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2024-09-05

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共12篇)

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篇1

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听到有学生说了这样的话:“体育课一点也不好玩, 还不如聊天、打瞌睡来得实在。”刹那间, 我的心为之一震。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认定这只是极少数人的无知想法。于是, 我深入到学生当中对此展开调查, 结果令人汗颜:多数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简直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 很多体育教师深有同感。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 学生们三三两两借故偷懒, 躲在树荫底下聊天嬉戏, 尤其是女生, 对体育更是毫无兴趣。只有少数人按照老师的要求, 积极地投入训练。难道体育课只是闲聊消遣的“美好时光”吗?难道体育课就真的如此一无是处吗?

对此, 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 以及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在体育教学中炼就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 一切都是空谈, 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由此可见, 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 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 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 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 克服困难, 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 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开展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 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 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 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而且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 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错误的肤浅的想法, 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竭尽全力, 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 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符。特别是现在的家庭, 孩子少, 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 百般迁就,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 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 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凡事不顾大局, 只想到自己, 从而破坏班级的团结, 引起同学的不满, 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 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 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 没有队友的配合, 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 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 取得佳绩。这些体育活动能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 从而改掉自私、狭隘的毛病, 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 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在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 在这期间, 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 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天性使然。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 只是心存胆怯。于是, 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 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象征性的惩罚, 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 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 商量对策, 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 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 不得不参加, 但参加的次数多了, 心态也自然了, 不但没有了压力, 反而乐在其中。慢慢地, 他们的话多了, 也喜欢与人交流, 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的人类, 竞争意识强, 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其如此, 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 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 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 也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是不可取的, 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 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 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 失败者郁郁寡欢, 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 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 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 他们渐渐发现, 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 不必过于在意, 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 这是多么不应该。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 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收益匪浅, 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综上所述, 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 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 努力创新, 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篇2

论文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作用认识

论文摘要:有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奎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的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欲欲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呀。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五、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大胆创新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百利而无一害。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越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王义、徐玲玲、余明月.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04期.

[2]周镨、韩恩利.应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J].职业时空,期.

[3]戴俊华.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年02期.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篇3

一、体育能让学生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的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中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人们都说初中是最关键的三年,它将决定我们今后的发展。

近年来,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体育课中发现学生怕苦、怕累、怕难的现象较突出(尤其是高中女生),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耐久跑)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体育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为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长跑测试,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学生就紧张,每节上课之前都有学生过来向我请假,或者问我:“今天长跑测试吗”当听到我说不考时,就像如释重负一样,但是如果要考了,就会“啊”的好响。确实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了,所以在这一方面要更加下工夫。开始的几次测试我都不以时间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了,只要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慢慢地学生的信心树立了,意志也增强了。

第一,要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首先要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如结合当前实际,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其次,开展评比,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例如在体育课上,分小组评比,对于那些主动、努力完成"较累"、"较难"的内容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第二,要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意志。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有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学生的行动也不外乎于此。因此,激发学生的正确动机,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重要作用。我多次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例如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我都夸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尽管这是一个微小的话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改进授课方法,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在800米、1000米的练习中我还设立“关卡”,所谓“关卡”就是每到一个点就到那边去报到,在纸上打个洞,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质。3、身教重于言教。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锻炼身体。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

艺术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4

一.艺术教育给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和空间

艺术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艺术追求是一种美的再现。体育是美再现的一种载体, 体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再现美的能力。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不能把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展现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能整合艺术教育的内容, 使体育教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体育教学也就能够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也是一门艺术, 因此, 体育教师要用美学标准来创设优雅、舒适的教学环境, 配备安全实用的运动器材, 使学生感觉到一种安全感和兴奋感, 较快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动作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越强, 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增强在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时, 尽可能地通过游戏、体育舞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进而达到一种“学中玩、玩中乐、乐中学”的教学氛围。

二.艺术教育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 对他们运动水平的提高和比赛保持良好的生理、心理状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在音乐伴奏下可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 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得到合理的交替, 改变神经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使运动员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强, 以增加表现效果, 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同时对学生运动生理研究发现, 音乐的节奏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调节运动员的节奏, 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增强自信心, 鼓舞士气, 提高学习成绩。艺术教育培养的文化精神, 意志能力, 可以“移植”在体能体魄的教育中, 促进和激发受教育者的体育活动。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精神境界和意志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主体克服生理意义上的惰性, 实现体育目标。

三.体育与艺术的整合, 能挖掘教师设定合理教学目标的潜力

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 目标统领内容, 同时内容的选择应能够折射目标。但是以目标统领内容要避免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在认真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水平目标的基础上, 依据内容标准, 结合学校、学生、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编具体内容。新课标虽没有对教学内容作具体规定, 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学习内容和考试标准, 更不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它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出来的学习价值来制约、指导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并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 才能切实贯彻“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等课程基本理念, 改变教师消极、被动执行《课标》的局面, 将体育教师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发挥体育课程的课程优势, 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既育体又育人的教育目的。

四.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学校的艺术教育主要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性的课外活动来进行。美术和音乐是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美术教学是培养视觉艺术感受力的主要途径, 音乐教学是培养听觉感受力的主要渠道。在体育教学特别是游戏教学中音乐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符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具有怡情益智的功能。利用音乐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陶冶他们的思想感情, 激励他们向上。有的学校在课间、饭后或学生学习较疲劳时放一段轻音乐, 以调节精神, 消除疲劳, 也是艺术教育的延伸。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音乐与游戏和体舞蹈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能歌善舞的能力。

谈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作用 篇5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更是一门艺术”是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中获得美的熏陶、美的进化、美的感染.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知道,在人们心理的知、情、意三维结构中,情感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都是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感情,创设相应课堂氛围,才能使语文教学的生动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如讲《最后一课》时,如果不深入了解韩麦尔先生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和写作背景,就难以讲好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愤之情,难以引起学生进入作品深沉的意境。备课时动情于心,讲课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倾注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美读”,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创造引发情感的情境,营造氛围

人的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和氛围。教材中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都是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社会场景、人物情节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团畛龊喝?,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候骑,都户在燕然。”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笔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然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作者通过诗的意境来抒发诗人被朝廷排挤,虽有淡淡的愁绪但是尽显诗人的豁达与奔放。

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创设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景和氛围,铺平道路,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意境,受到作者情感的陶冶、感化。例如,执教《七根火柴》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受伤无名小战士数火柴的语调读“一”时,由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语气应稍强,露出喜悦;读“二”时,伤口可能隐患作痛,语调应稍微地重些;读“三”时伤口可能发作得厉害,但强忍伤痛,声音从牙缝中挤出……几个枯燥的数字,竟被学生读出一个悲壮的画面!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艺术世界。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情感具有倾向性,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如魏巍同志《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志愿军战士则是由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无限热爱,而转化为对美国侵略者的无比憎恨的。人的情感倾向影响或支配人的行为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调节学生的情绪,因为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反之,低沉、消极、否定的情绪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之适应教学活动,与教材中的情感氛围相吻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浅议情感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篇6

一、良好的情感有助于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通常,心理情感因素障碍越小,教师的施教越顺利,学习效果也就越好。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接受的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的移情和共鸣,使情感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动力。

首先,从教师道德情感的感染作用看,应使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体育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讲述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具体事例时,以高兴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称赞的词句,使学生产生荣誉、向往、仰慕的体验。教师情感的感染、行为的感染,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教师爱的感情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很多实例都证明,一个被教师所喜爱的学生,会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相反,则自暴自弃,不思上进。

其次,从教师上课的情绪看,教师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学生也会注意力集中,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会表现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动作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反之,则思维阻塞、动作迟缓、接受能力差。在这方面,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第三,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准确设计情感目标。如果教师对情感目标有所忽视,教学内容就很难感染学生,教学手段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快乐体育”教学受到学生欢迎、获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情感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方法很多,而充满激情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体育教师感情丰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做到教之以情、授之以趣。要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根据中、小学生追求新、异、奇、趣的心理特点,有创造性地以感人的情感魅力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体育知识。兴趣、情感等是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对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身体力行,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情感的作用,使学生振奋精神、乐于学习。

三、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心理研究表明,愉快、轻松、乐观的良好情绪,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增强记忆力,使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潜能。丰富饱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利于提高他们的技术模仿能力和思维能力,举一反三;反之,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习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创设有益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推移,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情感教学用情感因素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情感共鸣的学习境界,有效地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7

一、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1.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在教育目标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 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 也是不断跨越障碍, 克服阻力, 征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地磨练学生的意志, 锻炼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不怕困难等品质。在游戏和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 互相协作, 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体育道德风尚。

2.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现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 使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

3.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是由素质教育的结构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决定的。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而素质就其层次与内容看,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七种。三类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七种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和劳技素质。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 重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增强体质, 掌握“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较二者可见, 素质教育的结构分类与体育教学的目标结构分类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 体育教学的每一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而且都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

二、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 长期体育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增

强学生的体质, 发展身体素质, 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基本知识, 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 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 还能培养学生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2.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所谓“成材之路, 不止一条”就是指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助其所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 培养公民意识。

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教育活动, 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要求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使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行为需要。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运动场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等以及参与竞争民族合作, 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 实现自我的意识为学生所感知。大运动的练习和比赛, 可体现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学会做人的准则, 这些都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三、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作用

1. 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改善机能, 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 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 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 因其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 保证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 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例如,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 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 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再如在体育教学中, 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 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 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 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虽没有激烈壮观的竞技场面, 但竞争精神随处可见, 课堂上出现比、学、赶的现象就是竞争精神的具体体现。学校内任何一种体育竞赛活动, 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想争第一, 强者胜、弱者败, 一切都有形地摆在学生面前。如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对抗赛 (篮球、排球、足球等) , 校际之间的单项或多项比赛。当发现自己处在落后位置而又渴望胜利的那种心理时, 无疑会激发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会促进学生克服惰性及自卑、放弃的不良心理, 刺激和强化行为的积极性, 体育运动所要求的追求胜利和取得更优秀成绩的精神, 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 对那些因不求上进而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感染和激励作用。

3. 激发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

获取新知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 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学习掌握知识———把知识运用与体育实践相结合———进行自我评价———获取新知”, 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二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启发学生去“想一想”、“练一练”、“问一问”、“试一试”, 力求自己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及能力

正如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 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 各种队列队形练习与技术练习, 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例如, 我们以“占圈”游戏为例, 指挥学生站在不同色彩的圈里做高人和矮人的游戏, 高人和矮人的游戏中互相托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队形图案, 依次变化着展现在学生面前, 大家便会觉得既新鲜又兴奋, 使学生能欣赏队形千变万化的美感。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 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5.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 学生都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和体验, 如新颖刺激是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促进愉快学习的条件之一。因此, 教学内容表现在新颖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乐于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乐学上, 要把教学重点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完成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而这种情感体验, 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 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 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6. 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体育活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多变性等特点。为了取得成功, 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 最大限度地调整自己的能力, 建立热烈而稳定的情绪, 正确把握住任何一次成功的机会, 同时也要面对任何一项失败, 总结经验教训, 从头再来。因此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烈而镇定的情绪, 培养正确评价自我, 评价他人的能力, 培养胜不骄, 败不馁的精神。这些心理素质对走上社会后正确地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认识目标, 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大有益处的。

实施素质教育, 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结合实际, 把体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以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促使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远, 张志国.浅谈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6) :631-631.

[2]李天白.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5 (33) :75-76.

[3]张忠, 陶骆定.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体育学院, 2002 (3) :51-52.

[4]高玉莲.谈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科学研究, 2005, (24) .

浅析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篇8

1、情感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1.1、情感教育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关键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整个的教学过程最首要的环节是认识活动, 但是学习在进行认知的时候, 必然有情感因素掺杂在里面。教育家曾有这样的理论, 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毫无感觉的将知识从一个脑袋转移到另一个脑袋里面, 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进行着心灵的互动, 这种心理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感情交流而实现的,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交流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过程的认知等, 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这又可以成为情感性学习。

1.2、情感教育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以外,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情感,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 促进学生既能适应社会, 又能发扬个性, 促进两者的和谐健康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 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的一种感化作用, 以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

1.3、情感教育是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果教师积极热情, 学生也会受其影响, 充满热情, 学习情绪高涨, 具有很好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漠不关心或者冷淡, 学会则会比较消极, 没有较好的精神状态, 自然没有很好的学习效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如果师生感情和谐, 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学习效率最高。

2、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的基础, 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的充满激情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十分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具有极大的热情来进行教学, 用自己的情感来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 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防止其知难而退,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情绪, 就能很大程度的感染学生, 使学生和教师更亲近, 更愿意沟通。由于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向学生传递技能, 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在整个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只有教师充满热情和激情, 学生才能动心。教师充满激情的教, 学生具有兴趣的学, 这种整体的互动情感必然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2、能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领悟其本质和内涵。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必须引导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学生具有兴趣后, 就会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从而能更加深入的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能更深刻的领悟其精神实质和本质内涵。

2.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快乐的情绪状态下, 思维会比较活跃, 记忆能力加强, 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能更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总, 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忽略, 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条件, 良好的情绪能轻松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能使学生出现创造性的思维, 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此外, 还能强化学生的智力, 稳定学生的人格,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常状态下, 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心理情感因素, 在学生的过程中压力就越小, 教学对于教学过程的掌控和教学内容的传授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必须是一种相互平等、互相信任的关系,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就会从心里和情感上有接受的意愿。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只有师生有情感交融, 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氛围。因此, 从情感上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教学才能举得更好的成功。

综上所述,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只有积极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下工夫, 才能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才能顺利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邵沐娟.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效能探讨[J].考试周刊, 2012 (31) :105-106

体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9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足以看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机构,高校教育是塑造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就要充分重视高校教育环节,充分发挥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的自身特点

体育教育具有的终身性、实践性、广泛性、社会性、艰巨性和挑战性等自身特点。体育教育的这些显著特点,使其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且不可替代。

体育教育的终身性已经被重视,(全民健身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可以树立起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曾说过:“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个阶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体育教育有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性。科学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调节人的情绪、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由于年龄阶段性,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情绪波动,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适当、科学的体育运动,会帮助大学生平衡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平衡这一年龄段的身心浮躁现象。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会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育的广泛性和社会性、艰巨性和挑战性等特点,体现在体育本身,以及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完成体育课程的过程中。例如:需要协助完成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保护、相互合作,能增长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性。中长跑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克服极点现象,使其意志品质也相应地得到磨炼。一些竞技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培养其挑战意识,增强应对挑战的心理素质与能力。

三、体育教育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素质教育是塑造人才的必要手段,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要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就要求高校教育着重于素质教育的培养。高校体育教育无论从最基本的强健学生身体,还是其内在与外延的特性,都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着教学内容,为素质教育的进行开通着教学途径。通过体育教育中的技能型、耐力型、对抗型的教学训练,大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和锻炼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并且从中得到良好的心理调节与心理锻炼,为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要使教师、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使师生更好地配合,从而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其次,学校应从管理层的角度予以重视,体育课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课程,因其自身的课程性质局限,体育课程无论从教师队伍到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充分重视。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在综合督导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状况的权重,从硬性指标上强化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最后,要高度重视实施教育的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素质教育的效果从根本上和微观上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如何,只有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师资队伍,才能为体育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软环境,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摘要:当代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素质的培养,是为了适应国家、社会以及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毕业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体育教育因其自身的终身性、实践性、社会性等特性,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素质教育,高校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月辉.试析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的特点及作用.今日中国教研, 2007.7

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篇10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列为培养目标,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一步认清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和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和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的改革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2. 对素质教育概念及内涵的认识

“素质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摒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是强调对学生素质的整体性自由发展进行养成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情感思想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其涵义非常丰富,既表现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涉及对一系列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又表现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是一种宏观的、理性的教育指导模式。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从人自身需要的角度规范教育,以人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社会为出发点去办教育。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尽管专家、学者们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看法不尽相同,但从提出的一些观点来看,有一些共同性。这些共同性包括: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性,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密切结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注重发挥人的智力潜能,强调人的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

3. 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发展人的素质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认识到所有学科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能动作用和积极的效应,更应看到学校体育教育由于它所特有的实践性和多功能性,在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上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1 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作用。

3.1.1 能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三基”,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适应环境与抵抗疾病的能力,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3.1.2 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意志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1.3 发掘学生的运动才能和天赋,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更高层次的队伍输送体育竞技人才。

3.2 学校体育教育影响学生情感:心理素质方面的具体作用。

3.2.1 从教材的内在因素分析

3.2.1. 1 田径、球类、体操。

在这些教材的科学和训练中,由于不断进行动作练习,所以必须注意观察动作的细微结构,理解其原理。运动锻炼需要付出顽强的意志努力,表现出巨大的顽强和果断性的意志特点,这有利于考验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能促进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1. 2 游戏活动。

游戏是孩童的王国,游戏活动的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与活动规划,并要求参加者自觉遵守。这些特点有利于培养参加者自觉自律,关心集体,团体互助,以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等意志品质。游戏活动的变化形式多,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通过游戏活动,学生智力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及各种积极的思维品质与想象力等都有可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3.2.1. 3 体育舞蹈、韵律体操。

这些极具有时代感的教材内容,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对学生追求美、陶冶美的情操、净化心灵有特殊的效果。

3.2.1. 4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素材,其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对于发扬民族传统、加强民族团结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

体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对学生情感、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在这方面的发展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3.2.2 从教学方法的因素分析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相同的教师、相同的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益不一样,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学生身、心、情、技、行的多维投入,因此会对学生产生多方位的效应。比如:耐久跑改换一个环境,由在校内跑改为到校外进行,或是将全体统一行动变为分组竞赛的形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4. 学校体育教育适应素质教育的思考

4.1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一直是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牵动着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教材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自身不断摸索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出了一套有自已特色的体育教材体系,但随着时代的突飞猛进,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对不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改革,进一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小学体育目标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在实施体育课程教材中,既要遵循教材大纲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又要结合选择一些时代感、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和形式充实体育教材内容,同时要注意把体育场活动类课程教材有效地组织好、协调好和落实好,与学科课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4.2 实施目标教育是体育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标教育从根本上变传统教育的“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变面向少数尖子学生为面向全体学生而进行教育的教育模式,较传统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更注重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培养;又由于目标教育具有较鲜明的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制约等作用,使教师教有目标(教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教?),学生学有目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能用较少的时间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掌握一定的目标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把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落到各级各类的目标上,才有可能全面地达到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此外,目标教学给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较客观可测的依据,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益。

4.3 针对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发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天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体育教育同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主体的体育潜能,施展他们各自的体育技能技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并非不要体育尖子,不搞学校体育比赛,而是把重心转向全体学生,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5. 小结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作用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深化,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改革行列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但鉴于其自身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体现其独特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1.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在教育目标下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优异成绩的过程,也是不断跨越障碍,克服阻力,征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地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不怕困难等品质。在游戏和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体育道德风尚。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现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实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使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

3.体育教学与素质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由素质教育的结构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决定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素质就其层次与内容看,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七种。三类即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七种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和劳技素质。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重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增强体质,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较二者可见,素质教育的结构分类与体育教学的目标结构分类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体育教学的每一项目标任务的实现,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而且都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

二、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长期体育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使学生懂得健身与保健基本知识,而且能塑造学生的行为、品质、个性、情感、兴趣,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品质,还能培养学生感受能力、观察能力、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与学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要求完全一致。

2.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天赋与特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谓“成材之路,不止一条”就是指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多方面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助其所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3.培养公民意识。体育教学是一种具有鲜明集体特征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在练习中按照集体的共同要求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符合运动规则和集体行为需要。使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人际关系、运动场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等以及参与竞争民族合作,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意识为学生所感知。大运动的练习和比赛,可体现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拼搏的精神和学会做人的准则,这些都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三、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例如,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再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体育教学虽没有激烈壮观的竞技场面,但竞争精神随处可见,课堂上出现比、学、赶的现象就是竞争精神的具体体现。学校内任何一种体育竞赛活动,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想争第一,强者胜、弱者败,一切都有形地摆在学生面前。如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对抗赛(篮球、排球、足球等),校际之间的单项或多项比赛。当发现自己处在落后位置而又渴望胜利的那种心理时,无疑会激发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心,会促进学生克服惰性及自卑、放弃的不良心理,刺激和强化行为的积极性,体育运动所要求的追求胜利和取得更优秀成绩的精神,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对那些因不求上进而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能起到一定的感染和激励作用。

3.激发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

获取新知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了解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学习掌握知识——把知识运用与体育实践相结合——进行自我评价——获取新知”,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二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启发学生去“想一想”、“练一练”、“问一问”、“试一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及能力

正如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队形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例如,我们以“占圈”游戏为例,指挥学生站在不同色彩的圈里做高人和矮人的游戏,高人和矮人的游戏中互相托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不同队形图案,依次变化着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家便会觉得既新鲜又兴奋,使学生能欣赏队形千变万化的美感。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5.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学生都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和体验,如新颖刺激是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促进愉快学习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学内容表现在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乐学上,要把教学重点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完成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相互观察、相互保护、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法指导下,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

6.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

体育活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竞争性、多变性等特点。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最大限度地调整自己的能力,建立热烈而稳定的情绪,正确把握住任何一次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要面对任何一项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因此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烈而镇定的情绪,培养正确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这些心理素质对走上社会后正确地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认识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是大有益处的。

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要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体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以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促使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远,张志国.浅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6):631-631.

[2]李天白.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5(33):75-76.

[3]张忠,陶骆定.谈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成都体育学院,2002(3):51-52.

[4]高玉莲.谈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J].科学研究,2005,(24).

[5]马凌.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体育教学,2002,(6).

童话教学对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 篇12

一.童话教学唤起审美体验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优雅奇幻的艺术魅力。安童生、王尔德、曹文轩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大师的作品本身就是一曲动人的诗歌, 蕴含着亲情、友谊、哲理、人道关怀等人间至上的情感内蕴。引导中学生阅读这些童话经典, 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深沉而美好的人间真情, 感受生命价值和道德情操的恒定力量。王尔德的《快乐的王子》仿佛浑然天成的钻石, 以童话的形式探讨着友谊、责任、希望、坚强等各种人生命题, 在小王子的世界中, 懵懂迷茫的初中生能够看到最纯美的感情和最尊贵的价值追求;安童生的《灰姑娘》则悲悯而又乐观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最广博的情怀, 写出了曾经有过自卑而试图摆脱自卑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历程……这些优美的故事饱含着对人生和社会最纯洁最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表达着主人公的快乐和忧伤, 诉说着对希望、同情、友谊、真诚等美好品质的执着追求。这些凄婉唯美的童话故事指引着中学生去认识世界, 挖掘美好的人情人性, 唤醒他们对世界和社会人生的纯粹审美体验。

此外, 童话的语言优美, 通俗易懂, 多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 形成奇幻多姿、充满想象的神奇世界。在童话教学中,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优美文字, 学会运用已掌握的阅读鉴赏方法来分析欣赏童话语言, 并将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在作文欣赏课上同学互相交流补充, 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在这种交流讨论中, 同学们不仅丰富了词句积累, 掌握了丰富的故事素材, 还不自觉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感受力。这种审美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更能激发同学们将之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丰富自己的作文语言, 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技巧。反之也能激励同学们多去阅读童话。

二.童话教学能够认识自我、宣泄情感

初中生面对着社会的纷繁复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多样矛盾,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 渴望解开人生和自己心灵身体成长的种种谜团和困惑。但叛逆的初中生又排斥师长的劝诫、不迷信权威,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乃至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 利用轻松幽默的童话故事能够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缓解和解决他们的人生困惑矛盾。如通过学习童话《巨人的花园》, 同学们应该明白只有敞开自己内心的花园, 学会和别人分享资源, 学会和别人交往, 才能融入鲜花芬芳的花园世界。《巨人的花园》教会了同学们什么是温暖、友谊, 如何和别人交朋友, 如何分享, 如何善待他人。对于自闭孤独的中学生来说, 相信《巨人的花园》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人际交往金牌课本。

此外, 当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学习压力大, 灰暗单调的中学生活压抑着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情感丰富却被压抑着, 行动欲强却被限制着, 他们的迷茫、恐惧、忧伤和愤怒长期得不到宣泄, 非常不利于性格发展和身体健康。而童话具有幻想、游戏、快乐、神秘等特点, 对于初中生的情感释放有非常好的作用。《皇帝的新装》可以让他们尽情嘲笑皇帝大臣的愚蠢;《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处境勾起他们深深的同情, 可以让他们在挥洒眼泪时也释放自己的悲伤和压抑;《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以让他们在失败气馁时学会如何坚持和顽强拼搏。童话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学会情感和行动的调和、完成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得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童话在他们单调的中学生活中提供了满足愿望、实现自我的机会。

上一篇:三阶段-四环节下一篇: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