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

2024-08-22

快速响应(精选10篇)

快速响应 篇1

摘要:无论部署多么严密的防线, 也不能保证目标永远安全, 所以对紧急事件的及时响应就显得尤为关键。快速而有效的应急响应,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降低安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减少潜在的损失。本专题结合实际案例, 介绍应急响应的PDCERF流程, 就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做详细说明, 对未来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常在河边走, 哪能不湿鞋?无论部署多么严密的防线, 也不能保证目标永远安全, 所以对紧急事件的及时响应就显得尤为关键, 因为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 快速而有效的应急响应,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降低安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减少潜在的损失。本文结合实际案例, 介绍应急响应的PDCERF流程, 就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做详细说明, 对未来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为企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快速响应 篇2

摘要:研究了一种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UAE)-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痕量汞的快速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影响汞提取率的因素中筛选出3个显著因素―超声时间St,超声温度T和HNO3:H2O2(1:1,δ)体积A2,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min,St 8.1min,T:70.5℃,A2:4.4mL,称样量300 mg.以GBW10016茶叶为标准参考物质,与微波消解(MAD)法对比.优化条件的UAE法对GBW10016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符合良好,加标回收率94.2%~102.0%,检测限0.007 8 μg・L-1,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该方法应用于63个茶鲜叶样品和十种商品茶叶的测定,UAE法与MAD法结果无显著差异,汞含量(干基)在4.6~17.3μg・kg-1之间,未超过NY659-2003限量标准. 作者: 熊春红彭康年谢明勇 Author: XIONG Chun-hong  PENG Kang-nian  XIE Ming-yong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2011, 31(10) 分类号: O657.3 关键词: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痕量汞    茶叶    机标分类号: X83 TQ6 机标关键词: 响应面法    优化条件    超声辅助提取    原子荧光法    快速测定    茶叶    痕量汞    Tea    Trace    Determin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lackett-Burman设计    超声波辅助提取    最优提取条件    中心组合设计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参考物质    加标回收率    UAE    优化参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苎麻总DNA提取的CTAB法优化方案

★ 结构动力学设计优化方法的新进展

★ 利尿通淋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 紫茎女贞老叶生物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高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研究

★ 甾醇提取过程中回收甘油方法及工艺条件的研究

★ 用趋势面分析方法提高模拟退火法反演的效率

★ 用高阶有限元素法模拟双侧向测井仪器在层状介质中的响应

★ 投菌法应用于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快速响应 篇3

太空作战快速响应的由来

多年以来,美国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军用卫星。但它们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昂,一旦发射失败或在轨发生故障,则损失惊人,因此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 1990 年 9 月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发现有的卫星通讯能力,无法支持作战需要,于是采取紧急措施,试图增射一颗"国防卫星通讯系统Ⅲ”卫星。发射任务终于在 1992 年 2 月 11 日完成,但是比作战行动晚了一年以上。在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情况稍有改善,但没有根本变化。

2001年,美国国防部提出军事转型计划时,首先提出了“太空作战快速响应”(ORS,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的概念。以后,美国空军对ORS进行了大量概念研究,例如,为保障在未来战争中失去的军用卫星能及时地进行补充和维修,2003年3月1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开始进行“作战快速响应航天运载系统”的“选择分析”计划,其目的是寻找有效载荷的快速发射、机动、服务和回收的最优方案,以提高军事效能。

2005 年1月6日,布什总统发布的“美国太空运输政策第 40 号指令”,指示美国政府应“展示从作战反应角度进入和使用太空的初始能力,包括能够对某些特定作战能力蒙受损失或降低的情况作出反应,以及/或者能够及时提供定制的或新的作战能力,藉以支持国家安全需要。” 同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ORS倡议。这个倡议涉及的领域包括战术卫星、快速响应航天运载器、近太空以及快速响应发射场等。据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称,这些领域内的所有倡议都将遵循两项原则:快速响应性(迅速性和全球性)和经济可承受性。

2007年4月,美国国防备部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太空作战快速响应计划”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出的ORS的定义为:“集中于及时地满足联合部队指挥人员需要的可靠的太空力量。”2007年的5月,在美国空军的柯特兰德基地正式成立了ORS联合办公室。

实际上,太空快速响应是一个长期的项目,现在刚刚开始。美国在2008年4月7日至10日,召开了第24届全国航天研讨会。在讨论太空作战快速响问题时,美国空军官员表示:ORS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美国空军14中队指挥官威廉·谢尔顿中将在ORS小组发言中提到:国防部距离“一经要求立刻发射”仍相去甚远。谢尔顿认为,虽然已经发展了两年,ORS仍处于“爬行”阶段。ORS办公室副主任詹姆士·普尼斯科预言ORS到2010年才会进入“行走”阶段,2015年才能进入“跑步”阶段。

为什么要加速发展ORS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已经召开了6次ORS的学术会议,发表了大量的文献。综合这些文献,可以发现美国近两年正在加速发展ORS,其主要考虑是:

一、克服现有军用航天系统的弱点,确保美国的太空优势

兵贵神速,提高对战争的反应速度,是未来战争致胜的关键之一。美国现有大型卫星发射准备时间、卫星入轨后的调整时间都太长,难于适应战争的应急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卫星的防御能力很弱,特别是更多国家正在发展反卫星武器,使得据美国不得不将解决卫星的易损问题提上日程。

美军认为,加强快速部署卫星的能力,可以迅速补充敌人攻击所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遏制敌人攻击卫星的企图。应对威胁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反卫星武器到达太空之前就将其摧毁。他们认为太空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战场,卫星碎片会把整个太空变得一片混乱,所以在太空之外解决战斗是最理想的方式。这场讨论也在美国太空对抗技术发展方向上取得了共识:一是发展太空态势感知技术。二是发展太空作战快速响应技术,三是发展高超声速侦察飞机。

二、进行军用航天的先期技术试验,拉开与其它国家的差距

美国的ORS项目,为美国军用航天,提供了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平台,也为新技术与应用之间,搭起了桥梁。特别是在卫星领域内,由微小卫星技术引发的一场革命正在继续深入。特别是分布式的组合型网络式小卫星如能成功,将对卫星技术的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由于微小卫星的质量轻、成本低、机动性好和生存能力强等特点,它已成为军用航天领域的一支奇兵。美国在ORS项目的支持下,正在研究许多微小卫星的新概念,例如即插即用卫星和未来的快速、灵活、自由飞行和组合型航天器的F6项目等。如果这些设想能够实现,美国就有望在下一代军用航天系统方面,和其它国家拉开差距,保持在军用航天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从而使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探索发展军用航天系统的新模式,缩短研制周期,节约成本

快速响应 篇4

电网企业与制造企业在运营特点和战略目标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其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也不同。电力工程物资需求的特点是, 复杂多样、不同工程需求差异化大、需求不确定性强, 同时, 涉及的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目前, 随着电力物力集约化管理的深化, 电网企业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也在发生变化, 物资管理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1.物资供应的快速响应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各级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 工程建设周期也在不断压缩, 因而对物资供应的快速响应要求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 全面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各级电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物资供应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农配网建设、生产运维所需物资种类多、配送地域分布范围广, 对物资供应响应速度要求高。工程建设物资采购量大、品种繁杂, 项目节点管控要求越来越高, 对供应响应时间的快速和准确要求越来越高, 加剧了部分物资供需之间的矛盾。

建设物资供应快速响应机制, 不断提升物资供应链快速、准确的响应能力, 是物资业务服务于“五大”专业、保障物资供应的必然要求。

2.供需信息协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国网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的全面深化, 供需信息协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物资供应管控力度与资源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 公司全面深化物力集约化管理, 加强“四个机制”建设, 提升“五种能力”, 物资供应管控和资源统筹能力明显提升。然而, 物资供应的前后端物流信息流传递及内外部协同力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信息传递失真、运作效率下降, 需加大供需信息协同力度。

(2) 物资供应快速响应能力还需增强。建设物资供应快速响应机制, 强化全供应链业务融合、过程管控、专业协同, 已成为深化物力集约化管理的内在需要。

3.部分物资供需矛盾突出

(1) 随着物力集约化管理深入推进, 集采模式下部分需求特性的物资原有供应模式已不适应采购模式的变化, 导致物资供应响应效率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2) 工程建设物资采购量大、品种繁杂, 项目节点管控要求越来越高, 对供应响应时间的快速和准确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剧了部分物资供需之间的矛盾。

因此, 在深入研究国家电网公司集采模式下物资采购供应运作特点的基础上, 差异化设计不同的物资供应模式, 系统构建电网物资供应快速响应机制, 使物资采购供应运作体系与物资需求响应要求相适应, 使之无缝衔接, 对于全面提高电力物资服务水平, 整体提升供应链运营绩效, 加快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集团快速响应柔性供应链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启示

1.供应链理论研究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商、生产厂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作为一个整体并对之进行优化, 使企业与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总体上划分为成本型供应链、可靠型供应链、快速响应型供应链、智慧型供应链4个阶段 (见图1) 。

(1) 成本型供应链, 具有面向最小化成本的供应链计划、注重降低浪费和成本压缩、上下游协调降低链上总成本等特征。

(2) 可靠型供应链, 是在关注成本的基础上, 增加了质量要素, 具有关注准时交货率、缺货率、强调链上各节点的订单完成能力、供应链风险防范能力等特征。

(3) 快速响应型供应链, 是在保障型供应链的基础上, 增加了效率要素, 具有快速反应变化的需求、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共享、精准预测、精益生产与供应、通过联合计划、预测与补货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等特征。

(4) 智慧型供应链, 是在理论层面最新提出的概念, 主要是在管理的基础上, 增加了技术应用与融合, 是未来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2.以时基为基础的快速响应理论研究

(1) 快速响应的核心是时基竞争, 把时间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 通过追求企业运作所有方面提前期的减少, 快速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时基竞争中, 对涉及生产、销售以及新产品开发整个过程的时间管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

(2) 快速响应的目的, 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 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

(3) 快速响应的目标, 是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 增加零售商和制造商的销售能力和获利能力。

(4) 快速响应业务成功的前提, 是零售商和制造商具有良好的关系, 意味着双方必须建立起贸易伙伴关系, 提高向顾客供货的能力, 同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和总成本。

(5) 快速响应供应链系统的实施策略包括, 滚动预测策略、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公司结合滚动预测策略、安全库存策略。

3.电力企业物资供应快速响应机制建设的启示

基于快速响应型供应链的理论和方法, 给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快速响应机制和方法带来了以下启示:

(1) 运用快速响应型供应链理论, 研究电力企业构建快速响应的物资供应体系的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电力物资的快速响应能力提供指导。

(2) 建立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理念。通过对企业既有资源的整合, 将资源配置从内部扩展到外部, 从一个企业扩展到多个企业, 从一个链条扩展到多个链条, 全面提升物资供应的资源整合效率, 保障物资供应快速准确高效。

(3) 构建差异化需求驱动下的快速响应标准。针对不同类型需求特性的物资, 制定差异化的物资策略和供应模式, 形成每种快速响应模式下统一标准的运作流程和环节, 构建差异化的快速响应服务标准。

(4) 基于物力集约化建设, 可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电网物资快速响应的制约因素, 研究电网物资快速响应机制的建设方法。如:物资标准化程度提高物资替代性, 降低物资供应和响应的中断风险;采购模式和方式的适应性调整, 一定程度上建立和实施区域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可以提高采购供应效率;推行双向服务承诺及供应商处罚区域性联动, 加大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罚力度, 保障快速响应标准的实施等措施的设计和实施, 有助于电网整体快速响应能力的建立和快速响应效率的提高。

(5) 全面构建综合保障能力, 是实现快速响应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供应链理论的关键是采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揭示物流体系中各个链条之间的关系。电力物资供应和管理应避免局限于物资系统内部, 应运用各条线协同运作理念, 使物资供应的各个环节、链条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从而形成物资供应的保障能力。

(6)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是实现快速响应的重要抓手。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电力物资供应管理必须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集成与运用, 搭建合作各方信息共享的平台, 从而加强供应链各方的信息沟通, 实现电力物资供应管理的一体化。

电力配网物资需求的特点及应对

1.电力配网物资需求的特点

电力配网工程大多是“短平快”项目, 工程量大而集中, 周期短, 计划性弱, 物资标准化和典型设计不及主网工程情况。因此, 所需物料偏多样化, 需求易集中, 响应要求高。其物资供应快速响应运作特点属于需求导向型, 体现对配网工程中物资供应不确定性的即时触发式服务响应。

2.应对

(1) 电力配网工程物资主要采用 (项目采购) 协议库存和库供方式, 实现敏捷响应模式的实施, 其快速响应关键举措主要有, 策略制定、需求预测和执行预警、关键相关方协同运作机制, 从而实现敏捷项目模式。

(2) 需求量大、物资标准化程度高的, 生产厂商可通过均衡生产达到规模效益的, 通过协议库存方式供应, 厂商以提前一定比例备货方式解决生产不均衡、短时期产能不足问题。

(3) 需求型号有限的几种、需求零散、供应达不到规模的, 采取库存定额储备供应。

电力配网物资供需矛盾快速响应问题与管理优化策略

1.物资供需矛盾快速响应问题

解决物资供应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是提升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建设快速响应机制的关键。物资供应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三方面的不确定性, 即需求侧、生产侧、供应侧。按照不确定性来源, 又可将供需矛盾问题分成三种类型:需求不确定型、生产瓶颈型、响应不足型。造成三类供需矛盾的具体原因是:

(1) 需求不确定型。一是需求提前期不足;二是需求提报不精准。物资需求提报不精准包括需求型号、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

(2) 生产瓶颈型。一是原材料及主部件储备问题;二是定制延迟制造点对生产的影响;三是生产的设备标准不统一, 通用性不强;四是需求规模造成生产瓶颈问题。集采模式下采购规模大, 工程集中物资需求集中, 容易造成中标厂家短期内产能不足。

(3) 响应不足型。一是协议采购量不足, 主要是由于协议库存预测及预警管理引起的;二是库存储备量不足, 主要是定额设置和储备策略不合理造成的;三是供应履约协调力度不够, 主要是由于供应履约信息掌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问题、相关履约协调力度不够。

2.快速响应管理优化策略

分析各类物资造成当前供需现状的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通过物资标准化、信息流优化、需求预测与管理优化、供需时间匹配优化、提前储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等策略, 优化物资供需关系 (见图2) 。

(1) 标准化策略。推进物资标准化、固化采购标准、优化和固化采购策略, 是实施推进快速响应的基础。一是扩大物资采购标准系统固化范围, 深化物资采购标准在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等环节的应用, 提高物资采购需求把握的精准性和采购标准应用效率。二是强化物资采购标准应用, 完善物资主数据发布模式, 加强采购标准宣贯, 实施技术规范书系统固化, 建立健全审查机制, 提高前端物资需求确认的准确性和效率。三是强化运检、基建、设计、物资等各项标准的协同性, 并通过进一步推进典设图纸, 促进图纸确认环节的时间压缩, 在一定程度上为物资采购供应实施争取很大时间。

(2) 信息流优化。信息流优化是实施快速响应的前提。物资供应快速响应的实施, 在信息流优化上包括, 组织内部信息流的快速、准确、实时传递, 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与无缝衔接, 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流快速传递、高效协同, 确保信息流与物流实时同步,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效率。

(3) 需求预测与管理优化。一是提高需求预测能力。建立一套物资需求预测方法及协同运作机制, 有效收集预测和计划各方信息, 全面协调沟通, 提高预测精准性, 进而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和采购管理的效率。二是通过物资内部管理优化, 压缩全环节管理链条和导期。针对快速响应的要求不同, 生产特点和供应方式的不同, 通过物资管理优化, 进行全环节管理链条压缩和导期优化, 实现需求的快速响应。

(4) 供需时间匹配优化。供需时间匹配优化, 是解决供需矛盾最直接的一种优化策略。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优化举措:一是需求提前期的优化。具体措施是:通过强化对需求侧的有效管理, 明确需求提报要求和提前期标准, 需求提报提前期增加;通过标准化推进和业务流程的优化, 物资需求的提前期增加。二是供应时间的压缩。具体措施是:供应时间的压缩取决于物资标准化程度、协议储备策略的优化和管理。物资标准化程度高、协议储备策略合理的物资供应环节较少 (订单处理—订单分配—物资配送) , 响应速度较快;对协议储备策略采取寄售的物资来讲, 供应响应环节由供应安排—物资配送组成, 供应响应时间会更快。对有一定定制要求的物资来讲, 增加了定制生产周期时间, 响应速度就会下降。因此, 对框架采购的物资来讲, 供应时间的压缩, 主要是针对这种框架采购方式下供应环节的减少及具体环节处理时间的压缩。三是供需时间的同时优化。就是上述两种时间压缩的综合方法。

(5) 储备策略优化。根据电力物资需求特点和生产供应情况, 合理的储备策略、科学的储备定额、有效的储备方式, 是提高物资供应快速响应能力和效率的必要途径。如果储备结构不合理, 就会造成供需矛盾突出的物资或紧急需要的物资不能及时响应, 储备的物资周转效率低。如果储备定额设置不科学, 就会造成库存物资储备不足造成需求无法响应。如果储备方式不合理, 就会造成在响应效率下降的同时, 公司资金占用严重和仓储成本的上升。从快速响应实现目标和工作要求的角度, 根据电力物资供需特性的特点, 合理确定储备策略、储备定额、储备方式, 通过强化供需矛盾突出的物资储备策略和管理模式, 加强这类物资提前储备的缓冲作用, 促进这类物资供需关系的优化, 从而提高这类物资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效率。

(6) 管理机制优化。针对目前电力物资供应中矛盾较凸显的、不确定性大的物资需求, 进行快速响应提升是进行电力物资供应快速响应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而以往电力物资供应系统中的机制优化, 成为解决供应响应能力和速度的重要策略之一。快速响应机制是基于时间的各项机制的建立和优化, 是通过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柔性, 获得物资供应工作在时间上的竞争优势。包括需求预测机制、计划协同机制、信息协同机制、联合和协同储备机制等。例如, 计划协同机制, 是指加强需求计划协同管理, 加强物资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协同沟通, 落实需求计划对综合计划和预算的全面覆盖, 推进综合计划、财务预算和物资采购协同执行, 实现采购供应与项目建设的协同匹配。

快速响应 篇5

关键词:电力服务;快速响应;运营建设;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58-02

近20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服务业比重的增加,服务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95598电力服务热线开通,一直以“快捷、高效”服务客户,无论何时何地客户都能享受周到快捷的服务。但是95598供电服务中心受理的客户诉求因供电企业内部运转问题仍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如故障抢修到达现场的时长仍无法100%兑现承诺,以2011年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电业局数据统计,抢修按时到达现场率97.6%,仍有2.4%无法按时到达抢修现场,平均修复时长88.59 min,与客户复电期望值约50 min仍存在较大差距;欠费复电平均时间为13.5 h,与客户欠费复电期望值约3 h内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让95598发挥应有的功能,塑造央企责任形象,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因此成立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创新举措,为95598服务前台提供强大后台支撑,有效提高客户问题一次解决率。

1 功能定位和工作目标

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突出以客户为导向,纵向上发挥上接95598省供电服务中心、下联业务执行部门的承上启下功能,横向上发挥集中调配营销、协调配电等服务资源的功能,强化95598服务工单的业务研判、过程协调、跟踪督办、评价等全过程管理,全面建成24 h面向客户的统一供电服务平台,为把95598打造成“问题解决中心”提供强大后台支撑,实现停电诉求,快速复电;咨询查询,快速答复;投诉举报,快速解决;业务申请,快速办理,提高客户满意率和问题一次解决率。

2 组织机构

2.1 组织机构

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内设用电服务专家组、抢修复电专家组、营配远程工作站,配网调控中心作为服务快速响应中心的柔性协调单位参与整体运作。服务快速响应中心的业务管理关系如图1所示。

2.2 工作职责

①服务快速响应中心职责。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主要负责95598、政府部门、社会联动、上级部门等转办的故障报修、投诉举报、咨询查询、意见建议及服务舆情事件的受理、业务研判、处理过程管控、处理结果审核、处理质量评价、存在问题剖析,停电信息的收集、发布及公告和全流程客户满意度评价的常态化运作,并根据问题处理结果和后台响应情况,提出考核建议。

②用电服务专家组工作职责。负责对非抢修类升级工单的研判,根据受理内容,甄别事件的重要程度、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提出相应对策,并协调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置。对升级的服务事件处理全过程跟踪督办。针对升级的服务事件,根据综合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对责任部门处理结果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把关。负责对各责任部门服务事件处理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对各类工单进行问题归因(如违诺、工作差错、工作不规范等);负责对服务事件处理情况、客户满意度情况、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周期性评价,并提出改进和考核建议。

③抢修复电专家组工作职责。对于复杂故障,负责依据配网自动化、配电GPMS、营销业务应用等系统,判断故障类型和影响程度,提出对应措施和预估修复送电时间。负责复杂故障需要的抢修专业队伍、抢修装备、物资等资源的统一调配。负责对故障抢修工单录入的分类、处理过程记录等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考核意见。负责协调95598下派的电能质量投诉件、咨询件和各类网络舆情关于电能质量诉求件的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跟踪评价。

④营配远程工作站工作职责。负责接收95598、当地媒体、政府部门、社会联动、上级部门等转办的故障报修、咨询查询、综合业务、投诉、举报、建议、表扬等工单。负责承接工单的判断,并进行分类分级,对普通工单根据责任归属派发工单,其他工单提交业务研判专家处置。负责收集汇总中、低压计划停电信息,对计划(临时)停电范围进行停电信息编译,并在营销业务系统发布,同时通过本地报纸、电视、电台、公共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告;负责及时将0.4 kV线路(含台变)的设备故障停电范围、停送电时间,及时录入系统;负责停电信息变更的维护。负责对抢修人员到岗情况、抢修进度、相关部门配合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对服务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

3 运作机制

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按照对接95598业务,实行7×24 h值班的运作机制。建立周报、月报运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通报,形成派工、督办、分析、评价到改进处理的闭环服务协同机制。为确保实现有效的一体化运作,用电服务专家组、营配远程工作站和抢修复电专家组实行合署办公,中心与配网调控中心集中办公,建立与配网调控中心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做到快速响应。

3.1 与省供电服务中心的界面

地市级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和省供电服务中心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执行部门,通过流程关系明确双方不同职责。省级供电服务中心负责客户需求受理,主要媒体舆情监测,工单及服务事件信息下传,客户回访。地市级服务快速响应中心负责工单业务研判,事件信息分类分级,处理过程管控、处理结果审核、反馈;负责为省供电服务中心提供停电信息、个性化知识点等信息。

3.2 与配电运检部门的工作界面

地市级服务快速响应中心负责将故障抢修等涉及配电处理的工单派发到配电运检部门并跟踪工单处理情况,负责审核工单的处理结果;负责计划(临时)停电信息的编译、发布和公告。配电运检部门负责停电计划的需求收集、汇总;负责向快速响应中心提供线路计划停电信息。

3.3 与配网调控中心的工作界面

地市级服务快速响应中心负责计划(临时)停电信息的编译、发布及公告;负责10 kV专变客户的计划停电通知。配网调控中心负责10 kV线路故障停电信息在GPMS系统的维护;负责向快速响应中心提供有关计划、临时、转电、故障停电信息及停电变更信息;负责重要客户的临时及故障停电通知。

3.4 与稽查监控的工作界面

地市级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对问题处置情况表示质疑,或与问题处理部门无法就处置结果达成共识时,可提请稽查监控室介入,通过现场稽查认定问题处理结果。稽查监控室对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支撑95598供电服务的到位情况进行监控和稽查。

3.5 与相关业务处理部门界面

服务快速响应中心负责全流程客户满意度评价改进提升措施的跟踪督促责任部门落实;负责按照责任归属向相关部门派发工单,跟踪督办处理情况,并对服务情况进行审核、分析、评价。相关业务处理部门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工单并按要求反馈回复;负责全流程客户满意度评价改进提升措施的落实。

4 保障机制

4.1 集成信息支撑平台

根据服务快速响应中心的业务运作需求,集成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GPMS系统、稽查监控系统、营销业务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办公OA信息系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和现场视频监控系统等9大业务系统,为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响应客户的需求业务研判、资源协调、过程管控、结果评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2 健全标准制度体系

制定《快速响应业务运作管理办法》、《快速响应中心工作标准》、《抢修复电专家组工作标准》、《服务升级处置管理办法》、《停电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快速响应中心评价与考核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明确部门、各岗位工作标准和职责,为中心的正常运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4.3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各环节工作效率,落实各有关部门责任,提升快速服务响应效率,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制定了客户问题一次性解决率、投诉处理满意率、抢修按时到岗率等15项关键绩效指标,在责任部门每月开展指标对标评价,并建立“限时提醒、日预警、周通报、月考核、季分析、年评价”的点评机制,有效强化了业务的协同配合,保证跨部门、跨专业协同处理,高效响应。

5 运作成效

龙岩电业局自从2012年5月正式成立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以来,不断加强中心内部运营管理,客户的服务需求从零散到集约,从粗放到精细,从短浅到深远,初步建立起营销调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宣传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打造成龙岩地区电力服务调度指挥平台,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抢修到达现场平均时长降低8.2 min,故障平均修复时长降低19.5 min,业务平均处理时长减少18.7 min,客户问题一次解决率从成立前的95.23%上升到成立后的99.95%,客户满意度从成立前的89.15%上升到成立后的96.74%,运营成效显著,成立龙岩地区电力服务名片,得到了政府和客户的肯定,成功入围龙岩市“喜迎十八大,打造优质软环境作表率”十佳举措之一。

6 结 语

总之,电力服务快速响应中心的建立,进一步优化了供电企业业务流程,供电企业内部资源重新整合,成为客户问题解决中心,突出了快速服务,切实有效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明显提升,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严传鹏.浅析如何有效提升电力优质服务水平[J].农村电工,2011,(8).

[2] 李株林,陈胜利.深化供电优质服务策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0).

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建设 篇6

蒙西-天津南1000k 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将于2015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其建成投产将给天津电网注入超过700MVA的清洁能源供给, 可从根本上解决天津市能源问题, 可节约煤炭消费900×104t, 减少地区二氧化碳排放1750×104t、二氧化硫4.4×104t、氮氧化物4.6×104t, 有效减少地区煤电消耗, 更好地服务美丽天津建设。另一方面, 特高压入津后将造成天津电网更依赖于外来电源, 本地电源自给能力减弱, 这就要求我们要快速准确应对电网事故, 限制故障发展。

快速、准确应对突发停电事件, 是对公司应急体系的考验, 调控部门作为处理电网事故的总指挥, 更显责任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作为调控应急响应体系的核心, 其可靠性、实时性及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应急事故的处理, 以往应急预案管理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和数据支撑, 且响应较为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在对传统Web三层结构进行改进的基础上, 以.NET Framework 2.0为开发平台, Oracle为数据库, Microsoft.NET 2008中的C#为编程语言, 浏览器/服务器 (B/S) 架构为开发模式, 设计了一套基于快速响应的应急预案系统, 强化预案的流程管理, 强调市地两级调控部门的有效联动, 从而实现对电网应急事故的快速、准确响应。

2 系统的实现

2.1 基于Web的系统结构框架

本系统以多层分布式结构为基础, 采用基于Web的改进三层结构框架实现, 三层结构分别是Web项目, 用于业务功能页面显示;BLL项目, 用于完成业务功能和逻辑判断,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DAL项目, 用于完成对数据库的基本访问与操作。

本文在数据访问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加入数据接口层 (I-DAL) , 在业务逻辑层与页面显示层之间加入页面接口层 (IBLL) 。这样就实现了数据访问层接口和执行过程的分离, 使得DAL和BLL项目、BLL和Web项目分开, 系统结构更加清晰, 传统三层之间的耦合度降低, 也更便于系统的维护。

其中, IDAL项目定义了若干结构, 这些接口由DAL项目实现, 为BLL项目提供调用服务。IBLL项目与IDAL项目类似, 实现了业务逻辑层借口和执行过程的分离, 使得BLL和Web两个项目分开。

图1展示了改进Web三层结构的操作过程, 即由用户客户端发出请求, 经Web服务器处理, 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输出结果格式化为用户所需要的形式返回客户端。

2.2 访问权限的设计与实现

调控信息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 但除调度外, 其他人员只允许对信息进行浏览, 而不能录入修改, 因此, 需要对用户进行严密的权限管理, 其关键是建立完善的授权机制。本文提出的权限控制方法是将访问权限与角色相关联, 角色再与用户关联。

系统根据不同职能岗位划分不同的角色, 通过分配和取消角色来完成对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管理员根据需要定义各种角色, 并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 而用户根据其责任和资历被指派为不同的角色。当用户登录系统时, 系统通过其所具有的角色权限来判断可进行什么操作, 从而实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

3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流程优化

3.1 优化市地两级调控机构应急响应模式

本应急响应系统实现市地两级调控机构紧急事故下的快速协调联动, 例如一个变电站既有市调管辖的设备又有地调管辖的设备, 通过本系统, 市调可以得到配电负荷信息, 包括重要用户、可转移负荷等, 地调则可以了解高压侧的接线情况, 为主网安全运行提供帮助。

3.2 优化调控结构专业间过程管理

应急预案要经过调控各专业分别会签, 并由相关领导审核、批准等流程才能最终发布。系统实现流程各环节的跟踪并记录痕迹, 并能够对整个流程实施监控。同时, 调控各专业可同时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会签, 将以往的串行模式改为并行, 优化工作流程。调控应急预案审核发布全过程如图3所示。

4 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效果

4.1 调控应急响预案智能化管理

一方面, 本系统实现对应急预案编制、会签、批准等环节的实时跟踪并记录痕迹, 从而达到加强预案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 应用本系统后各种预案, 包括各变电站、重大事件保电、特殊运行方式下保电、重要用户以及防汛等全部预案都进行了智能化管理, 大大缩短了预案查找时间, 为快速应对突发事故, 尽速恢复送电提供保证。

4.2 系统应用效果

通过本系统的应用, 可进一步提升公司应急响应能力, 能够更快速、准确应对突发停电事件, 及时恢复对停电用户供电, 践行优质服务承诺的同时, 更能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系统效果图如下图4所示。

5 结语

本文针对当前要求调度部门迅速处置电网应急响应事件的热点问题, 提出建设一套传统Web三层结构改进基础上的电网应急预案响应系统。该系统结合调度运行工作的实际, 一方面加强地两级调度系统的快速协调联动, 实现了应急预案的系统化、智能化管理, 另一方面强化应急预案的流程管理, 实现对编制、审核、批准等环节的实时跟踪并记录痕迹, 达到加强预案管理的目的。该系统具有实用性高, 扩展性强等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既有效提高了调控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又有利于践行公司优质服务的承诺。

参考文献

[1]甘德强, 胡江溢, 韩祯祥.2003年国际若干停电事故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8 (3) .

[2]刘德斌, 张瑞鹏, 张喜林.长春电网预警及应急指挥技术支持系统工程建设实践[J].电力技术, 2010, 19.

[3]房泰宇, 程正刚, 毕元, 徐伟.城市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分析[J].供用电, 2010, 6.

[4]陈洪云, 程韧俐, 古宇军, 江伟, 刘康军, 刘振兴.电网安全预警及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广西电力, 2011, 3.

[5]张陶, 张滨, 李志强, 黄湘东.智能型电网事故辅助决策系统在调度中的应用[J].供用电, 2009, 5.

[6]胡迎松, 彭利文, 池楚兵.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J].计算机工程, 2003, 29 (8) .

[7]魏笑笑, 王成军.基于B/S科技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5, 13 (5)

[8]乌聪敏, 么莉, 林济铿.基于改进Web三层结构的电力技术监督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 30 (2) .

[9]王为臣, 林济铿, 郭垒垒, 等.基于B/S模式的电厂工作票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18) .

一种快速响应型卫星的遥测方案 篇7

为达到快速生产、快速总装、快速测试、快速发射的目的, 提出了快速响应型卫星, 快速响应型卫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电子系统和即插即用。综合电子系统是指将卫星平台传统的测控、数传、数管等分系统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即插即用是指需要满足承载载荷不确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适应快速响应卫星的遥测方案。

二、遥测信息分类

1) 工程遥测数据。工程遥测为卫星各设备的状态监测参数, 反应卫星基本健康状态。工程遥测参数按照信号特征可分为模拟量、温度量及数字量。按照遥测信息更新的快慢, 大体可分为工程快遥测、工程一般遥测、工程慢遥测。

2) 内存下载数据。内存下载主要为卫星各计算机存储区参数, 内存下载可按照地面指令按块下载指定内存数据, 包括延遥存储区、遥测组帧区、程序变量存储区、程控作业表存储区及其它各缓存区。

3) 注数返回数据。为了确保卫星对上行注数接收的正确性, 在必要时, 需要将上行注数包直接组帧下行转发。地面根据上下行数据比对结果来判断上行注数是否有效。

三、遥测信息格式

遥测信息格式主要分遥测帧格式与遥测包格式, 本文以遥测帧长256字节, 各字节依次按W0~W255排序为例。

3.1遥测帧格式

采用符合CCSDS标准的分包遥测方案, 遥测帧格式主要由帧同步字、帧主导头、帧副导头及分包遥测区组成, 帧格式见下表。

传送帧格式说明如下:1) 帧同步码:用于遥测数据帧的同步;2) 帧主导头中主要包含:版本号、卫星代号、帧计数、方式字、首导头指针等;3) 帧副导头:填充卫星平台物理信道的参数。4) 分包遥测区:用于传送工程遥测包、内存下载数据包及注数返回数据包, 遥测分包区可以按照。

3.2遥测包格式

遥测包由包主导头和包数据域组成, 包主导头包含版本号、包识别、包顺序控制、包长三部分, 如下表所示。

包主导头:1) 版本号:表示源包格式;2) 类型指示:表示遥测包, 与遥控包相区分;3) 副导头标志:表示有无副导头;4) 应用过程识别符:用于区别产生源包的数据源及其种类, 应用过程识别符规定了需要处理的源包和不需要处理的源包;5) 分段标志:用于遥测包的分段传输;6) 包序列计数:表示包的连续性;7) 包长:表示包的长度;8) 数据域:用于传输遥测应用数据。

四、遥测实施方案

卫星以遥测帧表的方式进行遥测帧组包、组帧, 遥测帧表是预先设置的卫星综合电子计算机中, 通过遥控方式修改。

4.1遥测帧表设计

遥测帧表是由遥测包包识别、包“快/中/慢”属性及其他属性组成的包请求列表。遥测实施方案根据“遥测帧表”来实现分包区遥测包的填充。“遥测帧表”可分为快包帧表、中包帧表、和慢包帧表。

1) 遥测帧表生成。1、卫星上预存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2、可响应遥控注数, 通过总线采集各下位机的电子数据表格, 并根据电子数据表格中的遥测包及其快、中、慢属性, 自动生成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2) 遥测帧表调整。地面可注数调整遥测帧表中遥测包的“快/中/慢”属性信息, 遥测包属性信息调整后, 卫星需及时调整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例如收到将一个慢包帧表中的遥测慢包属性修改为遥测快包的命令后, 在下一个时间周期开及时调整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4.2即插即用设计

卫星可根据实际需求, 在卫星上即时安装设备 (下位机) , 安装的设备接入系统后, 通过总线与综合电子计算机通信, 并上报自身的遥测帧表, 遥测帧表中包含遥测数据包的长度及其快、中、慢属性, 综合电子计算机自动修改更新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卫星可自主根据各下位机的需求分配遥测资源, 卫星下位机的增减不需要更改遥测软件。卫星顶层设计时需要制定一个规范, 各下位机根据规范定义自身的遥测数据包以及电子数据表格。

五、结束语

快速响应 篇8

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激烈的竞争加快了所有行业的变化速度, 企业不仅要定制化的响应市场, 更要有效的提高响应效率。而目前关于快速响应方面的组织研究还比较有限。W i l l o wA.Sheremata (2000) 指出为了实现对客户的快速响应, 组织必须创造性地并且要通过集体行动成功开发新产品。然而, 组织如何去做并不明确。

二、跨职能团队是实现快速响应的有效机制

目前, 关于快速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领域, 如大规模定制、快速响应型机械设计、产品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探索企业的快速响应, 如利用制造自动化的各种新技术——快速成型 (RP) 、虚拟制造 (VM) ,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等, 来缩试制、试验和定型, 以快速形成生产力;采用模块化设计针对许多客户的功能需求对产品进行定制等实现快速产品开发实现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

然而, 快速响应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 更是组织问题, 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响应要求企业采取能够有效协调和整合各个职能的组织形式。而跨职能团队在资源整合、促进团队互动过程和提高团队绩效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日益被当作组织响应动态环境挑战的创新组织形式的首选 (Keller, 2001) 。这是因为跨职能团队聚集不同专业背景与部门的人员以整合研发、生产、营销和其他职能群体的不同能力, 从而加速新产品推出的进程。此外, Brown和Eisenhardt (1995) 指出跨职能团队的职能多元性能够增加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信息量和多样化, 使团队成员能从多元的视角, 更快速和更完整地了解开发过程, 从而提升新产品开发的绩效。所以, 跨职能团队是有效实现快速响应的组织形式。

三、实现快速响应的跨职能团队构建

跨职能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 要构建它就要从三方面因素考虑:人员、过程和激励, 这是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 (Galbraith, 2002) 。

(一) 实现快速响应的团队人员结构

实现快速响应的团队人员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专家组成, 共同合作完成组织特有的任务, 即构建一种跨职能团队。这是因为跨职能团队能够快速的完成任务特别是新产品开发领域方面, 原因在于他们采用了“并行”开发模式而不是传统的“串行”开发模式, 帮助组织把资源集中在消费者关注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上从而提高组织响应市场的能力 (Glenn M.Parker, 1994) , 加快新产品开发过程 (Avan and Hemant, 1999) 。

(二) 实现快速响应的团队运行管理过程

为了实现快速响应, 在跨职能团队的运行管理方面, 关键是如何有效的进行跨职能整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共享, 最终实现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务。

首先, 积极有效的协调合作是构建资源整合平台的首要条件。通过促进个人动机、组织激励和制度之间的协调权衡, 对各项活动进行动态安排和规划, 设置项目期限和阶段性目标优化活动排序, 合理处理各方利益冲突, 从而保证息整合的有效手段。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二是建立积极有效的反馈机制, 对各种信息的交流进行及时的反馈, 提高沟通效果和效率。

第三, 搭建知识共享平台, 是构建知识整合系统的必要基础。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有序的知识共享流程, 良好的IT基础设施, 共享价值观、规范及程序的建立和有力的共享平台构建推动者 (Eriksson and Dickson, 2000) 。

(三) 实现快速响应的团队激励体系

Levy&Williams (2004) 通过对绩效考核的社会关系研究中指出, 团队为基础的情境是绩效考核需要重要考虑的一个方面, 去平衡个体和团队之间的考核系统是必要的, 排除任何一种绩效因素都会导致考核系统的非有效性。为了实现快速响应, 更应当注重团队性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实现快速响应的跨职能团队中激励体系应当兼顾团队性绩效考核和个体性绩效考核两方面, 在促进团队合作的同时, 肯定高成就员工的作用并给予鼓励。

四、结论

快速响应是一种战略, 而不仅仅是制造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企业重视组织变革适应快速响应战略。跨职能团队是实现对市场快速响应的有效机制, 可以使得组织通过管理变革, 在团队内部实现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和利益的共享实现各个功能有机整合, 实现快速响应, 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ZARA的神经系统式快速响应 篇9

我们可以把ZARA的整体运作系统比作生物机体的神经系统, 以此更好地理解ZARA是怎么实现高效而快速的市场反应的。我们都知道, 生物机体中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 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同时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 而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活动, 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同时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 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这对于处在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亦是如此, 企业通过相互共生关系联结成一个整体, 成功的产业链能够有效地管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之间信息、资金、货物的流转, 整合并优化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效率, 使商品以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品质, 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时间、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和销售。ZARA正是通过了神经系统式的运作, 保持了整条产业链的完整统一性及与外环境的协调平衡, 并实现了对当今万变莫测市场的快速反应。

一般服装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的平均周期需要180天, 世界知名品牌需要120天, 但ZARA最快时只有短短7天, 一般为12天。很明显, 产品生产周期的极度压缩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时装新品。ZARA的神经系统式的快速反应主要是依靠对信息系统的构建、高科技物流中心的运用和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一套完善的神经系统可以把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 由感受器接受后, 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 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 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在完成上述功能活动时, 神经系统把整体作用中的各个作用结合成为和谐完整的运动过程, 而ZARA的神经系统对ZARA正是起到了整合协调作用。

ZAR A的产业链与一般服装产业链无异, 都可以分为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 但能否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高度整合与协调才是决定产品生命周期是7天还是180天的关键, ZARA正是依靠它自身的“神经系统”高效运作才取得成功的。

(1) 产品设计。ZARA产品设计理念不是创新, 而是复制。Zara有近400名设计师以“空中飞人”的速度穿梭于国内外各种时装发布会和各种时尚场所, 因此每年都能从现成的设计中“复制”出近12000种时装。往往是一些顶级品牌最新设计的时装刚出来没多久, Zara就会发布和这些设计非常相似的时装。同时Zara门店每天都会将具体到颜色、款式、材质、估价的订单和销售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总部, 总部通过信息标准化系统将所有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存储在数据库的各个模块中, 设计部再作出销售分析和顾客研究, 从而快速设计出下一批商品。

(2) 原料采购。首先依据产品特点、产品投放时间长短、产品需求的数量和速度、工厂生产能力、市场专家意见等确定各个产品是自产还是外包。如果没有现成的物料, Zara主要依靠其母公司Inditex旗下的服装生产、采购及布料处理部门提供支持。Inditex通过收购或兼并原材料供应商, 拥有和控制其供应系统, 实行供产的后向一体化, Inditex从供应链上游就控制了原材料供应商, Inditex从西班牙、远东、印度和摩洛哥买来原坯布和标准化的半成品, 其中50%的布料是未染色的, 这样就可以迅速应对市场上花色变换的潮流, 通过对染色和加工领域的控制, Inditex具有按照需求来生产的能力, 能为新款式提供所需布料。

(3) 生产制造。Zara一反传统工业界的“第一时间时装在第三世界工厂生产”的方式, 它80%的生产都是在欧洲进行, 在西班牙方圆200英里的生产基地, 集中了20家剪裁印染中心和400多家小工厂、家庭作坊的缝制加工厂。在一个很小的辐射范围内拥有了染色、设计、裁剪和服装加工的一条龙的最新设备, 生产线都是小批量的流水线, “小批量、多品种”是丰田汽车的生产模式, ZARA将其移植了过来, 并且采用准时生产系统定制生产流程。当设计好的样品要投入生产, 计算机设计系统就把各种规格传输到生产设备系统生成条码, 该条码伴随着衣料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在染色裁剪中心加工后的面料及配套的拉链、纽扣、配饰等一起通过传送带运送到附近的代工厂进行缝制加工, 成品再被送回进行集中熨烫并接受严格检查, 合格产品由传送带送到仓库存放。

(4) 仓储运输。Zara总部拥有非常成熟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系统, 高科技物料中心可以快速地以每周250万件的速度将货品发送到世界各地。Zara建立了先进的分销设施, 大约200公里长的地下传送带将商品从工厂运到配送中心, 为确保每笔订单准时到达目的地, 采用光学读取工具分检产品, 分拣系统能够每小时分检超过6万件的时装, 而错误几率仅有0.5%。配送中心的运输卡车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 不断开往各地, 并利用附近的两个空运基地运送到美国和亚洲, 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卡车送往各门店。由于其快速、高效的运作, 这个配送中心已经是一个周转地, 而不是仓库了。

(5) 订单处理。通过每个门店与西班牙总部相连的信息系统, 进行每天销售信息数据的大量交换, 实现对门店的控制, Zara的门店经理都会有一台内置总部标准的订货系统和产品系统等模块的PDA, 门店经理每天都会根据自己对当地市场判断向总部发出销售数据, 并且根据当前库存和近2周销售预期每周向总部下两次补货订单, 而Zara总部则综合各门店当天传送的数据, 产品经理对市场的预估, 历史销售数据做出建议订量。Zara还有特别订单服务, 这等同于国际调拨功能, 当顾客看中某款门店缺货的衣服时, 门店经理可以申请特别订单服务, 从订单开始网上旅行直到货物送达门店, 最快地只用3天的时间, 最快地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服装。

(6) 终端销售。Zara的门店一般选择在高档的商业区和繁华的交通枢纽, 加上颇具特色的橱窗设计和独具一格的店内陈列展示, 使得Zara的专卖店就是最好的活广告。Zara强调整体搭配出售、一周至少两次新货上市以及款多量少的缺货促销策略, 为顾客提供了“一站式”的购物环境;用情调与内涵构造“一流形象”, 却以只有设计师品牌服装15%~25%的“三流价格”出售, 使ZARA成为目标客户买得起的时尚, 实现以快速销售来促进快速进货的运作模式。

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让企业身处于快速变化及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 以往仰赖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在快速且无法预测的变动环境下而无用武之处。一件产品的上市需要面辅料生产及采购、制衣企业成品制造、货品物流运输、品牌终端销售这些基本环节的保障, 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在管理及运营方面没能够提供高效的反应, 其他上下游合作企业就无法与其进行配合, 就像生物体神经系统某部分功能缺失一样, 最终将会形成整个系统的“效率堵塞”。

中国作为一个服装生产大国, 大多数的服装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阶段, 快速反应能力更无从谈起, 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扩张模式而忽略了产业链整合, 只能称为“制造中心”, 在世界品牌的版图中无足轻重, 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的今天, 是否拥有快而准的神经系统式运作的市场应对方法, 已成为衡量时装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标尺。ZARA的历史不过30余年, 却迅速在众多高档奢侈品牌的时尚服饰行业脱颖而出, 从上述产业链的六个方面可以看出, ZARA既不依靠产品创新, 也不依靠廉价劳动力, 而是通过极速响应的“神经系统”、高效整合的产业链、统领整体的企业战略, 迅速感知周围环境并作出反应, 建立起在快速变化的时尚产业中发展动态能力的竞争优势, 用速度引领时尚, 用革新创造财富, 其成功的运作方式为中国企业打造全球品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郎咸平.打好产业链之战[J].经理人, 2009, (5) .

[2]陈蔚珠.业务-IT战略匹配——ZA R A案例分析[J].经济经纬, 2009 (5) .

[3]葛星.ZARA用IT复制商业模式[J].企业管理, 2007 (4) .

[4]肖利华.Zara:快速反应的采购与生产——Zara全程供应链及运营流程剖析 (二) [J].纺织服装周刊, 2006 (26) .

[5]梁燕.从Zara看服装品牌全新运营模式[J].山东纺织经济, 2005 (3) .

快速响应 篇10

时装市场是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们经常把研究重点放在时装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以及不同人群选取时装的过程上。其中,一些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发现时装的周期。这方面早期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想获得一些见解以及获得一些用以帮助改进时装产品需求预测的工具。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时装市场是复杂开放式系统且呈现高水平的“混乱”,因而时装产品需求很难准确预测。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的许多管理工作应更多地放在“实际”需求且能够创造、生产和交付产品的战略和结构的修正上。这也是敏捷供应链理论和快速响应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流行市场的本质

流行一词涵义广泛。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或市场来讲,如果其寿命较短,那么它就包括了流行这一时尚元素。一般流行市场具有下列特征:(1)短寿命周期性,即产品寿命短,且产品的设计体现了产品售出时期流行元素的特征,因此,产品可销售周期可能非常短并且呈季节性,以几个月甚至几周来衡量;(2)高度易变性,即产品的需求呈现很少的稳定性或线性性。它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电影、或流行影视歌星和足球运动员的影响;(3)低可预测性,即由于需求易变,准确地预测一个周期中的总需求极端困难,更不用说,对每周或每个产品的需求进行预测;(4)高冲动购买性,即顾客在购买时做出产品的购买决策。换言之,购物者由于受到产品刺激而冲动购买,是一种对“可用性”的应急需要。

由于当今流行市场竞争剧烈且要求不断“更新”产品系列引入,这意味着许多零售商必须扩展产品的“季节”数,即更新一个商店的整个商品品种的频率。在极端情况下,以成功的时装零售商Zara为代表,一年中可能存在20个季节。过去基于预测的、响应顾客需求的传统方式具有产生过度存货或存货不足的风险。这些压力的综合结果对供应链及其物流管理提供了巨大挑战。

服装业中,供应链寻求低成本制造方案引起的压力,许多都源于零售商。同时,服装供应链中还正面临许多零售商极大地减少同他们做生意的供应商数目的压力。这种减少供应基地的变革受到许多因素的驱动,但尤其受到供应链需要建立更快速响应补货系统的驱动———当采购跨过数百个供应商时,快速响应需求是不可能的。

三、时装供应链渠道的管理

在时装市场竞争中成功的企业,必须控制三个关键的提前期:(1)供应市场时间,即一个企业花多长时间认识一个市场机会,并把他转变成一个产品或一种服务以及把其引进市场;(2)交付顾客时间,即一个企业抓住一个顾客的定单并交付产品,使得零售顾客满意的时间;(3)响应市场时间,即企业调整其产品以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时间。

1. 供应市场时间

在短生命周期市场,能够快速识别趋势,并在尽可能短时间内把它们变成商店的产品,已变成企业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对市场响应迟缓的公司面临两方面的困难。首先,他们错失了可能将不再出现的一个重大销售机会。其次,供应商有可能发现,当产品最终到达市场时,需求正开始缩减,并导致降价的可能。图1说明了迟缓响应市场的那些企业面临的双重险境。制造战略中强调柔性和批量规模减少的新思想明显地帮助企业减少供应市场时间。诸如CAD和CAM这些有助于过程高度自动化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产品随季节或寿命周期变化而变化的能力。

2. 交付顾客时间

在时装市场上,传统做法是零售商定单提前季节许多月向供应商提出,典型的提前期是九个月,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商品陈旧或缺货的风险非常高,并且由于过长渠道,供应链中某处不可避免的产生巨大的库存持有成本。

定单交付周期如此长?这不是生产或运送产品需要花的时间。问题是经常有多个活动发生,从定单提出点,到相应文件的提供(诸如定额的分配协议书、许可证书等等),甚至在定单到达供应商之前———这些活动本身可能相当漫长。而且基于传统的批量生产方法,制造的总时间经常也需要考虑。换句话说,总制造周期中的每个活动都彼此单独的管理,每个活动处理的数量由所谓的经济批量决定。而且,当制造在海外发生时,很多时间耗费在文件的提供、容器载荷的充分合并以及漫长的水上运输后入境海关结关。

从事这些活动的基本目标是成本最小化。首先,需要最小化的成本是制造成本,其次是运输成本。事实上,这种成本观点太狭隘并极端地有违初衷。真正的问题是,整个供应链成本、产品陈旧成本、被迫降价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

3. 响应市场时间

理论上讲,在任何市场中,一个企业想在顾客需要产品的时间和地点满足任何顾客对正在供应的产品的需求。

显然,做到这点的一些主要障碍是前文强调的,即供应市场时间和交付顾客时间。然而,当企业寻求对需求响应更快速时,他们所面对的进一步问题是,在识别最终市场中真实需求变化方面,他们通常非常迟缓。在时装市场中,任何一个企业所面对的挑战都将是能否看到“真实”需求。真实需求是消费者每时或每天正在购买或需求的东西。由于大多数供应链受到定单驱动(也就是批量需求),这些定单本身受到预测和库存补充驱动,供应链中单独成员对最终市场真实需求将没有准确信息。图2指出库存隐藏了需求。换句话说,通常由于零售商、批发商和供应商各处有独立的再订购点策略和库存水平,这意味着供应链上游成员除非使用基于实际消费者需求信息,通过判断和推测获得预测,否则不能预测顾客的需求变化。

使许多企业(不仅仅是时装企业)面对的基础问题是,采购原材料且把他们变成产品并把他们输送到市场中所花的时间总是长于顾客准备等待的时间。在所谓的“物流渠道”和顾客定购周期之间的这种差异称为“提前期空白”。习惯上,这种空白被一种基于预测的库存充满———在试图保证当顾客需要产品时,产品又可获时,不存在别的方式。

这些过长的供应渠道经常引起最终市场的收入损失。下表提供了这些损失的大小,需注意的是,持有库存的成本。最大的损失项是强制降价(主要在零售),总损失达到零售销售的40%多。要对促销降价,例如,特别的降价销售和当一个季节末来临和不要的产品必须为新产品让路———强制降价必须发生的营销降价之间做出区分。

快速响应(Quick Response,QR)运动正是源于这种背景而产生。1984年的研究揭示出一个服装工业渠道,其中库存和半成品已达到令人忧虑的水平,并在其他许多工业中也能看到这种情形。

四、敏捷供应链

近些年,人们对敏捷供应链战略的设计和实施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的敏捷思想重心放在“响应性”上。传统供应链由于提前期过长而整个链条变长,不可避免地受预测驱动,而敏捷供应链更短些,可以寻求需求驱动。这进一步意味着传统供应链是基于库存驱动,而敏捷供应链更可能是基于信息驱动。

来源:Lowson等人

由于时装市场易变且更难预测,因此,对敏捷的需要变得非常重要。Hararison等人]指出敏捷供应链应具备下列特征:(1)市场敏感性———它与最终使用者趋势紧密相联;(2)虚拟集成性———它依赖所有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3)基于网络性—它使用专家成员的力量赢得柔性;(4)过程合作性———它在网络成员间具有高度的过程相互联系性。

图3给出了时装竞争企业在建立敏捷供应链时,上述四种关键特征可实际发挥的许多作用。

来源:基于Harrison等人原创的模型

1. 市场敏感性

与顾客密切联系总是任何一个面向市场的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它对时装零售业尤其关键。成功的时装零售商可使用多种手段抓住随时出现的趋势。它们每天分析POS数据并且用它决定补充需求,目的是继续保证产品的可获性。尽管销售季节经常很短并且产品不可能及时补充,但在这样情形下,其数据可用来分析未来销售趋势。

识别真实消费者和其偏爱以及正在变化的需求信息是除POS数据之外应该优先考虑的另外一件事。例如,西班牙时装零售商Zara建立了时装“侦察员”队伍,他们搜寻其所处的不同竞争市场,以发现其中的新思想和趋势。他们也使用自己的销售员,来识别顾客的好恶并且把这种信息反馈给设计团队。而设计团队借助CAD/CAM,能迅速地把这些创意转换成真实的产品,并且在大约几周后把它们推入市场。

2. 虚拟集成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敏捷供应链具有虚拟集成性,即通过真实需求信息的共享来联结和集成从纺织品制造商、经过服装制造商到零售商上的所有供应链成员为相同目的工作。

零售商和其供应商通过共享信息比过去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早些年前,只有极少的零售商同其供应商共享POS数据。但是,现在共享POS数据能使零售商在占有更少库存下保证较高水平货架可获性。尤其是,当合作成员转向合作管理库存(CMI)时,其交易成本可以极大减少。

CIM是一种供应商同零售商合作管理进入顾客分销系统产品流的过程。供应商和顾客一起协商,决定零售商作业中需要维持的预期存货水平。顾客反馈的销售额数据通常传递给供应商,后者随后使用该信息来计划零售商库存的补充。一般讲,这样的模式效果最佳,其中产品需求相对稳定且季节内的频繁补充也是可能的。

3. 基于网络性

一些敏捷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柔性安排与一个广泛的供应基地的一起使用。例如,Zara和Benetton就是通过与专业的、通常小规模的制造商一起紧密工作,获得了高水平顾客响应性的两个典型时装公司。Zara的战略是,只有通过规模经济能降低成本的那些运作才在企业内部实施(诸如染色、裁剪、贴标签和包装等),而其它制造活动,包括密集劳动力产成品阶段,是由超过300个且每个专业于一个特别产品阶段或服装类型的小承包商来完成。这些承包商独立工作,不受Zara总公司Inditex S.A.影响。作为回报,它们也接受必要的、以达到严格时间和质量目标要求的技术、财政和物流支持。因此,这样的系统柔性十足,能够应付需求上的突然变化。

Benetton公司也长期使用大量的小制造商,并为他们在诸如缝线和最终装配活动上提供额外能力。

敏捷网络思想与流行思想在一些方面相反,即企业应该与很少供应商一起工作,但长期来看,敏捷网络思想中存在一种趋势,即焦点企业如同网络“管弦乐队指挥”一样,其中的成员将根据需要而改变。这就如同剧院戏剧的一个导演。对于特定季节,其间上演的戏剧,导演将同相对少一组男女演员一起紧密工作。他或她可能从比现在大得多的过去同他一起工作的一组演员中选择了这个团队。然而,对于下一个戏剧和季节,这个团队将被解散并且一个新团队将由一个大组演员中选出的演员来组建。这样关系尽管不是永远的,但仍然是密切的。

4. 过程合作性

响应供应链需要企业内部以及外部上游和下游成员之间有一种高水平的过程合作。建立“无缝”或“无界”联系的能力意味着需要采用过程合作,换言之,不存在由成员之间转换库存或供应链不同阶段之间缓冲库存引起的延迟且能进行无纸交易。其基本过程还将可能受到“横向”和跨职能团队管理。

在一个敏捷网络中,网络合作尤其关键并受到新一代基于Web网软件支持,该软件可以使企业内部组织不同的一些个体也能联系起来。现在一些地理上分散且所有权相互彼此独立的企业基于该软件的应用,就如同一个企业一样。

在时装企业的加工过程中,经常存在许多不同个体。该过程开始于产品设计,结束于产品进入零售商货架和物流。如果要对变化的时装做出快速响应,协调和集成信息流和物料流非常关键。在传统时装供应链中,从产品设计到最终销售可能耗费12个月。而通过实时信息被共享的网络所创造的“虚拟”团队,可以获得一种高得多的同步化能力。

五、时装供应链的QR途径

QR作为一种运作战略被广泛认识并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极大重视,是基于两种紧密相关的理由。首先,QR作为战略具有解决时装物流复杂性的能力;其次,QR可以作为一种不懈地反对从海外低工资经济区寻求采购源的替代方法。

在需求迅速变化的工业中,需求被进一步细分,消费者越来越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可选择性。再考虑流行元素的影响,没有单一风格或流行元素会在很长时间内占据绝对优势。许多消费者部门面临的各种未满足的服务和产品需求趋向混乱。“大规模定制化”和短季节的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的小商品和细分市场;追逐市场份额正在缩减的大量产品等,意味着想如同过去一样运作的企业必须做出重大变革以快速响应需求。最基本的快速响应哲学之一是供应链系统压缩时间的能力。如果渠道被压缩为其传统长度的大约三分之一且假定再订购提前期足够短(两到四周)时,产品设计不仅更准确地反映了消费信息,零售商在季节正进行中重新评估产品的需求以及从供应商处接受小量且频繁的再定购,也是有可能的。

QR指一个企业寻求按真实顾客消费者要求的正确时间、地点和价格,以准确的数量、种类和质量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给顾客以满足其需求的一种响应和柔性状况。QR有能力在最后时刻做出需求信息驱动的决策,保证及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最大化以及提前期、费用、成本和库存的最小化。QR强调柔性和产品速度以满足高度竞争的、多变的和动态市场的变化需求。

对企业来讲,QR战略意义明显。Lowson指出,没有战略基础仅有技术或特别程序应用将使企业产生次优绩效。

(1)强调企业活动与需求一致。这是QR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中的所有活动都要围绕需求和顾客行为同步发展。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付要在品种和数量上与需求达到匹配。

(2)强调需求和供应之间的联系。考虑到上述原则的重要性以及需求的驱动力和其同供应的同步化联系,因此必须从战略上理解QR。

(3)强调需求关系。QR战略认为顾客/消费者和产品具有动态性且并对企业提出了独立需求。相同产品将依赖顾客/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独特的产品流,同时需要恰当的QR。

(4)强调资源结构。QR战略结构是企业间的。其战略和战略思想处在一种网络水平上,包括外部的相互联系。

(5)强调时间。时间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对QR战略运作非常关键,但像任何武器一样,其有效性取决于其使用的环境。由于需求原因,基于时间的竞争需要对该武器在什么地方能最好地服务顾客/消费者做仔细评价。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调整或许是QR战略的最重要要素。

(6)强调信息的首要作用。数据和信息是QR战略的基础———每个企业都是一个信息企业,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流将有助于快速和准确的响应。

(7)强调伙伴关系和联盟。或许近来管理和商业思想上的最重大发展之一已经客观化;认识到绩效日益增长地依赖一系列联盟和与其它企业的关系是解决不断变化市场条件的一种有效方式。

除了QR的战略意义,QR也需要许多运作构建模块,它们必须加以集成和合作用于对“真实”需求做出高效和低成本响应。然而,企业仅仅使用不同技术、过程和活动产生敏捷响应是不够的,它需要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把它们密切联系起来以提供充分的QR能力。

六、快速响应模式和国外采购模式

时装工业是对物流管理提出高要求的行业之一,要求服装颜色数百种,款式数千种,以及任何时间零售货架的SKU数百万个,且这些商品项目的平均货架寿命随着时间推移在缩短。

QR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其处理不确定性或变化的能力。从需求开始到对供应商和运输者的可靠性等等,一个时装供应渠道中存在无数不确定源,快捷响应提供了减弱不确定性负面影响的能力。尽管速度和柔性很重要,但同样要认识到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所需速度和柔性的最佳水平。构建QR供应链时,应考虑供应链类型应适合产品特征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不确定性。

许多时装销售季节不同,仅在其销售季节时才放在货架上,在随后的季节几乎被其它时装完全取代。传统做法是在季节开始之前制造尽可能多的产成品库存,在季节开始之前交付三分之二需要的产品,在预先协商的时间运送库存剩余部分,或等着再定购。QR做法不一样,尽管这样做存在制造能力问题,即季节前尽可能少地制造或运输。第一天就开始,收集POS数据、分析,然后获得需求偏好。接着用连续(日常或每周)POS数据来指导制造。再定购、再估计和补充方法然后用于频繁再定购。QR方法用在诸如全球或海外采购这样的需求环境中效果更好。

快速响应运作战略在供应方面提供了高速度、柔性和响应性。这对采购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国外采购。Lowson证实,一旦考虑隐藏和非柔性成本,从低工资、欠发达地区获得较低成本的国外采购负面效应非常明显:

隐藏成本一般是没有被购买企业重视,但几乎总是发生的那些成本,包括:(1)用于新供应源建立、质量控制和交付变动调整的不同早期投资;(2)与提高生产率和质量相关的早期人员培训成本;(3)与海外操作人员效率低很多相关的成本;(4)不可缺少的信用证更换;(5)入港延迟、航空货运和其它物流成本;(6)解决行政问题的昂贵旅游费、办事效率低和质量问题;(7)长提前期和大缓冲库存的需要;(8)许多国外工厂中经常存在的雇佣童工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实际人力成本。

非柔性成本是由于供应商对产品销售季节之前、期间和之后需求变化缺乏柔性和响应,在供应网络中引起不成比例的需求放大以及许多相关的成本。

只有当这两种成本能正确地量化时,低工资、国外采购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充分地被理解,并且代表它们的真实涵义的一种方法变得明显。一旦考虑了隐含成本,低成本采购策略就远没有吸引力。如果把非柔性成本也考虑在内,那么很显然,由于QR所提供的附加速度和柔性,选择国内QR供应商可能是更好的战略。

供应链渠道响应重塑能减少时间并对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提供更有效响应。而QR就是一种鼓励从产品开发到补货整个业务流程实施跨企业再造工程的运作战略,该战略的应用使得存货点改进,库存水平降低、成本降低和销售额增加,使得重新组合的价值链更好地提供响应速度、柔性和差异性。

七、结论

本文从理念上围绕时装业供应链中的主要物流问题,讨论了时装工业特有的易变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性质,以及基于上述特性的其物流渠道所需的柔性和响应性。

时装供应链系统受到三种关键提前期即供应市场时间、交付顾客时间、响应市场时间的影响。三种提前期要求时装供应网络具有很高的敏捷性,而敏捷性又要求企业在组织结构和战略上做出巨大变革,使企业向远离预测驱动的供应运作模式转变。市场敏感性、虚拟集成性、网络化物流系统和过程合作一起成为获得极大敏捷性和快速响应性能力的基本先决条件。

QR为时装业敏捷供应链构建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于时装业零售商和制造供应商来说,QR战略和思想给许多仍在采用为大规模生产时代设计的传统运作方法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新且不熟悉的运作模式。本文介绍了QR定义、QR战略启示、QR模式提供的敏捷和实施需要的构建模块。通过把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外低成本采购同QR运作相比,本文指出QR运作采购战略是企业更有效和更有吸引力的选择。若考虑隐藏和非柔性这些不同成本,时装供应链系统的柔性、敏捷性和响应性优势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Wills,G.and Midgley,D.Fashion Marketing[M].Allen&Unwin,London,1973.

[2]Carman,J.The fate of fashion cycles in our modern society[R].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Chicago,IL,1966.

[3]Harrison,A.,Christopher,M.and van Hoek,R.Creating the Agile Supply Chain[R].Institute of Logistics&Transport,London,1999.

上一篇:A型骨折下一篇:烧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