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以上医院

2024-06-0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二级以上医院(精选8篇)

二级以上医院 篇1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护理分级现状,探讨在开展护理分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抽查某市28家二级以上医院护理分级质量,对开展护理分级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结果:在开展护理分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医院培训学习、考核、督查不到位;Barthel指数评分欠及时、客观、准确,未动态评估,书写欠规范;医嘱级别与Barthel指数评分不一致等。结论:在开展护理分级过程中需要医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医护一体化,医疗及护理两条线齐抓共管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存在问题,对策

护理级别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医嘱形式下达。研究认为[1,2,3],医嘱护理分级常常忽略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需求,不能真实反映护士的实际工作情况,部分医嘱上的护 理级别与患者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因医生认知上的 差异、侧重点不同及部分科室管理问题,往往造成医嘱护理级 别的不确定性[4]。2013年1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发布 《护理分级》推荐性卫 生行业标 准。 该标准规定 了医院住 院患者护 理分级的 依据、方法和实 施要求,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本研究选择某市28家二级以上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护理分级现状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在护理分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5年5月选取某市28家二级以上医院作为调查医院,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每家医院各选取5名在院患者及其运行病历、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运用《护理分级》质量考核标准(试行)(见表1)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医院培训学习、督查情况;评分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是否动态评估自理能力;评分表书写规范性;医嘱级别与评分一致性;家属及患者对护理级别的知晓率等。

2讨论

2.1医院加强护理分级管理,制定护理分级相关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护理分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发布的行业标准,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其开展推行的情况。 在开展过程中,医院应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也可以利用QQ群或微信平台、微博等渠 道发布学习及考核内容,使每一位医护人员对新标准能做到全面掌握与运用。制定相应的落实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将开展护理分级情况纳入医院的绩效考核中,使全院医护人员在贯彻此行业标准过程中通力合作。护理部和医务科在落实过程中要 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动态修订相关制度及评价标准。

2.2推行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医护齐抓共管,提升护理分级管理效率

日本和德国的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确定观察 级别,由资深护 士根据患 者的日常 生活照护 能力分级,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等因素确定护理级别,病情观察级别和护理级别由医生和资深护士分别开具[5];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部 分医院和 中国澳门 镜湖医院 由护士下 达分级护 理[6]。我国《护理分级》明确规定 患者入院 后护士就 要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7]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评分,从而确定患者自理能力等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病情等级,同时结合 护士对患者自理能力等级评价来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护士落实分级护理要求。随着医疗模式的逐步改变和患者对医疗需求 的进一步增加,国内一些医院已经陆续开始探索新型的医护一体化合作 模式,其中包括 医护一体 化合作模 式在专科 健康教育[8,9,10,11]、医护查房[12,13,14]、护理人才培养[15,16]、专科疾病护理等方面的应用,各模式的开展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专科技术水平,增加了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 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17]。在实施护理分级过程中,推行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强调医护全方位深度合作,能够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 能动性,及时反馈,随时改进,提升护理分级管理效率。

2.3针对护理分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3.1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应用过程中存在评分欠客观、 准确,未动态评估,书写欠规 范的情况。主要原因 为:护士对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不熟 悉,,如导尿分 值为0,有的评为10分或者5分,有的医院甚至将评分15分、10分的分值任意评为14分,13分、9分等,没有按照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对应分值来进行评分,而是随意评中间某个分值;护士依据医生开具的 级别护理来调整Barthel指数分值,而没有依据患 者具体情 况进行评估打分;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手术后等情况护士没有 落实自理能力动态评分。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及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自理评分的重要性;科室内加强 日常管理,将患者的 每日自理 评估落实 到具体的 人头,护士长利用5查及时督查落实情况;医院将Barthel指数护理分级自理能力评分表规范书写模板下发到各科室,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均知晓正确书写方法,要求科室护士长或质控护士每天督促检查,便于及时改进,养成规范书写、及时评估、及时更改的习惯。

2.3.2在护理分级实施中存在家属及患者不知晓护理级别, 医嘱级别与评分不一致 ,床头卡、一览表、医嘱级别不一致等现象。主要原因为在现 行医疗体 制下,护士未按 照核定床 位配备,实际收治的患者又远远超过核定床位数,临床护士相对不 足,护士超负荷工作[18],难以按照级别护理要求落实分级护理。 护士可能担心告知患者或家属护理内容后不能完成导致患者或家属的不满和质疑而选择不告知。护士没有为医生提供客 观真实的自理能力分值;医生观念没有改变,没有按照护理级 别分级标准规定的依据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分值进行开具医嘱,在评分尚未完成前已经开具护理级别;另外也表现在患者 病情变化或手术后,医生依据病情变化改变了护理级别,而护士没有在相应的时间内评估自理能力变化,如有的患者术后3天生活已能自理了,护士没有进行动态的评估,评分仍≤40分。 另一方面,医嘱护理级别改变后护理人员未及时更改床头卡及一览表。针对以上问题,管理层应积极开发医院领 导,使护理人员配备逐步达标,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理人员日 常工作的监管,教育护士积极落实分级护理的措施,主动接受 家属和患者的监督,确保患者安全;为方便医生在下医嘱前能 及时看到自理能力评分表,将该表放在长期医嘱前面,体温单后面;在全院大会及科务会上进行反复通告,便于医生能及时 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手术后,医生及时提醒当班护士进行动态评估,保持医护的一致性。

2.3.3在培训考核及质量督导方面存在培训、学习、考核不到位;质控人员落实检查、督导不及时现象。主要表现 为缺乏相 关的培训计划、培训签到与记录;缺乏医院、护理部及科室的相关检查、督导的制度或记录。针对这些情况医院及科室应每月将护理分级开展情况作为重点督导项目,对存在问题在质量点评会上通报,督促改进完善。要求在相应手册及科室月计划上有培训学习记录,点评自理能力评分落实的内容,结合护士业 务学习本进行检查是否有落实。

综上所述:在开展护 理分级过 程中需要 医院各级 领导重视,实施医护一体化,医疗及护理两条线齐抓共管才能落到实 处。

二级以上医院 篇2

2012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

“十大指标”

一、医疗安全指标

参加全省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医疗事故数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0。

二级以上医院100%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并实行首诉负责制,二级以上医院患者投诉按时处理反馈率>90%。

二、医护人员配置指标

医护队伍结构合理,医护比达到1∶2,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护士之比≥1∶0.4,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95%,医院护士总数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各重症医学科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0.8∶1,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3∶1。

三、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指标 综合医院:

二、三级综合医院≤39.5%。二、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医院和传染病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8%;精神病专科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6%;心血管病医院(含胸科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4%;妇幼保健院(包括儿童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38%;口腔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29%。

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35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5%。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20%。

四、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50%,三级儿童医院≥50%,三级传染病医院≥53%,三级胸科医院≥50%,三级肿瘤医院≥40%,三级妇幼保健院≥33%。

二级综合医院≥65%,二级传染病医院和肿瘤医院≥65%,二级妇幼保健院≥40%。

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指标

三级综合医院>50个病种,二、三级专科医院>10个病种,二级综合医院>30个病种。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入组后完成率>70%。

六、诊疗服务指标

医疗内涵质量:甲级病历率≥90%,处方合格率95%以上,麻醉处方合格率100%,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二、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3天。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30%。平均住院日:三级综合医院≤12天,二级综合医院≤10天;肿瘤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应分别小于20天、44天、14天、15天、20天、24天。

病床周转次数:三级综合医院≥23次/年;二级综合医院≥28次/年。肿瘤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应分别大于16次/年、9次/年、22次/年、15次/年、16次/年、15次/年。

床位使用率:

二、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93%。杜绝过度加床现象,床位使用率超过110%的医院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CT、MRI、ECT、超声等):≥70%(健康体检除外)。

优质护理服务:

二、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数量达到100%。

三级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七、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指标

传染病报告率100%;完成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等政府指令性任务100%。

八、医院经济管理及患者医疗费用控制指标

严格执行《会计法》、《审计法》等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和规定,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严禁开单、开方提成,严禁乱收费、分解收费。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不得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勾。医院 总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不高于全国同级别医院平均水平,不高于全国GDP增长幅度。

九、临床科研及科技创新指标

三级医院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不少于10项,二级医院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不少于5项。二、三级医院发表省级以上论文每100张床位不少于 3篇,三级医院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每100张床位不少于1篇。

省直三级医院科研成果每年不少于5项,其它三级医院科研成果每年不少于3项,二级医院科研立项或成果每年不少于3项。

十、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工作指标

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以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为管理重点,深入开展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全院规模的教育学习次数每年不少于4次。认真学习贯彻《刑法修正案

(六)》、《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加强卫生文化建设,注重树立典型人物,每年在新闻媒体正面宣传不少于12次。二级以上医院100%实行院务公开和医德考评制度。

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回访满意度≥90%,门诊满意度≥90% 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 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附件二

2012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 监管和考核目标管理责任书(样式)

(省直医院)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科学管理,保证医院“十大指标”顺利完成,特制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高度重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十大指标”管理纳入医院管理重要日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注重效率、注重服务,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措施。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制订的《2012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有目标、有责任、有措施、有考核、有奖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责任目标管理顺利实施。严格执行“十大指标”月报制度,健全内部考核制度,定期讲评“十大指标”落实情况,不断整改提高。

三、确保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确保完成2012年医院“十大指标”任务,确保取得显著成效。

四、严格责任追究。按照卫生厅要求,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如考核不达标尤其是药占比未达标的单位,将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省二级以上医院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对未达标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采取诫勉谈话等相应处理。

五、本责任书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附十大指标内容)

监督考核单位: 目标执行单位:(河南省卫生厅盖章)(医院盖章)

厅长签字: 院长签字:

2012年元月 2012年元月

注:依照本样式,各地二、三级医院分别与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签订。附件三

2012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 监管和考核目标管理责任书(样式)

(省辖市卫生局、省直管县(市)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科学管理,保证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顺利完成,特制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高度重视。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把“十大指标”管理纳入卫生工作和医院管理重要日程,建立“十大指标考核领导组织及考核组织,完善检查和评价制度,注重管理、注重质量、注重安全、注重效率、注重服务,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措施。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制订的《2012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到有目标、有责任、有措施、有考核、有奖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二级以上医院责任目标管理顺利实施。严格执行“十大指标月报制度,定期讲评“十大指标”落实情况,定期公示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确保实效。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确保完成2012年辖区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任务,确保取得显著成效。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目标管理考核达标率100%。

四、严格责任追究。按照卫生厅要求,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对不达标单位,尤其是药占比未达标的单位,将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省二 级以上医院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对未达标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采取诫勉谈话等相应处理。

五、本责任书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各省辖市卫生局应按照本通知和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分别与辖区内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二、三级医院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具体内容和格式参照执行。

(附十大指标内容)

监督考核单位(省卫生厅盖章)

厅长签字:

2012年元月 201

2目标执行单位(省辖市卫生局、省

直管县(市)卫生 局盖章)

局长签字: 年元月 9 2012年全省“十大指标”监管考核月报表

填报说明

1.第1-4项鉴定医疗事故数 按鉴定日期(不以发生日期)统计。“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2.医疗事故发生责任赔偿总金额

指鉴定医疗事故(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数赔偿金额合计。“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职工总数 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4.卫生技术人员 本院在册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5.医师数 指具有《医师执业证》的“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6.护士数 指具有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7.临床护士数 指具有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8.病房护士数 指在病房(病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不包括门诊、医技科室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9.重症医学科(ICU)总床位 “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10.重症医学科(ICU)医师数 “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11.重症医学科(ICU)护士数 “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12.总收入 指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总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专项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3.财政拨款 即财政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取得的财政性事业经费(包括定额和定项补助)。“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4.上级专项补助 即上级补助收入。指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用于补助正常业务资金的不足。“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5.医疗收入 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挂号收入、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化验收入、护理收入和其他诊疗收入。“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6.药品收入 指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中药和西药收入。“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7.总支出 指单位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和财政专项支出等。“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8.业务收入 只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不包括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19.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100% 20.基本药物收入 基本药物目录以相关文件为准。“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21.第52-59项临床路径 专业和病种按卫生部下发的专业和病种为准。患者指自2012年1月1日始进入路径的患者。

22.甲级病历率 抽查当月出院患者病历1‰,抽查病历总数不低于50份。

23.处方合格率 抽查当月1‰处方,抽查处方不低于100张。

24.麻醉处方合格率 抽查当月1‰麻醉处方。25.平均住院日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26.病床周转次数 即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27.编制床位 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定注册的床位数。“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

28.开放病床数 即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月)日历日数。39.病床使用率 即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30.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1.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2.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3.总诊疗人次数 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4.预约挂号总人次 按预约方式分为:窗口(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其他方式四种。其中:电话预约分为118114 13 门诊电话预约和非118114门诊电话预约。未开展门诊预约挂号的二级医院不要求填写。“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5.出院人数 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6.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 指有正规手术单和麻醉单施行手术的住院病人总数(包括产科手术病人数)。病人1次住院期间施行多次手术, 按实际手术次数统计。“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3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即(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急诊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X100%。“当年累计”是(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各月合计/(急诊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各月合计X100%。

38.PICU 和 RICU “当年累计”是指上报月份期末数据。39.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指医疗机构在某一时期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漏报病例数+已报告病例数)的百分比。

40.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即(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41.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即(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4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 比例关系。

43.医院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4.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负债总额。

45.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项目 指填补本医院空白的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只在首次开展月份上报,不重复统计。“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46.引智培智投入经费 指人员进修、培训、人才引进等相关经费投入,只在投入当月上报,不重复统计。“当年累计”是指各月数据合计。

二级以上医院 篇3

2009年, 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在全国选取50家医院进行试点。临床路径管理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实施结果对促进医疗管理模式创新、实施按病种付费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河南省卫生厅2012年1~4月“河南省二、三级医院十大指标报表”, 数据真实可靠。

1.2 研究对象

河南省331所二、三级医院 (不含中医院) , 其中二级医院264所, 三级医院67所。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用现成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描述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对医院不同级别与入径率、完成率及变异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对入径率与完成率、变异率以及完成率与变异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2年1~4月, 在全省试点医院中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数为116791人次,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为94536人次。其中, 完成临床路径85242人次, 退出临床路径6150人次, 发生变异7536人次。平均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分别为88.08%、90.22%、7.59%。

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的有309所, 占总数的93.35%。在18个地市中有7个地市及省直医院的临床路径覆盖面达100%。全省18个地市都开展了临床路径, 其中, 洛阳开展医院最多 (33所)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28个专业12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

2.2 开展临床路径专业、病种数

全省有9所医院开展临床路径专业数超过22个, 病种数30个以下占最多, 见表1。各地区开展病种数目分布情况见图1。

注:*占比为在不同专业数、病种数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

2.3 不同级别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三级医院其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均数与进入、完成路径的患者均数以及变异、退出的患者均数均高于二级医院。平均入径率和完成率二级医院高于三级医院, 平均变异率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见表2。

2.4 不同类别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符合临床路径标准患者均数最多的是妇幼保健院 (包括儿童医院) , 其次是综合医院, 而口腔医院的最少。结果详见表3。

2.5 不同地市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情况

省直和18个地市二级以上医院其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数、入径患者数水平各不相同, 平均入径率均在75%以上。其中, 10个地市的平均入径率在90%以上, 3个城市的平均入径率高达97%, 各地市平均完成率均在87%以上, 平均变异率的差异比较大, 不过均控制在15%以下, 其中省直医院的平均变异率最高, 为14.62%。

2.6 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是对两变量采用秩相关来描述两个变量间关联的程度与方向。由于资料中数据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 故采用此法来分析其相关性。不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详见表4。

3 讨论

3.1 总体情况

资料显示, 美国有60%以上的医院相继实施了临床路径[3], 与之相比, 该省开展临床路径医院的比率很高, 占93.35%。表1和图1结果表明, 各地市、各级别医院其专业数、病种数分布合理。从2009年最初的4所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到如今的309所二级以上医院, 这与该省卫生行政部门一系列的支持性政策密不可分。2011年, 河南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手册》, 指导各医院科学开展工作。2011年, 全省实施“两个扩大”, 由三级医院扩大到二级医院, 由试点病区逐步扩大到全部病区, 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监管考核内容。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是支撑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版) 》规定: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50%, 入组完成率≥70%。表2显示, 该省三级医院平均入径率达84.61%, 平均完成率达88.83%;二级医院的平均入径率为89.02%、90.59%。可见, 全省二级以上开展临床路径的医院平均入径率和完成率均高于卫生部的相关标准。与2011年全国开展临床路径病例完成率89.43%相比[4], 三级医院略低, 二级医院略高, 总体持平。

3.2 按分级、分类、地市分类汇总情况

表2显示, 完成临床路径患者均数、退出及变异均数, 三级医院均高于二级医院, 而在平均入径率和完成率上, 三级医院均低于二级医院, 平均变异率高于二级医院。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到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级医院接诊率要大于二级医院, 所以三级医院平均符合临床路径患者数要高于二级医院。相比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病人情况复杂, 一是病情复杂的患者最初就选择前往三级医院就诊, 二是二级医院收治的疑难重症患者向上级医院的转诊, 二级医院收治的大多是病情复杂程度不高、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相对成熟的患者。因此, 三级医院的变异率高、退出率高、完成率低。通过Spearman对分级与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的相关性分析, 医院的分级与变异率呈正相关, 医院级别越高, 变异率越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本研究结果符合医学规律。

表3中对不同类别医院分析可见, 其在符合入径标准患者均数、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有较大差异。符合入径标准患者均数最多、完成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院。在妇幼保健机构, 尤其是产科, 病种相对单一, 且手术或处置差异小[5], 因此变异率低, 完成率高;精神病专科医院完成率最低, 这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密切相关。从总体来看, 病种越单一的专科医院入径率越高。而像肿瘤、心血管这种并发症、合并症多的病种, 变异率则较高。

省直和18个地市二级以上医院在符合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均数、入径患者均数差异明显, 这可能与各地市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卫生事业发展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省直医院的平均变异率最高, 这可能与省直医院接收疑难危重的患者多、并发症和合并症复杂有较大关系。

3.3 相关性分析情况

从进入临床路径管理到可能出现变异病例, 再到有病例退出路径, 入径患者的数量将会减少。因此, 临床路径的入径率会直接影响接续过程中的变异率和退出率[6]。本研究经Spearman相关分析, 入径率与完成率呈正相关, 且为中度相关, 即入径率越高, 完成率也越高;入径率与变异率呈负相关, 完成率与变异率呈中高度负相关;表4结果与上文学者的观点一致。所以, 为了提高临床路径的完成率, 降低变异率, 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是一种途径。

4 结论

该省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情况总体很好, 达到了各地市全覆盖, 入径率均在75%以上, 不过各地市间的差异比较大;二级医院在入径率、完成率、变异率方面均高于三级医院;各类别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情况与其医院特点相符合;下一步应尽量提高临床路径的入径率, 从而提高完成率、降低变异率;在宏观指标上, 该省二级以上医院均达到相关标准。建议进一步关注变异及退出后的去向和处理, 以及临床路径的本地化和精细化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现状。方法:采用现成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有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331所二级以上医院中有93.35%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 各地市全覆盖;9所医院开展临床路径专业数达22个以上;不同类别医院其相关指标有较大差别;不同医院级别与变异率为正相关, 入径率与完成率为正相关, 而与变异率为负相关。结论: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路径实施在宏观指标上均达到相关标准。

关键词:医院,临床路径,Spearman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爱武, 唐红, 罗晓勘.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相关性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2011, 9:678-680.

[2]张伟英.临床路径概论[J].上海护理杂志, 2005, 1:72-74.

[3]路阳, 席峰, 段燕等.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杂志, 2011, 8:139-1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2-05/14/content 2136918.htm.

[5]杨爱玲, 王娜.妇幼保健机构产科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杂志, 2011, 2:248-249.

二级以上医院 篇4

(二级及二级以上)

一、前置条件

1、新办、增项:已取得营业执照;

2、变更:已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3、升级:已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项目概述

1、办理窗口: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县城乡建设局24号窗口

2、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

3、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不含上报成都市建委审查所需时间)

4、是否收费:不收费

5、窗口电话:(028)84922061

6、投诉电话:(028)84922661

三、法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6号〕,发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时间:2011年4月22日,适用条款和内容:第十三条 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2号〕,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时间:2015年1月22日,适用条款和内容:第三条 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资产、主要人员、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条件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第十九条 业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名称、地址、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工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1个月内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四、办理程序

第一步:申请人需先登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http://),进入“电子政务大厅”在“四川省建筑业企业管理 1 信息系统”中填报《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表》并打印一式一份(A4纸打印); 第二步:申请人向县建设局窗口提交申请资料,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书;窗口初审合格后,及时上报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三步:由市建委上报到省厅的由省建设厅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http:///)进行公示及通告、其他上报件在成都市建设委员会网站(http:///)公示审批意见并发布批准通告。

第四步:经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自作出决定之日通知申请人领取,申请人凭受理通知书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局窗口领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五、申请材料

(一)新办:

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首页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填写并申报,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

1、申请表

①、《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填报后打印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

(二)综合资料(第一册):

1、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复印件一份);

2、《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3、企业章程(含原企业和新企业)(复印件一份);

4、办公场所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出具产权证(复印件一份);属于租用或借用的,出具出租(借)方产权证和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的(复印件一份);

5、标准要求的主要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一份);

6、经省级注册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建造师初始注册或变更注册材料(新企业无资质的)(复印件一份);

7、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

8、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岗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9、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10、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11、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1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复印件一份);

12、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原件一份)。

二、升级 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首页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填写并申报,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

(一)申请表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填报后打印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

(二)综合资料(第一册):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2、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一份);

3、申报资质上一或当期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一份);

4、标准要求的厂房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出具产权证(复印件一份);属于租用或借用的,出具出租(借)方产权证和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的(复印件一份);

5、标准要求的主要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一份);

6、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7、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

8、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9、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10、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3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复印件一份);

11、工程中标通知书(复印件一份);

12、工程合同(合同协议书和专用条款)(复印件一份);

13、工程竣工(交工)验收文件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工程质量鉴定书(复印件一份);(需包含参与验收的单位及人员、验收的内容、验收的结论、验收的时间等内容);境外工程还应提供驻外使领馆经商部门出具的工程真实性证明文件;

14、涉及到层数、单体建筑面积、跨度、长度、高度、结构类型等方面指标,应提供反映该项技术指标的图纸(复印件一份);

15、涉及到单项合同额、造价等指标的,应提供工程结算单(复印件一份);

(三)增项

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首页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填写并申报,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

(一)申请表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填报后打印一式一份及电子文档)

(二)综合资料(第一册):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一份);

3、申报资质上一或当期的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一份);

4、标准要求的主要设备购置发票(复印件一份);

5、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一份);

6、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学历证明)(复印件一份);

7、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岗位证书(复印件一份);

8、技术负责人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或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9、技术工人的身份证明、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复印件一份);

10、企业主要人员申报前3个月的社会保险证明(复印件一份);

11、技术负责人(或注册建造师)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复印件一份);

(四)变更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变更需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首页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中填写并申报,并按照下列顺序装订:

以下所有变更除提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备案表》(原件一式一份)外,还须根据不同变更内容提交下列材料:

1、营业执照注册号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式一份)。

2、企业注册地址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一式一份);

⑵、租房合同及房屋产权证明(企业自有房屋只需提供产权证明);(须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的专业如水利、公路、电信、特种专业等,以及二级以上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须提供此项)(复印件一式一份)。

3、注册资本金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式一份);

⑵、股东会议决议(须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的专业如水利、公路、电信、特种专业等,以及二级以上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须提供此项)(复印件一式一份)。

4、法定代表人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式一份); ⑵、股东会议决议或任职文件(复印件一式一份); 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一份);

⑷、职称证(如不具有则可不提供)(复印件一式一份)。

5、企业名称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式一份); ⑵、股东会议决议(复印件一式一份);

⑶、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⑷、安全生产许可证(须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批的专业如水利、公路、电信、特种专业等,以及二级以上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须提供此项)。

6、经济类型变更

⑴、变更后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式一份); ⑵、国资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改制文件(复印件一式一份)。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无

七、备注

1、以上资料中《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收原件(A4纸打印),其余资料查原件收复印件,复印件应加盖企业公章,否则复印件无效。

2、附件材料采用A4纸装订成册。附件材料应按上述所列申报材料顺序列出详细目录和页码,并有目录和分类编号;

3、申请住建部许可资质的建筑企业需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两份,附件资料一套;申请市级许可的资质,需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一份,附件资料一套;其中涉及到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专业部门资质的,每涉及一个专业部门,须另增加《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两份,附件资料一套。

4、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的规定,技术负责人年龄限制在60周岁及以下。

5、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直接向市政务中心市建委窗口提出申请。

八、行政审批年检或年审

九、事项类型(以法制办审定为准)

转报事项

十、网上预审

十一、联系方式

二级以上医院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2011年和2012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宏观监管月报表的累计汇总表。包括331所二级以上医院 (不含中医院) , 剔除资料中口腔、儿童、肿瘤、精神病、妇产等专科医院, 本研究对象为河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81家, 其中三级医院53所, 二级医院228所。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17.0对2012年1~12月全年“十大指标”的若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将“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2年全年, 全省281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二级医院为33.63种, 三级医院为48.21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79%,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6.62%,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5.3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8.96DDD。2011年和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见表1。

2.2 抗菌药物品种数情况

如表2所示, 抗菌药物品种数少于35 (含35) 种的二级医院有226所, 占二级医院总数的99.12%。53所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数均少于50 (含50) 种。各地市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分布情况见图1。

注:*占比1为在不同抗菌药物品种数区间的二级医院数目占二级医院总数的百分比。*占比2为在不同抗菌药物品种数区间的三级医院数目占三级医院总数的百分比。*占比3为在不同抗菌药物品种数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

2.3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情况

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处方和I类切口手术3方面分别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如表3所示, 我省281所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集中在50.01%~60.00%区间, 有154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54.8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集中在20%以下, 有243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86.48%。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集中在20.01%~30.00%区间, 有124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44.13%。

注:*占比1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同比例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占比2为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同比例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占比3为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同比例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

2.4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 情况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相关疾病治疗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等, 选取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指标, 制定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标准。计算AUD的公式为:AUD=抗菌药物消耗量 (累计DDD数) ×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其中: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某一时段消耗量/DDD值 (DDD即defined daily dose, 限定日剂量) 。使用强度是目前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最重要指标, 可实现各种水平的比较, 如不同病区、医院、地区甚至不同国家, 能更准确地反映抗菌药物的消耗。如表4所示, 我省28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的医院有200家, 占医院总数的71.17%。其中:集中在30.01%~40.00%之间的有167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59.43%。

*占比为在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区间的医院数目占医院总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3.1 总体情况

2012年, 我省28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9.79%, 远低于黄冠新[3]等调查报道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75.2%, 但仍高于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住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比例在40%左右[4];有调查显示在发展中国家, 医生抗菌药物处方率在35%~60%之间, 然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不足20%。WHO对12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显示, 患者门诊不必要抗菌药使用比例高达25%~75%[5], 与我省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16.62%相比远低于此水平;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5.39%, 与何绥平[6]等对全国118所三级综合医院进行调查数据96.9%相比, 我省预防用药比例很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8.96DDD, 远低于我国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报道的2005~2007年85.10、78.60和78.40的均值, 以及国内其他医院报道的76.86、76.28、68.2、58.4、65.8、65.6和49.9的均值[7]。也低于荷兰59家医院2002年的58.5DDD、德国145家医院和土耳其15家医院2003年的49.6DDD、52.64DDD的水平, 但仍高于欧洲15个国家2002年的平均抗菌药使用强度21DDD水平[8]。

表1为2011年和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各指标达标医院个数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20.00的医院达标数, 由2011年的160家医院上升到194家。

3.2 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情况达标率很高

2012年3月6日, 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发出“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9]。表2显示, 我省53所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均不超过50种, 228所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35种的占97.3%。我省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指标达标率很高, 约为99.12%。图1显示, 各地市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存在差异, 受医院级别因素影响, 如省直医院多为三级医院, 省直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多位于36~50种区间。

3.3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强度分析

“通知”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100人/天以下。我省281所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67%,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5.8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3.7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7.17DDD。依据各指标数据平均值我省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达标, 只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指标还略高。但根据原始统计数据和表3得知, 90.75%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60%, 最大值为83.00%;86.48%的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小于20%, 最大值为58.00%;56.94%的医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小于30%, 最大值高达100%。根据原始统计数据和表4得知, 71.17%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小于40DDD, 最大值为74DDD。说明281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差异较大, 仍有近2~5成的医院是不完全达标的。

4 结论

我省2012年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效果明显。对抗菌药物品种数做到了良好的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使用强度各指标在宏观上达标, 但281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使用强度情况差异较大, 还需进一步加强控制, 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使用强度达标率。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成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相对2011年相比, 各指标达标医院数呈上升趋势。97.3%的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35种, 100%的三级医院抗菌药品品种数≤50种;90.75%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60%, 86.48%的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20%, 56.94%的医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0%;71.17%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结论:河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效果明显;抗菌药物品种数指标达标率很高;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和强度需进一步加强控制。

关键词: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比例,强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卫医发[2009]38号.

[2]肖永红, 王进, 朱燕, 等.Mohnarin 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0, 20 (16) :2377-2383.

[3]黄冠新, 廖丹, 莫云.2009-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2, 22 (11) :2387-2389.

[4]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4) :4-9.

[5]MC CONNELL J.European action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Lacent, 2001, 358 (9295) :1787.

[6]何绥平, 黎沾良, 颜青.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外科, 2008, 46 (1) :12-14.

[7]吴玮峰, 张晔, 陆赛花, 等.2005-2010年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强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2012, 22 (9) :1871-1874.

[8]Vander Stichele RH, Elseviers MM, Ferech M, et al.Hospital consumption of antibiotics in 15 European countries:results of the ESAC Ret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1997-2002) [J]J of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6, 58 (1) :159-167.

二级以上医院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课题以阳泉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工作1年以上临床护士378名为研究对象。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包括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

1.2.2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 (the index of work satisfaction, IWS) [3], 为目前广泛认可且较完善的护士用IWS。本研究定义工作满意度为聘用制护士对其实际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职业地位、自主性、组织决策及互动合作的满意程度。该量表共44个条目,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分别为:完全不同意 (1分) 、部分不同意 (2分) 、不确定 (3分) 、基本同意 (4分) 及完全同意 (5分) 。本量表分为6个内容, 分别为收入 (6个条目) 、职业地位 (7个条目) 、自主性 (8个条目) 、工作任务 (6个条目) 、组织决策 (7个条目) 及互动合作 (10个条目) , 根据6个部分中不同的条目数, 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 使每个部分的满分为100分, 使测得的不同部分的数值有可比性。根据美国NDNQⅠ标准, >60分为高度满意, 40~60分为中度满意, <40分为低度满意。该量表的信度系数 (α) 为0.69。

1.3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 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 均在半小时填写完, 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 剔除不合格问卷, 372名合格者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用SPSS8.0软件包录入行统计描述并行两样本t检验。数据录入由2人重复录入、核查和纠错, 保证数据资料准确。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工作满意度, 即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他的工作的程度[4]。一个人对工作满意度高, 对工作就可能持积极态度;对工作不满意的人就可能对工作持消极态度。拥有高满意度员工的组织比那些满意度低的组织更有效;工作满意和缺勤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消极关系并且工作满意与流动率之间呈负相关[5]。

本调查结果表明, 护士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的状况。其中, 满意度最低的为收入, 其次是职业地位、组织决策、自主性、工作任务及互动合作。集中在:收入及收入的提高和增长、医生对护士的知识和技术尊重等, 这一结果与胡方[6]等对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我国目前聘用制护士在薪酬、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国外注册护士相比有明显差异有关[7]。

在正式护士与聘用制护士之间, 聘用制护士各项目满意度普遍低于正式护士, 其中, 收入情况、组织决定及自主性项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合同制护理人员大多从事基础护理工作, 工作负荷较大。她们的平均周工作时数和周夜班时数明显长于在编正式护理人员, 但是在工资收入上却与正式护理人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合同制护理人员目前立足岗位的同时又在寻找其他高收入职业, 一旦找到适合的工作就会改行, 不愿意终身从事护理职业。同时, 合同制护理人员对工作基本没有支配权, 参与决策权微乎其微, 缺少工作成就感和荣誉感, 被动工作的结果使合同制护理人员感到工作辛苦, 压力大, 受到不公正待遇却又无能为力, 易厌倦护理工作。

在目前基本医疗项目收费的制约下, 护理工作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等价的体现;当人们对自己的投入与产出与其他人相比较, 感到自己的产出投入比不平衡时, 就会对分配公平产生怀疑。薪酬的不合理, 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之间权利与责任不对称, 容易引起员工在比较中产生不公平感, 造成心理上失衡, 导致不满情绪, 增加离职的可能性。目前, 医院使用大量合同护士, 实际上变相剥夺了护士的劳动力, 降低了护士劳动的价值, 减少了专业发展的机会, 使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8]。因此, 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和薪酬体系, 从岗位的复杂性、责任、控制范围、所需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岗位价值进行量化, 确定薪酬的结构比例, 是提高护士满意度的必要条件。

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 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临床护士满意度整体偏低, 聘用制护士在收入情况、组织决定及自主性上满意度更低于正式护士。护理管理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护士待遇, 改善护士专业地位[9], 提供更多发展机会。这样才能提高护士满意度,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Ingersoll GL, Olsan T, Drewcates J, et al.Nurses'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career intent[J].J Nurs Adm, 2002, 32 (5) :250~261

[2]DrewsTT, Fisher ML.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stay:RNs'perceptions[J].Nurs Manage, 1996, 27 (3) :58

[3]Friese CR.Nurse practice environments and outcomes:implications for oncology nursing[J].Oncol Nurs Forum, 2005, 32 (4) :765~772

[4]Cavanagh SJ.Nursing turnover: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J].J Adv Nurs, 1989, 14 (7) :587~596

[5][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

[6]胡方, 刘毅.医院合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33 (6) :217~219

[7]黄金, 李乐之, 彭丹, 等.三级医院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愿的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6) :527~530

[8]何淑贞, 张宝玲, 曲成毅, 等.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7, 21 (6) :1608~1610

二级以上医院 篇7

如何能使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取得实效, 真正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使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对支援前后各环节进行探讨, 为项目成功开展提供建议。

1 分析受援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由于众多历史原因, 包括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村卫生室及县医院的竞争以及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的等等, 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尽人意。仅以青岛市乡镇卫生院为例:1/3卫生院有或略有盈余, 1/3勉强维持目前状况, 1/3连续多年亏损, 资不抵债。超过半数乡镇卫生院多年没有增加设备投入, 人才老化、外流现象严重, 卫生院发展的新陈代谢机制毁损严重, 朝不保夕, 没有发展后劲[1]。卫生支农选择的多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的乡镇卫生院, 不管是作为受援乡镇卫生院还是支援医院, 应该对受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情况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其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急需的帮助。

除了对受援医院现状、问题的分析, 双方还应深入学习新的医改政策文件, 包括国家宏观改革目标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文件。当前来讲, 新医改一系列改革给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覆盖、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实都将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支援项目的开展需要与国家或地方的改革政策相结合, 深入领会新医改政策, 认真阅读近几年国家制定的配套改革政策, 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前景, 正确预测和判断受援乡镇卫生院在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 为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好铺垫工作, 也为有目的、有成效支农打好基础。

2 制定支农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

2.1 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的确定

服务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医疗机构要想生存发展下去, 就必须有一定的服务量, 这是医疗机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乡镇卫生院的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就需要受援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能逐步增加服务的数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是乡镇卫生院为生存“重医轻防”, 防保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地区农村居民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 首先, 农村健康教育普及率严重不足, 农民对常见病、慢性病、卫生保健常识缺乏基本了解;其次, 农村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近期改革的重点之一, 也是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主要方向, 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除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农村的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 其中以乡镇卫生院为主。

2009年10月, 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年版) 》 (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列举10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及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这些服务内容的提供依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双方一定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受援期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 将工作重心转向疾病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具体体现在, 推动乡镇卫生院以健康管理为中心, 转变服务模式, 学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主动服务, 上门服务, 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 为农村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分步开展, 优先为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档案, 通过几年时间实现规范建立全体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首先, 分步实施目标需要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受援乡镇卫生院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和可使用资金数量共同分析制定。其次, 受援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划, 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的普及, 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 并结合重点服务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明确每年、每季度以什么形式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再次, 受援乡镇卫生院对预防接种建证率、某种疫苗接种率在受援期间指标达标率制定目标。

2.2 适宜技术的开展和现有技术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另一个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这也正是多年来卫生支农的中心目标, 也就是卫生技术支农。新医改要求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实际上是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 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乡镇卫生院, 相对于县级医院, 乡镇卫生院更接近居民;而相对于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具备更加充足的一般诊疗服务资源。卫生部《关于落实2010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要求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网中的骨干作用, 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重点探索建立双向转诊的长效机制, 明确转诊程序, 简化转诊手续, 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 增加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业务量, 乡镇卫生院发展就要以农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3]。适宜技术的开展是提高基本医疗门诊量的途径之一, 选取居民有较大需求, 以前又未开展的适宜在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基本医疗技术项目, 借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 逐步开展。另外, 改善和提高基本诊疗技术水平, 吸引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首选乡镇卫生院是增加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另一途径。卫生支农很重要的目标其实就是传统的技术支农, 也就是适宜技术开展和现有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双方应就这两方面达成目标, 支农期间有选择的选取相应诊疗技术项目作为支农的重点任务。通常选择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 包括门诊、急救、产科、检验、感染性疾病等;当然, 诊疗技术项目的选择除了前面这些在基层机构最常见的医疗服务项目, 还应结合当地的疾病模式和就医模式来确定当地特需的技术项目, 比如血吸虫疫源地的血吸虫病诊疗技术。在卫生支农过程中, 支农医院和支农人员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规范管理等多种方式, 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为农村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队伍, 使乡镇卫生院能够切实承担起维护农民健康的责任。

2.3 完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

乡镇卫生院的职能还包括对村卫生室的管理, 即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 负责本地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 对村级卫生组织以及个体诊所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 乡镇卫生院就是乡镇这一级政府的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保健站, 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并不单纯是政府卫生资源投入不足, 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滞后, 缺乏有效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信息统计、监督管理, 卫生服务指导与管理四大方面[5]。也就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把当地年度公共卫生计划落实到具体乡、村;负责乡、村的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 及时、全面反映卫生状况;除此以外, 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 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规范行其医行为。受援乡镇卫生院应该充分认识其应当行使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结合实际分析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是否需要支援医院提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支援工作。

3 共同促进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的完成

3.1 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充分沟通, 达成一致目标

二级以上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 双方在签订支援协议前需要充分沟通, 就支援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以及支援期间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达成共识。对公共卫生服务、临床医疗服务进行量化, 明确任务达成过程中支援医院和支援人员需要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教育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等。

3.2 对支援人员的选择

3.2.1 在支援政策基础上进行倡导和自愿报名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办法》指出,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选派政治素质高、医德医风好、专业技术精、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 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支援工作。各地建立起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以江苏省为例, 2006年《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要求在晋升主治、副主任医师前须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 其中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不管是政策要求的选派还是晋升的需要都是半强制性的确定支援人员, 均会存在支援人员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势必影响支援工作的热情。由于支援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 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可能出现许多支援队员是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去从事支援工作。

从另一方面来讲, 支援工作其实也是给支援队员一个新的环境和机会, 在基层卫生机构会带给支援队员不仅是更大的升展空间, 更能磨练出管理的能力, 甚至可以把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城市医师通过对口支援可以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真正感触到农民群众就医困难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 增强责任心, 提高服务意识。总之, 从长远来看, 支援工作对于支援人员个人事业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在支援政策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倡导、宣传, 提倡自愿报名, 改变支农工作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 在让医务人员在了解支援政策、了解支援医院和支援任务与目标的基础上来选择从事支援工作。不仅仅是为支农而支农, 为晋升而支农, 而是在实现受援乡镇卫生院组织目标的同时, 提供给支援医院医务人员一个不同的发展平台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促进支援队员的个人发展进步。

3.2.2 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

另一方面, 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也很重要, 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缺乏的不仅是临床医技人员, 同样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医院管理人才和中医药人才等。因此, 支援人员主要应该包含这几类专业人员, 结合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类人员, 帮助乡镇卫生院实现其发展目标。在支援医院中挑选出真正有管理才能的、有抱负的、有技能的, 包括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有服务基层愿望的人员作为支援队员。

3.3 支援人员及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良好的互动机制的建立

支援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 为实现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 支援人员与受援卫生院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沟通, 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支援人员与其在受援医院的同事形成帮扶关系, 双方明确支援期间的总工作目标及各阶段的细分目标, 具体体现在双方就工作目标的细分和责任的进一步明确, 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善, 必要时能及时通过培训和带队教学的方式提高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遇到双方暂时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甚至可以请示支援医院给予相应支持和帮助, 不仅借助支援人员同时借助支援医院。

3.4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对支农工作绩效的考核, 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卫生支农绩效考评管理体系, 对卫生支农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进行公正、客观和准确地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支农目标提供保障。绩效考评对象主要是支援医院、受援医院、派驻医务人员, 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 重点考评支援医务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 考核结果用于对支援人员的奖惩和晋升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军绩, 李传荣.青岛市农村卫生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4, 24 (2) :37-38.

[2]熊巨洋, 张亮, 冯占春, 等.“标准服务量”在乡镇卫生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4) :220-222.

[3]张增智, 傅茂笋, 毛天训.试论乡镇卫生院突破发展困局的思路和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8) :460-462.

[4]刘斯斯.寻根乡镇卫生院改革[J].中国投资, 2010 (6) :64-65.

二级以上医院 篇8

如何能使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取得实效,真正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使支援工作成效显著是亟待考虑的问题,文章将对支援前后各环节进行探讨,为项目成功开展提供建议。

1 分析受援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包括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村卫生室及县医院的竞争以及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的等等,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尽人意。仅以青岛市乡镇卫生院为例:1/3卫生院有或略有盈余,1/3勉强维持目前状况,1/3连续多年亏损,资不抵债。超过半数乡镇卫生院多年没有增加设备投入,人才老化、外流现象严重,卫生院发展的新陈代谢机制毁损严重,朝不保夕,没有发展后劲[1]。卫生支农选择的多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的乡镇卫生院,不管是作为受援乡镇卫生院还是支援医院,应该对受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情况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其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急需的帮助。

除了对受援医院现状、问题的分析,双方还应深入学习新的医改政策文件,包括国家宏观改革目标和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文件。当前来讲,新医改给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广覆盖、政府对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落实都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支援项目的开展需要与国家或地方的改革政策相结合,充分认识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前景,正确预测和判断受援乡镇卫生院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做好铺垫工作,也为有目的、有成效支农打好基础。

2 制定支农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

2.1 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的确定

服务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医疗机构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服务量,这是医疗机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乡镇卫生院的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就需要受援乡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能逐步增加服务的数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是乡镇卫生院为生存“重医轻防”,防保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地区农村居民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首先,农村健康教育普及率严重不足,农民对常见病、慢性病、卫生保健常识缺乏基本了解;其次,农村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近期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主要方向,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除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农村的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以乡镇卫生院为主。

2009年10月,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列举10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及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这些服务内容的提供依靠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双方一定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受援期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将工作重心转向疾病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具体体现在,推动乡镇卫生院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学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充分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为农村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采取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分步开展,优先为儿童、妇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档案,通过几年时间实现规范建立全体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首先,分步实施目标需要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受援乡镇卫生院具备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和可使用资金数量共同分析制定。其次,受援医院在健康教育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划,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并结合重点服务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明确每年、每季度以什么形式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再次,受援乡镇卫生院对预防接种建证率、某种疫苗接种率在受援期间指标达标率制定目标。

2.2 适宜技术的开展和现有技术的提高

乡镇卫生院另一个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也正是多年来卫生支农的中心目标,也就是卫生技术支农。新医改要求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实际上是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是乡镇卫生院,相对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更接近居民;而相对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具备更加充足的一般诊疗服务资源。卫生部《关于落实2010年医改任务做好农村卫生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要求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网中的骨干作用,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之间重点探索建立双向转诊的长效机制,明确转诊程序,简化转诊手续,鼓励农村居民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提高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增加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业务量,乡镇卫生院发展就要以农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3]。适宜技术的开展是提高基本医疗门诊量的途径之一,选取居民有较大需求,以前又未开展的适宜在乡镇卫生院开展的基本医疗技术项目,借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逐步开展。另外,改善和提高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吸引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首选乡镇卫生院是增加乡镇卫生院门诊量的另一途径。卫生支农很重要的目标其实就是传统的技术支农,也就是适宜技术开展和现有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双方应就这两方面达成目标,支农期间有选择的选取相应诊疗技术项目作为支农的重点任务。通常选择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包括门诊、急救、产科、检验、感染性疾病等;当然,诊疗技术项目的选择除了前面这些在基层机构最常见的医疗服务项目,还应结合当地的疾病模式和就医模式来确定当地特需的技术项目,比如血吸虫疫源地的血吸虫病诊疗技术。在卫生支农过程中,支农医院和支农人员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规范管理等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队伍,使乡镇卫生院能够切实承担起维护农民健康的责任。

2.3 完善卫生行政管理职能

乡镇卫生院的职能还包括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即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本地的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对村级卫生组织以及个体诊所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乡镇卫生院就是乡镇这一级政府的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保健站,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并不单纯是政府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涉及计划、基本卫生信息统计、监督管理,卫生服务指导与管理四大方面[5]。也就是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把当地年度公共卫生计划落实到具体乡、村;负责乡、村的基本卫生信息的统计,及时、全面反映卫生状况;除此以外,乡镇卫生院还需要对村卫生室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及技术指导,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规范行其医行为。受援乡镇卫生院应该充分认识其应当行使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结合实际分析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是否需要支援医院提供公共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支援工作。

3 共同促进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的完成

3.1 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充分沟通,达成一致目标

二级以上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双方在签订支援协议前需要充分沟通,就支援期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以及支援期间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达成共识。对公共卫生服务、临床医疗服务进行量化,明确任务达成过程中支援医院和支援人员需要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教育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等。

3.2 对支援人员的选择

3.2.1 在支援政策基础上进行倡导和自愿报名

《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办法》指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选派政治素质高、医德医风好、专业技术精、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支援工作。各地建立起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以江苏省为例,2006年《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要求在晋升主治、副主任医师前须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其中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不管是政策要求的选派还是晋升的需要都是半强制性的确定支援人员,均会存在支援人员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势必影响支援工作的热情。由于支援工作持续的时间较长,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出现许多支援队员在不情愿的状态下去从事支援工作。

从另一方面来讲,支援工作其实也是给支援队员一个新的环境和机会,基层卫生机构会带给支援队员带来更大的升展空间,磨练出管理的能力,甚至可以把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城市医师通过对口支援可以加深对基层的认识,真正感触到农民群众就医困难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渴求,增强责任心,提高服务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在支援政策的基础上应该进行倡导、宣传,提倡自愿报名,改变支农工作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思想,在让医务人员在了解支援政策、了解支援医院和支援任务与目标的基础上来选择从事支援工作。不仅仅是为支农而支农,为晋升而支农,而是在实现受援乡镇卫生院组织目标的同时,提供给支援医院医务人员一个不同的发展平台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促进支援队员的个人发展进步。

3.2.2 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

另一方面,支援人员的专业类别也很重要,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目标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乡镇卫生院缺乏的不仅是临床医技人员,同样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医院管理人才和中医药人才等。因此,支援人员主要应该包含这几类专业人员,结合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类人员,帮助乡镇卫生院实现其发展目标。在支援医院中挑选出真正有管理才能的、有抱负的、有技能的,包括临床技能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有服务基层愿望的人员作为支援队员。

3.2.3 支援人员及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良好的互动机制的建立

支援人员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为实现乡镇卫生院工作目标,支援人员与受援卫生院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支援人员与其在受援医院的同事形成帮扶关系,双方明确支援期间的总工作目标及各阶段的细分目标,具体体现在双方就工作目标的细分和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改善,必要时能及时通过培训和带队教学的方式提高受援医院医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遇到双方暂时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请示支援医院给予相应支持和帮助,不仅借助支援人员同时借助支援医院。

3.2.4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对支农工作绩效的考核,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卫生支农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对卫生支农机构和人员的绩效进行公正、客观和准确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支农目标提供保障。绩效考评对象主要是支援医院、受援医院、派驻医务人员,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重点考评支援医务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用于对支援人员的奖惩和晋升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军绩,李传荣.青岛市农村卫生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2):37-38.

[2]熊巨洋,张亮,冯占春等.“标准服务量”在乡镇卫生院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4:220-222.

[3]张增智,傅茂笋,毛天训.试论乡镇卫生院突破发展困局的思路和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8:460-462.

[4]刘斯斯.寻根乡镇卫生院改革[J].中国投资,2010,6:64-6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一体化下的新城市格局下一篇:山水美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