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穿刺

2024-10-13

直接穿刺(共3篇)

直接穿刺 篇1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之一, 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无奈的选择。通过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提高穿刺质量, 减轻患者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准确完成治疗任务, 是护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6年8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日均18例次, 男女比例4∶1, 年龄8岁~70岁。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静脉直刺法和斜刺法进行观察, 部位为手背, 足背, 上、下肢浅表静脉, 选择静脉从远端开始。步骤:止血带一般扎在穿刺上方6 cm左右, 嘱咐患者微微握拳, 左手拇指沿静脉走向固定血管, 护士右手持针, 针尖斜面向上, 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 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斜刺法由静脉旁0.5 cm~0.8 cm处刺入皮下潜行0.5 cm~0.8 cm, 从静脉侧方刺入血管。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疼痛减轻

直刺法让患者的疼痛感觉明显减轻, 人体皮肤痛觉神径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 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 静脉穿刺时患者对疼痛非常敏感, 直刺法因护士直观性强, 进针速度加快, 使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积相对减少则疼痛明显减轻。

3.2 血管损伤减少

直刺法减少血管组织损伤, 提高了血管的利用率。而斜刺法针头进入皮下要潜行0.5 cm~0.8 cm, 增加了对皮下组织的损伤, 对神径末梢的刺激增强, 所以患者疼痛明显,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思想负担。

3.3 穿刺成功率提高

直刺法使穿刺成功率显著增高进而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而娴熟的静脉穿刺, 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了护患间的感情, 患者再也不会因为穿刺带来的疼痛, 点名选择护士, 和谐了医患关系。直刺法较高的穿刺成功率, 也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减少了医院经济开支。

3.4 拔针后局部损伤减小

静脉直刺法因直接进入血管, 所以拔针后, 按压点明显, 易于按压止血, 减少了拔针后局部瘀血。而斜刺法因在皮下潜行一段距离, 拔针后按压点不明显, 极易造成局部瘀血, 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也给护士再次静脉穿刺带来了影响。

3.5 静脉直刺法技术易掌握

静脉直刺法因直接刺入血管, 刺入血管更加直观, 免去了皮下潜行一段距离的困难, 从而使护理人员更易掌握, 也减轻了怕穿刺失败的思想负担。

4 体会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 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全球卫生形势的发展, 使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全新的护理理念, 全面的、现代化的、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而且还要有丰富护理学的人文底蕴。总而言之,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护理人员必须打破传统的护理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变对任务负责、对领导负责为对患者负责。护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重视患者的各种感受和心理反应, 把人文关怀切实体现在我们的言语、行动中, 让患者真真切切感受到对其无微不至的照护,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稳、准、快、好地将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 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从量变到质变, 不断有质的飞跃。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的同时, 还要注意医患沟通, 给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穿刺前后给患者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 消除其恐惧心理, 穿刺时可与患者进行沟通, 分散其注意力, 合理保护使用静脉, 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推广直接穿刺法, 让患者体会到医护人员真正是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 以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别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对58例住院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损伤变化。结果直刺法与斜刺法相比疼痛程度、血管周围瘀血明显减轻, 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满意率提高, 液体渗漏, 针孔堵塞减少, 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损伤小, 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

关键词:静脉直刺法,斜刺法,临床护理,体会

直接穿刺 篇2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对76例患者选择直接动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769例次,其中男43例,女33例。其中桡动脉穿刺685例次,足背动脉穿刺84例次。

2结果

对769例次患者直接动脉穿刺,能满足血流量(150~250 ml/min)745例次,不能满足血流量33例次。有12例常规透析患者,经动脉直接穿刺维持血透达1年以上,最长1例1年半透析155例次。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血流量不足的预防和护理

3.1.1穿刺前宣教,特别是首次透析时向患者讲明透析的目的及意义,解释直接动脉穿刺在透析中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疼痛和并发症,如何配合,消除紧张情绪,防止血管痉挛等。

3.1.2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采用定人操作,做到一针见血。反复穿刺易导致血管损伤、血肿、局部肿胀、疼痛,造成穿刺失败。穿刺成功后用2.5 cm的透明胶布固定,防止针头移动,减少针头对血管的刺激。针头穿刺点用创可贴贴上,再盖上无菌治疗巾,既可防止感染又可防止针头移位。

3.1.3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如果血流量<150 ml/min,要及时处理。

3.1.3.1动脉穿刺针脱出血管或针斜面紧贴血管壁,可将纱布棉球垫在穿刺针翼下,调整穿刺针位置,缓慢增加血流量,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可暂回血,停止透析,让患者休息,瞩患者深呼吸,闭目养神,消除紧张情绪。因为疼痛和紧张常可导致交感神经的张力增高,动脉血管发生挛缩,血流量不足[2]。

3.1.3.2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会引起血量不足。立即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每半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血压上升血流量自会改善。

3.1.3.3心力衰竭等心输出量不足,易出现血流量不足,应做好心电监测和强心利尿处理,暂停透析,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再行透析。

3.1.4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手法,能有效减轻疼痛,防止血流量不足。

3.1.4.1静脉穿刺法能减轻患者疼痛,穿刺针与皮肤大约成30°~40°角沿动脉方向斜行进入能使疼痛感明显降低,疼痛持续时间短。

3.1.4.2直接进针法比间接进针法疼痛感明显降低,因为直接进针法针头直接进入动脉,针头在皮下组织行进距离短。对组织的切割和损伤轻,所以许多患者只感到进针的轻微疼痛,能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动脉痉挛和不自主的肢体抽动,减少血流量不足、血肿发生。

3.2皮下血肿预防与护理

3.2.1穿刺成功后出现皮下血肿,如搏动性好回血好,应立即引血,局部用纱布按压,防止血肿扩大,但应注意针头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而导致血流量不足。

3.2.2尽量避免针孔处重叠穿刺,防止出现针孔处渗血,如透析过程中穿刺点渗血,用消毒大棉球压迫止血。

3.2.3尽量少用足背动脉,因患者要行走,易引起血液回流不畅,使已经血肿的脚更加肿胀。笔者所在科室1例患者因足背动脉穿刺使已有血肿,加上透析后回家因脚冷用热水泡脚导致脚肿胀明显并有亮泡。先用无菌纱布在95%的酒精里浸湿,然后覆盖在肿胀的脚上,2~3 d,再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1周后患者脚肿胀消退。最后该患者改用桡动脉穿刺,透析效果满意。

3.3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和护理

3.3.1不采取定点穿刺,多采用两次穿刺点的距离在1~2 cm左右,尽量避开前两次的穿刺点,这样可防止假性动脉瘤的过早出现,有利于穿刺部位的重复穿刺,防止形成大的假性动脉瘤。

3.3.2加强按压。动脉穿刺部位较深,压力要足,以拇指指腹或四个手指指腹同时按压纱布,力量要足,以不出血又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度,按压时间20~30 min。根据患者血压及肝素化程度调整按压时间,对于凝血时间延长、高血压、老年患者按压时间延长到40 min至1 h,能明显减少动脉瘤的发生。

3.3.3止血后用弹力护带加压包扎,包扎时间2~3 h,包扎力度以能止血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并指导患者摘除弹力护带时应先观察,发现有渗血现象及时按压,再次加压包扎。

3.3.4做好24 h冷敷,24 h后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敷完后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有血肿的应加强按摩次数。

3.4穿刺处动脉闭锁的护理

3.4.1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透析后穿刺动脉处护理的重要性。

3.4.2指导患者血透24 h后要定时按摩穿刺处动脉,并湿热敷。同时指导患者用生土豆片敷动脉穿刺处使穿刺处动脉血管软化。

3.5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穿刺局部感染,消毒范围大于5 cm×8 cm。及时清除针孔处的血迹污染。如针孔处的渗血,拔针后,未能正确压迫针孔处的出血,均应重新揭掉创可贴,消毒皮肤后,再重新贴上创可贴。在透析后24~30 h内,针孔处不能清洗,更不能洗浴。揭开弹力绷带和纱布后,观察针孔处仍有少量出血,可揭去创可贴。再次消毒后更换创可贴,创可贴可在透析结束后30~48 h揭去,可有效减少穿刺点的污染和渗血。

3.6血液净化后的护理血液净化结束后24 h内要做好穿刺部位的动态观察,发现出血应及时处理,48 h内穿刺肢体禁止测血压、扎止血带、静脉滴注。住院患者做好床头交接班,门诊患者下机后观察半小时后,确定无出血方可离去,保持电话联系。

关键词:血液净化,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肖娓珠,苏宝珍,刘丽红.直接动-静脉穿刺在血液净化中并发症的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1):136-137.

直接穿刺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首次血液透析行直接穿刺的患者62例, 其中, 男性37例, 女性25例;年龄35~79岁, 平均 (49.3±9.8) 岁;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13例, 急性药物中毒24例,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6例, 酸碱失衡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不良情绪等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情绪、心理和行为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 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宣教, 实行认知干预。在进行血液透析前详细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必要时带患者亲临血透室参观其他患者的透析过程, 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让患者从认知上接受透析治疗。 (2) 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 实施情绪干预。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 向患者讲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直接穿刺的优点, 对可能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作适当说明, 给予安全暗示和保证, 帮助患者认识病情, 建立自我调节心理能力, 使其从心理上接受透析治疗。 (3) 教给患者减轻焦虑和疼痛的方法, 实施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在穿刺时进行深呼吸, 透析过程中允许家属陪伴并抚摸患者, 进行护患交流, 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感受, 透析结束回病房后每30min左右巡视患者1次, 注意穿刺点和患者的情绪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的舒适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3], 累计评分<250分为轻度焦虑, 250~350分为中度焦虑, >350分为重度焦虑。生活质量评估[4]:采用MHL评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包括体力、社会、情绪、症状方面的限制项目, 分0 (最好) ~5 (最差) 个维度, 各维度分值累加的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用χ—±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焦虑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焦虑情况的比较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P<0.05) ,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具体评分结果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主要利用弥散对流作用来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5]。直接动脉穿刺形成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最快捷、方便、安全、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接动脉穿刺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使患者产生较明显的疼痛刺激, 大多数首次接受透析的患者都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6]。本研究从健康宣教、情绪、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态度帮助患者, 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让家属陪伴治疗并教会患者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放松方法, 缓解患者焦虑情绪[7,8]。

本研究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重度焦虑3例 (9.68%) , 对照组14例 (45.16%) , 观察组发生重度焦虑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透析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间比较, 均P<0.01, 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正确的护理干预, 能够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知, 通过积极的自身学习和调节, 能缓解负性不良情绪, 减轻疼痛, 降低对首次透析的应激反应。

首次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良心理情绪, 直接动脉穿刺更是一项强烈应激原, 本研究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恐惧心理, 消除抵触情绪, 使其顺利完成透析, 同时还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首次血液透析行直接穿刺的患者62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情绪、心理和行为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透析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重度焦虑3例 (9.68%) , 对照组14例 (45.16%) , 观察组发生重度焦虑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透析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间比较, 均P<0.01, 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恐惧心理, 消除抵触情绪, 使其顺利完成透析, 同时还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直接穿刺,护理干预,焦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秀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2) :151.

[2]李促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387.

[3]刘正湘.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1) :146.

[4]尹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0, 16 (17) :18-20.

[5]由黎明.在透析疗法的护理的论述[J].内科护理学, 2001, 1 (2) :297-298.

[6]Badner NH, Neilson WR, Munk S, et al.preoperative anxiety, detection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Can Anes, 1990, 37 (4) :444.

[7]刘美英.运用舒适理论满足患者需求的思路[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 2002, 1 (3) :47.

上一篇: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下一篇:无网络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