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落叶松(共8篇)
人工落叶松 篇1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的实施, 落叶松人工林如何实现速生丰产, 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并综合实验资料, 其关键是进行科学合理的造林和人工抚育, 并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1 从源头抓好管理, 保证良种壮苗
首先要选择好籽粒饱满经检验合格的优良种子。只良种才能壮苗。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且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土壤上。以高床为宜, 按规格定点拉线, 床宽1 m, 长10 m的整倍数, 步道宽40~50 cm, 苗床做到地平、土碎、无草根、石块, 土肥均匀, 疏松适宜, 做到“三低四平”, 播种前用混沙埋藏法催芽, 等种子有30%裂咀, 便可适时播种。在黑河市爱辉区五月末或六月初播种为宜, 每亩用种量6 kg左右, 多采用条播, 好处是能风良好, 除草方便, 节省种子。播种时要做到“六要”, 即苗木管理期间要耐心细致, 灌水施肥要因时制宜, 幼苗抽稍前要少量多次;在进入高生长期, 要逐渐增加灌水量, 少量多次, 以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苗木出土到种壳脱落期间要有人看鸟出齐苗后要及时间苗、补苗, 每平方米保留700株左右。同时加强苗期管理, 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2 选择好造林地, 保证造林质量
造林地多为土壤结构良好、湿润肥沃的山地暗棕坑壤, 质地最好的是沙土壤, 坡位在山的中腹以下。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 整地前割带, 一般采用割三留一, 即宽三米保留一米, 然后带中进行穴状整地, 穴径在50 cm深度在25~30 cm。造林多用2年生换床苗, 造林密度为4440株/ha, 或6600株/ha, 造林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中旬。顶浆造林植苗造林采用穴植法, 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三个技术要点:第一, 根系要舒展, 如果栽植时发生窝根, 则不易成活;第二, 深浅要适当。过浅露根易早死, 过深根系呼吸不畅, 易发生根腐, 适宜高度为高于根径1~2 cm;第三, 根系与土壤要密实接触, 切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3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开始的年限和间隔期限
根据落叶松林林木解析分析的资料, 直径年生长量最大值一般在8年左右, 材积生长在20年以前生长迅速, 30年以后较为缓慢。初植密度6600株/ha的林分, 栽后10年左右, 平均直径达5~6 cm, 可以进行第一次抚育伐。初植密度为4400/ha的林分, 12年后平均直径大约在7 cm时, 即可进行第二次抚育。抚育伐间隔期限宜在7~10年。
4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伐的强度
抚育伐的强度决定抚育作业成效的关键, 采伐强度要适当。落叶松第一次抚育伐的强度, 初植密度为4400株/ha左右的林分, 按45%的株数进行间伐, 采伐后每公顷保留木为2300株左右为宜。20~30年的落叶松, 抚育伐强度也要根据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 采用50%的强度, 每公顷保留1400株较为宜。30年生以上的保留木每公顷可在700株左右。
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后的林木分化, 反映出林木生长的差异。所以, 落叶松人工林抚育伐时, 应采用下层抚育法, 在确定砍伐木时, 尽量多保留大径级木, 砍去小径级木。在具体选择抚育间伐木时要根据“留大砍小”, “留优去劣”“留稀砍密”的原则, 来综合考虑, 要把树干弯曲、树冠发展生育不良、遭受病虫鼠害危害的树木伐去, 从而使保留木均匀地分布。
5 抚育伐的效果
5.1 加速林木的直径生长
落叶松人工林经过抚育后, 林木的直径生长比不经过抚育的林分要来得迅速。而且随着伐后保留木株数的减少, 直径粗度增加, 如栽后10年和40年生落叶松林, 经过抚育伐后4年的调查, 抚育后林木的直径比不经过抚育伐林木直径增长率提高10%~25%.抚育伐对林木直径生长的影响, 在20年生以前最大, 20年以后则逐渐减少。
5.2 促进林木的材积生长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栽后13年生的落叶松林, 经过抚育伐后6年的材积生长量都超过的示抚育伐的, 其中采伐强度作业区15% (蓄积强度) , 每公顷保留2065株的材积生长量最高, 材积增长率提高41%, 材积绝对生长量超过12%。10~19年生, 经过采伐后4~8年, 各个采伐强度的材积生长尚低于未采伐的。但是, 若分析一下采伐后的保留木株数、蓄积量和材积生长量的关系, 其结果是10年生的落叶松林按株数强度48%进行抚育采伐, 每公顷保留木为2960株, 伐后保留蓄积量为36 m3, 经过4年后其材积生长量为21.7 m3。与未抚育伐相比较, 在伐去近50%的林木时, 蓄积量减少21%的情况下, 材积生长量反而降低6%, 但材积增长率却提高18%, 由于林龄的不同, 抚育伐对材积增长的影响也不同, 20年前比20年后影响较为明显。
5.3 提高木材质量, 缩短培育周期
13年生落叶松林经过抚育后, 6年生10 cm以上的径木由伐后的14%迅速增加到49%, 而未经抚育伐过径木则由12%增加到29%, 并且出现了13%的枯死木。19年生的落叶松林经过抚育伐后8年, 与未经抚育伐比较, 未抚育伐不但减少11%的径木, 而且还出现了近7%的枯死木。
5.4 改善森林环境, 增加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
据爱辉区三站林场调查, 经过抚育间伐的林分, 林内光照增加了2~5倍, 提高了气温, 使地下15 cm处的温度升高了1℃以上, 使森林植物萌芽的膨胀提高了1~2 d, 落叶期推迟了1~3 d。
5.5 能够促进母树结实
根据江防林场对20年樟子松人工林通过间伐改建母树林并进行了间伐强度与结实的比较, 冠幅生长比对照 (未间伐) 的大5~8倍, 直径生长大2~3倍, 每公顷结实数量多2~8倍。
总之, 为了促进落叶松人工林速生丰产, 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造林与抚育间伐, 真正实现“青山长在, 永续利用”的目的。
摘要:本文对全面搞好落叶松人工造林和人工抚育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造林,抚育,技术
人工落叶松 篇2
【关键词】人工落叶松;抚育伐;影响;效果
森林在不断生长,只要符合材种需要和经济收入合理的要求、林木应以逐次采伐为宜,一次性的主伐是不妥的。所以抚育伐应具有抚育保留木,利用采伐木的双重目的,在生产中应慎重处理抚育与利用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利用木材。抚育采伐应以取得数量多、质量好的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一般只能适当密植,适时抚育采伐,既可利用新间伐材,又可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的多种效能。
1.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1.1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从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综合来看,一般在落叶松纯林中,抚育采伐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不显著,树高的生长主要决定立地条件。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研究结果认为,在较好的立地上,林分密度对树高没有影响,但在贫瘠的土壤上,过密的林分却妨碍高生长,如进行适当的疏伐。则可提高林分高生长量。
1.2 对直径与材积生长的影响
抚育采伐对直径生长的影响极为明显。从表1落叶松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直径生长量加大。尤其是一些受压抑的林分通过抚育采伐直径生长速度增加得更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说明生长抚育影响优势木生长,优势木生长是与任何一种生长抚育系统无关的。由于抚育采伐明显地提高了林木的直径生长量,从而也就提高了单株断面积生长量,相应地就能提高单株的材积生长量,其增长量显著地与抚育采伐强度加大呈正相关。整个林分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决定于林分的树高、断面积生长量和单位株数三因素,且已知抚育采伐对提高树高生长量的影响较小。抚育采伐强度加大虽能提高单株的材积生长量,但单位面积的株数减少了,所以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不随抚育采伐强度的任意加大而加大,往往是中度抚育采伐抚育采伐的林分其生长量表现最高。
表1 不同生长抚育强度对林分直径生长的影响
1.3对叶量变化与根系的影响
采伐后5年,林分平均单株叶面积随着采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且采伐强度愈大,单株叶面积增长幅度愈大,但全林总叶面积以中等采伐强度的为最大,大强度采伐的总叶面积最低;生长抚育与根系的关系,一般在单纯林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根系过分密集有趋向集中于土壤表层的现象,极易发生风倒,抚育采伐后减少了林木株数,扩大了根系营养面积。有连根现象的林木,采伐后,保留木的根系吸收就格外地加大了。
2.抚育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2.1光照强度
林分经过抚育采伐后,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株数,引起了林冠郁閉度的下降,使林内光照强度增加。
2.2温度和湿度
夏季,林内气温随着疏伐强度的加大而提高。冬季,未疏伐林下气温一般高于经过疏伐的林分,且随疏伐强度的加大气温逐渐降低。林内空气湿度的变化与大气湿度、疏伐强度等因子有关,林内大气相对湿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2.3土壤肥力
在寒冷地区,疏伐增加了土壤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其增加量随着疏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这是由抚育采伐改变了林内小气候,促进了土壤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地被物分解,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
3.抚育采伐与林分的稳定性
森林最常遭受的自然灾害是雪害、风害和病虫害。
3.1雪害的影响
未经疏伐的密度大的幼林最易遭受雪害,经过疏伐的林分由于立木粗状,根系发达,林冠的积雪比未疏伐的密度林少,没有雪折的现象。
3.2风害的影响
弱度地经常地逐渐稀疏林地,可提高林木的抗风力,但强度过大,特别是延迟了首次间伐期的过密林分,突然进行强度疏伐,则更容易遭受风害。
3.3病虫害的影响
因在抚育采伐施工过程中伐除了病虫害木、长势衰弱木,保留健壮的林木,及时清理林地,改善了林分的卫生状况,故林分长势旺盛,增强了林分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4.抚育采伐对木材质量的影响
抚育采伐不但能增加林分直径的生长,提高单株的材积产量,而且由于单株材积的增长,提高了材种的规格质量和经济出材率。
抚育采伐导致了落叶松解剖因子的变化:(1)年轮宽度增加了;(2)秋材的百分率加大,从而使木材的容重和硬度加大;(3)木材纤维长度加长,说明机械组织加强;(4)管胞和导管的长度增长,说明输导组织的加强,特别是使落叶松的木材的强度提高。
5.抚育采伐与总生产量
造林密度相同的林分,无论进行弱度或强度抚育采伐,只要不因抚育采伐严重破坏林冠郁闭,主伐、抚育伐总生产量都不会有多大的差异;造林密度不同的林分,栽植密度大以经常保持疏伐的林分,比栽植密度小的主伐、抚育采伐总生产量大。
6.结论与建议
(1)单位面积材积生产量不随抚育采伐强度的任意加大而加大,往往是中度抚育采伐的林分其生长量表现最高。
(2)抚育采伐对于森林的影响是显著的,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应该根据具体的林分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实行适度疏伐,促使林分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3)应把抚育采伐作为提高林分稳定性的一种手段,针对林分的具体情况和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拟定合理的抚育方法和强度,使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以达到增强林分稳定性的目的。
(4)在抚育采伐的作用下,木材的质量得到提高,但是抚育采伐强度过大,也会使木材质量降低。
(5)但最高的总产量仍一直出现在最密的林分中,而活立木蓄积则出现在密度适中的林分中。
(6)抚育采伐能够缩短林木的成材期,使主伐龄提前,抚育采伐能够提高林木的质量和经济出材率。
【参考文献】
[1]东北林学院林学系调查规划组.森林调查规划.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76.
人工落叶松树冠动态研究 篇3
树冠动态模型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预估树冠接触高 (HC) 和枝下高 (HB) 的动态变化。利用树干上的节子剖析数据, 结合落叶松高生长数据, 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冠长动态预测模型。
1 不同林分树木生长状况
调查不同林分条件 (年龄和密度) 下的落叶松人工林各调查因子, 包括年龄, 胸径, 树高, 密度, 枝下高, 冠长, 冠幅等。各调查因子平均值由各标准地的每木检尺数据计算得出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林分枝下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冠长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2 树冠动态研究
节子可以提供一棵树木生长过程中的大量信息, 通过查数轮枝高度可以获取落叶松高生长数据, 对每轮节子进行剖析后, 根据其高度和死亡年度即可得到该年度的枝下高;对应该年度的树高, 则可得到该年度的冠长及冠长率。
2.1研究方法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枝下高数据的分析可见枝下高的动态变化主要与枝条年龄相关。为了说明枝下高动态变化的特征, 选择省固506样地中的一级木作为一个例子。该样木年龄为38年, 胸径25.1cm, 树高17.55m, 冠长8.7m, 冠幅1.93m。根据节子剖析数据推算出该样木11~35年间10个年度的枝下高。对应相应年度的高生长数据, 可得到每个年度的树高及枝下高数据, 二者之差即为冠长。
由节子剖析数据所回推出的枝下高高度在树干上的变化呈阶梯状衰减。该轮枝上面相邻的轮枝高度作为新的枝下高。研究表明, 在该轮枝内的枝条死亡之前, 轮枝内的生物量减少, 光合作用效率也开始下降。另外, 枝下高的变化基本与树高保持一致, 随着年龄的增加枝下高高度和树高也逐渐增加。
冠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也逐渐增加, 增长趋势在初期比较快, 然后逐渐趋于平缓。
根据以上枝下高及冠长动态变化特点, 选择Schumacher方程作为描述枝下高动态的基本方程:
选择Korf方程所谓描述冠长动态的基本方程:
在基本模型中加入不同的变量进行拟合来决定最终的枝下高动态模型。通过分别绘制残差与预测值、枝下高及冠长的预测曲线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对各个方程进行评定。
2研究结果
2.1 枝下高动态预测方程:
在比较了许多可能的独立的变量, 并把它们进行适当变换添加到基本方程中后, 可得到下面的最优方程, 来估计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中枝下高的生长动态。
方程中HCB为树木的枝下高, DBH是树木的胸径, HT为树高, t是树木的年龄, a0, a1, k0, k1是要估计的参数, !是随机误差。
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上述的方程进行参数估计与拟合, 由拟合的相关指数 (R2=0.8575) 及拟合分布来看, 方程3拟合良好, 可将其应用于落叶松人工林枝下高动态的预测。比较了同一样地中不同大小树木 (胸径和树高) 的枝下高变化过程。可以看出, 树木越大, 在同一年度里枝下高越高。
2.2 冠长动态预测方程:
使用以下方程来预测落叶松人工林冠长动态:
方程中CL为树木的冠长, DBH是树木的胸径, t是树木的年龄, a0, a1, k0, k1和c是要估计的参数, !是随机误差。
模型4的拟合相关指数较高 (R2=0.7787) , 残差分布比较合理, 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可用其来对落叶松人工林的冠长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
3 模型的检验
应用其它11块样地中的枝下高实测数据, 对上述枝下高及冠长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 计算各种检验统计量, 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 林分枝下高模型与枝下高动态模型的标准误差为正值, 说明预测模型结果有些偏高, 而冠长动态模型有些偏低估计。三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 (ME) 都很小, 估计精度都很高, 均在90%左右。与其他两个模型相比, 枝下高动态模型的平均百分误差 (M%E) 、平均绝对百分误差 (MA%E) 要大。但均满足检验要求, 预测的比较精确合理。
4 结论
4.1 林分枝下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冠长率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4.2 林分枝下高是林分密度和林分平均高的函数。随着林分密度逐渐增大, 枝下高逐渐缓慢升高;在相同密度的林分中, 树高越高, 枝下高也越高。可以利用密度调节枝下高。
4.3 可用Schumacher方程作为描述落叶松人工林枝下高动态的基本方程:
4.4 落叶松人工林冠长动态可用Korf方程来预测:
4.5 节子可以提供一棵树木生长过程中的大量的树冠动态与树干生长信息。节子剖析方法是获取有关树冠和枝条生长动态纵向数据及过去信息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
4.6 合理间伐时间的确定:林木具有自然整枝的特性, 林分的枝下高是林分平均树高和林分密度的函数。因此可以利用密度来调节树木的枝下高.再结合人工整枝, 就能控制树干上死枝的大小, 控制木材中节的数量和大小, 使之在制材中出现节的机会较少, 提高林木的木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根据枝下高与及其对应的树高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确定合理的间伐时间, 使树木有最大的冠长, 从而使树木达到最大的生长量, 对提高林分生产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万辉.树体结构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1995 (3) :22-27.
[2]蒋建平.泡桐树冠结构及其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J].泡桐, 1986 (2) :8-9.
[3]赵天傍.望春玉兰幼龄树体结构规律[J].河南林业科技, 1992 (2) :16-20.
[4]李凤日,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形状的模拟, 林业科学, 2004.40 (5) :16-24.
现有落叶松人工林的评价 篇4
1 林分的树种结构的差异
现有的落叶松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构成的同一林龄、同一林层的纯林。林内死地被物层很厚,分解缓慢,活地被物极为稀,可谓之林地无草,林内无鸟,生物物种十分匮乏。针阔混交林,除混交树种之外,还保留了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的幼树,形成了明显的成层结构,这些树种之间保持整体的布局,有一定秩序和层次,显示出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它们内在的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态关系。
2 林分径级结构的差异
落叶松人工林,偏度检验结果表明:小径级的林分偏值通常大于零(即A>0),峰度偏左,反映出在这个时期(径级6~8cm)林木个体之间竞争激烈,个体分化级为明显,而再稍大一些(如10cm以上)时候,则开始出现峰度值小于零(即A<0)的现象,表现出这些林分已经进行了不适当的间伐,采伐强度过大或仅伐大径级木,林分结构不合理,降低了林分密度,浪费了林地生产力,林分蓄积量。不同径级阶段表现出峰度偏态的纯正向负的变化过程。科学地反映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经营不合理现象。
3 针阔混交林显示其稳定性
针阔混交林生物物种资源有了明显地改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提高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具有大面积集中连片的落叶松人工纯林的一面坡林声,在1964~1969的5年期间连续两次大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危害,实行飞机灭虫,大面积落叶松针叶被吃光,尤如火烧一样,降低了林分生长量,而针阔叶混交林与天然林相镶的联合林声的落叶松人工纯林却安然无恙。这些由多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或人天混林形成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同其它森林植物群落和环境条件构成了森林生态体。
4 混交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与落叶松纯林相比,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在生长过程中有改善了土壤环境的作用。从土壤剖面可见,混交林下层厚度达50cm,大于落叶松纯林的下层厚度(42cm);土壤结构、紧实度、植物根的数量都比纯林好。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比纯落叶松林分别提高了138.55%、121.93%、124.980/0。而速磷、速钾和有机质含量提高更多,分
别比纯林提高到196.44%、227.47%和145.94%。土壤肥力的提高又促进混交林中水曲柳的生长。在长期连续培育落叶松人工林造成土地肥力锐减,物种匮乏的今天更显示了多树种混交林的优越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的意义比生长木材更重要,这里充分体现了森林改良土壤的重大意义。
5 针阔混交林生长量高于针叶纯林
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和年平均生长量都高于同龄纯林。落叶松林相对产量与水曲柳林相对产量之和大于1。说明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时两个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不同,有共生性,对林分生长有利。落叶松与水曲柳昆交造林和纯林相比较,对水曲柳生长效益最明显,以水曲柳纯林的胸径、树高为100%的话,}昆交林相应指标分别达到129.68%~138.03%和96.47%~103.76%。可见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的正效应是相当明显的。
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总产量优于纯林,从生态学来讲,其原因有四个:一是落叶松与水曲柳生物学特性、遗传性不同,表现在两个树种混交情况下营养生态的水平空间分异模式,水曲柳根系发达,具有强的扩散或渗透能力,落叶松相反;落叶松的化学生态场对水曲柳根系无排斥作用,甚至还可能有诱导作用;山水曲柳化学生态场对落叶松根系有排斥或抑制作用,使落叶松根系难以向水曲柳方向延伸;二是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吸收根系垂直分布模式明显分异,即水曲柳吸收根系主要集中于土壤上层,而落叶松吸收根则在土壤下层(>20cm)相对增加,反映了混交林中两树种在土壤营养空间的生态位分离,缓解种间竞争以及对人工群落持续与稳定有重要意义;落叶松根系比较能耐低氧环境,土壤下层是比较缺氧的,而落叶松吸收根在这样的环境中其生理功能并不受大的影响,保证较其它树种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深层空间的水分和养分资源。在土壤空间中落叶松吸收根分布下移,
可以有效地消除在表土中受排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落叶松尖塔形树冠与水曲柳卵形的树冠均在同一林层中相互交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四是落叶松水曲柳两树种对氮素吸收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这主要是由树种遗传因素决定的。早春两树种开始生长对氮吸收量都不大,水曲柳小于落叶松,进入6月迅速增加,到6月中下旬达到峰期,而落叶松则增加缓慢,7月份水曲柳吸氮量逐渐回落,在水曲柳吸氮量迅速增加,在7月中下旬达到峰期。进入8月份后秋季来临,两树种对氮吸收量回落。两树种吸氮高峰相差一个月之久,缓解对土壤氮素养分的竞争,落叶松水曲柳是营造混交林的优化树种组合。
6 结论
人工落叶松 篇5
1 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
间伐开始期直接影响着林木的生长, 过早或过晚都会对林木产生不利影响。因为, 过早的开始期, 所得的间伐木不仅利用价值不高还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而过晚的开始期, 会使得林分密度过大, 根系相互挤压, 造成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下降, 影响到林木的生长。
对于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 本文以吕梁山林区克城林场为例, 样地海拔500 m~1400 m, 下界与居民区及农耕地相接, 人为破坏严重。土壤为黄土母质, 厚度48 cm, 腐殖质层厚度17 cm, 腐殖质含量35.40%, 土壤侵蚀度3%~10%, pH值7.50左右, 石砾含量30%以下。天然降水量年均500mm~560 mm左右, 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7℃, 极端最高温36.4℃, 极端最低温-23.2℃。通过随机选取样地中50株幼树, 测量其胸径及树高等参数, 最后选取所测量对象中生长状况良好的20株落叶松林木作实验样品。实验证明, 落叶松人工林开始间伐抚育应选定在9.0 a~15 a之间, 再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15 a为最佳时间。
2 抚育间伐间隔期的确定
间伐间隔时间, 主要是通过间伐后林木的生长量重新下降的程度及其间隔时间来进行定位。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为确定抚育间伐的间隔期, 将实验林场的15 a生落叶松按照一定的株数比和间伐强度抚育, 并长期综合分析其生长过程的胸径和材积情况。通过探讨分析, 由于该林区交通较方便, 可以通过间伐强度小、间隔期短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进而确定落叶松人工林经初次抚育间伐后的间隔期最好选取的时间为5.0 a。
3 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通过实验证明, 间伐强度对于留存林木的干型发育情况和林分生长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间伐强度过大, 容易出现因林分突然曝光从而使得留存木不能适应外界新的生长环境而破坏整个丛林的生长概况。因为, 强度过大会使得林分不能充分利用外界的生产能力, 并显著降低抚育间伐的效果。同时, 强度过小、抚育间伐时间太短,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抚育间伐作用,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所以, 安排合理的间伐强度对有效地培育人工林具有深远的意义。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根据落叶松人工林胸径与冠幅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 通过最小二乘法总结出冠幅直径和胸径的回归方程:
Y^=0·953 3+0·118x+0·001 3 x 2, …… (1)
式中:x为胸径 (cm) ;Y^为冠径 (m) 。
可以根据此方程算出落叶松的不同胸径、冠幅径的理论值, 从而以此推测出不同径级林木树冠直径, 进而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落叶松所需的营养面积, 最终为确定人工落叶松林在不同的胸径范围应该保留的单位理论株数提供可靠依据。
营养面积计算公式:
S=πY^/22, …… (2)
式中:S为营养面积 (m2) ;Y^为冠径 (m) 。
4 抚育间伐木数量的确定
采伐木数量的选择与确定最好在抚育间伐前进行, 应以“去除劣质木保留优质木”为伐木的基本原则, 当在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对所需采伐的树木进行选择时, 最好采用将三四株Ⅰ级木构成一个小群落的方法, 因为林木分布很不均匀,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抚育质量。此外, 由于人工林的林木分布相对平整, 从以往的探索分析可知, 如果林木呈正三角形分布时, 可以使林木的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最优化。鉴于此,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在人工落叶松林的抚育间伐过程中, 使用三角形选树法。
该方法具体描述为, 根据计算公式:L=…… (3)
式中:H为树高 (m) ;D1为冠幅 (m) ;D2为胸径 (m) ;L为株距 (m) 。正三角形的边长选用所得的保留木的标准株距, 从应间伐林分的一端选出应该保留的1株优势木, 作为第一个正三角形的基点树, 然后从这个基点树的附近, 按标准株距来确定构成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其他两株优势木作为保留木。对在三角形内的劣势木进行标号, 并作为最终采伐木。以此类推, 不断向周围扩大确定三角形保留树的实际范围, 同时对非保留树木迅速进行标号处理。
5 抚育间伐方法的确定
相关数据表明, 当前国内外采用的抚育间伐方法种类繁多, 但总的来说主要分为:综合抚育间伐、上层抚育间伐和下层抚育间伐三种。而其中下层抚育间伐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 也比较合理、可行。所谓下层抚育间伐, 主要是根据具体落叶林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 去掉不良林木而保留状况优良的林木, 对整个林区做出合理的调整。该法在进行间伐前, 根据预定的间伐强度将相关林分, 逐行机械地每隔一定株数采伐一株, 使保留木都能占有一定的营养面积, 并在林内呈均匀分布。同时, 采伐林木期间必须本着三砍三留的原则。下层抚育间伐具有灵活性大、作业简便、出材量高等优点, 且能有效控制间伐强度, 保证抚育质量, 如果事先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更能保证作业质量。该方法适于冬季作业。
5 结语
综上所述, 实验数据证明抚育间伐既能够提高单株木材材积的生长和林分的平均直径, 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林分的接受日照程度, 所以幼龄林抚育间伐应该是人工林抚育的发展趋势, 要不断加快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势头, 从而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到实践场面来。
本文通过实验最终确定最适间伐开始年限为15a;经首次间伐后, 二次间伐的间隔期为5.0 a, 并且此时林分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状况达到峰值。同时, 通过冠幅直径和胸径的回归方程来算出理论间伐强度时, 还应该考虑到各种实际因素,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间伐强度。此外, 还将三角形选树法引入到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中来, 从而确保保留树分布均匀以及林相优美, 还能够提高林分对日照的有效利用率, 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蓄积量和木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家军, 张海涛.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主要技术指标及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4) .
[2]王启美.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09) .
[3]姜生伟.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动态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4]周雪松.人工幼林的抚育间伐[J].中国林业, 2009 (07) .
[5]杨立国, 王文明, 刘红润.抚育间伐措施对天然林的影响概述[J].林业科技情报, 2009 (02) .
人工落叶松 篇6
1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分析
1.1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胸径的影响
胸径又称干径, 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 断面畸形时, 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1]。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对于落叶松胸径有着重要影响, 具体可以表述如下:采取抚育间伐措施后, 落叶松人工林的种植密度进一步降低, 且日益合理化, 林木可以充分接受外界光照、水分的影响, 树木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进一步达到满足, 因此, 抚育间伐的采用将使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量大大增加, 增长率大大提高, 胸径进一步扩大。
1.2 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树高指树木从地面上根茎到树梢之间的距离或高度, 是表示树木高矮的调查因子, 是主要的伐倒木和立木测定因子。常见的种类有:全高、任意干高、全长等。通过对4 个地块中抚育间伐前后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的统计以及分析可以得出, 采用抚育间伐措施后, 4 个地块的落叶松人工林树的平均高度都有显著增长, 且增长率均超过100%, 因此, 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存在显著的影响。
1.3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林分蓄积量的影响
落叶松人工林经过抚育间伐, 其林分蓄积量相比之前都有了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通过抚育间伐, 落叶人工林的生长空间有了进一步扩大。但随着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加快, 树木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其相互之间的生长竞争大大加剧, 随后, 落叶松进入自然生长过程, 继续采取抚育间伐。对于落叶松人工林分蓄积量的影响而言, 抚育间伐措施的实施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 以此获得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的掌握, 保证落叶松人工林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并使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蓄积量大大增加。
2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环境的影响
落叶松人工林主要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等, 属于寒温带以及温带树种, 对落叶松进行人工林营造, 是解决目前落叶松天然林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目前, 吉林省内的人工林落叶松营造主要采取抚育间伐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2]。这是因为抚育间伐措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落叶松的生长环境, 并创造了有利于落叶松生长的环境。首先, 抚育间伐措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 以此满足落叶松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构成。其次, 通过抚育间伐措施的使用, 落叶松数量得到合理地安排, 从而使得森林里的落叶松能够充分接受光照的影响, 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氧化活动, 大大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最后, 抚育间伐使得森林中的树冠变得相对疏松, 为落叶松的光合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阳光的增加, 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和有机物条件也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 抚育间伐措施的使用也大大减少了落叶松人工林死亡的数目, 进一步丰富了吉林省的落叶松资源, 进而发挥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结语
通过对抚育间伐落叶松人工林前后的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以及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环境的探究可以看到, 抚育间伐措施的采用对上述因素存在重大影响, 也深刻地改变着吉林省地区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环境。随着抚育间伐措施的采取, 大大改善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了, 对于丰富吉林省森林资源以及扩大人工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抚育间伐措施, 促进落叶松人工林的繁盛。
摘要: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对于吉林省地区的森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而抚育间伐作为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干预措施, 主要是指通过对林内环境的改善和调节, 从而创造一个适宜落叶松生长的环境。合理的抚育间伐设置对于落叶松的有效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本文结合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实际生长情况, 针对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抚育间伐,落叶松人工林,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杨春, 袁彩霞.抚育间伐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 2014 (1)
人工落叶松 篇7
1 研究资料
2002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和桦南县孟家岗林场调查收集了188块临时标准地。标准地面积0.04~0.1hm2, 分布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立地、不同密度级, 郁闭度大于0.7的林分中。从中精选了百余块标准地用于建模和模型检验, 数据的统计特征见表1。
2 研究方法与结果
首先对全部标准地材料中的直径检尺数据, 采用文献中的计算程序稍作改动, 依次自动循环求出样本的特征数 (平均数、标准差、偏度、峰度) 和韦布分布参数 (a、b、c) , 并对应于样本顺序连接在标准地数据库中, 经统计分析后建立动态模型。
2.1 三参数韦布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拟合
式中a、b、c分别为位置参数, 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逐块对标准地拟合, 直径数据有79%符合韦布分布, 结果按径阶整列于表2。
从表2直观看出, 位置参数a与年龄、平均胸径、地位指数成正相关, 与密度成负相关。尺度参数b也有类似关系, 开始时逐渐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逐渐缓慢下降。形状参数c与调查因子关系不明显。
2.2 参数预测模型的建立
在样本韦布分布参数已求出的基础上, 以各分布参数为因变量, 林分调查因子为自变量,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即参数预测模型。用逐步回归筛选了自变量, 筛选F0.05值和偏相关系数都比较合适的林龄t, 平均胸径D, 公顷株数N, 地位指数SI4个因子为自变量, 建立了三参数预测模型。
最小直径预测模型:
n=65, r=0.95。
参数b预测模型:
n=65, r=0.76。
参数c预测模型:
经复相关系数检验, R0.01 (60) =0.44, 说明上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参数预测模型已经建立, 只要知道林分的年龄、平均直径、公顷株数和地位指数, 代入模型求出林分的韦布分布三参数, 即确定了林分的直径结构分布。
2.3 参数回收模型的建立
参数回收模型是在全林分生长模型的基础上, 用矩法求解分布函数的一阶、二阶原点矩, 利用一二阶原点矩与林分特征因子、的关系, 联立解得参数b、c值, 即:
在参数a已知的条件下, 将 (7) 和 (8) 两式联立, 用迭代法即可解出参数b、c值。由于求解b、c参数涉及Γ函数, 手算将很繁琐, 必须编制计算机程序才能快捷完成。本研究编制了通用的计算机程序, 依据长白落叶松自然生长过程表提供的林分特征因子, 计算林分不同地位指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阶段的韦布参数表。
2.4 参数预测模型与参数回收模型检验
采用林分平均直径和林分公顷断面积, 用独立的检验数据, 以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误差平均值、回归标准差、精度为检验标准, 对两动态模型进行了检验。
3 结论
3.1 有71%的标准地通过卡平方检验, 说明韦布分布模型适合人工长白落叶松林分。
3.2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林分因子年龄、平均胸径、地位指数、密度是影响直径分布的主要因子。
人工落叶松 篇8
兴隆林业局地处位于黑龙江省中部, 小兴安岭南坡, 林区地处哈尔滨市所辖木兰、通河两县内, 局址设在巴彦县兴隆镇。气候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候1.2℃左右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数123天 (5月22日~9月21日) ≥10℃的有效积温2200℃~2300℃, 无霜期约120天 (±12天) 光照丰富, 年日照时为2350~25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10千卡/cm2, 年光和有效辐射50千卡/cm2,
兴隆林业局自1958年以来, 在采伐迹地和荒山荒地上营造了大面积人工纯林, 其中落叶松纯林约占同期更新造林总面积的70%左右。近几年杨树、落叶松纯林连续发生杨干象、透翅蛾、松毛虫、早落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危害, 大面积营造纯林的经营方式不仅给森防工作造在极大困难, 而且由于林分结构不合理, 树种单一、用途受限, 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已受到资源品种的严重束缚。所以无论从现实和长远利益上看, 营造混交林已是当务之急。
2落、曲混交林营建技术及实验分析
落叶松是强阳性树种, 又是造林先锋树种。经长期观察和我们实地调查, 落叶松的根系, 分布在土壤表层, 水曲柳是个主根短、侧根发达的喜光树种, 但幼令时稍能耐荫且喜肥、喜湿润、耐寒, 在土壤p H值8.4, 含盐量0.1~0.15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造林后前3~4年树高年生长量仅为20~50 cm;5~6年后高生长加快, 年高生长量达60~80 cm, 有的高达1 m以上。
2001年我们在兴隆林业局浓河林场当年伐区营造落、曲株间混交林, 立地条件属山间平地, 坡度为0°, 土壤湿润, 土层厚35~50 cm, p H值6~7, 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 系上年冬季皆伐迹地, 海拔690 m, 早霜9月下旬, 晚霜5月上旬, 年植物生长期为115~1250天, 坡向东。2001年春植苗, 落叶松为本局元宝山苗圃育出的二年生换床苗, 水曲柳为该圃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分别为20 cm和15 cm。六年后落叶幼树高为5.85 cm, 水曲柳高度为4.82 m。
2000年在兴隆林业局浓河林场伐区人工营造的落、胡混交林, 由于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不同, 树种搭配合理, 从土壤中吸收的养份各异, 加之地面覆盖的松枝落叶层厚, 经过分解, 提高了土壤肥力, 补充各树种生长需要, 提高了林分生产力, 蓄积量也较高。综合比较:林龄相同的条件下, 混交林中的落叶松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公顷蓄积, 分别比纯林落叶松的树高平均高出1.0 m、胸径高出2.2 cm、单株材积高出0.0300 cm3、公顷蓄积高出31.00 cm3;混交林中的胡桃楸比较纯林的胡桃楸树高高2.4 m、胸径高4.0 cm、单株材积高出0.0430 cm3、公顷蓄积高出51.30 cm3。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落、胡混交林的高、径、材积都明显大于纯林。树高是纯林的1.27倍, 胸经是纯林的1.5倍, 单株立木材积是纯林的2.75倍, 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是纯林的3.39倍。据我们实验, 落、曲混交林, 与同年同令苗相同立地条件的水曲柳相比, 高生长为纯林的133.7%~142.3%, 径生长为117.6%~142%, 材积生长为纯林的1倍以上。2001年营造的5公顷落、曲混交林, 后三年生长明显加快, 据2009年9月下旬检测, 落叶松全高达5.60 m, 当年高生长0.90 m, 平均胸经为5 cm, 公顷蓄积达14.25 cm3。水曲柳全高4.0 m, 当年高生长为0.84 m, 胸经3.20 cm, 公顷蓄积为7.2 cm3。
落叶混交林之所以能较纯林生长优势大, 分析原因是:曲柳根系能延伸到落叶松根部以下, 并促进其生长发育。这是经有关专家的介绍, 也是多年观察得出的结论。种间混交合理地解决了不同林木对水、肥、光和气的合理利用。此外, 不同树种在代谢过程中释放的一些物质, 对其他树种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并有利于林内的生态平衡。因此, 林木生长量增大。
3试验结论
3.1落叶松属浅根性树种, 根部仅伸在土壤上层。水曲柳侧根发达, 尤其是株间混交后, 在落叶松根下能形成根轴系, 二树种在土壤中形成异成根系, 进而是扩大了地下营养空间。针阔叶落地腐烂后能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促进林木速生和提高森林生产力。
3.2落曲混交林可提高林地营养利用率, 纯林树种单一, 林木只吸取一种所需养份, 在立地条件相同, 初值密度一致的情况下, 因不同树种所需养份不同, 混交林较纯林营养空间大, 林木成长发育快。
3.3营造落曲混交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是一种以短养长, 长短结合的好方法, 培育水曲柳大径材, 成材年限较长, 而培育落叶松干材周期短20~25年便可采伐利用, 采伐后就能给水曲柳后期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 充分发挥林地利用率, 提供单位面积上的本材产量, 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