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规模

2024-08-16

培养规模(精选12篇)

培养规模 篇1

河南太康县马厂镇, 地理位置优越, 311国道、106国道贯穿全境 , 紧邻大广、永登、商周高速。李亮的豫东绿化苗木基地就在这个地方。

从父亲手上接过苗木生意, 七八年时间, 李亮不仅将自己的基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而且带动起了周边的农户, 苗木种植面积近4000亩。楸树、国槐、栾树、银杏、合欢、女贞、速生杨、红叶杨、全红杨等, 多种规格、树形的 绿化苗木 应有尽有, 且形成了规模化优势。

都说同行是冤家, 李亮却要大力扶持、挖掘同行, 这是怎么回事?

起初, 基地的生意很好, 比种庄稼蔬菜赚得多。亲戚和邻居见到这生意赚钱, 就想有样学样地跟着干。李亮答应了大家的请求,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关系很好, 自己懂市场, 会销售, 帮这个忙不费劲;另一方面是, 苗木市场很大, 苗木一直供不应求, 有更多的人参与, 供货量也就能上来了。

李亮一边教他们种什么苗木, 怎么种, 同时还要负责销售。很快, 李亮就发现了一个让他非常惊喜的事儿———不但销量上去了, 慕名而来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原来, 看到李亮这里的苗木种植面积大, 客户都很感兴趣, 一方面觉得跟有实力的苗木基地合作, 质量和信誉方面都有保障, 另一方面则是能够一次性买齐自己所需要的苗木种类, 不必东奔西跑, 不但省时省力, 而且还能抓住商机。业内人都知道, 客户最头痛的就是配不齐所需要的种苗, 而偏偏又耗不起时间, 因为商机稍纵即逝。比如从市政接了一个绿化的工程, 总不能为了等你凑齐所需要的苗木才开工吧。所以, 能够一站式购齐所需要的苗木, 这是客户最喜欢的事儿。

认识到这一点, 李亮不再等人开口, 而是开始主动出击, 发动大家一起, 改行来种苗木。虽然李亮用自己做例子现身说法, 可要让祖祖辈辈习惯种庄稼、蔬菜的农民一下子转变思路, 去种从来没有摆弄过得苗木, 很多人还是颇为犹豫。为了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李亮不但承诺教技术, 而且第一年包销, 带大伙入 门。由于不愁销路, 大家也就没了顾虑, 很多人开始试着跟李亮一起干。

李亮订阅了十多种关于苗木的杂志、报纸。农村人都习惯听广播看电视, 读书看报的人不多。李亮把订阅的杂志、报纸放在家和基地。无论是和大家闲聊, 还是别人遇到技术或销售方面的问题上门求教, 只要一有机会, 他就向对方推荐。

每次参加大型的苗木行业展会, 李亮都尽量带大家一起去参展。有道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展会上, 通过和其他同行、客户面对面交流, 不仅能够销售苗木, 而且能够了解市场的走向和趋势。有的大型展会还会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讲课, 从市场到技术, 涵盖方方面面。参加展会, 给大家带来了更直观的体验。

李亮觉得, 让大家都成长起来, 既能发动更多的人来坚定不移地从事苗木生意, 实现区域产业规模化, 又能减轻自己负担, 比如说扦插、移栽之类的技术 , 不用动不动就找自己。最关键的是, 大家都成长了, 就更容易统一思想, 拧成一股绳, 有问题可以集思广益, 开拓思路 , 这样再决策, 风险低收益高。

在多数人看来, 和种植培育技术相比, 销售的难度要大得多。技术可以一点点学, 可商机确实稍纵即逝。李亮觉得, 生意想做好要靠两点, 一是诚信, 二是服务。先说诚信, 就是要按照客户的要求, 保质保量地提供苗木, 不能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 比如客户要胸径至少20厘米的苗木, 绝不能发小于这个规格的苗木去糊弄人, 哪怕一点点也不行, 再如, 有时客户打电话来定苗, 而基地里没有这个规格或数量不够, 那就对客户实话实说, 对缝的事儿绝对不干。再说服务, 就是要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多数客户都是从外地过来, 身处异地, 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事儿, 只要客户提出要求帮忙, 李亮都会施予援手。给客户的感觉就是, 只要到了李亮这里, 就像回到了家里一样, 完全没有拘束和不方便的感觉。

这两点, 说起来容易, 要时刻做到却不容易, 李亮以身垂范,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大家在一起时, 李亮就拿自己做例子, 给大家讲解如何做销售。李亮注册了公司, 建立了网站, 运作正规化、标准化。为了拓宽销售渠道, 除了参加展会, 还通过杂志、网站、QQ群、微信发布广告。

在李亮的精心引导下, 几年间, 当地又出现了三四家苗木大户。同在一个区域, 苗木种类趋同, 却没有出现互相压价的事儿。这就是李亮全心付出的回报。从情感上讲, 互相压价对不起李亮这几年的倾力帮扶;从现实考虑, 互相压价的结果只能是便宜外人, 自己吃亏。李亮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人, 又引领大家学技术、学经营, 提升大家的眼界, 打造出了整齐划一、共同进退的苗木产业化优势。

培养规模 篇2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高校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我省现有86所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达82.86万人,研究生增加到2.38万人。今后,我省将控制和稳定本科和高职招生规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

记者了解到,我省普通高校由的`32所增加到现在的86所(含独立学院13所)。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将在高校建立若干个优质科研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培养规模 篇3

关键词: 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下企业 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67-02

2007年以来,山西工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转型、跨越、崛起”的战略部署,以节能 减 排为突破口,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三个企业方阵”,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 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步入速度、效益和质量较为协调的科学和谐发展之路。但是整个工业 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出现了明显发展上的反差。为深入研究不同类 别工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走势,通过比较弄清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滞后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 问题,本文特就山西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 规模以上工业高位运行。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高位区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 业增加值1195.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超过全国工业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增速 在各省区中排第14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5 位(江西24.1%、河南24.1%、安徽21.8%、 湖南2 1.6%、湖北20.4%)。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产销衔接水平逐渐趋于回升。全省工业实现 销售产值340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超过同期工业总产值增幅1.3个百分点,产 销率为97.19%,比上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综 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2.07亿元,比 上年同期增长36.80%;实现利润225.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0%;实现利税483.3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0.78%;亏损企业亏损额25.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68%。工业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176.78%,比上年同期提高20.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 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主导产品产量继续增加。上半年,全省能源产品平稳较快增长。原煤产量26521万 吨,增长8.7%;洗煤14357万吨,增长20.2%;焦炭4733万吨,增长21.2%;发电量836亿千瓦时 ,增长19.4%。冶金产品受产能扩大、市场需求旺盛拉动影响,增势较为强劲。生铁产量160 1万吨,增长16.0%;粗钢1186万吨,增长36.8%;钢材1001万吨,增长33.1%;原铝52.3万 吨, 增长83.0%;氧化铝161万吨,增长47.2%。化肥177万吨,增长20.3%;白酒4.6万千升,增长 6.0%。三是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放量上升。上半年工业新产品实现产值127.05亿元,比 上 年同期增长39.7%。实现出口交货值188.02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1.0%。全省工业出口 结构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冶金行业出口成倍增长,总量已超过煤炭行业,全行业出口交 货值高达7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倍;煤炭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8.96亿元,比上年 同期下降3.06%;第三大出口行业是装备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72亿元,增长22.70%; 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增势迅猛,实现出口交货值2.92亿元,增长46.94%。

2.规模以下工业在平稳发展中增势进一步回落。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呈现平稳且增速进一步回落之势,规模以下工业共完成增加值 84.37亿元,可比增长0.7%,增速回落近4个百分点,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在中部六省 中均 排末位(江西292亿元,12%、河南983.53亿元,9.5%、安徽231亿元,12.9%、湖南346.41亿元, 5.37%、湖北173.23亿元,5.65%)。其发展特点如下: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强力拉动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由于规模以下工业同规模以上工业相 关产业联系十分密切,很多企业在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产品关联度非常高。以设备制 造业为例,上半年我省设备制造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发展迅猛,增长幅度达到22.5% ,规模以上工业对于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二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 ,相关产业发展良好。以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主导行业 之一的建材行业为例,由于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上半年产量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上半年建材行业产值达到22.5亿元,增长幅度为2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了 规模以下工业相关行业产品的旺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省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的增长。 三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据调查,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生 产企业效益呈不断好转之势,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均呈现增长 态势。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 产 值同去年同期相比 增加12.2%,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实实 在在的贡献。

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消亡、停产因素影响。

二、两者发展差异分析

1.差异比较。 一是两者规模差异大,生存抗风险能力不同。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 ,规模以下工业数量减少生产总量比重下降。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68户,比2000年增加1393户,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2%,规模 以下工业企业14433户,比2000年减少近10000户,占GDP份额不足5%。 三是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要好于和高于规模以下工业。

2.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规模方面。“三个方阵企业”加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拉动作用无可替代。2006年以 来,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实施大企业(集团 )战略,积极扶持引导和培育“三个方阵企业”(全省重点培育的“三个方阵企业”77户, 其中工业企业64个),加速推进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大企业(集团)竞争力进 一步增强,成为全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 技术方面。大型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在发展上能够获得加速度,科技的进步能使企业跳 跃式发展。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研究开发费比上年增长91.66%。全省工业研究开发费超 过1亿元的行业大类有5个,研究开发费超过1000万元的有24 个,比上年增加6个。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则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在技术方面 相对处于 劣势,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很低。管理方面。全省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 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管理机制 与运营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规模以下工业主要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资金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质等级、信用等级 偏低的问题,所以融资难成为中 小企业发展中的通病。近年来,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 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融资难仍然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能源方面。在煤、电、油等能源紧张的情况下,能源多半向大企业倾斜,小企业常成为 限电、限水的对象。 税负方面。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赋负担过重。据调查 ,工业 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3%~4%,小规模企业纳税人增值税率为6%,小规模企业税收负担 率明显高于一般纳税人。用工方面。由于受到 旧观念的束缚以及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招收劳动熟练工、技能工 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政策层面上讲,规模以上工业一直受国家及地 方政府各方面的关注,从政策上给予 了多方面的扶持,规模以下工业由于污染高、产品层次低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

三、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中尚没有完成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的意见》、《鼓 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 完善有助于中小企业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向社会化服务体系寻求帮助,弥补弱势 ,发挥优势。而中小企业的观念转变和发展壮大,反过来又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培育, 为社会化服务创造广阔的市场。

2.提高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档 次,由目前的低档产品为主逐步转向中、高档产品为主;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大力采用先 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坚持把引进、培养、使用、凝聚人才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走 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3.积极为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搭建服务平台。 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各项活动。引导企业和 个体工业单位遵纪守法,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对 产品质量负责,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内部员工负责,促进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业 单位做大做强。

4.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规模以下工业产业化升级。 首先规模以下工业应抓住全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的有利时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重点发展有特色的商品,特别要重视和鼓励 农副产品朝精深加工方向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和 附加值。第三对于资源加工型和生活服务型工业行业,要提高深加工水平,延长原有产业链 。

5.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规模以下工业。要 把产业集群化作为规模以下工业“十一五”发展方向,这是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长方式 转变,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模式的一个根本出路。在产业集群摆 布和长远发展上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因势利导,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构建能 够参与省内外,甚至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产业群。

培养规模 篇4

常规培养动物细胞的方法是用人工合成培养液加上一定量的小牛血清, 将细胞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进行培养, 如微孔板、培养皿以及各种培养瓶等。一船培养容器的体积很小, 最大培养体积为1~2L。用这种方法培养的细胞所分泌或产出的产物是有限的, 无法满足实验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而且容易导致产品批间差大, 而且操作劳动强度大。应用细胞工程技术, 建立大规模细胞培养系统生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是一种比较经济可靠的技术。为了培养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优化细胞培养环境、提高产品的产出率与保证其质量,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各生产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械搅拌式培养系统、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微载体培养系统、微囊培养系统、大载体培养系统以及中空纤维培养系统, 它们具有不同的技术特点, 但仍需不断完善。

1 大规模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培养系统的设备要求

大规模培养系统是集中多种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种机械加工与仪表的结合。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进展、以及传感技术、化学工程的流型研究技术及其他元器件等技术进步, 大规模培养系统--生物反应器技术必将对生物技术产业化做出巨大贡献。培养系统的设备必须满足体外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的技术和经济要求。

1.1.1达到模拟动物体内细胞高密度的生长环境, 扩大体外培养细胞的表面积和增加细胞密度同体内细胞一样生长。

1.1.2无菌操作安全可靠、保温和气体交换系统优良, 可靠的泡沫控制和适于大批量的混合装置, 能保证p H值之稳定。

1.1.3清洗方法简便快速, 制造用料合适, 成本低。

1.1.4体积要小且使用方便, 并适于多种产物的使用, 便于扩大生产等。

1.1.5监视控制自动化, 便于大规模培养控制。

根据上述要求, 研制一台理想的细胞培养系统需要多学科的技术共同研究、设计, 并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才能达到要求。

1.2 细胞株 (系) 要求

1.2.1细胞株 (系) 在体外生长时要保持良好的生长速率和分泌功能。

1.2.2为了保持高产稳产的细胞株 (系) , 应该定期进行筛选工作。

1.2.3支原体对动物细胞培养威胁最大, 它们的感染力很高又不易被检测。因此, 细胞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

1.2.4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应将没有支原体污染的细胞定期留样进行低温保存。

1.2.5为了减少血清用量, 要逐步驯化细胞, 使其适应于低血清或无血清培养。

1.3 培养液要求

1.3.1根据所采用的不同细胞株 (系) , 选用相应的宜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液。

1.3.2使用低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大规模培养细胞的培养液中, 血清用量大, 质量不易控制, 生产成本也高, 且使产品的后加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此, 可尝试低血清或无血清培养液。

1.3.3大规模培养对培养的物质要求极高, 在培养液制备时必须采用高纯度的水。

1.4 细胞生长状况控制

1.4.1 温度控制

动物细胞培养对温度波动的敏感性很大。温度低于37℃, 细胞生长缓慢, 反之则细胞失去存活力。因此, 动物细胞培养比多数微生物培养对温度控制具有更为严格的要求。

1.4.2 pH控制

p H值是细胞培养的关键性参数, 它影响细胞的存活力、生长及代谢。细胞生长的最适p H值因细胞类型不同而异, 范围为7.0~7.5左右。缓冲液系统通常用CO2、碳酸氢盐调节, p H值取决于培养液中的CO2和碳酸氢盐的浓度比。加入CO2即p H值降低, 而加入碳酸氢盐则使p H值升高。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胞产生的CO2和乳酸量较少, CO2可以从系统中置换出来。在细胞生长的后期阶段, 细胞密度增加, 由于细胞产生的CO2和乳酸量增加, 使p H值变得偏酸。这可根据需要用加酸或加碱液的方法, 对p H值加以控制。但此法有产生局部p H值和增加培养液渗透压的危险。控制p H的较安全的办法, 是通过供给细胞所需的氧而改变通入反应器气流中的CO2浓度。用CO2控制p H值会强烈地受溶氧控制系统的影响, 这因为控制溶氧 (空气、N2或O2) 而加入的任何气体都将导致CO2的被置换, 从而引起p H值升高。因此, 在设计p H值控制系统时, 应顾及溶氧控制。

1.4.3 溶氧 (DO) 的测量与控制

溶氧是细胞代谢中的重要养分, 它可以影响细胞的产率, 且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细胞的代谢。在低氧压下, 细胞往往生长缓慢。而氧压过高, 使培养液会变得对细胞具有毒性。人们已发现溶氧的最适水平是依赖于不同细胞的类型, 空气饱和度应在10%~100%的范围内。可根据需要向培养液内加入氧气、空气或氮气控制溶氧。值得注意的是, p H值控制可以影响溶氧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应有一种控制器, 通过调节输入反应器的空气、O2、N2和CO2各类气体的混合比例, 使溶氧与p H值的控制结合在一起。

1.4.4 葡萄糖和乳酸的监测

为了及时了解大规模培养细胞的健康状况, 应逐日或隔日吸取培养液样品进行乳酸的产量及葡萄糖摄入量的测定, 以便监测细胞生长的动态状况。

2 几种大规模细胞培养系统类型

2.1 机械搅拌式培养系统

搅拌式培养系统是靠搅拌桨提供液相搅拌的动力, 它有较大的操作范围、良好的混合性和浓度均匀性, 因此在大规模培养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 因此对剪切作用十分敏感, 直接的机械搅拌很容易对其造成损害, 传统的用于微生物的搅拌反应器用作动物细胞的培养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 动物细胞培养中的搅拌式细胞反应器都是经过改进的, 包括改进供氧方式、搅拌桨的形式及在反应器内加装辅件等。笼式供氧是搅拌式动物细胞反应器供氧方式的一种, 即气泡用丝网隔开, 不与细胞直接接触。另外, 采用双螺旋带状搅拌桨, 顶部的法兰盖上安装了3块表面挡板。每块挡板相对于径向的夹角为30o, 垂直插入液面, 挡板的存在减小了液面上的旋涡。改进后的反应器既维持了较小的剪切力, 又能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以满足细胞生长的要求。该系统具有几个优点: (1) 设计简单, 操作方便; (2) 细胞密度高, 易于放大生产; (3) 便于无菌操作, 不易污染; (4) 氧的转换率高, 能满足了该培养系统中细胞在生长时所需的要求。其缺点是对细胞损伤较大, 产物含量不高。

2.2 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

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是在7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培养方式, 首先应用于植物细胞德发酵培养, 而后应用于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中。全自动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为全部密闭结构, 混合气体自培养器底部管道输入, 气体沿着培养器中央的内管上升。一部分气体从培养器的顶部逸出, 另一部分气体被引导沿培养器的内缘下降, 直达培养器底部和新吹入的气体混合而再度上升。这样借助气体的上下不断循环搅动培养器内的细胞, 使之不贴壁。通过微机程序控制混合气体的组分, 维持培养液内一定的溶氧张力和p H值。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按结构可以分为内环流和外环流两种形式。当气体通过气体分布器进入中心导流筒后, 造成管内流体密度比管外低, 在静压差和进入气体的动量作用下, 使液体携带气泡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动, 从而达到良好的气液混合。

气升式细胞培养系统与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相比, 气升式反应器中产生的湍动温和而均匀, 剪切力相当小;同时反应器内无机械运动部件, 因而细胞损伤率比较低;反应器通过直接喷射空气供氧, 氧传递速率高;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量大, 细胞和营养成分能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该系统具有几个优点: (1) 完全密封, 没有移动器件; (2) 便于无菌操作, 不易污染; (3) 结构设计简单, 不具反应液泄漏点和卫生清理死角; (4) 便于放大生产, 氧的转换率高。

2.3 微载体培养系统

微载体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是1967年Van Wezel首先创立的, 用于培养锚地依赖性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这种培养技术是在生物反应器内加入培养液和一种对细胞无毒害作用的材料支撑的颗粒 (微载体) , 使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附着和生长, 并通过不断搅拌使微载体保持悬浮状态。培养液中大量的微载体为细胞提供了极大的附着表面, 从而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由于扩大了细胞的附着面, 能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营养液, 因此大大提高了细胞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微载体直径在60~250μm不等, 是由天然葡萄糖聚合物 (葡聚糖) 、凝胶或者各种合成的聚合物组成的, 如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等。由这些材料及其改良型制成的微载体主要参考了细胞的粘附特性, 在其表面带有大量电荷及其他生长基质物质, 因而有利于细胞的粘附、铺展和增殖。微载体培养只需对微生物发酵罐或气升式深层培养系统稍加改进即可, 适合于培养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 它对生产重组产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该系统具有的特点: (1) 表面积增大, 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细胞产率高; (2) 生长环境均一, 条件易于控制; (3) 取样及细胞计数简单; (4) 细胞与培养液易于分离; (5) 细胞收获过程相对简单, 劳动强度小。

2.4 微囊培养系统

微囊培养技术是在70年代, 由Lin和Sun首先创造的一种培养方法。把生物活性物质、完整的活细胞或组织及生长介质共同包裹在薄的半透膜中, 即称为微囊技术。该技术在无菌条件下, 将活细胞或生物活物质悬浮在1.4%海藻酸钠溶液的生长介质中, 通过特制的成滴器, 将含有细胞的悬液形成一定大小的小滴, 滴入氯化钙溶液中, 形成内含活细胞的凝胶小珠。每一个胶化的小珠, 再用长链氨基酸聚合物、多聚赖氨酸包被, 形成坚韧、多孔可通透的外膜。重新液化胶化小珠, 使其成胶的物质从多孔膜流出, 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留在多孔外膜内, 放入搅拌式或气升式培养系统中进行增殖。营养物质和氧分子可通过膜孔进入囊内, 细胞代谢的小分子产物可排出囊外, 分泌的大分子产物如Ig G, 不能透过膜孔, 积聚在囊内。该系统具有几个特点: (1) 微囊内的活细胞由于有半透性微囊外膜, 可防止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物理损伤; (2) 活性蛋白不能从囊中自由出入半透膜, 从而提高细胞密度和产物含量; (3) 细胞密度大, 产物单位体积浓度高; (4) 分离纯化操作经济简便; (5) 膜孔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但微囊技术具有微囊制作复杂, 成功率不高;收集产物必须破壁, 不能实现生产连续化等缺点, 在生产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2.5 大载体培养系统

大载体培养系统, 是一种新型的大规模培养细胞装置, 配有先进的主要部件, 如溶解氧、p H测定以及培养液输入和产物的收获均由微机程控调节。培养器外面套以水浴玻璃缸加温。混合气体从培养器底部输入使细胞悬浮培养, 通气量大而对细胞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大载体是由海藻酸钠构成, 海藻酸钠含有重复排列的葡糖醛酸和甘露糖醛酸, 在钙溶液中形成适宜于附着的网络状凝胶珠。在收集细胞时, 可用Na-EDTA和枸橼酸钠, 使细胞从凝胶中分离出来。该培养系统连续生产周期约3个月以上, 已培养过1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细胞株, 生产单克隆抗体和干扰素产品获得满意的结果。该系统的优点是: (1) 操作控制方便, 可随机取样检测; (2) 人工增加附着细胞密度高; (3) 消耗用品价格低廉, 产物收获量大, 有明显经济效益。该系统不具有细胞分泌产物的浓缩装置。

2.6 中空纤维培养系统

中空纤维培养系统是从1972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培养系统, 是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三维状态, 利用一种人工的“毛细管”即中空纤维给培养的细胞提供物质代谢条件而建立的一种体外培养系统。

规模与效率 篇5

2017-04-04 21:56

2016财报,营收同比增长34%,达到5216亿元(751亿美元),净利润371亿元人民币(约合54亿美元),同比微增0.4%,研发投入高达764亿元(110亿美元),但由于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和屡创新高的研发投入还是引发了业内的争议,甚至有观点认为,华为过高的研发投入拖累了华为的利润。事实真的如此吗?华为的研发投入真的过高吗?

由于去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首次破百亿美元,所以我们不妨先看看去年主要科技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的研发、营收和研发占营收百分比的情况。其中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按研发投入计算的企业排名是三星140亿美元、英特尔121亿美元、谷歌120亿美元、微软119亿美元、华为110亿美元、苹果100亿美元;按营收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苹果2170亿美元、三星1810亿美元、谷歌883亿美元、微软853亿美元、华为751亿美元、英特尔594亿美元;按研发投入占营收百分比计算的企业排名是英特尔20.37%、华为14.65%、微软13.95%、谷歌13.59%、三星7.73%、苹果4.6%。

在上述6家研发投入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华为的研发投入排在第5位、营收排在第5位、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排在第2位。由此看,华为在百亿美元研发投入的企业中,以绝对值衡量,其投入实际上并不高,而且在研发促进企业规模(以营收衡量)的增长上与其他科技企业相差无几。例如以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衡量,除了苹果这个个例外,基本上是研发投入越高,营收越高,排名越靠前。

但当我们将上述企业的利润来和研发投入作对比的话,问题就来了。按利润排名上述企业分别是苹果600亿美元、三星250亿美元、微软201.8亿美元、谷歌194.8亿美元、英特尔103亿美元、华为54亿美元。

我们这里以研发投入的最大和最低为例,看看华为研发对于促进利润方面的表现,即华为与研发投入最大的三星相比,其以三星78.5%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仅为三星21.6%的利润;以投入最低的英特尔1.1倍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其52.4%的利润。如果说上述在促进企业规模(营收)的增长上,华为的研发投入并不高的话,那么在促进企业效率(利润)的增长上,华为的研发投入确实又过高了,或者说华为在研发投入的效率上,与上述科技企业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的统计仅是一个参考因素,因为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厂商因为技术纬度、市场竞争纬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企业运营中诸多与成本相关的因素,其获取利润的难度各异,并非只是受研发投入这个纬度的影响。尽管如此,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还是值得认真复盘,尤其借鉴别人在研发投入的经验不无益处。

从上述6家研发投入过百亿美元的企业中,我们发现苹果和三星是科技企业中,以营收、利润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所以看看这两家企业,尤其是苹果的创新模式对于华为提升研发投入的效率(促进利润增长)更具参考价值。说到苹果,其实2016年,苹果的研发费用也已经高达100亿美元,远远高于2015年的81亿美元以及2014年的60亿美元。按照销售收入占比来算,苹果去年花费了5%的收入用于研发,高于过去3%的比重。日前,苹果首席财务官马斯特里披露了增加的一些原因,其中包括增加对芯片和传感器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马斯特里提到,几年前,苹果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更多由供应商来完成,但是苹果在基础技术领域开始亲自做更多的基础研究,主要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最新的消息称,苹果已经在研发自己的GPU(图形处理芯片)。

提及芯片,早在iPhone4时,苹果就已经开始使用自主芯片(应用处理器),并从iPhone5开始进一步将架构替换为自主的Swift,这种采用自主创新的结果就是,尽管苹果iPhone的芯片主频落后(其实是实现了省电)只是同期其他Android阵营旗舰的几乎一半,但是性能不输,甚至超越,直至今日的大幅领先对手,而这已经成为iPhone的一个差异化亮点。

再看三星,其研发投入居6大厂商之首,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屏幕的研发投入上。以屏幕为例,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三星在 OLED 屏幕上的领先地位已经显现出优势,大量来自中国手机企业的订单使其前期巨大投入能够迅速回收成本,而且今年已经收到来自苹果的天量订单,和三星相比,中国OLED屏幕制造商主要需要跨越两个技术障碍:提高屏幕分辨率以及使用塑料基板技术。在这两个领域,三星大幅领先于中国企业。在中国厂商中,上海和辉光电今年的技术将达到三星屏幕2014年的水平。和辉光电大约落后三年,其他中国厂商大约落后四到五年。另外三星在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10nm)也获得了高通骁龙 835 的订单。

不知业内看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作何感想?我们看到的是它们的研发投入不仅是产品,而且是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或者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基础性产品,并可以借此形成自己在产业中独特的竞争力。以此衡量,华为的研发投入尽管多数也是聚焦于产品层面,但支撑产品层面背后的技术在产业中是否具备独特和不可替代性,尤其能否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仍有待精细化,也就是说要在大研发的基础上,找对产业中关键的技术点,且需要在关键技术点上尽可能地领先对手。

除了上述苹果和三星在研发投入的“准点”外,苹果提升创新效率的另外一个办法是驱动其产业链的相关供应商去研发最新的技术。

众所周知,苹果每年都会花费数百亿美元采购与iPhone相关的芯片、屏幕、相机闪光灯等部件,这个采购的金额自然会驱动着相应供应商去创新来满足苹果届时的需求。例如芯片制造商台积电和三星目前都在投入研发更小的芯片制程技术(例如台积电的7纳米和三星的10纳米),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下代,甚至下下代iPhone所需芯片的要求,而谁都清楚这些创新最终都会间接为苹果所用,转换成实在的营收和利润。

我们注意到,在去年研发投入排名前5名的台湾科技公司中,有4家公司隶属于美国苹果产业链,其中包括台积电、富士康、和硕科技和台达电子。其中台积电是苹果应用处理器的主力代工厂,而为了保有苹果供应商的位置,台积电去年在研发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22亿美元,同比前年10.67亿美元的研发支出大幅上涨。三星今年为了满足新款iPhone对于屏幕的需求,拟投90亿美元扩大OLED产能,而更早之前已经破产的蓝宝石公司,由于苹果的巨大采购量迫使这家公司拼命去研发最新的技术,按照苹果的要求试图大规模投产,但是最终失败导致公司破产,而苹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承担相应的创新风险或者说让合作伙伴分担了创新的风险,进而间接提升了自己的研发创新效率。当然,华为目前尚不具苹果在产业链中的影响力,但这种借力创新,甚至是转移创新成本的方式,华为确实值得认真考虑,不必什么创新都要事必躬亲,甚至陷入“惟我”创新论的误区。

最后,我们发现,无论是标志苹果创新的iPhone还是iPad,当时在所属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业中,苹果都是后来者。例如在智能手机产业中,早在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之前,诺基亚和黑莓都曾推出过这种产品,而谷歌早在2003年便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版本,微软也是在iPhone问世前几年推出了Windows Mobile移动操作系统。而在平板电脑产业中,早iPad问世十年多以前,就有许多公司发布了各式各样的平板电脑,最典型的就是2002年微软推出的Tablet PC。

相比对手上述尝鲜式的创新,苹果则更多聚焦于市场和用户,即通过观察市场和用户,看到他们如何与自己的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产品互动,并观察遇到的问题中隐藏何种机遇的“需求捕获型”创新模式推出了体验最佳的产品,在规避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创新风险(前期研发投入的血本无归和弯路)的同时,间接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效率。例如苹果并非触摸屏的发明者,但苹果开发的触摸屏产品提供了比其他产品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当然苹果也赚到了比其他公司更多的钱。

培养规模 篇6

收入规模达864亿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发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亿,达4.3亿,第4季度市场规模达到253亿元,全年市场规模达到864亿元。

从用户及收入规模来看,用户规模的增速相对稳定,2011年第4季度相比上季度在整体手机销量下降的前提下,智能手机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增速达16.77%,外加临近年底,微博等移动应用的活跃度有所提高,整体用户规模增速并未呈现下滑。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1年出现较大的拐点,流量费占比已经低于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占比的50%以下,整体市场的贡献主要来自于流量费及移动应用与服务,其中应用及服务占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42.9%,而移动应用与服务中,无线音乐、手机游戏及手机阅读依然是主要推动力,尤其是手机游戏和手机阅读市场,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双十一、双十二的活动,移动购物在2011年第4季度有了更加明显的增长,在第4季度移动购物规模已经达到54.5亿元,在全年市场规模中的占比达到12.5%。伴随手机购物市场规模的继续膨胀,2012移动支付及移动安全将得到政策、软件、硬件厂商重视,也预计这两个市场在2012年将会有比较重要的突破。

搜狐视频“热剧套拍”

近日,由搜狐视频独家投资拍摄的“微电视剧”《千山暮雪》续集上线独播。《千山暮雪》为湖南卫视2011年的重点独播剧目,一经开播便拿下了全国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的宝座。搜狐视频采用《千山暮雪》原班人马,延续“热剧套拍”模式,并且首次尝试完全采用网民投票决定结果的“全互动结局”方式拍摄,在排播周期上,则完全参照日韩最流行的周播模式打造。据介绍,目前《千山暮雪》续集被搜狐视频精剪为7集,每集10分钟,关注《千山暮雪》的观众可以从搜狐视频独家看到这部年度“虐心大戏”的最终结局。

迅雷看看深耕用户体验

“订阅”功能受好评

近日,为了让用户随时了解最新上线的影视内容,高清视频网站迅雷看看推出了“订阅”服务。据介绍,目前已经有超过280万用户订阅了迅雷看看网站中精彩影视节目的预告。

培养规模 篇7

目前, 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是油料植物和废弃油脂。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油料植物主要有油菜、大豆、棕榈树和麻疯树。油料植物占用大量耕地、生长周期长和受气候影响, 因而不能长期作为原料供应用于生产生物柴油[3]。废弃油脂亦不能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来源。产油微藻成了生物柴油原料供应的首选, 主要原因是:微藻的生长速率快,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很高的生物量, 合成并积累大量的中性脂 (占干重的20%~50%) [4];某些微藻能够利用盐碱地的水和海水生长, 不和粮食争地[5];微藻能够除去污水中的N、P等营养元素, 净化污水[6];微藻合成油脂的同时能够生产食品添加剂、色素和蛋白质等有价值的副产品[7]。这些优势使微藻生物柴油逐渐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1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

微藻是一群小型藻类的总称, 有原核藻类和真核藻类[8]。原核藻类是指蓝藻, 而蓝藻一般不产油[4]。真核藻类包括绿藻、硅藻、裸藻、黄藻、金藻、褐藻、红藻和隐藻。产油微藻即以油脂作为能量储存物且油脂含量超过生物体干重的20%的微藻[2]。目前已经鉴定的产油微藻种类中最多的类群是绿藻, 可能是由于绿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易于分离纯化, 且绿藻在实验室条件下比其他类群的藻更容易生存[4]。不同微藻的油脂含量不同, 甚至同种的微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油脂含量也不尽相同。利用微藻作为生产生物柴油原料的技术称为微藻生物柴油技术。图1为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的示意图, 实线方框是主要步骤, 包括:产油微藻的藻种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大规模培养和采收、微藻油脂的提取和生物柴油的制备;虚线方框表示吸收或产生的物质。通过大规模培养, 微藻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CO2, 缓解CO2带来的温室效应。微藻采收后, 培养液中大量的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微藻油脂通过转酯化反应生成生物柴油, 剩余藻渣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物质, 可加工成饲料。

2 藻种筛选

产油微藻的藻种筛选是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的基本环节。藻种来源有野外采集藻种和基因工程藻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野外采集微藻可追溯到1978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ERL) 提出的水生物种计划 (ASP) 项目, 项目内容是从野外分离筛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柴油的产油微藻。经过18年的努力, NERL研究人员从野外采集的3 000株藻株中分离得到300株高产油藻株[9]。近几年, 国内也开展大规模采集和筛选高产油藻的项目, 旨在对我国的产油微藻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基因工程藻种是利用分子手段改变微藻遗传物质而获得的目的藻株, 主要有改变代谢途径和增加关键酶基因的拷贝数两种方式。改变代谢途径的主要策略有:消除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增加供应NADPH;转入植物的硫酯酶基因, 优化脂肪酸的碳链长度;过量表达硫酯酶基因, 减少软脂酰-ACP浓度过高导致的负反馈反应[9]。目前尚未发现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使微藻油脂含量明显提高, 因此,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野外采集仍然是分离和筛选产油微藻藻种的主要途径。

产油微藻的藻种筛选首先考虑藻种的油脂生产效率, 油脂生产效率和藻种的生长速率与油脂含量呈正相关, 因此生长速率和油脂含量是评判藻种优良与否的两个重要指标。其次, 筛选藻种时需考虑藻株耐受极限环境程度, 例如耐受高碱、高盐的环境。耐受极限环境的藻株适合开放式跑道池培养, 利于降低规模化培养成本。此外, 筛选藻种时需考虑藻株的污水环境适应性。污水中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N、P元素, 水体含量超标会导致水华、赤潮等有害藻类灾难的爆发。若使用高产油藻株将污水中的N、P元素吸收, 既减少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化肥的使用, 同时对污水净化也能有较大帮助。最后, 筛选藻种也需考虑藻株的副产物是否有经济价值, 通过开发副产物的经济价值来降低微藻柴油的成本, 例如微藻细胞中含有β-胡萝卜素、虾青素、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ntemacnioc Acid, 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和藻胆体等高经济价值的产品[10]。筛选多性能的产油藻株将会使微藻柴油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3 藻种培养条件的优化

影响微藻生长和积累油脂的培养条件主要有温度、pH、光强和营养物质。在培养产油微藻藻种的过程中, 往往使用常用的培养基, 例如BG11、D1和海水培养基等, 这些培养基的成分并不一定是微藻藻种的最优培养基。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调节培养温度和光强能够进一步提升微藻藻种的油脂生产效率。

3.1 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微藻的生长速率、油脂含量和油脂的脂肪酸组分。不同的微藻有不同的温度适应范围, 在此范围内达到最大生长速率。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微藻生长并且会降低油脂生产效率。培养时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微藻的油脂含量, Converti等[11]发现, 当培养温度从20℃上升到25℃, 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油脂含量增加了一倍;Chlorella vulgaris的培养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 油脂含量却从14.71%降低到5.90%。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微藻油脂的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 (PUFAs) 的含量[12]。脂肪酸中PUFAs的含量影响生物柴油的品质, PUFAs含量低的生物柴油质量优良, PU-FAs的含量增加会降低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13]。因此, 在筛选藻种时应考虑藻种温度适应范围, 选择温度适应范围广的藻种, 同时大型生产时应注意保持微藻的培养温度。

3.2 pH

与温度类似, 微藻的生长环境也有最适pH范围。例如产油微藻Pavlova lutheri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pH在8~9之间[14]。有些微藻能够耐受高pH环境, 提高培养基的pH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利于开放式跑道池培养。pH过低或过高会影响培养基中H2CO3、HCO3-和CO32-的比例, 从而影响微藻光合作用中可利用碳源的供应, 因而影响微藻的生长[10]。在培养微藻的过程中, 随着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pH随之改变。为了使微藻能够长期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必须维持培养基pH相对稳定。

3.3 光强

光强是影响微藻生长及其生化组成的重要的因子。耐受高光强藻种适合户外大规模培养。在筛选藻种时, 光强耐受范围是筛选条件之一。强光照会对微藻的光合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 影响微藻生长。微藻在耐受范围的光强下, 光合作用随着光强的增加逐渐加强。Molina等[15]发现球等鞭金藻 (Isochrysis galbana) 的代时在户外光照条件下要比在实验室条件下要短。光强同时还能影响微藻的生化组成。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藻细胞的总化学成分、色素以及光合活性会发生显著的变化[16]。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在强光下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所减少;在光饱和条件下, 微藻油脂含量比在光限制条件下高[17]。这可能是因为光强饱和时微藻产生的过量NADPH流向油脂, 进而使微藻油脂合成增加[4]。除了影响油脂的含量, 光强还影响微藻油脂的极性脂和中性脂的比例。低光强诱导微藻的极性脂含量增加, 特别是叶绿体上的膜脂增加;高光强诱导极性脂含量减少, 同时伴随中性脂含量增加, 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增加[4]。此外, 光强影响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sp.中PUFAs中的EPA的含量比较稳定, 占总脂肪酸的35%左右;而在光饱和的条件下, EPA减少了3倍, 同时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增加[17]。

3.4 营养元素

微藻需要各种无机营养元素, N元素在这些营养元素中尤为重要。N元素是构成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各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培养液中N元素含量影响微藻的生长速率和油脂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随着培养基中N元素的浓度增加, 微藻的生长速率增加。微藻在N元素提供充足时生长快速, 在N元素缺乏时油脂含量增加[16], 这可能是因为蛋白质合成途径受到阻碍, 光合作用获得的NADPH更多的流向油脂合成途径, 从而使微藻油脂含量提高。对于缺N能够提高油脂含量的微藻, 可以利用两步法来培养提高油脂生产效率。在培养微藻起始时, 微藻快速生长增加生物量;在生长后期, 对微藻进行缺N的培养液培养, 提高微藻油脂含量。

除了N元素, P元素也对微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P元素是合成核酸、酶、ATP、NADPH等的重要组分。P元素缺乏同样会导致生长受阻。有报道[18], 在P元素供应限制的条件下, 微藻油脂含量会增加。因此, 优化微藻培养液的营养成分是微藻大规模生产前的必要步骤。

4 微藻大量培养方法

微藻大规模培养是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的关键环节, 需要相适应的培养系统。大量培养微藻有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两种方式。开放式培养主要以跑道池 (raceway pond) 培养为主, 封闭式培养以利用光反应器 (Photobioreactor) 为主。

4.1 开放式跑道池培养

早在二战后, 德国就已经开始使用跑道池培养微藻作为食物蛋白质的来源[19]。目前开放式跑道池仍在日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广泛使用[20]。开放式跑道池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大规模培养系统, 具有造价和操作成本低且能够进行户外大规模培养等优势。由于跑道池里的藻液和外界环境是直接接触, 因此防止天敌侵害和杂藻污染是利用跑道池培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一些微藻能够耐受特殊环境的特性, 在跑道池中培养的微藻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单种培养。已经能利用开放式跑道池进行培养的微藻有螺旋藻、小球藻和盐藻。螺旋藻能够在高浓度的NaHCO3条件下生长;小球藻能够在高pH条件下生长;盐藻能够在高浓度NaCl条件下生长[20]。然而, 迄今为止, 利用跑道池培养的微藻数量仍屈指可数, 利用耐受条件来筛选微藻潜力依旧很大。虽然跑道池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其系统本身仍存在一些不足。搅拌系统主要采用电动机带动桨进而带动水流流动, 搅拌效率取决于电机的功率。培养过程中藻液转移速率低和太阳光照利用率不高, 微藻的生产效率低[8]。此外, 培养过程中水蒸发量大、CO2利用率低和占地面积大也是开放式跑道池的不足之处[21]。

4.2 光反应器培养

针对开放式跑道池的不足, 研究者们设计出了一些光反应器, 主要还在研究阶段, 并未投入大规模生产实践。设计光反应器应满足:尽可能保持最大的光照面积, 能充分利用光能, 保证稳定的最大生物量产率;尽可能保持最高的光能转化效率, 保证反应器整体的高效率运转;选用适宜的材料并根据所培养藻类的特点确定培养系统大小、形状及结构;反应器结构应简洁实用并且易于放大。文献中[22]报道的光反应器主要有柱状光反应器、平板光反应器和管状光反应器。

柱状光反应器是由一个透明的柱状容器构成的。柱状光反应器中的藻液搅拌主要通过由底部向上冒的高速气泡实现, 物料转移速率快, 剪切力较小。因此, 柱状光反应器适合培养比较脆弱的微藻细胞。Sevilla等[23]在户外利用垂直柱状反应器培养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UTEX640) , 最大生物量浓度能达到25.4g·L-1。Fuentes-Grünewald等[24]利用柱状光反应器对三种微藻进行户外和户内培养, 分析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微藻的生产效率、油脂含量和油脂生产效率。与柱状光反应器不同, 平板光反应器的优点是光照面积大、光照通路好、光能利用效率高。平板光反应器的缺点是培养后清洗不便, 不适合培养贴壁生长的微藻, 平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 成本投入高。Feng等[25]利用平板光反应器对产油小球藻 (Chlorella zofingiensis) 进行户外培养, C.zofingiensis油脂含量最高能达到54.5%。Slegers[26]利用平板光反应器对三角褐指藻 (P.tricornutum) 和海链藻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在不同地区进行户外培养, 并建立生物量生长效率的模型。管状光反应器是使用透明管制作的培养装置, 藻液的循环通过水泵或者气升式系统来完成。管状光反应器光照面积大、生产效率高, 适合户外大规模培养微藻[22]。Molina等[15]利用管状光反应器户外培养微藻, 生物量浓度可达到2g·L-1, 半连续培养生产效率可达到0.32g·L-1·d-1。由于管状光反应器的封闭性, 管中积累高浓度的O2会抑制微藻的光合反应, 不利于微藻的生长[22]。管状光反应器的温度控制成本较大且难以实施, 不适合培养贴壁生长的微藻。尽管光反应器正成为培养微藻的新宠, 由于造价和操作成本高使其至今难以成为规模化生产的培养系统。

5 结论和展望

培养规模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株

大肠杆菌DH5α(pBVOmpK),由作者实验室从哈氏弧菌EcGS020802克隆了外膜蛋白Ompk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H5α得到。

1.1.2 试剂

Tris base、Glycine、SDS、溴芬兰、β-巯基乙醇、ddH2O、丙烯酰胺、N,N-亚甲双丙烯酰胺、甘油等均为分析纯,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

1.1.3 仪器设备

全温摇床ZHWY221B(上海智诚);日本Bioneer-N 5L(MDL-8C)-自动发酵装置;50-500L自动发酵罐(福州福尔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1.1.4 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酵母浸出物5 g/L,氯化钠10 g/L;

LB固体培养基:1L LB液体培养基加18g琼脂而得到。

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公司。

1.2 方法

1.2.1 外膜蛋白Ompk检测

SDS-PAGE检测[1]。

1.2.2 工程菌摇瓶培养合适时间确定

工程菌平板接种LB平板(50μg/mL氨苄青霉素),30℃培养24 h,挑菌苔接种1瓶LB液体培养基(300mL,50μg/mL氨苄青霉素),30℃、200r/min培养,每隔2 h,无菌取样,测定培养液A600值,直到A600停止增加。

1.2.3 工程菌摇瓶培养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前面如1.2.2,不同的是培养2 h后,温度升至42℃,进行诱导表达培养,一定时间取样测定A600和外膜蛋白表达检测,直到A600停止增加。

1.2.4 工程菌发酵罐合适培养时间确定

前面如1.2.2,接种LB液体培养基(每瓶300mL,50μg/mL氨苄青霉素),30℃、200r/min培养10 h,1瓶工程菌种子液,无菌接种3L已灭菌的LB(5L发酵罐),30℃、350r/min培养;9瓶工程菌种子液,无菌接种35L已灭菌的LB(50L发酵罐),30℃、250r/min培养,每隔1h无菌取样,测定培养液A600值,直到A600无明显增加。

1.2.5 工程菌在5L发酵罐合适诱导表达时间确定

方法同1.2.4类似,培养1h后开始升温42℃诱导表达培养,一定时间取样测定A600和外膜蛋白表达检测,直到A600停止增加。

1.2.6 工程菌在50L发酵罐诱导表达

方法同1.2.4类似,培养4 h左右,升温42℃,进行诱导表达培养,每隔1 h无菌取样,测定A600值,A600值不再上升停止培养,取样离心测定生物量和外膜蛋白表达检测。

1.2.7 工程菌500L发酵罐诱导表达

方法同1.2.4类似,9瓶工程菌种子液,无菌接种35L已灭菌的LB(50μg/mL氨苄青霉素,50L种子罐),30℃、250r/min培养10 h左右(A600值达到1.8~2.0),接种300L已灭菌的LB(500L发酵罐),30℃、200r/min培养,A600值达到0.6、0.8、1.0、1.2时,升温42℃,进行诱导表达培养,每隔1 h无菌取样,测定A600值,A600值不再上升停止培养,取样离心测定生物量和外膜蛋白表达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工程菌摇瓶合适培养时间确定

工程菌摇瓶培养,30℃培养10h,进入生长稳定期,可作为摇瓶种子液培养合适时间(图1)。

2.2 工程菌摇瓶培养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结果表明,摇瓶培养诱导表达7h,重组外膜蛋白OmpK表达量最大(表1、图2)。

+、++、+++:电泳后蛋白条带的粗细相对比较,以后表述类似。

2.3 工程菌发酵罐培养时间确定

结果表明(图3、4),5L发酵罐培养,菌液培养1h,A600达到0.6左右,8h即可达到高峰;50L发酵罐培养,菌液培养4h,A600达到0.6左右,10h后菌液A600基本不再增长;作为种子罐培养培养时,5L发酵罐合适的培养时间为8h,50L发酵罐为10h左右;工程菌液A600为0.6可进行热诱导表达,可确定诱导表达的开始时间为,5L发酵罐为1h,50L发酵罐分别为4h左右。

2.4 工程菌在5L发酵罐合适诱导表达时间确定

重组蛋白工程菌诱导表达培养7h,重组外膜蛋白OmpK表达量最大,可初步确定发酵罐培养,诱导表达培养时间为7h为合适时间(表2)。

2.5 工程菌在50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效果

结果表明,在50L发酵罐5批次的培养诱导表达,最高生物量可达5.32g/L,平均可达到3.75 g/L;电泳检测,目标蛋白表达情况良好,说明此工程菌可以放大进行诱导表达培养(表3)。

2.6 工程菌500L发酵罐诱导表达

结果表明,在500L发酵罐5批次的培养诱导表达,最高生物量可达6.38g/L,平均可达到4.74 g/L,电泳检测,目标蛋白有表达,说明此工程菌可以放大进行诱导表达培养;菌液浓度A600在0.6、0.8、1.0、1.2时开始进行升温(42℃)诱导,A600达到1.2时开始诱导表达,效果最好,最高生物量可达6.38g湿菌体/L,比正常A600为0.6时开始诱导(生物量得率约为3.46g湿菌体/L),生物量提高80%以上,因而可考虑延迟升温前培养时间,使菌体量达到较大时,在进行升温诱导表达(表4)。

3 讨论

哈氏弧菌是危害海水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原之一,部分学者对弧菌的外膜蛋白进行了抗原性分析并对相应的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2,3,4,5,6,7,8],也对外膜蛋白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组分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相关的评价[9,10,11]。目前弧菌外膜蛋白的培养诱导表达,基本是实验室备规模,还没有规模化培养诱导表达相关报道。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弧菌外膜蛋白omkp工程菌从摇瓶培养逐步放大到500L发酵罐规模化培养与诱导表达方法,但得到的工程菌生物量不是很高,还需进一步改进工程菌培养表达的工艺技术,提高工程菌的得率,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汪家政,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7-97.

[2]田丁,林天龙,许斌福,等.创伤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抗原性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4):337-341.

[3]居尔毅,宁喜斌.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与免疫鉴定[J].2012年22(4)生物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116-14117,14205.

[4]张崇文,于涟,毛芝娟,等.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水产学报,2006,30(1):9-14.

[5]程顺峰,邓灯,张毅,等.牙鲆秦皇岛弧菌HQ010712-1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6):1272-1277.

[6]李明云,丁文超,陈炯,等.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表达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J].水产学报,2010,34(10):1559-1564.

[7]黄辉,毛芝娟,陈吉刚.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3):246-350.

[8]何超军,邱杨玉,毛芝娟,等.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5):646-651.

[9]李华,石存斌,钱永华,等.哈氏弧菌外膜蛋白与溶藻弧菌脂多糖偶联疫苗的效果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7,14(6):990-995.

[10]许斌福,林能锋,俞伏松,等.大黄鱼溶藻弧菌外膜蛋白ISCOMs的免疫效果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8,23(3):244-246.

培养规模 篇9

孤雌拟长跗摇蚊隶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摇蚊科拟长跗摇蚊属, 为完全变态类昆虫, 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幼虫又分1龄、2龄、3龄、4龄4个时期,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行孤雌生殖, 环境恶劣时行有性生殖[4], 该特点非常利于实验室规模培养。经长期水体生物监测发现, 该种在辽宁省分布广泛, 且常出现在城市供水系统中[5,6], 适于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开发。该种摇蚊幼虫作为试验材料与鱼类、溞类的比较情况如表1所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生物为孤雌拟长跗摇蚊。试验器材:人工培养基、标准稀释水、光照培养箱、立式空调、搪瓷盘、电子万用炉、温度计、定时照明设备 (光暗比16∶8) 、巴氏吸管、冰箱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卵的采集。

实验室保持恒温20℃, 将同一批次产下的卵条用巴氏吸管小心地吸入盛有标准稀释水的搪瓷盘中, 置定时照明灯下进行培养。

1.2.2 培养基的配置。

槐叶-黏土培养基:取新鲜槐叶若干 (白菜叶、油麦菜叶、桑叶等亦可) , 蒸馏水浸泡1 d后洗净, 放阳光充足处晾晒3~5 d, 然后用烘干机烘烤10 min后取出, 用粉碎机将其磨成粉末, 用40目筛子过筛, 将筛后的粉末置干燥处储藏备用。取1 000 m L烧杯1个, 加入干燥黄黏土500 g、槐叶粉末5 g和适量标准稀释水, 用玻璃棒充分混匀, 静置30 min, 弃去上清液, 继续加适量标准稀释水, 混匀, 静置30 min, 弃去上清液, 如此循环, 直至上清液澄清为止。然后将烧杯在电子万用炉上加热至沸腾, 一边加热一边搅动, 冷却后放入马铃薯淀粉10 g、蛋白质粉5 g、葡萄糖5 g, 充分混匀, 静置30 min。另外配置了牛奶-黏土培养基和蛋黄-黏土培养基。

1.2.3 培养方法。

卵条在搪瓷盘中经48~72 h孵出幼虫, 此时为1龄幼虫, 每个搪瓷盘均加入先配好的培养基15 m L, 轻微摇匀后, 恒温培养, 白昼照明时间4:00—20:00, 夜间黑暗期20:00至翌日4:00;每隔3 d向搪瓷盘中加入6 m L先前配好的培养基。设20、25、28℃3个培养温度处理, 每个温度设3组平行, 每日随机取5只幼虫麻醉后做成玻片观察、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槐叶-黏土培养基较适合作为孤雌拟长跗摇蚊幼虫的食物及筑巢来源, 而牛奶-黏土培养基与蛋黄-黏土培养基均因腐败变质导致幼虫死亡。20℃条件下, 3组平行试验孤雌拟长跗摇蚊卵的数量分别为143、101、103粒, 孵化的数量分别为130、91、95粒, 平均孵化率大于90%。按生活史观察孤雌拟长跗摇蚊生长发育情况 (20℃) , 卵期 (图1a) 刚产出的卵与卵条轴心呈90°角整齐排列, 1 d后, 卵粒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出现约45°倾斜, 2 d后, 卵粒开始孵化, 但多数仍在卵囊内不停地进行回转运动。1龄时幼虫钻出卵囊, 头朝下, 吸附在搪瓷盘底部, 加入培养基后, 开始一边筑巢, 一边进食。2龄时, 幼虫退掉的头壳留在巢外 (部分幼虫用已退的头壳做巢) , 巢一端封闭, 另一端开口, 身体不断从开口的一端伸出巢外觅食, 同时继续筑巢, 筑巢形状各异, 有长条形、弧形、“V”形等。3龄幼虫体长较2龄明显增长, 胸部稍微膨大。4龄幼虫胸部继续膨大变绿, 体色变深 (图1b) 。化蛹初期巢变粗变短, 身体呈绿色, 在巢内波浪状运动, 后期蛹钻出巢穴, 浮在水面, 为羽化做准备 (图1c) 。羽化后的成虫 (图1d) 全部为雌虫 (本次试验尚未发现雄虫) , 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 飞出搪瓷盘在向光的窗户上停留数小时, 而后寻找较为清洁的水体, 尾部向上翘起, 进行产卵, 一次或者分多次产完, 刚产出的卵条浮于水面上, 数小时后沉入水中, 一端附着在壁上, 另一端游离。25℃和28℃条件下孵化率也均大于90%。各龄期体长、头壳宽度、龄期天数见表2。20、25、28℃条件下, 孤雌拟长跗摇蚊体长与头壳宽度的变化情况分别见图2、图3和图4。

注:a为卵;b为幼虫;c为蛹;d为成虫。

注:龄期为约数。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牛奶-黏土培养基与蛋黄-黏土培养基均因腐败变质导致幼虫死亡, 槐叶-黏土培养基较适合作为该种摇蚊幼虫的食物及筑巢来源。本试验成功实现了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种群大规模长期培育与繁殖 (实验室内已连续培养20余代) , 解决了国内外摇蚊幼虫难以在室内继代培养的难题, 该种摇蚊羽化后均为雌成虫 (尚未发现雄虫) , 不需要受精即可进行大量繁殖;生活史较短, 便于进行毒理试验;又由于其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指示作用, 适合作为新的模式生物进行开发。

图4 28℃条件下孤雌拟长跗摇蚊体长 (a) 与头壳宽度 (b) 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代田昭彦.摇蚊幼虫的研究:养鱼饵料的饲育培养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1-67.

[2]王俊才, 王新华.中国北方摇蚊幼虫[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1.

[3]陆开宏, 钱云霞.细长摇蚊生物学及人工采卵技术的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 12 (14) :247-254.

[4]LANGTON P H, CRANSTON P S, ARMITAGE P.The parthenogenctic midge of water supply system, Paratanytarsus grimmii (Schneider) (Diptera:Chironomidae) [J].Bid entom Res, 1988 (78) :317-328.

[5]王俊才, 方志刚, 鞠复华.摇蚊幼虫分布及其与水质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 2000, 19 (4) :27-37.

事务所规模、客户规模与审计定价 篇10

审计定价一直以来都是审计市场热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也是实务界、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物价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审计定价也称审计收费,是指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所达成一致意见的价格。审计服务的定价,不仅反映了审计市场上审计服务的供需关系,还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及审计工作质量,所以审计服务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国内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大量的研究成果也已经涌现。目前国内的学者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四个方面:审计定价的决定因素;盈余管理、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低价揽客、审计任期与审计定价;事务所规模、品牌与审计定价(张奇峰、张鸣、戴佳君,2006)。但是对于这四类问题的交叉性影响并没有研究者进行专门研究,同时其研究的经验数据也并没有很长的跨度。鉴于此,本文特整理了从2001年至2010十年间的经验数据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按事务所规模进行了细分来探究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的初始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客户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Simunic(1980)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客户规模是审计定价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De Angelo(1981)研究了“低价揽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认为特定客户的未来准租金诱导了“低价揽客”行为的发生,但是“低价揽客”只是审计师在市场中的竞争策略,其本身并不能影响审计质量。与De Angelo(1981)观点不同的Dye(1991)则认为,De Angelo(1981)模型中的定价折扣并不是由交易成本所引起的,这种折扣应该归因于她对于审计师具备设定未来费用的全部议价能力的假设。认为如果客户具有全部的议价能力,这将会使得审计师只能索取不高于可避免成本的审计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既不存在未来准租金,也不存在定价折扣。当审计师没有从客户收取准租金时,审计师被外部相关者视为最独立的;而此时如果准租金的信息恰好被公开披露时,投资者则可以根据披露出来的审计费用中推断出准租金是否存在并得出了审计的初始定价折扣是由于准租金信息的不可观察性所导致的,而不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所导致的。关于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审计业务的收费标准在国际大型事务所与非大型事务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国际大型事务所的收费存在“溢价”的表现。由于其向客户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声誉而收取的溢价;由于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导致的溢价(Simon,1995;Blokdijk et al,2006;Chen et al,2008;Desai et al,2012)。特别是Chen,Su和Xu(2008)利用中国特有的审计市场上二元结构的优势,比较了国际五大会计事务所在法定竞争市场上和竞争性较弱的补充审计市场上的定价行为的差异,发现国际五大在竞争性较弱的市场上拥有更为显著的额外费用。

(二)国内文献

王振林(2002)借鉴了Simunic(1980)的模型分析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发现公司的规模、被投资公司数量等变量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是客户的审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很小且解释能力低。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其他则不具有重要影响。伍利娜(2003)则围绕2000年和2001年审计收费以及两年变动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公司规模、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处于保值区间对审计收费具有显著影响,而公司处于配股区间对审计收费无影响。余玉苗、刘颖斐(2003)通过建立审计收费的需求决定模型和供给模型,分析了审计服务的需求双方如何确定审计收费。在后续相关的研究中发现,审计定价行为一方面体现着注册会计师预期在审计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注册会计师因潜在的民事赔偿责任而要求的风险补偿。韩洪灵、陈汉文(2007)利用2002年至2004年我国审计市场的数据对初始审计的定价行为与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支持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审计费用的强制性公开披露政策,准租金和低价折扣引起的潜在的审计独立性问题会随着审计费用的公开披露而得到消除或减轻。林川、曹国华、邱邦翰和毕家豫(2011)发现CEO控制权与成长性因素分别对审计定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国上市公司较多。CEO控制权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并不依赖于成长性因素。张旺峰、张兆国和杨清香(2011)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从而显著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1)初始定价与事务所规模。De Angelo(1981)认为,初始审计定价折扣是现任审计师预期能获取未来准租金的一种理性的竞争性反应,是审计师为获取以后的竞争优势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交易成本的存在时产生初始审计定价折扣的原因,它使得现任审计师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可以将未来的审计费用定于可避免的成本之上以赚取准租金。而在连续的审计期间内,审计师不用再耗费启动成本,客户更换审计师又面临着交易成本,因此现任审计师可以稳定地获取准租金收入。如果审计市场认为是竞争性的,那么事务所竞争性的竞价可以赢得未来的准租金,这就导致了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认为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是沉没成本,并不必然会对未来期间的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而Simon和Francis(1988)引用沉没成本的心理学分析指出,沉没成本也会影响独立性。低价折扣增强了审计师延长任期的动机,直到审计费用折扣弥补回来,审计师的“独立精神”才会恢复。对于审计定价的研究的目标是帮助优化审计市场结构,促进良好的竞争氛围的形成。国外的研究(Simunic,1980;De Angelo,1981等)通常按照事务所的规模或品牌将事务所划分为四大与非四大两类。认为由于审计质量是难以观察的,惟有用审计师规模、审计师的品牌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量,才是最合适的方法。因此,普遍认为“四大”提供的审计服务比非四大的质量更高。同时,在差异化服务的市场里,由于大型事务所在人力资源、客户资源、行业专场等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在同等条件下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在审计的初始定价过程中,“低价揽客”的现象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

(2)审计定价与客户规模。Simunic(1980)研究发现,客户规模对于审计定价差异的解释能力达到了57%。这充分说明了客户规模越大,其分支机构多,业务范围广泛,交易性质复杂,法律规章纷繁,或有事项众多,从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并执行更多的相关程序,并且审计风险会更高,审计定价也会相应的提高。基于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在整个审计收费的定价过程中,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注:Q1表示25分位数,Q3表示75分位数。运用Winsor命令对表中连续性控制变量Stock-Return、Resid_SD、Size、ROA、Leverage、Current-Ratio、Receivables、Inventory的两端各按1%进行了极端值处理

注:本表的相关系数是用Stata软件的pwcorr命令生成的。“***”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

注:“***”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代表P值;已按照公司进行了Cluster处理

(二)模型建立及变量定义

本文以Wang,Wong和Xia(2008)的模型为基准,并参照国内已有的关于我国审计定价的一般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建立模型。(1)为了检验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的初始定价之间的影响,通过将表明事务所是否为首次接受审计业务的哑变量(Initial)、表明事务所规模大小的哑变量(N3)对审计收费(Ln Fee)进行回归。同时,需要控制有关客户本身和财务方面特征的相关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是基于Francis and Wilson(1988)和De Fond et al.(1999)的分析模型,表明这些有关客户本身和财务方面特征的相关变量与审计意见是相关的。包含了残差标准差(Resid_SD)、公司上市年限是否超过3年(Age)、客户资产的自然对数(Size)用来捕捉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的影响。存货的比重(Inventory)、应收账款的比重(Receivable)、资产回报率(ROA)、公司近三年内是否有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和流动比率(Current)被包含用来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特别加入有关审计师特征的变量。将事务所区分为国际四大(Big4)、国内五大(Domestic5)和非大型事务所三类。最后,包括了年度(Year)和客户的行业哑变量(Industry),包括制造业、金融服务服务行业、房地产行业等。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如下表(1)所示。(2)对于国际四大的审计定价差异,特将国际四大细分为安永(EY)、德勤(DTT)、普华永道(PWC)和毕马威,在将此作为哑变量加入上述模型,分为两部分进行检验其初始审计定价和完整的审计定价的影响。上述模型中各变量定义如下表(2)所示。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国家于2001年出台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对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支付的审计费用等情况进行披露,因此,本文选取了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观测并进行了样本筛选(1)剔除了未披露年度报表审计费用的观察值;(2)剔除需要进行境内外双重审计或补充审计的公司(如AB,AH股公司)中未将境内外费用分开的观察值;(3)剔除了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主要是行业I类的公司,因其内审情况、财务特征比较独特。这样,共得到15376个年度观测值,其中来自国际四大的575个,国内五大的2225个,其他事务所的12576个。样本观察值的年度分布如下表(2)所示。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见表(3)。从表(3)看,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 Fee)的均值是13.108,中位数是13.017。初始审计(Initial)的均值是0.171,中位数是0。客户排名(N3)的均值是0.051,中位数是0。国际四大(Big4)的均值是0.036,中位数是0。国内五大(Domestic5)的均值是0.138,中位数是0。损失(Loss)的均值是0.246,中位数是0。股票回报率(Stock Return)的均值是0.336,中位数是-0.047。残差项标准差(Resid_SD)的均值是0.029,中位数是0.017。客户规模(SIZE)的均值是21.303,中位数是21.188。总资产报酬率(ROA)的均值是0.024,中位数是0.033。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是0.519,中位数是0.489。流动比率(Current)的均值是1.776,中位数是1.28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Receivables)的均值是0.113,中位数是0.088。存货占总资产比重(Inventory)的均值是0.160,中位数是0.126。上市公司上市年限大于等于三年(Age)的均值是0.802,中位数是1。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变量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见表(4)。从表(4)看,事务所规模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客户规模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其他变量与审计定价都显著相关,其中股票回报率、客户规模、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及上市公司年限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的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与审计定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注:“***”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代表P值;已按照公司进行了Cluster处理。

(三)回归分析

当以审计的初始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5)所示,在全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444,P值是0.003,具有特别显著的影响,说明在事务所中普遍存在“低价揽客”的现象。以审计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6)所示,在全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098595,P值为0.115,处于边际显著的状态,说明在事务所中普遍存在对于大客户审计收费更高的现象。进一步,我们将全样本分为国际四大、国内五大、其他三个样本组,以此检验事务所规模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当以审计的初始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5)所示,在国际四大样本组,Initial的系数为-0.01544,P值为0.829,系数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在国内五大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6527,P值为0.068,具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在其他事务所样本组中,Initial的系数为-0.03863,P值为0.019,显著为负,说明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低价揽客”的现象,但是在国内五大和其他事务所中存在较为显著的“低价揽客”的现象。以整个审计定价作为因变量时,如表(6)所示,在国际四大的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00078,P值为0.996,不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在国内五大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354565,P值为0.01,具有特别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样本组中,Initial*N3的系数为0.119983,P值为0.143,具有边际显著性,说明在后期审计收费定价过程中,国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规模越大的客户审计收费更高的现象十分显著,在其他事务所中边际显著,但是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这种收费更高的现象。这些证据都分别支持了本文的在审计的初始定价过程中,“低价揽客”的现象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不存在,主要是存在于国内的事务所中的假设H1和在审计的定价过程中,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的假设H2。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了事务所规模和客户规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结果发现事务所规模与审计的初始定价负相关,在进一步的分组回归分析中,初始审计的定价过程中,在国内五大及其他事务所中存在显著的“低价揽客”的现象,但是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则不存在,部分支持了De Angelo(1981)的发现。本文也检验了客户规模对后期审计收费定价的影响。发现在我国,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对于大型客户,都存在审计收费偏高的现象。尤其是在国内前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这种收高价的现象更为显著。

规模之外的比拼 篇11

三大公司表现不同,取决于各自的业务构成特点。中石油、中石化的亏损板块主要是炼油业务,高油价带给他们油气销售收益的同时,炼油板块给双方各带来数百亿元的亏损。中国海油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海上油气勘探与开采,受益颇丰。

尽管三大石油各有不同,但加大上游勘探、争夺下游渠道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的比拼正在展开。

中海油的前进

从整体上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虽然营业收入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加,但净利润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现象。中石油甚至出现了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现象,中石化也只实现了2%的同比净利增长。

中石油2011年度实现营业额20038.43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9.61亿元,比上年下降5.0%;中石化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5057亿元,比上年增加31.0%,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17亿元,比上年增长均为1.4%。

在资产规模方面与中石化相差数倍的中海油,净利润与之相差无几,盈利能力也明显高于中石油。中海油的主干业务是上游勘探开发,受益于2011年的高油价,油气销售收入189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净利润7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显然,中海油成为此轮高油价的最大受益者。2011年,三大石油公司在上游勘探各有所收获,但中海油的上升势头和其盈利能力突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震表示,中海油作为一个独立勘探开发公司,近几年在世界所有独立石油公司排名中保持较高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自身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的提升,加上新增产量的提升,在高油价时期盈利也跟随上升。

双雄的布局

2011年,在国际油价高涨的基调下,国内油品市场十分火热。两大公司在油品销售上迈着同样的步调——加大投资力度,抢占终端销售市场。

2011年,中石油国内零售市场份额达到39.2%,销售汽油、煤油、柴油1.46亿吨,比上年增长20.4%,实现经营利润20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稳步增长的基础是渠道占领。中石油在过去一年中持续加大营销网络开发力度,推进城区加油站、高速公路加油站等高效市场和战略市场建设,全年新开发加油站1300余座,加油站总数达到19362座。

中石化作为占据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第一份额的企业,2011年度里表现更是不俗。中石化优化销售结构、努力扩大零售比例,营销及分销业务全年实现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3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实现经营收益人民币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3%。全年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51亿吨,比上年增长7.6%。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零售量突破1亿吨。

对此,韩景媛分析说:“2011年,两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扩大自己零售终端的比例,优化销售结构。批发市场萎缩主要是利益驱动。由于发改委有过相关规定,炼厂给予成品油批发商的价格要比零售價格最上限低300元~400元/吨,在成品油市场需求一直都很旺盛的情况下,两大公司肯定会考虑先满足自己终端加油站的供应量,满足自身终端销售的流通,其次再满足其他批发商的需求。”

在终端战激烈上演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让人十分欣喜的细节:中石化2011年的非油业务发展迅速,营业额达到8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韩景媛说,这主要是中石化的非油业务结构更加优化,一体化购物更加贴近消费者心理,不论是从价格优惠上还是从品种的多样性上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另外,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松还观察到,两大公司在炼化板块“隔江而治”的局面已经打破。销售板块的布局界限模糊了,油气管道的布局也开始增多。这种终端抢夺战和油气管道布局使两家公司特别是中石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现金流。

巨头转身调整

从整体的经营业绩上看,两大公司炼油板块的业绩均表现为亏损状态。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618.66亿元,其中炼油业务经营亏损600.87亿元。以炼化板块为主导的中石化,2011年的炼油规模和加工量不断扩大。中石化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为人民币348亿元,比上年减少506.31亿元。

显然,炼油板块的亏损让他们主动做出了很多调整。

2011年,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对新建炼厂的投入相比于2010年来讲,动作小了很多。两大公司更看重炼化布局和产品优化。

中石油更加注重炼化布局战略性结构调整,改扩建项目持续进行。

其中,辽阳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宁夏石化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克拉玛依石化和锦州石化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建成投产,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主体装置建成;中石化面对成品油价格从紧控制的严峻形势,实施资源优化、运行优化和管理优化,加大原油采购管理力度,合理安排装置检修,始终保持炼油的满负荷有效运行。

在纷扰的2011年,高油价带给三大石油公司的机会和挑战各不相同。在未来一年,由于局部地区的政局动乱,伊朗局势仍不明晰,高油价依然是2012年的主旋律。高油价对侧重点各不相同的石油公司影响也不尽相同。

韩景媛分析说,在未来的一年中,三大公司的看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上游勘探开发板块主要看中石油的海外并购业务的扩张。在国内没有太多新发现油田的情况下,海外的油气开采尤为重要。

二是炼化板块的亏损。在国际油价依然高企的情况下,2012年的炼化板块亏损基本定格。究竟亏损程度如何,就要看国家政府部门将要出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了,如果能够将中国成品油定价权下放到企业,那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讲无疑是个利好。

三是销售板块的零售终端继续扩张,但终端加油站的数量不会增加许多,而单站的销量应该会提升不少。

培养规模 篇12

土地规模化即通过土地适当集中而形成的规模化。自2008年召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土地流转比例逐年递增,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 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截至2015年6月底, 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2 867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2.3%, 其中转包和出租占80.4%;转出农户6 542.1万户, 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28.4%。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3.3公顷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341万户, 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 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140万家, 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 是农产品供给和新技术采纳的主体,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但我们也应看到, 这428万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在我国2亿个农户总体中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 目前仍有2/3的土地由分散的小农户在耕作。如果把这些小规模农户排斥在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而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现实又决定了土地流转的上限很快就会到来。由此可见, 如何为小规模农户提供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通过服务把他们也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 正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基于此, 各种各样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主体逐渐产生并发育成熟, 共同构成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主体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 也有近年来在改革中不断强化为农服务的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服务, 使小农户在不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的规模化, 我们称之为服务规模化, 其中比较成熟的是山东省等地供销合作社正着力推行的土地托管。

所谓土地托管, 是指外出打工的农民把全部或部分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后者收取一定费用并保证劳动质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在山东省, 承接土地托管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主要是由基层供销社、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村信用社等联合组成的“为农服务中心”。这样的“中心”把供销社的服务优势、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合作社和企业的经营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有机联合在一起, 购置各种农业机械, 共同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实现多方共赢。土地托管分“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方式, 前者类似于土地流转, 也可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后者是一种“菜单式”托管, 围绕代耕代种、统一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等环节提供社会化服务, 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从山东省的实践来看, 土地托管对小规模农户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都是有效的。通过实施土地托管, 粮食作物每667平方米可增产20%~30%, 增效600~800元, 经济作物可增效千元以上。土地托管兼顾了一批不愿意流转土地同时种地积极性又不高的农民, 是在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和新型经营主体大量出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当然, 这里的“为农服务中心”也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养规模】推荐阅读:

综合规模10-16

规模养殖10-17

规模影响05-23

规模研究06-01

规模栽培06-05

规模以上06-09

行业规模06-09

运力规模07-02

蔬菜规模07-02

规模现状07-05

上一篇: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下一篇:一体化典型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