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

2024-07-23

穿越(共12篇)

穿越 篇1

摘要:作为当代小说艺术及电视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繁荣昌盛, 达到“文化化人, 艺术养心”的境界, 值得我们思考。探析当下穿越小说及其穿越剧的审美艺术效果及其艺术之美, 彰显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璀璨足迹, 传达给世人鲜明的艺术思考。

关键词:穿越小说,穿越剧,艺术之美

早在2001年随着黄易的小说《寻秦记》的出版以及电视剧版本的《寻秦记》的热播, 让穿越题材的电视剧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让大众对于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小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穿越小说日后的发展更是快速成长, 直至2011年内地穿越剧《宫》的热播, 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穿越风”, 甚至将2011年定义为星光熠熠的“穿越年”。

一、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的盛行之因

1. 当下新时代背景的促成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以及网络的普及, 网络信息广泛传播的今天, 我们不难看到影响我国电视剧的发展的众多因素中, 政治的限制作用正在逐渐变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高科技在电视事业中得到广泛运用, 各式题材的电视表现形式就自然而然的悄然生长, 从而变得更加茁壮。那么, 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就成为了当下大众艺术形式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在表达形式上更加自由, 放下严肃, 自高的架子, 走向通俗化、娱乐化的艺术定位。穿越题材的小说和电视剧作为一支鲜活的艺术源泉, 为大众艺术形式添砖加瓦, 注入新鲜血液, 这都要归功于当下新时代背景下,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更加自由化、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的文化艺术表达形式是穿越剧发展的推动力, 促成穿越小说及穿越剧蓬勃发展, 熠熠生辉。

2.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的造就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是怎样的一个环境, 为何在当今会造成如此的多元的文化艺术形态, 在这里我们都是需要厘清的。让我们追根溯源, 何谓多元, 多元亦称多元主义, 是一个哲学概念, 通常与“一元论”相对立, 它在性质上又可一分为二, 一方面指本体论意义上的多元主义, 另一方面指伦理学意义上的多元主义。[1]无论前者和后者有何种区别, 多元主义最终的导向都是衍生成多元的文化环境, 促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穿越题材的小说, 电视剧便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应运而生, 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多元, 更是主旨意义上的多元。形式上不再局限于从古代穿越到现代, 而是囊括了各个时代的穿越人物和故事, 而且还有各个场景下的穿越情境, 还有各种形式的穿越渠道及借助的穿越工具。总之, 在穿越小说和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中穿插着穿越主题线, 让受众沿着这样的穿越线一路寻去。

3. 数字化的信息网络的演绎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艺术传播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他的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提及到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 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了的计算机信息关联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着我们的生存。这一观点充分说明网络时代数字化信息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无论我要表现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表达什么样的文化观念, 都离不开计算机, 离不开互联网, 离不开数字化了的信息海洋。而穿越小说的盛行和穿越剧的热播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媒介, 穿越小说流行源于互联网的广泛传播, 以及广大的互联网受众, 高速信息传递网络等。

4. 娱乐化的生活氛围的推动

“娱乐化”作为一个热词,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 娱乐性不再是所谓低级趣味的表现, 而是要满足大众需要的娱乐情操, 培养人们的娱乐精神。然而,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滋蔓著作的《娱乐至死》中提及到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 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娱乐将是一切公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穿越小说和穿越剧正好在这样的文化意蕴中诞生, 穿越小说家将人们普遍追求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 展现在了他们所写的小说和电视剧中, 让人们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得到补偿。

穿越小说以一种戏谑的娱乐之态, 吸引广大受众来观看阅读, 向世人昭示出小说或电视剧所表达的理念。

二、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的艺术之美

1. 参差多态乃艺术之源, 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的形式美

任何一个故事, 一个小说, 一部电视剧, 一部电影, 都有着来龙去脉的艺术原型。这样的艺术原型的形态不一, 参差多样, 良莠不齐, 然而这样一些参差多态的艺术源泉, 艺术本源构建成了一个个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 一桩桩英雄救美之英雄事迹。一个好的感人的故事必定是具有完整的艺术形式, 承载着故事本身, 穿越小说及穿越剧之所以能够让人耳熟能详, 这都是完整的, 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做的贡献———唯美的清穿爱情故事, 后宫九龙夺嫡, 穿越时空, 遇见未来等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符合了普遍大众能够接受的桥段, 如此堪称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使得穿越小说及穿越剧在2011年文学艺术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备受广大粉丝的青睐。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的艺术表现形式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本源, 找到各式的艺术形式与之相吻合。以《步步惊心》为例, 若曦作为该剧的主角, 从现代穿越回古代, 与皇宫各大皇子之间的爱情纠葛, 与各个后宫势力的周旋, 若曦最终在这样的充满争斗的皇宫中得以生存下来, 它展现了穿越剧在爱情观念上那种唯美的爱情信念, 这样的表达艺术形式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认同, 这是一种折射现象。它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之本源乃艺术表达形式之本源, 这是一种参差多态状。若曦与阿哥之间的爱情纠葛, 有的残缺, 有的遗憾, 有的必须放弃, 这表现出了一种残缺的艺术形式。当若曦凭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捍卫自己的爱情, 保全自己的性命, 掌握自己的命运大权, 不乏都是来源她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启迪。自己的命运是需要自己来掌控的, 自己去争取的, 坐以待毙并非是我们所追求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幸福是需要我们好好把握的。这都体现了艺术乃生活之本源, 生活为艺术提供了各式的源头活水。

2. 娱乐至上乃艺术之始, 穿越小说及穿越剧的意识美

“娱乐性”作为当今社会主要的意识形式表达, 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娱乐消遣。当今社会中娱乐性在电视剧中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穿越”题材类的电视剧更为突出。然而娱乐性作为一种消遣模式在业界得到的褒贬却不一, 有的人赞同, 这样的娱乐方式能够满足当今受众的需要, 得到心理补偿。有的人却持反对意见, 说这样的消遣模式脱离了传统的审美文化。笔者认为穿越小说及穿越剧在娱乐性方面的特征表现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就说过“人们对娱乐的需要, 是人审美需要的主要成分”[2]穿越题材的小说电视剧正是通过娱乐性来满足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能得以实现的愿景而盛行的, 当然这类题材的小说电视剧对于历史的真实性来说就存在着出入, 所以要求我们在面对穿越小说及电视剧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要有正确的意识, 明白这样的事件在真正的历史事件中并不是这样的。

虽然穿越题材的小说及电视剧不会成为主导的小说电视剧文化形式, 但是它跃然成为电视行业大军中新的宠儿, 并且在小说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穿越题材的小说及电视剧活跃的创新形式给电视行业, 小说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穿越题材小说及电视剧其创新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学界的认可, 但是其创新本身就是在不断上演被复制和模仿, 如果要创造更加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难上加难, 这也是穿越题材小说及电视剧面临的严峻问题。穿越题材的小说及电视剧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湮没, 那么作为这类题材的小说及电视剧作者就要不断推出新的艺术形式的作品来, 以顺应社会发展和受众审美要求, 来满足广大受众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江宜桦.多元主义和多元文化论与文化理论研究之辨析[J].通时教育, 2007 (1) .

[2]张晶.论审美文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265.

穿越 篇2

听见一声“咣当”的响声,我睁开了双眼,发现床边围着一群人,喊我欧阳少爷,我“噔”的一下坐了起来,对身边的人说:“给我拿镜子来!”我看了看镜子上的人,不禁大吃一惊。这根本不是我嘛,完全是个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美少男嘛!我心里想:不可能,不可能!这绝对是梦,对,是梦!我再睡一觉就醒了!躺在床上翻腾了一会儿,却发现自己怎么也睡不着,便使劲掐了一下自己,结果痛得叫了半天。终于,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我穿越了!我把一个人拉到我身边问:“请问现在是什么时候啊?”那人特别惊讶地说:“欧阳少爷,你别告诉我现在是东汉你都不知道!别开玩笑了!”我这才明白过来现在是汉末,便又问道:“现在是不是刘协当皇帝?”这话一出,把那人吓得不轻,连忙说:“就算你是当朝第一大家族欧阳家族的大少爷,也不能直呼圣上名讳啊!”

一天后,我终于搞明白了情况,这是董卓为乱朝廷的时候。而且,我惊喜的发现了《三国演义》,但,只有我可以看见!我准备去投奔曹操,因为他在当时势力最大。在我要出城门,看见了两个乞丐,那不就是邵子涵和我弟吗!我赶紧吩咐人把他俩带回家换上新的衣裳,给了他们一人五十两银子。过了一会儿,我给他们说清楚情况,他们强烈要求跟着我,没办法,我只能带着他们这俩人上路。

经过1个月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魏国。我靠着关系当上了曹操的谋士,我让他赶紧去派人请诸葛亮,因为《三国演义》记载,这会儿刘备还没有三顾茅庐。终于,经历了千辛万苦,总算是把诸葛亮请来了。我给曹操建议南下,并带上诸葛亮,果不其然,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次南下非常成功,灭掉了孙吴,蜀汉。我又帮曹操灭掉了司马家族除了后患。曹操要封我为丞相,在举行典礼的那一天,又是一道闪电,我又晕了过去。

醒来后,发现我又回到了现代,我立志要好好学历史,指不定又穿到哪个朝代去了。要是我不知道当时的历史就完了,所以一定要学好历史!

任长箴 穿越的情怀穿越的导演 篇3

我和《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任长箴的见面是在雕刻时光的咖啡馆里。见到的那一刻,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才真实化,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和她聊起来的时候,心中更肯定了,只有像她这样的人才能拍出《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

源起和延续

父母都是医生的任长箴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导演,但是高二时一部叫《望长城》的纪录片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至今脑子里还留了一个印象一个叫焦建成的主持人走在长城的残垣断壁上,他往前走后面有人跟着,他说“跟上跟上啊”,后面那个拾音器就穿帮出现在画面里,摄像机的影子也出现在了城墙的残垣上。这个画面有极强的感召力,她当时就认定,这是一个特别令人神往的工作。找准了方向的任长箴就这么走上了纪录片导演的道路。

作为以前央视《人物》和《留住手艺》的编导,之后北京电视台纪录片《北京记忆》主编和东方卫视纪录片《生活万岁》执行总导演,《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她以前作品的一种延续,十年前的拍摄和现在是一样的情怀,唯一有所变化的就是看待世界要比以前更成熟,也更温暖了一些。

生活上的自制和弱势决定角度

生活中的任长箴导演是怎样的,任导给我举了个例子,她是一个从来不喝甜水的人,一般只喝茶、白水之类的。她当然也知道饮料这些东西好喝,但是刻意的不去过那种生活,希望生活能朴素下来,平淡下来。而且她认为自己在现实世界里处于一个世俗意义上很弱势的地位,比如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这些都使她在内心深处并没有什么优越感。

她评价自己的时候说:“我不太像大家想象中的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处在一个很弱势的状态,但是我保持着清醒。我认为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这样的一种状态更利于给我想问题角度,让我更容易用一种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和去描写世界”。

在任长箴的观念里,善于做艺术工作的人都是在世俗里比较失败的人。如果哪个导演在世俗生活里赢了,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作品就会渐渐失去力度,因为他已经不再质疑这个世界了,已经失去用其它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接近真理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普通的人或者在世俗财富上最缺失的人。成功的时候,才是考验艺术工作者纯粹性的时候。这一关过了,才说明是真纯粹。

工作的自信成就强势的工作态度和要求

工作中的任导与生活中的她大相径庭,总是非常自信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拍《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一开始她就坚持要求用最恰当的设备和附件,在以往的拍摄中,很多设备都没有被使用过,这给制片主任的经费运作带来了很多困扰,于是任导自掏腰包8万多元购置和租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附件,这些工作上的细节问题在她这里都是没有商量的,她总是希望做到影像上的完美,同时为了实现这个心目中的完美,也可以做到方法用尽。她跟我提到:“你不会相信,我曾经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拍桌子和人大声争辩,也曾经为了争取去拍一个理想的地方而在领导面前哇哇大哭。”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任导并不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许多人会说她是一个在工作上过分强势的人,但是她认为这不叫强势,这只是纯粹地坚持,很多时候妥协是很不利于创作的。

当然她也承认有时候说话会很伤人,她会用彻底肯定和彻底否定的方式来跟合作者对话,经验告诉她只有感受到绝对的否定,才能快速的从中跳出来。温柔的鼓励可能让人用三个月来磨合一个结果,但是彻底否定的方式三天就可以完成这个结果。任长箴说:“这次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的时候用了很多这样的方式,其实有许多时候我也不忍心,分集导演流眼泪的时候,我也在家抹眼泪。当分集导演向我求救,表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要判断一下,真解决不了的我立刻伸出援手,我判断这个问题他自己可以解决,我就尽可能不帮,因为我要让大家明白拍摄中的实际问题必须靠自己解决”这种方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整个项目只有一年的时间,如果要完成这么一部鸿篇巨制,必须保证效率是最高的,每个人都必须全力以赴,现实很残酷,这一点,作为执行总导演是无奈的。

舌尖上的中国的坚持

任导坦言自己绝不是一个美食家,开始总导演想拍摄一部主题是以详细介绍中华美食的纪录片,大纲都出来了,以米油盐酱醋茶分集,总体风格更接近于央视传统的大型纪录片的风格,但是任长箴和分集导演都认为这部片子不应该仅仅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纪录片,更不应该做成大众点评网的电视版,简单的介绍菜馆和菜品,她更希望能做出一部纯粹的片子,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波澜壮阔,只是默默地拍普通的人,普通的劳动者,拍摄中国人和日常饮食的故事。

任导说:“任何一部大众认为好的片子,并不完全是它的人情味。比如感动中国那种人情味是普通人不可企及的,他们更超凡,但是舌尖的主人公没有任何一个这样的人,简单过年回家和父母吃饭的故事,泥地里挖藕的工人的故事,上山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故事。讲的都是跟观众一样人的故事和感受,你可能不是下田里挖藕的人,但是你能体会他挣钱为孩子上学付学费的心情。大家都是这样的,作为普通的工作者每天为生活为亲人忙碌着。每个人都有坚韧,这是人之常情,是共性的。”

技术永远是硬道理

内容是关键,但是也不能脱离技术手段的帮助,编导的技术手段是什么?任长箴有十五年非常扎实的电视制作基础的技术语言,她总是走在工作的前线,摄影、解说词的写作、剪辑方式,这些可以说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制作电视的领域里,摄影是最基础的技术,会拍摄的导演能更好的控制摄影师,由着摄影师自己拍摄和导演控制摄影师拍摄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任导自信的说:“在摄影方面我很在行,在实际的合作中,我赢得许多摄影师的尊重。”她不需要和别的导演一样,盯着监视器,她只需要看见摄影师站的位置,所使用的镜头和三脚架的高度,就能知道拍摄的准确度。

舌尖上的中国这次拍摄的所有的镜头都是到位的,当拍到人物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和镜头的景别都是呼应的。任导根据自己拍摄的样片,把每个场景中画面的构图和景别提前制作出一套严谨的参考图片。向分集导演提要求的时候,她并不是只传达一个虚幻的概念,之后要他们执行,而是具体到技术化层面,整部片子的影响都是严格按照事先的样片完成的。任导开玩笑的说看见微博上一个拍纪录片的人说:“策划的时候都是精英,拍摄的时候全是实习的,中国纪录片肿么了?”实际拍摄和前期策划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纪录片在技术上许多都没有过关。《舌尖上中国》的成功是主题明确和技术完美结合的成果,任导可以狂妄的说一句没有竞争的比赛,怎么会不赢?

变态中的正常还是正常中的变态

当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或者中学生说将来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有钱人或者嫁给一个有钱人的时候,我们想中国怎么了,为什么人们变得如此急功近利?

中国的电视工作者在讨论新片子的时候,都认为好的片子就意味着高投入,很少有人会去探讨片子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很多纪录片导演不研究人之常情,而任导和她的团队注重看普通人在哪惶恐,什么是他们内心的骄傲。有一些人的内心世界很混乱、肮脏,这样的人只想做出能让他们功成名就的片子,另一部分人想做出好片子的,又不肯下功夫研究,有时候做片子的过程像一个科研工作,不能找感觉。

同时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天小一万的拍摄经费和长期拍摄的时间,只有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型电视台才有能力支撑。在荷兰拍纪录片,只要组织好班底,把选题申报给荷兰纪录片基金会,审批合格后就能得到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欧洲都有这样的基金会。公益文化已经贯穿到了欧洲人的骨子里。但是中国的大环境却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电视台还在大量招商引资,无形中在片子中加入了过多的商业元素,有时候这些元素会破坏或者左右片子的核心主题。

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群人完全因为某种激情走到了一起,完成了一部触动大多数人内心的纪录片作品。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说这部片子是一群人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抗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漠视。用VISTA看天下杂志评价的话这是体制外的一次胜利。任长箴说:“我们没用体制内的思想在想问题,也没有用常态的角度在想问题。现在,有人开始研究《舌尖上的中国》,希望按照它的成功模式复制,我认为这个片子不是很容易复制的。”

朴实的未来

现在作为自由职业者的任导,对未来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希望踏踏实实的把每部片子做好,她说:“以后会更加注重在细微之处的打磨,像观察人、观察事物的角度上和描写人和事物的方法上这些细处的修改,包括在摄影和技术上的改进。然后等待更好的时机。”

小编感想:

跟任长箴导演的对话总是处于一种痛并快乐的心情,痛:能感受到她做许多事情的无奈和挣扎,有时候坚持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又是快乐的,她是那么真实的在我眼前,她的激情和纯粹,真的很鼓励我,她一直在走着自己的路,坚持着,身边也渐渐汇聚了和她志同道合的朋友。

穿越 篇4

1. 定向钻同孔穿越的原因

(1) 导向孔和光缆孔两孔互为备孔, 当一个孔成功出土时, 由于溶洞及其他地质风险原因, 有可能发生再次成孔失败的情况。为避免定向钻穿越工程导向孔钻进过程中遭遇未探明的溶洞, 致使导向孔曲线发生较大变化无法满足管道回拖的要求, 造成重新打导向孔的情况发生, 因此采用同孔回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潜在风险;

(2) 本工程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工期紧、任务重, 为了有效的缩短工期, 保证管道工程的如期贯通, 故采用同孔回拖的方式进行施工;

(3) 沿线河流穿越位置地形大多为丘陵, 光缆管定向钻场地受限。

1.2定向钻同孔穿越的设计理念

定向钻双管同孔回拖有两种设计理念:一种为双管全部套入一根套管中进行回拖;另外一种为双管无束缚回拖方式, 即两个工作管前端套入1根套管, 套管后端的工作管处于自由状态下回拖。双管组合穿越管道具有重量大、管径大等特点, 因此, 对工艺的要求更高, 要求减少回拖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采用高质量的泥浆等方法。

二、同孔穿越回拖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工作各工序

(1) 放线

根据施工图纸放出钻机场地控制线及设备摆放位置线, 确保钻机中心线与入土点、出土点成一条直线。施工测量放线工作要严格遵守测量标准规定, 使用经过校验的GPS、全站仪等设备, 并及时收集、整理测量放线记录和有关穿越测量资料, 妥善保管。

(2) 钻机作业场地

入土侧场地内要摆放钻机及配套设备、泥浆罐、泥浆泵等, 平整入土侧场地, 总占地面积为:60×60=3600m2, 其中泥浆池占地面积共为:30×30=900m2。

出土点场地要摆放钻杆及泥浆设备等, 总场地占地面积为:50×44=2200m2, 其中泥浆坑占地面积为20×20=400m2。

出入土点两侧各挖砌深度为2m的1个泥浆池。泥浆池内铺塑料花格雨布两层, 在池子周围修封闭式梯形护堤并夯实, 护堤高1m, 防止泥浆外泄。

(3) 泥浆配制

由于穿越经过地层主要是石灰岩层, 穿越对泥浆性能的要求高, 为克服对付这种不利因素, 建议将采取以下措施:

a.水源采取抽取河水, 用水泵输送至水罐内, 在水罐中沉淀、过滤后配浆。

b.按照实验室确定好的泥浆配比用一级膨润土加上泥浆添加剂, 配出高效护壁、润滑等殊性的泥浆, 提高回拖成功率。

c.为了确保泥浆的性能, 使膨润土有足够的水化时间, 使用两套泥浆储存罐和泥浆快速水化装置。

d.泥浆的回收利用:钻机场地和出土点场地各有一个泥浆收集池, 泥浆通过泥浆池收集, 再经过泥浆回收系统回收再使用。

e.保持泥浆性能稳定, 使泥浆性能稳定在75s-80s。

2. 施工过程各工序

(1) 钻导向孔

导向孔的钻进是整个定向钻施工的关键, 硅管套管穿越导向孔完成后直接进行回拖。

控向对穿越精度及工程成功至关重要, 开钻前仔细分析地质资料, 确定控向方案, 泥浆与司钻重视每一个环节, 认真分析各项参数, 互相配合钻出符合要求的导向孔, 钻导向孔要随时对照地质资料及仪表参数分析成孔情况, 达到出土准确, 成孔良好。

(2) 扩孔

由于是输气管道与光缆套管同孔穿越, 为保证输气管道外防腐不被损坏, 关键因素在于扩孔直径足够大, 扩孔直径必须大于两管外径之和的1.5倍, 使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两条管道, 防止管道发生相互挤压, 摩擦损坏防腐层。岩石穿越防腐层的损坏很大部分来源于管道与凸凹不平的孔壁同和软硬交接处台阶的摩擦。针对这种情况, 最后一道修孔工序至关重要, 通过修孔可以有效的清除掉孔壁的凹凸不平部分和软硬交接处的台阶, 使孔顺直平滑以尽可能的保护管线防腐完好无损。

(3) 管线回拖

由于是同孔回拖, 为防止光缆套管焊口处凸起的焊口损坏输气管道防腐层, 建议采取光缆套管焊口处补口的方案, 使用热收缩带隔离焊口与输气管道防腐层的接触, 可以有效的防止光缆套管焊口凸起在与输气管道的接触摩擦时损坏输气管道防腐层。

为防止光缆套管在回拖过程中发生自转缠绕在输气管道上, 采取输气管道与光缆套管分别单独安装万向节的方案, 使光缆套管在有旋转应力时可以沿自身轴线自转, 而不会缠绕到输气管线上。

为保证回拖的顺利和防腐层不受破坏, 将采取以下措施:

a.全部管线均采用滚轮支架发送, 防止管道防腐层损坏。

b.回拖前后, 准备好补口、补伤材料和器具及电火花检漏仪, 安排专人巡视管线, 发现防腐层破损立即进行补伤。

3. 同孔穿越回拖风险分析和控制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 钻探揭露场区内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黏性土、圆砾, 下覆石炭系灰岩, 地层变化复杂, 局部比较破碎。完成的24个钻孔中有溶洞的有8个, 占总数的33.3%, 溶洞大小不等, 形状不规则, 并伴有裂隙。因此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在管道回拖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

卡钻

由于溶洞、裂隙等原因在地层出现软硬交界面时可能出现扩孔台阶, 或由于泥浆质量不稳定造成岩屑堆积在孔内而放生管道回拖遇卡现象.

应对措施:在回拖前做好管道解卡的应急措施准备。一旦发生管道回拖遇卡的情况, 我们将及时地安装动滑轮组, 将其与回拖管道的尾部连接, 将管道及时从孔洞中拽出, 重新进行修孔和清孔作业, 在钻孔顺直平滑后, 并将岩屑清除干净后在进行回拖作业。

钻具断裂

岩溶和裂隙经常会引起扩孔扭矩的突然变化, 应力瞬间集中在钻具的某一点上从而造成钻具断裂, 钻具疲劳是发生钻具断裂的一个主要原因。

应对措施:在管道回拖前对参与回拖的钻具再次进行无损检测, 确保钻具完好无损, 回拖一次成功。

三、泥浆质量不稳定造成穿越失败

泥浆质量的不稳定是造成卡钻、回拖遇卡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保证鲤鱼江定向钻穿越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回拖, 必须保证泥浆质量的稳定。

根据规范及地层特征, 确定整个工程施工期间泥浆粘度稳定保持到75s-80s, 现场用马氏漏斗测量, 每两小时测一次。配比用一级膨润土加上环保型增粘剂及堵漏剂, 配出高效护壁、润滑等特殊性的泥浆。

为了确保泥浆的性能, 使膨润土有足够的水化时间, 配备泥浆快速水化装置, 并在现场设置蓄浆池, 规格为30m×15m×2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增加泥浆罐数量或新增蓄浆池, 满足高质量泥浆配比需要。

四、同孔回拖保证管道防腐完好和回拖顺利施工的关键点

1. 泥浆粘度75s-80s, 并保持稳定, 以有效携带岩屑, 保持钻孔干净。

2. 扩孔至管道外径总和的1.5倍以上, 使钻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输气管道和光缆套管。

3. 使用多个扩孔器串联修孔, 使钻孔平滑顺直, 防止回拖遇卡和刮伤输气管道防腐层。

4. 光缆套管焊口补口, 防止焊口刮输气管道防腐层。

5. 光缆套管分别单独安装万向节的方案, 使光缆套管在有旋转应力时可以沿自身轴线自转, 而不会缠绕到输气管线上。

6. 全程使用滚轮支架发送管道, 防止损坏防腐层。

双管同孔穿越是定向钻施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施工方式。目前广西境内多条河流、等级公路和铁路在定向钻穿越中均采用双管同孔穿越, 同孔穿越应该避免管道在回拖过程中相互缠绕、刮擦和挤压, 能够实现双管同孔穿越。

摘要:西气东输二线支线工程中的广西支线某定向钻穿越,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严重, 在勘探的24个探孔中, 其中揭露溶洞的探孔有8个, 占总数的33.3%, 且大部分为半填充溶洞, 定向钻穿越施工风险很大。极可能发生输气管道和光缆套管不能同时穿越成功的情况, 为保证工程按期投产, 提出将输气管道与光缆套管变为同孔回拖的方案.

关键词:定向钻穿越,地质复杂,溶洞,双管同孔穿越

参考文献

[1]《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

[2]《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

[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 50424-2007.

穿越时空_ 篇5

南郭先生一到达21世纪,就有人认出了他,并大声说:“这不是南 郭 先生吗?你怎么穿越时空到这里来了呢?”南郭先生叹口气说:“说来话长,我是被一个天使送到这里来的。”

这时又有人问:“听说你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叫 东郭 先生,他现在怎么样了?”南 郭 先生说:“别提我那个哥哥了,上次差点被狼吃了。对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你可是一个历史人物,谁不知道呀!”

大家正说着,忽然有一个记者拿着话筒让南 郭 先生说话。南郭先生不知道那话筒是个什么东西,吓得没命地逃走,可他穿的长袍绊了他一下摔倒了,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后来,在热心人的介绍下,他参加了器乐班。他学会了各种乐器,什么钢琴呀,二胡呀,琵琶呀……

穿越锡林郭勒 篇6

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在很小的时候就从教科书上知道了这个名字,然而真正走进它却是若干年后的今天。

尚未出发前,还在呼和浩特开会期间,有关锡林郭勒的信息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贯入了我的耳中。据说锡盟去年遭受了严重的沙尘暴袭击,天上刮着“白毛风”(意为搅着雪的风),白毛风一刮顿时昏天黑地,不少羊群和牧民就死在自家的蒙古包附近。但那时风雪交加,天昏地暗,难辨方向,他们楞是找不着自己的家。

听当地人说这里已经连续三年遭受旱灾,许多草地变成了荒漠,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旱给这里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据说,七十年代被我们曾深深感动过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促使我决意赴锡林郭勒的主要原因是受《遥远的包尔草原》剧组朋友们的盛邀,同时我也想亲身去感受一下这片神奇的草原和在那里辛勤工作的电影艺术家们。

(一)

九月廿八日下午,我们从呼市邮政宾馆出发,搭乘锡盟邮局的“沙漠王子”上路了。

从呼市出发前,大雨如注,我们一行四人在大雨中告别了呼市,向锡林郭勒进发。在穿越大青山的进程中,雾越来越大,能见度很低,仅能看到车前方10米左右,两边车窗外雾气腾腾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的驾驶员小常师傅沉着驾驶,平稳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行驶,且冒着倾盆大雨,能见度又低,我们都在捏着一把汗,好在我们的小常师傅驾技优秀,使我们有惊无险。

驶出大青山后,虽然雨还在下,但眼前却豁亮了许多,我们的视线不再被大雾所笼罩。公路两边稀疏的大树在雨中呈现出一派清新、亮丽的秋色,黄橙橙、绿莹莹,晶莹剔透,使人忍不住想下车在此驻足,只可惜雨下得太大。

行进了许久,我们发现雨渐渐地小了。蓦地发现前方的路面几乎是干的,哇!天晴了,我们顿时高兴起来。正在兴奋之际,不一会劈哩叭啦的雨声又肆虐地敲打着挡风玻璃。就这样我们一路上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瓢泼大雨。难怪出发前在呼市听一位乔大姐说当地老人们常讲内蒙这地方是“隔道不下雨”,意思就是隔着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的景象各不相同。

当车子驶出了武川县境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时可以看见成百上千只的羊群,远处层恋起伏,近处草地,羊群、蒙古包。这里的公路笔直而平坦,就象歌里唱的那样“公路象飘带,伸向遥远的天边。”

下午六点多,我们到达了苏尼特右旗。旗邮政局的李局长、办公室主任、发行部主任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行在赛汉塔拉镇一家名曰“住住乐”的饭店就餐,席间盟邮局的郝局长和旗局的同志为大家演唱了悦耳动听的蒙古族歌曲——《蒙古人》,据说此曲是腾格尔的成名曲。

晚九点多,我们回招待所休息。当我出去买烟的时候,才突然感到这座塞上草原小城的夜竟是如此的冷清和孤寂,街面上稀疏地亮着几盏路灯,马路上偶尔有辆车子驶过,偶有三两行人走过。走出招待所,为买一盒烟,我居然在夜色中几乎跑了大半条街道,因为店铺早早地都关了门。这才令我想起这里已不是繁华的闹市,这是大草原上的一个小城,是在遥远的塞外,这里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二)

次日早七时左右,苏尼特右旗邮局的同志早早地为我们安排好了早餐。这里的人们早上大都习惯于喝奶茶,我们也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于是奶茶、牛排、包子、油饼,挺丰盛的一顿早餐。

八点多,我们迎着金灿灿的阳光出发了。同行者中多了一位旗国税局的女同志和她的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她们母子也是搭顺车去锡市的。

车子驶出苏尼特右旗后的两三个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片沙漠。据同行者讲,近年来,这里沙化现象已很严重。在她们小时候,这里是大片大片的草原,水肥草美,还有野生的沙葱,很好吃。人也吃,羊也吃,现在已很少见了。过去草原还有蛇等其它动物,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了。这里已大旱了三年,老人们讲“大旱不过三”,就看明年雨水如何了。但愿明年能风调雨顺,让草原变得更绿。

一路上,望不到尽头的沙漠,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祖祖辈辈牧民们就是靠草原生活,如今大片的草原变成了荒漠,草地面积越来越少,生态恶化,怎不令人心痛。偶尔看到一群羊在苦苦的觅食,我不禁想到,这些羊的祖先们曾经生活在水草丰盛的“草原时代”,而今到了它们这一代却只有这荒漠中找寻那星星点点的绿色。此情此状,令人感伤。

离开苏尼特右旗,汽车行驶大约三小时后到达苏尼特左旗。右旗简称东苏,左旗简称西苏,汽车在西苏加了油后我们又继续前行。这里缺水,而且水质不好,据那位国税局的同志讲,她们日常饮用水都是花钱买的纯净水,自来水只用于洗菜、洗衣。我们口渴的厉害,在加油站附近想买几瓶矿泉水都未能如愿。

大约11时左右我们到了阿巴嘎旗,简称阿旗,在这里才买上了几瓶矿泉水。下午1时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锡林郭勒盟的首府——锡林浩特市区。

(三)

到锡市后,摄制组的朋友派人把我们接到了距锡市城区100多公里的《遥远的包尔草原》外景地——原内蒙古建设兵团第31团团部所在地——一处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原。因今天正好是该片中的一场大戏——那达慕大会,于是我们便马不停蹄立即赶赴片场进行采访、拍照。

我们赶到片场时,正是艳阳高照,睛空万里、蓝天白云,拍摄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然而蓦地一阵乌云滚过,只听片场话筒传来声音:大家请注意,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请尽快收拾工具,进蒙古包避雨。我们赶快钻入一蒙古包内,霎时,大雨倾盆而下。几分钟过后,雨过天晴,拍摄工作又照常进行。

在赶往片场的途中,接我们的当地司机朋友——锡盟体委的姚主任对我说,见剧组朋友前你需要做好思想准备,他们长期在草原拍片,已经人不象人鬼不象鬼了,你的朋友侯先生已是 “又疯又傻、又聋又哑。”当然这是玩笑语,但真正到片场后,我看到导演、摄影、美工、服化道、剧务等个个都象刚从山里出来的“土匪”似的。草原风大,女同志都用纱巾将脸罩着,只露两只眼睛。他们中有穿棉袄的,有穿大衣的。长期野外工作,风吹日晒,一个个跟非洲兄弟没什么两样。但片场那凝重的气氛,大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大家那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从他们这种精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之希望,我们有大批这样敬业的艺术家们在辛勤地默默地耕耘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电影的振兴将是指日可待了。

晚上朋友们请我在地道的蒙古餐厅吃民族风味的手扒肉等,坐在蒙古包里喝着纯正的奶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听着蒙古族朋友悠扬而感伤的草原民歌,真切地感受到了蒙古族真是一个热情豪爽、活泼开朗、勤劳勇敢的民族。

席间,在与朋友们聊天时我顺便问及这里的行政区划及建制名称,老姚讲了一个笑话:这里的盟就是地市级,旗就是县级,旗以下称苏木(即公社、乡级),苏木以下称嘎查(也就是村级)。说有一个牧区的嘎查长要去北京办事,临行前专门印制了些名片,上印内蒙古自治区某盟某旗某苏木某某嘎查长。到了北京想去中南海看看,递上名片,哨兵一看,不知道嘎查长究竟是多大的官,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军礼予以放行,岂不知原是一“村级干部”。逗得大家多喝了一杯酒。

(四)

九月三十日,大场面已拍竣,片场还在继续补拍一些镜头,我分别约了该片的主要演员进行了访谈,下午老姚说带我们去看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处天然野生林之一。我欣然同意。

这片自然保护区离片场大约有二十公里,这里的地貌很类似丘陵地貌,不太高的石山绵延起伏,植被茂盛,有天然野生的云杉、杨树、白皮松等树种,虽然树干称不上伟岸,但却成片成林,时逢深秋,满目秋色,美不胜收,煞是壮观。我又一次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慑,这真是造物主给茫茫大草原抛下的一颗美丽的珍珠。历经了一路的感伤后,在这里我的郁闷的心情仿佛得到了一丝肖稍的补偿。久久地,我们在这里驻足,这真是一处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们不能不从心底里发出一种声音:珍爱自然、珍爱地球吧!

穿越鸿沟的知音 篇7

无独有偶, 美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曾到日本演出, 得知一个擦鞋童设法向朋友、亲友凑钱、借钱买了一张音乐会的票, 而且是最廉价的那一等。谢幕之后, 小提琴家走过贵族名媛的殷勤簇拥, 一直走到低档席区的擦鞋童面前, 问那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红着脸、低着头说:“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梅纽因立刻眼眶湿润, 激动之余, 他把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那个孩子。

30年后, 已经不再年轻、名声更是如日中天的梅纽因再次来到日本进行访问演出。他没有忘记那名擦鞋童。30年来, 风雨如晦, 擦鞋童的生活是在清贫与坎坷中穿度的, 但是他却一次次拒绝了想高价收购小提琴的富人。当他惊喜地发现梅纽因再次站到他面前时, 依然是那句话:“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这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就在那样简陋的房子里, 没有很多的听众, 用那把旧琴, 为自己的知音演奏了当年的那支曲子。琴声飞逸, 萦绕耳际, 穿透心灵, 在场的人们无不在琴声中泪落无语。

能够找到知音是幸福的, 受到莫大的鼓励, 相信正像子期使伯牙感受到生命神妙流转的喜悦, 小擦鞋童支撑着梅纽因的激情艺术天空;能够做别人的知音同样幸福, 必须具备丰富敏锐的感受力, 子期和小擦鞋童将对方登山临水叩应人生的琴声视为生命的慰藉, 超过金钱财富和任何虚荣的获得。在他们之间, 两个原本陌生的生命, 独自行走在自我孤寂的旅程, 而一旦深入生命的苍穹, 那瞬间的倾慕、认知和锁定是多么奇妙, 双方心照的时刻, 已经深入生命的集结点, 用不着逐渐剥去外层而去渐悟对方。这种逢识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人世间演绎的情节也就格外迷人, 格外珍贵。所以, 古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 得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心灵与心灵的融通, 可以避免孤独的折磨, 冲破寂寞的暗夜, 达到和谐舒朗的光辉境地。

人世间, 种种心魂的“琴声”, 穿过丛生的荆棘, 泅渡惊险的激流, 去探询对方内心的柳暗花明, 这心灵相互抵达的过程是有一大段路程要走的, 但是在具体的心灵之间, 有时即刻可达, 有时一生无缘。因此, 心灵的相拥, 情感的契合, 在相识相知融合的那一刻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连上帝都会嫉妒。且忠贞的友情, 不以时空的切换和境遇的穷达为杠杆。正像《古越谣》中回旋着的经世情义:“君乘车, 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 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这表现了一个民族对待友情的纯粹和素洁, 排除尘埃的污浊, 对友情的圆满、对心灵的和谐深存了郑重而尊崇的理念。读

安全穿越“被时代” 篇8

外人没有必要过多去寻找答案, 但“被结婚”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生活中, 听到的“被”字句实在是越来越多了, 从“被就业”到“被增长”再到“被高速”等一系列“被”字事件的报出, 使人们越发确认“被时代”的来临。

今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在被记者问及有关“被时代”的问题时称:“这种说法荒诞, 但值得思考, ‘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 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 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

其实, “被时代”又何止传播的信任危机呢?当然, 它损害的也不仅仅是政府公信力。在安全生产领域, “被培训”“被安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只不过由于缺乏监管手段, 使得一些问题还没有袒露在公众的视野中, 如果不加以防范的话, 安全生产领域的“被时代”或将不远。

笔者在一家建筑工地走访时看到, 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系安全带的方法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随处可见, 但与安监部门到这家工地检查工作时, 这个工地完全变了个样子, 不仅所有作业人员的安全帽配戴没有问题, 其他地方也让检查人员挑不出毛病, 安全培训记录齐全。

但笔者清楚, 这个建筑工地是“被安全”了, 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监部门也好, 建筑施工的直接监管部门也罢, 在目前监管条件下, 很难发现其存在的隐患, 因为人手有限, 没有谁可以长年盯在那里。这就有如交警不能坐在每位驾驶员身边, 看他是否违反交规一样。而现实的情况是, 相当多的驾驶员都会因为“利益相关”而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违反交规。

在北京地铁5号线上下班高峰期间, 人不被挤成“相片”是不可想象的。每当笔者早起要乘坐地铁5号线出行时, 总是心有余悸, 因为地铁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不仅后果难以想象, 二次踩踏事故发生或也是个必然结果。但正是因为类似事故还没有发生, 人们会自欺欺人地认为, 乘坐地铁出行是安全的, 其实, 这也是“被安全”的一种现象。

诚恳地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是笔者耸人听闻的诉说, 去年9月重庆公交车火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时在车上没有找到安全锤是其一, 其二有媒体记者采访中发现, 有相当多的民众不知道安全锤如何使用, 而有的民众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安全锤。所幸的是, 这起事故只有7名群众受轻伤。

诚然, 谁也不希望事故发生, 但这不代表事故就不会发生, 如果不从点滴入手, 不加强民众的安全意识, 不增加有广大民众参与的应急演练, 一旦发生事故, 或许某一次、两次侥幸没有较大的人员伤亡, 但这种侥幸实在让笔者不能安心。

现在, 在一些安全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 哪家企业或是哪个行业又安全运行了多少天, 但这种安全在笔者看来, 似乎就像是谁在拿一根细绳当安全绳进行攀岩, 这位攀岩者似乎并非不知情, 但情非得已, 他只能一路向上, 随着高度的提升, 他已岌岌可危, 这让笔者为他捏了一把汗, 并希望他的技术足够好、那根细绳足够粗。

希望是美好的, 现实却无比残酷。笔者深知, 呐喊起不到多大作用, 但不呐喊又不足以心安。当下, 从一些统计数字上看, 某些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正在好转, 可不知道这种安全是否也存在着“被安全”的现象, 虽然我们生活的社会似乎已进入到“被时代”, 但安全却永远也不应该与其有任何的瓜葛。

希望, 还是希望吧!在政府各级部门、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可以安全穿越“被时代”。最后用屈原《离骚》中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本篇的结尾, 与读者共勉。安

穿越神山墨尔多 篇9

丹巴县中路乡全景

中路:梦中的世外桃源

这是我第二次到访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原计划是到莫斯卡探访一番,但错过了前往的班车,刚好这时候开客栈的朋友向我们推荐了墨尔多神山穿越这条线路。和大多数人一样,墨尔多神山穿越本不在我的计划中,因为网上很少有人提及,也基本上没有攻略照片,似乎是冥冥中的天意,带领我们走进了这座神明之山。

带着几分激动,我们住进了东坡家的接待站,这是中路乡最大的民居,房子很漂亮,饭菜也很可口,有很多丹巴县城的本地人开车过来吃饭,据说在这里还拍过电视剧。东坡夫妇人很不错,我去年国庆时来过,他们这次一下子就认了出来。东坡的两个外甥女中,有一个当选过中路的金花,我刚好可以有机会见识一下丹巴出名的美女。

中路藏寨风光

不像甲居藏寨名声在外(聂呷乡的甲居藏寨位居“中国最美六大乡村古镇”之首),中路的藏寨藏在墨尔多神山中,而远观墨尔多山最好的地方就在中路乡。中路是我梦想中的世外桃源,黄、黑、白三色的碉楼民居隐隐约约地分布在山腰间,各种姹紫嫣红的花朵,恍惚间竟有种踏入仙境的错觉,想要去寻找那桃花下的丹巴美人。

甲居两棵树的老板树哥告诉我们,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山上有大片的杜鹃林。此时正值花季,只见自生塔以下的杜鹃花傲然盛放,一路花香四溢。我此行就是为花而来,在中路的观景台上,灿然开放着带着淡淡清香的牡丹,当地小学生也说不出叫什么名的野花,还有山上的松萝、灵芝……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嘉绒藏族人爱花爱美,阳台上、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各色花朵,据说这里每年还会举行看花节,同时也祭祀墨尔多神山。

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聂呷乡的甲居藏寨,位居“中国最美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丹巴美女

莫日村:温柔的藏寨

我们出发前往徒步起点三家寨,中路阳光像透明的水一样倾泻而下,湛蓝的天空澄然如一块巨大的宝石。视线尽头,神山在薄薄的白雾中若隐若现,恍如仙境。

莫日村是一个特别的村子,这里的藏寨更有生活气息,感觉甲居藏寨像个盛装的女子,一颦一笑都端庄秀丽,而莫日藏寨更像是深山里清丽脱俗的女子,不谙世事。一路上梯田与藏寨温柔地依偎着,各色鲜花在房屋间错落有致地盛开,牛羊在村子里肆无忌惮地散步,如男人脊梁般的山脉,大气而内敛,坚定而平和地静默着,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真想待在这儿不走了,搬张板凳靠在一边看书、发呆、吹风、晒太阳。

一直在峡谷树林中穿行,经过8个小时的徒步,我们来到自生塔,并在那里住下。

自生塔:晨曦山水画

自生塔群位于墨尔多神山坐北向南的西方,共有7座大塔,1座小塔。最迷人的要属被誉为纯净塔的自生塔了,在山腰的帮青泽日大神山之下,不依山靠坡,拔地而起,高达40余米的两座双生佛塔,如剑插立,直指苍穹。

整个自生塔所在地由几栋独立木屋及石屋组成,修行木屋、佛祖供奉屋、喇嘛住屋及朝圣转山的木屋,都位于一块数十米高的垂直巨岩之下,岩石顶上苍松挺立,而在垂直的岩面上,大面积的黑色斑块纵横交错着。自生塔前立有石碑,上面写着扎格南木克老人的传记,这位致力于墨尔多神山宣传与开发的老人,用退休金修起了通往神山的便道,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搜集传说写成《墨尔多神山志》,向导告诉我们,老人已经去世,现在自生塔由他的后人管理。

第二天清晨一起来,寺庙的屋顶已经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晨曦中,让我们见识到了自生塔的另一番奇景。漂亮的蓝调作背景,松柏披上衣裳变得婀娜起来,山也增添了一丝梦幻,好似一幅浓郁的山水画。

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吃了早餐,向导就催我们出发了。因为之前的泥石流把路冲坏了,我们需要在六七十度的陡坡上攀爬泥石流前进,比第一天危险了许多,这使得平衡感差的我非常辛苦。不过还算幸运,我在垭口看到了云海,但瞬间风云变幻,短短几分钟大雾又把远处的山峰遮盖住了。穿行在树林里,到处都是如同仙女手中的丝带一样的松萝,飘逸轻盈,此刻的墨尔多,犹如童话世界。

丹巴葫芦海

藏族人家

翻过垭口我们又穿行在杜鹃林里,此时的杜鹃花漫山遍野,透出一种极致的美。景虽美,但崎岖不平的山路使我的体力消耗很大,很难找到机会记录下这美丽的景色。

终于,穿过无边丛林,我们来到挂满风马旗的山口,这里距离终点纳顶不远了。往纳顶途中要经过一座小寺庙,庙旁供奉了一块石头,上面有个脚印,据说是某位神仙留下的。走到了纳顶后,我看到梨花正伴随着蒙蒙细雨悄然绽放,在青山黛墨间,虽然没有甲居大片大片盛开的热闹,但这样的“梨花带雨”却别有一分雅致。

绘画的穿越者 篇10

我想,马轲也许能同意上述的一些粗浅见解。虽然绘画是文化长河中的支流,然而它所承载的视觉文化在当代延伸的歧义性上出乎意料。在此种复杂的绘画文化之下,共生的话语体系和正常的艺术史观点对马轲这位强调主体性的艺术家而言,已然失效,因为马轲所要对话的绘画世界更加具有形而上色彩,或者回到现代主义关于人自身的困境问题。他似乎在穿越当代越来越庸俗化的社会方阵,抵达关于他所理解的终极。当然,终极观也会消解在穿越的路途上。

纵观马轲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近两年的绘画,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对当代主流话语体系自觉规避的艺术家,或者他努力让自身变成一个无任何流派与影响痕迹的艺术家。一般来说,独立性很容易造成一个主体系统的封闭,然而马轲强行打开了另一侧绘画大门,寻找对话的途径。这一点,马轲找到了并且做好了心理准备来迎接在这个时代遭遇的精神难题。沉默一定会导向内心,抱守孤独,呼唤精神,绘画则是内心这座沉默火山猛烈爆发的出口处。显然,马轲意识到自己工作的艰难,他将归途与出发的原点拉得出奇地长,是绘画文化抱负所致,以便空间之大可以容纳自我飘泊不定的精神显形。从已有作品的难度上判断,马轲在进行绘画语言自足性的探索,反过来是解决人这个存在者的矛盾性,其辛苦不言而喻。同时,我觉得这也是马轲区别于一般艺术家的地方,一个绘画文化夹缝里的沉思者与真正的冒险者。

穿越时空的盛会 篇11

2011年的那达慕大会,显得格外盛大和隆重。随着当地人都穿上本民族的服饰“三叠水”,各地蒙古人云集兴蒙,小小的兴蒙乡节日气氛浓郁,狂欢庆祝再次拉开序幕。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那达慕期间,正值兴蒙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馆落成开馆。这座具有南方殿宇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在一片红墙灰瓦的乡村建筑中显得十分庄严气派,但与所有云南庙宇不同的是,里面供奉的是当年纵横亚欧大陆的蒙古大汗成吉思汗、蒙哥和忽必烈。这三位蒙古族先祖在700多年前的南征北战,正是蒙古族出现在云南的直接原因。展馆的一角,几片古老斑驳的碑刻上写道:“吾家籍原蒙古……”,明确告知后人“我从哪里来”。

然而,如果今天旅游者要习惯性地从当地蒙古族服饰、语言、建筑造型上,一眼找到内蒙蒙古族的相同之处,估计已经有些困难,事实上他们的服饰已经更接近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建筑上也与通海汉族、彝族等民族的传统建筑相差无几。很显然,在700多年这样一个充足的时光隧道里,已经与原乡隔离的蒙古先民们,不断与当地人通婚,学习当地生产技术,逐渐在服饰、语言、建筑上完成了蜕变。

祭祀先祖的仪式非常隆重,当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断断续续,修葺一新的三圣宫小广场上,穿着传统蒙古族服装的老人正在准备祭祀的贡品。与内蒙那达慕不同的是,兴蒙蒙古族在祭祀中加入了五谷作为祭品,带有浓厚的农耕社会特征。不过,随着与内蒙蒙古族人的交往日益增多,古老的蒙古祭祀传统也在逐渐嫁接到仪式之中。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之后,老人用当地特有的“喀卓语”宣布正式开馆,人们鱼贯而入,纷纷聚集在大殿上体验正统的祭祀仪式。2011年度的这场仪式,由来自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人主持进行,在这座温暖的南方小镇,一场南北交融的祭祀仪式,显得别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内蒙古的纯金成吉思汗雕像隆重交接,成为本届那达慕大会的一大亮点。

祭祀活动之后,盛大的那达慕庆祝演出正式开始。彪悍的马队让人眼前一亮,对于数百年从事农耕的通海蒙古人来说,这意味着久远传统再次回归。马蹄声得得过后,美丽的蒙古族姑娘手持哈达列队走来,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祝福。射箭方队、摔跤方队的表演,均有浓郁的蒙古族传统风情,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历史。突然间,锣鼓四起,炮竹齐鸣,两条威龙出现在会场,男女两只舞龙队身着本土蒙古族服饰,舞动金龙,场面顿时达到高潮,兴蒙蒙古人对龙的崇拜,源于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兴蒙少女阿扎拉做成一条龙,飞回北方草原,飞到了元大都。兴蒙的那达慕,处处能感受到民族交融的痕迹。

四里八乡,大约有近万人涌入了这场盛会,不仅有来自内蒙古的同胞,也有生活在云南的蒙古族同胞和各地游客。其中,间或也看到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手持相机,记录眼前难得一见的瞬间。一名法国艺术家在村中徜徉,他告诉记者,在法国就从互联网上偶然知道了这个奇特的蒙古族聚居地的存在,在中国旅行期间,很高兴居然没有与这场南方的那达慕错过。

傍晚,炊烟从村庄中升起,一片密密麻麻的青瓦屋顶,在山下连绵不绝。这就是兴蒙蒙古族乡。这里的人民生存环境、状态与内蒙古已截然不同,草原与马背,早已成遥远的记忆,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日:那达慕。

链接:

通海蒙古族何时定居于此?1252年忽必烈十万大军进入云南,由此蒙古人随之进入。然而不足百年后,1381年,随着明太祖朱元璋30万大军远征云南,这批留在云南的蒙古人政治、经济上失去了依靠,为了生存,一部分原驻军,屯田于滇中通海、河西及曲陀关一带的蒙古族将士,逐渐向凤山脚下、杞麓湖畔聚集,繁衍至今,成为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社区。

通海蒙古族还说蒙语吗?兴蒙特有的喀卓语完全不同于周边的语言,它由古老的蒙语同彝族、哈尼族等多种语言混合组成,只有口头流传而没有文字记载,仅在当地的五千多同胞中使用,不能用于对外交流。

去兴蒙旅游还有啥好玩的?通海是云南知名的人文兴盛之地。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兴蒙离昆明行车时间不足2小时。蒙古族聚居区离县城不远,除了探访蒙古族风情,不容错过的还有闻名遐迩的通海秀山、里山仙人洞,以及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杞麓湖,时间充裕的话,还可前往海东村探秘远古“贝丘遗址”。

穿越到2033年 篇12

二十分钟后, 我乘坐太阳能火箭, 代表A国公司来家乡投资。眼前呈现出的画面让我惊呆了:柏油路不见了, 街道全部变

成了不怕压的新型草坪。草坪两边各种树木苍翠欲滴, 鸟儿在绿在具体描写中阴下跳舞唱歌。清澈的湖水里鱼儿畅游, 孩子们在湖边奔跑嬉融入绿色环保的要戏。咦?怎么没有房屋呢?原来建筑物的墙壁都变成了树枝和藤素, 而且体现出了条织成的绿色环保植被, 有些树枝墙上还结满了科学家培育的家家乡的特色。

乡特产——木瓜杏。路上的行人口渴了, 可以随便摘木瓜杏来吃, 真是太爽了!

这就是二十年前被称为垃圾城的蔚县县城吗?这里简直就是一座森林公园哪!正在我感慨时, 县长来接我了。咦!这不是我的小学同桌王银普吗?如今当上县长了。我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兄, 你真够牛哇!”“你不也成了跨国公司的老总了?”王银普回给我一个热烈的拥抱。我俩边走边聊, 老同学给我当导游, 在他的陪伴下, 我领略到了家乡变化的神奇。就在这时, 传来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老同学说:“这是经过处理的废水, 水渠分为两层:上层是被处理后的水, 下层是废水处理器管道设备。水渠中的水通往每一户居民家, 人们可以用这样的水洗衣服、浇花、冲马桶……既环保, 又节能。”听着老同学的介绍, 我突然感觉很自豪, 很为勤劳而智慧的蔚县人自豪!

此时是2033年。在2034年, 一座含有高科技成果的电子学校首尾呼应, 热将会出现在蔚县人面前, 那是我为母校投资创建的。爱家乡之情溢于言

上一篇:金融冲击下一篇: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