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增效创建

2024-09-28

高产增效创建(精选6篇)

高产增效创建 篇1

摘要:近年来, 别桥镇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 以水稻高产增效为抓手, 加快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别桥镇,水稻,高产增效,方案,措施

2013年, 别桥镇在全市水稻高产竞赛活动中获“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的万亩片高产增效创建水稻高产竞赛二等奖”“常州市水稻百亩丰产方创高产竞赛三等奖”。为认真落实水稻生产工作, 挖掘全镇水稻生产的潜力,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 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布局、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 根据《溧阳市2014年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 结合别桥镇的实际情况, 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明确目标任务

2014年, 别桥镇水稻种植面积4480hm2。同时, 落实部、省级2个水稻万亩示范片:以北山村、后周村、合星村为主, 面积688.53hm2;以湖边村、镇东村、马家村为主, 面积690.67hm2。落实3个千亩示范区, 分别为两湾村、镇东村、塘马村。落实3个百亩丰产示范方、地点分别是:镇东村、合星村、塘马村。落实3个公路沿线丰产示范带, 分别是镇广线别桥段、溧竹线古渎至阴山路段、上上线公路两侧, 合计面积146.67hm2。丰产示范带所涉及的10个行政村分别与6个农机合作社进行了对接, 农服中心人员定人到村, 做好协调和督促, 保证别桥镇水稻高产创建暨丰产带建设顺利实施。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实现全镇平均单产超660kg, 万亩示范片超700kg/667m2, 百亩示范片争超750kg/667m2, 实现以点带面, 全面推进, 整体提高。

2 细化实施内容

在示范区及示范带积极展示农业“五新”成果, 按照主攻单产、改善品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主线发展要求, 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 良种、良法相配套, 实现全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整体推进。

2.1 良种良法配套运用

确定武运粳23为水稻示范区品种, 运用率保证100%。坚持示范区内全面实行“五统一”, 即以资质、规模、信誉、服务能力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为示范片组织开展统一集中育供秧、统一机插、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等为内容的专业化服务, 其中重点是以推进商品化集中育供秧为载体,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育秧“四替代” (硬盘替代软盘、基质替代营养土、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替代手工播种、硬地育秧替代软土基育秧) 集成技术, 加速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广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坚持调适群体起点:掌握机插稻规格30cm×10.7~12cm, 栽1.8~2.0万穴/667m2左右, 6~7万基本苗;杜绝种植直播稻。

2.2 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科学测土配方的基础上, 指导农民运用因地制宜的高产施肥技术, 原则上坚持“控氮、稳磷、增钾”, 增施有机肥, 推广秸秆全量还田。

2.3 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确立以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 适时向农民提供防治信息和技术, 组织植保专业服务队伍, 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功能。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加强预测预报, 采取科学配方, 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针对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害虫和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重大病害, 及时下发植保技术意见, 指导农民掌握防治适期, 选择合适药剂, 改进施药方法。在水稻抽穗期, 结合病虫防治, 大力推广肥力素、爱苗等生化制剂进行药肥混喷, 而且成本低、使用方便、无环境污染, 提高防治效果, 从而达到防病治虫、增产增效的目标。

2.4 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协调全镇农机合作社与各村进行挂钩对接, 做好统栽、统防、统收等水稻各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 确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规范性服务, 提高全镇机械化作业的覆盖率。

3 强化保障措施

3.1 成立工作小组,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由镇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 农服中心、财政所等部门及各村村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服务中心, 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同时, 聘请市农林局水稻专家为技术总负责, 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指导方案, 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 确保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2 加强技术指导, 提供技术保障

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分村、分组、分方, 明确任务、各负其责, 切实做好面上、片上、方上的技术指导工作, 做好苗情记载工作, 档案整理以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3.3 落实资金, 加大扶持力度

为确保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镇财政投入专项资金45万元, 用于示范区供种、育秧、栽插、肥药等方面的补助。

3.4 加强宣传引导, 形成共创氛围

召开村镇2级关于水稻高产创建会议, 发放宣传明白纸到各户, 做好示范片、示范方标牌工作, 形成上下联动, 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

3.5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全民水稻生产技术

依托科技入户工程, 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程等活动, 将水稻高产增效生产技术, 全面渗透, 全面提高农户的水稻种植水平, 充分挖掘全镇水稻生产潜力。

高产增效创建 篇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树立节约观念,增收节支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上级领导全面分析了公司所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增收节支习惯,负起责任,知难而上,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公司各项工作可持续、快速发展。为此,**站特向全体职工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找差距、深挖掘、订对策、促创新,努力把节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树立节约意识,珍惜资源,形成风尚

全体员工要深刻认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义,切实树立勤俭创业、节约增效的思想理念,变“要我节约”、为“我要节约”,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努力在我站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你追我赶赛节约、你争我创比成本”的班组浓厚氛围,促进我站又好又快发展。

二、倡导节约自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坚持日常用品和办公用品的合理领用,废旧物资的利用等有效计划,科学测算,节约控制成本;坚持从点滴做起,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每一粒米、每一分钱。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进行办公室内空气调节,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人走电切”。提倡双面用纸,充分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内部邮件和网络系统进行工作沟通和文件的收发、转达,节约每张纸。

三、修旧利废,充分发挥生产物资和办公用品的作用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类易耗品能修缮的决不新购,能重复利用或改作他用的决不丢弃,提高物品使用率。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加强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四、树立安全生产也是经济效益的理念

安全既是我站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生产安全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为节约献计策,争做示范者、推动者

广大职工要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和节俭意识,充分挖掘工作、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广泛提出勤俭节约的合理化建议,并在行动上做节约资源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成为每位职工的自觉行为。节约作为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一种责任,我们真切呼唤:让节约成为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时尚。

高产增效创建 篇3

关键词 水稻高产;增效技术;推广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2

看似简单的水稻种植,实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选苗,育苗,种子到收割都需认真对待。科学管理水稻育苗,提升育种质量,做好育苗控制工作,以保证对田地的高质量管理,看准时间收获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1 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栽培的发展

水稻直播技术在盐城市地区的推广应用较广,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取得了明显进展。而盐城区2003年出现过大规模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所以,水稻直播技术正式开始于2004年,这种技术很好地避开了麦田灰飞虱迁飞的高峰期,在当时被迅速推广开来。其中,对于水稻高产增效的品种选用、浸种消毒、精细整地、适期播种、水浆管理、肥料运筹、除草措施、控制杂草危害等技术也被进一步改进,影响深远[2]。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演变,机插水稻技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改变了传统人工栽插的劳动模式,节省了更多成本,效率更高,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推进机插秧技术在盐城地区的应用,亭湖区南洋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于2013年在陈井和兴隆等村建立80 hm2水稻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区,并连续3 a单产超过700 kg/667m2,栽培实践效果明显。其中,精确选用优良品种、精整育秧苗床、播种时间及种子处理、精量播量、精心育秧、基本苗与栽插规格、提高整地机插质量、精确定量施肥、精确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也同时得到推广。

盐城市在2010-2013年,除了实施省级水稻高产增效项目要求外,还有品种选育,机插秧等技术。盐城市粮油技术指导站、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主持或协作实施了诸多科技推广项目,成效显著[3]。其中,以超级稻为主的具备超高产潜力水稻新品种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是核心,并融合了水稻精确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压盐改土种稻技术等相关配套技术。针对盐城市水稻高效增产问题进行指导,制定统一的试验内容和推广方法,建立区域化试验和推广体系,确定盐城市水稻主推品种和技术布局,制定水稻高产增效技术体系。最终基于生态环境和技术水准基础上,依据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要求,选择正确的工作切入点,达到促进盐城市水稻高产和技术成熟化的目的,提升万亩水稻产业发展水平档次。

2 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的技术集成

通过层层筛选,确定以超级稻为核心的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品种和整体布局,并通过集成推广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体系,把具有超强潜力的水稻品种和栽培理论作为核心,以种植技术与品种优化布局、标准壮秧培育、精确密度合理栽培规格、精确施肥、定量湿润灌溉技术等为核心内容,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专题试验、示范,综合小面积高产攻关和百亩连片试验等,进一步完善盐城市中北部地区采用增密机插早发机插、中南部地区抛秧与机插相辅相成的高产增效技术体系,特别是组装集成了麦秸还田“切碎匀铺秸秆、浅水旋耕整田、沉实泥浆精插”、压盐改土、集中育供秧早发足穗等高产增效栽培技术[4]。基于不同品种类型应用,则主要集成迟熟中粳淮稻11号,淮稻13号等高产栽培模式11套,技术明白纸1份,并综合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开展,年创建高标准示范方最少1.33万hm2,促进了我市水稻和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该技术推广主要体现在盐城市沿海地区适宜机插、抛秧的稻区,2013年盐城市推广该技术已达21.23万hm2,占适宜面积的75.83%。据统计,进一步推动了全市水稻667 m2产达600 kg以上的县由2009年的3个增至2013年的8个。

针对技术集成的先进性而言,选育和筛选机插、抛秧水稻主推品种有效解决了水稻穗型偏小问题,创新了水稻育秧技术,有效推广了育秧技术,降低育秧成本,提升秧苗素质、推动机插秧发展。创造出麦秸还田、压盐改土种稻技术,改变盐碱地改良等旱改水进程,实现水稻种植面积稳步增长效果。也完善了早发足穗技术:一是上毡下钵盘育秧技术应用后得到了一定发展,减少了缓苗期;二是对于部分地区移栽密度较小或茬口偏迟穗数不足的情况,示范推广新型7寸插秧机,应用缩行扩密技法,以提升基本苗和成穗数;三是对肥料运筹方法进行改进,对于大面积秸秆还田,秸秆腐熟耗氮等情况,建议基肥适当增施氮肥的应用路线,以更好达到秧苗早发快长效果。最终形成了新型示范推广模式,成果转化率得以快速提升、技术到位率和推广覆盖率得以跟进,并经过多年展示基地的培植,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示范推广,大面积水稻生产水平与联耕联种稻麦生产经营方式得以改善。

3 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的推广栽培

规模稳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生态效益明显是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推广栽培的典型效果。在2010-2013年,项目应用范围包括盐城市9个市辖县(市、区)的水稻主产区,合计推广面积68.04万hm2,占据全市适宜水稻总面积的60.8%比例。另外,精确定量栽培、麦秸还田轻简稻作与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平均减少用药2次,每次用药成本平均8元,667 m2节省用药16元;667 m2均节省用工0.5个,每工单价60元,667 m2节省用工成本30元,667 m2均节支合计62.4元。按照推广规模缩值系数0.9,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0.7和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计算,2010-2013年的總推广费用合计为950万元。

盐城市素以粳米为主要口粮,而水稻生产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生产性成本不断上升,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形势逐渐凸显,水稻生产压力的稳定难度加大。而加快高产增效技术的推广栽培,有利于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和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抛秧水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秸秆焚导致的空气污染等社会矛盾,而且土壤的改善会促进耕地质量提升,为水稻的长期稳定生产奠定基础。另外,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化学农药用量,稻谷残留的农药量减少。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的推广栽培不仅提高了稻米食用的安全质量,还对农业生态环境做了一定贡献。例如,推广栽培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水利用率上升,浪费现象减少;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的应用消耗了诸多粪便,污染减少,附近环境卫生问题得以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生态效益。

4 结语

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栽培符合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的政策取向,可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水稻种植资金投入力度,始终围绕科技中心展开活动,做好选苗、育苗、种子,收割的推广栽培工作,不断提升盐城市水稻产量与效率。人口增长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改变要求水稻种植研究技术必须走在时代前沿,并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找准试验点。盐城市水稻高产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栽培经过漫长的发展,终于成为我国水稻高产增效技术的典型应用区,正确的实践活动与科学指导是水稻技术集成与推广栽培经验的必由之路,而这也同样需要我们相关从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洪程.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王士恒,仲跃.盐城市节水高产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示范模式[J].江苏水利,2015(1).

[3]祖国翰.江西荷包鲤×湘江野鲤杂交一代在推广饲养中几点探索[J].内陆水产,2013(3).

[4]何述尧.鲍文奎教授在贵阳作“品种与推广”的学术报告[J].种子,2014(2).

高产增效创建 篇4

1 镇压的应用效果

由表1可知,通过镇压可以提高土壤干重、含水率,单位面积小麦株数。镇压后,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小麦成苗率从非镇压条件下的49.1%提高到64.6%,小麦植株杂质也明显提高(表2)。可见,镇压能够较好地解决因土壤墒情不足或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所造成的小麦田间出苗率低、整齐度差和弱苗等问题。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节约用种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促进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变异系数的单位为%。

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出苗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3):相同播量条件下出苗数以小麦秸秆还田最高,秸秆不还田(CK)次之,水稻秸秆还田和稻麦秸秆全部还田的均较低(表3)。由此可以看出:一是在使用大、中型机械旋耕整地,旋耕深度12~15 cm的条件下,不必强调耕翻整地,因为小型机械的耕翻深度亦大致如此;二是小麦秸秆还田后通过水稻生长期间的腐解转化,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肥力均有相应改善与提高,因而有利于小麦出苗[4];三是水稻秸秆还田后小麦出苗率明显降低,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基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时,必须增加15%~20%的播种量才能获得预期的基本苗数[5,6]。

注:表中Ⅰ、Ⅱ表示2011年1月5日、2011年2月20日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延清.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创小麦高产[N].山东科技报,2008-09-26(2).

[2]叶丽丽,王翠红,彭新华,等.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0(19):52-55.

[3]李红梅.“三项工程”提高我区小麦生产能力[N].喀什日报(汉),2009-04-22(1).

[4]吴栋梁.稳固基础积极创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N].温州日报,2009-08-20(1).

[5]吕秀珍.秸秆还田在冬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1(8):11.

西丰县玉米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西丰县,玉米,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玉米产业是辽宁省东北部山区西丰县农业的主导产业, 种植面积为38万亩, 产值为89800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6%, 为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根据近几年玉米产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 现将西丰县玉米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条件

1. 精细整地

针对西丰县时有春旱发生气象条件, 大力推广秋旋、深松 (18~25厘米) 、起垅、镇压一条龙农田作业。达到耕层深厚、蓄水保墒, 实现春墒秋保。对没来得及秋整地的地块, 在春季化冻后及时旋耕起垅, 最好是边旋耕起垅、边播种、边镇压, 防止跑墒。对秋整地地块在4月初镇压一次, 确保墒情。

2. 大力推广土壤深松、深翻整地技术

一般可提高玉米产量15%~20%。深松犁耕深30厘米, 3年一次深松或深翻, 免耕播种连续2年的地块要深翻一次, 否则土壤过于板结, 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 造成减产。

3. 增施农肥、培肥地力

在整地前, 亩施优质农肥2500~3000千克。通过增施农肥,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二、推广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针对不同地区, 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肥力, 不同品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在土层深厚, 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地块, 推广玉米长效专用肥一次侧深施技术。一般复混肥52%~55%含量每亩50千克, 控释肥每亩40~50千克, 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1.5千克;保肥保水能力弱的地块采用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化肥采用分期施用的方法, 三分之一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为基肥施用, 三分之二的氮肥一般在6~8片叶展开时追施, 肥施在两株玉米中间, 深度为10~15厘米。化肥施用量参考农技部门推荐配方, 做到平衡施肥,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三、推广玉米精量播种技术

1. 精选种子、包衣防虫

精选种子:精量播种的玉米种子, 要求发芽率在95%以上, 没有霉粒、坏粒, 大小均匀一致, 对于净度不好的种子播前要进行人工选种, 清除瘪粒、杂粒, 确保种子纯度和芽率。药剂拌种:药剂拌种适合病虫害严重的地块。可以用50%的多菌灵按种子重的0.3%~0.7%拌种, 或用30%的多克福玉米种衣剂拌种, 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防治地下害虫, 每公顷可用辛硫磷颗粒2~3千克, 随种肥下地。

2. 种子处理

晒种。在播种前15天左右, 选择晴天将种子晒2~3天, 晒时要经常翻动, 使种子受热均匀, 白天晒晚上收, 防止种子受潮。晒种可以提高种皮的透气性, 增强酶的活性, 从而使发芽率提高。另外,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杀死种皮表面的病菌。

3. 适时播种

土壤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 田间持水量70%左右时播种。

4. 合理密植

把握的原则:根据品种的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紧凑型的品种宜密;肥地宜密, 瘦地宜稀;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宜密, 干旱地区宜稀;砂壤土宜密, 粘壤土宜稀。通过机械或人工方法, 实行精量播种。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中的种子成本, 减少了间、定苗的环节, 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目的。

四、化学药剂灭草

推广玉米田药剂灭草免中耕, 可节省人力, 消灭草荒, 要因地制宜, 在播后苗前选择发挥药效的最好时机, 每亩可选用38%莠去津悬浮剂500毫升+90%乙草胺乳油250毫升, 对水50千克对土壤封闭处理, 消灭杂草。

五、综合防治玉米螟

根据预测预报, 抓住防治适期, 利用生防、飞防、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1.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时间:防治一代玉米螟, 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15%~30%时, 后推9~11天即是田间落卵始期, 结合玉米螟落卵量调查, 当累计百株卵量达1~1.5块时, 即是第一次放蜂适期;防治二代玉米螟, 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之间, 补充这期间自然界玉米螟赤眼蜂的不足;释放量:防治一代玉米螟, 第一次放蜂数量每亩放8000头, 第二次放蜂数量12000头;防治二代玉米螟, 每次放蜂数量每亩放5000~10000头, 设置2个释放点。

2.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即从4月中旬开始, 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 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 即可进行封垛。每个秸秆垛用白僵菌粉125克 (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 , 兑水15千克喷雾。使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在玉米秸秆垛每立方米向垛内捣一个30厘米深的洞, 将机动喷雾器喷管插入洞中喷施。

3. 投射式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

利用玉米螟成虫对特定波长的光线有较强的趋光性, 引诱害虫成虫扑灯, 灯管外配以透光撞击屏, 使害虫在飞行中撞击透光屏落入反光罩中, 然后沿反光罩滑落至下边的收集桶中, 降低成虫基数, 减少田间落卵量。根据防治面积和每盏灯的控制面积, 一般两灯间距为200米。根据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排开灯时间, 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杀虫灯应设在村落外围或玉米田周边;开灯时间:根据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排开灯时间, 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打开电源开关, 杀虫灯将由光、雨控电路自动控制开关灯时间。

4. 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器喷施技术

防治一代玉米螟, 单人操作, 每分钟可防治400平方米。在玉米心叶期至心叶末期, 采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Bt) 每亩100克喷雾防治一代玉米螟;防治二代玉米螟, 单人操作, 每分钟可防治400平方米。8月上旬, 采用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Bt) 每亩100克喷雾防治玉米螟。

六、推广滴灌节水栽培技术

1. 深松旋耕起大垄

采取深松机械进行土壤深松30~35厘米, 利用旋耕机整平耙细, 无垡块、无根茬。

如果有直接起垄底宽120厘米、垄顶宽100厘米、垄高10~15厘米大垄的机械就直接起大垄。没有直接起大垄的机械或已经起成56~60厘米的小垄的, 将原来的小垄两垄合成一条垄底宽112~120厘米、垄顶宽80~100厘米、垄高10~15厘米的大垄。

2. 推广大垄双行覆膜滴灌

每条大垄垄上覆膜宽140厘米地膜, 种植两行玉米, 垄上窄行行距40~50厘米, 在垄上两行玉米之间铺设一条滴灌带。

3. 实行机械系列化作业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播种, 能将铺滴灌带、喷施除草剂、覆地膜、播种、掩土、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

4. 采用水肥一体化施肥罐施肥

(1) 一次性底肥深施。结合整地以及播种作业施有机肥和玉米专用肥侧深施, 也可播种后结合滴灌, 水肥一体化施肥罐进行施肥。

(2) 底肥加追肥。结合整地施有机肥每亩3000~4000千克, 施45% (N15︰P15︰K15) 玉米专用肥每亩15~20千克, 或二铵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随着机械作业的进行, 集中侧深施在播种沟内。也可播种后结合滴灌, 水肥一体化施肥罐进行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 (6月15日~20日) 追施尿素每亩20千克、硫酸锌1~1.5千克。追肥方法:用水肥一体化施肥罐施肥。

七、推广机械化适时收获

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优质稻,保优,综合栽培,技术

优质稻综合栽培技术的合理、科学的运用有助于水稻生产效益的提高, 而且有益于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在生态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该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切实的满足优质稻的保优、增效、高产等栽培要求, 提高优质稻的生产效益。

1 优质稻综合栽培意义

根据时间、地域和以及用途的不同, 各地对优质稻的品质标准各异, 同时栽培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分。现阶段,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水稻在种植方面出现最普遍的问题有:其一是水稻的种植效益。目前我国水稻的种植效益普遍不高, 甚至部分地区每公顷水稻只有0.15万元上下的纯收入。其二, 是我国农村关于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方面, 所获得的效益也不高, 而且农民传统的灌溉习惯依旧没有改进, 每公顷的水稻在其整个生长的过之中, 所消耗掉的水约在15000m3左右。其三, 是水稻的种植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耕作方式至使地面表层长期受到耕种影响和破坏, 连同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程度较大的破坏,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发生。而优质稻品种的选择, 要以各地区的土质、以及环境情况为依据来进行选择相应的栽培技术, 保优、增效和高产的优质稻综合农耕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三方面所提及的问题, 而且还可以在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方面有所加强, 保证稻米的优质, 提高国民的饮食质量。

2 保优、增效、高产优质稻的综合栽培技术

2.1 选种育种基地的建立

种子的选择要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首先, 要建立优质稻的品种培育基地, 这是选育和推广优质稻品种的前提, 优质稻的亲本提纯繁殖都是在基地进行的;其次, 要建立优质稻种子的生产基地, 以繁育适合的优质亲本稻种, 以我国的《种子法》中涉猎的相关规定为基础来规范种子的生产;再次, 要建设商品性的优质稻种子生产基地, 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来保证其质量;最后, 要以农业部门为依托将优质稻的生产加工同销售相联系, 配合先进设备, 推广优质稻的育秧技术, 来对其进行产业化的经营, 提高育秧品质。

基地尽量选择以水库水灌溉得到的地方, 确保排灌方便, 另外每2.6~3.3hm2之间安装诱虫灯 (扇吸式) 1盏。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在选种方面, 早稻要以42、45号湘早籼为首选, 晚稻的选择17号湘早籼、玉针香、13号湘晚籼等优质稻种为宜。

2.2 育秧技术

第一, 选种的条件要跟播种环境条件相吻合。第二, 肥料的优化方面要根据田地的土质以及水稻的品质情况来对氮、磷、钾等肥料进行合理的改进施用, 以中等地力农田为例, 前后期氮肥的施用量比值为7比3, 可提高米的综合生产品质。第三, 在灌溉方面, 要在跟随搁田次数的来逐渐增加需要加重搁田, 水势高于35k Pa, 当水稻的叶龄余数为20时要对搁田予以终止, 并开始灌浅水层, 保持浅水层和短期的露田的周期约在出穗后20天为宜, 在25天天后, 应用间歇式的灌溉法, 断水期要确保在水稻收获前的1周。第四, 简化栽培方面, 在水稻的育秧期间, 用壮秧剂可以简化工序, 通常来讲, 1个塑盘所使用的壮秧剂的用量在10到15g克为佳, 方法是将用所选壮秧剂均匀的撒于在塑盘的底部孔, 能够增产4.8%左右。第五, 在施肥方面, 进行配方施肥来降低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农田的破坏, 例如, 以农田产量400kg/667m2为标准, 农田施纯氮肥9~10kg/667m2, 纯磷肥约4~5kg/667m2, 纯钾肥7到8kg, 有机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鸡粪约300kg加上麸饼约50~70kg/667m2, 基肥施用次数为1次。也可以施用经过有机认证的专用肥;第六, 移栽。在播种期和与移栽期采用该项技术可以保证播种量比常规栽培的早稻和晚稻分别增加30%和50%, 如果施用抛秧技术, 软盘数的增加约在30%到40%之间。种植密度的合理增加同样也在此范围内, 基本苗的早稻和晚稻的增量分别在30%和40%~50%。移栽至分蘖期的时候, 要按照常规的栽培方法来对水分进行管理, 在分蘖末期要露轻晒直至稻田开微裂, 期间要确保沟中的水分。第七, 病虫害防控早稻在4月底至到5月初期间, 晚稻在8月上旬的初期, 此段时期为二化螟的发蛾初期, 技术上用二化螟性的引诱剂使用引诱剂的数量约为2粒/667m2, 将其融入洗衣粉溶液中, 用盆盛装, 再高出于水稻的20cm为佳。如果, 上一年的二化螟发生量比较大, 则要用稻螟赤眼蜂的防治技术来配合。

早稻约在5月的中下旬、晚稻约在8月的中下旬, 以牛蛙或青蛙的放养来进行田间害虫的生态防治, 一方面可以降低害虫的基数,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化学药品对耕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为后期的稻飞虱防治工作打下基础。早稻和晚稻分别在5月下旬和8月中旬, 为幼穗分化的初期, 使用井冈霉素来对纹枯病进行防治, 次数为1。

3 结语

优质稻可以确保稻米高质高量的产出, 而对稻米品质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品种、栽培等技术, 优质稻的相关保优、增效、高产等综合栽培技术的合理运用, 不仅可以对提水稻的质量进行提高, 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 并促进水稻的高效种植, 优化其结构, 此外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英, 王淑波.浅谈优质稻的“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科技与企业, 2013, (22) :395.

[2]张玉烛, 刘洋.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 2014, (1) :8.

上一篇:生态修复技术下一篇:PLC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