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稻高产

2024-09-29

麦稻高产(共3篇)

麦稻高产 篇1

麦、稻是淮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麦稻复种连作是主要种植方式。生产上, 由于水稻高产稳产性能好, 其产量、产值、效益均明显高于小麦, 所以, 一般粮农在麦稻复种连作中, 对水稻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小麦, 甚至通过挤占小麦生长季节、牺牲小麦产量, 来追求水稻产量的有限提高, 结果水稻产量虽上去了一些, 但小麦产量却较大幅下降, 最后导致麦稻全年产量和收益的下降。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高产水稻、低产小麦, 全年麦稻产量不高状况, 近年来, 我们对麦稻周年高产、全年增效进行了探索, 初步总结了以季节有效衔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麦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1 科学安排季节, 充分利用资源

淮北地区由于温光资源不足, 麦稻复种连作茬口衔接矛盾突出, 季节比较紧张。根据高产小麦、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光资源条件, 淮北地区稻茬小麦适宜播种期不宜迟于10月25日, 最迟10月底, 播期越早越好, 这样可保证带蘖越冬, 形成冬前壮苗, 为争取足穗和壮秆大穗奠定基础。麦茬水稻适宜移栽期不宜迟于6月25日, 最迟6月底, 适宜秧龄期抛秧稻30d左右 (不少于25d, 不超过35d) , 盘育机插秧龄18~20d (不少于15d, 不超过22d) , 麦后移栽越早越好, 以延长大田有效分蘖期, 形成足穗和壮秆大穗。

2 合理品种搭配, 发挥品种优势

根据淮北地区温光资源不足、麦稻复种连作茬口季节紧张, 以及麦稻高产稳产需要足够的营养生长期特点, 淮北地区要获取麦稻双高产、周年高产, 必须合理地选择和安排麦稻品种布局, 特别要注重选择生育期适宜、成熟期相对较早的高产稳产品种, 最大限度地缓解上下茬口接茬矛盾, 既保证前茬作物有较高的产量, 又保证熟期适宜, 不影响后茬作物的适期播栽, 为下茬作物高产创造条件。据此, 小麦宜选择穗型较大, 分蘖性中等, 抗倒能力较强, 耐迟播, 综合性状较好的半冬偏春性品种, 如淮麦30、郑麦9023;水稻宜选择穗型偏大、分蘖性较好、抗倒能力强、熟期相对较早, 常年在10月20日左右前成熟、综合性状优良的中熟中粳品种, 如连粳6号、7号等。

3 坚持适时收获, 及时抢茬播栽

淮北地区麦稻连作小麦一般成熟期在6月10~15日, 实际收获期集中在6月15~20日, 高产水稻栽插适宜期为6月25日前, 近年来水稻实际移栽期集中在6月下旬, 常年能保证在6月25日前栽插的面积只有50%左右。水稻一般成熟期在10月15~25日, 实际收获期集中在10月25日到11月5日, 高产小麦机条 (旋) 播适宜播期在10月25日前, 近年来实际播期集中在10月25日到11月上旬。麦、稻实际播、栽期与高产栽培要求明显滞后, 据分析, 影响下茬作物适期播栽主要原因是前作成熟偏迟, 尤其是收获不及时, 腾茬较迟。据研究, 小麦最佳收获期是籽粒灌浆处蜡熟末到完熟初期, 叶片基本枯黄, 籽粒变硬, 呈品种固有本色时收获为宜;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谷粒灌浆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谷壳变黄, 籽粒变硬, 田间95%以上稻穗有95%以上谷粒变黄时收获为宜。生产上必须克服小麦成熟后仍放田间“烤”, 水稻成熟后仍在田内“养”的不利于麦稻周年高产的做法。

4 坚持高效施肥, 科学运筹肥料

据研究, 麦稻复种连作要实现周年高产, 必须坚持稳氮增磷补钾添微, 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要制订合理的产量目标。目前淮北地区麦稻复种连作周年亩产大面积宜定位在1100kg左右, 其中水稻亩产600~650kg、小麦亩产450~500kg以上。二要控制氮肥用量。氮肥施用过量不仅降低植株抗性, 加重病虫危害, 而且延缓生育进程, 推迟成熟。一般中上等地力田块, 每季亩施纯氮宜控制在18~20kg;三要提高磷钾肥比重。根据小麦、水稻吸肥规律, 高产水稻氮磷钾投入比宜掌握在2∶1∶2~3, 高产小麦氮磷钾投入比宜掌握在3∶2∶3左右, 实际应用时要综合考虑土壤地力, 做到土壤缺磷, 适当增施磷肥, 土壤缺钾, 适当增施钾肥, 目标产量越高磷钾肥比重适当提高;四要提高中后期施肥比重。一般氮肥施用基蘖肥占50%左右, 平衡肥占15左右, 拔节孕穗肥占30%左右, 叶面肥5%。磷、钾肥基肥占50~60%, 拔节肥、穗肥占40~50%。既防早衰逼熟, 又防恋青迟熟。

5 加强植保综防, 控制病虫草害

水稻重点抓好药剂浸种, 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线虫病等, 同时防治好秧田期灰飞虱, 控制病毒病危害, 大田期要抓好活棵后化学除草和赤枯僵苗防治, 拔节后封行前普防一次纹枯病、水稻穗期总体防治穗颈瘟、稻曲病、螟虫等, 兼治纹枯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等 (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三次用药) , 整个中后期要密切注意做好两迁害虫防治。小麦重点抓好冬春化除, 起身拔节期注意查治纹枯病、麦蜘蛛等, 抽穗扬花期进行“一喷三防”, 总体防治赤毒病、白粉病、穗蚜等 (扬花初期、盛末期两次用药) 。最大程度地控制病虫草危害。

6 强化抗逆管理, 增强抗灾能力

6.1 防旱涝

水稻要开好丰产沟, 做到薄水抛 (栽) 秧, 活棵立苗;浅水分蘖, 防深水淹苗;够苗后及时适度分次搁田;中后期干湿灌溉;收获前7~10d断水。小麦要开好田间一套沟, 并根据天气、土壤、苗情状况, 灌好齐苗水、越冬水、拔节水, 要坚持洇灌, 速灌速排, 防大水漫灌, 遇连阴雨和暴雨天气, 及时排涝降渍。

6.2 低温和干热风

水稻重点防寒露风, 如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连续3d气温低于20度的寒露风天气, 则要提前灌深水、叶面喷施腐殖酸或氨基酸叶面肥, 以减轻低温危害;小麦重点防越冬冻害、倒春寒和后期干热风, 预防措施是灌好越冬水、返青水防冬春干冻, 春季进行镇压、化控防倒春寒, 后期喷施叶面肥防干热风。

6.3 防倒伏

对群体较大、有倒伏趋势的田块, 小麦可在起身拔节前进行镇压2~3次, 水稻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到拔节前进行适度烤田, 同时在麦、稻拔节前喷施矮壮丰或稀效唑等进行化控, 以抑制基部节间伸长, 增强抗倒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淮北地区麦稻复种连作茬口季节紧, 影响麦稻周年高产状况, 从季节安排、品种搭配、适时收获、高效施肥、植保综防、抗逆管理等方面入手, 缓解麦稻复种连作季节矛盾, 实现温光资源高效利用, 达到麦稻双高产、周年高产目的。

关键词:小麦,水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麦稻高产 篇2

1 重视关键技术落实

1.1 大力推广高产稳产有效益的良种

大中农场目前种植的大多数麦稻品种都具备冲刺吨粮田的条件, 尤其是大麦“苏啤3号”、小麦“大中01-03”和水稻“镇稻9424”、“淮稻9号”等, 都是首选品种。

1.2 合理起点苗, 优化茎蘖和穗粒结构

大麦以“苏啤3号”为例, 基本苗255万根/hm2, 越冬苗900~975万根/hm2, 高峰苗1 425万根/hm2, 穗数705万穗/hm2, 每穗实粒数20~21粒, 千粒重43g。小麦以“大中01-03”为例, 基本苗270万根/hm2, 越冬苗675万根/hm2, 高峰苗975万根/hm2, 穗数495万穗/hm2, 每穗实粒数38粒, 千粒重39g。水稻以“淮稻9号”为例, 基本苗120~135万根/hm2, 穗数300~315万穗/hm2, 每穗实粒数105~110粒, 千粒重27g。

1.3 抓好配套性措施

(1) 三麦。一是始终坚持“精种、扩行、降苗、减肥”的三麦高产栽培原则。二是抓好“三病二虫一草”的有效防治与控制 (即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蚜虫、粘虫和硬草) 。三是合理用肥即小麦全生育期施氮270kg/hm2, 五氧化二磷105kg/hm2;基追比氮为5∶5, 五氧化二磷为6∶4。啤酒大麦氮素总量酌减15~45kg/hm2。在防病治虫时, 结合喷施高效丰产灵1~2次。四是高标准开好麦田井字沟, 确保三沟配套, 雨止田干。五是坚持早晚品种搭配, 科学场头运作, 保证最佳适期收种。 (2) 水稻。围绕全程机械化, 探索和完善配套措施。一是坚持壮秧标准, 单盘种量限在2.1kg/hm2以内, 100%推广硬盘育秧并试行基质育秧。二是抓好病虫草的综合防治, 实施秧田回纺布全程覆盖, 有效遏制条枯病危害;对纹枯病和稻瘟病坚持普防原则;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侧重于压基数、治小治早, 农药品种轮换治。根据杂草类型和草情, 采用种植、栽培、耕作及化学措施, 辅以少量人工拔除, 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三是科学运筹肥料, 水稻全生育期施氮285kg/hm2, 五氧化二磷127.5kg/hm2。基追比氮为3∶7, 五氧化二磷为5∶5。齐穗后根外喷施迦姆丰收1~2次。四是科学水浆管理, 坚持半旱式育秧, 大田坚持带水栽插、浅水活棵、薄水孕穗、湿润灌浆;坚持挖好搁田沟, 筑好隔水埂, 确保灌能进、排得快、搁得住。

2 重视优化结构

2.1 作物结构

大中农场有种植麦稻两季的传统, 追求双季高产, 必须兼顾双季适期收种。纯粹从吨粮角度考虑, 100%种植小麦与水稻组合成功率最高。但大中农场分场有数百公顷耕地, 机械力量的局限性决定了作物结构必须兼顾各种因素。因此, 适度种植30%~35%啤酒大麦可调节茬口, 协调机械与场地矛盾, 兼顾夏秋两季丰收, 不影响吨粮目标实现。

2.2 品种结构

因自然因素的影响, 各品种在各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为规避风险, 分场宜种植大小麦和水稻各2~3个品种, 防止出现“一品倒”现象, 使年际间不致大起大落, 同时对规避市场价格风险也有益处。

2.3 效益结构

高产不是目的, 其落脚点是追求高效。而追求高效必须着眼于生产优质的产品, 生产中要防止片面追求没有效益或没有市场的高产。考虑效益结构时, 主要考虑产品品质、市场适销对路与周转速度。

2.4 粮种结构

重视种子产业是增效的一个重要途径, 放大种子增值效应与提高单产之间没有矛盾, 产量高的品种也是社会期待和追求的, 因此注意优化商品粮与种子粮结构, 谋求高产与高效的统一。种子比重适宜范围大致为大麦30%~35%, 小麦65%~70%, 水稻30%~35%。

3 重视配套设施建设

3.1 农田配套设施

一是水系配套, 有盐分不超0.1%的淡水源, 且水源充裕;二是泵站灌溉能力满足水稻生产的需要, 拥有动力450W/hm2, 退水条沟有1.5m以上深度, 旱作田间三沟配套, 水作田间沟系通畅, 进排水口标准规范;三是总支斗渠规格高, 千米长度农田支斗田梯度宜70cm左右;四是桥路涵闸, 齐全配套, 有便于管理的环田道路。

3.2 机械配套设施

机械设施功能齐全, 状态良好, 按全程机械化标准, 配额达标, 拥有动力3.64KW/hm2。机械配置立足科学、合理, 既要防止量不足, 又要避免过剩形成机械资源的浪费;既要防止功能不全, 又要避免机型杂乱差。衡量标准是:在保证季节、适期作业、完成域内任务的前提下, 满足麦稻全程机械化需要, 保持车况完好, 综合功能强, 利用率高, 服务质量优良。

3.3 粮食烘晒贮备配套设施

最低标准要有耕地67.5m2/hm2以上水泥晒场和防雨设施, 有35%单季生产能力的仓贮条件, 并有放、翻、堆、扬、输、灌、运配套的场头机械设备。小小晒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举重若轻之功效, 宏观管理者要将此列入议事日程。若建1座就能满足需要的烘干仓贮设施, 则更方便。

4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培养和造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员工队伍, 达到“二会四有”目标, 即会干活、会管理;有素养、有技能、有活力、有报酬。一是管理者队伍素质要高, 有热情、懂业务、善管理、能吃苦, 追求卓越。100hm2宜配备管理者22.5~30.0人。二是劳动力资源配套, 100hm2可征用外雇工平时150人、高峰时300人左右。随着大中型农业企业劳动力来源的匮乏, 充分发挥机械、化除和科技力量, 最大限度减少活劳动使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者工作量, 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黄建亚.沿海农场麦稻两熟高效吨粮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7) :163-164, 167.

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部位调整措施 篇3

1 拨禾轮

1.1 拨禾轮高低的调整

机手通过操纵手柄来调整拨禾轮的高度, 太高会造成籽粒损失, 太低会造成拨禾轮翻草现象, 一般拨禾轮应拨在割茬以上下2/3处高度, 可把作物平稳地推向割台搅龙。

1.2 拨禾轮转速的调整

拨禾轮的转速应根据主机的行走速度来调整, 行走速度越快拨禾轮转速也越快, 反之越慢。拨禾轮转速太快会造成割台损失增加, 太慢会造成喂入量不均匀。拨禾轮转速的调整是通过拨禾轮左侧的无级变速手柄来完成的, 顺时针转动手柄, 转速升高;反之, 转速降低。

1.3 拨禾轮的前后调整

通过拨禾轮两端轴承座在支臂上的位置改变来调整, 拨禾轮与切割器、割台搅龙距离应大于20 mm, 一般在20~30 mm, 太前会造成收割作物时堆积, 太后会增加籽粒损失。

1.4 拨禾弹齿的调整

弹齿下垂的角度是通过调整板与升降固定板上螺栓与螺孔相对位置的改变来调整的, 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应垂向下, 收割倒伏作物和稀疏的作物时弹齿应向后倾斜, 当收割高秆稠密作物时, 弹齿应向前偏转。

2 切割器

2.1 割刀重合度的调整

动刀片处两端极限位置时, 刀片中心线与护刃器中心线重合, 其偏差不大于5 mm, 其调整方法是将摆环箱的摆臂处于相应的极限位置, 通过调整刀头与弹片之间的位置来保证重合度。

2.2 动刀片与定刀片之间间隙的调整

此间隙一般在0~8 mm, 调整时, 可以用锤上下敲击护刃器, 也可以在护刃器与刀梁之间加减垫片。

3 割台搅龙

割台搅龙叶片与割台底板的间隙为15~20 mm, 当喂入量偏大时, 此间隙也应偏大, 通过调整割台两端外侧的调整滑板上下位置来达到所需的割台间隙。伸缩齿与割台底板的间隙为10 mm左右, 伸缩齿向前应尽量伸出, 以提高抓取作物的能力, 向后应尽量缩回, 以防止缠草, 可通过割台两端的伸齿调整螺栓来调整。

4 倾斜输送器 (过桥)

过桥链耙的松紧度, 对喂入均匀度影响很大, 耙齿与底板之间间隙为10 mm, 要根据作物的疏密程度来调整, 通过过桥两边进行调整, 左右要调整一致。

5 脱粒装置

5.1 脱粒滚筒转速的调整

脱粒滚筒的转速越高, 脱粒能力越强, 反之越弱, 通过改变 (更换) 脱粒滚筒外端不同齿数的链轮, 来改变滚筒的转速。以福田谷神4LZ-2为例:出厂标出的板齿滚转速为639 r/min, 轴流滚筒转速为900 r/min。适合收割小麦、大麦、水稻等作物[3]。

5.2 凹板与滚筒之间间隙的调整

此间隙越小脱粒能力越强, 反之越弱, 以福田谷神为例, 此间隙有4个档可以调整 (5、10、15、20 mm) , 通过调节手柄调整, 手柄向前转间隙变小, 向后转间隙变大, 调整后轴流滚筒应转动自如, 左右间隙保持一致。

6 清选装置

6.1 上下筛的调整

筛片开度调整与风量的调整相结合, 应尽量达到清选损失小、粮仓籽粒含杂率低的原则。上筛分前、后段, 前段开度略小于后段, 前段开度过大会造成含杂率高, 如含杂率不高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开大。下筛也分前、后段, 前段开度略小, 后段筛 (尾筛) 应尽量开大, 使未脱净的穗头、杂余通过杂余滑板进入复脱器, 如杂余杂草过多造成复脱器堵塞, 出现打滑现象, 此时尾筛开度应小些。

6.2 风量的调整

通过改变进风口开度大小来改变风量;改变风速是通过改变风扇皮带轮的有效直径来改变风扇转速的, 调整方法是增减皮带间的垫片来改变其有效直径;选择风量与风速时, 原则是只要籽粒不被吹走, 风量风速应越大越好, 以降低粮仓含杂率。

7 复脱器

复脱器是将没有脱净的穗头杂余再次脱粒, 如杂余杂草秸秆潮湿, 过多地进入复脱器, 会造成复脱器堵塞出现打滑、发响, 此时应立即停车检查, 清除杂物才能正常工作, 并将尾筛开度调小一些[4]。如发现籽粒有破碎现象, 应相应减少复脱器搓板数量, 收割水稻时应尽量拆掉复脱搓板。

8 升运器

升运器链条张紧度是通过链条张紧装置来进行调整的。升运器链条张紧度过紧造成轴、轴承受力过大, 早期损坏;过松造成刮板早期磨损。

9 主离合器皮带 (三联带)

当主离合器结合时, 张紧轮对三联带的垂直压力约为57 N, 此时调整弹簧压缩后的长度约为37 mm, 并且托圈应与联组带间有7~10 mm的径向间隙, 托板与联组带间有10~15 mm的间隙。如不合适, 则应调整调节螺杆来改变此间隙。

1 0 行走带张紧度

一般检查时用125 N的力压1根皮带中部, 皮带下降16~25 mm, 调整时先通过操纵手柄将无级变速轮调到中间位置, 然后调整无级变速支臂上的调整丝来改变皮带的松紧度。

1 1 离合器

离合器膜片弹簧与分离轴承之间间隙为1.5~3.0 mm, 是通过调整离合器拉杆来达到正常间隙, 并保证踏板自由行程在20~30 mm。换档滑块也调到空档位置;如2~3档不好挂, 则调1倒档软轴位置, 调好后锁紧。

1 2 速软轴及制动器

如1倒档不好挂, 则调2~3档软轴位置。制动器的调整:一是检查刹车油是否达到标准, 储油杯的刹车油面应达到80%。二是检查并排除刹车油管路中的空气。排气方法是:松开刹车分泵上的排气螺钉, 用脚反复踩刹车踏板, 排出空气, 当空气排完, 拧紧排气螺钉, 再补足刹车油。三是如制动器间隙过大, 调整制动分泵调节螺栓及制动器总成螺栓, 使用权制动器间隙保持在0.5~1.0 mm。

参考文献

[1]刘克峰, 王秀玲.麦稻联合收割机的操作要点与常见故障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6) :45.

[2]李烈柳.麦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J].科学种养, 2009 (3) :57-58.

[3]黄新安, 鹿东民.适用于小型麦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机的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化论坛, 1996 (2) :11-14.

上一篇:制度环境创新下一篇:生活污水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