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医疗科室

2024-05-16

直接医疗科室(共3篇)

直接医疗科室 篇1

Author’s address:General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No.49,North Huayuan Road,Haidian District,Beijing,100191,PRC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既污染环境又危害人体健康。医疗废物绝大部分产生于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产生的废弃物中约80%属一般性的生活垃圾,约20%属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性的医疗废物[1]。医疗废物的产生量与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及就诊人次密切相关[2]。我院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年产医疗废物量约350余吨,多年来院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加强多科室之间紧密合作,实现了医疗废物从产生到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管理。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1.1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建立院内三级全程综合管理体系,明确院长为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分管副院长任组长,负责领导和协调全院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组员包括总务处、保洁公司、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和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人。

1.2 明确各科室职责

总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监管及交接备案工作;保洁公司负责医疗废物回收、密闭运输至暂存处、装入周转箱、与经环保部门许可的集中处置单位的收集人员交接及清洗、消毒转运车辆和暂存处的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拟定院内操作规范、协调工作流程及对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的督查、培训和技术指导;医务处、护理部负责全面督导医务人员按规范分类放置医疗废物,有效密封,做好出处登记和双签字交接工作;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和记录工作。

1.3 有效落实责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医院与保洁公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医院与公司的职责,总务处制订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检查制度,并设专人进行监督落实,确保公司严格按要求完成工作。医院将医疗废物的环节管理与责任管理具体落实到科、人,并计入各科室年终考核,与奖惩挂钩,使得各科领导充分重视,职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处及相关部门定期进行医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监督整改落实。

2 完善管理机制

2.1 规范管理流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分类收集、专人管理、严密包装、安全运送的原则,制订处置流程图,并张贴在醒目位置。严格分类包装、粘贴标识,标明医疗废物的类别、送交科室和日期。与保洁公司专职人员做好双签字交接,按照规定路线、规定时间,统一收集后送暂存处,与暂存处管理人员面对面核对、认真登记保存相关资料,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送交日期、科室和送交人签名等。暂存处管理人员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公司核实无误后逐项填写交接记录并签名确认。医疗废物转出后,暂存处管理人员对暂存地点进行及时清洁和消毒处理。

2.2 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机构组成、各部门和人员职责、收集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报告制度、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防护制度、院内转运流程和暂存处管理制度、院内收集路线流程图、高危险废物预处理制度、放射性核素污染物品等特殊废弃物管理制度和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并针对本科室所产生医疗废物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集中化、规范化和无害化。

2.3 建立应急机制

2.3.1 制订应急预案。

充分考虑到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包装物破损运送时发生遗撒泄漏、医疗废物不慎被盗、医务人员或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不慎被医疗废物损伤等),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并配备备用包装袋、警示牌、消毒剂、清扫工具和个人洗消防护用品等,并通过培训使得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

2.3.2 实施应急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使相关人员熟悉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登记及暂存的正确方法、操作程序、安全常识与专业技术,以及发生医疗废物遗撒、泄漏、扩散和被医疗废物损伤时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定期检查各类应急处置所需物资的准备情况,确保各类物资准备充分,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预案有效可行,人员训练有素。

3 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3.1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医院根据规范要求加大投入,重新规划建设了医疗废物暂存处,从选址、设备设施、装修要求及标志标识等各方面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医院为各科室配齐医疗废物收集桶、周转箱、锐器盒和相应的专用塑料袋以及封扎工具,并及时更换补充。为运送人员配备全套防护用具和专用密闭运送车。为检验科配置专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和消毒容器。在医院改扩建的同时进行了污水站的建设,取消了原来高压液氯罐人工投药消毒的污水处理形式,采用先进的污水生物氧化处理加自动化设备制氯消毒的污水处理形式,并与环保局间实现在线监测,确保污水排放合格。

3.2 加强各层次人员的教育培训

人是医疗活动的主体,在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强化意识、落实制度、规范流程、合理使用硬件的重要手段。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上级要求,制订下发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有关文件,采取集中培训与分层分批轮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上岗培训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住院宣传教育与广泛宣传教育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达到全员规范培训的目标。

医务人员是从源头上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的关键,对医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环节[3],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方法及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技能的培训,为相关人员配备必需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防水围裙、橡胶手套、胶鞋等安全防护用品,并现场指导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对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保持医疗废物处置专职人员相对稳定。做到日产日清,无渗漏,无混杂,做好终末消毒处理,保证医疗废物达到无害化与安全化。

4 运用P D C A循环管理模式,实现全程管理

4.1 建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坚持例会制度和征求意见制度,并定期做现状调查,同时充分发挥临床医疗废物监督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召集会议及时分析问题,确定管理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及措施,落实到相关科室。

4.2 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

保洁公司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回收、密闭运输至暂存处,与暂存处管理人员核对后装入周转箱,暂存处管理人员与市政府批准单位交接工作,并有上层管理人员日常监管。总务处定期抽查保洁公司的日常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医疗废物管理的高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督查、培训和技术指导。医务处、护理部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督导医务人员按规范分类放置医疗废物,有效密封,做好出处登记和双签字交接工作。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废物管理监督员负责对本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和记录工作。

4.3 监督检查

从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预处理、包装、转运、暂存和转交等各个环节上加大监管力度;对检验科、病理科、手术室、核医学科、产房等高危险废物较多的重点科室加大监管力度;对医务人员、科室负责人、保洁公司卫生员、转运人员、医疗垃圾处置公司工作人员等的工作情况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处理过程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确保环环紧扣、层层把关、完整记录,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和不出问题。

4.4 效果评价

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情况应加大督导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及暂存处的运转情况,记录是否齐全,安全防护是否到位,并对医疗垃圾处置公司集中化处理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管理。将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对存在的问题立即通知责任科室和责任人予以纠正并做好记录,进行量化考核,定期院内网上公示并计入科室考核。

在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不断吸取新的文件精神,依法积极进行医疗废物减量化管理。使用后的输液瓶(袋)虽不属于医疗废物,未被污染的不必按医疗废物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4]。由于无法解决安全出口问题,我院同大多数医院一样一直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在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市属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后的属于非医疗废物的输液瓶(袋)回收处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之后,我院即着手联系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并签订回收处置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特别强调回收的废物不得用于原用途。制订了适于本院的《关于废弃输液瓶(袋)的管理规定》及严格的回收制度和流程,配备专用收集袋、运送车、交接单,设置专用暂存处,配备专人进行回收管理和监督工作。该类废弃物管理由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总务处负责具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该类废弃物管理的监督检查,各科室主任为该类废弃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此项工作的开展,每年减少医疗废物产量40吨,为医院节约了医疗废物处理资金8万元,同时保护了环境。

经过多年来的PDCA循环,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已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历次医院管理年、“百日安全”活动、医疗废物专项检查等活动中受到好评。

总之,综合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涉及到总务处、保洁公司、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和临床、医技科室等众多部门,综合医院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及设施建设,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与合作,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医疗废物的全程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集中处理,保障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郭燕红.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3,3(3):14-16.

[2]赵锐,刘丹,李启彬,等.医疗废物产量预测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2):115-119.

[3]郑军.医疗废物管理环节的控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4):424.

[4]国家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S].2005.

直接医疗科室 篇2

内二科

经过本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全体医护人员对已出院病历和现住院患者病历的认真检查、核对,门诊医生的自查,内二科对住院患者和门诊病人的检查、治疗、收费基本符合医疗规范和诊疗常规,符合国家相关收费标准。没有明显的过度医疗,不存在乱收费、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和不按医嘱收费的情况,没有熟人关系少收、不收费的情况。没有乱检查和超标准、超剂量用药问题。但是在医疗过程中尚存在某些缺陷,具体如下:

1、对内二科脑出血、糖尿病,脑梗塞等病种的临床路径执行力度欠缺;

2、细菌培养率较低;

3、脑血管病抗生素存在使用疗程过长问题。

4、脑血管病活血药物多种联合使用。

对于存在的问题,科内准备如下整改:

1、加强科室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强化病历检查,对用药、检查、收费等严格把关。

2、加强教育,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任务分解到个人。

3、加强单病种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4、严格抗生素使用,努力做到能行细菌培养者全部培养,按照细菌培养结果用药。对联合应用抗生素严格把握好指征,使用时间。避免越级使用抗生素。

5、严禁相同功效药物重复使用。

6、加强检验结果互认,减少短期不必要的重复化验、检查。

浅谈医院科室文化与医疗安全 篇3

1 科室文化物质层与医疗安全

1.1客观条件也会引起医疗不安全, 科室文化的物质层体现在科室对科内、科外和物质实施的管理内容。科室应避免科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停水、停电、坠床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该问题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安全医疗因素。

1.2科室要完善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体现人性化设计, 改善服务环境, 满足患者的需求, 围绕优化诊疗流程, 改善就医感受, 实施环境美, 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改善服务举措, 简化就医结算, 降低就医费用, 让群众看到变化, 得到实惠, 使患者感到安全感。

1.3建立保障硬件实施安全运行的有效机制, 成为科室的日常工作。要开展文明科室, 青年文明号, 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 大力弘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充分展示科室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风貌。

2 精神文化与医疗安全

2.1科室经常针对产生医疗不安全的因素, 如医源性因素、医疗技术因素、药源性因素、医院卫生学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建立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方法。关键在于科室全体人员树立医疗安全的观念, 克服医疗不安全不可避免的思想, 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表现在良好的服务态度, 服务艺术, 同时还要很高的医疗技术,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抢救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才能满足患者需求, 才能让患者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满意放心。

2.2科室要坚持以德治人,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内要经常性进行职业道德重要性与必要性的教育, 以职业精神为引领, 维护群众利益, 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满意, 患者满意作为评价科室卫生工作的首要标准,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努力提升科室形象, 进一步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激发科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在单位高层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科室管理者通过持续不断地的引导、感化、沟通、教育, 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被动为主动, 变他为自律, 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对科室人员深入的了解, 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新聘员工, 要耐心做好医院文化, 发展理念的宣传, 加强新员工思想沟通。让新员工有医院是我家的归属感, 新老员工团结在科室大家庭中。

2.3规范服务窗口建设, 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加强业务人员教育, 推动和促进广大业务人员树立服务宗旨,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明确职责, 严格管理与人行化管理相互适应, 发挥下属人员首创精神。美国心里学家斯金纳指出, 凡需经过学习而发生的操作性行为, 均可通过“强化物”加以控制和改造。用惩罚、批评、开出、降薪等手段来消除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用奖金、赞扬、提升来正强化某一种优良行为,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坚持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精神、医疗行为等医德医风作为考核工作人员实绩的主要内容, 在员工中形成高标准的职业道德风尚, 才能推动科室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医院发展要靠一支有执行力、战斗力、积极上向、团结和谐、凝心聚力的团队。在该团队中决不允许存在任何阻碍团队发展的现象, 杜绝破坏集体和谐的自由主义行为。任何一件不良事件, 必然会影响个人也影响他人甚至影响到整个团队。团队是一个集体, 只有相互理解, 相互依赖形成合理才能为医院带来更大的效益, 必须时刻保持团结一致, 只有良好的科室形象及医护人员形象, 才能使医院形象明显提高。不可因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影响医疗安全, 彰显医院品牌实力。

3 行为文化与医疗安全

医患纠纷频发, 主要原因是思想不重视、沟通不及时、讲话不注意、证据意识不强、处理方式简单、不会及不敢沟通、瞎沟等通造成的。在沟通时, 医护人员往往会感到“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 目前很多医院科室采取集体沟通的方法 (保护患者隐私为前提) , 效果很好。一方面避免了同一种病情医护人员说法不一致等一些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问题, 另一方面让患者感到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自己病情的关心和关爱, 建立了很好的科室服务品牌。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即要入情入理, 还要坚持求实、公平、公正的原则, 依照诊疗常规办事, 这样的医疗服务才有说明力和公信力, 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拥护, 大部分医患纠纷也会迎刃而解。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 要注意调节好心态, 注意语言口气, 患者就会积极配合。把患者当做自己的朋友、亲人, 自然就会时刻把患者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真诚关心患者, 真心对待患者, 从患者利益出发, 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 不进行必要的检查, 为患者办好事, 办实事, 终究会得到患者的尊敬和拥护。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 要把握好节奏, 不要乱说, 更不可随意开不合时宜的玩笑。

4 制度文化与医疗安全的关系

科室要加强医疗质量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 不断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医护人员具有认真、细致、负责、耐心的医疗作风。科室文化可以各成员共同分享和认同价值观, 规范与信念, 也是科室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 市场学说明医院口碑跟患者对医院各科室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品牌不等同于产品的简单质量和技术的总和, 名牌的魅力和名院、名科、名医一样, 植根于患者的认同和忠诚选择。因此患者才是一家医院技术、质量、服务水平优劣的最终评判者。医院各科室具有技术水平提高, 服务态度好, 护理服务规范, 实施环境美, 医疗消费合理才可以得到社会及患者的认可。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 获知和保存证据的方法很多, 包括医患沟通记录, 所有病程记录, 各种药品及器械, 医生出具的各种疾病证明及每名医护人员讲诉的与患者有关的每句话, 有条件的都应以实物保存, 以备后患, 和医院文化建设, 科室文化建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上一篇:联合供暖运行下一篇:第三世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