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论文

2024-07-20

50岁以上论文(共11篇)

50岁以上论文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拥有健康的身体越来越被重视,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早期发现病症, 及早进行预防与治疗, 将我镇5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检情况和疾病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体检中心在2006年~2007年期间对10107名50岁以上农村居民开展免费体检, 其中50~60周岁有5495名、60岁以上有4612名。男4244名, 女5863人, 文化程度90%在小学及以下。

1.2 方法

填写健康档案调查生活行为习惯。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心电图、胸透、B超 (肝、胆、胰、脾、双肾) 、检验 (血糖、血脂、) 。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参加体检, 对全部受检者根据需要, 建议做针对性检查。

1.3 评估标准: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主要观察指标为<60岁和≥60岁2个年龄组常见病症的检出率及其比较。

1.3.1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 (或) 舒张压≥90mmHg[1], 或原有高血压病史。

1.3.2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检查结果有异常者。

1.3.3 高血脂:

甘油三酯>1.82mmol/L, 和 (或) 总胆固醇>6.45mmol/L。

1.3.4 胆囊疾患:

包括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

1.3.5 血糖增高:

空腹血糖≥6.11mmol/L[2]。

2 结果

2.1 2个年龄组居民常见疾病检出率情况 (见表1)

2.2 生活习惯与行为调查

本地区50岁以上农民60.15%爱吃甜点、33.69%盐过量、30.51%嗜烟、10.95%饮酒过量, 28.19%常进食高脂食品;参与体力劳动者占32.23%、步行者占11.48%、参加体育锻炼者仅有7.08%。以上数据说明本地区农村居民营养过剩, 运动不足, 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者增多, 在心电图异常者中也以ST-T异常改变显示心肌缺血居多。

3 讨论

3.1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

资料显示, 10107名体检者中体检结果基本正常者仅有897名 (8.88%) ,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胆囊炎、胆结石、白内障、血糖异常、肺气肿检出率较高。B超发现脂肪肝, 同时发现血脂升高阳性率也较高。这些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有些病症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探讨这些常见病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从而降低这些病症的患病率、增进身体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主要因素

在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占第一位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 其中危害较大的有吸烟、酗酒、不良生活习惯、缺乏锻炼等[3]。

3.2.1 50岁以上农村居民文化水平90%在小学以下, 不主动学习健康保健知识, 即使已有慢性病的人也存在治疗误区, 不按医嘱用药, 认为服药会影响体检结果, 在体检日晨停服药品, 平时随意停用降压、降糖类药。

3.2.2 生活行为习惯不良导致慢性病高发, 本镇属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 随着土地的转包与开发, 农村居民从事体力劳动者减少, 盐超量, 喜甜食、肉食与油炸食品, 嗜烟酒, 出行以车代步, 不注重体育锻炼, 导致营养过剩, 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心电图改变中, ST-T异常改变者较多, 显示本地50岁以上居民存在着心肌供血不足的隐患, 此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时易被忽视;当出现明显症状时, 心肌损害已达一定程度, 不可逆转。

3.3 健康干预对策

3.3.1 通过健康教育, 提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

当人们了解了有关健康知识, 建立起积极的信念与态度, 就会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4]。针对50岁以上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 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法, 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光盘、与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宣传资料。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等, 使其对疾病的防治有一清晰的认识。

3.3.2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调整食谱:

本镇居民喜甜食, 以肉食为主, 炒菜油腻, 部分居民口味偏成, 而三高症的发生与饮食息息相关。结合个人饮食习惯,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食谱, 指导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适量蛋白质、少用油与盐、少食动物内脏。

3.3.3 生活规律, 适当体育锻炼:

50岁以上农村居民不适合剧烈的体育运动, 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老年人适合的运动有散步、慢跑、骑车等, 走路或骑自行车20~30分钟, 每周至少3次[5]。对于肥胖人员更应建立科学的锻炼计划。

4 小结

要提高50岁以上农村居民的身体素质与生活质量, 必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防病知识, 注重科学饮食减少三高人群, 适当增加体育活动, 不吸烟、不酗酒, 定期体检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玉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110.

[2]陆召军, 李君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66.

[3]陈锦治.社区预防与保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49.

[4]陆召军, 李君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8.

[5]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40.

50岁以上论文 篇2

摘要:加强基层检察院50岁以上干警的管理教育,是事关检察机关形象和发展的大问题。应从思想教育入手,使他们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工作热情不减,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从制度入手,约束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起表率任用。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 50岁以上干警管理教育

最近,笔者通过对基层检察院队伍建设情况的了解,发现基层检察院50岁以上的干警中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在基层检察院工作的50岁以上的干警约占60%,其中,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的约占50%。不可否认,这些检察干警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是基层检察机关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有的思想滑坡,对自己要求不严,工作消极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建设。

一、现实表现和危害

(一)学习热情不高

有的干警不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和检察业务知识。集体组织学习凭心情,心情好就参加学习,心情不好就借故请假,即使参加学习,也不认真、马马虎虎。单位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完成,不用心汲取新知识,不深入思考新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凭经验办案办事。

(二)工作劲头不足

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无主动性,无责任心,无创新精神。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不是想办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而是拖拖拉拉、应付了事。有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根本不撞钟,上班一张报纸、一杯茶,有的上班串科室聊天,根本不想工作、不干工作。

(三)自我约束不强

有的上班经常迟到早退,有的不请假不上班,有的上班时间办私事,有的帮助亲朋好友做生意,从中捞取好处。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困难多

在基层检察院,有些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家庭生活困难、妻子下岗失业、父母年老多病、子女就业困难,工资待遇低,生活费用高,这些现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他们降低工作热情,失去工作兴趣。

(二)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在有些基层检察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些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在单位是骨干,挑大梁,工作量大,作的贡献多,但待遇和报酬与普通干警差别不大。这样造成能力强、能干事的干警缺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存在“能者多劳”的现象。许多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能力强、能干事,领导用得多,使他们越忙越累,相对工作中漏洞多些,也得不到领导的体谅,挨的批评也就越多。同时,一些领导在干警利益分配上充当老好人,不敢坚持原则,办事不公,从而使有些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产生逆反心理,觉得有水平不如搞关系,能力强只能给自己找麻烦。

(三)政治上无追求

在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中,有的理想信念淡化,有种“船到岸、车到站的”心态;有的认为自己干了大半辈子,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眼看升职无望,便产生了“学不学习无所谓、工作干得再好也没用、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一下”的想法。

(四)制度不落实

严肃检纪、赏罚分明是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但是在有的基层检察院很难做到。如少数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不依规依纪处理,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教育,甚至百般袒护、迁就;如目标责任制上规定有赏有罚,可是年底考核后,只赏不罚。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大多数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使那些自觉性不高的干警更加放纵自己。

(五)思想政治工作滞后

有些基层检察院对50岁以上检察干警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有的领导明知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积极想法解决,听之任之,睁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虽然有些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主动向领导汇报思想和自己的困难,有的领导要么以工作忙来搪塞,要么以事情难办来推脱。特别是有的领导很少与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交流思想、感情,对他们毫不关心,致使有些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自觉不自觉地出现进取心减退、工作热情不高、自我约束力下降等问题。

三、应采取的对策

对50岁以上检察干警的教育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发展,各级领导应予以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教育管理。

(一)强化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

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容易产生满足感,导致思想滑坡。对此,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抓好“三个教育”。

1.抓住宗旨教育不放松

要经常组织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党章和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学习,要经常开展“三对照三看”活动。对照党章和入党誓词,看理想信念是否发生动摇;对照先烈和英模,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否发生偏差;对照法律法规,看思想和行为出现哪些问题。同时开展“要不要奉献精神,为谁奉献,怎样奉献”和“当检察官干什么?掌检察权为什么?如何用好检察权?”的大讨论,使他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

2.开展传统教育不间断

要经常请“老革命”、“老检察”和英模讲传统、做报告,用他们不怕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士气。同时,要经常组织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深入厂矿企业、乡镇农村调查,听民意、访乡情,学习下岗工人、农民的敬业精神。通过上述活动,促使50岁以上的干警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保持检察官的本色和旺盛的工作斗志。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不断线

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作风纪律教育相结合。教育中,对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中遵守职业道德突出的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要反复帮助教育,使他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心悦诚服地承认错误,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从优待警,用真情凝聚人

1.政治上关心,让他们升职有盼头

要打破用人机制的局限,打破年龄界限。对政治素质高、思想过硬、身体好、有能力、威望高、经验丰富、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大龄干警,坚决提拔重用;对表现优秀,有突出贡献的大龄干警,要积极争取落实他们的职级待遇,从而激发每位大龄干警的最大潜能。

2.工作上关心,让他们工作有劲头

对工作担子重、压力大、忘我工作的大龄干警,要注意缓解他们的思想压力,关心他们的身体,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要采用多谈心、多鼓励、少批评的思想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3.生活上关心,让他们生活有甜头

坚持做到“五必访”,即患病必访、家中有红、白喜事必访、父母病重必访、家庭纠纷必访、长时间出差必访,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为干警排忧解难,把工作做到干警的心坎上,增强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好机制引入竞争

针对50岁以上检察干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寻找制度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加强管理,靠制度去鼓舞人、激励人、约束人。

1.建立工作压力机制

要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目标责任制。要把全年工作目标量化、细化,不能量化、细化的应予以定性,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人头。确保50岁以上的干警人人身上有任务、有担子、有责任、有压力,彻底改变“年轻干警有前途多干事,大龄干警无奔头少干事或不干事”的不良现象,迫使人人勤奋工作、争先创优,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2.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结合目标责任制要认真建立赏罚机制。对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突出的大龄和年轻干警,要一视同仁地奖赏,决不能重视奖励年轻干警,忽视奖励大龄干警;对完不成任务,工作平庸的年轻干警和大龄干警要一样惩罚,决不能姑息迁就。特别是对不能胜任中层主职的年轻和大龄负责人,要坚决调换,让有能力的年轻或大龄干警担任主职,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3.建立“可为可不为”的约束监督机制

为确保大龄干警努力工作、依法履行职责,要对他们的工作、执法行为和生活圈进行规范,并打印下发,人手一册,对照学习检查,让每一位干警明确自己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及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明确具体要求、工作标准和处罚办法。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一是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了方便人民群众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栏,向社会公布检察人员的行为规范及举报电话,并实行挂牌上岗、挂牌办案制度,将每名检察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印成卡片,置于办公室桌上或挂在胸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实行双向监督。大龄干警监督年轻干警,年轻干警监督大龄干警,发现对方有不足,及时提醒和告诫,形成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批评、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检察文化陶冶人

随着年龄的增大,50岁以上的检察干警出现心态老化、思想保守、接受新鲜事缓慢、精神空虚等现象,导致工作后劲不足。对此,我们必须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检察文化陶冶干警情操,增强凝聚力、推动力和战斗力。

50岁以上论文 篇3

“在10分钟的时间里,平均有17位男性将被不幸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有5位患者会死于前列腺癌,这就是目前前列腺癌发病形势。” 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伟告诉记者。而据《北京市2011年度健康白皮书》显示,前列腺癌等疾病最近九年的发病率增长200%。

短短数年,前列腺的发病率就像坐上火箭一样。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人们还远没有对前列腺癌提高警惕。

中国前列腺癌筛查率极低

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亚洲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

王伟告诉记者,前列腺癌有些发展很缓慢,可能一辈子在体内也不会影响患者健康,而有些却非常“凶猛”,3到6个月就能夺去人的生命。

为了遏制这种疾病的发展,美国自90年代起,就开始大范围地筛查前列腺癌。时至今日,成效非常明显。目前,美国60%的男性都进行过前列腺癌筛查,由于筛查及时,检出的95%都是早期患者。而中国的筛查率仅有6.2%,68%被检出的都是晚期患者。

王伟曾经选择了一些成熟的社区,来对这些社区的3000多名居民提供免费的筛查。然而结果很不乐观。在这些居民中,发现87例异常,经过穿刺检验后,发现了19例前列腺癌,而且其中一半是晚期,患者已经有全身的浮肿等症状了。“医疗状况很好的北京,筛查出来一半都是晚期,这是很可怕的。”

前列腺癌专门“欺负”老年人

前列腺癌的筛查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这种癌症带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亲患有这种疾病,儿子的患病几率是要大于普通人的。而且在发病初期,患者本身完全没有感觉,一旦出现排尿困难、骨痛、血尿等症状,几乎就是前列腺癌的晚期了。

“而且这种癌症对老年人的侵害特别厉害。” 王伟说,一组数据显示,50岁以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基本在0%的数值上徘徊。从55岁起,数值就有渐渐爬坡的迹象,而到了65岁这个“坎”,发病率开始一飞冲天,直线上升。

而且到202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占总人口的23%。“这么庞大的老年人口,尤其是对于男性,恰恰是前列腺癌最高发的人群。由于老龄化没法避免,前列腺癌的增长会持续地上升。这种形势是很严峻的。”王伟说。

抽血就能做筛查

“50岁以上的男性,都建议要做筛查。”王伟说,一般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有这个项目,检查一次费用在90块钱左右。

实际上,筛查这种癌症的方法非常简单。人们只需要简单的举动,就能早些挽救自己的生命。王伟说,筛查时只要抽血两毫升检查其中的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即可。一旦PSA的指标超过4,那么就有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但并不是说指标过4,就会被确诊是前列腺癌,而是说超过这个数值就需要密切观察,若半年后复诊发现指标仍然异常,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了。

而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进行。如果筛查及时,早期的癌症若只发生在前列腺里,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彻底治愈。中、晚期的病人也可以通过放、化疗的手段进行治疗。

生活方式导致发病率陡增

虽然亚洲历来不是前列腺的高发区,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走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长岭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与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相关,发达地区往往呈现高发病的趋势。

比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美国夏威夷华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新加坡华人的5.5倍,是中国香港的9倍。上海市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近10 年来出现高速增长。而究其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居民的脂肪摄入量持续增加,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增加更为明显,主要的食物来源中粮食和蔬菜的消费量出现下降,而动物脂肪、肉类的消费量大幅上升。1996年,上海市区居民各年龄组的脂肪热能占总热能比均超过了30%,其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加最多。

筛查争议不可回避

虽然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是否筛查,医学界也存有争议。

正如人们所知,前列腺癌一般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甚至从未有症状表现出来,致死率也并不高。另外,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和放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和性无能。而且,PSA筛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也会导致PSA水平升高。而且那些PSA异常的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做前列腺穿刺活检,而这种有创性操作难免会带来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多数穿刺活检的结果将是阴性的。

而且即便是确诊的,6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手术的创伤以及放、化疗的副作用,实施治疗或许比不治疗(仅密切观察)带来的伤害更大。

王伟说,鉴于这些原因,现在医学对前列腺癌的筛查重点已经不在于筛查本身,而是筛查后的分层治疗。对于早期的低危患者,可以采用密切关注的方法,如果不危及健康,只需关注它的发展即可。而对于中高危的患者,才进行必要的治疗,这样就能避免过度的治疗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0岁以上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疾病组: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临床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50岁以上女性住院患者201例, 均排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心肌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150例, 稳定性心绞痛25例。本研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 (2) 对照组:同期收治年龄在50岁以上排除冠心病的203例女性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狭窄, 排除标准同疾病组。

1.2 方法。

(1) 记录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情况如患者体质量、年龄、停经史和血压等进行记录, 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 具体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等, 并对患者的冠心病发病情况和出院诊断进行记录。 (2) 生化指标检测:晨尿中段用于检测尿蛋白;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血清肌酐和尿酸。 (3) 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患者采用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以直径法测量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为狭窄程度≤50%, 中度狭窄为狭窄程度在50%~70%, 重度狭窄为狭窄程度≥70%。冠状动脉正常或心肌桥为非冠心病, 冠脉病变数按照左前降支 (LAD) 、回旋支 (LCX) 及右冠状脉 (RCA) 三支血管, 对角支病变计入LAD, 钝圆支计入LCX, 后降支及右心室支计入RCA, 左主干 (LM) 病变单独计算, 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进行统计, 最多只有三支血管病变。 (4) 危险因素判定:根据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检查资料, 入院情况及住院后的检查资料, 评定患者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

(1) 传统危险因素中, 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而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是否停经和空腹血糖两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在新的可能的因素中, 疾病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两组间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生化指标检测比较:

总胆固醇 (T C) 与低密度脂蛋白 (LDL) , 三酰甘油 (TG) , 载脂蛋白A (Apo A) , 载脂蛋白B (Apo B) , 疾病组略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 (HDL) 疾病组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2。

2.3 疾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在201例疾病组患者中, 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分别为86例 (42.8%) 、59例 (29.4%) 和56例 (27.9%) ;轻度狭窄比例23.9%, 中度狭窄比例16.9%, 重度狭窄比例59.2%。

3 讨论

研究表明, 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女性机体内内源性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雌激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调整血脂、抑制各种损伤引起的血管内膜增殖等原因[1]。女性在50岁以后步入更年期, 雌激素分泌大幅减少, 血胆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逐渐发生动脉硬化, 同时, 更年期后的女性较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2], 所以停经后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直线上升。

研究表明高血压能够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 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症状[3]。而糖尿病与冠心病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能使心肌收缩功能变差, 导致冠状动脉及心肌血管硬化[4]。糖尿病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 对女性来说较男性有较强的发病危险。在本研究中, 疾病组蛋白尿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尿蛋白阳性与冠心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仍需更大规模的对照研究去证实。

综上所述, 50岁以上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以单支病变, 血管重度狭窄为主, 而发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和糖尿病, 新的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尿蛋白阳性。

参考文献

[1]吕传君, 邹延新, 张月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 2011, 28 (7) :493-494.

[2]张晓艳, 努尔古丽·哈普勒.不同年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2) :138-139.

[3]闫奎坡, 王滢.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6) :140-141.

3岁以上孩子适宜慢跑 篇5

当然,孩子跑步与走步一样,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此时父母扮演好教练员的角色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走和跑交替 这是孩子刚开始学跑时的最佳方式,父母应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在跑步中穿插有模仿鹅、鸭等动物动作的走步。教会孩子正确的慢跑姿势,逐步达到步子大、落地轻的效果。

帮助孩子学会用鼻子呼吸 年龄越小越难做到这一点,故一般是先教会幼儿口鼻呼吸,呼吸时嘴不张大,然后过渡到完全用鼻呼吸。

合理安排强度和时长 根据孩子的体质强弱与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跑步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开始,逐步加长时间。由于幼儿期各方面功能还不完善,初始阶段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为好。夏季尽可能安排在清晨,冬季可适当晚一点。

跑前跑后须注意 慢跑前不要吃得过饱,忌进食后马上跑步。当然,空腹时也不宜跑步,否则会给孩子身体带来消极影响。

慢跑前宜适当做些准备活动,如体操、跳跃等。慢跑结束后,不要立即停下来,可做些放松运动,让身体逐步恢复到平静状态。

安全提示不可少 跑步前告诫孩子务必注意安全。例如,不要在马路边或人多的地方跑步,以免互相碰撞;跑步的时候眼睛要向前看,避开土堆、碎石等障碍物,以免跌伤。

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时间 一般而言,孩子的自控能力和时间概念较差,往往凭兴趣来决定运动时间。为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时间,可先领孩子跑,让他逐渐熟悉并掌握跑步的节奏与速度。

训练时间可依照跑步的速度来拟定,如,用同一种速度跑几分钟,或在公园、操场上跑几圈。当孩子掌握了跑步的速度和时间以后,就不会发生呼吸困难、气喘吁吁等不适了。

孩子的平衡能力尚在发育中,而跑步时步子的幅度小,频率却较快,显得头重脚轻,容易摔倒,这也是一些父母担心之所在,有些家长甚至因之而限制孩子学习跑步,以求得安全。其实,“因噎废食”大可不必,父母只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他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巧,即能化险为夷。

学龄前的幼儿不宜长跑 长跑是指女子800米以上、男子1500米以上的跑步,是一项很费体力和耐力的运动,不利于幼儿健康。

生活中常可看到四五岁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后作远距离跑步,其实不妥。因为从医学角度看,四五岁的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还不成熟,尤其是与运动直接有关的骨骼、肌肉还很稚嫩——骨骼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肌肉的纤维较细,易疲劳和受伤。

75岁以上老年病人麻醉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47例, 女28例, 最高年龄93岁。急诊手术13例, 择期手术62例。术前并存疾病种类。同时并存两人种疾病28例 (37.3%) , 并存三种疾病9例 (12%) , 并存四种及以上疾病4例 (5.3%) 。手术种类和麻醉方法。

1.2 麻醉选择与实施

75例病人实施硬膜外麻醉43例, 神经阻滞麻醉2例, 全身麻醉30例, 其中l例为硬膜外复合全麻。择期手术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 苯巴比妥钠70~100 mg。急诊手术病人未严格禁食禁饮者术前安置胃管, 并酌情预注格隆溴铵 (长效抗胆碱能药)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ECG、BP、HR、SPO2, 全麻病人同时监测呼吸末CO2, 常规吸氧, 硬膜外麻醉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 以1.5%~2%盐酸利多卡因实施, 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全身麻醉以咪达唑仑0.03~0.04 mg/kg、芬太尼1~2 ug/kg、2%盐酸利多卡因l~2 mg/kg、依托咪脂0.3 mg/kg、阿曲库铵0.5~0.6mg/kg或维库溴铵0.07~0.1mg/kg进行诱导, 气管插管, 机械辅助呼吸, 术中以1~3vol%七氟烷吸入, 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 间断追加肌松剂维持麻醉。选择1.5%盐酸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5~20 mL经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根据需要补充晶体、胶体液, 必要时输血。常规备好急救药品。

2 结果

75例麻醉无一例麻醉意外。术中35例BP波动明显 (血压上升或下降>20%基础值) , 4例房颤心律, 控制心室率<100次/min, 1例出现ST-T段压低, l例出现室早。30例全麻病人均清醒拔管, 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75例麻醉病人2例术后死亡。l例股骨骨折病人, 术后发生DIC、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l例胆汁性腹膜炎病人, 因感染性休克术后3 d死亡。无一例死亡病人与麻醉相关。

3 讨论

为提高围术期安全, 笔者提供以下建议。

3.1 正确评估病情,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择期手术术前对病人作全面评估, 对并存症积极治疗, 使其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实施麻醉和手术。若合并高血压术前应进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合并冠心病术前应进行降低心肌代谢的治疗;合并慢支炎肺气肿术前应积极治疗, 作肺功能测定, 训练深呼吸及咳嗽等, 利于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和减少肺部并发症;合并糖尿病术前应控制血糖。

3.2 尽量选择对生理干扰较小, 停止麻醉后能迅速恢复生理功能的麻醉方法

短小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包括肢体神经阻滞。对于ASA分级I~Ⅱ级的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多采用硬膜外麻醉, 优点是术中止痛肌松良好, 保持自主呼吸, 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对头、颈、胸及上腹部手术和危重病人尽可能应用全麻气管插管, 利于呼吸循环系统稳定, 同时便于出现险情时抢救。因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可提供良好的镇痛、肌松并抑制内脏牵拉反射和减轻应激反应, 气管内插管全麻不仅有呼吸机支持提供充分的供氧、呼吸道通畅、吸痰方便, 可避免CO2蓄积, 而且有硬膜外麻醉阻滞, 全麻用药量显著减少, 术后清醒快。

4 术中实施各类麻醉方法的要点

(1) 神经阻滞麻醉关键在于技术熟练, 穿刺、注药明确, 需注意老年人对局麻药回吸收较快, 需要剂量应减少, 单位时间不宜注射过快, 防止发生中毒反应。

(2) 老年人硬膜外间隙随增龄而变窄, 容积减少, 椎间孔闭缩, 局麻药在椎管内扩散范围增加, 因此其椎管内麻醉对局麻药的需要量减少, 采用小量低浓度分次椎管内给药, 以防止麻醉平面过宽。

(3) 全身麻醉诱导力求平稳, 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麻醉维持要求各生命体征处于生理或接近生理状态, 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麻醉深浅要适应手术操作, 及时控制由手术创伤引起的过剧刺激。由于老年人生理变化使药物消除延长, 在麻醉维持中要注意给药方法的可控性, 以便调整麻醉深度, 吸入麻醉的控制相对容易, 静脉麻醉药可使用微泵持续控制给药。全麻维持中还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证足够的通气量和氧供。

(4) 术前并存其他疾病的老年病人在术中应注意如下:高血压病人麻醉期间血压应控制在正常上限或波动于原血压的+20%以内, 注意纠正血容量不足和心律紊乱, 以便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 否则血容量不足时一旦血管扩张, 血压可骤降。冠心病病人麻醉应平稳, 充分供氧, 避免CO2蓄积, 避免心肌缺氧。维持有效的循环, 防止低血压尤其是舒张压不宜<70mmHg, 以保证基本满足冠脉灌注。必要时可用扩管、强心药以支持心功能和采用心脏极化液保护心肌。慢支炎肺气肿病人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 及时吸引排痰, 在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1~2 mg/kg, 可防止咳嗽和支气管痉挛。糖尿病病人需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平稳, 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并监测、控制血糖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结论

老年患者固有其病理生理特点且并存一个或多个疾病, 麻醉管理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增加, 麻醉医师应正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存疾病, 保证患者平稳过度围术期。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病人的麻醉体会。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及手术需要选择麻醉方法。结果 无一例麻醉意外, 3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2例术后死亡。结论 术前正确评估病情、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及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存疾病是围术期保证病人平稳过渡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病人,麻醉,体会

参考文献

[1]徐启明, 李文硕.临床麻醉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19-325.

[2]陆利君.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2) .

50岁以上论文 篇7

笔者日前从贵州省老龄委获悉, 今后五年, 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为保障全省479万老人的“老有所医”, 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干预, 做好老年多发病研究, 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和精神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促进老年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据悉, 该省将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达到30张。在对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上, 力争2017年供养率提高到50%以上, 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达30%以上。

65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疗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女性患者共35例, 年龄66~86岁, 平均 (72.9±8.0) 岁。发现到就诊时间0.5~25月, 平均为 (10.8±9.0) 月。

1.2 临床表现

因乳腺肿物就诊30例, 其中右乳腺肿物12例, 左乳腺肿物18例, 4例因单侧乳头溢液就诊, 1例因左乳房溃烂6月就诊。

1.3 合并基础疾病

35例患者中29例患者合并有其他系统的基础疾病, 有些患者合并≥2个系统的疾病。高血压18例次, 冠心病6例次, 风湿性心脏病2例次,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7例次, 糖尿病10例次, 心律失常5例次, 风湿性关节炎3例次, 脑梗死3例次。

1.4 手术方式及并发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1例, 单纯乳房切除2例, 次乳房区段切除2例。无术中和围术期死亡, 术后并发皮下积液13例, 上肢淋巴水肿5例, 无皮瓣坏死。

1.5 病理类型及分期

浸润性导管癌22例, 浸润性小叶癌4例, 导管内癌3例, 黏液癌3例, 单纯癌1例, 浸润性导管癌合并黏液癌1例, 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临床分期按国际TNM分期:T1期10例, T2期20例, T3期4例, T4期1例。N0 23例, N1 7例, N2 1例, 4例未切除淋巴结, 因此没有淋巴结分期。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25.8% (8/31) 35例患者均无远处转移证据。

1.6 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8例 (三苯氧胺10 mg, 2次/d, 15例;来曲唑10 mg, 1次/d, 3例) , 放疗1例, 辅助化疗22例 (包括新辅助化疗10例) , 化疗方案:CAF方案12例, TAC方案8例, PN方案2例。

1.7 随访

由于种种原因仅随访了25例患者, 随访时间2月~3年, 1例术后20月肺转移, 1例术后12月出现胸、腰椎椎体转移, 其余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随访的25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 其中1例患者使用CAF方案化疗, 结束化疗后2年死于心肌梗死, 另1例患者使用TAC方案化疗, 化疗后28月死于脑出血, 这2例患者死亡与乳腺癌的治疗无明显关联。

2 讨论

2.1 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 症状不明显, 多以生长慢、病程长、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晚为特点。本组35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自己发现乳房异常表现, 有2例患者体检发现乳房肿块。本组患者发现疾病到就诊时间是0.5~25月, 平均 (10.8±9.0) 月, 有1例患者竟然乳房溃烂6月后才就诊。因而老年人缺乏对乳癌疾病的认识, 警惕性不高, 常常延误诊断, 使老年人乳腺癌中局部晚期乳腺癌较多[3]。老年乳腺癌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 (29/35) , 有些患者常合并≥2个上系统的基础疾病, 使其无法接受和年轻患者一样的治疗方案。90年代以来, 乳腺癌死亡率已出现下降趋势, 但老年人乳腺癌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改善[4], 因而老年人乳腺癌患者预后并不乐观。

2.2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原则包括延长寿命, 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术式选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及各种合并疾病情况设计一种关于生存能力的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代表一定的生存年限, 然后根据生存年限结合肿瘤分期确定手术方式[5]。目前普遍认为, 只要全身情况较好, 年龄<75岁, 病理分期属于Ⅰ、Ⅱ期及部分Ⅲ期的病例, 即使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经围手术期处理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行乳癌改良根治术[6], 本组31例患者接受乳癌改良根治术, 均能耐受麻醉手术, 顺利通过围手术期。对于全身状况欠佳, 或合并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 可考虑全乳切除术, 本组有2例患者全乳房切除术。对于≥75岁的患者, 不能耐受全麻及较大手术的, 可考虑给予包括肿块的次乳房区段切除, 本组有2例患者接受次乳房区段切除。

2.3 其他辅助治疗的个体化

辅助化疗在整个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化疗可以消灭微小转移灶, 防止血行播散。而术前新辅助化疗还可以缩小原发肿瘤, 降低临床分期, 有利于保乳治疗;并根据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情况可判断预后, 为术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7]。对于老年患者, 化疗效果如何尚有争议。多数临床医生都不太主张老年乳腺癌患者实施辅助化疗, 认为化疗不良反应较大, 且化疗效果随年龄增大而下降[8], 事实上, 化疗仍然是有效治疗手段之一[9]。根据患者全身情况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我们选择了22例患者做辅助化疗6~10个周期, 其中10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 大多数患者有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反应, 但是经止吐、应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治疗后, 恶心呕吐缓解, 白细胞均能恢复正常, 无1例发生肝肾功能明显异常。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患者中倍受推崇, 其不影响正常细胞功能, 不良反应小, 且老年患者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率较高[10], 疗效确切、治疗方便、费用低廉。可用于晚期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早中期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再治疗等等, 适用于任何ER或PR阳性或不明的患者。本组患者中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8例 (三苯氧胺10 mg, 2次/d, 15例;来曲唑10 mg, 1次/d, 3例) , 已被患者很好的接受。但是内分泌治疗服药时间长, 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子宫内膜癌、血栓形成等, 需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Muss HB.Adjuvant therapy for olderbreast cancer patients[J].Breast, 2003, 12 (6) :550-557.

[2]Gennari R, Curigliano G, RotmenszN, et al.Breast carcinoma in elderlywomen:features of disease presenta-tion, choice of local and systemic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youngerpostmenopasual patients[J].Canc-er, 2004, 101 (6) :1302-1310.

[3]Bobo JK, Lawson HW, Lee NC, et al.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to detect acancer during 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s (United States) [J].CancerCauses Control, 2003, 14 (5) :461-468.

[4]赵卫红, 徐兵河, 李青, 等.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06, 28 (5) :385-388.

[5]周才明, 雷建.123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 20 (4) :206-207.

[6]张茹宾, 李军.老年性乳癌127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23 (12) :835-836.

[7]Christopher A, Garces MD, WilliamG, 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of breast cancer[J].Am Surg, 2004, 70 (7) :565-569.

[8]De Michele A, Putt M, Zhang Y, etal.Older age predicts a decline inadjuvant chemotherapy recommenda-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evidence from a tertiary care co-hort of chemotherapy-eligible patients[J].Cancer, 2003, 97 (9) :2150-2159.

[9]聂建云, 陈德滇, 王建逵.80岁以上高龄乳腺癌诊治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06, 14 (4) :494.

50岁以上论文 篇9

关键词: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

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 腹肌薄弱, 防御机能减退, 主诉不强烈, 体征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很重, 体温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 容易延误手术的最佳时机, 加之老年人常伴有一种或几种内科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等。这一切都可导致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加重术后治疗护理的难度。所以术后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护, 预见性的实施护理, 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预防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我院外科2010年1-12月收治8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16例,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2月收治80岁以上急性阑尾炎患者16例, 均神志清。年龄80~91岁, 平均年龄85.5岁。男7例, 女9例。13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并发穿孔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放置雪茄引流管, 占81.25%。在所有病例中8例有心血管病, 占50%;2例有糖尿病, 占12.5%。4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占25%;2例有心血管疾病同时并发糖尿病, 占12.5%。

1.2 结果

本组16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康复出院。这16例高龄老人在阑尾炎手术后出现不同的并发症, 其中拔除引流管的1例, 占6.25%;切口裂开1例, 占6.25%;肺部感染的2例, 占12.5%;并发心衰的1例, 占6.25%;及时发现后,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症状控制。

2 护理体会

2.1 笔者认为不论年龄大小, 术后均为1级护理, 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6~8d或至生命体征平稳。安置患者去枕平卧6h, 观察有无引流管及引流情况, 敷料情况。6h后血压脉搏平稳取半卧位休息, 以减少腹壁张力, 使炎症局限盆腔内, 便于引流, 防止腹腔脓肿形成。患者术后在床上活动四肢, 深呼吸, 了解麻醉后双下肢恢复情况。病情许可早期下床在室内走动, 可增加肺活量,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 术后6h内有恶心、呕吐者多见, 告诉患者恶心、呕吐是麻醉反应所致, 若呕吐时,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 温开水漱口, 若持续性呕吐, 应查明原因, 防止肠梗阻, 作好相应处理。

2.3 术后6h尿潴留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 原因为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 切口病痛引起后尿道括约肌反射痉挛, 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所致[1]。若术后6~8h未排尿, 检查有无尿潴留, 若有尿潴留要先稳定患者情绪, 下腹热敷、轻轻按摩膀胱区、听流水声等多种方法诱导排尿, 病情许可可将患者坐起或立起排尿。若无效在无菌技术的操作下行导尿术。

2.4 观察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 未恢复者每天口腔护理2次, 病情许可24h内搀扶其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观察有无腹胀、腹泻。术后早期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 肠腔内积气无法排出所致。若术后数日肛门仍无排气, 腹胀明显, 应进一步检查处理。如胃肠减压等, 并要注意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肠麻痹。有的肛门已排气而腹胀、呕吐者, 仍要禁食, 胃肠减压, 遵医嘱应用新斯的明。对于腹泻者要观察腹泻的性质及量, 并作电解质检查, 以确定补液量, 防止电解质紊乱。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少量流质, 渐渐递增至全量流质。

2.5 本组患者大多数放置雪茄引流, 但体温显示正常或低热, 所以保证引流管的有效引流显得尤为重要。引流的目的是将腹腔内的脓液, 坏死组织引流出体外, 防止继发感染和肠粘连。而老年患者由于麻醉作用, 神志不清、尿潴留、疼痛、烦躁不安等现象, 更易造成引流管脱落。所以加强看护, 妥善固定, 观察引流的性质及量。在征得家属同意下使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 以确保引流通畅, 促进早日康复。本组病例中有1例拔除引流管, 遵医嘱使用有效的抗生素, 患者取半卧位, 增加活动量, 患者康复出院。

2.6 本组患者由于年老体弱, 多病体质, 往往伴有全身营养状况差, 切口容易裂开。术后用腹带加压包扎, 减轻腹部张力, 延长拆线时间。咳嗽时双手按住切口两侧, 分数次将痰液咳出。观察切口及敷料情况, 切口有无红肿热痛, 敷料是否干燥, 及时更换潮湿的敷料。禁食者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如蛋白质、氨基酸、血浆等。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饮食。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若发生切口裂开, 立即安置患者平卧, 稳定患者情绪, 勿咳嗽、勿用力, 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通知医生送手术室处理。本组病例中有1例切口裂开, 去手术室再次缝合后, 采取以上治疗和护理措施康复出院。

2.7 本组心血管疾病13例, 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监测血压及心电图情况,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床头桌上放硝酸甘油以备用, 若要下床活动先在床边坐起再缓慢下床,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对于有心衰者请内科医生协助治疗, 根据心功能、引流液、尿量变化、24h液体总量, 调整补液量速度, 确保维护心功能情况下治疗得到有效执行。此类患者出汗较多, 体内钠的丢失也较多, 不能因心衰给予低盐饮食, 易造成低钠血症。本组病例中有1例并发心衰, 采取上述护理措施其心衰症状缓解。

2.8 本组糖尿病5例, 对年老体质差的糖尿病患者加上手术创伤使糖尿病加重, 伤口愈合减慢, 感染难以控制, 所以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护理, 每天监测血糖3次, 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用量, 肠功能恢复后根据血糖浓度制定饮食方案, 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促进机体修复, 伤口愈合。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 引流的性质、量, 每天测体温3次, 监测血常规。

2.9 本组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6例, 鼓励患者翻身、深呼吸、咳嗽、拍背, 术后第1天每小时至少10次深呼吸, 此后鼓励患者每2小时做数次深呼吸。指导其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爆发性咳嗽, 促使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 双手按住切口两侧, 配合使用超声雾化吸入2~3次/d。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为患者拍背, 从肺底至肺尖, 从肺外侧到内侧, 为一肺叶叩击1~3min, 叩击同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 时间15~20min, 2~3次/d, 餐前进行[2]。每天为患者翻身拍背3次, 15~20min/次。本组肺部感染2例, 采取上述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

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日趋老化, 合并多种疾病, 所以在临床上护理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密切观察, 充分引流, 有效镇痛, 预防感染, 治疗原有疾病, 减少并发症, 是促进术后早日恢复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曹伟新, 李之平.外科护理学 (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7.

65岁以上老人饮食安排标准 篇10

饥饱适度

老人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对减少,对饥饱的调控能力较差,往往饥饿时会发生低血糖,过饱时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净素食老人,由于进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饥性较差,因此应少食多餐,按时进食。

一般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最好再增加两三次副餐。副餐可选食豆奶、豆腐脑、红枣莲心汤、花生糊、核桃酪、芝麻酱、各种咸甜粥、松软糕点、水果等食品。3次主餐的间隔时间为4至6小时,副餐放在主餐之间和睡前1小时。老年人代谢机能降低,体力活动较少,以每餐八九分饱为度,七成饱为佳。

蛋白质宜精

黄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鱼肉的纤维短,含脂肪少,肉质鲜嫩,其蛋白质消化率高达87%至98%。这些都是老年人获得蛋白质的理想食物。老年人每天需要4份蛋白质,不过肉类的摄取必须限量,所以一部分蛋白质来源应该以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取代。老年人的饮食里,正餐要包含一份蛋白质食品(如瘦肉、鱼肉、蛋、豆腐等),尤其是不吃肉、甚至也不吃蛋的素食者,更要从豆类及各种坚果类(花生、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物中获取蛋白质。

脂肪宜少

老年人所需的亚油酸等饱和脂肪酸应保持适当的比例,一般以1.25∶1为宜,因此应选用植物油和饱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鱼、禽,不宜多吃肥肉及猪油、牛油。

尽量摄取高纤维的食物

芹菜、香菇、青菜、水果、豆类、薯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纤维,每天都应摄取(但不要太油腻)。纤维对油脂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如有纤维在肚子里,吃进去的油脂就容易被纤维吸住,随排泄物一起出来。

主食宜粗不宜细

老年人应适当选用粗粮,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薯。食用粗粮制的面包比精白面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它含维生素B1较多,因而有助于维持老年人良好的食欲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同时,所含的食物纤维可刺激肠道使其增加蠕动,可防止因食物纤维不足而使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等。

提高机体代谢能力

老年人应多食用富含钙、铁及维生素A、B2、C的食物。富含钙的食物有虾皮、芝麻酱和乳制品等。乳类含有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和钙,也是维生素A、B2的良好来源,只是含铁较少。新鲜绿叶菜及红、黄色瓜果类(如胡萝卜、南瓜、杏子等)含丰富的维生素A、C,也宜多食用。海带、紫菜中钾、碘、铁的含量较多,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有益。经常食用淡菜、海带、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则可增加必需微量元素锌、硒、铜等的摄入量,也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低油低盐、少味精酱油

50岁以上论文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本文为了对比,抽样了同期60例青壮年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1例,女9例,年龄16~32岁,平均21.6岁。

1.2 临床表现

1.2.1 上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疼痛、灼痛、反酸、暖气、呕吐、呕血、腹胀等。

1.2.2 非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头昏、乏力、贫血、胸骨后及左肩痛等。

1.2.3 无症状无消化道自觉症状,胃镜检查(健康体检)发现病灶。

2 临床与胃镜特点

2.1 发病率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胃溃疡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除了因牙齿脱落,咀嚼不便,影响消化功能外,与胃消化酶分泌减少、胃粘膜相应改变、胃肠的粘膜萎缩、肌纤维衰弱无力有关,而且易发生溃疡癌变。本组60例中发生癌变12例,占20%,而对照组无1例发生。

2.2 溃疡部位

本组胃镜观察老年高位病变也明显增加。60例中发生在底部4例,体部28例,占53.3%;而对照组占1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所以老年胃镜检查时应注意观察以上部位。

2.3 病灶大小及形态

本组内镜观察老年胃溃疡病灶不同于青壮年,其特点:63.4%为大溃疡,直径多在1.0cm以上,巨大溃疡2.5cm以上占20%,余为深部溃疡,在比例上均远超对照组。其形态多见椭圆形和不规则形。

2.4 溃疡诱发因素

本组统计老年性溃疡的发生,复发与客观环境密切相关。如社会环境和各种刺激及因多种疾病服用各种药物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资料统计,本组60例中因家庭烦恼诱发溃疡者占20.4%,工作环境刺激诱发溃疡者占31.9%,因服消炎痛及类固醇等药物诱发者占20.4%。

2.5 并发症

老年胃溃疡并发出血较青壮年为高。国内资料为30%~50%,国外资料是青壮年的2倍,本组为33.3%;而且老年出血量也较青壮年大,这可能与老年胃动脉硬化、胃粘膜防御功能降低,凝血机制障碍和肌肉收缩力降低有关。

2.6 病史

本组统计认为老年胃溃疡病史较青壮年病史短,自觉症状也较青壮年轻,青壮年多有上腹部疼痛和周期性发作,约达80%;而老年此症状少而轻,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重压感及膨胀感,其中约21.7%的患者无临床症状。

2.7 诊断

老年胃溃疡常缺乏自觉症状或自觉症状不典型,容易忽略造成误诊。本组60例中13例是健康检查时胃镜发现溃疡。所以老年人出现柏油样便、贫血,虽无消化道症状也应考虑溃疡的可能,应早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2.8 影响预后和治疗因素

本组经胃镜随访观察,胃体部溃疡易治愈,而变形的胃小弯或幽门部的溃疡治疗较难。而老年胃溃疡并发大出血和胃外疾病较多(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老年衰弱等),在治疗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死亡率均高,预后也较青壮年为差。

3 治疗

本组观察老年溃疡病患者对药物治疗敏感性差,治愈慢,与青壮年相比要慢1倍多。所以老年溃疡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应根据老年的特点:鼓励病人适当活动,避免各种精神刺激,使其心情快乐;少食多餐和易消化无刺激食物;一旦发生大出血,镜下止血困难者应行手术治疗。

4 讨论

溃疡病发病机制有4方面: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②HP感染。③NSAID应用[2]。④胃黏膜屏障防御机制受损[3]。

老年溃疡特点是:①疼痛无周期性和节律性,易误诊为食管癌、心绞痛和胃癌,临床常以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②溃疡直径大,一般为2.0~3.0 cm,50%并发出血,30%死于出血。③溃疡部位随增龄而上移。④当溃疡直径>3 cm时,恶变率可达10.7%。

本文就60例老年胃溃疡临床与胃镜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老年上消化道溃疡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尤其对无症状或非消化道症状者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赵曙光,赵保民,黄裕新,等.西安地区消化性溃疡2684例胃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0):54-55.

上一篇:计算机信号下一篇: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