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上居民

2024-09-27

45岁以上居民(共7篇)

45岁以上居民 篇1

高血压病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疾病, 病因复杂、病程长、变化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 又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西藏地处高原地区, 平均海拔3 680 m, 近年来报道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内地[1]。Halpem等[2]认为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连续性是高血压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极其重要。随着西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不断增加。为了解目前高原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情况, 现对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45岁以上农牧民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 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拉萨市堆龙德庆县45岁以上农牧民进行体检, 对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1年以上的184例患者进行调查。184例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按1999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 病程>1年。其中男65例、女119例, 年龄 (57.79±9.63) 岁;收缩压 (150.39±21.75) mm Hg、舒张压 (98.92±11.36) mm Hg。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状况: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病程;服药情况: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法, 是否规律服药、定期复诊, 出现少服、漏服、多服、停服及不定期复诊的原因;对药物疗效的了解程度:分为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

1.2.2 调查方法

以问卷式调查表为基础, 直接与调查者及其亲属交谈, 并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调查表中的各项调查内容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 以使调查者在对问卷内容完全理解后认真填写, 之后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本次发放问卷190份, 回收有效问卷184份, 回收率为96.84%。

1.2.3 评价标准

采用Morisky推荐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4个问题: (1) 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 (2) 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 (3) 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 是否曾停药; (4) 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 是否曾停药。4个问题回答均为“否”即为依从性良好;4个问题有1个或1个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

本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者12例 (6.52%) , 依从性差者172例 (93.47%) ;其中79例 (42.93%) 起初因高血压病住院或高血压症状门诊就诊, 规律服药1个月左右, 待常规降压药服完后, 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而自行停药, 或改服藏药, 藏药成分不详;93例 (50.54%) 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 有控制高血压的药物, 但因没有症状或偶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一直没有服药。

2.2 高血压患者对药疗知识的了解程度

本次结果显示, 患者对不规律服药的后果、停药及换药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较低, 比例分别高达73.37%、79.85%和83.70%, 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定期复诊的意义了解程度也偏低, 比例分别为35.33%和14.13%。见表1。

3 讨论

依从性又称为遵医性、顺应性、顺从性[3]。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指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是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同时也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及最经济的手段。由于用药依从性不佳, 血压持续在一个高的水平或者大幅度波动, 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麻烦, 而且增加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

3.1 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 西藏堆龙德庆县高血压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 服药的随意性较强。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比例仅占6.52%, 依从性差的比例高达93.47%, 其中有42.93%的患者起初因高血压病住院或高血压症状门诊就诊, 规律服药1个月左右, 待常规降压药服完后, 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而自行停药或改服藏药;50.54%患者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 也有控制高血压病的药, 但因症状不明显一直没有服药。依从性好坏与高血压病知识掌握情况关系密切, 未掌握高血压病知识的患者依从性差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这与当地文化程度低、卫生资源落后, 患者对高血压病认知力差有关。提示我们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页或小册子、录像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高血压病的防控知识, 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诊断、临床表现、用药方法、血压检测等方面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技能。利用每天与患者接触的机会, 进行随机性教育和座谈式教育, 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知识、药物作用、服药剂量和方法等, 有效督导患者合理用药。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 定期随访。选择药物时, 根据病情尽量选择每日一次的长效制剂, 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 也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4]。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自认为血压不高就自行减少药量甚至停药, 而测量血压所得的客观结果, 则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督促患者遵从用药方案, 从而提高依从性。

3.2 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 但并非不治之症, 坚持长期规律服药, 高血压病可获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规律服药、随意减量或突停、换药易使病情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定期复诊可预防及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疗效不佳者可及时寻找病因, 以便及早对因治疗;通过血药浓度的测定, 可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本次接受调查的患者中, 了解不规律服药后果者仅占8.15%, 了解定期复诊意义者仅占14.13%, 了解停药注意事项者仅占8.70%, 几乎没有患者了解换药的注意事项, 可见当地农牧民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很少, 相关的健康教育远远跟不上。因此, 需告知患者长期服药、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长期、终生药物治疗, 医疗费用往往会成为患者较大的经济负担, 加上本地区较贫穷, 导致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收入低、经济承受能力不足而中断治疗、减少药量、随意购买便宜药等不良行为。另外, 依从性还受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 患者能否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除了与个人的信念、意志有关外, 还与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5]。因此, 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药物的同时还需要行政干预, 即需要得到政府、组织、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降低药价、提高患者的医保普及率及医保额度,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社区综合干预, 发挥家庭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 加强患者的亲戚、邻居、朋友对患者的支持作用, 呼吁政府、社会对低收入贫困患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从精神和物质上对高血压病患者形成一种强有力、多方面的支持力量, 提高其依从性, 有效控制血压,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胡以松, 姚崇华, 王文志, 等.2002年中国部分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J].卫生研究, 2006, 35 (5) :573-575.

[2]王婷婷.抗高血压药口服时的失当[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7) :783-784.

[3]吴玉玲, 乐丽珍, 潘杰, 等.高血压患者服用中药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6) :2-4.

[4]卢云娟, 梁春丽, 速晓莹, 等.监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 11 (4) :227.

[5]肖惠敏, 姜小鹰.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969-970.

45岁以上居民 篇2

【摘要】目的:为了解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水平,引导医疗卫生和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方法:2010年6~9月,在鱼台县农村抽取部分18岁以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110人,超重率为30.45%,肥胖率为8.56%;高血压患病率为19.06%,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为15.09%,治疗率为7.08%;血脂异常率为15.59%,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分别为3.51%、7.66%、6.39%。结论:鱼台县农村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农村居民;患病率

2010 fish set county village over 18 years of age the residents are chronic non- contagion disease investigate circumstance investigate

Jiang Maoshu

【Abstract】Purpose:For the sake of solution village residents chronic non- contagion disease(chronic disease) fall ill level, leading medical treatment hygiene and health related industry of development, instruction the residents adopt health life style, promote residents health character of further exaltation.Method:20106~9 month, sample part in the fish set county village 18 years old with above the residents carry on investigate.Result:Investigate 1110 people, the excess rate is 30.45%, fat rate is 8.56%;The high blood pressure fall ill the rate as 19.06%,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sufferer's high blood pressure understand the rate as 15.09%, treatment rate is 7.08%;Blood fat abnormality the rate is 15.59%, among them the Gao cholesterol blood disease fall ill rate, Gao glycerin three ester blood disease fall ill rate, low egg white cholesterol of the high definition fat fall ill the rate is 3.51%, 7.66%, 6.39%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fish set county village become adult residents' chronic disease to fall ill a rate higher.

【Key words】Chronic non- contagion disease;Residents of the village;Fall ill a rate

为了解鱼台县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病水平,引导医疗卫生和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2010年6-9月,我们在鱼台县农村抽取部分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6~9月,采用等容量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鱼台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再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90户家庭,对家中所有18岁以上成人进行调查。合计抽取540户,调查1110人。

1.2 方法。

1.2.1 询问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入调查住户,询问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等),主要慢性疾病的现患情况及家庭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营养及慢性病的有关知识、饮食习惯。

1.2.2 医学体检:以调查村为单位集中进行体检。由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方法测量血压[1],连测2次,取平均值;用经校正的TZG-2型身高计测量身高,以cm为单位,精确度为0.1cm;用经校正的RGF-140型体重秤测量体重,以kg为单位,精确度为0.1kg。计算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1.2.3 实验室检测:在体检时,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CHOD-PAP法检测血浆总胆固醇,采用GPO-PAP法检测甘油三酯,采用直接匀相测定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4 病例定义: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k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知晓率定义为可能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在本次调查测量血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者(专业人员诊断)所占比例;高血压治疗率为被诊断为高血压的调查对象中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所占比例。依据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推荐的标准[2],总胆固醇5.20~5.71mmol/L为边缘升高,≥5.72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1.70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有上述3种疾病的1种即为血脂异常。采用卫生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3],以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2.5 统计处理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病患病情况。

2.1.1 超重与肥胖的情况:调查1110人,超重的338人,超重率为30.45%;肥胖的95人,肥胖率为8.56%。超重率男性为26.39%(138/523)人,女性为34.07%(200/587),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p< 0.01);肥胖率为男性为6.31%(33/523),女性为10.56%(62/587),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9,p<0.05)。青年(18~44岁)、壮年(45~59岁)、老年(60岁以上)超重与肥胖罹患情况见表1。

表1 2010年鱼台县农村部分18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调查情况

2.1.2 高血压患病情况。

2.1.2.1 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1110人,发现高血压212人,罹患率为19.09%。高血压罹患率男性为23.13%(121/523),女性为15.50%(91/587),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p<0.01);青年人为12.52%,壮年人为23.87%,老年人高达49.54%,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1,p<0.01)。见表2。

2.1.2.2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情况调查212名高血患者,知晓自己为高血压的32人,占15.09%。高血压知晓率,男性为16.52%(20/21),女性为13.19%(1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3,p>0.05);青年为6.74%(6/89);壮年为27.54%(19/69),老年为12.9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0,p<0.01)。见表2

表2 2010年鱼台县农村部分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知晓与治疗情况

2.1.2.3 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调查212名高血压患者,近2周内用降压药物治疗的15人,占7.08%。高血压治疗率,男性7.44%(9/121),女性为6.59%(6/91),差异无统计意义(x2=0.06,p>0.05);青年为1.12%(1/89),壮年为14.49%(10/69),老年为7.41%(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见表2

2.1.3 血脂异常情况调查1110人,血脂异常者173人,患病率为15.59%。血脂异常患病率,男性为20.65%(108/523),女性为11.07%(65/587),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8,p<0.01);青年、壮年、老年分别为16.74%、13.84%、1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p>0.05)。调查对象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3.51%(39/1110),其中男性为4.21%(22/523),女性为2.89%(17/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p>0.05);青年、壮年、老年分别为2.95%、5.18%、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4,p>0.05)。调查人群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7.66%(85/1110),其中男性为11.28%(59/523),女性为4.43%(26/587),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6,p<0.01);青年、壮年、老年分别为9.56%、2.0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p<0.01)。调查人数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为6.39%(71/1110),男性为7.27%(38/523),女性为5.62%(33/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青年、壮年、老年分别为6.75%、7.9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2,p<0.01)。见表2。

3.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业余静息生活时间逐渐增多,催生了居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加上人口龄化、慢性病防治措施和农村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等因素,使得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本次调查结果,鱼台县部分农村18岁居民超重率为30.45%,肥胖率为8.56%,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2002年全国平均肥胖率5.6%,超重率为17.6%)[4]。提倡健康体重理念,保持合理体重,并积极预防和控制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疾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人群生活质量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之一。鱼台县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均从青壮年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因此,做好青壮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预防控制的意义非常重要。

本次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19.09%,略高于全国水平(18.8%)[4];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为15.09%、高血压治疗率为7.08%,均较低。因此,要积极推进改善膳食结构的措施,如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钾、钙、优质蛋白的摄入,预防超重和肥胖;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推动戒烟、限酒行动,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

本次调查结果,鱼台县部分农村18岁以上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15.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6%)[4];中青年较高,老年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中、青年业余静息生活时间较长,且膳食结构中高脂肪、高热能食物比重较大有关。对人群血脂异常的预防,应从控制饮食为主,通过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相结合,使人群血脂保持在合适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6.

[2]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T].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3]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4]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5.

45岁以上居民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9年通过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并按5%比例从闸北区常住人口中抽取空腹血糖值<7.0 mmol/L的45岁及45岁以上居民16 592名。常住人口定义为在辖区内居住6个月以上的户籍居民和非户籍居民。

1.2 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点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并在居委会协调、配合下,由社区医务人员下到社区抽取空腹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均采用统一的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可比性。IFG的界定标准为空腹血糖≥6.1 mmol/L、<7.0 mmol/L,而<6.1 mmol/L则定义为空腹血糖非异常。研究指标主要包括:(1)人口学指标: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2)生理指标:颈围、心率、腰臀比和体质指数;(3)生化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癌胚抗原、大便隐血试验、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尿肌酐比值、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4)其他指标: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饮食咸淡、饮食荤素、每日睡眠时间、IFG史、IGT史、糖尿病家族史及其他相关疾病史(心脑血管病变史、妊娠糖尿病史、分娩大婴儿史、有不能解释的滞产史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史)。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6.0软件,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平均秩次来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对非正态分布资料或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6 592名研究对象中,女性10 110人,占60.9%;男性6 482人,占39.1%。IFG者1 524人,占9.2%;非异常者15 068人,占90.8%。在异常组中,女性895人,占58.7%;男性629人,占41.3%。在非异常组中,女性9 215人,占61.2%;男性5 853人,占38.8%。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1.75岁,异常组的平均年龄为64.62岁,非异常组的平均年龄为61.46岁(t=-10.99,P<0.01)。从年龄段来看,异常组中45~岁组占19.0%,55~岁组占37.1%,65~岁组占20.3%,75岁及以上组占23.6%;非异常组中45~岁组占29.4%,55~岁组占39.4%,65~岁组占14.9%,75岁及以上组占16.3%。异常组中户籍人口占84.1%,非户籍人口占15.9%;非异常组中户籍人口占81.8%,非户籍人口占18.2%。从文化程度来看,在异常组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中专和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分别占64.8%、25.6%和9.6%,在非异常组中则分别占56.6%、33.6%和9.8%。除性别外,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户籍和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生理指标

异常组除平均身高略低于非异常组外,其颈围、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平均值都高于非异常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2.3 生化指标

表3显示,异常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值高于非异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平均值低于非异常组。异常组的肾功能指标中,血尿酸、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平均值均高于非异常组。尿肌酐比值由于严重偏态,不适合用平均值来描述,其平均秩次显示为异常组高于非异常组。IFG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三项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指标中癌胚抗原的平均值分别高于非异常组,且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此外,两组研究对象的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03,P=0.87)。

2.4 生活习惯及家族史

两组研究对象的每日睡眠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0.10,P=0.92),吸烟、饮酒、饮食咸淡、饮食荤素和糖尿病家族史及其他相关病史的构成,经统计学检验也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异常组中,有空腹血糖史和IGT史的比例高于非异常者,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4。

2.5 IFG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选取因素时参考相关文献,选择有代表性的22个指标进入模型筛选。以IFG与否为因变量(非异常=1,异常=2),将性别(1=男,2=女)、年龄、文化程度(设文盲及半文盲、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本科和研究生8个等级,并以文盲及半文盲为对照设置哑变量)、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血尿酸、吸烟(1=否,2=是)、饮酒(1=否,2=是)、饮食咸淡(以淡为对照设置哑变量)、饮食荤素(以素为对照设置哑变量)、每日睡眠时间(小时)、糖尿病家族史及其他相关病史(1=无,2=有)、空腹血糖史(1=无,2=有)和糖耐量受损史(1=无,2=有)2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设定进入的α值为0.049,退出的α值为0.05)进行因素筛选。用逐步后退法筛选出13个因素,并按偏回归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见表5。结果表明,有IFG史、IGT史者极易成为IFG者,有IFG史的人群发生IFG的危险性为没有IFG史人群的1 562倍;有IGT史人群的危险性为没有IGT史人群的63倍;腰臀比、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年龄、收缩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值越大者,发生IFG的风险越大;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值越低者,发生IFG的风险则越大;女性比男性成为IFG者的风险大。

3 讨论

3.1 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掌握IFG和IGT情况

本次研究人群中IFG者约占10%,因此,早期预防和控制此类人群糖尿病的发病非常必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IFG史者发生空腹血糖的危险性极高,间接地反映既往有IFG史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空腹血糖值没有转归到正常范围。此外,有IGT史者发生空腹血糖的危险性是没有IGT史者的60多倍。由于近一半的IFG者同时会合并IGT[3],且有研究报道,糖耐量受损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IFG者[4],因此,IGT史同样值得关注。在社区进行糖尿病相关疾病早期防控工作时,应着重掌握人群IFG史和IGT史的信息,对这些重点人群从“知、信、行”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以预防这部分人群成为“准”糖尿病患者[5]。虽然《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糖尿病家族史及其他相关病史列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本研究显示,这2个因素并非IFG的危险因素,由此提示我们在开展预防IFG工作时,对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和其他相关病史但有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同样要加以适当干预。

3.2 关注其他相关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指南》将收缩压、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异常列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之相似,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收缩压和甘油三酯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IFG的危险性分别是增加前的1.012倍和1.052倍。除了关心《指南》中的糖尿病高危因素之外,高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IFG的危险性就降低为增加前的58.5%;低密度脂蛋白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IFG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009倍。此外,肝功能具有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的降解、根据机体需要以决定降解的量、保持激素间的协调和制约平衡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IFG的危险性分别是增加前的1.009倍和1.004倍;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IFG的危险性就降低为增加前的99%。可见,在预防IFG时,不仅要关注《指南》中所列的糖尿病高危因素,而且还需要关注其他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将预防工作的重心前移,防止空腹血糖非异常人群向异常人群转变。

3.3 培养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预防与控制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一直以来是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6],在本研究人群中,有41.4%的人已经超重(BMI≥25 kg/m2),5.7%的人属于肥胖(BMI≥30 kg/m2),两者均占一定比例。《指南》也将体质指数列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同样考虑了肥胖的相关指标。在单因素分析中,IFG组的体重、颈围、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的平均值都高于非异常组,身高却低于非异常组。而在多因素分析中,腰臀比和体质指数进入了最终模型,且腰臀比大者发生IFG的风险高于体质指数大者。相对于颈围指标,用腰臀比和体质指数判断被测对象超重和肥胖情况更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且腰臀比可能比体质指数更加敏感。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体质指数超过25 kg/m2为超重的标准,本研究IFG组的体质指数平均值已超过这个标准,即约有半数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因此,需要对异常组对象的体重进行合理控制,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控制热量摄取和适度增大运动量,达到预防和控制超重和减肥的效果。在此方面,社区可以设计相关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养成计划,组织同样需要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人群进行经验分享,提高依从性,从而推动计划有效的落实。

3.4 关注老年女性IFG的早期预防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每增高1岁发生IFG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025倍,女性发生IFG的风险是男性的1.217倍。本研究还发现,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IFG者分别占13.4%和11.2%,且有统计学差异(χ2=5.86,P=0.02)。提示在早期预防和控制人群IFG的相关工作中需更多地关注老年女性,同时,从社区防治干预角度来说,由于老年女性留守家庭的时间较多,她们的依从性会较好,对她们进行干预的效果也可能会更好。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45岁及45岁以上居民空腹血糖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前移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5%比例从闸北区常住人口中抽取16592人,并将该人群分为空腹血糖异常组和非异常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异常者1 524人,占9.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异常组的年龄、户籍人口、文化程度、颈围、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癌胚抗原、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异常史比例和糖耐量异常史比例等均高于非异常组,身高和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非异常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异常史、糖耐量异常史、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年龄、收缩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闸北区有一定的空腹血糖异常人群,需要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从掌握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异常史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情况,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关注老年女性健康等方面入手,早期有效地预防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

关键词:空腹血糖异常,危险因素,预防前移

参考文献

[1]Baena-Dlez JM,Arboix A,Merino-Audi M,et al.Impaired fastingglucose as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thrombotic or lacunar cerebralinfarction.a case-control study[J].Neurologia,2009,24(1):24-29.

[2]Jaana Lindstrm,Anne Louheranta,Marjo Mannelin,et al.The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3-yearresults on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J].Diabetes Care,2003,26(12):3230-3236.

[3]许樟荣.糖耐量受损早期干预的临床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2004,84(21):1765-1767.

[4]Benjamin SM,Valdez R,Geiss LS,et al.Estimated number of adultswith pre-diabetes in the US in 2000:opportunities for prevention[J].Diabetes Care,2003,26(3):645-649.

[5]彭秀萍.知-信-行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1(9):145-146.

45岁以上居民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选择3个乡镇所有35岁以上常住户籍人口12 296人进行调查,调查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完整者11 221人全部纳入综合干预管理。管理对象中男性5 206人,女性6 015人。

1.2方法

基线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调查表内容逐项询问。主要内容为心脑血管疾病史、家族史、高血压有关的危险因素等;血压测量采用经校正的欧姆龙HEM4021型电子血压计,连续进行2次测量,间隔至少1min,要求2次差值不超过5mmHg,超过者进行第3次血压测量;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心电图检查及身高体重测量;高血压诊断与分级分层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随访管理按高危、中危、低危三级,分别实行每月、每二月、每季一次随访。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3个乡镇35岁以上应管理的本县户籍常住人口为12 296人,至2010年12月,纳入规范化管理的有11 221人,人群管理率91.26%。其中高血压患者2 813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07%,以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做标化,标化患病率为20.25%;高危对象3 742人,占33.35%;一般人群4 666人,占41.58%。2010年底与2009年基线调查相比,3个乡镇一年中新增加的随访管理人数484人,各种不同对象都有所增多,增加较多的为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病人群。(表1)

2.2 人群随访管理情况

2010年12月,3个乡镇高危人群及患病人群共有6 555人,随访管理3 367人,随访管理率51.37%。其中高血压人群2 813人,随访管理2 509人,随访管理率89.19%;高危人群3 742人,随访管理858人,随访管理率22.93%;高血压患者中服用降压药1 764人,服药率62.71%;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 716人,血压控制率61.00%。

2.3 高血压分层分级情况

2010年12月,服药对象中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 716人,血压控制率61.00%;血压Ⅰ级、Ⅱ级、Ⅲ级对象分别占30.29%、7.32%、1.39%;危险分层中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分别占0.29%、14.86%、23.85%。与2009年相比,2010年12月份血压控制情况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血压Ⅰ级、Ⅱ级、Ⅲ级所占的比率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率:x2=395.28,P<0.01;Ⅰ级血压:x2=128.27,P<0.01;Ⅱ级血压:x2=101.86;P<0.01;Ⅲ级血压:x2=51.37;P<0.01);低危、中危人数及所占比率基本上未出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危:x2=3.29,P>0.05;中危:x2=2.08,P>0.05);高危很高危对象不论是绝对人数还是所占的比率都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71,P<0.01)。(表2)

2.4 危险因素情况

2010年12月,各种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缺乏运动,占72.83%(8 956人),其余依次为高盐饮食30.05%(3 695人)、血脂异常26.14%(3 214人)、吸烟24.57%(3 020人)、超重21.28%(2 616人)、饮酒19.71%(2 423人)、高血糖5.45%(670人)。与一年前项目管理开始时相比,吸烟、饮酒增加的人数比减少的人数有所上升,摄盐、脂肪摄入量减少的人数比增加的人数多,运动增加人数上升较明显。其中吸烟、饮酒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男性人群中,摄盐、脂肪摄入及运动量的变化中以女性为多。(表3)

3 讨论

2002中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龙溪乡为农村乡镇,海山、鸡山为海岛乡镇,3乡镇人群高血压平均患病率达25.07%,标化患病率为20.25%,高于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表明这些乡镇都已属于高血压高发区域。高患病率可能与环境因素及海岛群众喜食腌制品、运动锻炼不足等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近几年高血压患病人数还将会持续增加[2],因此当地政府应将高血压综合防治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玉环县自2006年开始在农民健康工程项目内实施高血压等慢病管理工作。2008年,对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氢氯噻嗪片、引哒帕胺片等6种药物实行免费配送。2009年下半年开始对开博通、洛丁新、络活喜、拜新同等19种中高档降血压药实行“零差价”,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以进价向群众零售。因此,3个乡镇实施高血规范化管理时,由于有强有力的配套政策支持,一年内人群服药率由23%迅速提高到62.71%,血压控制率也相应地得到迅速提高。

3个乡镇中高危人群占33.35%,提示群众中缺少运动、喜盐嗜酒等不良生活行为相当普遍,这部分高危对象也是今后随访干预工作的重点。同时高危群体数量的庞大,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防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危险,做到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行推进[3]。

3个乡镇血压Ⅱ、Ⅲ级的人数所占比例由2009年的20.73%下降到8.71%左右,而中危高危及很高危患者占了38.71%,说明大部分管理对象血压已有所控制,但高危因素、高危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还未能明显改观。与一年前项目管理开始时相比,管理对象中盐和脂肪摄入量减少、运动量增加的人数已有所增多,但吸烟、饮酒增加的人数也增多了,这也说明了要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些高危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非常困难,其难度甚至超过单纯控制血压的难度。

目前3个乡镇高血压人群的随访管理率达到89.19%,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只有61.00%,这要求我们在随访管理过程中除强调规范、合理用药治疗外,更要强调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指导[4],如健康知识宣教、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心理干预等,提高病人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干预效果,降低血压水平,延后急性事件发生的时间性[5]。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唐新华.高血压防治的标准化和个体化应有机结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1):1-3.

[3]刁文丽,郑黎强,邢立莹,等.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及控制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602-603.

[4]朱红君.社区综合干预控制高血压病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1):57,83.

45岁以上居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因资料:2009—2011年死因资料来自于东台市居民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人口资料:由统计局提供2010年人口数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设为标准人口。

1.2 方法

村卫生站医生仔细询问死者家属有关死者的死亡原因,规范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镇卫生院审核村卫生站上报的死者死亡信息后进行网络直报,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对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审核。

1.3 数据分析

由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共同处理完成。以平均期望寿命为年龄阈上限值,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潜在寿命损失率(YP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2]。进行两两比较时,若数值均>20,则应用Poisson分布u检验进行分析,否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东台市地处江苏省中部沿海地区,人口112万人,东台镇为市政府所在地。以古范公堤为界,分为堤东和堤西两大自然区,堤东以盐碱地为主,堤西为水网地区。2009—2011年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累计死亡7 050人,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7.05%,年均死亡率为98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0.34/10万;前4位死因依次是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全年龄死因构成比超过80%的有男性生殖器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见表1。

2.2 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性别分布情况

2009—2011年60岁以上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死亡4 280人,年均死亡率为1 252.19/10万,全年龄构成比为75.80%,女性死亡2 770例,年均死亡率为736.74/10万,全年龄构成比为79.07%,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就病种而言,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见表1。

“-”表示未统计。

2.3 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年龄分布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渐上升,其中60~79岁上升明显,80岁以上死亡率基本持平。就病种而言,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60~64岁死亡率基本持平,食管癌、胃癌和肺癌65~84岁持续上升,食管癌、胃癌85岁之后趋于稳定,肺癌85岁之后逐步下降。肝癌65~89岁死亡率较为平稳,90岁以上相对较高,见表2。

2.4 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城乡分布情况

2009—2011年东台镇累计恶性肿瘤死亡672例,年均死亡率为699.47%,全年龄构成比为74.59%,其他乡镇累计死亡6 378例,年均死亡率为1 025.88/10万,全年龄构成比为77.32%,其他乡镇死亡率明显高于东台镇。就病种而言,食管癌、胃癌、肝癌、脑癌和骨癌其他乡镇死亡率均高于东台镇,见表3。

2.5堤东、堤西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分布情况

2009—2011年堤东地区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 067.76/10万,全年龄构成比为76.13%;堤西地区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900.73/10万,全年龄构成比为78.13%。堤东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略高于堤西。就病种而言,食管癌、肺癌、肝癌和女生殖器癌堤东死亡率均高于堤西,尤以肝癌为甚,堤东是堤西的4.24倍,见表4。

2.6 减寿分析

使用简略寿命表推算2009—2011年东台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8.88岁,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年均YPLL为15 960年,占全年龄组的43.40%,YPLL率为76.77‰,标化率为77.41‰,AYLL为8.89年。就病种而言,YPLL构成比相对较高,AYLL相对全年龄组较高的有男生殖器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YPLL标化率较高的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见表5。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是我市60岁以上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

2009—2011年东台市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占该年龄段死亡总数的32.26%,低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38.92%),排在第二位,远高于呼吸系统疾病(16.61%)。与全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35.17%,恶性肿瘤34.97%)相比,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就恶性肿瘤而言,60岁以上居民死亡数占全年龄死亡数的77.05%,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年龄段。

1/10万

3.2上消化道肿瘤是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

2009—2011年60岁以上居民食管癌和胃癌死亡数占该年龄段肿瘤死亡总数的45.22%,排在前2位。与全年龄组(39.26%)相比,两者死因构成比呈上升趋势。60岁以上居民食管癌和胃癌死亡数分别达到全年龄组的90.08%和87.30%,YPLL标化率分别为全年龄组的5.51倍和4.80倍。东台市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3],食管癌、胃癌已成为危害60岁以上老年人的重大疾病之一。

3.3 肺癌和肝癌是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的重要死因

2009—2011年60岁以上居民肺癌和肝癌死亡数占该年龄段肿瘤死亡总数的30.05%,排在第3位和第4位。与全年龄组相比,肝癌死因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60岁以上居民肺癌死亡数占全年龄组的79.57%,YPLL标化率为全年龄组的3.81倍。肺癌是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3.4 食用腌制食品、环境污染和家族史可能是老年人恶性肿瘤的诱发因素

由于我市居民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腌制食品富含的亚硝酸盐是公认的致癌物质,不排除致癌因素的累积作用而导致老年人群食管癌、胃癌死亡率的上升[4]。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肺癌死亡率持续上升[5]。堤东地区、启东市和海门市移民多,而启东市、海门市是肝癌的高发区,家族遗传可能是导致肝癌高发的原因。积极开展防癌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摘要:目的 了解东台市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其寿命损失情况,为老年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对2009—2011年东台市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2009—2011年60岁以上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标化死亡率为940.34/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2)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65~84岁组食管癌、胃癌和肺癌持续上升,85岁以后食管癌、胃癌趋于稳定,肺癌逐渐下降;(3)食管癌、胃癌、肝癌、脑癌和骨癌农村死亡率明显高于城镇;食管癌、肺癌、肝癌和女性生殖器癌堤东死亡率高于堤西,尤以肝癌为甚;(4)YPLL标化率为77.41‰,AYLL为8.89年,YPLL标化率较高的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和肝癌。结论 恶性肿瘤是我市60岁以上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主要是上消化道肿瘤、肺癌和肝癌。食用腌制食品、环境污染和家族史可能是诱发因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老年人恶性肿瘤死亡率。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因,老年人。

参考文献

[1]韩仁强,黄建平,周金意,等.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4):1-4.

[2]孙晓凯,刘荣海,李峰.盐城市居民主要死因及其疾病负担研究[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4):18.

[3]张长桂,赵建华.东台市2062例隐血珠阳性患者上消化道疾病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51-53.

[4]赵建华,丁海健.2001-2005年东台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423-424.

45岁以上居民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宜昌市夷陵区农村35岁以上常住 (5年以上) 居民。对象纳入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者;符合研究条件的居民;无精神疾病, 沟通表达正常者。排除标准: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有严重精神疾病、沟通表达障碍者。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抽样, 先按生活习惯及经济水平的差别抽出乡镇, 在抽出的乡镇中再抽出2个行政村, 对抽出的行政村所有符合调查的对象进行调查。一共抽出了7个乡镇的14个村, 调查对象合计3393名, 均为务农人员, 其中男1414名, 占总人数的41.67%, 女1979名, 占总人数的58.33%。调查时间2013年8~12月。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检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人员及体检人员均为宜昌市夷陵医院的医护人员, 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 使用规范的调查指导语言。调查表经过专家严密设计, 其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医疗保险类型等;被调查者的生活习惯, 包括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饮食及体力活动、体育锻炼等;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既往疾病史及一些慢性疾病的家族患病史。临床检验中, 主要检查了空腹血糖、心电图检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为35~<44岁、44~<54岁、54~<64岁和≥64岁4个年龄组。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在V2~V5导联或Ⅱ、Ⅲ、a VF导联出现明显的J波;J点抬高的程度通常小于3.5 mm。当J波出现在V1、V2导联时, QRS波出现r Rr型波形。 (2) J点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在V2~V5导联时最为明显, 可达0.2~0.6 m V, 在V6导联和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 m V, 不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3) T波高大直立, 胸前导联T波高大直立, 可达1 m V, 但很少超过1 m V。 (4) 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心率增快, ST段可见回落甚至降到基线水平[2]。

将早期复极综合征分为两级:J波型和J点抬高型。根据记录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的导联分为下壁导联 (Ⅱ、Ⅲ、a VF) 、右胸导联 (V1~V3) 和左3胸导联 (V4~V6) 。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统计

调查对象为3393名, 其中男1414名, 女1979名, 平均年龄 (54.13±11.26) 岁,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0.17% (345/3393) , 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2.94% (183/1414) , 女性的患病率为8.19% (162/1979) 。年龄段在44~<54岁的患病率最高, 达总数的10.96% (372/3393) , 其次为35~<44岁、54~<64岁年龄组, 患病率分别为10.29% (349/3393) 、10.20% (346/3393) 。

2.2 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 一般情况中, 性别、移民、婚姻状况、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四项,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提示男性、三峡移民、未婚可能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病率有关;生活习惯中, 与吸烟、饮酒、饮茶量、每周体育锻炼频率以及每周进食鱼肉禽、较咸食物、甜食、含油及脂肪多的食物等因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疾病史和家族史中, 心脏神经症、心慌气急、发作性晕厥、脑卒中病史,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临床体格检验结果中, 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不同分类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2.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的变量, 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 采用基于Wald统计量的前进法, 筛选与早期复极综合征患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示性别、吸烟情况、每月饮茶量和每周锻炼频率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大多无症状, 偶有胸闷、心悸、胸痛, 一般在体检心电图检查, 或者由于合并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由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多为年轻人, 具有缓慢心率的群体 (如运动员等) , 故它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标志物[3]。早期复极综合征被医学界认识、研究,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直到最近一些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是非良性改变, 它能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 特别是无心脏病的健康人群[4]。尽管大部分患者无症状, 但相关报道显示, 近10%的患者可能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因此对此病的研究再一次引起学者注意。早期复极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常在体检中出现, 正常人群检出率1%~2%, 运动员中更高一些 (约10%) , 在耐力型运动员中检出率可达100%[6], 有学者报道22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晕厥的患者早期复极发生率达18.5%, 几乎为正常健康对照人群的10倍[7]。本研究显示宜昌市夷陵区35岁以上农村居民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病率达到10.17%。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及种族特点, 相关研究显示, 非洲和欧洲发病率较高, 亚洲次之, 其中黑人发病率最高。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8], 目前认为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激素水平、部分心室肌“提早”复极、离子流的区域性差异等因素相关[9]。其分型方法有多种, 根据心电图特征, 可分为J波型和J点抬高型;根据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的导联及导联的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型:1型仅见于左胸导联, 即V4~V6导联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室颤动风险较低;2型见于下壁或下侧壁导联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室颤动风险较高;3型见于下壁、侧壁和左胸导联的早期复极综合征, 心室颤动的风险极高, 易发作心室颤动电风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 可分为良性早期复极综合征、伴发心脏疾病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和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按部位可分为4型[10]:心尖部ST抬高型、下壁ST段抬高型、前间隔ST抬高型、复合型。本研究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为J波型和J点抬高型。目前治疗早期复极综合征比较有效的常用药物是异丙基肾上腺素和奎尼丁[11]。本研究旨在找出可能影响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从而能有效地避开危险因素, 遏制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

本研究发现夷陵区男性患病是女性患病的1.721倍, 表明男性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结果[12,13,14]是一致的。这可能和男性的生理解剖结构、性激素水平, 以及男性从事的体力活动的劳动强度大于女性, 有氧运动明显高于女性相关。夷陵区主要以务农为主, 农忙时男性居民体力强度明显增大。因此男性居民, 特别是从事强体力劳动的男性, 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定期体检, 做到早期发现, 早治疗, 以避免不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据相关文献报道,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有室颤的人群上出现的比例较大, 而在睡眠过程有晕厥史或急性心脏猝死史的男性上的比例更大[14]。

每周锻炼频率与早期复极综合征也存在关联。本研究发现每周5~7 d进性体育锻炼的人群, 其发生率仅为一周基本不锻炼人群的0.131倍;每周锻炼3~4 d与每天基本不锻炼人群患病比为1.262。分析原因可能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 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增强了体质, 促进了健康, 而那些每周锻炼3~4 d的人群, 由于不能天天坚持, 时而大量运动, 时而不运动, 未形成一定的规律, 身体适应差, 易导致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病。因此每天锻炼身体可以减少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率, 但运动强度要控制。江山[15]对采煤工人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发现,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率采煤工人 (21.95%) 比机关工作人员 (3.78%) 显著升高, 表明了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病率与高强度的劳动有关。大量资料显示, 强体力劳动为危险因素之一, 特别是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患病率甚至可达100%。这可能与心脏结构发生重塑、心脏功能加强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相关[16]。

注:“-”代表无数据

吸烟有害健康, 吸烟与许多疾病都相关联, 本研究也发现吸烟也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又一危险因素。结果显示, 以从未吸烟的人群为参照, 现在继续吸烟的OR值为1.533, 已戒烟的OR值为0.626, 说明吸烟者患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可能性高于不吸烟者和已经戒烟者。因此戒烟不仅仅是在公共场所, 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应尽早戒烟, 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每月饮茶量也与早期复极综合征存在一定关联, 但至今国内外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发现每月饮茶1~<2两发生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是每月饮茶<1两人群的1.450倍, 每月饮茶3~<4两的人群发生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是每月<1两的2.133倍。夷陵区盛产绿茶, 40.94%的居民有喝茶的习惯, 且其中98.06%的人喝绿茶。通过这一结果提示少喝茶或不喝茶可减少早复极的发生, 但也需要进一步论证。

另外, 本次研究显示年龄、家族史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生关联性不大, 这与其他学者的报道[17,18]不一致, 这可能和研究的地域和人群有关。如相关资料显示早期复极综合征多发生于青壮年, 而本结果显示44~<54岁患病率最高, 这可能与夷陵区为农村, 很多年轻体壮的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或求学等相关。

45岁以上居民 篇7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分层,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非常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以及目前我国现行的慢性病的鉴定中,关于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分级的影响还不够重视,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存在临床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1],能否准确对血压的水平和危险程度分层,是我们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本研究旨在调查社区高血压,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板)[2],对于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和总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观察总体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12月对徐州市牌楼社区普查体检35岁以上居民1 143人,其中女性占62%,男性占38%,年龄35~79岁,平均54岁。

1.2 方法

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要求进行检查,并以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定义各种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患及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1 143人的血压情况按血压水平分类,正常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分别为466、257、285、110、25例,分别占40.77%、22.48%、24.93%、9.62%、2.19%。轻中度高血压占大多数(34.56%),重度高血压仅占2.19%,高血压前期比例较高(22.48%)。1 143人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420例(表1)。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4.74%。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明显,75岁以上高血压患病有所下降。420例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196例,知晓率为46.67%。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者58例,治疗率29.59%。而58例治疗者仅有10例达标,控制率为17.2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105例,占体检人数的9.19%,45岁以下为0例,ISH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的ISH患病率18.07%,明显高于平均值(表2)。

注:其中60岁以上415人,ISH 75人,占18.07%

420例高血压患者不同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显示:年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高于正常(表3)。

根据4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进行低、中、高危险分层:低危285例(67.86%),中危110例(26.19%),高危25例(5.95%)。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结果显示与仅按血压水平分层比较,高血压高危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后90.24%与添加前5.95%比较,P<0.01)。见表4。

注:低危11例,占2.62%;中危30例,占7.14%;高危379例,占90.24%

3 讨论

通过对35岁以上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调查,本组35岁以上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4.74%,较以往资料明显增高[2];在高血压防治方面,仍存在低知晓、低治疗、低达标现象。年龄、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高于正常。其中年龄、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缺乏运动患病率高。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如仅仅依据血压水平进行低、中、高危险分层:低危67.86%,中危26.19%,高危5.95%。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结果显示与仅按血压水平分层比较,高血压高危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后90.24%对添加前5.95%,P<0.01)。可见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仅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分层,就低估了高血压人群中的高危患者,延误高危患者最佳防治时机。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提高了高危患者检出率。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总心血管危险分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是确定降压治疗策略的主要依据[3]。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心脏、血管和肾脏水平的靶器官损害,其未来心血管事件将显著增加[4],这些病人不论血压水平高或正常,均应迅速启动药物治疗[5]。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管理规范中的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决策初始治疗和治疗个体化,中低危患者通常建议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效果不佳方考虑药物治疗。对低危患者实行一级管理(3个月随访);对中危患者实行二级管理(2个月随访);而高危(包括极高危)患者实行三级管理:立即药物干涉,同时需要1个月随访1次,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血压的治疗策略应根据初始危险分层进行。本研究为社区- 医院- 社区环形管理和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治策略重心前移积累经验,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谨慎正确进行总心血管危险分层,以决定正确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MANCIA G,LAURENT S,AGABITI-ROSEI E,et al.Reap-praisal of European guidelines o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a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Task Force document[J].Hypertens,2009,27(11):2121-2158.

[2]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3]SEHESTEDT T,JEPPESEN J,HANSEN T W,et al.Risk strat-ification with the risk chart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compared with SCOR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Hypertens,2009,27(12):2351-2357.

[4]SEHESTEDT T,JEPPESEN J,HANSEN T W,et al.Risk pre-diction is improved by adding markers of subclinical organdamage to SCORE[J].Eur Heart,2010,31:883-891.

上一篇:化工控制下一篇:玉米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