

屈指肌腱腱鞘炎是掌骨颈和指关节掌侧的浅沟与鞘状韧带组成的骨性纤维管, 拇屈长肌腱和指深、浅屈肌腱分别从各相应的管内通过, 进入拇指及其它手指。当局部劳作过度, 积劳伤筋, 或受寒凉, 气血凝滞, 气血不能濡养经筋则发病[4]。病变多发生在掌骨头、颈相对应的屈指肌腱纤维鞘起始处。手指频繁的伸屈活动, 使屈肌腱与骨性纤维管反复摩擦、挤压;长期用力握持硬物, 使骨性纤维管受硬物与掌骨头的挤压, 致骨性纤维管发生局部充血、水肿, 继之纤维管变性使管腔狭窄, 屈指肌腱在狭窄的官腔内受压而变细, 两端膨大呈葫芦状, 屈指时, 膨大的肌腱部分通过腱鞘狭窄到阻碍, 使屈伸活动受限, 勉强用力伸屈患指或被动屈伸时, 便出现扳机样。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主要原理是直接松解腱鞘管发炎引起粘连的部位 (屈指肌腱第一环状韧带近侧) 。水针中的利多卡因可止痛, 醋酸曲安奈德可抗炎、抗过敏, 也能抑制结蹄组织增生, 刃针治疗后给予局部注射, 不但可减轻患者痛苦, 也能减少炎性渗出, 防止术后复发粘连。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近期和远期效果相近。

综上所述, 刃针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安全、见效迅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世明.中医骨伤科诊疗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2]王和鸣.中医骨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 2007.

[3]田纪钧.刃针微创治疗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

[4]郑光亮.痛症的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

屈指肌腱腱鞘炎 篇2

【关键词】小针刀;小儿先天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8-02

小儿先天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疼痛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拇指,又称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麻下手术切开松解治疗。本人于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运用小针刀治疗小儿先天性拇长屈肌腱鞘炎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中医诊断标准》中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2】 。本组12例,女7例;男5例,年龄2~4岁,平均2.5岁;右手8例,左手4例;均为拇指,病程2~4年,最长4年,最短2年。均表现为拇指屈伸时发生弹响,或指间关节交锁于屈曲位,指掌关节皮下可扪及痛性结节。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排除骨折、肿瘤等引起的屈指肌腱狭窄。禁忌症为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倾向者,身体极度虚弱或情绪紧张不配合者,局部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或深部有脓肿者【3】。

1.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位,患侧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常规消毒铺敷,术者带无菌手套,在患指掌侧近端指横纹与掌骨头之间找到硬结或明显压痛点即为进刀点,于该处用1%的利多卡因0.5~1ml局麻后,选择汉章牌4#小针刀,刀尖和手掌面呈90°角,按四步进针法进针【4】。术者右手持小针刀于局麻处对准腱鞘垂直刺入,刀口线与腱鞘方向平行,直达环状韧带,左手将患指充分牵引伸展并固定,使屈指肌腱充分紧张,沿腱鞘走向由近向远在皮下切开剥离2~3下,再行纵行切开或横行剥离,此时可感有明显弹性阻力,当阻力突然消失,患指伸屈自如时即松解成功。若阻力消失,仍有弹响,可沿腱鞘方向上下再加剥2~3下,或沿腱鞘方向寻找第二卡压点,直至阻力、弹响完全消失。无菌纱布覆盖刀口,绷带加压包扎,并过度掌屈、背伸多次,使粘连充分松解,抬高患肢,保持伤口处绝对干燥,并鼓励患儿多做手指充分伸屈活动,防止再度粘连。对于体弱者,术后可口服抗生素2~3天预防伤口感染。

1.3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5】。治愈:指掌侧局部无肿痛、无压痛、自主伸屈活动正常,无弹响及绞锁现象。好转:指局部肿痛减轻,患指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但无绞锁现象。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个月,12例患者一次性治愈11例,占91.7%。好转1例,占8.3%,经再次松解后治愈。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常见副作用为手术部位及患指肿胀,但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抬高患肢,一般3~7天肿胀即可消退。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见于拇指,又称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表现为拇指屈伸时发生弹响,或指间关节交锁于屈曲位,指掌关节皮下可扪及痛性结节。细心的家长可在出生后数月内发现,多数在3~4岁才注意到。文献报道小儿拇长屈肌腱鞘炎多为双侧,但笔者收治的12例患儿均为单侧,可能与所收治的病例太少有关。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麻下手术切开松解治疗。此病虽不危及患儿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之不能完成手部的精细动作,如执筷、拿笔、端碗、扣钮扣等。

屈指肌腱鞘包绕指浅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腱,此腱鞘由外层腱纤维鞘及内层滑液鞘组成,腱纤维鞘是由掌侧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管道,附着于指骨关节囊的两侧,对肌腱起着固定和润滑的作用,肌腱滑液鞘是包绕肌腱的双层套管状的滑液鞘,分脏层和壁层。脏层包绕肌腱,壁层紧贴腱纤维鞘的内侧面。滑液鞘起着保护和润滑肌腱,避免摩擦的作用【6】。由于手指伸屈频繁,屈指肌腱和腱鞘因摩擦劳损而发病,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屈指肌腱鞘损伤后,引起粘连、瘢痕和挛缩,肌腱卡压,造成局部动态失衡,致使患指伸屈受限,指掌侧横纹处疼痛,或有肿胀。病程日久者,患者多诉指关节处有弹响声。在压痛点处多可触及条索状、块状硬结。在慢性期急性发作时,病变组织有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

由于患儿的特殊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全麻下手术切开松解治疗。但多数家长担心全麻的副作用,而且手术切开松解治疗创伤大,又容易形成新的粘连,影响手指功能。很少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主要是通过直接切开先天性狭窄、嵌顿的腱鞘滑车,以解除对肌腱的粘连束缚【7】。同时还能改善局部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促进炎症物质的清除,解痉止痛。该方法治疗主要是对屈指肌腱鞘第一环状韧带(腱鞘滑车)近侧缘进行彻底切开松解,此处为形成狭窄的起始部。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正确找到狭窄的部位,一般来说压痛明显的地方或硬结处常常就是腱鞘狭窄的部位,常位于掌远横纹与指近横纹之间,但应注意双卡压现象的存在,所谓双卡压是指同一腱鞘存在不同位置的两处卡压【8】。本组12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双卡压现象,占16.7%。笔者在具体操作中得到的体会是: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医从性特别差。所以宁愿在治疗前多花点时间去判断病变的部位,治疗时就不会盲目,既节省了治疗的时间,又避免了多次切割带来的不必要的副损伤,一般在1分钟内就能达到松解的目的。

由于治疗小针刀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经皮穿刺切割狭窄的腱鞘,属于盲穿非直视下手术,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有关文献报道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屈指肌腱断裂、肌腱术后严重粘连及肌腱周围神经损伤。本组12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经验总结如下:(1)针刀手术虽小,但不可轻视,技术要求高,需按无菌手术操作严格要求,严格进行针刀和皮肤消毒,以防因手术引发感染,(2)准确定位,针刀切割的部位应集中于发生狭窄的病变组织局部,纵向切割范围应固定在10~15mm内,向远侧做过多的切割,可能伤及肌腱的斜形滑车,而影响手指的屈伸功能。针刀切割只能沿肌腱走行方向纵行切割,绝不可进行斜行和垂直于肌腱走行方向切割,防止造成屈指肌腱损伤,引起肌腱断裂。针刀在切割中应保持在腱鞘的正中位置,这样一方面可保证腱鞘能彻底切开松解,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因针刀向两侧偏离而发生神经支和伴行血管的损伤。(3)切割过程中应力求切割动作准确到位,争取以最少的切割次数,尽可能小的损伤范围将狭窄的病变组织彻底切开,完全松解,因为一完整平滑连续的创缘较之一粗糙不连续的创缘,其术后发生粘连,复发狭窄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小针刀治疗小儿先天性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特点是:不需全麻、安全、创伤小、疗效好,门诊即可治疗,术后恢复快,且不易复发,花费较少。是一项实用的临床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吳肇汉主编 外科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855 - 857。

[2]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

[3] 康永华等,医学信息,2011(24):87,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267例临床观察

[4]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1。

[5]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3

[6]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外科学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855 - 857。

[7]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4 - 645。

屈指肌腱腱鞘炎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9例, 男31例, 女58例;年龄22~58岁, 平均39岁;左侧28例, 右侧52例, 双侧9例;其中拇指66例, 示指8例, 中指15例。病程0.5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行手部X线片检查排除骨质异常, 血液分析及凝血无异常, 均无局麻药物过敏史。

针刀制备:自制小针刀是以直径2.5 mm的克氏针为原材料, 将克氏针一端折弯做成手柄, 手柄与刀刃方向一致。另一端打磨成宽约2.5 mm, 与克氏针成20°斜角的刀刃, 刀刃长约3 mm、刀背厚1 mm, 等离子消毒后封包备用。见图1。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位, 患侧上肢放置在治疗台上, 常规消毒铺巾, 戴无菌手套, 用1%利多卡因2 m L局部浸润麻醉, 用自制小针刀自压痛点或硬结处刺入, 刀刃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 针刀体与皮面垂直, 直达腱鞘, 以针刀尖紧靠压痛点或硬结处远端侧, 纵向切开腱鞘, 切割1~2刀, 嘱患者屈伸患侧手指, 直至手指伸屈自如、弹响消失后, 出针并按压针口片刻, 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恢复患指正常活动, 以免发生粘连而复发。

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评定标准[1]。 (1)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 (2) 好转:患指活动时有轻微疼痛, 或有轻度弹响, 但无交锁现象, 局部肿痛较前减轻; (3) 治愈:手指自主屈伸活动正常, 无弹响及交锁现象, 患指掌侧无疼痛, 局部无压痛。疗效评定以3周为近期疗效, 6个月为远期疗效。

结果

本组89例患者经自制小针刀治疗, 术后即刻局部弹响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均经电话随访, 随访时间为术后3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术后1年随访观察, 89例患者中, 治愈80例, 9例局部仍有疼痛, 无针孔感染, 无复发, 治愈率89.9%。

讨论

狭窄性腱鞘炎是手部常见疾患之一, 以拇、中、环指多见, 多发生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 给患者造成痛苦, 严重者影响工作生活。

屈指肌腱腱鞘炎是由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与屈指肌腱反复摩擦产生慢性无菌性炎性反应而使局部出现水肿、渗出和纤维化, 肌腱局部变粗, 鞘管壁变厚, 阻碍了肌腱在该处的滑动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鞘管隧道时, 可发生一个弹拨动作和响声, 故又称为扳机指或弹响指。此时, 腕和拇指做伸屈活动时出现疼痛、弹响, 局部压痛。如未得到正确的治疗和休息而继续用患指做屈伸活动, 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又加重了疼痛和局部的炎性反应, 使腱鞘狭窄进一步加重,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虽然松解彻底, 但创伤较大, 愈合时间长, 且有感染或再粘连等并发症[2]。

小针刀疗法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小针刀发挥了针和刀的特点, 通过“针”刺激阿是穴起到了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作用, 又通过“刀”直接松解瘢痕,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炎症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多以章氏小针刀为主。我们自制小针刀将平口改为尖刀口, 操作时为一刀纵向切割, 保证切割的连续性, 切割充分, 达到完全松解的目的, 从而减少了反复切割的弊端。

自制小针刀取材方便, 制作简单, 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效果肯定, 具有“简、便、廉、验”四大优势, 值得基层外科医师推广应用。我们的体会是做小针刀手术时, 首先要熟悉局部的解剖, 明白该病的病理机制, 严格地无菌操作, 找准和固定好压痛点或硬结处, 力争连续性一刀完全切开腱鞘, 切忌反复操作, 以免切断肌腱和损伤血管等周围软组织。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小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制小针刀松解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89例, 手指活动无阻挡即可。结果:经过术后1年随访观察, 治愈80例, 治愈率89.9%。9例患者局部仍有疼痛。结论:自制小针刀松解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效果肯定。

关键词: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自制小针刀,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198-199.

[2]周广芝, 付祥龙.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164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13, (7) :16.

屈指肌腱腱鞘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6例 (76指) , 男20例, 女56例;年龄29~65岁。病程短者为3周, 长者为反复发作达3年;其中拇指48例, 食指9例, 中指10例, 环指7例, 小指2例。

1.2 分期标准

根据孙康等[1]对狭窄性腱鞘炎的分期, Ⅰ期:掌指关节掌侧局限性疼痛, 并有压痛, 但不出现弹响, 主动伸屈活动正常;Ⅱ期:患指伸屈时产生弹响, 但活动后消失或减轻, 可完成主动伸屈活动;Ⅲ期:患指伸屈时出现频繁的弹响或出现交锁现象, 主动伸屈活动受限。本组病例I期21指, Ⅱ期39指, Ⅲ期16指。

1.3 治疗方法

1.3.1 固能位固定

铝塑托板放在手指背侧, 使掌指关节屈曲90°, 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 远端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约10°位, 固定3周, 期间每天解开进行中药熏洗及手指屈伸功能锻炼2次, 3周为一个疗程。

1.3.2 中药熏洗

熏洗中药采用本院制剂骨洗二方 (本方由半枫荷、豆豉姜、透骨草、红花、羌活、防风、荆芥、桂枝、海桐皮、乳香、没药、大黄, 薄荷, 三角草、伸筋草等组成) 。将上药加水2000 ml, 煮沸15 min后, 倒入盆内, 把患手放于盆上, 用浴巾覆盖熏蒸, 待药液温度降低后, 把患手放进药液中浸泡, 轻柔地屈伸活动指间及掌指关节。每日2次, 每次30分钟, 3周为一疗程。熏洗后重新用铝塑托板功能位固定患指。

1.4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治愈:局部疼痛、压痛消失, 活动正常, 无交锁征, 半年以上不复发:显效:局部疼痛消失、压痛减轻, 活动正常, 无交锁征;有效:局部轻度疼痛、压痛, 活动轻度受限, 无交锁征;无效:局部疼痛、压痛明显, 活动障碍, 仍有交锁征。门诊预约定期复诊及电话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

2 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76例患者中, 治愈43例, 显效18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05%。见表1。无效的3例需行手术松解术治愈, 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3 讨论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由于手指的频繁屈伸活动, 使屈指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 或长期用力握持硬物, 腱鞘受硬物与掌骨头两者的挤压, 使腱鞘壁发生充血、水肿, 容易发生腱鞘纤维管变性, 纤维鞘壁增厚, 管腔变狭窄, 同时屈指肌腱也发生创伤性水肿, 被增厚的环状韧带挤压而变细, 两端膨大呈胡芦状, 被狭窄的腱鞘所嵌顿, 妨碍肌腱活动, 引起“交锁征”。如Ⅰ期发病后继续屈伸活动手指甚至还加大其活动幅度, 或用力握持硬物及按压结节处, 增加了肌腱与腱鞘滑车之间的摩擦, 使其疼痛和局部炎症反应加重, 腱鞘进一步变窄而加重发展为Ⅱ期及Ⅲ期。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因手术治疗损伤性较大, 可能导致瘢痕粘连、局部触痛、患指活动不适, 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而且多数狭窄性腱鞘炎可经非手术方法缓解。所以狭窄性腱鞘炎治疗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治疗, 术后注意预防感染及指导患者屈伸功能锻炼, 避免腱鞘粘连[3]。固定制动是非手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之一。Patel等[4]提出腱鞘炎急性发作时, 单纯用小夹板制动的有效率为66%~72%。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发病部位多为屈指肌腱纤维鞘的起始滑动部位, 即A1滑车部位或PA滑车部位[3]。汪学松等[5]指出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拇掌指关节屈曲90°时, 被动屈伸拇指末节时, 肌腱膨大部位通过两粒籽骨时的阻力较未注入生理盐水时小的多。而当拇掌指关节于中立位时, 拇指末节伸直时, 此时肌腱的张力最大, 被动屈伸拇指末节时, 肌腱膨大部位通过两粒籽骨时的阻力又较拇掌指关节屈曲90°时大得多。因此, 屈曲掌指关节90°功能位固定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具有以下作用: (1) 功能位屈曲患指, 可使屈肌腱的膨大部位回缩到环状韧带近侧, 解除肌腱嵌顿, 减轻环状韧带对膨大肌腱的压力; (2) 制动, 患指得到充分休息, 减少屈指肌腱与鞘管壁活动产生的摩擦; (3) 解除掌骨头掌侧局部受压。

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多因局部劳损或受压, 血脉瘀阻, 郁而成结, 阻碍经脉气血运行, 痹阻而发病。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治则。本院骨洗二方中三角草、乳香、没药、红花、大黄以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防风、荆芥、桂枝以祛风散寒, 温通经脉、半枫荷、豆豉姜、透骨草、羌活、海桐皮、伸筋草以祛风除湿, 通经止痛, 滑利关节。全方具有活血化瘀, 温经通络, 滑利关节的作用。熏洗同时患指做功能活动, 通过中药熏洗和局部手法治疗, 不仅可以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软坚散结, 开通闭塞, 滑利关节, 而且可使局部组织粘连得到松解、剥脱[6]。

功能位固定与中药薰洗相结合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一方面通过制动限制屈指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及解除掌骨头受压, 有利于减轻增厚的腱鞘管壁及膨大的肌腱炎症反应, 使炎症容易吸收, 促进腱鞘壁及肌腱水肿消退, 解除关节交锁, 缓解疼痛, 恢复患指屈伸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中药熏洗, 借热气与药物的舒筋活络的作用, 结合患指的屈伸功能锻炼,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新陈代谢, 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而达到气血流通, 经络通畅, 松解粘连, 滑利关节, 防止固定后出现关节僵硬, 促进患指屈伸功能恢复。功能位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充分体现动静结合的中医治疗原则, 而且操作简单, 效果显著, 无创伤, 避免患者承受手术创伤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但Ⅲ期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鞘壁增生严重, 管腔狭窄, 非手术治疗没能缓解交锁者, 多数需要手术松解治疗。

参考文献

[1]孙康, 汤欣, 杨奎, 等.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治疗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9, 6 (7) :490-491.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8:303.

[3]朱国文, 金杰, 吕一, 等.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治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 2008, 20 (11) :884-886.

[4]Patel M R, Bassini L.Trigger fingers and thumb:when to splint, inject, or operate[J].J Hand Surg (Am) , 1992, 17 (1) :110-113.

[5]汪学松, 陈丹, 崔正礼, 等.骨性突起与狭窄性腱鞘炎相关解剖学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23) :3204.

屈指肌腱腱鞘炎 篇5

目前, 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疗效欠佳。临床疗法基本趋于一致:对初期及弹响前期的患者采用按摩、封闭、功能锻炼、外用药物、针灸等方法;而对于出现弹响和功能受限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多采用刀具进行治疗。但现在手术刀具均为自制, 如两刃刀、针灸刀、Y型刀等。加之受临床医生经验所限, 有时难免出现各种并发症。笔者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 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刀具——腱鞘松解刀, 为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手部劳损病史, 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 好发于拇指、中指、无名指; (2) 手指活动不灵活, 局限性酸痛, 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 (3) 掌指关节掌侧压痛, 可触及结节, 指伸屈活动困难, 有弹响或交锁现象。具备上述三项即可明确诊断。

2 适应证

符合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者。

3 禁忌证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学龄前儿童若配合治疗可慎用。

4 操作方法

4.1 工具采用腱鞘松解刀。

4.2 操作要点

4.2.1 定位

确定进刀点。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拇指近端指横纹处, 同时令其不断屈伸拇指末节, 可感到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 选择其滑动最明显即肌腱梭形膨大的中心 (按肌腱宽度测量) 与拇指近端指横纹交叉处, 再向近侧1mm处做标记, 作为进刀点。示、中、无名、小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示、中、无名、小指的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 同时令其不断屈伸相应手指的中末节, 术者感到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后, 选择其滑动最明显即肌腱梭形膨大的中心 (按肌腱宽度测量) 与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交叉处, 再向远侧1mm处做标记, 作为进刀点。注意事项: (1) 拇指腱鞘炎患者进针点要偏向尺侧; (2) 进刀点选择距腱鞘最近处。4.2.2麻醉选择2%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 一般用2~3ml。先在进刀点处做皮肤点状局麻, 再将注射针刺入肌腱鞘, 注入麻醉剂。麻醉效果标准:肌腱鞘内注入麻醉剂时, 术者用拇指及示指触摸患者患指的近节两侧, 当感到肌腱鞘膨起 (深部组织张力持续增加) 时, 麻醉效果为最佳。为避免麻醉剂注入肌腱内, 当注射针刺入肌腱鞘时, 嘱患者活动相应手指, 当术者感到肌腱在针尖下滑动, 即停止刺入注射针, 注入麻醉剂;若发现注射针刺入肌腱鞘后, 针尖不是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 则需重新定位进刀点。

4.2.3 松解腱鞘

麻醉生效 (注射麻醉剂3分钟) 后, 将腱鞘松解刀沿麻醉针孔刺入, 刀尖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 垂直刺入肌腱鞘后, 以此为中心, 将拇指肌腱鞘纵行切开最大范围约2cm;示、中、无名、小指肌腱鞘纵行切开最大范围约3cm。注意事项: (1) 进刀时, 刀与肌腱鞘保持垂直。 (2) 切开肌腱鞘时, 一般首先由进刀点向远端切开, 再向近端切开, 这样比较容易掌握切开范围。 (3) 防止损伤肌腱的方法:将刀刺入腱鞘时, 嘱患者大范围屈伸患指, 若术者感到肌腱在刀尖下滑动, 则立即停止进刀, 此时术者应轻扶刀柄, 不宜太牢, 嘱患者将患指保持于屈伸运动状态, 若发现刀柄出现大幅度摆动, 说明刀尖进入肌腱, 提示有损伤肌腱的可能, 应立即将刀退出少许, 继续观察;若未发生刀柄摆动的情况, 则嘱患者停止屈伸患指, 向远端切开肌腱鞘约0.5cm, 然后将刀紧贴肌腱向远端刺入, 重复上述动作, 直至达到应切开的范围。再将刀提至皮下, 重复上述动作, 向近端切开肌腱鞘。 (4) 将松解刀刺入肌腱鞘后, 刀尖须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 这样进针点距腱鞘才最近。 (5) 松解范围:临床上无法准确测量, 上面的参考数据是根据肌腱和肌腱鞘解剖、测量屈指肌腱的滑动距离、以及B超观察所得出的。 (6) 松解完成的判定:当术者认为松解已达到范围, 可将刀取出, 将手指触按于患指掌指关节背侧, 嘱其全范围屈伸患指, 若指下感觉没有弹响或磨擦感, 则说明松解已完成;若指下感觉仍有弹响或磨擦感, 说明肌腱鞘仍有狭窄, 一种情况是松解范围需加大, 另一种情况是肌腱的梭形膨大根部有狭窄严重未切开的肌腱鞘索条。切开索条需谨慎操作, 若进刀稍深易损伤肌腱, 应严格按照上述防止肌腱损伤的操作原则进行操作, 逐渐沿肌腱划开残留的肌腱鞘索条。判断索条彻底切开的方法:一是令患者抗阻力屈指, 术者可在刀尖下感到肌腱像弓弦样隆起;二是弹响或磨擦感消失。如遇肌腱鞘仍有狭窄的情况须先判断是哪一种, 再行松解, 不可盲目扩大松解范围, 以免损伤过大引起肌腱粘连或手指屈伸功能受限。临床上应按先探查索条, 后扩大范围的顺序进行。

4.2.4 术后处理

(1) 1mm的创口用脱脂棉覆盖, 两条胶布斜形平等环绕固定, 中间保留2mm间隙。 (2) 术者用拇指用力按压肌腱梭形膨大部, 在嘱患者全范围屈伸患指的同时, 将切开的肌腱鞘向两侧剥离, 并将极少量未切开的腱鞘纤维松解开。 (3) 若患指病程过长, 指屈伸范围减少, 可手法扩大其运动范围至正常。 (4) 术后压迫20分钟止血。 (5) 术后2小时开始功能锻炼, 患指由完全伸直→完全屈曲→完全伸直为运动1次, 第1天运动1 5次/h;第2天运动20次/h;第3~5天运动30次/h。 (6) 口服抗生素1周。 (7) 5日内创口禁止触水。

5 技术要领

5.1 准确把握进刀点、进刀方向、进刀深度及进刀后刀具的操作方向

(1) 进刀点与进刀方向在定位时首次确定, 选择距腱鞘最近处;由注射器针头及刀具进行再次确认, 需保证针尖和刀尖指向指背侧指骨中心。 (2) 进刀深度及进刀后刀具操作方向由麻醉针具进行首次确认, 用刀具行再次确认, 以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5.2 准确把握麻醉剂量

(1) 注射麻醉剂的过程中, 用注射针头探测肌腱鞘的宽度, 确定腱鞘的中心后, 再观察注射器的方向, 判断在此进刀能否进行准确操作。 (2) 用注射针头探测腱鞘深度, 若感觉皮下组织较少, 可以皮下多注射麻醉剂1ml, 加厚皮下组织厚度, 以保证进刀后刀刃全部处于皮下。

5.3 进刀松解腱鞘

(1) 进刀时, 建议刀与皮肤呈35~40°角进入, 方向为向心方向;将刀刃全部进入皮下后, 提拉刀柄将皮肤提起。 (2) 进刀后, 用刀尖探测腱鞘的深度。 (3) 刀与腱鞘要保持垂直, 防止损伤两侧的血管神经束。 (4) 切开腱鞘时, 先由进刀点向远端切开, 再向近端切开。 (5) 当术者认为松解范围已达到, 可将刀取出, 用手指触按患者患指的掌指关节背侧, 并嘱其大范围屈伸患指, 若指下感觉没有弹响或磨擦感, 说明松解已完成;若指下感觉有弹响或磨擦感, 说明肌腱鞘仍有狭窄。切开索条时需小心, 应逐渐沿肌腱划开残留的肌腱鞘索条, 以免进刀稍深损伤肌腱。

复习题

1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为: () A.有手部劳损病史, 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

B.手指活动不灵活, 局限性酸痛, 晨起或劳累后症状明显C.掌指关节掌侧压痛, 可触及结节, 指伸屈活动困难, 有弹响或交锁现象

D.好发于拇指、中指、无名指

2操作要点中有关定位描述错误的有: ()

A.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拇指近端指横纹处, 同时令其不断屈伸拇指末节, 可感到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 选择肌腱梭形膨大的中心与拇指近端指横纹交叉处, 再向近侧2mm处做标记, 作为进刀点

B.示、中、无名、小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者用拇指触摸患者示、中、无名、小指的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 同时令其不断屈伸相应手指的中末节, 感到肌腱梭形膨大在指下滑动后, 选择肌腱梭形膨大的中心与掌中横纹、近侧掌横纹处交叉处, 再向近侧1mm处做标记, 作为进刀点C.拇指腱鞘炎患者进针点要偏向桡侧

D.进刀点选择距腱鞘最近处

3屈指肌腱鞘纵行切开最大范围是: () A.拇指肌腱鞘约2cm

B.示、中指肌腱鞘约3cm C.无名指肌腱鞘约2cm D.小指肌腱鞘约3cm

4术后处理错误的是: ()

A.1mm的创口用脱脂棉覆盖, 两条胶布斜形平等环绕固定, 中间保留3mm间隙

B.术者用拇指用力按压肌腱梭形膨大部, 在嘱患者全范围屈伸患指的同时, 将切开的肌腱鞘向两侧剥离, 并将极少量未切开的腱鞘纤维松解开

C.术后压迫20分钟止血

D.术后2小时开始功能锻炼, 患指由完全屈曲→完全伸直→完全屈曲为运动1次, 第1天运动15次/h;第2天运动20次/h;第3~5天运动30次/h

5下列有关进刀松解腱鞘的技术要领描述正确的有: () A.进刀时, 建议刀与皮肤呈40~45°角进入, 方向为向心方向;将刀刃全部进入皮下后, 提拉刀柄将皮肤提起B.进刀后, 用刀尖探测腱鞘的深度

C.刀与腱鞘要保持垂直, 防止损伤两侧的血管神经束D.切开腱鞘时, 先由进刀点向远端切开, 再向近端切开

(组织推广: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

上一篇:过去完成时的用法下一篇:信息化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