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员工教育

2024-07-01

女员工教育(精选5篇)

女员工教育 篇1

未来世界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 实质是科技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今, 随着国家提出的大众化教育政策的推广, 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女大学生更是大学校园里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女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 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她们的发展, 决定了她们能否成材, 因此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女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 对未来信心不足, 成就意识不强。

与男大学生相比, 女大学生在成才与发展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障碍。女大学生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 又以自己智慧和努力与男生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比起一般的女性, 她们更为自尊、自立与自强, 这种独立意识的日益完善, 是创造优良品质的心理基础。但几千年来的思维定势造成的深层次社会偏见尤其是求职中用人单位的偏见所造成的一些消极心理定势, 也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调查显示:自信自强的女大学生仅占22%, 而56%的人认为自己缺乏一种稳定的自信心。有些女大学生自我评价低、缺乏信心、不敢面对现实和未来, 这种自卑感直接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 导致女性人才的自我埋没。信心不足带来的结果是成就意识偏弱, 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存在目标失落和目标模糊的问题。她们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顶峰, 觉得读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缺乏干事业的雄心壮志。由于在个人发展上缺乏目标, 学习失去动力, 进取意识也日趋淡薄, 慢慢地与成功的道路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最终沦为弱者的角色。

(二) 存在嫉妒心理和虚荣心理。

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嫉妒之心是由自卑而起的。因为在比较中发现别的女生某个方面优于自己, 而自己又认为无能力赶上别人, 便会导致嫉妒心理的出现。嫉妒心理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它会导致消极的想法和心理落差, 攀比也随之而来。有的女大学生由于嫉妒心理, 而去破坏他人的东西, 或者暗自贬低对方, 甚至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 搬弄是非, 或散布流言蜚语。这种嫉妒心理, 其结果必然造成女性人才的内耗, 危害极大。

虚荣心理也是因自卑而起。人际关系学说指出, 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 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 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 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某大学对多名大学生花钱情况的调查结果是:扣除学费支出, 一个学生9个多月在学校的花费超过该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以上。其中用于伙食费的占47.6%, 用于学习的仅占4%, 个别学生在学校讲吃、讲穿、贪玩, 就是不讲学习。高消费在学生中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尤其是在女大学生中间, 部分人因为虚荣心理, 盲目追求、攀比不切实际的东西, 比吃比穿, 迷失了方向, 不能专心学习, 慢慢地就会在竞争中被社会淘汰。

(三) 恋爱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 如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 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而言。因此,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进入大学校门的女学生, 随着不断成熟以及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 她们渴望爱情降临, 但是由于生活阅历的缺乏和恋爱中的盲从心理的影响, 导致相当多的女大学生都有恋爱受挫的经历, 其中少部分还因为不能正视恋爱的挫折和无法排遣失恋的痛苦, 出现消沉、悲观甚至轻生厌世等情绪反应。只有极少数女大学生能够对爱情与学业两者做出合理的平衡处理, 显示出成功的融合。

(四) 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等原因引起的心理困惑。上大学是许多女大学生的终极目标, 进入大学课堂之后, 新的目标尚未形成, 出现迷茫彷徨等心理状况。有的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学校的尖子,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夸奖, 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以后, 原有的优越感不明显或消失, 学习上再遇到困难问题, 自信心马上下降, 甚至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 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 学习方法不当, 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心理压力加大;还有的学生, 没有读到自己理想的专业, 心里不舒畅, 也没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目前的专业, 导致学习吃力。过度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 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僵化, 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健康。

(五) 求职择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处于弱势地位, 分析起来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 跟男女生理差异和承担社会角色不同有很大关系, 男生身体素质比女生更强, 能单独出差或独当一面, 更能吃苦, 更愿意到基层工作;女大学生结婚生子以后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这多少会影响她们事业的发展, 导致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男生多于女生;其次, 体现为自然原因, 即行业、工种的限制, 如建筑企业、军队更多愿意考虑男生;第三, 部分女大学毕业生不了解就业信息, 专业基础差, 求职技巧差, 存在依赖心理、追求稳定工作心理、性别自卑心理、甚至有的还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将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家长、老师和学校身上, 加上师姐们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现象、专业受限等, 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

二、如何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进行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辅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问题的产生, 往往是由于不善了解自己,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女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标准, 过多关注自己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 而健康和成熟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 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青年时期的女大学生, 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 她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自我”, 但当她们踏入大学以后, 就发现现实与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要开展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就必须引导女大学生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 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 也不能自骄自傲, 自我中心。具体来说, 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帮助女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树立正确的理想, 有理想才有行动的动力;其次,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以正面引导为主流, 运用各种方式, 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包括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等, 尤其是以“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为核心的教育, 使女大学生以这样的信念为基础,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多参加社会实践, 广结友谊, 放开心胸, 远离狭隘, 最终使每个女大学生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帮助女大学生疏泄不良情绪。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 对促进大学生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和教育资源, 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咨询队伍, 加强心理咨询人员与女大学生之间的联系, 把心理咨询工作广泛地开展起来;另一方面应督促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加强学习心理咨询知识, 承担起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心理危机, 提高心理素质的责任。两者互相结合, 有利于及时发现女大学生存在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以及因学习困惑、恋爱挫折、人际冲突等引起的心理问题, 抓住时机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治疗, 使他们分清女大学生中出现的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 综合解决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 加强人际交往技巧辅导, 引导女大学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阶段, 不仅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顺畅地沟通。人际适应不良是目前困扰女大学生的重要刺激源。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她们缺乏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有直接的关系。其自身情绪和情感的内隐性特点, 也加大了人们了解她们内心世界的困难。因此, 高校应通过集体咨询等方式, 让女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适应知识和心理健康的标准, 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 引导她们正确把握人际关系交往的方向和重点, 有所选择、有所控制、真情实意、取长补短, 从而有效发挥人际交往在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联结友谊、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四) 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和职业观辅导。

女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在所难免。单相思、爱情错觉、失恋等恋爱心理挫折对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一种考验。如果承受能力较强, 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 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 加强正确恋爱心理的咨询与辅导是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任务。在对女大学生爱情观的引导上, 核心是教育她们把事业放在首位, 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 更不能因为追求爱情迷失自我, 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在女大学生职业观的指导上, 高校可以通过有效的职业咨询和具体的就业指导, 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尽快走出就业困难的境地。首先,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讲座, 包括就业成功的师兄师姐的讲座以及成功人士和创业指导的讲座等, 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初次就业遇到挫折是正常的, 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既不能自负骄傲, 瞧不起工作, 也不能自暴自弃, 惧怕和夸大挫折, 应该保持冷静, 树立自信, 找出挫折源, 分析原因, 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最后付诸实施, 在一次次挫折中成长起来, 最终走向成功;其次, 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展实践指导, 帮助女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 更好的定位自我, 锻炼能力, 了解社会现实和自我需求的差异, 学会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灵活和折中, 更好地适应社会, 最终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五) 强化女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其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它是大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的内在动力。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是直接的学习动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动机从心理态度上反映了其学习需要。它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学校应该启发学生对社会需要、社会期望的正确认识, 并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自我定向、自我定位,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学校应引导女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浓厚的兴趣, 促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摘要:当今, 女大学生在高校的比例越来越大, 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仅关系到其个人成长, 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发展。因此, 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发展历程, 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发现心理疾病, 从而正确引导她们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 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就意识

参考文献

[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

[2]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3]樊富珉, 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女员工教育 篇2

2007年11月,小霞发现自己已怀孕三个月,因时常感觉不适,在一个月内连续请病假超过10日(该病假均得到部门领导同意),由于请假天数过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手册第八章第三条:“病假超过10日的,公司有权根据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对小霞做出了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决定,小霞收到调岗通知书后不接受调岗,并在与领导沟通未果的情况下,一气之下又连续请假10天(仅口头请假无任何书面手续)。

2008年2月,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又根据员工手册第十二章第九条:“员工无故旷工3天,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给经济补偿”,对小霞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无经济补偿的决定。小霞收到决定书后不服,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解除决定,恢复劳动合同关系,并按正常工作时的工资计发其休假工资。

问题:

1、公司是否有权根据情况对小霞进行岗位调整?理由是什么?

2、对于小霞不接受调岗连续10天不上班,公司是否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理由是什么?

3、小霞在仲裁申请中提及的“按正常工作时的工资计发其休假工资”之要求是否成立,理由是什么?

1、从公司与小霞签订的劳动合同来看,双方关于“员工无故旷工3天,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给经济补偿”的约定,与劳动法不合,应予以纠正。但员工手册中“有权根据情况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规定,不违反《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相关规定,并且小霞已签字,是合法的。

2、小霞在无任何书面请假手续的情况下离开岗位10天,是否“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是本案的焦点。关于员工行为是否“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完全由用人单位的自主用工权决定,但《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本案中用人单位对小霞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是正确的。

3、《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小霞无理由要求公司在病假期间按正常工作时的工资计发其休假工资。

专家提醒:

首先,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87条等,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要求支付赔偿金、产假工资、哺乳期工资等!

但是,用人单位可以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这里应注意解除通知的送达流程及相关证据的收集。以旷工为例,解除劳动合同的流程是:

1、单位以书面形式将通知员工上班的文件直接送达员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若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

达日期。如果员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公司可公告送达,如通过新闻媒介通知。在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篇3

近段时间,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报道经常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是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事关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当前,高校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断开展,但是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匮乏,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之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征,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仍旧较为薄弱[1]。

一、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差,女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通过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增强女大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全盘工作,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效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校园也越来越开放,影响高校安全发展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得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减少校内不和谐因素,维护校园安全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场所,高校毕业生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高校与社会接触的频繁,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威胁高校安全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尤其威胁着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2]。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对高校的基本要求。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

目前,有关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交往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则涉及太少,而往往是在这几个方面,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侵害。此外,安全教育的形式也极为单一。学校或通过展板、宣传单方式用图片、案例向女大学生进行宣传,或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零碎的安全教育,这些宣传教育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流程,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二)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

安全教育覆盖面广泛,涉及的理论和技能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从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是学校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然而,由于并非专业出身,本身缺乏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学校又缺乏对这些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之人员配备并不充足,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3]。

(三)心理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心理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女大学生在其心理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敏感强烈,重感情,富有同情心。但由于现在的女大学生多半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和挫折,这也使得女生普遍存在任性、依赖性强、自私、易悲观、集体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易产生心理疾病。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已开设了女性研究的本科课程,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力度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及时对她们进行引导,导致心理问题恶化进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四)尚未引起高校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安全问题更是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但鲜有学校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并且学校之间的竞争、评价更多体现在成绩、科研等方面,安全教育理念虽然不断深化,但毕竟是“软指标”,多数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落实。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害案件,使各高校开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这种应急式教育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具有良好素质的师生队伍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靠具体从事或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人员。首先,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这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加入到教学研究队伍中,对教育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其次,积极培养一支优秀的安全教育学生骨干队伍。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直接,信任度也高,所以,同学之间的安全宣传时效性更大。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骨干的力量,重视他们在学生之间产生的影响。

(二)丰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既要坚持全面教育,又要突出重点。第一,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特点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几个方面。第二,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第三,要与时俱进地开拓安全教育的内容,区分不同教育群体和不同教育时机,有侧重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创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不能仅限于某种形式。应拓宽安全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内容。首先,要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安全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女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把一些安全提醒、典型案例不定期地发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能及时看到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着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应通过开展如“魅力女大学生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她们的自信,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美丽,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另一方面应注重从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从“女性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和周边安全形势的水平。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群体一定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加注重生理和心理健康,争做“健康美丽”女大学生。

面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普遍缺失、不成体系的现状,高校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形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进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为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一抹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陈娜.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2]崔常铭,刘伟.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3).

女员工辞职报告 篇4

作为一名在酒店工作了七年多的员工,我对酒店有着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每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都有很多第一次,我当然也不例外。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酒店,我最青春的三年也是在酒店度过的。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能够跟同事们在一起工作,我觉得很开心,这里的每一位都是我的大哥大姐,我的叔叔阿姨,是他们教给了我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知识,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工作在酒店里,领导们也对我十分的关心,从刚进入酒店开始,我就感受到从上至下的温暖。因为我是酒店里年龄最小的,也从来没有在这么大的集体里生活过,自然而然的,心里面就会产生一种被呵护的感觉。

这是一种以前在集体里未曾有过的感觉,很温馨,很自豪,而且它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我离开但这种感觉不会随着我的离开而走远,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毕竟我曾经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又温馨的集体里。王总,还记得第一次跟您近距离接触和认识是在20xx年的时候。

那时的我们参加酒店自成立以来组建的第一届篮球队,您正好是队长。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那么斯文而又带点书卷气息的您在球场上也是那么的生龙活虎,丝毫也不比年轻人逊色,虽然我们在第一次的组队中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我们坚持到底、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同样赢得了观众与组委会的认同,最后摘取了精神文明风尚奖的称号。

这是您带领我们取得的第一次成绩。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与个人才华也得到充分的施展。这时的您已成为我们酒店的总经理。您在上任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方针,重新定位了酒店的经营策略,不断地尝试新的机制与奖励、分配办法,力争让酒店的经济效益不断迈上新高,也让酒店员工的福利待遇如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樊。更让人钦佩的是,在今年的非典时期,同行中大多数都以停业减薪的方式来躲避这场灾难时,您却以审时度势的目光,作出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继续经营的决定,酒店也因此没有为客源的减少而受到大的损失,职工的正常收入与福利也未受到任何的影响。

可能这一切的一切在您眼里看来也许只是为员工办了一点实事而已,可在我们眼里,在我们心里都认为这才是一件大事,这才是为员工谋利益的举动,这才是一位被员工在心里面所认可的老总!而我,作为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更加感觉到您对员工的关心与培养。您肯定想到,酒店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对于酒店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在酒店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管理的岗位上去锻炼不可。

当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息。而在我把这个决定告诉您的时候,王总,您又是那样的通情达理,不仅语重心长地替我权衡利弊,分析情况,提醒我要做好家人的解释工作,而且又在办理手续方面给予我各种便利和一定的补偿,我真的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也许,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句感谢,我想再对您说一声谢谢您,王总!万水千山多变换,人生犹如戏一场。人的一生可能都要扮演很多角色,也可能要走过很多的路才能到达一定高度,取得一些成就,得到众人的认可,成为主演。王总,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您扮演的角色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祝愿您的事业能够得到不断的进步,祝愿酒店在您的领导下蒸蒸日上,也真诚的祝福您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做主演中的主演。

女员工教育 篇5

一、缺少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正确性引导

(一) 女大学生的思想单纯, 易成爱情的奴隶

作为“90”后的独生女, 思想单纯, 待人接物多以简单思维方式解决, 对待情感也非常认真、投入, 甚至一部分女生把爱情作为了生活、学习的支柱, 对异性的爱无限放大, 成为爱情的奴隶, 不能自拔而失去理智, 这是女大学生生发生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的原因之一。

(二) 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更加自由

近年来, 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有增无减, 甚至将恋爱变成了一门“必修课”, 她们或是依赖异性摆脱孤寂和无助, 或是通过异性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更或是依靠异性满足其金钱物质欲。[1]随着改革开放, 西方的性解放思潮也一并进入了我国, 女大学生的贞操观淡化, 她们认为只要两情相悦, 发生性关系也无所谓, 并不在乎“性行为意味着一种责任”。有些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辨别能力较差, 在异性花言巧语中, 误入情网, 被人利用, 受骗上当而失身。

二、女大学生的外貌特征易引发性犯罪

女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周岁, 在这年龄段的女性乳房隆起、臀部突出、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柔软, 体态苗条。她们穿着时尚, 打扮新潮, 露脐装、超短裙、透视装、吊带背心等等女大学生们也一样敢穿, 彰显着年轻的本钱。但是对于不法分子而言, 衣着过于暴露就是在诱惑他人犯罪, 可以从春、夏两季性犯罪增多的事实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三、外部因素的侵蚀加剧对女大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 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腾飞, 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但是西方性解放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击着老百姓的价值观。

(一) 管理制约弱化使得女大学生的性安全得不到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迅速发展, 广修基建、扩大规模, 带来了人财物大流动, 这部分人中有的是外出求学的男大学生, 也有远离妻小的男性, 而学校管理却相对落后, 或鞭长莫及。一般来说, 人们在进入青春期后就会产生性欲要求。如果缺乏排遣性冲动的正当方式 (如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 , 又受到渲染色情暴力的淫秽物品的不良影响等不能自控, 就可能刺激正常的性心理向性犯罪心理转化, 导致强奸行为发生。

(二) 社会道德的缺失使得女大学生的性安全教育更为重要

近年来, 全国各地频频出现某某老板、官员带着女大学生开房, 某某校长、教授性侵女大学生, 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女大学生年轻貌美、有文化、有相对比较高雅的谈吐和修养, 大款们、官员们喜欢一掷千金随意调戏买来的“有文化的姑娘”,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为了传宗接代包养女大学生, 甚至迷信“破处”可以带来好运、升官发财。相对于教授、校长而言, 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女大学生可能会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委身于大学教授, 俗称“潜规则”;大学教授也可能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实施诱奸, 这些都是师德缺失造成的。2014年10月9日, 教育部提出了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 其中规定:“严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这一条的提出说明当下高校教师“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情况十分严重, 亟需整顿。

四、教育机制的缺位造成女大学生的性观念畸形

培根说:“对于一切事物, 尤其是最艰难的事物, 人们不应期待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 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 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但是在我国, 无论是家长教育还是高校的性安全教育都存在缺位的情况。

(一) 不当的家教影响着女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受着传统思想的禁锢, 家长不敢、不好意思、难以启齿与孩子谈性, 未能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变化适时给她讲解生理知识, 未能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 未能指导女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培养高尚的性道德, 甚至家庭成员有道德、作风或思想问题, 未让她们形成在外在的性诱惑前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 学校教育的缺位对女大学生的性观念畸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西方国家, 性教育被定格为人格教育, 要在课堂上进行性知识、性道德等内容的教育。在我国, 首先, 大部分高校重视不够, 未将性教育纳入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应有范畴, 未列入教学大纲, 未安排必要课时。其次, 即使开设了性教育课程, 也受制于固有模式, 老师也避性不谈, 形同虚设;或者形式单一, 照本宣科教学, 未进行“四自”理想教育;未利用“世界艾滋病日”、“情人节”等一系列时间节点作为教育契机, 开展性知识系列讲座、知识竞赛、防狼技能的学习等等;未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性知识教育。

摘要:当代女大学生性安全知识匮乏, 性观念开放, 道德缺失, 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 使得对女大学生的性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初步分析加强女大学生的性安全教育的原因。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强度评估下一篇:倒虹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