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特征(精选9篇)
韵律特征 篇1
1 概述
“罗曼·雅柯布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语言学大家之一, 是文学理论家, 斯拉夫语文学家, 符号学家。他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发起人和布拉格学派的奠基人, 欧洲和美国语言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语言学今天普遍使用的概念, 比如区别性特征、标记等都来自他的思想。系统, 结构、功能、符号、时间、空间、普遍现象、变量与不变量等基本而重要的概念都在他那里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钱军, 2012:2)
众所周知,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语言学上很大的一个贡献在于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每个成分与其他成分的对立形成了自身的价值。索绪尔使我们了解到区别对立的重要作用, 让我们以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但是, 他却严格地将自己限制在对语言本身的描述上。索绪尔曾说过, “我们要想解决语言学的完整研究对象问题一开始就要站在语言的阵地上, 把它当做言语活动的其他一切表现的准则”。 (索绪尔, 2009:380) 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并把言语排除在研究之外。
但在雅柯布森看来, “语言不是静态的、抽象的系统, 而是动态的、功能的系统。语言是社会的也是个人的, 言语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言语是语言的功能运作。他研究的是活的语言, 并致力于研究语言发挥的功能”。 (田星, 2007:99) 雅柯布森认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日常交流中, 语言是种手段, 它要发挥交际功能, 执行交际任务。如果不考虑语言在日常交际当中发挥的功能, 就很难彻底地系统地研究一门语言。
因此, 雅柯布森在前人马泰修斯二功能说和比勒三功能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六功能说。他指出, “任何言语行为以及任何言语交际行为, 无论书面的或是口头的, 都由六个要素组成, 即说话人、听话人、语境、信息、接触和代码”。 (钱军, 2012:57) “交际行为的六个构成要素各对应一个的语言功能:情感、意动、指称、诗歌、寒暄和元语言功能。虽然雅柯布森区分了语言的六大功能, 但却很难找到只满足于一种功能的语篇。语篇的结构主要取决于语篇当中占主导地位的功能”。 (钱军, 2012:58) “信息的焦点集中在不同的因素上就产生不同的功能:焦点集中在发话人身上, 就产生情感功能, 即表达说话人对所谈对象的态度或情感;焦点集中在听话人身上就产生意动功能, 即对听话人的态度或情感施加影响;信息的焦点集中在语境上, 则是指称功能, 它特别强调信息内容;诗歌功能倾向于信息的集合, 强调语言的美学功能;当焦点集中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物理通道和心理联系上, 即接触, 使交际双方能够进入并且保持交际状态, 就产生了寒暄功能;最后, 元语言功能聚焦于代码, 每当发话人和/或者听话人需要检查双方是否使用相同的代码, 言语就集中在代码身上, 从而实施元语功能”。 (钱军, 2012:63) 由这6大因素决定的6种功能可以图示如下:
雅柯布森摒弃了索绪尔静态孤立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想方法, 对他而言,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形式系统, 更是一套功能系统。语言是形式系统和功能系统的统一体”。 (田星, 2007:99) 虽然区分了语言的六大功能, “但是很难找到只满足一种功能的语篇, 这种多样性不是由于某一功能垄断所致, 而是因为系统的性质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功能, 主导功能支配着其他的附属功能”。 (钱军, 2012:58) 但是这一主导功能却又不是绝对的, 在一个系统当中是主导功能很可能在另一系统中就只是附属功能。因此, 他的结构功能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雅柯布森强调从语言交流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并提出著名的动态六功能说, 为语言学从形式主义向功能主义的转折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英语韵律特征
韵律, 又叫做超音段特征, 根据《语言和语言学词典》, “韵律 (prosody) 的基本含义是:一个用于超音段的语音学和音位学术语, 主要指重音、语调、声调等语言学特征, 也包括音速和节奏方面发生的变化”。 (Bussmann et al, 2000:389) 韵律这一术语最早是用于诗歌分析, 后来这一术语的内涵得以延伸, 被语言学家进行了重新解读, 因此关于韵律的定义十分广泛。
韵律特征是语音学和音位学的一个重要术语, 这里的韵律主要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基本特征, 我们称之为传统韵律特征, 美国语言学家更习惯使用超音段特征这一术语。但是, 随着语言科学和语言研究的发展传统韵律的概念不断得以延伸, 开始慢慢失去原来的内涵, 比较突出的是语料库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如, 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中, “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 已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王军, 2013:19) “语义韵指的是词项的搭配行为所显示的一定的语义趋向, 是某种特定的语义氛围, 或积极、或中性、或消极”。 (同上) “在功能语言学领域, 其中评价理论 (Appraisal theory) 认为, 评价资源用于建构语篇的语调或语气, 不同的评价资源会随着篇章的展开产生共鸣, 如同音乐旋律一样形成或强或弱的态度韵律 (a prosody of attitude) ”。 (同上)
“传统韵律特征与话语的声学特征密切相关, 而语料库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韵律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 (同上) 但是相比较后者, 国内对传统韵律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 基于传统韵律特征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主要从韵律与句法、韵律与程式语、韵律与语用学、韵律与阅读理解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 运用符号学家雅柯布森的功能语言观来分析传统韵律特征, 从而证明了韵律特征也具有语言的若干功能。传统韵律特征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 此外, 声调不是典型的英语韵律特征, 因此, 限于篇幅, 本文仅对重音和语调这两大韵律特征进行阐述。
2.1 重音
“重音指一个词或音节的发音比周围的词或音节的发音需要更大的力量, 发重读的单词或音节时肺部要发出更多的空气。听者常可感觉到重读的单词或音节听起来比起周围的单词或音节要响亮些。重读的单词或音节一般音调较高, 延续时间较长。书写时可以在重读的音节前标一撇表示重读, 如en⁃er’getic”。 (Ricahrds et al, 2000:446)
2.2 语调
“人们说话时通常提高和降低音调, 形成一些音调模式。他们还把有些音节说的响些, 并且改变言语节奏。这些现象就叫做语调。语调不是随便出现的, 它有一定的模式”。 (Ricah⁃rds et al, 2000:237) 英语是典型的语调语言。英语中有四种基本语调:声调、降调、降升调以及升降调。如:
3 功能语言观对《老友记》中韵律特征的阐释
雅柯布森的功能语言观主要是阐释语言的六大功能, 而韵律特征作为副语言因素, 在意义的表达和传递上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 相比语言因素, 对于传统韵律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 本文试图援引雅柯布森的功能语言观, 用以分析英语日常对话中的韵律特征产生的功能, 从而在雅柯布森功能语言观的实际运用上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电视剧《老友记》 (Friends) , 又译名《六人行》, 是全美广播公司从1994年开播、连续播出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 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主要讲述瑞秋、莫妮卡、罗斯、钱德勒、乔伊、和菲比六个普通青年的情感起伏、事业波折以及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故事。该剧为何影响力如此丰富?原因当然很多, 个性鲜明的人物, 真实丰富的内容, 专业精湛的演技, 幽默经典的对白等等。除此之外, 我们还注意到, 六大主人公说话的语音语调在展现人物个性中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老友记》中的经典台词可以为本文提供良好的语料。
3.1 情感功能
《老友记》的六位主人公之一—钱德勒是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 在他身上既有爱又有恨, 既想承担责任又时刻想要逃避, 所以他的话语经常是以一种讽刺挖苦的玩笑形式呈现出来, 最为经典的台词如Chandler的那句:
1) Chandler:“Could I‘Be wearing any more clothes?” (《老友记》)
这句话的重音在Be上, 通常情况下, Be是be动词, 不应该是句子主重音的部分, 但是钱德勒在这里刻意地将句子的重音放在be上, 通过夸张be的重音表达了他那自我良好的感觉, 因此这里的重音发挥了情感功能, 信息的焦点集中在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上。
2) “Chandler:I’ve been taking dancing lessons.Yeah, the last six weeks.I wanted this to be a moment you will‘never forget.” (《老友记》第8季第1集)
这段对白是出现在第8季第1集莫妮卡和钱德勒的婚礼上。钱德勒原本是一个害怕承诺不敢面对责任的人, 但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莫妮卡, 他克服了父母离异、父亲又是同性恋对他的影响, 他变得成熟稳重, 敢于承担责任完成与莫妮卡的婚礼。为了能在婚礼上与莫妮卡跳出漂亮的舞, 钱德勒瞒着莫妮卡去舞蹈学校学了一个半月的交际舞, 因此他在最后把重音放在never上面, 可以表现出他自信、有担当、不再害怕恐惧的态度, 情感功能在此也有所体现。
3) Ross:You threw my sandwich away?MY SANDWICH?!!! (《老友记》第5季第9集)
这句话出现在第5季第9集, 罗斯又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 精神状态不佳。他的三明治被上司吃了, 他极为愤怒, 这是他对上司大声吼叫时说的。这里MY SANDWICH被加上了重音, 表达出罗斯在这里对吃了他三明治的上司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这里的重音再次体现了情感功能。
4) Ross:I don’t want to be just‘anybody. (《老友记》第9季第2集)
这句话出现在第9季第2集瑞秋生完宝宝时, 误以为乔伊向自己求婚。罗斯为此在生乔伊的气, 因此乔伊向他解释道, 瑞秋答应他的求婚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罗斯对此比较介意, 他不希望在瑞秋的眼中, 他只是“任何人”, 所以这里, 在any⁃body上加上了重音, 是为了强调他不愿意在瑞秋的心中只是任何人, 表达了他强烈的不情愿和遗憾的情感, 重音仍然发挥了情感功能。
5) Ross:I was a friend being a friend (↗) to a friend (↘) . (《老友记》第6季第3集)
这句话出现在第6季第3集, 瑞秋想找新公寓, 罗斯和乔伊都希望和她合住, 菲比总说罗斯还爱着瑞秋, 罗斯死不认账, 因此他说“I was a friend being a friend to a friend.”他在说这句话时以先升后降的语调模式, “being a friend”这里是升调, 强调他只把瑞秋当做朋友, 后面“to a friend”是陈述瑞秋只是他的一个朋友, 因此他又将语调降下来。这里罗斯使用的先升后降的语调模式极力否认了他对瑞秋的情感, 表达了他对瑞秋只有朋友之情, 这里的语调模式依旧发挥了情感功能。
6) Chandler:I just don’t see (↗) why those two (crying hysteri⁃cally) can’t work things out (↘) . (《老友记》第6季第14集)
这句话出现在第6季第14集最后。钱德勒是个不会哭的人, 但被莫妮卡称为dead inside的他在这终于哭了, 是因为他为罗斯和瑞秋这么般配却没有好的结果而感到遗憾伤心。这句话前半部分“I just don’t see”是一种疑问的形式, 表示不明白, 难以理解, 因此钱德勒在这部分用了升调, 而后半部分的宾语从句“why those two can’t work things out”却又将语调降了下来, 表达了他对罗斯和瑞秋这一对难以走到一起的遗憾和些许责备的情感。
7) “Phoebe:it’ll be a million times harder to give up a baby (↘) , but, oh my god, it’s gonna feel a million times better, right (↗) ?” (《老友记》第4季第11集)
这句出自《老友记》中的傻大姐菲比在第4季第11集的经典台词。菲比决定为弟弟和弟妹生孩子, 前半部分她陈述了一个明确的事实“it'll be a million times harder to give up a baby”, 即虽然放弃孩子时会有十万分的难过。她在陈述一个事实, 因此她用了降调。但是后半部分, 她又想到了看到弟弟和弟妹开心的样子, 她也会有十万分的幸福, 所以她在后半部分又用升调表达了她出乎意料的喜悦和开心, 这种先降后升的语调模式将菲比给弟弟弟妹生孩子这件事前后变化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惟妙惟肖。
3.2 寒暄功能
寒暄, 顾名思义是指问候、与别人打招呼的意思。语言的寒暄功能则是用于维系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老友记》是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 剧中人物之间的寒暄方式丰富多样, 例如, 六大主人公之一的乔伊在见到漂亮女生最经典的寒暄搭讪方式, 就是他的那句:
8) “How you doing (↘) ?”。 (《老友记》)
这句话原本是“How are you doing?”, 这是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寒暄方式, 相当于“你好吗、你怎么样?”。“How are you doing?”是一个疑问句, 本该是用升调的语调模式。但是, 乔伊每次跟女生搭讪时都用这句, 而且总是摆着一个很深沉的造型, 然后用降调低沉的语调说, 因此有些调情的意思。时间久了, 这句和通常语调不一样的“How you doing?”就成了他的招牌寒暄搭讪台词, 因此, 这里不一样的语调说出来的“how you doing?”就有了独特的寒暄功能。再如:
9) Chandler:My name is chandler.Did I say that (↗) ? (《老友记》第4季第5集)
这段台词是出现在第4季第5集, 钱德勒和凯西套近乎时说的内容。“Did I say that?”是典型的疑问句, 因此在这里使用的是升调模式。但是“Did I say that?”虽然是以疑问句的形式, 但是根据当时的语境, 钱德勒是想通过这句话和凯西套近乎, 并不是真正的向凯西询问问题。因此, 这里的升调模式的疑问句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语调的寒暄功能。
3.3 意动功能
意动功能将焦点放在听话人的身上, 意在影响、左右听话人的行为, 最典型的语法表现形式就是祈使句。祈使句主要用来表达命令、劝告、警告、禁止等, 这类句子的语气通常比较硬, 因此, 降调是该类句子的典型语调。《老友记》中的莫妮卡是这个群组的中心人物, 她有着强烈的洁癖和强迫症、凡事都要求井然有序、喜欢控制别人。例如:第4季第4集, 乔伊教训了惹瑞秋不快的管理员先生。管理员先生生气了, 决定将瑞秋和莫妮卡赶出公寓, 因为公寓是以莫妮卡祖母的名义承租的, 转租给莫妮卡和瑞秋是不合法的。为了息事宁人, 莫妮卡命令乔伊使出浑身解数去拍管理员的马屁。
10) Monica:you go down there and suck up to him.I mean, you suck up like you’ve never sucked before (↘) ! (《老友记》第4季第4集)
莫妮卡喜欢控制他人, 她用命令的口吻要求乔伊去息事宁人, 这里她强烈的降调语气增强了该祈使句的命令效果, 吓得乔伊立刻去找管理员先生解决问题。莫妮卡的降调语气和祈使句共同产生了意动功能, 对听话人乔伊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4 结束语
雅柯布森的功能语言观主要是用来解读语言的功能, 本文通过援引其功能语言观, 分析了经典喜剧《老友记》中人物台词中的韵律特征也能产生情感、寒暄、意动等功能, 其中情感功能最为典型, 进一步丰富了雅柯布森语言六功能说的运用, 同时也为英语韵律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而在对传统韵律特征的研究上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摘要:雅柯布森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六因素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六功能说, 该文援引了雅柯布森的功能语言观, 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着手, 以美国经典喜剧《老友记》中的人物台词为文本, 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英语韵律特征的情感、寒暄、意动等功能, 从而在对传统韵律特征的研究上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雅柯布森,功能,韵律特征,《老友记》
参考文献
[1]Bussmann 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Beij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 2000.
[2]Richards J C.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Appiled Linguistics, translated by Guan Yanho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kindle版[M].高名凯,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4]李静, 王永祥.表达的意义与意义的表达—雅柯布森的语符功能观[J].俄罗斯文艺, 2015 (3) :133-139.
[5]钱军.雅柯布森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6]田星.论雅各布森功能观对索绪尔对立原则的继承和发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 23 (2) :98-102.
[7]王军.国外传统韵律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思考[J].外国语, 2013, 36 (6) :18-26.
韵律特征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用小碎步做小鱼游,并较合拍地做吃食动作。
2.随乐合拍地表演,学玩“网小鱼”的游戏,并能遵守其规则。
3.游戏时,注意不与同伴碰撞,体验有序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自制鱼网1个,小鱼手偶人手一个 2.教学挂图,音乐磁带。3.幼儿初步学唱歌曲《网小鱼》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鱼妈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导入课题。1.教师:“鱼宝宝看看,妈妈带你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胆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河里有什么?小鱼在干什么?(唱歌、游水、吃食)
3.倾听乐曲,教师结合图谱讲述故事。
二、引导幼儿倾听乐曲
(二),学习走小碎步,表现小鱼游的动作。
1.引导幼儿用小碎步做小鱼游的动作。
教师:“小鱼在河里是怎样游来游去的?谁会用动作做做看?”
2.随乐曲
(二)进行表演,教师示范,重点提醒幼儿走小碎步时脚垫起来,轻快地走。
三、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三),表演小鱼吃食的动作。1.教师:“小鱼看到美味的食物后是怎样吃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跟随乐曲
(三)合拍地表现小鱼吃食的动作。
四、教师扮“网鱼人”,介绍“网小鱼”游戏规则,带领幼儿玩游戏。
1.出示鱼网,扮“网鱼人”,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网鱼人要来捉鱼了哦!小鱼该怎么办啊!听,表示网鱼人来了是什么音乐。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重点练习听到“网鱼”的音乐就赶快游回家。
五、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开始游戏。
1.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小鱼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唱歌—小鱼游—吃食—游回家)。2.请一教师扮演网鱼人,师幼共同完整游戏。(1)提醒幼儿听辨音乐及时转换动作。
(2)小鱼怎么游?(碎步,轻轻地,快快的)游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帮助幼儿明确“找空地方游,不碰撞”的规则)。(3)小鱼怎么吃食的?(跟着音乐的节拍,一口一口的吃)。
韵律特征 篇3
一、《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时期, 政治清明, 国势日盛, 酷爱曲乐歌舞的唐明皇, 亲自设立梨园, 扩充教坊。在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皇帝身旁, 自然会聚集一批诗词、乐舞等方面高水平的精英人物, 如:贺知章, 李白, 王维, 音乐家李龟年三兄弟, 宫廷舞蹈家江采苹、杨玉环, 还有立于球上, 旋转如风, “胡旋迷君眼”的安禄山等等。在歌舞升平、国富民强、举国崇尚诗乐的大背景下, 终于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 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唐乐气派。
《阳关三叠》是王维在渭城, 为送元姓朋友远赴安西, 怀依依惜别之情所作的一首琴歌 (古琴弹唱) :“渭城朝雨挹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声乐作品材料构成的基本要素
作为音乐与诗、词并存的艺术形式, 都具有一定的时间程序, 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其内在的艺术情感, 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流程中, 并以动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一基本的属性是两者结合的前提条件。歌词的音乐性;旋律本身的内涵;旋律与歌词的韵律结合是声乐作品材料构成的基本要素, 其基本要素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程序中得以实现。
歌词在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的同时, 其自身还有音调性与韵律性。黑格尔认为:“声音在诗里一般是一种独立的感性客观存在物, 作为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单纯符号, 正因为它只是这种符号, 它就具有本身固有的外在性和客观性。”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 语言的轻重音表现和声调以及词句的韵律, 本身包含着强弱、长短、顿挫、抑扬、高低、快慢等情绪变化和对比, 这些特性就成为歌词具有的音乐性质。这种音乐性虽不是直接以音乐的形式体现, 但对音乐旋律的走向和音乐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程度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 作为声乐作品而言, 词曲的结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歌词本身的音乐性, 与旋律因素, 在与歌曲旋律结合时, 必须选择出最佳契合点, 从而形成一种既是一个综合有机体;又不是单纯两个独立因素的新质构成。
三《阳关三叠》的音调性与韵律性
诗、词的结构除长短句外, 还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格律。其中五言诗多为二三组合, 七言诗一般又为四三组合。《阳关三叠》的歌词构成为前四后三的七言格律。其中每句的前四个字多为名词或动词, 如:“渭城朝雨”;“客舍青青”;“劝君更尽”;“西出阳关”。而后三字则多为形容词, 如:“挹轻尘”;“柳色新”;等。从前紧后疏的节奏形式与歌词的构成可以看出, 决定其抒情的重心在后三个字上。每句的韵辙押在“恩” (音en) 字辙上, 因“恩”字辙近乎闭口发音, 不张不显、温文而雅, 使得整首词的基调在一种恬淡悠扬的吟唱氛围中, 更显感情的细腻真挚。从字音的声调来分析, 一、四两句的收辙音“尘”、“人”均为上扬声调, 这样就使得本来沉闷、忧郁的送别主题有了激昂洒脱之气。《阳关三叠》的歌词构成其自身的音调性与韵律性已经有了充分的音乐内涵。整首诗纯净如春水, 绵绵如清风, 寥寥数语, 却使人倍感落笔朴素、文思华美、情真意切、耐人寻味。我们仿佛看到--在春雨蒙蒙的清晨, 碧绿鲜嫩的新柳掩映下的“客舍”, 两个头戴介帻, 身穿刺绣锦缎礼服, 对襟大袖, 玉佩组绶, 风流倜傥的儒雅文官, 对酒当歌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
歌词本身具有丰富而明确的内容以及色彩性和抒情性, 它是词作者主观化的认知结果, 体现着词作者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对《阳关三叠》歌词材料构成因素的分析, 可以看出:歌词本身具有的思想性、情感性、概念性、音调性、形象性与韵律性和音乐性, 是声乐作品是否完美的前提条件。
建立在汉语基础之上的古典诗词的韵律, 通过四言、五言、七言的各种组合, 形成特殊的节奏, 其音节组合与平仄、押韵规律, 获得声调、辙韵的和谐与统一。我国古典诗词的语音本身具有的旋律性的特征, 其旋律性意义与形式特征, 更倾向于音乐, 这也是我国传统音乐形式美的重要基础之一。从《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到斯宾塞所说的“音乐的根源, 在乎感情激动时语言的声调”而歌词材料的音调由于其内容的情感因素和发声因素, (如语气、语调、强弱、长短以及韵律化的表现方式) 使其具有了某种音乐性。由此看来歌词材料的音乐性, 是由歌词具有的情感性和韵律性决定的。歌词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和情感性的内容, 构成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中班韵律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洗澡。
2、在音乐律动中感应乐曲A、B段不同的曲式。
3、感受与同伴合作参与音乐律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及准备:
小猪PPT、小猪指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入场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只有一个接着一个走才能到达哦!”
二、故事欣赏,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故事导入活动
——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他没有朋友很烦恼,为什么呢? ——因为它脏脏的,不爱洗澡,那我们一起来我们来教教它洗澡吧!
三、欣赏音乐,发现A、B段不同的曲式。
1)、倾听音乐第一遍,发现音乐中A、B段不同的曲式。——只跟着做拍腿的动作,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声音?再听一次,如果听到了就请举手。2)倾听音乐第二遍,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B段特定音。
——有什么发现?哪里不一样?老师是怎么做的?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咕噜咕噜的音乐响起时就提示小猫要用沐浴露了 3)倾听音乐第三遍,游戏中再次听辨A、B段不同曲式。
——我要换动作了哦,请小朋友心里默数我们每次抹了几下沐浴露? ——4次
小结:眼睛很亮,很认真,不仅观察到了我手上的动作,还观察到了动作的变化。
四、创造“洗澡”时的肢体动作。
A、思考尝试创造洗澡的地方,开发幼儿不同的肢体创意。——朋友们来说说洗澡要洗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洗?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下位倾听
——(鼓励幼儿表达并示范)你来说说洗哪里?怎么洗? ——你喜欢哪个朋友的动作,为什么?
——因为他拍手的时候加上了头,屁股扭起来了;跟上音乐的步伐。——洗澡是有方法的,首先洗头、再洗手臂、肚子,最后洗腿和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试吧!
B、完整跟随音乐A段时自由洗澡,B段时洒沐浴露。
——刚才小朋友洗澡的动作很美、很帅,我问问小猪学会洗澡了吗?他还想学学更多的动作。
C、进一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同伴不同的肢体动作“洗澡”。(播放音乐)——教师带上指偶,巡视幼儿学洗澡的动作
五、小结
小猪现在觉得洗澡真好玩,想和大家一起来洗澡,我们一起来用你觉得最美、最帅的动作洗澡吧!
——小猪今天真开心学会了洗澡,谢谢你们
2014.11 活动反思:
1、教师的活动流程清晰,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在活动中有律动的氛围,幼儿创编的动作较多,对活动兴趣较高。
2、入场音乐可以直接用要听的第一段音乐,让幼儿提前对音乐有熟悉感。
3、教师在过程中拍打的第二个节奏太快,没有跟上音乐,可以直接用2/4的节奏拍打。
“吵”出来的韵律歌谣 篇5
要解决问题, 必须找出症结所在。我在学生中调查了“为什么课前会如此吵闹”, 他们说同学们没事干, 只好讲话玩耍, 一吵闹起来, 值日班长就管不住了。 我冥思苦想了很久, 在没有想到妙法前, 我借鉴了语文老师的一些什么“课前准备怎么做? 拿出书, 坐端正”, 但有的学生也只是图好玩, 说完又去乱讲话了。我也想学语文老师一样让他们背一背唐诗等, 但又觉得上英语课, 课前却背语文的内容, 心里不大舒服。
一天, 我在《英语辅导报》上发现一篇文章《顺口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妙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因为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天性, 学习始终是以好奇、兴趣为基准。顺口溜, 是把所学的内容用一些有节奏的顺口溜的句子表达出来, 让学生易于记忆, 加之顺口溜既顺口又好记, 一般还会加上动作表演, 而且朗读时很整齐押韵, 最适合课前的朗诵。 于是我上网查资料、查书刊, 把别人写好的和我自己编写的印成资料, 教给学生, 让他们熟悉。 如:
【身体部位名词顺口溜 】hair长在head上, mouth长在nose下; 眼睛eye用来看, 耳朵ear用来听; 写字要用hand, 走路要用foot。
【方位名词顺口溜 】in在里面, on在上面, under, under在下面, between站在两中间, beside应该站旁边, behind跟在最后面。
【疑问词顺口溜 】
who, who, who是谁, how, how, how怎样,
when, when, when何时, where, where在哪里,
whose, whose是谁的, which, which哪一个,
what, what是什么, what colour什么颜色,
what time几点了, how old几岁了,
how many是多少, how much多少钱,
how about怎么样。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顺口溜
( 主格) 我是I你是you, 男他he, 女她she, 宝盖it不是人, 我们都用we, 他 (她, 它) 们都是they。
(宾格) 我me你you, 男他him, 女她her, 还有宝盖小it, 我们us你们you, 他 (她, 它) 们都是them。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我的my你的your, 男他的his女她的her, 我们的our他 (她, 它) 们的their。
Be动词的用法口诀
我用am, 你用are, is连着他, 她, 它;
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
变疑问, 往前提, 句末问号莫丢弃;
变否定, 更容易, be后not莫忘记。
疑问否定任你变, 句首大写莫迟疑。
学生学会这些顺口溜后, 我吩咐课代表, 在每天上英语课前作为课前准备背诵的内容, 开始的几节课效果不大, 一是因为学生们对口诀不熟, 二是课代表还没养成习惯, 过了一段时间后, 一切就好像形成了规律, 每当我走进教室时, 就会听见学生们背诵的英语顺口溜整齐洪亮, 我一筹莫展的问题得以解决, 我很高兴, 课也上得舒心了, 还得到其他老师的赞赏。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一天一个学生问我, “老师, 我们背那么多口诀有什么用啊? ”我大吃一惊, 我花了那么多心思编出来的韵律歌谣, 难道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吗? 于是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 原来大部分学生只是记得了口诀, 却没有理解它们的意义, 所以才没能用在英语学习上, 于是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为学生解释每个口诀的含义, 并在后来的课堂上, 只要用到口诀和韵律诗歌的地方, 我就会把它们搬出来用一用。 如:我对故事提问时, 开始学生们根本不知道我问什么, 我就让他们想一想口诀:
who, who, who是谁, how, how, how怎样,
when, when, when何时, where, where在哪里,
whose, whose是谁的, which, which哪一个,
what, what是什么, what colour什么颜色,
what time几点了, how old几岁了,
how many是多少, how much多少钱,
how about怎么样。
他们便知道我问什么了, 效果真的很好, 现在只要我一提问, 同学们自己就开始在下面小声背口诀, 马上就知道我的问题的意思了。 在一次课堂练习时, 有些学生不懂如何变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 我就叫他们背一背口诀:
我用am, 你用are, is连着他, 她, 它;
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
变疑问, 往前提, 句末问号莫丢弃;
变否定, 更容易, be后not莫忘记。
疑问否定任你变, 句首大写莫迟疑。
口诀一背, 学生都明白了该怎样做。 过了一段时间我去问那个学生口诀有没有用, 他说:“有用了, 我还把口诀教给我弟弟啦!”很高兴。 但是我想, 如果只是让学生背诵现成的东西, 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起不到根本的帮助, 应该让他们参与到编顺口溜和韵律歌谣这一过程中来, 才会让学生用英语去想英语的问题, 而不是死记硬背。
有了让学生编写韵律歌谣的想法后, 我在后来的教学中, 尝试着实施我的这一想法, 每教一个新的课程, 我就会把本课的新单词和句型分列出来, 让学生回家把它们编成顺口溜或韵律诗交给我, 然后我再把学生的顺口溜或韵律诗组合在一起, 选出好的教给学生, 让他们易于记忆和掌握, 并且在课前准备时背诵。 如教完shapes一课时, 学生和我编了韵律诗:
同时在本学期一节公开示范课上, 我利用这首韵律诗设计了一个拼图的情景, 效果极好, 体现了英语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教完our fashion show一课时, 因为涉及进行时态, 我选了下面这首关于一般进行时态的韵律诗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一语法。
教完weather一课时, 学生和我编了韵律诗:
教完Christmas一课时, 学生和我编了韵律诗:
我觉得这一方法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一方面因为学生和我都喜欢用英语来编歌谣了, 虽然编的还不是很好, 但也是一种尝试;另一方面,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课间也会听到他们念我们编的顺口溜和韵律诗, 我们很有成就感。而且不断有家长打电话给我, 说:“孩子最近背的一些口诀和韵律诗很好听很有用, 孩子不但爱说英语了, 语感也增强了很多, 你的办法真好。 ”我真高兴! 更让我意外的是以前不能开口的学生, 现在也可以听到他们念英语了。 此时正值学校要开展校本课程, 于是我有了一个设想, 要求英语组全体老师, 根据自己所教教材, 把每一课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编成顺口溜或韵律诗, 利用一年的时间把1~8册的英语课本内容编成“韵律歌谣”汇编成校本课程。 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师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英语。
通过本学期顺口溜和韵律歌谣的使用,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顺口溜和韵律歌谣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因为趣味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着力点,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好英语课, 做到学中乐、乐中学, 充满乐趣的顺口溜和韵律诗会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有吸引力, 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同时它们还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课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让他们记得牢, 记忆时间长。 韵律歌谣真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好帮手, 我们要结合所教内容, 巧妙利用韵律歌谣, 为小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大班韵律活动:天鹅嬉戏 篇6
此韵律活动选择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幼儿觉得新颖有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将动作学习的程序设计为:从手部动作过渡到整个身体动作;从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到站立做动作再到身体移动做动作;从教师与教师的示范合作, 到一位教师对全体幼儿的分角色合作, 到两位幼儿的示范合作, 再到全体幼儿两两合作。活动中, 将儿歌与音乐相结合, 让幼儿更清晰地感受节奏、乐句和乐段。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用身体动作完整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学习用手指和手腕动作玩“木头人”和“挠痒痒”游戏。
3.在合作中能自信地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活动准备
巴赫《嬉戏曲》CD音乐, 黑色手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黑、白天鹅
1.教师出示戴黑手套的手, 做出天鹅造型, 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左右手练习黑、白天鹅的造型动作。
二、让幼儿完整感知表演的情节
师:今天老师讲一个黑天鹅和白天鹅的故事 (双手放膝盖) :第一天, 一只黑天鹅出来了 (用手做黑天鹅动作) , 它觉得很孤独, 想找朋友玩游戏。后来, 它遇见一只白天鹅 (做白天鹅动作) , 它们一起高兴地玩起来。第二天, 它们又在一起玩游戏, 玩得可开心了。
师:我们先看一看, 它们第一天玩了什么游戏。
三、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一) 用手部动作表现A段音乐
1. 教师随乐念儿歌, 示范A段动作2遍。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观察到的动作。
3. 引导幼儿用手指的开合和手腕转动表演两只天鹅玩“木头人”游戏。
4. 边念儿歌边带着幼儿完整做4遍A段动作。
(分析:此环节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 包括做了什么动作和动作的顺序。这首曲子速度很快, A、B段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儿歌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乐句和乐段。随着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逐步熟悉, 儿歌要逐步退出。)
(二) 用手部动作表现B段音乐
1.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教师示范, 找出B段与A段不同的地方。
师:第二天, 两只天鹅又一起玩游戏, 看一看它们第二天玩的游戏和第一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 重点学习B段的挠痒痒动作。
师:你们会做这个动作吗?谁来试试看。谁给谁挠痒痒啊?黑天鹅说不痒的时候, 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
3. 带领幼儿完整做2遍B段动作。
(三) 跟随音乐完整做动作
1. 引导幼儿整理天鹅两天玩游戏的动作顺序。
2.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做动作。
3. 幼儿创编爱心造型。
4. 幼儿尝试随音乐完整做动作, 教师退出, 不做动作。
(四) 尝试在不同的空间层次 (高、低) 用手部动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师:天鹅除了会在天上飞, 还会在水里游, 那我们在天上飞一飞, 在水里游一游。
四、学习分角色用手部动作表演
1.教师扮演黑天鹅, 幼儿扮演白天鹅, 用手部动作表演挠痒痒。
2.帮助幼儿理清A、B段中的个别问题。
3.幼儿随乐完整表演, 在结尾时做出爱心造型。
(分析:在整个合作表演中, 黑天鹅是动作的发起者, 白天鹅是动作的接受者。分角色扮演时, 教师先扮演黑天鹅, 即动作的发起者, 幼儿扮演白天鹅, 即动作的接受者。这样就降低了合作的难度, 幼儿易于接受。)
五、学习分角色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1.执教教师 (黑天鹅) 与配班教师 (白天鹅) 示范如何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天鹅嬉戏的情景。
2.帮助幼儿整理合作表演中的个别问题。
3.教师扮演黑天鹅, 全体幼儿扮演白天鹅, 用身体动作分角色合作表演。
4.两位教师分别扮演黑天鹅和白天鹅, 幼儿自由选择扮演的角色, 分成两组, 两位教师各带一组幼儿用身体动作合作表演。
以节奏韵律带动拼音学习 篇7
明快流畅的课堂节奏很重要。因为人对音乐节奏有着天生的需要与喜爱,在这点上儿童表现得更加突出。儿童喜欢节奏感,节奏感让他注意力集中,节奏感让他觉得快乐、舒服。琅琅上口的儿歌口诀、富有韵律的肢体语言、活泼欢快的游戏表演等,都让他们在汉语拼音乐园中游得更欢、更畅、更带劲儿!
一、歌诀唱出快乐节奏
将儿歌引入拼音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些语句简短,节奏明快,直观性强,富有童趣的儿歌是教学时的佳选。如传统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为了教学的需要也可以自编儿歌。我在教复韵母“ei”发音示范后,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来巩固:“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也将韵母带“ing”的字组合编了一首儿歌来唱:“天上几颗星,孩子数星星,树上有只鹰,拔了一颗钉,队里有个兵,掉了一块冰,河水非常清,请你来听听,我的ing ing ing。”
有的儿歌看似无厘头,但读起来音韵上口,所表达的意思也很符合现在孩子跳跃的思维和猎奇的心理,学生真的很喜欢。再加上教师手势或直观图的配合,不仅让孩子轻松记住了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营造了一种富有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心无旁骛,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二、肢体展示动感韵律
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兴趣保持的时间短,拼音教学如果光让学生动口,而不去创设机会让他们的肢体动起来,那么,他们会坐不住,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手舞足蹈”。孩子们小小的躯体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只要教师善于引领、挖掘,孩子的肢体动作智慧就会得到非常完美的体现。
如在区分“u-ü”这对形近韵母时,我建议孩子们用两个小拳头来代替ü头上的两点。当我读到“u”时孩子们的手就不动;当我读到“ü”时,他们就把小拳头举在头顶上,动作整齐漂亮,富有韵律感。
拼读就更适合用手势辅助了。教师把左手当作声母,右手当作韵母,左右手猛一撞,学生随着教师干脆利落的动作,“呼——”地碰出音节来。当学生学习出现倦怠时,不妨使用“猜拳式疯狂拼读”:伸出手掌来,剪刀、石头、布!g-u-a—gua,k-u-a—kua,h-u-a—hua……别说,还真有效!肢体语言促进血液循环,学生不再胆怯,小脸通红,扯着嗓门读得特带劲儿。就这样,肢体动作的辅助,赶走了学生拼读的怯意,他们从此不再害怕拼读,学习更加轻松快乐。
三、游戏协同智慧发展
在游戏世界里学汉语拼音,对儿童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游戏是多种感官协同的具有较强的韵律动感的活动,它能够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如传统的开火车游戏。“开火车”是一种常用的韵律游戏,可以顺着开,倒着开,横着开,竖着开,等等。该游戏快捷省时,参与面大,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动静结合,节奏分明。开得顺溜的“火车”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心理上的顺畅和无限的满足感,孩子们一个个小脸通红,乐此不疲。同时我们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如“找朋友”、“送信”、“摘苹果”、“紧急集合”等。这些活动看似平凡,形式老旧,但配上一些儿歌,拍手念唱一下,动感节奏就出来了,孩子们依然喜欢,可继续延用,不要摈弃。
随着课改的韵律“动”起来 篇8
一、让课堂“动”起来。
知识有两种形态,即过程与结论。传统教学注重若干个结论,而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这适应了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特点,因为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学习中,引导学生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下面,我就现行一年级课本中的几个课例来谈谈。
在教学《太阳》时,可让学生学着太阳“跳”出水面,戴上头饰从“草”里“冒”出来,当大公鸡把太阳“叫”出来,学着小鸟把太阳“唱”出来,边演边悟边谈,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借助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号召全体同学帮后羿一起射太阳,自然而然地引出识字小游戏———争当射日小能手:画上10个太阳,每个下面有生字,谁射到就读出来,这就对认读、识字做了最好的巩固复习。实验教材识字量多,有的7、8个,有的10多个,甚至达到30个,所以我们更要运用有趣的游戏、激烈的竞赛、有声有色的角色表演、生字找家人等各种方式让课堂“动”起来。还可以设计一些识字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学过的生字,增加识字量。把音乐、美术引入课堂也是一个好方法,如在教学《冬天里的小画家》,让学生画一画这些“画家”画的“画”;《想飞的乌龟》这课里,还可以想象乌龟的壳没裂之前的样子与摔裂之后进行对比画,增加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小小的船》、《上学歌》、《劳动最光荣》这些课文时,音乐无疑是理解课文的最好工具。只要我们注意发掘,课堂完全可以“动”起来。
二、在课外“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活化,强调课内外学用结合,突破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对于教师来讲,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其实只要有心,生活中到处都有信手拈来的素材。
如在教学《外面的世界》这课时,可以充分挖掘生活,把外面的世界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通过校园中的宣传标语、标牌、校史栏、宣传栏等识字,然后把见到的字做成字卡,巩固活动。接着,老师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生活中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菜市场、超市、街道、村委会、银行……等等实践认字,再接着,我们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字的包装袋、商标、广告纸等尝试识字,感悟文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再让学生回到课本,通过实践讨论第一个问题,使学生树立起从生活的海洋中学习的观念,再进行表演《冬冬逛街》之类的节目,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和如何进行语言交际的方法。长期坚持课外为课内所用,相信学生的知识会更加丰富,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三、让评价“动”起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于评价体系做了这样的论述: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所以,对于评价方面,我们要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改革健康发展。评价时要注意综合评价,可分他评、自评、师评与家长评等。
如在同学读完课文后,先自己说一说读得怎么样,再由其它同学进行评议,要正确看待自我,树立自我,接着再让同学评议,尽量寻找闪光点,评出信心,评出干劲。还可以设立诸如“悄悄话信箱”、“想说就说”、“让我们快乐成长”等栏目,让学生大胆诉说心里话,互评、自评,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考试制度改革应改变单一的卷面考核为综合测评与卷面考核相结合。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综合测评:读文章、背古诗、进行简单的对话,还可以安排一些实践内容:在操场上、校园内有意丢几张废纸,叫学生到操场上集合,观察学生的反应。由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完成卷面考试时除了考卷最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能力外,还可以增加合作完成的内容,它与基础知识的比例大约为3∶7,具体可让老师讲明题意后,先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各小组参与讨论的情况打分 (占60%) ,在统一认识后再要求学生自己把答案写在卷子上,自己完成 (占40%) 。把“合作”与“独立”两项分加在一起,就是该部分的得分。
大班韵律活动:手影舞会 篇9
1.学习简单的手影造型, 能在儿歌的提示下随三拍子音乐模仿表演。
2.能创编孔雀、小猫、螃蟹、小鸟的手影造型, 尝试随乐表演。
3.对手影表演感兴趣, 体验手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拍摄手影视频、剪辑过的《蓝色多瑙河》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手影表演的视频
1.提 问 :是哪四种小动物来参加舞会 ? 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变成的?
2.教师示范表演动物手影。
二、尝试模仿手影表演
1.分段模仿手影。
师:第一个出场的动物是谁? 它来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 (依次用不同的方式模仿天鹅、小兔、毛毛虫、蝴蝶)
2.尝试完整手影表演。
(1) 第一次完整手影表演。师:试试看, 把四种小动物的手影连起来表演。
(2) 第二次情境手影表演。教师宣布森林舞会正式开始,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漂亮舞台。
三、集体创编手影表演
1.创编手影动作。
师:森林里开舞会真热闹, 孔雀、小猫、螃蟹、小鸟被吸引来了, 它们也想来表演呢。想一想, 怎样用我们的小手变出它们的影子。
2.动物、音乐匹配。
师:听到舞会上传来了天鹅、小兔、毛毛虫、蝴蝶表演的音乐, 孔雀、小猫、螃蟹、小鸟可喜欢了! 它们会选哪一段音乐来表演呢?
3.创编手影表演。
师:能不能让你的小动物跟着音乐的节奏出场、问好呢?
(1) 三人一组, 商量要为哪一种动物表演手影。 (播放分段音乐)
(2) 集体表演。
四、欣赏大师手影视频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手影大师们表演的精彩节目,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师徒间不断思考、相互碰撞、逐步优化的教学案例, 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教得无痕———体现了高效教学艺术
1.无痕运用引导语。在幼儿学习动物手影出场表演时, 我们听到钱老师不是用“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种生硬、无趣的引导语, 而是贴切地运用“把天鹅请出来”“小兔怎么来的”这样的引导语, 让幼儿自然地、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2.无痕解决重难点。《蓝色多瑙河》是快三的圆舞曲, 这样的节拍对大班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但我们在观摩时发现, 孩子们在手影表演时能较好地把握音乐节奏。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钱老师创造性地以儿歌的形式无痕支持幼儿掌握音乐节奏, 分清乐句乐段。如随乐念儿歌:第一只天鹅, 你好、你好! 小兔子来了, 你好、你好! 小虫小虫, 你好! 飞到东, 你好! 飞到西, 你好! 二是钱老师在设计动作时主要在第一个拍点即重拍上做文章, 即使个别地方在第二拍有动作, 也是重复第一个重拍的动作, 这就降低了幼儿随乐表演的难度。
3.无痕提升再拓展。集体教学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钱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组手 影大师表演的视频, 带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提升了他们对手影艺术的欣赏水平。
二、学得快乐———展现了轻松的学习境界
1.精选教学内容。钱老师结合幼儿园“民间艺术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课题的研究, 把手影选为大班的韵律教学内容, 具有多维度的教育意义。教学中, 钱老师根据孩子喜欢动物的特点, 选择了天鹅、小兔、毛毛虫、蝴蝶等动物形象, 让幼儿尝试用手影来表现它们典型的造型特点, 为幼儿的快乐学习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