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训练法

2024-08-25

三阶段训练法(共5篇)

三阶段训练法 篇1

英语学习需要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综合发展, 写作能力是许多学生的短板。英语老师应该让学生相信并深刻体会到:经常练习写作不仅能提高听说和阅读水平, 而且能学会思考。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老师只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给他们大量材料阅读, 但由于课时任务紧等原因, 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介绍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方法。

一、高一、高二阶段的基础训练

学生英语写作起步于初中, 但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写作始于高中。所以, 在高一、二, 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尤为重要。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从规范漂亮的书写到准确得体的语言使用都要严格要求。对于基础年级的学生来说, 写作能力的训练绝不等于多写几篇文章, 而应将写作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 将其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坚持用英语教学, 避免汉语表达。教授每一堂课, 教师都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包括生词讲解、语言点讲解等, 尽量避免出现汉语, 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更重要的是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一个生词或一句话, 同时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还可以提高听力和阅读速度, 一举多得。同时, 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单词复述课文, 这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在复述课文之前, 应向学生强调是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课文内容, 而并不是要求大家一字不差地背诵课文。因为, 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更乐于机械背诵, 而不愿意复述课文。为了兼顾复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教师可要求他们尽量用文中重点的单词和词组及重要句型复述;让他们利用列关键词或设计一些提示性的问题等方法复述课文。通过这样反复练习, 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文中的重要语言点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 单词句型的反复重现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 , 而且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总之, 采用各种渠道、不同方法, 让学生每天都讲英语、用英语, 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写作水平。

二、高三阶段的强化训练

通过高一、二阶段的基础训练, 高三学生的写作应该说水到渠成了, 但是,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 系统的、规范的强化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1. 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素材库。

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素材, 建立必要的写作素材库。这种积累并非只在于写作本身, 还包括扩大词汇量、多读文章、多背范文等。“学会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诌 (编) ”。老师应精选范文、典型段落等让学生朗读、背诵, 培养他们的语感, 保证足够的信息输入, 建立丰富的写作素材库, 这样学生才可以在考试取之即用。

2. 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

到了高三, 老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从训练的数量到写的质量, 都必须认真把握、严格要求。如果情况允许, 就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英语日记, 老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每周必须上一节写作课, 通过老师讲评、学生操练等多渠道系统地练习写作。除此之外, 每周至少还要布置一篇写作, 让学生写上作业本, 老师精心批改, 然后指出他们的典型错误, 对个别学生还必须进行面批;写得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上墙供其他同学欣赏借鉴, 这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上好一堂写作课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各人有各人的“法宝”。我觉得虽然任何一种课型都有一个中心任务, 但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孤立进行的, 比如写作课,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 我们可以在写作课上兼顾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如何上好写作课, 下面我和所有同仁分享做法。

1. 和学生一起浏览题目要求 (即进行审题、列提纲) , 同时

要求他们找出一些关键词 (key words) , 用英语列在草稿纸上 (为了避免出错, 可以将动词的人称、时态等带入) ;然后找一个同学将所列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讨论、修改。

2. 找几个同学将所列的关键词连成短文, 并加上必要的连接词。

3. 让一个同学到黑板前写出作文, 其他同学同时在下面写。

4. 另一个同学修改黑板上的作文, 与此同时, 找几个同学读出他们所写的内容。

5. 老师和全体同学一起批改黑板上的作文;时间允许, 可以将作文范文设计为短文改错题, 这样可兼带练习改错题。

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 学生不仅得到了写作能力训练, 口头、笔头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之, 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因此, 我们应想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方法进行训练, 以期让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不当之处, 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三阶段训练法 篇2

三年级最大的特点是有作文课了。提起作文,学生是眉头直皱,家长也是忧心忡忡。因为有了作文,三年级语文学习期便被理解成了一个转折期、困难期。大家也知道作文很重要,也很关心孩子的写作水平,但是习作教学存在着拔高习作目标的现状。低年级的写句被拔高成写段;三年级的孩子就要写成篇的文章,还要注意用上好词好句。这种要求使大部分孩子望尘莫及,产生惧怕心理。生活化作文教学缺乏内容序列和梯级上升的顺序。作文主题是随机捕捉的,缺少计划性,缺乏课程理念。因此不能确定主题指导重难点,造成训练不能螺旋上升,也不利于寻找解决所遇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其实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就是激活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只有让孩子在一次次心甘情愿的书写心灵的实践中,体会到作文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才能乐此不疲地去写。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那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就是降低作文要求,进行片段训练。因为作文片段训练耗时少,目标唯一,大大降低了习作难度,更容易唤起学生习作兴趣。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点评,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所以我们确立了《小学三年级片段训练教学策略的研究》习作实验课题。片断训练是相对于篇章训练而言的。它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种现象和一点感触,具体清楚地写下来就可以了。看到一个场面,可以描绘一下它们的情况和气氛;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明白;听到一段有趣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对话的内容和和他们说话的神态。片断训练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于整篇作文训练而言,片断训练有如下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整篇文章要求高,篇幅长。而片断作文长短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必为学生所乐意。而学生因爱写而勤写,因勤写而有长进,因看到长进而更乐于练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拓宽眼界,积累素材。片断训练内容广泛,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经常练笔,日积月累,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写起文章来也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3、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经常写片断,就必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极为细小的琐事。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必有提高,而这种能力正是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

4、有利于加深和扩大课内学习的内容。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练笔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这样,既可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片断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又丰富和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内外互为补充,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在两个多月的试验中,我们实验组作了如下具体工作:

1、制定序列化作文训练计划。“我的课余生活”“美丽的秋天”“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生在作文前搞调查,体验生活,利用作文、班队会、晨会等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体验能写出内容丰富,条理通顺的作文片段。

2、进行作文观摩课的教研。三位老师课前共同教研、磨课,指导学生写作。陈薇老师的《学写人物对话》一课,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张美红老师的《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一课,注重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五官,指导学生习作。王丽红老师的《短边长》一课,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巧妙地指导学生如何把一句话写生动、形象。三位老师的课均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写作。

3、编文集

有了写的热情,如何保持下去。我们欣赏管建刚老师的树立发表意识,让孩子收获写话的满足感。我们对学生的习作及时进行了结集,出版了《美丽的秋天》、《中国传统文化》作文集,学生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装订到作文集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给一缕春风就能催发,给一点阳光就能灿烂,像一粒种子随时蓄势待发。我仿佛听到了发芽、抽叶、拔节的声音!我想: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在过程中不断寻找、不断反思,我们定能有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快乐!

三阶段训练法 篇3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2-03

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了拉动经济的新引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的背景下,大学生无疑是创新创业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蕴含着潜力的群体,因此,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感召的变革之举。如何运用实践型、创新型、多样型的方式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就业质量,将会是教育界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教育部门通过“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引导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的意识能力远不能在社会创业这个大舞台上立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创业教育得不到重视、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教学方式单一、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等。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创业意识需要通过后天渗透和培养才能转化为创业能力。为探索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从以往的专业外教育转变为专业内教育,笔者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野下,提出“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教学训练模式的探究。

一、教育:“双螺旋结构”,创业与专业的融合

经济驱动方式的转型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全面推行,但是传统的专业教育已在职业教育模式里根深蒂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要想培养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能力于一身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贯彻落实创业教育的实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教育将代替专业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打造一个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在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融入创业教育,两者呈现平行的双螺旋结构,相互补充而且相互作用。

但是这种“双螺旋结构”受力是不均匀也不稳定的,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专业教育在整个大学阶段占据的比例较大,创业教育推行的力度不大;专业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课程体系,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待健全;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仍需要改革;创业教育强调创业实践,而专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教师擅长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范围不大等。因此,要维系“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就要关注这些维持两者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那么如何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保证“双螺旋结构”处于稳定的环境中?笔者从最主要的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1.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创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创业教育培养人才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开展,要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科需求和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从内部因素来分析,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要打通各学科领域的隔墙,创业教育可以作为专业性质相似学科的桥梁,搭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因为创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广泛,只有集合多种专业才有资本支撑得起创业活动的进行。例如,如果一个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创办一家公司,除了要运用到本专业的营销策划知识,还会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网页设计、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心理专业的消费心理学等。所以对人才培养机制的管理不局限于单个专业,要对个专业进行融合转变。

从外部因素来分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实践,在专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下,建立校企创业实践型学分奖励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走出课堂,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探究创业事宜,并尝试着进行创业,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进行创业,从校园创业逐步拓宽到社会创业,拥有创业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奖励,利用学分管理机制,奖励并激励自主创业的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的优越性择优参加创业大赛,以赛代训,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视野下“三阶段衔接,三课堂协同”教学训练模式的探究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整。目前,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课程体系,而专业教育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在各大高校已实施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显得比较成熟,相比之下,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而且得不到高度重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列入育人计划中,仅仅是被看作专业教育中的一小部分,将其划分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是职业规划等相关课程,使得创业教育远离了第一课堂教学,自然学生也就不能全面接受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占据比例不一,可以利用这种比例差距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专业教育是针对特定学科领域的高度中心化教学,创业教育是强调覆盖多学科领域的综合辐射化教学,所以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必须考虑创业教育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在这里我们提出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模式,把专业教育作为育人计划的大本营,有了基地的稳定,就可以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学科领域中去、扎根到每一个学科领域中,只有当学生在掌握自己的专业领域时接触到创业教育的内容,才能把专业知识和创业意识融合在一起,长期影响会碰撞出创业的火花。

我们以营销专业为例来说明这种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模式。营销专业的课程一般有管理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企业营销策划等,可以把创业过程涉及到的市场调查、创业风险评估、企业运营模式、创业商业模式等课程一并融合到营销专业教育中,这样会呈现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情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群众的消费心理,对创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在企业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对营销进行策划,从而达到市场营销和创业实践的效果。这种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的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的管理水平,传播了创业教育。

3.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

创业教育比较强调实践操作性,师资力量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状况不能支撑着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从数量上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从质量上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要求。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所以必须加强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

作为教师,对学科的专业知识的熟悉已了然于胸,但是创业教育涵盖的内容丰富,属于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教育,所以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创业知识结构和较强创业信息的捕捉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的信息和方向。

要加强教师创业教学能力建设,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参加创业培训(SYB)师资班,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把创业的知识融入通识课程的改革,促进各类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发,将新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满足学生创业者的培训愿望和需求。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师资培训班,教师前往相关企业学习,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制度,通过自身整理总结,形成独特的经验,把这份经历融合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带来更加立体的创业知识。

二、创业:“三阶段衔接”,意识到实战的延伸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作为一个创新时代的号召已经慢慢深入人心,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意识需要通过后天渗透和培养才能转化为创业能力,笔者提出的“三阶段衔接”是对学生创业意识到创业实战的延伸,这三阶段分别为创业意识渗透、创业效能提升、创业实战强化。

1.创业意识渗透

创业意识是一种创业的强大驱动力,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渗透一种创业意识,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要求和愿望来作为创业实践活动的最初动力,并且逐步把这种动力上升为创业动机,根据对创业领域的兴趣度和职业理想的追求,大胆开展创业活动,把创业意识进一步升华。

我们还是以营销专业作为例子,专业教育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市场营销的敏锐度和市场形势的洞察力,一位营销专业的学生如果怀有创业的愿望,受到创业教育的熏陶之后,就会在创业之前识别商机,利用商机意识发现市场的考验,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支持创业计划的实施。把在学校学到的营销技巧转化为智力资本和营销资本,凭借此来制定整合市场、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创业计划,到达战略的高度之后,就要考虑创业的风险,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创业提供了驱动力。

2.创业效能提升

创业效能是能够成功扮演着创业者的角色和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强度。有了创业意识的启示后,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提升创业效能,创业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创业意向,能够作为创业偏好的测量指标,决定着对创业活动的坚持性。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过程可能会跌宕起伏,需要有较强的创业效能来保证创业活动的实施。

创业效能是“三阶段衔接”中的第二阶段,也是影响最重要的阶段,创业效能对创业意识和创业实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业效能的提高会加深创业者对创业机会和商机的识别和捕捉的敏感度,对市场需求分析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新创企业的绩效,对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和企业的绩效有正面促进的作用。那么创业效能对于创业实战来说,关键是影响创业的信念和积极性,导致创业行为的进行缺乏动力,所以提升创业效能有利于强化创业实战的阶段。

3.创业实战强化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酝酿之后,要进入创业实战的真实操作中,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分析,确定创业战略、掌握创业管理、运用创业模式等来实施创业实战。

举个例子,在校园内文印的市场需求较大,而且校园内提供文印的服务不多,这样可以开设一个文印工作室满足市场需求,有了创业意识和创业效能感之后,要进行真实的创业操作。首先要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好创业实施计划,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平台获取一定创业启动资金,得到资金和场地支持,购置配套的硬件设备,一个创业工作室的雏形基本形成。接着要制定运营模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团队成员的工作,掌握创业管理。随着市场的变化,要对创业的战略做出调整,例如增加DIY马克杯印刷的业务,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转型升级,才能让创业项目持续发展。

要强化创业实战这一阶段,要有前面两个阶段的衔接,而且在创业实战阶段,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业的趋势,顺应创业的市场需求发展下去。

三、课程:“三课堂协同”,理论到实训的覆盖

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的形式进行传播,“三课堂协同”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从理论到实训的覆盖,分别是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实践训练。三课堂的相互协同,实现三阶段的衔接

1.第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课堂为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在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下,开展创业相关的课程,向各专业的学生渗透创业意识。

营销专业的课堂理论一般包括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营销策划实务、商务谈判、大学生创业基础、消费心理学等创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这些创业课程,让学生在课堂的氛围中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注重自身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的课堂上也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的转变。

2.第二课堂课外活动

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在校内开展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建设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融创业意识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而且课外活动成为了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拓展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以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主渠道之外,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贴近生活的创业项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效能感。

为提高学生创业管理能力,第二课堂主要开展ERP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沙盘,一方面继续渗透创业意识,同时提升创业能力,通过模拟沙盘对抗,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概况,提升对产品定位、广告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认知;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如预算管理、业务评估、岗位管理等知识灵活运用到沙盘模拟中,实现创业能力的提升。

3.第三课堂实践训练

第三课堂创业实践训练,把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落到实处,强化创业实践,引导学生把第二课堂的创业思维运用到第三课堂的创业实践训练中,而且把在课外活动中启发到的创业灵感,在第三课堂中转化为真实的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操作。

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国家政策提供了不少创业平台让大学生尽情展示发挥,大学生从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出发,挖掘身边的创业小商机,利用转换意识发展起来一个可操作的创业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平台,以项目运作经营为内容,进行创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实战能力。另外,对于优秀的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以商业界评委的商业价值观来评定创业项目,甚至有机会获得天使资金等融资,更加壮大创业规模和提升水平,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

四、总结

在创业教育的视野下,“三阶段衔接,三阶段协同”的教学训练模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实践与专业实习、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四方面的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创业嗅觉,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使学生毕业能自信走向社会,大胆自主创业、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号.

[2]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7(4).

[3] 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

养猪三阶段驱虫法 篇4

1 药物剂型及用法

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每袋5 g, 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使用说明每10 kg体重用1.5 g粉剂拌料内服。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注射液:1 m L含阿维菌素 (或伊维菌素) 10 mg, 按50 kg体重用1.5 m L进行皮下注射。

2 使用阶段及目的

仔猪阶段:45日龄的仔猪体质较弱, 是寄生虫感染的易感群体, 此时驱虫可保护猪免受寄生虫的侵袭。

架子猪阶段:猪从90日龄起开始育肥, 此时用药有助于降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损失。

初中作文教学仿写三层次训练法 篇5

所谓仿写, 就是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 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它分为两种模式, 从整体上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称为全仿, 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叫点仿。其中, 点仿从局部入手, 可供选择的内容较多, 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 以片段做仿写训练, 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 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例, 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 即范例中将被模仿的地方。教师最好能精心选择那些在思维拓展力、文笔、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段进行训练。

例如下面展示的这段范文, 便具有独具特色的写作点及仿写点。

“阳台上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笛音放出去, 笛子的开朗广阔尽皆出来了。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笛韵嘹亮, 仿佛是天籁,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风则更好, 笛声自身是风, 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梦魂一惊, 忽起辽远之思。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望出去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叉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吹吹笛子, 有一种人生在世的感觉。雨天吹起来异常沉闷, 笛音锁在雨帘中, 承不了上文, 启不了下文。可是笛子还是要在山头或是草原上吹, 才最能领略它的春光明媚, 春意剔透。”

本段文字淋漓尽致地书写了作者吹笛子听笛音的内心感受。以往我们司空见惯的描绘乐器声音的写法无非是单纯描绘音色特质, 罗列听者情绪随不同乐曲的变化, 用修辞美句堆砌铺陈等。本片段在写作上则具有独到之处。首先, 作者打破单一的时空界限, 将笛音放飞到城市的夜空和阳光之下, 随后又让乐声在雨中舞蹈, 在山头草原上恣意飞扬。其次, 作者实写笛音, 行文却少有笛音, 取而代之的是幅幅连缀成珠的城市风情小景, 这便让笛音有了灵动的生命, 丝丝缕缕缠绕在作者生活的每个空间。第三, 片段并非单纯写声音摹景物, 而是将生活哲理蕴含在字里行间, 使读者品味生命积淀下的哲思。如有风的日子飘荡起那份绵长的愁思, 日间那熙攘热闹街市上鲜活的生命力, 还有山头草原上那份宽广敞亮的心境……可以说, 选段在情景交融, 参悟生活内涵方面, 具有较高水准, 这也是本段文字的仿写点。

其次, 教师创设丰富情境, 荡起学生想像轻舟。

鉴赏语段并寻找到仿写点之后,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显然, 情景交融, 蕴含哲理是本段精华所在。但若教师仅空泛解说, 学生很难参透如何写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也不知该如何将哲理孕育到文字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细化分析, 即多角度创设写作情景, 培养学生想像与联想的能力, 以达到激活思维, 感知生活, 产生激情创作欲望的目的。

针对例文, 教师至少要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仿写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初步更改语段写作对象, 进行初级仿写训练。例如, 将语段中写作对象“笛音”换成其他乐器, “钢琴”、“古筝”等均可。可将更改后的对象填入原段, 保持原段语句基本不变, 也可自己创设语境简单重创, 就可以由写一种乐器拓展到写其他乐器。如学生重新创作语段范例为, “打开窗棂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琴音放出去, 钢琴的开朗广阔尽皆出来了。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月光奏鸣曲》的温婉, 仿佛是天籁,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有风则更好, 琴声自身是风, 将思恋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梦魂一惊, 忽起辽远之思。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望出去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 还有吆喝着叫卖的人们,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在琴音缠绕里, 有一种人生在世的感觉。雨天弹奏起来也并不感到沉闷, 琴音锁在雨帘中, 自有种迷茫惆怅之感。”这则仿写弹奏钢琴的语段, 便脱离了一般学生写作音乐或乐器的简单模板, 显得别有新味了。

二是指导学生进行高级仿写训练, 即选择可适用于此段的各种话题, 对范文进行填充, 保持原文写作思路和结构不变, 在语句上可对其进行适合于所创设情境的改动, 甚至可改头换面完全创新。在情感哲思上, 把握住在每层含义结束时都要留下一些思考空间, 可自我感悟, 也可发人深思。经过教师情景创设的启发, 学生给出许多话题, 如“思念”、“友情”、“亲情”、“读书”、“自然”等。乍看之下觉得不可思议, 看似毫不相关的话题, 缘何与此段结缘?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吗?下面展示几段学生写作的部分片段以探端倪。

如“友情”话题。“当我和她牵起手来, 鸟雀一般把青春激情放飞, 我们之间那份深厚浓情便尽皆出来。晚间趴在阳台, 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我们的喃喃低语, 仿佛是滑落的星子, 晶莹却平凡, 只渴望那一席安身之处。有风则更好, 我们咯咯的笑声乘着风, 被送到很远的地方, 那里有人听到了, 大概也会粲然展露笑靥, 想起自己的友人。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 我们奔走在尽是密密沓沓公寓洋房的大街上, 看着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可爱地上坡下坡, 卖冰棍儿的用各种嗓音吆喝着吸引我们这两个馋虫, 阳光把我们小小的身子照得鲜鲜活活, 拉着她的手, 有一种幸福绵长的感觉……”

如“读书”话题。“阳台上读书就不同, 放生一般把思绪放出去, 读书那样开朗广阔的心境便尽皆出来。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而思绪清醒又略带点犀利, 仿佛带有生命般, 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自己就长于这个嘻闹的人间。有风则更好, 书页被风翻卷着, 思绪自身是风, 飘到很远的地方, 书中的人听到了吧?也许她会梦魂一惊, 在她的世界里忽起遐思。日间读书也别有滋味。不时抬头望出去, 满眼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上坡的上坡, 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叉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阳光把遮阳篷下的灰尘照得鲜鲜活活, 读读书, 仿佛明了了人生在世的不易……”

从以上两例学生仿写范例中不难看出, 严谨的写作思路, 得体的言辞, 较为准确深刻的情感抒发, 都在短短小文中呈现。

最后, 在高级仿写训练基础上, 紧扣考场作文题目,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 将所仿段落融入作文, 进行考场作文片段写作训练。

如给出作文题目《我渴望……》。学生填充的作文主体是“走进自然”。以仿写模式, 将本段仿写变形, 作为文章开头。“作为一个惯于城市生活的人, 像我, 见惯了大城市晚间的熠熠灯火, 市声沉淀, 可我却渴望那一片仿若天籁的青翠, 想必它凡心一动落在红尘, 从此长于深寂的苍原。有风则更好, 那片翠绿摇碎了一地清风, 被吹送到很远的地方, 种下满眼迷人的嫩。日间的城市放眼望去, 尽是密密沓沓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着一辆, 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 一片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可我却渴望那一片蔚蓝天宇, 想必阳光把它照耀得鲜鲜活活, 带有蓬蓬松松的绒毛触感。渴望自然的那颗心啊, 就在无数个星月和晨晖中轮回, 难以平复。”这是多么美丽精妙的开头段!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城市与自然的两种不同生活态势, 句式和逻辑思维是原文的仿写, 却又颇有独创。这样的语段, 便可谓真正成功的仿写之作。

上一篇:火焰控制下一篇:理性数学 趣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