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实践课程改革(精选12篇)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1
0 引言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本课程一般以《汽车构造》为先修课程,同时开设的课程有“发动机原理”和“汽车动力学”等课程。作为一门联系汽车理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仿真基础类课程。课程旨在为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也是其它学科的学者及汽车企业科技人员了解和应用汽车基本知识体系和系统结构的途径。汽车理论课程是以力学为基础,阐述汽车的行驶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研究在满足这些性能要求基础上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相关原则,并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汽车行驶性能[1]。
本课程指导学生掌握汽车基本理论和汽车设计原理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门课程涉及多门交叉课程,内容丰富,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能够尽快引导学生入门,在理论分析与实践仿真两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笔者从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 汽车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
由于汽车理论涉及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对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内容都有较高的要求,国内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院校师生及汽车企业的科技人员普遍感觉汽车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解及应用非容易之事[2]。
汽车理论课程课程是一门核心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及通过性。本门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合理使用、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汽车理论课程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相应的评价试验方法以及影响这些性能的结构和使用因素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 汽车理论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根据前述汽车理论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哟个清晰的结构,能使整体内容从总体上进行把握,逻辑清晰。学生具体的学习思路可以总结简单表示如图2所示。
汽车理论课程在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努力作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具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3]:
2.1 仿真分析系统的建立
根据汽车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汽车综合性能评价体系。主题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主要内容。
2.2 计算机作图分析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曲线图形分析众多,也是分析汽车性能的重要工具,课本中图形众多,直接给出。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汽车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内容,包括有关理论与模型,上机自己编程计算汽车的几大性能,根据汽车的参数,绘制汽车性能曲线图,并分析不同因素与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2.3 实践环节的保证
与之配套的有汽车理论相关实践环节,是里理论学习的重要支撑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汽车的综合性能。把《汽车理论》所涉及的实验全部包括在其中,实验课程内容注重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校企合作,提升层次
相关的汽车理论实践环节可以和汽车企业合作,如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等内容。有些实验与实习安排在大企业。组织专业机构、企业或研究所进行合作项目,共同拓展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激发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通过理论与实践、实验方面的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效果。
3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汽车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和以MATLAB/SIMULINK为核心的仿真工具使用。为在授课中突出重点,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了一定整合[4]。
3.1 课程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一条课程主线,它构建在汽车综合性能基本要素[1]———性能界定、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以及联系这三大要素的三个基本活动———模型建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
这条主线以汽车动力学分析为主展开,对于48个学时的课程可以安排38个学时的理论课进行讲授,10个学时的实验课。通过主线,可以将仿真理论部分和仿真工具部分有机结合。据此主线,还可根据课时的多少进行相应扩充,例如增加仿真方法或仿真软件深层次的开发,全面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图形建立的方法[5]。
3.2 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安排
仿真理论部分包括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是仿真软件运行的核心部分,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仿真本质的理解和对仿真结果的认识。其内容安排以仿真基本流程为主线,仿真方法上有重点讲解,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把握仿真的本质,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仿真问题的解决思路。
仿真工具部分主要是讲述基于MATLAB软件的仿真软件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是帮助学生掌握实现仿真的手段。仿真工具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手段,在讲课中应始终围绕要解决的仿真问题来进行,并突出不同工具包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实践来自我选择深入某方面的进一步学习[6]。
总之,仿真理论和仿真工具都始终围绕课程主线来安排,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加强学生对控制系统仿真的认识和掌握,相应实验课程的安排也是如此。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并进一步巩固理论[7]。
4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4.1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汽车理论》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因此通过进行汽车的动力性和制动性实验教学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熟悉汽车性能测试仪器的使用,掌握汽车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并结合相关知识,掌握汽车性能的实验研究的分析方法。综合应用汽车理论、测试技术等理论,通过实验,掌握汽车动力性、制动性和平顺性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求学会使用相关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分析等实践技能,为汽车的试验研究打下基础。加强实践环节,在本课程中实验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0%以上,其中综合设计性的内容占70%以上,实验内容基本覆盖了理论课的授课内容。在安排上也围绕课程主线进行,使理论课和实验课成为有机的整体,其目的要求如表1所示[8]。
4.2 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由于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到仿真理论,还涉及到仿真工具,内容较多,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关键。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设计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4.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学生通过《汽车理论》的学习已掌握了汽车理论基本知识和汽车性能计算和分析的能力。为突出仿真的应用意义,在课程实践环节的讲授环节中加入利用MATLAB/SIMULINK车辆控制模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例子,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目的性。另外,对每次实验课的题目进行由简到繁的系统性设置,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之后有兴趣解决复杂问题,并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4.2.2 引入实例,以点带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汽车制动性能仿真理论部分,汽车的I曲线的绘制时,可以不用集合方法求交点做图,而是利用MATLAB绘图功能,直接绘制前后轴的制动力的函数曲线,让学生直观理解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一般性能的绘制,寻找一定的规律。面向操纵稳定性仿真部分,例如在实验课的题目中,布置含有“微分环节与外加参考输入直接相连”或“纯比例”等环节的系统仿真,学生会发现,若不经过一定的处理,不同仿真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这样,通过问题的设定可启发学生对仿真算法应用范围的认识。
4.2.3 举一反三,拓展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例如,在布置实习内容之后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时间,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和进度予以完成;选择合适的车型参数,建立模型,计算,作图分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具体对象分析汽车的各项性能指标,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针对实验项目,同一内容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和选做篇,基础篇部分是课程要求,后两部分选做,教师对三个部分都给予指导,这样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以自我评价为主,教师的评价为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期末考评的综合报告环节中,注重不同学生掌握本门课程不同方面的深度不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查阅文献,自选与汽车系能仿真有关的命题,评分标准既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尊重学生的原则,这样,在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特点。
4.2.4 采用多媒体技术,课内外相结合
用简明的图示表达复杂的原理,并将设备应用于教学,研究开发了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案与课件。本课程课内外学时参考比为1:2,课后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作业练习和应用实践环节。本课程概念和符号较多,计算也比较复杂,所以要有一定课时的习题课并配有相当数量的课外习题作业。为了更好地取得实验效果,需要预备知识包括:课程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测试技术等。用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丰富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为将来从事实际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3 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考试课,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成绩为百分制。本课程成绩评定包括二部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教学部分应占课程总成绩的10%;每次实验,预习及提问占0.2、操作过程占0.3、实验报告占0.5。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或综合报告的形式。我们采用综合报告的形式,以下是评分标准:
4.3.1实践环节总体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操作程序。了解测试系统的组成,学会仪器的操作。每次实验5人一组,由一名学生操作仪器,其他同学注意操作过程。
4.3.2 对所研究车辆(一般要求为目前市面上流行车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数学建模。
4.3.3设计车辆控制方案,其数学模型可以参考教材原型,但是实验数据需要结合具体车型。综合应用MATLAB/SIMULINK研究对象的开环和闭环特性等,仿真结果真实可靠。可参考文献,但仿真部分应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可使用MATLAB编程、SIMULINK仿真、MATLAB/SIMULINK混合编程,分析合理,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研究方法,可以评为优良以上成绩。
4.3.4对仿真结果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实验报告的具体要求如下:(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封面应包括: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应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记录、数据处理。(2)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3)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有一定的结论。(4)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评分。
5 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
5.1 课堂和实验课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构建仿真的概念、意义和流程,主动查阅参考书目提出问题。在实验课上,大多数同学能够自发独立主动地完成实验内容的基本篇,有些同学则更为深入,与教师探讨提出程序改进思路,完成选做内容。
5.2 综合报告反馈教学效果
从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车型选择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择范围比较宽,涉及到不同车型。通过阅读资料和查阅文献,结合教材中的经典汽车模型思考,初步掌握了对系统的模型、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结果分析这一流程,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科技方法训练。学生在查阅资料完成综合报告的过程中,巩固了课堂和教材上的内容。
综合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摘要:《汽车理论》是一门讲授汽车的基本原理和汽车性能分析的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及相关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文结合汽车理论教学实际,主要研究其实践教学环节。在建立汽车理论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汽车理论实践性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并对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研究,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践证明改革模式提高了汽车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玉芳,翁建生,赵万忠.研究生专业知识体系基础构件方法《:汽车理论》教学方法探析[J].科技信息,2009,(15).
[2]陈重.汽车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06).
[3]杨黔清,陈尹梅,蒋玉秀.发动机与汽车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实践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07).
[4]WU LONG;ZHANG WEN JUAN Hierarchical modeling semi-activecontrol of a full motorcycle suspension with six degree-freedoms[J]2010(01)DOI:10.1007/s12239-010-0004-6.
[5]WU LONG;CHEN HUA LING A HIL simulation experiment designbased on a hierarchical modeling method2007(1/2).
[6]廖连莹“.汽车构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04).
[7]张健《.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
[8]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2
摘要在“汽车概论”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融合思政教育内容,注重平时教学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沁润,构建高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思政教育汽车概论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交通法规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55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utomotive”
SONG Qiuhong,LI Qingjun,SHEN Ji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of Automotive”,full and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will be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course content,integrat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emphasizing influence on the think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class.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roduction of Automotive; Patriotism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raffic regulation awareness
“汽车概?”课程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全校综合选修课,2008年开设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经过2010年学校高水平综合教育选修课程立项建设后,更改开课学期为每学期连续开课。期期开课,学生选课人数爆满,选课限定人数从60到70,最后调整为100,逐步成为学校自然类综选修课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受众面较大。授课团队负责人是一个有三十年党龄的党员,深知三尺讲台既是传授学术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因此在“汽车概论”课程教学上,注意结合课程内容,融合思政教育内容。注重在平时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通过介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工业发展尽力
汽车,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讲授汽车概论,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西方近代的工业文明、中国近代工业的落后一面。但我们更应看到,解放后,中国人是怎样把一个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破烂不堪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具有完备生产制造体系的新中国。1956年中国一汽建厂,1969年中国二汽建厂,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现代工业逐步发展强大的最好写照。2008年开始到现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始终处于世界第一位!教学中不回避,现代汽车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我国与国外的汽车技术方面差距较大,但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在踏踏实实地进步。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从二次充电电池制造起步,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同时布局新能源产业,并于2016年3月进入轨道交通产业。至2016年11月,比亚迪在全球共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达22万人。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多次蝉联全球新能源市场销量冠军,在当今汽车市场惨烈竞争的背景下,截至去年底,市场占有率已攀升至13%。随着电动未来战略的实施,比亚迪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2017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82859辆,总销量位列第一,覆盖200多个城市,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的市场目标。2018年预计20万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说得好:“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华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比亚迪汽车已经被定义为国家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10月吉利汽车总销量125118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0%,较9月份增长15%。
五年以前全部中国品牌合起来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0%左右,五年来整体份额已经提升到了40%以上,今年有望突破45%。而且可喜的是,今年国内SUV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0%,所以我们可以展望未来,也希望汽车与家电、手机行业一样,慢慢的让中国汽车品牌成为主流,所以汽车的未来属于中国品牌。
南北大众独霸、日、美系车横行的中国汽车市场,在表面平静中,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我们应认清差距,奋起直追,借势新能源汽车和SUV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激励我们的学生,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汽车概论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两根主线,增强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汽车材料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
近期有消息指出,全国600所普通高校向应用转型、向职业转型。这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高职想立足社会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课程改革现状
《汽车材料》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服务于汽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习得汽车工程材料的辨识能力和汽车运用材料的选取能力。汽车材料原有课程情况,就像一篇文章总结职业教育三个遗憾:“工厂遗憾、学生遗憾、学校遗憾”,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心底是一阵阵地难受,哪只有三个遗憾,分明还要添加一个“教师遗憾”。现在冷静地品位这些遗憾,这就是高职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去甚远的问题。而本课程存在问题如下:
(一)注重汽车材料理论学习和掌握,轻实践应用
预习导航案设计多半还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像习题集的浓缩版。所以,对于课程本身来说,汽车材料的辨识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运行材料的选取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比如:学生对于汽车润滑油型号与性能,会倒背如流,而让学生为某车主选取运行材料,却不具备此能力。
(二)过分依赖教材,教学设计思路受禁锢
现有教材中存在理论性强, 概念和原理占主流特点。随着教学改革进行,虽然教师不再向学生灌输知识,提前下发预习导航,课上自我展示、合作探究。但展示内容大多还是依据教材里的定义、概念和原理;展示活动还是属于认知活动,是用来消化与巩固知识的教学活动。
(三)课程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混淆
多数老师认为,基础课程就为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哪里有职业能力和应用可言。所以,教师误把素质目标或方法能力设计成该课程的能力目标,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就是本科程的能力目标。
二、课程整体建构
该课程是汽修专业基础课程。第3学期开设,96学时。它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项目,以能力需要为主线设计,可称为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尝试。教学内容如下表1:
表1汽车材料教学内容
序号项目名称任务学时1第一次课任务1 自主辨认填写汽车材料报告62项目一任务1 Polo汽车发动机缸体零部件材质分析3612款Polo任务2 Polo汽车发动机缸盖零部件材质分析新车销售:任务3 Polo汽车手动变速器零部件材料分析做汽车材质任务4 Polo汽车自动变速器零部件材料分析方面解说报告任务5 Polo汽车外部车身材料分析报告任务6 Polo汽车底盘部分材料分析任务2 真皮座椅的辨识3项目二任务1 燃料选取分析3612款Polo任务2 发动机润滑油选取新车养护任务3 齿轮油选取运行材料任务4 冷却液选取选取任务5 制动液选取任务6 更新轮胎的选取4项目三
12款Polo新车任务1 汽车清洗剂的选用12美容与清洗材料选取任务2 汽车车蜡的辨析与选取5最后一次课成果展示;与第一次课报告比较6
三、单元设计实施
再好的设计、观念和理论,如果最终不能在课堂中得到实施,终究是空谈。下面就选取项目二中任务1大众12款polo燃料选取为例,来谈谈如何实施能力本位的教学过程。本次课设计六个环节如下:
环节1.课前下发学习导航方案。主要利用课下时间查看教材,查阅图书、网络等手段,收集资料、信息。以备课上展开知识整理和交流。环节2.课上探究。学生活动为开展资讯整理,制定与客户交流预案。对于疑难问题,亦可同教师交流,自由发表观点。教师活动为调研学生资讯准备情况,引导学习方向,调解学习矛盾,解答学生疑问; 环节3.协作交流展示。个人抢答形式,展示自主学习情况。每个问题都是围绕任务而展开的。环节4. 角色扮演训练。角色扮演企业员工与客户交流。一是向客户解说该车用油标号;二是向客户诠释选用依据;三是告知客户燃油使用安全事宜。要求:讲解专业,语言通俗,客户满意。意在培养学生选取运行材料的职业能力及其与客户沟通的素养。环节5.检查评价;首先进行组内交流、评价、汇总。组长汇报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小组派代表交流检查经验。其次,各组互评,相互查找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 规范填写汽油选用分析报告。目的:总结不足,思考后续改进。环节6.精讲点拨,升华提高。根据学生实施情况,中肯地总结。对比学习任务知识点、技能点及素质养成目标进行针对性讲解。
四、结束语
本课程开发创新是始终遵循“技能”为本位,学生为“主演”。打破学科界限,紧扣汽车材料的企业应用主题。优化了课程内容, 设计系列任务,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真正发挥专业基础课程效能,配合了职业能力的培育。用项目任务贯穿学期教学过程驱动教学,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感和责任感;激发获取知识欲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J].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2012:15-18.
[2]潘志国 莫新平.项目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绘图课程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35.
[3]倪伟国.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1,(12).
[4]王振伟 郭永.高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项目化教学特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4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保险实务 (机动车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和《汽车底盘构造》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本课程是针对汽车查勘、定损岗位能力而设置, 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修课程, 教学以“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基础,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汽车保险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 设计、安排课程内容, 实行“以任务驱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领域式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而实现汽车保险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对接。
二、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经过课程改革, 已完成项目立项书中的全部任务, 并进行实施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一) 课程定位准确
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人才, 必须掌握必备的《汽车维修技术》基本知识与理论, 能从事汽车保险查勘、定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性人才, 以适应社会需求目标, 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构建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二) 更新了教学理念
教学法实行以“任务驱动”, 学生和教师角色发生颠覆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 不但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更注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或模拟真实环境的任务驱动下, 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 在讨论的氛围中, 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三) 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改革项目的建设, 使教师教学水平、专业及科研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形成。课程建设过程中, 教师除要掌握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技术外, 还要熟悉相关行业知识、技能、技术, 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优化, 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促使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 寻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教师相互学习探索教学经验,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四) 推进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课程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够用”为度,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践教学设计思路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以任务驱动, 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 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 具有本行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 改进了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为驱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 教师主要是在工作情境中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 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做一些方法上的阐述, 重点是阐述注意事项。学生具体操作为主, 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和示范, 还可结合实际应用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 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即边学边做。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 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 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六) 开发了新的课程标准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以“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与设计, 课程内容的确定需首先进行行业和企业广泛的需求调研, 明确汽车保险实务 (机动车方向) 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 然后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 确定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 确定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标准充分融入国家标准和职业标准, 强化技能训练, 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汽车行业和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 确定学习情境。基于工作过程, 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学习专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工作任务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列方法划分学习情境。这些学习情境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七) 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服务为出发点, 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 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任务,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通过顶岗实习, 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体验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 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更好地与就业工作岗位进行衔接。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与企业共同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定。并充分依托汽车维修企业和保险公司, 共享校企资源, 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紧跟汽车维修技术发展进步, 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建设生产型教学实训基地, 紧跟技术发展, 选用生产型实训设备, 使实训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努力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 广泛开展生产性实训, 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不断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八) 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考核
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突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特点。充分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 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 逐步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模式。
三、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汽车维修技术》课程, 通过试点实施并与对比班级比较, 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仍需改进的地方, 有待不断改革完善, 主要体现在:
1.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还不够充分, 没有更好地进行教学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利用。
2.课程组成员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仍需加强。
3.实训基地场所及设施建设仍需继续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
[2]包套图.基于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3) .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5
【论文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实践教学 一体化教学
【论文摘要】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推行实践教学成为该课程关键。如何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汽车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学生实战能力,成为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要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从事汽车修理行业,特别是现代汽车修理的必备知识。其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特性、使用、维修、故障检测判断与排除等内容,需要电工学、电子学、物理及电工学等知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主要方式为以班级为整体的演示性教学。演示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正确讲解,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学生很难有操作机会,不能实际操作,教师也不能预计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无法进行针对性讲解,完全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生主导地位不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生产实际设置故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诊断和排除,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
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教学脱节。实践指导队伍有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教师不注重实践训练,实践课老师不注重理论学习,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重复教学但是效果不佳。教学队伍的“断层”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汽车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反馈信息无法测评。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理论知识,并能独立操作,都无法进行测评。学生的反馈信息无法传达到教师那里,造成单向教学,教学效果势必受影响。
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的教学方向
设计教学模块,明确目标。
鉴于汽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汽修、售后或相关部门,该专业学生首先必须掌握构造原理特性等基础知识;其次必须具有独立的故障判断、排除等修理技能。此外,还应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型号、性能特点以及相关设备使用等技能。根据以上情况,可以将教学工作分为如下几个模块:第一模块:种类型号模块。该模块主要就汽车电气的种类、型号、型号特性等进行分析讲授。第二模块:原理特性模块。该模块为基础模块,通过原理和特性掌握,为下一步学习故障判断和排除打下基础。第三模块:构造、拆装、检修模块。第三模块和第二模块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第四模块:识图、接线、故障判断和排除模块。该模块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汽修专业必备的专业技能。第五模块:仪器设备使用模块。该模块要求学生认识使用仪器设备,学会用才能会修。以上模块的划分,是为了使教学知识点更为集中,方便教学工作开展和学生学习。
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为主线,辅助教学设备为载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视觉、听觉和行动为一体,听课、提问、实践操作相贯通,全方位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更要注意各个模块的相互渗透,以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实施。严格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习,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场所等教学资源,逐步深入、循序渐进;注重师生互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实行一体化教学,需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合理设计教学模块,教学模块是一体化教学的依据,教学模块的设计,但一定要考虑本专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在遵循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注意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浅到深,从基础到专业,避免“断层”;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不能过分注重理论学习,更不能盲目增加实践学习时间,造成理论和实践比例失当,可以将理论学习放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三、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即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现场教学、技能训练、模拟故障三者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工作围绕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开展。通过现场教学进行实践,通过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行“协作学习”的组织模式。协作教学的组织模式是基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自身的特点而定。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包括蓄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认知、充电系统和故障诊断、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判断和排除等,都有大量实践环节,加上教学设备、实践导师缺乏和学生自身兴趣等原因,引入“协作学习”模式很有必要。协作学习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精神为宗旨,根据学生成绩、技能水平和学生兴趣,随机分成不同档次,组成协作小组。协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对促进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业。
实行“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传统考核模式侧重于理论(理论成绩70%,实践成绩20%,平时成绩10%),忽视实践成绩,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总体上升。“理论加实践”的考核模式,就是给予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等的地位,提高实践所占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增加实践成绩的比重,也避免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滥竽充数、相互抄袭的现象,保证了考核的真实性。
结语: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本身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避免脱节。本文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方法和具体实施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体化教学,三位一体和协作学习等模式。笔者希望以上模式能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汽修行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崇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郭斌峰.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新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0,22.
[3]李敏.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信息,2009,9.[4]王朋.项目教学法在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产学研荟萃2011,7.浅论关于汽车养护公司发展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汽车服务业 营销战略 特色服务 论文中国汽车业的高增长也带动了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但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汽车服务业的蛋糕还等待分享,通过分析国外成熟市场的服务业,和国内服务业的环境分析,探讨汽车服务业应该如何发展,目标客户,服务重点在那里
一、汽车服务产业背景 1国内汽车业的兴起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完成608.81万辆,同比增长17.66%创中国汽车半年销量历史新高,跃居全球之首。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机动车消费市场。
由于国家的鼓励中小排量汽车的政策还在延续,刺激经济的政策方针还要延续,可以预见2010年的汽车产量仍然以增长为主。那么,每年1000多万的新车销售就意味着每年增加1000多万的旧车,增加了1000多万汽车服务的市场,这个市场庞大而且不断增长,如何分享这个蛋糕呢? 2.国外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 根据欧美国家统计,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业的利润构成中仅占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50%一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美国的汽车服务业的营业额已经超过汽车整车的销售额,其中,单单一个汽车美容业年产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3.汽车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用品销售将更加超市化专业化汽车用品超市也好,普通超市也好,总之,用品的超市化将会加剧,汽车服务中心的用品销售业务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彻底分割出来。在中国风行的汽车美容业务在美国会日益萎缩。
分工更加细应该说美国汽车服务业的分工已经很细,但还会进一步加剧,一站式的汽车服务中心除非在特别的地理位置.否则空间会越来越小。在某一领域《比如说贴膜、音响等)特别专业的服务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行业的进入条件会更高这一市场已经相当成熟,除非有雄厚的资金去进行购并,否则很难打破由很多连锁网络组成的这张大网。这一市场在相当的时间内表现都会比较稳定。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正逐步成为包括PEPBOYS、AUTOZO N E、NAPA等汽车服务商的一致选择,电子的虚拟网络与实际的连锁网络及配送网络相结合,以不可预测的倍数扩大了企业发展的空间,美国人也越来越习惯于在电子网络上接受服务并进行支付。
二、分析汽车服务市场机会 1.扫描营销环境
目前,中国的汽车服务业主要包括4S店、快修点、汽车美容、汽车用品店。
4S店,服务齐全,但规格高,由整车厂家直接的指导和培训,其服务和维修非常到位,但其由于成本较高,服务价格也偏高。但由于目前该行业的诚信体系还不完善,因此4S仍作为汽车服务的主要服务提供商。
快修店目前比较多,但真正连锁店比较少,主要是规模还不大,无法达到盈亏平衡店,因此许多店都是采用低成本的配件和服务,质量和服务难以保障。无法提供专业的品牌服务。汽车美容都以单一店为主,主要就是洗车,条件好的店能同时提供打蜡,漆面修补等工作,但都是低质量的。
汽车用品店目前出现一些连锁的雏形,如美车饰,其提供出汽车销售以外的所有服务,但价格高,没有竞争力,主要原因还是连锁规模未达到。
而对于汽车服务商的对立面,消费者而言,买车后便开始了漫长的使用历程。当前中国的有车者族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简单的根据市场的导向来决定自己的采购,而更多的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在整车质量已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的同时,人们已不满足于价廉物美,更看重整车的维护保养的质量和成本。作为汽车服务公司而言,在这个迅速发展的市场中立足,建立起诚信、贴心、合理的服务(这也与现在某些汽车厂商追求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一致),并建立起品牌将有助于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并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2.分析消费者行为
首先,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所面对的客户是不一样的。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是第一次买车,他们对车的概念、对车的理解、对车的想法往往是不成熟的。因此,在汽车养护时,维修工程师能和车主进行充分的解释和传授经验,更容易引起车主的好感,维持客户的忠诚度。其次,由于现在的买车族中坚力量属于有一定收入实力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特点是有钱没时间,因此,有效建立起与车主的联系,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第三,由于私家车的增加,车主对维修保养时使用的零配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往往宁愿多花些钱来选用比较正宗的产品。因此,车主对价格敏感度有所下降。故我公司对汽车零部件的选用上必须以诚信的态度,不以短期利益来牺牲客户利益。
最后,由于现在的私家车主都属于事业小成的中产阶级,都又一定的文化层次,因此,在服务客户时要注重服务的态度和礼仪。3.营销战略
可以考虑采取的营销战略是市场集中战略,竞争者分析(1)直接竞争对手的分析
目前中国市场还是以个体的经营方式为主,各自为政,服务公司连锁还为出现,虽然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出现了部分品牌,但相对于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来说,都不大,并未形成强有力的品牌,对汽车服务市场的经营方式并不大。
如果参照一下汽车行业成熟国家的经验就会发现,他们的汽车服务业大量采用”大卖场”和“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模式。在美国,一大批汽车服务连锁企业已充分发展,比如,pepboys号称是汽车用品行业的“沃尔玛”(PepBoy成立于1921年,是美国唯一一家能为汽车配件市场的整个四项领域—包括自己动手(DIY)、维修服务(DIFM)、转售(buy-for-resale)和更换轮胎(replacement tires)-提供服务的配件市场零售与服务链厂商。目前,Pep Boys在美国36个州和波多黎各地区拥有628家店,每家面积近2000平方米,被称作汽车服务行业的沃尔玛,美国的汽车连锁服务发展非常迅速,以NAPA、AUTOZ0NE和PEPB0YS为代表的三家汽配连锁经营企业,其配件销量占据美国汽配市场70%。以汽车专业维修、快速养护为主的汽车养护中心和以事故车维修、保险理赔及紧急事故处理为主的事故车维修中心是美国汽车连锁服务的两种重要业态,也是当今美国汽车服务业的主流。
在日本,最大的汽车服务连锁店autobacs拥有500多家分店,遍布日本和东南亚。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合理布点,统一品牌和服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同时通过统一采购、强大的物流支持,也便于管理和降低经营成本。我国的汽车服务业即将面临国外实力强劲的同行的挑战。因此,规模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事。(2)潜在竞争对手:汽车制造商
巨大的汽车服务业市场,已使许多汽车制造商看得眼热。美国福特公司就明确提出:要把21世纪的福特变成为消费者服务的企业,福特要为用户提供全套的服务。东风公司也提出一个新观念:用户买车只花了20%的钱,80%的钱是在其用车过程中。但是整车公司会多大程度的控制汽车服务业还是未知,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高增长,整车还无暇顾及这一领域,对于不断成熟的汽车市场,汽车的后续服务不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还可能产生后续的利润来源。目前整车商通过整合汽车服务用品,在4S店推行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已经渐渐开始,而且涉及深度养护、改装配件、美容等不同服务内容。(3)客户市场分析
我国的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由调查公司和媒体发起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消费环境宽松,大城市将有8.4%的家庭在半年内买车,11.8%的家庭在1至2年内买车,33%的家庭在3年内买车。
目前未来可以发展的领域,包括远距离汽车诊断、汽车监控、驾驶监控、销售商系统整合。如远距离诊断,汽车监控、驾驶监控等,虽然客户存在潜在的需求动机,但现在科技发展技术还不可能达到由信息系统来解决这样水平。如果换一个角度息考,汽车服务公司指定专人对客户的汽车进行定期服务保养,对客户汽车的保养维修都了如指掌的话,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对客户的汽车故障进行远程指导,作为替代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
三、汽车服务公司的战略考虑
下面我们针对目前最有潜力的中产阶级为定位,讨论如何规划汽车养护服务公司。1.汽车服务业公司的目标市场分析
这里引用新华信关于汽车购买几个方面的调查数据。首先,看半年内购车的消费者调查(附图)。可见,在买车过程中最看重三项内容分别是“销售商展厅的硬件设施条件”,“售后跟踪服务”,以及“人员专业知识”;其次是“定价及付款服务”,“初始车况”,“接待阶段服务”以及“提车环节”。可见目前消费者对汽车的品牌、车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买车是往往已经决定了所需的车型,因此对销售商和售后服务更为看重。再来看售后跟踪服务,新华信连续3年的满意度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车主对于这一项的看重程度正在逐年提升。售后跟踪包含对服务投诉的处理、定期提醒用户进行保养与免费检测和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汽车已经成为他们除住房以外最大的一项投资,新华信另有调查显示,近70%的车主为首次购买轿车,他们对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能还比较匾乏,完善的售后跟踪服务体系,对他们使用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解除车主们的后顾之忧。
这里再做一个对比东京汽车保有量达到了800万辆,而北京300万,因此,随着汽车的普及化,售后市场也将随着汽车保有量同步递增,这也进一步证实汽车服务市场存在越来越多的机会。
2.汽车服务公司的服务特色
首先,有针对的突出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的特色化,管理的平台化,使之成为轿车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紧密的桥梁。特色服务中,可以通过提供一对一的贴身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周到细致、专业化的服务。为达到此目标,如采取车管家、汽车改造美容、汽车俱乐部等方式来实现。
车辆维修、保养的贴身的“管家式”服务以前往往面对高档的客户群,但电子平台(包括远程登录、电子诊断)等手段可以节省管家式服务的人力成本,可以覆盖到更广的客户群。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中产阶级家庭不断壮大,他们具备购买轿车的能力,但是不具备全面维修保养轿车的能力和时间。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就是要解决中产阶级这方面的矛盾,使他们从接到钥匙的一刻开始,就能有“一对一”的贴身“车管家”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简而言之就是使车主除了享受驾驶的乐趣之外消除一切后顾之忧。其服务内容包括:a.汽车保养服务,在建立并采用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在车主还没有意识到要进行保养的时候提醒车主进行相关的保养,在车主意识到要保养的时候给车主提供最具有性价比的服务,这是这项服务的指导思想。b.汽车维修服务,在车辆保险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与技术过硬的维修站签定服务协议的方式,快速代理车主进行维修、保险理赔等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为替顾客节约宝贵的时间,开展事故维修、车险鉴定的代理,事故现场紧急接送等服务;常规故障分析诊断与维修,尽可能的替顾客节约维修费用和零件更换的费用;常见车辆使用问题解决方法免费培训,例如如何在车辆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借电启动.车辆过热情况下的应急降温等。其次服务对象的细分化。面对高档车的服务对象,其定位是与为轿车企业一起提升品牌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提供事无巨细的优质服务:面对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家庭,提供满意与惊喜,在服务的同时与车主分享维修的经验和知识,驾驶的理念等,安车乐业、享受生活;面对低端的用户.主要提供的服务是方便,快捷。相对与这3种定位。中产阶级的市场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发展空间的。针对中产阶级的需求,可以做进一步分析,如目前的情况下,即使生产厂商能开展定单式的生产,也不能满足大部分中产阶级的车主对车辆配置、外观、性能等多方面的日益加剧的个性化需求,于是部分车主自己动手,造成车辆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更新换代的加快,面对轿车生产企业更加丰富的选装配置,却很难再更新自己的配置,从而造成车辆的相对贬值。并且随着消费者对车辆的进一步熟悉,改装改造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可按照顾客需求来提供车辆美容与个性化改装、酉己置升级等服务。
由于我国的部分地区刚刚进入轿车家庭化的阶段,因此许多车主在车辆使用上也存在许多疑惑和困难,例如正确驾驶习惯的培养、冰雪路面的操控技术等。另一方面,许多中产阶级车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之后对驾驶乐趣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高速情况下的紧急变线如何操作等。同时,由于中产阶级的工作需要,许多人经常需要提供司机服务。
最后是诚信问题,在市场为成熟时,诚信一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利器。其建设也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但诚信的建设作为服务行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是必须的。以“诚信至上、服务第一、伦理经营”的态度对待资金监护人、顾客及社会其他团体。利益的增长是建立在利益有关单位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顾客满意、消费增值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与公司经营相适应的品牌、管理系统、俱乐部平台,以及实现相关人员的招募、培训和工作筹建。3.汽车服务公司的运营平台
根据调查,买车族的大多数人都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因此利用网络平台作为服务沟通的主要手段,同时,某些增值服务如车辆定位,需要IT技术的支持。前面探讨过中产阶级是目标客户群众很大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大多以青壮年为主,这一代是互联网的一代,对网络的熟识和依赖,为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沟通渠道提供很好的基础。目前设想的服务技术平台的主要子系统如下图: 各个系统的功能大致如下:(1)市场推广系统:这是服务技术平台中最核心的功能之一,在起步阶段,几乎不可能直接投放大量的平面广告,因此需要采取IT技术来让目标客户了解我们的服务。这个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A.电子邮件营销:系统可以在网上收集电子邮件,也可以购买相应的电子邮件列表,并自动抽取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广告发送给客户,以及对客户的回复进行自动分类和处理;日.链接交换:通过与汽车服务产业的各个厂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交换广告和公司链接,统计流量,并向某些厂商收取广告费用;C.短信营销:通过短信群发推荐产品。
(2)客户服务系统。主要作为客户接受服务的追溯,并提供客户远程登录了解自己车辆的使用保养情况,以及需要做的服务。并提供菜单式选择和远程预定。本系统提供以下功能: A.客户服务数据管理 B客户消费行为分析 C.客户投诉处理 D.客户回访管理
(3)增值代理系统。可以提供销售保险公司、配件、金融服务、二手车交易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选择和定制产品与服务组合,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客户推荐产品。它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A.供应商产品和服务数据管理 B.客户需求自动分析 C.客户积分管理 D.促销管理
(4)财务管理系统。用于和供应商以及客户结算,方便支付手段,并管理内部的帐务工作,并进行利润指标分析,寻找增长较快、利润较丰厚的业务类型。
(5)呼叫中心系统。是客户服务系统的支持平台,提供电话、电子邮件、短消息的综合接入服务,其业务层包括电话营销、邮件营销、短信营销等。
(6)车辆定位系统。可以选择一家GPS车辆定位服务的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在上海地区成立其分中心,为客户提供车辆定位和防盗服务,服务费收入和GPS运营商进行分成。(此仅作为一个设想)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现状也被国内外许多大型投资机构密切关注着,他们在关注中国汽车服务领域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在寻找机会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汽车养护服务的成功关键在于可信的服务加上合理的定位。在整个行业都在逐利的环境下韬光养晦,大浪淘沙诚信,优质的服务商一定会浮出水面,这市场成熟的一天,汽车服务商一定会有切实做强做大的一天。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
摘要:高职汽车类专业是为汽车行业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由于汽车类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建、实践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对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关键词:汽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焦点。以往陈旧的高等教育课程观念将理论改革和实训改革割裂开来,结果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收不到好的效果。目前,汽车专业为提高教学成效,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而课程项目化改革则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汽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有大量时间在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目前汽车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得还不够,培养缺乏连贯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能力培养的主线。因此,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新制定及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制定技术服务与营销服务并重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将对专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创新
汽车类专业要彻底打破“在黑板上修机器”、“在实验室谈保养”的怪圈,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才能真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企业调研、兄弟院校咨询以及专家论证等手段,我们按照营销服务与技术服务两条腿并行的原则,来修正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及配件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汽车技术营销、性能检测的知识,具有汽车及配件销售、汽车维护检测、二手车评估交易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在汽车营销、检测、评估及服务岗位上,从事汽车交易顾问、配件管理、售后服务及二手车评估等工作,面向汽车后市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新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毕业后自己做小老板的潜能,如汽车配件营销、二手车评估与交易、汽车维护与保养,等等。
为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通过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的管理形式、运行模式、环境布置引入到教学中.并依据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岗位群工作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为精髓,构建“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用4个学期时间安排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1个学期(第5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现场操作技能和综合专业能力;用1个学期(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上一学期的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已基本能够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两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工作,从而做到“学做合一”,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目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为浙江省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服务领域输送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重建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坚决避免重复。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特点,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突出技能,细化岗位。新建课程分布见表1。
三、实践课程开发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授课计划,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强化技能实操,借阅同类院校课程建设经验,参阅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资源,按照培养目标要求,采用换位思考方法开展课程建设。缩短纯理论教学时间,加大实践课程开发与建设,确保实践和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至少为I:l,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即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把部分课程改在实训室进行授课,使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融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并在实训中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汽车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组织教学,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实现学校内顶岗实习,企业内生产性实习的要求。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结构双语竞赛、汽车故障排除竞赛、品牌车性能介绍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加快骨干教师培养和团队建设。本专业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研、对外技术服务及产学研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汽车专业现有教师现状,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初步将现有7位专任教师分为两个团队,即营销服务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及专业背景担任相应的课程任务。
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对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组织和实施的能力、对学习者进行鉴定的能力以外,还要具备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等。在师资培训方面,应有侧重地培养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方面的教师,派送教师参加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要求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进行实践;鼓励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技术等级;依托企业、兄弟学校和高一级学校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召开汽车营销及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研究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验实训等问题。
五、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正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努力为该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给他们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汽车实训室的建设要以培养专项技能为基础,划分为汽车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电控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综合检测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这五大实训室,融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体现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科研现代化、人员职业化五大特色。让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汽车拆装、检修、营销、社会服务一条线的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贯穿始终。
高职教育要保持其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目前,汽车专业与以众泰汽车为重点的十多家汽车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合作方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等阶段,而且向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人才及设备资源共享等深层次目标迈进,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服务于下沙区域经济。
六、今后建设的思路 1.实训基地向生产性转换
需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备、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汽车4S店的真实场景,为全校教职工私家车或社会车辆提供保养、简单维修等服务。2.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加强
在课程改革方面,要加大企业介入力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发挥企业兼职教师作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实现对接,实践教学也要加入企业实用操作技术内容。3.产学研结合需要进一步深入
要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空间,让师资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让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深层次地介入专业教学改革,参与教材内容更新。
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关键词汽车维修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商务车、私家车的数量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汽车科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企业的不断增加、给汽车维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修理的模式已经由原来的拆卸修理转变为诊断换件,故障诊断也不再是依靠传统的眼看、耳听、手摸等简单的感官判断,而是凭借先进检测设备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运用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进行综合性的诊断,然而,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维修人员的职业技能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近年来高水平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短缺一直困扰着维修界,加强对新型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更是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就业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
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相关的维修人员的素质也要相应的提高,然而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及技术水平状况却不容乐观。
当前我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维修企业加起来差不多有四十万家,汽车维修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差不多能够达到三百多万人,而在这些维修人员当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却不足十分之一,既懂得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能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体修理厂,维修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己厂的学徒出身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性正规的培训,修车主要凭师傅教授的经验,只懂一些常规性的机械维修知识,只能够处理一般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一旦碰到一些技术难题维修人员就无从下手了。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汽修从业人员的技术现状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低层次的维修工过剩,而拥有扎实维修技术功底的高级技术人才仍然十分紧缺。虽然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已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很多技术院校也都已经开设了汽修专业,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培训汽修人员的学校,但由于该专业创办时间短,加之现代职业教育相对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逐渐摸索阶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体制不是很完善,以致从这些专业培训院校出来的毕业生技术水平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
知识密集性和技能综合性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重要特征。汽车维修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且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潜力巨大的技术服务性行业,这就要求现代的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是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既要知识全面、理论扎实、技术过硬、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要熟悉汽车结构、原理和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同时还要懂专业英语,会操作电脑、懂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等检测维修技术,能够借助检测仪器和设备准确地判断并解决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故障,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级汽修人才短缺的现象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级汽修人才短缺的现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汽修人才,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多创造到汽修企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汽车维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维修企业不断地接触新车型,每天都会遇到新故障,能够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这就为学院的教学提供了最实用的教学案例。校企联合将理论教学与一线的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一边在教室和实验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巧,一边到工厂加以实践,使自己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而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服务项目又对专业理论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是落后的、过时的。现在的汽车行业,几乎每个月都有几种新车型问世,每天都有新技术出现。只有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才不至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落伍、技能过时。
2)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老师自己平时也要多学习及时掌握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只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教师凭借原有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需要,教师要到企业一线,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来进行培训。采用“教师轮岗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授课、实习的同时,轮流到企业进行理论、技能技术的培训、一线的修理作业和技术难题的公关、修理工艺的改良等。这样可使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企业遇到的难题也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指导。同时,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把一些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也能够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总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还能减轻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学院还可以把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仔教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学校教师无法讲到的知识。
3)充分利用企业维修过程中一些丢弃作废的零部件。汽车的车型结构变化非常快,要想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毕业生,就要及时采购符合市场需求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检测仪器来满足教学需要,与市场接轨,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钻研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然而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设备大都价值不菲,对于学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通过企业与院校间的设备共享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把生产设备部分当作实验设备,把企业在维修过程中对一些失去维修价值的零部件,作为学院的实验、实习器具,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企业还可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玄机,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实习环境就是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环境,这样就能大火缩短学生就业之后和企业的磨合期。
4)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汽车维修工担负着汽车维修质量的重任,汽车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汽车维修工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否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是关系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所以技术院校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激发学生热情,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尽管目前我国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尚有不足之处,但其发展势头强劲,现在基本上每个中等以上城市都有汽车维修学校,这将局部缓解了汽车维修人员紧缺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技术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己任,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就业水平为根本,建立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多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综合性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6
【关键词】汽车及配件营销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0-02
我国现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维修、改装、检测、评估、鉴定、营销、售后服务等行业,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成熟与高素质从业人员密不可分。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责任和义务培养满足汽车市场发展的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影响汽车市场发展的一个方面——汽车与配件营销出发,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下,对高职课程《汽车与配件营销》进行课程改革,将市场营销与汽车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培养适应汽车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
一、综合汽车市场发展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改革思路
1.调研后得到与汽车服务、汽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相关企业及岗位
前期经过对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及岗位调研发现,我国汽车营销主要的三种模式为:4S专卖店模式、汽车超市模式及网络销售模式,因此经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明确以上专业所对应的主要就业企业为:汽车销售公司、汽车品牌专营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保险业、二手车交易公司,所对应主要岗位有:汽车销售、市场调查、客户服务、零配件销售、二手车销售等。
2.归纳整理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及岗位所需职业核心能力
(1)汽车销售
工作任务:依据总公司或分公司部门营销计划,组织、实施本人所在区域的汽车销售计划;同时,要积极配合分销商的销售业务活动;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业务与技术交流;执行公司开展的促销计划;开发、维护与新老客户关系,完成汽车销售的整体业务。
职业核心能力:推销汽车及其产品的能力、汽车销售现场管理能力、汽车销售策划和组织实施能力。
(2)市场调查
工作任务:对所负责区域进行汽车市场调研及购买行为分析,并与相关区域进行对比,得到符合本区域的调查结论;从而制定汽车及其配件的推广策略,整合生产厂商配货方案,对销售渠道进行资源管理。
职业核心能力:汽车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促销管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
(3)客户服务
工作任务:接待客户,回复、解决客户相关问题;进行客户回访,维护并管理客户关系;通过相关的汽车软件及硬件服务,发展普通客户为长期消费客户。
职业核心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公关能力。
(4)零配件销售
工作任务:通过了解客户所用车型,可以为客户推荐适用的汽车用品及汽车零配件,准确解释汽车配件及汽车用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提供交易票据。
职业核心能力:对汽车及其产品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推销汽车相关产品的能力、营销策划的能力。
(5)二手车销售
工作任务:对现在汽车市场上的二手车进行调查研究,能够对二手车质量、性能等重要因素进行评估,通过合法渠道对货源进行收购,规范完成二手车交易。
职业核心能力:二手车市场调查能力、销售现场管理能力、汽车销售市场策划组织实施能力。
3.课改后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在进行课程改革前,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对课程总体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现总结如下:使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掌握汽车与配件市场的营销、推销、分销、促销的技巧、掌握汽车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掌握旧机动车鉴定与估价方法;熟悉汽车销售及保险理赔操作流程、熟悉汽车商务礼仪与汽车文化;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及汽车各配件的知识。
二、针对本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践
1.课改过程中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一:汽车与配件营销入门基础,包含子项目:汽车及其相关配件术语及特点;汽车及配件营销市场特点。
项目二:汽车与配件市场调研,包含子项目:汽车与配件市场调查分析;汽车与配件销售渠道调查分析;汽车与配件经销、促销管策略分析;汽车与其配件售后服务管理。
项目三:汽车与配件品牌建设,包含子项目:汽车与配件品牌调研;汽车与配件品牌维护与推广;汽车与配件展厅销售技巧;汽车销售过程中公共关系处理。
项目四:客户关系,包含子项目:汽车与配件市场调研、销售过程中客户关系发展、管理、处理方式。
项目五:二手车市场营销,包含子项目:二手车市场调研;二手车经销方案设计。
2.课改过程中新增加的教学方法
(1)引导文法
为了让学生能全面的掌握汽车与配件营销的整体工作流程,教师提出与实践相关的引导文,学生通过查阅汽车市场资料、制定营销方案、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在实践基地自主实践、回顾检验营销成果、学生和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总结评估等环节,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对上述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教学法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用“分岗位、重操作”的职业教学理念,角色扮演法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根据本课程所涉及的岗位,模拟汽车及配件营销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承担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通过五个项目中岗位任务的转换,让学生对课程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定位更加清晰,责任意识更加明确。
3.课改过程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在课改的过程中,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也应该有所改革,本课程从课程开始至结束,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综合的过程评价考核,这样不论是考核评价的公平性,还是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很强的提升作用。现将每个项目中,需要评价考核的内容、所占比重及项目表述如下:
(1)课前需要收集资料(10%):项目一~项目五
(2)分组总结汇报(10%):项目二~项目五
(3)销售方案制作(20%):项目三、项目五
(4)岗位任务完成(20%):项目二~项目五
(5)市场调研方案制作(20%):项目二、项目五
(6)期末闭卷考试(20%):项目一~项目五
三、总结
本课程课改过程中,对学生和教师的促进作用都很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在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以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为主线,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在理论教授上以“必要、能用、够用”为原则,在能力培养上以“体会、感悟、应用”为原则,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讲授与实践的交替。下一步,本课程还将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并且完成适应本校学生学习水平的校本教材,更好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彦梅,李佳民.高职《汽车市场营销》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2,(8),28-29.
[2]蒋欲刚.案例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2013,(40),161-162.
[3]闫春荣.基于悟性培养的高职营销专业五步教学法[J].2012,(3),85-86.
[4]杨雪.论在汽车营销模式中营销新思维的应用 [J].2007,(10),200-201.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7-59.
作者简介:
高鲁(1984-),男,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机械与电力工程及高等职业教育。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7
《汽车设计》是车辆(汽车)工程专业或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和性能,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及有关参数,并学到一些汽车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为从事汽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汽车设计》课程因为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1]。目前我校汽车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对于其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度不够,知识难以接受理解。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滞后,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 教学方法改革
1.1 多媒体演示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到汽车设计理论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图文并茂;它既能通过图形的讲解去理解结构的设计原理,又能通过文字对内容的归纳进行理论教学[2]。(2)信息量大、满足教学要求;枯燥的理论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通过课件可以引入很多实际设计中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3)三维动画能清楚反映总成部件的相互运动情况,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手动变速器的设计,由于涉及众多齿轮的设计公式,教师很难讲授清楚,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吃力。通过计算机课件,把变速器的设计过程通过动画直观展示,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感官认识,对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顺利完成了难点教学,也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奥妙和技术的强大动力。(4)通过课件的声、图、文字、动画有机的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1.2 CAD/CAE/VPT等先进设计方法引入汽车设计教学中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几何模型的设计从二维转向三维。在实现CAD/CAE/CAM一体化的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全部实现无纸化,因此在汽车设计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将现代的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引入到汽车设计教学中[3,4]。
在汽车设计的教学中,对于传统部件的设计,可以采用CAD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汽车总成部件的设计。如图1所示,左图为变速器设计中所用设计公式的计算小软件,通过课程教学中的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设计的步骤,根据计算后的结果引入CAD设计软件,最终形成右图所示的三维总成件,整个变速器的设计清楚可见,同时又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现代汽车设计的相关方法。目前,机械CAD软件可以实现从概念设计、三维零部件建模到装配分析等各功能的设计。
CAE设计方法的引入是汽车设计教学中又一个形象的方法。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在样机的制作、实验和性能评价过程中会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仿真,这样无疑可以减少样机或试制品的制作次数。在三维模型组装完毕后,可将模型转化到仿真软件上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真实环境进行三维动态和碰撞等的分析,可以发现部件运动以后的问题,还可将关键部件或部位放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避免设计缺陷。CAE设计方法引入汽车设计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可以使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学习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学生。如图2所示,为转向节设计的CAE受力分析结果图,通过改组图片对比学生可以容易明白转向节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三种特殊工况情况下的受力分析。
虚拟样机技术(VPT)就是在建筑第一台物理样机之前,设计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字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以图形方式显示该系统在真实工程条件下的各种特性,从而修改并得到最优化设计方案的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利用虚拟环境在可视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可交互式探索虚拟物体的功能,对产品进行几何、功能、制造等许多方面交互的建模与分析。它在CAD模型的基础上,把虚拟技术与仿真方法相结合,为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法。图3为引入VPT技术形成的车桥差速器仿真模型,通过该模型的运动仿真可以清楚地分析出部件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对汽车设计理论的直接了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
1.3 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汽车设计教学工作中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导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方法[5]。汽车设计课程因为所涉及实际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立相关小的项目。项目教学法便于用在汽车某个总成或部件的设计项目上,如转向器的设计、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性能计算、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等。通过项目教学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按照新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于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测评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等级,达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永健.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增刊):80-82.
[2]田国红,卫邵元,李刚.汽车构造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21-122.
[3]段红杰,于善武.面向三维CAD/CAM技术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25-127.
[4]石良武,王建明.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2):45-49.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8
关键词:汽车构造,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各经济大国的支柱,汽车产业的竞争早已进入了全球化阶段,各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离不开人才。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量高速增长(如图1所示),以超出几乎所有人预期的步伐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根据国家发改委“十二五”规划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 500万辆,约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然而,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等方面,我国与世界汽车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汽车人才队伍成为问题的关键。
为了加强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人才按“厚基础、宽口径”大学科模式培养的背景下,专业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底盘构造从最初的各50学时减少到目前的各32学时,使得该课程教学任务变得十分繁重。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探索与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课程的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汽车构造的教学质量。
1 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
汽车构造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和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三大模块内容,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的基础,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直接涉及车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该课程主要以汽车各系统、总成及零部件功能为主线,重点介绍典型车辆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拆装要领及调整方法等,为学生进行汽车设计、服务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或实践提供有关汽车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课程内容繁多复杂、涉及面广且分散、知识更新快是该课程的突出特点,如发动机的稀薄燃烧、高压共轨、分级停缸以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都是市场在使用而教材上更新不及的内容。
2 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汽车构造作为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都十分明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既能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我们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1 构建专业教室,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汽车构造的核心教学内容在于讲授各类汽车总体构造、总成和主要部件与零件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等。而结构是理解其功能和工作原理的基础,汽车的结构原本是非常直观、具体的实物,脱离了具体真实实物,需要在大脑中想象、构建并理解其结构情景,使得该过程变得抽象、困难。传统的理论教学安排在公共教室进行课堂教学,即使目前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在大脑中构建很多的总成及零部件结构,不断重复这些过程使他们疲惫不堪,非常疲劳,特别是后半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差。譬如,在介绍配气机构的零部件时,学生需要理解气门、气门锁片、气门座、液力挺柱、摇臂总成等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为此,我们采取的举措是在车辆工程实验中心内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教室(如图2所示),该教室与普通多媒体教室的重要区别是在教室的四周布置了汽车各总成、零部件的陈列桌和陈列架。在专业教室进行理论课讲授时,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针对具体的实物讲解理论知识,使学习、认知的过程直观和简单,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置身于汽车零部件的海洋中,大大激发了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2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课堂的理论教学实质上脱离不开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局面,而我们建立的汽车结构拆装实验(与理论课时同步)—开放实验室—汽车构造整车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实践的环境与条件。
(1)汽车结构拆装实验与理论教学进度同时安排,按系统总成为单元,每完成一个单元的课堂讲授,同时安排一次实验课。譬如,在介绍发动机机体组和曲柄连杆机构的理论知识后,分组进行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实验,学生在结构拆装、检测、安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联系课堂的理论知识点,感受并理解该总成及各部件的结构、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
(2)实现实验室开放,系里构建的汽车结构实验室在正常教学时间向本专业的各级学生开放,对于汽车上总成和零部件,课后业余时间学生可以在实验员的指导下进行拆解加深结构认识和理解。
(3)汽车构造整车实习,在汽车构造、汽车电器和汽车电子技术的教学环节结束后,安排2周的整车构造实习。因为汽车的各零部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相互协调进行工作,以往的实践往往着重在各单元系统结构的认知,而该实践环节强调学生对汽车整体性的认识。譬如,基于整车,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发动机与离合器、变速器之间的整体关系以及各传感器、电器和整体线束的连接及布置情况。
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理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也得到全面锻炼,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3 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
3.1 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为了表达汽车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教材中包含大量各部部件、总成的三维或二维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传统的挂图或幻灯片可以增加直观性,但是静态的图片,只能有限地反映零部件的一个侧面,缺乏整体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理解和掌握[2]。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动手完成汽车构造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一是在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期间,指导学生利用Flash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如图3所示);二是在毕业设计期间,将毕业设计的部分成果转化为多媒体资源库,譬如,布置学生完成基于Solid Works的主减速器三维建模、运动学分析成果制作成主减速器的运动视频(如图4所示);三是组织每一届上课的学生,以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素材并加工和整理,逐年累积成该课程的新知识资源库,如在可变配气定时方面,本田的VTEC和i-VTEC,丰田的VVTL-i等都不断收集、整理制作完毕。
3.2 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延长学习周期
网络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创建了以教师为间接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互联网为传递信息主渠道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的资源共享性、交互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是开放式教学体系。
为了让汽车构造的学习不停止在课程的考试上,将汽车构造的学习贯穿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构建基于Web的汽车构造网络学习平台,延伸了该课程的学习周期,对课程的课后复习、远程教学、异地交流、答疑、讨论等问题提供全面完善的解决方案,为学生构建一个既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又能够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的网上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平台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在校师生,所以运行的平台挂靠在学院的网络服务器上,暂时只对本校校园网内用户开放,主要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5所示。
学习平台总体上分为网络学习区域和学习交流区域。其中网络学习区域又分别针对汽车构造包括的三个模块,为每个模块建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每个学习空间包括网络辅助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大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库、试卷库、在线测试、实验专栏等。
学习平台总体上分为网络学习区域和学习交流区域。其中网络学习区域又分别针对汽车构造包括的三个模块,为每个模块课程建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每个学习空间包括网络辅助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大纲、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库、试卷库、在线测试、实验专栏等。
4 结束语
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重要条件,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国的汽车产业要逐步从吸收、引进、技术合作发展到自主创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汽车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保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能够满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包括汽车构造在内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
立足提高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构建专业教室方式强化课堂效果,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通过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延伸学习周期,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海荣,徐炳熙.多媒体技术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11):39-41.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9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依据当前社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 以及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 我院积极探索“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以适应当前发展, 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汽车类专业人才。
一、传统模式下课程教学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繁杂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拥有丰富的综合教学内容, 它包括了传统教学中的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想把原来多门课程知识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且保证知识的连续性, 首要任务就是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有效整合。
2. 实验实践设计不足
汽车类专业较传统专业而言发展时间不长,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践课时大都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如材料拉伸、机构原理、减速器性能分析、齿轮泵的拆装等实验实践教学, 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没有系统实验实践设计, 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验。
3. 考核形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核与实验等成绩按权重综合考核方式, 但此种考核方式存在弊端。因为该门课程内容繁多, 要想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既能形成一定知识理论架构, 又要实用为主, 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明显不够完善, 无法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1. 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专业实践
2014-2020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明确方向:“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 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汽车机械基础”作为汽车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课改也应该且必须和该意见一致。因此, 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 首先应明确其繁多的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 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础下, 还需增强学生专业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操作的增强。将一些前述或后续课程中详细讲授的内容省略, 一般讲的内容放松, 基础性的内容加强;在试验实践换件设计中变换汽车真实零部件为实验实践对象, 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环节的齿轮泵的拆装, 可以将传统的CB-B型外啮合齿轮泵实验对象改成YHCB型汽车圆弧齿轮泵, 这既能让学生在实验该门课程时更加贴近专业, 也有利于培养其专业学习兴趣。表1为整合后90学时”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2. 一体化教室改造, 现场教学
将传统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或工业实训中心, 改变一直以理论讲授为主现场式教学。根据每次课程教授内容的不同, 提供给学生下次课程的实验实践工具、对象, 让其课后查阅资料, 教师在课前准备实验, 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致更新。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还可以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板书、理论推导。在一体化教室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3. 节点设置, 过程考核
在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考核模式研究下, 提出课程过程考核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分别设置力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传动与常用机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公差与配合等五大考核节点, 每一节点的考核安排在整体授课过程中。同时, 分别对实验实践环节、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赋予一定权重, 计入总分。通过分权积分、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检验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
作为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汽车机械基础”无论在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构建, 还是专业素质养成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是承上启下, 联接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 因此, 积极探索“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研究新形势下适合学生学情的清晰的知识结构设置、多样化的讲授方式和方法、过程跟踪式的考核方式, 以及开发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验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 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侯锁军, 刘庆.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 .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10
关键词: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引言
《汽车制造及工艺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工程实践性强及多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特点,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该课程面向即将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研发、生产组织与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或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设置了汽车制造系统概论、汽车零部件常用工艺方法、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艺及装备、 汽车整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汽车制造新技术新工艺等主要内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首先结合近三年试卷分析结果,并向学生发放课程学习情况调查表,分析总结授课效果。其次走访汽车企业及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毕业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识和对工艺知识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总结目前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课程设置内容
《汽车制造工艺》课程中很多理论知识与基础课程(如机械制造基础等) 重复,而在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及装备方面不够全面,对汽车制造系统性也少有涉及。根据国产汽车结构不断优化的需求及轿车产量占比约45%的实际状况,以及汽车企业反馈的人才能力需求信息,该课程设置中某些主要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专业需要,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更改教学大纲。
(二)教材与教学设施
急需与上述改革配套的新教材,以轿车制造工艺为主线,在层次上更为清晰、理论上更为系统和严谨、内容上更为新颖实用。此外,配套的教学模型、实物严重缺乏,学院仅有的三坐标扫描仪及车门焊接夹具实验台架功能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展相应工装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受汽车生产企业技术保密约束,公开发布的具体图像和视频较少,部分教学难点缺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空间想象力不高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工艺方法尚能理解,但复杂抽象的装备内在结构由于缺少客观认识则很难掌握其工作原理。
(四)工程实践环节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由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汽车企业大多是合资或外资企业,这些企业自身无义务接纳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也得不到经济利益甚至还会影响生产进度,更担心学生违反纪律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这使得汽车制造工艺实习基地数量非常少,实践教学难度很大。此外,由于汽车制造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生产装备的精密化,学生在参观性的实习中能学到实质性内容日益减少;某些技术和知识因企业保密制度使学生难以接触或近距离观察;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只在车间参观实习,缺少实际参与和演练。这些都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实习效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综合性要求。
(五)考核内容与形式
该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占比80%(考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 平时成绩占比20%(考查平时课堂表现、 作业、出勤等)的模式,百分制;实习成绩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的撰写质量,5级分制。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这种模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合理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依据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总体建设规划,确定课程改革基本思路。首先根据课程建设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本课程的安排及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再依据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探索相应的授课与考核方法;同步开展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结合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推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三、课程改革内容及实践
(一)课程设置内容的改革
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内容广泛,涉及多个领域。整体上需要将整个内容梳理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网络,在保证本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同时兼顾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联性。此外,实践教学最好应同步实施而不是等理论教学完成后再实习。
如图1,课程知识体系分三大部分,由概论、发动机和底盘制造工艺及装备、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及内饰件和总装配工艺构成。具体细节上对与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相同的内容或删或减, 强化典型零件、补充非常规工艺;强化零件制造过程控制以及产品质量分析和判别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及其整机的制造过程形成系统性、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架。
其中,零部件与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是课程核心内容,系统性及专业性较强,占用绝大多数课时。这部分内容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划分学习项目并细化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赋予每个任务不同权重。实践环节则分为两大部分,新增的、贯穿于零部件制造工艺中的课程设计及分散在车身制造工艺及装备中的实习,与理论教学结合较紧密。最后根据课程内容体系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及修改教案, 落实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教材与教学设施改革
1.教材。根据上述课程内容,新编写了《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教材。该教材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生产体系、汽车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等,并单独或在各章中介绍了汽车生产工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 先进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等。每章所附的思考题和推荐阅读书目有益于掌握和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 补充阅读资料有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该书编者中有一直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多年在汽车生产企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兼具两种经历的作者。因此,该书主要特点之一是内容借鉴企业生产工艺文件,密切结合实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之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艺技术环境、掌握工艺技能;特点之二是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相关资料,对汽车制造工艺、设备的一些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阐释和澄清,使其内涵更加准确;特点之三是跟踪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编入了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教学设施。考虑学院现有条件,在三坐标扫描仪基础上配套设计一种多功能夹紧装置,方便使用和提高测绘速度。购置若干通用和专用夹头扩展车门焊接夹具实验台架功能。利用快速成型机3D打印自行设计的连杆铣床夹具、曲轴轴瓦钻模等相应工装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任课教师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授课时以教材内容为主线, 结合生产实际案例,生动而灵活的运用学科知识。因课时有限, 不可能在规定学时内完成上述所有教学内容,所以讲授时应突出教学重点,将非重要或简单易懂章节改为自学,如汽车制造装备发展历史变迁、弹簧类和粉末冶金类及内饰件等。重点章节除思考题外,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撰写一定篇幅的小论文。要求每个同学有不同的题目,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实习工厂去观察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教材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增加曲轴、箱体、冲压、焊接、涂装及装配等视频教程。
(四)工程实践环节改革
如前所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需要将工程实践贯穿于课程教学,这对保证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可充分利用实习阶段的有利条件,由单一的汽车制造实习拓展为涵盖工艺装备课程设计、汽车制造生产线参观实习、汽车销售4S店参观等多方位的实习模式,重新整合汽车制造工艺实践教学内容。其中,以生产线参观实习为主,以课程设计及参观汽车销售为辅。
1.工艺装备课程设计。采用团队教学法,在阶段理论教学完成后分组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工艺分析及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作。首批以连杆和曲轴制造工艺为例,进行了连杆铣槽夹具和曲轴轴瓦钻模等简易工装的设计尝试,从优秀设计中选出代表性作品利用3D打印机成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关键知识,初步形成工程意识。在此基础上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参与创新设计大赛,提高学习兴趣。
2.生产线参观实习。参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要求,与校企单位合作,探讨提高实践环节质量的有效方法。这阶段需适时结合课程进度和企业生产安排,带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线,具体内容为典型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整车制造四大主要工艺及装备。在此环节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实施者,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应占据一定的比例,以保证实践教学教师在层次、 结构、数量上科学合理地满足教学的正常运转。鼓励教授、资深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工作。
3.汽车销售4S店参观实习。这阶段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汽车制造后的销售过程,同时了解不同结构、不同价格的零件在制造工艺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对汽车制造下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
(五)考核模式与内容改革
1.考核模式改革。理论课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 水平性考核的模式。过程性考核贯穿学生的整个工作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职业习惯;水平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期中和期末两阶段实施(1+1模式)。整个考核成绩由阶段考试30%+ 期末考试40%+ 平时成绩20%构成。实践环节的考核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以成果性考试(设计图纸质量等)和结合实习报告现场提问为主,由组员互评、组长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
2.考核内容改革。丰富考试题型,弱化对学生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记忆性考核,突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分析及应用。加强了中期考核力度。改进了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弱化了考勤成绩,突出对学生在知识整理、工艺设计方法、分析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的日常自学与阶段性复习。在综合题型中注重结合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
3.建设试题库。根据新教学大纲要求对原有试题进行调整, 更新、补充和修改完善。丰富考试题库,力求多题型、多层次。将考核内容以试卷形式形成教学文件。
四、结语
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教学改革研究,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目前,已将教学大纲、各章主要内容、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阅读书籍及影像资料等基本教学资料上传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课后自学。教学平台的内容将根据学生反馈实时更新,并随着汽车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不断补充完善新知识。
参考文献
[1]丁柏群,王晓娟.汽车制造工艺及装备[M].北京:林业出版社,2014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11
关键词:汽车构造 翻转课堂 改革实践
汽车构造是汽修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仍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统一讲”,学生“集体听”。由于一些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多而知识储备又少,学习起来感觉吃力,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要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很低,而且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不如预期,知识内化更是大打折扣。本文在调研翻转课堂的基础上,依据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就引入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
一、翻转课堂及其特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大教学技术变革,为我们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已经制作好的电子素材自主完成重要知识点的学习,然后带着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参与教师和同学间的互动,并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通常,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以及帮助他们将所接收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即“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是在课堂中由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完成的,知识内化则主要由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或实践来完成。翻转课堂颠覆了这种形式,知识传授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学生个体与老师和同学们的集体互动完成。翻转课堂具有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等几个显著特点。
1.以信息化技术为平台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化技术,使用音视频软件下载汽车仿真视频、制作学习微视频以及学习任务书(导学案),将课程重要知识点融入其中。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手段和信息交流平台,收看微视频并利用电子教材完成学习任务书,自主学习知识的同时记录下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2.以学生为主体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事实上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资源以及在各种假设情境中正确运用知识的“脚手架”。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上他们需要热情投入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完成相关任务书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不论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過积极探索和组内互动完成学习任务。通常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要多角度地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能使教师依此对教学内容或环节做出必要的调整。
二、翻转课堂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汽车构造课程侧重介绍现代汽车构造功能、工作原理,是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需要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相关知识的支撑。目前,技工院校汽车专业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模式,对于基础知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太难了”“学不会”“不想学”的厌学情绪。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能力,探索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汽车构造教学应用模型(如表1所示)并进行具体实践。
1.选取知识点
按照教学计划,汽车构造课程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可以将重要知识点和易于动手实操的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而对于相对简单或只要求学生了解的课程内容仍以讲授为主。比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模块三“配气机构”的学习,可以按表2所列内容(带“翻”字)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知识点的选定。其中,配气机构概述、配气机构的原理这些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没有必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2.制作视频和学习任务书
根据课程重要知识点制作微视频和学习任务书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图像、视频、动画以及文字的联动,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视频资料、动画模拟能生动形象地展现汽车发动机、底盘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在视频制作前,教师首先要将PowerPoint课件制作好,然后搜集、整理有关的教学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音视频录制软件制作微课视频。在录制过程中,应保持语速平缓、语调顿挫,适当使用标注。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附加发动机、底盘各个组成机构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彩图。
3.建立交流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对视频和学习任务书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甚至在家中都可以观看视频呢?其实,现在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手机,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专业课程微信群作为网络交流学习平台,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这些视频软件可以点击暂停,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观看视频,已经懂的知识点可以省略不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学生也可以随时做好学习记录,将有疑问或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带入课堂交流讨论。
4.课堂内疑难点互动,用实例加以巩固
翻转课堂利用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重要知识点并完成学习任务书,课堂内的时间就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式的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内容主要包括提取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探究、组内交流讨论、学习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反馈等。有效的问题探究能使学生攻克疑难点,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也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深入思考,甚至可以利用思维发散性材料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5.综合评价
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同时将学习成果进行充分展示。教师在进行汽车构造各章节内容的讲授时,可将“课前学习情况是否圆满完成”“课堂活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学习任务书填写是否完整”“团队合作是否和谐”等方面设为考核项目,并配比一定的分值,同时设置“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方评价,学生最后得分由学生自评占30%、小组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40%的分值累计相加得出,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6.翻转课堂运用效果
2013~2014学年,笔者在对2013级高级汽车维修班进行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时,侧重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对往届学生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则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了考察翻转课堂运用效果,笔者在收集整理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以及项目测验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素材的基础上,分别随机抽取各35位学生(共70个样本)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成了传统方法与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对比表(如表3所示)。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发现,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优良率明显提高,得到差评的学生只是极少数甚至为零。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基本没有,以往需要催交的学生作业也能按时按量上交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普遍反映课堂学习变得轻松快乐。现在,这批学生已经走出校门,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通过对一些当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笔者发现这届高级班的学生在汽车修理厂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较往届高级班的学生强。
三、小结
针对目前汽车构造教学存在的不足,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理念和流程,将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也可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这种教学方式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不能“一刀切”地将其运用于所有知识点的授课,应该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便于操作的重要知识点,其他知识点仍可采用传统讲授模式,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日趋完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长飛.“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2(1).
[2]林青松.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
[3]曹丽君,王海明.翻转课堂的特性及其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1).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 篇12
关于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 教材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 也要考虑本专业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现在很多高职教材还在沿用普通高校的专业教材, 多数《汽车构造》课程的教材理论部分脱离现代汽车的发展实际。例如, 我们通常把汽车分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部分。现行教材中的《汽车构造》主要介绍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 而《汽车电气设备》则主要介绍汽车的蓄电池、用电设备等。对于现代汽车来说, 制动系、传动系等各个系统上都采用电子设备, 如“ABS”、“ESP”、“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等。那么, 这些设备是属于底盘还是属于电气设备呢?这就对传统的构造理论教材提出了挑战。另外, 国内乃至世界汽车发展中以轿车发展速度为最快, 因此很多的汽车维修培训主要针对轿车维修, 然而目前的传统教材还以东风、解放等车型为主要学习对象, 甚至有的教材连电子控制燃油喷射部分都没有, 与专业发展很不协调,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需要选择一本适合自身的教材。如果有条件的话, 教师还可以根据本校实习条件和地区汽车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教材的整理和编写, 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讲解。
关于教学内容
《汽车构造》课程在内容上, 应该既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 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这样学生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为此, 必须把汽车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由于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 要选择一部完全适合于目前教学要求的教材比较困难。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完全按照某一教材的内容全盘讲授, 而是应当按照汽车的整体构造、各系统总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为主线进行讲授。在讲授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时, 结合目前流行的车型和最新的车型;对于书中过时的内容, 我们应当少讲或不讲。比如, 我国汽车法规已经禁止生产化油器轿车, 但很多教材还在以化油器为主, 讲解汽油车的燃油供给系统。对此, 在讲解汽油车燃油供给系统时, 对化油器只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汽油机的电喷系统上。在教学中, 及时补充新技术和汽车新结构, 体现高职教育精简而实用的特点。加大与汽车有关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液压技术等知识的信息量, 为后续课程教学做好铺垫。
关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除了加强教材建设、注重内容更新之外, 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 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中, 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 授课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同时合理地安排时间。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中, 采用在我校汽车技术中心环境下的一体化授课方式。下面从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及小结等方面谈谈笔者的教学体会。
(一) 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联系法 在导入新课时, 可以借助与新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 从旧知识中获得对新知识的预测和想象,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 以便于学生理解。例如, 在讲“汽车制动系”时, 借助自行车刹车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如何制动刹车。另外, 可以结合实验室的现有设备, 让学生观察并接触教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现法 在讲解新课之前,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发现新知识, 对于学生掌握新知识非常重要。例如, 在引入讲解“汽油的物理特性”时, 可以让学生思考路边加油站93、97号汽油的含义,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解
讲授新知识应当从先进的教学方法着手, 围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来组织教学,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依托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让《汽车构造》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显得更加灵活, 教学手段更加先进,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实践性很强, 而且现代汽车结构的复杂性是传统汽车所无可比拟的。为了把内容讲解透彻,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理论讲解与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电化教学相结合, 把难讲、难懂、难记的内容用形象、直观、仿真的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例如, 用软件仿真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 并与实物相结合讲解理论知识;把汽车启动的过程, 用Flash动画展示出来, 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体积不大的总成部件, 在讲解其结构时, 可以通过实物投影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 等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高了教学效率, 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同时, 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该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但是多媒体教学可能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广泛搜集相关的多媒体材料, 精心制作课件, 将最丰富、最完备的课件展现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从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进行教学。提出问题是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思考、讨论、训练,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差速器”这一节时, 首先不是讲差速器的作用和它的工作原理, 而是提出问题:如果汽车不存在差速器时, 汽车怎样转弯, 转向左右驱动轮将如何动作?接下来是解决这个问题, 讲解差速器的结构, 内部的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如何动作, 能否起到差速作用。同样, 当讲到“防滑差速器”时, 完全可以在普通差速器的基础之上提出问题:假如汽车在沼泽地行驶, 一轮附着力为零时, 汽车会出现什么状态?然后带着疑问引出防滑差速器, 陈述防滑差速器的结构, 最后分析工作原理。另外, 在讲解“汽车ABS系统”时, 结合录像及该系统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析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观看汽车ABS系统的实际作用、效果之后再学习其原理,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之, 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同时, 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我们常常在一节课的结尾用总结法来巩固新知识, 但这种方法如果反复运用, 就会削弱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应当设计新颖的方法来吸引学生, 因为好的结尾能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有深刻的记忆。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环节好好利用,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向一个新高度。另外, 课下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或让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讨论,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实践环节
《汽车构造》课程的实习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实操演示操作指导两个方面。该课程现有的实习主要以观摩为主, 然而观摩课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 (1)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操作时, 为完成教学进度, 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学生课后独立操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2) 缺乏观赏性。例如, 在演示汽车构造实习中, 发动机拆出来的零件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齿轮, 内容很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实习通过观看录像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师在专注于演示拆装过程和讲解的同时, 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堂纪律, 带领学生观摩时, 也无法照顾及到所有的学生, 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4) 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或者对拆装操作不熟练, 就会影响学生对该课题的掌握程度。
针对现有实践课程的不足, 笔者提出以下几项措施: (1) 教案由多位讲授实践课经验丰富的教师研讨, 制定出统一的操作要领及标准, 制定出实习指导书, 便于学生学习及操作。 (2) 教师提前拆卸一些实物, 由一位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提前拍摄录像, 上课时可对照录像及相关零部件, 分步骤地给学生讲解。 (3) 讲解具体实物时, 应当先复习相关知识及图片, 或者在讲解前, 先补充相关的知识点,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 不断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实操环节动手能力的训练。
总之, 《汽车构造》本身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考虑、多角度出发,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教材建设, 更新教学内容, 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注重实践,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将来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桑楠.《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 (6) .
[2]胡青.《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9) .
[3]胡群, 等.“汽车构造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汽车实践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汽车实践课程07-04
“汽车概论”课程融合思政内容教学研究实践07-01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08-27
汽车实践教学11-13
汽车售后服务实践模板06-01
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研究09-07
汽车底盘实践教学计划09-05
汽车销售公司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14
去汽车修理厂的社会实践报告05-23
关于汽车配件行业发展的实践报告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