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硬化

2024-08-20

穿刺硬化(精选8篇)

穿刺硬化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90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该病症的诊断标准[2], 以及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标准[3]。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0例、15例;年龄48~66岁, 平均 (57.4±5.2) 岁。对照组男、女分别29例、16例;年龄52~68岁, 平均 (60.2±5.4) 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按照消化内科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禁烟酒的必要性, 以及长时间吸烟、喝酒对于肝部构成的影响。同时, 告知患者进食不易于消化的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食管静脉发生曲张情况、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现象。除此之外, 应鼓励患者多进食一些高蛋白和低脂肪,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并保证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需要注意的是, 肝昏迷者禁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每日盐量的摄取量应控制在600mg左右, 旨在预防钠水潴留的发生, 且排除低钠血症者。待使用利尿剂, 并放置完成腹腔引流管后, 适量增加肾功能正常患者香蕉、橘子的食用量, 从而防止患者产生低钾血症。 (2) 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合理安排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饮食时间, 并加强适量的运动。平时可多吸收新鲜的空气, 因为患者体重和腹水量的变化, 使得患者易于产生疲劳情况。所以, 护理人员需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 保证地面的干爽, 防止患者发生滑到。对于产生大量腹水的患者, 应保证充足的时间休息, 进而促使患者将水钠充分排出, 确保肝脏血液的回流效果。定期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 避免产生静脉栓塞情况。 (3) 并发症的处理:大量腹水、利尿的出现, 使得患者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情况。护理人员需定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乏力症状、纳差症状, 并需严格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以便发现异常后及时上报于主治医生。发病后, 患者易于产生皮肤瘙痒、受损、褥疮等症状。为此, 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止痒药物止痒。并告知患者保持穿着宽松, 防止伤口感染、出血情况的出现。完成穿刺手术治疗后, 需做好穿刺位置的处理工作, 避免腹腔液的渗出。叮嘱患者不可过分牵拉引流管, 严重渗漏患者可采取蝶形棉纱实行加压和减少处理。此外, 应定时更换药物, 以减少穿刺位置发生感染情况。 (4) 心理疏导:患者因长时间卧床休息, 病情比较严重, 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告知其病情的变化, 治疗的必要性。以此,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 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5) 严格做好病情的监护工作:每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 如是否存在呕血、黑便情况, 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情况进行观察、剂量。每日定时对其腹围实行测量, 旨在实时监测患者腹水消退状况, 及早获得康复。出自之外, 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 因为抽取大量的腹水后, 患者体内的蛋白质丢失, 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为此, 护理人员需做好应急措施, 做好患者的安全保护措施。 (6) 局部穿刺点的干预, 确保穿刺局部的清洁、干爽, 尽可能穿一些透气性较高的衣服。定时, 对患者穿刺点是否存在红肿和渗液、渗血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存在上述现象, 可经吉尔碘实行局部消毒, 并经无菌纱布覆盖处理, 告知患者不可抓挠瘙痒位置。但是, 患者如果存在局部疼痛症状, 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疼痛为暂时性的, 自行即可改善, 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担忧。平时, 可经聊天、看书、播放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疼痛难耐者, 可采取止痛剂实行针对性处理。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腹水症状、全身症状得以显著改善, 或全部消除, 且肝功能达到正常。 (2) 好转: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缓解, 肝功能有一定改善, 但没有恢复正常。 (3) 无效:临床症状、全身症状、肝功能均无显著改善, 或是更加严重。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例数 (n)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 (%)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1.1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肝硬化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构成不良的影响。腹水后24个月, 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生存率约62.4%, 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存率更低, 6个月内的生存率50.11%左右。为此, 本次研究, 经腹腔穿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的基础上, 为患者提供综合护理服务。主要经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并发症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等开展护理工作, 临床效果较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与曾丽娟的报道基本一致[4]。可见, 肝硬化腹水经腹腔穿刺治疗的基础上, 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较好, 可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之, 腹腔镜穿刺治疗肝硬化腹水中, 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较好, 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穿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90例, 随机平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腹腔穿刺治疗, 观察组在此之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经腹腔穿刺治疗, 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腹腔穿刺治疗,肝硬化腹水,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5, 3 (5) :298-299.

[2]夏晓宏.58例肝硬化腹水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 (1) :93-94.

[3]王静, 孙颖, 杨亚平.拉合胶布在腹腔穿刺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 33 (2) :44-45.

穿刺硬化 篇2

【摘要】目的:对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加硬化剂治疗肾囊肿、肾盂旁囊肿及肾上腺囊肿进行总结,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台贸易30例肾囊肿,3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上腺囊肿,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加无水乙醇治疗,采用置换冲洗方法,然后于穿刺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B超复查囊肿情况。结果,30例肾囊肿一次穿刺治愈。3例肾盂旁囊肿其中二例一次穿刺治愈,另一例因术中疼痛不适吸出部分囊液后于三个月再次穿刺成功治愈。肾上腺囊肿1例一次穿刺治愈。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无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加硬化剂治疗治疗肾囊肿,肾盂旁囊肿及肾上腺囊肿均可行,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可靠等优点。

【关键词】囊肿;B超引导;硬化剂;置换冲洗

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肾盂旁囊肿临床亦不少见,因其位置靠近肾窦,在体积较小时就可以产生梗阻,因而与肾囊肿相比,治疗法上更应该积极。而肾上腺囊肿则极为罕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居多。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囊肿去顶或切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末至2009年2月对30例肾囊肿、3例肾盂囊肿、1例肾上腺囊肿采取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加硬化剂治疗,经B超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自2006年未至2009年2月病例,肾囊肿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至62岁,平均54;囊肿直径4.8-6.8cm,平均5.4cm。肾盂旁囊肿3例,男2例,女1例,年龄36~58岁,平均50岁;囊肿直径4.2cm~6.4cm平均5.6cm。肾上腺囊肿1例,男性,58岁,囊肿直径直5.8cm。以上腰部肿痛症状者24例,其余10例为临床体检B超检查发现。病人均径B超检查,再进一步行CT及IVU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肝功、肾功及尿常规和心电图、胸部摄片。

1.2 治疗方法:采用百胜AU3,菲力蒲超凡影响超声诊断仪,选用腹部探头,频率3.5MH2。肾囊肿和肾上腺囊肿选择18G PTC穿刺针,肾盂旁囊肿采用21G PTC穿刺针,用95%无水乙醇硬化剂。沿患侧肋脊角及肋缘下选择刺点,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单,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进针入囊肿目标中心,吸出囊液少许立即行囊液化验,确定不是尿液。吸出囊液,然后注入95%无水乙醇。采用置换冲洗法,反复冲洗囊腔,一般3次即可,最后囊腔内抽出的硬化剂清亮,不要保留硬化剂。

1.3 疗效判定:术后3个月做B超复查囊肿情况,再半年、一年、二年检查。囊肿消失或消失95%以上为治愈;囊肿体积缩小50%以上为显效;体积缩小不足1/5者无效。

2 结果

34例囊肿囊液均呈洗黄色透明状,无1例含有血性及浑浊情况。全部行囊液化验定性。囊液体积按照公式V=D1×D2×D3×0.52计算(D为囊肿直径),初步算出囊液体积。所有病例场1次穿刺成功。肾囊肿病例全部1次穿刺治愈,肾盂旁囊肿二例一次穿刺治愈,另一例因穿刺治疗过程中出现疼痛不适(囊液吸出一半),后于三个月后再次穿刺及硬化剂治疗,经复查B超囊肿治愈。肾上腺囊肿1例穿刺一次治愈。全部病例场获得随访,囊腔完全闭合,无复发。

3 讨论

肾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B超的广泛运用,其发现率明显增加,常见症状是侧腹部或背部疼痛[1]。囊肿与肾盂不相通,镜下观察囊肿壁严重的纤维化和透明样变,临近的肾组织被压缩和纤维化[2]。透明澄清液体和光滑规则囊壁是良性囊肿的特征[3]。肾盂旁囊肿病理结构和肾实质单纯囊肿相同,与肾盂不交通,其临床不少见,多在中年以后出现症状,有腰酸、腰胀痛等不适,常压近肾盂,对肾菌影响大[4]。肾上腺囊是极为罕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居多。男女比例为3∶1,囊肿多为单侧[5]。以上三种类型囊肿,传统诊疗法是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去顶,切除术,其创伤大,恢复期长,并发症亦不少。尤其是肾盂旁囊肿,因其位置深,与肾带关系密切,操作难度大,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加硬化剂治疗囊肿,其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是一种损伤小的微创治疗,并发症少,恢复亦快。

硬化剂治疗囊肿的原理:无水乙醇能改变生物膜蛋白和脂质的比例,使其转运氨基酸的能力隆低及钙的内流异常,导致细胞死亡[6]。囊肿上皮细胞死亡后,失去分泌功能,纤维组织增生,囊腔封闭。总结我们的治疗体会是:①术前必须明确诊断,不能将肾积水误诊为肾囊肿。②通过B超为,CT等,更主要的是囊液化验定性,确定是一个良性囊肿后,再采取硬化剂治疗。③穿刺路径要遵循“短路径小损伤”原则,避免反复穿刺。对肾囊肿和肾上腺囊肿可选择18GPTC穿④使用硬化剂反复冲洗囊腔,直至囊腔内抽出的冲洗衣衣用的硬化剂清亮为止。一般三次即可,不保留硬化剂。

B超引导下径皮穿刺加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肾盂旁囊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主编.石应康、邱贵兴副主编.外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11

[2、3] 张小东主译.史密斯泌尿外科学和1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05

[4] 李淑清,李学松,董永良等.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J].中华外科杂志,2005,22:1461-1463

[5] 马腾骧主编.现代水外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片社,2000,1:799-801

[6] 王殡元,杨甲梅.原发性肝癌局部注射治闻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1995,3(3):188

作者单位:116300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中医院

穿刺硬化 篇3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肝囊肿患者30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男19例, 女11例, 有单发肝囊肿, 也有多发肝囊肿, 单发18例, 多发12例, 直径3.4~6.2 cm, 平均4.8cm, 年龄23~68岁, 平均56岁, 无症状体检发现14例, 临床上以右上腹疼痛、饱胀症状就诊12例。

方法:患者局部麻醉, 平仰卧位, 确定进针点, 用5 mm层厚CT扫描, 核实该点所在平面, 测量进针深度和角度。采用18G抽吸针, 将针向深部推进, 到达囊肿表皮, 快速刺入囊腔, 当针插入囊肿时, 有“落空感”。再次CT扫描确定针尖在囊腔内, 固定穿刺针, 尽量抽尽囊液, 并计数, 囊液常规送生化检查。用干净注射器, 以抽出20%~25%囊液量, 抽取等量的无水乙醇, 缓慢推注无水乙醇, 保留15~20 min, 左右转, 动体位, 再抽出, 重复“注入-抽出”, 直至抽出无水乙醇由混浊乳白色变澄清, 完成治疗。再缓慢推入5~10 m L无水乙醇保留。连同针芯将穿刺针拔出, 使用碘伏棉球覆盖针孔。左、右侧卧、平卧各5 min, 使囊肿壁与乙醇充分接触, 再行CT扫描, 观察穿刺层面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治疗, Ⅰ级3例 (10.0%) , Ⅱ级12例 (40.0%) , Ⅲ级15例 (50.0%) , 硬化中有效率90.0%, 见表1。

讨论

肝囊肿是肝脏的常见病变,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CT的广泛应用,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高、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并得到广泛应用。

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作用原理:因其囊液主要来源于囊壁上皮细胞的分泌, 注入无水乙醇, 充分与囊壁发生接触后, 囊壁上皮细胞发生凝固、变性、破坏, 从而囊壁闭合, 囊液分泌发生停止, 故囊肿进一步缩小甚至消失[5]。但其疗效与无水乙醇的有效浓度及与囊壁接触的时间、范围有着直接关系。故硬化过程中要保证无水乙醇与囊壁的充分接触, 根据囊液的量计算出注入无水乙醇的用量, 保证达到最高的有效浓度。另外, 无水乙醇在注入过程中容易沿穿刺通道返流至肝包膜下, 从而引起右上腹疼痛, 故注入过程中要缓慢、多次、少量, 避免剧痛。穿刺进针点及角度要准确, 尽量避开重要脏器, 注入前要再次确认针尖的位置, 尽量保持在囊肿的中心位置, 避免发生胆管炎、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6]。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30例患者经过治疗, Ⅰ级3例 (10.0%) , Ⅱ级12例 (40.0%) , Ⅲ级15例 (50.0%) , 硬化中有效率90.0%。由此可见, CT引导下穿刺治疗肝囊肿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价值。方法:收治肝囊肿患者30例, 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穿刺注入无水乙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 Ⅰ级3例 (10.0%) , Ⅱ级12例 (40.0%) , Ⅲ级15例 (50.0%) , 硬化有效率90.0%。结论:CT引导下穿刺治疗肝囊肿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

关键词:肝囊肿,CT,体层投影,X线计算机

参考文献

[1]黄敏, 郭建峰, 邓学东, 等.超声引导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方法再探[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6, 3 (2) :112-114.

[2]杜亮, 贺建平, 李英刚.用Annw管引流分次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老年巨大肝囊肿[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6, 15 (3) :182-183.

[3]Wu-Xiao Ding, Xian-Rong Qi, Fu Qiang, 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Sterylglucoside-Modified Liposomes for Levonorgestrel Delivery via Nasal Route[J].Drug delivery, 2007, 14 (2) :101.

[4]Sanchez H, Gagner M, Rossi RL.Surgical management of nonparasiric cystic liver de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1991, (1) :113-119.

[5]杨鸿, 陆奕奕.超声引导穿刺硬化治疗肝肾囊肿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9) :51.

穿刺硬化 篇4

关键词: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肝囊肿,穿刺引流,套管针,硬化治疗

肝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 以单纯性居多。一般来说5cm以上的囊肿是需要处理的, 往多采取手术治疗, 尽管效果较好, 但手术创伤大, 患者难以接受。彩超引导下穿刺肝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 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自2008年以来, 我们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囊肿52例, 疗效满意,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 经彩超或CT诊断的单纯性肝囊肿, 排除恶性肿瘤。其中, 男25例, 女27例;年龄32~81岁。单发囊肿45例, 多发囊肿7例, 囊肿直径6~1 6 cm;右前叶28例, 右后叶14例, 左内叶7例, 左外叶3例;有临床症状者45例。

1.2 仪器与设备

穿刺针使用18G EV针 (日本八光公司) 。该针是一种套管针, 外套为软塑料针, 内心为空心钢针, 内针也可单独使用进行囊肿穿刺引流。

1.3 治疗方法

本组在必要的术前准备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凝四项、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 进行术前知情同意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在彩超引导下肋间或肋缘下经皮囊肿穿刺, 确定点、穿刺途径, 进针深度,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洞巾, 术者戴手套, 术者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右手持套管针进针, 确定穿刺针到达囊腔的囊肿下1/3, 拔出针芯, 接注射器抽出囊液, 引流过程中如果出现囊壁贴于针尖而引流不畅时, 可稍提拔软管针, 但不可过多。剩余少量囊液时可嘱咐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使膈肌下降挤压囊肿, 直至将囊液完全抽尽。计算囊液总量, 留取20~30ml, 送常规检查;然后向囊腔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20ml, 再抽出与注入量大致相当的囊液, 反复2~3次冲洗, 然后缓慢注入无水酒精, 再根据囊肿大小注射相应量的无水酒精, 用量一般为囊液的1/5~1/3为宜, 不超过40ml[1]。注入后保留5~10min抽出, 并用0.9%氯化钠溶液再反复冲洗2~3次, 拔出穿刺针, 盖敷料, 再次用彩超探头观察穿刺的囊肿情况, 最后腹带压迫止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囊肿吸收 肖失;显效:囊肿小于穿刺前的1/3~1/2以上;好转:囊肿小于穿刺前的1/3;无效:囊肿大小无变化或复发[2]。

2 结果

2.1 疗效结果

本组52例72个肝囊肿经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均一次穿刺成功引流, 硬化治疗68个, 其中治愈62, 显效2个, 好转2个, 无效4个, 治愈率86.1%, 总有效率94.4%。

2.2 并发症

48例注射无水酒精后出现轻微的右季肋疼痛, 经止痛1~2d疼痛消失;2例出现转氨酶升高, 经保肝和对症治疗好转;5例出现低热, 经抗炎治疗1~2d好转;还有4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 心慌等醉酒症状, 未予特殊处理1d后均好转。

3 讨论

肝囊肿的发病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 系胚胎期肝内胆管发育异常, 几乎均在成年后囊肿长到一定体积大小时才在超声、CT等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一般单纯性肝囊肿没有症状, 但是随着囊肿长大,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疼痛, 囊肿内感染, 囊内出血, 局部压迫症状, 这些症状在囊肿穿刺引流后均能得到改善[3]。过去一直以外科手术开窗腹腔内引流为主, 这种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但创伤大, 患者依从性差, 目前已经逐渐被彩超引导下穿刺无水酒精硬化所取代。这种方法治疗简便、安全、不易损伤周围器官, 且彩超能清晰显示穿刺针与囊肿的关系, 显示针尖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并全程监视, 穿刺成功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原理是通过无水乙醇使囊壁细胞脱水、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组织收缩、改变磷脂蛋白和脂蛋白的比例使之转运氨基酸能力下降, 以及钙内流异常导致细胞死亡, 失去分泌功能, 使囊肿内液体不再增加, 预防囊肿复发;并使纤维组织增生, 并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壁粘连、闭合、消失;同时囊壁凝固、钙化[4]。本组有72个囊肿中62个囊腔一次痊愈, 治愈率达86.1%;显效及好转4个, 总有效率94.4%。

过去, 肝囊肿的穿刺针大多使用硬质穿刺针, 其优点是在超声下显示直观清晰;但由于肝囊肿穿刺抽液后, 囊肿回缩, 从而穿刺针损伤肝实质或者脱出囊腔的几率增高, 增加囊腔出血及酒精注射的风险。而套管针就结合了软针与硬针的优点, 首先利用硬针引导穿刺进入囊肿, 而抽液及注射酒精时则用软针, 减轻了针刺损伤及针尖脱出可能, 需要较大幅度调整针的位置时可将硬针插入而调整。使用套管针穿刺可明显地提高引流的效率及治疗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蔚伯, 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443-484.

[2]王宏.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硬化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 2009, 22 (10) :2253-2254.

[3] Lencioni R, Cioni D, Bartolozzi C.Focal liver lesions[M].Berlin:SpringerVerlag, 2005:81-87.

穿刺硬化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卵巢囊肿患者,共61例,年龄23~47岁,平均(35±4)岁,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高热、寒战、下腹部痛、肛门坠胀等症状,囊肿直径4~12 cm。对61例盆腔囊肿患者进行经CT引导穿刺无水乙醇注入硬化治疗,其中黏液性囊腺瘤6例,浆液性囊腺瘤19例,巧克力囊肿36例(其中5例是术后复发)。

1.2 仪器与材料:

使用CT机器(德国Siemens Somatom E-moion 16 slice),选用18~20 G细胞学穿刺活检针,针长15cm。

1.3 方法:

首先在CT引导下选择穿刺点。膀胱适量充盈,先行CT平扫,发现盆腔最低部位囊肿病灶后,根据病灶及其邻近脏器关系,确定俯卧或仰卧位,避开肠管,确定穿刺点。在体表对应区纵行固定一根金属丝,常规CT扫描,在图像上确定进针点、进针方向和深度,标记后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18~20 G PTC穿刺针,99.9%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引导架(金属丝)、穿刺针均经甲醛熏蒸消毒。术前常规做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检查。巧克力囊肿须在月经后4~7 d内进行穿刺治疗。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囊肿中心,确认针尖位于囊腔中心后,即开始抽吸囊液。囊液黏稠时,拔出针芯后,行负压抽吸囊液,见到巧克力色不凝液体后,抽取5m L囊液送生化检查,然后尽量抽净囊液,计算抽吸量;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直至抽吸液为淡红色、清亮液体为止,若囊液黏稠,难以抽出时,用2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加枸橼酸钠1 g后注入囊腔保留5~10 min再抽吸冲洗,直至回抽液变清[1]。多房囊肿需各个囊腔分别抽吸。抽尽囊液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 L,随后缓慢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3~1/2,但最多不超过100 m L,保留5min后抽出,再次注入无水乙醇,反复冲洗,一般需3~5次,直到抽出液变清为止。拔出穿刺针,局部止血包扎。抽出囊液送常规及生化检查。术后患者平卧30~60 min,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无不适即可离院,嘱患者卧床休息24 h并定期随访复查。

1.4 疗效判定:

治愈:囊肿完全消失;显效:囊肿缩小1/2以上;有效:囊肿缩小1/3~1/2;无效:囊肿缩小不明显或有所增大者。

2 结果

61例均采用抽液内壁无水乙醇冲洗硬化治疗后,抽尽囊内液负压拔针。其中,黏液性囊腺瘤抽出液为白色黏稠液体。浆液性囊腺瘤抽出液为淡黄色或清亮色液体。巧克力囊肿抽出液为黏稠咖啡色样液体(术后复发囊肿液体略稀薄)。病理学检查均排除恶性肿瘤。本组术后随访3~6个月,囊肿治愈55例(90%),显效3例(5%),有效1例(2%),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和心慌6例,均见于囊肿直径较大的(>8 cm)患者;患侧坠痛感11例;一过性面部潮红、出汗7例,均经数小时休息后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囊肿硬化治疗机制:

卵巢囊肿是妇科的常见病,分单纯囊肿和巧克力囊肿,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行,就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技术,可避免手术的损伤及并发症,并保留卵巢的分泌功能。囊肿内壁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无水乙醇可将内壁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失去细胞的分泌功能,使其纤维化而使囊腔粘连闭合。笔者采用内壁冲洗方法就是让囊肿内壁得到充分硬化治疗。本组61例患者应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内囊,在一定冲力下使囊壁充分硬化,使61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8%。

3.2 CT引导经腹壁或臀部的途径治疗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CT引导下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一种诊断及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的超声引导经腹壁穿刺或经阴道后穹隆穿刺[2,3],而CT引导下穿刺操作更方便,定位更准确,对任何年龄患者均可以采用,而且患者疼痛轻,无明显的不适。膀胱适量充盈,能将囊肿推向腹壁侧便于采取经腹壁穿刺,避免误伤膀胱及肠管,对于位置偏后的囊肿从臀部进针,简便安全,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由于要使用阴道窥器,穿刺针不易选择最佳角度,部分可影响穿刺硬化治疗效果。

3.3 硬化剂选择[2,3,4,5]:

无水乙醇使用时如无液体外渗一般比较安全,即使略有稀释仍有较强的硬化效果。

3.4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

其病因不清,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对于不孕症患者的处理,保留和恢复其生育功能的非手术治疗是临床主要手段,一般主张从破坏性最小而又有效的方法开始,腹腔镜是近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较普遍的方法,其优点是诊断治疗同时进行,可同时清除盆腔内异位病灶,创伤小,对于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但费用高,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复发形成新的粘连,也存在术中因剥离困难,残留病灶等问题[1,2,3,4,5]。中等大小的卵巢巧克力囊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且常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剥离囊肿时易造成破裂及囊液扩散种植和术后复发,而穿刺大多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经CT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囊肿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巧克力囊肿应采用18 G或16 G穿刺针,由于巧克力囊肿内液体黏稠,细针不利于冲洗,一般应用盐水冲洗到囊液转清,冲洗后尽量将囊内液体抽干净,以免降低硬化剂有效浓度,影响疗效。巧克力囊肿内壁冲洗不干净,其硬化效果和闭合期都将受到影响。拔针前用利多卡因1 m L将针道内无水乙醇冲入囊内,避免拔针时针道内无水乙醇外渗造成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CT引导下治疗卵巢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重复性强、对卵巢功能无影响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桂杰,刘巍.低剂量CT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囊肿.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7(3):136-137.

[2]Kreichergs A,Basuer HC,Brosjo O,et al.Cytological diagnosis of bone tumors.J Bone Joint Surg Br,1996,78(3):258-263.

[3]高庆军,王辉,洪梅,等.经腹超声介入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18-1919.

[4]张金亭,丁丽瑞,徐红旭.CT导引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691-693.

穿刺硬化 篇6

关键词:超声介入治疗,持续引流,单纯性肾囊肿

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之一,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27%,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数目和大小有增加趋势[1,2]。肾囊肿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等, 目前临床多采用前两种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注射硬化治疗, 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肾囊肿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还能实时监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整个过程, 操作简单, 方便易行, 安全性高, 且费用较低[3]。尽管该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单纯肾囊肿的主要方法, 但其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约10% 左右。

2012 年7 月-2013 年6 月, 笔者应用置管多次硬化治疗, 即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多次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50 例, 随访2 年, 并与常规硬化 (即传统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单次穿刺引流注射无水乙醇) 治疗的50 例患者进行比较,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00 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肾囊肿的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肾囊肿 (上中下极) 直径≥ 4 cm, 单发。同时超声检查测量囊肿的3 个径线, 并计算出囊肿的体积 (0.52× 前后径 × 左右径 × 上下径) 。排除标准:排除肾盂旁囊肿、出血性疾病;肾积水;复发性肾囊肿穿刺史;肾脏手术史。100 例患者术前均经腹部超声、CT检查等确诊。入院前的症状包括:腰部胀痛78 例, 镜下血尿27 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单次穿刺囊内注射95% 无水乙醇组 (对照组) 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囊内置管引流多次注射95% 无水乙醇组 (试验组) , 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年龄29~86 岁, 肾囊肿体积32.32~593.25 mL;试验组年龄36~82 岁, 肾囊肿体积45.25~672.67 mL,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肾囊肿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 即超声引导下肾囊肿单次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试验组实施置管多次硬化治疗, 采用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后置入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多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1.2.1对照组 采用Philip HD11超声仪, 探头频率3.5 MHz, 穿刺针为18~19G。首先经超声检查选择囊肿距体表皮肤最近, 且避开大血管、重要脏器及胸膜的穿刺点, 穿刺区常规消毒皮肤, 铺巾, 1%利多卡因局麻, 用消毒薄膜包裹超声探头, 再次经超声检查确认囊肿大小、位置, 并确定穿刺路径。在实时超声动态监视下穿刺针沿最佳穿刺路径快速穿刺进入囊肿中心, 当超声检查见囊肿无回声区内出现点状强回声针尖, 即可拔出针芯, 见囊液自针尾流出, 接50 mL注射器抽净囊液, 记录囊液总量, 送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 再向囊内注入囊液总量1/4~1/3的无水乙醇, 保留5 min, 抽尽囊内无水乙醇, 可反复数次, 最后再次注入无水乙醇2~10 mL后, 保留, 治疗结束[1,4]。

1.2.2 试验组 依照对照组相同穿刺方法进入囊腔后, 先拔出针芯, 插入16G硅胶引流管, 然后拔出穿刺针, 经引流管抽尽囊液, 以95% 无水乙醇20 mL注入囊腔, 保留5 min, 抽尽, 向囊腔注入95% 无水乙醇20 mL保留, 然后置入导丝, 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f猪尾巴引流管, 用宽胶布将引流管于体表固定。次日抽尽前日注入的注射液, 再以95% 无水乙醇20 mL注入囊腔保留, 如此反复3 d, 3 d后用超声复查囊腔消失, 拔管, 术毕。

1.2.3 随访 两组均随访2 年, 并进行超声复查, 观察囊肿有无缩小、消失或复发。

1.3 疗效判定标准 超声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肾囊肿的体积变化。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囊肿完全消失;显效:囊肿体积缩小1/2 以上;好转:囊肿体积缩小, 但不到1/2;总有效= 治愈+ 显效+ 好转。复发:术后随访2 年, 见原部位肾囊肿再发。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2 年随访,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 肾囊肿多数缩小或消失。两组治疗后治愈率及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单纯性肾囊肿是发生于肾内或肾脏表面的囊肿, 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肾脏良性病变, 与多囊肾不同, 一般无遗传倾向, 多数囊肿表现为单侧、单发, 少数表现为双侧或多发, 常见于中老年, 多发于40~69 岁[1,4]。肾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可引起血尿;可压迫肾脏及其周围组织, 引起疼痛;在引起肾脏压迫性缺血时可引起高血压及肾集合系统梗阻, 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下降及感染[5]。肾囊肿是否治疗, 多依据患者有无症状及其囊肿的大小而定。当单纯性肾囊肿在直径超过5 cm, 并出现临床症状 (腰背部酸痛、肾积水、血尿、腹部疼痛、发热和高血压等) 时, 需积极治疗,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经皮肾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等[6]。较之开放手术,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 且疗效确切, 但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因所需器械、设备昂贵、且需要全身麻醉, 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 同时, 受患者经济条件限制, 该技术尽管微创, 但仍不能在基层医院开展实施。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 经皮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已成为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该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及疗效佳等优点[7,8]。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抽出肾囊肿囊液后, 注入无水乙醇等硬化剂, 破坏肾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 同时产生无菌性炎症, 使囊腔壁粘连闭合,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采用超声定位, 其基本操作方法如下:嘱患者排空膀胱, 依需要可取俯卧位或左、右侧卧位, 先经超声检查, 确定囊肿位置, 测量皮肤表面至囊肿中心距离, 明确囊肿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测量囊肿大小, 用彩色多普勒 (CDFI) 检查囊肿周围血管情况[9];尤其是进针路径有无大血管, 确定进针部位、路径及进针深度后, 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利多卡因局麻, 超声探头表面涂适量耦合剂, 外套无菌消毒薄膜套, 引导进针, 快速进针至囊肿中心, 观察到穿刺针尖的强回声位于囊肿无回声中央后, 拔出针芯, 连接注射器抽吸囊液, 直至超声显示囊肿无回声区消失或近乎消失;观察囊液颜色, 同时记录囊液量, 然后向囊内注入20~60 mL 95% 无水乙醇, 囊肿直径>10 cm、抽出囊液超过200 mL的较大囊肿可适当增加注入的无水乙醇量;抽出液从浑浊转变为无色清亮为宜, 凝固次数原则上较大囊肿重复3~5 次, 较小囊肿一般1~2 次即可。拔出穿刺针, 局部粘贴创可贴, 稍适休息, 无自觉不适可回家。

目前常用于肾囊肿穿刺注射的常用硬化剂有95%无水乙醇 (乙醇) 、生物蛋白胶、葡萄糖、石炭酸、碘苯酯、磷酸铋、四环素、乙酸、乙醇胺等[10,11,12]。临床多应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 无水乙醇能快速破坏囊壁内衬细胞 (1~3 min) , 而穿透纤维囊较缓慢 (4~12 h) , 对肾实质损伤较小, 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在治疗时需注意的是, 必须使注入肾囊肿内有高浓度的无水乙醇, 并需反复冲洗, 较大的囊肿有时需多次硬化治疗才能治愈。传统的单次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存在以下不足:首先, 行单次穿刺后硬化治疗肾囊肿时, 由于囊液无法被彻底引流, 由于残留的囊液使注入的无水乙醇浓度稀释, 不能达到较高浓度, 影响硬化治疗的效果;其次, 在治疗过程中, 由于囊壁塌陷、或由于呼吸的影响, 在抽尽囊液之前针尖脱出囊腔致囊肿残留、复发。

肾囊肿单次穿刺后因囊液无法被彻底引流, 残留囊液可稀释保留的无水乙醇浓度, 不能达到较高浓度, 从而降低硬化治疗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 因囊壁塌陷、或受呼吸的影响, 在抽尽囊液之前针尖有可能脱出囊腔, 致囊肿残留、复发。本研究采用置管持续引流配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有效克服了传统单次抽液的缺点: (1) 经超声引导穿刺置入猪尾巴导管后, 易固定且不会伤及肾脏及囊壁, 并可避免无水乙醇外溢; (2) 猪尾巴导管可与肾脏随呼吸同步移动, 相对静止不易脱出, 注入无水乙醇抽吸过程不会受患者体位及呼吸影响, 而与囊壁充分接触; (3) 留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 能彻底引流残留囊液, 炎性组织渗出液, 避免感染, 减轻局部疼痛及周围组织粘连, 还可引流出多余无水乙醇, 避免被肾脏吸收, 损害肾实质; (4) 留置猪尾巴导管可以不受限制反复多次无水乙醇冲洗囊腔, 保持囊肿内较高的乙醇浓度, 从而彻底破坏残留的有分泌功能的囊壁细胞, 提高肾囊肿临床治疗的效果。

应用肾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则可以提高治愈率。研究表明, 应用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联合猪尾巴管持续置管引流 (置管持续引流硬化治疗) 与传统的单次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比较, 前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后者, 且并发症明显降低[13,14,15]。

另外, 需特别指出的是, 尽管应用持续引流治疗肾囊肿效果较好, 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 亦有在抽吸完囊液后沿导丝置入导管时, 导丝滑脱导管未能置入 (2 例) 或术后导管滑脱 (1 例) 的情况 (为排除干扰, 这3 例未列入研究中) , 需在操作过程中或引起注意。

本研究选择了100 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 应用无水乙醇灌洗联合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单纯性肾囊肿50 例, 与另外50 例应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肾囊肿单次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作为对照, 从表2 可以看出, 尽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 但试验组应用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肾囊肿, 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次抽液硬化治疗, 研究表明后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复发率明显降低, 表明应用应用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肾囊肿效果较好。

穿刺硬化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60例。男40例, 女20例;年龄25~84岁, 平均 (63.4±12.0) 岁。囊肿共计62个:右肾25个 (其中上极14个、中部5个、下极5个、腹侧1个) ;左肾37个 (其中上极15个、中部6个、下极12个、腹侧4个) 。肾囊肿体积47~571ml, 平均 (141.6±84.8) ml。所有患者在穿刺治疗前行静脉肾盂造影, 排查肾盂源性囊肿;并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排查穿刺禁忌。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超声仪, 探头频率2.5~4.0 MHz。穿刺针为日本八光18G PTC一次性穿刺针。

患者取俯卧或侧卧位, 超声下确定穿刺部位、途径、进针角度, 选择囊肿最清晰且距体表最近针道作为进针点, 避开周围脏器及血管。常规消毒、铺洞巾, 2%盐酸利多卡因局麻, 在超声引导下确认针尖在囊腔内后, 固定好针, 拔出针芯, 使用50 ml注射器抽吸囊液。观察囊液颜色, 最先吸出囊液一部分留实验室及细菌学检查, 另一部分做蛋白定性实验;如为阳性, 则继续抽吸囊液, 直至抽尽, 并计算抽液量。抽尽囊液后, 注入聚桂醇注射液, 一般为抽液量的1/10~1/5, 不超过50 ml。最后拔出穿刺针, 用碘伏消毒皮肤后覆盖敷料贴。

1.3 疗效评价

术后1年后复查, 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 体积缩小≥50%为有效, 体积缩小<50%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Perason相关性分析肾囊肿体积与抽液量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62个囊肿均1次进针穿刺成功, 抽出液均为清亮或淡黄液体, 抽出量最少30 ml, 最多510ml, 平均 (135.6±96.4 ml) 。超声测量肾囊肿体积与抽液量呈正相关 (r=0.954, P<0.01) , 见图1。

术后1年后随访, 33个囊肿完全消失, 27个体积缩小≥50%, 2个体积缩小<50%, 有效率96.8%。本组有10% (6例) 的患者在注入聚桂醇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 尚可忍受, 并未特殊处理, 无其他不良反应。其中有1例位于腹侧囊肿的患者出现持续性腰部酸痛及血尿, 复查超声发现囊肿并未缩小, 内可见混合回声区, 考虑囊肿内出血。其余患者无特殊情况, 未出现肾包膜下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肾囊肿是常见的泌尿系疾病, 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非遗传性病变以单纯性肾囊肿最为常见, 遗传性病变以多囊肾多见。大多数单纯性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 当囊肿生长至一定大小会引起腰部酸胀、疼痛, 甚至继发感染、出血、破裂及高血压等并发症。无症状肾囊肿可以随访观察而无需特殊治疗, 而症状性肾囊肿则需要积极外科干预。肾囊肿的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腹囊肿切除术、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穿刺后注射硬化剂治疗。传统的开放手术因损伤大、易出血等并发症[3], 而应用逐渐减少;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由于术后残留囊壁上皮细胞仍然保留有分泌囊液等功能易造成复发等原因而未能常规普及[4], 临床上多用于不宜穿刺或穿刺治疗无效的患者。随着超声技术水平的提高,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硬化剂介入治疗逐步替代了传统开腹囊肿切除术、腹腔镜去顶减压术, 极大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与风险[5], 而且效果显著。

通过回顾分析治疗60例患者资料, 体会如下: (1) 病例的选择:应选择单纯性肾盂旁囊肿为佳, 对于复杂性、多发性、多囊肾、肾盂源性囊肿最好不用此法治疗。 (2) 硬化剂的选择:注入硬化剂目的是使囊壁内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 破坏并抑制囊壁细胞的内分泌功能, 使塌陷的囊腔黏连闭合, 防止囊肿复发。国内硬化剂的选择有无水乙醇和聚桂醇注射液等, 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得到比较肯定的结论, 但用后不良反应较多, 如引起疼痛、恶心、心悸以及面部潮红等醉酒样反应[6]。而本组资料应用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肾囊肿的有效率达到96.8%, 与文献报道的相近[1,2,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有6例出现腰部疼痛, 尚可忍受, 并未出现其他不适, 可认为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 (3) 抽液量的估计:穿刺前先测量肾囊肿的体积, 有目的地指导、估计抽液量, 可以尽量抽尽囊液。本次治疗前超声测量肾囊肿体积与抽液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r=0.954, P<0.01) 。 (4) 穿刺点的合理选择:穿刺过程中尽量避开肝脏、脾脏、大血管等, 同时穿刺点应选择距体表皮肤最近, 避免发生大出血, 从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路线要尽量减少经过肾组织, 可以减少血尿的发生率。本组穿刺就遇到1例患者穿刺后囊肿内出血及血尿, 究其原因, 可能是穿刺路线经过较长的肾组织, 正常肾血管被损害导致。 (5) 抽液量不宜过多:曾有患者在抽液过程中出现休克的报道[7];第一次抽液不要超过1 000 ml为宜;对于一些较大的囊肿, 可以考虑二次抽液。

综上所述, 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单纯肾囊肿法简便易行, 疗效好, 且并发症少而轻,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段小民, 郭利军, 底炜, 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囊肿硬化治疗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8) :573-574.

[2]李平, 程少会, 张庆怀, 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盂旁肾囊肿192例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 (3) 261-263.

[3]吴斌, 袁军, 赵虎.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7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7 (11) :1312-1313.

[4]邓晓俊, 郎根强, 章益峰,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反复无水乙醇硬化法治疗单纯性肾囊肿[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1, 31 (3) :288-290.

[5]姜建军, 刘庆.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单纯肾囊肿35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 2015, (2) :160-161.

[6]杨文增, 王佳荣, 张颖.两种方法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7) :2013-2014.

穿刺硬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96 例需要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肾囊肿患者, 所有患者经过判定均符合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患者中男61 例、女35 例, 年龄42~75 岁, 平均年龄 (61.32±10.91)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 其护理流程按照以下方式开展。①在院内泌尿外科成立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组员包括该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功能技术人员等, 对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 包括疾病检查、治疗进展等, 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制订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②患者住院后,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对临床护理模式进行讲解, 使患者了解预期护理目标以及达到的护理效果,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进而为护理的顺利进行铺路[2]。

本次研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前4 d的护理内容, 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护理, 具体流程为:①第1 天, 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合理安排病房床位, 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 并于交流过程当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保证各项术前检查的准确性, 并对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解释, 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②第2 天, 向患者详细讲解肾囊肿疾病相关注意事项, 并使患者了解穿刺术的过程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对患者进行床上排便与游泳式憋气等方法的指导工作, 确保患者能够做好自身的日常护理。③第3 天, 在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后, 引导患者卧床24 h, 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注意患者的排尿情况和颜色变化, 对尿常规进行4 次连续性检测。在保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平稳之后,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鼓励其下床活动, 并嘱咐患者多饮水。④第4 天, 强化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与饮食指导, 并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教育。

1. 3 观察指标经护理之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1.46±4.27) d, 14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9.17%, 17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35.42%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7.15±3.14) d,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6.25%, 2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4.17%;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肾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病发分类包括多发性和单发性, 不同性质的疾病囊肿大小也有所不同, 但较大的囊肿对于患者的肾脏损伤较大, 对此治疗目前大多采用微创技术进行, 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方式对于肾囊肿的治疗颇为有效, 在此基础之上辅以高质量的护理能够有效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3]。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些年伴随护理理论逐渐深入应运而生的全新护理方式, 其有别于传统护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于对护理服务流程的规范, 通过不同科室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与目的制订, 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 以促进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帮助患者加速康复的同时, 提升患者对院方的满意度进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4]。

综上所述, 对于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肾囊肿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预见性护理, 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率,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6例需要行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肾囊肿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管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1.46±4.27) d, 1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9.17%, 1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35.42%;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7.15±3.14) d, 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6.25%, 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占4.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彩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彩超引导,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护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丽, 李永忠, 赵淑珍, 等.超声引导下老年单纯性肾囊肿穿刺的护理配合.华西医学, 2013 (2) :285-286.

[2]王云辉, 蔡月桃, 陈念嫦.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护理及疗效观察.护士进修杂志, 2014, 19 (5) :447-448.

[3]范小娟.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固化术后并发出血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19) :1820-1821.

上一篇:抛锚式翻转课堂下一篇:地热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