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精选10篇)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1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设备装置故障、人为失误和其他因素等都有可能引发危及公众安全、人员健康和环境破坏的事故。当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计划能降低和减轻事故的后果。其中,确定合适的应急防护行动对于保护受影响区域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防护行动决策通常是在短时间内、基于部分不完备信息进行的,特别是在事故的初期,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Levy等人采用集团网络分析法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演练的应急方案进行决策,Narzisi等人采用基于多智能体模型来确定事故的应急计划,Georgiadou等人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防护行动进行优选,Sorensen等人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疏散和隐蔽进行决策。虽然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透明度,但在决策过程中存在属性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决策的准确性较低和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模型分析等问题。笔者基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的特征,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应急防护行动方案进行排序,优选最佳的应急防护行动,以减少事故现场人员的伤亡。
1 应急防护行动分析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公众受伤或死亡,通常可采用的防护行动有隐蔽、疏散、呼吸防护、服装防护或者它们的组合。隐蔽是公众首选的应急防护行动,因为这种防护行动的成本和对人员造成的心理影响较低,只要呆在密闭性能好的建筑物内,如果时间允许, 关闭门窗并采取简易的呼吸防护,待危险化学品烟羽过后终止隐蔽行动或对隐蔽场所进行通风,但这种防护行动不适用于可燃性或爆炸性化学品事故。如果在危险化学品烟羽到达前,公众有充 足的时间 要采取疏 散行动。 采取这种防护行动时要考虑疏散地区的人口数量、疏散的交通模式和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等,并注意防止疏散过程中造成公众的心理恐慌。
2 应急防护行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防护行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考虑应急防护行动决策的多个属性,以确定公众的健康影响和社会经济代价最优的应急防护行动。 笔者主要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防护行动决策。
2.1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通用框架
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需要形成通用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框架,如表1所示。
表1中,C1,C2,…,Cm表示一系列决策属性,A1,A2, …,An表示一系列应急方案,E(Cj(Ai))(i=1,2,…,n;j =1,2,…,m)表示第j个决策属性下第i个应急方案的评价值。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一系列决策属性对应急方案给出综合的排序。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决策属性、拟定应急方案、确定决策属性的权重和评估应急方案四个步骤,框架如图1所示。
2.2 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决策步骤
2.2.1 选择决策属性
对于任意给定的决策问题,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决策属性。决策属性是指完成预定作战任务,达到要求作战目的程度的定量描述,反映的是一种主观判断或“价值”。 通常不同的决策问题有不同的决策属性(C1,C2,…,Cm)。 如果决策属性过多,要根据决策者的主观判断或价值取向从中选择几个属性作为主要的决策属性。
2.2.2 拟定应急方案
在多属性决策过程中,应先根据主要的决策属性,拟定一些可行的决策方案,用于应急方案的评估。同时,根据不同的决策属性估计每个应急方案的评价值。
2.2.3 确定属性权重
决策属性权重的确定是应急方案决策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方法如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客观方法如变权法、熵权法等。主观方法受决策者的主观影响较大,客观方法没有决策者的直接参与,能消除确定权重的主观性,比主观方法确定的权重更可靠。笔者采用基于距离的方法确定决策属性的权重,其步骤如下:
(1)归一化评价 值。对于决策 属性Cj(j=1,2,…, m),所有的评价值都应归一化到[0,1],目的是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见式(1)所示。
(2)确定决策属性的悲观评价值和乐观评价值。对于每个决策属性Cj,其悲观评价值和乐观评价值确定,见式(2)~式(5)所示。
式中:J1为正向属性,如人员的安全性;J2为负向属性, 如防护行动的成本。
(3)计算决策属性评价值和悲观评价值及乐观评价值之间的距离。利用决策属性的悲观和乐观评价值,计算第j个决策属性的评价值和悲观评价值及乐观评价值之间的距离,见式(6)、式(7)所示。
(4)度量每个决策属性的离差,见式(8)所示。
ξj值越大,离差度就越大,表示决策属性越重要,这符合属性权重确定的通用规则。
(5)确定决策属性的权重。对于每个决策属性Cj,其权重值确定,见式(9)所示。
2.2.4 评估应急方案
利用决策属性的权重和每个应急方案的评价值,评估应急方案的优劣,评价值越大,应急方案越优。第i个应急方案的评价值计算,见式(10)所示。
3 应 用
2013年9月21日9时11分,某消防部队指挥中心接到某垃圾处理站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的报警。该垃圾处理站南侧200m有一学校,校内有学生和教职工约1 500人,东南方向为一企业,有员工近千人在生产操作。事故发生时,天气晴到多云,气温28 ℃,西到西北 风,风力3级左右。9时13分,该垃圾处理站南侧学校保安员发现有黄绿色烟雾飘来,随即报告校长,校长立即通知全校师生停止室外训练,进入教室并关闭门窗,采取隐蔽行动。
9时15分,辖区消防中队2辆消防车、18名消防人员到达现场。指挥员根据到场救援力量和事故现场的情况,立即成立侦检小组、警戒小组、稀释小组和疏散小组, 并部署任务。侦检人员穿戴好重型防护服、携带有毒气体探测仪进入现场侦检,确定是垃圾处理站的几个液氯钢瓶正在泄漏,随即将侦检情况汇报给中队指挥员。指挥员立即部署稀释小组进行喷雾水枪稀释,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由于辖区中队没有堵漏、输转和洗消等特勤器材,中队指挥员在对事故进行初期处置的同时,立即向消防指挥中心 和消防支 队值班首 长汇报,请求增援。 消防支队值班首长向该市领导请求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调集警察、环保和医疗救护等社会救援力量的同时,调集全勤指挥部和特勤中队赶赴现场,并指示在场的辖区中队指挥员做好周围学校和企业人员的防护和疏散工作。
9时32分,垃圾处理站附近的派出所民警到达事故现场,汇同消防人员通知东侧的企业员工采取隐蔽行动, 并做好疏散的准备工作。9时45分,增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在听取辖区中队指挥员的汇报后,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调整力量,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氯气的泄漏。9时53分,企业和学校的人员开始疏散,环保部门监测 附近空气 中的氯气 含量。10时,公交公司的车辆到达事故现场,开始疏散学生到附近的避难场所。10时20分,公交车到达现场开始疏散企业的职工。11时10分,消防部门采取洗消措 施。11时30分, 现场洗消完毕。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氯气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的特征,确定了应急防护行动决策的3个属性,包括人员的心理影响C1、应急防护行动的成本C2和人员的安全性C3。其中,人员的心理影响和应急防护行动的成本是负向属性,人员的安全性是正向属性。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定了6套应急方案,包括隐蔽A1、疏散到附近的避难场所A2、疏散到较远的避难场所A3、先隐蔽后疏散到附近的避难场所A4、先隐蔽后疏散到较远的避难场所A5和正常活动A6。指挥部决策人员对氯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决策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式(1)~(9),确定决策属性的权重。
wjC=(0.287,0.342,0.371)
根据式(10),计算6套应急方案的评价值并对它们进行排序,如表3所示。
在该事故中最佳的应急方案是方案A5,即先隐蔽, 待氯气泄漏停止后再疏散到较远的地方,该结果和文献 [1]的结果一致。从安全角度分析,先隐蔽,待氯气泄漏停止后疏散到较远的地方,不仅成本较低、对人员造成的心理影响小,而且更能保证现场大多数人员的安全。
4 结 论
笔者提出了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防护行动优选中的应用。基于距离的方法确定决策属性的权重,充分利用了决策者的群体信息,有效地避免了主观方法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以应急防护方案评价值的大小作为优选准则,使应急防护行动优选更加科学、可靠。该方法思路清晰、结果合理,为解决应急防护行动的最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决策依据。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2
一、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等详细情况;同时通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消防小组及现场人员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救援指挥部接到火灾事故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如:设臵安全标识牌、警戒线,事故现场的紧急疏散等等。并根据现场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救护。
救援指挥部在企业领导未到的情况以现场最高行政级别或技术职务人员为最高指挥,负责指挥救援与疏散工作应急救援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保证现场的救援行动紧张有序。
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波及范围划定危险区域,布臵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2、低温液体泄漏冻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化学化学品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泄漏的人员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报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后尽一切可能切断事故源,防止污染范围扩大;
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无法抢救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和抢救的具体措施。
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由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在事故现场的救援过程中,及时根据化学品种类、危害性质、扩散形式,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尽快采取措施杜绝、减少化学危险品的泄露,尽量围堵、收集泄露的化学危险品,残余、排放部分用中和、稀释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3、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泄漏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查明泄漏点,关闭泄漏点前的阀门,阻止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继续泄漏,必要时停止制氧系统的运行。
打开事故地点的门窗,利用周围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如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将其抬到通风的地方,对其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进行抢救。同时,向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
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迅速通知各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及时通知医院、消防等有关部门。
领导小组各成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达现场。应急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外部救援。
应急现场总指挥,视事故控制情况,做出停机决定,并对事故状态进行跟踪监测。
消防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利用应急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抢修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扩大化。
救护小组到达现场后,对窒息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
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当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失去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的生命时,要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现场。撤离现场注意事项:
1、发生事故的岗位人员和参与事故救援的各类工作人员要沿安全通道及警示标志迅速撤出防爆墙及主厂房外。
2、救援领导小组的成员,要将撤出现场的工作人员汇集到安全地点,并清点好总人数,确认有无遗漏或失踪。
3、在事故危险区域设立警戒人员,严防各类人员进入。
4、与事故地点有关联的岗位要迅速做好安全措施,切断与事故地点有联系的一切危险源,按调度的指挥进入安全区。
5、安全撤离后各小组负责人要向领导小组报告人员情况。
三、危险区的隔离
1、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2、按车间周边平面布臵图所示设立警戒线。应根据事故情况,建立警戒区域,并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紧急疏散。
3、危险区边界用黄黑带作警戒线,警戒人员佩戴(带黄)袖章,救援车贴有黄色通行证。
4、事故应急阶段,除应急指挥和救援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应急命令解除。
5、应急恢复阶段,除事故调查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线内,直到事故原因查明为止。
6、应注意以下几点: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四、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主要任务是: a)及时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即定性检测; b)测定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浓度情况,有条件时可查明导致发生化学事故的客观条件;
c)根据有害物质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
2、从人或动物症状可以简单判断污染区的污染物浓度。另外,空气中含氧检测方法可用“化学分析法”来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提醒救援人员确定采用何种防护方法(依据氧气浓度值决定是否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和安全防护面罩),并及时预防可能发生的窒息、爆炸、燃烧等事故。
3、为保持自身安全检测人员到现场后,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同时穿戴工作服和防护手套,旁边应有专人监护,以防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造成缺氧。
4、抢修操作人员在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帆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
5、抢修操作人员在进入通风不良有发生窒息危险场所处理液氮、液氩、二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分析大气含氧量,当含氧量低于18%时,操作员必须戴上自供式防护面具,并需在有专人监护下进行操作处理。
6、储罐有严重泄漏时,必须划定危险区,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时,人应处在上风向。排放液氧时,液氧波及区内严禁明火。容器附近发生火灾,若环境温度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7、如果事故已经无法控制,处于火场中的容器已经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臵中产生声音,指挥小组必须立即做全站紧停车的处理,并安排现场所有人员迅速撤离。
五、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发生事故后,应采取“先救人,后救物;先救重伤,后救轻伤”的原则,实施受伤人员救护,同时按受伤人员受伤特点,分类选择相应专业医院,在专业医院救治能力相当的时候,遵循就近就医的原则。
2、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窒息人员,对窒息人员输氧急救,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3、冻伤急救方法: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4、缺氧急救方法: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严重者,拨打120就医。
六、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事故现场保护的任务就是要在现场勘查之前,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既不使它减少任何痕迹、物品,也不使它增加任何痕迹、物品。为此,必须根据发生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周围环境,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臵警戒,将事故现场封锁起来。禁止一切人进入保护区,即使是保护现场的人员,也不要无故进入,更不能擅自进行勘查,禁止随意触摸或者移动事故现场上的任何物品。有关人员在执行保护事故现场的任务时,必须做好现场勘验的准备工作。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有:划定保护区的范围,布臵警戒;监视事故肇事者;收集事故基本情况资料。消防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
七、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
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发生重大事故时,本站抢险抢救应急队伍包括指挥部、消防小组、救护小组、抢修小组等人员。
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药品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及本站消防设施配臵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臵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资料设臵或存放在厂办公室并指定专人保管,器材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急用。
2、外部救援
发生重大事故时,本站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边单位安全时,指挥部立即向上级和相邻单位通报,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救援队伍入厂时,指挥部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上级和社会救援力量如下:
章丘市安监局:3263478 章丘市消防大队:119 章丘市急救中心:120 必要时,指挥部可商请专家对应急救援信息进行咨询。
八、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重大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2、虽不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但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3、厂指挥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均由厂指挥发布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九、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事故抢险结束后,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终止,通知相关部门和周边社区人员返回,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2、计算事故损失和工伤情况,经指挥部批准抢修组进入现场进行抢修。
3、在恢复生产前必须经指挥认可,并接指挥通知后,方可做恢复生产准备。
4、恢复生产后,要尽快清理现场,对事故中遭到破坏的设备、管道、厂房尽快进行拆除或恢复,已达到文明生产要求。
5、在事故对外联系中,指挥或副指挥是我公司发言人,禁止他人谣传、误传,造成不良影响。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3
1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法定部门
我国涉及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上交通安全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港口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等。此外,我国沿海部分省市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如《厦门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深圳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青岛市海上交通安全条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等。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一般等级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涉及的主要部门有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等。
1.1 海事管理机构
(1)《海上交通安全法》 该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机构是对沿海水域的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第34条规定:“船舶、设施或飞机遇难时,除发出呼救信号外,还应当以最迅速的方式将出事时间、地点、受损情况、救助要求以及发生事故的原因向主管机关报告。”第38条规定:“主管机关接到求救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助。有关单位和在事故现场附近的船舶、设施必须听从主管机关的统一指挥。”
(2)《突发事件应对法》 该法第17条规定:“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1)《港口法》 该法第6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的规定确定。对港口具体实施行政管理的部门统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第33条规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制定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建立健全港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
(2)《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 该法第45条规定:“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危险货物事故应急体系,制定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建立专业化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储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发生事故时,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向上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救助。”
1.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安全生产法》 该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该法第6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生、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7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4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
(1)《港口法》 该法第32条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的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并保障组织实施。”
(2)《安全生产法》 该法第7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该法第7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4)《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 该法第43条规定:“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将其应急预案及其修订情况报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第44条规定:“当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排除事故危害,控制事故进一步扩散,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 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中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从《海上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港口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应急处置的具体实践来看,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后,在将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进行应急处置的过程中,由于货物发生位移,事故影响范围发生变化,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权限也相应地发生转变。为最大限度地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关部门不仅要依法履行职责,还要加强协调配合。
2.1 海事管理机构
当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对水上交通安全造成威胁时,海事管理机构作为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负有组织救助的职责。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的阶段,按照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应急预案进行救助,由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应急处置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其他部门予以协助。此外,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的规定,在管辖水域负责组织、指挥水上事故处置工作的海事管理机构有责任也有必要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批准实施。
2.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受有权管理本行政区域港口的地方政府的指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对有关港口实施行政管理,负责组织制定港口码头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对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实施备案,并负责组织指挥救助。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从船上转移至岸上后,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权相应地由海事管理机构转移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依法发挥主导作用。
2.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口危险货物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如下:(1)对辖区港口码头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实施备案,会同辖区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等整合各分预案,做好不同分预案之间的衔接工作;(2)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3)根据预案和事故等级组织实施救援。由此可见,在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不论涉事集装箱位于何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均负有指导、协调职责。
2.4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
港口生产经营单位是港口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制定本单位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时,依照法律规定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排除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散。船舶在航行途中因发生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而靠泊码头后,或停靠码头的船舶发生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时,港口生产经营单位承担首要的应急救援工作;发生泄漏事故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上岸后,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和指导意见制定应急救援方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协助主管部门做好具体的应急救助工作。
3 促使相关部门更好履行职责的对策
3.1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自1984年生效实施以来从未进行修订。受立法当时经济和航运发展水平的限制,该法未对海上应急救助工作作全面规定。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和港航业蓬勃发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显著上升。除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分工、程序要求、具体措施外,《海上交通安全法》等上位法亟待修订,以确保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针对因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统一、不衔接而影响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努力形成相关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此外,对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置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要通过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吸纳,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
3.2 完善各部门现有应急预案
海事管理机构、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港口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各自法定职责,总结应急处置工作的得失成败,对现有应急预案进行细化、实化,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要在各自应急预案内预留接口,解决职责交叉重复和错位模糊的问题,实现不同部门应急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顺利过渡,使之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3.3 加强各类应急演练
各部门要熟知本部门应急预案,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反应程序和工作要求,并加强针对性的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各部门要联合组织跨部门应急演练,增进对其他部门应急预案的了解,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确保不同部门的应急预案顺利衔接,形成应急处置的合力。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
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各种专项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在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内,以港口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为基础,有效整合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危险货物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综合性的应急演练,检验危险货物总体应急预案和各分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港口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危险货物应急处置的主要力量,要不断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海事管理机构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包括船舶载运危险货物集装箱泄漏在内的危险货物事故处置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4
化学工业的群死群伤事故,无一不在社会或局部地区产生强烈影响。事故的发生,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事故造成的后果是可以从防范角度上控制的。从安全哲学的观点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但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预防和预测所有事故的程度。因此,要想控制事故造成的后果,制定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据工业化国家统计,有效的应急系统,可以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6 %。因此,做好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因受人员、资源、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参差不齐,有的应急预案适用性较差,或流于形式,救援缺乏实际应对的经验,从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下面就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应急预案要有针对性
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预防事故是要求提高装置的安全保障度不发生事故或将突发事件控制在局部不使事故蔓延,这主要通过实现装置本质安全以及细化管理措施和具体应急措施来实现;控制事故就是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减少事故损失,不发生次生事故和重大环境影响,这主要依靠编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案来实现。要确保预案具有针对性,就必须要做到四个“熟知”,底数明晰。
1.1熟知危险源
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类事故,根本原因是存在危险源。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与系统的具体特性具有相关性,系统具有什么特点和属性,就会引发何种事故灾害。因此,必须熟知企业生产、储存、加工、运输有毒有害物的特点、种类、性质,查明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量、储存量、加工量,是否是重大危险源,掌握危化品的危险形式,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和防救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是危险源的辨识,有些企业由于辨识工作做得不细致、不全面,很容易导致一些潜在的重大危险因素的遗漏,或出现重点不突出等,适用性也会大打折扣。
一般来说,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因素的识别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3种状态,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殊危害类型。在时态和状态上,人们往往容易识别现在危害因素,而忽视以往遗留的危险和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而潜在的危害恰恰是一个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的根本所在。
一般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危险指数方法、风险概率评价法(PRA)等。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来编制应急预案,以保证有的放矢。
1.2熟知周边环境
事故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事故,导致后果扩大和不期望事件发生,往往同周边的环境因素相互关联,要控制事故后果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就要熟知周边环境。这其中有两方面,一是详细了解可能发生事故的现场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历年气候变化的参数、周边的交通状况、建筑物的耐火、防爆能力及作战时可用消防资源情况。二是熟知事故源周围的人口分布情况。要掌握事故现场周围白天、夜晚、上下班、节假日等不同时段人口分布情况和流向,年龄分布、周围居住单位群体情况及公众的防护能力等。
1.3熟知救援资源
进行应急救援没有资源做保证是不行的,应急资源涉及到人、物和内外保障三个方面,人的资源方面主要是已有的技术保证手段、技术支撑力量和救援队伍;物的方面,主要是已有应急储备物资、周边企业可用共享物质资源和通过政府行为可临时增调的社会资源;内部保障方面如确定应急队伍(抢修、现场救护、治安、消防、通讯、交通管制、供应、运输后勤)。应急装备、物资和保管联系人,应急通讯、照明等。外部保障方面有单位互助形式,请求政府协调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等。因此,要根据事故情况不同等级的设定,估算出可能需要的救援物资的数量、救援兵力和特殊装备的总量,可借助各类应急专业救援力量的分布及数量和协作关系,确定救援基本组织形式和行动救援能力。
2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应急预案的策划能否成功实施,有赖于各级人员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规定他们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从而确保按照此应急程序的规定各负其责。一个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应急预案不仅仅是事故现场所在部门的事情,而是与企业所有部门乃至所在地安全、环保、卫生、消防、交通等上级部门密切相关,因此,在企业应急预案中,首先要明确规定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相应职责。一般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应急职责主要分工为指挥职责和救援成员单位、部门职责:
2.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为企业主管安全环保和生产工作高层领导;副总指挥由主管部门一把手担任;成员包括安全环保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设备部门、技术部门、交通疏散、后勤部门、检验部门、医疗室、对外联络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
2.2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总指挥或由总指挥委托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平常情况下,负责定期组织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应急演练效果。
2.3各相关部门职责
应急预案参与部门几乎包括所有部门,如企业内外信息联络办公室、安全环保监督部门、事故区域负责部门、消防救援部门、交通指挥、行政后勤部门、生产物资部门、技术设备部门、医疗部门等,只有对他们的职责进行科学分工,才能做到应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上,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侧重点放在各自具体的救援行动上,达到危害最小化的目的。既要强调各自为战,又要强调协调一致,一定要坚持把人身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有的放矢,把危害损失放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保证应急救援时更具有实效。
3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任何事故都有大小和影响程度之分,从化学品一般泄漏、较小范围初始火灾,到有害有毒化学品大范围泄漏和重物大火灾、爆炸等事故,其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是迥然不同的。因此,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也要有级别和层次之分,千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因一次小范围的、容易控制的事故,而动用全部人力、物力资源,将会造成各类资源的极大浪费。
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预案的启动由预案本身确定的启动条件控制,一旦符合启动条件,预案立即启动,预案规定的内容进入程序化动作,变成实际操作行为。
4应急救援的实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一般包括报警与接警、应急队伍的出动、成立应急指挥部、实施应急处理即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物处理和火灾控制等几个方面。
4.1事故的报警与接警
事故报警的及时与准确,是能否及时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必须根据企业制定的预案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曼延,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当班人员)。相关部门(主要是调度部门)接警后,要迅速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
事故主管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启动哪一层次的预案和救援的形式(内部救援还是社会救援),相关部门接受指令后,预案需按规定通知人员到达指定地点(现场应急指挥部)。这一环节中涉及的工作有:所在单位报警、进行初期应急处理,对受伤人员前期施救和必要的人员疏散;调度部门警情、指令的上传下达;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对警情的判断等。
4.2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部的建立过程应充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根据当地的不同季节主导风向,至少选择两个点,分别坐落在预案主题对象的上风向;二是指挥部设置点应本着贴近前沿,有利指挥,交通便捷原则;三是指挥部选点应以环境气样监测为科学依据,设立在火灾、爆炸波及范围的外围和国家规定的作业区域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的安全区域;四是指挥部应有明显的标识,通讯系统能有保障。
4.3实施救援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报警或应急指令后,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赶赴现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态发展。这一过程是事故应急的重点,基本工作任务有:查明危险源释放点、控制危险源,抢救中毒受伤人员、解救受困人员,区域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撤离,灭火、泄漏物的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1)危险源控制。
可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一是工艺应急控制,二是工程应急控制。
工艺应急主要措施有:切断相关设备(设施)或装置进料,公用工程系统的调度、撤压、物料转移、喷淋降温、紧急停工、惰性气体保护、泄漏危险物的中和稀释等。
工程应急主要措施有:设备设施的抢修,带压堵漏,泄漏危险物的引流、堵截等。
(2)抢救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
这一环节是应急救援过程的重要任务。主要任务一是将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二是进行现场急救,三是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有: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从危险区域抢救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的过程中,救护人员一般至少是2个人以上,以便相互照应,同时一定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切不能成为新的受害者,所用器材要防爆。救护人员要确定急救地点是安全的。切记在专业医生未到前,一定不能放弃现场急救。送到医院后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伤者受何种化学品的伤害。
4.4警戒与疏散
事故发生后,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引导救援车辆进入相关区域。实施警戒区域一定要有划分的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担负警戒任务职责的部门一定要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警戒时要落实这样几件事:一是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立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二是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三是泄漏区域的火源控制,检查进出危险区域人员的防护;四是事件发生全过程的生产作业现场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分析。
紧急疏散过程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危险区域内非应急人员的撤离和事态不能控制时应急人员的撤离;二是周边人员的疏散。应做到:一要向上风向转移,有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二是不要在低洼处滞留;三要清查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和着火区;四要有明显疏散标志。
4.5火灾扑救
火灾控制,危化品在不同情况下火灾扑救方法差异很大,一般在自身力量(人、技能、装备等)不足时,应由专业消防队进行。但火灾初期的自救非常重要,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灭火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具;二是一般情况下采取全身防护,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品、火灾使用专用防护服;三是发生火灾时,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通畅,保证人身安全;四是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限制燃烧范围;五是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毒品溅出。
4.6泄漏物的处置
现场物料泄漏时,要及时进行覆盖、收集、稀释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许多起事故处理经验来看,这一环节如不能有效进行,将会使事故影响大大增加。一般应注意:
(1)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和消防灭火用水会四处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要围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外流。
(2)稀释与覆盖。通常是用水枪或消防带向有害物蒸气喷射雾状水加速向高空扩散,使其向安全地带扩散。产生的污水应集中处理。对于可燃物,在现场可以蒸汽或氮气稀释,也可以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覆盖,抑制其蒸发。
(3)收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防爆泵(隔膜泵)将物料收集到容器或槽车中,小量的可以用沙子、吸咐材料、中和材料等吸附中和。
(4)将收集的泄漏物运送至废弃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少量的物料。
5结语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篇5
为了完善化学品安全管理,做好意外事故应急救援,使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特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范围
本预案使用与公司范围内所有发生的如下事故
2.1泄漏(正己烷、甲苯、有毒易燃液体)
2.2人体意外接触(正己烷、甲苯)伤害。
2.3正己烷职业中毒
3.组织领导及职责
3.1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对救援队的领导和指导工作。
3.2应急救援队由义务消防队员,现场救护员,以及组长以上组成,分两个应急救援小组。
3.3责任分工
3.3.1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接到发生严重事故时应指挥应急救援队按有关方案实施救援。
3.3.2应急救援队接以发生事故广播时应到大门保安处集合,接受任务,开往现场进行救援。
3.3.4遵循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4.各类事故应急程序
4.1泄漏
4.1.1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
4.1.2警告附近同事不要接近,并设立警示牌。
4.1.3切断火源(若易燃泄漏,则必须切断污染区的点火源)
4.1.4急救伤员(参照化学危险品受伤人员急救程序执行)
4.1.5穿上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毒口罩、眼罩)
4.1.6处理泄漏(泄漏场所通风――堵漏或更换容器――清理泄漏液――用清水清洗地面)
4.2身体意外接触伤害
4.2.1根据受伤人员的的状况决定用厂车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4.2.2迅速将伤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顺畅。
4.2.3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意:氰化物中毒不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2.4皮肤接触时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时应迅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立即用清水冲洗或者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2.5眼睛手污染,应使用洗眼器,用清水彻底清洗不少于15分钟,冲洗时应提起眼帘,边冲洗边转动眼球。
4.2.6迅速送医院治疗。
4.3正己烷职业中毒预防
4.3.1正己烷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排毒。
4.3.2使用场所必须设立警示牌,作业人员应配戴防毒口罩、防护手套,加强个人防护。
4.3.3对新工人应先体检和培训,有肝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皮肤病的,严禁从事本项作业。
4.3.4接触者发生异常时,及时治疗。
4.3.5定期检测空气中正己烷含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4.3.6改进工艺,减少接触机会,尽量改用毒性低的粘合剂清洁剂。
4.3.7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
4.4甲苯职业中毒的预防
4.4.1减少和消除甲苯的发生源。
4.4.2采用通风排气装置,降低作业环境甲苯蒸气的含量。
4.4.3加强个体防护。
5.注意事项
5.1每次发生事故后,应及时检讨应急预案合理性,不断完善。
5.2经常储备应急救援的有关物资,消耗后应及时补充。
5.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万一事故发生时能按程序进行。
5.4安全组负责应急救援器材、物资管理。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6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消防员,伤亡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日益繁重和多样化,在灭火和应急救援过程中,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尤其在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事故更是让人触目心惊。2010 年1 月26 日,湖南省岳阳临湘市桃林镇长春鞭炮厂突发火灾并引发连环爆炸,3名消防员在灭火战斗中牺牲,1 名消防员受重伤。2004 年2 月18 日,一辆载有危险化学品的货车在广州市北环高速公路上起火。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警后,先后调派3 个公安消防中队、9 辆消防车、40 名消防员到场施救。在火灾扑救中,17 名参战消防员中毒受伤。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不但易造成现场人员伤亡,且因其应急救援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危险性高,也易造成参加应急救援的消防员伤亡。因此,深入研究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特点和规律,对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减少、避免消防员伤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1 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情况
1. 1 消防员伤亡的具体情况
为了更好地阐述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特点和规律,笔者随机选取了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事故进行分析、研究,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具体情况见表1[1]。
1. 2 造成消防员伤亡情况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共造成70 名消防员死亡,1271 名消防员受伤,平均每起造成约2. 80 名消防员死亡,约50. 84 名消防员受伤。而2008 年全国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51. 4 万起,共造成13 名消防员死亡,78名消防员受伤,平均每次接警出动造成约2. 53 × 10- 6名消防员死亡,约1. 52 × 10- 5名消防员受伤。平均每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死亡的概率是灭火救援、社会救助等救援行动的1120000 倍,受伤的概率是灭火救援、社会救助等救援行动的3386667 倍。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概率要比灭火救援、社会救助等救援行动要高得多,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因素多。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爆炸、中毒、轰燃、喷溅、沸溢等危险因素多,且发生概率大,消防员要控制这些危险不发生的难度大。而灭火救援、社会救助等救援行动中,如普通建筑火灾扑救,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坍塌、中毒、烧伤等,危险因素少且发生的概率比较小、风险较低。 (2) 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的功能有限。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当爆炸、中毒、轰燃、喷溅、沸溢等危险发生时,公安消防部队目前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还不能从根本上确保消防员的安全,而要防止建筑火灾中的中毒、烧伤等危险则相对比较容易[2]。
1. 3 造成消防员伤亡的直接原因
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造成消防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中毒、爆炸、烧死(伤) 等。造成消防员伤亡的直接原因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直接原因中,爆炸9 起,占36.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54 人,占77. 14% ; 造成消防员受伤961 人,占75. 61% ;平均每起爆炸事故造成6. 00 名消防员死亡,160. 17 名消防员受伤。中毒11 起,占44.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0 人,占0. 00% ; 造成消防员受伤222 人,占17. 47% ; 平均每起中毒事故造成0 名消防员死亡,36. 67 名消防员受伤。烧死( 伤)5 起,占20.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16 人,占22. 86% ; 造成消防员受伤88 人,占6. 92% ; 平均每起烧(伤)事故造成3. 20 名消防员死亡,17. 60 名消防员受伤。
可见,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造成消防员伤亡最直接的原因是爆炸。这主要是由于爆炸发生的突发性强,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对消防员伤害比较大,易造成消防员伤亡。而烧死(伤)造成消防员伤亡也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引发事故过程中易发生沸溢、喷溅式燃烧、轰燃等危险,这些危险突发性强,破坏性、危害性大。可见,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危险发生时危害比较大,非常容易造成消防员伤亡。
1. 4 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特点
根据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 - 2012) 分类标准,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易燃液体、气体、爆炸品、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等。[3]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特点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类别中,爆炸品1 起,占4.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1 人,占1. 43% ; 造成消防员受伤4 人,占0. 31% 。气体7 起,占28.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11 人,占15. 71% ; 造成消防员受伤86 人,占6. 77% 。易燃液体14 起,占56.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37 人,占52. 86% ; 造成消防员受伤200 人,占15. 74%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1 起,占4.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0 人,占0. 00% ; 造成消防员受伤85 人,占6. 69% 。多类别危险化学品(指易燃液体、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等,下同) 2 起,占8. 00% ; 造成消防员死亡21 人,占30. 00% ; 造成消防员受伤896 人,占70. 50% 。
从类别特点上看,易燃液体(共14 起,其中5 起是苯类物质) 造成消防员伤亡无论起数、还是人员伤亡的数量都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日常生产、生活中,易燃液体加工、运输、使用、储存的频率高,引发事故的风险大,消防员参加救援的次数较多,造成伤亡的风险也相应增大。而一些危险性比较高的危险化学品,如毒性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由于使用范围和频率有限,则引发事故的次数较少,消防员参加救援的次数有限,造成消防员伤亡的风险也相应较低。
1. 5 各类危险化学品造成消防员伤亡的特点
通过分析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类别特点可以发现,平均每起爆炸品事故造成1 名消防员死亡,4 名消防员受伤; 平均每起气体事故造成1. 57 人死亡,7. 82 人受伤; 平均每起易燃液体事故造成2. 64人死亡,14. 29 人受伤; 平均每起多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10. 5 人死亡,448 人受伤。
可见,平均每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救援时消防员伤亡数量较大的是多类别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液体。平均每起多类别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救援时消防员伤亡数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单一类别的危险化学品就有爆炸性、燃烧性、有毒性等,而混合后很多较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大部分化学反应要放出大量的热量和能量,导致其爆炸性、燃烧性、有毒性等危害性增加、破坏性增强,对消防员伤害增大。(2) 多类别危险化学品主要存在的场所是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仓库等,通常储存的量都比较大,引发事故时危害大,造成消防员伤亡风险大。[4]
平均每起易燃液体造成消防员伤亡的数量比较大,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 危险因素多。大部分易燃液体(如苯类物质)挥发性强,发生事故后挥发出的蒸气具有燃烧爆炸性、毒性、轰燃性等危险,而像原油、石油等燃烧过程中还可能形成沸溢、喷溅式燃烧。危险因素多且多种危险还可能同时发生,防护难度大。(2) 危险潜伏性强、危害性大。易燃液体可能引发的危险通常在事故初起阶段不是很明显,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容易造成消防员的麻痹心理,一旦发生则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破坏性和伤害性,易造成消防员伤亡。而在7 起气体泄漏造成消防员伤亡的事故中,有4 起是氯气,氯气对消防员的危害主要是中毒,危险因素相对单一(爆炸品、毒性和感染性物质也是),且该危险贯穿于氯气事故应急救援的始终。而公安消防部队目前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要防止中毒相对比较容易,因此4 起氯气事故没有造成消防员死亡,主要是受伤。可见,危险化学品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因素越多、越复杂,潜伏性越强,危害性越大,则造成消防员伤亡的风险越高。
2 结论
通过分析25 起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案例可以看出,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危险性高,易造成消防员伤亡,把握好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特点和规律,对减少、避免消防员伤亡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消防员伤亡的风险不仅取决于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大小,还与危险因素如爆炸、中毒、轰燃、沸溢、喷溅的多寡、复杂程度、防护难度等密切相关。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因素单一,则避免消防员伤亡的难度也相对较小。
(2)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时可能造成消防员伤亡的危险因素,如爆炸、轰燃、沸溢、喷溅、中毒等潜伏性越强,越容易造成消防员的麻痹心理,当这些危险突然发生时,则破坏性和危害性越大,越易造成消防员伤亡。
(3) 消防员在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时,首要任务是确定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理化性质,判断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及发生的概率,评估各类危险对消防员安全风险大小,根据风险有针对性地强化安全防护和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消防总队司令部.灭火救援消防员伤亡案例选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6-36.
[2]陈晓林,唐朝纲.抢险救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60-166.
[3]李来保.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案例引发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4):209-212.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7
由于危险品本身的特性,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事故后果很严重,危害范围大。因此,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后,往往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协同应急管理,因而需要建立有效的协同应急指挥机制及应急响应机制来配合大范围的救援行动。
1 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制
要在一定区域内应对危险品事故,一个高效的组织指挥机构是首要的保证。由于各城市行政管理方面的分块化及城市里各个部分之间的独立管理,城市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在应对事故过程中责、权、利的冲突,数据、信息的传递不畅等现象是常有的,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高效低成本的充分调动起区域内的救援力量和资源进行危险品应急救援是使区域协同应急顺利进行的第一要务[1]。鉴于此,文章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危险品应急救援织指挥机制。
如图1所示,该救援机制分为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指挥两部分,在实施危险品应急救援时,这两部分是同时进行的。
(1)纵向的组织指挥机构协同救援
整个区域的组织指挥机构在纵向上分为三层,最顶层的是区域的总指挥中心,区域总指挥中心下面的是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中心,对应的各应急部门指挥中心居于最底层。各应急部分指挥中心,如公安指挥中心、交通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急救调度中心等主要由响应的部门领导人执行指挥。城市危险品应急指挥中心由政府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而区域总指挥中心由各个城市的最高应急指挥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联合组成,其中,在整个区域中经济发展比较好影响力比较大的城市如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及杭州市的最高应急指挥员是领导总指挥中心的中坚力量。这三层应急指挥中心及执行部门通过危险品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联系在一起。
当一般危险品事故发生时,可由第三层指挥中心即应急部门指挥中心直接处理完成。重大危险品事故发生时,可通过信息平台传达给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第二层指挥中心)协同各应急部门指挥中心(第三层指挥中心)和其他部门(执行部门)共同处置。由于在一个城市之内,受制于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因此第二和第三层之间的协同可以很好的进行。当发生特大危险品事故,或者单个城市的救援力量和救援资源无法有效解决的危险品事故时,就需要其他的城市来协助救援,城市间的救援协同组织工作需要由区域总指挥中心完成。区域总指挥中心通过信息平台获取事故的详细信息,据此做出救援决策,在重视时间效益的情况下合理地选择和指挥区域中其他城市进行协同救援。
在协同应急时,容易产生各城市各部门、各警力责任不清,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的程序不明,应急措施不到位等协同积极性低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如安全法和紧急状态法等来保障各指挥中心的权利,总体上应急部分指挥中心服从城市指挥中心的领导,各城市指挥中心服从区域总指挥中心的领导,在救援关键时刻,区域总指挥中心还可以跨过城市指挥中心对应急部门进行直接指挥和协调。在整个区域的协同应急管理时,通过立法程序划分各机构部门之间责、权、利,使得各城市及各应急部门在协同应急时有法制保障。
(2)横向的组织指挥机构协同救援
针对危险品事故的横向的组织指挥机构的协同救援是指在同一层的指挥机构的协同。在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第二层指挥中心)是指不同城市间的协同救援,一般要求协助救援的城市配合和响应发生危险品事故所在的城市或者主要救援城市的指挥工作,积极响应和支援主要救援城市在救援力量及救援物资方面的需要。相应的,在应急部门指挥中心(第三层指挥中心)横向的组织指挥机构的协同是指为了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以至于事故所造成各种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其他的应急部门协助和配合主要应急部分的救援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多个应急部门的指挥中心可能都统一于一个主要应急部门的指挥中心,由其来统一指挥和调配整个救援工作。横向组织机构的协同要借助于上层指挥机构的授权和约束才能顺利进行[2]。
2 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救援响应决策系统
由于危险品运输的流动性及危险品运输的两端之间的相对集中性,可以在危险品运输比较密集的区域建立联合的控制机制,而协同的应急救援机制可以提高危险品运输的事故救援效率进而很大程度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在强调时间效应的危险品救援响应中,迅速的告知危险品事故的发生并确定具体的事故地点是很关键的,装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危险品运输车辆可以随时跟踪车辆的运输行程和提供车辆运输的具体位置,并且可以在GPS技术中引入相应的传感器系统,那样就可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快速的感应到是否有危险品泄漏情况。在进行救援决策时,需要知道危险品的类型,确定其对周边环境及人员的危害程度,实施进行救援的物资和对周边群众的人员疏散决策,RFID技术可以提供危险品的各类信息查询,比如种类、数量、包装类型和方式等,并通过沿途的检测站对危险品的各类信息进行实时追踪[3]。因此,结合GPS和RFID技术可以及时获取危险品事故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做出正确、及时的应急救援决策,尽可能地降低危险品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应用GPS和RFID技术建立的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知道,当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装在车上的经过优化的GPS系统可以立即监测到并将事故信息和通过卫星信号信息解算的车辆位置信息一起通过广阔的GSM网络传送到应急决策中心。而应急决策中心可以通过信息通道解读离事故点最近的RFID阅读器所检测到的危险品最新信息,包括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包装方式具体信息。由GPS系统所得到的危险品的泄露情况结合危险品的种类,可以估算出就救援物资的类型和数量及救援所需的工具,考虑各救援站点的物资及设备情况并结合事故的具体位置选出即能满足救援资源需求又能最快到达事故地点的应急救援服务站。另一方面,由于危险品特性(一般指气体),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会对道路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因此进行相应的人员疏散决策是很有必要的。根据RFID阅读器提供的危险品种类数量及泄露情况等信息,若会对周围的群众及环境造成危害则可以估算危害范围,结合该事故点的天气情况和其他的相关因素做出人员疏散的相关决策,比如人员疏散的方向、所到地点的具体安排,等等。因此由GPS和RFID系统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应急决策中心的应急指挥决策流程如图3所示。
整个应急救援决策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如图3所示,分别为事故告知阶段,事故分析阶段和事故决策阶段。通过GPS和RFID技术的响应系统,可以在有效时间内为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重要的信息,迅速的告知事故有关具体情况,为有效分析提供依据,这就是事故的第一阶段:有效的告知阶段。通过有效的事故告知,根据事故的具体信息,事故应急救援决策中心需要作出正确有效的分析,因此在事故的分析阶段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及专家指导,结合现场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比对应急救援案例库及应急预案,可以对事故作出正确的分析。在相关分析及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应急救援决策指挥中心作出救援决策,包括应急救援服务站的选择决策,事故地点周围的人员疏散决策以及事故救援处理方案等决策。
3 总结
危险品物流事故后果往往很严重,影响范围很大,而且危险品物流具有流动性,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地不一定与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辖地一致。因此,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后,需要相关区域、部门协同管理,构建具有协同功能的应急救援决策机制。文章构建了区域协同的应救援组织指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和决策系统。危险品事故的协同救援将有助于在最短时间内应对事故,使事故得到迅速控制,从而降低危险品事故造成的危害。在区域协同应对危险品事故的过程中,在组织机构上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决策是区域协同应急的一大难点。对于区域协同危险品应急网络模型的建立及协同的应急资源的储备和配送策略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摘要:由于危险品本身的特性,在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事故后果很严重,危害范围大,需要区域协同起来应对危险品物流应急救援。综合研究了对危险品进行区域协同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立了协同的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危险品应急救援应急响应机制及决策系统。
关键词:危险品物流,应急救援,协同
参考文献
[1]蒋珩,佘廉.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组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595-598.
[2]陶存新,严新平,刘清.危险品运输预警应急联动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31(6):980-983.
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建设探讨 篇8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 2万家,生产7700多个危险化学品品种[1 - 2]。由于其固有的危险特性,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经营和废弃等环节上,不断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4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液氯储罐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附近15万人被迫紧急疏散;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近70人受伤,松花江水严重受到污染,附近数万人紧急疏散; 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周边海域受到严重污染; 2013年11月22日,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危险化学品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人们思想麻痹大意,未建立足够的安全意识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个关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案例库,以方便人们交流和学习事故教训。
1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状况虽持续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图1为2005 - 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统计数据。
与矿山、建筑等其他事故高发行业相比,危险化学品行业事故死亡人数相对较少,但由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设备、管道密集,一旦发生事故通常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其有毒有害性也使得危险化学品一旦泄漏会对企业周围的空气、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
然而,在对大量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相同类型和原因的事故复发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1 - 2006年化工生产、经营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仅火灾爆炸事故就有109起,死亡440人[3]。按照GB6441 - 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事故可以分为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火灾等20类,其中危险化学品行业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火灾、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等, 不同类型的事故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在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爆炸( 包括容器爆炸、锅炉爆炸) 以及中毒和窒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发生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原因又大多与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有关。如2004年4月发生在安徽省淮南市的煤气泄漏事故,2004年6月辽宁省大连市的煤气泄漏事故以及2013年黄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都是由于管道破裂造成的。相同原因的事故接连发生,与企业间缺乏事故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及时吸取事故教训具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实现企业间事故信息的共享,使企业能够方便、快捷的查询到同类型企业的事故信息,对于充分吸取事故经验和教训, 预防相同或相似事故的反复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建设现状
1985年, 英国创建了重大危害事故数据系统[4]( MHIDAS,Major Hazard Incident Data Service) 。MHIDAS收录了对公众有影响或有潜在影响的化学事故,目前已收录的化学事故达11000多个,涵盖世界上95个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和印度,最早的事故案例可追溯到20世纪初。MHIDAS中的事故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事故,事故数据准确、数量多、数据项设置合理、 涉及地区广泛,已成为很多研究人员研究分析事故所采用的数据库。
1995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过程安全中心在埃克森石油公司事故报告和分析系统( IRAS) 的基础上开发了过程安全事故数据库( PSID,Process Safety Incident Database) ,目的在于收集会员单位过程安全事故、分析研究事故数据以及学习事故案例。该数据库可以为设备设计、工作程序、安全培训、人机工程等工作的改进提供信息。
2002年,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AIST) 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 JST) 共同研究开发化学事故数据库相关信息系统( RISCAD, Rel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hemical Accidents Database) 。RISCAD主要收录日本国内外所有火灾、爆炸、泄漏等化学事故,事故库以简单易懂的过程分析图分析事故过程,过程分析图以时间顺序把一起事故分成正常状态、异常状况、导致的后果和采取的措施等4个阶段,来描述整个事故的演变过程。
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发展相对比较完善,数据库发展时间长,事故信息全面、准确,事故内容通常包括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建议措施等详细内容,事故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对事故研究和事故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我国目前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在进行事故查询和统计时,通常只能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级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等相关网站进行查询。而这些网站所提供的大部分事故案例均存在事故信息不完整的问题, 大多数事故只是简单描述事故经过,没有经济损失、事故原因、预防措施和事故教训等重要信息,无法作为企业安全培训或科学研究的案例,不利于企业吸取事故教训,从而成为导致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的原因之一。
3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结构设计
3. 1需求分析
建立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事故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任何具有权限的用户均可以检索和浏览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实现事故案例的快速共享。考虑到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关注程度,事故数据库主要以危险化学品企业、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为目标用户。
( 1) 企业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需求
企业查询相关事故信息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充分吸取同行业相关事故教训,并作为参考来制定或完善本企业事故预防措施,从而防止同类型的事故在本企业发生,另一方面在于以数据库中的事故作为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职工更直观的体会到事故的严重后果,从而引以为戒,杜绝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综上所述,企业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事故原因、事故发生过程、事故后果、事故现场图片、视频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
( 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信息的需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作为事故数据库的管理者,除负责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以及对上报的事故信息进行审核外,其自身也需要对本地区以及全国范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统计,从而从宏观掌握地区及全国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并作为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依据。而反映危险化学品事故总体状况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其中, 事故起数可以直接通过数据库查询功能来实现,而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则需要在事故信息中体现。
( 3) 科研机构对事故信息的需求
科研机构一方面需要获得事故起数、伤亡人数、事故发生率等数据,为开展事故分析和事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更需要通过查询事故详细信息来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 从而为事故规律研究提供依据。因此,科研机构对更注重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类型、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发生环节、事故过程等信息。
3. 2数据库设计
根据以上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分析,设计图3所示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据库。其中,事故信息表为该数据库的主表。同时,为方便统计,危险化学品类型、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发生环节四项信息均以编码形式存储在事故信息表中,而四项信息的具体内容则分别存储在单独的数据表中。在录入事故信息时,以上四项内容不允许任意填写,只能从相应的编码中进行选择。
( 1) 化学品类型表
此表用于描述事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类型。危险化学品类型的划分按照国家标准[5 - 6]分为8类,分别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 2) 事故类型表
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的划分仍以GB6441 - 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为依据,参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常见类型,划分为火灾、爆炸、泄漏、中毒和窒息、灼烫以及其他事故,并对以上事故类型分别进行编码,以方便存储和统计。
( 3) 事故原因表
由于每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原因千差万别,若此内容由数据库管理者任意输入,则无法对事故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或概率计算,从而使该信息失去应有的价值。因此,在事故信息主表中,只允许选择相应的事故原因代码,而事故的具体原因则事先编写在事故原因表中。根据安全科学中的事故致因理论,为方便对事故原因进行管理,可初步将事故原因划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条件和管理缺陷四大类,每一类的具体内容可参照GB/T13861 - 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整理和添加。
( 4) 事故发生环节表
为统计不同环节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数,特在事故信息表中设置事故发生环节信息,此信息同样不允许任意填写,而是根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的规定,将其划分为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6个环节,分别进行编码,存储在事故发生环节表中。
4结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带动了的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在发展的同时,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也在近几年中频频发生,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 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各类化学品事故的成因, 特点, 对不同起因的事故进行区别对待, 达到有针对性的, 高效的解决事故的目的。
1 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的特点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1 有毒有害物质泄漏量极大, 突发性特别明显。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候一般都没有什么预兆, 这一点比地震灾害来得还要危险, 地震灾害发生前一般都会有各种异常现象, 还会存在起码的反应时间。而危险化学品事故却几乎都是瞬间发生, 在极短时间内就出现危害, 而且发生的时间, 地点随机性都非常强, 常常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时候就爆发出来, 因此想要预防对此类事故的发生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2 危害大, 影响范围广。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之后, 如果产生有毒气体, 将会根据当时风向, 迅速地向下风区域扩散。这些有毒气体能够对当地空气产生严重的污染, 危害当地人畜的生命安全。如果危险品是液态的, 那么它们将对事发地点的土壤, 道路, 生活设施, 最严重的是会对当地水质造成重大的危害, 这种影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 将范围扩大近百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
1.3 对事故区域内的人员, 生态环境危害非常大。
通常危险化学品都是易燃易爆的物质, 事故发生时, 常常会引发大火。大火会对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高烈度的烧伤, 灼伤, 同时危险化学品在爆炸时产生的气浪会对事故现场的人员造成严重的物理机械损伤。另外,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组成不同, 所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并引起呼吸系统中毒甚至瘫痪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氯气, 二氧化硫, 氨气, 硫化氢等;另外一类吸入后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造成毒害的化学品有:一氧化碳, 苯胺, 硝基苯, 氢氰酸等。这些有毒化学品有的中毒症状现场就能体现, 还有的是慢性中毒物质, 通常要24小时以后, 甚至几天才表现出中毒症状。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一般都会形成由有毒有害物质组成白色云状物, 这种云状物会由事故区域向四周扩散, 从而造成大范围空气污染给周边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对事发地点的影响无法在短期内消除, 化学品对当地的空气, 水体, 土壤会造成持久的污染, 处理得法, 可以在几天之内将污染控制在不危害水平, 但也有极难处理的污染物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将危害消除。
1.4 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实施难度比较大。
事故发生后, 首要问题就是切断污染源, 然后迅速通知危险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做好紧急撤离工作。以及让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控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及扩散范围, 对污染区域进行全面消毒。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 这对组织人员的领导组织能力, 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且在整个救援过程中, 要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一丝纰漏, 因为一旦出现失误, 那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成因分析
事故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原因, 其它意外原因及人为原因三大类型。首先自然原因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中不可抗力导致的事故, 其主要包括了地震, 台风, 山洪暴发, 山体滑坡, 泥石流, 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原因。其次是其他意外因素引发的事故, 比如化学品在运输途中遭遇车祸, 生产过程中被外来火灾殃及等非可控因素造成的事故。最后一点, 也是事故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因素即人为原因。人为原因相对上面两个原因而言, 虽然占比重较大, 但是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采取措施预防或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因素。人为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化工厂的选址和内部构造问题。化工厂如果在选址的时候, 位置没有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规划, 在建成后就会因地形条件, 气象因素的影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如果生产及储藏危险化学品的车间与仓库没有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规定, 没有留出足够的间距, 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引发连锁反应, 导致事故规模不可控, 损失将无法估量。而设计工艺上的不合理, 不合格常常会导致化学品出现泄漏现象, 这些都是为爆炸及火灾留下的隐患。 (2) 设备超龄服役, 老化问题。有的小型或者私营化工厂生产设备经常超年限使用, 超负荷运行, 而且日常的保养及安全维护由于技术限制跟不上。在生产的时候, 设备的薄弱环节因为长期的超负荷运转, 以及化学药品的腐蚀就会出现滴漏现象, 如果维护再没有跟上, 就非常容易引发大型事故。 (3) 忽视技术安全规程, 违规操作问题。虽然类似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部门都会有相关的安全守则与岗位职责, 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些人, 因为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 而疏忽大意, 甚至违规操作。就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 小疏忽常常会引发重大事故。
3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方法
有了上面的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针对这些特点与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3.1 查明事故原因, 迅速切断事故源头。
事故发生后, 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消防人员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后, 如果有毒物还在持续外泄, 这时应该立刻联系到相关技术负责人, 仔细了解化学品的名称, 理化特性, 毒害类型甚至是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等。此后, 消防人员应与技术人员一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出解决事故源的具体实施方案, 然后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切断事故源。
在进行具体实施操作时, 一定要按照如下的安全操作规则实施救援行动:
第一, 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行救援的人员的防化服一定要在进场前就穿戴齐整。如果事故现场已经出现着火, 燃烧的情况, 则还应加佩呼吸面罩, 隔热服, 避火服等装备。在进场前, 对所有的防化装备设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确认其完好无误后, 才能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逐一进入事故现场, 并对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要有完整的登记记录, 用以核对事故处理完毕后, 全部人员是否安全撤离。
第二, 如果事故发生场景是化工厂的生产环节出现泄漏, 那么消防队员应在事故单位中选取熟悉事故现场与工厂布局的人员作为向导, 并由消防队员用喷雾水流进行初步清理后, 再进入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单位的技术人员关闭生产设备, 切断相关电源, 扑来火源, 注意不要盲目轻易地关错闸阀。
第三, 对于无法立刻止住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 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或稀释其毒性。一般要根据化学品独特的理化特性对症下药, 对于水溶性的可用水进行稀释解毒, 而对于其他不溶于水的有毒化学品, 则利用相似相溶原理, 采用无毒, 或毒性较低的对应溶剂进行混合, 达到缓解稀释其毒性的目的。
第四, 在面对化工厂事故中的容器及工艺流程中的管道堵漏时, 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的化学药品, 堵漏的材料也不会一样。一般都会使用专用的软橡胶, 软木塞等不会与化学药品产生化学反应的材料进行封堵。而且在具体实施封堵时, 不能轻易地关闭流程中的阀门开关, 因为如果盲目关闭开关, 可能会导致工艺中的管道突然升温升压, 发生管道破裂甚至爆炸, 从而加重险情。因此要在熟悉该工艺流程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采用逐步降温降压的方法, 实施均匀的冷却措施后, 再关闭阀门开关, 进行完全的止漏工作。
第五, 如果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出现燃烧现象, 要视当时的情况合理地采取处置措施。即如果燃烧没有扩大化的趋势, 则不要立刻去扑灭火头, 而是要先用水枪对泄漏的容器及管道进行冷却, 在确保这些容器, 管道不会发生破裂和爆炸的前提下, 再冷静地进行灭火措施。
第六, 对事故现场中会增大事故险情的所有易燃易爆物品, 一定要在赶到事故现场后, 立即做出处置, 即要在第一时间将其转移到安全的保存地点, 避免发生二次泄漏或者爆炸事故, 要把可能将事故扩大的因素统统与事故现场隔离开来, 并用严格的保护措施, 防止事故危害程度的进一步扩大。
3.2 做好抢救工作, 控制污染区的扩大。
事故发生后, 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召集好消防专业人员, 事故方技术人员统一对外泄物质进行全方位的抽样监测。在查明化学品的污染范围及对空气, 水源的污染程度后, 迅速将重点防护区域及边缘区域划分出来, 以方便及时通知必须要撤离的人员。在无法测定有毒性质的情况下, 要及时与现场指挥部联系, 立即将样品送至专门的监测机构做进一步的分析, 以最快的速度将检测结果提供给救援总指挥部, 为有效的开展救援行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3 优先抢救中毒人员, 及时疏散事故区域人员。
对已经在事故中中毒的人员, 要在赶到现场后, 马上进行急救, 确保将伤亡人员降至最低。同时要马上对事故区域内, 需要紧急疏散的人员立刻进行疏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4 控制并消除化学品的毒性污染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 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如何将污染的道路, 水源, 土壤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洗工作。这样才能将污染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将危害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具体的消毒措施有以下几种: (1) 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剂与有毒化学品发生化学反应, 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无毒所轻毒的物质, 从而达到解毒消毒的目的。 (2) 燃烧消毒法。通过燃烧有毒有害物, 可以破坏其化学特性。这种方法虽然见效最快, 但是却存在着对邻近及下风区域造成的空气污染的隐患, 所以一般如果不是情况特别紧急, 而找不到更好的处理方法, 尽量不要用此法。 (3) 物理消毒法。通过吸咐的方式过滤掉空气, 水源中的有毒有害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深埋, 或者机械转移的方式将毒物移走。
5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突发性, 污染严重, 难处理直接导致此类事故处理难度直线上升。因此如何防范天灾, 减少人祸, 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短时间内将事故处置好成为了处理此类事故最好的方法。总之,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究处理方案, 制定各种预定方案, 才能达到临阵不慌忙, 处理有条理, 事后不反复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
[2]王自齐.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化学危险品事故的现场处置 篇10
面对此类事故, 以消防力量为主的应急响应人员, 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程序和方法, 对事故进行现场处置, 否则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为阐述好这个问题, 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化学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处置的现状。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不同于一般事故, 所以在处置程序上需要讲求科学。首先, 事故现场状况要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化学危险品的性质、浓度、扩散范围, 人员中毒和伤亡情况, 泄漏部位, 气象条件等。随后, 根据现场情况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 设置警戒。在进入危险区时, 应佩戴呼吸防护用具, 穿着防护服等, 并从上风或侧风方向接近事故地点, 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如果事故车辆内有人员被困, 要在对现场实施保护的同时实施救人。
在事故处置上应讲求技术性。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警戒区域划分、堵漏技术、洗消技术等。
ERPG (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 紧急响应计划指南) 是由美国工业卫生协会 (AIHA) 所制定的标准。即在紧急情况下, 人们持续暴露在其中1-24h并完成指定任务所能接受的气体、蒸汽或烟雾的浓度 (紧急暴露指导标准) 。
链接
现场警戒区域划分, 可根据现场侦检结果, 围绕事故发生地点, 可采用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制定的ERPG (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 标准进行重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的警戒区域划分。
如果事故发生范围很大, 或者其他现场条件因素的制约, 无法进行快速准确的现场侦检, 在已知化学危险品类型、泄漏时间、泄漏量、气象条件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标准等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扩散模型进行估算, 实现警戒区域的合理划分。
堵漏技术是处置槽车泄漏事故的关键。要根据事故泄漏部位、泄漏物质、泄漏压力等条件, 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 其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阀门泄漏:阀门泄漏处置方法, 主要包括关阀堵漏、利用堵漏胶堵漏、焊接堵漏和强压注胶堵漏等。
2.法兰泄漏:法兰的堵漏方法有多种, 主要有:调整止漏法、机械堵漏法 (包括全包式堵漏法、卡箍式堵漏法和顶压式堵漏法) 、强压注胶堵漏 (包括卡箍夹具注胶堵漏、铜丝夹具注胶堵漏和钢带夹具注胶堵漏) 。
3.罐体泄漏:罐体部位的泄漏一般具有压力大、泄漏口形状不规则等特点, 操作起来比较复杂。根据罐体泄漏的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堵漏方法, 主要包括:塞楔堵漏, 堵头堵漏, 卡箍堵漏, 压盖堵漏, 捆扎堵漏, 顶压堵漏, 强压注胶堵漏和气垫堵漏。
除此之外, 洗消技术在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中应用也十分重要, 根据化学危险品的种类和事故特点, 选择合适的洗消设备和洗消药剂, 采取固定或移动洗消方式, 对现场受染公众和消防人员, 以及地面、建筑物和器材装备等进行洗消。
在面对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中, 无论是程序还是技术都十分重要, 救援人员应当遵照已经成熟的规程和技术进行现场指挥与处置。现代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事故突发性强、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 应当将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到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对策中,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迅速、有效地完成应急响应。
另外, 进一步健全化学危险品事故应急救援机制。通过安装GPS卫星监控仪等方法, 加强对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 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故的发生, 以免延误最佳处置时机。
积极发挥现场侦检和应急决策系统的作用。通过配备先进有效的现场侦检仪器设备, 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充分利用应急决策系统, 对泄漏现场进行计算机模拟, 确保警戒区域的合理划分, 科学指导人员疏散, 保障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安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推荐阅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08-14
庐江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剖析11-26
危险化学品事故特点07-23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08-17
生物危险化学品07-07
危险化学品运输07-03
危险化学品总结07-12
危险化学品运输协议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