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联合国大会(通用11篇)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1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这是中模首次在华东地区举行,也是历届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大会准备充分、服务周到、辩论激烈、亮点纷呈,得到了澳人权委员会、联合国驻华机构、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参会各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次大会相关工作如下:
一、大会背景介绍
1. 模拟联合国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概况。
“模拟联合国”活动(Model United Nations)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北京大学引入中国。如今已经在中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强烈的反响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在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中,学生们模仿联合国的工作职能和运行规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共同制定各项决议和报告,模拟通过联合国行动来影响世界。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他们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CNMUN)是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的年度模拟联合国活动,旨在中国国内宣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普及联合国知识,推动青年人理解和支持联合国,是中国国内目前最具影响、最贴近联合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2. 主办方情况介绍。
中国联合国协会(简称“中国联协”)是外交部直属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中国联协是“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简称“世联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享有“全面咨商地位”。中国联协同时也是“与联合国有咨商关系的非政府组织会议”的成员、联合国新闻部的联系会员。中国联协的宗旨是普及联合国知识,促进对联合国组织及其活动的了解、研究和宣传;促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中国联协总部设在北京,由会长和副会长主持会务,秘书处在总干事和副总干事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
二、本届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以及东南大学教务处共同出资赞助,外国语学院承担总协调工作。本届中模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举行,会期两天半。大会设置三个分议题委员会和一个主新闻中心,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主题为“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三个分议题分别为:议题一: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议题二: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议题三: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主新闻中心模拟了全球八大主流媒体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共同社、中东社、泛非社、路透社、塔斯社、新华社,由会前报名选拔出的各校参会学生扮演编辑或记者,对本次大会进行实时新闻跟踪报道,制作成报纸和视频新闻向参会代表即时发布。这种方式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英文写作能力。本届中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澳门大学、台湾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123所国内其他高校的483名师生(其中各委员会代表302人,MPC代表32人,主席团19人,指导老师64人,观察员66人);大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联合国驻华系统、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派出的近二十名嘉宾、评委。
三、会议组织的效果与特点
1. 级别高规模大,有效提升学校的综合声誉和影响力。
邀请联合国驻华机构、外交部国际司、澳大利大人权委员会、奎克公益服务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代表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澳驻华大使孙芳安发来贺信。来自澳大利亚、台湾、澳门等国内外123所高校的483名代表参会,在华东地区尚属首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内地参会高校分布广泛,囊括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除江苏本地参会高校有17所之外,北京高校也超过10所,其他参会高校数目较多的还包括陕西、上海、湖北、辽宁、山东等地,另外甘肃、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离南京比较远的地区也有高校参会。而且这些高校之中,除了少部分理工科院校之外,多为以人文社科类见长的综合性院校或语言类、财经政法类大学。此次高级别模联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充分展示了我校“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办学传统以及我校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素质素养,给外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了我校的综合影响力。另外,中新网、腾讯网、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龙虎网、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本届模联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也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
2. 校内参与广泛,拓宽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前期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此次大会吸引了各院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模拟联合国活动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和接触,成为学生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有效平台。首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其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联合国活动强调将学生的知识与外语、技巧与沟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卓越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另外,学生充分参与到大会的筹办、接待等工作中,也充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探索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都有所增强。
3. 准备充分、注重细节、服务周到。
大会筹备工作团队周密规划大会接待、学术、组织方案,召开协调会、布置会,仔细推敲细节,为大会专家评委团、参会高校提供周到的服务和高水平学术、组织水平,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会后中国联合国协会、各高校纷纷发来感谢信。从确定承办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到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经历了长达七个月的筹备阶段。筹备阶段事务繁复琐碎,但在校领导、学校各部门以及院系领导老师、学生团队的齐心努力下,各项工作得以按照日程顺利推进。此次大会的筹备也充分借鉴吸收了往届的经验教训,对于许多环节都加以改进和完善,比如建立了学生、老师的网上交流平台,改进评分标准,用闭幕式上介绍委员会决议代替全体大会,充分利用大会官网进行资源共享,为参会学生提供通宵工作室等等。会后的调查显示,这些举措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4. 辩论激烈、亮点纷呈、成果显著。
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采用单代表制和双代表制,以“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为会议主题,下设三个分议题: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在三天会议中,各国代表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程进行发言、游说、辩论和谈判,充分展现了写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资料收集和分析等综合能力,体现了出色的外交和政治才干。通过这三天的接触和沟通,代表们相互切磋,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形成的部分决议也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高水准的嘉宾评委也保证了大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联合国、外交、人权和老龄问题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他们的观点、表达、眼界和风采为大会增色不少,对青年学生来说也是十分生动的指导。
四、组织经验与不足
1. 主要经验:
(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刘波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接待外事组、宣传组、保卫组、财务组、技术场地组、后勤保障组、学术组、会务组、制定详细的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组委会认真听取主办方中国联合国协会的意见建议,综合往届做法,立足本校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初步确定了大会规模、学术框架、筹备工作进程、场地食宿安排以及主席团选拔等事宜。此方案随着之后的工作开展也在不断调整修改,对整个活动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领导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多位校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大会筹备工作,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外国语学院作为主要协调单位,院领导非常重视关心筹备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全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3)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模联大会的筹备和开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承担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由学生组成的秘书处是筹办大会的骨干力量,负责学术准备、材料翻译、活动主题用品的设计制作、与各高校反复联系确认参会人员情况、调整住宿安排等工作。他们积极准备、细心筹划、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其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另一个重点的工作就是组成大会志愿者进行服务。此次共招募选拔对接各高校以及嘉宾评审志愿者共73人,分为嘉宾评委志愿者1组、参会代表接待组6组,机动组1组,他们在志愿者工作中热情负责,能够独挡一面,解决了很多临时性的问题,保证了注册、拍照、开会等过程的有序推进。(4)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由于这也是我校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模联活动,模联活动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也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代表交通补贴的发放、嘉宾接待工作的经常性变动等等。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齐心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展现出团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活动的冲刺阶段,院办行政人员全体上阵,加班加点进行准备;三天的会期期间一直坚守岗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可以说,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院上下的心血和汗水,是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2. 不足之处与思考。
(1)各部门工作推进的过程没能统一把握。太多的精力投入在学术和外联部门,技术和会务部分则稍显薄弱。后期工作任务非常集中繁重,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又是外界直接可见、不容有失的,由于人员不足和时间仓促的原因,使筹备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延误,也出现了一些疏漏,幸而抓紧弥补,没造成较大影响。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秘书长团队的作用,加强沟通,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大事项一定要反复确认。(2)没能最大程度地发动专业老师参与,学术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筹办此次大会,由于缺乏有经验的老师做指导,学术工作虽然耗费了很多精力,但不免有埋头苦干、闭门造车之感,选拔出的主席团成员的水平也略有参差,对开会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模拟联合国活动注重集外语、专业性、学术性、教育性于一体,专业老师对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校做得还不够充分,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的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国际关系、外语、经济社会、演讲辩论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3)对我校参会代表队的培养指导不够,我校模联参会水平有待提高。我校自成立模联社团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参会办会经验,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还没有培养出一批真正擅长模联工作的学生,此次的大会现场也反映出这一问题。往后的模联发展,不能仅满足于松散的社团活动模式,还需要更加系统地做好规划,建立规范、有效、有持续性的活动机制,更好地发挥模联活动的育人作用。(4)场地设施方面估计不足。出于解决四五百人住宿的考虑,会场选定了四牌楼校区。但老校区满足座位、主席台放置、音响话筒设备要求的空闲场地非常有限,经过多种方案的调整,最终确保了分会场、评委讨论室、新闻中心工作室、社交晚会会场等场地。但是有些会场因为座位拥挤、座椅移动声音较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议的效果。
五、几点思考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切合联合国时下关心热点问题,通过激发参会代表对未来联合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方向的浓厚兴趣,从现实出发,利用会议进程中思维的碰撞,制定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和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力、决策力以及全球视野,是具有切实意义的。这也能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 整个会议是以英语作为沟通语言来进行的,虽然有许多代表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使用英语来发言并没有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障碍;
擅长沟通,强调国际间的合作,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的代表更能在会议中脱颖而出。这对学生在原本的学习任务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教学工作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递上,它的内涵应是更广阔的对人的培养,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应地,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材选择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学的层面上,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拓展各种知识的广阔空间。
2. 本次大会中,川外、广外的代表团体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在最终评奖结果中也几乎包揽了个人、团体的最高奖项,这与他们的培养选拔机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就是通过校内、校际、国际模联活动锻炼队伍,形成有梯度的模联核心团队,他们选送参与中模的均为经验十分丰富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其次,他们开设了联合国研究或者国际关系的双语课程,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以及教学实战,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另外,注重对于学生国际外交礼仪方面的培训,利用外事接待、重大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3. 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模联团队中,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了国际公务员行列,我校最初走出去接触模联也是出于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校友——刘炎琦的推动。
所以模联活动的推广,也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最高宗旨也是培养国际人才,是为中国培养走上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的人才。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热情很高,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这种热情,吸纳更多的语言功底比较好、关心国际形势、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加入。通过培训交流、各层次的模拟实践活动形成多样化、常态化、国际化的活动模式,利用本次举办大会的资源与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摘要: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于2014年11月7-9日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这是中模首次在华东地区举行,也是历届中模人数最多、高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国活动强调将学生的知识与外语、技巧与沟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卓越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外语,沟通沟通,协作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2
决议草案
委员会: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委员会 议题:武装冲突下的国际难民问题
起草国:中国,美国,法国,乌干达,南非,沙特阿拉伯,巴西
附议国:日本,韩国,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塞尔维亚,土耳其,阿富汗,以色列,挪威,格鲁吉亚 草案编号:1.1
回顾其以往签订的条约及各项相关决议,包括《联合国难民认定议定书》、《联合国难民认定公约》、《日内瓦公约》以及第1265(1999)号决议、第1612(2005)号决议、第1674(2006)号决议,深信解决武装冲突下的国际难民问题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有重大意义,确认此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强调在联合国的框架下解决此问题,并赞赏联合国有关机构在之前为解决此问题所作出的贡献,欣见各国在解决该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认定应在遵守《联合国宪章》及《世界人权宣言》相关条款下,各国应团结合作致力于武装冲突下的国际难民问题的解决:
1建议在解决武装冲突下的国际难民问题中各国应做到标本兼治,既要治标,积极保护和救助现有难民;更要治本,消除战乱,发展经济,具体开展下列工作: a.各国共同呼吁更多的宗教关怀与民族和解,避免由宗教争执与民族矛盾引起的武装冲突,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若和平谈判难以实现,则在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和部队帮助各冲突发生国的政府解决**; b.成立政策性开发银行,专门负责筹集资金对难民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各国应以政府的形式参与其中:
i呼吁各国对于非洲的难民问题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对于难民国如何更好的建立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ii要求各国给予中东国家大力支持(包括资金,基础建设,难民点安置方案,及医疗卫生,安全),着重点是难民安置国与难民国;
2、呼吁各国尊重难民的人权,已获得其合法权利的保护,a.强调各国应以立法的形式保障难民正当权利;
b.重申《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有效性;
3、支持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并应充分发挥联合国难民署在解决难民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呼吁还没加入《难民公约》和《议定书》的国家积极加入;
4、尊重非政府组织在解决难民问题上的积极贡献,鼓励国际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加强各方对话以促进该问题的更好解决;
5、坚持“不推回原则”,即确认难民有权不被强行送回或驱逐到生命、自由受到威胁的地方;
6、鉴于一些国家的对难民准入的限制政策,通过相关国际机构的协商使各国在难民入境和临时庇护方面予以积极配合,使难民安全转入第三国安置或等到来源国危机消除后同意其自愿返遣的原则;
7、鉴于全球难民中的绝大多数都被发展中国家收容,这些国家最大限度的履行人道主义的国际义务,故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必须建立真正有效的机制分担相关责任和义务,并且各国应具有同等的话语权,a.在联合国各委员会下建立稳定有效地关于解决难民问题的专门机构; b.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派出观察员常驻世界难民产生地区;
8、针对突发性大规模难民潮,应建立地区性和国际性的预警应对机制,鼓励各国对话协商,完善监督制度把危害降到最低;
9、敦促各国对于本国境内的长期难民在尊重难民自身意愿的情况下,使难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受到本国法律的保护;
10、严重关切地注意到国际难民救助资金募集艰难的问题,要求各国依据本国在这一问题上应承担的责任大小以及在世界上的经济实力决定其在联合国难民署的指导性作用下资金援助的多少;
11、关注人权,推动人权事业向前迈进,保障难民中妇女与儿童的特殊权益,国际社会为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做出应有贡献。
Draft Resolution
Committee: 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 T o p I c: Denuclearization of Korean peninsular Sponors: America, England, Iseal , Ukraine, South Africa , Russia, Brazil ,Korea, Germany Signatories: JAPAN , INDIA, BRAZIL, AUSTRALIA, Libya ,CUBA,PAKISTAN
Recalling its previous relevant resolutions, including resolution 825(1993), resolution 1540(2004), resolution 1695(2006), and, in particular, resolution 1718(2006),1874(2009), as well as the statements of its President of 6 October 2006(S/PRST/2006/41)and 13 April 2009(S/PRST/2009/7), Reaffirming that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eapons, as well as their means of delivery, constitutes a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Expressing the gravest concern at the nuclear test conducted by the Democratic People Republic of Koreaon 25 May 2009(local time)in violati of resolution 1718(2006), and at the challenge such a test constitutes to international efforts aimed at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gime of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towards the 2010 NPT Review Conference, and the danger it poses to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region and beyond, Stressing its collective support for the NPT and commitment to strengthen the Treaty in all its aspects, and global efforts towards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nd recalling that the DPRK cannot have the status of a nuclear disarmament, and nuclear-weapon st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PT in any case, Deploring the DPRK announcement of withdrawal from the NPT and its pursuit of nuclear weapons, Underlining once again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DPRK respond to other security and humanitarian concer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lining also that measures imposed by this resolution are not intended to have adverse humanitarian consequences for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the DPRK, Expressing its gravest concern that the nuclear test and missile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DPRK have further generated increased tension in the region and determining that there continues to exist a clear threat to international beyond, and peace and security, Reaffirming the importance that all Member States uphold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Ⅰ.National organization,1.Demands that United Nations(1)Playing a pivotal role preventing the nuclear proliferation,(2)Acting on the historic resolutions the UN passed like Resolution 1874, resolution 1718(2006)(3)Giving international pressure on the countries that break the rules and developing nuclear weapons or test nuclear weapons illegally, 2.Calls for the Security council(2)Strengthening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3)Responding and determining as necessary as its role when violations of nuclear peace threate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3.Requir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the IAEA)(1)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 nuclear inspections,(2)Preventing the illicit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of nuclear materials and weapons,(3)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s to help prevent nuclear materials from falling into the hand of terrorists,(4)E xpanding the resources and authorities it needs to meet its responsibilities 4.To be fair,build a supervision to regulate the two nation’s relationships, to the reduce of nuclear weapons ,stop the future military test without qualification and take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D.P.R.K.Ⅱ.Demands to Nations who have nuclear weapons(nuclear powers)1.Reducing nuclear weapons 2.Protecting the nuclear weapons and securing the nuclear materials to prevent them from ever falling into the hand of terrorists(1)Taking specific and concrete actions to secure the nuclear materials,(2)Preventing illicit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of nuclear materials and weapons,(3)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s to prevent the nuclear materials from ever falling into the hand of terrorists,Ⅲ.Ask for that All the nations in the world
1.Trying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nuclear weapons, 2.Preventing the black market trade in nuclear weapons and nuclear materials, 3.Building a framework for civil cooperation, including an including an international fuel bank, so that countries an access peaceful energy without the risk of the proliferation, 4.Standing together for the right of people to live in a world without fear of nuclear weapons, 5.Centering on the global non-proliferation, 6.Stopp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together and securing the world, 7.Countries with nuclear weapons move to disarmament, country without nuclear weapons will not acquire it, and all countries can access peaceful nuclear energy 8.seeking engagement with North Korea and believing in dialogue, 9.Fighting against the nuclear terrorism and standing together to secure our global security –our collective security 10.Deepening our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s and partnerships that help protect the world, 11.Solving the problem in consensus, not in isolation , 12.Condemns in the strongest terms the nuclear test conducted by the DPRK(local time)in violation and flagrant disregard of its relevant resolutions, in particular resolutions 1695(2006)and 1718(2006), and the statement of its President of 13 April 2009(S/PRST/2009/7);13.Demands that the DPRK not conduct any further nuclear test or any launch using ballistic missile technology;14.Demands that the DPRK immediately comply fully with its obligations under relevant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in particular resolution 1718(2006)15.Demands that the DPRK immediately retract its announcement of withdrawal from the NPT 16.Calls upon all Member States to implement their obligations pursuant to resolution 1718(2006), including with respect to designations made by the Committee established pursuant to resolution 1718(2006)pursuant to the statement of its President of 13 April 2009(S/PRST/2009/7)17.the North Korea transferres its nuclear military facility to a reliabl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such as IAEA or the UN Security Council;The transmitted organization should: expands the duties of the custodian to accept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facilities;subject to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AEA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cluding the supervision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ensure the safe handling of nuclear materials;ensure to make the process fair, open and transparent;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romise to give some assistance to the North Korea when it makes substantive actions;18.Facing and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 together 19.Making real progress on the security of our people ,of the world, 20.Confronting it not by splitting apart but by standing together as free nations ,as free people , 21.Bridging our divisions, building our hopes, accepting our responsibilities to leave the world more prosperous and more peaceful than we found it.22.Making sure that the UK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EU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North Peninsula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humanitarian aid for North Korea 23.Empowering the UK as the supervisor of the committee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set up in the Security Council to ensur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mass destructive weapons is done in a general and peaceful way.24.The UK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EU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North Peninsula would like to provide the humanitarian aid for North Korea, together with Germany.25.The E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The UK as the supervisor of the committee is willing to ensur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mass destructive weapons would be done in a general and peaceful way.26.put all international aid into the world bank, the DPRK will get aid from it if DPRK do something to dropping off its nuclear weapons under the IAEA 27.cooperate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 U.S will provide its neighboring countries with more financial aids, and the united stateswill take effect in some former and feasible treaties toward the South America, in order to build the trust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大会决议 [未经发交主要委员会而通过(A/55/L.60 和Add.1)]
55/171.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大会
重申其1990 年12 月21 日第45/190号1991 年12月18 日第46/150 号 1992年12月18 日第47/165 号1993 年12月21日第48/206号1995年12月 20 日第50/134号1997年12月16日第52/172号和1999 年12月8 日第54/97 号决议
意识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后果的长期性就规模而言这是一起重大的 技术灾难在受影响国家造成了各种人道主义环境社会经济和健康后果
赞赏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会员国在减轻和尽量减少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后果 方面所作的努力特别是七国集团和欧洲联盟成员及其他国家对按照七国集团成 员国政府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和乌克兰政府之间的谅解备忘录给予旨在确保遮 盖切尔诺贝利被毁反应堆的石棺的环境安全的掩体实施计划所作的贡献
关切地注意到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对乌克兰所产生的严重经济和社会问 题
1.欢迎乌克兰决定于2000 年12 月15 日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2.吁请国际社会继续援助乌克兰政府应付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新产 生的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3.邀请所有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继续向最受影响的国家白 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提供支助减轻和尽量减少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后果
2000 年12 月14 日
美日联合军演模拟抢滩登陆 篇3
美国、日本和墨西哥的战舰8月31日从圣迭戈港出海。美国方面,来自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旅和海军第三远征打击编队的大约2000名军人参加了代号为“黎明闪电”的两栖作战演习。这个演习始于2010年。今年日本派遣海陆空自卫队成员1100人参加,舰艇则包括直升机护卫舰“日向”号,以及两艘气垫登陆艇。墨西哥也出动了两艘舰艇和100多名海军陆战队成员。同时参与演习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哥伦比亚。
从8月31日开始的为期10天的军演,包括实弹训练和陆海空协调作业,而9月5日则是多国部队的“联合进攻日”:将近8000人的模拟团队从舰艇和飞机抢滩登陆,进行从灾难救援到全面战争等各类型的演习。
中国大阅兵也在“黎明闪电”演习的同一星期举行,美方演习将领接受采访时,对中国阅兵展示的武器系统是否会对“黎明闪电”军演形成新的挑战的提问,未做正面答复。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旅指挥官戴维考夫曼将军表示,这个问题应由美国和日本的决策层来回答。
考夫曼指出:“我们必须遵守条约,和日本合作。我们根据美国法律和政治领袖的命令行事,我们宣誓过,要在能力范围之内把任务执行到最好。”
中国和日本对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主权争议僵持不下,日本海上自卫队扫雷队群司令冈浩海少将就军演和岛屿争议的关系回答提问时表示:“演习并不针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日本自卫队必须做好在任何情况下捍卫国家、保护国民的准备。”
冈浩还指出:“演习不仅关系两栖作战能力,它的重要性也在于日本和美国的两国关系。我们参加演习,是为了巩固日本自卫队捍卫日本岛屿的协同作战能力。”
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通过电话接受采访时指出,日本最近为直升机航母“加贺”号举行下水典礼,政府要求的国防预算也是14年来最庞大的一次(420亿美元)。这些动作对本国和外国都传达了信息。对中国这意味着日本也要加强军力,对美国而言,日本要尽其所能捍卫自己。
根据日本主要报纸之一《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明年的国防预算武器清单,包括12架两栖作战的运输利器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
2013年日本首次参加“黎明闪电”军演,当时“鱼鹰”运输机第一次在日本舰艇上降落。今年日本自卫队队员在“日向”号指挥“鱼鹰”运输机起降,以及人员物资运送,在国际媒体围观下,进行得非常顺利。
杜克雷表示,美日联合军演主要为确保随时应战和有效沟通的能力,通过实际测试,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信心。只有通过这样的演习,不同单位才可能有效协调合作。
美国海军第三远征打击编队指挥官菲利翁将军称赞日本将领领导演习能力卓越,是非常有能力的领航者,双方通过演习所建立的关系,在面对危机时将有很大帮助。
“模拟联合国”活动简介 篇4
模拟联合国活动已经具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此项活动发源于美国, 吸引了全球两百多万高中生和大学生, 每年全球举办近400个模拟联合国会议, 遍及五大洲35个国家。美国的许多大学、高中每年都要举办类似的活动, 并以具体的规章使其制度化。
尽管模拟联合国在许多国家搞得如火如荼, 但它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中国。1995年6月, 外交学院举办我国首届模拟联合国会议, 使得参加会议的大学生们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后,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为这一活动的推广做着不懈的努力。
2005年3月, 北京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来自中国12个城市的近200名高中生参加了此次大会, 第一次把模拟联合国活动推广到全国知名的高中, 反响十分强烈。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学校已经把模拟联合国定为高中新课改的选修课, 北京的很多学校也将模拟联合国定为校本课程。其他省市也在积极尝试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
“模拟联合国 (简称:‘模联’) ”活动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青年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 以联合国会议的形式, 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亲身经历, 熟悉联合国的运作方式, 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 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流程为:
会议开始前, 代表们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收集、调研所代表国和有关议题的背景资料, 汇总观点, 并形成本国的立场文件。会议正式开始后, 主席助理按国家字母顺序依次点出国家名, 被点到的国家举起国家牌答“到”。每个委员会有两个议题, 代表们经过讨论、投票、确定出首先讨论的议题。确定议题之后, 正式辩论开始。需要发言的国家代表举国家牌, 确定发言名单, 发言时间一般为60秒或90秒。代表们发言之后, 可将剩余时间让渡给他国代表或主席。当一位代表发言完毕之后, 主席会询问场下有无问题或动议, 此时代表可根据自身需要提出问题或动议。代表们可以在会议期间给想要结盟的国家代表传递意向条。
模拟联合国大会策划书 篇5
一. 活动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是再无一个孤立的国家,各个区域的发展、变化皆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的当代青年,决不可对国家实事闭目塞听,而应持续关注全球的发展动态。二. 活动宗旨:
激发热情 Generating young passion 社会责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想象创新 Imagination for innovation 勇于尝试 Willing to try 追求卓越 Excellence in execution 三. 大赛主题:美帝衰落妒忌中国崛起 四.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五. 参赛形式:
(一)每个班级选出2—4名学生组成一个团体,各自班级确定自己班级所代表的国家
(二)根据给出的大赛主题进行模拟联合国大会会议模式 六.活动时间:2011年4月20日——2011年4月23日 七.主办单位:工学院宁海就业指导部
指导单位:工学院宁海就业指导中心 八.活动形式: 1.阅读背景资料 2.会场上书写大量文件 3.听取各代表团发言阐述各自的论点
4.由邀请到的老师和主席团成员做裁判决定哪个班级的表现 九.活动安排:
1.宣传工作:具体由宣传部实施
十、评分标准:
1、本次活动评分为100分制
2、评分过程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比赛个人总得分的平均分
4、具标准如下: 团队印象分40% 解说分30% 问答分30%
从“模拟联合国”团队中脱颖而出 篇6
现年23岁的小伙子郭文波身高1.82米,戴一副眼镜,面容清瘦。站在众人面前,你会发现他言语不多,很内敛,甚至带有一丝腼腆,一点儿也不像一个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精英大学生。
1986年10月,郭文波出生在河南省辉县市常村乡一个偏僻的山村——燕窝村。虽说整个家庭条件不太好,但父母和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想让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佼佼者。
从郭文波7岁那年开始,父母毅然把他送到县城里读书。孩子倒也争气,2000年8月,14岁的郭文波以优异成绩考入辉县市一中。由于年龄小,体质弱,郭文波患病是一件最常见的事情,父母很着急也很无奈,常常去学校接孩子到医院打点滴。郭文波非常要强,每次出外看病治疗,他不想占用学习时间,想方设法利用课前饭后的时间,坚持不请假。所以高中三年,许多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他是带病上课。时任郭文波高三班主任赵清虎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郭文波这孩子,心态特别好,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无论考试成绩好坏,他都不灰心,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有毅力不放弃,而且能自我调整心态,是一个最让人放心的孩子。”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严谨有序、竞争拼搏的氛围让郭文波脱颖而出,他逐渐养成了积极从容的学习态度。
2003年7月,郭文波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英语系。
走进古都西安,成为一名天之骄子。郭文波一直找寻自己的“人生亮点”。大学二年级时,郭文波对英语口语交际产生了极大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社交活动,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一等奖,并参加了由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
大学生活,郭文波如鱼得水。但是,郭文波并不满足。
多次参加“模联”大会表现突出
2005年,郭文波加入了西北工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团队。从2006年开始,他凭借出色的英语能力和优异的组织能力,一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模拟联合国团队副主席,同时还担任着校级模拟联合国会议的主席以及秘书长职务。
这里,我们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什么是“模拟联合国”。
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他们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他们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模拟联合国活动源自美国,在美国发展得最为成熟。经过60多年发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美国全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则是美国本土最为国际化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该大会由全美大学生联合会主办。从1946年发展至今,会议规模达3500人,其中有一半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大会最具特色的是其会场选择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使得代表们身临其境,更加真实地感受各国外交官的工作环境。
模拟联合国对青年學生的吸引不仅在于其别具风格的形式,更在于其真实的对于联合国规则的模拟。在模拟联合国大会当中,参会学生将会根据特定的会议规则对某一议题进行演讲、辩论、磋商,形成书面文件,寻找解决方案。模拟联合国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项活动才进入中国,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2001年是模拟联合国正式在中国扎根的关键时期,北京大学、北京外交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这三所高校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校。从2002年开始,三所高校开始陆续派出团队参加国际的模拟联合国会议。
郭文波所在的学校是三所高校之一,加上他的英语专业及爱好,所以,完全融入大学生活的郭文波时时充满激情,小伙子的眼光死死瞄上了“模联”。加入大学的“模联”团队后,郭文波很快脱颖而出。
“舞台”上的郭文波,常常以中国、美国、英国等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外交官身分”,就世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则,不仅用英语进行陈述性演讲及辩论性演讲,并且积极的与同盟国进行磋商,签署决议案。
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参与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高校。2006年4月10日-16日,郭文波等9名同学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参加每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此次大会上,郭文波所在的团队合作一致,严谨认真,在240只代表队、三千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最佳代表队奖”,并获得团队国际二等奖,为学校也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返校后,郭文波还作了出国报告会,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同学,让更多的同学放眼全球了解世界。
2006年10月,郭文波等5名队员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参加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外交学院承办的“2006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此次大会得到了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关注,郭文波所在团队代表埃及和泰国,分别在3个委员会讨论了气候变暖、削减贫穷和反腐败等国际热点问题,并获得了“最佳立场文件奖”。
受邀参加奥巴马就职典礼
2007年7月,郭文波大学毕业,为了更好地深造,他选择了留在西北工业大学英语系攻读硕士学位。努力学习的同时,郭文波更是“业务”繁忙,从2007年开始,他还担任了西安市一家精英口译公司“口译学会”的执行会长。
2007年10月1日,郭文波还应邀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作为学生代表,就“模联”大会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和师生们进行经验交流。此次,因为北海学院本学期要举办一次重大“模联”活动,西北工业大学“模联”是国内高校非常著名的团体,多次参加全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并取得不俗成绩,有着丰富的举办经验和实力,因此北海学院向西北工业大学发出邀请函,诚邀西北工大模联团体为该院学生进行指导。西北工业大学于是派出了郭文波和张扬两位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指导活动。当天,郭文波在北海学院做了精彩的演讲,介绍了个人参加“模联”的经历以及经验交流,还展示了西北工业大学“模联”的机构组成和培训计划以及严谨作风等。可以说,为该院即将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交流的平台。
2008年1月,郭文波作为领队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东南亚地区国际模拟联合国会议,获得“最佳立场文件奖”。成绩可以说一项接着一项,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在2008年11月,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办方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首次在美国境外举办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西安分会,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的44所高等院校的2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郭文波是本次会议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
者,他担任四个委员会之一的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的会场主席。其间,他因表现出色,受到大会官方的表扬和认可,并被邀请参加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一系列活动,成为全球受邀的50多名学生之一。
2008年12月下旬,郭文波收到了美国国会寄来的邀请函。
仿佛在一夜之间,郭文波受邀参加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同学惊奇惊叹,更有同学充满疑问:一个在读研究生,为何能幸运成为全球受邀的50多个学生之一?他又是走进古都西安,成为一名天之骄子。郭文渡一直找寻自己的“人生亮点”。大学二年级时,郭文液对英语口语交际产生了极大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社交活动,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一等奖,并参加了由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
如何看待这次美国之行呢?
2009年1月7日,郭文波回河南辉县老家探亲。之前他还和妈妈商量,关于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的消息,什么人都不要说,包括亲戚同学,他只想安静地休息几天,但还是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面对采访,郭文波的回答很是平淡,他说:“我觉得没什么,能应邀参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以前从没想到过,算是一个惊喜。但作为一名学生,以后的路还要靠自己走,这件事真的没什么可骄傲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谈及自己的学业,郭文波说,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李白诗歌英译过程中的文化遗失》,下一步要動笔的硕士论文是《翻译改写理论对跨文化传播(论语)的启示》。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我始终认为中国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播,我始终坚持为了中西方的互容互通、互相理解而奉献我的力量,在今天,要为明天做好准备,这是我的人生追求……”
2009年1月7日中午,河南新乡火车站,郭文波在父母的陪伴下,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1月8日上午,郭文波从北京乘坐飞机飞赴美国。郭文波说,能和全球其他几十名大学生一起参加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感到非常兴奋。
1月20日,郭文波如愿参加了美国新一届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接下来,郭文波还参观白宫、国会山、世界银行、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以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等政府机构和组织。鉴于郭文波在“新纪元领导力”研修项目中的积极参与和突出表现,郭文波得到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新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特别为他提供的课题研修实习项目,随后三个月时间,郭文波跟从该学院教授从事题为“奥巴马新政下的对华政策”的课题研究。
如今,郭文波已返校,对于此次的美国之行,郭文波说,当时,在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使馆时,我曾与中国驻美参赞邵峥先生交流了我在美国的学习和实习计划,争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又是能力经验的积累。
联合作战模拟训练仿真体系探索 篇7
随着网络化军事栅格体系的发展,在现代信息化战场的背景下,多军种多区域的一体化联合指挥作战能力已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能力。信息化战争成为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因此,联合作战训练也必须以作战体系为对象。虽然实兵演习对于检验部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资源消耗较大,组织演练过程较为漫长,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计算分析、模拟仿真等软硬件技术,构造逼真的战场环境和部队,提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近似实战的训练手段,对提高我军指挥控制和部队作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联合作战训练仿真系统由多个作战要素组成,包括情报信息、指挥控制、作战保障等多个方面,而情报信息为贯穿整个体系化训练系统的基础和纽带,在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地面、海上、空中、空间等各类传感器进行接入或者模拟仿真,将军种作战单元或联合作战体系情报信息中心、各类情报侦察力量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情报信息系统。通过对各类情报信息的模拟、接入、传输、处理和分发,实现战场情报态势的无缝链接,实时准确生成战场态势图,为后续的指挥控制和作战保障等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撑。
1系统关键能力
1.1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的概念
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模式。探索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训练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军军事训练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1]。联合作战模拟训练需要打破军兵种的界限,能跨地域、跨军种进行,作战要素与要素之间需环环相扣,互为条件,互为依托。进行模拟训练时,需有一体化的联合作战环境,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具备提供仿真实体、模拟真实作战要素实体的功能。
1.2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的特点
1)分布性
在广域上,联合作战系统中构成系统的部队、指挥机构和武器装备等作战要素,处于不同的空间和地域。一体化情报模拟训练需要从情报处理中心、区域情报中心到基层雷达部队等各网络节点的联合协同和环境共享,实现分布式的情报模拟生成、传输、处理和融合全过程,以实现模拟训练系统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的栅格化发展。各网络节点既可以联网交互运行,也具有相对的自治性,可以独立运行各自的模拟仿真功能。
2)多样性
情报信息模拟需要产生模拟现实作战环境的仿真态势,而情报信息涵盖了地面、海上、空中、空间等各类传感器、电子对抗干扰以及其他能产生情报信息的仿真作战环境。情报的模拟需要真实地再现不同作战环境和背景下的实时态势。同时,联合作战的情报模拟体系,不仅能够模拟各类武器装备的情报信息,而且能够对接真实系统的情报信息,实现真假多源情报的融合处理和发布,更加贴近部队作战训练的不同需求。
3)实时性
该系统全程监视仿真作战过程,依托作战行动任务动态生成并调整作战计划,实时同步传输到其他系统。根据作战演练需要模拟红蓝双方态势信息,按照通信配置要求对模拟的态势数据进行串口和网络两种方式的分发,实现实时信息交互。
4)交互性
交互性表现为人机交互和联合作战时的红蓝对抗交互。人机交互是指训练演习时,参与作战训练的人员,将作战指挥命令通过计算机传达给对抗训练系统,如参演人员通过计算机下达目标控制命令等;对抗交互是指参与对抗的红蓝双方在红蓝对抗时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互。如红方对蓝方进行了一次截击,则红方系统应该将截击信息实时发送给蓝方系统,以确保作战环境的时空一致性。
1.3联合作战模拟训练关键技术
1)网络化协同能力
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依托于统一的模拟剧情,在导调控制系统的统一调度下,各雷达作战部队仿真实体能够依据敌我身份,产生模拟仿真情报信息,依据上下级指挥关系,传输给区域情报处理中心进行融合,最后由全国情报中心综合各类假想模拟和真实情报信息,形成统一的大区域情报态势。发布给各指挥控制单元,进行红蓝兵力的协同指挥作战训练。
2)多要素多级别融合
随着世界军事格局发展变化,军队的作战使命不断扩展,作战的任务、对象和环境不确定性日趋复杂,具备执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已逐渐成为军队作战体系的基本要求,军事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因此提高[2]。多元数据融合信息包括地面雷达探测系统(一次雷达、二次雷达、ADS监视雷达、多基站协同监视雷达)、空基雷达探测系统(球载雷达、预警机)、地面红外探测系统、ESM探测系统、无源雷达探测系统、光学探测系统、声学探测系统等探测的数据[3]。各雷达作战部队仿真实体模拟这些情报数据,上报情报处理中心,情报处理中心进行多元情报关联融合处理,最终形成统一的情报态势。
3)仿真训练模型集成
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以系统仿真为主要技术支撑,基于分布式插件体系,实现了传感器探测性能仿真、作战资源仿真、常规或非常规目标仿真以及战场电磁环境仿真。通过模拟传感器的开关机、反干扰、被摧毁以及所遇到的噪声、杂波、高空目标、低空或超低空目标等情况进行传感器仿真;通过模拟传感器的部署、参训部队的部署、武器部署以及地形地物等实现作战资源的仿真;通过模拟高空目标、多批目标、导弹目标等实现了常规或非常规目标的仿真;通过设置干扰战术、选择干扰时机、发出干扰指令等完成电磁环境仿真。
4)复杂环境仿真要素
随着现代感知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感知对象的日益丰富,用户对感知要求的日益提高,导致越来越多信息源的加入,信息源数量大、种类多;同时由于天气要素、电磁干扰对雷达的软杀伤威胁等因素,导致杂波、多目标的存在,使得信息来源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该系统运用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技术,将复杂环境要素以可视、可交互的方式展现出来[4]。
2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系统功能
典型的联合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一般由红、蓝、白3方组成。红方、蓝方是训练模拟的对象,白方是训练的管理方。红、蓝两方在白方统一管理控制下根据训练剧情展开对抗。为满足多兵种体系对抗训练要求,建设集导调、指挥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对抗训练系统,通过专用网络互联,实现白方导调系统带动红方系统和蓝方系统进行对抗训练为本系统关注的重点。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具体功能如下:
(1)导调系统:其功能是管控训练过程,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配置,为完成不同的训练目的和训练任务,对红蓝方系统参训人员进行调整和引导,实时感知战场态势,及时调整红蓝双方兵力部署,从而确保训练的各个环节按照预定的作战进程和作战设想有序高效地运行。
(2)红蓝方系统:红蓝方系统与白方系统分属不同服务器,系统间通过局域网进行互联。参训人员使用系统友好的人机界面进行对抗演练,应用与实战指挥系统一致的交互环境对虚拟作战实体或真实作战实体进行指挥控制。
3系统架构
3.1导调系统
导调系统是作战进程实时控制和作战指挥灵活运用的核心,是实现“人在环,装备在环”的主要环节[5]。白方导调系统是红蓝系统的监视与仲裁方,负责导调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并能跟踪计划的执行过程,分配作战资源,控制作战想定,控制传感器资源,监视红蓝对抗过程,实时调整对抗双方兵力部署,能对交战双方对抗胜负进行评估。导调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1)导调计划管理:包括导调计划的制定、跟踪,设置对抗训练的起始、终止时间;能够将训练过程划分为多个训练阶段,可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描述;能在关键时间点设置检查点,并对每个检查点设置不同的检查项目;能跟踪导调计划的执行过程,对遗漏处理的事件进行提醒,并对导调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
(2)资源导调管理:包括作战资源导调管理和战场环境资源导调管理。作战资源导调管理能够分配红蓝对抗双方的航空兵资源、阵地资源以及传感器资源,并可以根据实时战场态势改变电子信息系统装置、设置干扰条件或调整兵力部署。战场环境资源导调管理即能够对战场自然环境(地理、气象、电磁)等进行导调,调整战场或者局部交战地域的环境参数[6]。
(3)导调指令控制:包括作战想定控制和作战态势控制。作战想定是对实际作战过程的预想。在模拟训练开始之前,导调系统根据训练目的制作作战想定,或将红蓝双方送来的想定整合,完成想定的编辑。随着模拟训练进程的推进,导调系统控制作战想定的运行状态,根据对抗训练的需要进行加速、减速、暂停、恢复等训练控制。实时感知战场态势,临机调整红蓝双方的传感器状态,开关机或者将其摧毁,同时也可增减态势目标。
(4)态势数据管理:将态势剧情信息实时传输到红蓝系统,收集红蓝系统送来的处理后情报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融合,最终形成整个大区域融合态势。
(5)导调计划评估:包括导调系统在训练中的实时评估和训练后的事后评估。实时评估是评估对抗胜负,根据胜负结果更新态势。事后评估主要采用记录重演的方式重现训练过程。
3.2红蓝方系统
红蓝方系统为对抗实体方,在导调系统分配了作战资源和环境资源后,部署自身所属资源,拟定对抗计划,在导调的统一管理控制下根据模拟训练剧情展开对抗。红蓝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1)资源部署:根据作战任务和要求,结合战场、地理、电磁等环境,将导调分配的资源进行合理部署。通过对战场环境的分析,为取得最大作战效果,制定出最优作战计划。
(2)态势处理:红蓝方接收白方导调系统送来的剧情信息,利用导调分配的资源探测器发现目标。对抗过程中,红蓝方可通过各种手段实时感知当前态势,并对当前态势进行评估,及时安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3)指挥控制:根据综合态势,依据导调下达的作战任务,按照指挥程序,采取相应作战手段,实现对所属态势的指挥控制。实时接收导调系统下达的各种命令信息,积极组织转进,连续指示重点目标,下达攻击任务,监视防空作战进程。
4结束语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8
底流消能[1,2,3]常见的消能工形式主要有消力池、消力坎、综合式消力池等。它不但适用于低水头大单宽流量的平原河道或通航河道,在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水建筑物上也得到普遍应用。低佛氏数底流消能以消力池最为常用,由于低佛氏数底流消能的消能效率低,消力池的工程量往往较大,因此通常需要设置辅助消能工[4,5,6,7,8,9],辅助消能工的形式主要有T形墩、消力墩、尾坎、连续坎等,一般而言,辅助消能工的体形及设置部位不同,消能效果也不同。工程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辅助消能工联合运用且与传统消力池相结合称之为综合式消力池,实现其消能效果叠加发挥其群体效应,这种综合式消力池与单一模式的消力池相比,具有显著优点。邱秀云,侯杰[10]将悬栅消能工与消力池相结合,通过新疆喀什河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提出消力池内设置悬栅的新型消能工,取得了良好消能效果。然而,悬栅消能工与其他辅助消能工联合运用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深入研究悬栅消能工与其他辅助消能工联合运用下消力池内水流流场及结构,对改善消力池内水流流态和优化悬栅辅助消能工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值模拟技术因其具有优化体型方便,节约财力,节省时间,不存在比尺效应,能够得到详细的流场水力特性,如特征流速及其分布、涡量强度和分布、紊动能分布以及紊动能耗散率分布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迪那河五一水库工程溢洪洞模型,采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悬栅和梯形墩辅助消能工联合作用下消力池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11]。
1 工程概况
迪那河五一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群巴克乡境内,距轮台县以北40 km,是迪那河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具有工业供水、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洪洞、导流兼泄洪洞、发电洞和供水管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 370.0 m,最大坝高102.5 m,设计洪水位1 370.69 m,校核洪水位1 373.17 m,初期导流最高水位1 321.29 m,后期导流最高水位1 334.26 m,设计洪水下,溢洪洞泄流量1 351.97 m3/s,校核洪水位下,溢洪洞泄流量1 767.16 m3/s。溢洪洞布置在左岸导流洞兼泄洪冲砂洞的外侧,轴线与坝轴线交角68°,由进口引渠段、控制段、洞身段、陡坡段、消力池段及出口明槽段组成。进口引渠为复式梯形断面,长426.106 m,底板高程1 353.50 m,底板宽度15.0 m。控制段为开敞式进口,采用WES堰型,堰顶高程1 358.0 m,堰宽15.0 m。控制段设平板检修门、弧形工作门各一道。洞身纵坡i=0.05,9.5 m×11 m城门洞形断面。出口消力池长70 m,底宽18 m,墙高25 m,底板高程1 272.70 m,坎顶高程1 281.00 m,墙顶高程1 297.70 m,出口明槽段长43.0 m、宽18.0 m。梯形墩消力池布置见图1,在不改变梯形墩位置和消力池尺寸的基础上,制定悬栅—梯形墩综合式消力池见图2。
2 物理模型试验
2.1 物理模型试验情况
在设计和校核流量下,分别对梯形墩消力池和悬栅—梯形墩消力池进行放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下,消力池内水面波动较大,前部水深偏低,但翻滚、波动较大,偶尔溅起水花。中部水深由于受到梯形墩的阻水作用,水深明显加大,消力池内最大水面壅高达到23.73 m;校核流量下,随着流量的加大,跃前断面后移,高速水流直接击打到梯形墩上,水流受到阻挡被挑射到空中,造成水花溅出池外,不能形成淹没水跃,消力池内流态紊乱。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梯形墩消力池内流态见图3。设计流量下,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水面平稳,最大水深发生在尾坎桩号0+698.496处,其值为21.125 m。较梯形墩消力池最大水深23.73 m下降2.605 m。跃前断面处水花水面翻滚减弱,水面相对平稳;校核流量下,水深较设计流量有所增大,最大水深发生在尾坎桩号0+698.496处,其值为22.48 m。水流在池内形成淹没水跃,水流流态较梯形墩消力池有大幅度改善。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流态见图4。
2.2 悬栅高度合理性验证
为了避免在不同流量下,跃前断面水深刚好与栅条同高或是稍高于栅条,水流直接击打到栅条上,造成水花飞溅问题。避免在小流量情况下,水流直接从栅条下流过,栅条不起作用。在溢洪洞泄流量分别为200、400、600、800、1 000 m3/s等不同流量下,对悬栅消力池悬栅的安装高度合理性进行验证。
试验结果表明:在各级流量下,悬栅消力池内都可以形成淹没水跃,栅条都处于水面以下,没有发生水流直接拍打栅条造成水花飞溅的现象。随着流量的增加,池内水深在不断增大,栅条的消能及稳定水流的作用逐渐明显,悬栅的最佳设置高度应与消力池池深相同。
悬栅的置入,破坏了水跃的结构,增加了池内水流强烈的混掺、碰撞,使得在不改变消力池尺寸的前提下,解决了梯形墩消力池水面波动较大、水流溅出池外的问题,可见,悬栅对增加池内能量耗散、稳定水面效果显著。为了详细了解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复杂水流流场,通过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悬栅—梯形墩辅助消能工联合作用下消力池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3 数学模型
3.1 控制方程
在紊流模型中,采用Yakhot和Orszag建立的RNG k~ε紊流数学模型,其考虑了平均流动中的旋转及旋流流动情况,可以更好的处理高应变率及流线弯曲程度较大流动,使得RNG k~ε模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精度。其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k、ε方程分别表示如下: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紊动能方程(k方程):
紊动能耗散率方程(ε方程):
以上表达式中,i=1,2,3,即{xi=x,y,z},{ui=u,v,w};j为求和下标;方程中通用模型常数Cμ=0.09,Cε1=1.44,Cε2=1.92,σk=1.0,σε=1.3。
对自由液面的处理,采用数值模拟中常用的VOF模型[12]。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离散方程组的求解采用欠松弛迭代方法,数值计算采用PISO算法。
3.2 计算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处理
建立三维数学模型,模拟区域桩号范围:0+521.319 ~ 0+745.236。模型在网格划分时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网格单元数76 128个。进口采用速度进口,其值通过实测流量换算成进口流速。出口边界设定为压力出口,其总压强为大气压强。上边界采用压力进口边界,其总压强为大气压强。湍流近壁区采用标准壁面函数进行处理,壁面采用无滑移条件。悬栅—梯形墩消力池计算区域网格划分见图5。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消力池内流速分布
在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典型断面的平均流速计算值与模型实测值比较见表1,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校核流量下,断面平均流速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误差在5%以内,各典型断面的流速矢量和等值线见图6~7(速度单位:m/s)。由图可知:为了加强水流的混掺消能,悬栅的间距至少为一个涡的长度。悬栅对梯形墩挑起的水流有一定的削减抑制作用,导致水流在池内能量得到消减,梯形墩后流速明显小于墩前流速,水流动能得到明显的耗散。
4.2 消力池内压强分布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消力池内详细的压强分布。不同流量下典型断面的压强等值线见图8~9,由图可知:在设计流量下,消力池内最大压强发生在桩号0+644.236处(即第1排梯形墩的迎水面),其最大值为46 2373 Pa(即压强46.24 m),负压出现在桩号0+644.236~0+646.636范围内(即消力池底部第1排梯形墩墩脚处),其最大值为-42 627.6 Pa(即压强-4.263 m),其余各处均无负压出现;在校核流量下,消力池内最大压强发生在桩号0+644.236处(即第1排梯形墩的迎水面),其最大值为512 654 Pa(即压强51.27 m)。负压出现在桩号0+644.236~0+646.636范围内(即消力池底部第1排梯形墩墩脚处),其最大值为-59 271.1 Pa(即压强-5.93 m)其余各处均无负压出现。梯形墩与悬栅所受压强的大小,能够为其结构计算和设计提供参考。负压区范围的确定,弥补了物理模型试验因测点布置导致的误差,同时,也为消力池设置合理的掺气减蚀措施提供参考。
4.3 消力池内水深变化
通过提取消力池内水—气两相分布图,得到了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消力池内水面线及各典型断面的水深。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典型断面的水深计算值与模型实测值比较见表2。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实测值与数模计算值基本吻合,两者误差在6%以内。
5 结 论
通过新疆迪那河五一水库溢洪洞梯形墩消力池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发现,在设计流量下,消力池内流态紊乱,水面波动剧烈,池中部涌浪较高;校核流量下,高速水流直接被底部梯形墩挑射到空中,不能形成强迫水跃,水花溅出池外。笔者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消力池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并得出以下结论。
(1)在设计和校核流量下泄洪时,溢洪洞梯形墩消力池不能满足泄洪消能要求。单独设置辅助消能工——梯形墩不能改变消力池流态、降低跃后水深。
(2)在不改变消力池尺寸的前提下,首次将悬栅和梯形墩两种辅助消能工联合运用组成综合式消力池,通过在不同流量下,悬栅高度合理性验证试验,得到悬栅的最佳设置高度应与消力池池深相同。悬栅的置入,使消力池内水流流态得到明显改善,水面平稳,波动较小,解决了在单独设置梯形墩的情况下,水流溢出池外,不能形成淹没水跃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因增加消力池深度、长度、边墙高度导致工程投资增大的问题。
(3)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得到了悬栅-梯形墩消力池内详细的流场,如池内流速分布、压强分布、池内水面线变化及典型断面的水深等,计算结果表明:悬栅的间距至少为一个涡的长度。最大压强的位置和负压区范围的确定,为辅助消能工的结构计算和设置合理的掺气减蚀措施提供参考。
(4)为了使过栅水流更加平顺,消能效果更加明显。笔者设想今后可改变矩形悬栅为楔形悬栅,将悬栅多层布置,把水跃分成多个区域进行消能。
参考文献
[1]孙永娟.高水头大单宽流量底流消能技术研究成果综述[J].水力发电,2005,31(8):70-72.
[2]王才欢,肖兴斌.底流消能设计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四川水力发电,2000,19(1):79-81.
[3]唐文超,程观富.低水头条件下常用底流消力池的对比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08-411.
[4]邱秀云,侯杰,孙涛,等.一种消除陡坡弯道急流冲击波的新措施[J].水力发电,1998,(11):18-20.
[5]何飞,涂兴怀.辅助消能工在小型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5):22-23.
[6]花立峰.辅助消能工的水力特性及在闸下低佛氏数水跃消能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9,28(1):42-44.
[7]刘沛清,冬俊瑞.消力池及辅助消能工设计的探讨[J].水利学报,1996,(6):48-56.
[8]江锋,苗隆德,王飞虎,等.低佛氏数T形墩消力池设计及消能研究[J].水利学报,1998:133-138.
[9]梁跃平,刘海凌,梁国亭.辅助消能工应用于低佛氏数水流消能的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21(1):13-15.
[10]邱秀云,侯杰.无压隧洞洞内消能试验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62-65.
[11]史志鹏,张根广,何婷.低水头辅助消能工水力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29(6):106-108.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9
系统模拟 (system simulation, 或称系统仿真) 是根据研究目的建立反映系统结构、行为和功能的数学模型, 通过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求解, 得到所模拟系统的有关特性, 为系统预测、决策等提供依据。在水资源管理中, 模拟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特点可建立地表水调度模型、地下水调度模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等。此外, 农田灌溉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还要考虑土壤水与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拟模型
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 如动态规划、线性规划、大系统优化理论、模拟模型等。对于复杂的地表水、地下水系统, 可以通过模拟模型来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以莱芜市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为例, 建立模拟模型进行演算。
当前对各类供水的经济效益缺乏统一的计算, 在水量不足时, 水源供水量的分配有较强的政策因素。因此拟定的供水目标为:在满足城市与农业供水保证率的前提下, 使水资源利用量最大或弃水最少。其中工业和城市生活保证率取95%, 农业供水保证率取50%, 则目标函数F (x) 为:
式中和分别为第i子系统第t时段水资源利用量和弃水量;PG和PN分别为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保证率和农业供水保证率;M为子系统数;N为计算算或系系或列总时段数 (N=年数×12月) 。
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
2.1 水库的库容或水位约束
水库在调度运用时应受到库容或水位或约束, 即汛期:V死≤V≤≤V限或H死≤H≤H限;非汛期:V死≤V≤≤V兴或H死≤H≤H兴
式中V死和H死分别为水库死库容和死水位;V限和H限分别为水库汛期限制库容和限制水位;V兴和H兴分别为水库兴利库容和兴利水位。
2.2 水库的水量平衡约束
水库水量满足水量平衡方程, 在计算时段内即Vj, t+1=Vj, t+Ij, t-Qj, t-Ej, t
式中Vj, t+1和分别为第j水库第t+1和第t时段初定蓄水量;, , 分别为第j水库第t时段内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水量、出流量和入流量。
2.3 地下水源地水量平衡约束
在计算时段内的含水层蓄水变化量等于地下水源地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之差, 即
式中:为含水层蓄水变化量, 和分别为第k个地下水源地第t时段内的总排泄量、总补给量。
2.4 供水系统关联约束
式中:Wd为供水系统总需水量;Wg为地下水供水量;Wr为供水量。
2.5 地下水提水能力约束
式中:Wg为地下水供水量, Wgm为地下水井群的提水能力。
3 模拟调试与调度方案优选
3.1 水库调度区划分、调度线的优选及供水原则
水库承担城市供水和农业供水2类任务, 供水保证率分别为95%、50%, 为了使2类供水均达到相应保证率并减少弃水, 将水库调节库容划分为以下各区:停止供水区、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区、农业限制供水区、正常供水区、调洪区, 如图1。
图中的4条调度线:兴利蓄水限制线VX、农业供水限制线VN、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线VG、停止供水线VO。兴利蓄水限制线VX取兴利库容值 (或汛期限制库容值) , 停止供水线VO取死库容值, 需要优选的是VG线和VN线。
3.2 最优调度方案的确定
以水资源利用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优方案时, 应考虑满足生活及工业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考虑模型总供水量最大;考虑弃水量最小指标, 从而确定水库最优调度方案。
3.3 地下水源地调度分区及开采控制线确定
地下水的开采上限水位ZM的确定应保证作物高产和防止次生土壤盐碱化;开采下限水位ZO的确定应考虑选配的水泵吸程, 防止超采, 保证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3.4 调度原则
根据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进一步考虑水库调节能力及各用水户的重要程度, 参考供水设施情况, 拟定调水原则。水库供水优先顺序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地下水源地的供水顺序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纯井灌区灌溉用水和井渠双灌区灌溉用水。
4 莱芜市地表水库和地下水源联合调度模拟
莱芜市地表水、地下水供水系统分为2个子系统:雪野子系统和乔店子系统 (如图) 。雪野子系统供水水源有雪野水库、羊里水源地和吴家岭水源地, 用水户有莱城生活、莱芜电厂、莱城电厂、鲁中铁矿、雪野水库灌区和羊里井灌区。乔店子系统供水水源有乔店水库、鹏山泉水源地和莱城地下水源地, 用水户有莱城生活和乔店水库灌区。
根据2座水库和4个地下水源地1985~2005年历年月来水系列、城市生活及工农业历年月需水系列, 运用以上模拟模型, 按月进行模拟计算, 调出2005年及2010年2个水平年的地表水地下水优化调度方案及各项供水量、供水保证率和弃水量等。
按照拟定的水库优化调度线进行调度, 可使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减少无效弃水,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结语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模拟演算, 是针对生态环境面临的水资源总量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脆弱等主要问题, 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 是对进一步深化认识生态水利的4层含义, 即人类与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共享、经济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兼顾并重、良好水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性和综合治理与恢复, 并由此形成了构建生态水利工程体系、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社会化节水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等5大体系的建设思路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培, 陈晓宏.东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下惠州河段水温变化响应研究[J].水文, 2013, 33 (1) .
[2]郭生练, 陈炯宏, 刘攀, 等.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进展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 2010, 21 (4) :49-53.
[3]尚松浩.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董哲仁, 孙东亚, 赵进勇.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J].水利水电技术, 2007, 38 (1) :28-32.
[5]刘冀, 王丽学.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现状与展望[J].水电能源科学, 2004, 22 (2) :30-32.
[6]李国英.基于水库群联合调度和人工扰动的黄河调水调沙[J].水利学报, 2006, 37 (12) :1439-1446.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10
随着常规能源紧缺,石化类能源价格增长,石化类能源消耗带来巨大的环境问题等,迫使新能源走上发展利用的舞台[1]。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太阳能利用较为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但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以及较大的波动性给太阳能的利用带来障碍。有效地将蓄电池、燃料电池和光伏电池结合,消除光伏发电产生波动的影响,提高系统效率,成为研究该联合系统的关键所在。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中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对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但是,对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研究还处在仿真模拟阶段,而国外实践的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已取得较好的结果。笔者通过Matlab软件对联合系统中燃料电池、蓄电池的匹配关系进行模拟仿真,旨在为选择联合系统的方式提供参考。
1 联合系统的基本构成及特点
1.1 联合系统的基本构成
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元件包括光伏组件、燃料电池、电解池、H2压缩机、H2储存罐、蓄电池及其他辅助设备(见图1)。参照文献[2]、[3]、[4]对联合系统各部分建立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1.2 联合系统的基本特点
由于太阳能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为实现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需采用必要的能源存储设备。蓄电池作为1种传统高效的能源存储方式,已经普遍用于实际工程,由于使用寿命较短、价格昂贵、自放电[5]等缺陷,导致蓄电池并不适于长期存储大量的能源。以H2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使用寿命、成本和自放电等问题,但是,燃料电池效率较低、占用空间较大[6,7]。
蓄电池—燃料电池联合光伏发电系统是这2种独立系统的综合,兼有2种独立系统的优点,在保证一定效率的前提下,试图提高独立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成本。联合系统中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搭配使用,可为用户提供全年稳定的电力输出,通过适当的配比,可使系统效率和成本趋于最佳。
2 实验方案
笔者研究的主要是不同配比下通过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两路的情况,对系统的各部分建立数学模型,包括光伏阵列、蓄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池等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8,9]。该实验以1 000 W的光伏发电量为例,采用不同配比,进行模拟。所选取的配比方案共5种:a)1 000 W的光伏,完全通过蓄电池时,模拟蓄电池的输出功率;b)1 000 W的光伏,按照20%、80%分配电量分别通过蓄电池、燃料电池时,模拟2种电池的输出功率情况;c)1 000 W的光伏,按照50%、50%分配电量通过蓄电池、燃料电池时,模拟2种电池的输出功率情况;d)1 000 W的光伏,按照80%、20%分配电量通过蓄电池、燃料电池时,模拟2种电池的输出功率情况;e)1 000 W的光伏,完全通过燃料电池时,模拟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情况。
按图1提供的系统,根据投资成本最小原则[10]选择设备容量,P1为蓄电池存储系统,P2为储H2罐系统,对5种实验方案需要的配置情况见表1。
单位为瓦
3 模拟结果
假定蓄电池、燃料电池在相同的外界温度、压力条件下,燃料电池以相同的电流,每块单电池的特性相同,包括单电池的活化面积50.6 cm2,膜厚度0.017 8 cm,不同的是单电池的串联个数;电解槽也类似,不同的是电解槽中单电池的面积为50 cm2/块,膜厚度为0.005 1 cm。在以下各种情况下,对输出功率模拟进行模拟。
蓄电池充电时的输出功率见图2,蓄电池放电时的输出功率见图3,电解池输出功率见图4,燃料电池输出功率见图5。
从图2至图5蓄电池充、放电输出功率的模拟,以及电解池、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模拟,可比较出在各种不同功率分配情况下的输出功率,即1 000 W/0 W,800 W/200W,500 W/500 W,200 W/800 W,0 W/1 000 W时,输出功率见表2。
按每天使用8 h计算,以1 000 W蓄电池为例,20年的输出电量为:
Q=850.8×10-3×8×365=2 484.3 kW·h,其中,每年输出的电量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蓄电池的转化效率比燃料电池高。因此,蓄电池、燃料电池联合系统中,蓄电池容量越大,其输出功率必定越大,成本也随之增加。但是,蓄电池容量较大,实际工作寿命短,一般就3年至4年,最多5年。蓄电池自身特点决定其不适于长期存储电能。燃料电池的使用,可使系统更好地满足负载冬季需求,降低系统成本。综合考虑,方案4有较高的性价比,优于其他几种方案。从各系统的全年运行来看,两者配比的选择对系统储能效率、初投资及长期稳定的输出电能有着重要影响。
单位为瓦/时
功率单位为瓦,电量单位为千瓦时
4 结语
联合系统中,燃料电池可以降低成本、弥补蓄电池不适于长期储能的缺陷,蓄电池的使用可保证整个系统拥有较高的效率。高效的蓄电池用来满足负载短期需求,寿命长、价格低的H2罐用来长期存储大量能源,在光照不足的冬季使用。这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抵御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光伏发电系统可直接满足负载白天的需求,光照不足或无光照时段(阴雨天、夜间)的负载需求由蓄电池提供。另外,氢能系统必须存储足够的能源用以冬季光照不足时的负载需求。在实际中可参照该实验的结果和用户各季节的实际负载,适当选择二者配比关系,以达到高效、稳定的电力供给。
摘要:叙述了为保证光伏发电系统长期、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构建的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模拟软件,进行不同配比电量输出和成本的仿真模拟结果,指出,通过调整系统的配比,可使蓄电池和H2罐的电量输出和成本达到最佳,提出,利用高效蓄电池只能满足短期的负载需求,用长寿命、低价格的H2罐,长时间存储电解的H2,在冬季光照不足时可用燃料电池满足负载需求。联合系统使二者互补,为用户提供长期、高效、连续、稳定的电力供给。
关键词: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仿真模拟
参考文献
[1]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9[EB/OL].[2010-02-08].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docs/weo2009/WEO2009_es_chinese.pdf.
[2]李春华,朱新坚,胡万起,等.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和性能分析[J].电网技术,2009,33(12):88-93.
[3]王立娜,周克亮,卢闻州,等.组合蓄能离网型自治光伏发电系统优化运行与配置设计[J].电网技术,2009,17(33):146-151.
[4]史君海,朱新坚,曹广益.光伏—氢能自主发电系统稳态建模与分析[J].系统仿真学,2008,7(20):1884-1886.
[5]杨金焕,于华丛,葛亮.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李炜,朱新坚,曹广义.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6(2):1-5.
[7]G.J.Conibeer,B.S.Richards.A comparison of PV/electro-ly-ser and photoelectroly technologies for use in solar to hydrogenenergy storage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Energy,2007(32):2703-2711.
[8]黄忠霖,周向明.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实训[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9]王华,李有军,刘建存.MATLAB电子仿真与应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模拟联合国大会 篇11
关键词:联合支护,锚注,数值模拟,ANSYS
1 工程概况与锚注机理概述
袁庄煤矿三水平泵房位于二叠系粉砂岩中, 夹含泥岩, 裂隙发育, 局部遇水膨胀, 埋深830 m, 原有支护为29U型钢, 在覆岩高应力作用下, 加上附近回采造成的采动影响, 围岩变形十分严重, 支护非常困难, 不到三个月就得翻修一次。
U型钢等金属支架属于被动支护, 不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及时主动地支护围岩[1~3]。锚注支护是利用锚杆兼做注浆管实现外锚内注的支护方式。通过注浆将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 既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又为锚杆提供了可靠的着力基础, 使锚杆对松散围岩的锚固作用得以发挥, 从而有效地控制深部软岩巷道的大变形[4]。对于深部高应力软岩, 单一的支护方式往往难以奏效, 所以决定采用在原来29U型钢支护的基础上进行锚注, 采用了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袁庄煤矿三水平泵房支护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参数选取
2.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建立的原则
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可靠性主要基于模型建立的合理程度, 该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的原则[5~8]如下:
(1) 问题符合平面应变问题, 故只建立平面模型进行模拟;
(2) 初始和边界条件的模拟应尽量符合实际情况;
(3) 为了消除边界效应, 模型应具有足够大的尺寸, 硐室处于模型中心。
2.2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取
本次数值模拟选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ANSYS, 该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软件系统, 它的功能非常强大, 融结构、热、流体、电磁、耦合分析于一体, 其基本理论是变分原理。软件提供了100种以上的单元类型, 用来模拟工程中的各种结构和材料[9,10]。
2.3 模型的建立和参数选取
取50×36 (m2) 的范围为计算模型, 由于直墙半圆拱巷道为对称模型且受力对称, 故取其半个断面进行分析研究, 如图1所示。模型上边界载荷为上覆岩层自重, 根据袁庄煤矿三水平泵房的实际情况, 考虑动压影响取载荷值为36 MPa, 左右边界为水平位移约束, 下边界设为垂直位移约束。按所采用的不同支护结构和材料参数建立了2个计算模型:模型Ⅰ是受采动影响的29U型钢支护巷道, 模型Ⅱ是受采动影响的29U型钢与锚注支护巷道, 为在原29U型钢支护基础上分别在顶帮和底角采用注浆锚杆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锚杆规格为φ22×2 000 mm, 浆液扩散半径取1.5 m。模型的单元数为643, 节点数为688。
模型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通过计算, 分别绘出了最大主应力等值线图、最小主应力等值线图、水平位移等值线图、垂直位移等值线图、塑性区分布图,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3.1 模型Ⅰ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模型Ⅰ数值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 (1) 受采动影响引起岩体深部最大主应力变化的范围为2.3~2.7 m, 最小主应力变化范围为4.5~5.3 m。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为1.45, 最小主应力集中系数为3.56。 (2) 围岩塑性区范围底角和顶板较小, 两帮和底板较大, 大约为:顶板为0.4 m, 帮为2.15 m, 底板为2.32 m。 (3) 受采动影响引起的最大顶板下沉量为42.5 mm, 底鼓量为66.9 mm;两帮最大位移量为83.6 mm。
3.2 模型Ⅱ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模型Ⅱ数值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1) 采动影响引起围岩深部最大主应力分布变化的范围为1.9~2.6 m, 最小主应力变化范围为2.3~3.5 m;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为1.49, 最小主应力集中系数为4.31。 (2) 围岩塑性区范围底角和顶板较小, 两帮和底板较大, 大约为:顶板为0.2 m, 帮为0.8 m, 底板为2.25 m。 (3) 受采动影响引起的最大顶板下沉量为5.2 mm, 底鼓量为62.9 mm;两帮最大位移量为42.2 mm。
3.3 模型Ⅱ、Ⅰ的计算结果比较
(1) 受采动影响后, 巷道岩体深部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的分布范围减小, 幅度分别为3.7%~17.4%、34.0%~48.9%应力集中系数分别增加了2.8%和21.1%;
(2) 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下降幅度大约为:顶板为50%, 两帮为62.8%, 底板为3.0%;
(3) 最大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移近量下降幅度分别为87.8%、6.0%、49.5%。
可见, 在U型钢基础上进行锚注后, 注浆对于两帮和顶板的治理成效最为显著, 顶板塑性区的发展进一步得到有效遏制, 如要考虑彻底控制底鼓, 则应考虑进行底板注浆加固。
4 结论
与原来单一的U型钢支护相比, 用锚注支护修复深部大断面硐室, 加固了围岩, 使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围岩主应力分布范围缩小, 应力集中系数增大, 显著降低了围岩的变形量, 缩小了塑性区范围, 发挥了围岩的主动支护能力。在深部高应力且受采动影响时, 单一的支护方式往往难以奏效, 这时应该考虑联合支护, 使多种支护共同发挥作用控制围岩稳定。
参考文献
[1]陆士良, 汤雷, 杨新安.锚杆锚固力与锚固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
[2]宫耀, 黄安华.潘三矿煤巷锚索网支护作用机理浅析[J].煤矿开采, 2003, 8 (53) :35-37.
[3]雷金波, 姜弘道, 雷呈凤.巷道喷层结构内力的简化计算[J].金属矿山.2004, (1) :20-23.
[4]李明远, 王连国, 易恭猷, 等.软岩巷道锚注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
[5]王连国, 缪协兴, 董健涛, 等.深部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 2005, 26 (6) :983-985.
[6]周恒, 漆泰岳, 于加云.深部极软岩巷道补充锚注加固机理及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 2006, 43 (5) :55-59.
[7]桂和荣, 陈兆炎.支承压力带宽度的数值模拟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 1996, 24 (9) :49-51.
[8]杨百顺, 张农, 李桂臣, 等.深部煤巷锚杆支护的数值模拟及应用[J].煤矿安全, 2007, 33 (11) :30-32.
[9]邵蕴秋.ANSYS8.0有限元分析实例导航[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模拟联合国大会】推荐阅读:
模拟联合国大会总结06-30
模拟联合国大会 草案01-09
模拟联合国用语07-21
模拟联合国发言01-10
模拟联合国立场01-17
模拟联合国策划书11-18
模拟联合国资料社会11-27
大学模拟联合国策划书11-14
南华大学第一届模拟联合国大会12-25
模拟联合国会议委员会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