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性培养

2024-09-25

连贯性培养(精选7篇)

连贯性培养 篇1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 而小学中高年级段正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作为数学教师, 应该把握这个教学时机, 使学生的思维顺畅。在教学中, 笔者发现, 当教师提出某个数学问题时, 有些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 但是说到一半, 就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出现思维不连续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 在教学中如何解决呢?

一、小学生思维现状分析

小学中高年级段正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 并且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这个阶段, 学生能基本分出概念的本质,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 有了初步的辩证思维。小学阶段,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但是由于思维训练的不系统性导致学生的自觉思维性差。例如, 一些学生能够把题目做出来, 但是教师如果问他是怎么想的, 学生就回答不出来。一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不能从数学练习中总结、概括出思维的一般方法。其次, 还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惰性明显, 不愿意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数学问题, 不愿意把相同的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导致思维敏捷性低。

二、小学生思维不连续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产生思维不连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 教师的示范性不够, 示范作用不明显。有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不善于运用逻辑推理, 不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只是简单地把题目答案送给学生。例如, 在讲解圆有无数条直径时, 教师不能充分让学生探究, 只是简单地运用概括推理, 画上几条直径, 就告诉学生“这样的直径可以有无数条”, 导致学生在以后遇到有关类似题目时, 印象不深刻, 思维产生断裂, 导致不连贯。

其次,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不能够深入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 只是“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在学习中, 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数学的公式、定义、概念, 对于这些数学知识缺乏理解。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与它同底等高的长方形, 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这里, 教师还要强调, 用哪条边做底, 就应该乘以哪个边上的高。如果学生没能理解清楚平行四边形与和它同底等高的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 就不能准确应用, 当教师提问这些问题时, 学生就会张口结舌, 不能回答, 出现思维不连贯的现象。

三、小学生思维连续性锻炼方法

要想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流畅、连贯, 就需要教师从数学教学的点滴入手, 采用多种方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流畅。一般来说,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 夯实基础, 形成知识串

数学知识是一个链状的知识结构, 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阶梯, 具有很强的顺序性, 因此, 当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学得不扎实, 就会直接影响有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作为教师, 应该让学生把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掌握牢固, 这样才不至于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出现思维不连续的现象。例如:分数及百分数应用题的问题解决在小学中高年级是一个难点。其中单位“1”的确定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 教师就把方法教给了学生, 即找准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 等等。例如:一种商品原价10元, 降价10%, 再提价10%, 现在的售价是多少元?有些同学尽管列出了算式10× (1-10%) × (1+10%) , 但当教师提问:第一个单位“1”是指什么?第二个单位“1”又是指什么?学生仍回答不出来, 思维出现不连续现象, 这充分说明之前对于分数中单位“1”的确定, 这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因此夯实基础, 是防止学生产生思维不连续的方法之一。

(二) 重视思维训练,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思维习惯是在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强化生成的, 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思维, 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实现数学目标, 解决数学问题。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首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在解题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的目标。例如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首先找到单位“1”, 分析已知条件, 分析解决问题还需要哪些条件, 这些条件怎么获得。其次, 启发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某面粉厂生产一批面粉, 原计划14天完成, 结果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3.5吨, 9天完成了任务, 原计划每天生产多少吨?在这道题目中, 学生按照习惯思维考虑“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却不能找到相应的条件, 思维出现断裂, 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9天多生产了多少吨?这是原来几天的工作量?通过这种练习, 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而避免思维不连续的发生。 (下转29页)

(三) 进行思路叙述练习, 进行思维梳理, 锻炼思维连续性

在解题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叙述自己思路的习惯, 让学生养成梳理思维的习惯, 锻炼思维的连续性。针对课后的练习题,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 不要急着分析列式, 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当遇到思维不顺畅的时候, 就要反思思维不连续的原因, 是因为知识不扎实, 还是因为思维不透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思维不连续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总之, 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去培养, 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而使数学思维顺畅。

英语写作的连贯性研究 篇2

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 它是语篇内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那么, 在英文写作中, 应如何实现语篇的连贯性呢?语篇是在一定的语类 (即文化模式) 中产生的。因此, 不能脱离语类, 或称文化语境考察语篇连贯性的生成。Halliday (1994) 还指出, 语篇的连贯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语域一致 (consistence in register) 和语篇特征 (texture) 。[1]语篇特征是语篇功能的体现, 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之分。结构性语篇特征指语篇的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语篇上下文的承接即句子主位和述位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促使整个语篇的思路得以逐步展开和明确, 从而建构连贯的主位推进模式 (patterns of the matic progression) , 形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整体。衔接是非结构性的语篇特征。[2]由此可知,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语篇特征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主要手段。因此, 笔者认为, 根据系统功能理论, 语篇连贯性的生成主要是依据语域、语类、主位结构和衔接四个方面来实现的。

2. 英语写作连贯性的实现手段

依据系统功能理论关于语篇连贯性的观点, 本文采用实例分析方法, 分别从语域、语类、主位结构和衔接四个方面, 研究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构建语篇的连贯性。下面依据实例加以分析[3]:

the Growth of College Athletics

(1)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big growth in the area o college athletics. (2) Sports are so popular on campus that they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3) College athletics contribute both to students’physical well-being and to their mental well-being. (4) School authorities, as well as students themselves, have realized that sports are especially necessary to a person who works with his brain most of the day. (5) Besides, sports offer a healthy form of escape from their monotonous routine studies. (6) Taking part in swimming, jogging and ball-games can make their academic life richer and fuller. (7) And most importantly, sports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student’s personality. (8) Such traits of character as competitiveness, self-discipline, teamwork and endurance———the thing much needed in their later career and life———are encouraged and cultivated in sports.

(9) College athletics plays a vital role in a student’s life, and it deserves futther attention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1 语域的连贯性

Halliday和Hasan (1976) 认为, 一个连贯的语篇, 除了语篇本身具有衔接性以外, 还必须与其情景语境保持衔接关系。[4]也就是说, 语篇必须在语域 (register) 方面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consistency) 。由于语域又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 即语场 (field) 、语式 (mode) 和语旨 (tenor) , 所以, 语域连贯性包括语场的连贯、语式的连贯和语旨的连贯。下面分别从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考察该文的语域连贯性。

语场的连贯主要是指语篇在话题方面的一致性, 即语篇的各个句子或成分都必须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该文的话题是: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big growth and they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近年来大学体育运动发展很快, 而且它们已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作者围绕中心话题, 分三个子话题 (sub topic) 展开论述, 第一个子话题“College athletics contribute both to students’physical well-being and to their mental well-being.” (大学体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 第二子话题是“Sports offer a healthy form of escape from their monotonous routine studies.” (体育可以使单调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 第三个子话题是“Sports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 student’s personality.” (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三个子话题虽然稍有变化, 但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主话题相互关联。因此, 该文保持了语场的连贯性。

语式的连贯性是指语篇在语言类型方面保持的一致性, 比如语篇都是以书面语为主或日常非正式语为主, 而不是把不同的语言类型无规律地交替混合使用。该文通篇运用论说式的书面语言, 如:indispersable (不可缺少的) , monotonous (单调的) 等, 而且运用了较复杂的语法现象, 遵循了标准语法。因此, 该文在语式方面保持了前后一致。

语旨的连贯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的社会角色前后保持一致, 该文采取第三人称阐述话题, 没有出现人称交替使用或人称不一致现象, 所以, 该文保持了语旨方面的连贯性。

该文主要论述大学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话题的性质决定语式上运用书面语言, 语旨上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由此可知, 语篇中语域连贯性的构建要求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不仅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而且三方面彼此联系、相互作用。

2.2 语类的连贯性

语类连贯性是指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在语类特征上保持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Eggins (1994) 把语类分为三种:一是指小说、诗歌等文学语类;二是指报刊、说明书等常用写作语类;三是指教科书、论文等教育语类。语类形式多种多样, 其多样性是由社会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所决定的。[5]他认为 (1994) , 语类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示意结构和实现模式。语类的示意结构是指实现某一特定语类的具体步骤;实现模式是指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语境的表达来实现具体的步骤 (ibid) 。下面考查该文的语类连贯性。

该文主要阐述了对发展大学体育运动的看法, 强调大学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根据其主题, 该文属于论说文语类。依据Eggins的理论, 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语类的连贯性:

第一, 该文按照相应的论说文的结构顺序发展。首先提出论点, 即:“There has been a big growth and they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ible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大学体育运动发展迅速, 并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后用三个论据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 即:“College athletics plays a vital role in a student’s life.” (大学体育运动在学生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二, 该文选择了特定的模式实施以上三个步骤。用三个论据充分论证了一个中心论点, 结尾简明扼要, 头尾呼应。

第三, 保持了语类一致性, 没有发现不同语类混合使用的现象。

由上可知, 通过示意结构与实现模式的有效结合, 才能实现语类的连贯性。同时, 该文选择了论说语类而不是小说或散文等, 是由话题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因此, 语篇是通过语域的协调作用来体现语类特征。

2.3 主述位结构连贯性

主述位结构指的是主位 (theme) 和述位 (rheme) 的结合体。主位是交际的出发点, 是叙述的出发点、对象和基础, 是句子的第一成分, 说明谈话的主题, 在交际中起着为其他成分提供背景的作用。主位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述位, 一般主位表示已知信息, 述位表示新信息。所以语句推进结构总是有新的信息输入。新的信息在主位推进的结构中, 往往被置放在语篇小句的后面。韩礼德推进了这一理论, 他将主位称为心理主位, 他根据主位的结构情况将主位分为简单主位、多重主位和分句主位, 根据充当主位的不同成分, 将主位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主位。体现谋篇意义的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和延续型等。以下是对该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从主位模式的分布情况可见, 该文主要运用了主位同一型模式, 共出现了5句, 占56%, 这说明作者选择某以信息作为话题中心点展开论述, 也就是对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论证, 其中标记性主位有1句, 即,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big growth in the area of college athletics.”。其中, 介词短语“In recent years” (近年来) 为非标记性主位,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该文通俗易懂, 并有利于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语篇。

2.4 衔接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 它是语篇的各部分之间实现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衔接主要依靠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来实现。词汇衔接方式归纳为两大类:复现和同现。词汇的复现方式指的是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重复出现在语篇中, 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方式达到了相互衔接。反义关系的词、上下义关系的词出现在同一语篇中是词汇的同现现象。语法衔接主要包括照应、替代、省略、重述、搭配等。

该文主要通过词汇复现和逻辑联系语构成语义连贯, 如“sports” (体育) 作为原词复现3次。“college athletics” (大学体育运动) 作为原词复现2次, 逻辑联系语有“so that” (表因果) , “both and” (表同位和列举) , “as well as” (表增补) , “besides” (表递进) , “and most importantly” (表递进) 等。因此, 该作文的连贯主要依靠以下衔接链条:

(1) college athletics (S1) %%college athletics (S3) %%college athletics (S9)

(2) sports (S2) %%sports (S4) %%sports (S5) %%sports (S9) %%sports (S8)

由上可知, 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有效的连接手段。而该文中各种衔接手段交织使用, 则使语篇结构富有变化, 更有利于说理论证。

3. 结语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 从语域、语类、主位结构和衔接四个角度, 对英语语篇写作的连贯性作了初步研究。这样的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对语篇连贯性的研究, 使连贯性的研究从词汇、语法范畴扩展到了语篇的语境范畴, 如语域、语类等。另一方面, 该研究启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构建, 并充分结合语境信息表达语篇主题和中心思想, 创造出符合交际意图的书面语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陈香.语篇的连贯性与大学英语写作[J].零陵学院学报, 2002, (12) .

[3]周皓.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闪电突破[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浅谈用导数解题步骤的连贯性 篇3

在“导数”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 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相关题时, 步骤上有相对统一的顺序及连贯性. 下面我结合几年来教学工作实际, 谈谈新教材 ( 文科) “导数”在解题过程中的连贯性.

一、导数的概念

新教材“导数”的引入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引入导数, 省略了极限内容. 理解导数的定义注意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材中对知识的引入结合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对比, 注重实际生活的例子: 气球的膨胀率和高台跳水, 这些举例公式复杂计算有难度. 考虑到我校学生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这几个例题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物理知识――自由落体, 即函数s =1/2gt2. 让学生从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更好地理解平均率化率与瞬时变化率. 通过概念的教学, 为更好地掌握导数这一数学工具打好扎实的基础. 由新教材人教版教材的顺序编排, 平均变化率实际就是直线的斜率公式, 学习导数的概念从复习直线的斜率公式和点斜式方程引入, 更好地与导数的几何意义进行知识接轨.

二、应用导数解题步骤的连贯性

新教材中导数知识以及在研究函数中的常见的应用表现在如下内容:

1. 导数的概念以及导数的计算公式等.

2. 求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利用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处导数值.

3. 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值大于零, 函数递增; 导数值小于零, 函数递减.

4. 函数的极值. 该点导数值为零, 该点附近左侧右侧增减性相异.

5. 连续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的最值. 端点处的函数值与驻点处的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6. 求解与导数有关的参数问题.

以上1至5点属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其中2、3、4、5类问题有一致的解题步骤, 相关问题就做到相关步骤. 这几个基本步骤是:

1. 先对函数y = f ( x) 求导. 注意求函数的定义域.

2. 令f ' ( x) = 0, 解方程求根x0 ( 驻点) .

3. 单调性问题, 利用上式方程的根划分函数定义为若干区间, 用区间分析法写出不等式f ' ( x) >0或f ' ( x) <0的解集, 判断函数的增减性, 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4. 极值问题: 对问题3进行列表分析, 并计算极大 ( 小) 值.

5. 最值问题: 对问题3中在闭区间的部分进行讨论, 求出闭区间两端点处的函数值与区间范围内的极值进行的大小比较, 确定最大 ( 小) 者为最大 ( 小) 值.

教学过程应重视此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整体性及连贯性, 特别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严谨, 总结知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重点强调求导 ( 求定义域) 、令f ' ( x) =0, 求方程的根, 解不等式, 求函数值等分小步骤、化整为零地进行逐个训练各个击破, 然后又化零为整对解题步骤进行总结归纳整合.

三、应用举例

1. 导数概念之求瞬时速度

例1某质点的运动规律是s =t2+ lnt, 求这质点在t = 2时的速度.

所以这质点在t =2时的速度是9/2.

2. 导数与切线方程的关系

例2若直线y =3x +1是曲线C: y =ax3的一条切线, 试a的值.

解: y' =3ax2, 由已知, 直线y =3x +1的斜率为3,

令3ax2= 3, 得 ax2= 1.

将ax2= 1代入解方程组得x = -1/2, y = -1/2. 所以a = 4.

3. 导数与函数单调性、极值与最值

例3确定函数f ( x) =xlnx的单调性.

解: 函数f ( x) 的定义域为 ( 0, +∞) , 且f ' ( x) =lnx +1.

令f ' ( x) >0, 解得lnx > -1, x >1/e:

令f ' ( x) <0, 解得lnx < -1, 0

可知, f ( x) 在区间 (1/e, + ∞) 上单调递增, 在 ( 0, 1/e) 上单调递减.

如果此题改为求函数f ( x) =xlnx的极值, 只要在以上解题基础上继续下列步骤:

令f ' ( x) =lnx +1 =0, 解出x =1/e, 并列出x, f ' ( x) , f ( x) 的变化见表1.

所以此函数的极大值为f (1/e) =1/eln1/e= -1/e.

因为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只有一个极大值, 所以此极大值, 也是该函数的最大值. 如果求函数f ( x) =xlnx在给定某一闭区间[a, b]内的最值, 也是按上面求函数的极大值的步骤, 先求极值点x0, 看x0是否在区间[a, b]内, 若在, 求出此极值 ( 若不在, 舍去不求该极值) , 并求出区间两端点处的函数值f ( a) , f ( b) , 与求出的极值一起比较最大值最小值, 即为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大值, 最小值.

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 了解导数解题的规律, 掌握导数解题步骤的连贯性, 可以化难为简, 让数学解题思路更简捷有效.

四、参数问题

导数与参数的问题是目前高中数学和高考命题中的重点难点所在. 参数的引入使导数的讨论或解题的难度上升, 解决这类型的问题要注重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下面是一个应用导数办法求参数范围的特殊例子. 有不少求参变量取值范围的问题依靠传统的方法不容易解决, 但是借助求导的方法确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途径.

例4求出a的范围, 使不等式x4- 4x3> 2 - a对任意的x都成立.

分析: 将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 利用导数求得函数最小值, 方可确定出参数的范围.

解: 令f ( x) =x4- 4x3, 则f ' ( x) =4x3- 12x2= 4x2 ( x -3) , 令f ' ( x) =0, 可求得x =0或x =3.

当 x <0 时, f ' ( x) <0; 当0

当x >3时, f ' ( x) >0. 所以x =3时, f ( x) 取得极小值为27.

从而f ( x) 有最小值为 -27, 则f ( x) min= - 27 > 2 - a, 故有a >29.

论高中阅读理解教学的连贯性 篇4

关键词:高中,阅读理解,连贯性

阅读理解对高中生来说, 十分重要。作为高考分值最大的题型, 教师和学生都对阅读理解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然而, 在考试后, 教师往往讲完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后, 就直接进入新知识点的教授。这导致阅读理解缺乏教学连贯性, 出现了阅读理解短暂休克的现象。这种现象最常出现在考试刚结束的时间, 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期, 笔者发现经过月考, 学生的疲态有所缓解, 但在作业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尤其是单词拼写和阅读理解题, 大多学生都不想做。再加上他们对英语阅读理解的恐惧, 使得布置英语作业尤其是阅读理解这块, 显得尤为困难。

而阅读理解作为英语试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占据了整个试卷总分值的三分之一, 却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部分, 它考察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选材上多用叙事、科普文章和一些日常应用表格;问题上的设置多是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正确答案, 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这个生单词的意思是什么, 找出一个最佳题目, 根据文章你认为作者是怎么想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把握该篇文章的大意。可是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后, 只关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试卷讲完后, 就单纯只学新的知识点, 忽略了平时的阅读理解练习, 进而导致出现了断层现象。

所以, 针对阅读理解, 我平时教学从每单元短文着手。人教版高中的教材中, 几乎每单元的reading和泛读文章都可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素材。而如果仅仅从单词、短语讲解和使用着手, 逐句翻译, 是达不到培养的目的的。我们应在第一步后改变一下方式, 预先根据短文内容提出几个有关问题:文章阐述了什么,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等此类问题, 由学生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答案。把这些答案找出后, 短文的大概意思就可以明了。接着把文中重点的句子抽出来, 让学生自己根据前后相连的句子来翻译。这样即使不逐句翻译短文, 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也能了然于胸。之后, 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大,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选出重点生单词, 让学生根据文章大意及前后句子来大胆猜测其意思, 进而使学生掌握KEY WORDS, KEY SENTENCES的用法。这样, 学生就不会惧怕阅读理解, 自然准确率就提高了。

具体来说, 对于阅读理解题, 我常要求学生用“三步法”来解题。

首先, 看问题。先看问题, 再看文章, 使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接着带着问题看文章, 平时练习时要求在文中划出明确的证明句子, 这样能避免学生做题没有目标, 胡子、眉毛一把抓。尤其对生词量大、内容繁杂的文章来说, 运用此方法, 学生可以从容不迫地阅读, 避免了发生看到难题过度紧张, 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在做完题后, 我还要求学生再一次仔细地通读全文, 把握文章的大意, 以检查刚才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

其次, 用“找证据”的方法来完成阅读理解中的问题, 是最容易并且准确率也最高的一种方法。每道题的答案在文中的某句或几句中都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 因此每次在阅读理解练习中, 我都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找证据”, 并在文中划出句子来证明。通过实践, 我发现只要在文章中找到了确实的句子来证明选项的内容, 几乎都是对的。这对于学生尤其是在班里属于中等或后进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利, 可以进一步提高得分率。

再次, 运用“瞻前顾后读文章”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中的生单词由学生来猜测意思这一类型的题目。阅读理解中常常有一两个生单词对准确理解和把握全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遇到这类题往往只能随便猜测, 从而导致了失分。实际上文章的每个部分都是紧密相连的, 明白了这一点文章就不难看懂了。对于个别的生单词的意思就可以在前后的句子中“瞻前顾后”地来找, 然后再把选择的意思放入文中, 通读一下, 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运用此法把这道题做对。经过实践, 我发现通过运用此法做题, 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了。

连贯性培养 篇5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教学重点。英语教师在评阅学生作文时经常感到每个孤立的句子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整篇文章缺乏连贯性。长期以来,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等显性衔接手段上研究连贯,而忽略了其他促进语篇连贯的隐性的衔接手段,例如主位结构。而通过主位结构的分析可以弄清句子的结构如何表达句子要传递的信息,并且主位推进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探索句子组合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对于主位推进与语篇连贯的关系,语言学界已达成共识,主位推进模式的恰当使用有助于语篇的连贯(胡壮麟,1994;朱永生,2001)。

而在主位结构(包括主位推进)与写作的连贯性研究上,国内已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正是在这些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主位推进与英语写作连贯性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待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启发。

2. 主位推进理论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最早由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Mathesius提出,后来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并发展了这一理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对主位的叙述、说明,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Danes (1974)指出,每个语篇及其段落都可以被看成是主位的序列。语篇的主位结构指主位间的连贯、衔接、相互指代关系、领属关系,以及主位与整个情景和上下文的关系。他把这种复杂的主位关系称作是“主位推进程序”(Thematic progression),并认为这种主位推进程序体现出语篇结构的框架。

Danes还总结了三种最基本的主位推进模式:连续主位发展型、线性发展型和派生主位发展型。主位不仅照应前面句子,保持句子的连贯,而且充当后面句子的出发点,推动语篇的发展,而这种作用在语篇中往往体现在主位推进中。国内的一些学者徐盛桓(1982)、胡壮麟(1994)等也提出了一些模式。尤其是Martin (1992)提出的hyper-theme相当于段落主位,这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分析语篇的主位推进情况提供了可能性。

3.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主位推进模式从宏观和微观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议论文习作,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常用推进模式,并通过对比高分低分两个组的主位运用情况来证明恰当地使用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促进语篇连贯性。而且本文还从主位推进的角度来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文的数据收集分为两部分。首先,按照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要求,从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习作中按高分(10—14分)和低分(4—8分)各随机抽取了25份。数据分析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按照Halliday的主述位划分标准,并运用黄国文(1988)总结的6种主位推进模式对所有的样本进行主述位分析、列表,找出两个组在模式方面各自的比例。其次,对比两个组在主位推进模式使用方面的不同。再次,找出样本在“段落主位”和“宏观主位”方面主位模式运用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探索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作文中主位推进模式分布情况及分析

主位推进可以应用于语篇分析,它不仅可以分析单个语篇各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发现同一类型语篇所使用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主位推进模式。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的50篇习作中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及交叉型是使用得较多的模式,而另外两种较少。这说明在英语议论文中前四种是较普遍的模式。由于平行型这种模式中所有的句子都以同一成分为谈论的起点,每个句子的述位都是对这个起点从不同角度所作新的论述,所以作者围绕什么而谈,读者一目了然。延续型可以确保语篇内容连续地从已知信息过渡到未知信息从而使主题进一步发展。因此不论是高分还是低分组都主要采用这两种模式来陈述说明主题,但是高分组使用的比例更高(58%),其语篇更具有连贯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句子无法判断其使用的模式,尤其是低分组高达22.2%。虽然我们不能说语篇中没有主位推进模式的句子间未必不连贯,但是没有恰当的模式衔接的语篇往往连贯性较差。因此,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分组在主位推进模式使用方面比低分组好,也就是说恰当模式的使用会促进语篇的连贯性。

4.2 主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4.2.1 语篇层面的主位推进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常我们把句子的开头部分看作是整个句子的起点,而Martin&Rose (2003)提出的hyper-theme相当于段落主位,是指段落的主题句。统计结果显示一方面,低分组有高达20.3%的段落没有明确的主题,如果一个段落的主题不明确,那么读者可能很难把握语篇的大意走向,不知道写作者有什么写作意图。另一方面,通常英语议论文倾向于把主题句放在段首,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段落大意,而放在段中或者段尾则往往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统计中高分组有大概80%的主题句是位于段首,而低分组则只有65%左右,远远低于高分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少中国学生在组织其思路来论述观点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汉语语篇思维模式是螺旋型思维模式,篇章的主题往往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主题句(论点)往往出现在文章中间或结尾部分。另外,也可能是由于作者思维的跳跃或逻辑混乱造成信息流中断,使读者无法理解作者的意图而产生不连贯。

4.2.2 句子层面的主位推进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研究已经表明,恰当的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可以促进语篇的连贯性,而且同时还发现学生习作在句子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

(1)平行结构的过度使用

很多专家已经达成共识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能构建连贯的语篇,但是如果语篇较长,从头到尾只采用一个模式,则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例如,低分组中有4篇主要采用了平行模式,其中有一篇有71%的模式属于这一模式,而高分组在这方面要做得好得多。

(2)人称主位的不一致

有三种人称代词———你、我、他———可以用来泛称所有人,不同的人称代词在写作中写作角度不同。一般情况下,作者从始至终采用某一人称来和读者交流,以保持一致性。但是在中国学生的习作中,人称代词时有误用。在高分组有4次这样的误用,而在低分组25篇习作中则有10篇出现了这样的类似的问题。

(3)主位it指代不明

很多学生使用it来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但是有一些it却指代不明。这样的问题主要出现在5篇低分组的习作中。例如: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own mobile phones.It takes a lot of good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it takes a lot of bad things.

在这个例子中,it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它可指手机也可指手机的普遍使用。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导致读者误解语篇。

5. 讨论

该项研究通过分析对比高低两组习作表明议论文写作中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及交叉型是使用的较多的模式,这些模式的恰当使用会有助于语篇的连贯性。同时,还发现语篇宏观段落和微观句子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未必算是错误,但影响语篇的整体连贯性,说明很多中国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训练来加强段落和句子的连贯性。

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由于汉语的螺旋式思维模式导致学生组织篇章段落方面难免受到影响。而且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因此汉语用词往往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而由读者来决定如何理解某些词汇,这就可能造成it等指代词指示不明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语言学习者本身的英语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这些学生多数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因此其表达中难免出现句法使用不当、缺乏连贯性等问题。也难免只是把汉语简单地翻译成英语而忽略英语篇章句法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当前的英语教学往往强调纠正学生写作中的语言错误,重视语篇衔接手段等显性手段的利用而忽略了语篇整体连贯性及其他促进语篇连贯的隐性手段,例如本文中的主位结构。因此有必要把语篇衔接手段和语篇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统计分析过程中也难免存在问题,不能完全发现所有的现状问题,但是本文的目的是引起大家对主位推进理论及写作教学更多的关注。我期待有更多相关研究的出现及应用。

摘要:本文利用主位推进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低分两组习作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发现它们在主位推进模式使用方面存在的异同, 证明恰当推进模式的使用有助于促进语篇连贯性, 而且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发现主位推进方面出现的问题, 并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主位推进,英语写作,连贯性,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ext[A].In F.Danes (ed.) .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Perspective[C].Prague:Academia, 1974:106-128.

[2]Martin, 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1992.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5]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2, (1) :1-9.

连贯性培养 篇6

一、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承转合的作用

过渡词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承上启下,疏通思路,搭桥补隙。理顺语气,使文章的表达更清晰、更紧凑连贯。通过下面几组句子体会理解过渡词在文中所起的连贯性作用。

1.However, some problems facing me remains to be solved.

I’m sorry, but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here and I need your help. (however&but表示转折, 常用于段中)

2.Finally, I’m glad to have your opinions about the plan.

Therefore, with grim determination I have exerted all my efforts to care about animals, regarding animals as our best friends (finally&therefore表示合, 一般用于段落小结或引出结尾段)

3.For one thing, the newspaper covers new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opens a window for us to learn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For another, stories about some famous people are introduced to readers, which tell of how they succeeded in what they did. (此句中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用于开起文章, 常置于主题句前后)

4.In addition, I have taken part in many English competitions and gained many prizes, which not only improve my English but also strengthen my confidence. (表示承接, 一般用于段落中, 可举例, 可用同义词说明, 可进一步解释, 补充内容)

从上面几组英语句子可以总结出过渡词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发挥过渡词对文章的起承转合的作用。如果把句子中的过渡词去掉,读者就会发现阅读时会感到很突然,表达断续,不连贯,表达意思不完整。

二、写作中关于过渡词的教学建议

基于过渡词对于写作连贯性的重要作用,在英语习作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过渡词。第一,掌握过渡词的种类及用法,英语中有过渡词种类繁多,在高中阶段常用的高级英语过渡词按其不同用途可分为;表起始的(to begin with, etc)、表时间的 (at present, etc) 、表空间的 (on the other side of, etc) 、表因果的 (as a result, etc) 、表转折的 (otherwise, etc) 、表例证和列举的 (take…as an example) 、表并列的 (as well as, etc) 、表强调的 (especially, etc) 、表总结的 (in brief, etc) 、表推进 (furthermore, etc) 的用语,它们的正确运用就如同一部机器的润滑剂一样,使所表达的句子及段落更连贯;但在使用时一定要理解其语法功能并会合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使用,才能起到使表达连贯的作用。第二,在具体的语篇教学中体会理解过渡词,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语篇教学的阅读材料,语篇中运用了大量的起不同作用的过渡词,学生通过在语篇阅读体会理解过渡词能更好更合理的灵活使用在写作中增加文章的连贯性。第三,为了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过渡词,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翻译包含过渡词句子的训练。第四,在完整的写作训练中强化使用过渡词,在实战中让学生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到起承转合的连贯作用并灵活巧妙运用,使学生使用过渡词意识由有意使用到无意使用的层次上。

当然,使用过渡词仅仅是文章连贯性的一个方面,要想做到文章的内容组织、逻辑关系和表述方法有条理,紧凑流畅,浑然一体,还需要在文中注意运用代词、适当反复使用关键词、精心选用同义词等写作技巧。

摘要:尽管学生在写作中对语言知识、语境知识、写作目的都把握很到位, 运用了丰富的词汇、较高级的句型, 但写出的文章因其中没有适当地采用过渡手段、注意语篇衔接, 不能较好体现文章的连贯性, 很难成为一篇好的作品。本文作者就写作的连贯性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解运用过渡词力求写作的连贯性, 理解过渡词在文中起承转合的作用;并提出了写作教学中如何学习和运用过渡词的建议, 重视过渡词对于写作连贯性的作用。

也谈主位推进与英语写作的连贯性 篇7

关键词:衔接,连贯,主位结构,主位推进模式,英语写作

在长期的英文写作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般关注学生语法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运用必要的衔接手段等等, 很少关注学生在进行语篇构建时对于主述位理论的应用。在系统功能语法中, 语篇功能有三大子系统: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 三者都可以促成语篇的连贯。虽然衔接系统和信息结构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 但主位结构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该文将从主述位理论的角度探讨英语写作的连贯性。

1 主述位理论概述

主述位理论最初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 后来韩礼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主述位理论从研究小句的功能作为出发点。对于句子和小句的功能, 韩礼德 (Halliday, 1985c/1994) 认为, 在语法层面上, 小句有三大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其中, 小句的谋篇功能是由小句的主位系统和信息系统来体现的, 这一功能将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语篇。在一个语篇中, 每个小句都有一个主位 (Theme) 和一个述位 (Rheme) 。主位位于句首, 是论述的起点, 引起话题;述位围绕主位展开, 提供新信息, 是话题的核心成分。组成语篇的一系列小句的主位联系起来组成主位序列, 称为主位推进程序 (Thematic Progression, Fries, 1983) 最早对主位推进现象进行研究的是Fries和Danes (1974) 。近年来, 我国学者徐盛桓 (1982) 、黄衍 (1985) 、胡壮麟 (1994) 、朱永生 (1995) 等对主位结构进行及主位推进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归纳。

2 主位推进模式的分类

在篇章构建的过程中, 对于主位和述位关系、以及二者以何种形式进行推进, 不少学者都总结出一些模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主位推进模式。

1) 平行性推进程序:特点是一组小句的主位相同, 述位变化。

2) 延续型推进程序:特点是第一个小句的述位, 成为第二个小句的主位, 以此类推, 不断循环。

3) 派生型推进程序:在这种主位推进程序中, 几个小句的主位是从前面的主位或述位中派生出来的, 是对前面主位或述位的一个扩展或延伸。

3 以学生习作为例分析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在形成语篇的过程中, 各个小句的主位和述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 形成一系列信息流, 将对于核心信息的阐述逐层引向深入, 最终形成一个语义连贯的语篇。以延续性主位推进程序为例, 最先出现的主位 (T1) 一般是已知信息, 述位 (R1) 是未知信息, 然后第一个小句的述位又成为第二个小句的主位 (T2) , 这个主位 (T2) 此时变成了已知信息, 又引发出新的未知信息, 也即第二个小句的述位 (R2) ……, 就这样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不断变换和更替, 并在意义上相互联系在一起, 最后形成一个语义完整、连贯的语篇。因此, 主位推进程序可以促进语篇的连贯。

下文以某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某学生的命题作文中较为典型的一个段落为例来分析主位推进程序的使用与语篇连贯的关系, 该段落内容如下:

Self-discipline (T1) is a key to improving ourselves.For one thing, without self-discipline, some college students (T2) would be distracted by other temptations such as playing games.On the contrary, college students (T3) will motivate themselves and learn something useful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under self-discipline.For another, as college students (T4) a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characters and quality, self-discipline (T5) is indispensable for shaping them to be better.A college student who is self-discipline (T6) will take his responsibility and try to be a better man.He (T7) will overcome laziness, greed and other temptations and focus on his own way to be better.In addition, self-discipline (T8) will help him to be an estimable man in that a self-disciplined man (T9) will control himself to follow general rules or morals and avoid doing something harmful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ublic.

这段文字的9个句子共使用了4个主位 (self-discipline, college students, he, a self-disciplined man) , 大部分使用的是派生型主位, 整段文字, 意思明确, 但仔细一阅读, 却感觉不太连贯。第一句提出观点:self-discipline是一个人自我提升的关键。然后, 在第一轮论证中, 出现两个派生主位T2和T3, 意为不自律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自律的大学生则会自我激励、自我提升。问题是, 两个派生型主位表述不当, T2表述为college students with self-discipline更为合适, 而T3中的college students与其修饰语under discipline相距太远, 导致此处的两个派生性主位 (T2, T3) 意义上联系不够紧密, 无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接下来的论据是: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自律有利于其性格品质的形成, 此处有两个主位T4和T5, 但与T4想比较而言, T5是总主位T1的再现, 与T1的关系更为密切、地位也更加重要, 但此处在意义上却与T1割裂开了, 因而其位置应该提前, 以打破这种割裂感、提高其重要性。再接下来, T6和T7属于主位同一型, 且意义连贯。但紧接着, T8和T7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 T8和T9虽然可以划分为派生性主位的一类, 但这两句读起来感觉累赘、语义很混乱。经过修改如下:

Self-discipline (T1) is a key to improving ourselves.For one thing, some college students without self-discipline (T2) would be distracted by other temptations such as playing games.Those with self-discipline (T3) , on the contrary, will motivate themselves and learn something useful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For another, selfdiscipline (T4) is also indispensable for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shape and form their characters and qualities to be better.A college student who is self-disciplined (T5) will take his responsibility and try to be a better man.He (T6) will overcome laziness, greed and other temptations and focus on his own way to be better.In addition, a self-disciplined man (T7) will be estimable in that he (T8) will control himself to follow general rules or morals and avoid doing something harmful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ublic.

修改以后, 总主位self-discipline成为总领全文的纲, 几个派生主位some college students without self-discipline, those with self-discipline, a self-disciplined man成为逐层论证的目, 纲举目张, 且各个主位彼此间关系变得很紧密, 全文读下来一气呵成, 语义连贯, 富有逻辑性, 顺畅自然。

笔者还考察了该生同班同学的另外49篇四级作文进行分析, 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作文都在主位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由于篇幅所限, 无法一一尽述。

4 结论

从上文可知, 语篇中若某处的主位推进程序运用不当, 会造成该处语义的断裂、从而影响读者对于整个语篇的理解, 但如果应用得当则可以促进语篇的连贯。因此, 我们认为, 在针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 我们除了关注其语法、词汇和衔接方式的运用, 还应该将主位推进理论及不同语篇中的主位推进程序的应用特点渗透其中, 引导学生写出语义连贯的作文, 提高其英文习作的质量。由于篇幅所限, 该文涉及的学生写作案例数量有限, 主要讨论了派生型主位推进程序, 其他类型的主位推进程序对语篇连贯的具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of the text[C]//Danes F.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Prague Academia, 1974.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1994.

[3]朱永生, 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难治性狼疮性肾炎下一篇:合同冲突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