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高速特征(精选3篇)
高频高速特征 篇1
1 前言
皮划艇是一项竞速运动,比的是水上滑行的速度快慢。目前,我国对皮划艇的运动技术研究十分少。随着运动设备的先进化,训练科学化,高水平皮划艇运动员竞技实力相差不大,影响比划艇项目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短距离的比赛中,冲刺技术对比赛的影响相当明显。如今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十分重视冲刺技术的训练,冲刺训练已经需要综合运用生化、运动力学、运动营养学的水平。李强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的单人艇获得200米冠军,次年获得丹麦静水皮划艇世界杯冠军,可以说李强是皮划艇高桨频高速的代表。本文通过观看李强在丹麦皮划艇世锦赛200米比赛的视频,运用运动动作分析软件对李强全程的划桨频率、皮划艇全程的速度级速率变化,桨叶的入水和出水的角度等指标进行收集分析,将收集的录像图像转化成量化的数字,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将冲刺技术以量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有针对性地改进广东省皮划艇运动员在冲刺技术的训练方式,为提高皮划艇冲刺竞技能力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5年静水皮划艇世界杯丹麦站200米单人艇冠军李强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划桨、艇速、身体躯干、桨叶等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录像解析法
本文将2015年静水皮划艇世界杯丹麦站李强决赛的比赛录像在运动动作解析系统(Simi motion 7.5)进行分析,获取其冲刺阶段的划桨3个周期、躯干与船身水平角度、桨叶入水和出水角度等数据。
2.2.2 数理统计法
把运动系统得出的数据通过EXCEL、SPSS进行分类处理,得出相关的图表、平均数+标准差,为本研究提供清晰数据。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运动员划浆频率分析
图1是李强在2010年200米皮划艇划桨频率分析图,从距离角度将李强的划桨频率可以分成加速、稳定、调整、冲刺四阶段:加速阶段是在0-25米处,瞬间最后达到166桨/分钟的高频率。稳定阶段是25-95米处,此阶段的降频仍处于166桨/分钟,166桨/分钟是皮划艇划桨的高频率,由此可见李强的划桨竞技水平相当高。100-160米是调整阶段,在这个调整阶段李强的划桨频率波动比较大,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就是人体肌肉长时间处于高强度运动状态导致肌肉产生的乳酸堆积无法分解,以致疲劳,运动竞技能力下降;身体疲劳的过程中适当调整恢复,为冲刺阶段做调整,最低划桨频率是150桨/分钟,中等划桨频率158桨/分钟,最高频率是166桨/分钟。冲刺阶段是170-200米,划桨的频率从中等158桨/分钟不断往168桨/分钟,即使冲刺阶段身体达到超负荷,最后的20米处于一个更高的运动状态,这是一名高水平选手具备的桨频。
3.2 皮划艇速度分析
图2是李强在200米的皮划艇速度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米是以10米为单位划分成20段,前面20米是属于静止到加速阶段,其余180米中皮划艇都能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可见其控制皮划艇速相当稳定,出色的控制能力是保证优异竞技水平的前提。一旦皮划艇速度处于波动状态,表示运动员对皮划艇的驾驶或者掌控能力不足,花费时间调整划艇并消耗体能,难以获得较高的竞技水平。从25-195米阶段中皮划艇的平均速度约6.1米/秒,从图1了解到135-145米处划桨频率稍微下降,但是对应图2中期皮划艇速度相当稳定(6.米/秒),冲刺阶段最后10米,皮划艇的速度逐渐爬升,与最高速度保持一致甚至更快一点,说明运动员在整个滑行阶段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竞技状态。
3.3 身体躯干变化趋势
图1、2直观反映了李强划桨高频率以及皮划艇行驶的高速度的特征,也意味着李强身体的负荷强度大,体能消耗更多,那么他的躯干稳定性如何变化?图3是李强在最后冲刺阶结束段选前1秒钟躯干角度的变化曲线图,运动员与皮划艇是一个整体,运动员身体稳定性影响皮划艇的控制。根据动作分析软件SIMI MOTION考察运动员身体躯干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变化,将李强在冲刺阶段前1秒钟的时间分成20段,精度为0.05s。从图3曲线图中1秒钟内躯干角度变化的平均值+标准差=73.12°+1.32,从数据上体现了躯干角度与水平面角度变化小,具备高稳定性身体控制技术,即运动员核心力量足够平衡身体与船身平衡,协调稳固的划桨动作与频率。在高桨频、高速度的冲刺过程中,一旦出现细微的波动,划桨节奏改变等都会改变运动的平衡。
3.4 冲刺阶段左右桨叶入水和出水角度
表1是李强在冲刺阶段桨叶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的3个周期数据表,船桨叶的入、出水角度与划桨频率、距离有关系,从其第一个划桨的周期的左桨叶入水是66度,右桨叶入水角度64度,左桨叶出水角度是41度,右桨叶出水角度是36度;桨叶水角度在63-69度,桨叶出水角度在36-41度。从总体的入、出水角度右桨入水角度明显大于左桨入水角度,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较大的入水角度便于运动员手臂发力,对皮划艇有瞬间加速的作用;从划桨的角度大小分析,桨的出水角度小能够减少船桨离开水面的时间,有助于缩短划桨周期的时间,也是运动员能够使出高桨频率的原因,那么高桨频率是影响船身加速因素。
3.5 李强全程各段平均速度变化率
图4是皮划艇全程四段平均速度变化率图,前半程的加速阶段的曲线变化十分明显,后半程的速度变化波动趋于平稳,这是起步加速导致的速率变化,但是整体速率变化不大,这是优秀选手在全程及冲刺阶段都表现稳定特征;但是冲刺阶段的速度波动不大,由此可认为运动员冲刺技术相当稳定,也有利于其在冲刺时保持高水平。
从上述的分析,运动员的高桨频高速在在冲刺阶段是一种常见的冲刺技术,其核心关键技术就是稳定性。稳定性越高,对身体、划桨频率、船身控制越好,也就是划桨技术不会因为不同阶段而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刺前如果皮划艇能够抢到良好的先机,要是冲刺时不发生偏差,基本可以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即使是没有获得较为良好的冲刺位置,也可以将高桨频高速发挥极致也有反超的机会,不过这对运动员的考验十分大。
4 结论
李强是皮划艇高桨频高速冲刺技术的代表,高桨频高速冲刺技术特征就是桨频率与艇速度全程都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平均划桨频率166桨/分钟,冲刺阶段桨频提升到168桨/分钟;平均艇速6.1米/秒,途中阶段略有降桨频,全程平均速率没有明显的改变。身体躯干与艇身的角度波动决定了艇身的稳定性,身体躯干角度变化的平均值+标准差=73.12°+1.32,高速度移动下身体躯干没有明显位移,良好的控制身体稳定技术;其划桨入水大于出水角度约20度,入水角度大有利于手臂发力,出水角度小是为了加快桨的频率。
参考文献
[1]周思红,高媛.世界优秀女子双人皮艇队运动员划桨的动作结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78-81.
[2]裘艺,周驰.国内外优秀男子皮艇运动员双人艇划桨节奏的比较研究安徽体育科技,2008,29(4):17-20.
[3]梁海丹.国内外优秀静水单人划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比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2):66-67.
[4]应春意.对中外优秀女子单人皮艇运动员桨频及划桨节奏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47-49.
[5]葛广威,潘慧炬,张本筱.第16届亚运会女子单人皮艇200m冠亚军竞速策略与冲刺技术研究[J].运动,2012,(8):18-21.
高频高速特征 篇2
关键词:高频超声,白内障,晶体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超声对诊断白内障、明确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观察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 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探讨白内障的声像图特征, 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注:分期标准借鉴临床病理分型
研究组白内障患者78例均经临床手术证实, 年龄6~81岁, 男41例, 女37例,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6例, 外伤性白内障6例, 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14例, 葡萄膜炎并白内障10例, 先天性白内障4例,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8例, 双眼者50例, 单眼者28例, 共128只眼。健康人20例为体检人员, 年龄21~60岁, 男10例, 女10例, 双眼视力均正常, 无其他眼疾, 共40只眼。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HD11XE型宽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中心频率为7.5MHz, 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受检者仰卧轻闭双眼, 嘱咐受检者眼视前方, 眼球固定不动, 眼睑皮肤涂耦合剂, 以连续滑行法横切、纵切。嘱咐受检者眼球转动, 注意眼球内有无异常改变, 双眼对比扫查, 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扫右, 确定异常改变的部位、性质,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
2结果
2.1正常晶体声像图特征
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 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 后囊中心部呈弧形回声带, 厚度 (4±0.32) mm, 晶体前缘两侧紧贴于虹膜上, 虹膜之间无回声断端为瞳孔暗区, 囊内为无回声区。
2.2白内障声像图特征
晶体增厚, 囊膜不规则增厚, 浅深层皮质均见强回声光点分布, 核中心区变小, 直到消失。病变早期大多数前囊中心瞳孔暗区消失, 出现搭桥样连续强回声带反射。
2.3白内障晶体声像图分型
见表1。
2.4白内障晶体声像图分期
见表2。
3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病、多发病, 有的患者在白内障发展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才就诊, 此时已失去了直接观察眼底状况的机会, 外伤性白内障因外伤的情况多种多样, 晶体所受损的情况也各有不同, 有些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疾病可能被白内障掩盖, 致使手术医师不能全面详细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术前检查很有必要。高频探头应用于白内障的诊断, 可透过混浊的晶体直接观察到玻璃体内有无异常回声、异常回声的多少、性质, 视网膜有无脱离、有无增殖性病变, 操作简便、直观, 可重复进行, 无痛苦, 诊断明确, 是医师了解白内障患者玻璃体、视网膜及眼血流情况最直接、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无法做眼底检查、视功能检查可疑者更具有价值[1,2]。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观察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 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结果健康人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 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 后囊中心部呈弧形回声带, 正常成人晶体厚度为 (4±0.32) mm, 晶体前缘两侧紧贴于虹膜上, 虹膜之间无回声断端为瞳孔暗区, 囊内为无回声区, 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白内障发生后, 由于晶体混浊程度不同及起始部位不等, 声像图特点各异。主要特点为:晶体增厚, 囊膜不规则增厚, 浅深层皮质均见强回声光点分布, 核中心区变小, 直到消失。病变早期大多数前囊中心瞳孔暗区消失, 出现搭桥样连续强回声带反射。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选用7.5MHz扫查结果, 正常情况下晶体前壁中心区回声不显示, 利用7.5NHz探头在分辨力上的技术差数差异, 使正常晶体外形呈前壁中孔型梭形结果, 更适用于超声对晶体结构的识别和描述, 而一但此征消失, 被搭桥样光带取代, 晶体形成完整的梭形, 白内障的诊断即可成立。
高频超声对白内障及并发症有明确的显像, 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作为诊断白内障及其合并症的常规及术前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恢复白内障患者视力的主要方法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 术前准备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白内障可得出直观性定性诊断、同时检查过程中还可判断晶体外形有无异常, 有无晶体脱位、囊膜是否完整、晶体周围炎性反应有无以及眼内合并病变等, 这对术中是否植入人工晶体及疗效判定起决定性作用[3,4]。临床上观察, 早期晶体混浊大多数是从晶体前、后囊下开始, 呈车轮状、辐射状、羽毛状等形态的皮质性浑浊, 多在赤道部发生。不散瞳的情况下有时易漏诊, 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高频超声有分辨力高的优点, 可以全面地了解晶体混浊的情况, 对有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的患者可免去散瞳检查所带来的危险。一旦发现后囊膜破损、粘连、严重混浊, 临床在选择囊外摘除术及针吸术时就应慎重, 这对术中是否植入工人晶体及疗效判定起决定性作用[5,6]。本研究把超声结果和病理基础相结合分析, 总结健康人40只眼和白内障128只眼晶体混浊的声像图分型及分期声像图特征, 制定的声像图分型分期诊断标准, 把晶体混浊的声像图分为5种类型, 更接近于临床,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彭新玉, 徐厚梅, 庞娟娟.白内障眼超声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15 (11) :1018-1019.
[2]黄斗世.高频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2) :117-118.
[3]郑忠宝, 刘瑛, 马建红, 等.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 10 (1) :68-69.
[4]许庆松, 温志辉, 陈瑞德.白内障的高频超声诊断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2) :419-420.
[5]郭敏, 刘武岩, 宋晓东,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9) :793-795.
高频高速特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患者31例。其中发现颈前无痛性肿物29例, 自觉颈前异物感1例、因高血压住院无意检查间发现1例。31例患者中女25例, 男6例;年龄最大71岁, 最小的15岁, 平均 (44.7±12.18) 岁。病程数天至数年, 最长者8年。合并其他病变12例 (38.71%) , 其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 腺瘤4例, 乳头状癌2例, 桥本甲状腺炎1例。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LOGIQ-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4 MHz。检查方法及部位按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步骤要求。重点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位置、数目、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液化及钙化、声晕、血流信号及颈部淋巴结。
2 结果
31例甲状腺病灶均经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 其中单发结节28例 (80.65%) , 其中左侧11例 (39.29%) , 右侧14例 (50.00%) , 峡部3例 (10.71%) 。多发结节3例 (9.68%) , 其中单侧2例, 双侧1例。淋巴结转移5例 (16.13%) , 1例伴双肺转移。病理结果显示单纯甲状腺滤泡癌19例 (61.29%) , 合并其他病变的12例 (38.71%) , 其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 腺瘤4例, 乳头状癌2例, 桥本甲状腺炎1例。31例患者超声提示, 腺瘤病灶14个 (42.42%) , 恶性12例 (36.36%) , 其他7例 (21.22%) , 其中包括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甲状腺腺瘤恶变, 性质未定。33个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具体情况如下:结节≥10个的27例 (81.82%) , 低回声28例 (84.85%) , 回声不均匀20例 (60.61%) , 形态不规则15例 (45.46%) , 微小钙化8例 (24.24%) , 粗大钙化3例 (9.09%) , 声晕16例 (48.48%) , 微小侵润型20例 (60.61%) , 广泛侵润型13例 (39.39%) 。
3 讨论
甲状腺滤泡癌是由甲状腺不同分化的滤泡结构组成而又缺乏乳头状癌核特征的甲状腺恶性上皮性肿瘤, 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15%, 位居第2位, 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 儿童极少见。临床表现与乳头状癌相类似, 肿块多为单发, 也可单侧多发或双侧发病。
FTC的组织学类型分为微小浸润型与广泛浸润型, 后者瘤组织广泛浸润生长, 较易诊断。本组资料病理结果显示, FTC微小浸润型20个 (60.61%) , 广泛浸润型13个 (39.39%) 。其中后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超声提示恶性10个 (76.92%) 。其超声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或欠清、无或有不规整晕环、形态不规则、部分肿块内见钙化灶包括微小钙化及粗大钙化以及小液性区, 局部血流较杂乱且较为丰富, 符合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故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达92.31% (12/13) 。
本组33个病灶超声提示为腺瘤14个 (42.42%) 。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型肿块, 内部回声较均匀, 边界较清晰, 形态较为规则, 周边可见低回声晕但多为不规整。本误诊率较高, 术中冰冻切片及病理大体标本符合率均较低。而在超声声像图中本组病灶低回声型占85.71% (12/14) 。文献[1]报道, 滤泡性腺瘤的内部回声多呈高回声或等回声, 仅5%呈低回声。也有学者认为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的超声表现非常相似, 但滤泡癌回声较低, 年龄较大、且倾向于男性患者[2]。FTC的血流较为丰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有关, 认为VEGF的表达与分泌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增加肿瘤的血供[3]。但这种杂乱的新生血管生成导致肿块局部会失去典型的环状血流信号, 且新生的杂乱的血管引起病灶的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邬宏恂等[4]认为RI>0.70为诊断临界点, 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7.5%, 特异性为62.5%。
甲状腺滤泡癌可与乳头状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 桥本氏甲状腺炎等良恶性病变共存或声像图存在交叉现象。本组31例, 与滤泡癌结节同侧或对侧合并其他良恶性病变的有12例 (38.71%) , 其中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 腺瘤4例, 乳头状癌2例, 桥本甲状腺炎1例, 其中误诊率较高, 占66.67%。因此, 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结节出现的背景, 尤其是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同时出现多个结节时应对每个结节仔细扫查。
本组11个结节伴钙化, 其中病灶出现微钙化8个 (24.24%) , 出现粗大钙化3个 (9.09%) 。其中11个病灶中超声提示恶性率为72.73% (8/11) 。可能与微钙化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而粗大或弧形的钙化以甲状腺腺瘤多见有关。有学者认为甲状腺滤泡癌比甲状腺滤泡腺瘤中更常见微钙化或环状钙化[5]。以往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 尤其对乳头状癌, 特异性可达93%~95%[6]。但也有学者认为, 以往报道的恶性甲状腺肿瘤是符合大多数的乳头状癌, 但不是滤泡状癌[7]。本组11个滤泡癌结节伴钙化, 包括微小钙化和粗大钙化。其中以微小钙化为表现的滤泡癌结节须与乳头状癌相鉴别。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型结节伴微钙化型需同时结合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颈部淋巴结内钙化及患者的年龄等综合考虑。而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出现钙化,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超声表现。
FTC属低度恶性的癌, 易发生血管的侵袭和肺及骨的远处转移且预后不佳, 因此提高术前诊断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有利于临床医生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降低二次手术率等, 及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学者认为甲状腺滤泡癌的手术方式对其复发有很大的影响, 单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复发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广泛切除术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8]。
综上所述, 甲状腺滤泡癌多表现为低回声, 内回声不均, 不规则的声晕, 形态不规则, 可伴有液化, 钙化形式多样包括微钙化或粗钙化, 血流信号较丰富且局部血流信号较为杂乱, 早期淋巴结转移较少见。发生远处转移与结节大小无明显关联, 术中冰冻诊断符合率较低, 因此, 提高术前的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医师决定手术方式的选择, 做到早期、完整、广泛切除原发灶, 避免二次手术, 减轻患者的负担,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癌 (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 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5年7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滤泡癌且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超声声像图、临床及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 超声共检出33个病灶。超声提示, 腺瘤病灶16个 (42.42%) , 恶性15个 (36.36%) 。结论:甲状腺滤泡癌多为低回声结节, 内部回声不均, 可伴有液化, 钙化形式多样, 可有小液性区且结节周边有不规则或不完整声晕, 局部血流信号杂乱且较丰富。
关键词:甲状腺滤泡癌,超声检查,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Khati N, Adamson T, Johnson K S, et al.Uhraaound of the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glands[J].Ultrasound Q, 2003, 1 (9) :162-176.
[2]Sillery J C, Reading C C, Charboneau J W, et al.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50 cases[J].AJR Am J Roentgenol, 2010, 194 (1) :44-54.
[3]纪方方, 赵鹏, 王颜刚, 等.甲状腺滤泡癌组织P-Akt与PTEN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关系[J].齐鲁医学杂志, 2010, 25 (1) :15-17.
[4]邬宏恂, 王隽.甲状腺滤泡状癌声像图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 9 (9) :535-538.
[5]S Seo H S, Lee D H, Park S H, et al.Thyroid follicular neoplasms:can sonography distinguish between adenomas and carcinomas[J].J Clin Ultrasound, 2009, 37 (9) :493-500.
[6]季正标, 张晖, 俞清, 等.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7) :556-558.
[7]Pacini F, Schlumberger M, Dralle H, et al.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follicular epithelium[J].Eur J Endocrinol, 2006, 154 (6) :78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