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知识

2024-12-23

习得知识(精选10篇)

习得知识 篇1

知识有多种分类, 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 可以将显性知识理解为能明确用书面文字表达的的知识, 将隐性知识理解为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确表述的只能意会的知识。受传统知识观的影响, 目前的各类教育仍以传授书本上编写的能明确表述的显性知识为主, 但是研究表明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 隐性知识都远远胜过显性知识, 它是知识创造之源, 更符合知识社会的知识构成需求, 所以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关注隐性知识的传授, 鉴于隐性知识自身不易系统表达的特征, 在教育中传授相关隐性知识存在很大的困难, 但是知识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运用, 给隐性知识的传授带来了新的机会。本文就将探讨网络论坛在促进隐性知识习得中的运用。

一、隐性知识的分析及习得的可能性

(一) 隐性知识的分析

自波兰尼提出隐性知识的概念后, 很多的学者丰富了隐性知识的内涵。野中郁次郎把从技能维度 (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掌握的所谓“诀窍”的技能) 和认知维度 (包括信仰、观点、思维模式) 来理解隐性知识[1]。斯腾伯格认为隐性知识指的是以行动为导向的知识, 是程序性的, 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它能促使个人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2]。张亦学认为, 隐性知识是人们通过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 尚未用社会逻辑工具语义明确表达和文献化的知识[3]。笔者认为隐性知识是根植于个体头脑中的、与个体行为表现有关的难以明确表达的非结构化知识[4]。总之, 个性化、与行为有关、难以表达是隐性知识的主要特征。

(二) 隐性知识习得的可能性

可见, 非结构化的隐性知识难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有效传授, 也就是说运用传统的以书本显性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很难实现隐性知识的传授, 关注隐性知识的教与学需另辟蹊径。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知识可以直接在个体之间实现转化, 即社会化[5], 个体在交流互动中、在相互启发影响下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体间潜移默化地转化与习得, 其有效习得的关键是努力搭建个体间交流讨论的平台, 而且“非正式交流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6], 可见个体间的交流讨论过程将影响到隐性知识的习得。

二、构建知识论坛助力隐性知识习得

网络论坛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后出现在因特网上的社会化的虚拟人际交流平台, 可以提供个体间实时在线交流和非实现线下交流, 针对个人的私密交流和针对群体的广播式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凭借着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撑, 如今网络论坛的功能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 随着网络技术向教育界的延伸, 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平台,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习得可以借助网络论坛的支持, 即构建知识论坛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

三、知识论坛———促进隐性知识习得的网络论坛

知识论坛是一般网络论坛向教育领域的衍生, 即侧重于知识学习交流讨论的论坛, 将网络论坛应用于知识的学习、交流与讨论后, 使得普通的网络论坛具有了知识传递的教学功能, 此时知识论坛成为了网络学习赖以开展的网络学习环境, 它是一个虚拟的网络学习空间, 但凭借网络信息技术, 它能提供多种网络工具来支持网络互动教学, 隐性知识是属于个体独有的, 即使是学习生活经历相似的群体, 他们的隐性知识都不会完全相同, 每个人对隐性知识编码与表达都不会相同, 充满个性特征, 要想通过对话交流讨论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体间的转化与习得, 笔者认为主要需提供两类网络学习工具:多元化的表达工具和多类型的支持工具。

(1) 多元化的表达工具

隐性知识属于个人, 不同的人对自己的隐性知识都有着不同的理解、编码和表达方式, 有些可以用语言来清晰地表述, 有些则不容易用言语来表达, 但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比如:以图表、动画等方式来隐喻表达, 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能表达各自的隐性知识, 促成隐性知识交流的发生, 需要为同学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表达工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至少存在八种类型的智能, 即八种认识、理解、编码世界的方式, 而且每一种方式都有着自己的表达特点, 个体总喜欢用自己最擅长的那种方式 (即个体的优势智能) 来认识、理解和编码世界, 所以个体的隐性知识深深地打上了他优势智能的烙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表达工具, 就可以为个体隐性知识的个性化表达提供可能。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表达工具, 集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达能力于一身, 结合电子笔记、注释、查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从而能够制作出集流程图、多媒体动画等多媒化的多元化学习结果作品的网络学习工具。这些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表达形式, 其实质也就是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结合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表达, 有助于同学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交流、共享自己的隐性知识。

(2) 多类型的支持工具

为了保证网络教学平台中隐性知识的共享, 还需要网络便捷工具的支持。如:网络搜索工具, 网络信息存储工具, 学习资料库等。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拥有一个后台数据库来保存学习资料、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基本信息是必须的。同学们的发言, 以及配合发言所制作的图表等显性化的材料, 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料, 它们都暗含着学生各自的隐性知识, 需要把他们分门别类地保存在网络教学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中供其他同学参考使用。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还需要为每一位同学开辟一个存储空间用来存放各自的电子笔记、学习记录、反思日记等材料, 用电子档案袋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 更重要的是隐性知识的习得过程。

四、设立网络论坛的知识版主, 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与习得

提供了大量网络学习工具的网络知识论坛是促进隐性知识社会化转化 (即隐性知识有效习得) 的条件之一, 更需要一位网络教学管理者来组织开展以隐性知识的习得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教学活动, 笔者将在知识论坛中开展网络教学的管理者称为知识版主, 他的主要职责引导学生开展知识交流与讨论, 促进隐性知识习得与转化的发生。

版主, 俗称“斑竹”, 是网络论坛的信息管理者, 对论坛实施删除不良信息、控制用户的权限等管理工作。知识版主不是传统网络论坛版主角色的简单转变或职能的简单增加, 而要从思想深处对自己的角色与职能发生本质性转变, 他们不仅仅对网络论坛上的信息开展管理, 更重要的是对出现在网络论坛上的知识开展管理, 他们是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知识主管”:要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出现的所有信息视为一种知识元素开展管理, 即将同学运用网络认知工具表达在知识论坛上的观点与言论视为他们外化的一类隐性知识, 知识版主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汇总提炼, 即将对网络论坛的信息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的高度, 此时单纯的信息删除等仅是论坛管理的一小部分。可见知识版主的工作重心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 论坛中的留言是学生借助多元化的网络认知工具个性化表达的成果, 它们折射的是学生心中的隐性知识, 知识版主要努力挖掘并以一种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从而促使这些个性化表达的隐性知识能在同学之间共享。此外平等、互利、友好的文化氛围更有助于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 所以知识版主还必须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网络论坛氛围, 特别是要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知识共享理念, 在这样一个民主、自由的网络氛围中, 同学们自然就会乐于向他人袒露心扉讲述自己的学习成长故事, 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 同时也会赢得其他同学的互动与反馈, 这样的故事分享、知识交流讨论过程就能促进同学间隐性知识的转化、共享与习得。所以, 知识版主的工作目标就是从知识管理的高度对论坛开展管理, 克制传统网络论坛的“信息灌水”功能, 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论坛开展知识共享与习得活动, 努力创建并维护一个学习型的网络知识论坛, 其中充满着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活动。知识版主的工作职责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体系丰满, 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知识版主自身的知识体系要丰满, 能胜任教育教学的需要, 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 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能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知识准备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知识版主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将解决问题的知识编写成帖子放在论坛上在必须的时候提供给学生参考, 有时还要根据实际的网络教学过程实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来吸引同学对相关学习问题的关注。

在实际的网络教学过程中, 当同学遇到问题时, 知识版主要能给予学生实时的帮助, 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知识版主把解决问题的详尽过程以及所需用到的知识回复在论坛中实质上就是知识版主相关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知识版主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不仅给提问同学以帮助, 更能增加知识论坛的知识总量, 其他同学在看到知识版主的问题解决方案后也会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解决的新方案, 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知识论坛的知识共享与习得功能。

(2) 营造良好的网络知识共享氛围

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化依赖一个平等互利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网络知识共享氛围有利于隐性知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转化与习得, 所以知识版主要创设并维持一个良好促进网络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知识版主就是网络学习的组织者, 有职责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网络知识论坛上营造出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 让同学充分意识到知识分享与共享的重要性, 鼓励大家积极针对某个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隐性知识共享观。在良好的网络知识共享氛围的熏陶下, 促进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与习得。

(3) 知识理解力强, 能挖掘同学留言中的隐性知识

知识版主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理解能力, 能透过同学在知识论坛上发表的个性化知识留言, 挖掘隐含在背后的隐性知识, 并能以另一种更清晰、大部分同学更能理解的形式来二次表述以实现同学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同学们在论坛上的留言, 可能因带有较强烈的个人因素而不易被其他同学理解, 也就阻断了同学间隐性知识的共享。此时就需要知识版主充当隐性知识翻译者的角色:对同学们的个性化的留言进行二次加工, 进行解释、说明, 并借助网络多元表达工具进一步显性化, 提供给其他同学参考, 促进隐性知识在同学间的交流与共享。

摘要:在介绍隐性知识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 该文基于隐性知识习得的社会化模式, 探讨了凭借网络知识论坛, 通过构建包含多元化认知工具的网络学习环境、设置知识版主组织开展正式和非正式的以知识交流讨论为中心的网络教学, 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转化与习得。

关键词:隐性知识,网络论坛,知识版主,网络教学平台知识转化

参考文献

[1]Donald Clark.Knowledge management, [DB/OL].http://www.nwlink.com/donclark/hrd/history/knowledge.Html

[2]Robert J.Sternberg et al..Practical Intelligence in Everyday Life[M].N 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张亦学, 《论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运行机制》, [J], 聊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4)

[4]朱焰, 高职隐性知识的分析及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J], 职教通讯, 2010 (9) :9

[5]周竺, 孙爱英, 《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6)

[6]胡振华等, 非正式交流是技术创新扩散的主渠道, [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7) :11

习得知识 篇2

(2)If you turn to the left, you will find our institute at a distance.[译]如果你向左转,你将会在远处找到我们的机构建筑。(3)I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译]因为他是不诚实的,(所以)我不能信任他。

(4)We took off and flew over the city and slowly gained height.[译]我们起飞了并且飞过了这个城市,然后慢慢地飞向高空。(5)The cat ate the mouse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cornerof the house.[译]猫吃掉了喝了放在房子角落里酒的老鼠。(老鼠喝了放在房子里的酒,猫吃了这个老鼠)

(6)He lived neither for fame nor for personal gains.[译]他既不为声望,也不为个人利益地活着。

(7)Water freezes at 0°C and boils at 100°C.[译]水在零度是结冰,在一百度是沸腾。

(8)We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a year and we can act English[译]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英语了而且我们能用英语表演。(9)The door was opened, and the audience came crowding in.[译]这个门被打开了,然后有观众不断地涌进来。

(10)And with this, and a proud bow to his patrons, the Manager retires, and the curtain rises。[译]并且(因为)有这个,一种自豪感扑向了他的赞助人,经理后退着拉开了窗帘(幕布)。(11)The lion eats the zebra that eats the grass.The snake catches the toad that eats the insect that nibbles the green leaves.[译]狮子吃了在吃草的斑马,蛇抓住了靠(在咬绿叶的昆虫的)来吃的蟾蜍。

(12)If there were no such a thing as gravity, we could not run or jump rope or swim or have a cold drink.[译]如果没有像万有引力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可能不能去跑,去跳绳,去游泳和喝冷饮。

(13)When I was reading a book, she came in.[译]当我正在读书的时候,她进来了。

(14)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it is arranged.[译]它一被安排,我就会让你知道。

(15)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I saw you.[译]自从我看见你,那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16)As she talked on she got more and more excited.[译]当她说起话来,她就变得越来越兴奋。

(17)I knew nothing about it until he told me.[译]直到他告诉我,我才知道了关于它的(东西)

(18)Come when you are free.[译]当你有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19)He was a free-will agent and he chose to do careful work, and if he failed, 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without subterfuge.[译]他是一个自由意愿的代理商而且他会去选择仔细的工作,并且如果他失败了,他会没有诡计地去承担责任。

习得知识 篇3

【关键词】 进制二语习得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引言

三十多年来,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深受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语言观出发,对此提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能转化,显性知识只能对一种语言输出起监控作用;另一利,观点认为能够转化,但在转化的限制条件上,意见不一。比如,DeKevser认为真实交际环境中的练习可保证有效转化,而 Ellis 认为,只有当二语的目标特征处在学习者二语语言发展的习得阶段,这一特征的显性知识才有可能通过操练转化成隐性知识。另一方面,众多实证研究却表明,学习者的显性知识与二语水平测试成绩有关,隐性与显性语法知识对总体二语水平都有预测力。而且已总体上证明了显性教学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相对隐性教学的优势。

1. 研究设计

1.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日在通过两项测试调查每一位受试在同一个语法结构(共17个语法结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掌握的对应与不对应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1.1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如果能够,隐性知识中大约有多少由显性知识转化而1.1.2具体语法项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别如何?

1.2调查对象

参加测试的为某人学英语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53人。其TEM4一次性通过率為88. 68%,分数在52-87分之间,60分以下6人,平均成绩67.70分,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3调查内容

本研究测试的17个语法结构所标的选择来自于R. Ellis (2005),选择依据主要包括学习难度、习得顺序、体现语言水平层次及结构覆盖范。

1.4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测量的两项分别为口头模仿测试与元语台知识测试(改错/解释)。

1.4.1口头模仿测试

隐性知识测量采用R. Ellis (2005 } 2006b)设计的口头模仿测试,包括34个含有目标语法结构或错或对的句子。受试如果听完句子感觉无语法错误则尽量复述准确;如果感觉有错,则进行下意识的快速纠错,但修正的句子只能依原句,保持结构不变,只作微观的局部改动,不能添加或改变意思。当然,受试可能没把错句自动改正,甚至将原本正确的句子改成了错误的,而且错误正好为该题测试点,或者完全没有出现目标结构,这此情况都将被判为失分。该测试正确句子每题1分,错句每句2分,满分51分。

2.4.2元语言知识测试

显性知识测试采用以改错及规则解释形式的元语言知识测试,共包括17个含有目标语法结构的错误句子,要求受试将错误改正并简单说明改正所依据的语法规则,这样便对受试进行了严格意义上的元语言知识测试。评分时,只关注目标结构,每题改对得1分、解释正确得2分,改错、解释错误得0分,改错、解释正确得2分,改对、解释完全错误得0分,改对(1分)但解释不精确或不到位(1分)得2分,满分51分。

2. 结果与讨论

为了回答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本研究首先调查受试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然后分别以每位受试及每个测试的语法项为调查刘一象,统计并计算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刘一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比率。

2.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关系

2.1.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掌握情况

本研究首先统计出口头模仿测试,1,每位受试对句模仿复述正确率(复述正确的句子数量除以17,并计算出全体受试对句模仿复述平均正确率;其次统计出每位受试错句纠错正确率,并计算出全体受试错句纠错正确率。统计结果发现,对句正确数量总平均比率高达96.78%,而错句纠正数量总平均比率为65.08%。这一情况说明,单纯的句子模仿较判断错误并纠正丙复述要简单得多。

2.1.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转化程度(按每位受试统计)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刘一应是指显性知识得分人于等于隐性知识得分的所有情况,包括A,B,C,D四类,两者间不对应则指情况E。

之所以说对应,是因为假定隐性知识是由显性知识转化而来,即有显性知识就可能有或没有隐性知识,但无显性知识就无隐性知识。如果这样的假设被最后证实,至少部分证明显性知识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

2.1.3各语法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转化程度(按各语法项统计)

为了解各语法结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平均对应程度以及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的转化情况,本研究统计并计算出了每一测试语法结构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平均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平均转化程度,其中,每个语法结构刘一应程度为A,B,C,D数量之和除以53,每语法结构显性知识完全转化率为A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每语法结构显性知识不完全转化率与无转化比率分别为B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与C: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

2.2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难易程度

虽然本研究受试刘一所测语法项的显性知识掌握优良、隐性知识掌握良好,但在各个语法项之间存在明显不平衡。为了了解各语法结构的难易程度,本研究统计并计算出了所有受试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完全转化率、不完全转化率及无转化得比率,受试在作格动词、与格结构、非真实条件句3项表现最差,完全转化率分别为0. 00% ,7. 69% ,7. 69%,而在内嵌问句、动词补语、定语从句、附加问句等项表现欠佳,完全转化率均低于80. 00%,表不难度较人但是附加问句在本研究的测试因其他原因造成较多错误,应当除外。

结论

通过以上刘一本研究实证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刘一应程度很高,而且显性知识的总体转化率较高,说明在非日标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大部分的隐性知识由显性知识转化而成。

(2)受试对各语法项的掌握程度有较人差异,较难掌握的往往是缺乏系统性规律或虽有系统性规律但本身较为复杂的语法项目。

该结论一方而尝试性地证明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接口理论”,另一方而为显性语台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且表明了刘一不同性质与难度的语台知识的教/学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认识理论关照下的外语显/隐性学习体系实证研究,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558

参考文献:

[1] Bitchener, J.&U. Knock. 2009. The value of a focused approach to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J]. ELT Journal, 63 (3):204-211.

[2] DeKeyser, R. 1998. Beyond focuse on

form: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econd language grammar [A]. In Doughty, C.&J. Williams (eds.). Focus on Form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苏建红.2011.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影响-以显性/隐性知识为中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 :118 -129.

源于自然学习的知识习得认知模式 篇4

关键词:自然学习,注意,信息编码,启动词,记忆

对于L2学习者来说,在加强学习条件下习得知识虽然有效,但是,其数量非常有限。如何在自然学习条件下习得更多的知识是L2学习者所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构建基于自然学习条件下的知识习得认知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L2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该模式集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为一体,其本质是一个激活模式,由有意注意、背景知识和组块记忆三部分构成,所以,该模式可以称作“三位一体”模式。

1 有意注意

注意是人们获取外部世界信息或知识的基本前提。注意是指心理努力在感觉或心理事件上的集中。它涉及五个方面:加工能量和选择性注意、唤醒水平、注意的控制、意识以及认知神经科学。[7]注意是信息加工系统能量有限的结果。[5]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于L2学习者来说,有意注意更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自然学习条件下习得知识的效率,其构建知识的记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只有大约几秒钟的时间,维系信息的物理代码和清晰图像。短时记忆持续大约几分钟时间,长时记忆可以是一个小时、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就三种记忆方式而言,长时记忆对于L2学习者尤其重要。我们经常发现,无意注意难以记住事物。我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对于L2学习者来讲,确定阅读目的是其心理基础,开始阅读前确定一个预设目的有助于控制阅读速度和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当学习者意识到为什么阅读和需要从阅读中真正学到什么的时候,他很可能会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来满足其需要。事实上,任何一个善于阅读的L2学习者都习惯于提前做出计划,确定一个阅读目地,根据所读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他可以预先浏览需要阅读的材料,然后决定其阅读策略,他也可以先读文本中的问题(如果有的话),用这些问题来指导自己了解和熟知该文本。诚然,L2学习者的阅读目的一方面在加强学习条件下由其教师和自身需要所决定;另一方面,他还必须学会在自然学习条件下确定阅读目的,这对提高其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2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对于L2学习者在自然学习条件下学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是指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其中包括以前的经历和语言知识。[7]它是学习者对于特定阅读材料所具备的知识,是学习者已有的整体知识以及有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只有当学习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和语篇承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理解才得以实现,阅读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背景知识以框架理论为基础,涉及知识结构和许多非结构的经验及背景。[2]明斯基(Minsky,M.,1975)指出,认知框架存储于人脑知识和经验的认知结构中,即基于经验的概念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关系模式中。[3]该认知框架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心理结构。一个认知框架等同于一个概念系统,在该系统内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下:如果你要理解概念系统中的一个概念,你必须理解整个概念结构。[6]在自然学习条件下,阅读材料的难易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对所读材料(题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也就是说,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背景知识。

因此,L2学习者在阅读文本时必须牢记相关的背景知识,换句话说,必须具有关于某一主题的已有知识,或称为先学习(prior learning)。否则,不论是在加强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条件下,阅读都无法进行;即使勉强可以阅读,最终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阅读理解以及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这是因为学习者缺乏相关的知识限制了其对文本的理解,以至于不得不发展一个与文本相关的知识结构,对阅读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类目编码。大量事实表明,专业人士比非专业人士更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或知识。例如,如果L2学习者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那么,他读到所选的该领域里某一主题材料的速度一定比他在阅读可能缺乏知识的自然科学里某一主题的速度要快得多。阅读速度慢的学习者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主题的相关术语并且努力思考这些术语的含义,然后才能理解与该主题相关文章的内容。在很大意义上来讲,背景知识反映学习者的理解基础知识和理解水平。学习者要提高其在自然学习条件下的阅读能力,必须形成和发展自身多方面的背景知识以丰富其理解基础知识。本质上来说,学习者不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在加强条件下阅读,其学习过程是一个类目化(概括化)活动。类目化活动是指人们根据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把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结构,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7](类似于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一种类目化活动。学习者记忆的最佳方式是组块记忆。

3 组块记忆

组块记忆是一种将信息联系化和模块化的记忆术。它具有动态性、扩容性、相对独立性和整体性四大特性。[4]L2学习者在自然条件下阅读所需要的记忆术是以语言的形式通过组块记忆法表现出来的。所以,它属于语言记忆。语言记忆是指借助于语言对单词、概念、规则和抽象思想的记忆。[7]人们快速连续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归因于语义记忆中检索加工的高效和信息的良好组织。学习者在自然条件下阅读许多学科的内容并需要记忆原文本的主要信息或知识时,确定语义组块是至关重要的。语义组块是指由若干个意义较小的单位(称其为“块”)组合而成的意义较大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位。[4]运用语义组块可以增加每个项目的信息量和密度,即记忆容量。语义组块的对象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内化文本的详细度。精选对象和数量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将原始文本转化为内化文本,同时保持原始文本的顺序、逻辑和系统的特点。尽管人类一次性记忆一系列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信息是以组块的形式且以不同组块的形式组织起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记忆力。如果信息以有意义的或有特点的形式加以排列,那么将会大大提高人的记忆力。

需要注意的是,语义组块及其各自的内部单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就关联性而言,其特点表面上是外显的,但实质上是内隐的。所以,语义组块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其所指的刺激的选择。然而,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些刺激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有意识选择的,L2学习者不仅要考虑刺激的意义或|特点,而且要考虑其已有信息、知识或认知图式,然后将信息或知识转化成有意义或有特点的语义组块。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信息编码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否则,就不能在两者之间构建操作程序,通过记忆环,进入短时记忆,再通过加工,进入长时记忆。[1]在信息编码过程中,L2学习者必须关注文本中的主要信息。顺利进行编码的第一步是注意与原文本有关的需要记忆的主要内容。信息编码因人而异,主要表现在心理表征方面。大量研究表明,信息编码倾向于信息的正转化或变化[7]。编码不能看作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当被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文本内容的过程[4]。在编码过程中,首字母缩略法[7]可以加以利用。首字母缩略法是指选取一组单词或短语的第一个字母。它也可以看作是由若干句子里单词的首字母构成。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搜寻知识线索中起重要作用。使用首字母缩略法的目的在于为展示语义组块之间和组块内部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确定的参照物。L2学习者可以把用作已知信息的首字母缩略词看作语义组块项目,第一项是启动词,最后一项是目标词。除此之外,其他项目既是启动词,又是目标词。要激活语义组块项目,必须得到语义启动的支持。实际上,语义启动是一种测试,进行语义启动是为了识别目标词。例如,“door”有助于识别“window”,“employer”有助于识别“employee”,“teacher”,有助于识别“student”或“pupil”等等。语义组块项目通过语义启动得到激活,然后,其周围的其他词很容易得到激活,由此确立语义组块项目之间的紧密关系。这种启动效应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快速阅读。诚然,如果学习者没有很好地选择启动词,那么,他将难以回忆起某一阅读材料的实质性内容,这对构建新知识结构是不利的。

4 结束语

知识习得认知模式对于L2学习者在自然条件下进行阅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认知模式包含了有意注意、背景知识和组块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作用是帮助L2学习者选择起语义组块作用的关键词,然后按照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语义组块和其所包含的项目,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所学的主要知识,使得L2学习者在自然学习条件下通过阅读能够更加有效地习得知识。

参考文献

[1]Craik F,Lockhart R.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 ry resear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Verbal Behavior,1972(11):671-684.

[2]Bruner J S.On Knowing[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3]Minsky M A.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edge[R].Techni cal Report:AIM-306.Cambridge,MA: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74.

[4]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 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5]郭本禹,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6]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教育实习习得 篇5

第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专业知识;通过从事家教了解学生心理,提高分析和讲解能力,练习使用准确的数学用语,学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第二、实习板书,务必做到工整,同时也提高了板书的速度。

第三、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书籍和杂志,收益非浅。

教学实践

9月5日,我们正式进入四中实习。真正的教学实习开始了,令人兴奋。

教学安排:第一周听课,第二、三周听课,第四周出卷测验。

我分配在高一(7)班(重点班),指导老师是~正好她就是高一(7)班的班主任。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开朗、干练。

在听课阶段,我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解分析的方法上课的停顿,学习根据学生程度、接受能力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的课,思路清晰,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听她的课,时间过的很快。我一边听课一边准备第一份教案,这份教案我修改了七次。现在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真正的具体的学生。教案就是讲课的书面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深度、难度、速度。我同时上两个班级的课,重点班(7)班和普通班(9)班,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有较大差距,所以同样的新课,要对教案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的方式更是为了学生学的更好。在(7)班,可以对较简单的内容一笔带过,不作详细分析,在完成课本练习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的思考题,引发思考,探索求解,让较好的学生能“吃的饱”。在普通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尽量多重复,适时补充一些相应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

经过一周的学习,终于有机会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毕竟是第一次面对学生,有些紧张,不过更多的是兴奋。我提早五分钟到教室门口。在走廊站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太漫长了,时间一秒一秒地挪动着,我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也为了不使学生觉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同学们果然议论纷纷,这是谁啊,不过,等到上课铃响,他们已经安静下来。随着“上课”的喊出,我紧张已去了一半。我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反复试讲的第一节课,也是老师耐心指导的第一节课,让我越讲越从容,越上越镇定。面对一双双的眼睛,我明白了他们的困惑,接着的练习让我更明确,学生吸收了什么,还存在的问题。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受到老师的表扬,让我觉得信心百倍。这节课让我明白,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自然发挥自如。

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我发现两个班级的课堂气氛走极端。七班过与沉闷,无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难是易,班级还是鸦雀无声,反复提问仍无人响应,让老师搞不清学生到底懂了没。九班则是一片欢腾,一呼百应,大叫大嚷又影响上课进度。

在七班,我要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发言。让上课气氛活跃,关键是学生参与思考,跟上老师的节奏。问题的设置不宜太简单,也不宜过难,提出之后让大部分同学能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可做必要的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时,语气,语调要有所强调。体温的对象也要注意:

1、简单的问题提问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

2、难度一般的问题交给中等程度的学生;

3、较难的问题,先分组讨论,让同学学会交流合作,在进行提问。有主动发言,给予表扬,若无,可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学生回答完之后,多用“非常好”,“很好”,“不错”等激励的字眼。也可请同学补充。如果回答问题的同学犯的错误比较典型可作个调查(如举手),在再作讲评,这样效果更佳,不致于伤害发言者的相信心。如果错误相当明显,同学就会为他纠正,这样,课堂也活跃了。

在九班,有些同学上课发言的习惯不好。有一个男生特别突出,他很积极思考,不但会拍桌子要求发言,而且是大喊大叫。对这样同学不能置之不理,否则越叫越凶,别的同学也会乘机大叫。抓住他爱发言,爱表现,过分自信的心理。我对他进行提问。第一,我问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问题没有说完,他已经大叫答案了;第二,答案;第三,为什么。如果对了,自然请坐。但是经常是正确率不高,“为什么”,就更难为他。经过几次提问,他变得规矩多了,其他同学也就没机可乘。课堂秩序也好多了。

课堂教学是学习和实践的重点,课堂教学中教材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教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教育专家们的经验总结。理清教材的基本脉络,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能动地处理部分或整章整节的内容,这就是数学老师驾御教材的艺术。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教学有法---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遵循教学原则,使学生尽可能迅速地通过主动的构建来建立起新的认识结构;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情况,合理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这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我发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是创造性的探索。

案例1趁胜追击个个击破

在学习了命题、反证法及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1)判断命题的真假,可以转化为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2)反证法的原理依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3)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证明中,可转化为证明其等价性的逆否命题。

如证明是x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将原命题转化为证明其等价性的逆否命题x=1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使学生深刻概念的理解,真切体会到它的应用。

案例2小灵通

针对学生的弱点零点分段法,可将书上的公式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x|>a(a>0)不等式的解集{x|x>a或x<-a}。

在熟练应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考虑a<=0时,解集是否也正确

若a=bx+m是否也成立,这样就可以简化一类不等式的求解。

同理|x|0)也可以推广。

案例3时世进补

在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中,补充“串针引线”法。只介绍它的应用范围,对于原理可先不加以强调。这样,在解分式不等式应用“串针引线”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简化计算,而且增加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班主任工作

每周:升旗仪式、段会、主题班会、体育锻炼课

每日:广播操、眼保健操、早读、辅导课

十月排练运动会入场式、担任运动会裁判员

进入四中实习的第一天,就听说一位新老师对我们实习班主任的欢迎词:“你们来实习了,太好了,帮我们震住这些学生,我有点管不了,特别是后排的男生,很调皮。”队员们笑成一片。确实,班主任工作对刚毕业的新老师是一个挑战。在我的印象中班主任从来都是“一呼百应”的,很有威信。

这样一件事,让我体会到什么是震不住的学生。校运会在周六举行,现在已经是周二了,别班的班服已由班委负责买来了,而我班班委却迟迟没有结果。时间紧迫,我只有全力协助。可是同学们意见不一,无法确定订购哪套.我强行决定一套较多数人都通过的班服.结果,事情没有那么顺利。下午第三节,支书反映,有些同~名~要求老师不买那套班服。这时班主任来了,我告诉她情况。~立即请了三位同学试穿班服。让同学们有个概念。穿起来的实际效果不错。这时,语文老师走进来,老师立即问她班服怎么样,语文老师大为赞赏,夸同学们很有眼光.称赞班服不仅休闲,而且整体效果好。

同学们慢慢安静下来,看着三位“模特”的示范,有些同学也点头了。这时,~说:“我们班有56位同学,不可能每位同学的看法、喜好都一样,无论定哪一套都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满意。所以,一定要有些同学为班级作出一点让步,少数服从多数,顾全大局。”这下大家,都自觉到组长处登记号码。

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希望以老师的权威强迫学生服从安排,但是问题反而更严重了。所以,希望“震”住学生,不是用老师的“权威”,而要做到以理服人,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切实际的大道理,唱高调,因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学生日益早熟。我们发现,同样年龄段的学生,一代比一代更有个性,更早地切入社会,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还未成年的时候,就对周围事物抱着日益加深的怀疑与批判态度。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变化。而且必须与学生的这种变化相适应,改弦更张。真正理解学生,体谅学生,细心耐心指导,课内严格要求,课外成为学生的朋友。

在选拔班委方面,我觉得除了在民主选举的前提下,我们应当认真地分析矛盾。调和矛盾。转化矛盾,促使班集体稳定正常得向前运行。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对矛盾。

1男生和女生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其实是合乎心理学“导性相吸”这一原理的。为什么?因为进入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普遍增强,爱面子,谁也不服谁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给班干部工作带来难题。他必须具备较高的威信,否则,工作难以收到成效。而利用“异性相吸”这一原理,让男生干部做女生的工作,女生干部做男生工作,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往往回顾及面子,买这些异性干部的帐,从而调和矛盾,转化矛盾。

2优秀生和后进生

一个班级体和谐与否,平等这个前提极为重要。选用班干部不能只盯着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会使成绩差的学生感到班主任在歧视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进取心。因此,只要学生表现好,能力强,哪怕成绩差一些,我们也要把他吸纳到班干部队伍中来。让后进生们看到只要努力了,他们也可以做班干部,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的积极性.3内向和外向

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沉稳踏实。喜欢思考,耐心谨慎,自制力强,平易近人,坚韧文静。因此,适合于做细致繁琐的工作,如任支书、生活委员等职务。他们大都能兢兢业业,细致入微,有条不紊,任劳任怨地作好本职工作。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开放,爽朗,热情健谈,果断敏捷,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勇于进龋因此,适合担任班长,纪保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他们往往古道热肠,大胆能干,敢作敢为,能主动积极得完成学校的任务。

这次实习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班主任工作的繁重。我们每天早上7:20到校。晚上7:00回来。晚上批改作业或试卷,备课。

教师要从各种辅导材料找出典型适合的习题,不过,看到学生的成绩,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对知识的渴求,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实习让我对我将来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特别在班主任有更深的体会。也了解到自身还存在的问题,没有经验,还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的素质,实习结束了,但我的教育学习并没有结束,我会坚持到中学听课,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继续努力。

主题班会

主题:祖国颂

过程:

1《中国人》的歌曲声中开始

2《祖国颂》诗歌朗诵

3同学发言“作为中国人最骄傲的事”

4有关中国的知识竞赛

5名人堂,猜猜中国的名人

6含有“中国”两字的歌曲接龙

7实习老师领唱《龙的传人》

习得知识 篇6

一、研究背景

(一) 二语习得中的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学习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语法教学仅对零散的语法结构进行讲解。Johnson (2002) 所写的《外语教学与学习导论》一书, 其中“语法”一章中只包括了“语法展示”和“语法练习”, 但Ellis (2006) 将语法的定义进一步扩大, 认为“语法教学包括所有能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一些具体的语法形式的教学技巧, 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从元语言学的角度读懂它, 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理解它, 从而真正学会它”。

以往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用经验。Larsen Freeman (2010) 强调, 语法教学不是教语法 (grammar) , 而是教语法技能 (grammaring) 。因为语法不是一套有各种例外的静态的规则, 而是人们形成语言模式的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个由简到繁、由点线面构成的整体, 而是一个有机的动态发生过程。鲁子问 (2008) 认为, 在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应当摒弃陈旧的概念, 适应新材料的语法特点,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任务导向的活动, 学生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英语语法, 这与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相一致的。

目前, 教师都已取得共识———语法教学应与整体语言能力的提升相平衡。既不能只侧重于复杂的语法规则的教学, 也不能完全不教语法。以陈建兰 (2012) 的研究为例, 她以自己学校为个案分析, 指出了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但是鲜少触及初中语法教学的难点。

(二) 情感过滤

由Dulay and Burt (1977) 提出的情感过滤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为Krashen (1985) 监控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这个过滤过程代表语言输入被吸收的程度。它之所以被称为“情感”, 是因为决定其效果的因子与学习者的动机、自信或焦虑程度有关。情感过滤这个词经常用来描述由负面情绪或经历引起的学习障碍。该理论指出, 如果人处于紧张、不适、忸怩或无学习动力的状态, 可能学不进任何东西。

情感在语言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语言学习者无法对异国文化产生共鸣, 他的潜意识会阻碍他像本族语者一样去表达自己, 这将严重减缓其学习进度, 也从反面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俗语。研究还显示, 青少年, 如初中生, 在外语学习中受到情感过滤的影响最深。更小的孩子似乎能更轻松地克服这种抑制。因此, 语法学习不应像过去一样沉闷无趣。简单地讲解结构、用法与规则, 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枯燥。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 将课程内容与他们的兴趣点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克服情感过滤的影响, 从而达到最佳讲课效果。

二、问卷设计

(一) 问卷调查对象及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普通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笔者曾以实习老师身份于此执教一个月) 。这65 名学生来自同一个自然班, 其执教教师、英语课本及语言环境都相同。为了弄清湖南省英语文法教学的现状, 探明七年级英语文法的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湖南找到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法, 笔者做了一份针对七年级学生语法掌握程度的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十几个七年级语法试题和学生的个人感受。问卷主要含以下4 个问题: (1) 何处是七年级语法难点; (2) 学生为何厌恶语法学习; (3) 学生如何看待语法教授的重要性; (4) 学生期待教师何种语法上的指导。

(二) 实验材料

笔者研究了湖南省七年级的教材“Go for it!”和所有语法知识重、难点,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问卷调查的框架。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主观感受题和客观描述题。前半部分是根据笔者的实习经验独立设计的。后半部分是与语法点一致的形式各异的练习, 大部分取自书本和练习册中的句子、短语, 以确保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考虑到权威性和功能性, 笔者还选择了《英语语法常见问题详解》中的经典练习题。

问卷第一部分列出了七年级语法的主要知识点, 让学生自己评估语法习得情况。随后是10 道不同形式的语法练习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语法的掌握情况, 并使他们意识到语言学习的不足, 之后是主观问答和语法点列表。通过对比完成习题前后学生在语法点列表上的选择, 可推断习题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理解。最后, 是三个关于教育学的多项选择题, 能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语法学习的主观感受。

三、实验结果分析

被试班级有65 名学生, 每人都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经过仔细筛选, 保留了50 份有效问卷, 完成者包括24 名女生和26 名男生。

问卷以自我评测类开始, 询问受试“考试中基础部分的单选题 (涉及词汇、语法等) 共15 道, 你通常答对几道?”。这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参考, 将帮助他们分析英语水平和语法学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受试者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 超过半数的学生通常能答对15 道题中的10 道。

第3 题则列出了七年级所有重要的语法点, 让学生选择很难或很容易做错的。在他们完成语法练习后又给出同样的列表, 要求学生继续选择他们认为困难的语法点。图1 是两次结果的比较, 表明精心设计的语法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习得的语法知识。

在第一次判断中, 有4 名学生没有选择任何答案, 说明他们不知道哪个语法点是最难的, 也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语法概念。第二次选择时, 每个人都选出了他们的弱势语法点, 表明客观习题有辅助作用, 学生的语法学习需要系统化的指导。第一次的选择中三大困难的语法点是:句子结构、情态动词和同义词、形近词的辨析。48%的学生认为他们很容易写出错误的句子结构。再次选择时, 三大困难的语法点是句子结构、情态动词和时态, 并无太大改变。因此,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需要, 在语法教学中重点关注句子结构、动词和时态等。当被问及受试者如何给语法点按难易程度排序时, 许多学生感到困惑, 甚至有4 位学生说, 他认为所有的语法点都困难。24%的学生没做难易排序练习, 20%的学生没有写出最困难的语法点, 表明他们不太了解自己的英语语法习得水平。根据填写了最难语法点的40 个受试者的答案, 情态动词是公认最难掌握的。因为中文没有时和体的区分, 使得学生很容易在情态动词时和体的选择和意义上犯错误。

第4 题“阅读理解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你通常会如何处理”, 旨在调查学习者的阅读技巧。54%的学生会先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然后再做题;8%的学生认为主要根据自己所学的语法知识做题;26%的学生会根据语感做题;另外12%的学生则表示会胡乱猜测答案。超过一半的学生有较好的阅读技巧, 但仅有很少的学生会应用自己的语法知识。

尽管新课程大纲鼓励任务型教学法,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还是对近期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重要语法规则进行记忆。对此, 第五题列出了学生不喜欢背语法知识的6 点原因, 并允许学生进行多项选择。其中, 有4 名受试者全选了所有选项, 这表明他们对英语语法学习毫无头绪。其中56%的学生认为, 记忆语法规则的最大难点在于每单元语法点过多, 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掌握其所学的内容。第二项与第三项得票均为40%, 即“没有找到高效背语法知识的方法, 全靠机械记忆”和“容易遗忘, 感觉背了新的忘了旧的, 总是背不完”。有24%的学生选择了最后一项, 认为自己“从不背语法知识, 常凭语感做题”。

以上数据表明, 学生本身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抱有较大兴趣, 只是常常跟不上新教纲的要求, 这最终将导致大量学生感到语法学习枯燥无味以至于对语法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一点,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为学生增加额外的语法学习指导。

第6~15 题为考查语法的客观题, 题目均根据第2 题所列出的语法点来设定, 每题考查一个语法点。笔者在设计问卷时有意识地采用了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在内的多种提问形式, 旨在防止学生认为该问卷调查过于接近英语测试而产生紧张和抵触心理。其考查的语法点分别是冠词的使用、名词的所有格、名词的单复数、时态和体、动词变形、There be句型、疑问句和情态动词等。调查结果让人意外地发现, 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并不如他们所预期的扎实。根据每题的正确率, 笔者发现最难的3 个语法点分别是句型、情态动词以及时态, 这与学生完成问卷后所表达的感受也是一致的。由此可见, 一份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对于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较为系统的指导, 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英语能力, 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在问卷调查的最后, 笔者提出了3 个开放性的问题, 旨在调查学生对当前语法教学现状的个人感受。

对于第17 题“你认为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是否重要”, 有40%的学生表示肯定, 并认为教师应当详细地教授语法知识;42%的学生也表示了肯定, 但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运用更加生动的例子。由此可见, 语法学习是为众多学生所重视的, 而学生也需要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

第18 题为多项选择, 调查学生在语法学习方面“希望从教师处获得什么形式的帮助”。5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讲解语法时可以化繁为简, 采用浅显易懂的形式。30%的学生希望教师的教学更有趣味性, 如可采用口诀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48%的学生认为语法应该跟词汇、阅读和写作等英语技能教学相结合。高达56%的学生认为, 语法教学应该基于现实的情景, 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语法知识。还有一些学生补充了其他的学习形式, 如教师可以提供视频等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9 题“你认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是否有益”, 旨在调查学生对待课堂活动的态度, 并分析其对语法教学是否有帮助。有58%的学生认为“很好”, 与同学们的讨论与配合能启发思维, 增进交流;有22%的学生认为“不错”, 教学中穿插的活动能活跃气氛, 辅助学习;有19%的学生认为“一般”, 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多数学生娱乐程度多于学习;仅有1%的学生认为“不好”, 活动千篇一律, 缺乏新意, 会成为某些学生讲小话的绝佳机会。当问及教师应当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超过50%的学生希望英语课可以更加有趣, 以此来激发自己的思考能力;30%的学生希望能偶尔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语法知识;1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放慢教学速度;还有1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加强督促, 将语法教学与口语练习相结合。

五、整体评估和教学启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 笔者首先将两种性别的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分别汇总, 然后再综合全部数据以分析整体趋势。结果表明, 男性与女性学习者在语法学习上存在差异。

第1 题中, 80%的女生能在15 个选择题中答对10 题以上, 而仅有56%的男生能达到此正确率的范围。这说明女生的英语水平整体高于男生。根据统计结果, 27%的男生表示自己的阅读会受生词的影响, 而没有女生表示自身存在这一问题。由此可推测, 女生的英语词汇量应整体高于男生。此外, 4 名在第6 题全选了所有选项的学生均为男生。可见, 由于本身英语基础薄弱, 男生更容易表现出抵触情绪, 从而走进一个学习的恶性循环。在具体的语法练习题的调查中, 男生与女生的表现并无较大差别。值得注意的是, 男生较女生更擅长于名词所有格与情态动词的语法题, 而女生则在使用英语的时态语法时较少犯错误。

统计分析表明, 七年级英语语法习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大纲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很多, 学生也渴求教师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得到教师的点拨。但是, 关于如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从不得不学到爱上英语,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七年级最难的语法点是句子结构、情态动词和时态。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些语言点。事实上, 如果能学懂、学好, 所有学生都愿意学习。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指导者, 找出他们的弱点, 并提出改进方法。正如Larsen Freeman教授所言, 我们应该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法 (grammaring) , 而不是要求他们记住语法规则。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来了解七年级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的疑难点, 从而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七年级是英语学习者打下语法基础的重要时期, 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通常情况下, 学生对语法体系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自身语法的薄弱点也不甚了解。语法习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克服一些学习难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七年级英语语法的主要难点包括句类、情态动词以及时和体。

同时, 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克服情感过滤对语言习得的负面作用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并对其提供有效学习的帮助与指导, 而非传统观念中的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事实上, 许多受试者都表示十分渴望兴趣激励式的教学课堂。

由于案例分析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 笔者针对个体的调查研究可能很难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但是, 笔者希望通过对湖南大学附属中学个案的调查研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湖南省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并且为不断完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附:

七年级英语语法知识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若为填空题, 请按问题要求填写;若为选择题, 无特殊说明则为单项选择, 请在所给选项前的阴内打“√ ”, 有“其他”一栏时请自己填写。

性别:阴男阴女年级_________

1. 考试中基础部分的单选题 (涉及词汇、语法等) 共15 道, 你通常答对几道?______ 道。

2. 通常在下列哪些方面正确率较低? (可多选) 阴近义词、形近词辨析

阴冠词使用阴固定短语

阴名词的单复数阴名词的所有格

阴代词的格 (主格:he, she等;宾格:him, her等) 阴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yours等)

阴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 your等) 阴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 阴体 (一般现在进行体等)

阴句类 (祈使句、疑问句、There be句型、宾语从句等)

阴情态动词 (have to, can, would, must等)

3. 请根据自身掌握情况, 将下列语法知识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A. 冠词使用F.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B. 名词的单复数G. 时态和体

C. 名词的所有格H. 句类

D. 代词的格I. 情态动词E. 名词性物主代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之所以认为______ 最难, 是因为

4. 阅读理解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你通常会:阴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再做题

阴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做题阴凭语感做题

阴胡乱猜测

5. 你不喜欢背语法知识的原因是? (可多选)

阴每单元所学语法知识太多、太复杂, 来不及逐一背下

阴没有找到高效背语法知识的方法, 全靠机械记忆

阴容易遗忘, 感觉背了新的忘了旧的, 总是背不完

阴死记硬背, 枯燥无味, 语法知识背了也不会运用, 没有成就感

阴本身基础不够扎实, 不懂的语法知识太多, 破罐子破摔

阴从不背语法知识, 常凭语感做题

6. 下列哪些句子的空白处可以填冠词“a”?

阴He is so ill that his father has to send for ____doctor.

阴I never eat ______ breakfast.

阴She goes to school by ______ bus.阴I’ve got ______ headache.

7. 下列哪个词组的意义是“Tom和Jim共有的房间”?

阴Tom’s and Jim’s room阴Tom and Jim’s room

8. 下面是几组名词及其复数形式, 你认为哪些名词变形正确? (可多选)

阴knife-knifes阴person-people阴box-boxes阴key-keys

阴man doctor-man doctors阴foot-feet

9. 写作文时你会犯“I am go fishing this weekend.”“She do homework everyday.”“He playing basketball now.”之类的错误吗?

阴经常阴有时阴很少阴不会

10. 请在变为现在分词时要双写词尾辅音的词前打“√ ”。 (可多选)

阴look阴tell阴begin阴sit阴decide阴send

11. 下面是几组动词及其过去式, 你认为哪些动词变形正确? (可多选)

阴find-found阴read-read

阴take-taked阴close-closed阴meet-meeted阴feel-felt

12. “There have 64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这个句子正确吗?

阴正确阴错误

13. 用适当的词语补全句子:

There ______ a pencil and two notebooks on the table.

One of his friends ______ a doctor.

14. — Isn’t he a student?

— ______________. (请做出肯定回答。)

15. 请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I have to ________ (finish) my housework before 4 o’clock.

He can ________ (dance) to the music when he was a child.

He would like _______ (play) basketball.

16. 在完成上述题目后, 你觉得自己最薄弱的3 个语法点是:

阴近义词、形近词辨析阴冠词使用

阴固定短语

阴名词的单复数阴名词的所有格阴代词的格

阴名词性物主代词阴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阴时态 (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 阴体 (一般现在进行体等)

阴句类 (祈使句、疑问句、There be句型、宾语从句等)

阴情态动词 (have to, can, would, must等) 17. 你认为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重要吗?阴非常重要, 最好每个语法点都进行详细讲解阴比较重要, 可结合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讲解阴不太重要, 但应适当提及语法重难点, 培养语感比语法学习更重要

阴很不重要, 语法讲解只会使课堂内容枯燥无味

18. 在语法学习上, 你希望得到老师怎样的帮助? (可多选)

阴将语法简化, 使之形象易懂

阴采用趣味教学, 编写顺口溜, 辅助记忆

阴将语法与词汇、阅读、写作等结合起来教学, 帮助培养语感

阴在实际情景中教语法, 帮助学生活学活用阴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你认为课堂上的小组活动 (pair work /group work) 效果好吗?

阴很好, 与同学们的讨论与配合能启发思维, 增进交流

阴不错, 教学中穿插的活动能活跃气氛, 辅助学习

阴一般, 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多数学生娱乐程度多于学习

阴不好, 活动千篇一律, 缺乏新意, 会成为某些同学讲小话的绝佳机会

希望老师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陈建兰.2012.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D].华中师范大学.

韩宝成.2010.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7) .

衡仁权.2007.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J].外语界, (6) .

鲁子问.2008.还原语法本质, 大胆开展语法教学[J].21 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 (7) .

Ellis, R.2006.Current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An SLA Perspective[J].TESOL Quarterly, (4) :83-107.

Freeman L.2010.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Johnson, K.2002.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习得知识 篇7

词汇的习得在整个二语学习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些年来, 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呈现出范围扩大化和研究精细化的状态, 尤其是对词汇知识深度的研究。词汇习得从表面上看似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然而究其深层, 从语言结构、认知及心理角度看, 词汇习得是遵循一定顺序的,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整体词汇的习得当中, 同样存在于单个词语义义项的习得当中。对于单个词的语义义项习得,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它的习得并不是简单的“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简单二分, 而是一个连续体的、不断积累丰富的过程,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已经拥有了与自己母语联系密切, 成熟的语义及概念系统, 必然会导致中国二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学习者之间存在认知及心理的差异, 这个过程必定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我们不能把适合于英语母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理论笼统的套用到中国二语学习者头上, 而是要探究出适合中国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理论。

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学习者和教材三者构成, 其基本模式是以教师教授教材内容为中心, 学习者被动接受, 学习者能够学到的知识往往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材和教师。教师在对知识讲解的时候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学生可以理解。这过分强调了教材和教师的权威性, 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而造成了他们英语学习困难以及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认知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应该重视学习者的能动作用, 关注其本身的经验和自我发展, 强调外部客观因素的引导与学习者认知因素之间的互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 网络渗透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音频、视频、书籍等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资源极大丰富, 为学习者创造了充足的目标语环境, 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学习者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及教材获取知识, 而是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 他们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脾胃的学习材料, 这些材料符合学习者本身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而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到了英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 自主性语言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并逐渐远离教师及教材的束缚, 从而更加强调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找出符合中国二语学习者自己的认知发展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过渡到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从只讨论教学结果过渡到探索符合学习者自身认知发展模式, 更加强调认知主体 (即学习者) 所发挥的能动作用。

本文采用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某高校非英语专业的一至四年级的词汇问卷调查, 试图描述中国二语学习者单个词词义深度知识习得状况并试图寻找出其发展顺序。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对大部分二语学习者的词汇自主性学习和对教师的课堂词汇教学提供依据和帮助,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2. 研究设计及结果讨论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对象共计110名, 全部来自于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其中, 大一24名;大二26名;大三27名;大四22名, 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得调查对象。问卷中所使用的单词数量是采用分层抽样中的按比例分配计算公式得出的, 最终确定的样本容量为58。具体单词的选择方法为结合《英语常用核心词汇学习手册》所收录的词汇,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按照核心词汇且词义丰富程度选取样本。调查问卷由58个单词组成, 每个单词包括3-7个不等的词义义项, 共有298个总义项。成绩评判标准为每单词每一义项为1分, 写在已知栏即得一分, 最后以百分制折合算出最终成绩。所收集数据运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

2.2 研究结果及讨论

(1) 根据数据显示:低分区 (30-40) 3、4年级缺失, 而高分区 (80-90) 1、2年级缺失, 其他4项分数区间低年级学生成绩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成绩所占的高分比率较低。一年级处于40-50分数段人数最多;二年级情况类似, 但是总比例低于一年级, 剩余分数段人数分配比较平均;三年级在40-50分数段人数居多, 其次为50-60分数段, 波动幅度较其他三个年级比较大, 说明组内差异较大;四年级处于60-70分数段人数最多, 其次是50-60分数段, 总体看高分段人数居多。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二语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词义深度习得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 三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快。

(2)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高年级不论从词汇广度还是从词义深度方面, 都较低年级有较大发展。如awkward一词, 受试者中不知道该词词义的一年级11人, 占一年级受试学生的55%;二年级7人, 占30.43%;三年级6人, 占25%;四年级3人, 占14.28%, 即便是知道该词, 对其词义的掌握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丰富。

(3) 随机挑选5个词:1) association 2) current 3) even 4) independent 5) subject, 进行个案研究, 对其词义排序频数表进行了分析。此处以subject一词为例:一、二年级中, 排序12和21均占比例最大, 分别为75%和91.3%, 由此可以判定学习者在习得subject一词时大部分是先习得“主题”或“学科”这两个意思, 可将这两项合并成为一个集团。若视12为一个集团, 则三年级中123或213这个排序频率最高, 合计约占总频率的33.33%, 四年级更高, 达到57.14%, 剩余的两项词义在基本词义习得以后发展没有呈现出明显规律。由此可以得出, 在基本词义习得之后, 词义深度知识发展更加随意, 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明显。

综上所述, 我们针对词义发展顺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英语词汇单个词义项习得确实存在一定的顺序, 这个顺序是符合广大中国二语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模式的。一方面, 它固定不变,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因素, 这个顺序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变化, 但是变化的幅度不会超越认知发展模式的限制。

3. 研究对自主性学习及课堂词汇教学的启示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大纲中, 对词汇的要求主要规定了在不同阶段掌握一定数目的单词, 并没有对词汇的深度知识作进一步的要求, 这就导致了众多学习者片面追求词汇量的增加, 在学习词汇的时候只注重其发音、拼写及一两个核心汉语意思, 而对于在学习中同样重要的次核心意义却基本忽略, 导致学习当中经常出现明明认识一个单词却怎么也理解不了它的具体含义的情况。因此, 词汇的习得不能简单的满足于拼写发音和一两个核心意义习得的初级层面, 必须注重词汇习得的质量。

由于词汇的掌握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连续体过程, 对于词汇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从不全面到全面的健全的渐进过程。因此, 词汇的学习应该遵循一个循序渐进, 分阶段学习和教授, 且注意不同阶段, 重点不同的原则。词汇量的增长相对独立, 而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则依赖于整体语言能力的提高, 所以在二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应该将重点放在词汇广度知识上, 即量的增长, 而对于中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 他们一方面横向的继续扩大词汇量, 另一方面纵向的加深对已学词汇的新的义项的掌握, 深化对词汇知识的理解, 并将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 从而提高对二语词汇的使用能力。在学过一定数量的词汇之后, 学习者特别需要注意不同词汇之间的联系, 以及多义词汇不同义项之间的联系, 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完善对词汇知识的把握, 建立词汇之间的网络联系, 使英语词汇学习事半功倍。

习得知识 篇8

一、用绘本来训练韵律节奏

把绘本带进英语课堂, 她语言生动、地道, 是我们英语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英语学习的初期, 就像小时候学说话, 我们会念很多的儿歌, 启蒙阶段我们都会让孩子从有韵律的儿歌或绘本开始, 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 这个绘本是Eric Carl非常经典的一部制作, 本校的一位老师就曾经给四年级的学生讲过这个故事: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 red bird , what do you see ?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是以第一句话开始, 所以老师在教了几个动物以后, 学生很快就掌握这个句式。 了解大概的句式以后, 听着原版的音频跟读, 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老师进行各种跟读的活动, 齐读、男女生跟读, 到最后一个一个读, 学生越读越有信心, 越读越有兴趣。 在学完故事后, 老师要引导孩子找出里面带韵律的词, see, me, 并拓展很多词如seat, eat, he等,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词就像一个word family。 正是这些词, 让故事更有韵律, 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同时和孩子们对故事进行新编, 替换里面的词。 如:Lucy, Lucy, what do you eat I eat a red apple on my seat.全班同学都在这个新编的故事里, 收集新词, 编成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书, 并给其起了个书名“Children, children, what do you eat? ”, 让学生体会到极大的成就感。

像这样带有韵律的绘本是很多的, 如 “Five little monkeys”, “Hush little baby”等, 英语学习初期, 这些韵律绘本能帮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发音, 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语感。

二、积累绘本中的词汇

绘本以其精美的图画吸引着孩子们, 少量的文字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推敲的。绘本和教材不同, 教材遵循的是语法规律, 语言严谨, 而绘本的语言更地道、更生动。 用绘本学单词, 运用的是孩子们的条件反射, 看图片, 听音频, 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掌握单词。 在绘本阅读中, 我会让学生重点学习这几类单词。

1. 能和图画一一对应的单词

以brown bear这为例, 书中颜色和动物的单词与图片一一对应, 而且老师把它们制作成卡片, 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听了几遍故事以后, 就已经能轻松学到20多个单词。 在初期的阅读书中, 可以找到很多图文相对应的绘本, 调动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记单词。

2. 属于同一word family的单词

著名的苏斯博士仅仅用了五十个单词写成了“Green eggs and ham”, 笔者曾经在班级中和学生读了这本书, 故事中运用的句式大量重复, 如:Would you... / Could you...每一页的新单词都配有幽默风趣的图画, 而且都是押韵的, 如:Would youlike them in a house? Would you like them with a mouse...

I could not , would not , on a boat. I will not , will not with a goat.

House/mouse, boat/goat/还有fox/box, rain/train等很多单词, 学生通过听故事、读故事, 自然就掌握了, 这样的学习, 学生轻松, 有兴趣, 语言又地道, 这不正是我们学习英语最需要的吗?笔者根据这个故事, 和学生一起做了单词本, 把其中属于同一word family的单词放在一起, 并由学生画上画, 图与字一一对应。 利用课外阅读的时间根据单词本讲讲故事, 书中的句式可以任意使用, 很有意思。

3.故事中的高频词

在每一本绘本阅读之后, 笔者会让学生记录下高频词 (又称为sight words, 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学者E.W.Dolch博士针对英语儿童读物做的分析统计后整理出来的, 他整理出来的220个词汇被分成5个等级) , 这些词汇对刚刚接触英语学习、并希望拓展阅读能力的入门者是不可缺少的。 它们占了早期英语读物的60%~80%。对于这些单词, 笔者只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认读, 不需要拼写, 读的书多了, 自然就掌握了。 有了这样的单词积累, 学生的阅读速度就能提高很快。

三、感悟绘本的趣味

中国式阅读, 往往是读完故事, 家长老师会问孩子, 你读懂了什么, 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等。 而国外的绘本, 非常生活化, 站在孩子的角度, 童真、童趣、想象力有时比思想性更重要, 因此吸引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 如苏斯博士的“Green eggs and ham”, 围绕着要不要尝试新食物这个孩子们具有共鸣的话题展开, 一个拼命劝, 一个拼命躲, 最后的结果出乎人的意料, 真是回味无穷。 苏斯博士的其他书同样有着各种奇思妙想, 堪称 “Reading for fun”的经典。 Eric Carl的绘本 “Pole bear, polebear, what do you hear? ”,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see”等则向孩子们展示精美的图片制作和富有强烈节奏的故事。在国外的绘本中, 有很多故事是由一个个叠加的句子组成的, 如“There was an old woman who swallowed a fly”

There was an old woman who swallowed a cat.

She swallowed the cat to kill the bird. She swallowed the bird to kill the spider. She swallowed the spider to kill the fly.

Oh, my! Who swallowed a fly Poor old woman I think she’ll die! ...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手法, 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的画面中, 我们看到一个老妇人的腹中装着所有故事中的动物,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禁捧腹大笑。 我们在读故事时, 不仅学会了英语表达, 还看到了一个食物链就这么被呈现出来, 多么生动。

课堂英语教学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而我们更要利用好优秀的绘本, 不仅仅把他们当成学习语言的工具, 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乐趣, 去思考, 去感悟, 唤起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热爱, 对英语这种语言的热爱。 绘本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去发掘。

摘要:英语绘本在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课堂中被运用, 作者就阐述绘本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并从实例出发, 就如何运用好绘本展开分析。

关键词:韵律节奏,展开分析词汇知识,英语绘本

参考文献

[1]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习得知识 篇9

1、从导师制到网络导师制

1.1 导师制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早在1379年创办的新学院中就产生了导师制并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 并引起其他大学纷纷仿效最终促进了导师制的普及与发展。事实证明, 导师制成为了促进大学知识创新的良好制度土壤, 它能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转移、内化并习得。导师制可以认为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在大学校园的发展与运用, 导师与学生在充满自由、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术讨论与思想交流, 透过导师的言传身教, 学生感受到了外化在语言和行为中的有关导师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隐性知识。在导师长期的语言教诲与行为熏陶下, 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也将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即学生的隐性知识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可以认为导师制能够实现导师隐性知识向学生的转移, 改变并丰富学生的隐性知识结构。总之, 导师制是一项优秀的能实现隐性知识转移与习得的人才培养制度。

1.2 网络导师制的概念

网络导师制是网络教学时代导师制的最新发展成果, 探讨网络导师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想通过整合新型网络教学和传统导师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固有优势, 来达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导师的隐性知识向学生高效共享转移与习得的教学目的。

所谓网络导师制是指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为学生有目的性地指定一位或多位网络导师, 通过在师生间开展的一系列交流、讨论、谈话等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教学活动, 实现导师的优秀隐性知识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转移, 同时学生能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改变自己心智模式、更新自己隐性知识结构的一种网络教学制度。导师的承担者, 可以是学校内部具有较丰富知识结构的专业老师, 也可以是通过校企合作途径选拔的具有较强专业实践技能的企业优秀员工, 为培养拥有优秀隐性知识结构的大学毕业生 (社会劳动者) , 导师们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学习的责任;作为学生, 也应该珍惜这样的网络交流学习讨论的机会, 虚心向导师求教, 服从导师的教学组织安排, 积极与导师开展网络学习互动, 并能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互动过程感受、内化、习得导师优秀的隐性知识, 改变和丰富自己的隐性知识结构。总之, 网络导师制是实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一种人才培养、知识传授的网络教学制度。

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导师制的优势

网络导师制是实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导师制, 较传统导师制在隐性知识的表达、共享、交流与习得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1) 即时的网络学习支持有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习得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 可以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网络学习活动。隐性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有可能在瞬间完成, 即顿悟, 表现为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导师简单的提示与启发下豁然开朗、一通百通, 也就实现了相关隐性知识的习得。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实时地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习困惑和思维障碍, 导师可以给予即时的方法指导与思维启发以促使学生发生学习中的顿悟。通过Wap无线网络, 学生与导师间的即时交流将变得更加便利与快捷, 学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 (如智能手机) 就能与导师取得联系, 获取指导与帮助。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百思不得其解、自我感觉就差那么一点就能解决的学习困难时, 可利用网络向导师寻求帮助, 导师即时的指导有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习得。

(2) 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网络教学环境

所谓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3], 即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依赖特定的学习环境, 学生与导师间的以促进隐性知识习得为目的的网络教学活动更加依赖特定的网络教学环境, 利用网络技术技术可以为隐性知识的习得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媒化的网络学习资料。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的网络学习资料, 集合文字、音乐、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 多媒化的学习资料实质是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表达了相关的知识内容, 而且不同形式的媒体元素在知识表达方面还存在着优势互补的特点, 使得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都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认知特征的学习资料。 (2)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多种认知工具。隐性知识的习得较依赖导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 导师优秀的隐性知识外化在导师经典的充满深奥智慧与精髓思想的话语中, 导师的经典言论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稍纵即逝的可能, 能否抓住导师关键性的言语成了能否习得老师隐性知识的核心, 所以在实施网络导师制的网络教学平台中要提供录音工具和记录电子笔记的多元化表达工具等, 有了这些工具的支持学生就会更加有信心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去而不必担心遗漏导师的经典话语, 而且通过数字化的录音资料, 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多次地品味、反思导师的教诲, 并最终帮助自己习得导师的隐性知识。当然, 网络认知工具还要包括师生间的通讯工具, 为能真切感受导师的音容笑貌还要提供视频通讯工具等, 比如:QQ、E-mail、微信等, 所有这些通讯工具就能保证在师生间开展线上与线下、实时与非实时的网络交流。

3、网络导师制实施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学习活动

野中认为隐性知识可以直接在个体之间实现转化, 即社会化[4]——个体间的交流互动、提醒启发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体间潜移默化地转化与习得, 那么导师与学生深入的交流互动自然就能实现导师隐性知识向学生的转移。为突出导师的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对导师隐性知识外化以及对学生隐性知识习得的影响, 需要网络教学平台创造提供网络音视频的实时通讯工具, 以保证学生能较强烈的感受隐含在教师语言神态及肢体语言中的隐性知识。构建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就可以实施网络导师制策略来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 所以实施网络导师制的基本原则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习得。

在实施网络导师制的过程中包括的主要学习活动流程有: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网络导师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导师的实际情况, 每位导师可以指导数量不等的多名学生以便开展网络学习交流与讨论; (2) 分组后的导师与学生集合在一起共同商讨确定某个主题内容来开展网络交流讨论活动, 同时还要确定一个双方认可的学习目标, 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学生希望以及导师认为的能够达到的某种能力状态和知识结构; (3) 根据制定的培养目标开展具体的网络教与学活动———服从导师的教学活动安排, 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的交流与互动。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要与导师保持联系与沟通, 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向导师求教, 与导师展开讨论、交流以获得指导。万一老师不在线, 学生也要通过网络异步交流工具, 通过发电子邮件的途径与导师取得联系, 养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知识点并随时记录下自己学习疑点向导师求教的习惯。网络导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及时而详细的多元化的答复与指导———可以采用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来答复学生。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导师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网络讨论来促进个体间隐性知识的共享, 在讨论中实现隐性知识的习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指导后, 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对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这时, 学生平时的学习笔记、学习提问、交流发言等材料都可以成为学习评价的依据, 导师的评价结果将最终决定学生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总之实施网络导师制的目的就是转化、共享导师隐性知识, 改善学生心智模式, 促进学生新的隐性知识结构的形成。

4、网络导师制在促进专业策略性隐性知识有效习得中的运用举例

所谓专业策略性隐性知识, 是指一类指导调度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职业问题的方法策略类隐性知识。个体想要习得此类隐性知识, 如果没有导师或师傅的帮助与指导, 就要他们在专业职业实践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慢慢感悟掌握。下面简单探讨运用网络导师制来促成此类隐性知识的习得, 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1) 向学生传授一般专业知识, 首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专业知识。 (2) 一般学科思路方法的介绍, 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3) 师生完成相同的任务。策略性隐性知识总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 面对同样的任务, 导师与学生都要提出各自的问题解决方案, 同时导师与学生必须把完成任务的每一个思路想法记录下来, 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提供的多元认知工具可以轻易地利用流程图, 来表达出任务解决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与方法。流程图能清晰表达老师 (学生) 的解题思路方法以及知识的运用策略, 实质上就是教师 (学生) 的方法策略类隐性知识的外化。学生的任务解决方案可以认为是学生学习的起点, 导师的任务解决方案可以认为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终点, 即要求学生即将习得的策略性隐性知识。 (4) 师生分享各自的任务解决方案, 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与习得。在网络教学活动中学生依次简述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 导师通过分析、比较、对比师生的任务解决方案, 指出学生方案的不足, 并根据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明确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 即导师优秀的专业策略类隐性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导师不应全盘否定学生的任务解决方案, 而要通过比较、反思性提问等策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全过程进行反思, 同时也需要老师结合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的内容给予学生恰当、中肯的指导。指导过程中要对任务解决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做出特别说明, 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关键点, 形成问题解决的全新心智模式。 (5) 学生自我反思, 进一步强化隐性知识的习得。导师的指导结束后, 学生还要对整个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书写反思日记, 最终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这一步是学生习得导师学科方法策略类隐性知识的关键性环节, 其实质就是学生通过反思自己, 学习教师优秀的思维模式并打破自己原有思维模式形成自己新的思维模式的过程, 从而实现网络导师优秀隐性知识向学生的转移与习得。

摘要:导师制是能促进师生间隐性知识共享与习得的一项人才培养制度, 网络导师制是导师制向网络教学环境的延伸, 该文探讨了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充分发挥导师制在隐性知识转化与习得过程中的优势, 重点探讨了实施网络导师制策略应包含的主要学习活动。

关键词:隐性知识,导师制,网络导师制

参考文献

[1]朱焰, 高职隐性知识的分析及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J], 职教通讯, 2010 (9) :9

[2]王舒等, 《隐性知识与导师制》, [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

[3]武法提编著, 《网络教育应用》,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2) , 64

习得知识 篇1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许多领域。心理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概念, 它已经产生并正在产生许多可以让普通人使用并受益的明显效应。因而得到了人们的逐渐认可, 成为一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指导心理调节或自我心理调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暗示是其中较典型的一种。

一些学者将心理暗示应用于英语教学。黄云峰、童垚、李兰梅、曾秋、章力等都从教师教学的角度, 谈如何利用心理暗示法在外语教学的具体环节上激励学生,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文秋芳教授和王立非教授则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外语学习的因素。他们认为, 英语学习策略系统的运行, 除了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 还受到一系列环境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王惠认为,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与外语学习的成效有着密切关系。在个体因素中, 尤以自信心影响最大。而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又来源于不良的心理暗示和不当的外界评价。由此看出, 心理学的实际运用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兴趣和研究。

基本概念的界定

1.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们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想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 从而作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 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 不一定有根据, 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人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着外界的暗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含义。

2.心理暗示的影响

暗示其实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 有意无意中地经常使用着它:或暗示别人, 或受别人的暗示, 或进行自我暗示。积极的心态, 如:热情、激励、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持等, 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 而且得到温暖, 得到克服困难, 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反之, 消极的心态, 如:冷淡、泄气、退缩、萎缩不振等, 则会容易给予或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 使人承受的不仅是暗示带来的痛苦、压力与折磨, 而且还会波及到事情自身发展的结果或周围的人或事。

3.积极的心理暗示

卡耐基指出, 潜意识就是已经习惯成自然, 不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即心理暗示。坚持心理上积极的心理暗示, 对个人获得一件事情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心理暗示的影响, 把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和手段。就是说, 转变意识、发展积极心态, 就要从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媒介。人的思想行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义地选择和控制, 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 让自信主动的电流与潜意识接通, 变成强大的自我意识。由于心理暗示的内容是具体的、实际的, 所以坚持积极的自我意识也就必然要选择确立个体的目标, 这种目标将渗透在潜意识中, 作为一种模型或蓝图支配个体的行为。通过心理暗示这个具体实际、可以操作的环节, 把内容复杂、积极成功的心理暗示融会贯通, 化作简单明确而又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 并且付诸行动。因为心理暗示能够直接支配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所以也可以说,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决定事情的成功。

心理暗示对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不同影响

有这样一则故事:动物园里的大象, 小的时候很调皮, 玩性很大。于是管理员就用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由于这时的大象力量小, 怎样挣扎都无法移动木桩。时间久了, 小象只要被系在木桩上, 就知道自己无法挣脱, 也就很安分, 不再努力挣脱木桩了。等小象长成大象后, 完全可以移动木桩, 却因为它从小认为木桩的力量比自己大, 是无法移动挣脱的, 因此, 它很自然地放弃了再去移动挣脱木桩的念头。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是不是很多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有一个束缚自己的木桩呢?心理暗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呢?

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 很少发现有人有畏难情绪。人们都是在极自然的情形和过程中习得的。人们没有去想, 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去想它的复杂性, 也就没有畏难情绪。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到它, 运用着它, 并逐渐娴熟地掌握了它。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 (母语) 时,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作任何的准备, 只是在本能的趋使下, 不由自主地、无意识地融入母语的语境当中去的。在习得第一语言 (母语) 的过程中, 没有任何的外在限制条件和奖惩手段, 目的性不明确, 整个过程是很和谐的。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在没有特殊先无条件限制下 (如聋、哑等) , 都无一例外成功地习得并运用着自己的第一语言 (母语) , 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事, 就像我们整日呼吸着空气, 普通的社会人甚至很少去想为什么。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 (母语) 时, 都处在幼儿时期, 还不太懂得胆怯和害羞, 说得对与错、好与坏, 一般幼儿不会产生什么心理压力。加之, 这时周围的人只是有意无意中给予更正, 不予评判或批评, 态度非常宽容, 幼儿的心理感受是放松的、愉悦的。周围的语言环境是和谐自然的, 习得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在习得母语时, 无论他的母语难度如何, 他都不曾意识到有多大的难度或想到要去在这个过程中放弃, 因为, 习得母语的过程是自然的、本能的、和谐的、普通的、愉悦的。

然而, 习得第二语言则不然。相对于母语习得来说, 第二语言的习得大都是在非自然的情形和过程中进行的 (除非一些双语国家和地区) 。如:课堂学习和培训班学习等, 习得第二语言已经不是出于学习者的本能需求和趋势, 而是为了达到某种水平, 符合某种要求。在此之前, 学习者必须作好各种必要的准备。这使得第二语言习得失去了“本能习得语言”的自然性。就是说, 习得第二语言已经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或功利性, 并附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奖惩手段, 让学习者感到压抑和被动, 整个学习过程很不和谐。加之, 习得第二语言时, 人们要面对许多不断的更正或是批评, 容易让人产生很重的心理压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 习得第二语言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事, 而是一种需要额外承载的负担。习得第二语言时, 周围不具备自然的语言环境, 使得刚刚学到的语言知识无法找到合适的练习机会, 容易遗忘。由此带来各种不良心理暗示, 如“我怎么总出错?”“我怎么这么笨”, “我没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等系列借口。大多数人在接触或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就接受了来自周围人的心理暗示:外语不同于母语, 不认真、不努力是学不好的。也就是说, 在习得第二语言之前, 心理暗示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或心理畏惧就已经产生了, 心理愉悦已经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 心理暗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的影响已经很不相同。在这种情形下, 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可想而知。于是, 很多学习者选择了逃避或放弃。

所以, 通常一个人放弃做某件事情, 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 而是因为他在这方面以前曾经有过失败的经历, 对失败和挫折已经产生了某种心理恐惧或厌倦。于是, 下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我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或“我对此毫无办法。”在这种心理趋使下, 就放弃了努力。

如此说来, 在二语习得中, 学习者不是被别人打败的, 也不是被外界的环境和压力打败的, 而是被自己的失败心理所打败的!不是追求不到成功, 而是不敢去追求成功。

很多人并未意识到, 你所惧怕的事情或许正是你的潜能所在!就像大象完全能够移动木桩!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拥有习得第二语言的潜能。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找到自己的木桩, 将自己所担心的困难罗列出来, 分析它们是如何阻碍你二语习得进程的。这时候, 就会发现将它们移开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难, 你此时非常需要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 并将这种暗示明朗化———“我要战胜木桩!”“我可以做到移动木桩!”

结束语

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 有意无意中受到来自外界各方的心理暗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 一定要认真正确地对待各种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景暗示、表情与动作暗示等。当个体感觉到来自外界或他人的暗示, 甚至已经由此而导致身心发生某种倾向或改变时, 一定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 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 摒弃消极暗示, 保持心理平衡。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的不同影响。学习者应当逐渐学会并主动找出其中的学习规律, 尽量利用各种条件创造接近自然状态的语言环境, 放松自己的情绪, 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 把二语习得看作是一件普通的事去做, 逐步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和途径。当取得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时, 学习者应当对自己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 让自己保持一种积极和愉悦的心态, 把积极的心理暗示运用于二语习得, 使得这个过程变得相对容易、可行。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9.

[2]王惠.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的策略和方法[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2.

[3]黄云峰.心理暗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4]童垚.浅谈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5]曾秋, 章力.英语暗示教学法的原则及运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 6.

[6]李兰梅.谈暗示法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 2008, 35.

[7]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8.

[8]徐志远.如何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

[9]叶浩生.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课程文化下一篇:资本主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