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建筑

2024-05-29

现代医疗建筑(精选7篇)

现代医疗建筑 篇1

在我国的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各类建筑也逐渐向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于一身的设计方向发展。 医院是抵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等与人的生老病死有着密切关系的场所, 其建筑及医疗环境的优劣自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基于此, 从现代医院建筑和医疗环境两方面的设计做出了浅要的分析, 对现代医院的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由于以往的医疗水平并未对医院建筑功能提出相应的要求, 所以医院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未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 现代医学日益成功地将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患者疾病的诊疗及治疗的过程当中, 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医院建筑提出了全面而又系统的要求, 进而促使医疗设计体系自成一体, “现代医院”的设计理念随着产生。

1.1 现代医院的建筑布局设计

从现代医院的发展情况上来看, 医院的专业分科逐渐精细化, 学科综合性也越来越强, 医疗设施及医疗科技水平越来越先进化, 强调对病人的综合性治疗, 这就要求不仅要从生物学角度还要在心理学及建筑、医疗环境等各方面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与康复条件, 促进了现代医院建设设计灵活性、适应性特点的发展。

现代医院的建筑布局设计可以采取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的设计模式, 门诊部和医技科室以多水平方向铺设, 采取低层密集布局方式, 进而可以使得门诊部患者可以迅速的离散, 减少交叉干扰;医技科室可设置于低层, 来满足医院空间、流线、改建或扩建等方面的要求; 住院部因为护理单元定型, 所以多采取单元重叠的设计方法, 向多层或高层发展, 进而为绿化用地留出多余的空地。 另外, 从我国以往的医院建筑设计中所采取的混合式布局, 即门诊部、住院部、医技部三个部分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形式, 对我国现代医院的建筑设计仍有着借鉴意义。 这种形式的设计既方便各部门的改建、扩建工作, 又有利于建筑结构组织的采光和通风, 自然就可以在建筑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 如图1 所示。

1.2 现代医院建筑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医院要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原则, 对患者健康的保证作为第一发展要求。 患者进入医院后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其对医院的信任程度, 信任程度的高低间接地对医院的形象产生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现代医院接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患者队伍的日趋扩大使现代医院服务功能越来越细分化, 在建筑设计上也有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建筑设计的功能化要明显, 对医院行政部、住院部及治疗部等进行明显的区分, 让病人到医院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迅速定位到所要咨询的方向; 其次, 由于现代医院常设置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内, 交通拥堵。 所以医院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留有方便的交通环境。 一方面可在医院内设立地下停车场, 满足患者停车需求;另一方面, 开辟一条紧急的救护通道, 以便及时的对遭遇安全危险的患者进行诊治。 最后, 医院建筑内部的设计也要体现以服务患者为本的原则, 如设立扶梯、多部电梯等满足走路不方便的患者, 在医院大厅或接待室安装多个舒适的座椅, 为等待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2 现代医院医疗环境的设计

医院建筑设计其中也包含对医疗环境的设计, 因为良好的医院室内外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情,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进而对病人的早日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对医疗环境的设计对现代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当前医院建筑内空间整体用白色背景做铺设, 可能会让患者联想到死亡。 所以为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室内医疗环境, 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 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在医院建筑内部的色彩运用方面也有所创新和改进。 例如门诊部可使用冷色点的颜色, 进而缓解人多嘈杂的医院内部环境, 让患者心情稳定、平静;在医院走廊、楼梯间缺少光线的情况下, 可利用暖色使之有“阳光感”, 让患者感到亲切、舒适;手术室内, 墙面和顶棚等可采用与红色血液为互补的绿色作为背景, 减少病人手术前的紧张感, 使患者更为放松;在病室可采用不太明亮的单色调, 为患者打造一个安静休息的氛围……现代医院建筑内环境的设计不需要复杂的工程与技术, 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却可以对医院环境所成的气氛, 进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带其影响作用, 所以医院建筑环境设计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2.2 建筑室外环境设计

现代医院的医疗建筑逐渐走向庭园化建设路线, 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向往自然的本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在门诊部分设立庭园, 把它作为室内候诊空间的延续, 能够有效缓解室内拥挤嘈杂的状况, 进而改变封闭环境下给人带去的沉闷、枯燥、忧郁的心理状态。 住院患者可以在庭院中散步、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 因为绿色本身就能够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给人耳目一新的作用, 所以患者在庭院内的活动可以使其从沉闷的医疗设备环境内走出来, 来感染室外环境的鸟语花香, 自然就能放松, 进而苦闷、紧张、害怕的心理情绪就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缓解了。

2.3 卫生环境的设计

由于现代医院容量大, 加之其设置在人口稠密的市区, 所以患者数量较大, 也由此加大了医院卫生环境的管理难度。 基于此,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对卫生环境的设计,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环境。 因为病人常是细菌或病毒的携带者, 患者人流量大, 他们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或在接触医院空气中的医疗污物、尘埃等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感染, 所以解决交叉感染问题是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一, 医院建筑环境布局设计中要尽量减少不同科室的交叉, 采取多尽端的组织结构形成庭院式的布局, 严格避免科室线路的互相穿越, 进而减少不同类型患者间的接触。 第二, 要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医院内预防空气传染的有效措施是要进行定期的空气消毒工作, 其中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也是减少空间细菌和病毒的有效办法。 由于我国在长期内还不能组织大面积的人工净化空气的设施, 所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自然通风的功能, 促使空气对流、强化空气交换仍是一种既经济化、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患者较为稠密的候诊区间, 建筑设计上要尽量财务外廊或单元式的候诊形式、促进空气的对流。 建筑医疗环境设计要尽量注意南北走向, 加强建筑内的通风、采光情况。

3 结语

总而言之, 医院是为医疗事业服务, 规模庞大的动态发展变化的组织机构, 而医院的建筑必须与其相适应, 根据医疗行业的变化发展趋势不断做出调整。 现代医院建筑和医疗环境设计结合医院发展的整体发展要求, 并根据“以人为本、尊重员工、服务患者”的设计理念进行全方面的统筹规划, 进而使医院建筑设计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 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维昭.在限制下寻求突破—深圳市妇儿医院妇产科住院大楼建筑设计.城市建筑[J].2005 (9) :49-50.

[2]刘国祥.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和系统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11 (1) :25-27.

[3]匡莉.医院成本决策中若干重要的成本概念及其实例分析[J].现代院, 2004 (4) .

[4]李亚, 黄锡璆.现代医院建筑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1 (03) .

[5]王昌焘.中国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新趋势[J].建筑学报, 2003 (7) .

[6]郑磊, 陈文峰.浅析现代医院病房楼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外建筑, 2012 (06) .

现代医疗建筑 篇2

南院区的医疗综合楼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68号, 西临中华路, 北接长乐路, 东与信府河接壤, 南靠下江考棚。“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充满古典韵味的围墙将现代化的医院巧妙地与夫子庙的古韵衔接起来, 成为秦淮风光带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该楼于2006年9月开工建设, 2010年3月投入试运行, 占地面积7662.8m2, 建筑面积38617m2, 地上9层, 面积23322m2;地下3层, 面积15295m2, 是一座集住院、放射治疗、医技、体检、停车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综合楼。

布局设置

南扩医疗综合楼地上、地下共12层, 各层布局如下——

一层:体检中心、DSA室;二层:儿科、药剂科;三层:血液科、ICU、介入科;四层:肾内科、风湿免疫科、血透中心;五层:呼吸科、血透中心;六层:神经内科;七层:肿瘤内科;八层:消化内科;九层:老年医学科;十层 (斜屋面内) :院史陈列馆;地下负一层:药库、中心药房配制中心、设备库房;负二层:机械停车库;负三层:放疗中心、行政库房、设备库房。

建材特色

南扩医疗综合楼在建筑特色和建筑材料以及设备配置上都应用了全新的理念, 突出节能、环保、智能的3大特点。

建筑物外墙采用玻璃幕墙和花岗岩石材干挂;在室内装修风格上, 一楼大厅及主电梯厅采用进口天然大理石, 色泽透亮, 材质细腻, 提升了整个装修档次。

在色调处理上, 医院从材料的选用及配色细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二层儿童病房色调采用黄色系, 既体现儿童活泼的特性, 又不失温馨与活力。为了配合此色系, 病房的钢制门和防火门及卫生洁具均采用鹅黄色, 卫生间瓷砖选用花格纹, 与儿童病房的整体色调相得益彰。病房楼各层的PVC、橡胶地板的配色方案, 各有不同, 如干部病房采用以深灰为主基色, 儿童病房以黄色为主基色, 其他病房以红、蓝等为基色, 既与各病区的整体风格统一, 又各有特色, 使人耳目一新。

室内墙面采用环保抗菌乳胶漆, 其中二层儿童病房、九层老年医学科病房走廊和其他病房的护士站墙面采用抗倍特板。

各病区门及防火门一改过去木制门的设计, 均采用钢制门, 具有美观、耐用、防潮、易于配色等特点。

机电设备工程配套设计

该楼在机电设备工程配套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节约化的理念。大楼配套的关键性设备, 如中央空调设备、配电设备、电梯变频供水设备等均选用先进的国际品牌产品, 充分保证了大楼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楼内还设置了楼宇控制系统、安保系统、门禁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等, 突显智能化。

为响应节能减排, 减少运行费用, 医院采用了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运用了峰谷电价, 减少空调运行费用;在照明设计上采用智能化调光系统, 使运行更趋于人性化, 更加节能;为减少污水排放, 重新利用水资源, 大楼设置了中水系统, 用于卫生间冲洗;为加强对病区热水系统的管理, 在病房采用了智能刷卡节水装置, 满足使用的同时, 节省水资源和燃料的消耗。

此外, 该楼地下二层还专设了双层立体车库, 连同平面停车场车位总数达200个, 较好地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景观设计

南扩医疗综合病房楼景观设计力求“以人为本”, 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以满足病员及家属的室外休闲活动需求;运用园林植物, 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相宜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 营造出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医疗环境。

现代医疗与云计算 篇3

信息技术服务于医疗已经有不少的年头了。传统的医疗信息技术, 主要是通过利用局域网或城域网、单位内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PC终端和接口设备等, 实现了集中的收费和财务管理、药品和材料进销存管理、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等等, 同时使用各种各样的接口实现了对检查检验设备数据的采集。通过这些传统的信息技术服务, 取代了以前大量的手工重复记录数据的工作, 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使医疗服务更为规范化;使每次医疗服务所产生的患者医疗档案更为完整, 并且易于合并和调阅;并能较好地提供各种管理所需要的统计数据以供管理者使用。

而更为现代化的医疗信息系统, 还利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平台, 而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就是医疗健康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告警及分析的云服务技术医疗健康信息的医疗信息平台。采集的信息定期和突发地传输到医疗物联网云平台存储与监控服务节点, 这些信息需要及时地分析处理, 识别出其中可能告警的模式, 然后相关的信息会被存储到医疗物联网云存储系统中, 以便后期调取分析。信息技术服务于医疗, 的确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直接或间接减少医疗成本, 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 云计算的定义与特点

在此引用一下百度词条对“云计算”的定义说明:

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引自: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NIST)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是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 、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e) 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的特点:通过使数据储存和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的存储设备和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的存储和服务器中, 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 就像煤气、水电一样, 取用方便, 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 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3 云计算的应用与发展

云计算可以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云平台上可将医疗信息系统、医疗信息服务系统、血液检验结果以及医学图像存储传输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化医院完全有可能实现。即通过云计算机改造现有的医疗系统, 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共场所、学校、办公室等连接到医院, 查询自己的个人医疗信息。云计算机在医疗行业中将具体应用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远程医疗诊断:远程医疗诊断是医疗发展的需要, 对于网络和存储系统有着很强的要求, 还注重音频和视频的网上实时传输;基于云平台的远程医疗诊断, 只要被赋予了一定的权限, 不管在何地都可登陆系统和咨询医生, 把自己的病历、血液检验结果和PACS影像通过网络传送给医生, 然后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给出诊断治疗方案, 对于疾病治疗有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医疗影像处理:医疗图像是现代医学诊断和检查的重要手段, 二三维图像的使用, 使得医生可以直观得到患者身体内的各种信息帮助诊断;而医学图像数据量较大, 而且其处理包括边界提取、图像分割、图像融合等需要专门的软件工具、专业的人才, 耗费大量的资源, 如果在云计算机平台上运作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 并能保证速度和质量。 (3) 重症病人实时监护:随时随地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波型、心率和血压等状况;系统由动态血压监测仪、E+医终端、医生工作站、控制中心四部分组成, 是依托无线远程健康监护平台的信息采集与传输, 对患者在某一时间的血压进行自动采集与发送保存, 如果患者血压值超过预先设定值时, 系统将自动向相关人员发送短信等报警提示, 这对重症病人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4) 海量病例存储:在云计算中, 云后端有着足够大的存储空间, 病人的病历可以存储到后端的中央服务器, 不仅解决了中小型医疗机构因为设备不足而导致的病人病历丢失的情况。 (5) 病人的个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病人拿着本人的信息卡在任何一家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存取, 为医生提供病情信息对其进行诊疗治病, 实现病人的信息资源可以在各个医疗机构共享, 使病人减少重复检查, 节约病人的就诊时间和金钱, 同时也减少医院的地方、人员和设备等等投入的压力。

云计算的应用, 也是解决医疗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问题的一个方向。医疗信息化直到目前为止也只能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 而并不成熟;医学和信息科学原本是两门浩繁而精深的互不相干的科学, 能对两者通晓的人才对每个医疗单位或者软件公司来说都极其稀缺, 这样的情况使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更为曲折;我国地广人多, 医疗单位众多, 但是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沟通相当困难——因为有可能使用者自己对自己的系统都一知半解, 到头来有可能千辛万苦建成的系统又不合用, 还需要再换, 这种情况发生在千千万万家单位里面, 造成GDP的贡献就真的不少了。其次是数之不尽的接口, 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系统模块的接口、各种检查检验设备的数据接口, 以及各个同级单位之间或者上下级单位之间的数据接口总数本来就不少, 以此为基数, 乘以全国开发商的数量和医疗机构的数量, 简直成天文数字了。众多的接口造成整体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 而且因政策带来的改动工作量非常的大。再接下来的问题是, 随着业务扩展和信息系统的增加, 一个医疗机构内部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等也需要不断增加,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设备维护和更新换代的资金、人力和技术压力增大、设备能耗增加等问题。

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为我们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应用云计算技术, 可以建设理论上存储量、计算性能和外部连接容量几乎可以无限扩展的服务硬件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合适的医疗信息系统, 以供广大医疗机构选用, 可以解决目前各医疗机构自建系统的能耗、维护、设备换代、接口开发等等的诸多问题;可以建设全国范围的个人档案数据库、个人健康档案库、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库、药品和材料数据库, 能大幅提高我国国内欠发达地区的医疗信息水平、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以此为鉴, 我们可以推想未来理想的“云医疗”可能是这样组成的:由成熟的云计算基础设备运营商提供基础服务硬件平台 (包括了存储、计算能力和接口能力) , 使硬件资源不再是瓶颈;由成熟的通信运营商提供网络接入, 使网络持续稳定而高效;由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编制数据规范、接口规范, 使全国范围内的人 (患者以身份证为主索引) 、物料 (药品、材料统一编码和定价) 、医疗设备 (规范接口) 统一, 使医疗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数据 (处方、病历、发票等等) 统一;社保资源达成全国统筹;医疗软件开发商基于上述平台开发和运营软件系统和接口, 并在平台上向医疗机构出售或出租自己的软件系统和接口, 使竞争充分生效;云医疗运营商像现在的网上商城一样, 良好地运营整个云医疗平台, 为医疗软件开发商提供展示自己产品的平台以减少其销售成本, 为医疗机构提供良好的界面去比较、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软件产品 (对产品精确到确切的运行版本, 有详细的分析介绍, 对每个版本显示历史交易/租用记录, 显示用户评价) ;终端用户 (医疗机构) 可以横向、纵向比较和选择新产品, 也可以选择购买或者租用产品, 同时由于结果数据格式一致, 在有需要时用户完全可以随时更换新产品。

4 总结

总之, 通过云医疗计算平台构建医疗信息服务, 发布医疗信息服务, 进而共享医疗信息服务, 实现医疗和医疗界中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 对未来的展望, 并不是否定现在。相反, 正是跟随着无数前贤的脚步, 在我们一代又一代医疗工作者、IT工作者的努力下, 我们的事业才有不断的精彩呈现。随着我们祖国的发展壮大, 我们相信我们的未来必定充满光明和希望!

摘要:充分使用信息科学技术为医疗事业服务, 可以提高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水平,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减少医疗服务的运营成本, 并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更为畅通。“云计算”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也必然是医疗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医疗应用,信息服务,数据储存

参考文献

[1]陈俊阳, 谢锋, 马晟杰.医院无线定位系统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08) .

[2]邓雨珍.物联网技术应用[J].中国医院, 2010 (08) .

医疗设备与医疗建筑关系的探讨 篇4

一、医疗设备对建筑规划布局及空间要求

(一) 选址

医疗设备与医疗建筑相辅相承、互相依存, 共同构成现代医院的硬件设施主体。医疗设备用房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人流、物流、医疗功能布局和医院的长远发展需要, 以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 达到方便患者诊疗的目的。因此, 广泛听取设备制造商、使用科室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才能在总体上满足整体性、区域性、合理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从医院的布局合理性考虑, 在交通便捷, 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安装和使用的环境要求, 减少对非诊疗人群影响的前提下, 医疗设备选址应尽可能地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便利和温馨的环境。另外从相关科室的相对集中性考虑, 如门诊设备宜放在门诊区, 医技设备宜放在医技区, 放射设备因门诊和病房患者都要使用, 且日常工作量大, 宜选择放在门诊和病房之间。

为便于运输、安装, 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应考虑安装在低层。直线加速器、Co60等设备应远离办公区、病区和生活区。

(二) 功能布局

功能布局要充分了解设备所需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和要求, 如设备间、操作室、工作室及辅助设备室等, 然后还要充分考虑工作用房的要求如医生办公室、登记室、示教室等。布局要合理, 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使用及担架、轮椅的进出。

(三) 空间要求

应保留足够的设备安装和使用空间, 预留设备运输通道和维修空间, 充分考虑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诊疗便利。

1. 尺寸。

大型医疗设备一般比较笨重, 不易移动, 在设计时应考虑预留一定的空间便于维修, 要便于工作人员和患者甚至推车、担架的出入。有的机房顶部需要安装吊臂, 若高度不够, 安装吊臂时可能与其他物体碰撞, 甚至发生伤害患者和损害设备的危险。为了适应医院的发展, 设计时一般应有预留室, 以备添加新设备。

2. 地面及顶棚。

地面要求平坦、光洁、无尘, 水泥或磨石地面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潮、防电击, 最好选用木质或高级PVC地板。地面要留有电缆槽, 便于布线。地面的承重能力应符合设备的要求。如果设备安装在有地下室或者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 特别要考虑安装设备楼板的承重能力。房顶结构应牢固, 能承受悬挂设备 (如X光机的吊轨、手术室无影灯等) 的重量和使用时产生的扭力。

3. 设备运输及报废通道。

为方便大型设备安全、顺利搬运, 室外至机房应有平坦、通畅的运输通道, 设计时应考虑门窗、走廊的高度和宽度。若设备安装在二层或二层以上, 必须考虑吊运通道及吊运设备的进出及停放位置, 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搬运。

4. 人性化考虑。

一些特殊检查需要患者全裸或脱去上衣, 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 应配备有更衣室或屏风、布帘等设施;患者候诊区可考虑安装背景音乐等设施;检查室的色调应以素淡为主, 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二、安全防护及电磁屏蔽

(一) 安全防护

国家卫生、环保、公安等部门对各类具有放射线设备的防护, 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如加速器机房混凝土防护墙的厚度、防护门的铅当量、防护门与治疗室之间的“迷路”、治疗室通风换气次数、治疗室外面的辐射警示以及穿过防护墙的导线导管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等, 都要认真考虑, 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 电磁屏蔽

由于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高频电磁波, 为避免电磁波的相互干扰, 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 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电磁屏蔽。核磁共振和一些电生理设备如肌电图、脑电图、听力检查设备等对电磁屏蔽的要求相对较高, 应采用导电良好的金属材料作屏蔽体, 如铜皮、铜网等。

三、电源及地线配置

(一) 电源配置

供电系统包括设备主机及其配套辅助设备工作所需的交流电源,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为大型设备配置独立的专用电源变压器, 变压器容量应大于该仪器设备的最大功率。如不具备该条件, 变压器分配给设备的电源容量则必须大于设备的最大额定功率。从电源变压器至机房必须铺设独立的电力电缆 (铜芯线) , 且在此电力电缆上禁止接入大功率电感性负载, 如空调、电梯、冷冻机等, 以避免其它大功率负载设备在起动、停止时产生对医疗设备的干扰。同时为保证电源内阻要求, 电缆线径须足够粗, 其截面视电缆总长度而定。电缆线进设备机房后必须有专用的配电箱, 配电箱装有电源总开关、合适的熔断器或过流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交流接触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设备用电和其他辅助用电有独立空气开关, 以免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电源供电线路布线要合理、避免电源干扰。电源开关位置要设置合理、便于操作, 同时在机房墙壁的适当位置配置一定数量的插座、便于安装和维修时使用。要尽可能地采用双路供电、自动切换方式。机房须配备专用电源净化稳压器。

(二) 接地

各种医疗设备都需要进行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 有些设备还需要屏蔽接地。通常大型贵重设备的接地要求很高, 接地电阻通常要求小于4欧姆, 精密仪器设备的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为保证接地电阻的低阻抗, 可以采用缩短接地线长度, 增加接地导线截面积, 多点并联等方法实现, 接地线一般为35平方毫米以上的多股铜线。具体可采用铜板、钢板、钢管、角钢等材料作接地体, 尽可能地选择湿润的土壤, 间隔1米左右多点深埋, 并用饱和盐水浇灌, 以增大导电率。

四、设备运行环境及排放系统的要求

(一) 设备运行环境

大型医疗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很高, 由于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并不鲜见。应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配备空调、除湿、加湿机以及除尘设备, 并配有温度、湿度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 确保仪器设备机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机房内严禁出现冷凝水现象及空调管道的滴水现象, 应设计好空调风管走向和送风口。机房通风口应安装空气过滤器, 以免灰尘颗粒从外面进入机房, 有条件或有特别需要的可采用恒温恒湿机。如需开展心脏介入等无菌要求高的治疗项目, 还应按层流手术室洁净要求设计。

(二) 供排水、供排气、汽系统

有些仪器设备在操作使用过程中需要水 (自来水、纯净水) 、高压气体 (氧气、空气等) 、负压气体、高温高压蒸汽, 必须配备相应的供排水、供排气、汽的配套管道及设施。

1. 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要考虑适合于仪器设备工作需要的压力、流量、水质 (p H值、硬度) 、洁净度 (无杂质、装有过滤装置) 。如血液透析机进水要求很高, 必须安装反渗水系统。

2. 供气系统

目前大型医院使用的主要气体如氧气、空气、氮气、CO2、氩气等都已经实现了中央供气, 气体供应系统要考虑到气体的压力、流速、流量、无灰尘杂质 (安装有过滤系统) 、纯度等。

3. 供汽系统

医院中各类蒸汽压力灭菌设备都要使用高温蒸汽, 因此需要预留进汽管道。蒸汽供应应考虑蒸汽的压力、蒸汽质量 (含水量少的饱和蒸汽) 、无杂质 (安装有过滤装置) 等。

4. 废气、废水等排污管道系统

一些设备在操作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物、废水、废气及有毒气体, 如病理科标本处理后产生的污物、污水, 环氧乙烷消毒的环氧乙烷气体、内镜消毒后产生的污水;核医学科放射性核素产生的污水、激光相机产生的污水等。相关的设备用房设计时应有通畅的污物清运通道及废气、废水等排污管道系统, 排污管道应密封且牢固不易发生腐蚀, 以免产生泄漏, 引起环境污染、人员中毒和设备损坏。废气、废水应统一进入医院的中央污水处理系统, 做无害化处理。核医学科的污水需要经过衰变处理后才能排放。

五、通信网络及远程服务工程

通信网络及远程服务系统指为实现仪器设备系统之间、医院科室之间、医院网络之间、远程医疗会诊 (如PACS、HIS等) 以及医院的计算机管理而铺设的通信网络 (如果要求较高, 安装所网络线采用光纤, 反之可采用普通的网络线) 。一般要求连接安全可靠、传输速度快, 网络布线原则上要求强电 (动力电和照明) 和弱电 (通信网络) 分开布线, 同时网络通信线采用金属管屏蔽, 以免外界干扰引起网络瘫痪。

六、医疗设备与医院建筑的整合

医院建筑的部门空间愈细化、功能愈趋多样、机电设备愈趋复杂, 系统整合的必要性即愈突显重要。病房空间的系统化、现代化设计, 建筑与医疗设备的密切整合, 既满足了医疗现代化功能, 又可提升空间品质。

(一) 建筑医疗设备

建筑医疗设备是指与建筑一体化, 不可分割, 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医疗设备是建筑技术、医疗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与其他医疗设备相比, 它具有如下特点:机电一体化、强弱电一体化, 系统庞大、管理任务繁重, 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目前医院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建筑医疗设备有:洁净手术部、特殊病房 (层流病房、ICU、睡眠呼吸监测病房、成组套装化的听力检查室、康复治疗室等) 、中央呼叫系统。大型医疗设备及其机房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 已经越来越不可分割, 正逐渐上升为建筑医疗设备。另外, 医用气体供应系统 (包括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 本身是医疗设施, 随着系统化、集成化程度的提高, 从储罐、机组到应用终端已经实现了全程监控, 严密地形成了一个整体, 因此也可以视为建筑医疗设备。

(二) 发展趋势

在形态上, 医疗设备朝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为大型化, 二为小型化。由于高能物理的应用, 各种大型设备纷纷被开发出来, 最典型的就是核子医学和放射部门的MRI、CT、PET、DSA、DR、CR等;另一方面, 为作业方便或分散布置需要, 同时微型机械、电子化、数字化科技的发展, 使医疗设备向小型化、轻便化、精致化发展, 如手提X光机、便携B超、电子式血压计、腹膜透析等。

由于医疗设备的这些发展变化, 为增强医院建筑的应变能力, 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建筑理念将有助于提高建筑自身的“宜变性”。

1. 机电系统灵活性。

相关机电系统配套应有较佳的灵活性, 以适应医疗设备的变化需求如地板线槽、设备管沟、设备裙板、设备柱、设备层、设备廊、管道井、维修式管道间等合理布置, 这些都有利于医疗设备的安装或维修更新。

2. 结构系统柔软性。

为适应不同医疗设备的安装条件, 建筑结构应有较佳的柔软度, 在系统上尽量避免选用墙式结构系统, 而以框架系统较适宜;在结构荷载能力上, 则宜适度提高设计参数, 有利于重型设备的安装需要。

3. 建筑空间开放性。

为便于不同医疗设备的安装或增设, 并整合建筑空间, 空间计划应保持较高的开放性;如相邻部门空间属性的相容性与排他性区分定位, 尽量采用轻构造组装式隔间墙及适度加大建筑层高等设计方式。

随着医疗设备渐趋精密复杂和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医疗设备对医疗建筑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 如何整合医疗设备与医疗建筑资源, 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设备采购及建筑建造前需要组织各相关使用部门、建筑设计、医疗设备管理等专业人士参与, 以便对医疗设备系统作深入了解与合理选择, 确保设备系统的正确运作及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及医疗建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兆岳, 赵文干, 田巨龙.建筑医疗设备是信息时代的产物[J].医疗设备信息, 2003 (12)

[2]齐超美, 谢玄, 苏世荣.解析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与目前医院的发展趋向[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4 (6)

[3]罗宏, 秦文俊.医疗设备机房设计原则[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4)

日本医疗建筑 篇5

本期专题, 我们特意联合日本医疗福祉建筑协会, 就日本医疗建筑的现状、评价体系及各类型医院 (包括综合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防灾医院等) 的建设及管理特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和案例分析。旨在增进中日医疗建筑界的交流, 分享日本医疗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进而传播日本医疗建筑界的重科学、讲理性、重落实的先进理念。

专题中既介绍了日本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又有特色案例研究, 虽然只有寥寥数篇, 相信可以激发业界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浅谈现代医疗设备的管理 篇6

医疗设备管理是指在医疗环境下, 根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和原则, 对医疗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加以计划、指导、维护、控制和监督, 使之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 简单的讲是指对设备从选择评价、使用、维护修理、直至报废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的总称, 包括医疗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技术方面的管理, 以及医疗设备的资金来源、经费预算、初始投资、维修费用支出、财务管理、经济效益等经济方面的管理。

(1)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地配置设备, 正确地使用设备, 定期及时的保养和维修设备, 才能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从而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

(2)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正确选择配置医疗设备,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是保证高效率、低成本和节约资金的重要条件。

2 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

2.1 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设备的使用直接作用于人体或间接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其效果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医疗设备的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设备的管理, 将医疗设备实行分类管理。

2.2 经济性:

医疗设备的经济管理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技术论证、效益评估、成本核算等。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评价与核算。

2.3 标准化:

医疗设备使用的特殊性在于使用时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标准化要引起高度重视。定期对一些医疗设备的强制计量检定就是标准化的体现。

2.4 服务性:

医疗设备特殊在于夫人与广大患者, 因此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 是医疗设备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最大限度发挥医疗设备的诊断、治疗作用,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也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2.5 技术性: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特殊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管理经验, 只有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学习才能保证管理质量并不断提高。

3 医疗设备管理的内容

3.1 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是科学、规范、有效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分级管理, 责权分明, 有章可循才能将医疗设备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3.2 实物管理

(1) 医疗设备的选择和评价。根据技术上先进、实用, 经济上合理的原则, 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 正确地选购医疗设备, 要做好技术论证和评价, 以选择最佳方案。

(2) 医疗设备的使用。针对医疗设备的特点, 正确、合理地使用、安排工作任务, 以减轻设备的亏损, 延长使用寿命, 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减少和避免设备闲置、积压和浪费, 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等, 力求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3) 医疗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要合理地制定医疗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计划及采用先进的检修技术并组织实施;组织维修所用备品和配件的供应储存等。保证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 努力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

(4) 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分类、登记、编号、封存、报废、事故处理和技术资料管理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岗位责任制, 并严格按制度管理。

3.3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医院提高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HIS、影像传输系统PACS等等。

3.4 考核和评估:

现代医院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刍议 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维护管理

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 人员总是起决定性作用, 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技术人员, 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 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 正确使用, 严格管理, 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突出预防性维修, 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无故障时间, 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缩短和维修费用增加, 从而增加医疗成本。然而, 大量的医疗器械的使用, 随之也带来了一个日渐显现的问题, 那就是, 医院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维护与管理。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目前的现状

1.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

上个世纪8 0年代中初期,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达到过辉煌。国内一些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 (BME) 专业, 毕业生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领域。但是, 不久, 随着整个用工市场的急剧变化, 大多数毕业生又先后离开这一领域。

分析其原因,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 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 产生了不平等感, 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 (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代理机构, 其优厚的条件, 吸引了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 (3) 医疗维修机构内部管理缺限也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有些医院让正规院校B M E毕业生长期从事一般技术工人所从事的工作, B M E人员感到委屈从而离开医院。

1.2 现行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据相关资料统计, 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 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 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 未经正规B M E教育, 技能单一, 思维方式落后, 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

1.3 维修手段落后

客观地说, 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水平与美国上世纪7 0年代十分类似, 属于维修店。尽管随着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 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 维修工具, 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 (设施) 有更大的投入, 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 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 管理制度滞后

随着这一问题的日益显现, 各级医院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 然而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相比, 在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管理与购进上, 更多的医院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后者, 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 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2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涉械人员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 尤其是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知识掌握甚少, 在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等各个环节忽视查验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情况, 因此往往从采购医疗器械的第一关就没有核查并索要产品注册证和产品制造认可表等相关资料。

由于医疗器械管理目前的现状堪虞, 造成了诸多使用中的问题出现。

(1) 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医疗机构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但制度执行不严格, 没有发挥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文件在器械采购、使用及质量跟踪等环节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使医疗器械使用质量不能完全处于安全监控状态。

(2) 医疗器械采购把关不严。缺乏对首次采购企业和首次采购品种进行质量审核的程序, 索取的医疗器械生产 (经营) 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产品制造认可表和合格证等资料不完整。

(3) 骨科接骨板等植入器材, 尤其是进口骨科植入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形式上的统一采购。对一些临床医师经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后自行采购并直接投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 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督和预防。

(4) 手术医师对植入体内器材、填充材料等名称、规格、供货单位注册证号、批号等项目记录不完整或者没有记录, 使医疗器械难以进行质量跟踪。

3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

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 它还是医院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的形象与声誉, 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 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 维修人员需要有高超的维修技能;另一方面, 医疗器械设备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 维修过程需要创新思维, 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同时, 维修人员也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海玉.试论加强医疗器械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 1994, (1) .

[2]王辉, 王克效, 李俊明, 等.以法为规加强医疗器械的综合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 2001, (1) .

[3]王燊,蒋元敏.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1995,(12).

[4]史新立.浅谈医疗器械与医疗器械标准[J].中国标准化, 2001, (8) .

[5]潘广成.吸取国外经验, 加强医疗器械立法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5, (3) .

[6]奚廷斐.日本医疗器械管理概况[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6, (4) .

[7]史新立.美国医疗器械法规简介[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0, (5) .

上一篇:采购联盟下一篇:三维模型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