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四环节(共4篇)
三阶段-四环节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生源
我校位于城郊结合处,此地段学生大多数去了市区相对较好的学校,剩下的生源主要以外来务工子女居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基础薄弱。
2.基于教师
我校是一所新整合的学校,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一直任教生源质量不太好的高中教师,他们急需适应初中的教学;另一部分是一直在市区任教生源质量较好的初中教师,他们急需适应新校成立后生源质量大幅下降的这样一个现状。所以,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要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加以引领。
3.基于两校原有的教学模式
“三关注”课堂模式是原高中教师基于生源相对薄弱的状况,侧重于理念层面,强调教师深度思考的教学,需在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上下功夫。“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原初中教师针对生源相对整齐的现状,侧重于课堂操作层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我对这两种模式研究后发现,“三关注”更侧重在理念层面对课堂提出要求,操作上相对模糊,是课堂教学的一条暗线;“四环节”更侧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操作,是课堂实施的一条明线,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二、理论基础
1.布鲁纳发现教学法的思想
美国著名认知学派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不是将知识的现成结论提供给学生,而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经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同学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强调学生的主体认识作用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更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的对象。
三、“三关注”“四环节”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目标启动、情景引入,即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或问题情景来引入新课(见图1)。
目标生成:通过大屏幕展示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
自主行动、前置学习:学生对照目标,自己读教材,学习文章,完成前置学习内容。
反馈学情:采取异步指导法,即先是教师与各组长间的互动,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动;然后是组长与组员之间的互动,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并进行指导点拨;最后由各组长汇报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标启动和自主行动两个环节对应的是“三关注”中的关注学情环节)
合作互动、多元互动:包括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环节。
生本对话:主要是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再读教材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生生对话:主要是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体现同学间的合作学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对话:主要是针对前面学生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互动形式:既可以是同座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对话,还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对话。
互动方式:采用多元互动(动口、动脑、动手)。
(合作互动环节对应的是“三关注”中的关注互动环节)
检测促动:学生用5~6分钟时间完成检测试卷,然后采取异步指导法进行评价,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检测互动环节对应的是“三关注”中的关注达成环节,我们不仅要求检测,更看重检测效果的当堂反馈,要形成知识的回路。)
四、“三关注”“四环节”
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我以牛津初中英语7 B Unit 3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Reading I一课为例,具体说明“三关注”“四环节”的实施策略。
Teaching and learning objects(教学目标):
(1)To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Sunshine Town;
(2)To grasp the vocabulary about the lifestyle and activities;
(3)To learn to introduce Sunshine Town.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1)To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Sunshine Town;
(2)To grasp the vocabulary about the lifestyle and activities.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1)To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2)To learn to introduce Sunshine Town.
(一)目标启动
1.情景导入(Lead in)
T: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It’s...
T:Is it warm today?Spring is coming and it’s the best time to go travelling.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spring outing?OK,let’s go to visit Sunshine Town in this class.Let’s go.
2.目标生成(show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bjects)
T:So today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Sunshine Town.Look at the learning objects above.Please read them togeth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objects(教学目标):
(1)To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learn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Sunshine Town;
(2)To grasp the vocabulary about the lifestyle and activities;
(3)To learn to introduce Sunshine Town.
(二)自主行动
1.略读(学本交流)
T:We know a group of exchange students are coming to Sunshine Town.The Class1,Grade7 students are preparing a video presentation.Now look through the text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ree questions below.Try to underline the answers in your book.
学生大声朗读,并画出有关下列问题的重点句:
(1)Where is Sunshine Town?
(2)How can we go there?
(3)What can we do there?
T:Now let’s check the answers...
T:You can see there’re many things to do in Sunshine Town.(学生齐读四项活动)
(三)合作互动
1.阅读思考(生本交流、师生交流)
Read each passage silent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think about at most 2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Now,each group only needs to read one paragraph about one activity.
(1)Group1 and 2:stay in a quiet town;
(2)Group3 and 4:go shopping;
(3)Group5 and 6:eat Chinese food;
(4)Group7 and 8:enjoy Beijing opera.
(学生默读2分钟)
2.合作质疑
T:Are you ready?Now please work together and choose one or two best questions.Pay attention to the rule,please.(生生交流)
(1)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each group and choose two questions.
(2)Discuss the chosen ques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and choose two valuable questions.
(3)One leader of each group writes down their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3.细读答疑(生生交流)
T:Well,now we have so many valuable questions.First,read them together loudly,OK?
(学生齐读8个问题)
The leader of each group asks other students to answer questions.
(1)Read the whole text loudly.
(2)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教师与学生评价)
4.深度理解
T:I think you have mastered the whole passage.Now let’s do further reading and finish a task-based exercise.
(1)Finish a table alone according to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Discuss and check the answers in groups.
(3)Conclude the skills of doing task-based exercises.
(4)Deal with difficult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and top students.
教师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1)独立完成任务型阅读。
(2)正组长提交答案,教师批阅;副组长组织组员对答案进行初次商榷。
(3)正组长回归小组进行第二轮讨论,最终敲定答案。
(4)成果汇报。
(四)检测促动
T:You did a good job today.Now I want to know how much you have learnt today.Let’s have a competition.First,please look at the game rules carefully and be active.
(小组竞赛)
(Have a competition to check if students have mastered the knowledge in this lesson.)
T:Now the exchange students are coming to Sunshine Town,would you like to suggest some activities for them?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make a dialogue.
(Make a dialogue about Sunshine Town.)
五、反思与感悟
我将“三关注”“四环节”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思考,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具体教学体会如下:
1.“目标启动”环节,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会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2.“自主行动”环节,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引导学生预测文章主要信息,把握主题内容。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问题,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挖掘文章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缓解学生的读前焦虑。
3.“合作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察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内心困惑。困惑的解决就是对文章更深层的挖掘和理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提升。
4.“检测促动”环节,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和巩固,从听、说、读、写四个维度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语言,深入感知文章主题,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此环节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对于鼓励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以及增强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李杰,陈静波.基于思维开发的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7).
[3]叶建映.例谈阅读文本的解读与处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3(2).
[4]Curry A D.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cam bridge:C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66.
[5]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三阶段-四环节 篇2
荣成市第五中学
袁雪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和运用,作为青年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运用者,更应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者和反思者。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语文课上如何促进高中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课堂上被动、机械的学习接受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和思考的。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时数大大减少,语文课每周不超过五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广和运用王旻老师提出“三板块四环节”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努力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状况。现将自己两年来接受、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反思。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提出后,随着平时的运用与研究,我们又不断的加以改进,现在基本确定下来,主要内容是第一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即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前,一般是新课开始的前一天晚自习,学生利用“预习学案”自学,巩固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找出自主学习中所不能解决的知识点并做好标记,这样第二天上课时一开始便可以进行小组内部交流“预习学案”初步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
第一板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即小组独立活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初步探究解决“预习学案”中自主预习学习存有疑难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合作,使这些疑难部分得到初步解决。然后进行集体交流“预习学案”,展示出经小组合作讨论也未解决的问题,发挥班集体的智慧进行二级解决,最大限度地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最后教师对集体交流的疑难进行最终解答,并对本课重点(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式解决,最终完成“预习学案”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第二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三环节教案的使用,提出五个问题,提升五个方面的能力——在教案中针对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五个问题,主要包括理解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联想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环节利用五个有层级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鉴赏,由浅入深把握文本,以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第三板块回扣检测板块,第四环节复习学案的运用,复习反思,当堂运用,针对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以及易混易错的知识,利用“复习学案”进行课堂检测,对本课进行知识回扣和反思,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在实施“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对学生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不可取,“老鼠见到猫”的师生关系更不可取;另外还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单纯的表扬和批评早已不被学生接受,表扬中需带鼓励,批评中需带促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逐渐的还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求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关键。这同样需要我们教师的正面引导,使学生“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等等,当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就完全达到我们培养的目的了,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整个四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如过去一样大包大揽,一言堂,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给学生过度的自由,对学生撒手不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明白探究、合作、展示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及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不能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干预”的错误想法,因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会因缺乏正确的方向感而变得茫然无措。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解放,老师可以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也可以从被动的填充式中走出来,走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
在实施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上,我们不断发现这种模式还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完善。例如,我们高中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而文言文的学习又以诵读为基础和前提,我们设计的“预习学案”以基础知识为引导,以五个能力的提升为要求,在培养学生诵读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对于诗歌我们可以从修辞以及韵律等方面进行指导,交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前两天,教研员过来听了一节《兰亭集序》的授课,从学案设计到讲课方式都给我们提了好多新的建议,《兰亭集序》作为一篇序言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在指导时就要抓住其对生死的感悟进而进行背诵,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课堂上五个能力的训练有些多余,而且这篇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与其在分析与锻炼能力上下功夫倒不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与记忆。还有平时我们在授课当中,对于每篇课文的处理如果都按照五个能力的训练,内容太多,量太大,从老师的备课到准备资料,到教案的制作与课件的设计以及最后的“复习学案”,可以说前期投入精力特别大,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学生,而有时这些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其实反过来想想,的确如此,我们所做的设计都是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的,都是按照我们想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安排的,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相应的兴趣与主动性,更何谈学习的积极性呢?
所以我想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对学生主动性的尊重,将阅读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写作训练能力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对学习的检测上不能只满足于复习学案的使用,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还是得通过习题体现出来,所以在复习学案之外我们还要穿插更多的练习,以练习带动学习,用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上也要分清侧重点,每一个文本的学习只需体现出其中最重要的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即可,面面俱到的做法不可取。
三阶段-四环节 篇3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07-01
“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是一种新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引入认知语言学,可以更深层的促进教学上的深入探究。下面就“三步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模式,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 强化词汇认知,提高语言记忆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跟人的认知能力紧密相关的。认知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人在语言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以及人在运用语言、理解语言过程中的认知两方面内容。
在认知语言学视点下,词、词组、句子不是作为语法单位而独立存在,而是一个语义整合体。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将事物划分为上级、基本等级以及下级三个不同的级别[1]。
2 提升范畴化意识,增强整体语言概念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范畴,和人所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都是非离散性且边界不明确。范畴化对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中涉及到了词汇的原型。它指的是在感知世界中描述物体的最典型方式。
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博夫曾让受试者在相同的条件下辨认一组大小相同,但是高矮存在很大差异的杯子,并允许参与实验的人员选择不同的名称来代表杯子,比如说cup、bowl、mug等。用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认知原型在人的脑海中存在[2]。
3 提升词汇意象,增强语言联想
认知语言学认为,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人类脑海中对于认知范畴的理解与词义本身的理解是一样的,当人类的认知范畴出现扩大增长的情况时,对于词义范围的理解也会适当增加,最终形成我们平常所说的一词多义。
4 提升语法认识,增强语言理解
認知语言学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大量采用基于用法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及时引入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的知识,通过形象的感知和认知,消除学生对于传统语法知识学习的困惑。
5 基于认知语言学,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5.1 英语单词教学模式
义务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最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
5.1.1 模式框架
语音感知—— 引导观察—— 趣味操练—— 渗透学法—— 强化运用—— 书写提高。
5.1.2 操作策略
(1)语音感知。
仔细听单词的读音。听得准确才能说的正确,这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保证。
(2)引导观察。
看所学单词所代表的事物之形状。
(3)趣味操练。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单词的认读形式应该多样化,以认读为主,注重兴趣为教学策略,此外还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这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以下读单词的方法,做做玩玩认单词。
(4)渗透学法。
①比较法。
教师在课堂中应做方法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寻找单词共同点的好习惯,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新单词的记忆速度。
词尾相同,区分词首不同:
mother father brother;
rainy windy sunny;
Monday,Tuesday,Wednesday等表星期的词。
词首相同,区分词尾不同:
watch,water;
girl,gift;
shop,shoes。
首尾相同,区分中间不同:
hat hot hurt;
slow show;
shirt short。
中间相同:after often:
猜词法。
猜测辅音字母;
猜测双写的字母。
联想归纳法。
成串记忆,巧记单词,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食物的时候,由“food”这一词汇联想到“meat、fruit、vegetable”三词;由meat我们可以想到“beef、chicken、hamburger”等;通过词汇之间的联想,学生就能较为完整地学习到一类词汇。
围绕一个单词展开联想记忆,巧记固定搭配的词组和常用短语。
例如,有关go的词组:go to school, go to the park等等。
(5)强化运用。
将单词与句型融入故事中,有意识地重复语言点,使学过的东西得以巩固和记忆。
(6)书写提高。
听写单词也是反复的过程,再一次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
5.1.3 英语单词教学的组织原则
主体性、有序性、实践性、整体性原则。
5.2 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5.2.1 基本结构
(1)热身导入。
(2)课文阅读(包括:①整体感知、了解大意;②初读课文、回答问题;③合作阅读、找出知识点;④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3)拓展。
5.2.2 实施策略
(1)热身导入。
师生通过问答进行口语交际;通过课件,开展听和猜的游戏。
(2)课文阅读。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初读课文、回答问题;合作阅读、找出知识点;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5.2.3 组织原则
“两主”;趣味性;技巧性原则。
5.3 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它不仅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很有需要。
5.4 合作学习、提高能力
合作学习。它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方法,还可以能够帮助同学更好的学习理解课程,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知识技能。与此之外,它可以培养同学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它来提高同学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5 激励学习、增强自信
激励同学学习,可以有利于构建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同学更好地学习;也可更进一步的激发同学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6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教育的要求是基于学生的需要,高于已有水平并且是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达到的;必要着眼于唤醒、开发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自主发展;并且关注他们的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那么,建设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是学校教育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阵地。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引入认知语言学,不但能够强化词汇认知,也能够提升语法认识。因此,英语教学应该立足于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结合当前义务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认知语言学的特点,明晰语言和语言结构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彭建武.认知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三阶段-四环节 篇4
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持五个贯穿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经历四个教学环节
自主识字 合作交流 品读领悟 巩固延伸
二、各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1、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最重,识字量最大,识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因此本环节的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2、操作要领: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在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种说法给老师提供了两个方面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3、自读识字环节注意事项
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是只知道这些大致的教学流程就可以了吗?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学策略的大致环节就能贯彻好、运用好、体现好这种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种模式、策略的运用,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就拿本环节的“引导学生自读识字”,这里对老师们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这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用哪些方法去引导?怎样通过引导使学生能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识字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识字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一、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从策略中看不难看出: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教学手段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识字交流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交流方法 创设情境乐识字。编唱儿歌助识字。组织游戏趣识字。
一、创设情境乐识字。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创设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组比赛等等。
二、编唱儿歌助识字。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还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诵读,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生字中的“停、篮、翅膀”,有的老师就编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编儿歌和顺口溜,一方面提高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趣识字。这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摘苹果、开火车、造火车、抢答等。其中造火车的游戏非常适合生字的巩固与积累。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在组织识字交流活动时,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图像;条件稍差点的乡镇学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不论运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项:
1、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 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案例:
我们在听《自选商场》一课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熟练地读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标的名称。等她话音刚落,旁边听课的老师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个商标名称“腹痛水”中的“痛”字写在听课本上请她认,不料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遮住“痛”字再写了一个“腹”,她还是不认识,又写了一个“水”(刚学过),她马上读出来了。最后当“腹痛水”三个字一起出现在她眼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小女孩响亮地读出“腹痛水”。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我们在设计交流识字环节时,一定要关注识字的层次性,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让学生凭借多重语境和生字复见面后,再让生字独立出现在学生面前。
3、不宜对生字逐一进行字形分析。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编写者强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而非通过繁琐的字形分析来达成识记的目的。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从我们教牙牙学语的孩子认字也有这样的经验:出现一个字,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他对字的印象,过不久,他就能从其他地方找出这个字,而并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组成。在这点上,有很多老师走过类似的弯路,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因为难点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觉得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
哪些字需要进行字形分析呢?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读书交流
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收获的交流时,我们往往会用“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还会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我提出来并不是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相反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些用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怎样用好?这里还有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问题,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用五分种的时间就能熟记其基本环节和操作要领,但要看实际在课堂上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千人千面的感觉了。同样是引导学生谈感受的一句课堂用语,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课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整体知其实就是走了过场,走了模式,这是我们今后应用策略进行教学的一大忌。
“你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的质疑,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有些老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哪些是提出的当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哪些是接下的课堂中要着重领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课的质疑走了形式。
总之,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价值的体现,在于教师的点拔诱导,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合作交流环节注意事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一、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有三个,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能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读进行情感的表达。目标的确定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全过程。
二、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 教师必须胸中有书
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还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去读、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同伴能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的”,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案例: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燕子妈妈说的话,并出示燕子妈妈的话,让学生比较燕子妈妈这三句话的不同,引出(“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然后就以这三句话为抓手,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妈妈说的话为什么不一样?她为什么这样说?每次她会怎么想?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的心情。再把学生体会到的这种感情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尝试当当燕子妈妈,读出燕子妈妈意味深长的语气。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听了艰艰的话小燕子是的表现。体会到:小燕子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收获大,一次比一次感到高兴。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师生分角色感情对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让学生要读中体会小燕子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的喜悦之情。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就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有敏锐的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如《丑小鸭》一文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1、能给“讥笑”换个词吗?小鸟会怎么讥笑丑小鸭?
2、“猎狗追赶他”如果请你给这句话画一幅插图,画上的猎狗会是什么样的 ?丑小鸭呢?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仿佛来到野外,他们满怀同情用语言描绘着丑小鸭的遭遇:“小鸟说„你是世界上最丑的,没有人愿意与你交朋友。‟”“猎狗张牙舞爪,瞪大眼睛,一幅凶神恶煞的样子。“丑小鸭好害怕,缩着身子,拼命往草丛里钻。”这是学生从心底发出的最纯真的声音。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惊恐万分“等词语,及时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情感。学生情动而辞发,获得思想与语言的同构共生。
三、品读领悟环节注意事项 要避免平均用力,以讲代读,教师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第四环节:巩固延伸
一、学习目标:巩固本课的字词句,提高应 用能力,开拓视野。
这个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要知“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存下去、延伸开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作为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延伸,其实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个创造的空间。
二、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这一方面的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示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案例:
《小壁虎借尾巴》
最后的拓展延伸,可以设计,其他动物的尾巴还有什么作用呢?(富有实践性问题)或者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想想看,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富有想象性的问题)《我们知道》
课堂的巩固延伸环节的设计:
1、对课文的背诵。(积累)
2、根据教材的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来说话。(运用)
3、最后作业布置:写风、画风。(延伸)《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在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样情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刻感悟文中蕴含的做事的道理。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头饰,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老师进行指导点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还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想象燕子妈妈第四次、第五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这样可以整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从而明白“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道理。
三、巩固延伸注意事项
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的进行巩固延伸。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巩固延伸的内容要适度。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建构背景
1、新课程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的困境 高耗低效 讲风盛行 呆板教学 重复学习
二、教学策略流程
预习探究 合作交流 品读体验 巩固延伸 预习探究
1、预习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构建与储备及体验情感的学习过程。预习中,教师要作以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预习中,学生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又有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生成本课的重、难点。
2、探究
探究 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史密斯: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而阅读理解则是使你的问题得到回答。使疑问得到解答的理解性阅读就是一种探究性阅读
3、学习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4、操作要领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步放在课前完成。
5、做什么,怎么做?
“出示预习提纲”:教师不仅要备课标、教材及相关知识延伸、拓展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背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案例:《开国大典》、《威尼斯的小艇》
“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完成预习要求”:教师要作指导。内容: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扩展延伸 方法:读、思、问、议、评习惯: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6、误区:
课前做练习,重结果,轻过程。合作交流
1、学习目标
巩固字词,资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操作要领
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流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申,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问题,适当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预习收获、质疑问难。” 合作:“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 交流:态度、表述、倾听、分享、生疑 教师的作用:“点拨、纠误、引申”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丁半点的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错误认识及时引导,让每个学生都站到开往下一站的平台上,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但并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要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3、误区:简单形式上的统一答案 品读体验
1、学习目标
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2、操作要领
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3、注意事项
(一)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1、品悟理解:理解是阅读的核心,是从书面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层次的,对意义的把握由浅入深,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这些都和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
2、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景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进行欣赏朗读,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3、评价积累:是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如果欣赏性阅读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的话,评价性阅读则是通过对文本的分析、鉴别及价值判断获得理性的认识。
(二)抓住重点句段:什么是重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三)重视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的活动。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理解、评价、鉴定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所以,也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常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顿悟、感悟等来认知文本,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巩固延伸
1、学习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 ,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2、操作要领
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关阅读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3、练什么 ? 怎么练 ?
4、注意事项
全体参与 每个学生都应受到扎实的语文训练,学有所得,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关注弱势 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千方百计地使其在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得到发展.从严要求
一是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二是讲究科学的方法。
三是要多鼓励。把握关键
训练要抓住关键处练。关键处在哪? 一是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关注学生练习中的薄弱环节。
三是把握年段要求,注意前后训练的梯度。
预习探究 注重习惯养成 合作交流 注重集思广益 品读体验 注重层层提升 拓展延伸 注重扎实有效
“自学——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产生的背景。1.总结、推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
①总结近年来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
②学习借鉴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
杜朗口 “三、三、六”模式
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六环节:
预习交流 明确目标 分组合作 展现提升 穿插巩固 达标测评
2.努力解决我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教学目标意识不强,目标达成度不高。内容缺乏开放性
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评价上 不够全面
二、“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
预习探究 交流展示 达标测试 反馈纠正 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预习要求 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操作要领: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拟订预习提纲,明确学习任务,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预习收获,展示预习成果,初步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句段在小组内研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介绍本组学习内容,展示本组阅读、研讨、交流的成果。反馈纠正
学习目标:对学习所得进行反思总结,纠正错误认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展示,抓住课堂的生成点,反馈、讲解、引导、纠正,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思考,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起来,并形成能力。达标测试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读写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以试卷、同步练习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实践性 2.探究性 3.创造性 4.全员性 5.合作性 6.终身性
四、“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
2、重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诵读、感悟、积累与运用。
4、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5、重视拓展延伸。
五、“自学——交流”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视学习小组的划分
(二)改革教师的备课
1、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拟定预习提纲
3、预设合作学习的问题
4、预设调控的程序和措施
5、拟定检测反馈题
6、拓展延伸
(三)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 朗读、默读、诵读的技能; 精读、略读、浏览的一般方法;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初步方法; 简单的记叙、说明的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崔峦《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学什么》)
(四)程序是灵活的,不可机械照搬。
(五)不可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运用策略就注意的问题:
一、策略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
二、我们承认策略,但不唯策略是从,教学要有一定模式,但不能模式化。老师们要创造性的去应用模式,鼓励创新。
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本策略尚处在实验修订阶段,老师们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想有大家的共同参与,我们的教学策略将会一步步趋于完善。
【三阶段-四环节】推荐阅读:
第一、第二阶段第一环节督导会汇报材料05-25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性总结09-16
三阶段三准备09-08
三阶段05-18
三阶段博弈10-20
三阶段训练05-08
三阶段控制05-26
三阶段模式06-20
三阶段模型01-03
三阶段法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