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模式

2024-06-20

三阶段模式(精选12篇)

三阶段模式 篇1

摘要:数控铣削实训对学习数铣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能对理论检验, 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也关系到学生就业及学生能否胜任企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数控铣削实训教学经验, 提出“三阶段”教学模式。

关键词:铣削加工,三阶段三准备,以零件换工件

当前, 我国数控行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工人, 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是培养此类人才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提升知识层次打基础, 而且要在技能应用或社会岗位实际操作上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数控铣削加工就是在铣床上利用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工件的移动 (或转动) , 通过对工件的切削得到符合图样所要求的精度 (包括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 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提出下面数控铣削实训教学“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训前“三准备”

一准备:读透零件图, 明确加工过程

任何工件的加工都离不开图样, 而读懂零件图是加工出合格零件的前提条件。所谓读懂零件图, 就是要搞清楚图样表达方法, 分清每一条线每一个面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看懂每一个尺寸, 明确各处的技术要求, 这才是读透零件图。例如, 五边形凸台加工:毛坯是经过预先铣削加工过的规则合金铝材, 尺寸为96 mm×96 mm×50 mm。按图样要求加工90×90方形、五边形、4×φ10及φ40孔, 见右图。从图样上可看出, 毛坯尺寸经铣削已符合要求, 故不需铣毛坯。90×90方形的高为5 mm四角圆弧半径是10 mm;五边形尺寸可用CAD画图找到各基点坐标, 高度为10 mm;4×准10盲孔成对称分布, 深度为12 mm, 距90×90方形边均为10 mm;中间准40盲孔圆心在工件上表面中心, 深为16 mm, 这样图样尺寸熟透于心, 加工起来才不会有误。明确加工工艺过程, 才能做到加工时不乱。本例中, 毛坯很规则, 采用平口钳装夹, 注意找正, 原点为零件中心上表面, 加工程序检验合格后使用, 对刀力求精确以减少误差, 铣削加工要注意先后顺序。

二准备:明确所用设备、材料及工量刃具

不同的铣床, 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 在铣削零件之前要学会熟练操作铣床。对于所给材料, 主要是检查其尺寸是否够用。实训时所需工具要不缺, 量具要够用, 刃具要齐全, 这样才能保证实训顺利进行。

三准备:有较高水平实训教师跟班指导

理论与实践是相连的。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理论, 更需要实践, 实训课是学生很好的实践环节, 但又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老师的指导。高水平的实训老师可以解决学生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能及时保证学生实训的顺利进行。

第二阶段:训中“老师指导学生, 先进学生带动落后学生”

老师指导学生:课堂理论的学习相当于纸上谈兵, 理论学得好的学生并不能代表上机实训应用自如, 而相反不少理论学得优秀的学生实训时感到无从下手。所以, 学生实训过程中一定要有老师跟班指导, 学生遇到的问题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及时解决。在上述铣五边形凸台加工中, 老师就要注意一些关键点的指导, 如, 编制加工程序时, 学会灵活运用调用子程序, 可以让程序简单化;程序校验环节不可省略, 它不仅检验程序正确性, 更重要的是防止误操作, 导致机床损坏或零件报废;实际加工工件时, 应根据实测后的工件尺寸, 对加工程序及刀具补偿值进行适当的修改;加工中要注意切削用量的合理选用。

先进学生带动落后学生:由于智商因素或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一个班级的学生必然存在接受快慢问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 理论学得好, 实训也进展得快;接受能力弱的学生, 理论没学透, 实训时找不到头绪。实训时, 指导老师可以将先进学生与落后学生进行搭配, 先让先进学生动手操作, 落后学生协助。这样针对实际, 不仅先进的学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落后的学生也能在先进的学生的带动下, 取长补短, 逐渐赶上, 实现优化互补。

第三阶段:训后“检测点评, 以合格零件换毛坯件”

检测点评:学生加工后自认为合格的零件, 老师一定要及时进行测量及评价。测量主要是测量各部位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上的要求, 有没有超差现象, 如有则逐一记录。点评是指当着学生面分析其原因, 指出加工操作中的错误。在上例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下列错误:四个小孔不对称, 五边形五边不相等, 中心圆孔不对中, 高度深度有偏差,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应从主观上去找, 可能是刀没对好, 也可能是定位孔偏差, 还有可能是测量不准确等等。

以合格零件换毛坯件:学生数控铣削实训一定要安排有序, 善始善终。图纸发放以后, 学生首先要读透图样, 接着分析加工工艺制订加工方案, 最后编制程序加工出零件。对于符合图样要求的零件, 指导老师给以打分, 当面表扬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同时发放下一个图样的毛坯件;对于错误较多不符合图样要求的工件, 指导老师要当着学生面分析其原因, 指导学生重新修正, 不能修正的要让学生再一次加工同样零件, 直到加工合格为止。

“三阶段”教学模式是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数控铣削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 不断探索, 在搞好各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合格的数控铣削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杨伟群.数控工艺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78-179.

[2]华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6, 8 (9) .

[3]胡如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41-60.

三阶段模式 篇2

第二阶段阶段整改报告

三 二 队

闫 金 瑞

2011年9月1 日

“三思考、三查摆、三提升”活动

第二阶段阶段整改报告

通过“三思考、三查摆、三提升”主题教育的学习,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自己及时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专题会,认真查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照查摆结果,切实落实整改。从思想作风、工作学习各方面全面提升。现将自己查摆情况报告如下:

存在不足方面:

一、思想认识方面

自己负责支部工作时间不长,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还不丰富。特别是由于忙于井下生产工作,对支部工作管理上不够细致,有时不到位。对个别工作存在安排的多而落实的少的现象。

二、班子管理方面

班子管理上存在有时对干部要求不严,出现个别干部工作积极性差,总认为自己工龄长、经验多,有骄傲自满情绪。新补充的工长虽然每天带班下井,但业务能力较差,没有工作压力。这种现象对整体工作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民主生活方面

每季度在民主生活会上,尽管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但不深刻、不细致,有时虽然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在落

实整改上力度不大,但不深刻、不细致。自己性格直爽,在谈吐上直言不讳,有的同志可能不习惯或适应不了,这都是自己急需改进的方面。

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逐步夯实安全生产和党建工作基础,更好的开展支部各项工作。

二、加强干部管理力度,严格考核制度,奖优罚劣。利用民主生活会充分听取各方面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主动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给支部党员带个好头。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一步一步把本职工作做好。

三、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班前、班后会及业余时间,多同干部、职工沟通、交流、谈心、家访。听到真话,看到真相,真办实事。做好信访稳定、综合治理、廉政建设、理论学习等工作,使支部党员产生凝聚力和增强战斗力,把支部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在查摆后看到缺点、不足。找到今后工作努力和提高的方面。带领支部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实现公司提出的“816210”奋斗目标,保持或提高河南煤化在世界企业500强地位而努力工作。为三矿的良好、高效、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二队

三阶段模式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MOOC;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2-0016-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这些重要论述,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着力解决的根本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回顾一段时间以来我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的措施,总结和凝练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有效经验,同时也发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亟待解决: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一堂言”、“满堂灌”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往往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不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动思考、互动讨论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与信息反馈不够。由于课堂、课后的交互时间有限,教师通常要等到课后作业、测试、甚至考试后,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大致了解。教师往往无法做到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況,及时做出针对性教学调整。

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知识的传授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知识的内化通常由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来完成。在课后知识内化阶段,由于缺乏交流,学生得到教师的帮助太少。特别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因为知识内化受阻致使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丧失学习的动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将知识传授前移到课前,把知识内化转移到课堂。由于知识传授不在课堂中进行,因此必须考虑以何种途径进行知识传授、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监管,这就需要一个能承载知识内容的资源平台、一个能了解学习困惑的交流平台、一个能获取学习信息的监管平台,而MOOC正是一种能同时集成三者功能的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11年,美国青年教育家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介绍给全世界,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后,翻转课堂迅速蹿红美国,并影响全球。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应用到教学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

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研究。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主张采用翻转式教学,把知识传授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知识吸收环节放在课内进行。[1] Jon Bergmann等人强调,翻转课堂并非用视频替代教师,它是一种增加师生互动的方法;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都能跟进学习进度,获得个性化教育。[2]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仍处于引进、消化的阶段。张红艳等分析了翻转课堂在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教师教育理念与专业能力的挑战、学科适应性的限制、学生上网设备等限制、教学评价方式等。[3] 宋朝霞等详细论述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4] 钟晓流等提出在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法。[5] 李海龙等则讨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6]

2012年,美国先后推出EDX、Udacity和Coursera三大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在MOOC建设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被时代杂志称为“MOOC元年”。随后,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MOOC的建设,希望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2013年,清华大学推出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网站“学堂在线”。同年上海交通大学、超星等先后推出它们的MOOC平台。

从研究主题来看,国外研究者大多集中于MOOC相关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路线等方面[7],也有基于不同技术呈现形式的MOOC比较研究[8];对MOOC中的学习者、交互、学习评价等方面也出现了颇有深度的思考[9]。此外,斯坦福大学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已经开始探索结合MOOC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10]

国内MOOC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对MOOC质量监控、学习评价的研究还不够。李明华比较分析了三种MOOC教学模式(完全网络授课模式,网络课程+学生自助式面对面互动模式,网络课程+本地大学教授面对面深度参与教学模式)的特点。[11] 王萍从学习支持、学习分析、学习生态等角度分析了MOOC中的学习方式。[12]陈江则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MOOC实践中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13] 王颖等分析了国内MOOC质量监控和认证方面的不足。[14]

综上所述,国内对翻转课堂和MOOC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MOOC的质量监控等方面研究不多,尤其是对翻转课堂和MOOC的结合性教学实践探索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发表,这些都是未来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利用MOOC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和流程监控技术,探索面向MOOC的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三、三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实施方案

翻转课堂是一个跨越虚拟在线与实时交流、涉及多要素(教师、学习者、主题、学习材料和情境)协同的混合式课堂结构。我们考虑从三个维度、三个阶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如图1所示,在时间维度上,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在空间维度上,分为线上、线下、线上三阶段;在知识维度上,分为传递、内化、再内化三阶段。

(1)课前在线自主学习阶段

首先,教师提前将精心制作的教学短视频发布到MOOC课程上,并配以在线交互式测试和学习辅导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学习课程知识,完成知识小测试。教师针对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预先发起在线讨论和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组成虚拟小组开展协作式学习,讨论知识学习中的难点,提出疑问。教师收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提出的疑问,回答提问并整理问题类型。尝试引入游戏竞争和加分机制,激励小组间开展在线提问和解答问题的学习竞赛。

(2)课内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通过线上学习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总结学生遇到的问题,确定小组内交流讨论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解答,培养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由教师完成解答。在组内集中讨论后,由组长总结汇报探究成果。最后,学生参与完成相关评价活动,评价环节可包括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

(3)课后知识拓展及个性化辅导阶段

在课堂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探究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发布到MOOC的在线论坛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和相关学习资料对知识进行巩固补充。学生可以在小组论坛中分享学习体会和学习经验。教师对学习日志进行学习行为挖掘,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访问内容及频率、学习路径、学习偏好等。结合行为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行为引导和监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2.困难与挑战

MOOC是新近涌现的集成开放教育资源、注重交互监控的混合式在线学习平台。翻转课堂也是近年兴起的新型教育教学形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1)学习资源的建设问题

MOOC课程的主要构件以微视频为单元。由于微视频的时限短,因此其知识内容和组织设计将与传统课堂有所不同,这将涉及课程知识结构的重新梳理,知识点将按短视频的特点进行分解,甚至会导致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以适应MOOC课程教学的需要。短视频的制作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课程教学團队的形式开展MOOC资源建设。此外,在线作业和小测验的设计、辅助教学资源的挑选都需要精心考虑。

(2)在线学习的监管问题

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前提。如果学生在知识传授阶段不能按要求搭建必需的知识架构,那么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就会成为空谈。因此,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流程监控是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MOOC平台具备学习全流程的监控能力。例如,能统计分析学生在线状态、在线时长,能获取视频观看、停放信息,能设计交互性短视频,防止自动空放,能对在线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管等。在线学习的全程监管对MOOC学习平台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挑战。

(3)教师的能力储备问题

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的选择或制作、课堂活动的组织、学习环境的构建都由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师将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否有能力应对新的挑战将成为这场教学革新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结论

我们充分借鉴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MOOC开放式在线学习平台和信息监控技术,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线上、课前-课中-课后、传授-内化-再内化”三阶段教学过程实践,完成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重心翻转,彻底改变现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

本文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实验班进行试点。我们选择了其中三门专业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班学生无论在专业学习成绩,还是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相比普通班具有更高的水平。实验班学生的课程平均成绩位居平行班第一,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级奖4项。

参考文献:

[1]Robert Talbert. Inverted Classroom[J]. Colleagues, 2012,9(1):1-7.

[2]Jon Bergmann, Jerry Overmyer and Brett Wilie. The flipped Class: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J]. The Daily Riff,2012.

[3]张红艳,龙荣培.试析翻转课堂在国内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挑战[J].文教资料, 2013,(14):158-159.

[4]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5]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58-64.

[6]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1.

[7]Michael Gaebel.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 EUA Ocassional Papers, 2013, (1): 3-16.

[8]Rita Kop. The Challenges to Connectivist Learning on Open Online Networks: Learning Experiences during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11, 12(3): 19-35.

[9]Cathy Sandeen. Assessment’s Place in the New MOOC World[J].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Assessment, 2013,(8):5-12.

[10]Fred G. Martin. Will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how we teach? [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55(8):26-28.

[11]李明华. MOOCs革命: 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9(3): 11-29.

[12]王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 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3):13-19.

[13] 陈江. 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33-44.

三阶段模式 篇4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 举一反三

1.任务设置。我们采用“举一反三”的形式设置任务, 不过于追求作品的完整性, 重在突出专项操作技能的反复加强。根据课程标准和Photoshop软件的特点, 将所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解整合, 形成学习目标, 再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任务。任务的设置要基本涵盖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任务完成过程。在每次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三个拓展任务。基本任务的设计重在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般由辅导教师精讲示范, 并完整细致地指导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拓展任务的设计重在针对教学目标的反复加强和知识拓展, 在涵盖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其中第三个拓展任务的设计在难度上要略高一点, 一般由教师提供任务的素材图片和效果图, 由学生自主完成, 出现问题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基本任务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完成、吃透。拓展任务中的前两个也作为必须完成的内容来进行考核, 第三个拓展任务并不要求所有同学完成, 而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探究使用。这个阶段需要当堂检测和记录学生的达标情况。

3.阶段小结与提升。基础训练阶段主要集中在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上。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软件的能力, 为学生能“做得到”奠定基础。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积极的学习习惯, 培养由此及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审美意识。

第二阶段:实例模仿, 积累经验

1.任务设置。学生已熟练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后, 在实例模仿阶段教师要准备视觉效果明显的、完整的任务供学生完成,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好是PSD格式的分层实例, 便于同学分析模仿。

2.任务完成过程。针对每个分层实例采用“分析+模仿+盲仿”的形式供学生完成。

(1) 分析。教师针对每个图层 (图层样式、图层混合模式、图层透明度、图层蒙版、素材处理、图形绘制、色彩调整等) 的实现过程, 先去除雕饰, 还原制作痕迹, 引导学生透彻分析图层的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图层在整个主题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利用Photoshop方便的图层编辑功能, 隐藏或显示每一个图层, 让学生自己感悟每个图层的不同作用。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本次模仿制作的操作内容, 对模仿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2) 模仿。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会色彩搭配以及平面构成元素合理、和谐的运用。在模仿制作完成后, 教师应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 引导学生从“最喜欢这个实例模仿对象的哪一点, 哪一个处理方法对你启发最大, 哪一种表现手法在你以后的设计中可以借鉴”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进一步升华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模仿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 并且要求同一任务重复完成。针对每个模仿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好记录。

(3) 盲仿。这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就是针对学生刚刚模仿完成的任务, 只提供最终效果图和素材, 不再提供PSD格式的分层文件, 去除所有制作痕迹, 完全由学生根据刚刚习得的技能和自己的经验, 自主模仿完成任务。这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效果非常好。前面的模仿制作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已经能完成如此漂亮的作品, 很少意识到自己的制作过程是一步一步照搬过来的。突然设计一个盲仿的环节, 只给效果图, 让他们自己制作, 无形中在心理上会促进学生们更认真的学习态度的形成, 并且更进一步意识到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阶段小结与提升。这个阶段重在不断强化“成品”意识, 磨炼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一阶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观察身边“平面设计”的习惯, 大到大型户外广告, 小到超市中酱油瓶子的标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 思考自己是否“能做到”, 如何做?

第三阶段:主题创作, 厚积薄发

1.任务设置。通过完成前面两个阶段的任务后, 同学们已经基本具备了“做得到”和“想得到”的能力, 这时的教学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主题创作阶段。在主题的选择上可以多结合学生身边事, 例如, 今年4月在我校旁边的龙潭公园举办太原市第四届海棠文化艺术节, 在带领学生参观了艺术节后要求学生为这样一个活动制作一张活动前张贴在社区中的宣传海报。

2.任务完成过程。在最后的教学阶段, 主要形式是模拟客户提出需求, 提供相关素材, 提供学生网络环境和素材库, 由学生模拟设计师自主完成作品参与竞标。在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匿名编号处理后, 由全体学生和教师组成客户团选出每个人最心仪的三件作品。一件作品被选择一次记一分, 最后统计得分最高的作品宣布中标。在评价过程中, 充分模拟工作过程, 尊重现实生活中大众的不同的审美观。

在提供主题和素材后让学生先做, 必要时可针对同主题提供优秀的成品请学生对比后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初期也可以采用学生加老师集体点评作品的方式反复修改。

在这一模块的训练中,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客户”意识, 并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受众和环境出发设计作品, 一定要搞清楚作品是给谁看的, 如何才能吸引目标人群的注意。鼓励同学们多到书店阅读关于设计方面的书籍, 注意搜集大量的优秀平面作品供同学欣赏。

3.阶段小结与提升。通过这一模块的训练, 使学生的思路慢慢地开阔起来, 初步形成个人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时候的指导教师应当将角色转换为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 给学生提供细致的服务, 为学生“保驾护航”, 将基础知识、作品构建和用户需求结合在一起,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Photoshop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不同阶段、不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设置, 将Photoshop这类功能强大、工具丰富、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任务变得“教师容易掌控、学生容易接受”。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 学生不仅掌握了Photoshop软件的基本使用操作和技能, 而且较全面地提高了对该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进一步的专业综合实训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总结 篇5

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市供销社严格按照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责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较好地完成了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坚持把学习调研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供销社工作实践”这个主题,将学习与促进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一是坚持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效果。继续坚持每周一上午和周六下午集中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签到、有记录。二是明确学习重点,理论联系实践。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学习了中央09年1号文件,各级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中央检查组讲话以及德州市委雷书记、我市市委黄书记等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精神,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集中解决问题的认识,丰富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坚定了实现整改落实目标的信心,促进了整改落实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整改方案

市社党委根据梳理出的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重点,抓深入、抓推进、抓落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查找整理出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分别召开班子会、党员干部座谈会,就整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根据所提意见建议对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社会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方案落到实处。

三、强化建章立制,完善体制机制

为切实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打造了标准化、服务型机关,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各项要求,结合供销社工作实际,对照整改落实方案,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的梳理,通过采取电话询问、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机关全体人员和28名服

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共归纳汇总出4个方面,15条合理化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修改完善了《机关事务管理办法》、《供销社党委会议制度》、《干部谈话制度》、《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制度》,新建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5类涉及党务、行政、服务等方面的制度,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形成了一些长效机制。

四、把握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整改

我们紧紧抓住整改落实这个中心环节,在前一段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初步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力量抓整改、抓落实。一是梳理汇总问题,明确分工时限。结合前两个阶段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我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建立集中解决问题工作台帐,分为体制机制方面、具体工作措施方面等4类需解决落实的问题19条。把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排队,区别轻重缓急,列出整改时间表,做到了整改项目、整改办法、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完成时限“五落实”。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任务责任。把已经明确的整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分管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度,并公之于众,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结合工作实际,召开党委会议,对每条意见建议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确保每件问题得到落实。截至目前,已解决问题13件,正在解决问题6件。

三阶段模式 篇6

【关键词】工学交替 汽车营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0C-0146-02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获得的实践机会较少,并且实习期间对相关工作的参与度也不够,从而出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弊端。与此同时,从企业的用人需求方面来看,汽车服务行业周末和节假日非常繁忙,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协助其工作。如何能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其服务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如何提供大量的优秀工作人员,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如何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是目前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

工学交替是把在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式,它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它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的学习体会到学校所学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工作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确定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方向,并可以发现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弥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真正达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三阶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入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专业教师、企业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实现生、企、校三赢。

一、“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的内涵

通过专业分析会、校企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各种社会调研活动,结合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构建了“三阶段”工学交替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三阶段”工学交替是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职业素养顶岗实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项技能顶岗实习——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综合技能顶岗实习”逐渐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图1 “三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三阶段”工学交替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双证融通,工学结合”,让学生依次完成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过程,实现了“教 、学、做”一体化。

二、“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的实施前提

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是“学习←→实践”相互交替的过程 ,是在学校和企业二元环境下进行的 ,柳州的各汽车制造、销售、维修企业成为教学的实施主体之一。为了保障“三阶段”工学交替的顺利实施,企业从专业设置开始,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并根据汽车行业的淡旺季规划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校企主动合作,深度参与,实现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的突破,第一,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第二,校企一起进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分析,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项目课程体系;第三,企业要派出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与校方专业老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第四,企业要与校方专业老师共同执教三个阶段的顶岗实习。与传统的校企合作相比,该模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学生顶岗实习等环节受到更多的重视。

三、“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的专业教学构建与实践

(一)推进校企对接,实践“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柳州汽车工业背景,加大与企业的合作范围和深度,把服务于地方产业升级的高职汽车服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逐步向纵深推进,在建设的过程中边建设,边实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实践了“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本专业5个典型工作领域26个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能力要求,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融职业资格认证、行业企业认证内容和柳州汽车产业需求为一体的专业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结合柳州地方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对汽车技术服务与汽车销售技能相关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共同设计、开发和实施课程,包括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实训项目、讲义和教材、课程网站、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建设任务。

(二)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技能按照从实习生——试用期员工——合格员工的成长模式进行设计,遵从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拓展期的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逐级培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双证融通,工学结合”,本专业充分利用柳州汽车产业优势,与企业共同实施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如表1。

(三)转变培养方式,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考察、调研等,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及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对接。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符合企业工作实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示范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以实际工作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形成“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学教相辅”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空间上,不仅仅限于校内,汽车营销、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将课堂搬到汽车4S店、汽车车展现场、机动车检测站等,将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校内教学延伸到校外,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3.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分为职业素养的考核、项目训练的考核和职业能力情况考核三个模块。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由学校主讲教师和企业教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项目训练、口头语言表达、顶岗实习等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得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客观准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4.实施素质工程,提升教师素质

专业教师通过送出培训、挂职锻炼、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更新了职业教育观念、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团队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针对新入职教师,安排企业挂职,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及相关岗位技能要求;针对专业骨干教师,安排企业挂职锻炼和技术服务,以进一步提升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针对转岗教师,安排了汽车基本技能的挂职,以进一步了解汽车相关知识,为其更好地进入汽车领域打好基础。针对企业教师主要通过教师岗位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了解学生学习心理,使其能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岗位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三阶段”工学交替模式实施以来,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三年来学生的就业率达98%以上,企业的满意度达97.58%。学校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变化,不断寻求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开展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且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为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雪.工学交替模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3(9)

[2]陈建宏.汽车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J].交通职业教育,2012(6)

【基金项目】2013 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36)

【作者简介】龙佳庆(198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育教学。

三阶段模式 篇7

“三阶段”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新意, 其实就是我们说了千万遍的预习—学习—复习。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对此有过探索, 有着收获的快乐, 同时也有几许困惑和质疑。下面针对有效的课堂教学, 谈一点肤浅的想法:

近两年, 我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 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一学期二十多节语文课听下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没有一节语文课不用多媒体教学。在我校现在的语文课堂上,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听觉与视觉的盛宴。比如教朱自清《背影》时播放的《父亲》, 教《我的老师》时播放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教《石榴》时播放的《我的中国心》等, 不一而足。朗读课文时, 各种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读让人为之心颤。用声音来传递情感, 对于听者而言, 无疑是一次妙不可言的享受, 对于读者来说, 又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释放?然而, 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积累、文义的理析和答题技巧的提高, 更要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寻求情感的丰盈、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满足, 而朗读又是实现此目的的最好方式。有感情的朗读,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一场契合的心灵对话, 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完美呈现, 也是读者自我情感和价值观的再塑造。遗憾的是, 我们深信这一点, 却又为了一个个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一点。

我也经常在深思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节的语文课都要这样进行教学呢?难道语文课就不能简简单单地教吗?是不是每一节课从头到尾都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我认为, 语文教学重在有效性, 而不是观赏性。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授《匆匆》一文时, 将读贯穿课堂始终, 整节课有70%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 懂得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并声情并茂地把这种情读出来, 培养了语感, 最后有感而发, 笔端流淌出一句句精警的格言, 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手段, 只是简简单单地读、真真切切地悟、最终淋漓尽致地写。这里并不是要否认现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不是拒绝现代教学媒介, 而是提倡恰当而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 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促进学生多感官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媒介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更好地悟, 而不是代替语文本身。如果一味追求现代教学媒介, 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那就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方向。

我在每听完一节课后, 内心总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理智的声音, 一种是情感的声音。很多时候, 这两种声音的碰撞让我左右为难。比如, 我校成老师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 一开始就用他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将我这个听课教师吸引住了, 而后那一番动情的朗读和娓娓的讲解更是使我的思绪沉浸在了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中。然而, 从学生的整体反应看, 整个课堂仍然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于是, 我的理智提醒自己:如何将自己的品悟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让他们也一起感受着你的感受?这种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应是语文教师执著一生所要追求的。再如我听王老师讲授《藤野先生》一课后的感受。《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经历的一篇散文, 文中除了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外, 还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王老师讲授本文时, 将学习目标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二是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 通过四件典型事例,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二板块, 通过地点的转换, 引导学生探究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 学习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板块,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和拓展训练。各个环节完成得都不错, 学生也似乎读懂了鲁迅, 然而, 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学生对文本是理解透彻了, 可是在他们心上留下的似乎也仅此而已, 这样想来, 一堂情理兼美的语文课还只能是一种追求。

三阶段模式 篇8

1 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标准分析

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助理物流师有明确的职业标准, 其中对于采购人员的职业标准是从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两个方面来明确的, 知识要求是了解并掌握采购物流与供应物流知识、采购与供应计划管理方面知识;技能要求是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

2 企业采购人员人才需求分析

企业都在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采购部门, 该部门能够对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 每个采购人员都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注意这里要强调是做好, 而不是做了。所以, 企业都会对其采购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其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就是企业人才需求标准。

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师一定要走访企业, 了解企业对采购人员的需求,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3 基于职业发展规律的《采购实务》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加工厂;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来国际采购巨头纷纷将中国地区作为自己跨国采购业的基地。采购人才是中国地区最缺行业之一。国家采购、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 已经快速催生采购管理队的迅猛成长, 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采购迈进。一方面, 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 它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 众多国内企业也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冲击。因此, 对专业采购人员的争夺成为企业竞争的战略之一。那些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采购人员, 已成为我国目前非常紧缺的人才。为了做好采购物流, 针对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培养优秀的采购人员, 基于职业发展规律的《采购实务》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3.1 采购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律分析

任何工作都是从入门到操作到管理, 采购工作也不例外, 所以企业的采购人员的职业发展一般是从采购入门者开始, 先去认识所在企业的采购工作, 包括组织结构, 岗位设置, 工作内容与职责等;再作为基层采购作业者, 去从事采购管理流程操作, 包括做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等;最后作为管理者去监控采购管理。

3.2 基于职业发展规律开发三阶段课程教学模式

采购人员的职业发展是从入门到操作到管理三阶段, 那么针对职业发展规律开发三阶段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的三阶段分别是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 看一看阶段针对入门者, 在这阶段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感兴趣;做一做阶段针对操作者, 在这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用;想一想阶段针对管理者, 在这阶段要让学生感受到有挑战, 所以在每个阶段都要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实现学习过程与职业发展的对接。分别举例来说, 看一看阶段的一个任务是认识某个企业的采购组织类型与采购人员岗位设置;做一做阶段的一个任务是以一个企业为背景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方案;做一做的一个任务是作为采购负责人建立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3.3 基于工学结合原则组织教学

在《采购实务》课程教学中, 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有真正的职业感受, 一方面我们基于职业发展规律开发三阶段课程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真实的采购环境开展技能训练项目, 可以利用身边的可以尝试的业务, 如借助学校中的超市开展一些技能训练项目;可以寻找直接的可参照、可分析的对象, 如学院物资的采购;可以建立快速更新、海量的学习素材库, 如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 实施“全过程、双渗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为两个渗透源, 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交相融合、循序渐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和娴熟的职业技能。

总之, 采购岗位对于每一个企业都很重要, 毕竟他关系到企业生产和日常运作, 一旦出现资源短缺, 生产和运作都会出现问题。职业院校要培养合格的采购人员, 要不断的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基于职业发展规律开发三阶段课程教学模式, 实现了职业导入流程化, 从看一看到做一做到想一想;实现了技能训练系列化, 从有趣到有用到有挑战;实现了素养培养实务化, 从体验到实战到再升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职业生涯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著.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22-565.

[2]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65-210.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008:85-115.

三阶段模式 篇9

一、基础阶段

1. 认识字母读音和单词拼写之间的相互联系

“新课标”中对于语音的要求是:“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但是新教材中并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 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背单词, 而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音, 介绍音标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是拼音文字, 一个词的拼法和读音有密切的联系, 但英语单词的拼法和读音往往又不是一致的, 这正是学生拼读和记忆单词的困难所在。例如一个a就有八个音。针对这一特点, 我指导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对待, 长词大多数合乎规则, 较易拼读, 例如u-ni-ver-si-ty, con-gratu-la-tion, ge-og-ra-phy, 只需按词音拼读。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音标教学, 元音、辅音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教学,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拼读规则, 并运用这些规则培养学生自主的单词拼读能力。

2. 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掌握词汇

(1) 同义词归纳。例如学生学了noise再学sound, voice时, 及时指出, noise侧重指不愉快的、刺耳的嘈杂声;sound泛指一般的声音, 可指噪音或乐音, 这种声音可大可小;voice指从人口里发出的声音。学生学了spend再学cost时, 给他们补充pay和take, 于是给出了这几个词的关系及含义。运用这样一些归纳、比较的方法教学词汇, 学生对同义词群中各个词之间细微的语义差别就会比较清楚, 用词就会比较正确。

(2) 反义词归纳。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扩大, 应及时指导学生归纳反义词以便易于记忆和掌握。用对照法归纳, 可以使词汇积少成多, 如least—most, always—never等。

(3) 同根词归纳。英语词汇有不少是同出自一个家族 (wordfamily) 的, 以act一词为例, 同根词就有action, acting, active, activity, actor等。因此本人指导学生用构词法扩大词汇量, 甚至猜词义。如在讲illness的同时, 要求学生掌握sickness, carefulness, happiness讲agree时要求学生掌握disagree, agreement等词。

(4) 一词多义归纳。英语中有许多常用词都是一词多义。教学中, 有计划地做词义归纳比较工作很有必要。如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了know这个动词的不同含义:I know him very well (了解) ;Do you know the news (知道) ;I have known him since 1993 (认识) ;He knows a horse from donkey (识别) 。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加以归纳。

二、提高阶段

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 提高巩固阶段也是十分要紧的, 因为他们对单词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词汇的一些基础, 比如音标、拼写等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1. 词汇联系法

记单词要善于找联系, 切忌孤立死记。一是联系词源。如telephone, televi sion, telegraph, telephoto, telescope等词中, 前一部分“tele-”均表示“远”;后一部分“-phone”“-vision”“-graph”“-photo”“-scope”分别表示“声”“视力”“记录”“照片”“视察”。二是联系同类概念。例如在fruit这个类概念下可以归纳出apple, banana, orange, pear等词。要求学生将已学的词汇根据人物类、动物类、人体部位类等进行归类, 以达到巩固词汇的目的。三是联系上下文。以hand一词为例:I have a book in my hand (手) ;He writes a good hand (书法) ;The long hand of the clock moved backwards (时针) 。联系上下文才能分清词义、掌握用法。四是联系相近者。读音相近, 如marry和merry, sing和thing;字形相近, 如sweet和sweat, week和weak;音形相近, 如plane和plan, 等等。

2. 英语解释法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 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 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这就要求教师用英语来教学, 用英语来解释词汇。在英语教学大纲中, 也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因为中学生身处的环境是说汉语的环境, 如果在每天一节的英语课上都不能完全接触英语, 就没有一个更好的说英语的环境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英语解释法正符合了用听说向大脑输入大量语言材料的要求。英语解释法是用简单的, 学生们已学过的, 熟悉的词汇解释新的单词, 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掌握新的词汇。

3. 活动教学法

教学活动通常集智力、活动和竞争于一身, 是实现多样化、趣味性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课堂组织教学搞活动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的词汇。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Unit 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 教师可安排针对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短语操练的活动。教师收集一些反映学生课余生活的图片, 做成课件。在黑板上写出“activities”一词, 让学生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单词或短语, 越多越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活动的图片, 拓展学生的思路, 例如play basketball, watch TV的图片。该活动既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又能发散他们的思维, 是复习呈现阶段一项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活动形式。

三、运用阶段

1. 创设问题情境教词汇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问题的存在, 教学就无法进行, 什么样的问题, 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 而思考决定行为。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教授“What is the weather like?”中, 教师在用图片呈现三组词 (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 后, 设问:“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 three words?”引发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寻找规律。学生自己发现了构词规律后, 教师又呈现新的生词snowy, foggy, showery, misty, 问“Can you guess the Chinese meanings of these words?”促使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构词规律来学习新的单词, 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2. 利用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情境教词汇

如教学八年级Unit 6“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单词tall, short, fat, thin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明星姚明、笑星潘长江、歌星刘欢与小品演员冯巩的照片, 让学生作比较来学习词汇。这样教学, 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消除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厌倦心理。

3. 搭建语境支架进行词汇教学

三阶段模式 篇10

一、外部刺激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外部刺激一般包括劝说者、沟通和情境三方面内容, 具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 “劝说者”即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 一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沟通”即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间开展的交流活动, 一般表现为谈心谈话、心理危机干预等形式;“情境”即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环境因素, 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作用强度”的评价标准采用里克特式量表的标准化五层次分级, 即“强-较强-中-较弱-弱”五个次序。“作用对象”即指外部刺激要素具体作用于喜好 (Affection) 、认知 (Cognition) 与行为取向 (Behavioral Tendency) 中的哪个方面以实现相应阶段的态度转变目标。

现将劝说者、沟通与情境三要素在态度转变三阶段的运作机理作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知, 由于劝说者通常以卡里斯马型权威完成“服从”的态度转变任务, 在此过程中, 目标靶的所有反应均有外因型的“权威”相对应, 故而并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知发生转变;只有当法理型权威被引入沟通过程, 喜好与认知才会发生协同转变。服从阶段是一个应激性的阶段, 并不涉及效果输出, 故而不会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行为取向的改变。

通过上表可知, 行为取向的转变被纳入情境要素的作用范畴, 原因在于,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中, 目标靶的思维方式逐渐被影响, 故会在一定程度上驱使行为方式发生转变, 而行为取向的确定恰是行为方式选择的前置过程, 自然会在内化阶段受情境要素以影响。

同化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已对目标靶产生理想效果, 可被认为其结构已被纳入目个体的世界观结构组成, 故三要素的作用对像均涉及行为取向,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可实现成果输出。思想教育内容完全被个体所认同, 从而使教化对像能够依照态度转变的预期组织行为。

二、目标靶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目标靶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态度转变的三阶段过程中, 不同影响因素对目标靶的作用强度各有不同, 现择取“对原有态度的承诺”“预防注射”及“人格因素”三因素作梳理如下。

上表三因素的强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层分级。“对原有态度的承诺”, 思想政治教育改变目标靶态度, 产生效果的机制类似于心理契约, 个体需要解除与原始认同间的契约关系, 而与新型认同建立新的契约。在此过程中, 个体对于原始认同的承诺牢固性越强, 则其对原始认同的背离动机越弱, 个体发生转变的可能性越小。

三、中介过程在三阶段中的运作机理

上表三心理机制的作用强度描述仍依照里克特式量表的五层分级。自我防御心理机制在三阶段中对态度转变的影响能力均处于最高层级的原因分别为: (一) 服从阶段:心理壁垒通过否认、压抑、投射与抵消四机制的建构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二) 内化阶段:合理化机制在此阶段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三) 同化阶段:认同机制在此阶段具有高强度的影响能力。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的态度转变理论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关照作用, 明确态度转变的劝说情景模式诸要素在不同态度转变阶段如何运作、如何同态度内生的三个结构单元进行互动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纪艳敏, 王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基本运行模式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1.

“三阶段”教学法 篇11

第一阶段: 课前搜集素材

在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前,我先制定方案,指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分类选择相应的途径来积累写作素材。

1.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农村的学生的视野虽然较窄,但农村学生在家乡的生活也别有一片天地,栽花种果、上树摘果、插秧种菜、饲养家禽,这些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能为学生的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农村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生活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些真实感受也是写作的丰富素材。因此,在体验成长类的综合性学习中,我在课前教会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的方法,根据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前先自主地积累自我类型、家庭类型和学校类型的写作素材。如:进行《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时,我让学生回忆三年里碰到的最高兴或不愉快的事,并把这些事件用提纲列出来,这些事就是自我类型的素材。让学生回忆三年来同学、师生之间的轶闻趣事,并把这些事件用提纲列出来,这些事就是学校类型的写作素材。

2. 在搜集资料中积累素材

在综合性学习中,农村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类和专题探究类的内容不感兴趣,其原因是学生不太熟悉这些题材。农村大部分的学生不能利用网上资源来积累素材,要突破这一框框,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镇的图书馆去搜集、筛选资料,把相应的资料摘抄下来,从而丰富写作的素材。例如:在《好读书 读好书》教学前,我布置每个学生搜集古今名人读书的生动事例、古今名人的读书方法、关于“书”的名言,让学生通过有心的搜集,丰富了社会类型的写作素材。

3. 在实地考察中积累素材

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他们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在自然风情类、语言文字类和历史文化类、专题探究类的综合性学习中,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家乡名人、民俗风情等都是具有特色的乡土资源。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实地考察,能激发学生积累乡土素材的兴趣。我先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学生自我或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步骤地去调查、研究,丰富了乡土素材。如:进行《说不尽的桥》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桥梁资料、诗词楹联、成语俗话、神话传说等,然后布置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桥的形状、结构特点,最后向村民进一步了解桥的来历和桥名的由来。通过这样的实地考察,学生积累了自然类型的写作素材。

第一阶段课前的素材积累,为第二阶段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课堂消化素材

语文是工具科,简而言之,就体现在“听、说、读、写”上,“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因而,我们教师要坚守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充分利用一个个专题性学习的特点,在听、说、读、写这四方面铆足劲,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消化课前所搜集的写作素材。例如在《说不尽的桥》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在课堂活动中:①讨论:有关桥的来由、有关桥的诗歌、对联、俗话、成语,有关桥的故事传说(说一说、听一听)。②合作、探究:“桥”的引申义(说一说)。③展示调查与研究活动的成果:仔细观察我们家乡的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④以“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一写)。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善于倾听,用心思考,积累素材,参与讨论,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课前所搜集的写作的素材消化和吸收。

第三阶段:课后归类素材

课后实践就是把课前和课堂所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分类归类成“写作素材库”,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的方面,学生归类“写作素材库——课外篇”是可以分为五部分:自我篇、家庭篇、学校篇、自然篇、社会篇。每部分又可以分为雅词妙句、经典名言、典型事例三个内容,每篇、每个内容都用相对独立的活页,以便随时添改,每个内容最好加上自己的见解和感悟,随时添加,使用。此外,我还组织学生以“写作素材库”的内容为主题,开展一些有益的综合性活动,如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农村的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和生活的体验中,丰富写作素材。

三阶段模式 篇12

多年来, 中药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实用型人才, 为中药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也存在严重不足, 如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已不能满足中医药学发展的需要;学生实习时间短、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能力偏低、考试方式落后等问题。总之, 传统模式培养的中药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药专业人才是我国医药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甘肃省中医学校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式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现将近3年来我们围绕中药专业目标所进行的课题研究与建设工作介绍如下。

1 建设内容

1.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1.1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建设措施: (1) 增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 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评审课程建设的关键。 (2) 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进行整合, 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3)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岗前培训考核相结合。

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措施: (1) 由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共同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确立教学内容。 (2) 将中药调剂、制剂、药品营销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 将工作情境和学习情境融入教学活动。 (3) 制订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调剂与制剂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综合技能训练和医药商品学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施性课程标准, 并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评审。

1.1.2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践行“工学融合, 多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递进式教学[1]。1~4学期与医药企业、中医院、社会药房共同承担工学交替的教学任务: (1) 充分利用资源, 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认识中药专业工作领域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见习2~4周, 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5~6学期组织学生到医药企业、社会药房顶岗实习: (1) 以“学中教、教中学, 学中做、做中练”为主线, 在药事管理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以增强技能、培养情感、锻炼意志、得到职业熏陶和能力训练, 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实际工作需求相一致、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2) 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工作, 了解本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状况, 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1.1.3 改进教学手段

(1) 利用仿真教学环境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 (2) 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及资源开展教学, 将“学中教、教中学, 学中做、做中练”贯穿于“教”和“学”的全过程; (3)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

1.1.4 研发个性化特色教材

制订以任务为引领, 以中药行业实际工作为主线, 实现两个“对接” (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岗位实际工作对接、与中职学生的认知前提对接) , 设置3个“模块” (目标与任务、理论与实践、达标与评价) 的特色教材研发方案。

1.1.5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校企合作制作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和中药调剂与制剂技术、中药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药品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药学服务中的人际沟通与形体礼仪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课件;构建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综合实训仿真虚拟操作系统。

1.1.6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学习情境, 构建“学-做-练-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突出校内实训室内涵建设, 新建中药模拟实训基地, 可进行从中药原生药材到成品的系列实训。 (2) 完成中药制剂生产实训室、模拟药房和药品质量分析实训室的优化改造。 (3) 在原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增添并更新仪器及设备。 (4) 营造职业氛围、完善制度标准, 实现学校教学环境与行业岗位环境对接, 形成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及示范于一体的中药专业实验实训中心。

1.2 师资队伍建设

1.2.1 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 校内专业带头人通过学术交流, 赴医院、医药企业实践, 了解中药专业建设和发展状况, 把握专业改革发展方向, 熟悉行业技术动态, 促使其具有前瞻意识和规划能力, 提升其教学、科研、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管理能力。 (2) 从医药企业中聘请专业带头人, 引领专业建设发展, 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教学改革。

1.2.2 强化骨干教师的培养

(1) 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实践;支持骨干教师独立或与著名专家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或技术开发项目;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学习、强化训练, 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2) 通过教研活动、继续教育、讲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观摩教学, 对骨干教师加大校内培训力度。

1.2.3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 组织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2) 选派教师进修、考察,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促进教学改革。 (3) 增加教师实践经历, 提高其行业实践水平, 增强工学结合意识, 实现教学和岗位工作对接。 (4) 要求教师两年内取得执业药师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 达到“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 成为行业技术能手。

1.2.4 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

(1) 完善青年教师与行业、企业、医院技术能手“结对子”的导师制,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2) 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来提高青年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

1.2.5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 建立健全兼职教师信息库及培训制度。 (2) 激励兼职教师积极参加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课程标准制订、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

1.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建设

(1) 中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1)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要求, 调研、论证、设置新专业。 (2) 校企共同研讨中药专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措施, 参与专业建设。 (3) 组织行业专家为师生进行专业思想、实训室管理、仪器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讲座或培训。 (4) 与企业进行业务交流, 优化办学资源配置, 增强中药专业办学实力。 (5) 每年召开供需见面会及校企合作洽谈会。

(2) 完善“订单式”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 (1) 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 (2) 聘请合作企业领导及专业负责人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 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对人才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的各环节当中,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构建校企 (院) 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1) 制订校企 (院) 合作委员会章程, 完善中药专业校企合作协议, 签订校企合作订单招生协议, 制订相关工作制度,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做到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建共享。 (2) 按照医药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 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承担岗位工作, 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提高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 进行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4) 建立校企 (院) 合作信息化互动平台。 (1) 制订《校企 (院) 合作信息化互动平台研发实施方案》, 规范研发的目标、任务及评价要点。 (2) 制订《校企 (院) 合作信息化互动平台管理办法》, 完善校企 (院) 合作信息化互动平台的组织、运行、管理和综合评价等机制, 明确校企 (院)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 主要成果

2.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 通过构建“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加强同行业的深度融合。

(2) 建立和完善了适合岗位需求的“多证融通”课程体系。加强了课程内涵建设, 构建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校企 (院) 合作制订了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3) 通过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条件改善, 提升了专业培养培训能力。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2套;研发校本教材4本;制作完成了7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2 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了一个具有“双师型”结构的专、兼职教学团队;聘请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型”教师7名、优秀青年教师8名;聘请和培养兼职教师10名。

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通过中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设, 提升了校企 (院) 的合作水平。

(2) 对硬件建设较完备的中药专业实训中心进行优化改造, 完成中药制剂生产实训室、模拟药房和药品质量分析实训室的优化改造。

(3) 完善“订单式”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成立了“甘肃省中医学校德生堂冠名班”, 共同为德生堂医药公司“订单式”培养员工。

(4) 构建了校企 (院) 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5) 建立了校企 (院) 合作信息化互动平台。

3 特色与创新

3.1 本课题的最大特色是其实践性

一所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老牌”中医药专业学校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中药技术突飞猛进形势下社会对中药专业技术人才新的要求?在历时3年的研究与实践中, 我们制订了适应新条件和新形势的中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系统, 培养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形成的专业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 并运用于中药专业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 具有推广价值。

3.2 人才培养方案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依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课程体系紧紧扣住了中药专业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使专业知识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适当超前。我们组织、编写及研发的涉及专业技能技术、实训及礼仪的4本校本教材、2套虚拟仿真课程实训系统, 均在全国中职中医药学校的中药专业及相关专业中首开先河。

3.3 有形化、具体化

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侧重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模拟或参加生产、经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量、价值、竞争和效益等意识, 培养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合作能力。

3.4 中药专科教育改变了本科压缩型的旧模式

中药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课程设置均紧紧围绕中等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改变了本科压缩型的旧模式。

4 展望

经过近3年的专业建设, 完善“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医药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校企 (院) 共建“多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共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基于中药调剂、中药制剂和药品营销岗位群工作任务, 创设教学情境, 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摘要: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 中医药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中药专业人才, 是我国医药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甘肃省中医学校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三阶段式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关键词:任务引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腹地物流园区建设研究下一篇:压力容器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