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

2024-09-19

手指肌腱(精选4篇)

手指肌腱 篇1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又称狭窄性腱鞘炎俗称弹响指或板机指, 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若发生于拇指, 又称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或弹响拇。好发于劳动妇女, 多发生于用手指操作的工人和农民及使用管弦乐器的音乐家, 女性多于男性, 儿童多与先天因素有关。在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该病病例中随机抽取了180例, 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手术切开松解术、局部封闭治疗3种治疗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 男性30例;女性150例;年龄1~55岁, 平均年龄35岁;右手128例, 左手52例。拇指147例, 环指10例, 其它23例, 其中双拇指20例, 儿童15例。农民140例, 工人20例, 儿童20例。封闭后复发者10例。

1.2 治疗方法

180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 其中小针刀松解术组50例、手术切开松解术组50例, 局部封闭治疗组80例。

1.3 功能与疗效评定

优:疼痛、弹响、闭锁消失,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活动如常, 无复发;良:疼痛、弹响、闭锁消失, 掌指亲节及指间关节活动如常, 6个月后复发;差:疼痛弹响闭锁仍存在, 但症状减轻。

2 结果

手术切开松解术组优良率97.20%, 小针刀松解术组优良率93.30%, 局部封闭治疗组优良率85.70%。按优良率排列依次为:手术切开松解术组、小针刀松解术组、局部封闭治疗组。按复发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按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

3 讨论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 其起病缓慢, 初起早晨醒来患指发僵、疼痛、活动后消失, 随着病情的发展醒来时疼痛, 活动时有弹响, 须活动1~2h后才逐渐消失, 严重时患者终日有闭锁、疼痛和弹响, 患者常诉痛在指间关节而不在掌指关节, 于远侧掌横纹深处, 掌骨头上, 可摸到一豌豆大小的压痛结节, 病人伸屈手指时呈板机状态, 有另一结节移动感, 所感到弹响即由此发出。该疾病病因、病吏及临床表现清楚, 诊断并不困难, 但在治疗上方法多种多样, 疗效也略有差异。

针对180例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病例, 随机分成3组, 分别采用手术切开松解术、小针刀松解术、局部封闭治疗3种治病方法, 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 按优良率排列依次为:手术切开松解术组、小针刀松解术组、局部封闭治疗组。按复发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按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和小针刀松解术2组虽有差异, 但并不明显, 局部封闭治疗组虽与前2组差异稍大, 但是对患者损伤较小, 患者易于接受。手术切开松解术组疗效虽好, 但对患者损伤相对较大, 患者多不愿接受。小针刀松解术组疗效较好, 而且损伤较小, 患者多能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儿童所发生的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应早发现, 早治疗, 因为儿童所发生的手指屈肌腱鞘炎多与先天因素有关, 而且多为双侧, 儿童生长发育较快, 治疗不及时常可影响手指的发育。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中注意不要损伤指间神经和指间动脉, 术后3d应作适当的活动, 以避免发生粘连, 术前摄X线片排除其它可能的疾病也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 3组治疗方案治疗结果差异不大, 但是各有得弊, 各有所长, 所以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和时间及对治疗方案的接受和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小针刀松解术、手术切开松解术、局部封闭治疗对手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差异, 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180例手指屈肌腱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 其中小针刀松解术组50例、手术切开松解术组50例、局部封闭治疗组80例。结果 按优良率排列依次为:手术切开松解术、小针刀松解术组、局部封闭治疗组。按复发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按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率排列依次为局部封闭治疗组、小针刀松解术组、手术切开松解术组。结论 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和时间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屈肌腱,腱鞘炎,小针刀,松解术

手指肌腱止点离断改良重建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男8例, 女7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8岁, 平均年龄39岁;受伤时间10 min~1 h, 平均40 min。按受伤指别:拇指2例, 示指4例, 中指2例, 环指3例, 小指4例;按肌腱类别:伸肌腱13例, 屈肌腱2例。致伤原因:切割伤13例, 电锯伤2例。

1.2 手术方法

平卧位,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切取同侧掌长肌腱备用。在指神经阻滞麻醉下, 常规扎止血带, 严格按照清创缝合手术及手外科手术操作原则, 逐层彻底清除坏死及污染组织。在末节指骨侧副韧带止点以1.2 mm克氏针钻一横形隧道贯穿指骨, 将切取的掌长肌腱穿过隧道, 两端合并先与离断石膏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15例患者, 伤口均Ⅰ期愈合, 无1例发生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经过8个月~1年, 平均10个月的随访, 伤指关节功能、外观及感觉都恢复满意, 未出现肌腱再次断裂的情况。

3 讨论

手指肌腱止点是肌腱韧带与骨的结合点, 应力集中, 位置表浅, 易因受伤而离断。此处指伸肌腱断裂导致末节手指不能伸直, 呈现屈曲畸形称为槌状指[1]。屈肌腱离断影响手指抓握功能, 修复手指肌腱止点断裂的目的是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和远侧指间关节伸、屈力的平衡。传统的Bun-Ne II抽出钢丝肌腱止点重建技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 局部压迫往往导致组织坏死, 衬垫下也容易感染;但减轻局部压迫, 骨-肌腱可能接触不良而影响愈合[2]。骨锚重建费用又较大, 且因其是骨-肌腱的“点”接触, 愈合后易再次断裂。我们采用移植掌长肌腱穿过指骨隧道重建止点修复手指肌腱止点离断伤, 既避免了压迫而导致的组织坏死及衬垫下感染, 且费用低, 又因骨-肌腱是“面”的愈合, 愈合牢固, 无1例发生再次断裂。但采用该方法修复手指肌腱止点离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伤指末节指骨需无严重骨折; (2) 骨隧道必须在侧副韧带末节指骨止点以远; (3) 功能锻炼时需循序渐进, 不可使用暴力, 以免肌腱再次断裂。

总之, 我们认为只要患者选取得当, 开取骨隧道时注意防止损伤关节结构, 功能康复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该方法不失为修复手指肌腱止点离断伤的理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93.

手指肌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缺损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 (37.2±7.0) 岁;其中示指损伤15例, 中指损伤10例, 环指损伤3例, 其他2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龄19~59岁, 平均年龄 (37.5±7.2) 岁;其中示指损伤14例, 中指损伤12例, 环指损伤2例, 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带蒂皮瓣转移进行修复, 根据手术后患者的情况再进行肌腱移植。实验组患者实施掌背复合皮瓣进行修复。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创面进行清创, 清除坏死组织, 给予缺损处止血。选择第2或4条掌背复合皮瓣进行修复, 以掌骨的中线为轴, 患者若是近中节的皮肤肌腱缺损, 则以指蹼缘近侧的1.5 cm为血管蒂的旋转点。若患者为中远节的皮肤肌腱缺损, 近节指骨中点则为血管蒂的旋转点。血管蒂的选择对于皮瓣的制作成功至关重要。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患者实施臂丛麻醉、清创, 若患者存在骨缺损情况, 需要切取长度超过缺损部位0.5 cm的自体髂骨条嵌入到缺损位置并固定。示指、中指缺损患者选择带固有伸肌腱的第2掌背肌腱皮瓣修复, 环指缺损患者选择带小指固有伸肌腱的第4掌背肌腱皮瓣修复[2]。固有伸肌腱长度的选择根据肌腱的受损情况确定, 截取时要保护好皮瓣与肌腱组织。手术过程中要分离血管, 注意保护好与掌背动脉的完整性。指骨近端的掌背动脉与指骨中段手指动脉吻合支处理时, 一定要保护血管周围1.0 cm的筋膜组织的原有特性。在以血管蒂部为旋转点时, 一定要选择创面较近的地方作为另一个支点, 以这两点为终点切开皮肤。之后将制作好的掌背复合皮瓣移植到损伤部位。患者手指取伸直位, 调整肌腱的张力, 将伸指肌腱的2个肌腱与移植肌腱缝合, 然后使用复合皮瓣间断的覆盖缝合。最后用复合皮瓣缝合开放隧道, 放置引流条, 用石膏固定患肢, 2周后拆线, 4周后拆除石膏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情况。满意度按照本院自制量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70.6±11.5) min、出血量为 (16.2±6.9) ml、住院时间为 (2.5±0.6) 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48.3±15.8) min、出血量为 (19.8±5.4) ml、住院时间为 (5.3±1.4) d, 两组各指标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18例, 满意11例, 不满意1例, 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2例, 满意8例, 不满意10例, 满意度为66.67%,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伤之一, 由于受伤部位的结构相对复杂, 其修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多个手指的肌腱损伤的治疗更为困难。以往主要通过皮瓣转移进行修复, 但是其手术时间长, 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效果较差, 不良反应较多, 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目前, 采用带有肌腱的掌背复合皮瓣进行修复是广泛使用的手术之一, 其可以移植肌腱, 同时修复皮肤损伤和肌腱损伤, 无需进行两次手术, 有效降低手术的创伤, 有助于加速患者的恢复[3]。掌背复合皮瓣设计要保留完整的肌腱和周围血管, 因此去修复之后患者的伤口较小, 组织之间不易粘连, 患者术后手指功能的恢复更加理想。正常的手指皮肤有弹性, 手背创伤如果直径≤3.0 cm, 一般可以直接进行缝合, 无需进行植皮手术。示指或者小指的固有伸肌腱是独立运动的, 将其可作为供体截取后, 手指的伸缩运动能够由伸指总肌腱代替。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70.6±11.5) min、出血量为 (16.2±6.9) ml、住院时间为 (2.5±0.6) d, 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手指背部皮肤及肌腱缺损行掌背复合皮瓣修复的效果较为理想, 患者不良反应较少, 并且满意度也非常高,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立科, 陈四华, 吴波, 等.带髂胫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组织缺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 (8) :751-753.

[2]沈尊理, 沈华, 章开衡, 等.应用掌背或足部复合皮瓣Ⅰ期修复手指背部皮肤肌腱缺损.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3, 24 (1) :4-7.

手指肌腱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31指, 男性24例, 女性6例;年龄20~49岁, 平均26.5岁。右手28例, 左手3例。损伤部位:中指末节17例, 示指末节5例, 环指末节6例, 小指末节3例。伴有末节撕脱骨折11例。手术时间距伤后4 h~15 d, 平均4.2 d。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新鲜损伤。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器械

Mitek microfix quickanchor plus是强生公司生产的预载一次性锚钉和插入器组合件, 该设计有利于将microfix quickanchor传送并固定至末节指骨。组合件由插入手柄、轴、锚钉、缝合线、缝合针构成。锚钉材料为可吸收多聚乳酸, 缝线为18 cm长3-0不可吸收编织聚酯双针缝合线。

1.2.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 于手指末节背侧做V-Y或S形切口, 暴露出肌腱断端, 肌腱近端稍做锐性游离, 保护好指间关节囊、支持韧带斜束纤维、甲基质。将止点处骨面搔刮制成糙面, 用1.3 mm的钻头沿末节指骨钻一约5 mm深的骨隧道 (图1 A) , 如残留稍多腱性组织可直接使用专用钻头于远节指骨基底背侧伸指肌腱附着处远侧钻孔, 使用专用手柄将锚钉植入隧道内 (图1 B) , 拉紧锚钉远端缝线, 使锚钉稳固地固定在隧道内 (图1 C) , 用穿过锚钉小孔的3-0双针缝合线将伸指肌腱用编织缝合方法将肌腱远端固定于原位止点。如有合并止点处较小的撕脱性骨折, 则将缝线横行穿过肌腱止点处, 收缝线, 将撕脱骨片固定于原位。如骨折片较大, 则使用细针头在骨片上钻2孔, 使用缝线捆绑后再缝合肌腱末端。

1.2.3 术后处理

用石膏将患指固定于近侧指间关节, 屈曲远指间关节过伸位3~4周, 合并骨折者固定5~6周。拆除石膏固定后渐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15~40 min, 平均24 min, 术中无指神经血管及指间关节囊、支持韧带斜束纤维、甲基质等损伤。

2.2 随访结果

随访本组31例患者, 除5例失随访外均获随访, 时间13~25周, 平均17.5周。手指功能良好, 畸形完全得到矫正。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

2.3 功能评价

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做评价。26例锤状指畸形均得以矫正, 患指外形满意, 无一例发生感染或肌腱再次断裂。无皮肤瘢痕及指甲畸形和感觉障碍等手术并发症。远侧指间关节无肿胀、疼痛。远侧指间关节主动背伸0°~5°, 屈曲45°~80°, 23例与健侧远侧指间关节的主、被动运动范围无明显差别。疗效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23例, 良2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2.3%。

3 讨论

手的伸肌腱止点位于手指末节指骨的基底部, 其附着点较小, 在遭受暴力极度屈曲时, 易发生断裂, 有时带有撕脱骨折块, 止点断裂直接缝合极为困难, 比较经典的手术固定方法是以细钢丝自指骨末节基底部掌背侧贯穿, 将肌腱止点固定于基底部, 钢丝用纽扣固定于末节指腹部[1], 对于撕脱性骨折骨块累及关节面超过1/3的病例可以用Ishiguro法以克氏针固定[2]。刘璠等[3]根据其对锤状指的力学原理分析认为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疗效更为可靠, 且手术本身并不复杂, 无论新鲜的还是陈旧的锤状指, 手术指征皆应放宽。Nakamura等[4]对15例新鲜锤状指术后1年随访, 发现手指欠伸度平均提高了34°, 手指远节指间关节 (DIP) 活动度达58°, 为健侧的65.8%, 认为对于新鲜锤状指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更有利于手的功能恢复。

本组应用强生公司生产的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 将其植入末节指骨内, 相当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肌腱止点, 用锚钉尾端缝线将肌腱近端重新缝合于肌腱的止点上, 也可以完成撕脱骨块的固定, 手术时间短, 术后外固定时间短, 无须二次手术。这避免了传统手术钢丝或克氏针松动、指腹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研究表明, 锚钉的强度可以维持12~18周, 完全可以满足肌腱与骨的愈合。经过随访表明手术效果满意, 笔者认为这一技术值得推广。

笔者认为, 以下情况不适用于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 (1)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不适宜, 可能会造成锚钉脱出。 (2) 张力过大会造成锚钉或缝合线超负荷, 而发生锚钉脱出或缝线断裂。 (3) 不适用于开放伤污染较重的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以免造成感染。

4 结论

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垂指畸形手术方法简单, 临床效果满意。

摘要:目的:评价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8年6月, 采用强生公司的微型快速固定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30例31指。结果:本组30例患者26例获随访, 时间13~25周, 平均17.5周。手指功能良好, 畸形完全得到矫正。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标准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23例, 良2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2.3%。结论: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锤状指畸形手术方法简单, 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骨折,骨折固定术,指关节

参考文献

[1]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 等.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34-436.

[2]宫旭, 路来金.Ishiguro法治疗指伸肌腱撕脱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2, 18 (2) :96-99.

[3]刘璠, 侍德.锤状指的手术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 1995, 11:11.

上一篇:话语批判下一篇:耐磨堆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