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选择

2024-09-23

企业规模选择(共9篇)

企业规模选择 篇1

在我国经济中, 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活力的部分, 它们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 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但融资难往往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何种规模的银行最适合于中小企业贷款?分析这个问题可帮助银行从思考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开始, 从而更有效利用资金、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对银行规模的划分为:大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

一、需求方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弱势及对其贷款的影响归纳

1.企业寿命周期短。即便在发达的美国, 中小企业在成立的5年后依然存活的比例仅为32%, 8年后为19%, 10年后为13%。”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可能更短。

2.中小企业以多样化和小批量著称, 资金需求也具有批量小、频率快的特点。鉴于此, 贷款的审批环节多, 审批链条长的大银行在该点上与之有些格格不入了。

3.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担保。国家发改委近年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 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 拒贷率达到56%。状况好的省份尚且如此, 全国整体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4.缺乏完善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小企业一般成立时间短, 信用记录少, 全国范围内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导致较高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

以上既是中小企业的弱势所在, 也构成了制约其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若能有效掌握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的各种信息, 那么银行就更能应对企业变数的“袭击”, 贷款担保相对就不那么关键。于是, 解决中小企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了疏通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的核心所在。

早在1981年, Stiglitz和Weiss就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做了开创性研究, 发现: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二、供给方分析

(一) 大银行的“忽略”

大银行往往贷款的审批环节多, 链条长, 明显不适于中小企业贷款资金需求批量小、频率快的特点。同时大银行由于有更多的机会往往会忽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支行基本没有放款权, 中小企业多处于县城内, 这样有放贷权的上级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把握不准, 而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的县级支行却无放款的权利, 形成信息与权利不对称的矛盾。加之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后, 对放贷人员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实施, 银行明显有“惜贷”的心理。

(二) 中小银行特点——资金规模小、地域性强、交易成本低

1. 资金规模小的灵活性

对中小银行而言, 由于资金规模小、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 因而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 中小企业的生产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因而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利率。这对小银行是有吸引力的, 也是其潜在的高利润所在。

2. 地域优势处理信息不对称

地域优势使中小银行对当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 业主本身的能力、信誉等静态信息都更加了解, 信息的动态变化也容易及时掌握。这些都直接体现为信息上的优势。因此, 较之大银行中小银行则对这些中小企业的了解类似一种“准信息对称”。这种“准信息对称”, 抓住了疏通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的核心, 也将信息成本大大降低。

3. 交易成本低廉优势

首先, 由于股权结构比较简单和集中, 中小银行的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代理成本因而得以大大降低。其次, 与结构复杂的大银行相比, 中小银行由于其代理链条较短, 解决代理问题的成本会更低。

综上所述, 在两种规模的银行之中, 偏小一些的银行更适合中小企业贷款。

三、对中小企业贷款——中小规模银行作为银行的使命所在

根据经济学观点, 银行业务的主要作用可以理解为对借款人信息的生产。银行学理论认为, 理性的银行企业能够比金融市场更有效地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贷款契约的事前和事后的问题, “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谓是银行最大的优势。

中小企业贷款的实质在于:生产、收集定性信息的成本大, 必须提供高附加值的贷款产品才能覆盖成本。鉴于前述分析, 中小银行相比于大银行的最大竞争优势就在于信息上——谁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信息更高的产出, 谁就更合适开展这一项业务, 能够更优地开展这一项业务。在我国浙江温州地区,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相辅相生地蓬勃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倾向:重大企, 轻小企;重国企, 轻民企。另外, 我国金融体制与监管以及行政上的不足之处, 大部分地区中小银行这一优势在实际中没能更好地体现, 中小企业贷款仍然是个难题。

摘要:本文分别从作为需求方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和作为供给方的银行进行分析, 以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考量之后得出:中小银行相比于大银行的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优势, 从经济学角度, 中小银行更适于中小企业贷款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规模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11-17.

[2]张格.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银行发展[J].金融论坛, 2009, (9) :58-63.

[3]郭斌, 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 2002, (10) :40-46.

[4]李志贇.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2.

企业规模选择 篇2

关键词:中小银行;中小企业 软信息;关系型贷款

一、前言

(一)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属于劳动密集型禀赋结构,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充裕。而在这种禀赋条件下,只有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在生产上选择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的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剩余,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林毅夫等,1999)。按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处于该产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小企业上。由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在我国现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上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也是改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真正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在我国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有4300多万,其中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在带动各行业研发、繁荣市场、推动就业、增加财政税收、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困境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强位弱势”的尴尬境地。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IDJY052)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发现53.8%的企业面临融资难的瓶颈。高程度的信息不透明使得资金提供者在让渡资金时所要求的风险补偿越高。融资成本相对高位将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间接融资作为外部融资的渠道。贷款成本与贷款规模的反向相关性、抵押物和信息不对称的差异性使得金融机构就对大小企业区别以待。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就会特别困难。

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较低,内部管理不规范、诚信度普遍偏低、抵押资质不高、信息不易获得等特点更使得追求资金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统一的商业银行谨慎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导致其融资渠道困难。

(三)中小企业的界定和中小银行的界定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在2010年第15期发表的《开拓小企业融资新路》中提出以单一销售规模按“大型、大中型、中型、中小型、小型、微型”等“六级分类”法来划分企业类型,其中后三类确定为“中小企业”、后两类确定为“小企业”。本文认为此观点清晰科学、简易可行,细分的中、小、微三个层次,更有利于解决小型企业和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将中小银行定义为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的所有银行,包括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地方性银行为主。这些银行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经营存、放款及其它金融业务,与地方中小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的信用机构。

二、融资理论基础

(一)融资中的信息经济学理论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只依靠内部积累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使得外部融资就显得更为迫切。

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委托代理可能导致资金使用者会利用更多的信息进行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滥用等损害资金提供者利益等问题。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能否取得资金,都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发生的概率。

(二)银行在融资过程中的角色

较高的信息不透明可能导致高额的风险补偿。这样,中小企业就会承担相对较高的资金成本。现实中,只有高收益(同时也往往是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愿意并且能承担,多数中小企业只能被排除在直接融资市场的大门之外。然而,金融媒介的专业化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融资过程前对资金的使用者进行甄别并通过合同的签订对资金使用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所以这种方式对资金使用者信息透明度要求较低,使得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选择。

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重要间接融资渠道。银行一方面具有资金蓄水池的功能,吸纳存款使得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银行;另一方面具有信息收集的功能,发放贷款使得资金从银行流向资金需求者。银行作的专业性能够对资金使用者进行事前甄别,资金约束和监督。整个融资链条中银行存在的根本是信息的优势,以专业的机构身份解决了直接融资的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根本的信息的不对称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银行存在的本质在于信息的优势,而自身风险控制的也在信息,怎样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也就成了银行保持信息的优势和控制风险的关键。

三、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和关系型贷款

面对中小企业这种特殊贷款个体,银行需要怎样保持自己信息优势呢?

银行信贷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只接受银行的“信贷配给”。经营状况的不稳定性、抵押担保物的有效性、财务体系的规范合理性以及资金信用等信息的隐蔽性特征使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私有性。

银行在面对这种特殊贷款个体进行贷款时要维持自身的信息优势,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提高利润,就必须对贷款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包括企业所有者的人品、经营能力、企业的声誉、社区的评价等信息的搜集。而这些信息就是“软性息”。这些软信息不易量化、不易获得、不易传递,只能通过信息调查者的主观意愿,以及长期多渠道的交流沟通取得,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特征也就不易传递。

银行在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时,银行要降低信息不对称,就务必要生产软信息,而软信息具有以上特点,需要银行和贷款企业长期的接触、调查与合作积累而成,这就形成了关系型贷款。银行可以通过长期为企业服务和交往中掌握企业更多的信息并从中判断信息可信度,从而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回报,这种与企业的关系贷款就叫关系型融资。这个问题在九十年代也曾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

四、中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中的比较优势

(一)大银行的特点和优势

上文我们已从对中小企业特点,谈到银行对它进行贷款需要收集软信息,而收集软信息需要在关系型贷款上建立。这节我们将对比大银行分析下为什么中小银行对软信息和关系型贷款具有比较优势。

与软信息相对应的是“硬信息”,容易通过计算数字、书面或口头报告等方式分析出来的信息。从银行在贷款决策信息上来看,财务报表、资产抵押和信用评级等所涉及的决策信息主要是易于编码、易于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而基于这种“硬信息”的贷款被称为市场交易型贷款(Transaction-based Lending)。

那么为什么大银行在硬信息收集和交易型贷款上比较优势呢?从大银行自身的特点就可以得到答案:第一,资金规模大。大银行的规模庞大,资金雄厚,对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与小银行相比其投资组合更具多样性,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对大银行更不愿发放小额关系型商业贷款。一种观点认为,发放小额关系型商业贷款会造成规模不经济(Williamson, 1988);第二,组织结构复杂。大银行科层结构复杂,决策权要实行多层次委托,信息需要逐传递。Berger 解释:大银行的组织结构擅长于生产硬信息和发放市场交易型贷款,对于软信息而言,就难以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归纳,难于在组织结构复杂的大银行内部传递;第三,具有成本优势。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单位贷款成本随着贷款的规模的上升而下降,面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会使大银行的单笔贷款成本提高,从此失去了成本优势;第四,具有技术优势。由于大银行具有人才优势和研发能力,技术的创新,会不断的增强大银行的在处理硬信息的和流程化贷款的能力,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在交易型贷款上的优势。

由于资金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成本优势、以及先进技术水平和优良的人才储备,大银行凭借系统及平台优势搜集和处理“硬”信息势,并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所提供的抵押担保这些易于编码、量化和传递的信息作为贷款发放的重要依据,并且凭借其强大资金实力,向大企业进行贷款倾斜。因而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被大银行拒之门外是显而易见的。

(二)中小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中小银行虽然在人员配备、机构规模、网络分布、硬件设施上无法与大银行相比,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上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更适合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贷款。

第一,由于中小银行地方性强,在一定的区域内长期近距离地接触当地的中小企业,掌握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程度以及法人的道德人品,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各种非公开的“软”信息,如基层信贷员从企业的供应商、雇员、顾客等处获得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能力、信誉以及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信息,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及时发现贷款经营性风险并加强防范)

第二、中小银行资金少,规模小,更能灵活的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服务。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尽管在大额贷款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但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贷款服务中更能体现其灵活的优势。

第三,中小银行的组织结构扁平使其更有效率的处理。由于关系型贷款中的“软信息”具有模糊化和人格化特征,因此,基层信贷员的信贷决策权更应得到加强。同时,由于中小银行决策系统以及多方面因素,贷款决算和审查周期短,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急、额度小、次数多的要求。因此,中小银行处理“软信息”的能力更强。

综上所述,中小银行在收集软信息和关系型贷款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小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具有比较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 张捷. 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经济研究,2002

[3]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

[4]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8等

企业规模选择 篇3

研发融资是在研发活动从创意产生、技术开发和项目立项开始, 直到成果产业化或商业化的过程中, 企业根据研发活动本身的特点, 从多种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活动过程, 具有高投入性、高风险性、高回报性以及融资需求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等特征。企业资本可分为内源性资本和外源性资本, 与此相对应的资本来源渠道有内源性融资渠道和外源性融资渠道。内源性融资渠道包括企业自筹资金、利润再投资、天使基金等;外源性融资渠道包括风险投资、政府扶植基金、银行信贷、外部股权融资等。长期以来, 内源融资被认为是企业研发融资的主要来源。然而在欧盟的产业发展中, 大部分制造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这表明欧盟高技术产业需要大力引进外部资金, 特别是风险资本的投入。美国的产业发展经验表明, 风险投资是中小高科技企业研发融资的重要来源。同时, 通过民间借贷资本扩大资金来源也是企业研发融资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研发融资渠道对产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 政府投入、金融贷款、企业自筹和风险投资四种渠道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其中政府投入的影响最为深远。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不确定且容易变化, 与银行贷款或债券这类债务融资方式所要求的稳定的资产回报率并不相符, 企业想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是非常困难的。从企业规模角度看, 现阶段中小科技企业由于企业内部因素 (如经营管理不规范、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信息不对称、资金需求不稳定) 和外部融资环境 (如利率制度不灵活、证券市场不健全、民间资本受限制) 等原因, 存在融资约束。

本文在总结梳理国内外关于研发融资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的要求与实践, 分析不同产业特性和企业规模对研发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产业类型对研发融资渠道的影响

1、产业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发现由不同产业的产业特性导致的研发活动差别对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尽管企业研发投入对产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 但是不同行业间在显著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应用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绩效时通常需要考虑行业特征这一变量的影响。国外研究表明, 不同的产业需求和技术机会差别对企业研发投入有着更加重要和决定性的影响。国内学者陈德智利用全球12个产业132家研发企业1996-2005年的大样本面板数据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产业之间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健康医疗和生物制药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 而航空与国防、汽车制造、个人消费品生产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具有负效应。且不同产业间技术效率的差异有明显继续扩大的趋势。

2、不同产业类型的研发融资渠道选择

目前对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应该选择何种研发融资模式还存在争议。Brown和Petersen对1970-2004年间美国制造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产业部分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进行面板数据分析, 他们认为外部股权融资这一方式对于此类企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国内研究方面, 陈海声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结果不确定、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 不熟悉行业动态及投资特点的投资者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前止步;特别是当公司的主要资产是技术、商业机密等无形资产时, 外部融资方式会更为困难。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该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的前期资本投入非常大, 除了企业自身的盈利积累和来自政府的资助外, 资本的融通问题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融资渠道单一, 主要依赖企业自身利润的再投资, 但投入比例低于相关标准, 股权性研发融资比较罕见, 研发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不确定, 有部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筹集研发资金, 政府资助的研发资金占资金总需求的比例不大, 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较少, 而且发展缓慢。

三、企业规模对研发融资渠道的影响

1、研发融资渠道的差异

国内外对中小企业研发融资模式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中小企业倾向选择权益融资模式。Carpenter和Petersen对在美国上市的约24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大部分小型高新技术公司面临融资约束, 只有极少数的公司上市后使用外部融资作为融资方式。经济学家还利用6000家德国中小企业资料来分析权益融资对企业研发活动的重要性, 证明研发企业更依赖权益融资。此外,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对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内部融资是其技术研发的融资首选。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研发融资模式上存在差异, 中小企业对资金问题更为敏感。研究表明, 约58.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大型企业的比例为46.9%, 而76%的企业将内部资金积累列为其主要资金来源, 42.1%的企业将银行等商业机构贷款列为其主要资金来源, 14.2%的企业将国家扶持基金或政策性贷款列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从不同类型企业来看, 国有大企业所获得的国家专项资金比其他企业明显要高, 有27.2%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相关研究表明, 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 主要表现为企业较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 比例极低, 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左右。且2008年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0.8%。

2、造成研发融资渠道差异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研发融资上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机会是不均等的, 并且存在较大差异。在获取政府资金方面, 中小企业本身是弱质的和不稳定的, 在与大企业激烈的研发竞争中多处于劣势地位, 特别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但事实上大企业或风险较小的应用性研发项目获得的政府资金更多, 而更需要政府扶持的中小企业或风险较大的基础研发项目获得的政府资金较少。当新产品研发存在障碍时, 大部分企业在寻求政府科技部门的沟通与支持是比较困难的。这说明尽管政府有许多支持企业研发的政策, 但作为企业研发创新的融资渠道, 却存在许多障碍。

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 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本优势, 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一融资渠道上会受到较大的融资约束。大企业由于自身信用等级较高, 容易获得长期外部债务融资支持;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偏低, 常面临信贷歧视, 因而在债务融资方面尤其是长期债务融资方面受到较大约束。

四、结论

不同产业的产业特性和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决定了企业研发融资渠道选择的不同。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 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 政府、企业、银行等相关机构需要针对产业类型和企业规模两大影响企业研发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 结合市场规律和发展要求, 制定并采取相关的对策措施完善企业的研发融资渠道, 以促进技术研发活动的开展, 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从企业角度来说, 应当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结合高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现金流运行特点, 优化现金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同时, 积极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扩大企业规模, 为突破融资瓶颈, 拓宽融资渠道铺平道路。

在宏观制度政策方面, 政府构建以政策为导向, 以市场为基础的高科技企业融资机制, 为高技术企业研发活动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杠杆这一政策工具间接调节企业资金分配, 有利于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自有资金对于研发活动的投资, 同时加强银行科技信贷支持, 继续推进小额贷款金融公司的发展, 引入民营资本服务于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风险投资有利于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在这一方面, 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并积极探索以创业版股票市场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渠道退出机制, 实现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鼓励企业创新, 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海声.高科技中小企业R&D融资途径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3, 04:52-54.

[2]吕玉芹.中小高科技企业R&D融资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 2005, 04:69-72+96.

[3]王东.中小企业R&D融资与风险投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7, 03:104-108.

企业规模选择 篇4

好买基金数据显示,作为较早成立的货币基金,易方达货币B类份额开通以来,大部分时间都进入同类前1/2,2009年、2011年以及2012年以来全部进入同类前1/4,过去三年、过去两年、过去一年收益率全部名列前茅。现任基金经理马喜德从2008年7月就开始管理该基金,期间15.68%的任职回报,跑赢同类平均2.28%。

对于成立时间长、规模较大、业绩相对稳定的货币基金,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投资规模较大的B类份额投资者,在选择货币基金时需要衡量哪些因素呢?

大规模基金更抗风险

在易方达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马骏看来,选择货币基金有三大因素需要考虑,首先要关注的是规模。

“严格意义上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是现金管理工具,不能寄望这类产品能带来非常高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规模是第一位的。”马骏认为。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多投资于银行间市场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议价,即一对一的价格谈判方式,通常是资金量较大的价格谈判能力较强。

因此,理论上货币基金规模越大,越利于基金经理的价格谈判,而实际上,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规模大也可以保证基金有较好的流动性。

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易方达货币在货币基金中规模居前。规模大的货币基金,面对相同规模的申购赎回,对基金组合的收益冲击更小。

流动性管理能力强

马骏认为,选择货币基金第二个应该重点关注的因素是流动性管理。

“要应对规模的波动,基金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很重要。就像每季末、年末、半年末等特殊时点,市场利率波动很大,投资者申赎规模波动很大,这时候要看基金能不能应对流动性的冲击。如果能力表现突出,会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从易方达货币基金的过往业绩表现来看,即使季末、年末等特殊时点规模波动较大,但其业绩表现仍然非常稳定。这说明,易方达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很强。

此外,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易方达货币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为96天,在货币基金中处于中等位置。从收益角度看,剩余期限较长的货币基金收益可能较高。但持有期限较长的债券,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大。因而在剩余期限的考核上,要兼顾流动性、利率风险和收益率。

所谓剩余期限,指货币基金持有的投资组合平均到期日的天数,货币基金的剩余期限在每个交易日均不能超过180 天。

易方达货币剩余期限适中,资产类别配置合理,得益于基金经理良好的管理能力。该基金三季报表示,基金投资类属配置将以存款、回购、金融债和信用相对较好的短期融资券为主,追求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

业绩突出 稳定性强

随着年底市场资金面收紧,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又开始吸引众人的眼球。投资者该怎么看待高收益?

马骏强调的第三个因素,正是持续稳定的业绩,要看长期、中期、短期各个阶段中基金表现是否稳定。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易方达货币B在33只货币基金B类份额中排名第三;过去一年来以4.3697%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六;过去两年、三年中以8.5717%、10.666%的净值增长率在B类份额中均排名第四。

不过,马骏也表示,“不能寄希望于通过资产的变现、浮盈的变现,短时间内给一个很高的万份收益,拉高7日年化收益率来吸引客户,要靠持续稳定的配置能力来给客户一个稳定的万份收益率。”

虽然目前研究机构和代销机构向投资者介绍货币基金时,多以“7日年化收益率”作为依据,但实际上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常常出现很大波动,有的基金并不能一直维持买入时候的收益率水平,因此专业投资者更加看重基金收益的稳定性。

易方达货币基金经理马喜德也认为,7日年化收益率是一个用来平滑表示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的指标,但是该指标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该指标的波动性比日万份收益更小一点,坏处在于当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会受到前几日该基金已实现收益的影响。对于精明的投资者来说,关注7日年化收益率的同时会更关注每日万份收益,然后将日万份收益乘以365,就是当前货币市场基金的实际收益率。

专业投资者还会关注节假日期间的每日万份收益,因为节假日期间基金管理者无法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进行调整,节假日的万份收益能反映出该基金组合静态收益率的高低。由于周六日的万份收益一般会合并公布,因此将周六日的万份收益除以2,再乘以365,就是该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最真实的静态收益率。

截至12月19日,易方达货币B万份收益连续4日超过1元,七日折算年化收益率超过4%,最新收益为4.525%,表现出较强的配置能力,从而能很好地应对规模的波动。

畜禽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篇5

1总体要求

畜禽规模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养殖业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 不占用基本农田, 首选对象为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坚持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果牧结合、生态养殖;注重动物防疫和公共卫生,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防疫条件。

2基本要求

2.1场址地势地形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向阳背风的地方。平原地区由于场地一般较平坦、开阔, 场址应选择在比周围地段稍高的地方, 利于排水;靠近湖泊或河流地区, 要选择距离500~1 000 m且位置较高的地方, 既要防止污染湖泊河流, 又要防止涨水时养殖场被水淹没;山区应选择在稍平缓的坡上, 坡面向阳, 但总坡度不超过25%。要充分调查分析地质构造情况, 防止出现断层、滑坡、塌方等不利因素。掌握场址的风向、风力、日照等情况, 科学设计畜舍的建筑方位、朝向、间距、排列次序。

2.2面积根据规模养殖场的设计生产规模考虑选址面积。着重规划用于畜舍建设、饲料贮存、粪污排放处理、办公场所面积, 以及青绿饲料种植基地。

2.3场周环境主要包括场址的地形和排污、风向、自然隔离条件, 与居民区或其他养殖场等有关单位的距离等。

2.4生产需要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交通、饲料供应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场址应尽可能地接近饲料产地和加工地, 既要交通便利, 又不能靠近居民区、交通主干道。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 动物养殖场要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 以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m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 000 m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 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 000 m以上;动物饲养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 m。

2.5水源水质水量和水质兼顾, 了解水源的旱期和汛期的水位, 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均要提取水样送有关部门作化验分析, 既要在水量上能满足需要, 又要在水质上符合要求。

中国农业规模经营模式的选择研究 篇6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的经济焕发出一定的活力, 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如农业依然是一个低收入、低效率的行业;农业基本上还是小农经济, 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民负担过重;粮食安全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 众多学者提出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 使每个务农劳动力承担的经营对象的数量 (如耕地面积) 与当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实现劳动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 文献综述

首先, 许多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了研究, 推崇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造小生产分散经营的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分散的家庭经济看作是小生产的一种方式, 他们认为农业领域的小生产、小农经济与小生产是内涵基本一致的同一系列概念。根据马恩的有关论述, 小农经济有着以下一些特征:第一, 小农经济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与消费的;第二, 与小农经济相联系的是生产的孤立、分散与自给自足的性质。这种生产是“在劳动孤立进行和劳动的社会性不发展的情况下, 直接表现为直接生产者对一定土地的产品的占有和生产”;第三, 小农经济是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小农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 注定要灭亡的。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无止境分散, 生产者本身无止境的分散, 人力产生巨大的浪费, 生产条件日益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

其次, 国内学者对规模化经营的研究得出的理论是适度规模论。任冶君认为“土地生产率是我国在宏观上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指标, 增加小农收入则是第二位的目标。适度规模经营虽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小农收入, 但会导致粗放经营, 降低土地利用率, 影响粮食安全。因此, 至少在近期内不能把农业规模经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策。”罗必良认为“大农倾向于吸收资本、排斥劳动, 小农则倾向于雇佣劳动、排斥资本。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 而土地和资源尤为稀缺, 因而小农聚集较多的劳动力替代不足的资本, 以促成有限的耕地资源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 是切合我国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的。”本文的描述侧重于分析外部规模经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德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实例

当今德国, 生态农业得以大力发展, 这已成为德国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极力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 德国联邦政府制订了相应的产业方针。一是必须避免由于外源物质污染与农业生产经营措施不当, 而造成对农田内外群落形成不良后果;二是必须注重对天然生物品种资源的积极保护;三是必须注意对风景名胜与自然景观的保护。

在加强生态农业发展中, 德国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了培训。首先是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让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专业知识与生产技能;其次是对农场经营者进行技能培训, 让家庭农场经营者、农艺师与农业技术员掌握相应的生产技能;最后是通过培训, 让高级农业技术与管理人员掌握农业生产技能。目前, 德国许多研究部门和大学都设置了生态农业专业, 德国已成为当今全球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三、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总结及原则

我国各地农业规模经营的程度不同, 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别。认真分析各个地区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模式, 对我们在各地开展农业规模经营模式选择方面有很大启示, 归纳起来各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 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土地使用权是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积极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 使分散的土地使用权集中到种、养大户手中。采用这种方式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 就必须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积极建立管理与相关制度, 扩大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 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权水平, 从而满足广大农业经营者的需要。在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上, 各级政府必须加强支持、干预与规范, 不能只靠市场的自发运行和配置, 否则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 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生力军, 必须积极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此, 各级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诸如在法人登记、税收、信贷、供应农资、进入市场等方面都要给予政策倾斜;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在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销售、农资购买、资金融通等领域自愿合作,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 各级政府还要积极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与骨干分子的培训, 不断促进其内部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逐步建立健全各种有效的符合民营经济特点的管理制度, 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实力, 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 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真正办成民营、民管、民受益的经济合作组织。

(三) 大力发展民营乡镇企业

大力兴办民营乡镇企业, 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要积极鼓励农村个体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投资兴办形式多样的乡镇企业。民营乡镇企业也要转变经营体制, 创新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扩大科技优势、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企业, 可以通过联合、合作或兼并的形式扩大企业规模, 甚至可以组建成民营乡镇企业集团。在经营上要转变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民营乡镇企业与农业、农村紧密联系的优势, 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时机, 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 完善“企业+农户”经营模式

在我国, 体现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农户”形式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也是农业经营中最为普遍、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实践中, 这种普遍的经营模式尽管暴露出不少缺陷, 但只要对制度设计进行精心改进与创新, 政府的监管力度得以加大, 这种模式还是会不断成熟并完善起来的。

除了以上四点以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多层次、多元化的实现我国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必然的,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适宜的一种模式, 甚至几种模式交叉使用。

摘要: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 已呈现出许多问题, 如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阻碍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等, 土地经营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营道路, 发人深思。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规模经营”的概念, 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农业规模经营模式, 并提出了选择农业规模经营模式的原则。同时, 借鉴德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启示, 给出我国施行规模经营的一些具体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模式,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 4, 23, 46卷) [M].人民出版社, 1975.

[2]任冶君.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J].经济研究, 1995 (06) .

[3]罗必良.农地规模经营的效率决定[J].中国农村观察, 2006 (05) .

[4]F.A.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9.

企业规模选择 篇7

如何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从全球看,各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6.8万亿美元。尤其是亚洲国家与石油输出国家,自1976年牙买加体系确立以来,为应对汇率大幅波动与国际收支失衡,必然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以应付交易性风险和预防性风险。因此,这些国家外汇储备呈现爆炸性增长。

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是合理规模呢?考虑到外汇储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付进口。我们可以考虑把它和每月进口额进行比较。根据2007年底的数据测算,中国的外汇储备可应付19.5个月,接近两年的进口需求。这一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同样高的还有台湾、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这些国家在多元化应用外汇储备方面也作出了积极探索。

此外,随着近三十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外汇储备的一个新功能就是防范投机攻击,稳定外汇市场。因此,普遍公认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就是满足支付进口、防范投机攻击与稳定外汇市场三大功能的储备规模。目前,学术界对如何测算“适度的外汇规模”在方法论上也日趋成熟:支付进口的水平由拇指法则决定(例如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偿还外债本息的水平以外债实际规模决定,而用于防范投机性供给的水平则由缓冲存货模型决定。我们总结迄今为止大量的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与适度规模的经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当不超过1万亿美元。而现有外汇储备约2万亿美元,高出了一倍。

另外一个佐证就是奥巴马政府的白宫经济顾问、经济学家萨默斯的一项研究。他认为,中国以及中东、亚洲部分国家外汇储备已经过多。根据他在2007年初的测算,中国超额外汇储备约8200亿美元。利用他的方法论测算2008年底的超额外汇储备,也在1万亿美元左右。

超额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损失

超额的外汇储备并非“免费的午餐”。亚洲、中东各国付出了不少的成本与代价。对于我国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机会成本。人民银行通过发布央行票据从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外汇储备。央行票据的利率大约在2-3%左右。但根据发达市场的国债历史收益测算,储备所能获取的收益也就在3-5%,加上操作成本,实际收益是非常低的。但另一方面,我们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政府提供资金。美国政府再通过各种渠道以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形式进入我国,获取20%多的高收益。固然,这里面有品牌因素、技术因素、人才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资金的成本被严重低估。

二是价值缩水的风险。大量投资于美元资产并偏重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储备结构在美元出现大幅贬值或美国国债与机构债的市场价值缩水时,将面临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显著下滑的危险。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加剧了储备价值缩水的风险。

三是流动性过剩。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积累外汇储备,即向金融体系注入基础货币,造成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大量的资金无处可去,被投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又造成了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攀升,一旦资产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打击都将是非常巨大的。

中美之间关于外汇储备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

2004年,时任哈佛校长的萨默斯首先使用了“金融恐怖平衡”这一概念,来描述美国与中国等高额外汇储备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即美国依赖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资本,而中国等高储备国家依赖美国市场的需求。因此,尽管中国等高储备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用于为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提供低成本的融资,但中美都无法退出这一平衡。

换言之,中国作为全球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实际上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中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可能引发市场上抛售美国国债的羊群行为,因此中国为降低潜在风险的政策举措,反而会加剧中国尚未减持的存量美国国债的价值下跌。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反而成为中国在美国人手中的“人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中国不能轻言减持美国国债。而美国一旦迅速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力图降低贸易赤字,中国等高储备国家必然面临出口锐减、经济下滑的风险。

因此,只要“金融恐怖平衡模型”的前提没有改变,即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没有被替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没有调整到位,那么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锁在短期内就难以打破。

外汇多元化管理的渐进战略

时至今日,学术界与实务界都认同外汇储备规模远远超过了适度规模,超额的外汇储备成本高昂,短期内储备结构难以调整。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确立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战略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建立多层次、多目标、多主体的管理体系。

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我国外汇储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部分应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防范投机冲击与稳定汇率等,这部分储备应继续由国际外汇管理部门进行投资管理。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思路是确保流动性与安全性,由于美国国债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安全资产。因此,美元资产依然应当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

近10年来,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新趋势是逐步开始对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等。

其次,对于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应切断其与货币发行之间的联系,由专门的机构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取得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未来则可在外汇市场上直接购买外汇。对于超额外汇储备的运用可划分为两大目标——战略性目标与收益性目标。

(一)战略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可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机构牵头组织实施。战略性储备按照盈利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盈利性战略储备。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可发债筹集专项资金,按照市场汇率用人民币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设立政府主导的盈利性储备基金。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有或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提供融资,重点支持海外兼并、海外市场拓展、技术升级、资源能源收购等项目。金融危机以来,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运用超额外汇储备获取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国内储量严重不足等大宗商品。例如铁矿石、铜、钾等资源。另一类是非盈利性战略储备。可由财政部发债筹集专项资金,从央行购入外汇储备。其资金可用于教育领域(支持公派出国留学)、科技领域(支持引进高新技术)、医疗(支持研发、医疗设备进口等)以及外交领域(国际援助以及文化推广)。

(二)收益性目标的储备管理应依托主权财富基金实施。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概念始于2005年美国道富银行经济学家Andrew Rozanov。但最为权威的定义来自IMF。IMF在主权财富基金的《圣地亚哥原则》中提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机构。它一般由政府建立,用来持有或管理资产以达成金融上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投资策略,包括投资外国金融资产。主权财富基金具有多样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的结构。它们形式各有不同,包括财政稳定基金、储蓄基金、储备投资公司、发展基金和没有具体养老保险债务的养老保险储备基金。迄今为止,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约3万亿美元,累计超过40家主权财富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市场规模仅高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回报看,根据美国知名咨询机构Cambridge Associates对60家机构投资者的统计,大部分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中长期实际回报(5-10年)约5-6%。

从资产配置看,主权财富基金的长期资金与低负债的特点决定投资时限的长期性与风险偏好。主权财富基金普遍倾向于投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各类资产。币种配置上,从美元资产逐步扩展到非美元资产。策略选择上,从组合投资逐步向战略投资转变。特别是近10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参与的并购日益频繁。

企业规模选择 篇8

1 在投资结构上, 合理界定县域政府投资范围

在任何社会中, 社会总投资都是由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部分组成。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相比, 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1.1 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的企业和个人从事的投资, 作为商品生产者, 它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 而且, 这种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而政府投资追求的目标是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 其本身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1.2 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

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 一般只能从事周转快, 见效快的短期项目;而政府的财力雄厚且资金多半是无偿的, 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1.3 非政府投资不太容易顾及非经济的

社会效益, 而政府投资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 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 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衡量中, 更注重前者。

2 在投资数量上, 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

县域政府性投资规模, 特别是短、中期投资规模, 必须考虑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虽然,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现那个地方政府因债务危机而破产, 但过度投资对本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 县域政府性投资规模的决定, 一定要通过一定的指标模型计算出政府性负债风险警戒指标、投资规模警戒指标,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适度超前。

在“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传统政绩意识, 争做“领头羊”、“排头兵”、尽快进入“第一方阵”的竞争意认, 维护和发展本地利益的责任意识, 这些影响投资过度扩张因素一时难于消除的情况下, 以及现行体制构架下, 必须发挥人大的立法监督作用。县域政府性投资规模、政府性负债指标, 由人大以决议的形式来确定, 一旦确定, 不得随意改变, 政府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去执行。

3 在投资决策上, 完善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追究制度

要保持县域政府性投资规模适度, 关键之一就是要改进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实行集体决策, 规范决策行为, 明确决策责任。按照有利于项目推进的原则, 分类明确项目前期工作责任主体, 并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前期可行性研究招标制, 设立项目储备库和评价制度。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应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的评估论证, 咨询评估要引入竞争机制, 并制定合理的竞争规则;特别重大的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举行听证会,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政府失灵”现象的产生。

4 在公共投资领域中吸纳私人投资

一是凡通过市场调节可以较好解决供求问题的领域, 政府没有必要进行管制, 可以放开由企业投资经营;二是凡能在政府监管下由企业投资经营的领域, 政府没有必要投资经营;三是政府投资后凡能以商业方式经营的, 政府没有必要直接经营。

据此, 县域政府可以将道路、桥梁、港口、水厂、电厂等基础设施的专营权拍卖给私人、企业和外商, 以缩小政府非竞争性投资的范围;可以将一部分垄断性行业的现有国有企业资产或将要建成投人使用的资产出售或实行股份制改造, 以尽快收回政府投资;对不能出售和股份化的企业, 可以采取租赁、托管和公司化的方法转变为商业化经营, 以缩小政府直接经营的范围;对一些非竞争性领域还可以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分散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以缩小政府需要管制的范围。为了改善政府的管制, 应根据垄断性行业的不同情况, 分别引进价格限制、进入限制和利润协议等不同的管制方法。在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县域政府应主要采取利润协议方式, 重点则是保障投资经营者获得适度的利润。

5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行“代建制”新模

式。由于地方政府投资的无偿性, 各相关单位在公益性项目建设中客观上存在着追求大规模、高标准、多投资的欲望, 再加上对建设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不熟悉, 往往造成概算超预算、决算超概算, 一圈下来投资规模翻了一番。为了克服这一弊端, 改善对地方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的管理, 可以实行“代建制”新模式, 变各单位零散管理为集中统一管理, 由政府的项目中心或指定国有公司, 代表县域政府负责此类项目的建设管理, 实行统一“代建”, 建成后向使用单位交钥匙。“代建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先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 交由项目管理中心进行设计招标或委托设计, 使用单位参加设计方案的审查。设计、项目概算等经政府批准后, 再由项目代建公司组织施工、监理和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在项目建设管理中, 项目管理中心负责投资、质量、工期的控制, 待工程验收合格后, 交由使用单位使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将公益性项目管理由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 提高了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也易于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和概算投资的控制。

6 建立政府投资绩效评估体系

6.1 经济性评价标准

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营运费用或日常管理和维护费用, 将这些成本与实际耗费进行比较, 如通过计算固定资产闲置率、闲置固定资产占压资金额原材料节约量、资金有效率、项目成本差异比率和损失浪费率等进行评估。

6.2 效率性评价标准

所谓效率, 是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对于政府投资项目, 衡量其效率性可以利用下列指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投资产值率、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利税率和投资收益率等。

6.3 效果性评价标准

具有明显的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一个特点, 因此效果性分析包括: (1) 国民经济效益的评价:地方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根据项目所在行业的不同而有差别。如:对于交通运输项目, 它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价主要通过各种运输费用的节约、运输时间的节约、拥挤程度的缓解、运输质量的提高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费用的减少等方面衡量。 (2) 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通过考察项目对当地社会环境、扩大就业、地区收入分配、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收益者范围及其地方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 以做出定性的评价。

摘要:地方政府投资一直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和财政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现阶段地方政府特别是占我国地方政府最大比例的县域政府投资,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 优化投资结构,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 本文选取县域政府投资的规模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投资,政府支出,投资规模

参考文献

[1]欧阳昌明.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宏观分析[J].当代财经, 2006年第1期.

企业规模选择 篇9

1. 小型青饲料切碎机的特点

(1) 配用功率较小。一般为1~3 kW, 而且单位电能的产量较高, 耗电较少。

(2) 适应性强。能通过调整定、动刀片之间的间隙, 把青饲料切成各种不同长度的碎段, 以满足各种畜禽不同的饲养要求。

(3) 切碎质量好。碎段长度大小均匀, 渣汁较少。

(4) 结构简单、尺寸小。主要零件易于调整和更换, 使用维修简便。

(5) 安全可靠。严格按规程操作, 可确保人机安全。

2. 小型青饲料切碎机的选择

(1) 轴流滚筒式青饲料切碎机。生产效率高, 适于切碎含水量较低, 纤维素较多的青饲料。每小时可切碎甘薯藤70~130 kg, 苜蓿240 kg。

(2) 立轴搅刀式青饲料切碎机。适于切碎各种青饲料, 也能对青饲料、瓜菜类饲料进行打浆, 所以又叫干式打浆机。

(3) 立轴多刀式青饲料切碎机。其结构简单, 生产效率高, 切碎质量好, 适于切碎各种青饲料。每小时可切碎甘薯蔓80~100 kg, 白菜叶120~230 kg, 青贮玉米320 kg。

(4) 卧式搅碎式青饲料切碎机。能把青饲料切得较细碎, 或者成浆状, 但生产效率较低, 青饲料中的汁液损失较多。

(5) 卧式销连式青饲料切碎机。适应性好, 生产率高, 用处较多。

(6) 圆盘多刀式青饲料切碎机。适于加工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青饲料, 也适于加工块根块茎类、瓜菜类青饲料。

3. 正确使用和维护

(1) 开机前检查。查看机器各部位的螺栓是否拧紧, 特别是固定切刀的螺栓, 一定要拧紧, 以免零件在运转过程中因螺栓松脱而损坏, 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检查各轴承中的润滑油是否充足, 切忌轴承在没有润滑的情况下工作, 否则将磨损轴承, 甚至损坏主轴, 且机器运转阻力也大。检查传动皮带的松紧情况, 如太松, 传动效率不高, 要张紧;如太紧, 容易把皮带拉断, 或把轴颈拉弯, 也是不可以的。

(2) 开机作业。在对机器各部分的技术状态作详细检查, 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开机操作。启动后先让机器空转3~5 min, 待其运转正常后再加饲料进去, 如果在开机前加进去过多的饲料, 机器会因惯性阻力太大而启动困难, 可能会使电机过热, 长期下去会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甚至烧坏电机。操作过程中要均匀加料, 不可一次加入过多的饲料, 以免机内被饲料堵塞, 使机器不能运转, 或超负荷运转而烧坏电机;也不可以加得太少, 以免电机半负荷工作, 降低单位电能的生产量, 浪费电能。机器发生堵塞应停机消除, 千万不可在开机时将手伸入机内。在停机前2~3 min要停止喂料, 使机内的饲料完全排出, 或停机后用水冲洗干净, 以免残留的饲料在机内腐烂变质, 腐蚀机器, 使机器生锈, 缩短使用寿命。

(3) 及时更换磨损零件。切碎机的主要工作部件, 如切刀、轴销等, 要经常检查其磨损和损坏情况, 应及时发现立即更换。动刀片更换时要注意机器的运转平衡, 更换时, 新旧各刀片的规格大小要一致, 在对称部位安装的应一起换掉, 否则, 机器运转起来会产生严重的摆动或震动, 甚至发生事故。

上一篇:问题学生的转化下一篇:课堂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