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线

2024-06-01

旅游环线(共11篇)

旅游环线 篇1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渝西高地”的重庆永川区也越加重视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永川“黄瓜山—卫星湖”旅游环线 (以下简称“环线”) 农家乐的快速发展迎合了周边旅游者对乡村餐饮、住宿的简单需求, “环线”周围也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农家乐休闲娱乐副产业。

虽然“环线”周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农家乐, 但区域品牌知名度还不高, 集聚规模效应不明显基于此, 课题组对该旅游环线进行实地调研, 考察其分布规律及发展现状, 旨在为渝西地区农家乐的未来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调查背景

1. 调查对象和内容

(1) 调查对象

“黄瓜山—卫星湖”旅游环线内的农家乐。

(2) 调查内容

“环线”内的农家乐分布状况和布局特点, 对渝西地区农家乐经营发展的影响等。

2. 调查的范围和地点

(1) 调查范围

以省道S109、“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省道S205为线路, 卫星湖度假区、桃花源、黄瓜山景区、公铁立交车站为结点构成的旅游环线, 环线内的农家乐调查。

(2) 调查地点

调查地区有:卫星湖度假区、黄瓜山景区中华梨村、公铁立交车站利中休闲庄。

3. 调查时间

2013年7月~2013年11月, 累计四个月多次调查走访。

4. 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1) 全面调查

课题组将“环线”每个农家乐都作为调查样本, 对“环线”内农家乐进行深入了解认识。

(2) 重点调查

针对“环线”内农家乐的分布集聚特点进行了重点调查, 例如:黄瓜山景区中华梨村。以及特色农家乐经营, 例如:利中休闲庄, 黄瓜山狩猎场。

二、“黄瓜山—卫星湖”旅游环线农家乐分布状况分段调查

1.“卫星湖沿岸—黄瓜山镇”一线农家乐分布状况调查

该区段以卫星湖度假区为起点, 沿“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上山途经桃花源景区, 上山顶至黄瓜山镇。从卫星湖度假区到黄瓜山顶前, 分布着4家农家乐, 3家农家乐靠近卫星湖度假区, 它们分别是“京京农家乐”“华兰农家乐”“星湖农家鱼庄”, 均分布在“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路边, 3家农家分布距离卫星湖度假区最远处仅有3公里, 据访谈这3家农家乐主要游客来自于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的学生和来卫星湖游玩的游客。最后一家农家乐名为“一路梨花农家乐”, 其位置处于将近黄瓜山顶, 位置较为偏远, 这家农家乐的游客较少, 仅有每年3月梨花节的时候游客比较多。

2. 省道S205“黄瓜山镇—森林大道”一线农家乐分布状况调查

该区段从黄瓜山镇为起点, 经中华梨村, 黄瓜山景区, 一路沿着省道S205向永川方向, 最后在公铁立交车站截止。该区段是“环线”农家乐分布数量最多的区段, 占“环线”农家乐总数的90%, 其中中华梨村内的农家乐数量更是占“环线”农家乐总数的60%。除中华梨村内农家乐, 此区段农家乐大多都接近于主干公路省道S205, 或是直接在公路两边, 例如:“南雁村农庄”“游居农家乐”“五一农庄”“肥梨农家乐”“斌发农庄”“怡秀静园”等;或是农家分布位置距离主干公路不足1公里距离, 其间有可供汽车通行道路想通, 例如:“万林休闲庄”“军芝农家乐”“离城居农家乐”“乡巴佬农家乐”“十字坡客栈”“野猪林山庄”“聚友山庄”等等。

中华梨村位于黄瓜山上, 紧邻黄瓜山镇。是由温家宝总理2006年视察题名, 以黄瓜山百里优质水果长廊连片6万亩梨园和自然生态风光为背景, 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 核心区面积3.6平方公里。中华梨村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更有优质香梨特产, 每年3月举办梨花节, 是本地最重要的旅游节事活动, 也是每年游客数量最多的时候。

中华梨村的旅游发展, 直接导致了其内部农家乐发展, 数量也发展较快。中华梨村内有“竹林农家乐”“乡村农家乐”“邓芬农家乐”“归真山庄”“梨花寨”“建工农庄”等大大小小16家农家乐。上述几种分布状况农家乐客源主要来自中华梨村每年举办“梨花节”活动, 平日游客数量稀少, 假期游客数量相对多较多 (黄瓜山梨花节赏花节) 。

3. 省道S109“公铁立交—卫星湖”一线农家乐分布状况调查

这一区段是以公铁立交车站沿省道S109至卫星湖度假区截止。农家乐分布相对较少, 仅有4家农家乐, 分别是“利中休闲庄”, 是一家相对具有特色的农家乐, 以自制特色菜肴出名, 位于公铁立交车站, 交通便宜, 游客受景区的影响较小;紧邻利中休闲庄的是“子良农庄”和“卉枫植物园度假村”两个农家乐, 两家农家乐都分布在距离省道S205两边50米以内区域。最后一家农家乐是“动物园饭店”, 位于“乐和乐都”主题公园附近, 两江假日酒店大门正对面, 同样也是沿着省道S205。

三、“黄瓜山—卫星湖”旅游环线农家乐分布特点

1.“点—块—带”状布局

通过以上三个区段的综合普查了解, “环线”内农家乐布局主要体现出三个结构特点。

(1) 点状布局

公铁立交车站—卫星湖度假区—桃花源景区—黄瓜山镇, 这一大区段仅有零散的农家乐分布, 分布于交通主干道, 以及各个结点处。“利中休闲庄”位于公铁立交车站, 是永川区“一环路”和省道S109的结点。“卉枫植物园度假区”、“子良农家乐”都以点的形式零散布局省道S109路边, 它们距离相对较近, 但均相距较远, 几乎没有联系。“动物园饭庄”相对独立, 单独分布靠近乐和乐都主题公园 (原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景区) ;“京京农家乐”、“华兰农家乐”、“星湖农家鱼庄”分布于卫星湖度假区, “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上, 卫星湖湖边面, 三家农家乐面对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并且三家农家乐相互距离较远, 联系较弱, 形成点状分布。

(2) 块状分布

“环线”内农家乐以块状分布的主要体现在“中华梨村”景区内, 在“中华梨村”狭小的景区内, 集聚了16家农家乐。例如“竹林农家乐”、“乡村农家乐”、“归真山庄”、“南邻山庄”、“靓春农家乐”、“洪家小院”、“飘逸农庄”、“路离农家乐”、“建工农家乐”等, 形成的空间集聚表现出块状分布的特点。

(3) 带状分布

该“环线”内以主要是黄瓜山镇—中华梨村—公铁立交车站这一线的农家乐空间集聚, 形成了以带状分布的农家乐旅游带。以中华梨村为重点, 沿着黄瓜山麓向公铁立交车站延伸, 除“中华梨村农家乐”集聚以外, 这一带还有“肥梨农家乐”、“斌发农庄”、“军芝农家乐”、“怡秀农家乐”、“中华农庄”、“乡巴佬农庄”等16家农家乐, 形成带状的空间集聚。

2. 休闲旅游资源关联性布局

“环线”内主要有卫星湖度假区、桃花源景区 (开发比较原始, 客源稀少, 且景区有接待游客设施, 周边难以发展农家乐。) 、黄瓜山景区 (以中华梨村为代表) 、乐和乐都主题公园等旅游资源。除桃花源景区以外周边皆有农家乐的发展。

以黄瓜山景区为例, 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 特别是中华梨村为代表, 黄瓜山梨花节节事活动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吸引游客的休闲娱乐, 因此中华梨村是农家乐的集聚地, 农家乐的数量占“环线”农家乐总数的60%。此外从黄瓜山镇—省道S205—森林大道—公铁立交段, 次区段内还有诸如“郑清葡萄园”, “黄瓜山QQ农场”, “黄瓜山草莓樱桃种植园”, “黄瓜山狩猎场”等重要的旅游资源, 其周边都有大量的农家的存在, 综上所述休闲旅游资源与农家乐关联性的布局。

3. 交通道路的时空性布局

“环线内”农家乐无一例外的都是处于交通便利的地方, 主要是靠近“环线内”的3条交通干道, 即省道S109, 省道S205, “黄瓜山—卫星湖”旅游公路。绝大多数农家乐都是靠近交通干道或是在交通干道的边缘, 例如“京京农家乐”、“华兰农家乐”、“星湖农家鱼庄”、“利中休闲庄”等。另有部分农家乐相对距离交通干道较远, 但农家乐与交通干道之间都有可供车辆行驶的分支公路, 例如黄瓜山中华梨村内的农家乐, 十字坡客栈和野猪林山庄, 以及聚友山庄等农家乐。

四、“黄瓜山—卫星湖”旅游环线农家乐规划布局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 依附旅游资源价值较高的农家乐的客源要比普通农家乐客源更多, 其经营状况也更好;其次, 地理位置越接近交通干道和干道交汇结点的农家乐, 其客源结构也更为多样。有关“环线”未来农家乐的布局优化, 建议如下。

1. 注重旅游环线内农家乐布局的整体性

在“环线”休闲旅游业经营发展较好的区段, 其农家乐的分布数量较多, 相对集中, “环线”其他区段的休闲旅游业则相对滞后。“环线”内农家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平衡性。“中华梨村”的农家分布较为充分, 过于密集, 而“乐和乐都主题公园”和“卫星湖度假区”两个景区的附件分布薄弱, 应当对景区周边进行综合布局。

2. 农家乐整体布局注重时空性

交通是农家乐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交通的便利程度决定了农家乐客源。因此“环线”农家乐布局应该尽可能的让自身拥有更好的交通区位条件, 整个“环线”位于永川城区以南5~15公里, 农家乐的布局除了需要更靠近交通要道, 也需要尽可能的靠近据城区较近的地段。

此外, “环线”内特色景区景点较多, 例如:桃花源、乐和乐都主题公园、卫星湖度假区, 农家乐的布局应当与特色景区景点相互联系发展, 农家乐的距离应该尽量靠近景区景点, 方便去景区景点的游客享受到农家的特色服务。

3. 环线内旅游业与农家乐协调发展合理布局

目前“环线”内农家乐已初具规模, 但是旅游景区景点, 休闲设施场所还相对较弱, 例如:桃花源景区和卫星湖度假区发展较弱, 客源相对较少, 消费量小;“中华梨村”是“环线”里发展较好的景区, 但是还不够成熟, 除了每年3月的“梨花节”游客数量充足以外, 一年的其他时间游客数量稀少, 但此区域里分布了数量众多的农家乐, 造成了农家乐的空置和资源的浪费;“乐和乐都”主题公园是一个发展较为健全的景区, 但是周围缺乏农家乐的分布, 因此可以在乐和乐都的周围合理的布局农家乐。

4. 合理布局特色农家乐

“环线”内有相当多的特色休闲旅游资源, 并且发展也较好, 例如“黄瓜山狩猎场”的狩猎活动, 草莓、樱桃种植园, 葡萄园。它们的发展都相对独立, 但没有很好的融入“环线”内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黄瓜山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将这些特色经营的产业纳入到整体农家乐发展布局。并且“环线”内自然条件良好, 水域、山地等自然条件, 适合开发例如钓鱼、打猎、野营等户外活动, 可以结合这些条件开发具有特色经营项目的农家乐。

五、结语

项目组通过对“环线”内休闲旅游和农家乐现状的全面考察, 认为该区域农家乐的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 包括已建成的农家乐应该加强改善空间布局条件, 改善自身经营谋求长远发展。相信在正确的理论和有效实践之后“环线”农家乐发展一定可以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党红星.山东农户型农家乐产品模式及分布状态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7-13.

[2]张文斌, 苏勇军.温州市堂基村农家乐休闲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现代化农业, 2012 (2) :19-23.

[3]易志辉.基于GIS的北碚区农家乐发展规划探讨[J].科技资讯, 2009:32-35.

[4]周荣华.成都“农家乐”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4, 9:16-18.

[5]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 1999 (2) :45-47.

[6]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 2005 (3) :35-39.

旅游环线 篇2

各位朋友,刚刚游览了书墨飘香的杜甫草堂,接下来我们的目的地是武侯祠.一座武侯祠,几段三国事,彪炳千秋的业绩,万古流芳的名字。武侯祠距杜甫草堂约5公里,行车大约需要20分钟。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自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更是“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成都,是一座休闲之都,有风味绝佳的美食吃,有甘甜可口的川茶喝,有精彩绝妙的川剧看,还有个个身材火辣,脸蛋漂亮的川妹子来刺激您的眼球,就连著名导演张艺谋也曾说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而在旅游爱好者口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玩笑话,“不去成都终身遗憾,去了成都遗憾终身。”意思就是说来了成都的人感受到了这的优越生活,心态无法平衡,导致终身遗憾。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足以见得大家对成都的喜爱,在这里,用一句地道的成都话说:“我祝大家耍得安逸,耍得巴适!”

一路走来,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成都的一大风景,就是茶馆特别多。不信的朋友可以看看窗外,这么多门店到底哪个最火,没错,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茶坊。不过真是这样,来到成都,不得不讲到的就是成都的茶馆。

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成都的茶馆也是解读成都的一把钥匙。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清末的时候成都的街巷共516条,而茶馆就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到了1935年的时候,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跑堂的。你可别小瞧这些跑堂的,他们冲茶的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伙计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立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正因为技艺高超,所以茶馆里面掺茶跑堂的伙计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茶博士。

其次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一个“俗”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茶馆的社会属性十分复杂,到此的人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有雅俗共赏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谈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磨时光,朋友们到此可以叙旧情,恋人们到此可以诉情怀,家人们到此可以乐融融。

您可能会说,不仅仅是成都人,咱们中国人都喜欢喝茶呀。不错,中国人都爱喝茶,有茶馆的也决不仅止于成都一地。但似乎只有成都人,才那么酷爱茶馆,才那么嗜茶如命。对于他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字,是要倒起来念的。正宗的老成都,往往是天一麻麻亮,便打着阿欠出了门,冲开蒙蒙晨雾,直奔热气腾腾人声鼎沸的茶馆。只有到了那里,他们才会真正从梦中醒过来;也只有在那里,先呷一小口茶水漱漱嘴,再把滚烫清香的茶汤吞下肚去,才会觉得回肠荡气,神清气爽,遍体通泰,真正活了过来。

讲了这么多,我看大家都听得心痒痒了,别着急,明天我会带大家走进成都茶馆,去体验一下那种浓浓的茶情怀!

南疆小环线自驾行 篇3

两台越野车从喀什出发,行驶数千公里,绕出一个大圈后又回到喀什,一路上的经历或惊心动魄,或令人啼笑皆非。在偏远的乡村中,几个身材魁梧的维族人突然闯入;在荒漠腹地,车队不仅迷失方向,夜半还遭遇不明野生动物的“拜访”;而在和田河边,越野车突然陷入河沙之中……

南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囊括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昆仑山脉的部分地区,这里终年气候干燥,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横亘这里。

俗话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自古以来,南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造就了浓郁的人文风情、独特的宗教信仰。此外,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从这里越过,留下数以百计的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久与沧桑。

不仅如此,南疆的自然风光也毫不逊色,壮美的雪峰、冰川,迷人的沙漠奇景,以及原始的胡杨林等,无一不使我心驰神往。2015年10月,我们一行10人沿着中巴友谊之路,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南疆环线旅程。

1

喀什→慕士塔格峰→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塔什库尔干县

一个巴基斯坦大兵把我拉到国门一侧,暗示我不要招呼其他队友,接着他摊开宽大的手掌,手心中竟然握着五颜六色的宝石!

10月6日早晨,我们10名队员齐聚喀什,分为两拨,分别上了大马的三菱越野车,以及小马的丰田4500,从边检站沿着中巴友谊之路出发,南疆帕米尔之行真正开始了。“帕米尔”是塔吉克语,意为“世界屋脊”,古时也称“不周山”或“葱岭”,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便拍摄于此。

进入帕米尔高原,行驶一天后,我们到达“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终年积雪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是中巴友谊之路上最美的风景线,也是无数登山爱好者最想登顶的山峰之一。为了一睹其雄伟壮观,我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徒步登山,如愿以偿地见到了雪山、冰川。当晚,我们落脚在一座雪山环绕的恬静小城——塔什库尔干县(简称塔县)。

早起,我们将身份证押在国道旁的边检站,拿到通行证后,启程向红其拉甫进发。下午1点半左右到达红其拉甫口岸,这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进出境的陆路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门户。

由于红其拉甫口岸的军事地位至关重要,因此这里的边检管理十分严格,马路已被铁丝网隔断。大马熟练地和边防士兵交谈,随后,一个中尉跟着大马上了我们的车,一直把我们送进口岸。穿过悬挂着国徽、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的国门,我们来到中巴边境,跨过7号界碑后,便站在了巴基斯坦的土地上。

伙伴们与巴基斯坦大兵友好地互动,其中一个士兵不断地向我使眼色,我愣在原地一头雾水,这个士兵干脆把我拉到国门一侧,神秘地暗示我不要招呼其他队友。接着,他摊开宽大的手掌,手心中竟然握着五颜六色的宝石!这个士兵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向我介绍其中的猫眼、碧玺等,宝石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晶莹璀璨,我心动极了,举棋不定之下把大马叫了过来,可惜他也分辨不出宝石的真假,因此这桩交易最终没有成功。

返程时路过边防哨所,一位年轻的维族军官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做客,因此,我们幸运地参观了边防武警战士的住所。

一排房间挨个看过去,只见墙上贴满了战士们巡逻的照片,以及当地牧民赠送的锦旗。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据说,大雪封山时,战士们不仅好几个月收不到家书,连蔬菜也无法正常供应,由于营养跟不上,不少人的指甲发青、发紫,指甲盖深深地凹陷了下去……我的心绪被戍边的战士深深牵动着。

我们回到塔县,已是下午5点,晚上,大马陪着我在一个超市购置干粮,这个民营超市货品丰富,许多在新疆“绝迹”的物品竟然神奇地出现在商品架上。我买了许多饼干和糖果,准备明天在去大同乡的路上,分给当地的孩子,但心里又不免为明天的行程担忧。

2

塔什库尔干县→库斯拉甫乡→盖孜大峡谷→泽普

我们在库斯拉甫乡刚安顿下来,外面便响起一阵嘈杂的人声,房门被“砰”地打开了,几个身材魁梧的维族男子走了进来,我们大吃一惊……

大同乡位于塔县境内,既是“玉石之乡、世外杏园”,也是让人谈之色变的危险地带,早就听说前往大同乡的山路尤其险峻,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不仅如此,到了下午,山中往往会起风,容易吹落山石,因此我们必须尽早上路,务必要在起风前走出那段险路。

一大早,我们启程。途中,大马向修路工人打听路况,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一路畅顺,我们半信半疑,悬在半空的心稍微安定了些。

然而,就在我们离大同乡还有10公里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小马打来电话,说前方路段出现塌方,车辆根本无法进入,因此,我们不得不更改计划。下午6点,我们与小马的车汇合,带着一丝遗憾转往下一站泽普。

晚上9点,天已全黑,我们临时决定,在前方的阿克陶县库斯拉甫乡落脚,住在乡招待所中。最初我计划组队南疆行程时,反对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因为这些地方太不安全了。而今晚,我们却不得不留宿在这个偏远的村落。

踏进村中,一大群维族人涌过来围观我们,并用维语大声交流,这让我们更加胆战心惊。幸好所有人都住在同一个房间,心里稍有些许安慰。整理完行囊,刚安顿下来,外面便响起一阵嘈杂的人声,房门被“砰”地打开,几个身材魁梧的维族男子走了进来,我们大吃一惊。

nlc202309082238

原来,他们是乡派出所的干事,为确保当地的治安和村民安全,因此要求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上交身份证。我和伙伴们交换了眼神,不禁哑然失笑,这其实是一场误会,登记完信息,我们便放心大胆地在通铺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我不敢一个人前去派出所,因此由大马陪着我,没想到的是,派出所的干事态度相当和蔼,不仅将身份证完璧归赵,还送给我们硕大的玉米和土豆。

一切打点妥当后,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村民踏上旅途,车子仍在崎岖的盖孜大峡谷内穿行,路况异常糟糕,车子颠簸得很厉害,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的道路。

事实上,危险确实无处不在,出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由运气决定,万一突然刮起大风,巨石从山边的悬崖上被吹落,或者车子遇上阵雨和泥石流,甚至只要司机不小心把方向盘转大了一点,一车人可能就性命堪忧。因此,司机的心态、车技和经验至关重要,万幸的是,两台车都顺利地通过了。

车从峡谷中驶出来,车身已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沙土,我们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劫后重生”的兴奋感徜徉在心中。我们摇下车窗,贪婪地欣赏宽阔的叶尔羌河,透过茂密的白杨林,看田地中忙碌的农民,还有马路上被我们甩在身后的驴车,一切都妙不可言。

下午4点,我们到达泽普。

3

泽普→叶城→墨玉县→麻扎塔格山

帐篷边的河沙上留有一些动物的爪印,一直延伸到河边的芦苇丛中。我们昨晚睡得太沉,幸好这些动物没有袭击我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夜休整,第二天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墨玉县境内的麻扎塔格山。途经叶城时,大马专门带我们看了新藏公路零公里,零公里是国道219线和新藏公路的起点,对于常年来往于新藏线的人来说,它既是出发之处,也是归来之所。

7个多小时后,我们进入墨玉县,城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大马说,这是当地一周一度的大巴扎(集市)。穿过人潮涌动的集市,道路变得畅通无阻,车行驶2小时后,地图上就显示出麻扎塔格山已在不远处,虽然它看似近在眼前,我们却怎么也到达不了。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我们完全不知自己身处何地,而且车上已经没有水和食物,我们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

我们在马路边发现一个维族村庄,于是急切地下车问路,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只好和对方用纸、笔画图进行交流。原来,我们目前所行驶的道路只能通到这个村子中,而村子和麻扎塔格山之间,还隔着一片广袤的戈壁沙漠,要想到达麻扎塔格山,必须穿越其间的沙漠。

此时,天色已晚,大家不由得流露出焦虑的神色,两个热心的维族兄弟跨上摩托车,表示愿意带领我们穿越沙漠,我们感激地连声道谢。

落日下,沙漠似乎无边无际,没有阻隔和遮拦,天也蓝得醉人,我们在大漠中尽情地驰骋,汽车所经之处,扬起阵阵黄沙。我们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喧嚣,在沙漠与戈壁之间,体验自然赋予的自由与激情。这一刻,我感受到的越野乐趣如同黄河水一般,在心中汹涌澎湃!

维族兄弟送我们到达沙漠的另一端,看见前方的道路有车辙印记才止步,临走前,他们再次给我们画图指明方向,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目送他们离去后,我们驶入广袤的戈壁,其间各种小道纵横交错,黑暗已经吞噬了周遭的一切,我们再次迷失方向。

车灯所及范围内,隐约可见丛生的灌木,大马断定植物茂盛生长之地更靠近河流,因此,他沿着灌木生长的小道一直往前开,果真摸索到一片平坦的河床。于是大家就地在河床上安营扎寨,将从村中买来的羊肉做成烤串,匆匆吃完还来不及收拾,就困倦地睡去了。此时,已是晚上10点。

一早醒来,我们才发现原来自己露营在和田河的河床上,河床宽度在7~8公里左右,最窄处也有几百米。不过表层的沙子虽然干燥,底层的沙子却依然湿润,不远处,靠近河床中心的沙土,湿漉漉的一片。帐篷边的河沙上留有一些动物的爪印,一直延伸到河边的芦苇丛中。大马说,这些动物可能是被烤肉的味道吸引而来,我们昨晚睡得太沉,连动物在身边活动都浑然不觉,幸好这些动物没有袭击我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

麻扎塔格山→和田市

车身下突然沉闷地传来“咚”的一声,随即感觉到车正在快速下沉,小马好几次加大马力,可车子非但没能冲出去,反而越陷越深。

整理好行装,我们打算继续前行。而我们目前所处的河床位于低处,想要上岸,必须越上一段较陡的坡度。大马在前方带路,小马则尾随在后,只听大马的车一声轰鸣,便轻松地跃到对岸,我坐在小马的车中,正和同伴说着话,突然从车身下沉闷地传来“咚”的一声,随即感觉到车子正在快速下沉,这突如其来的陷车让我们手足无措,因此待在车内不敢乱动。小马好几次加大马力想冲出陷坑,却不料车子反而越陷越深。

大马察觉到我们出现了意外,便赶紧从车上跳下来,示意小马立即熄火,并让我们迅速下车,要是泥沙淹没了车门,问题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我们跳下车后,才发现陷车的沙面如同豆腐,稍有外力作用,地表便上下抖动,十分危险。大马说,这种情况他以前也遭遇过,只要让车在原地静置一会儿,泥沙中的水就会渗下去,到时候车就能开出来。他说着,就将汽车的自带绞盘拴在岸边的树上,然后让小马徐徐发动汽车,但由于车身太重,车子只摇晃了几下,又重新陷了下去。

大马面色凝重地沉思了一会儿,将绞盘从树上解开,套在自己的三菱车上,让小马在三菱车里加大油门往前开,同时他自己钻进受困的丰田车中发动,这一次,借助三菱车和绞盘的拉力,丰田终于从河道中一跃而起,成功冲到岸上。

nlc202309082238

脱离险境后,我们继续前行,高低不平的路面上生长着一米多高的荆棘丛,汽车在荆棘中穿梭,时不时传来刮漆声,每刮一下,我都心疼地轻叹一声。

约中午12时,我们到达麻扎塔格山,麻扎塔格山俗称“红白山”,而在红山和白山中间,隔着一条峡谷。我登上麻扎塔格山的最高处,宽阔的和田河、壮丽的荒漠景观尽收眼底。

从麻扎塔格山下来,我们需要穿越和田河宽阔的河滩,才能到达对岸的塔里木沙漠公路。虽说此时的和田河表层已然干爽,但在河床下,也许正暗流涌动,刚才陷车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大家都心有余悸。

大马看出我们的担心,他让我们在后面等待,自己先去前方探路,他开着三菱车出发了,河面似乎还在微微颤动,大家屏息凝神地紧紧注视着大马的车,直到大马的车打出安全信号,我们才舒了一口气。我们沿着大马前进的方向缓缓驶去,小心翼翼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发黑的沙层,终于安全地回到公路上。下午5点多,我们终于到达和田市。

5

和田市→塔里木沙漠→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库尔勒市→一号冰川→喀什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中,胡杨呈现出热烈的橘红色,身影映在湖水中,分外迷人。我们来得早了些,等到10月底,这里肯定是一片金灿灿的海洋。

第二天上午,我们从和田市启程,下午4点半左右,到达塔里木沙漠公路,这条公路全长522公里,贯穿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目前世界上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同时也是“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它像一条游弋于茫茫沙海的黑色长龙,顺着连绵起伏的沙丘延伸开去,格外引人注目。

奇异的沙漠景观让我们这群南方人心醉神迷,透过车窗远望,这好似一个只有蓝天、沙漠组合成的世界,似乎只要我们把车一直开向地平线,便能通向天门。

第二天,我们进入塔里木胡杨林公园,该公园占地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公园。据说,公园内约有220处弯道,堪称“世界上弯道最多的景区”。道路两旁生长着高大粗壮的胡杨,胡杨是残余的古老树种,维吾尔人亲切地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站在这些静默无语,或笔直挺立,或弯曲倒伏的植物面前,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仰。

公园中有一条13公里长的环形小铁路,将几个较大的湖泊串连在一起,湖边生长着茂密的胡杨,秋季的胡杨呈现出热烈的橘红色,秀丽的身影安静地映在湖水中,分外迷人。置身公园中,我几乎忘却了自己身处于荒漠。大马说,我们来得早了些,等到10月底,这里肯定是一片金灿灿的海洋。

公园中树木参天,我们在其间流连,但不久,阳光悄悄隐去,最后一缕光线慢慢地在湖边消逝,我们赶在天黑前离开公园,抵达库尔勒市。

最后一天,我们从库尔勒市出发,途经一号冰川,回到喀什,至此,我的南疆小环线之旅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上海中环线实现“闭环通车” 篇4

上適卬H绽萏别Hfjii遐2 015年9月2 8日, 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中环线的“最后一笔”一中环线浦东段工程主线竣工通车, 这意味着中环线全线成环贯通。中环线作为上海市城市健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M全长约70 km。中环线浦东段东段工程的建设使中环线全线成环贯通, 形成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保护壳。中环线浦东段东段工程, 起点与军工路越江隧道终点相接, 沿金桥路往南至锦绣路交叉口后, 东南向斜穿张江楔形绿地接申江路, 沿申江路往南至工程终点髙科中路, 工程线路全长约9.4 km。标准横断面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方案, 主线双向8车道, 辅道双向6〜8车道。本工程自2013年4月起幵工, 至201#9月实现主线闭环通车。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担任中环线浦东段的总体设计, 从前期研究到现在建成通车历时12年, 最终顺利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获得业界认可。成环后的中环线将满足城市迅速发展的需求, 完善新区路网布局以及满足区域交通增长的需要, 改善浦东居民出行条件, 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旅游环线 篇5

聂唐大佛、岗巴拉山口、羊湖、桑丁寺、卡若拉冰川、白居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

聂唐大佛 3650m

离开拉萨11km处,路的右侧一块岩壁上能看到巨大的浮雕彩绘释迦牟尼佛像倒映在水边,这就是聂唐大佛。大佛刻于何时,并无题记可考。传说元代帝师八思巴带着皇帝赠送的佛像唐卡回后藏,途经聂唐时,唐卡中的佛像开口说话,表示愿意留在此地,于是被刻在了石壁之上。据文物学家考证,这座摩崖石刻风格与元代造像十分相近。

卓玛拉康 3700m

这个虽小但十分重要的寺庙,载古老的文物和隐藏的宝藏。从拉萨往西南方向驱车仅需半小时即到,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人值得停留。卓玛拉康与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有紧密联系。阿底峡在53岁年纪时受古格王的邀请来到西藏,他的传法在11世纪藏传佛教后弘期中发挥了深远影响。卓玛拉康正是由阿底峡的首座弟子之一仲敦巴建于此时,他同时还创立了噶当派,卓玛拉康也因此属于噶当派寺庙。

岗巴拉山口 4700m

过曲水大桥后上盘山路,到岗巴拉山口就能看到飘扬的风马旗和羊湖。“岗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山峰,这里是前藏与后藏的分界岭,同别的山口一样,风大、天气多变、对着巨大的玛尼堆、挂满了经幡。

羊卓雍错 4441m

爬上岗巴拉山口后就能看到光彩夺目的羊卓雍错。湖面在公路下几百米的地方,在晴朗的天气里,湖水会呈现非常美丽的绿宝石色调。远处的背景是宁金抗沙(7191m)巨大的雪峰。羊湖的形状像一只弯曲的蝎子,湖面在西岸向自己折回,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岛。羊卓雍错是藏传佛教四大圣湖之一(另外三个是佩枯错、纳木错和玛旁雍错)。虔诚的朝圣者大约7天可绕湖转一周。

浪卡子 4400m

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是羊湖边最大的城镇,县城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城南有个小寺庙,城北有片老藏族民居和小小的“宗”(城堡)。还可以去往桑丁寺。

桑丁寺

桑丁寺位于浪卡子以东10km处,坐落于一处把羊湖和珍错(羊湖南北两臂中间的一个小湖)分隔开来的山脊上。有很好的视线能看到原野风光及南面的山峰。桑丁寺由西藏唯一的女活佛一世多吉帕姆于1436年创建,并成为其永久驻锡之地。创寺后,经二世、五世、九世多吉帕姆的不断扩建,桑丁寺建成了15座殿堂的规模。寺内僧人均为男性,唯独住持是女活佛,名为多吉帕姆,即“金刚亥母”。

卡若拉冰川

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就在公路边。属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的车尘的覆盖,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

江孜 3980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位于年楚河谷,是西藏条件比较好的城镇。14-15世纪时,江孜是该地区的中心重镇,与萨迦派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孜处于贸易线路的要冲,南临不丹,西达日喀则,东北方通往拉萨,解放时曾经是西藏第三大城镇,现在已经被昌都、八一、阿里和泽当的规模所超过。1904年,这里曾发生过重要战争,以抵抗荣赫鹏为首的英国侵略军侵入拉萨。

白居寺

白居寺在江孜城北,以白居寺十万佛塔闻名,是整个西藏最大的佛塔,佛塔有华丽的三层结构,其上佛殿层层叠叠、数量繁多,佛殿里均绘满壁画,水平超卓,蔚为壮观。白居寺建于1418年,曾经是有15座寺庙集为一体的大寺庙群,包含了三个不同派别,可以说是藏传佛教里绝无仅有的实例。9座为格鲁派,3座为萨迦派,还有3座为不常见的布顿派(即夏鲁派),是夏鲁寺的属寺。

宗山城堡

就像其它西藏城镇一样,如果从高处俯瞰粉刷成白色的房子,江孜立即会展现出古老的魅力。爬到宗山城堡顶上需要花费20min,能看到非常美丽的风光,除了江孜城,还有沃野千里的年楚河谷及下面的白居寺。

夏鲁寺

夏鲁寺建于11世纪,直到14世纪时才声名远播,寺院住持布顿·仁钦珠成为当时最早的梵文佛教典籍编译大师(藏传佛教的布顿派即来源于他),夏鲁寺也成为修行各种技能的中心,比如催眠行走和“图莫”(令身体发热来抵御严寒)。夏鲁寺距离江孜到日喀则的主路边只有几公里,在公路里程碑21km或19km处沿着一条土路往南,都可以到达。

D2萨迦-新定日-老定日-佩枯错-萨嘎

萨迦寺、加措拉山口、沿途看珠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佩枯错、雅江

拉孜 3950m

位于日喀则西南方向约150km,萨迦路口西约30km,被认为是进行午餐、补给、适应海拔或为前方更美的旅程而留宿的最佳落脚点。这里飞驰而过的越野车大多去往珠峰大本营、中尼边界或者镇外约6km处去往阿里的219国道路口。

镇子最西端保存着一座不起眼的昌木切寺。附近还有锡钦温泉、曲德寺、仲巴江寺。

白坝与协格尔(新定日) 4250m & 4150m

这一带的地名有点混乱,318国道5133km里程碑处有个小镇,名字叫白坝。这是绝大部分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游客所选择的过夜处,也是珠峰保护区门票的购票处。协格尔是从白坝离开中尼公路后往西北方向继续走7km处。白坝南边6km处的鲁鲁检查站检查身份证明和边境证。

珠峰保护区

珠穆朗玛是一个藏文名字,西方人称为埃弗勒斯(Everest)。珠峰周边位于西藏境内的地域大约有27000km2被划为了保护区。从白坝到珠峰大本营的线路是深受许多背包客喜爱的徒步路线,你可以有机会面对雄伟壮丽的世界第一高峰( 8844.43m)北坡。西藏一侧的景观远比尼泊尔一侧要好,到达也相对容易,有路一直往上。

岗嘎(老定日) 4250m

岗嘎距离拉孜142km,藏族民居、餐馆、旅社和小商店集中占据着中尼公路的两边,这500m长的街道构成了小镇。有时候称为老定日,坐落于以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峰为界的广阔高原之上,通常被来往于尼泊尔边境的越野车作为留宿之地。山上能够俯瞰岗嘎的废墟都是过去定日宗的遗存,这些建筑毁于18世纪末尼泊尔人的入侵。在白坝往岗嘎的路上,能看到大量这样的废墟分享着相同的命运。

318国道分路口至萨嘎(167km)

线路将在5265km-52666km的路碑之间离开中尼公路,刚开始会绕着一些山丘,然后进入很多石头的巨大荒原。这儿到萨嘎大概还需要4h。1h后到达寺龙村,得购买希夏邦玛自然保护区门票。南边可以看到希夏邦玛峰( 8012m),这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m级高峰,有路线通往大本营北坡。从寺龙前行约1h就来到蔚蓝的佩枯错( 4591m)边上,湖岸周围有壮丽的景观,适合露营。路线继续颠簸延伸,经过一段峡谷后,会到达通往吉隆的路口。过了小小的湖泊错戳龙后开始爬升,通过垭口后山路有非常急速的下降,最后下到雅鲁藏布江大桥。在这儿须检查身份证和边境证。还有3km到萨嘎,正式进入阿里南线。

萨嘎 4600m

萨嘎,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把注意力集中到东北部萨嘎宾馆旁边那个丁字路口,路向北通往仲巴方向,路西头是新的镇中心。

D3萨嘎-老仲巴-帕羊-霍尔-巴噶-基乌寺

沿途、马攸木拉山口、公珠错、远眺神山、玛旁雍措、基乌寺

萨嘎至仲巴(145km)

这一段路程有些寺庙废墟,其中一个在出萨嘎1km处。达吉岭寺距萨嘎42km(路碑1820km),保存完好,值得一观。寺庙建于四世达赖时期,是拉萨小昭寺的分寺,属格鲁派。从达吉岭寺往前会过一条河,12km后经过一大片寺庙废墟。拉藏正北的雪山是属于冈底斯山脉的罗波岗日( 7095m)。过拉藏后不久就能重新看到雅鲁藏布江。在爬过一个有上百座小型佛塔的垭口后,下降23km到达仲巴。

仲巴

仲巴,藏语意为“野牦牛之地”,但现在已极难见到野牦牛了。地质严重沙化使得人畜饮水非常困难,仲巴县城先后搬迁了三次。老仲巴在扎东,新仲巴在叫托吉的地方,在老仲巴西北25km。去新仲巴要离开219国道5km,看上去较为沉寂。

仲巴至帕羊(110km)

沿途风光如画,出老仲巴60km后能看到沙丘、湖泊和雪山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的情景。距帕羊还有23km时会过垭口,下山途中直到帕羊的沿途都能看到沙丘。在这段路程拍摄的照片经常能把草原、沙丘、河流、湖泊和雪山同时定格。

帕羊 4750m

帕羊是个极具西部风味的草原小镇,小镇内松散地排列着整齐的民居,来往于小巷之间的藏族居民的穿着也极居民族韵味。镇中心的广场是全镇重要的聚会、交流场所。镇外还有一大片牧场,牛羊悠游于青青草原和皑皑雪山之间,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帕羊至霍尔(223km)

这段路程还是很愉快的,会经过黄色的草原、陡峭的山岩,天气晴朗时能看到南边喜马拉雅的皑皑雪峰。心情好时可随时找个小山包下车撒撒野。到马攸桥检查站需要检查身份证和边境证。马攸木拉山口(5216m)是日喀则与阿里地区的行政分界。公路就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面的冈底斯山脉之间穿行。过山口一直下坡,已经能看见公珠错,是个咸水湖,牧民们不会让牲畜饮用湖水。运气好可以在湖边的湿地看到黄羊、黑颈鹤。过马攸木拉山口约90km就能看到岗仁波齐神山。

霍尔 4560m

霍尔西南方向的雪山是纳木那尼峰(7694m),湖自然就是玛旁雍错了。转湖的人会在此歇脚,大部分人会继续前往塔钦,更好的选择是圣湖边的基乌寺。如果时间尚早,可以考虑在霍尔解决晚餐,圣湖边的条件就要差许多了。

玛旁雍错 4560m

位于岗仁波齐神山东南20km处,纳木那尼雪峰北侧,面积412km2,湖水最深达70米。天气晴好时湖水蔚蓝,碧波轻荡,白云雪峰倒映其中,湖周远山隐约可见,景色奇美。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在1700年前,梵文经典《往世书》就开始颂扬这个湖泊。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源起于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苯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

基乌寺

建立在圣湖边山上的一座小寺,据说莲花生曾在寺内的洞穴中打坐,虽然规模较小,只在山坡上有几间藏式佛堂,但建筑布局却和布达拉宫同出一辙。寺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莲花生大师像。寺庙山坡是俯瞰整个蔚蓝色圣湖的绝佳位置。天气晴朗时还能看到岗仁波齐峰和纳木那尼峰巨大的身影。寺庙后的村子附近有温泉,用管子引入一座玻璃屋顶的房子里。水没有硫磺味,手感很滑。

D4基乌寺-玛旁雍错-拉昂错-塔钦

圣湖之晨、岗仁波齐、纳木那尼、拉昂错

拉昂错

与圣湖玛旁雍措一路相隔,湖水呈深蓝色,相当咸。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人称“鬼湖”。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西侧的玛旁雍错和东侧的拉昂错分开,有一道水渠(甘嘎曲)连接两湖,当地人相信有一天会有水从玛旁雍错流进拉昂错,同时会有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游进拉昂错,这样鬼湖的水以后就也会变得像玛旁雍错一样的清甜了。

塔钦 4560m

探访岗仁波齐峰都要先到达塔钦,这里也是转山的起始点。大多数转山的人会住在塔钦,如果在塔钦有足够时间,或者想在转山前先适应适应,那么这里也有些短途路线可以游览。塔钦北侧有一座小山挡住了岗仁波齐峰,花1h爬上山顶,可以看到神山美景。往南看则可以同时看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塔钦东边有条土路通往岗仁波齐附近最大的寺庙江扎寺,徒步2.5h。在靠近一条小河时有路通往色龙寺,走过去需要2h。

D5转山第一天

经幡柱、两腿佛塔、曲古寺、哲热普寺、神山日落

岗仁波齐峰的转山路线不算复杂:开始时穿过一片旷野,接着来到宽阔的河谷,翻越过海拔5630m的卓玛拉山口,再下降至另一个河谷地带,最后还是穿过最初的旷野回到起点。这是直截了当、很完美的一个自然循环,很容易想象,上千年来它怎样成为朝圣者的至爱。岗仁波齐峰适宜徒步的季节从五月中旬到十月中旬,不过旅行者最好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有所准备。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卓玛拉山口的雪都可能不期而至,夜间温度通常在零度以下。从11月初到次年4月初,山口往往被冰雪所覆盖。

D6转山第二天

神山日出、天葬台、卓玛拉山口、尊最普寺

扎不日温泉和转经道

从塔钦往西北方向驱车1.5h,位于象泉河畔的扎不日温泉与莲花生大师有很紧密的联系。藏人们认为转完岗仁波齐要到这里转经才算圆满。扎不日的转经道转一圈需要1h,如果时间宽裕,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转经路线以温泉为起点,到达莲花生寺(扎不日寺)时需要往回折一段进入寺庙内,寺庙右侧有一块上面有洞的石头,据说可以方便地测验来世命运。

门士至札达(178km)

门士至巴尔兵站有56km,都是2007年才修好的柏油路。巴尔兵站只有砖砌的兵营,没有居民。兵站已经不对外提供食宿,兵站对面有两家藏民的小卖部有方便面和酥油茶。出巴尔兵站后翻越隆嘎拉山(5160m),过山口后山体的颜色变得五彩斑斓。一路尽是没完没了的山,上上下下。路在进入宽阔的象泉河谷后,最终过一座桥到达札达县城。

札达土林

扎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m,面积约888km2,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km2,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

札达 0897 / 3650m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只有一条街道,看起来很整洁,县城建在一个斜坡上,边防部队驻扎在街道的两头。札达有邮局,可以加盖古格纪念邮戳。

D8札达

古格遗址、托林寺、札达土林

古格遗址

古格遗址就像小山丘的天然部分,一层层向上生长。红色的夏宫像一顶王冠,高高立在黄土丘顶部。废墟在山梁上的分布呈三个明显区域。底部是寺庙区,有四座维护得最好的建筑以及所存壁画。从这儿路线向上,穿过昔日的僧舍区,这里还有凿土而建的小室,供僧侣修行之用。最后,路线径直钻入小山,穿过一条隧道到达山顶的宫殿区遗址。在未来得及惊讶和赞叹之前,开阔、原始、粗犷的象泉河谷已尽收眼前。黄昏(尤其是20:00左右)时光线最佳。所有的佛殿内都不许拍照。

托林寺

托林寺是阿里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建筑,位于扎达县城西北隅,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m。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始建于公元996年,由古格王国第一代王德祖衮的长子益西沃仿桑耶寺设计建造,作为古格高僧、西藏佛教后弘期著名译师仁钦桑布(958-1055)译经授徒的场所。1036年,古格王沃德及其兄绛曲沃从印度迎请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首座阿底峡(982-1054)进藏。由于阿底峡大师的驻锡和火龙年大法会的召开,使托林寺蜚声全藏,成为中世纪西藏名寺。

D9札达-那木如-狮泉河

札达至狮泉河

是一条艰辛万分但风景很好的路,短短200km可能需要不少时间。从札达重新上到柏油路大概有130km。出札达先过桥,然后进入山谷中大片令人惊叹的土林区,50km后到达一个村子,四周都是冲蚀悬崖,还有上百座嵌入软土中的墓葬。出象泉河谷后开始爬坡,能看到西南面横亘的喜马拉雅山脉。经过检查站时距离那木如还有65km。连续翻越几座山口,最后爬上5300m的拉隆拉山口(老子达坂),下山的路渐渐不明显,有10km路有很多车辙分岔,但往东都能汇入阿里南线。最后过一座桥驶入平坦的噶尔平原,再次遇见久违的柏油路,1h后到狮泉河。

阿里4280m

阿里也称狮泉河(藏语叫森格藏布),是阿里地区的行政首府,当地人一般叫“地区”,地图上的名字是噶尔。城镇本身没什么可游览的景点,不过这里却是洗澡洗衣、腐败、补给和上网寻找路线资讯的好所在。爬上城北满是经幡的山坡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不要对西边的军事设施拍照(山坡上能看到巨大的标志)。

D10狮泉河-革吉-改则

聂尔错、盐湖

阿里至革吉(112km)

再次告别柏油路,转向阿里北线腹地。出阿里后,干旱的谷地和沼泽交替出现,在里程碑1260km处,公路跨过狮泉河,到达一片有大量鸟类的沼泽地,运气好可以看见黑颈鹤。之后路一直沿狮泉河行进。

革吉

革吉,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革吉县城紧靠着山岭,原先是个安静的小城,现在也在大兴土木,已经完全拥有了一条全新的主街道,看起来相当不错,中国电信、农行等建筑都建成了漂亮的藏式风格。新老主街道的交叉口在中国电信过去一点。老街道尽头正对着山的是藏族民居。

革吉至改则(368km)

在路碑1202km处驶出狮泉河谷,到雄巴的这段路有很好的风景,大地就像调色板一样。雄巴是当地牧民的毛纺织品交易地。有一些简陋的旅店和餐馆、汽修点、私人加油站。出雄巴后的路就是草原上压出的车辙印。翻越一座路边有个大洞、海拔4800m的山口后到达聂尔错,聂尔错是个盐湖,岸边有很多晒盐的工地。沿途也能看到一些牧民帐篷。继续往前翻越加拉山口(4878m)可到擦咔(从革吉出发大概3h)。这是一个采盐区,镇子规模不小,西部风情浓郁。擦咔有分路直接通往新藏线而不经过狮泉河,交汇处在班公错北边一点。继续往前75km,路左侧会经过一个较大的湖泊达绕错。这里距离物玛还有大约30km。物玛村很小,建在一个露出来的岩石下面,这里的里程碑是982km,距离改则还有50km。一个个小湖泊出现视野里,不断在草地或者荒漠中闪现。

改则

改则是过狮泉河后阿里北线上最大的城镇,看起来像个长条形的大仓库和垃圾堆。主街道从一个环岛开始,呈东西走向,长约1.5km。县城南部的佛塔、玛尼堆、经幡和牦牛角值得一看。

D11改则-洞错-措勤

洞错、达瓦错

改则至措勤

出改则县城后是草场,山峦平缓,湖泊众多,典型的藏北风光。草地上有无数纵横交错的车辙。离开改则24km后有个小型检查站。洞错藏语意为荒凉湖,属于咸水湖,湖面面积约100km2,平均深度约1m。背景是紫红色的山脉,盐碱沉积的沼泽从远处看像湖水戴了顶白帽。过洞错后到洞错乡的路非常直,洞错乡有简单食宿点和车辆维修点,也有私人加油站提供桶装油。分路口有明显的路标指向措勤和尼玛方向。从这里向东南经措勤再转到219国道是所谓的小北线,从洞错向东经尼玛、班戈、纳木错再到109国道是大北线。转向南边的措勤方向进入狭窄的山谷。路的右边都能看到一座非常美丽、白雪皑皑的南北走向山脉,其间还要穿过几次它的冰川漂砾区。跟着山走约50km到达一座桥,这里称为坚赞罗玛,有小旅馆和茶馆。上山翻越野牦牛头垭口(p5000m),此地距离措勤94km。接下来路线会穿过一个个漂亮的谷地,来到翡翠般的达瓦错。再上山翻越小野牦牛垭口(p4900m),再走43km到达措勤。

措勤

措勤距阿里南线分岔口235km,距阿里北线173km,措勤的藏语意思为“大湖”,因扎日南木错而得名。

D12措勤-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布南村

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文布南村

扎日南木错 4613

扎日南木错在措勤东边磁石乡方向50km,是西藏第三大湖。湖泊东西长53.5km,南北最宽26km,湖水面积1023km2,咸水湖。湖滩地上植物生长良好,是藏北良好的牧场之一。

当惹雍错 4535m

面积835 km2,300万年前形成湖泊。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南北长约70km,宽20km,是苯教最重要的神湖。当惹雍错湖面形似一金刚杵,上圆中细下部长,四面群山环抱,南面的达果神山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由于这里地形相对闭塞,形成了相对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可以种植青稞,这在藏北是极其罕见的。大概因为易守难攻的地势和良好的气候,这里曾是象雄的王宫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文布南村

当惹雍错湖畔的小村,村里人多数半农半牧,在湖滨开了一些田地,种植青稞、土豆、油菜和小白菜等。地处偏僻、依山傍湖赋予文布含而不露的美丽风景和纯朴的人们,随意走走都能拍到宁静、安详、恬淡的画面。

D13文布南村-穷宗-文布南村-文布北村-尼玛

象雄遗址、当穷错、文布北村

穷宗

从文布南村沿湖岸向南行,湖滨道路为山壁所迫,并不宽阔,并有数处散落有大如桌面的乱石丛,汽车过不了,当地人有摩托车能搭乘一段,后段仍须步行。大约15km可见前方道路为一巨大山壁所阻。此山壁横亘东西,东端没入湖水之中,一条小路沿一斜坡向山壁顶端延伸,这里就是象雄王国所在在地穷宗。穷宗是苯教的一座神山,应逆时针转山。山脚下岩壁中,有众多历代苯教高僧的修行洞,岩壁上也刻有不少文字图案。

文布北村

从文布南村往北,首先遇到的湖泊是当穷错,湖畔的村子即文布乡所在地。当穷错与当惹雍错在同一个湖盆之内,湖水未枯以前本是同一湖泊。当穷错在藏语里意为“小的当惹雍错”。据说湖水在一天之中能变换三种颜色。湖东岸是连绵不断、屏风般矗立的褚红色山壁,清晰地记录了当惹雍错湖水一次次下降的历史。

尼玛

尼玛,藏语意为太阳。1886年噶厦设申扎宗。1983年8月1日才正式成立尼玛县,这是西藏最年轻的县。县城干净整洁,街上的牧民和小孩喜欢尾随、围观外来游客,但没有恶意,也不乞讨。这里商品丰富,能吃到新鲜蔬菜。尼玛街里有四川饭馆,里面有浴室。城郊有家私人加油站,有汽修铺。

D14尼玛-双湖

达则错、甲热布错、诺尔玛错、野生动物

达则错

藏语意为虎顶湖,21.1km,平均宽11.60公里,面积244.7km2,水深31.7m,湖水湛蓝,湖心透明度达7.2m。这一带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藏羚羊。

双湖特别区

双湖是藏文“两个湖”的意译,因在成立办事处时所在地东南及北面分别有康木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双湖特别区的前身是双湖办事处,它是为开发藏北“无人区”于1976年新建的行政区域。所管辖的面积有12 万km2。藏北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大部分就分布在此,平均海拔4800 米,这里湖泊众多,气候寒冷、四季不明、多风雪,是一个不大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野驴、黑颈鹤、藏羚羊、岩羊、獐等珍贵的野生动物,一路上常碰见。

D15双湖-冰川-双湖

普若岗日冰川

普若岗日冰川

位于89°00’—89°20’E,33°44’-34°03’N,冰川区向周围溢出50多条分支,面积423km2,顶部平坦区面积150km2,整个冰川区雪线在海拔5620-5860m,从几十里外远眺,起伏延绵,一望无际的冰原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恰如横空出世。平均厚度400米以上。这是除南北极外地球上最大的冰川。

D16双湖-多玛-班戈

色林错、班戈错

色林错

西藏第二大湖,藏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东西长72km,南北宽约22.8km,面积1640km2,最大水深超过33m。色林错的湖盆地带全是松软而不坚实的黑灰色砂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该湖有7条主要河流注入与湖泊互相串通,组成了一个封闭内陆湖泊群,除色林错外,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等,滨湖平原开阔,连同两岸草滩、草场,形成一派藏北优美草原风光。

色林错至班戈

过382大桥后的一段路大坑很多,路分成几条并排而行。此后进入一片平原,相伴而行的几条路慢慢分成两股,一股向前爬上一座不高的山,一股消失在右侧远处山脊的背后。走直行上山的路近些,但坑洼不平,下山时到班戈错东岸。

班戈错 4522m

由三个小湖组成,古时候与色林错原为一体,面积共54km2。过班戈错后需要不停涉水过河,还要冲过一些烂泥塘,接着继续爬山。坡虽然不是太陡,但爬得比较辛苦。翻过几个大坡之后路边有加油站,就是班戈城外了。

班戈 4750m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因班戈错而得名。县城只有一条街,商品比较齐全,菜果也算丰富。

D17班戈-纳木错

纳木错

班戈至纳木错

出班戈县城往东是平坦的黑阿公路。30min后过了一座大桥后离开黑阿公路走右边小路,途中会看到许多大小不等的高原湖泊,各有特色。草原与村庄交相辉映,非常美丽。经过巴木错,走到湖的尽头向南过河翻山。穿过一个村庄,翻过一个雪山垭口后,就能到达纳木错。

纳木错 4730m

位于拉萨西北240km,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湖面东西长70km,南北宽30km,最深处达35m。每年四月末封冻结束时,湖水会露出醉人的蔚蓝,周围帐篷点点,和雪山一道构成瑰丽的风景。海拔超过7000m的念青唐古拉雪峰耸立在纳木错之南。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

D18纳木错-拉萨

环线金刚石线锯机旋转切割的研究 篇6

1点接触式旋转切割模型

1.1线锯机工作台组成

工作时, 环线金刚石线锯机由三个运动合成, 如图1所示。第一个, 金刚石线在导轮的传动下高速运动, 金刚石线的线速度为V1;第二个, X轴的进给运动V2;第三个, 基于X轴之上的绕Y轴旋转运动Vr。

1.2建立点接触切割模型

单点式切割模型是一种极限状态, 假设金刚石线呈线性磨损, 该模型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工件与金刚石线刚好接触时, 要简化成点接触, 金刚石线与工件接触表面的长度为L1, 工件直径为D, L1必须远小于D (L1 <<D) , 因此简化成点接触。第二, 线速度V1、进给速度V2和旋转速度Vr要搭配合适比例。如果进给速度V2过快, 金刚石线与工件接触长度增加, 过度了就会成弯曲切割模型, 如图2所示, 不满足点接触式模型要求。

从微观上说, 金刚石线切割是一种挤压去除材料的切割方式, 通过金刚石线上坚硬的金刚石压入工件表面, 工件表面会产生局部裂纹, 在金刚石线和工件相对运动的耕犁作用下, 裂纹扩大, 最终脱落, 因而达到了切割效果。金刚石线上的金刚石需要一定压力才能挤压进入工件表面, 如此金刚石线与工件接触就有一定的长度L1, 只要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 就可以把它简化成点接触。

满足了第一个条件, 其次要确定线速度V1、进给速度V2和旋转速度Vr之间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金刚石线的切割量要大于等于工件的进给量, 才能保持一种点接触式切割。切削时, 金刚石线的切割量与材料受力、有效参加磨粒数、线速度V1、进给速度V2以及旋转速度Vr的矢量和有关[3]。

如图3所示, 张辽远[3]建立了一种两端是圆锥形的金刚石磨粒模型, 他假设在整个切削过程中, 单颗磨粒切除的材料体积可近似为三棱锥体积。单位时间内, 单颗磨粒去除材料的体积为V:

其中, C为最低点处的横向裂纹长度;h为Lambropoulos给出的横向裂纹产生深度[4], l为单颗磨粒划过的距离。

式中:ε为比例系数;k为综合考虑弹性应力场和残余应力场共同作用下的修正系数;E为弹性模量 (GPa) ;ψ为磨粒的锐度角 (°) ;H为硬度 (GPa) ;K1c为材料的静态断裂韧性;Fn为材料所承受的法向载荷。

单位时间内, 参加切割的金刚石磨粒数为Ns[5];

其中λs为金刚石线上颗粒分布密度;As为单位时间内有效接触面积:

式中, k1为与磨粒形状、修整条件有关的系数;!g为金刚石粒度;dg为磨粒的平均直径。

因此, 联合式 (1) 、 (2) 、 (3) 、 (4) 、 (5) 和 (6) , 确定切割量Q与工艺参数、材料特性、载荷、线速度V1、进给速度V2以及旋转速度Vr有关:

单位时间内, 工件的进给量P:

式中, D为工件直径, d为金刚石线直径。

当Q≥P时, 切割模型为点接触式, 如图1所示;当Q<P时, 切割模型为弯曲切割模型, 如图2所示。

以上模型并未考虑金刚石线的磨损, 随着切割的进行, 金刚石线上的金刚石磨粒会逐渐磨损, 有的甚至脱落, 会影响到金刚石磨粒的锐度角以及颗粒分布密度等。计算准确的切割量, 影响的因素太多也太复杂, 难以由理论计算出来。只能用实验的方法统计金刚石线的切割量, 对于不同的材料, 单位时间内的切割量不一样。

2实验及结果分析

2.1实验设备

使用自行研制的环形金刚石线锯机实验设备, 工件可以同时进给与旋转, 实现了金刚石线锯对蓝宝石旋转式切割。实验装置包括: (1) 自制环形金刚石线锯机; (2) 三自由度工作台; (3) 自制夹具一套; (4) 时代TR200手持式粗糙度测试仪。

采用的电镀金刚石线是采用电镀工艺将金刚石磨粒固着于钢丝基体上制备而成的。

与工件固定式切割相比, 切削效果更高, 切割的表面质量更好。

2.2实验方法及测量

实验分为三组, 组与组之间的切割对象不同, 第一组为蓝宝石;第二组为YAG晶体;第三组为普通的玻璃。各组的切割参数相同, 但是切割方式不一样, 进给速度都设为1.5mm/min, 线速度为20m/s, 旋转切割的旋转速度为10r/min, 摆动切割时的频率为0.166Hz, 摆动角度为10°, 利用冷却液进行湿切。试验参数这样设置, 既可以进行各实验组内部的实验对比, 又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实验对比。

对于加工后的工件, 利用TR200手持式粗糙度测试仪进行表面质量粗糙度的测量。以工件的圆心为起点, 以90°为标准分成四等分, 每等分沿半径方向分八等分, 分别进行数据测量, 相同半径的粗糙度进行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 最终各小组的测量结果如表1、表2所示。

2.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第一组实验, 旋转切割蓝宝石的切割完成时间约为50min, 金刚石线的寿命正常, 切割表面质量良好, 表面粗糙度如表1所示。固定式切割蓝宝石, 切割线拉断, 经过多次实验, 都无法正常完成切割。

第二组实验, 旋转切割YAG晶体, 切割效率相对最高, 切割的表面质量良好, 固定切割方式完成切割的时间相对较长, 表面质量良好。金刚石线基本没有磨损。

第三组实验, 摆动切割与固定式切割的进给速度一样, 加工完成的时间相同, 表面的加工质量差别较小, 表面粗糙度在1μm~1.2μm内波动, 没有明显的切割缺陷, 金刚石线基本没有磨损。

3结论

点接触式旋转切割, 与以往的固定式切割相比, 切割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表面加工质量也提高了。相同切割条件下, 硬度越高的材料, 加工的表面粗糙度越小。

1、切割效率至少提高了50%, 并且金刚石线的寿命得到保证, 工件的加工尺寸也得到增大, 固定式无法加工的大尺寸工件可以通过摆动或者旋转来切割。

2、切割的表面质量得到了改善, 表面粗糙度在0.32~0.98μm之间, 达到了以切代磨的效果。

3、不同硬度的材料, 在相同的切割工艺参数条件下, 切割的表面质量不一样, 洛氏硬度越低的材料, 切割的表面粗糙度值越大, 表面质量相对较差。

4、通过计算和试验方法, 搭配合适的线速度V1、进给速度V2以及旋转速度Vr, 金刚石线的寿命就可以得到保证, 不会因为过度张紧而导致金刚石线被拉断。

摘要:对蓝宝石、晶体硅等贵重硬脆晶体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切割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 而且工件的尺寸也逐渐增大, 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切割设备并探索新的切割方式。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旋转切割模型, 通过旋转工件进行切割, 保持一种单点接触式的切割, 提高环线金刚石线锯机的切割效率。利用自制的环形金刚石线锯机做切割实验, 结果表明, 相对于常规固定式的切割法, 切割效率至少提高了50%, 并且提高了表面加工质量。

关键词:金刚石线锯机,旋转切割,点接触

参考文献

[1]王美娟, 王日初, 彭超群, 等.固结磨粒金刚石线锯的研究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3, 23 (5) :1368-1379.

[2]张辽远, 韩东泽.电镀金刚石线锯超声振动切割多晶硅材料工艺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3, 33 (193) :65-69.

[3]张辽远.电镀金刚石线锯超声波切割实验装置的研制和加工机理的研究[H].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4]LAMBROPOULOS J C, JACOBS S D, RUNCHMAN J.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s from grinding to polishing[J].ceramic Transactions, 1999, 102:113-128.

旅游环线 篇7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 由于太原市地处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的盆地, 受地形的影响, 太原市城市发展呈现东西窄南北长的带状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太原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进入快速的发展期, 太原市城市原有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 出行距离、出行量急剧增加, 让原本并不十分完善的城市路网尤其是长距离连接的快速系统在高峰时段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道路服务水平出现饱和流甚至强制流状态。

为有效疏导过境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片区间长距离机动车出行, 缓解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 完善区域协调、内外衔接的城市交通系统, 形成能够快速通达、便捷出行、高效使用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亟需开展对外连接高速环线向外辐射、对内连接城市主干道实现城市交通快速传输环线建设, 达到有效屏蔽长距离机动车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域的穿插干扰, 保障城市道路规划目标实现和城市道路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原有市政道路尤其是主干路的道路在高峰时段服务水平大多达到饱和状态, 为缓解交通压力, 借鉴全国已有城市环路建设的经验, 提出太原市环线建设, 它是解决太原市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决策, 它的建设极大的缓解了太原市滨河东、西路以及建设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现就太原市环线建设情况作一介绍。

由于太原市城市路网整体为棋盘格状, 太原市环线道路为南中环、西中环、北中环、太行路围合的闭合环;南中环向西与西环高速公路冶峪互通立交连接线、向东与东环高速公路北营互通立交连接线;太行路向北与东环高速公路牛驼寨互通立交连接线。由于建设条件以及费用控制, 太原市环线建设并没有按照其他城市环线通常采用的快速路标准进行设计, 而是按照主要节点立交, 直行交通连续的加强型城市主干路的建设标准进行设计。

2 太原市环线特点

2.1 总体构思

根据“太原市综合交通规划”“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太原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三版规划首先必须完善快速干道系统。太原市城市环线提出了主线设计车速60 km/h, 辅路设计车速40 km/h的设计标准。设计中将太原市南中环、西中环、北中环以及太行路 (东中环) 四条环线道路所组成道路作为一个整体。根据规划要求, 结合实地情况考虑拆迁、投资等因素, 通过完整工程设计, 保证直行交通的连续, 主要节点转向无信号等待, 满足行车快速、安全、经济等要求。

2.2 设计标准的选择

1) 道路性质的定位。

太原市环线道路规划为快速路, 根据现行《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要求快速路地面段由中央分隔带、快速机动车道、主辅分隔带、辅助车道、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组成[1], 其道路宽度一般在65 m以上, 而主线连续性主干路, 在地面标准段红线宽度可以控制在50 m~59 m, 保证车道数与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 减少了道路红线宽度。

由于受现状条件的影响, 太原市环线大部分区段若按照严格的快速路标准, 征地拆迁工作将十分艰巨, 考虑工程的建设规模与经济性, 环线道路按照主干路标准设计。

2) 分层次选择不同交叉形式。

四条环线道路所组成道路作为一个整体, 在四条道路相交的节点, 交通采用互通立交进行转换, 对相交主干路采用主线上跨或者被交道路下穿的分离式立交形式, 对于城市路网比较密集, 相交道路相邻较近的路段采用主线连续上跨, 根据路网及两侧用地情况设置上下行匝道, 以增强跨线桥与地面路网之间的联系。

3) 行车速度。

城市环线主要把城市中大量的长距离、由快速需求的车辆作为服务对象, 设计车速60 km/h, 既满足了主干路的通行需求, 又为道路设计中各项指标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空间 (同时也满足快速路的最低要求) , 决定了工程的建设标准, 对建设的规模与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资金能合理确切的发挥作用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与高架部分辅道、相交道路之间车速转换的加减速段长度, 为车辆在环线与相交道路转换中提供了便利。

4) 设计年限。

设计年限包括计算交通量增长年限以及确定路面结构而采用的计算标准当量轴次的基准年限[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城市主干路设计年限为20年。而在确定道路横断面车行道宽度时, 远期交通量的年限是道路设计年限的指标。

根据对太原市环线建设交通模型分析, 近期中环道路建设后, 胜利桥、长风桥及兴华街、胜利街、旧晋祠路、滨河东路、和平路、建设路交通流量明显降低。东西向的南中环与北中环, 高峰小时最大单向断面流量分别达2 435 pcu/h;南北向的西中环与东中环, 高峰小时最大单向断面流量分别达1 475 pcu/h, 对南北、东西方向干道分流作用明显。

环线远期交通量预测在预测末年高峰小时最大单向断面流量分别达9 804 pcu/h,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 设计年限20年的标准是比较适宜的。避免过长预测期中交通量增长率不确定带来的预测增长量过大或者过小的可能, 同时也避免了预测期过短带来建设规模过小, 节点方案选择不当的弊端。当然, 随着太原市环线道路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设计年限的选择标准将得到进一步检验。

5) 道路横断面形式。

为了保证太原市城市环线道路交通功能的道路服务水平, 保证较高的平均车速以获取道路断面最大的通行能力, 道路断面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主线直行的连续快速, 同时要尽量减少两侧的进出口设置带来的汇流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 解决好快速直行车辆与驶出、汇入慢行车辆以共存所需求空间, 在道路断面中增加了集散作用的辅助道路。

辅助道路一般是专供机动车出入环线以及为其他交通服务的道路[3], 快速路的辅路需要与快速路主线分割, 而太原市环线道路采用主干路标准设计, 通过增加机动车道数目, 在直线主线两侧增加相应的车道来汇集沿线单位车辆, 在指定的出入口与主线直行车道分流、合流, 同时也为公交提供交通服务, 一般设计车速为40 km/h, 环线直行车道作为城市主路。在同一板块通过不同的交通工程措施如限速标志、标线等实现主辅道路的差异化使用及管理。

太原市环线主、辅路的布置形式主要采用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平面展开即地面共板设计。具体布置为:10 m人非共板 (3 m人行道+1.5 m树池+3.5 m非机动车道+2 m机非分隔带) +17.5 m机动车道 (0.5+3.5+3.25×4+0.5) +4 m中央分隔带+17.5 m机动车道 (0.5+3.5+3.25×4+0.5) +10 m人非共板 (2 m机非分隔带+3.5 m非机动车道+1.5 m树池+3 m人行道) =59 m (见图1) 。

第二种为一层主线高架 (或下穿) , 另一层为地面辅道分层布设。

10 m人非共板 (3 m人行道+1.5 m树池+3.5 m非机动车道+2 m机非分隔带) +11 m机动车道 (0.5+3.5+3.25×2+0.5) +8 m中央分隔带+11 m机动车道 (0.5+3.5+3.25×2+0.5) +10 m人非共板 (2 m机非分隔带+3.5 m非机动车道+1.5 m树池+3 m人行道) =50 m (见图2) 。

实际太原市环线道路是在两种大的形式下的混合型, 设计是根据环线道路给定的红线宽度以及道路两侧拆迁等因素, 充分论证后选定的。尤其采取主线上跨、地面辅道分层布设的形式是在现有用地、拆迁条件受限以及相交道路等级、密度等建设条件共同考虑下而选用, 虽然高架投资大、对环境有影响, 但是通过高架桥下的辅道可以充分的沟通两侧地块, 方便周围单位及居民出行。

道路中间带与两侧带:太原市环线道路地面共板段中间带均按4 m, 高架段根据桥梁下部需求设置为8 m, 两侧带在功能上不仅是道路机动车道系统与非机动车道系统的分界线和隔离带, 同时还有控制道路两侧沿线单位、区域与主线连接出入口的作用, 避免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 两侧带的宽度结合道路绿化要求以及城市设施如照明、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等需求, 在用地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加大宽度, 但考虑城市土地的节约使用, 两侧带的宽度应当控制在合理宽度。同时太原市环线道路两侧分隔宽度设置为2 m~2.5 m。

主路车道数及宽度:主要取决于交通量预测的流量, 由于环线道路高架路建设工程量大, 大部分为桥梁结构, 加宽车道不仅结构难以处理, 还需要现在预留用地及管线位置。因此太原市环线道路设计主线高架采用双向六车道是必要的, 近期服务水平可以相对高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 城市车辆的增加, 道路交通量及密度的增加, 道路服务水平等级会相应变化, 逐渐降低, 为达到平均车速、服务水平与密度的最佳比例关系, 在交通量预测末期, 其最大服务水平应当控制在三级即稳定流状态, 密度不大于32 pcu/ (km·ln) , 根据交通量预测太原市环路需要八车道~十车道, 主线宽度14.25 m~17.5 m。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太原市城市中环线道路设计的分析, 结合城市环线道路的设计特点, 从环线道路标准、交叉形式、设计车速、设计年限, 横断面布置等标准方面进行了探讨, 以上只是笔者对太原市环线建设设计中的部分总结, 对于类似道路建设的标准选取仅供参考。

摘要:结合太原市中环线的设计特点, 从城市环线道路的道路标准、设计车速、设计年限、横断面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对城市环线的建设标准进行了研究, 为今后类似道路建设标准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主线连续型主干路,横断面布置,辅道设计,设计年限

参考文献

[1]CJ 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

[2]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旅游环线 篇8

1 工程概况

京津城际北京环线特大桥位于北京市区, 跨左安门内大街~方庄路、二环路、左安路、三环路分钟寺桥、周庄路、四环路、丰双铁路及五环路。在桥址范围道路密集, 高层建筑林立, 居民区众多, 线路跨越条件十分复杂。该桥总长15.6km, 梁部由预制简支梁、连续梁、钢砼组合梁、现浇简支箱梁组成。桥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础, 桩径分别为φ1.0m、φ1.25m和φ1.5m, 桩长50m~60m, 简支梁桥墩每墩8~12根桩;悬灌梁每墩12~20根桩, 共计桩基4988根。桥基处以黏性、粉土、砂类土为主。

2 工程施工方案

2.1 钻孔桩施工方案比选

北京环线特大桥施工战线长、工程量大、工期紧。如果选择普通循环钻机, 按3.5天完成1根计, 共须采用普通循环钻机9 2台。而且尚存在以下问题。

(1) 46台钻机同作业每小时须耗电动机5980kw, 全桥至少须布设500kVA变压器8台方能满足用电量要求。

(2) 工序间干扰大, 泥浆处理困难, 不利于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3) 单桩施工周期长, 加之地质情况复杂, 成桩质量不易控制。

根据钻机性能介绍, 旋挖钻机可较好地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桥段采用以旋挖钻机为主, 循环钻机为辅的施工方案。

根据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 本桥共选择了BG25、R-412HD、R-516、R-518、R-12等五种类型旋挖钻机同时作业施工 (见表1) 。

2.2 施工工艺流程

旋挖钻机以动力头与伸缩式钻杆、筒式钻头相连, 由随机柴油机驱动液压马达来转动钻杆, 电脑自动控制钻杆垂直度、深度及液压系统, 通过液压加压, 旋转桶式钻头, 进行原始主体的挖掘, 筒内旋满主体后, 回旋钻头3周~5周, 使钻头下口充分封闭后提升钻头, 将主体卸于孔外, 由装载机倒离孔口。旋挖钻机采用静态泥浆壁钻头取土, 取土时依靠钻斗和钻杆的自重切入土层, 斜向斗齿在钻头回转时切下土块, 向斗内推进完成取土。遇硬土可加压。钻斗内装满土后提升至地面, 使钻头上碰杆碰到机架上即打开底门, 排土。每钻进一斗, 入土0.5m~0.8m。施工流程图见图1。

2.3 挖钻机施工要点

在距孔口一定距离挖设8m×3.5m×2m泥浆池、排浆沟, 采用清水加膨润土制备护壁稳定液, 浆液比重控制在1.08~1.18。

平整施工场地并对地基做压实处理, (地基承载力较差地段采用砂砾石或直接铺设钢板提高地基承载力) 防堪钻机在成孔过程中发生倾斜或移位。

护筒埋设时其下口必须置于粘土层中, 若为砂层或砂砾层, 加大加深开挖, 换填表粘土匪并压实后重新定位埋设护筒, 防止提升钻头时孔内水位冲刷砂层造成护筒悬空造成坍孔。

成孔过程中必须注意连续补充浆液, 保持护筒内应有的水头, 防止水头低于护筒底引起缩径或孔口坍塌, 护壁液可多次重复使用。

经常测定泥浆比重, 特别是遇砂层时稳定液中可加入粘土, 增大泥浆护壁能力并视地质情况, 及时更换钻头, 粘土采用普通筒式钻头, 砂层及淤泥等土层采用下口为可密封式钻头, 保证成孔质量和速度。

钻头在提升前必须回转3周~5周, 防止孔底土层粘附钻头, 造成卡钻事故。

钻孔桩施工完成后, 移机后用吊车下放钢筋笼、导管, 并一步清孔至规定沉渣厚度后灌注水下砼。

桩内土体随时用装载机清离孔口, 防止土体压力过大造成孔壁坍塌。

2.4 钻孔异常处理

2.4.1 坍孔处理

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后, 要查明原因进行分析处理, 可采用加深埋护筒等措施后继续钻进。根据现场情况也可在泥浆中加入大量的干锯末, 同时增大泥浆比重 (控制在1.15~1.4之间) , 改善其孔壁结构。钻头每次进入液面时, 速度要缓慢, 等钻头完全进入浆液后, 再匀速下到孔底, 每次提钻速度控制在0.3m/s~0.5m/s。坍孔严重时, 应回填重新钻孔。

2.4.2 弯孔缩孔处理

钻孔发生弯孔缩孔时, 一般可将钻头提到偏孔处进行反复扫孔, 直到钻孔正直圆顺, 如发生严重弯孔和探头石时, 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 回填到偏孔处, 待填料沉实后再钻孔纠偏。

2.4.3 埋钻和卡钻处理

埋钻主要发生在一次进尺太多和在砂层中泥浆沉淀过快;卡钻则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拢不好, 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卵石地层钻进时, 卵石掉落卡钻等。

埋钻或卡钻发生后, 在钻头周围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浆, 形成很大的侧阻力。因此处理方案应首先消除阻力, 严禁强行处理, 否则有可能造成钻杆扭断、动力头受损等更严重的事故。事故发生后, 应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 保持孔内压力, 稳定孔壁防止坍塌, 为事故处理奠定基础。

2.5 施工效益

2.5.1 成桩质量情况

我部目前共完成钻孔1010根, 已检查、检测742根。经桩位逐桩检查, 桩位偏差在5cm以内的桩100%, 桩位准确率高。运用小应变、超声波、钻探取芯等多种检测手段进行桩机检测, 桩身结构完整, 成桩效果好, 合格率过到100%, 无一断桩事故发生。

2.5.2 施工进度情况

在施工高潮期, 每台钻机每天可成桩2~4根, 是普通循环钻机施工速度的6~8倍, 大大缩短了单桩成孔时间。

2.5.3 经济效益

在施工中比较发现:普通钻机产生的渣土和泥浆约为桩体砼的2.5~3倍, 而旋挖钻机由于泥浆可重复使用, 排出的渣土约为桩体的1.1倍;旋挖钻机人工费比普通循环钻机降低人工费约60%。因此采用旋挖钻机的经济效益显著。

3 结语

旋挖钻机受施工地层的制约, 主要适用于土层、砂层, 以及较松散的、粒径较小的卵砾石层, 在粘性土层钻进效果最佳, 而在硬岩层、较致密的卵砾石、孤石层施工比较困难, 并容易发生孔内事故和机械事故体现不出旋挖钻进的优越性。

旋挖钻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快速成桩设备, 尽管其投资较大, 但其适性强, 施工工期快, 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旋挖钻机在桩基施工中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伟.旋挖钻机的发展及应用[J].建筑机械化, 2004 (11) :16~18.

[2]郭玉文.旋挖钻机在北京城市铁路高架桥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 2001 (12) :25~26.

对乌鞘岭隧道环线监督环的改进 篇9

1 原电路原理

如图1所示:虚线框内是计轴系统内部的“计轴运算器” (ACE) 设备, 电路中将所有区段的计轴计出继电器1 (JCJ1) 、计出继电器2 (JC2) 和区间轨道继电器1 (QGJ1) 、区间轨道继电器2 (QGJ2) 进行串联来不间断检查区间轨道电路的空闲, 当区间空闲时, JCJ1、JCJ2、QGJ1、QGJ2吸起, 通过前接点接通电路;当某一闭塞分区有车占用时, JCJ1、JCJ2、QGJ1、QGJ2落下, 通过后接点接通电路;另外, 监督电路中还串接计轴系统中的ACE设备, 用来监督电路的状态, 当监督电路的各继电器动作正常且动作同步时, 计轴系统中的ACE的光电开关处于导通状态, 因计轴系统内部只监测ACE的光电开关的状态, 所以光电开关导通时, 计轴设备正常工作;当ACE的光电开关在200ms内监测到电路不通时, 光电开关将自动断开, 计轴系统内监测到ACE光电开关断开状态时, 系统将自动停止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从图1中可看出, 监督电路中除了ACE外, 其他设备均是安全型继电器节点, 当列车在区间运行过程中, 有多个继电器将同时动作 (吸起或落下) , 由于继电器自身特性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继电器的动作出现不同步的现象, 有时不同步时间超过了200ms, 这时, 使ACE光电开关断开, 造成了计轴系统停机。

3 修改方案

将原监督环电路拆成两部分, 如图2所示:

(1) 将原电路中的ACE光电开关从电路中拆除, 即将a点与b点间、c点与d点间断开见 (图1) 。

(2) 在b点直接供直流24V电源, c点接一台JWXC-1700安全型继电器 (监督环继电器) , 继电器线圈1接c, 线圈4直接供直流24V电源, 在继电器的线圈1-4上并联一组电阻、电容, 使继电器的缓放时间约为2秒, 构成了图2电路。

(3) 将监督环继电器的11节点与a点连接, d点与12节点连接, 构成了图3电路。

(4) 改进后电路的工作原理。

由图2可看出, 不改变原电路中QGJCJ和QGJ的串联关系, 当区间空闲时, JCJ1、JCJ2、QGJ1、QGJ2吸起, 通过前接点接通电路;当某一闭塞分区由车占用时, JCJ1、JCJ2、QGJ1、QGJ2落下, 通过后接点接通电路;使监督环继电器可靠吸起, 如果当列车在区间运行过程中, 由于继电器自身特性的差异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继电器的动作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时, 因监督环继电器有2秒钟的缓放时间, 只要监督环电路的断电时间不超过2秒钟, 监督环继电器仍然能保持吸起, 使ACE的光电开关一直处于导通状态, 确保计轴系统的正常工作 (图3) 。如果监督环电路的断电时间超过2秒钟时, 说明监督环电路确实故障, 这时, 监督环继电器失磁落下, ACE的光电开关断电截至, 使计轴系统停机。

4 改进后电路在实际中的引用

电路改进后, 已运用近一年, 至今没有发生过计轴系统停机的现象, 为保证兰新线运输正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兰新线乌鞘岭隧道内采用计轴自动闭塞加交叉环线电码化系统, 在实际运用中, 曾多次发生发码监督环中继电器动作不一致, 使计轴系统停机, 给运输造成了很大影响。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 发现原电路图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乌鞘岭隧道,监督环,计轴系统,改进

参考文献

[1]铁道部.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松赞酒店环线 香格里拉四重奏 篇10

在这块区域面积很大,交通不便,旅游设施简陋的神秘之境,驴友们常常感叹:“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一位出生成长在这里的藏族人白玛多吉,在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之后,回到家乡,在这块土地上精挑细选了四个地方,建起了四家精品酒店,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松赞。

1

松赞塔城

藏村风情胜似江南田园

从云南丽江可以乘坐松赞的专车沿金沙江一路前行,大约四个小时即可抵达松赞塔城酒店。这一段是香格里拉不常见的热带河谷地貌,海拔还不到2000米,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依然温暖如春,入住塔城酒店可以为进入高原地区做一个心理和身体上的调整。

塔城酒店坐落在一个叫奇别哈达的小村子里,这里远离喧嚣,酒店对面是碧绿得不真实的田野,背靠纳西山村和片片葡萄园,与白马雪山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咫尺之遥。一踏进酒店,热情的员工就为客人呈上一杯温暖的姜茶,还准备了舒适的千层底布鞋,比起千篇一律的一次性拖鞋来说,布鞋更舒适,也更环保,而且游客离开酒店的时候还可以带回家中,当做小小的纪念。

虽然松赞塔城酒店是整个松赞系列酒店中最小的,仅有9间客房,但这里却有其他酒店无法比拟的风景。酒店设计了许多开放式的观景窗,另外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阳台,不论是在房间,还是餐厅、大堂,只要推开任何一扇窗就是满眼的绿色,郁郁葱葱的梯田和葡萄园环绕在酒店四周。远处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曲折的江水,与田间劳作的村民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的田园风景画。

第二天清晨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醒来,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游客可以去附近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会在每一天清晨去寻找猴群的觅食点,你可以跟着工作人员寻找猴群,看到这些野生的动物们最自然的生活状态。或者徒步白马雪山保护区,一路欣赏横断山脉多样的物种和优美的风光。沿途还可以经过傈僳族的村庄,看到传统的蜂箱,了解野生蜂蜜的制造过程。当然也可以留在酒店里,坐在泳池边,品尝一杯酒店自制的新鲜薄荷茶,欣赏静谧的田园风光。

2

松赞奔子栏

探寻茶马古道的踪迹

貌不惊人的奔子栏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是滇西北进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松赞奔子栏酒店深藏在山中一处村庄的边上,标志性的石砌藏式小楼与几处木顶白墙的农舍相得益彰。正对酒店的是碧绿的大麦田、怒放的杏花和远处小山上飘动的经幡和白塔,真是一个“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的所在。

松赞奔子栏酒店只有10间客房,一进门,就看到了墙壁上的唐卡、手工挂毯,以及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充满了浓浓的藏式风情。沿着酒店附近的小路可直达藏族村庄,那里有非常古老的经堂和玛尼堆。

酒店里最具特色的是尼西土鸡汤。鸡汤用一种黑陶土锅炖制,据说越老的锅子炖出来的鸡汤越新鲜,就像茶叶养茶壶,当地人会用鸡汤来养锅。

傍晚,游客可以加入村庄里转经的队伍。另外酒店还安排带客人去土陶村庄——尼西村,了解传统的黑陶制作工艺;前往附近的幸福村,亲手绘制一只藏式杜鹃木碗,比起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3

松赞梅里

日照金山不是一个传说

澜沧江和怒江之间是高耸的梅里雪山(也叫太子山),其中有13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而卡瓦格博就是其中的最高峰,也是藏族崇拜的最神圣的神山之一。 近20年来,以飞来寺地区为中心,这里已经成为旅行者钟情的目的地。

从奔子栏到梅里需要乘坐越野车,翻过4300米的白茫雪山,到达酒店。酒店的位置得天独厚,就在飞来寺旁边的一个只有5户人家的藏族小村子里,透过每个房间的窗户,都可将卡瓦格博尽收眼底,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奇景。

松赞梅里共有17间客房,老板收藏的古董摆设,看似简简单单,细节上实则考究,铜质的门牌、茶托、脸盆等,所有的铜器都是由一位专属铜匠打造。房间内还安置了壁炉,以前的梅里景区飞来峰上只有一些青年旅舍,为了一睹日照金山总要忍受一个冰冷难耐的夜晚,现在晚上就很舒服了,员工会将打制好的木材放在壁炉旁,游客可以亲手添柴加火,大家一起围坐烤火,等待幸福奇景的降临。

清晨,可以到三楼的小书吧,一边眺望窗外的雪山,一边品尝酒店精心准备的包含中式、西式以及藏式风味的特色早餐。午后,则可以静静地坐在露台上,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卡瓦格博,任由思绪飘飞。酒店里准备了很多体验活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自由选择。比如和寺中的僧人体验静修,去酒店周边采蘑菇,在神秘的卡瓦格博峰下野餐,又或者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梅里雪山进行一次徒步旅行,沿途看虔诚的藏民转山祈福,以及从不同的角度领略梅里雪山之美。入住这里的外国朋友,非常喜欢这里的各种体验,相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精气神”。

Tips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藏语中是白色雪山的意思,传说经莲花生大师的教化,成为格萨尔王麾下的一员大将,统领藏区。如果登上布达拉宫的顶端,就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见神山卡瓦格博。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一直以来在藏区,卡瓦格博被视为八大神山之首。而与之遥相辉映的另一座雪山,窈窕婀娜,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被认为是卡瓦格博的妻子,这就是缅茨姆雪山。传说当时卡瓦格博跟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国王想蒙蔽他,将缅茨姆假意许配给了卡瓦格博,不料缅茨姆与卡瓦格博一见倾心,从此永不分离。

www.songtsam.com/zh/lodges-cn/songtsam-benzilan

房价:RMB1600元/晚

4

松赞香格里拉

在松赞林寺聆听佛法

从海拔近四千米的梅里一路下来,到达平坦的山谷,就是香格里拉。石卡雪山上常年的积雪与松赞林寺的金顶遥遥相望,高大白墙的藏房、宽阔的牧场和飘摇的经幡与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描绘的香巴拉一模一样。

松赞香格里拉酒店坐落在松赞林寺旁边的克纳村。克纳村曾经借了松赞林寺的地位,是宗教和经济的中心所在,如今却安静得有些落寞。

一座毫不张扬的藏式土木结构的小楼,建在酒店创建者白玛多吉成长的老房子的基础之上。酒店面对水鸟栖息的一片湿地湖泊和环湖缭绕的山坡,如果夜里下了雪,清晨推窗便是近得不真实的雪山。阳光明媚的小院儿里有金鱼、杜鹃、紫藤,舒适的餐厅里的炉火总是温暖着每一个过客。

松赞香格里拉酒店就像是一个关于藏族文化的博物馆,而游客却又能够亲身感受体验到“生活”在其中的乐趣。游客在此可以从酒店步行几分钟去松赞林寺体会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在附近的山谷骑马。

冬日的清晨,还可以前往纳帕海观看黑颈鹤的美丽倩影。晚上,前往香格里拉古城,品尝一顿正宗的牦牛肉火锅,喝一杯青稞酒,为整个香格里拉的行程划上圆满的句号。

Tips

高原早晚温差较大(冬季温差可达20度),滇西北由于垂直气候明显,在短时间内气温变化很大,所以穿着多层衣物比较方便根据温度变化加减。

www.songtsam.com/zh/lodges-cn/songtsam-shangri-la

房价:RMB960~1300元/晚

旅游环线 篇11

开放时间:2010年

总建筑面积9,204平方米

用地面积:10,431平方米

摄影:Patrick Bingham-Hall

Location:Singapore

Opening:2010

Gross Floor Area:9,204 sq.m.

Plot Area:10,431 sq.m.

Photos:Patrick Bingham-Hall

新加坡环线地铁Bras Basah站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由新加坡交通局和新加坡建筑师学会公开联合组织,参与竞赛的设计事务所不需要提供以往的任何业绩。方案的深化和以后的施工都由新加坡交通局直接负责。但不可否认,这是新加坡工程界曾举办最成功的设计竞赛之一。此地下工程旨在强化城市周边的质量,同时为居民提供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设施。

该地下工程位于新加坡历史保护区中心,因此需要在设计时尽量不破坏此地区的景观,而这与利用地面视觉景观来为“地铁族”增加短途旅行的体验成了一对非常棘手的矛盾。设计师用了非常简单的设计策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涵水玻璃天窗作为地铁站屋顶的同时,也被设计成景观元素。设计努力为在区域行政中心上班的“地铁族”和参观者创造欢乐的气氛,它既可以被当做映景的水幕欣赏也可以看作是沉没的天窗。

地铁站与博物馆位于同一轴线,形成的大片空地成了通向博物馆、大教堂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图书馆的市民广场区。天窗为地铁站提供了良好的天然采光,室外景观的引入将迷宫一样压抑的地下交通巧妙地转换成清晰、直接和令人期待的“地下之旅”。由于天然光被大量引入,白天几乎不需要为地铁站提供多余的人工照明。天窗的应用也缓解了在发生地下紧急事故时容易引发的令乘客焦虑的情绪。

随着时间变化,太阳高度也在变化,透过贴附防晒材料层的玻璃,同时也起到附近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信息宣传廊的作用,光线如魔术师一般在狭窄的通道两侧的高墙上形成动态、变化的魅影。

景观缓冲区阻止了地下空间排出污浊空气侵扰路人。所有通风井被隐藏于嵌入式景观元素中,视线无任何阻挡。陶瓷玻璃与多层玻璃的结合使得设计符合了新加坡严格的热传导规定。玻璃内的循环水膜使产生的地热在沿墙体瀑布下落的过程中通过蒸发释放出来。

这是一个乘客、市民和游客多方共赢的独一无二的设计,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增加历史建筑保护区域公共空间质量。

Stadium MRT Station was commissioned through the Marina Lin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Singapor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and th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Architects.The open,anonymo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requiring no track record is acknowledged by the industry as one of the best run competitions held in Singapore to date.The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continued their commitment to design throughout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hases.Stadium MRT Station i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urban quality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as well as to provide world class transport facilities.

Bras Basah MRT station is an underground train station in the heart of the historic Civic District in Singapore.With a single strategy,the design resolves two conflicting requirements-the very deep station required a visual connection to the exterior to enhance the travel experience for the commuters;while the historic district and park location required a station that disappeared into the landscape.The strategy developed was to create a station roof that doubles up as a skylight and landscape element-a water filled glass skylight.Viewed from the park,it is a reflection pool,from the station platform,it is an immense skylight.

The station was placed on axis with the classical designs of the Art Museum and creates a civic forecourt to the museum,cathedral and library of the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The skylight brings light and views deep into the ground,turning a potentially oppressive,labyrinth experience into a clear,direct and exciting journey from the earth to the surface.The visual connection is also important to avoid panic in the case of an emergency underground,with commuters easily seeing how to exit the station.

The watergarden incorporates printed s u n s h a d i n g s t i c k e r s t h a t p r o v i d 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surrounding district,using the sunlight to project them onto the canyon walls and creating a rippling,ever-changing graphic effect as the sun moves across the sky.

All the ventilation shafts are concealed within recessed landscape elements,avoiding any blocking of view lines across the site to the surrounding civic buildings.Landscaped buffer zones prevent exhaust air from the tunnels disturbing passers by.

The station complies with Singapore's strict thermal transmission regulations with a combination of ceramic frits and multiple layers of glass.The water film circulates over the glass,carrying away the heat that rises to the top of the canyon,and releasing it in evaporative cooling as it tumbles over waterfall walls.

上一篇:小学老师教育下一篇:上呼吸道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