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型幽默

2024-10-05

讽刺型幽默(精选6篇)

讽刺型幽默 篇1

一、引言

幽默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在当今这种文明与开放的社会中,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中以自己幽默的言谈举止, 来表现出自己的知识修养和轻松洒脱、应付裕如的风度 (田建明、田晓军, 2006) 。近年来各种“幽默”开始逐渐走进广大娱乐电视节目中, 调动现场氛围, 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产生了巨大的节目效应。能否恰当运用幽默语言, 是对节目主持人能否熟练掌握、再创造语言的考验。萧伯纳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 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 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本文将从语用角度出发, 以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语言特色为例来谈电视节目中讽刺型幽默所带来的艺术美感。

二、幽默

1、幽默的定义

钱仁康认为“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 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 都是聪敏颖悟的”;林语堂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花, 因为幽默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田建明、田晓军, 2006)

幽默是英文humor的译音, 最早采用这一译法的是我国林语堂先生, 它是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虐但又含有深刻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 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通常是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 把缺点和优点、缺陷和完美、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面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的集为一体。在这种对立的同一种, 见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 (《辞海》编制组, 1999)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全方位的, 当对美的追求几乎涉及生活的全部领域之后, 终于发现还有一个领域的美有待更深入的发掘, 这就是人类的思想及对思想的表达本身, 这种发掘的结果便是幽默的产生 (李小克, 2007) 。

2、幽默的分类

幽默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幽默的内容或感情色彩上把幽默分为“病态幽默”、“灰色幽默”、“黄色幽默”、“黑色幽默”和“玫瑰色幽默”;从幽默的功能上把幽默分为“否定性幽默”、“肯定性幽默”和“纯幽默”;从幽默的内容构成上把幽默分为“机智型幽默”、“滑稽型幽默”、“讽刺型幽默”、“情感型幽默”;从不同领域把幽默分为“校园幽默”、“影视幽默”、“商业幽默”、“说唱幽默”、“政治幽默”、“社会幽默”、“文学幽默” (田建明、田晓军, 2006) 。

三、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讽刺型幽默

1、海派清口文化

“海派清口”是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所创立, 是从上海本地的单口滑稽、北京单口相声和香港“栋笃笑”等曲艺表演形式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清口就是一个人在台上表演, 不过说的就全是社会热点、焦点, 加上演员自己的演绎, 传达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他解释道 (见《我为财狂》00:16:00) :“海派”代表上海, “清”代表至尊, 至诚, 至真, “口”代表嘴, 它是紧跟时事的, “与时俱进”, 讲究时效性, 关注民生、民事。余秋雨曾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自己的散文作比较, 认为它们都达到了“形散神不散”的境界。

2、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讽刺型幽默

语言本身并不是天生幽默, 幽默语言往往与具体语境相结合, 与说话者、听话者相关联, 互相作用, 因此幽默语言的研究应是语言的, 更是语用的。

(1) 合作原则概述

美国哲学家Grice认为, 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 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何兆熊, 2011) 。具体些说, 合作原则便是要求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具体体现为: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2) 笑傲天下——讽刺型幽默

否定性幽默往往跟讽刺相结合, 形成讽刺型幽默。从尊严的上帝皇权, 到一般人的弱点缺失, 都能婉转巧妙地进行批评或揶揄, 起到针砭假、恶、丑的作用, 达到“披龙鳞于谈笑, 息蜗挣于顷刻”的效果。在西方, 人们经常用这种讽刺型幽默批评或揶揄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权威人物。它属于一种否定性的幽默, 通过地不合理的事物的否定来表明是非善恶的观念 (田建明、田晓军, 2006) 。

(3) 合作原则的违反与周立波讽刺型幽默

事实上合作原则及其四条次准则都只是约定俗成的定理, 现实生活中, 人们常常蔑视、违反这些规约化的准则, 从而产生会话含意, 借此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由周立波主持的《壹周立波秀》电视娱乐节目, 自从播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 节目独创新颖, 个人脱口秀是其最为精彩环节, 其话题主要涉及当今时事热点。节目的成功, 很大程度取决于周立波自身独特的语言特色, 以一种睿智的思维方式向人们传递着快乐与哲理。

质量准则的违反:谈到中国酒文化时, 周立波提到了贵州的名酒茅台, “某县酒厂长期制造销售假茅台, 逢年过节, 礼尚往来, 茅台成了人们首选礼品。假酒却从未被发现, 因为大家从未打开品尝过”。这个笑话并非真实, 但讽刺批判的是现代社会诸多酒商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只顾自身利益, 同时也批判人们为了个人面子及虚荣心, 大肆铺张浪费消费状况。

数量准则的违反:故意违反数量准则, 说过多或过少的信息, 都会产生会话含意, 反映出说话者真正的交际目的。在谈到国家实力时, 周立波曾说到:我11名船员被杀, 政府没有表态;利比亚丢掉400亿, 政府不敢讲话;韩国海警先大人, 政府没有力争。联想到:美国护照中写着:“不管你身处何方, 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在中国的护照中写着:“请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 并尊重那里的风俗习惯。”这则幽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说话者并非提供充分足够的信息, 在谈到国与国之间交涉时, 仅给出几个例子 (违反了数量准则) , 便跳到另外的话题, 即说的是事实 (遵守了质量原则) , 也给听众留有思考余地。

方式准则的违反:节目主持中常常要求主持人在提问、回应、插话中应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做到自己的评议精辟而耐人寻味 (吴郁, 1999) 。但在特定的语境中, 需要对言及对象进行间接表达时, 说话者会选择用冗长晦涩的语言。讽刺性幽默的产生常常是由于方式准则的违反。在谈到企业收购时, 周立波经典说到:

“人生痛苦的事情在于刚买了沃尔沃就变吉利了, 人生幸福的事情在于刚买的吉利变沃尔沃了。”这场收购案被称为“以中国的利益去挽救国外的破产”在周立波的节目中被巧妙地化为“一场恋爱结婚”:这好比一个少年娶了一个贵妇, 姐弟黄昏不伦不类之恋。也即是说:80年之久的沃尔沃虽曾经年轻过, 是贵妇, 但毕竟已经苍老不适合时代发展, 而吉利尚却年轻, 毫无经验, 两者的结合, 前景一片渺茫。

关系准则的违反:《壹周立波秀》不同于其它大众娱乐节目的地方在于:它讨论的是社会事实热点, 在愉悦的同时又给人启发, 这种幽默不同于“搞怪、搞笑”, 笑声的背后常常是在间接向众人揭露, 并讽刺社会中丑恶的一面, 让观众听有所获。

说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时——12种大傻:默默奉献等提拔的;没有关系想高爬的;身体有病不去查的;经常加班不觉乏的;什么破事都管辖的;能退不退还挣扎的;当众对头特肉麻的;感情靠酒来表达的;无论谁送都敢拿的;包了二奶还要娃的;高级名表腕上挎的;摄像机前抽中华的。巧妙的把当今社会不良风气、官场混乱讽刺的淋漓尽致, 做到看似不关联却十分关联。

四、礼貌策略的运用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何兆熊, 2011) 。Leech提出礼貌原则, 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常常间接委婉地说话虽不是总是处于礼貌, 但常常是出于礼貌。其包括六条次准则:策略准则、宽宏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同情准则。

Brown&Levinson (同上) 认为, 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 所以, 每一个典型人都会寻求一定的方式去避免这些威胁行为, 或采取某些策略去缩小言语行为的威胁程度。礼貌是为最大程度地维护听话人和会所花的面子所做的努力, 因此称礼貌为“补救策略”。使用补救策略的言语行为就是通过给与说话人“面子”来减轻对听话人可能的面子损伤。周立波在节目中常常选取充满争议的热点话题, 并采用一种讽刺型幽默来间接含蓄的发表个人观点, 这无非是一种两全其美的表达方式, 既能调动现场观众气氛, 又能对事不对人的表达自己, 既不得罪别人, 又给自己留有余地。

五、节目中讽刺型幽默的语用意义

首先, 幽默是一种该增进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艺术, 消除紧张, 活跃气氛。幽默能使主持人同众人的关系充满温暖与和谐, 促进自己与大家的感情交流, 使自己更加平易近人, 更加获得人们的好感, 同时使观众朋友们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受到启发 (吴郁, 1999) 。

其次, 善用讽刺型幽默来调节语言, 可以使交谈氛围和谐, 使得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举重若轻, 把握方向。

最后, 善于使用幽默, 可以让主持人有效的控制节奏, 调节气氛, 冲淡尴尬来缓解矛盾。

六、结语

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 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同于单纯的搞怪、讥讽、挖苦, 它根基于说话人的品德心性, 来自文化修养与个人智慧, 不哗众取宠, 卖弄聪明, 而是让听者笑后有所思考, 有所领悟, 正如周立波所说:“海派清口更多是我个人阅历的一种展示, 我是希望观众能跟随周立波一边笑, 一边体会对这座城市背后的思考。所以我希望你把笑声留下, 把思想带回去, 把思索带回去。”

摘要:幽默, 是节目主持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本文将从合作原则的违反与礼貌策略的运用, 来分析周立波在电视节目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讽刺型幽默来揭露当今社会时弊, 发表个人独到见解, 有助于电视节目工作者、广大观众更好地理解并学习使用这种幽默语言特色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增添色彩。

关键词:节目主持,讽刺型幽默,合作原则,礼貌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1) .

[2]《辞海》编制组.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4]李小克.幽默学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5]田建民, 田晓军.幽默学[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4.

[6]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0.

[7]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 (修订版) [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 2008 (3) .

讽刺型幽默 篇2

“我要给你买两条红裤衩!”老伴说得铁定,并且在前几天就花了高价如数买来,然后吩咐我必须按时穿上。

“这两天满大街地摊上都在推销红裤衩,叫卖价八元一条、优惠价十五元两条。你看你这回破费得狠了吧?平素里两块钱一斤的青菜,你砍价不砍到一块五一斤是决不罢休的。你怎么就舍得花大钱给我买人家看不见的奢侈品啊?”面对老伴的贴体入微我心里感激,嘴上还得逗你玩儿。

“我的老公是地摊货吗?”老伴假装嗔怒。

“当然不是地摊货啰!”我话语铿锵。

“那还用再啰嗦啥耶!?”老伴一副笑容迷人的俏模样。

“为什么非要一次性购买两条呢?我的内裤多得十年也穿不完啊。”我没瞎说,我进超市买日常生活用品向来是成批吃进的,买裤头也不例外。

“你得要有替换的啊,买两条则可以轮流穿着确保一年穿到头!”老伴的考虑就是周全,我还能不言听计从?

“那么,所谓的按时穿上究竟是从哪天开始穿上啊?”我装傻充愣为的是引起话语冲突,以便进一步增强家庭生活的情趣。

“你不是网络高手吗?究竟应该从哪一天开始换上红裤衩合适,你上网搜索一下不就明白了?”老伴以退为进,也算是巧于应变。

我遵命浏览网页得知:应该在大年三十早早地穿上本命红,以图消灾免祸、避凶趋吉。照此执行,昨天是除夕,午饭后我就沐浴更衣,当然及时地换上了本命红——红裤衩,同时换装的还包括老伴为我定做的孤品高档红色羊绒衫一件。

“这红裤衩和红色羊绒衫都是秘不示人的内衣裤哎,这么绝密级的隐私怎么才能让别人知晓呢?”我故意发嗲。

“为什么非得让别人知晓?”老伴好像一时被我弄迷糊了。

“你想啊,这内在的本命红如果没人知晓,那么妖魔鬼怪怎么就会主动绕我而过或退避三舍呢?”我说得跟真的似的:“你再想啊,这内在的本命红如果没人知晓,那么喜兴吉星怎么就能主动对号入座找到我啊?”

“照这么一说,也是有几分道理的,你确实不能大冷天的脱了外衣让人窥探内衣内裤啊,到天热的时候还可以‘一不留神’展露内涵。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老伴如此表态,真不知她是被我带进了沟里无法自拔,还是她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逗我玩呢。

“办法倒是有的,”我故意大喘气等着老伴继续入彀,见老伴表情不置可否,我只得自打锣鼓自唱戏:“我做块大大的牌子挂在胸前,上书‘本人已穿本命红!’夫人啊,你看我的这个创意如何?”

老伴大声疾呼:“有本事你就这么干!我乐观其成。”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 篇3

一、讽刺艺术

讽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它用讽刺和嘲讽的手段描写敌对、落后和反动的事物, 有时甚至用夸张的笔法加以揭露, 以达到贬斥、否定的艺术目的。中国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 历来过于凝重, 如冷峭夸张的张天翼、沉郁深厚的沙汀、京片子式的老舍。而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却是铺张、细腻、机智、幽默, 既见清代吴敬梓之功力, 又有西方近代讽刺大家的风范。钱钟书的艺术成就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精通经史, 学贯中西, 通晓古今, 因而目光深遂、透彻, 能俯看人世间的纷扰, 自然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而他睿智的才思所焕发出的创作才华更使他的小说语言既有讽刺的机锋, 又有幽默的机智。

《围城》中的讽刺, 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及其弱点的哲理性思考, 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的细微精确的把握。从而增大了作品的内涵, 同时也使讽刺意蕴更加丰富。讽刺的犀利性与蕴含性融于一炉, 形成其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 讽刺的细腻

嘲笑含辛涩, 揶揄有沉思, 快感夹感叹, 用钱钟书自己的话来说即为“银笑”。也就是把讽刺的线条变得粗中有细, 更富表现力。这一艺术风格在《围城》中随处可见。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产生讽刺效果的呢? 聊举几例。

在方鸿渐即将到达三闾大学的一幕场景中, 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撇下一切希望罢, 你们这些进来的人!”方鸡渐几乎是用《圣经》中上帝的口吻, 来教谕尘世的凡人去解脱他们的苦难, 而他自己却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基督, 永远受苦受难。于是在看似平淡的文字里咀嚼出了苦涩的味道。

又如, 方鸿渐归国途中, 那些留学生们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 ( 祖国) 服务”, 却“成天赌钱消遣”; “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 且“麻将当然是国技, 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 并且适合世界潮流”。作者用褒义的语言陈述贬义的事物, 故意混淆语言的感情色彩, 深刻讽刺了卑劣平庸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那少得可怜的爱国心! 作者轻松的“银笑”, 却让人一点儿都笑不出来, 这就是其精妙所在, 非大家手笔所不能及!

作者在对方鸿渐的心理描写中, 有这样一段: “自己在巴黎从没碰见过她, 今天偏避免不了, 可见巴黎大而天下小”。乍看似乎不合逻辑, “巴黎大而天下小”再仔细一琢磨, 嘿, 神了! 从讽刺的意图出发别出新意, 真是“搞笑”。

另外, 还有对“电视”的曲解, 庸医“杀人”, “把四方剩了三方”, 却是因为“那一方人抵抗力强”, “没给医绝了种”;陆子潇的“行政院”和“外交部”的妙谈, 如此等等, 不能遍数, 但作者的“银笑”是得以体察到了

( 二) 讽刺的锐利、强烈、有力度

老舍先生曾说过:讽刺必须用极锐利的口吻说出来, 给人一种极强烈的冷嘲, 必须毒辣不留情。对于那些丑恶的事物和肮脏的灵魂, 钱钟书的讽刺就如一枝枝利箭, 毫不留情, 饱含着尖刻和辛辣, 一语破的, 剃肌砭骨, 让它们无所遁形。我们不妨从《围城》中摘取几个片段看一看:“事实上, 唯有学中国文学的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 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 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 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世界上大事情可以随便应付, 偏是小事情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 贪官污吏, 纳贿几千万, 而绝不肯偷人家的钱袋”。“文人最喜欢有人死, 可以有题目作哀悼的文章。棺材店殡仪馆只作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 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和‘三百年祭’一样是好题目”。

这些讽刺或借助比喻, 或借助反语等手法, 对于当时盛行的留学热和普遍的崇洋媚外的心理作了深刻的揭露, 加以毫不留情的嘲讽, 如例 (1) 对于政治上的腐败, 官员们的虚伪;如例 (2) 所举, 以犀利的嘲讽笔墨, 使他们露出丑恶的嘴脸;而例 (3) 又使我们对那些所谓的“文人”有清醒的认识。这些人把文学当作吃饭、挣钱的手段, 文学成了他们肆意践踏的玩物, 沾染上了刺鼻的铜臭气。可以想见这样的文人, 这样的文坛带给我们的将是什么。

( 三) 讽刺的机智

奇思妙想是钱钟书作品机智讽刺风格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 但又恬到好处的语言, 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常常使我们在发笑的同时为作者的奇思妙想而惊叹。在内藏机锋浑然天成的语言中, 蕴含着对人生世态的审美批判, 更加强了讽刺的力度。

在形容大学里的老师时, 作者这样写道: “讲师比通房丫头, 教授比夫人, 副教授呢, 等于如夫人”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者解释道“丫头收房作姨太太是很普遍的”, “而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 那是干犯纲常名教, 做不得的”。这样一个精巧的比喻, 便把校园内部晋级评职的奥妙所在揭示出来, 让我们为作者的揶揄发笑的同时也引起深思。

由于作者具有透彻的观察力, 以及杰出的艺术才能, 因此, 往往能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心里活动, 从而深刻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书中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途中, 曾经见着一个烧掉屋身的破门, 这引起了他的思考:“适才火铺屋后那个破门倒是好象征。好像个进口, 背后藏着深宫大厦, 引得人进去了, 原来什么也没有, 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撇下一切希望罢, 你们这些进来的人。虽然这么说, 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 勃勃地掀动壶盖。”这时的方鸿渐正处于失恋和失业的双重打击中, “情敌”赵辛楣无意中为他觅得了一个出路, 然而与李顾之流的几天为伍, 又让化感到前方一片茫然。三闾大学似乎也不再有吸引力, 只是万般无奈中的一个选择。人被渺茫的希望所牵引、追求、奋斗, 而一旦得到, 才发现全不是所希望的那样。这里人的永无止境的寻找追求与破门般的绝境形成了绝妙的讽刺。

这种心理讽刺的好处是, 使作者特有的心理因素, 与精细的心理描写美妙地结合起来, 讽刺的线条变得更柔、更细。钱钟书在作机智讽刺时, 常常由此及彼, 把彼此分离着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思考, 找到他们之间的某些相似点, 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机智的讽刺效果有赖于丰富的讽刺手法。《围城》中的讽刺包罗万象, 讽刺手法也多种多样, 诸如反讽叙述、灵活用典、奇特类比、反仿等, 下面我们取其一二分别观之。

钱钟书在小说中对反讽有着广泛的应用。最突出的就是时间的反讽。小说结尾以祖传的老钟登场,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宣告方鸿渐的教育、爱情、婚姻、事业以失败和幻灭而告终, 把主人公这一普通的现代人和平凡的生命历程, 提高到新的高度, 不但揭示了整个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也象征着整个人类的基本生存状况, 从而深化了《围城》的主题意蕴。

钱钟书的渊博知识使它得以在小说中灵活运用典故, 达到讽刺效果。例如, 辛楣爱上馆子吃饭, 动不动借小事请客, 朋友有事要求他, 也得在饭桌上跟他商量。仿佛他在外国学政治和外交只记着两句, 拿破仑对外交官的训令:“请客菜要好”, 和斯多威尔侯爵的办事原则:请吃饭能使事务滑溜顺利。”一个小小的吃饭, 可以运用到外交辞令, 可见吃饭的妙用了。其实, 这种请客吃饭的风气既不是赵辛楣首倡, 更不会自他便终止。仿佛现代社会仍普遍通用这一原则, 吃饭也如同过关的通行证, 许多事情拿它一晃便可顺利通过, 作者的讽刺意味不说自明。

二、幽默艺术

有的评论者说钱钟书是一个讽刺艺术个性渗透到全身心, 渗透到全部文字里的讽刺家。其实, 他的幽默气质更是渗透到全身心, 渗透到全部文字中去。俄谚语说:“笑是力量的亲兄弟”。讽刺离不开幽默, 幽默加大了讽刺的力量, 钱钟书的讽刺语言中也常常是幽默的。

可以说, 《围城》的幽默是整体性的, 无论是情节的变幻, 人物的塑造还是心理的描写, 语言的叙述, 到处都洋溢着幽默的色彩。钱钟书是位卓越的语言大师, 凭借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 把多种语言技巧运用自如, 使作品的幽默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一) 生动的表达技巧

例如, “鸿渐的心不是雨衣的材料做的, 给她眼泪浸透了……才收泪让他把这件事说明白”。“大前天早晨, 该死的听差收拾房间, 不小心打翻水瓶, 把行政院淹得昏天黑地, 陆子潇挽救不及, 跳脚痛骂”。例1不说鸿渐被柔嘉哭得心软, 而说被泪浸透了。例2不说墨水淹了信, 而采用代名词行政院。这种表达别出心裁, 富有文学性, 从而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油然而生幽默感。

有时作者变换视点, 转移角度, 从而使语言显得俏皮。如“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 可以随意流连, 原来真得走路, 前面路还走不完呢! 它生气不肯走了……”这里不从人而是从车闹脾气写, 把旅途的艰难, 交通工具的简陋, 写得生动有趣。钱先生深情幽默之道, 常常变换技巧, 在耳目一新的语言中渲泄自己不尽的幽默。

( 二) 别致的修辞技巧

“满嘴不经的牙根肉, 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 上面疏疏地缀几粒娇羞不肯露出头的黄牙齿”。“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 ‘馋嘴的时间’咬也咬不动他, 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这里例1用“娇羞不肯露出头”来形容牙齿, 让我们禁不住为王美玉的尊容捧腹大笑, 这个别致的修饰语就突出幽默的意味。例2通过下文的补充‘馋嘴的时间’咬也咬不动他, 来强调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 而高校长令人憎恶的面目活化在眼前, 讽刺的同时表现了幽默。在《围城》中, 钱钟书常交互运用两种手法, 营造出浓厚的幽默氛围。

( 三) 活泼的修辞技巧

利用活泼多变的修辞格, 达到幽默的效果是钱钟书常用的手段。例如, “他的旧法兰绒外套经过浸湿烤干这两重水深火热的痛苦, 疲软肥肿, 又添上风瘫病……”“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 头发又油又光, 深恐为帽子埋没, 与之不共戴天, 深冬也光着顶。鼻子短而阔, 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 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 阻止前进, 这鼻子后退不迭, 向两旁横溢”。这两个例子都用了拟人的方法, 衣服, 头发, 鼻子全成了有灵性的人物, 使人读来活泼有趣, 除了拟人, 作者还常运用夸张的笔法去描写人或物, 从而使我们在放大的影像中发现笑料。在引人发笑的同时, 也对过些现象进行了嘲讽。

在这些修辞技巧中,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比喻了。作者的比喻长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而细细品味之下, 又不能不为他的奇思妙想拍案叫绝。钱钟书善于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喻, 使看似差异很大的东西和谐有机地联系起来, 既生动、形象, 又诙谐、幽默。请看下面两例: “以后的谈论, 只像是人工呼吸来救淹死的人, 挽回不来生气”。“那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 仿佛听了最后一句, 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谈话和救人似乎毫不相干, 但谈话的枯燥沉闷而又不得不进行, 恰似人工救活的人, 虽保住了生命, 而没有生气, 这样的比喻岂不奇妙。方鸿渐一番天花、梅毒之语, 使请他来演讲的人尴尬不已, 而受着“文明”教育的女生更如同受了污辱, 这样想来, 例2的比喻就由不通, 而成甚通, 引发我们发自心底的笑声。《围城》中这样的比喻举不胜数。精当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 给小说带来了无穷妙趣。

《围城》的语言中, 有很多是故意违反了现代语用法中的“会话原则”, 使读者在不协调的叙述风格或变幻的语序中发生了理解上的心理转折, 产生一系列对比、联想等, 从而感受到作家这种语言的幽默性。作者在形容方鸿渐对苏文的口吻时这样写道: “这吻的分量很轻, 范围很小, 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花碗边, 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碰一碰《圣经》, 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 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这段话中, 作者融合了古代、现代、中国、西洋、官场、教堂等多个方面, 语言任意驰骋, 从而达到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 这里便是打乱了方式上的一致性原则, 让我们从不规则中找到幽默。

从总体上说, 《围城》是讽刺艺术的杰作, 幽默是《围城》的总体气氛。钱钟书使讽刺的犀利和幽默的轻松得以中和, 为文坛创造了一种轻松的“银笑”。

参考文献

讽刺现实幽默的句子 篇4

2) 妈呀!这个世界太疯狂,耗子都给猫当拌娘了!

3) 等着吧,潮水退去的那一天,当你们看见露出整个海海面的大陆时,你们才会发现,有多少尸骸碎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4) 生不对,死不起。

5) 政治就是没有矛盾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其实就是制造仇恨的。巴基斯坦的小学数学课本里有道题:抓到个以色列战俘,干掉个,还剩几个?连数学都灌输仇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6)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7) 这个圈子太多的人说废话,说真话的又太少,而说假话的人又太多,大家习惯了多说一些绕弯子的话,可我不行,我做不来。

8) 一个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但一个教授这也怕那也怕,什么也不说,这个社会会更加可怕。

9) 像你这种人,在连续剧里,最多只能活两集。

10) 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11) 得意时,朋友们认识了你;落难时,你重新认识了朋友。

12) 许多人买不起房,是因为房价还太低了,许多人上不起学,是因为学费还收少了。如果房价再高点,开发商就会有更多的钱造房子,房子一多,自然就便宜了;如果学费再多收点,学校就有更多的钱做奖学金,这样,更多的穷人就可以靠奖学金上学了。

13) 偷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很多人的主意是研究。

14) 有钱人才会说贫困是一种财富。 —— 贫困学生反感被人说教

15) 在猪眼中,世上最愚蠢的动物也许是人。

16) 有些话只是听听就算了。比如“下次我请你”,“有机会大家一起发财”等等。

17) 和一MM争论鲸鱼是不是鱼,最后我说“日本人也带个人字”,她这才同意鲸鱼不是鱼。

18) 人们为了遮羞而发明了衣服,又因为时尚而脱掉衣服。―文明与衣服的关系。

19) 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20) 生活寂寞化;理想杯具化;游戏通宵化;艳照自拍化;食物恐惧化;证书造假化;女人爷们化;男生娘们化;活着虚拟化;婚姻闪烁化。

21) 一切打着人民的旗号修筑的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

22) 庸夫之怒,以头抢地尔。

23) 女人在床上留的眼泪,比在任何一个地方多。男人在床上说的谎话,也在任何一个地方多。

24) 老娘一向视帅哥与金钱如粪土,而他们也一直是这样看我的。

25) 女人用处女膜祭奠了爱情,用一堆堆的避孕套挥霍了青春,感叹爱情无常,青春无法往复,换来的竟是一个“成熟”,所以所谓成熟了就是爱腻了操够了。

26) 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27) 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命运面前人人不平等。

28) 女人用友情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换取爱情。

29) 世界上本来没有卖仙丹的,痴心妄想的人多了就有人开始卖了。

30) 上帝会懊悔没在人身上添一条能摇的狗尾巴,因此减低了不知多少表情的效果。

31) 宅男,只要一停电,就会退化成穴居人。

32) 只喜添锦上之花,谁肯送雪中之炭。

33) 很多女孩都是得了韩红的病,但是没有韩红的命。

34)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5)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36) 乞丐就是一种向你良心征税的人。

37) 王冠上的苍蝇,并不比厕所里的苍蝇更高贵。

38) 我一直认为,只要什么东西放到听证会上,这事基本上就算定了——这是一个不可以讨论的问题。

39) 专家专家,专门蒙大家。

左琴科幽默讽刺小说的故事特征 篇5

左琴科的幽默讽刺小说取材均来自熟悉的日常生活范围内, 没有罕见的例外, 没有猎奇的涉险, 而作家所表现的也是生活中灰暗面和人性的不完美。仔细阅读左琴科二十年代的幽默讽刺小说, 我们不难发现, 作家始终将眼光牢牢锁定在一处, 即关注新社会条件下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关注革命后社会卑微小人物的庸常人生。作家似乎想从这被很多人忽视的、或者不屑一顾的现象中看出特别的意蕴, 试图在庸常的故事中直观的披露人性的可笑, 揭示人性的可悲, 这也是左琴科小说的庸常故事世界所营造出的、在当时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

左琴科笔下的庸常故事之所以可笑, 就在于它们不是基于生活中不可能见到或者很难见到的离奇怪诞, 而是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别具一格的敏感, 善于抓住违背一般正常人的生活规律而出现的一些不协调、不和谐、反常、变态、巧合、误会等违反生活常规的现象和行为。生活中并不缺少幽默, 只不过作家钟爱描写的庸常故事侧重表现的是小人物, 也是普通人身上的具有的人性弱点, 如贪财、小气、算计、懒散等。每一个庸常故事描写的虽然是日常生活的某一面, 但却包容了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人性陋习。

小说《贫困》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革命后很多家庭都用电灯取代了煤油灯, 本来是件好事, 既省钱又亮堂, 但女房东用了几天电灯就再也无法容忍。原先时候, 点上一盏小油灯, 屋里什么也看不清楚。现在点了电灯, 再一瞧, 这一只破鞋, 那糊墙纸七零八落, 沙发弹簧戳了出来, 面子破破烂烂, 简直一片狼藉。女房东再也受不了这电灯底下寒颤的日子, 干脆掐断了电线, 任凭邻居怎么劝也不肯用回电灯。

小说《经济核算》的主人公做会计工作, 十分精明, 过节的时候在家举行了一场家宴, 正当大伙在桌前举起勺子准备用餐时, 会计开始了自己的本行—核算成本, 第一道菜每人摊多少, 第二道菜, 第三道菜……连调料芥末面也给核了一个卢布。结果吓得客人纷纷逃走。

作家细致入微的观察、敏锐的洞析和恰到好处的引导, 在一篇短短的小品文中内含着作者的别具用心。乍看起来, 左琴科的作品中的这些人物, 思想平庸, 行为猥琐, 既没有理想, 也没有纯洁的心灵, 他们有的只是庸常琐碎的私心杂念。仔细回想, 作品人物的利益诉求, 其实是人的物欲本能派生出来的, 而人类追求名利的历史由来已久。这些人想要得到的是微不足道的小利益, 原本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这个本能在他们身上始终如一地表现出同一性, 不论环境如何改变或置于何种情势之下, 本能都会使他们付出常人无法想象、无法认同的代价。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常常是违背逻辑到令人发笑的地步, 但他们却以为是天经地义。他们用这种方法支配自己, 同时算计别人, 揣度社会。他们有时会甚至可以称之为疯狂的, 疯狂到理性倒错, 所以他们说话做事的表现就好像世界上只有他们自己, 他们一味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顾自生活, 因而制造出许多可笑的事实, 引发现象和高度理性现实法则之间不连续的矛盾, 构成一个现实而又非现实的喜剧的艺术王国。于是, 锁定这样的庸常, 自然就扣住了人性弱点的可笑。

我们已经了解, 左琴科扣住人性弱点的表达手段并不是以奇异为噱头, 而是庸常的故事, 叙述对象无非一些日常琐事,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虽各有特点, 但性格相差只在几微之间, 故写作起来只要稍加错落, 便成一篇篇流水的小文章。左琴科很少对人物进行滑稽搞笑的、从头到脚的勾勒描写, 他用传统的喜剧手法, 将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细节浓缩聚焦, 然后夸张放大, 在人物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的思维或行为上大做文章。这样一来, 喜剧的效果便立刻凸显出来了。此外, 细读起来, 让人感觉它们绝不背离真实的生活, 使人感觉那样的人和事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譬如小说《一只杯子》。镇上的一个油漆匠病死了, “我”应遗孀的邀请去参加亡宴, 期间不小心将茶杯碰出了个裂纹, 在死者弟弟不断挑事下, 女主人将“我”告上法庭。法庭判处赔偿20戈比, 当“我”拿回那只赔付的杯子时, 却发现杯子上有三道故意新增的裂纹, “我”决心跟他们闹个没完, 继续闹到法庭去。故事结束。

一只杯子引出官司本身已是夸张, 何况是贫穷到亡宴只能请客人喝茶的一户人家的一个杯子!第一次上法庭已是稀奇事, 反复两次更是荒唐。正如之前我们提到的, 作家并不喜欢通过对人物进行充满喜剧意味的描绘, 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语言, 使读者去感受这个人物, 当读者心里这个人物的形象一点点构建起来的时候, 下一步自然会思考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动机目的等, 作家讲故事的真正内涵便达成了。

庸常故事的最大好处是, 能够更直接的指向人性而不仅仅是世相。梁实秋在评论老舍的幽默作品时曾说“小说不可以没有故事, 但绝对不能总是在讲故事。最上乘的艺术手段是凭借一段故事来发挥作者对人性的描写”。

左琴科这些可笑的庸常故事好像有一个模式, 故事的主人公都遭受了希望破灭、生活羁绊等不如意的结局。楚科夫斯基回忆左琴科时曾谈到左琴科作品中的乐与忧的关系, 以此分析左琴科幽默的构成。他认为, 左琴科的小说总是欢乐与忧伤结伴, 而这种复杂的感情实质上就应该是幽默了。

讽刺型幽默 篇6

关键词:《抓壮丁》,讽刺喜剧,幽默,语言

影片中山歌唱道:“这山没有那山高啊, 那山更比这山荒啊。修的房子归保长啊, 养个儿子归老蒋啊。”歌中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行兵役制下的川北农村一幅凄凉景象。腐败的老蒋国民党政府为打抗战, 将原先的募兵制改为兵役制, 作为战时兵员补给的主要法规, 利用国民党官僚、地方保长、反动地主征召壮丁, 但在征召壮丁过程中却存在大量弊端, 如兵役筹办官员营私舞弊、强征壮丁、顶替买卖、贪污敲诈等, 电影《抓壮丁》正是对征召壮丁出现的丑陋现象进行客观的艺术写照。

从另一个角度看, 电影《抓壮丁》是一部以电影叙事来反映历史的影片, 而且是一部以幽默讽刺的喜剧形式来反映历史上一段黑暗时政的悲惨史实。影片内容是悲剧, 但却用喜剧形式表现。即影片刻画了一群滑稽可笑的国民党军官、保长、地主的人物形象, 描画了他们之间尔虞我诈、狼狈为奸的整个贪污腐化的丑陋行径, 采用强烈夸张而又栩栩如生的手法描摹各反面人物形象的诡诈、愚昧、吝啬、强悍、无赖的性格, 让人看后有种嘴上想笑, 鼻子却很酸的感觉。正是由于本片运用喜剧手法, 以反面人物的滑稽猥琐反映当时国民党政府制度的腐败, 从而产生绝妙的艺术成功。而电影史亦中肯评价该片说, “这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都是颇见创意的成功尝试。”[1]

就其幽默而言, 电影《抓壮丁》可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黑色幽默片。而黑色幽默[2], 是一种让人笑中带哭的幽默, 它本指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一个重要流派, 主要刻画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嘲讽环境和个人间的不协调, 并将之放大、扭曲、畸形化, 从而使其更显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故有人将之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这不无道理。黑色幽默的美学价值就是以滑稽可笑的人物言行来影射社会现实, 或嘲讽人类的精神危机, 或针砭时弊。而影片《抓壮丁》也正是通过刻画几个反面主人公的荒唐、滑稽、可笑的丑陋行径来无情揭露老蒋反动腐败的政治, 并表达苦难百姓在其统治下既要被抓人、还要被抓钱的多重压迫和剥削, 以致没有活路的悲剧命运。

《抓壮丁》这部讽刺喜剧的成功, 除本身人物形象刻画得滑稽可笑外, 人物使用的诙谐幽默的影视语言亦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因素。整部影片主要是通过几个反面人物形象之间的川方言对话, 将他们的丑态描绘得具体而细致、有声又有色, 无疑增添了影片的幽默讽刺效果。

首先, 利用同音词语的误听, 导致理解的偏离, 并以之隐喻讽刺, 达到令人内心发笑的幽默效果。

比如, 影片中说卢队长奸淫抗日家属时, 有王保长和李老栓的幽默对话:

王保长:芋子那个征属……

李老栓:芋子为啥一定要蒸熟, 煮熟不是一样啊。

王保长:哪里是芋子煮熟哦, 是张摆子那个儿子, 他小名不是叫芋子娃儿吗?那个芋子娃儿, 不是到前方去了吗?他的婆娘从前在家里呢就叫抗……抗属, 现在, 而今, 眼目下, 上峰命令, 不准叫抗属了, 要叫征……征属。

李老栓:这样啊, 我还以为是吃芋子哦, 炕熟又改成蒸熟那还不一样, 反正是要吃它嘛。

又如, 王保长说要抓李老栓二儿子当壮丁谈价钱时的一段对话, 亦是搞笑滑稽:

王保长:你晓不晓得, 这一回呀, 是那个总裁下的命令。

李老栓:种菜下啥子命令喽。

王保长:哪里是种菜, 是那个蒋总裁。

李老栓:哪一个讲种菜啊?

王保长:蒋总裁嘛, 就是那个蒋总裁咯。蒋总裁就是那个蒋委员。

李老栓:是不是老蒋噢?

王保长:唉, 从前叫老蒋, 现在, 而今, 眼目下, 都兴叫蒋总裁。

李老栓:呵呵, 何不就叫蒋发财还顺口些咧。

王保长:唉, 这发财是发财, 总发财是总发财。我们先不要管它, 反正是那些有钱人就是喽。

其次, 影片中还引用了大量四川民间俗语, 增强了人物的形象性, 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比如, 王保长要李老栓交钱免其儿子被抓壮丁, 李老栓嫌贵, 王保长就说:“李老栓, 我说你这个家伙真是‘狗坐轿子——你不识人抬举’哟你, 一千块钱就算多了?”后李老栓说出一千, 王保长又说:“李老栓, 我说你这个家伙真是‘乌龟甩尾巴——你真是踩到爬的家伙’你真是, 一千把块钱就算个什么?”

又如, 卢队长和王保长在野外三岔路口说李老栓二儿子的事时, 卢队长知道王保长私吞了一千元没上报给他, 就说:“王麻子唉, 你龟儿子下回再这样搞, 老子就不认账喽!”王保长忙赔笑脸:“嘿嘿, 嘿嘿。”看着卢队长哼着曲子走远了, 作一扔石子动作, 并说:“老鹰吃麻雀, 你毛毛爪爪你都不留一点, 你不认账, 老子认。”

再如, “我的钱是水凼凼头的月亮, 看得见拿不出来”、“乌龟有肉在肚子里头”、“隔着玻璃唱戏, 我一眼就看穿了”、“黄狗掉进大粪坑, 又搞肥了”、“一锄头就想挖个金娃娃”、“无事不登三宝殿, 有事才到你家来”、“衙门深似海, 有理无钱莫进来”等地方俗语, 在剧情中得到恰到好处地运用, 既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又带来了幽默的搞笑。

综上所述, 电影《抓壮丁》是一部以喜剧形式揭露和鞭挞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现象。至于当今电影是否仍要像《抓壮丁》一样以喜剧形式来讽刺社会弊端,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予了我们答案:“我们是否废除讽刺?不是的, 讽刺是永远需要的。但是有几种讽刺:有对付敌人的, 有对付同盟者的, 有对付自己队伍的, 态度各有不同。我们并不一般地反对讽刺, 但是必须废除讽刺的乱用。”[3]

参考文献

[1]李道新.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J].电影艺术, 2003 (6) .

[2]杨汝福.《芙蓉镇》上的黑色幽默[J].电影文学, 2008 (22) .

上一篇:校园适应下一篇:教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