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农资金

2024-09-14

强农惠农资金(共12篇)

强农惠农资金 篇1

一、国家关于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的相关政策

自从农村的税费改革后, 中央逐渐推进“多予、少取、放活”这一强农惠农方针的执行, 一方面农民的负担减少了, 另外一方面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也加大了。目前对强农惠农补贴的涵盖面较广, 涉及到农林牧业、社保、计划生育、农机补贴、农技使用等;对农民的补贴方式也增多了, 除了较为常用的“一卡通”支付方式, 还有由下至上的部门审核、提货直接抵扣、承保机构兑付、工程验收报账等多种方式, 这些补贴和方式的执行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 并最终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从政策而言, 强农惠农的政策涵盖了中央政策、省委省政府的政策、人保部政策、县市地方政策等多个层级, 相关部门在粮食的收购价、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规模化养殖的用水用电优惠、信贷支持、农技用具购置补贴、农村太阳能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养老保险缴纳等多个方面均出台了政策。

在农技推广上,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定位于“三农问题”, 着重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利用率提升, 提出了要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各地要组织实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资源, 引导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 加强农产品的创新力度, 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质量安全水平、产品附加值和产品档次, 提升乡镇企业员工素质等, 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专业示范村镇建设。可以说,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更高, 也将有利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及农技推广效果的体现。

强农惠农需要发达的科技和高素质的农民, 为了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提升农民的素质, 需要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目前, 农技推广是强农惠农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农技推广与体系建设、农技培训、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科技入户“阳光工程”、惠农“四补贴”等等。目前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的监管网络和资金配套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强农惠农资金和农技推广监管和使用存在的问题

1、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不够

目前用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内容较多, 每个项目的资金较分散, 很多农民的信息渠道主要是电视和邻里传播等, 这导致其无法详细了解政策的内容, 例如在强农惠农项目对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中的支农资金、规模化生产的优惠、良种的补贴等了解不够, 在农机具的购置补贴政策上的宣传也不足, 导致很多农户并不会主动购置农机以提升农产品产量等。

2、项目体制存在问题

从项目设计上看, 不能因地制宜, 搞全国一刀切, 有些项目非常符合地方实际, 又立不了项, 而且争取项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又相当巨大, 中间缺乏有效的审查和监管以及协调服务的职能机构。项目申报部门也存在职能交叉, 缺乏信息共享, 不能有效整合, 很多地方为能够争取到强农惠农资金往往同一项目多头申报, 重复申报, 造成资金的管理和核算难度, 有的甚至虚报项目, 造成项目资金的巨大浪费。

3、地方配套政策难落实

强农惠农资金投入量大, 但在资金拨付过程中挤占、截留或变相截留的情况较为严重, 尤其是资金流转环节多, 各职能部门又承担着项目管理与资金拨付的双重职能, 财政拨付项目资金往往需要通过有关部门转拨到具体实施单位, 很难保证项目资金足额到位。另外项目的地方配套支持有限, 且有的地方根本无法落实, 县 (市) 财政拮据的地方很多部门预算安排与实际支出矛盾较为突出, 为了保证行政正常运行, 从部门利益出发, 往往放大项目预算, 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4、资金管理使用难规范

强农惠农项目的立项一般在年初, 但资金的划拨上财政一般集中在年底或者跨年度拨款, 不能按照项目预算及时、足额拨款, 致使项目的前期申报和实施工作经费困难。如农技推广中的农业技术培训项目, 一般都是集中在年初, 但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从而影响了项目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施质量, 大多数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能对号入座,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项目与项目之间资金挪用情况时有发生。财务不能严格按照资金拨付性质核算, 在资金使用上“看菜吃饭”, 很难合理地规划项目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使项目资金预算流于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5、监督不力, 农技推广相关项目的执行质量得不到保证

很多农技工程均是通过上级招标, 设计部门和投标部门在设计和施工前并没有深入农村了解实际情况, 这影响了项目质量;同时由于资金使用存在很多的漏洞, 项目内资金的挪用和挤占现象较多, 容易造成项目工程无法按时按质完成, 这也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国家今年提出要对农技推广法和种子法进行执法审查, 这也是针对目前农技推广项目执行质量较差的现状提出, 可见农技推广项目的执行质量还有待提升。

三、完善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的监管,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事关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 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 做好资金的使用和监管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并促进城乡经济的协同。

1、完善资金使用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最重要的一项制度是要严格建立和执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做到专户、专款和专用。为明确资金的收支明细, 便于建立责任制度, 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需要专门的业务职能科室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资金的发放对象、开支等均需要由这些科室按照国家政策予以执行, 财务管理科室要将会计核算贯穿于整个资金拨付和验收过程中, 责任要落实到专门的科室和专管人员。其次在资金使用上要能够做到专款专用, 资金的使用要有专门的管理制度, 对农户的发放资金要尽量能够通过一卡通工程进行执行, 方便农户的支取, 对于专项资金也要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为了让资金能够真正发挥使用效益, 政府部门要每年都执行多次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活动, 政府部门要能够抽调队伍深入乡村, 开展大规模的资金检查活动, 及时纠正和整改不规范的行为。再次, 要设立银行专户, 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不要和其他国库资金互相挪用, 政府单位要在银行为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进行专户管理, 财政部门要在收到上级拨付的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后及时存入专户, 并按照规定的政策和程序下拨至指定的用户和项目中。

2、灵活采取多种资金使用方式,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提升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 确保农技推广的效果,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集中使用和专项使用两种方法。集中使用是将多种资金捆绑使用, 在做好各项项目资金的专项使用的前提下集中使用资金, 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例如, 借鉴六枝特区的方法, 整合资金使用平台, 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 将投向和目标较为相近的资金进行统筹集中使用,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借鉴六枝特区的方法, 在提升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率中, 政府在向企业推广技术中, 可以将农技推广资金、产业化扶持发展资金、农牧业基地建设资金、金融资金等集中使用,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有效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在向农民推广技术的时候也可以将这部分农技推广资金、农业开发资金和扶贫资金集中使用,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 在资金的专项使用上, 可以借鉴云南普洱景谷县的做法, 通过规范农技推广的改革和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农技推广的资金使用需要用于农技人员下基层开展技术的指导和培训的费用支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聘请专家费用, 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补助等。在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避免出现资金的挪用, 同时资金的使用和完成情况需要得到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验收和审计。

3、加强阳光工程建设, 强化监管的问责制度, 提升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水平

一要提升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水平, 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加强监督人员水平的提升, 监督人员的教育要常态化、多样化, 提升监督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监督能力, 提升监察的效果, 同时要能够做好监督队伍的配置建设, 完善专业人员的配置, 并充实监督队伍。二要政府单位强化各级部门的监管责任, 强化领导责任。各职能科室要负责各自资金的核算和使用, 财政部门要能够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和合规进行核查, 项目的实施部门要能够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的检查和监督, 做到资金能够拨付到项目中, 管理和监督也要深入到项目, 核算也要具体到项目的各个明细。农技推广项目单位要向基层财政部门报送项目完成的情况、资金的使用明细情况等。三要继续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资金使用的检查力度, 促进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纪检监察部门发挥职能作用, 坚决查处挪用专项资金、占用强农惠农的资金现象。为了更好地监督项目实施单位的实施情况, 县市项目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 并将这些电话公布至农村基层等, 纪检部门也要认真落实举报的政策和事项, 对发现的违纪行为也要能够做好惩处, 各个审计单位也要做好审计、检查和稽查工作, 对挪用、贪污、骗取农技推广资金的人员要依法追求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政府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全方位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要包含领导和各级员工在内, 应建立问责机制的包括审计执法、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首先要保证问责机制的公平、公正, 制度要严肃;其次, 问责机制是长效机制, 不能随意更改;再次, 政府内部要建立救济和申诉机制, 保证错误的问责能够得到纠正。而在问责过程中, 需要把握以下的程序, 首先是认定程序, 需要依照国家的规定认定责任的归属和严重性划分;其次是启动问责程序, 要规范操作程序, 规定相应的后果承担者;再次是补救程序, 即给当事人一个自我解释的机会, 避免不恰当的问责行为。总之, 问责的建立需要长期的摸索, 需要做到制度化。

本文以强农惠农和农技推广的资金监管和使用出发, 探讨具体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尔思、徐翔:云南省涉农产业资金构成及效率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0 (8) .

[2]李连华:我国“三农”资金监管方式的效率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 2010 (7) .

[3]谭明珍:加强涉农资金监管, 促进恩施和谐稳定[J].清江论坛, 2008 (2) .

[4]杨华、李承前、陈翊东:加强惠农资金发放的监管[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9 (4) .

[5]陆菊仙、徐纪堂、刘林峰:农业审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EB/OL].浙江审计网, 2009-01-15.

强农惠农资金 篇2

关于印发铜梁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财农〔2010〕176号)和重庆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铜梁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八日

铜梁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重庆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根据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审计署《关于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财农〔2010〕176号)以及重庆市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力争实现政策制度设计更加完善、部门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强农惠农资金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严永超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朱华伦、副县长沈祖志和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的分

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部门负责,分口把关。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实行各相关涉农部门负责、财政业务科室分口审核把关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既要对各级财政安排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进行全面清查,又要突出重点,着重清查资金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三)统筹分工,协调配合。建立专项清查工作组织保障机制,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组织专项清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落实分工,相互配合,协调推进专项清查工作。

(四)标本兼治,纠建并举。要认真查找当前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要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切实解决强农惠农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研究制定全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清查,协调解决专项清查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困难。对全县专项清查工作进行指导、督促,组织开展交叉检查。交流和通报情况,总结和推广经验。向市级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负责领导小组会议会务和相关材料准备工作;负责起草领导小组相关文件;根据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及时搜集整理、汇总报送专项清查报表和工作总结,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工作交流和指导。

(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

1.县财政局牵头负责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清理及综合协调工作,并督促指导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开展专项清查工作。相关业务科室负责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的专项清查工作的布置、审核汇总清查报表、工作总结以及参加县级交叉检查。

2.县纪委(监察局)、县政府纠风办、县审计局牵头负责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配合县财政局做好专项清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并对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以及查处强农惠农资金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问责督查。

3.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根据专项清查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自查,特别是对以往接受检查发现的情况如实填报,按时报送本单位、本乡镇、本街道专项清查报表和书面总结,接受县、市、中央的交叉检查和重点检查。县新闻中心负责对我县专项清查工作的宣传报道。

五、清查范围和方式

(一)清查范围

此次专项清查的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县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畜牧、农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计生、科技等部门。

(二)清查方式

1.清理。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要对本部门、本乡镇、本街道涉及的强农惠农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2.检查。主要检查2007年至2009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和政府性融资安排的支出)的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

①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如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

②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

③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财政扶贫资金等。

④其他重点专项资金。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对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等。

特别要注意检查和纠正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二是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

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户;三是是否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的问题;四是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五是是否存在滞留、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六是财政预算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相关账户设置和资金划转存在的问题;七是违反制度规定的其他问题。

3.提出建议。清查工作结束后,要针对专项清查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意见,包括体制机制如何调整、办法措施如何完善、资金整合如何建立健全、奖惩措施如何规范等。

六、工作步骤

(一)启动阶段(7月5日前)

成立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组织机构,召开县级和乡镇、街道工作布置和动员大会,印发相关文件和资料。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6日—7月30日)

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按照专项清查的范围、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安排本单位和本乡镇、本街道开展自查自纠,并按要求形成自查报告,报送县领导小组。自查自纠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强农惠农资金项目。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按照统一表格分别填报。

2.积极开展“回头看”。重点对以前监督检查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并逐项检查后续整改落实情况。对未及时纠正整改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予以坚决纠正。

3.认真排查解决新问题。要从制度政策落实、项目申报审批、资金下达、拨付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纠正的要立即纠正;对当前立即纠正有困难的问题要落实整改责任,制定详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4.健全完善制度。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着眼于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强农惠农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着力健全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制度。

自查自纠阶段相关资料报送流程: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自查自纠结束后,按要求填写表格和撰写自查自纠报告,并于2010年7月15日前分别用纸质和电子文档报送县财政局相应科室(乡镇、街道报预算科)审核,各科室审核汇总后报县财政局农业科(联系人:谢蓉;电话:45682129)。同时,各相关涉农部门还需将审核后的自查自纠表格和报告于2010年7月25日前会同县财政局联合报送市级主管部门。

(三)县级交叉检查阶段(7月6日—7月30日)在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自查自纠基础上,将组织县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审计等单位人员,进行县级交叉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上报县领导小组。

(四)市级交叉、重点检查阶段(8月6日—8月31日)根据市领导小组安排,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办接受市级检查小组的交叉检查和重点抽查。

(五)中央重点检查阶段(9月1日—9月30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做好迎接中央检查的准备。

(六)整改总结阶段(10月8日-11月30日)

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根据自查自纠、县级交叉检查、市级抽查及中央重点检查反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于10月20日前将专项清查工作总结报送县财政局相应科室(乡镇、街道报预算科),各科室审核汇总后报县财政局农业科,10月底前县强农惠农专项清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我县专项清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送市级领导小组。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专项清查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列入今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勇于揭露问题、解决问题,按时按要求完成检查任务,确保专项清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要统筹安排好检查人员和时间。此次专项清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要统筹安排好各方面工作,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参加专项清查工作,确保清查质量。

(三)突出重点。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开展自查工作,要以县领导小组确定的检查内容为主,着重清查资金规模大、涉及面广、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各界关注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四)严格检查。各相关涉农部门、乡镇、街道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检查时限和检查内容,认认真真地搞好自查,决不能走过场,切实把当前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切实查深、查细、查透。对查出的问题,在纠正的同时,要分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预防措施。

(五)健全工作机制。专项清查工作实行在县领导小组领导下,分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一是统一领导机制。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研究明确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加强各环节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二是分部门工作机制。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自负责本部门的指导、督促、重点检查等工作。三是协调配合机制。各部门在清查工作中要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强农惠农专项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定期通报机制。各部门要主动收集、整理专项清查工作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清查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重要事项要及时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六)加强宣传。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新闻中心、电视台要通过各种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专项清查工作。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要通过编发工作简报等方式,及时通报专项清查工作进展情况。

强农惠农进活力 篇3

黄畔村是远近闻名的万头生猪养殖专业村。近年来,县乡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村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去年以来,村民大发“猪财”。今年,村上依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民集资10.4万元,撬动各级累计投资34.6万元,建成占地2.4亩的村文化广场,“钱袋子”鼓起来的村民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娱乐广场。

黄畔村仅是彬县“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彬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财政支农战略,努力把农业农村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民生至上润民心

彬县新民镇胡家坡村77岁的王大爷8月份在村卫生室看病,支付20元医药费,新农合门诊统筹为他一次报销了9元,报销比例高达45%。“这下可好了,门诊看病报销了近一半”,王大爷激动地说:“看病能报销,养老有保险,社会真是越来越好了”。

看病难,看病贵,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的老大难问题。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彬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提高参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就医医药费报销范围和比例,彬县积极落实财政资金,统一省、市各级医院单病种报销标准。截至2011年11月底,已累计补偿患病参合农民456545名,补偿医药费用11610.43万元,其中住院補偿112187人次10406.42万元;个人账户补偿205962人次708.51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11922人次176.72万元,门诊慢性病15人次1.27万元,健康体检26459人次317.5万元。

2010年,彬县开展了门诊统筹报销试点,参台农民就近到定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门诊就医,可以按比例报销医药费。两年来,累计为广大农民报销门诊医药费104万元。2011年,彬县再次对新农合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即参合群众住院医疗费用报销不受住院次数限制,每人每年医疗费用报销总额由去年的20000元提高到50000元,农民群众将更多地享受到新政策带来的实惠。同时,彬县在总结新农合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2009、2010年住院患者单次医药费用总额在5000元以上及2011年1-5月份在市级医院住院患者进行二次补偿,8082人次得到补偿,补偿总额为1448万元。最大程度让利于群众,使群众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彬县约有30万农业人口,农村养老问题十分突出。2009年,彬县启动实施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县共参保缴费14.4万人,综合参保率85%以上。收缴保费1553.8万元,为全县6.56万60岁以上参保农民发放养老金5451万元。出台农村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助实施办法,先后为全县2236名8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按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122.4万元,百岁老人手捧党和政府发放的生活补助金后,激动得泪流满面,连声说“党和政府好,没想到我们能在有生之年享受这样的生活补助”。

与此同时,彬县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保障投资力度,在县城投资5200多万元,建成现代化的彬县中心敬老院,目前已入住鳏寡老人100多名。在北极、龙高两镇投资建成了可供养500多名鳏寡孤独老人的敬老院。目前,80多名老人已成功人住,接受集中供养。对全县950名财政供养的五保老人,其中集中供养81人,其余每人每年按3000元的标准发放五保供养金287.4万元。在此基础上,彬县不断提高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累计发放低保资金8652万元,全县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解决农村退职老干部生活补助方面,县级财政拨付200多万元,为全县400多名连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10年以上,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农村退职老干部提高了生活补助标准,解决他们生活困难,让广大农村干部在任干的有劲,离职后过的舒心。

文化建设启民智

“以前聚在一起就是打扑克、玩麻将,现在有了文化站,咱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有品味了”,这是彬县广大农村居民农闲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彬县财政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全县建成8个镇文化站和25个村文化室,新建150个村级流动书库,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使137个贫困村的群众每年都能免费看1场戏、12场电影,每人拥有1册图书,为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支持。

义务教育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彬县财政坚持教育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让每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近年来,县财政投资4.85亿元,完成98所初级中学、中心校10大类72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153幢中小学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确保校校无危房。2009年以来,投资2675万元,为全县38所中小学安装了暖气,结束了农村学校冬季无供暖的历史。累计拨付1009.5万元,对全县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免除了学杂费,为17328名农村贫困大中小学生发放救助金1450万元,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达标兑现3322万元。

在此基础上,彬县以培育有文化有理想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采取财政出资“买单”,农民免费接受培训的办法,使农民学得一技之长,提高文化技能。家住西坡石牛村的王彬玲,通过县里组织的电子技术培训后,现已在广东一家电子厂做质检员,月收入达3000元,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已有近20余人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员走上了致富道路。

每年,彬县财政都要安排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先后聘请外地名师讲解传授电脑、机电维修、餐饮家政服务、设施农业等知识技能,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大幅提升,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随着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彬县加大了新村建设的文化含量。以前,彬县全县247个行政村,大多数分布在沟壑偏僻山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村容村貌脏、乱、差,不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为此,县委、县政府从2006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重点推进”的思路,重点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宽带信息网络延伸、文化广场、村庄绿化、沼气人户等工程,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农村的环境卫生

nlc202309011306

彻底改观,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

2009年以来,彬县抢抓机遇,率先在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县累计投资2.48亿元,新修村内道路416.13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401.5千米,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43个,绿化村庄101个,使全县29万农村群众直接受益。通过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绿化不到位等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一条条通村人户的幸福路、致富路相继建成。对此,群众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据统计,5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先后实施143个新村庄建设,建成農民新居2.14万户257万平方米,使新农村全部达到柏油(水泥)路、太阳能路灯、卫生计生室、文化图书室、治安调解室、百货小超市、活动广场、绿化美化“八进村”和自来水、沼气池、太阳能、卫生间、互联网、广播电视“六人户”标准,全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文明新生活。

产业发展壮民财

由于历史原因,乡村两级沉重的不良债务成为影响各地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2008年,彬县财政采取多种方法,多方筹措资金,在全省率先化解了3347万元的“普九”债务。2011年,县财政投资336万元,在全县启动了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试点,帮助北极、龙高、太峪三个镇化解了全部不良债务。今年,将在全县进行全面推广。

彬县累计投入9亿多资金,全面落实了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家电下乡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财政投资700万元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县以苹果、柿子为主的果园面积达到50万亩,2011年实现果品总产45.5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以畜牧养殖、设施农业、药材栽培为主的特色农业亮点纷呈,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义门镇黄畔村、水口镇祁家崖村为代表的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快速发展,实现家禽家畜年存栏保持在76万头只以上;以城关镇朱家湾、小章镇哈家店、义门镇高渠村为代表的设施农业遍地开花,建成了以礼品西瓜、蔬菜生产为主的果蔬大棚3150座,在龙高镇16个村建成以蘑菇生产为主的食用菌大棚1100座。全县累计建成“一乡一业”示范乡镇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形成以车家庄金银花种植、永乐花卉苗圃培育、底店土鸡蛋加工、北极核桃仁包装、义门柿饼生产、炭店采摘园建设和新民辣椒栽植、土榨菜籽油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一村一品”示范村50多个,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添加着新的活力点。

财政兴农未有尽。彬县财政在支农助农、建设“全国百强县”的征程中必将铸就更大更新的辉煌。

强农惠农资金 篇4

强农惠农资金很多, 涉及扶贫和移民部门的强农惠农的资金主要有四种, 即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移民搬迁建房补助资金、“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资金、扶贫贴息资金。为了用好用活强农惠农资金, 把好事办实, 实事办好, 确保强农和惠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我们严格做到“3、4、5”, 即三种制度、四个环节、五大把关。

一、三种制度

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用到项目上, 用在刀刃上, 发挥其最佳效益,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移民搬迁建房补助资金、“雨露计划”劳动力培训资金、扶贫贴息资金均实行全封闭运行报账管理, 严格按程序拨付项目资金和补助资金。为了管理好这笔资金, 我们实行以下三种制度:一是实行网上专账管理制。上级下拨的用于强农惠农的扶贫项目资金在财政局设立专账, 并进行网上管理。二是实行逐级审批制度。施工单位完工后或中途需请款, 需填好资金请款单, 交项目监督小组、项目单位 (村委会或乡镇政府) 签好意见后交市扶贫和移民办驻片工作组, 工作组人员邀请市财政有关人员一起到施工现场实地踏看后, 签好意见, 市扶贫和移民办主要领导审核, 最后报市财政局审批。三是实行报账制。各方在请款单上填好意见后, 施工单位开好建安发票, 到市财政局拨款报账, 项目资金按项项目进度分批由财政专帐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以上三种制度的实行, 杜绝了资金挪用、挤占、套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确保了强农惠农的每分钱用在项目上。

二、四个环节

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的好与坏, 效益高低, 快与慢, 关键是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做得是否充分, 为此, 我们着重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下功夫, 紧紧抓住四个环节。一是重视。项目申报前, 市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乡村领导都非常重视, 下到贫困村了解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踏看。对贫困村扶贫项目的确定, 市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踏看, 以考评其可行性;三是调查。工作人员深入乡、村、组, 了解调查群众所想、所需, 尤其调查了解群众参与积极性, 项目效益大小等问题;四是精挑。在踏看和调查的基础上注重规划、尊重民意、突出效益的前提下, 从中挑选出既有短期效益又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好项目, 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通过, 然后进行公示确定。

三、五大把关

乡镇强农惠农资金自查报告 篇5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这时候,最关键的自查报告怎么能落下!自查报告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强农惠农资金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农委:

根据《xx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在全市农业系统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财〔20xx〕109号)精神和市农委(xx[20xx]180号)文件要求,xx农委对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补助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从自查结果看,强农惠农资金在使用管理中能够按资金使用要求正确使用,较好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作用,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没有出现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通知精神。

xx农委认真组织学习180号文件精神,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落实,及时安排负责财务工作的同志对本单位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补助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

二、分类疏理,查清资金来源情况。

经过认真疏理,我委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的补贴补助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分为以下方面:

(一)农机购置补贴

20xx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共436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制度:农民实行全价购机,待农户购机、申请补贴、公示、审核等手续完成后,农机化主管部门定期出具补贴资金结算确认清单,财政部门审定后再把补贴额直接打到购机农户的直补卡帐户上。

(二)农民培训资金

20xx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共329.9万元。为促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小组,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检查工作,同时制订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培训机构,并按照《xx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中标后,拨付30%资金到培训机构,培训完成通过验收后拨付剩余70%资金到培训机构。截止16年1月18日,拨付资金100%。

(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规范和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xx市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资金管理办法》。

(四)种养业良种工程

20xx年,良种补贴285万元。

(五)渔政设施

20xx年农业部下达渔政工程项目资金17万元,用于渔政执法快艇建造。资金一到位立即着手招标、政府采购等相关手续,经过xx集中招投标交易中心公开招标最后确定由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造。20xx年3月底接收渔政执法快艇一艘,该项目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了项目验收。

三、按规定使用资金,没有出现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以上资金都按照规定进行申请、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实行的公开招标,程序合法有效,资金使用正确,没有出现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四、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

强农惠农资金 篇6

1.充分认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意义和实施操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1.1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意义

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专项补贴,是落实中央扶持“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中央“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1.2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应遵循的原则

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的自主权,严格遵照公开、公平、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保证农机补贴资金全部补到农民,做到资金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补贴政策的推动效应,进一步调动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确保农民受益,使补贴的农业机械切实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2.加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2.1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发挥作用

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是一项涉及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生产、销售企业以及农机使用者的系统工程。在各个环节都必须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各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做好组织协调、服务监管等工作。省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包括编制实施方案、确定好重点供应厂商、采购方式和兑现补贴资金等。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则要承担宣传补贴政策,组织农民申请、审核、登记、公示、确定补贴对象,负责组织农民进行机具采购、建立好补贴档案,做好后续的使用管理等工作。当前,农业、农机形势正持续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中央支农力度將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随之逐步增加,这对于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讲更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这也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农机部门必须增强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责任感,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好农业购置补贴工作。

2.1.1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检查。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农民收取标准价格之外的费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同时要鼓励农民购置配套机具,提高配套比例,提高粮食、经济作物及其副产品的机械化生产能力,鼓励使用补贴机具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农机技术和组织制度创新,提高机具利用率。

2.1.2加强宣传,扎实服务,落实好调查摸底、机具选型等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购机补贴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做好专项实施区的宣传引导,让农民普遍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程序和补贴机具,并要作好咨询服务,作好购机手续、补贴目录的机关信息等咨询解答工作。特别是要把适用于当地农业作业的机型调查、确定工作做细、做实。

2.2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督以确保机具质量

农业审计对强农惠农的促进作用 篇7

关键词:农业审计,强农惠农,涉农资金,基础工程建设

0 引言

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与执行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三农”政策的执行中, 农业相关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 如何强化涉农资金的审计, 以审计工作保障农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成为了影响我国“三农”政策执行的关键。如何强化农业审计工作, 促进我国强农惠农政策的实行是现代农业审计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以多年农业审计经验为基础, 对现代农业审计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 同时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农业审计工作对强农惠农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审计现状与问题的探讨

在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调查文献的收集中发现, 我国农业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 农业资金来源渠道多, 而审计区域的局限性到这了审计工作职能不能完全发挥。另外, 农业资金管理部门多也造成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全方位审计监督工作开展困难。由于我国农业基础管理部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管理漏洞等, 使得农业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进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种种问题使得强农惠农政策与资金不能完全落实与执行, 影响了我国强农惠农目标的达成。在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中笔者发现, 我国农业涉及范围广、投资大、资金来源渠道与管理部门、相关管理制度不规范等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另外, 农业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地监督配套也是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使得农业资金活动缺乏足够的监督与指导, 进而影响了强农惠农政策与资金的使用, 影响了我国“三农”政策目标的实现。针对这样的情况, 现代农业审计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影响的措施, 以农业审计的强化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2 以农业审计的强化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指导农业审计工作

针对农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审计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农业资金的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为基础实现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实现农业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与审计。通过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农业审计工作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落实现代农业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审计与监督。

2.2 提高各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以审计工作为基础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在对现代农业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可以发现, 各级党委与部门对农业资金审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是决定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各级党委与政府部门的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农业资金的审计工作, 以农业审计为基础确保农业资金、政策的实行, 切实落实“三农”政策。根据《审计法》的规定以及现行法律法规克服现有困难, 强化审计部门自身素质与技能。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对涉农资金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 以此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2.3 以审计重点与主体的审计为中心,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针对农业资金来源多、范围广、管理使用部门多的特点, 审计部门应在党委与政府部门的领导下, 以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为主线、以农业资金链的延伸为重点开展审计工作。通过审计领域的扩宽以资金源头为主线开展审计工作, 并按照使用范围与流向实现跟踪审计, 以此实现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政策实行情况审计监督的目的。通过专项资金为主线的资金审计确保主要农业政策、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地执行。同时, 针对农业资金项目设计部门多、缓解复杂且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 现代农业审计部门还应注重审计重点的突出。通过强化重点项目审计的工作思路, 落实大项目监督审计。同时兼顾基础项目等项目的审计工作。围绕设计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政策, 对掌握资金多、项目多、资金活动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以点带面开展农业审计工作,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2.4 以审计部门自身的完善为基础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在现代农业审计工作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审计部门人手不足、制度缺乏完善是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现代农业审计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农业审计部门还应加强自身力量。以人员的补充为基础、以审计制度完善为重点, 通过审计力量的强化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另外, 农业审计部门还要认识到自身督指导职能的发挥。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以及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 以此促进涉农部门管理体系的完善, 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

对于审计中查出的问题, 审计部门也应加强汇报, 同时针对被审对象的问题强化纠正与指导。为了使存在问题的部门能够及时进行整改, 审计部门还要加强后期的监督以及整改后的复查。将整改后的管理体系完善以及整改内容作为审查重点, 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自身管理工作的完善, 实现涉农资金与政策的落实与执行。通过落实审计结论与建议中的整改工作, 使相关部门能够在审计部门的改进意见与措施的指导下加强管理, 促进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的实现,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3 以现代审计理念指导农业审计工作,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为了提高农业审计质量,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现代农业审计部门应运用现代审计理念指导农业审计工作, 以审计理念的更新、审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等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现代农业审计中应针对我国农业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审计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的方向发展。将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等审计工作向着全面、全过程审计方向发展。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项目工程的全过程审计监督, 使审计工作向着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的方向发展, 实现对涉农资金的有效监督与审计。

另外, 审计部门还要根据涉农项目政策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以人员的合理安排、审计内容与重点的制定等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以重点项目为中心、服务大局为重点,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项目的审计工作, 促进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4 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农业审计工作对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对“三农”政策的落实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审计部门应从自身人员配置、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 提高审计水平。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对涉农项目进行审计。运用现代审计方法与思路实现全过程审计与指导, 为预防违法违规等经济犯罪奠定基础, 为我国农业政策项目的落实、为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通过专项资金审计、资金使用各环节审计等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工作促进政策的落实、规范资金的使用, 进而促进我国强农惠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梁晓辉.加强强农惠农资金审计为农村经济法占保驾护航[J].农业资讯, 2010, 5.

[2]李洪明.强化农业审计, 促进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J].农业时报, 2009, 9.

强农惠农资金 篇8

1 党中央、国务院对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 农业部提出2010年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 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2 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一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495亿元, 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小水电工程、农村邮政和农林水血防工程等。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等441.6亿元, 具体包括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粮油储存设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植保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渔政渔港、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草原防火以及油料、糖料生产基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等。

3 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目前,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简称为“四补贴”。2009年, 中央财政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90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56亿元、良种补贴198.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30亿元, 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补贴, 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 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建立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制度, 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 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月4日, 中央财政已将2010年的两项补贴共867亿元预拨地方, 力争在春耕前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良种补贴方面, 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油菜实行全覆盖。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 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场) , 补贴标准维持购机价格的3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不变, 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 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20个品目。3月1日, 中央财政先期预拨了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86亿元。

4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为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国家决定从2010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0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

5 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

为做好东北地区粮食收购工作, 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国家决定于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 在东北地区实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

6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机制。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扶持发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

7 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一是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范围。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三是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四是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8 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于2007年12月在山东、河南、四川开始试点, 2008年12月1日扩大到1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2009年2月1日推广到全国。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 国家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补贴兑付根据各地实际可采取农民申领、乡镇财政所审核兑付等方式。2010年,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家电下乡实施力度。一是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二是大幅度增加家电下乡产品种类。三是扩大家电下乡产品补贴对象。

9 支持农民建房

一是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游牧民定居工程。三是农垦危房改造工程。

10 增加产粮大县奖励

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09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达到175亿元, 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2010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 进一步完善奖励办法, 稳步提高粮食主产区财力水平, 调动其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11 建设高标准农田

2010年, 国家将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2020年) 》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 按照分工协作、连片推进的原则, 加大中央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和中长期政策性贷款等方面资金对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力度,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农田林网等工程建设,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示范技术, 加快将中产田建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把低产田改造成产量稳定的中产田, 努力在北方地区建设一批80万亩以上、在南方地区建设一批50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12 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一是大规模开展“菜篮子”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二是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 制修订450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三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 2010年计划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1万个, 登记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200个。

13 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010年, 围绕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两大工作目标, 农业部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强制免疫补助、强制扑杀补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疫苗补助、扑杀补贴标准, 扩大强制免疫和扑杀补贴覆盖面,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国家疫病防控策略有机结合的防控投入长效机制, 为巩固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做出积极贡献。

14 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绿色通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以国道网为基础, 结合主要鲜活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 在全国建立布局为“五纵二横”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 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截至2009年底, 全国“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总里程达到4.5万公里, 基本贯通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实现了省际互通, 连通了全国29个省会城市, 71个地市级城市, 覆盖了全国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也结合本地实际和地域特点, 建立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

15 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农业部将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16 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 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 农业部将继续积极推动乡镇企业转型提升、加大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力度、努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17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财政支持。中央财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 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民培训、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也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 2008年资金规模达到132.56亿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将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 2008年资金总额32.5亿多元。

二是税收支持。近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增值税抵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 免征企业所得税。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率由10%提高到13%, 对部分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为帮助龙头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中央提高了罐头、果汁、桑丝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三是投融资支持。2009年, 农业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发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对龙头企业仓储设施、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和季节性农产品收购给予贷款支持, 年底贷款余额达1984亿元。中国农业银行不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到2009年底, 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贷款余额684亿元。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允许其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

四是贸易支持。对符合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条件的龙头企业出口项目融资予以贴息。降低重点龙头企业成立进出口公司的资格, 适当放宽其经营范围。为支持出口型龙头企业发展, 农业部每年会同商务部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一批龙头企业, 到2009年9月底, 进出口银行为16家龙头企业出口项目贷款29.5亿元。

18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一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二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三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四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9 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二是对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三是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四是积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五是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20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要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 这是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改善农村民生状况, 采取的重要举措。

21 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 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并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支付终身。

22 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在耕地保护方面, 要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耕地质量建设方面, 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区, 实施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启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 对应用旱作农业技术给予补助。

23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农业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决策部署, 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组织各地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改革增强动力, 推进建设夯实基础。一是争取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启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规划》, 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建设试点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多元推广制度等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四是组织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表彰活动。五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关键环节, 全力以赴深入生产一线, 手把手、面对面、心贴心地传授实用技能,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24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

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国家先后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5 土地流转政策

(1) 流转前提。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 落实和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

(2) 流转主体。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 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 流转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4) 流转底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5) 流转方式。国家允许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6) 流转机制。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6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 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额的适当比例给予奖补, 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 将支农专项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捆绑使用, 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效果。奖补范围主要包括, 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 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 也可以是实物补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于2008年在3个省进行试点;2009年试点扩大到17个省;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27个省, 预计受益农民达到5.3亿人。

27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并就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 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推进“农超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28 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一是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重点。二是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三是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9 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要总结各地实践经验, 因地制宜推广本村重大事项由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全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做法。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根基, 发展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农村工作的基础工程。

30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强农惠农资金 篇9

关键词:三农,理论体系,政策,意义,建议

2004年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连续11年出台了11个中央一号文件, 对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农业综合能力, 保障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就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一探讨。

1 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初步形成的“三农”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1年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 这既有循序渐进的历史意义, 又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指导意义;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 又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既延续了我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的传统, 又体现了新时期“三农”思想的新发展;既表现了我党对“三农”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又表明了“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 11个一号文件制订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初步形成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政策框架。

1.1“三农”理论体系

其理论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明确了“三农”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必须把“三农”工作始终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 (2) 确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 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明确了指导原则和基本思路。 (3) 作出了我国总体上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的基本判断, 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4) 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 充分体现了对新时期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 为加大对“三农”的扶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5) 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这既是规划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 也是对推行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部署, 也为推进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6) 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农村的基本导向。 (7) 明确了形成城乡经济关系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目标, 这既是对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出的方向和目标[1,2]。

1.2“三农”政策框架

其政策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1) 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发展多种形成的农业经济合作社。 (2) 耕地保护制度。在《宪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法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的法律法规, 明确了到2020年必须守住1.22亿hm2耕地红线。 (3) 农业税费政策。从2000年开始, 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农村税费改革, 其内容包括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取消屠宰税、取消牧业税的“四取消”。 (4) 农业补贴政策。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符合WTO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制度, 制定了惠及亿万农民的4项补贴, 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 其补贴范围、补贴内容和补贴金额在逐步加大, 其补贴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5) 价格支持政策。目标在于充分发挥价格导向作用,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维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6) 产业发展政策。包含粮食生产政策、生猪生产政策、油料扶持政策、奶业政策4个方面。 (7) 农村劳动力政策, 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多种措施, 提高农民素质,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逐步实行了城乡平等就业制度,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8)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 新增了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 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农村社会事业得到长足进步[3,4]。

2 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意义

一是农民是惠农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全面实施, 政策效果日益彰显, “十项”加强农业生产的扶持政策和“四取消”“四补贴”政策的实施, 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直接惠农。农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和“白银”。在促进农村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而且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为农民提供培训, 扶持农民创业, 拓展就业渠道,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 扩大致富途径, 使广大农民真正有了新盼头, 增强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的自信心, 充分体现“授利于农、造福于民、方便于民”的三大功能。二是持续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增强农业抗灾减灾的基础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蓬勃发展的粮食流通渠道,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保证了粮食连年丰收, 粮价稳中有增, 为中国人的饭碗里装着中国粮提供了保证, 维护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三是基层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由于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实施, 实现了从过去的“取”向现在的“予”的根本性转变, 政府和农民的距离缩短了, 增强了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心理满足感, 基层干群关系得到改变, 基层组织服务职能得到加强, 使基层组织由过去“催粮纳税、催耕催种”的形象变成现在“送钱、送物、送福利”的服务者形象,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四是构建了农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经营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依法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的分配权, 壮大了集体经营实力, 有力地发展了农村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五是加快和完善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加快推进了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益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 促进了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六是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 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保持了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3 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建议

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10余年来, 给农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它不仅是一项强农政策, 也是一项惠民的有力措施, 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持续强化、完善这一政策, 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的动态反馈和监督机制, 做到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措施有力、监督到位, 真正做到政策宣传无死角, 理解政策无差错, 落实政策无折扣, 是在保证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全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 解决信息不公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保证广大农民知情权

政策宣传做到准确、快捷、全面, 执行政策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惠农资金做到不截留、不挪用、不拖沓。针对农村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的现状, 可采取广播、宣传车、宣传栏、明白纸等形式和手段, 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2 加强学习, 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

基层惠农政策的执行者和操作人员, 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的学习和专业培训, 实行岗位培训和岗位考核, 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让他们全面深刻地理解领会惠民政策的严肃性, 规范自我操作行为。

3.3 杜绝暗箱操作, 严格执行程序

国家惠农政策涉及千家万户, 针对惠农政策所具有的特殊性, 政策执行的环境, 政策服务的群体以及政策执行机构的特点, 规范操作程序和手续, 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例如工程项目必须履行招投标程序, 采取网上公示和政务栏公示, 完善工程监督和验收制度。对覆盖全体农民的惠农补助必须真正做到张榜公布, 公布公示时间和地点, 逐户逐田逐项核对, 核准“一折通”和身份证号码, 填全联系电话, 户户签字盖章, 做到“五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登记到户、张榜公布到户、核对到户、资金兑付到户;“四公开”即公开补贴范围、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金额, 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坚持谁种地补贴给谁的原则, 承包地转给他人的严格按照流转承包协议处理, 对改变土地用途、抛荒地、非农业征 (占) 用地的耕地坚决不予补贴。

3.4 严肃纪律, 加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

完善惠农政策的相关环节, 将惠农政策的相关措施上升到法律的层次, 使其政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保证惠农政策有序、有理、有节地执行, 建立能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情和诉求的有效机制, 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表达权, 能够最直接、最广泛的获取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全面信息, 同时要强化组织领导, 做到一级抓一级, 一级对一级负责, 齐抓共管, 强化考核, 各司其职。

4 结语

实践证明, 中央的11个一号文件, 搭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 而广大农民成了真正的主角, 他们在舞台中展示了自信, 演出了风采, 也铸就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农惠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J].农村财务会计, 2007 (12) :11.

[2]黎明.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的主要支农惠农政策[J].党的建设, 2009 (11) :19-21.

[3]周青年.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强农惠农资金 篇10

2010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分困难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广大农民群众辛勤耕耘,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产量达到10616万t;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515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5%。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农业部提出2010年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2、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的相关政策

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2010年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突出重点,优化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三农”投资规模达到936.6亿元。重点支持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495亿元,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农村沼气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小水电工程、农村邮政和农林水血防工程等。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等441.6亿元,具体包括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粮油储存设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植保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渔政渔港、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草原防火以及油料、糖料生产基地、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等。通过实施以上设施建设,将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农业补贴制度。

强农惠农资金 篇11

一、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平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规划引领,根据镇村规划布局要求,重点支持规划发展村庄公益事业建设;二是惠及面广,实行“一次规划、三年覆盖”,确保奖补项目每年覆盖三分之一以上的行政村;三是农民参与度高,项目全程公开,立项前农民充分议事,立项后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建设中农民参与监督,充分体现农民主体地位;四是保障质量,通过前期招投标、实施期间专业监理与农民监督、竣工验收等全程监管,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水平。“十二五”期间,建设村级公益事业项目8.5万个。

江苏省将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在一事一议存量资金不减少的基础上,2011年起,省财政增加资金开展康居乡村建设示范,财政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后,江苏省进行整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十二五”期间,建成了550个设施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强农惠民效应十分明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营造了农民致富的良好环境,也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搭建了桥梁。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效应明显,大大激发了市县积极性,各地对触及的制度性问题进行调整和创新,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

2011年,江苏省被中央农办确定为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选择苏州和12个县(市、区)开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七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试验。我们研究制定了5个方面16条政策措施支持改革试验,省财政每年安排资金,对试验成果实行奖补,与金融机构合作搭建融资平台,“十二五”期间对试验区重点项目提供200亿元贷款支持。还制定了《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每年对改革试验区工作进行评估、开展督导和交流,推动各地按照试验主题先行先试。

从2015年8月开展的第三方评估情况看,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试点成效比较明显,形成了一批成果。主要有:达标性成果,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通过了农业部评估,达到改革试验要求;制度性成果,2011年开展试点的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于2014年在全省推开,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试点成果已形成文件,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的意见;创新性成果,包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正在进行制度设计、研究推广。江苏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有部分地区完成,大部分地区进入登记、颁证阶段,省级产权交易信息平台已经开通运行,至2015年9月底,全省建成县级平台42个,成交项目9557个,成交金额22.85亿元。

三、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维护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成果

根据国务院综改办的部署,江苏省2012年起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试点,2015年起在全省推开。江苏省将农村基础设施保养管护、环境卫生维护、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运行维护和农村文体活动设施管护作为保障重点,一手抓管护制度建设,一手抓维护方式创新。县市普遍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购买服务制度、管护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资金保障制度,完善了各具特色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增幅总体放缓情况下,我们仍加大投入,按照“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实行村均8万元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费最低保障标准,2015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5亿元,比2013年增加5.7亿元。市县也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投入,2015年超过10亿元,同时,开展村企挂钩、争取社会赞助等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成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河塘整治等实事工程的重要配套措施,保障了农村公共服务持续发挥效益、农村生态持续改善,受到农村干部群众普遍欢迎,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又一个响亮“品牌”。

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深入实施以“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为内容的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省财政2011年起设立专项资金试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3年起增加到9500万元,引导市县整合相关资金,吸收社会投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着眼于引导实践创新:一是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集中支持6个集中连片经济薄弱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二是创新扶持内容,采取资产利用、特色农业、服务和物业创收等多种形式,避免进入竞争性领域和高风险行业,重点支持农民参与广泛的项目,项目收益原则上按村级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各50%的比例分配;三是创新经营方式,推行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确保村级组织稳定获益。

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造血”成效、综合效益都很明显,每年省级扶持资金引导县市财政和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投入近10亿元,90%以上扶持村经营性收入达到省定标准,还为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至2014年底,80%的县(市、区)通过了“四有一责”建设整体验收考核。

五、扎实推进“十三五”时期农村综合改革迈上新台阶

回顾“十二五”时期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从农民群众的意愿入手深化改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部和群众相结合,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难点问题的钥匙;二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勇于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政策的束缚和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对于基层出现的新生事物和新鲜经验,给予热情鼓励,一时看不准的,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对看准了的改革举措和创新实践,上升为面上的政策和制度安排,积小胜为大胜;三是始终坚持强化财政支撑。没有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覆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成效就不能巩固,农村公益事业就不会快速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就不会得到深化。改革需要支付成本,江苏省支持农村改革试验区,就是通过“花钱买机制”的手段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北苏中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集体经济基础仍十分薄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道路还很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试点虽已推开,但只是低水平的保障,运行维护标准还不高;一些市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把握不准,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农村改革、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等建设内容关注不够。“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将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办国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新要求,巩固提高“十二五”时期成果,继续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范围,扩大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支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同时,更加关注农村改革。一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典型引导,有序推进。抓好农村承包土地、农民宅基地及住房、农村集体资产三个方面的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破解农业融资抵押难问题。二是支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针对性扶持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引导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将乡镇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就地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本文根据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发言整理)

强农惠农资金 篇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等六项主要任务。“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议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水利、电网和危房改造、环境整治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沼气建设;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增加投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上一篇:当代音乐下一篇:加权中值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