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2024-07-26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精选10篇)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1

本刊讯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 同比增长5.3%。12月当月实现利润8952亿元, 同比增长17.3%, 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11个行业同比下降, 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行业利润增长位居前5位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9.1%,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0.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9%, 汽车制造业增长5.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顾阳)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2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本着工业强镇的思路,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努力克服土地、电力、人力等资源要素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工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整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全镇共有乡镇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从业人员4500余人,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皮革加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

二、经济运行的概况及主要特点

(一)20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30440万元,同比增长15.7%;地方企业入库税金520万元;同比增长81.9%;工业固定资产规模投入7500万元,同比增长159%。以上综合经济指标反映了2005年我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是健康持续发展的。

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全镇规模工业企业达5家,新增私营企业6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规模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凸现。

3、规模企业发展态势仍坚挺。

2005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26500万元,占年任务的107%;同比增长15.7%;销售收入完成25970万元,占年任务的109%,同比增长15.1%;完成入库税金500万元,占年任务的111.1%,同比增长24.6%。纺织、皮革、化工、机械等优势产业唱了重头戏。 (二)工业预期发展目标

完成限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6500万元,增长26.7%;完成销售收入35000万元,增长25.4%;产销率达到98%;入库税金530万元,增长17.8%;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

三、我镇主要企业情况及今后发展方向

1、荣昌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企业职工680余人,主要产品有普梳、半精、精梳棉纱,年产棉纱5000吨,生产的“济水”牌棉纱,经省纺厅测试后,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公司的名牌产品。年用电量2200万千瓦。公司拥有国内外先进设备200余台,环纺纱锭4万枚。2005年实现产值7000余万元,销售收入达6500万元,实现利税330万元。20预计产值可达9000万元,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利税350万元。主要产品价格:普梳32S19800-0元/吨/,半精30 S21000元/吨,精32 S23500元/吨/,年根据目前出口形势及国内需求,棉纱销售整体水平有增长态势。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

到底,企业生产规模达到10万锭,完成产值2.8万元,实现利税2800万元,力争把荣昌建成一个以纺纱为主的大型纺织龙头企业,并规划设计兴建综合纺织工业园区。

2、兴达纺织有限公司:现有企业职工350余人,主要产品为纯棉纱,年产量1200吨,产品价格在20000元/吨左右,主要生产设备为1万7千锭纺纱设备,年用电量450万千瓦。2005年实现产值2300万元,销售收入2100万元,利税120万元。2006年棉纱预计销量持续有升,价格平稳变化不大。

3、源诚皮业有限公司:现有职工350人,拥有四条皮革加工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年皮革加工能力达30万张(主要是猪、牛、羊皮加工),2005年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销售收入3800余万元,利税50万元。

四、规模以上企业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型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的企业管理理念。

我镇大部分企业产品多为粗加工、浅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竞争力弱。在企业管理上多半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

受各种因素影响,使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镇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

(三)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纺织企业处境艰难。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纺织企业在融资、能源供应等方面出现一定困难,进而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据最新调查显示,纺织企业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而造成的损失大概占其总营业收入的比率达到了20%左右。

(四)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影响工业生产和效益。

由于目前煤、电、油、运及大部分原材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上扬, 另外物价上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集中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不能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完全转移到下游产品或消费者,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只能通过内部挖潜来消化。

(五)流动资金供应紧张。

当前由于各金融机构“慎贷、惜贷”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因达不到贷款要求不能贷款等多方原因,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闲置与工业企业流动资金供应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五、今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

大力扶持纺织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实力,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品牌含金量,着重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层次,降低生产本成,争创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鼓励扶持企业积极参加各项经济交流、展览(如广交会等)。

2、破解资源要素制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面对全球性的原材料居高运行,加上我镇土地、电力、人才等资源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走高效益、低耗能、高附加值的工业化道路。

3、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优势行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积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转变家庭式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尽快形成优势行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提高其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其更好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资本经营

拓展资本经营,推进资产重组。切实加强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指导和服务。加强银企合作,支持企业进行多渠道融资,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营造工业发展氛围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3

从产量看,各区域产量占比情况为:华东地区占35.71%,华中地区占22.80%,华南地区占16.44%,西南地区占10.42%,华北地区占8.72%,东北地区占3.02%,西北地区占2.69%;产量排名前10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946.99万吨)、浙江(789.32万吨)、河南(725.96万吨)、江苏(571.32万吨)、福建(424.44万吨)、山东(393.43万吨)、河北(362.29万吨)、湖南(336.63万吨)、湖北(324.69万吨)、四川(309.28万吨)和重庆(268.50万吨)。

在统计的3898家规模以上纸制品生产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0家,占1.03%;三资企业629家,占16.14%;集体及其他企业3229家,占82.84%。这些纸制品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0.86%,三资企业占24.72%,集体及其他企业占74.42%;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0.76%,三资企业占29.51%,集体及其他企业占69.73%;利润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0.61%,三资企业占30.74%,集体及其他企业占68.65%。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4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 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人口约3474万。植被丰厚;矿产资源丰富, 并以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而著称。此外, 贵州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 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 亦是我国的能源大省。

二、贵州经济发展

从欠发达的状态走向发达的发展过程, 是贵州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宏观方面:人均收入方面, 在2007年按当年汇率计算, 全国约2520美元, 贵州约945美元, 方才突破人均800美元———是全国最后一个突破这一指标的省份。三次产业比例上, 2007年为11.3:48.6:40.1。按照钱纳里标准模型衡量, 2007年, 我国已接近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并有资料显示, 2005年, 我国全国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为50, 北京和上海都是100, 广东省也达到83, 而贵州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仅为13, 在全国居末。因此, 从以上数据显示贵州不仅位于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 而且水平和速度也在全国排名居后。

近年来, 在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下, 贵州发展速度有了较快地提升。最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5年1季度按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上年=100) 累计值 (%) 来看, 贵州增速排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二, 2014年排名第二, 2013年全年排名第一。而从总量上, 2011、2012、2013三年, 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名是26, 并且截止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仍未突破万亿元大关。尽管贵州的经济发展增速可观, 然而, 因基数过小, 贵州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

进一步地从三次产业的变化来观测贵州省工业发展———1992年, 贵州省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5.7:35.9:28.4。2001年至2012年, 第二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3.3。2009年-2013年五年间, 第二产业的平均增速达到了15.5%。显然, 制造业已成为在贵州地区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其中, 因为在税收贡献上表现突出, 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吸收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2009年, 贵州省委十届五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 研究部署大力推进贵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

从古典学派的角度看, 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专业化和分工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发展方式在从重数量到强调结构的变化中, 一个集中地体现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因而,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化方面的表现, 笔者认为值得关注。将生产深度 (即“附加值/产值”) 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一个观测点。下图是贵州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通道以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图。

图2中, 平均每年生产深度达到32.6%。同时, 七年间, 2007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生产深度均30%以上, 而2013年则为28.2%, 这一变化令人关注, 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因是由于受经济发展调结构的政策和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影响。图3为同期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深度。可见, 2009和2011年私营企业的生产深度高于国有控股, 而其他年份国有控股的生产深度表现优于私营企业。

四、建议

近年来, 贵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所面临的矛盾也很突出。如何根据我省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特点, 发挥非公有经济私营企业的活力, 我们的建议是:

(1) 政策法规:首先是做好“开源”, 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 因此利用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的契机, 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办好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时, 适时有条件的发展其他融资平台, 促进多种融资渠道的形成;其次, 由于思想观念, 历来有把公有制经济发展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看法, 从而导致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公平待遇问题。对此笔者建议创造条件, 逐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难——调整并强化相关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 主要体现在区域银行为小微企业、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难等问题。

(2) 破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阻还存在着缺乏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科技扶持、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再者社会上“仇富”、“怕富”和“劫富济贫”等不正常的心态, 都阻碍和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 要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

(3) 加强规范引导: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发生演变的过程。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 针对我省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生产深度与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实力弱、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分布狭窄等问题, 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 迫切需要加大对非工业经济的教育、引导、规范、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水平, 为起步发展中的企业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快地形成规模经济, 促进生产深度的深化和产业链的延长, 从而达到不仅强化现有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切合贵州资源禀赋的新生产业, 同时将竞争劣势转变为优势, 最终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发展。

五、结语

上述所讨论的贵州近年来非工业经济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生产深度和非工业经济发展的联系, 只是实证的一个方面。更为紧密的相关分析和检验并未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之内。总之,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而言, 如何调动非公有经济的活力,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的发展, 协调我省的经济发展, 将是一个长期综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1995~200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评价与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09-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 2011~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分省季度数据[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2, 2015年第一季度.

[4]贵州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2013.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委汇报材料 篇5

皇华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成立于2010年9月12日,建

有1个非公企业党委(三工集团党委),2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党员名。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

中的作用,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摆在党委面前的一

个重要课题。皇华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成立以来,在镇党委

领导下,负责全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帮助规模以

上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工作

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

党委书记由皇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振顺担任,王丽慧、张崇

福同志任副书记,孙乐华、魏本欣、郑兆军、刘玉伟、王启鹏同志担

任党委委员;党委下设办公室,王旭涛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为了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党委制定了相应的非公

有制企业党委工作职责、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健全完善镇两委成员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挂钩联系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非公有制企业

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制度,确保非公企业有制党建工作顺利开

展。

二、以创新争优活动为契机,强化组织推动作用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针对本镇非

公有制企业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活动,为企业党组织提高战斗力搭建新平台,为党员在企业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新舞台。

1、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企业职工素质,进一步树立企业道德模范,展示职工精神风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引导企业党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活动将在24个非公企业党委(支部)评选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及敬老爱幼模范五个模范代表,努力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2、为激励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全体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上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效能,争创佳绩,经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在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岗位标兵”评选活动,并制定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以加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建设为基础,开展“亮点工作”项目。现阶段,皇华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亮点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注重“四个结合”,促进党建工作。

1、党建工作与平时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心工作,突出发展主题,抓好改革主线,找准结合点,把党的建设渗透到以发展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做到党建工作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加强、相互促进。

2、党建常规工作与创新相结合。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在坚持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如:三公集团的“带胸牌、温誓言”活动,华欣铸造有限公司的“组织形象工程”活动等。

3、党建工作做到务虚与务实相结合。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引导各企业党组织围绕中心工作,着重抓好各项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创一流促发展,抓质量促提高,打造特色品牌,并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和融入度。

4、党员队伍建设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职工建设活动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先锋岗”、“好典型教育月”、“青蓝工程”等活动,打造高素质的党员职工团队。

“亮点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载体,受到党员职工的普遍好评,形成了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四、健全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党的工作规范化。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6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先锋,也是专利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在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广西相继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1]《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3]《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4]等一系列政策和决议,启动了广西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使广西的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专利是市场竞争的工具,单纯利用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的变化,无法测度专利对企业及社会经济水平的贡献程度。因此,本研究构建了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比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转化能力,从而准确反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专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情况,评价专利对于相关企业的增产增收,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并对专利发展进行管理与控制。

1 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概况

1.1 6.21%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

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338家企业申请了专利,所占比重为6.21%,其中申请了发明专利的有286家,占5.26%。从地区看,若以当年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所占比重作为评价各地市专利活动活跃程度的标准,则北海(占13.76%)、柳州(占11.44%)和桂林(8.95%)位居前三。从行业看,2014年广西国民经济行业中制造业的专利创造和保护整体意识最高,7.69%的企业申请了专利。

1.2 7.6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获得专利授权

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有415家,占7.63%。分地区看,柳州、南宁、桂林获得专利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多,共计257家占61.9%。分行业来看,制造业仍是获得专利授权最多的行业。

1.3 5.06%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有效的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专利技术或产品的市场价值。截至2014年,在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数量为275家,占5.06%。分地区看,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柳州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最多。分行业看,制造业依然表现突出,2014年当年有有效发明专利企业占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56%,充分显示了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的重要地位。

2 广西有专利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2.1 有专利申请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总额达到2.06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1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为1.88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10.1%;工业利润总额达到1164.29亿元,较2013年增长14.87%,增速居全国前十之列。

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1%、5%和4%。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所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7%和10%。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方面,内资企业占比也达到70%以上。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每家企业产生的工业总产值及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高于内资企业。

从地区看,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传统三强南宁、柳州、桂林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占全区的44.1%,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总额为0.97万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3.9%,宣示三市仍将领跑广西工业的发展,对广西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有专利申请和无专利申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本研究主要从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和利润总额4个指标来观察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

从全区总体来看,2014年,有专利申请的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38家,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6.2%,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7.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3%;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为1269.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4.1%;新产品出口额达到44.0亿元,同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4.1%。就单个企业来看,平均每一家有专利活动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8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220.1万元,是无专利申请企业的近5倍。

2.3 有专利授权和无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在经济效益总量方面,2014年,有专利授权的4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1.48亿元,虽然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数量仅占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7.65%,但是却完成了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24.94%;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 166.9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54%;实现新产品出口额28.2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48%。

就单个企业而言,平均每个拥有授权专利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亿元,高于无专利授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2%;平均每个获得专利授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及新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8亿元和679.9万元,分别是无专利授权企业的93.3倍和18.5倍。

由上述分析可见,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较低,但有授权专利的企业其经济效益高于无授权专利的企业,这充分表明,专利对于企业增产增收作用明显。

3 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 客观性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对可量化的指标应制定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同时还应注意参与指标确定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3.2 普遍性

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地选取业内认可并应用的指标,并且适用于绝大多数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避免指标的特异性和偏向性。

3.3 持续性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响专利技术产业化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这些应该都能在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并且可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评估要求和评估阶段灵活地增加或删减指标。

3.4 易获取性

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尽可能地选取在国家权威部门通过查询即可采集到数据的指标,尽可能地避免评估主体的主观随意性。

3.5 易比较性

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当具有易比较性,便于政府决策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了解各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其所在地区的研发投入与产出效率,为其提供决策支撑,也便于企业自查自纠,并与同行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其研发效益。

4 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1 指标体系框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专利产生效益,必然离不开企业对研发的投入,离不开高效的专利创造和成熟的专利转化。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要关注与经济效益相关的指标,还要加入研发投入指标、专利创造能力指标、专利质量指标及专利应用及转化能力指标等内容。

4.2 指标体系设置

围绕上述理念,本研究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专利产出、专利转化及经济效益,每个一级指标下设8个二级指标,并辐射出24个三级指标。

其框架如图1所示。

4.2.1 研发投入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离不开资金支持和人员投入,因此一级指标“研发投入”下设“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2个二级指标。

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评价二级指标“资金投入”。

以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作为三级指标)来评价二级指标“人力资源投入”。

4.2.2 专利产出

虽然广西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拥有量近3年来增幅较大,但是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广西知识产权基础仍然薄弱。为了达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所提出专利“数量先行,量质齐升”“提质增量并重”的要求,本指标体系设置了“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申请质量”2个评价指标,同时还设置了“专利密集度”指标。在可量化指标方面,运用“增长率”进行评价相对科学,不仅能对比当年企业专利创造情况与往年相比是否有进步,而且还能弱化“量”的绝对数值比较对较小规模企业的不公。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借鉴国际上以“专利强度”指标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本研究将“专利强度”用于评价企业的专利密集度:

4.2.3 专利转化

以专利实施方式来对专利转化情况进行评价。专利实施方式大致可分为自行转化、专利权许可实施、专利权转移实施和专利质押等。广西绝大多数企业实施的专利以自行转化为主,许可或转移实施为辅,专利质押融资则为极少数。但这3种实施方式均可将专利权转化为经济效益,因此将其列为“专利实施方式”的三级指标。

4.2.4 经济效益

在国家统计指标中,有一部分与专利效益相关或可以与专利效益挂钩的指标,如专利所有权转让/许可收入、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等。本指标体系力求在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统计制度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将专利的相关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相关联,从而对专利效益进行评价。例如,在专利经济效益二级指标下,将专利授权与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额关联,设置了“专利授权当年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专利授权当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专利授权当年新产品出口额”等评价指标。在无形资产收益二级指标下设置了“专利转让/许可费总值”和“平均每件专利转让/许可费”2个评价指标。

5 实证分析

采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对2014年广西14个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参评地区分为4个梯级,即柳州表现一枝独秀,独据第一梯级;南宁市、梧州市、玉林市、桂林市这几个地区有一定的人才储备、科研传统和经济基础,加以重视还是有突破的实力,因此将四者划分为第二梯级;防城港、崇左、贺州、钦州、北海为第三梯队;贵港、来宾、河池、百色划分为第四梯队,这4个市不是传统的工业大城市,虽然无法与前述地区相比,但也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专利版图,从而帮助其为数不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6 结语

本研究立足广西区情,从广西企业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及其转化应用的普遍性、重要性和焦点问题入手,找出影响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采用主客观综合集成赋权的形式,构建了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指标体系。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证明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有效地指导和推动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体制建设,促进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转化能力的提升,同时帮助政府决策部门了解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经济效益情况,为广西政府制定地区及企业扶持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摘要:通过学习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的先进做法及经验,分析专利在促进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立足广西区情,从研发投入、专利创造、专利转化、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价值指标体系,并对广西14个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专利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广西政府制定地区及企业扶持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意见[Z].2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Z].2012.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Z].2011.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7

一、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机遇分析

1. 网络营销的市场机会均等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与发达地区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相比, 存在着市场宣传推广方面力度不足、企业知名度还不够高的问题, 因此市场机会比较少。网络营销能提高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的市场机会。互联网技术消除了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上的阻隔, 从而减少了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壁垒。它为每个企业在虚拟的市场体系中营造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平等机会, 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暂时不对互联网贸易征收关税,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营销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搭建了一条快速的绿色通道。

2. 网络营销中企业的规模效应弱化

2005年统计, 梧州市规模以上的19家食品企业中500万元~1000万元 (不含1000万元) 的企业5家;1000万元~5000万元 (不含5000万元) 的企业9家;5000万元~1亿元 (不含1亿元) 的企业3家;1亿元以上企业2家。总体来看, 梧州食品企业规模小, 总量低[见表1]。在网络营销中, 大企业与小企业在客户面前所展示的机会是均等的, 客户在查询企业产品信息时, 难以通过网站的特征直接判断企业的规模大小, 这使得传统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互联网中难以直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快速发展, 而大企业如果注重网络应用, 也可依托传统环境下的品牌优势, 在网络中维持自身良好的形象。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应借助网络营销积极发展, 缩小和行业内其他大型企业的差距。

资料来源:梧州市统计局

3. 网络营销能够增强企业服务能力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目前的客户服务整体水平较低, 主要采取电话服务和人员直接服务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由于受到成本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客户服务的要求。网络营销中, 企业可以依托互联网以较低的成本建立一套优秀的客户服务系统。如在网站上以论坛的形式建立客户应答服务中心, 及时地给客户提供售前咨询以及售后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

4. 网络营销降低企业销售成本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目前的销售渠道还是以传统的营销渠道为主, 成本较高。网络营销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和网上订货, 可以为企业节省销售人员费用、运输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和广告费用等销售成本, 同时, 互联网开放、无地域限制的特点, 可以使企业的宣传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梧州市食品业规模以上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梧州市食品业规模以上企业网络营销现状

网络营销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网站建设, 开展B2B交易, 开展网络客户服务等方面。对梧州市规模以上19家食品企业中的13家进行了网络营销调查后发现, 目前这些企业网络营销应用状况如下 (见表2) :13家中有4家建设了动态网站, 3家建设了静态网站, 8家开展了B2B交易, 2家开展了网络客户服务。

注:“X”代表未开展相关应用;“√”代表已经开展相关应用

2.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1) 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 少部分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 有一套自我的经营模式, 但对网络营销缺乏一定的了解, 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世界, 投钱进去难以得到回报, 因而没有开展网络营销。而有相当多的企业家在开展网络营销之时, 由于对网络营销的特点认识不足, 很多应用方法不到位, 导致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2) 企业网站应用水平较低, 功能不完善

对梧州市规模以上19家食品企业中的13家进行企业互联网应用调查后发现, 从网站的制作的技术上看, 7家制作了网站的公司中只有4家网站利用了动态网站技术, 其他3家使用静态网站技术。静态网站技术在网页更新的时候难度比较大, 同时不能做到利用网站平台和客户直接沟通, 这必然导致企业网站的宣传和商务应用目的难以很好实现。同时还发现, 部分网站的页面不能正常显示, 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从网站的应用上看, 7家企业中仅有2家开通了客户服务论坛, 给客户在线答疑, 而其他企业主要是通过网站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宣传。由此可见,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网站的应用水平整体偏低。

(3) 网站推广欠缺

网站推广是利用各种网络宣传方法来积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如在搜索引擎注册, 和其他相关网站进行相互链接宣传等。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网站大部分在建立起来后没有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宣传, 网站的流量很低。这如同在闹市建立了门店, 却不做任何广告和宣传, 这虽然也能带来一些顾客, 但效果肯定不明显。

三、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网络营销的对策

1. 企业在战略上给予支持

企业家要转变思想, 充分认识到网络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企业要给予战略上的支持。首先, 要成立网络营销部门, 由该部门对整体网络营销战略进行规划及实施。其次, 企业要在财务和人员方面给于支持, 以推进相应网络营销战略的实施。再次, 要注重网络营销有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提高企业相关人才储备。

2. 完善企业网站的功能

网站的网络营销功能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品牌形象、信息发布、产品或服务展示、顾客服务、客户交流、在线销售、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竞争的需要。目前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网站功能的应用上主要还是停留在品牌形象、信息发布和产品或服务展示三个方面, 其他的网站功能并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 这需要企业提高认识并积极开发其他几个功能。

3. 利用网上企业交易平台上开展B2B业务

企业由于受到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的限制, 难以自建及维护全面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网上企业交易平台是由电子商务企业所搭建的互联网交易平台, 主要提供企业购销信息发布、网络在线谈判及网络在线交易的服务, 如阿里巴巴和慧聪网等。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加入网上交易平台, 发布供求信息, 与其他企业开展网上交易。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开展B2B业务方面是比较积极的, 其中已经开通B2B业务的8家企业中有1家在慧聪网上开展业务, 其他7家在阿里巴巴网上开展业务, 但仍有5家企业没有利用网络B2B平台开展业务。应对这5家企业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他们开展B2B应用。

4. 利用拍卖网站向顾客进行直销

企业除了网上企业交易平台上开展业务, 还可以通过自身网站向顾客开展网络直销活动, 但企业网站直销存在知名度不高, 流量不足, 订货系统安全等问题, 这些制约了企业网络直销的应用。网上拍卖网站这几年发展迅速, 根据北京正望咨询2007年4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显示, 城市有过购物经历的网民中选择在拍卖网站上购物超过三分之二的比例, 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趋势下, 企业可以通过在拍卖网站上开设店铺直销产品以提高销量。

5. 利用网络广告宣传

网络广告是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广告发布的一种方式, 它具有互动性、经济性、效果可测评性及目标性和针对性强等特点。企业在开展互联网应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广告来对企业及产品进行全面宣传。

6. 利用搜索引擎推广企业

国外著名的市场调查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来寻找网站。企业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推广技术来使企业网站在检索结果中的排名靠前, 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利用搜索引擎推广企业的核心是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所谓搜索引擎优化, 也就是针对各种搜索引擎的检索特点, 让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适合搜索引擎的检索原则 (即搜索引擎友好) , 从而获得搜索引擎收录并在检索结果中排名靠前。具体来说, 就是企业在建设网站的时候, 注意对网页的相关关键词及网页内容等方面进行搜索引擎检索方面的考虑。此外, 一些搜索引擎也提供了通过付费使企业网站在检索结果页面中优先显示的做法, 如百度搜索引擎的百度竞价排名。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宣传的时候要注重搜索引擎的宣传及优化问题。

7. 利用网络公共交流平台对产品进宣传

网络公共交流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和行业聊天室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公共交流平台宣传企业, 树立企业形象。如在一些行业论坛中发布企业产品的相关信息, 吸引客户注意。

四、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交易平台上的信用问题

网络交易平台一般都有诚信纪录体系, 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有信用缺失的行为, 则该行为会被系统纪录, 并且该纪录向其他企业及顾客开放查询, 这会严重影响企业日后的交易。同时, 网络环境与传统环境相比, 其差别之一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 范围广。企业的一些不良交易纪录会快速传播, 给企业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 企业必须在网络交易中维持良好的信用纪录。

2. 网站的服务性和客户服务的及时性

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建设网站时要注意体现网站的服务性。网站的服务性首先体现在一切方便用户浏览和使用网站的常规栏目和功能设置上, 包括:FAQ (常见问题解答) 、用户帮助、网站地图、站内搜索、多功能购物车等;其次, 联系信息 (如电话、电子邮件) 务必详细有效, 让客户感到该公司很有规模, 而且管理明晰、正规;最后, 需要添加有关隐私保护的声明, 保证用户在本网的注册信息是安全的, 其电子邮件地址不会成为垃圾邮件的发送对象。同时, 企业还要注意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的及时性。一些企业在开展互联网服务时, 常常忽略了及时性问题。如在企业客户服务论坛中, 一些顾客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回答, 这会打击顾客提问的热情, 同时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3. 网络广告投放位置的选择

网络中不同的顾客群访问的网站类型, 网页板块都不一样, 企业在投放网络广告时要注重根据企业产品特性选择投放位置。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在网络广告投放中应注意选择投放平台, 一般而言, 投放在食品业相关网站的饮食、健康等专业栏目, 这样广告的针对性才高, 效果才明显。

4. 利用公共交流平台对产品进行宣传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利用公共平台对产品进行宣传时要注重内容的设计。公共平台上的顾客都以交流信息及内容为主, 他们并不想受到广告的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在宣传时通过其他一些方式变相地宣传企业产品。如通过使用产品的经历交流等方式来变相开展企业宣传。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公共交流平台的舆论导向。公共交流平台中会有一些顾客或竞争对手因各种原因贬低企业产品, 企业在当中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把这些导向拨正, 如企业发现在公共平台中有贬低企业产品信息的文章, 则立刻给于回复, 消除不良影响。

5. 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络开放性的特点给梧州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带来机遇, 同时也给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系统漏洞、软件漏洞和黑客攻击等, 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时要注重网络安全的防范, 修补系统和软件的漏洞, 安装硬软件防火墙, 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郝 戊 王刊良:网络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梧州年鉴编辑委员会编:梧州年鉴2006[M].2007

[3]李 铮 李再侠:关于中小型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网络营销的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6, (9中旬刊) :1

[4]廖卫红:基于Blog的网络营销策略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11) :80-82

[5]刘庆华 万佩真 黄玲芳:浅析搜索引擎技术对网络营销的影响[J].企业经济, 2007, (3) :160-162

[6]魏兆连: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适应性分析及发展策略[J].商业研究, 2006, (17) :103-105

[7]刘志超 何振亮 汪秀琼:中小企业网络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2006, (5) :54-61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8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Adam Smith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学者主要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原理,进而分析参与贸易的国家如何获得比较利益。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面。以Krugman、Ethier W.Helpman等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分析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以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等方面对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20世纪后期,学术界开始分析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变动,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摆脱了静态分析的纯理论性质和短期分析的局限性[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侧重生产那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可能来自“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可能来自“要素禀赋的差异”或来自先进入某个行业而获得的“递增规模收益”)的产品,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尽管各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某些国家可能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只要每个国家都选择其比较优势最大(或比较劣势最小)的产品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在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换,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从产业分工和市场贸易中得到不断增加的收益。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变动因素的引入,该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摆脱“比较优势陷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侧重于探讨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问题,但同样适用于产业内部分工和国内区际贸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讨论。林毅夫等认为,如果经济体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便具有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资本,进而逐渐降低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裕的程度,使其能够不断从国外引进较先进的技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2]。在他们看来,比较优势战略就是指要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但一些学者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长期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参与国际贸易,会强化原有比较优势,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3]。此外,也有人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更适合在一国范围内发挥作用,当把它应用到世界范围的时候,应当是有条件、有限度的[4]。

二是国家或区域比较优势的测量。研究者通常采用由巴萨特(Balassa)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的区位熵方法对地区比较优势进行测量。刘重力等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开放以来(1978—1998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进行考察[5];许培源等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福建省1996—2005年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6];人民大学区域研究所课题组运用“区位熵”方法,衡量地区比较优势[7];章昌平等利用区位熵分析临安市的比较优势,确定该市具备竞争力的行业[8]。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方面,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收缩消费需求,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持续上涨,削弱了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而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断档”的风险[9]。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便利,省际间技术水平、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政策均存在较大差异,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成本较低,技术、知识外溢效果显著,进而会加快各地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过程。

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区域间资源禀赋结构调整逐步深化,考虑到错误的政策选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扭曲[10],因此对地区比较优势的准确认知是我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重要前提。浙江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外贸依存度高,受金融危机冲击也较为严重,存在产业升级内在动力强和外部“倒逼”压力大的特点,致使产业间比较优势变动加剧。而我国的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要改变比较优势[11]。有鉴于此,本文在动态划分产业类型的基础上,测算了近年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并深入分析各类产业的动态演变过程,为以后进一步探讨产业调整模式奠定基础。

2 产业类型的划分

目前,人们通常按生产中对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程度,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而技术密集型与前两类都可能存在交集。由于投入要素的密集程度在产业间具有相对性,且地区间与地区内部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变化,使同一产业可能被归入不同类型。研究人员曾尝试二分法、四分法、判别法和聚类法等来划分产业类型,着力于解决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标准的模糊性难点[12,13,14,15]。本文首先采用二分法,分别将全国与浙江省的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再将其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和技术缺乏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1)和《浙江统计年鉴》(2004—2011)中我国和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指标,将工业企业劳均固定资产净值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两项指标作为产业类型定量判断的依据。其中: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由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除以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参照指标为2003—2010年每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中劳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万元/人);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用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技术水平。谢千里的研究中,采用生产函数回归法推导出TFP分配给资本的权重ak为0.381,因规模收益不变,所以分配给劳动的权重为(1-ak)[16]。但本文对资本、劳动产出弹性的测算采用前苏联学者切尔尼科夫从理论上提出的估计方法,即:

资本产出弹性=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人均资本率的增长率);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劳动产出弹性=1-资本产出弹性。

然后,通过下面的恒等式测算各年份全国与浙江省每个行业的TFP值:

lnTFPit≡akln(VA/K)it+(1-ak)ln(VA/L)it (1)

其中:t代表某个时期,i代表样本中某个行业,VA代表平减后的工业增加值,K代表平减后的固定资产,L代表从业人员人数。

由于2007年以后的统计年鉴不再公布工业增加值,本文对2003—2007年数据进行了如下回归分析:

VAit/Vit=αit+β(pit+wit+tit)/Vit+uit (2)

其中:V代表工业总产值,p代表利润总额,w代表工资总额,t代表增值税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之和,α是常数项,β是参数项,u是残差。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缺少2003、2004、2009、2010年的“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3年和2004年虽有此项指标,但对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类并未细分),而《浙江统计年鉴》中没有此项指标,因此,全国2003、2004、2009、2010年各行业的平均工资通过大行业平均工资估算获得,浙江省的工资总额w则直接采用“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对全国和浙江省而言,分别在2007年和2006年R2值最接近1。因此,在估算2008—2010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时选择α=0.145474、β=0.97579,估算浙江省工业增加值时应选择α=0.067312、β=1.027146。由于自变量中包含了利润和税金,因此,估算的工业增加值能够反映经济的周期变动。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2003—2010年全国和浙江省各行业劳均固定资产和TFP值,并以此为基础将各个行业分别归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表2中可以看到,浙江省大部分行业的产业类型与全国保持一致,不过也有少数行业在全国范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在浙江省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有存在相反情况的,如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此同时,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TF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在浙江被归于技术密集型,在全国范围则属于技术缺乏型,而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可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在浙江却归为技术缺乏型。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同一个行业的产业类型归属也并非一成不变。

注:K代表资本密集型产业,L代表劳动密集型产业,T代表技术密集型产业

3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较优势测算与分析

按照上文对于产业类型的划分,本文将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区位熵法分别对浙江省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内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

该指数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旨在定量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地区)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本文对RCA的各变量进行了调整,用公式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Xi表示浙江省行业i的出口交货值,Xt表示浙江省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Xic表示全国行业i的出口交货值,Xtc表示全国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 (文中所表述的“相对比较优势”,是指浙江省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全国各行业的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CAi愈大,其优势愈强。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CAi愈小,其优势愈弱。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区位熵(Quotient of Location)。

区位熵首先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熵值。公式定义为:

undefined

其中: Lj表示浙江省j行业的工业增加值,Lt表示浙江省GDP或浙江省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Ljc表示全国j行业的工业增加值,Ltc表示全国GDP或全国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LQj表示浙江省j行业的区位熵。

浙江省各行业区位熵(LQj)是指浙江省j行业在全省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j行业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出份额之比。它假定各地区总产出等于总消费且产出结构与全国相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当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产出结构存在差异时,则地区之间存在产品贸易。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本地区需求而有余,可对外地区提供产品,其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LQj愈大,其比较优势愈强。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不足以满足本地需求,需要从外地调入产品,其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LQj愈小,其比较优势愈弱。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刚好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其比较优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对2010年全国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工业增加值和GDP的计算,得到分行业的RCA和LQ,如表3所示。

注:1)LQ(GDP)代表以浙江省或全国GDP为分母的区位熵,LQ(VA)代表以浙江省或全国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为分母的区位熵;2)数据来源于《2011浙江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3)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2010年各行业工业增加值仍为本文之前的估算值

从表3可以看出:

(1)在国际上,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占出口交货值较大份额的行业优势显著;同时,资本密集型产业处于相对比较劣势。

(2)在国内,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LQ(VA)为1.06,具有比较优势,纺织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比较优势显著。而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LQ(VA)为0.88,技术密集型产业LQ(VA)为0.87。

(3)2010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CA、LQ(VA)、LQ(GDP)三者比较显示(如图2),LQ(VA)明显高于LQ(GDP),前者平均约为后者的1.28倍,表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滞后于浙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原因有两点:一是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加大了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力度,变相削弱了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的比重;二是由于浙江省大量存在的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RCA与LQ(V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77。

(4)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的RCA=1,LQ(VA)>1,表示其在国际上相对比较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采矿业的RCA和LQ的值都非常小,几可忽略不计,显示浙江矿产资源的极端匮乏;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际上处于相对比较劣势,这主要是受地缘位置限制和水质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文也对浙江省各类型产业的区位熵进行了跨年度测算(如图2),发现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仍具有比较优势,但这优势却在逐渐减弱,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却在持续增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在2010年出现了转折,而这正是浙江省发布《关于浙江十一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的第二年。由此可见,浙江省产业升级规划的实行在短期内显著推动了全省整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目前,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足。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持续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经过前期大幅下降后有反转上升的迹象。

2010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中,约85%由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完成2.5%,其他类约占12.5%;而国内市场份额,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16%,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66%,其他类约占18%(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2011浙江统计年鉴》)。鉴于浙江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比较优势具有较大差异的现状,可以看出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其他类所有制企业,而这一类企业关注的焦点仍是国际市场。

然而,欧美需求的收缩已是中期趋势,同时我国正处于需求结构调整变化的重大时期,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浙江省如继续以出口为导向配置资源,脱离经济发展主干道的风险有增加的可能性。同时,浙江省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力资本增速相对减缓;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弱化,则是由于浙江省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这一类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9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河南省工业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56.14亿元, 跃居全国第五位。目前, 河南省已初步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以较为优越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食品?纺织?机械工业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发展速度和整体规模的不断提升, 河南省工业发展在均衡性、协调性和可以持续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集中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结构相对不均衡, 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2010年, 全省资源型重化工业比重达70%以上, 有色、化工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41.4%, 工业高能耗问题突出。二是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明显, 导致全省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三是产业集中度低, 影响了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有统计显示, 河南省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集中度低于50%。

时下, 河南省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在中原经济区域发展纲要指导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如何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及结构优化, 持续提升各区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各区域工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一定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各区域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 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的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二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须参照一定的原则。我国不少学者对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研究。王建华、王方华 (2002) 认为, 设计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和通用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曾巧生 (2002) 认为, 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 重要性原则。根据不同指标对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进行取舍, 尽量选择能够突出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 (2) 可操作性原则。具体指标设计要求计算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得。 (3) 科学性原则。要求设计的指标必须概念明确、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 并且能够系统、科学地反映企业竞争力。 (4) 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区域性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不同于某一企业或者某一类型企业的竞争力, 反映区域性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指标是复杂多样的。本文在对河南省各区域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选取遵循了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评价指标应包括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二是评价指标应最能反映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评价指标要具有数据可得性。鉴于以上三条原则, 本文仅从规模竞争力、财务运作竞争力、成本控制竞争力、增长竞争力、生产竞争力、销售竞争力等六个方面构建区域性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1) 。

本文构建以上区域性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反映区域工业发展现状, 数量上主要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包括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 质量上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如何, 如财务运作能力、生产能力、销售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二是工业企业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 其关键成功因素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财务运作、销售、生产、成本控制等能力, 本文选择企业财务、生产、销售等能力能够较好的反映区域性工业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的大小;三是构建指标的原始数据都能在《河南省统计年鉴》上找到, 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以河南省18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原始数据来自《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与《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或者根据其中相关数据计算而来。分别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河南省不同区域的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类。全部运算过程通过统计软件SPSS15.0实现。

(一) 河南省各区域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

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对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 KM0为0.538;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27.418, 相应的概率p接近于0, 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选择主成分法提取因子,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提取4个主成分 (特征值分别为7.975、3.855、2.583和1.025) , 其累积贡献率达到89.591% (见表2) 。对所得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并用回归法求出因子系数得分矩阵。通过因子系数得分矩阵, 我们可以对各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见表1) 。F1解释了大部分规模竞争力的原始变量信息, 定义为规模因子, F2解释了大部分财务运作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原始变量信息, 因此, 将F2称为财务因子;F3主要解释了企业增长方面的原始变量信息, 可以命名为成长因子;F4主要解释企业生产与销售能力的原始变量信息, 将其命名为生产与销售因子。利用各因子等分矩阵及综合因子得分公式 (F= (0.39853*F1+0.25702*F2+0.17219*F3+0.6834*F4) /89.591%) 求得不同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因子及综合得分 (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各省 (市) 之间零售企业竞争力及其各因子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综合得分看, 郑州市、周口市、许昌市排名前三位, 得分均在0.5分以上, 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和济源市的得分均为负数, 综合竞争力低于河南省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平均值。

(二) 河南省各区域工业企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河南省各区域工业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本文运用K-Means cluster快速聚类法对各区域综合得分的结构进行聚类分析 (见表3) , 并根据各因子得分的排名情况说明不同竞争力类型的特征进行分析 (见表4) 。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构建了区域性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河南省18各地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运用因子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 对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基本结论包括:一是评价

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企业竞争力的15个指标包含为4各公共因子, 即规模因子、财务因子、成长因子及生产与销售因子, 它们能够较好地评价各地市的工业企业竞争力大小;二是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可以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 即竞争力极强型、竞争力较强型、竞争力一般型和竞争力较弱型, 不同竞争力类型特征差异明显;三是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呈金字塔状, 即随着竞争力的增强, 属于不同竞争力类型的区域逐渐减少。

(二) 建议

首先, 从河南省来说, 实现全面工业化必须要科学布局、统筹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优化, 尽可能缩小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其次, 各地区要认清各自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现状, 针对较弱的竞争力因子, 制定相应的提升措施, 通过提升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 尽快实现工业化。例如, 郑州市的工业企业规模因子、成长因子和生产与销售因子均是最强的, 但是其财务因子是最弱的, 表现为企业的财务运作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因此, 郑州市的工业企业可以制定一定的措施加强其成本控制, 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最后, 本文鉴于数据的局限性, 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关部门和学者可对各区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尽快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工业现代化目标提供指导建议。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区 (市)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 并通过聚类分析, 对各区域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及不同竞争力因子进行类型划分。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 工业企业竞争力评价因子包括规模因子、财务因子、增长因子和生产与销售因子, 不同竞争力因子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最后, 根据评价与分类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企业,竞争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芳芳.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分析[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王建华, 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软科学, 2002 (3) .

[3]曾巧生.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西化工, 2002 (3) .

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篇10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4187亿元,占规上工业48.9%;集体控股企业193.5亿元,占规上工业2.3%,同比增长20.4%,比去年同期加快22.3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3391.4亿元,占规上工业39.6%,同比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外商控股企业390亿元,占规上工业4.6%,同比增长26.2%,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全省40个行业中,30个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4个行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增长的行业均在非能源工业。上半年,陕西省非能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9.3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6个百分点。同时,非能源工业实现利润376.3亿元,同比增长31.4%。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2.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76.5%;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4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近两倍。

上一篇: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下一篇:运动场上的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