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坚定(共3篇)
立场坚定 篇1
校规是否应该做到“师生平等”?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首先,校规一般是由学校制定,要求学生遵守的各种行为规则与规范,其对象应该是学生。简单地要求“师生都一样”的形式平等显然不符合常理。其次,“师生平等”意味着什么?教师是成年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其身份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学校组织、学校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行为受其制约与规范。而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其思想、行为、潜力都有待发展,二者之间无论是责任、义务,还是资源多寡都不可能平等。提倡师生关系中的平等,更多是指人格和精神上的平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彼此尊重,而不是现实中的等同。再次,我们还要分析校规本身是否合理,是否合乎道德要求与基本人性。如果要求学生遵守一个不道德的校规,显然是不道德的。因此,如果缺乏对校规及其“师生平等”清晰的界定,只是纠结于“该不该”,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并没有真正触及问题的内核,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前,奇葩校规、最严校规、雷人校规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教育、管理学生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隐含一个问题: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错位。一所学校的校规如何,如果仅仅从管理效果去评价,那以控制、约束为主要方式的校规无疑是“最好的”,升学率、社会认可度也可能在短期内得以保障。然而,从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独特价值的角度来审视,却可能大相径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校规的制定应服务于学生成长这一要义,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校规往往成为学生“吐槽”的对象,成为压制学生、约束学生发展的枷锁。校规内容不合理、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学生参与、不符合时代发展等问题实然存在。管理过程中更多是为了“管”而“管”,少了必要的“理”,缺少对学生基本人格的尊重,这也是一些学校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失效的表现。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可能把重点放在控制、约束、驯服学生上面,而没有思考校规制定的程序是否公平,校规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校规制定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正如德国战略管理学家魏斯曼所言:“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一级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在校规制定过程中要通过沟通、参与、明理,让校规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保障,成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有效支持,真正发挥其本体价值。因此,如何秉持坚定的学生立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成长的真实诉求,让学生在校规的制定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解决校规问题的关键。如何让校规制定秉持坚定的学生立场?
首先,要保证校规的公平与公正。公平、公正的校规能够最大程度保护学生的自由与平等,能够真正保护学生的私人生活空间,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为了歧视某类学生或剥夺某些学生的权益。当制定的校规有可能对学生的权益造成某种消极影响时,应将这种消极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其次,校规制定要有科学性。学生的认知发展一般从简单到抽象,从一般到复杂,小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在认知水平、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同样规则的认识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校规制定的内容、层次与原则应符合学生对规则认知的发展规律,而教师也要注意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准确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切的管理方式,如此,校规才会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意义。
第三,校规要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校规属于一种隐性课程,其实施的效果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其在思想、语言、行为等方面出现偏差都是正常的。对于经常违规的学生,重点不是一味地监控或惩罚,而是要对学生实施一种积极的、建设性和发展性的管理。
第四,校规制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有哪些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建议,更希望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可以说,学生对校规更有发言权,学校应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校规制定、运用的讨论中来,引导学生关注校规所具有的社会组织和协调功能。这样的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校规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教育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而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下来的校规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与接受,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规则意识,促进他们的自觉遵守。
简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校规能够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中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确实需要校规来引导与规范其具体的行为方式,但如何秉持坚定的学生立场,在校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如何坚持公平性、科学性、引导性与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校规的教育价值与引导意义,学校教育任重而道远。
立场坚定 篇2
通过我院领导组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里的“两问题”,现就政治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我有以下心得,这就是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既表现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表现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特别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都要牢记。离开人民,我们党就失去存在的根基,失去生命的血脉,失去力量的源泉,如果不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等种种背离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也在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带领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立场坚定 篇3
党 员 对 照 材 料 总 结
王寨一中穆帅伟
2013 12 18
坚定立场,加强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党员对照材料总结
根据各级党委的部署要求,我校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学习,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认真解决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按照“四对照、四剖析”的要求,扬长避短,进行党性分析,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整改的目的。现根据自身情况和工作实际,从思想和工作两方面对照检查如下:
一、近年来取得主要成绩
几年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团志、爱岗敬业、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
(一)不计较个人得失,带好 “头”,各项活动都跑在前面。不论学校开展什么活动,自己总是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只要工作干好了,自己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为教师服务。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心他们,激发他们工作热情。
(三)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工作之余,不断追求思想进步,努力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对党章及党的政治思想新动向,深入理解、提高认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四对照、四剖析”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查摆,主要有在下面几方面问题:
(一)科研认识不够,没有真正将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创新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遇到剌手问题,没有动脑筋去想办法解决。
(三)深入教师、学生调查研究方面做得不够,各种工作,未能细致去做。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肯钻研,学习自觉性稍差,重视不够,究其思想根源:理论与实践隔离,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缺乏系统性学习。
(二)存在求稳和等靠的思想,不敢大胆去探索和创新因而工作产生依赖性。
(三)未能很好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往往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放松政治理论学习,未能深刻认识到理论对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
四、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清今后努力方向,虚心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努力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觉性、积极性。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务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后将制订出一个长期学习计划,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进行政治学习,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掌握理论实质,把基本原则、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坚定立场,大胆主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标准、严要求,讲原则、讲党性,弘扬正气,反对歪风邪气。
(三)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在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做好学校各项工作,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深入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群众工作经验,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国家和人民富强作出自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