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频电刀

2024-09-27

传统高频电刀(共7篇)

传统高频电刀 篇1

目前, 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肥大等相关疾病常用的方法。然而, 扁桃体切除方法多种多样, 有研究报道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剥切术治疗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现笔者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与传统剥切术治疗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患者120例, 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扁桃体炎或者扁桃体肥大等相关具有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患者。按进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男37例, 女23例;年龄5~69 (30.7±6.5) 岁;病程1~23 (7.7±6.4) 年。对照组男36例, 女24例;年龄6~66 (29.7±6.3) 岁;病程1~25 (8.0±6.7) 年。手术均有同一术者完成, 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中,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 明确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术前予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及苯巴比妥5~10mg/kg。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1.2.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统一采取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

1.2.3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个体需求采取不同的切除术, 例如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可采取单纯切除, 若伴有扁桃体肥大患者则切除腺样体。两组手术方式均采用开口器开口暴露口咽腔。 (1) 高频电刀电凝法:高频电刀为美国康美公司生产。采用高频电刀输出功率25W, 长7cm的电刀头, 其中金属部分套上塑料管, 暴露刀头约0.5cm。用钳子夹住扁桃体, 并向中部、下方牵拉, 然后在外上方距扁桃体咽腭弓缘黏膜约2mm处使用高频电刀头电凝功能切开, 后紧贴扁桃体被膜直视下电凝切割, 使用电凝止血, 边切边凝, 最后完整切除扁桃体[2]。 (2) 传统剥切结扎止血法:采用普通手镰刀切口切开黏膜, 再逐步从下剥离暴露上极, 采用钝性剥离法, 剥离体部至下级留出蒂, 然后用圈套器完整套住在剥除, 有出血点地方用纱布球压迫, 在用1号丝线结扎止血或缝扎止血。

1.2.4 术后处理

给予常规抗炎, 口腔护理, 雾化吸入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所用的时间及出血量情况, 并观察术后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3]情况及平均疼痛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所有的平均时间、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各时间段VAS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72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平均疼痛时间 (7.1±1.4) d低于对照组 (8.3±1.8)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 均为出现明显的手术损伤, 恢复都较好。

3 讨论

扁桃体组织周围血运非常丰富, 并且与周围组织密切相联, 扁桃体炎患者因反复感染还可能与周边相关组织粘连。目前, 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肥大等相关疾病常用的方法[4]。为了不断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高频电刀电凝法已经逐步被人们接受, 该手术方法在手术当中能适当减少出血, 手术效率较高, 术后恢复时间短[5]。现我院所选用单极电刀电凝模式, 是严格将输出功率控制在13~18W, 以确保手术安全性, 手术过程中沿扁桃体被膜切线位凝切更加方便, 解剖扁桃体被膜结构更加准确, 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咽缩肌相关组织的损伤, 最终使得手术出血量少, 效率更好[6]。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 (1) 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法切除扁桃体所需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31±2.78min, 明显比传统手术组的23.67±4.67min所用时间短;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故再观察其手术中出血量, 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法出血量仅为5.62±1.28ml, 较传统剥离术有明显优势。 (2) 观察两组术后各时间段VAS疼痛评分, 术后6、24、48h及72h各时间段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说明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法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与对照组患者。 (3) 采用高频电刀电凝法切除扁桃体术后患者局部的平均疼痛时间为7.1±1.4d较对照组的8.3±1.8d缩短, 故高频电刀电凝法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有恢复较快、疼痛时间短的优势。

综述所述, 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较传统剥离术有着诸多的优势, 该手术方法手术时所用过时间短, 出血量相对较少, 术后局部疼痛相对较轻, 术后患者的局部疼痛时间短, 在临床上值得我们继续发扬及进一步完善, 我们需要更加熟悉的掌握手术方式, 熟悉局部解剖。目前, 该手术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时间还不长, 有着许多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地方。故我们只有在熟练传统剥离术后, 才能对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有更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社, 2005.365-368.

[2]张伟, 刘明, 黎金环.扁桃体切除方式的回顾性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7) :687-688.

[3]吴在德, 蒋夏.疼痛治疗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 2001.143-144.

[4]杨勇, 谢永汉, 何清泉, 等.全麻下使用电刀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2) :158-159.

[5]陈煜, 孙幸芳, 张浩杰.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救治策略[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12) :1348-1349.

[6]磨宾宇, 戴文斌, 周永, 等.低功率单极电刀凝切术与低温等离子刀和传统剥离术对成人扁桃体切除术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0B) :3416-3418.

高频电刀的检测方法 篇2

高频电刀是现代手术的必备设备,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是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或烧灼的一种高频大功率电气设备,其具有切口整洁、止血彻底、节省时间等特点,可以进行多种外科手术,如在手术中进行单极切割、凝血和双极凝血。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假如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1],故对其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一旦设备的安全保障功能丧失、临床使用不当,患者会被灼(烧)伤、电击,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引发医疗纠纷。

目前,高频电刀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推广普及过程之中,许多医护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对高频电刀还不十分熟悉,加上高频电刀的长期工作会造成输出功率下降,安全保障性能变差,因此安全问题是困扰我国高频电刀使用者的一个重大因素。而我们采取定期或间断性地对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高频漏电流、波峰因子3个重要参数进行检测,达到了高频电刀的工作性能稳定,临床使用安全的目的。

2 检测仪的基本原理

QA-ES测试仪是通过测量内部设置的负载的输入值来测量高频电刀的输出值。使用的内置负载范围为10~5 200Ω,可自动进行功率分布曲线测量。自动测量功能包括峰值系数的测量,测量带宽30 Hz~10 MHz,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测试结果显示在QA-ES的LCD屏幕上,通过打印输出或PRO-Soft QA-ES远程控制软件传送到PC上,并保存其结果[2]。

3 检测仪器与环境条件

检测仪器条件:功率测量有效值,带宽100 k Hz~5.0 MHz;输出电流50~2 000 m A(最大允许误差在50~99 m A,±10%;100~2 000 m A,±5%);高频漏电流检测50~280 m A,最大允许误差5(1±5%)m A;最大功率500 W(500Ω测试负载),最大允许误差5(1±5%)W;负载电阻(无感)10、100、200、500、1 000Ω,最大允许误差±3%;峰值电压0~10 k V,最大允许误差±5%[3]。

环境条件:温度,10~30℃;相对湿度,小于80%;供电电源,(220±22)V,(50±1)Hz;周围环境无影响测试正常工作的强磁场干扰及震动。

4 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4.1 LCD显示屏幕菜单介绍

(1)接通电源,打开分析仪后,以下屏幕显示会持续2 s。

(2)选择F1,当状态栏“MODE(模式)”下方出现星号(*)时,表明该功能被激活。通过按UP(F2)和DOWN(F3)键选择测试功能,还可以使用编码器来选择测试功能。在STATUS栏中的MODE下按ENTER(F5)键存储测试功能。参数按钮F2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在STATUS(状态)栏上选择MODE、LOAD(负载)和DELAY(延时)。星号(*)标记激活项。如果选择LOAD,可以使用编码器按以下增量设置10~5 200Ω的负载:50~2 500Ω,增量为25Ω;2 500~5 200Ω,增量为100Ω。按ENTER(F5)键,保存在STATUS栏下MODE中选择的负载;按CANCEL(F4)(取消)键,复原选择。如果选择DELAY,可以使用设置调整器按以下增量设置从200~4 000 ms的延时:从200~1 000 ms,增量为50 ms;从1 000~4 000 ms,增量为100 ms;按ENTER(F5)键,保存在STATUS栏下DELAY中选择的延时;按CANCEL(F4)键,复原选择。按START(F3)(开始)键,开始测试过程。“OPER.(操作)”栏的文字从“READY(就绪)”改变为“MEASURING(测量)“。如果已经把分析仪定位在REM测试时,文字就由“READY”变成“INCR.RES”。按STOP(F3)(停止)键停止测试过程。调整(F4)可以Ω为单位设置开始、停止和步进的功率分布水平。通过按KNOB PARAM(F4)(参数按钮),选择“START LOAD(开始负载)”。使用编码器设置水平,按ENTER(F5)键保存水平。按CANCEL(F4)键,复原选择。进入“END LOAD(结束负载)”和“STEP SIZE(步幅大小)”,并重复相同的步骤。PWR.DISTR.START LOAD(功率分布开始负载)是测量的第一个负载,它可以设置10~2 100Ω,从25Ω开始,增量为25Ω。PWR.DISTR.END LOAD(配电结束负载),PWR.DISTR.STEP SIZE(功率分布步幅大小),退出菜单(F5)。

4.2 输出功率、波峰因子的测量

(1)连接测试导线。

在设备待机模式,按使用规定连接好被测仪器的刀笔、负极板(检定时通常在负极板两端用56kΩ,1 W的电阻连接来模拟人体阻抗)、脚踏开关,并保证接地良好。与测试仪器连接时,应根据测试参数严格按照检测仪的操作手册进行连接。连接如图1、2所示。

(2)设定参数。

根据测试要求,设定测试仪的测试模式、负载电阻、延时时间;同时,设定被测设备的输出模式和输出功率。

(3)测试记录。

按下电极操作按钮或脚踏开关,在输出稳定状态,记录每个模式的输出功率、波峰因子值。

4.3 高频漏电流的测量

(1)连接测试导线分为接地式和绝缘式。

接地式:测量高频漏电流。该高频电刀为接地,测试负载为200Ω且高频电刀应选用最大功率,其端口的漏电流测量值不得超过150 m A。测试连接如图3、4所示。

绝缘式:从正极和中性极测量漏电流。测试负载为200Ω且ESU应选用最大功率,其端口的漏电流测量值不得超过100 m A。高频漏电流连接如图5、6所示。

(2)设定参数。

根据测试要求,设定被测设备的不同模式的最大输出功率。

(3)测试记录。

按下电极操作按钮或脚踏开关,记录每个模式测试过程中的最大高频漏电流。

4.4 REM报警

(1)连接测试导线,该测试需要ESU 2个中性电极间的阻抗,超过预设值后会发出报警。该测试中QA-ES会连续增加阻抗,到某一特定值时ESU发出报警。测试连接如图7所示。

(2)测试记录。按下测试仪器的开关,记录报警时的电阻值。

5 小结

在额定负载条件下,各量程的输出正常,设定功率与输出功率偏差绝对值不高于20%[4],满功率输出时,高频漏电流不高于150 m A。波峰因子(CF)值在临床使用要求的范围内(电切的CF值在1.4~3.5,低凝、中凝在3.5~5.0,高凝在5.0上)。对于检测不合格的设备立即停用,并进行检修;对于检测合格的设备,粘贴合格标签,标明下次检测时间。

在检测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电极和负极板连接线绝缘性良好,并且刀笔放电时勿使笔尖接触人体,并保证距离身体30 cm以外,以免伤人。

参考文献

[1]赵卫全.高频电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1,16(1):43-58.

[2]杨秀琴,李珂,傅籍蕴.使用高频电刀应防手术野烧伤[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70.

[3]贾建革.医学计量实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142-146.

传统高频电刀 篇3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建立

选择杂交长耳兔15 只, 体重 (2.2±0.2) kg, 纳入标准:上下中切牙共4 颗, 牙龈无红肿, 紧贴牙面, 探诊无出血。常规饮食 (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部提供) 。实验采用PerFect TCS高频电刀 (瑞士康特齿科Coltene / Whaledent) 。工作频率3.68 MHz, 最大输出强度45 W, 输出电阻850 Ω。电刀头选用细针状、细圈状、长圈状3 种类型。

将杂交长耳兔15 只, 随机抽取5 只为1 组, 其中1 只作为空白对照, 3 组分别为针状电刀组、细圈状电刀组、长圈状电刀组。所有实验样本上下4 颗前牙, 使用牙周探针测量游离龈高度, 结果显示游离龈高度均大于2 mm。选择切割深度为2 mm, 确保切割范围仅限于游离龈, 未及结合上皮和牙槽骨。

PerFect TCS高频电刀电切刻度为10 个等级 (1~10) , 输出强度随着数值增加而变大。相对分类, 刻度1、2为低强度, 刻度3、4为中低强度, 刻度5、6为中等强度, 刻度7、8为中高强度, 刻度9、10为高强度。选取低强度刻度1、中低强度刻度3、中等强度刻度5为本实验的输出强度。

每组4 只样本同时手术, 按1 ml/kg 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 固定后, 酒精棉球消毒上下中切牙唇侧牙龈区, 右上中切牙开始顺时针使用手术刀、3 种强度电刀分别切除唇侧游离龈缘2 mm。消毒纱布清除组织碎片, 术后正常喂食。

1.2 组织标本的建立

各组术后1、7、14、21 d分别随机抽取一样本, 麻醉下手术刀切取上下前牙唇侧牙龈, 切除切口离实验区龈缘上4 mm; 4%甲醛液固定, 石蜡包埋, 制作4 μm组织切片, 苏木精-伊红染色。

光镜下观察上皮层的坏死区形态和样本的结缔组织层血管扩张和充血程度;胶原蛋白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3个指标。血管扩张和充血程度和对照样本无明显差别计数为0;局部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充血计数为1;多数血管扩张破损、红细胞广泛分布计数为2。胶原蛋白变性和对照样本无明显差别计数为0;局部散在小片状变性计数为1;广泛大片状变性计数为2。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对照样本无明显差别计数为0;局部浸润计数为1;广泛散在浸润计数为2。

样本的结缔组织层血管扩张和充血程度;胶原蛋白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3 个指标, 与空白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别计数为0;镜下局部表现计数为1;镜下广泛表现计数为2。这3项指标计数总代表每个样本的炎症程度 (表 1) 。

1.3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采用SPSS 11.5版软件, 使用组间Lsd-t检验对术后1、14、21 d各组样本进行组间对比检验。比较不同形态电刀和不同强度之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 肉眼表现

中低强度、中等强度电刀样本都出现假膜, 并在术后7 d内消失。手术刀、低强度电刀样本没有出现假膜。手术刀、低强度电刀、中低强度电刀样本在术后14 d时外形达到正常。

2.2 镜下表现

2.2.1 不同输出强度比较

中等强度电刀组与其余3 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 。提示中等强度电刀组在术后21 d炎症仍存在, 其余3 组已达到愈合 (表 2) 。

结果显示中等强度电刀与中低强度电刀、低强度电刀间各期P值小于0.05, 有显著性差异。

2.2.2 不同电刀形状比较

各期长圈组、细圈组、针状组炎症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表 3) 。以长圈组样本为例, 图示1~ 6。

结果显示长圈组、细圈组、针状组之间P值均大于0.05, 提示不同形状电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Kalkwarf等[1]在研究电刀切龈的组织学变化的时候, 认为输出强度为32 W左右的电刀能顺利的进行切割功能。Maness等[2]的研究认为30 W强度输出造成的伤害最小, 并且, 强度在25~35 W范围内变化时组织炎症表现差异较为明显。本实验采用的PerFect TCS高频电刀, 最大输出强度45 W, 用刻度1~10显示, 随机配有球状、针状、长圈状、细圈状等电刀头, 体形小巧, 操作方便, 已有很多口腔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使用[3]。本实验中输出强度选用低强度刻度1、中低强度刻度3、中等强度刻度5, 保证了输出强度在安全范围内, 并且这个强度范围也处于组织炎症表现敏感区域, 有利于更好的体现样本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中等强度电刀样本炎症程度明显高于手术刀、低强度电刀、中低强度电刀样本, 并且在术后21 d结缔组织内仍然有炎症表现。而手术刀、低强度电刀、中低强度电刀样本在术后14 d都达到愈合。在切割过程中, 中等强度电刀产生的电火花明显, 可能由此产生较多的坏死组织, 并且过多的热量造成邻近组织的变性, 因而牙龈组织中炎症反应的存在时间较其他样本要长。这种由于电刀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引起邻近组织变性, 有学者[4]称之为侧方热效应 (lateral heat effect) 。通过实验, 我们了解到在口腔临床治疗中高频电刀的输出强度并不是能够随意选择的, 应该选择能够使组织顺利切开的最小强度, 当遇到如牙龈角化层较厚的病例, 低强度电刀无法顺利切开时, 可以选用中等强度进行分层、分次的切割, 但术后的观察期应当适当的延长, 确保牙龈术后充分的愈合, 必要时可以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来减轻术后的红肿、出血。同时要避免使用高强度, 尽量减少侧方热效应所带来的组织损伤。

对于电刀形状选择, 一些学者使用动物的皮肤进行了研究, 普遍显示针状电刀产生的炎症较轻, 但是也有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如Wilcox等[5]的研究发现单极针状电刀局部产热量最大, 损伤最大。而不同形状的电刀对龈切术后牙龈愈合影响的研究则不多。本实验中使用临床常用的长圈状、细圈状、针状电刀, 结果显示这些组的样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兔前牙区游离龈面积较小, 在电刀切割过程中, 各种电刀没有完全和组织接触就已完成切割操作, 今后的研究中仍然可以适当扩大切口。在临床治疗中, 一些如牙龈修整等电刀应用中, 由于操作时间短, 切割范围小, 不同形状的电刀对于组织的愈合没有明显的差异, 提示我们应尽量选择外形有利于方便操作的电刀。

摘要:目的:研究高频电刀的输出强度和电刀形状对龈切术后牙龈愈合的影响。方法:15只杂交长耳兔随机分为3组, 每组5只, 其中1只作为空白对照。每个样本上下前牙共4颗, 从右上中切牙起顺时针分别应用手术刀、长圈电刀、细圈电刀、针状电刀在低、中低、中等强度下切除唇侧游离龈2mm。术后1、7、14、21d采集不同样本制作组织切片并染色。应用组间检验方法研究不同输出强度、不同电刀形状实验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输出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时, 样本的炎症程度明显高于手术刀、低强度电刀、中低强度组 (P<0.05) 。中等强度组在术后21d仍有炎症表现, 手术刀、低强度电刀、中低强度电刀样本在术后14d达到愈合。电刀的形状不同, 样本的炎症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中等输出强度的电刀切割牙龈后, 观察时间应该适当延长。电刀形状对牙龈愈合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高频电刀,牙龈切除术,愈合

参考文献

[1]Kalkwarf KL, Krejci RF, Shaw DH, et al.Histologic evalua-tion of gingival response to an electrosurgical blade[J].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87, 45 (8) :671-674.

[2]Maness WL, Rober FW, Clark RE, et al.Tissue damage from electrosurgical power output variations in hamster tongues[J].J Prosthet Dent, 1979, 42 (4) :456-460.

[3]佟岱, 王艳静, 邵军石.电刀牙龈成形术对高血糖及凝血功能障碍大鼠牙龈组织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6) :778-780.

[4]Kalkwarf KL, Krejci RF, Edison AR, et al.Subjacent heat production during tissue excision with electrosurgery[J].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83, 41 (10) :653-657.

高频电刀的安全保障体系 篇4

高频电刀的安全要求及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输出必须完全悬浮, 即高频电刀的高频高压输出部分对机壳 (大地) 和电源 (市电) 应严格隔离, 各输出端口 (电极) 对地和电源, 不仅绝缘电阻要很大 (>100MΩ) , 而且在接上应用部分之后, 对地分布电容要足够小 (〈100PF) , 还得经受得起约8300V交流试验电压的考验。高频电刀输出一旦悬浮不良, 易于发生灼伤甚至危及生命的高低频漏电电流将迅速增大, 为此, 高频电刀还应具有防漏防潮性能, 否则一旦受潮必然影响电刀输出的悬浮程度。

电刀的金属机壳应可靠接地, 即电源的地线应真正接大地, 且与机器接地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应小于0.2Ω, 以防机壳和保护接地点悬空而带电, 增加电击危险和机内对外界的高频辐射。

网电源与机壳 (接地线) 之间必须能承受1500V耐压, 机壳对地漏电流应低于0.1mA, 以保证市电 (低频) 与机壳隔离良好, 防止电击。

2.对患者的及患者辅助的低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0μA;因为人体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脏对低频电流十分敏感, 过大的低频漏电流将对病员产生严重刺激甚至致人死命。

高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50mA。高频漏电流是电刀两输出电极对地的辐射电流, 它对手术毫无作用而可造成病员的灼伤和环境污染。

3.高频电刀的主载频率 (基波) 应在0.3~5MHz之间, 不得过低也不得过高 (全悬浮式电刀一般在0.4~0.8MHz之间) , 过低则产生低频刺激, 过高则高频辐射严重。

4.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 在任何情况下, 单极不得超出400W, 双极不得超出50W, 否则可能对病员造成永久性损伤。

5.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应尽可能稳定, 在电源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时, 电刀输出功率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否则时而出现切凝效果不佳, 时而又焦粘组织, 甚至严重灼伤病员。

6.高频电刀的输出波形应严格稳定, 且基波是相对纯净的正弦波, 否则易引起输出功率不稳甚至增大高频漏电流或产生低频工作电流。

电刀应用手柄及连接电缆外表对电极的耐压应大于2000V (交流有效值) 否则 有可能因漏电而灼伤操作者的 (或) 病员。

7.一个控制动作应只能启动电刀的一只应用电极, 否则不用的刀头误动作将引起与其接触的操作规程者或病员意外灼伤。对于有些老式电刀, 一个控制动作可同时启动一只以上应用电极 (刀头) 输出, 应特别注意:不用的刀头一般不要接入机器, 若已接入, 千万不要随手乱放, 应置于绝缘容器中。

8.手控开关和脚踏开关最好为密封型, 防止水、血或消毒液进入开关而使电刀误动作灼伤有关人员。

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检测结果分析 篇5

高频电刀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工具应用于临床已有近90年的历史,与传统手术刀相比,具有切割快、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概率等优点,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频电刀是利用高密度的高频电流在机体组织处产生的热效应来达到切割和凝血的手术效果,因此,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的大功率电气设备,其安全性得到医务工作者和设备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医务人员严格遵守高频电刀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设备主管部门如何做好高频电刀本身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合乎国家有关标准,为患者和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正成为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努力的一个目标。

输出功率作为高频电刀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功率关乎手术的成败及患者的愈后效果,使用中不可盲目增大电刀的输出功率,以刚好保证手术效果为限。高频电刀用于手术中的任何危险均随功率的增大而增加,因此,保证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准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照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美国Vermont大学提供的《医疗仪器设备临床应用风险评估》一书中高频电刀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利用美国Fluke公司的电外科分析仪454A对我院麻醉手术室所有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并在其中选择了4台高频电刀进行了有关负载阻抗曲线方面的测试。

2 高频电刀的使用概况

我院麻醉手术室目前在用高频电刀主要有以下3个品牌:威利、康美和沪通。此次输出功率检测32台,型号及已使用年限如表1所示。

3 输出功率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Fluke电外科学设备性能分析仪454A,测试电缆3组,电源线1套。

在开始大批量的检测之前,最好做好全部的准备工作,如提前查好资料,做好测量表格,计算好各个测量点的设置值等。测试不同品牌的高频电刀输出功率之前,需查阅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厂家规定的负载阻抗下检测输出功率。品牌不同,检测时选择的负载阻抗也不同,甚至同一品牌型号的电刀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需选择的负载阻抗也不同。选择正确的负载阻抗是进行下一步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检测的基础。

本次输出功率检测,每个使用模式选择了5个测量点,分别是额定功率(即100%)、75%、50%、25%、10%。如表2所示。

由于检测过程中经常需要连接插线且在多个功率点下测量,因此测试者自身的安全必须考虑。在这里建议由2人进行测量,1人负责测量操作,1人负责记录数据,在检测过程中2人互相关注对方的操作情况,以此避免误操作给检测者自身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3.1 单极输出功率精度测量方法

(1)插上电刀用的手控手术线,另一端(刀头)接上454A的短路电缆的一端,短路电缆另一端插入454A的手术电极输入(Active)接口上。

(2)用454A配套的专用电刀回路板电缆,一端插入电刀中性电极插口,另一端插入454A的电刀回路板输入(Dispersive)端口,如图1所示。

(3)既可以用手控手术电极控制输出,也可以用脚踏开关控制输出,测量的过程中,2种控制输出方式的功率值可对比和替换进行,确认手控和脚控输出都可以正常使用。

3.2 双极输出功率精度测量方法

(1)选用454A配套的2根不同颜色的专用测试电缆,分别将其一端插入电刀双极输出口,另一端分别插入454A手术电极输入(Active)和电刀回路板输入(Dispersive)接口上。

(2)在双极输出功率测量模式下只能用脚踏开关控制方式输出,如图2所示。

4 高频功率负载曲线

在正常人体阻抗范围(如单极100~2 000Ω,双极25~100Ω)和正常手术所需功率范围(如一般手术100 W以下,汽化及截肢手术200 W以下)内,平均输出功率不随阻抗变化或变化较小(≤20%)称为恒功率电刀。恒功率电刀可保证高低阻抗下切割效果均比较好,如沪通GD350-T、P4、B4、D等。

进口、国产高频电刀的说明书均应提供不同工作模式时全功率、半功率的负载曲线。在下面高频电刀负载功率曲线测试中选择了沪通GD350-D这一款恒功率电刀。结合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选择全功率(额定功率)和半功率(额定功率的50%)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按照上文中提供的接线方法,先后启动454A及高频电刀,设置好输出功率,通过454A的负载阻抗选择按钮改变负载进行测量。由于454A负载阻抗可变范围为50~1 550Ω,参照厂家的资料,选择负载阻抗为100、200、500、1 000、1 550Ω这5个检测点进行检测,测试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在上述2幅功率负载曲线图中,虚线带◇符号标记的曲线为厂家技术资料所提供,曲线为实线的是454A测量结果。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该款沪通高频电刀在切割和凝血模式下输出功率曲线和厂家提供的曲线吻合度非常高,表明其基本状况优良。除此之外,在全功率处有部分测量数据和厂家参数之家有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在全功率处进行测量时频率极高的高频电流流经长度相对较长的手控手术线时易受到环境中各种干扰所致。该现象在设置值为额定功率的50%处测量结果有较大改善。

目前高频电刀的手术发展趋势是功率满足应用即可,极少使用超大功率的输出进行手术,以避免产生危险。从这一点来看,该款电刀在输出功率较小的半额定功率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5 检测结果

结合GB9706.4—1999第二部分:高频手术设备安全专用要求和各个厂家的技术参数及产品说明书,综合考虑将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合格标准定为:误差在设置值的±20%以内。

在此次受检的32台高频电刀中,其中有1台输出功率误差值超过了20%,检测合格率为96.9%。另有6台输出功率在设定的测量点处实测值与设置值误差超过15%,需引起关注。误差超过20%的这台电刀暂停使用,通知厂家前来调校;通过查阅该台电刀的固定资产卡片资料得知,该台电刀已使用超过9年。

从检测结果来看,我院高频电刀基本情况良好;输出功率的误差均发生在大功率点处;与使用年限有密切关系。

6 讨论

6.1 检测环境

(1)输出功率测量环境,厂家和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对高频电刀的相关检测是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的,对测量环境有明确要求: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0%;大气压力为86~106 k Pa;电源的电压为(220±22)V,频率为(50±1)Hz;无机械振动及电磁干扰。

(2)此次测量环境为普通的麻醉手术室的房间,严格来说没有达到国标中测试环境的要求;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测得的数据和实际使用环境时应该更加接近,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6.2 检测范围

此次检测属于质量控制范围,相当于对我院现有在用的高频电刀进行一次体检,确保其作为一种手术手段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国外类似的工作早已广泛开展,国内各个机构和医院也日益重视医疗设备(如高频电刀)的安全和临床应用风险,已逐步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在高频电刀从验收、使用、维修到报废的整个使用周期中,都应注重性能检测和应用风险评估。在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充分发挥各类医疗设备优点和作用。

摘要:目的:检测高频电刀输出功率,用于建立、健全该设备质量控制方案。方法:运用福禄克电外科分析仪(454A)分别检测高频电刀的单极和双极的输出功率,并绘制功率负载曲线。结果:32台受检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合格率为96.9%;输出功率的误差均发生在大功率点处且与设备本身使用年限有密切关系。结论: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高频电刀验收、质控过程中的参考数据,也可以作为使用及维修过程中校准输出功率的参照值。

关键词:高频电刀,输出功率,检测方法,功率负载曲线

参考文献

[1]刘新颖.高频电刀临床使用的安全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6):44.

[2]张红远,张祖进,李辉,等.浅谈高频电刀原理及其安全防护[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05-106.

[3]GB9706.4—1992高频手术设备专用安全要求[S].

[4]李新,潘蓓蕾.高频电刀输出功率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5):17-18.

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体会 篇6

1 高频电刀的使用

1.1 专人负责

手术室所有的高频电刀要专人负责, 定期校正, 检验, 合格后方可放入手术间使用, 而且要固定手术间, 以便专科护士能够掌握该电刀的性能、频率、特点。

1.2 严格培训

高频电刀的使用要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士操作。使用前要掌握该电刀的操作规律, 输出功率, 了解原理。每个电刀生产厂家不同而功率的大小都不同, 因此护士要严格掌握。电刀的使用必须由专科护士完成, 轮科护士必须在专科护士监督指导下使用。

1.3 功率由小到大调整

当手术开始时, 电刀的功率要由小到大逐渐开大 (在安全使用范围内) , 直到达到最佳效果。切不可一下放到最大, 用后要调到最低。

1.4 使用前要认真检查

检查电源、铅板线、电刀头的连接处是否完好、牢靠。连接线是否打折, 插入处是否松动, 是否有漏电现象, 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

1.5 病人的准备

取下病人一切金属首饰, 并询问体内是否有植入物 (例如心脏起搏器、钢板等) , 患者的皮肤避免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物件, 以防形成回路, 导致电灼伤。

1.6 电刀头的使用

术中及时清除电刀头上的凝结物, 电刀头上的凝结物使作用面积增加, 而相应减少了电流强度的输出, 会影响术中的切割和止血。且不可随意加大功率, 以免发生意外。电刀头用后要及时收回, 避免放在病人的躯体上, 以免因电刀头漏电或盐水的潮湿形成电流灼伤患者, 以往就发生过电刀头放在病人身上而烫伤患者的病例。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电刀头用后要放回器械台上或放在手术贴膜的口袋里。手术台及患者皮肤要尽量保持干燥, 目前台上使用的都是生理盐水, 都存在着导电的隐患, 因此要时刻注意。

1.7 关于随弃式导电粘胶极板的使用

随弃式导电粘胶极板即一次性使用。用后的极板会粘上皮屑和汗毛, 降低黏度, 增加了灼伤的机会, 因此严禁重复使用。用时直接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即可。选择皮肤无破损, 清洁、干燥、无毛、肌肉丰满处, 远离心脏的位置, 粘贴时要紧密平整, 接触面积要超过70%。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时间比较长的手术, 在选择粘贴部位时要避免过度紧压的位置。过度紧压的皮肤加上导电胶的粘胶面黏度的加强, 在取下时会引起皮肤的破损, 直接将表皮粘下,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痛和感染的机会。

2 体会

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只用我们不断加强责任心, 提高技术水平, 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 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才能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高频电刀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去操作, 严密观察术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严谨、求实、认真、负责保证每台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俊.临床药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57

[2]卢清涛.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8) :619

[3]张丽, 赵怡婷, 陈冰.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9 (2) :151

[4]贺密会, 周践, 周筱.1534例ADR报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 (3) :189

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病变72例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72例均为已婚已育妇女, 年龄26~55岁, 平均37岁。慢性宫颈炎33例 (45.8%) , 其中重度宫颈糜烂伴宫颈肥大22例, 宫颈糜烂伴息肉11例;宫颈尖锐湿疣3例 (4.2%) ;LEEP术前阴道镜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36例 (50.0%) , 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Ⅰ12例, CINⅡ22例, CINⅢ2例。2例CINⅢ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1.2 手术指征

(1) CINⅠ, 已生育且不能定时随访者; (2) CINⅡ; (3) CINⅢ尚未生育者; (4) 较大基底的子宫颈管息肉; (5) 宫颈尖锐湿疣; (6) 重度宫颈糜烂伴宫颈肥大者, 久治不愈, 临床症状明显自愿要求治疗者。诊断标准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1]。同时, 在门诊常规行肉眼观察、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

1.3 手术方法

1.3.1 器械

高频电波刀, 有多种电极, 环形、锥形、三角形、球形等。

1.3.2 方法

术前行血常规、阴道清洁度检查, 术前3天内禁性生活, 且在月经净后3~7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消毒、暴露宫颈, 根据病变情况可选用半圆形或锥形电极进行宫颈环切, 必要时用碘液标记病变部位, 采用不同大小的线圈切割病变组织, 尽可能单次将整个病变部位和移行带切除。出血点可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 术中无麻醉, 切除范围超过病变范围0.2~0.5cm, 深度0.5~2cm。术后用两块纱布压迫止血, 24小时后来院取出, 切除物均用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检查。C I NⅡ、C I NⅢ、重度糜烂宫颈肥大、宫颈陈旧裂伤明显者等切除面积较大。嘱患者注意: (1) 术后1个月避免可能使宫颈创面受损的活动。 (2) 术后7~14天脱痂期, 有少量阴道流血, 如出血多要及时就诊。 (3) 术后1周门诊复查, 并查询病理结果。 (4) 术后常规用抗生素3~5天, 禁性生活及盆浴3个月。 (5) 术后第1、2、3个月随访, 期间如有不适随时就诊。记录创面修复、阴道流血及分泌物情况, C I N患者术后3个月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72例患者术中只有8例 (11.1%) 诉下腹轻微坠痛, 能忍受, 无其他不适。手术时间2~1 5 m i n, 平均4.6min;术中出血量1~30ml, 平均8ml。

2.2 手术前后病理检查情况

72例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53例, 符合率为73.6%;术后病理级别升高10例, 占13.9%;降低9例, 占12.5%。详见表1。

2.3 术后随访

除1例原位癌患者已行子宫全切术, 1例早期宫颈浸润癌行扩大全子宫切除术外, 余70例患者随访情况:62例 (8 8.6%) 术后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8例 (11.4%) 术后6~12天出血曾多于月经量, 其中2例出血多伴血块排出, 予纱布压迫后好转。术后1个月随访见5例宫颈创面感染, 经阴道用药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第2个月减轻。术后2个月随访见宫颈表面光滑上皮化63例 (90.0%) , 宫颈轻度糜烂7例 (10.0%) ;宫颈恢复至正常形态及大小66例 (94.3%) , 宫颈形态稍差4例 (5.7%) ;发生轻度宫颈粘连7例 (10.0%) , 对症治疗后痊愈。CIN患者术后3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均无异常, 宫颈息肉和宫颈湿疣者治疗后未见息肉或疣体。术前以慢性宫颈炎行L E E P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其余患者短期随访未见其他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3.1

慢性宫颈炎有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等多种病理表现, 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多, 呈脓性或脓血性;经常下腹坠胀痛、腰骶痛;宫颈有触痛, 接触性出血。其病因复杂, 与物理、化学刺激、损伤及感染有关, 常因症状明显要求治疗, 采用局部上药、微波、冷冻等治疗对重度宫颈糜烂及肥大者效果欠佳, 采用LEEP治疗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LEEP刀环形电切宫颈, 将其炎性增生的宫颈部分切除, 宫颈恢复正常大小, 达到治疗及宫颈整形效果, 同样适用于宫颈湿疣或息肉患者, 对大基底宫颈息肉采用LEEP锥形电极环形切除颈管黏膜, 能减少复发。本文33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术后病理检出1例早期浸润癌, 术前经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宫颈活检均未发现此例宫颈癌。因宫颈重度糜烂伴息肉行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确诊, 故认为LEEP送检标本优于宫颈多点活检, 对诊断宫颈病变有价值, 以防宫颈癌漏诊和延误治疗。但应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与治疗, 其缺点是过度治疗率偏高, 为尽可能地减少过度治疗和治疗不彻底, 术前应做好全面检查, 逐步规范宫颈病变的“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三阶梯诊治。

3.2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 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由CINⅠ级到CINⅢ级, 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2]。因此, 用L E E P刀治疗C I N, 能有效地遏制其病变, 即阻断CIN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过程, 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对于CINⅠ随访困难者行LEEP是必要的, 本组中72例通过LEEP术后病理级别提高10例, 说明LEEP应用对提高诊断率有肯定的作用。其中病理报告示宫颈癌的2例, 及时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LEEP术后3个月70例患者细胞学检查阴性, 由此可见通过LEEP手术及时发现病灶, 并得到正确治疗。术后病理级别下降可能与术前取材在病变最严重的部位、病变局限或术前药物治疗等有关。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 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出血和感染, 由于术后仍有病变持续存在及复发可能, 所以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尤其是术后的前2年[3]。另外, 也有报道LEEP治疗宫颈原位癌后复发率为29%, 而冷刀锥切 (CKC) 治疗后复发率仅为6%, 认为LEEP不宜用于原位癌[4]。虽然本文CIN患者术后3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均无异常, 但是CINⅢ患者例数不多, 仍需长时间随诊, 所以笔者认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 I NⅢ患者可首选冷刀锥切。

综上, 笔者认为L E E P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是诊治宫颈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 尤其适用于CIN, 对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本次随访时间较短, 长期效果有待今后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8.

[3]李轶梅, 李劲, 吴晓玲.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33例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 (4) :298-301.

上一篇:倾听孩子心声下一篇:物理模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