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师

2024-06-26

好的教师(共12篇)

好的教师 篇1

笔者认为好的教师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并且要长时间多方面的修炼,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方法 (教学、学习) 、教师的知识容量与把握、教师的德育品质。这三方面的修炼并非朝夕之事, 而是日积月累, 日复日、年复年的积淀。

一、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好的教师教学有方, 育生有道。

(一) 教学方法——怎样教?

教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那么教师的“教”到底怎样教?

笔者认为, 好的教师是一个会“教”的教师, 是会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好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学生特点和当地环境条件灵活建构教学模式。同时, 也要考虑到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客观需求、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 不要凭空想象教学模式, 要以以上内容为基础。

好的教师应该这样“教”:

1. 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

新课标已实行十年, 这十年中教师有没有破除教学只传授知识的旧观念, 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教育观?好的教师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教育功能, 使学生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与协调, 学会生存。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 通过创新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不是一句空口号, 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零部件, 个性化培养极为重要。

教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 要重新正确的认识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师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 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品德情感、知识基础扎实、思维创新、协调能力强、获取知识能力强的创新人才。

2.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教学理念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引的。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等, 是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 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

3. 教学有原则。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主要为:创新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原则、开放的原则。[1]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但是在教学生时也要注意不要偏离教学原则。

(二) 教学内容——教什么?

在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谈教学内容, 说明我在此要谈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方法内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好的教师不止步于教好课、做好学术, 更要追求提升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不是追求教学内容上的饱满, 给学生80%的内容, 20%的方法, 让学生用已知的80%内容和方法自行探索出剩下的20%的内容。

好的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 带着兴趣学习, 快乐学习才是最有保障的学习导向, 主动学习效果必然比被动学习的效果好。

二、好的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精心组织教学, 积极参加教育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

1.智力正常。这是必然因素, 笔者在此不做过多释义。

2.情绪稳定。教师要有积极的心境, 会热情投入工作。否则, 情绪不稳定, 整日息怒无常, 忧郁悲观, 自然会影响工作和学习。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们克服困难去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中小学教师意志健全, 他们的工作就能持续稳定的开展。反之, 意志薄弱, 工作无目标, 顺水推舟, 遇到挫折就会丧失信心, 这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3]

4.人格完善。主要表现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教师这些心理和谐发展构成统一的整体, 心理健康, 人格完善。

5.自我意识客观。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公平, 学生才会敬仰, 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6.反应适度。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应反应适度, 大悲大喜, 大惩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好的教师的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 教师是否是一个好的教师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学生经过教育在一段时间后的发展状况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而这是一个漫长等待育才结果的过程。短期的评价标准应以学术成果、教学成果并重, 不可极端一边偏。

综上所述, 成为好的教师并非朝夕之事, 在适当的评价标准体系中, 重教与学的关系,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将教书育人更科学、更人文化的表现出来。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诚然, 这句话存在一些争议, 但其对一个好教师重要性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将从好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好的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好的教师的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好教师,教学有方,育生有道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好的教师 篇2

教师角色很好的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给教师写作一个好的引导 篇3

一、确定写作范围,圈圈重点

教师的教育写作受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影响较大,学校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教师知道写什么。首先,鼓励教师从自己的爱好出发,让教师写其感兴趣的东西,用其擅长的形式表达,如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其次,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实际出发,确定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心理健康、学校安全、教师管理、学科专业、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等专题分别让各有关教师进行写作。范围和重点的确定是学校引导教师写作的一个风向标,宜宽松灵活,打破局限,使广大教师觉得可写能写,写了有收获。

二、组织交流,晒晒内容

交流是研讨的有效形式,通过交流能展现每位教师的写作情况,产生相互激励、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对平时疏于写作、不愿记录教育生活的教师来说是很好的促进方式。依据学校计划,以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交流2~3次,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交流。一是交流思想和看法,了解教师对写作的态度和投入情况;二是推动教师彼此之间相互学习,看看大家都读了什么书,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观点,还能了解到教师的心声等;三是利用交流进行写作辅导,邀请写作高手、善于写作的教师谈写作经验,谈技巧,谈心得。

三、奖励结集,共享成果

奖励是促进教师写作的有效手段,学校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激励措施。可依据教师写作的质量、数量和发表级别,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培优补差,奖勤促懒。还可以对教师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精选精编,分期结集出版,让教师充分享受这份成就感。

好的教育必然要有教师灵魂的舒张 篇4

当下的教育以至学校, 毋庸讳言, 是行政垄断下的应试系统构建和行为实践, 并被政绩、产业绑架。在这样的强大的应试机制下, 其价值取向、判断标准、存在方式拘囿在官方垄断的应试教育之中, 并形成根深蒂固的“应试尺度”。学校则一工厂而已, 教师如同加班加点之工人, 机械、麻木、行尸走肉, 气喘吁吁无休止地忙于应试, 工作、生活极度的简化、窄化、粗化。教小学的把自己教成了小学生, 教中学的把自己教成了中学生, 而且是偏科的学生。

在“应试尺度”下, 我们教师失去了“儿童立场”。杜威针对传统教育弊病尖锐地指出,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 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 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为儿童服务的, 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 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 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他提出了“儿童立场”, 强调“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 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

而我们的教师为了分数可以不计代价而且心安理得, 产生很多反常的、极端的、误入歧途的方法, 就会引发很多事端, 包括很多悲剧。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发了一张孝感市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室内打吊瓶的照片, 称之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图片上, 学生一边打吊瓶一边埋头做作业, 老师还在学生中巡视。当学生集体选择挂吊瓶学习时, 我们的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更让全社会为之辛酸。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辛辛苦苦地做罪人, 起早摸黑地干坏事, 这个很可怕……所以这种价值的反思很重要。”

去了对真实的自由面对, 当我们历史教师撕开一张张鲜亮的画皮后, 那些心灵最神圣的、最崇高的殿堂竟然被亵渎、被掩饰、被欺骗, 也就陷入了痛苦的心灵分裂。教师不再有对真理的敬畏和无限探求, 也就演变成一种盲从, 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认可, 一种在功利胁迫下无所作为的胁从。这也造成了当下教师的一种群体现象, 失去了对崇高自我内心灵魂的叩问、对神圣教育的终极追问, 淹没于芸芸众生中, 泯然众人矣, 不再有批判的思想和飞翔的翅膀。

最好的学校绝不是设施一流的学校, 而是教师一流的学校。我们每一个教师心知肚明, 思想被功利温柔乡俘获, 激情被分数枷锁钳制, 还有多少人有学习的爱好, 有朝气蓬勃的理想, 有生命的激情, 有创造性的冲动?因为我们丢失了灵魂, 培养的也是没有灵魂的工具。灵魂乃万物之精, 天地之髓, 灵类之使, 无魂则奄息而颓。

当然, 我们也看到当下社会许多“反思型”教师, 相对于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 他们更愿意慎重思考教学理念、学生思维以及教学行动的后果与可替代方案等问题。他们的教学直指心性, 感悟生命, 求真求善求美, 帮助和呵护孩子生命的成长, 或许是美好教育的契引, 更幸运的是与他们灵魂相遇的孩子!

特岗教师综合评价材料(改好的) 篇5

xx县第x中学

XX同志于2009年12月起在我校任职,担任我校初三年级化学课教师,同时负责我校初三年级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三年,在其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不断进步,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使其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现将他这三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三年里,XX同志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三年来,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二、工作方面

XX同志这三年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两个方面:一是担任初三年级共二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与三年共三个初三班级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三年来他积极参加培训,认真专研教学法,以创新构建有效课堂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目标,带出了三届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对化学仪器、设备进行了检查、保养、排除安全隐患,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进行教学实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而安全的学习环境。二是协助政教处抓好学生纪律与卫生的工作。他能够认真协助政教处做好卫生的检查和纪律监督等工作,学校的卫生和纪律情况得到更好的提升,使学生都能够在一

个整洁而文明的校园学习。

三、业绩方面

近年来学校围绕“关注有效教学,构建有效课堂”这一主题,通过2个途径:备课;教学法研究。借助3种方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解决4个问题:目标、互动、方法、达成度。注重于深度、广度、角度、达成度、和谐度的教研模式探究中,开展了“青蓝工程”,提倡了“创新教学,高效课堂”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同课异构大赛》中积极参与,并且受到了好评。

四、考勤方面

用教师的发展来提升学校好的口碑 篇6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校口碑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什么是好学校?可以认为有好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高的教学质量,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等等。在诸多好学校的要义中,笔者认为,能培养社会合格有用的人才,在百姓心目中有好口碑的学校,才是好学校重要的标准之一。

一、以崇尚师德为目标,打造敬业爱岗的有德教师队伍

一直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之所以崇高,恐怕在于它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培育下一代,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这个工作,显然是责任重大而又功在千秋。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更是说明青少年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国力强的国家一定是把教育科技的发展放在首位。像美国日本。我国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从恢复高考到今天教育规模的发展,整体国民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等等,都强有力的佐证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飞速的发展。显然,承担着教育下一代任务的教师职责重大。教师强,培养的青年强,国则强,反之,教师弱,培养的学生则弱。在衡量教师的综合素质中,笔者认为首要的素质是要有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品德的学生。

二、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塑造能教善教的有才教师队伍

第一,要亲近教师,了解教师

常说的摸清“家底”,这个“家”可以指教师。熟悉了这个“家”,指导才有底气。

从笔者任教或管理的多所学校看,不管是乡村学校,还是城区学校,老师按年龄分,都有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按进入学校的情况看,有师范院校毕业分配学校的老师,有因为各种因素调动进入学校的老师,有代课时间长而转编的教师;部分农村学校目前还存在代课教师。不管怎样的教师,因为学历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教学努力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每所学校都希望有好教师,而且越多越好。事实上,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由于各种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

第二,要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一)积极开展“推门式”随堂听课活动

开展随堂听课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能促进学生认真上课认真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能促进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提高教学能力;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能深入一线,掌握一手资料,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三者之间又是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随堂听课”常态化了,对于优化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校的校风。

(二)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成长活动

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一支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如何界定“青年教师“队伍,可以视各个学校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30岁以下的教师,可以是35周岁以内的教师,甚至可以是40周岁以下的教师。

就笔者现在管理的玉山中学而言,界定青年教师队伍就是“35周岁以下的教师”。因为定义的青年教师队伍要占有教师一定的比例,才能起到很好的带动效应。玉山中学的青年教师队伍有41位,占到全体在编专任教师的一半左右。我们认为只有打造好了这支青年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为青年教师确定成长目标。结合教育局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学校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主题,制定了相应的校本培养计划。

第二,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的系列教学活动。第一个阶段,重在青年教师的“常态课”,听课交流;第二个阶段,重在青年教师的“亮相课”,说课评点;第三个阶段,重在青年教师的“擂台课”,比赛后总结反思。其间,为青年教师确定了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安排了校内校外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研讨。青年教师的教学系列活动贯穿每学期始终,并且使该活动常态化。

第三,搭平台,创机遇,给青年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学期开展的多次“青年教师专题沙龙活动”,每学期开展的“我的课你来评”“我是这样上复习课”的等等活动,锻炼了青年教师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提升了他们对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同时学校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听课赛课听报告听讲座。

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活动,通过专家行家引领,更快的学会了反思,总结,提升。以笔者在昆山国际学校等多所学校管理体验来看,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了飞快的发展,有的教师成为了昆山市苏州市学科学术带头人,有的教师成为了昆山市星级教师;有的教师在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频频获奖。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无疑奠定了学校优质教育的发展基础,学校在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好的口碑。

教师要有好的教育教学成绩,必须遵循”学生为本”的规律;学校要有好的口碑,必须遵循”教师为本”的规律,尊重教师,亲近教师,培养教师。一句话,好学校必须首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殷艺祠.对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1

新形势下教师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篇7

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要赢得社会的认可, 首先要做好自己。一要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 维护领导, 团结同事, 善待学生, 尊重家长。用自己良好的品德赢得领导同事的好评, 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有句话叫“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个专业水平高, 业务能力强的老师, 不管在什么境遇下都能够脱颖而出, 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是说出来的, 而是一种实力, 一种内涵, 一种内功。

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

台湾作家柏杨有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 里面把中国人的“窝里斗”刻画得淋漓尽致, 中国有句老话也经常说:“买卖好做, 伙计难处”, 这些讲的都是团队里的人际交往问题。学校是一个团队, 如果团队合作成功, 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成功的, 五个指头长短不一, 但握起来就是一个拳头。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感觉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相互尊重, 彼此欣赏, 既能看到自己的好, 更能看到别人的好,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损人利己的事不做, 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更不做。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同事之间要多包容, 多理解。在这个开放式的社会, 我们赞同自我展现, 但反对相互贬低。如果在群体中过分强调个人的力量, 那么教师个体无论多么强大, 都不会有持久发展的空间。

处理好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就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依存。很多企业一进大门都写着这样的标语:厂荣我荣, 厂耻我耻。教师只有明确了个人和学校的关系, 才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调好心态。一个老师成了名师, 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 其背后站的一定是学校, 是学生。没有了学校这个大的舞台, 个人是没有持久发展的空间的。教师只有真心热爱学校, 维护学校, 学校才会有好的发展, 教师个人才会有好的出路。

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

由于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 所以教师比过去工作压力更大, 我们不仅面对学生, 更需要面对学生背后的家长。如何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 赢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这是现代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

我认为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业务水平, 用自己出色的工作赢得家长赞誉之外, 要想长久地维护好和家长的关系, 老师还需要很好地定位自己。不管面临的家长层次如何, 也不管面临新家长还是老家长, 教师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 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发展问题。

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不管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有多高, 要实现自身价值, 都要通过学生这个媒介。管理混乱, 成绩低下的班级不能宣称拥有好班主任;混乱, 成绩低下的课堂就不能宣称授课的是一位好老师, 不管任课教师有多少荣誉称号, 也不管这位教师自认为业务水平有多高。只有学生有秩序, 爱学习,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那么这些学生的老师都是好老师。因为学生就是一张纸, 老师在上面描画什么就呈现什么, 所以说,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十分小心谨慎, 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在观察学生, 学生也在观察教师。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精湛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 用自己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影响学生, 更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敬佩。处事公平公正, 工作一丝不苟, 这一切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其师自然信其道。

好的教师 篇8

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下, 教育教学过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学生, 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 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如何去适应不同的教师, 却忽视了, 从而出现教与学如油和水的现象, 教师采取了各种浑身解数, 学生在道德修养或知识技能水平方面都没有学好, 原因就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积极地适应教师。因为如果学生不适应教师, 不管是不适应教师的性格, 不适应教师的教学语言, 还是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 抑或是不适应教师的教育管理方法, 都会影响到师生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所以, “适应教师是学习好的前提”。这一点在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学生由于生理年龄和心理成熟存在差异, 同时他们所受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不同, 气质和性格各不相同。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自制能力等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水平, 他们又在小学、中学的成长过程中, 遇到不同的教师, 有的学生能够在短时期内适应教师的性格、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育管理方法, 从而, 他们在道德修养和知识技能方面会得到全面发展。但是有的学生在短时期内不能适应教师的性格、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育管理方法, 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教师的热情, 学习动机受到限制, 于是不愿意上那位教师的课, 不想做作业, 或勉强应付, 结果师生关系恶化, 学习成绩江河日下, 一无所成。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也说明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乡下老家屋旁, 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 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 作者感到很奇怪。后来, 作者从种树人的话中, 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木克服依赖, 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 学会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从而长成百年大树。笔者从中感悟到一个育人的道理:人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 经受生活的考验, 克服依赖性, 主动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适应社会, 才能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 健康地成长。“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孔子有做圣贤学习的目的, 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但孔子为了学习, 所以就主动地适应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人的性格, 主动适应教学语言、讲课方式、教学管理方法, 从而学有所得, 成为一代大儒。

那么, 要怎样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师呢?

第一, 要从心里明白, 每一位教师首先是人, 然后才是教师。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也就是说教师并不是完美无缺, 无所不能。教师无非是学生的长者、授业者、教育者, 即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这是对教师不是完人最好的诠释。作为学生, 既然不能改变人生路上所遇教师的性格、素质、修养和能力, 不能改变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 就要从自身入手, 改变自己, 打开心灵之窗, 接纳生命中的每一位教师, 适应教师, 向他们学习。

第二, 要从心里明白, 自己是和教师来求同存异, 谋求共同发展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向教师学习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有益的知识技能, 而不是来挑剔教师的毛病和缺点。“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二内省焉。”每一位教师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只有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才有收获。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明确了学习目的, 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适应他们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第三, 要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理解不同教师的不同言行。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教育不同, 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同, 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成长的历程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教师, 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各不相同, 色彩纷呈。对同一知识的传授, 同一事件的处理, 由于受性格、阅历、经验、工作态度、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 不同教师的言行不同。所以作为学生, 要有适应各种各样教学方式的心理素质准备, 要有理解不同教师言行的能力, 要对不同教师给予不同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教师, 使学业不受影响。

好的教师 篇9

一、教学文本设计要合理规范

现在建筑学领域的一个概念——“顶层设计”被人们运用到教育当中。在设计一堂音乐课时,如果有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思路,那么这堂课就会有相对合理的整体设计。比如,在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基本都有“育人立意”这一内容,55份参赛文本中单列“育人立意”的有53份。以此为抓手,教师在构思教学设计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学科育人”这一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中。再如,一节课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在这次评比的反思答辩环节中,参赛教师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自己觉得在这节课中,对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标度如何?”暂且不提教学目标的达标度如何,假如这“三维目标”的设计本身就不合理,那么这节课就很难思路清晰地被设计出来并落实好。

教学文本设计的合理规范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科特质的理解上。以金山区张金娜老师的“生、旦、净、丑演乾坤”一课为例,京剧虽是我国的国粹,但京剧不是当今学生艺术欣赏的主流,把这节课设计好是有难度的。从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她对学情的分析非常到位,其教学基本思路是从京剧“技术”上的低起点切入,高体验展开,把京剧“技术”的学习融入京剧文化中,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之情。再如,松江区杨利抗老师的“从歌声中感悟人生”这一课,从教学内容来看,如何把握好音乐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与分寸,在凸显音乐学科特质的背景下让学生自发产生人生体悟,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音乐能力环环相扣,音乐思维层层深入,音乐情感徐徐上升”,杨老师用他对教学的理解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二、教师要展现良好的教学气质

教学气质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展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它虽然是隐性的教育因素,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但不论是激情洋溢的课堂,还是春风化雨般的课堂,如果教师能让自己的脉搏与学生共振,往往就是一堂好课。教学文本毕竟是“死”的,再优秀完美的教学文本一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也必然存在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固有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机智来让教育思想“落地”。

如,张金娜老师课上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教师饱满的教学激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从一开始的选秀节目“金山少年派”冠军柯霁航的表演,到教师的唱、学生的演、师生的念白互动,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浓浓的京剧文化学习与交流的氛围中,贯穿全课的是教师的“精、气、神”,是学生的“学、思、演”。不少学生在课结束后还围着老师继续看京剧脸谱小泥塑,让这我感受到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对这节课的喜爱。

而杨浦区的闫菁老师在“可爱的童年”一课上展现出另一种教学气质,课堂中呈现的中国水墨画风格的多媒体课件一如她的教学气质淡雅美丽、温文尔雅。随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静静流淌,师生们联想着乐曲中描绘的江南水乡之美景,品味着乐曲精致淡雅、诗情画意的曲调韵味,体验着音乐实践活动中合作、互动、分享的愉悦心情。

这两节课给我们的共同感受是:只见学生,教师的教的行为无痕地融入课中。需要明确的是,激情的课堂不是失控,温婉的课堂也不是平淡。

三、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参评课的教学文本中,“自主探究,激发兴趣”“合作交流,体验感悟”“听觉切入,动觉跟进”“玩中学”“乐中学”“创中学”等词汇频频出现,但真正能让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的课却并不多。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是指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上好评选课,而是指学生能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通过教师的教学点拨,迸发出激情的、喜悦的、智慧的学习行为。

在这次评比中,嘉定区江雪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课“劳动最光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江老师所任教的小学90%以上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已能主动参与音乐游戏,当听到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音乐或优美抒情的乐曲时,学生都能跟着音乐或节奏用简单的律动来表达,并乐于和同伴分享。但部分学生的聆听习惯和发声习惯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个别男学生,唱歌时大声喊叫且不能准确模唱音高。针对这些问题,江老师有意将男女生按比例分成四组,让音准较好的学生和音准较弱的学生坐在一起,形成同伴互助、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哼唱歌曲旋律、模仿、体验、创编造型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把全班学生带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同样,在杨利抗老师的课上,当教师抱着吉他用他那独特沧桑的声音与学生一起唱起《水手》时,背景是郑智化那励志形象的视频画面,师生情感形成共鸣,课堂教学进入高潮,连我这个听课者也不由自主地在心底吟唱起了这首歌。可见,只有师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找到积极的学习状态。

四、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学有所得,首先是指音乐上的学有所得。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是:通过这节课,学生在音乐能力上得到了哪些提高?其次,由教学内容生发的其它方面,如意志、情感、为人处事等方面,是否有所收获?前者正如“鸟儿已经飞过,天空要留痕迹”,后者则是“当学生把老师教的具体教学内容都忘了之后,心中依然存在的东西”。

以虹口区封晶艳老师的“丰收的节日”一课为例,从歌唱教学来说,她通过分析旋律的节奏和音高上的特点,采用从易到难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学会第二声部的演唱,并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同时,由于她所在的学校是上海市“电子书包”试点学校,她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在了解塔塔尔民歌特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教室平台作为学习媒介,在大屏幕上转播各组学生的完成情况,适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而这种自主运用电子平台学习的能力,是跨越音乐学习本身的,这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长远的、有益的影响。

好的教师 篇10

一、电影市场上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

电影需求, 是一种衍生需求。在纷繁复杂的需求中, 人的基本需求是有限的, 其他需求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人的基本需求与生俱来, 而其衍生的需求则往往需要经验和体验来开导和培养, 否则无从发生。电影自诞生以来, 其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政治价值日益显示, 被人们所利用、所喜爱、所消费。贺岁电影进入中国不过十余年的历史, 它给观众带来了笑声, 观众需求也越来越强盛, 贺岁电影票房大幅上升, 2007年为7个亿, 2008年达到13亿元。

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 还表现在电影需求是一种被动需求。在电影市场上, 供给变得越来越主动, 观众是追随产品、响应潮流才去“需求”、去消费。此时, 消费者已不是主动需求者, 因为除了“必需”, 消费者几乎很难去设想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体验经济。商业电影必须是让观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娱乐效果以后, 才可能变得有需求, 才可能拉观众进影院消费, 市场才会成为大众市场, 厂商也才能在产品更替中实现盈利,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那些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脱离群众口味的电影产品, 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其价值, 必然失去票房, 陷于拍一部砸一部的困境之中。

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精神生产的特点来发展文化, 从努力创造优质产品的供给入手, 来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 决不能像发展制造业那样发展电影。政府基于振兴消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的发展, 首先要依靠广大电影工作者生产制作出大量符合时代特色、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产品。

我们必须根据精神生产的特点来发展文化, 从努力创造优质产品的供给入手, 来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 决不能像发展制造业那样发展电影。

二、市场短缺是当前电影发展的主要矛盾

当前, 我国电影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瓶颈。电影生产力落后, 电影的生产及供给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潜在精神需求。

1. 我国电影的供给瓶颈

一是产品数量少, 产业规模低。电影产品, 主要包括影院产品、内容产品和品牌授权产品, 这些产品类别, 我们都严重不足。我国现代电影银幕数, 目前仅为4000多块。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却有4万块。我国电影产量虽然达到世界第三位, 可是, 电影类型却远没有好莱坞电影丰富, 大众喜欢的电影类型很不发达。我们的品牌授权产品更是没有开发出来。美国的电影收入, 30%依靠电影票房, 70%来自于授权产品;我国相反, 90%以上的收入来自票房。

二是质量有待提高, 有效供给不高。我国每年的电影产品中, 有近60%的电影由于脱离了市场, 进不入院线, 不能跟观众见面。这些进入不了市场的一半以上的电影过剩产品, 尽管占用了许多信贷资金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却相当低下。对于这部分电影产品来说, 与其说是有效需求不足, 不如说是无效供给过剩。当前, 我们要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 制作出满足市场需求、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兼具的电影产品。特别是要大力开发如贺岁片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产品, 而不要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制作那些缺少市场吸引力的无效电影产品上。中国有市场影响力的商业大片现在每年仅为10部左右。如将来每年能制作20部电影商业大片, 那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如果平均每部大片票房为2个亿, 那么, 光这20部大片, 就是40亿。加上年产量400部的中小成本影片所产生的票房, 那么, 我国电影票房过百亿的目标就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了。

2. 当前影响我国电影产品供给的因素

一是替代品的影响。显然, 电影面临着同为视听产品的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 在新崛起的电视竞争之下, 电影观众快速缩减。上世纪80年代初, 全国每年有297亿观影人次, 如今有效观影人次徘徊在7亿左右。而目前中国的电视人口为3亿, 有线电视用户为1.5亿。我国电视剧产量2007年和2008年都达到了1.4万余集, 500多部, 远远超过了电影产量。新媒体的发展也极快, 当前中国网络用户为2亿, 网络视听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

二是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制约。电影产品尽管消费者人数远比不上电视产品和网络产品消费者, 但是, 比起后两者来, 应该更具有市场性、大众性及通俗性。作为大众性的产品, 电影产品更需要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人才。电影是明星产品, 但是, 我国明星, 包括具有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导演和演员极其不足。我国商业大片少, 关键在于能配得上商业大片的明星严重缺乏。我国电影产业也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和渠道不通畅的问题。我国电影故事片平均每部投资为500万元人民币, 而美国平均每部为5000万美元, 相差近百倍。投资不到位, 势必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美国电影投资主要依靠社会资本, 与金融资本联系很密切。我国电影投资还很单一, 社会资本参与力度不大。我国电影产品对新技术的利用也明显滞后。中国是最不缺乏电影素材的, 但是, 我们拍不出美国大片那种宏丽场面, 主要还是后期特技制作比不上好莱坞, 数字技术落后美国太多。

三是政策。近些年来, 在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指示下,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电影、促进电影发展的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五项经济政策。但是, 我国电影市场的进入门槛依然太高, 电影产业的税负依然很重,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使用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我国金融市场对电影开放不够, 这些都会对我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受未来预期的影响。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 就会增加供给;反之则减少供给。电影是高风险的行业, 要同时遵照经济规律、宣传规律及艺术规律, 不能有所偏废,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电影市场的不可确定性, 让投资者持谨慎态度。电影不同于物质产品, 还在于是一个链条很长的产业。电影是通过整个产品链条而实行盈利的, 票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国电影的盈利就并不体现在票房上。我国投资者普遍缺乏耐心, 急功近利, 唯票房马首是瞻, 没有长远投资打算。

三、发展电影供给的政策路径

如果我们从“供给创造需求”这一角度看电影市场, 就会知道, 作为一个电影生产者, 应该有所作为, 通过自己的努力, 提高和丰富电影供给, 从而带动电影需求, 使电影产业走向大繁荣大发展。政府在电影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缺位的, 但是, 其工作重心应该在扶持供给上, 为电影供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建立和完善各类产业主体

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最大障碍是主体缺乏。虽然我国电影产业的改革起步早, 一大批电影产业主体建立起来了, 已有34家城市院线公司, 农村数字院线公司105家, 国有电影集团7家, 还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电影制作企业。但是, 这些产业主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企业, 而现代企业, 应该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要加快完成电影事转企, 推动电影产业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 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 组织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实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 实现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 逐步增强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社会力量, 发展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的中小电影企业, 促进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提高与电影大企业的配套能力。中小企业也是电影生产的生力军, 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基地) , 建设产业集群, 使产业园区 (基地) 成为我国电影产品供给的集散地。

2. 建立电影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建立起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依法经营的电影市场体系, 废止电影流通体制中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等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垄断, 积极推进电影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电影产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要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电影中介服务机构是电影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的电影生产体系包括政府、企业、资本、中介、科研机构等多个要素。要形成各要素协调配合,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就需要发挥中介组织的“融合剂”作用。

3. 完善产品供应机制

树立观众意识和市场意识, 以市场需求为取向, 以提高质量为根本,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 改革创新电影创作生产和营销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面向群众, 面向市场, 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做到以销定产, 把观众喜爱和市场份额作为创作生产和评价产品的重要标准。还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 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以饱满的艺术热情讴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 着力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进步, 着力刻画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引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创新品牌, 提高质量, 努力创作出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要鼓励电影创作者自由选择创作题材和主题, 自由探索创作风格和样式, 大胆创新, 大胆实践, 充分借鉴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先进艺术经验和成果, 形成类型化、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以独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样式开拓电影的新境界。更好地配置和发掘现有的创作资源和生产力资源, 满足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废止电影流通体制中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等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垄断, 积极推进电影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电影产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

4. 完善产品宏观管理机制

今后我国电影宏观管理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在管理职能上, 由管系统转到管行业, 并把管理的重点放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面。二是在管理手段上, 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管理, 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特别是要实现管理法制化, 通过健全电影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规章, 规范市场准入, 为电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在管理方式上, 使电影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由政策为主管理向法治为主管理转变、由重命令向重服务转变、由前置审批为主向事后监管为主转变、由管主体向管行为转变。四是在管理主体上, 解决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 实行统一、综合的执法管理。总之, 要提高电影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切实解决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问题。

好的目标 好的未来 篇11

专业:导 游

学校: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

对于自身的简短评价

我是一个有着对未来无限幻想的女孩,我不喜欢约束,喜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喜欢出去玩的感觉,所以我也对相关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自己的条件分析

我和旅游有着不小的缘分,我从三岁的时候就和我爸去爬山了!后来还去了好多地方,比如:黄山、张家界、桂林、杭州、扬州等等。几乎每年都出去旅游。我觉得出去旅游是一种享受,一边和好朋友在旅途中一起谈天说地,另一边可以享受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所带来的舒适的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当然要成为导游角色就不一样了,我要反过来照顾游客,要让他们觉得旅途中是快乐和安全并且充实的。旅游现在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方式,旅游的重要性现在也越来越强了,所以我认为导游这个职业还是满有挑战性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现在正在学习旅游专业课,正在加强这一方面的技能。

对于所确定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平时应多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说: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世界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国内外发生的国家大事等等,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对往后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少阅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接下来的计划目标就是通过学习《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法规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这三本基础课程,去考导游资格证。还有就是争取参加三年后的成人自考拿到本科文凭。

对于各阶段的具体规划:

1.基础阶段(17~20岁)

学好各科的知识,为自己打好扎实的基础。重点要加强的科目是英语。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2.加深程度阶段(21~27岁)

有了扎实的基础后就要增加自己的实践,锻炼自己的工作应变能力,保证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少犯错。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成为初级导游。

3.进入工作的初期至中期阶段(28~33岁)

阅历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了,实践的次数多了对社会也有更深的了解,能力不断加强,经验也丰富了。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成为中级导游。

4.开拓阶段(33~44岁)

这一阶段显得更加的老练,所求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很强,学到的东西很多,成为这一事业中的重要支干,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成为高级导游。

对于具体的措施问题

现在的我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说英语方面一直是我的一个大难题,所以我预备加强这一方面。打算每天花三十分钟来读英语,在一些空隙时间来多看英语的书,希望能有所进步。还有就是我的阅历很浅,所以在后面的时间当中我会多看一些名著,历史文化方面的书,多看报纸,多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会找机会去实践一下,学会在工作当中遇到困难应该如何解决。同时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经验。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增添一些才艺培养,比如说唱歌、跳舞之类的,这样可以在导游期间把旅途生活弄得更多姿多彩。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优秀导游。

向成功人士学习

陈艳萍是一位优秀的导游,虽然她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她热爱导游事业。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对待这项职业就是要有这种热情,和这种求知精神,要积累更多的知识、阅历,丰富经验,才能成为优秀的职业导游!

看到这么优秀的导游,让我对旅游这个职业有了不小的压力,但也增添了我对它的信心。现在的我正是学习创新的大好时机,那么我更要把握住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争取多学些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命运由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为了美好的明天加油!加油!加油!

点评:

一看这份设计,就知道作者的文化基础课学得不太扎实,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要领掌握也不太好,但文字中饱含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热爱,敬业爱岗的纯朴之情十分真切,对自己的剖析也很认真。希望作者今后能多加强对导游这一职业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该职业,才能找出差距,制订措施,踏实行动,迎头赶上。

有好的业主才有好的管家 篇12

常有人说, 有好的管家才会有好的业主,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有好的业主才会有好的管家。我认为, 只有对自己财产负责任的业主, 才会用心去找到一个能对自己的财产尽职尽责的物业服务企业。特别是在住房制度改革, 商品房市场发展以后, 业主是一种新的社会身份, 业主如何管理共有财产、如何准确表达个人的声音、如何有效形成和议, 都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很多业主认为, 物业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就是应当归咎于物业服务企业失职, 应由物业服务企业来承担责任, 但我认为, 实际的症结根源恰恰是在业主身上。物业管理责任, 首先是业主管理自我财产的责任, 然后才是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责任。

比如说, 在进行业主大会的表决时, 尽管表决是以大多数业主同意的形式通过的, 而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业主仍会对业主大会形成的决议予以抵制, 不予执行, 这种业主以少数抗拒多数的现象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很大的困惑, 而业主又往往会把自己的不如意表达在物业服务企业身上, 认为这是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再比如, 对小区外立面统一的管理问题, 业主大会通过决议后, 仍有个别业主不同意外立面统一, 以主张自我的便利而采用个性化装修, 这部分业主会极力主张自己的理由, 然后把违约责任转嫁给物业服务企业去协调, 这是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也是业主最容易误解物业服务企业功能与职责的地方。

在同一个小区内, 有不同业态的业主诉求差异, 之前发生过案例, 商业的业主和住宅的业主因为物业管理区域景观照明的时间不一致, 或者对噪音管理不一致产生了冲突, 双方业主把物业公司夹在中间, 都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物业公司解决, 尽管也多次组织业主进行协调, 但是因为双方诉求的差异太大, 始终没能达成有效的协议, 而拒缴物业服务费成为业主们逼迫物业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筹码, 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管理财产无法达成的管理目标转嫁到物业服务企业身上, 给物业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被动。

当然, 有了好的业主, 作为管家的物业服务企业要做的就是紧随业主的需求, 如实履约, 创新服务, 保持不断满足业主需求的专业能力。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客观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 物业服务企业稍不留神就很有可能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同时, 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传统和常规性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主的个性需求, 物业服务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服务, 极有可能会被客户所遗弃或者淘汰, 所以物业服务企业对自己创新服务的能力, 第一要积极重视、引导和培训, 第二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

上一篇:我国公共就业政策策略下一篇:人工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