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常见问题

2024-08-24

使用中常见问题(共12篇)

使用中常见问题 篇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内容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具体分类核算的项目, 是编制凭证、设置账簿、编制报表的基础。合理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是对经济业务做出准确判断和对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的第一步, 对评价会计工作质量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管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规范使用会计科目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尤为重要, 对会计核算意义重大。然而,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 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企业财务预测和经营决策。

一、会计科目设置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商品流通企业使用生产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是指所有独立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单位, 是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 以此弥补企业的各项费用和支出, 获得利润的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不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主要只核算商品的进销存;工业企业会计则需要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因此,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一般不涉及生产成本科目。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商品流通企业把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购进的应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的商品视同外购材料核算, 再将购进商品加上及其他费用归集到生产成本, 然后转入库存商品进行核算, 并于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情况, 按照配比原则, 进行成本结转。会计科目使用不合适, 不符合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要求。

2. 同一单位或同一业务人员开设多个明细科目。

由于业务内容不同, 为了直观显现各项业务内容或应收 (付) 款已收 (付) 款的实际发生情况, 直接在不同的会计科目设置两个相同的明细科目。如:A公司向B公司销售商品, 同时B公司又向A公司提供劳务, A公司会计在处理这两笔业务这样做账:销售商品时, 借记“应收账款———B公司”, 贷记“营业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接受劳务时,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其他应付款———B公司”, 一个单位出现了两个不同账目。又如, A公司采购C公司一台设备, 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记“应付账款———C公司”;当厂家对该设备进行维护维修时, 发生了费用,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其他应付款———C公司”。诸如此类案例在实际业务核算中举不胜举, 这样核算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会计科目繁乱, 当公司财务业务量较大时, 会计轮岗后, 新接手人员在和对方单位对账过程无从下手, 当这样设置的二级单位很多时, 就造成了核算的紊乱。

此外, 在当今信息化程度日益高涨的今天, 会计软件代替了手工会计核算, 很多单位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开发研制新的会计核算系统和物流管控模块, 在这些电算化模块中就经常出现一些会计人员在增设明细科目时多设、重设现象, 导致一个明细单位在一个会计科目中重复出现或在多个会计科目中重复出现的现象, 增大对账工作的难度。

3. 往来单位名称随意变更。

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单位在接收到对方单位出具的名称变更函之后, 直接在电算化软件中将明细科目的旧名称更换为新名称, 这样会使软件状态下账套中前期以旧名称做的会计分录全部自动更改为新名称, 与前期已打印出来、装订存档的凭证、账簿上的名称不相符, 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前期账务查找的难度, 特别是在与新名称业务单位往来时, 若涉及到前期的经济纠纷, 从电算化软件中将无法准确辨别名称变更前后的业务往来情况, 只能翻查凭证, 无形增加了工作量, 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4. 明细科目设置繁琐。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各企业为了将各项业务往来核算的更为详实, 在设置明细科目时, 为了将来查找账务方便, 冠之以冗长的名称, 有的甚至还含有备查性质, 重复啰嗦, 不符合会计科目设置要求。

二、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不当的原因

从上述仅罗列的4种现象中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各企业会计科目使用和设置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 加之公司领导层难以顾及不够重视, 基础工作不规范的现象在各家企业随处可见, 造成了目前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的混乱局面。

2. 企业财务制度更新不及时。

随着现代会计的发展, 很多企业陈旧的财务制度逐渐过时, 更新太慢, 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阻碍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讲, 束缚了会计人员思维模式, 造成思维僵化、教条、呆板。因此, 受过于陈旧制度的影响, 会计科目在设置和使用时教条, 与现代业务往来实质不符, 从而形成了会计科目使用不当, 甚至滥用会计科目现象。

3. 持证上岗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我国会计行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 随着国家鼓励开办企业政策的进一步放宽,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遍地开花, 从而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大, 会计人员就业状况相对较好, 很多从事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进入会计行业。然而, 这些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对现代会计要求不了解, 不懂基础财务知识, 同时又无实践操作经验, 在核算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职业判断水平低下, 会计科目使用随意性大;另一方面, 各层次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差别较大, 责任心和从业态度不一致, 对会计科目性质认识不透彻。

4. 理论和实践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交易手段和融资手段日新月异, 很多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论与实践脱节, 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在此期间, 很多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无从下手, 只能参照准则类似业务处理, 由此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处理方式, 会计科目的设置也就千奇百怪。另一方面, 新的会计政策出台时, 由于多方原因, 会计人员未能及时参加培训或对新政策培训不到位, 从而引起对新政策的无知或理解不到位, 影响会计业务处理。

三、解决方法

针对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1. 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意义重大, 因此, 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异常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1) 加强对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的培训。通过培训,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同时, 注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心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 避免违法行为的产生。 (2)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制度。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 将考核标准细化量化, 坚持通过定期互相检查基础工作, 按照考核标准评分, 实行考核奖惩, 切实搞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3) 加强对账套的管理。对账套进行维护是账套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通过维护确保财务数据运行正常, 保证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快企业财务制度更新。

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财务顾问及时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也可通过本企业员工集思广益改进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3. 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

对于各企业而言, 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任用专业、富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 对此类人员的职业素质考核可聘请专业会计人员对其考核, 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另一方面, 对于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会计人员, 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 强迫其自觉提升自我专业水准, 提升其职业素质水平。

4. 理论实践相联系。

理论和实践脱节与整个会计理论界的发展有关, 各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实践经验推进理论进一步发展, 而且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的理论知识,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创出适合本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

5. 完善备查账设置。

根据业务需要设置相应的备查账簿, 登记更为详细的业务资料, 配合管理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存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不当现状, 主要是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财务制度更新不及时、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理论和实践脱节四个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 企业在日常财务工作中通过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快财务制度更新、提高持证上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理论与实际联系、完善备查账设置等五个方面来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设置, 为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 提升预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对企业的预测和经营决策作用日趋重要, 其地位日渐突出。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现状中常见的问题出发, 究其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用中常见问题 篇2

铜拉丝液又叫铜拉丝油,铜拉伸油,铜拉丝润滑油,导线(包括铜线、漆包线、镀锡线等)拉丝时,拉丝油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有直接影响。铜拉丝液在拉丝工艺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1、断线

当断线发生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据断口形状分析,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铜材料在铸轧时产生的缺陷造成,二是在拉丝工序中的各种因素所造成,其中与拉丝油相关的原因主要是润滑性不足。润滑性取决于拉丝油配方及乳化液使用状况(包括:浓度、乳化均匀性、乳化稳定性、组分含量等等)。

2、细菌

水是细菌的载体,它们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生长非常快,乳化剂及一些天然的其他成份构成了这样的环境。细菌可以侵蚀乳化剂,使之变成酸性成分,引起pH值下降。细菌生长会引起乳化液不稳定,有时导致破乳,并伴有特殊的臭味,影响到铜线表面质量及降低乳化液润滑性。基于上述原因,建议监控细菌的生长情况。当细菌生长较多时,必须用杀菌剂加以控制。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向液体中充气,通常是采用循环空气通入乳化液,使厌氧菌停止生长,厌氧菌对系统最为危险。

3、氧化

氧气及硫可以很容易侵蚀铜,形成化合物:黑色的Cuo,Cu2O;红色的Cu2S。这些反应发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厌氧菌;(2)退火后在铜线上有一定的湿度存在;(3)退火过程中有氧气存在。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拉丝液必须本身要含有抗氧化剂,以便防止铜线全部或部分黑化。防护措施在最后退火过程中,将最为有效。

4、泡沫

一般新系统在调试阶段,终是存在着暂时起泡的现象,即使是设计尺寸合适的系统,而且使用了去离子水也还会增加产生泡沫可能性。泡沫一般可能会维持几小时甚至几天,但较易于控制,并可达到稳定状态,偶然产生的泡沫常常由于意外因紊造成。使用清洗剂清洗机器也会引起泡沫。产生泡沫的原因是空气混入乳化液造成。因此,防止空气混入,应采取以下措施:

(1)限制搅动;

(2)控制管路末端的溢流;

(3)保持液面高度,避免泵吸入口进入空气;

(4)避免液槽设计尺寸过小,系统大小要合适;

(5)检查泵的功能及密封状况;

(6)检查循环系统温度。

锅炉使用和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篇3

关键词:锅炉使用;锅炉检验;常见问题

锅炉是一种在工业和民用领域常见的动力提供装置,它通过将锅炉燃料的化学能和热能转化为以高温水蒸气、高温液态水或者其他导热介质的为导热载体的形式为动力装置提供热量。锅炉工作环境恶劣,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因而在锅炉的使用和检验中存在许多的故障和问题。而且由于锅炉属于高能设备,一旦出现生产安全事故,将对锅炉企业甚至是周围的居民造成人身财产伤害。因此,为了确保锅炉正常安全的运行,必须在锅炉使用和锅炉检验上做足工作。锅炉工作前后,锅炉使用单位和锅炉监督部门要对锅炉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查,保障锅炉处于标准的工作状态;锅炉使用时,要定期做好锅炉运行监测工作,注意运行时出现的突发状况,防范于未然。本文将针对这两方面中对一些常见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锅炉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目前我国常见的锅炉主要有高温蒸汽锅炉和高温热水锅炉,分别在工业和民用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热水锅炉结构简单、运行安全系数高且能量转换效率高,在我国北方地区需要采暖的城镇使用频繁。高温蒸汽锅炉主要用于需要大功率动力的工业设备的运行。两种锅炉都属于高压封闭装置,炉膛外壁需要经受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内部烟雾、水汽以及锅炉水中数量巨大的有毒杂质的腐蚀给炉壁造成严重的磨损,在运行时,一旦管理监测不当就会发生事故,纵览锅炉使用的整个流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典型问题:

1.1锅炉内部水位失常

锅炉的主要导热介质是水,锅炉运行时水以蒸汽或液态水的形式在锅炉内部循环使用。锅炉水位失常的主要形式有锅炉缺水和锅炉溢水。锅炉缺水是指锅炉内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刻度,溢水则超过最高安全水位。主要诱因有:(1)由于供水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不足或者供水过量;(2)排污处理系统故障或者压力阀门泄漏导致漏水和积水;(3)水位控制系统故障,导致水位实时控制混乱,错误估计水位;(4)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出现低级的操作失误和判断失误。一旦锅炉缺水和溢水的情况,首先可以考虑的是关闭燃烧装置,断掉供热来源,对于严重缺水时,切忌马上注水,这将会导致炉壁开裂,正确的操作应为慢慢注水。对于溢水情况则应当及时进行泄水,恢复正常锅炉水位。

1.2锅炉燃烧器工作异常

锅炉燃烧器是能量转换的发生装置,在锅炉尾部的烟道内容易发生燃烧介质(如油脂、炭等)的堆积,在高温环境之下发生二次燃烧,这将会是的燃烧室的排演管道异常升温,严重时甚至会直接烧坏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发生二次燃烧的主要原因有:(1)注油阀门泄漏,导致喷油不均匀,进而在锅炉起停火时造成燃烧介质的堆积;(2)炉内开机时温度过低,导致气化燃烧介质燃烧不充分,在通风口堆积;(3)没有定期进行尾部烟道清理,使得尾部烟道杂物堆积过多。对于二次燃烧主要手段是及时灭掉明火,保障通风口畅通,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实时观测尾部烟道是否有杂物堆积。

1.3锅炉工作异常

锅炉工作异常情况主要包括锅炉内部压力异常、锅炉异常熄火和锅炉爆炸等情况、压力异常主要是指锅炉过压,即超过锅炉的工作许可压力,主要诱因有:(1)进气口异常,锅炉内部气压失常;(2)压力监测失察,操作不当;(3)安全气阀失灵,不能进行正常的气阀开闭。锅炉熄火主要是指在锅炉运行时的突然性的燃烧中断,主要诱因还是因为鼓风机停转和喷油系统失效。锅炉爆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锅炉使用故障,锅炉内部的压力值大大超过许可压力,就会在瞬间发生炉膛爆炸,需要注意的方面是燃烧介质的爆炸、散热器的工作失灵以及炉膛内的铁氢爆等等。

2.锅炉监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锅炉检测主要是对锅炉内工作仪器的检查、对锅炉配套设备工作工况的检查以及对锅炉零部件的更换升级。实际过程中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2.1锅炉仪表仪器的检查

锅炉内部需要保持压力、水位、温度和通风状况的稳定,因此需要大量采用各种监测的仪表仪器,主要包括有水位计、安全气阀、温度计和压力表等等。水位计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水位计的实时校准,定时进行检测。安全气阀作用巨大,一定要定时检修,及时更换。温度计对于燃烧室和炉膛内部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量程校准和量程选择是影响温度计工作效率的主要方面。压力表失灵或者失真都将导致极其严重的生产事故,主要注意的事项是压力表的最大许可压力测定以及压力表操作规范章程的制定,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责任归属。

2.2锅炉炉体检查

锅炉炉膛常见问题主要为裂纹、腐蚀和积垢。裂纹将直接导致锅炉压力失稳,疲劳是裂纹产生的主要诱因。炉膛腐蚀主要由于腐蚀性物资和腐蚀性气体的侵袭。积垢主要是水体过硬或者过软导致无机物堆积过多所致,应当定时进行除垢处理,保持炉膛洁净。

总结:

锅炉在使用和检查中普遍存在许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锅炉的实际使用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诱因,为锅炉的有效使用和合理检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为锅炉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郝娟霞,梁庆军.锅炉检验常见问题分析[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4):370-370

[2]刘军,《锅炉检验中安全附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29)

[3]包贵林,锅炉及压力容器焊接接头外观质量检验浅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2(11)

用友u8使用中常见问题分析 篇4

原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检查是否给出纳赋予了相关的权限, 有的学生比较粗心, 建账时建了几个账套, 赋予权限时没有选好相应要赋权的账套, 结果要给A账套赋权变成了给B赋权, 自然出纳在A账套中就没有相关权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选好左边用户后, 再到右边选好对应要赋权的账套, 或者先选账套, 再选用户, 关键是一定保证用户赋权是在正确的账套中。

如果不是第一个原因, 其次要检查在会计科目设置中是否进行了指定会计科目的操作, 如果指定了, 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学生会把现金与银行存款同时指定在现金科目中, 或是全部指定在银行存款科目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基础设置-会计科目-编辑—指定科目, 先点左边的现金总账, 在待选科目中选择现金科目添加到右边的已选科目内, 然后再点左边的银行总账科目, 在待选科目中选择银行存款添加到右边的已选科目内。这样, 现金总账的已选科目内只有现金, 银行总账的已选科目内只有银行存款。如果已选科目内出现其他的内容则是错误的, 要改正。

如果不是上述两种原因, 则要检查是否学生已经先进行了记账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进行了结账的操作。按照用友软件设置的程序, 应该先进行出纳签字, 再记账, 最后结账。出现这种问题, 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用友财务软件流程操作方面的程序, 如果进行了结账, 则要先取消结账:用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 点期末-结账-选择好要反结账的月份-同时按CTRL+SHIFT+F6取消结账;然后再取消记账:用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 点期末-对账-CTRL+H出现恢复记账前账套已经激活的提示, 点凭证下恢复记账前账套-最后一次记账即可。

二、利用软件自动结转期间损益时, 金额数值显示红字

原因分析:由于用友软件设计会计科目时, 是默认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 如果表示减少也不能计入贷方, 而是在借方用红字表示, 例如取得利息收入1, 000, 则在财务费用借方输入-1, 000, 按确定后会变成红字1, 000。同理收入类科目是贷方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则在贷方输入负数。例如投资收益亏损1, 000, 则要在投资收益贷方输入-1, 000, 按确定后会变成红字1, 000。如果做会计凭证时把借贷方方向弄反, 费用类在贷方有正数或收入类在借方有正数, 则采用自动期间损益结转会出现红字。我们利用报表模板自动生成利润表时, 用友UFO利润表的取数也是根据这一规则取数。如果费用类科目发生额在贷方, 或收入类发生额在借方则利润表无法取数, 将导致利润表错误。

三、利用用友UFO报表模板生成资产负债表不平衡

第一种情况:期初余额试算平衡, 但在生成的资产负债表中, 期初资产不等于期初权益合计。原因可能是由于期初余额输入时输错了位置, 报表模板没有取到数据。例如, 期初余额本年利润下有很多明细科目, 但是资产负债表中只会取未分配利润下的数据, 如果没有填在未分配利润科目下, 则资产负债表不会取到数。另外, 可能是新增了会计科目, 没有改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公式。例如: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用友软件没有预设累计摊销会计科目, 需要增加。而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的预设公式里没有减去累计摊销的数值, 导致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期初结果不正确。

第二种情况:期末资产不等于期末权益合计。原因当然可能是新增了会计科目, 没有改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公式, 同第一种情况, 不再累述。还有可能没有将制造费用全额结转至生产成本。用友U8 UFO软件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科目取数没有包括制造费用的余额数, 如果制造费用没有全额结转至生产成本, 将导致存货数据取数不全。

第三种情况:没有记账。用友U8 UFO软件规定必须要先完成记账, 才能生成报表。如果没有记账, 报表取不到期末数。

第四种情况:在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时, 没有正确选择行业类型, 导致生成的报表空白或出现错误的数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开始建账时选择的行业类型必须与建立报表时选择的行业类型一致, 比如开始建账时选择的是新企业会计制度, 那么生成报表选择行业类型时对应的要选择新企业会计制度, 如果前后选择的不一致, 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其实要想能快速而正确地生成资产负债表, 方法很简单:首先如果新增的是一级会计科目, 那么在软件预设的资产负债表模板中是没有包含这些会计科目在内的。我们就可以打开UFO报表在报表模板中通过修改公式将新增的会计科目加入对应的报表项目中。比如:在会计科目新增了累计摊销这一级会计科目时对应的科目编码为1702, 就要到对应的报表模板中将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公式进行修改。我们在格式状态下, 双击无形资产旁边的期初数据栏, 就会出现公式:QC ("1701", 全年, , , 年, , ) -QC ("1703", 全年, , , 年, , ) , 其中:QC是期初的意思, 1701代表无形资产, 1703代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个公式的意思就是表示将无形资产科目期初余额数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期初余额数。那么我们将原来公式中-QC ("1703", 全年, , , 年, , ) 复制在QC ("1701", 全年, , , 年, , ) -QC ("1703", 全年, , , 年, , ) 后, 公式变成:QC ("1701", 全年, , , 年, , ) -QC ("1703", 全年, , , 年, , ) -QC ("1703", 全年, , , 年, , ) , 再将最后面新增的会计科目1703改成累计摊销的科目编码1702, 这样公式就成了:QC ("1701", 全年, , , 年, , ) -QC ("1703", 全年, , , 年, , ) -QC ("1702", 全年, , , 年, , ) , 同样的方法, 将期末栏对应的公式改为:QM ("1701", 全年, , , 年, , ) -QM ("1703", 全年, , , 年, , ) -QM ("1702", 全年, , , 年, , ) , 其中QM为期末的意思。通过这种方法, 将复杂的公式设计变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工作, 克服了自己输入公式容易出现的格式不符合问题。当然, 前提是要求学生能正确将新增的会计科目归类到对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中。

四、学生的机器经常会出现提示如站点或者某某正在运行功能, 互斥任务申请不成功或者供应商/客户已被锁定, 互斥任务申请不成功

原因可能是由于客户端出现非法死机或由于网络故障等暂时造成网络不通等原因, 机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财务数据不丢失, 而对工作站或单据进行了锁定。解决的方法:清除单据锁定可以用ADMIN登录系统管理—点视图—点清除单据锁定—删除工作站的所有锁定—选择相应的单据—删除, 再点视图—点日志—删除全部日志。要清除工作站锁定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点击企业管理器—Microsoft—SQLSERVER组— (local) (windows NT) —数据库—UFSYSTEAM—表—UATASK—点右键选择打开表—返回所有行—找到相应的客户端删除。

五、在登录U8时, 系统提示演示版已过期

原因:同时在线的人数超过了软件的许可数。或者年限超过了软件允许登录的年限。解决方法:软件不使用时, 请立即关闭, 将有限的登陆许可权让给他人, 或者稍后再尝试登陆。同时我们在建立账套时, 选择建账的年限要尽量与现在时间靠近。比如, 现在是2013年, 就不要将账套建立时间设置在2010年之前, 这是因为演示软件有时间限制。

参考文献

电子书包使用中的问题 篇5

功能缺陷。首先,玩物丧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充斥着各种有害信息,还有各种游戏,而身心都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一旦缺失控制和监管,很容易深溺于其中而迷失自己,更枉谈学习。其次,信息过载。网络是一个信息海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适合他们学习要求和兴趣发展的有限信息。过量的信息,只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和认知负荷,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教学效能。其一,黑板/屏幕搬家。将原来“班班通”投射在大屏幕上的教案或课件、习题,转发到每个学生电子书包的小屏幕上,然后该如何教还是如何教。其二,重复教学(网校、双课堂等)。正式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方式,不懂之处课下再进行网络学习;或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教一遍。其三,仅用于作业或测试。其四,教学点缀。教学还是以传统课堂为主,电子书包作为演示工具或信息工具偶尔用之。

放任自流。其一,替代教学。让学生完全基于网络自主、自由学习,教师只作壁上观,其结果是个别已具备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学生更优,而不具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差生则更差,中游学生则很容易跟不上而沦为差生。其二,自主放任。2012年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来自美国的“翻转课堂”。有专家指出,将主体学习放在家里或课下私自进行,没有自觉性的学生不按要求学习,而这在中国又是很普遍的事情,教师该如何处置?将新课学习放在课外,由学生自主看视频学懂,一则占用课外时间,变相加重学习负担,二则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很难仅通过看视频就能学懂,三则当学习受阻时学生很难自行解决,所以所谓的“翻转课堂”在中国当下根本不可行。

当前电子书包教学应用中的种种问题,其深层根源在哪儿呢? 技术问题:牛头不对马嘴。首先,观念陈旧,倡导“辅助”,忽视“主导”。“辅助教学”观念认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教师,而网络和计算机只能作为教学工具,与黑板、粉笔、三角尺、圆规、烧杯等一样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这一观念无视当前IT技术越来越强大的现实和其透明、即时、精准、智能的四大特点,而将其作为传统教学工具使用,贬低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埋没了它的教学功能和潜能,致使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严重受阻,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和根本性转变。其次,理论错误,以“学生中心”为幌子。虽然新课改一再强调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并不尽然。虽然在信息化教学领域,技术是最为活跃的生产力,“教师中心”教学观受到了冲击,但结果却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放任自流,在教学中实施极端的自由主义,且美其名曰“自主学习”;要么仍未摆脱“教师中心”的桎梏而成为教师变本加厉实施“电灌”的得力工具。再次,模式守旧,不懂“数字式整合”。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束缚,虽然专家们和教师们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但大部分还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模拟式整合模式,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整合,将信息技术手段这张皮附加在传统教学这个肉体上,二者貌合神离,结果是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比传统教学效率更低。最后,技术幼稚,忽视“教学环境”营建。当前,教学资源被众多的教育官员和所谓的“专家”尊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认为信息化教学之所以效率低、效果差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丰富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之故。其实,教学资源只是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表现形式;而教学环境,才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全面体现。只有抓住、抓好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才能释放信息化教学的强大威力,全面达成在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建设目标。

管理体制:购者不管用,用者无权购。中小学电子书包等设备的采购权,完全操控在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员和教育行政部门首长手中,而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根本无权过问。这就造成了“购者不管用;用者无权购”的怪现象,严重背离了“应用主导”法则。这一管理缺陷,也严重背离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扼杀教育技术创新,制约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及电子书包应用项目的健康发展。

链接

电子书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学校配合效率的产品,产品将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除了传统家校通包含的家校沟通功能,电子书包还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如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成长史等,让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书包”。

书稿中涉台相关用于的使用问题 篇6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作为一个国际法上的适格主体,其唯一的代表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明确无误、举世公认的。然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现阶段中国内部社会制度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以后,其他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从未面临过的。

1997年和1999年以前,中国的领土香港和澳门分别处于英国和葡萄牙直接统治之下;1997年和1999年以后,我国政府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和“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和澳门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享有极其特殊的地位。根据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法》,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除了国防权和外交权以外的所有权力,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独立权和终审权。具体地说就是,除《国旗法》《国歌法》《国籍法》等以外,其他“全国性法律”(《基本法》中的正式用语)在两个特别行政区一律无效。另外,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可自行制定、修改自己的法律,并实施之。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台湾现阶段在政治上完全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即使实现统一以后,台湾的地位也会比港澳更加特殊。

正因为如此,当出版物中涉及台湾地区的内容时,正确地进行表述,就成为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笔者在审读这方面图书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对相关术语的规范问题有些心得,其中很多一般性的原则,对各类出版物都是适用的。

首先应指出的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政府、国家法律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是我们规范涉台用语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由于长期的宣传和教育,在大多数学者、作者和编辑人员中间,正确使用涉台用语的意识已很强。比如,大多数学者提交给我们的书稿在提到“台湾”时,都会使用“中国台湾地区”或“我国台湾地区”,以明确台湾的地位。大多数编辑都会对出版物中将港澳台与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并列使用的错误,保持高度的警惕。但是,只要稍不留意,类似的错误也时常会发生。前两年笔者在审读中国妇女出版社《台湾儿女抗日50年纪实》书稿时,发现作者在一篇名为《抗战期间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抗日斗争》文章里,将“内地”写成了“国内”;在《海峡风云》书稿“国际分裂逆流:风从台湾吹过”章节里,作者将“台湾当局”写成了“中华民国”。另外,本人还审读过一部名为《中国内地与香港环境犯罪的比较研究》书稿,作者是个香港学者。他的这个书名没有问题,但在论述过程中经常使用“中、港”这样的简略表达方式,很容易引起歧义,出版之前我们要求他全部改正了。因此,编辑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强责任心,以杜绝此类错误。

目前,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存在,香港、澳门的地位非常明确,因而涉及港澳用语远不如涉台用语那样复杂。在这里,编辑人员光有意识和责任心就显得不够了。涉台用语有许多注意事项,笔者在此归纳成三个方面,简要地谈一谈。

1.对我方称呼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际活动中介绍我国情况时应称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称大陆。不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为“大陆政府”,也不得将在中央政府所属机构前冠以“大陆”,如“大陆国家文物局”。不要把全国统计数字称为“大陆统计数字”,如“大陆人口”、“大陆工农业总产值”,必要时,可在全国性统计数字前加括号说明未包括台湾。不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称为“大陆法律”。在不涉及台湾的宣传报道中,不应自称中国为“大陆”,如不应使用“大陆的改革开放”、“大陆十大金曲排行榜”之类的提法。

2.对台湾称呼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中华民国”一词只能作为历史用语。1949年以后,一律不使用“中华民国”纪年。对1949年10月1日以后台湾地区政权,只称“台湾当局”,如需引用台湾方面的原文而涉及“中华民国”一词时,需加引号。其二,一律不直接使用台湾当局官方机构的名称和其官员的名称,如不能回避时,应加引号。比如“一府”(“总统府”)、“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及其下属机构(“内政部”)等;“总统”、“行政院长”、“总统府资政”等。另外,带有“中国”、“中央”、“国立”、“国家”、“中华”等字样的台湾官方机构亦应加引号。其三,对目前在台湾地区实施的“法律”,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如需使用原名称时,应加引号。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台湾地区实施的法律往往是冠以“中华民国”的,如“中华民国刑法”等。编辑在处理时,不能简单地用“台湾”替代“中华民国”,而写成“台湾刑法”。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恰恰符合了“台独”分裂势力“去中国化”的意图,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台湾地区“刑法”。

3.两岸对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能笼统地使用具有对等含义的用语,如“两岸法律”。如果是举办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可以有关具体内容为题,如“海峡两岸律师事务”、“海峡两岸投资保护问题”。其实,这第三方面的问题最为复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不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称为‘大陆法律”’,但这只是个一般原则,在对“四个法域”进行比较研究的作品中,这个原则的适用就会遇到困难。以研究四地刑法的出版物为例,就很难避免使用“大陆刑法”或“内地刑法”这样的说法。与台湾地区“刑法”相对的是什么呢?如果坚持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就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好像港澳台地区没有被涵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概念之下,而是在其之外了,这不恰恰违反了“一个中国”之原则吗?更为妥善的处理办法应该是使用“大陆刑法”或“内地刑法”,但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释说明“指根据一国两制原则目前仅在内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就是说,“大陆法律”或“内地法律”就是两个《基本法》所说的“全国性法律”,只是由于“一国两制”的原因,没有在港澳台地区实施罢了。另外,在这里,“大陆”和“内地”显然指同一个法域,但两者是否可以不加区分地随意使用呢?一般来说,在与香港和澳门对称时,应使用“内地”;在与台湾地区对称时,通常使用“大陆”。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通常都是这样处理的。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在涉及港、澳、台地区时,不能使用国际法上在主权国家之间使用的专门用语,如“司法协助”、“护照”、“文书认证”、“引渡”、“偷渡”等,可采用“司法互助”、“旅行证件”、“两岸公证书使用”、“遗返”、“私渡”等替代。但对是否必须用“司法互助”代替“司法协助”,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学者主张应专门设定“司法互助”一词来指代“在中国范围不同法域之间的司法合作(协调与帮助)行为”,进而与发生在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司法协助”相区分。作出这一区分意在揭示两个概念的实质不同:(1)主体不同;(2)发生场域不同;(3)适用的原则和规则不同。有的学者则指出,“从‘司法协助’一词的历史起源看,这一概念最初表达的是一国内各法域之间的司法合作关系,当国家间司法合作成为必要后才延伸适用于表述国际司法合作活动。因此,应该说该词与主权之间并不存在对应性关系。”另外,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在司法实践中,将本国国内各州或各省之间司法合作活动和国家间司法合作活动,统称为“司法协助”,这也说明“司法协助”并非主权国家之间司法合作的专门用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论及中国内部四个法域之间的司法合作活动时,并不一定非要回避“司法协助”这个用语,但为了不引起误解,应前置“中国区际”这个限定词。

参考文献:

[1]时延安,中国区际刑法概念与基本体系[J].南部学坛,2006(2)

使用中常见问题 篇7

C语言中指针的引入是为了便于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 通常把能够表示内存单元的地址成为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和特色。正确而灵活地运用指针, 可以有效地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能动态分配内存;方便地使用字符串;能直接处理内存单元地址等。同时, 也正是由于指针的这些特点, 其使用也是相当灵活。本文将以实例来说明在指针使用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 并分析和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指针的初始化

2.1.1 错误示例

int*p;

printf (“%d”, *p) ;

编译时出现警告:“p”未进行初始化, 程序在运行时报错。

2.1.2 解决办法

上述错误在于未将p指向某个内存单元, 便进行引用, 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在使用指针变量之前, 应确保为指针分配了某个内存空间, 将其指向某个可用的单元。可更改如下:

int a=1;

int*p=&a;

printf ("%d", *p) ;

2.2 指针的内存分配问题

由指针的定义知, 指针指向的地址为内存空间, 其本身一般为指针变量, 因变量的使用均需占用内存, 且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内容为内存地址, 因而指针的内存空间分配问题也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指针可以动态分配一块内存区域, 而这一区域的索引就是该段内存的首地址, 这就为动态内存分配提供了便利, 因而通过指针来索引所分配的内存空间便成为了一种非常恰当的方式。

2.2.1 错误示例

int*p;

scanf ("%d", p) ;

printf ("%d", *p) ;

编译成功, 程序运行时可输入一个整型数据, 但无法输出该数据。

2.2.2 解决办法

上述程序已定义了一个指向整型变量的指针p, 但未为p分配空间, 程序可以输入, 但是无法输出, 是因为p所指向的内容不明确。改正如下:

int*p;

p= (int*) malloc (sizeof (int) ) ;

scanf ("%d", p) ;

printf ("%d", *p) ;

2.2.3 指针使用过程中的内存分配方式

(1) malloc () 函数

malloc () 函数用来分配内存, 该函数声明 (函数原型) 为:void*malloc (unsigned size) ;

malloc向系统申请分配指定size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返回类型是void类型。void表示未确定类型的指针。使用时, 需包含头文件malloc.h或stdlib.h, 由用户指定分配的字节数, 在返回后强行转换为实际类型的指针。如上一节中的程序。

(2) realloc () 函数

realloc () 函数用来重调已分配空间的大小, 该函数声明为:void*realloc (void*block, int size) ;

block是指向要扩张或缩小内存空间的指针, size指定新的大小。realloc和malloc函数的区别在于malloc是为新的指针分配空间, 而realloc是为已存在的指针重新分配大小, 可通过下面的示例来说明:

int*p;

p= (int*) malloc (8) ;

p= (int*) realloc (p, 12) ;

通过malloc函数为新的指针p在内存中开辟了8个字节单元的空间, 而realloc函数将p原先分配的8个字节空间扩充为12个字节大小。

(3) calloc () 函数

calloc () 函数用来分配一个能容纳n个元素, 每个元素长度为size的内存空间, 该函数声明为:

void*calloc (unsigned n, unsigned size) ;

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n个长度为size的连续空间, 函数返回一个指向分配起始地址的指针;如果分配不成功, 返回NULL。calloc在动态分配完内存后, 自动初始化该内存空间内容为0, 而malloc不进行初始化, 所分配的空间里边是随机的数据。示例如下:

int*p= (int*) calloc (10, sizeof (int) ) ;

for (int i=0;i<10;i++)

printf ("%3d", *p++) ;

程序中为p指针分配了10个指向整型变量的指针空间, 该程序运行时将输出10个0。

2.3 指针指向的数据类型错误

在程序需要使用函数时, 可能会使用作为临时变量的某个指针, 通常情况下, 指针所指向的变量类型均是已确定的, 当其指向不同类型的变量时, 便会产生问题。请看下面的问题

2.3.1 错误示例

主函数中的函数调用为:

function (1) ;

编译时提示:

cannot convert from'int*'to'float*' (指针类型不能转换)

2.3.2 解决办法

出现上述指针类型不匹配的问题, 可使用强制类型转换解决如下:

但是强制类型转换会带来新的问题, 它会导致指针指向空间的变化。例如:在C语言中short型占2个字节单元, 而int型占用4个字节单元内存, 如图1所示。

程序中使用输出语句:

prinf (“%d”, *p) ;

当p为是int型指针时, 输出为:12345678;当p为short型指针时, 输出为5678。由此可知, 强制类型转换可能会使指针的作用域范围改变至无法预测的内容, 可能会产生错误, 故在程序中出现变量所占内存空间大小不同时, 最好不要使用强制类型转换方法。

2.4 指针指向数组时的越界问题

数组名表示一个数组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因此可以使用下述语句将指针变量指向一个对应类型的数组:

int array[10];

int*p=array;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 在移动指针时指针发生越界现象的情况却是不易觉察的。如下例:

2.4.1 错误示例

此程序在编译和链接的时候编译器不会报错, 运行时也可以输入, 但是输出的却是一些非预期的数据。初学者在开始时可能没有注意到p所指向位置的问题, 在第一个循环中将p已经指向了array的最后一个元素, 导致在第二个循环的时候p的指向已经越界了。

2.4.2 解决办法

在两个循环中间加入语句:

p=array;

程序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即将p指向的内容重新定位到数组开始的位置。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会遇到这类隐蔽性的错误, 在此指出, 要时刻关注指针当前所指向的位置。

2.5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时使用错误

编程内容的重点之一就是函数的编写与调用。在函数调用时传给函数的是实参, 而实参与形参的关系若区分不清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错误。

2.5.1 错误示例

下面是一个给两个数从小到大排序的函数:

程序运行结果:不管输入的两个数大小如何, 均原样输出。

2.5.2 解决办法

上述swap函数含有两个参数, 均是指针类型, 函数内定义了两个临时变量用于接收实参的值, 但是程序仅做了临时变量x和y大小的排序, 没有对main () 中的两个指针指向的数据进行数值大小的排序, 因为swap函数修改的并不是实参p1和p2所指的内容, 只是使用了它们传过来的值。程序中可将swap () 直接改为对实参进行操作, 在本例中它们分别是a和b的内容。修改如下:

程序运行时即可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

2.6“野指针”问题

“野指针”不是NULL指针, 是指向“垃圾”内存 (不可用内存) 的指针。一般情况下不会错用NULL指针, 因为用i语句很容易判断。但是“野指针”是很危险的, if无法判断一个指针是正常指针还是“野指针”。如下例:

2.6.1 错误示例

程序可正常编译和连接, 但是运行时弹出警告:“Debug Assertion Failed”, 其原因就是“野指针”的存在。想要避免“野指针”的问题, 便需要了解“野指针”的成因。

2.6.2“野指针”的成因

“野指针”的成因主要有3种:

(1) 指针变量没有被初始化。任何指针变量刚被创建时不会自动成为NULL指针, 它的缺省值是随机的, 它会乱指一气。所以, 指针变量在创建的同时应当被初始化, 要么将指针设置为NULL, 要么让它指向合法的内存。

(2) 指针p被free或者delete之后, 没有置为NULL, 让人误以为p是个合法的指针。free和delete函数只是把指针所指的内存给释放掉, 指向该段内存的指针任然会指向这段内存的首地址, 只不过这段内存不能再被程序使用而已。通常情况下会用语句if (p!=NULL) 进行防错处理, 但是此时if语句却起不到防错作用, 因为即便p不是NULL指针, 它也不指向合法的内存块, 也不能使用。

(3) 指针操作超越了变量的作用范围。如上节所述。

2.6.3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野指针的成因分析, 可以使用下述方法避免由“野指针”的存在而引起的错误:

(1) 指针变量在定义时或引用之前对其进行初始化操作。

(2) 在释放指针所占内存空间的操作中, 在调用free函数之后将原指针赋值为NULL。在程序中不要再次使用已释放空间的指针。

(3) 严格控制变量的作用域, 尤其是指针所指的空间, 避免发生越界的问题。

3 结语

通过简单的实例说明了在C语言编程中使用指针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讨论了如何为指针分配空间, 各种分配方式有何差异, 指针所指向的数据类型有何不同, 指针引用和“野指针”等问题, 这些都是在编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文中实例简单、程序清晰, 所列出的代码均为程序中的主要代码, 省去了头文件包含代码和main () 函数的主体内容, 与实际程序略有不同。在通常的编程中遇到使用指针的情况时, 一般要都要复杂于这些简单的例子, 所以编程人员更要分析和掌握对基本问题的解决办法, 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力争减少由于代码编写错误而花费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郭旭文, 郭斌, 主编.C语言程序设计与项目实践.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3]王为青, 刘变红.C语言高级编程及实例剖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使用中常见问题 篇8

在较大型电动机上多采用滑动式轴承结构。在几年的使用中, 我们感到滑动式轴承结构虽然有好处, 但在使用和维护上比滚动式轴承要麻烦, 特别是在生产运行周期较长的情况下, 滑动式轴承要经常补充稀油, 还要定期研磨轴瓦, 安装时还要控制轴瓦的间隙, 处理不好还会出现渗油、漏油等问题。而滚动式轴承只要定期用油枪补充润滑脂就可以了, 出现问题只需更换, 维护工作量较小。我们在煤磨800kW开启式滑动式轴承结构电动机的改造上, 就要求供应商更改轴承结构, 将其改为全密封滚动式轴承, 避免了原来在安装找正和维护上的麻烦, 也避免了因粉尘进入造成的问题, 效果比较满意。

高压电动机设计中, 一般选用大游隙的C3类轴承, 较大型电动机还有的选用C4类游隙。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的轴承内圈表面有点状磨蚀现象, 这主要是因转子轴电流引起的, 转子在交变磁场中, 感应电压产生涡流, 感应电流由转子轴经过轴承再经过电动机外壳接地后, 轴承内会出现电火花烧蚀产生点状凹坑, 从而造成轴承振动、磨损故障, 严重的会造成定、转子摩擦扫膛事故。我们在电动机转子联轴节上加装一个碳刷, 刷握固定在电动机端盖上, 将轴电流直接接地, 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故障的发生。另外轴承供货渠道一定要可靠, 免得用了以旧翻新的伪劣轴承造成使用上的麻烦。再则, 轴承的润滑油不可混用, 一定按照技术说明书中要求的润滑油牌号给轴承加油, 否则也会造成轴承的损坏。

2 电动机的冷却问题

大型高压电动机都设计有冷却装置, 有水冷却、风冷却装置等, 冷却装置就是热交换器, 一般水冷却电动机的冷却器都放在电动机的顶部, 由于冷却水内都含有杂质, 冷却器的热交换毛细管内会产生结垢堵塞毛细管, 影响电动机的冷却效果, 用化学清洗剂清洗水垢时, 会将毛细管腐蚀, 所以清洗后必须检查, 确认无漏水。如果冷却水进入电动机内破坏绝缘, 会引起相间、接地短路烧毁电动机事故。而风冷却电动机在运行和检修过程中, 冷却风扇叶片会发生变形, 造成运行中产生振动而损坏电动机事故, 所以必须要注意。风冷却器在大修时一定要注意散热管的内外壁清理, 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 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机温升过高而被迫降低出力影响生产效率。

3 绝缘问题及处理

按照操作规程, 大型高压电动机在停机一段时间后, 开机前必须检查绝缘强度, 否则在通电运转时会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放炮, 这时一般先使用摇表 (亦称兆欧表) 检查, 500V以上电压等级的使用1000V的摇表, F级绝缘等级的6000V以上电压等级的使用2500V摇表, 绝缘好的电动机绝缘值一般都在几百兆欧以上, 10KV电动机的绝缘强度在冷态下可按1MΩ/1KV来控制, 如果发现低于这个数值, 可进行以下检查。

(1) 可先从定子线圈引线瓷瓶查起, 如果瓷瓶太脏, 有掉瓷釉、缺损对外壳爬电弧光闪络现象, 可能就是这个问题造成的绝缘降低, 更换瓷瓶即可。

(2) 定子线圈引线一般都固定在电动机外壳的内部支柱上, 由于引线的绝缘层在长期使用中受到振动摩擦、老化等因素的损害, 会使绝缘层损伤、绝缘强度下降甚至对壳体短路, 检查时必须将绑扎线解开后, 看是否有缺陷, 找出绝缘损坏点, 然后用绝缘材料将其包扎好, 再用绝缘漆涂敷烘干, 用摇表检测绝缘值合格即可投入运行。

(3) 电动机定子线圈的两头端部与定子铁芯槽口相结合部位, 由于电晕作用、振动、槽满率小使线圈在铁芯槽口活动发生振动摩擦, 也会造成线圈绝缘层强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如果是在槽口部位, 处理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 用绝缘材料如青壳纸之类垫一下再固定即可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故障部位在铁芯槽内部, 就要把线圈起出来进行局部大修理, 如果在起线圈过程中使其他线圈也遭到损伤, 就必须进行整体大修了。

(4) 如果以上情况都排除, 一般情况下可能是电动机的绝缘已经老化, 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大量吸入潮气使电动机受潮造成的, 需要进行烘干处理, 但是把大型电动机拆卸下来送入烘房烘干, 不但造成时间浪费, 还要动用大型运输设备, 有的水泥企业还不装备大型烘房, 需要外委处理, 检修费用很大, 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地烘干, 将定子的动力电缆拆卸下来, 把功率较大的电焊机接入电动机定子引线上通入电流, 电焊机电流一般控制在定子额定电流的40-60%, 因为电焊机的电流可以调整, 这种方法可用在绕线式或鼠笼式高压电动机上,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要保证转子不能转动, 因为根据磁电原理, 定子线圈通入电流后, 会产生旋转磁场, 由于电流电压很低, 转子转动很缓慢, 转动后会使定转子产生的热量消耗, 达不到烘干电动机的目的, 如果是绕线式高压电动机, 可以使用电焊机亦可直接通入380V交流电, 但必须把转子的三根引线短路, 但要保证其不转动, 可不拆卸联轴节, 这样利用定转子本身堵转产生的发热量来烘干线圈内的潮气, 使绝缘强度达到可以开机的标准, 烘干的时间以达到绝缘标准为止。有一点要注意的是, 根据我们的经验, 按1 MΩ / 1KV的标准有时也是不可靠的, 我们一般掌握在20MΩ以上才开机。像这种情况的电动机, 必须尽快安排进行中修保养加强整体绝缘处理, 否则不但每次遇到此种现象时都要等待烘干时间, 而且开机风险性增大, 稍一疏忽会造成严重后果。

4 转子与滑环的问题

转子是运动旋转的, 高压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集电环及引线上出现绝缘故障较多, 虽然转子相对于定子来说, 电压要低得多, 但是其电流比定子高出很多, 因此出现故障的几率会高一些, 在耐潮性、绝缘材料等级的使用上, 如果质量有问题也会存在隐患。常见的有由于转子引线的固定不牢靠, 造成绝缘包扎松动, 在转子旋转过程中绝缘材料磨损使其对地短路;集电环三相之间隔离绝缘套管由于松动磨穿造成相间短路。有些疑难问题只在电动机开动时才暴露, 而且转子在定子内, 很难直接检查, 有时必须将其抽芯才可发现, 但可以根据现象来判断故障再处理, 通过一定的手段在尽量不解体的情况下把问题解决。

(1) 如果电动机在运行中有振动现象, 有几种可能造成。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检查设备的地脚螺丝是否松动, 电动机与拖动的设备之间联轴节对中是否符合要求, 如对中不好容易引起振动, 如对中没问题, 就将联轴节脱开单转电动机, 电动机如果振动, 就要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振动, 一种可能是两端轴承有问题引起振动, 再一种可能是转子的动平衡和冷却风叶变形造成振动, 电动机在出厂前一般都调整好转子和冷却风叶的平衡, 但在运转一段时间后, 平衡块发生变动造成振动, 像这种情况

必须解体将转子和冷却风叶送专业校正动平衡的单位进行静、动态校正。

(2) 电动机运行中电流大幅度波动, 同时伴有振动, 在排除电动机负载没有大的波动问题以后, 有以下几种可能引起电流大幅度变化, 一是如果带有滑环的绕线式电动机转子的滑环碳刷接触不好, 或者碳刷厚薄不匀、碳刷型号不同、碳刷架与电缆头的线鼻子接触不好发热变色, 或者水阻柜真空开关及进相柜真空开关三相阻值不平衡等原因引起三相转子电流不平衡, 从而造成电流大幅度波动。再一种可能转子引线有一相接触不好或断开, 转子电流不平衡造成电流波动和电动机振动。这可以通过直流电阻值测试的方法来判断其故障原因, 但注意在摇绝缘时, 转子电压低于1000V的不要使用2500V摇表, 因为转子电压较低会造成击穿事故。

渔用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篇9

1 不重视对病原体的正确诊断

现在很多养殖户认为自己多年养殖, 治疗一部份鱼病靠经验就行了, 自己到渔药市场买渔药进行治疗, 根本不重视到水产医院请水产专家诊断, 正确确定使鱼类致病的病原体。这是当前渔用药物使用之前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因为在使用渔用药物之前, 对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原体不清楚, 就可能针对性不强而造成药品浪费, 以致菌群失调, 增加耐药菌流行, 而且还可能使那些局部的难治疗性感染和特殊性病原体的感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恰当的治疗, 最终导致疾病的大面积爆发。准确的鉴定出疾病的病原体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是正确选用渔用药物和获得良好药物疗效的基础。

2 不了解病原菌耐药状况

现在很多水产品对多数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致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随着抗菌类药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数量增多和时间的延长, 水产动物的致病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 对养殖水域中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及时了解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和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都是十分重要的。

3 不重视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

药物对控制疾病非常重要, 往往对有效控制疾病起重要的作用。但是, 任何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水产动物的内因, 是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毫无疑问, 只有水产动物的机体还存在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时, 药物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在水产动物患病期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一是减少人为干扰, 避免对水产动物的应激性刺激。在水产动物患病时, 应该尽量为其创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使患病后的水产动物能获得充分静养条件, 一般不要进行捕捞和运输以及对水产动物造成应激性刺激的其他活动。二是在饵料中增加营养, 在其饵料中增加高糖、高蛋白质类物质, 使水产动物能在摄食量下降的条件下, 仍然能满足机体的营养和能量需求。三是适当应用免疫激活剂, 如在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等具有免疫激活功能的物质, 以激活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功能。

4 不遵守休药期

药物剂型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篇10

药物剂型如果遵照以上原则使用, 能对病人的治疗带来积极的影响, 有效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如果忽视它的设计原则, 使用不合理, 则会让药物的刺激性增加或是引起不良反应。所以, 如何让临床医师更合理与正确地用药, 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下面, 根据该我院医师最近几年在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临床药物剂型的使用参考。

1 药物剂型的分布情况

该院目前使用的药物有3 362种, 其剂型以及使用状况如表1。

2 药物剂型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片剂的使用不当

2.1.1 普通口服片剂的使用方法发生了改变

特殊的片剂类型有很多, 比如包有糖衣的片剂、有薄膜衣的片剂、肠溶衣片、口服含片、缓释泡腾片、咀嚼片、片剂的研碎物等。在临床中, 甲硝锉片和己烯雌酚片这两种口服用药已经应用到了女性的阴道塞阴中。口服片剂发生崩解的环境要求非常高, 如果用于溶解的介质发生了变化, 口服片剂的崩解就会受到阻碍, 对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

2.1.2 对片剂进行分割使用

当药物的规格剂量比较大时, 临床上通常会将药物片剂进行分割。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会造成用药剂量的差错, 还可能造成药物被污染的后果, 药物的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儿童与成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不一样, 因此, 如果将成人与儿童的片剂混淆使用, 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另外, 片剂的分割使用还会增加药物的刺激作用。

2.2 胶囊的使用不当

临床上存在着将胶囊的外壳剥除、倒出药物直接服用的情况。胶囊外壳能掩盖住药物自身的气味, 如果剥除胶囊外壳, 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吸收效果, 甚至会让药物还在胃液中时就遭到破坏。如果临床医师考虑到小孩子吞咽胶囊比较困难, 那么在剥除胶囊外壳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衡量这样做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必须确定影响不大, 才能剥除外壳直接服用。

2.3 注射剂的使用不当

2.3.1 口服注射剂

注射剂采用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是为了避免药物在胃液中发生变化, 影响到治疗效果。注射的方式可以让药物的利用度得到提高, 但是使用剂量一般都比口服药物要小很多。如果口服注射剂, 不仅会由于剂量的不足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还会因为药物在经过人体消化道时被破坏。

2.3.2 注射剂外用

临床中有将注射剂制成漱口水来使用的情况。制成的漱口液中药物的含量明显不够, 并且还会让药物的溶解性与稳定性受到影响。将抗生素粉剂最为外用药涂抹在创伤处, 会让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 反而更加不好治疗。

2.3.3 注射剂作滴鼻液、滴眼液来使用

临床上的眼鼻制剂都有一定的渗透压和酸碱值范围, 因此在将注射剂改制成滴鼻液或是滴眼液使用之前, 必须先改变其渗透压与酸碱值。如果直接使用, 会造成对人体鼻、眼的刺激与伤害。另外, 注射剂中往往还添加了一些辅助成分, 这些辅助成分与人体鼻、眼的直接接触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 在将注射剂作为滴鼻液、滴眼液使用时, 一定要首先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分析, 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4 多种剂型混合使用

有时候临床医师为了让儿童可以更容易的服药, 会将不同剂型的药物比如片剂、胶囊等进行分割或是研碎然后将药物粉末混合在一起给儿童服用。这种做法完全没有考虑药物在混合时可能会发生互相作用而改变药效。尤其是很多种药物混合的情况, 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2.5 新剂型药物的使用不当

2.5.1 滥用缓释剂与控释剂

在临床用药中, 医师没有留意缓释剂与控释剂的使用特点, 就会导致缓释剂与控释剂的滥用。这两类药物有着非常特殊的结构, 因此, 可以让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释放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对目标靶位进行持续的作用。如果是突发患者, 缓释剂与控释剂的起效时间可能稍微有点长, 因此, 通常需要先使用速释药物让症状来到缓解, 然后使用缓释剂来达到维持疗效的目的。另外, 如果患者年龄不满2周岁, 那么缓释剂类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2.5.2 缓释剂、控释剂的剂型被破坏

由于缓释剂、控释药物的剂量比一般药物要大, 因此, 剂型被破坏以后, 药物的靶向性成分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释放出来, 并迅速作用于目标靶位。人体的血药浓度就会迅速升高, 而等药物完全代谢以后, 人体的血药浓度又会快速下降。血药浓度这样的波动幅度会造成人体毒性反应。

3 结语

药物剂型是临床用药中的一种应用形式, 可以有效地促进临床药效。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剂型可以让药物的作用性质发生改变; (2) 剂型可以对药物的作用速度进行调整, 让其达到最理想状态; (3) 剂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 (4) 剂型有一定的靶向作用; (5) 剂型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像膜剂、中药颗粒剂、靶向制剂等新兴剂型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剂型使用的进步让药品的效力以及药品的制剂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设计根据是药物自身的性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给药的方式以及治疗要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 临床医师不仅需要非常熟悉不同的药物与不同剂型, 还需要及时更新最新开发的药物, 掌握药品的发展动态。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各医师药剂知识的培训, 系统地提升医护人员的药物知识。这是临床合理、正确用药的保障。医护人员的任何行为都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临床医师的不合理用药, 不仅是对医院名誉的不负责任, 更是对病患生命安全的漠视。

针对这些情况, 医院需要加强临床医师对药物剂型应用的管理, 严格禁止随便更改药物用法的行为。同时, 医院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 让医护人员, 尤其是临床医师充分地了解到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提高他们合理用药的意识。

由此可见, 加强临床医师药物剂型合理使用的意识不仅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有效举措, 更是对病患生命安全的保证。医院必须重视临床剂型的影响因素, 强化对临床药物剂型的管理来促进药物剂型的合理使用。

摘要:该文主要探索了药物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对临床上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分析、归纳与总结来提出建议, 指出药物剂型使用的不合理不仅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延误病情, 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 能提高临床医师合理、正确地使用药物剂型的意识和临床治疗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药物剂型,临床用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坤贤.院药物剂型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分析[J].北方药学, 2012 (3) :79-80.

[2]陈少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及预防措施[J].海峡药学, 2013 (3) :261-262.

[3]曹恒瑜, 于佰凤.中药注射剂生产问题分析与解决[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 :285-287.

学校章程制定与使用中的问题 篇11

章程(by laws),即调整社团成员行为的规范的总和。章程是以社团的名义、为规范社团事务而颁布的规定。学校的章程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规章、国家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法自主办学的自律性文件,主要对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产、财务等重大的、基本问题作出的规定。

学校章程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对学校内部的机构活动具有确定的规范性。这些章程、纪律和学校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并非随心所欲而定。章程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大法”,是自律和自主管理、内部协调的依据;也是学校成为法人的必备条件;是政府、社会加强对学校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构建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保障;章程是学校存续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学校经批准成立后有权依照章程自主管理学校,自主内部管理的权利为法律所确认。

章程是学校成立的基本要件。学校章程这一法律地位,既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立法的通例,也得到我国法律的确认。《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创办人创办教育机构,应提交“教育机构的章程”等文件。《〈日本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关于学校设置的许可申请或申报,许可申请书或申报书必须分别附加记载“校章”等事项的文件。我国《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章程一般应载明教育机构的名称、性质、层次、权力机构、执行机构、教学及财产财务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的聘任及工资福利待遇、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机构解散的条件、清算事项以及章程修改程序等内容。以广州市某所学校章程为例:包括总则、学校的成立、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和职工、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学校财产、财务管理、学校的变更与终止和附则构成。河北师范大学附中章程规定,校长会议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学校设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议是校长会议在校务方面的参谋机构;学校设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校长会议在业务方面的参谋机构。

学校章程与学校一般规章制度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章程与学校一般规章制度,都是学校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主管行政部门的授权或在其办学自主权范围内制定的学校管理规范。学校章程是制定学校一般规章制度的基础,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完善可以指导和推进学校一般规章制度的发展;学校一般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具体化和补充,学校一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可以促进学校章程的发展和完善。

学校章程主要是就学校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因而它是学校全局性、纲领性的文件,是学校的“小宪法”,在学校内部管理规章体系中处于“母法”层次。学校一般规章制度仅对学校的局部问题或局部问题的某一方面做出规范,如学校的教育教学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相对于学校章程而言,学校一般规章制度为“下位法”,它们的效力低于学校章程,其规定的内容不能与学校章程相抵触。另外,学校章程经学校制定后,需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而学校一般规章制度则无此程序,由学校在不违背教育法规的前提下自行制定。

学校章程的价值

有学者认为,学校章程的价值在于:1.学校章程是学校举办者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是学校举办者规范、监控学校行为的重要手段;2.学校章程是保证学校运行的基础性自治规范;3.学校章程是社会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对外的信誉证明;4.学校章程是国家管理和监督学校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文认为,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一般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也是法人组织的基本权利,而不是学校专属权利。凡是法人都必须具备自己的章程或条例等组织规范,从而能够具有共同的意志和活动目标,对外可以作为独立的主体活动,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学校章程的最大价值在于给学校提供自主管理的规范,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自律性文件,其宗旨在于促进学校真正走向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学校章程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延伸和组成部分,对学校内部的机构活动具有确定的规范性。这些章程、纪律和学校活动都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并非随心所欲而定。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学校自主权不得成为其理由。学校自主管理表现出一定的有限性。

制定与使用学校章程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我国《教育法》第26条之规定,学校设立之时即应当制定章程。在我国,学校章程的重要性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校行为缺乏一个行为准则的引导和制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章程制定主体的不确定性。学校章程的制定者是指法律确认的有权制定学校章程的主体,是学校章程制定权的法定拥有者。有学者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发现没有明确条款对此进行规定或指定,最后根据相应的条款推断出学校举办者是法定的学校章程制定者。具体而言,也就是举办学校的国家、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或者他们的联合体(合作办学)是学校章程的法定制定者,而学校并不是学校章程的法定制定者。为此,他们建议,学校章程制定权的实施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国家统一行使。国家指定统一的学校章程,所有学校都依照此章程规定自主管理和行使办学自主权。2.各级政府分别行使。在国家法律基础上,各级政府按照自身特点制定一个统一的学校章程作为所管辖学校的章程。3.各级政府委托学校行使。各级政府将制定权授予学校,由学校作为本校章程的制定者,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个性化章程。

关于学校章程制定的主体,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确实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但国务院法制局教科文卫司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释义对此明确指出:办学章程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自行拟定;国家拟制中小学校示范章程。《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原则上应实行‘一校一章。《教育法》施行前依法设立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凡未制定章程的,应当逐步制定和完善学校的章程,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1996年3月9日国家教委制定的《小学管理规程》针对小学的情况再次指出,“小学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本规程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章程。”以上规范性文件都已明确认可了学校是章程制定者的主体。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学校不能成为章程制定者主体,何以能成为拥有自主管理权的主体。但学校章程的制定一定是在法律法规范围之内,而且国家制定有可供参考的范本。这种制定章程权利来源政府的授权,而不是学校自己规定自己的权利。章程制定完毕还需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和备案,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政策,须进行修订,否则该章程无效。

二是学校章程制定过程中文本不规范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校章程制定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把握和内部规章制度的梳理不够;2.章程内容有越权规定之嫌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3.章程内容繁简不当;4.章程语言不规范;5.章程内容与校内改革、发展关系处理不当。这里指出的学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对于规范章程的文本制定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

三是学校章程的效力问题。要回答学校章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首先要弄清章程的性质。章程性质存在两种主要观点,即契约说和自治法说。契约说认为,学校章程是学校举办者在协商的基础上就举办学校达成一致意见而订立的文件,是全体举办人共同意志的体现,对每一个举办者都具有约束力。自治法说认为,章程是根据国家赋予的学校自治立法权而制定的、规定学校内部组织及活动的自治法。笔者倾向于自治法说。其理由在于,第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这是民法对社团组织、法人机构、公司等成立与营运的基本要求,不只是对学校组织要求按照章程进行自主管理,学校章程更多的是一种自治的内部规章,强调更多的是对学校本身的约束力。学校章程制定的主体是学校本身,在制定章程的过程中,虽然不需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协商,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与备案,明显表现出一种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不对等的政校关系,它不可能对举办者有多大的约束力。第二,按照国际惯例的做法,学校章程通常也是自我约束的规范性文件。许多国家的学校章程规定学校一定要按照章程进行运营学校。前苏联《普通教育学校暂行条例(示范)》规定:“校务委员会的决定如果与苏联或各加盟共和国的法律、先行条例、学校章程相抵触,校长应暂缓执行。”《英国教育法》(2002年)第三部分第一章公立学校的管理第21条第4款规定:公立学校董事会在履行其职能时,必须遵守学校的管理章程。第三,我们从法律责任的规定性来推论,学校章程也只能是具有自我约束的效力。因为,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如果学校不依据章程管理学校,因此而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其实,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诸多学校没有章程,即使拥有章程,也只是“摆设”而已,离国家所要求学校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使用中常见问题 篇12

1.1 4 5钢化学成分

含碳 (C) 量是0.42%~0.50%;Si含量为0.17%~0.37%;Mn含量0.50%~0.8 0%;C r含量≤0.25%;Ni含量≤0.30%;Cu含量≤0.25%。

1.2 4 5钢工作条件及性能特点

4 5钢是一种优质碳索结构钢。可做结构件, 还可做工具。通常将45钢经过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后成为调质钢, 属于典型的低淬透性中碳调质钢, 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1]。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 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许多机器设备上的重要零件。45钢经过调质 (或正火) 后, 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 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 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 2H RC。

2 目前45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在生产中不断积累45钢的生产与应用经验, 但目前45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有待探讨解决。如 (1) 某公司生产的轴类零件 (45、直径15长度380、要求HRC40-50、跳动小于0.2、工艺为840、12 min, 160度硝盐冷却) 有时会发生不同批次的材料硬度不合格情况。 (2) 某公司使用45钢制作的轧尖机上轧辊在生产中造成数根轧辊淬火开裂, 裂纹现象, 部位是在轧辊的螺纹齿根部、用铁锤轻轻一敲, 沿着螺纹齿边就敲掉一块。

3 探析45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1) 45钢轴类零件硬度不合格原因分析:淬火通常是作为调质钢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可以明显提高硬度。而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 而临界冷却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45钢属于低淬透性中碳调质钢不易淬透;主要因为45钢淬硬层深度仅为1~5 mm, 除表层外得不到马氏体组织, 同时传统的销轴类零件加工路线调质处理安排在粗加工前, 调质处理件的加工余量2.5 mm这样调质效果就被消除, 因此调质处理要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同时可以用淬火加低温回火替代调质处理, 因为淬硬层200℃回火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组织, 其硬度、强度、耐磨性均比回火索氏体高许多, 且表面产生了残余应力, 提高了钢的疲劳强度;淬火加低温回火代替调质处理适用于加工余量不大的工件。

(2) 造成轧辊淬火开裂的原因分析。

(1) 淬火加热时过热;生产中淬火加热炉的炉温仪表长期不校检, 仪表所指的温度比炉内实际温度大, 已经过热, 它使正常的细晶粒钢褪化, 使钢开裂更加敏感。 (2) 淬火剂选择不当、冷却速度不均匀。淬火水槽内的淬火剂长期不更换, 盐水成分已无法确定, 造成各点处的冷却能力不一致。就无法保证钢件在冷却时得到马氏体。45钢的淬透性差, 淬火冷却介质的冷却速度不仅要使工件的冷却速度大于钢的临界淬火速度, 其冷却能力还要保证工件各点的冷却温度相一致。因表里各部位存在的温差过大的话, 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热应力。另外, 奥氏体转变产物的比容不同, 会造成组织应力。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叠加在钢中产生内应力。为避免轧辊再次发生淬火开裂。采取了如下措施:轧辊经机械加工成型后, 在400℃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保温2h, 目的是及时消除机械加工应力;同时对炉温仪表进行了重新校对, 使实际淬火加热温度控制在 (840±5) ℃范围内, 严防过热现象引起开裂;重新配制了淬火冷却盐水, 并且采用了水、油混合冷却法, 使轧辊的使用有了可靠性, 增大其使用寿命。

(3) 某煤矿用45钢制造的DZ型液压支柱的活塞开裂率高, 为避免开裂率高的问题, 采用试验方法探究避免开裂措施。

用45钢的主要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 为0.47C、0.31Si、0.67Mn、0.030S、0.031P、余量Fe, 供货为热轧态。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分别如下。

(1) 740℃淬火, 450℃回火; (2) 800℃淬火, 450℃回火;

(3) 740℃淬火, 500℃回火; (4) 770℃淬火, 500℃回火的试验。

淬火加热保温20 min、水冷;回火保温40min、空冷。试验采用拉伸试样和硬度试块。拉伸试样为d0=10 mm、L0=5d0的短试样, 硬度试块的尺寸为20 mm×25 mm。

试验过程中发现, 在740℃~800℃范围内, 随淬火温度升高, 淬火组织中铁素体含量逐步减少, 马氏体量增加, 740℃淬火组织中有较多的铁素体, 钢的强、硬度较低;当淬火温度达到800℃后, 组织中的铁素体仅有2%~5%, 其余全部为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不同, 组织中的铁素体含量发生变化, 其分布形态也发生较大的改变。740℃淬火, 铁素体的形态以块状为主。随淬火温度升高, 块状铁素体减少。770℃淬火, 铁素体的形态为网状分布于奥氏体晶界。800℃淬火, 块状和网状铁素体基本消失, 少量铁素体孤立分布于马氏体组织中。所以45钢经740~800℃淬火后, 随淬火温度提高, 其强度和硬度增加。低于770℃, 淬火温度对其强度和硬度的影响显著;高于770℃, 其影响减弱。800℃淬火后组织中虽有极少量的铁素体, 但由于晶粒细化[2], 仍达到较高的强、硬度, 力学性能接近于常规的840℃淬火。经不同温度回火, 45钢强度和硬度随淬火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相同。回火温度越高, 钢的强、硬度越低, 这与马氏体组织的分解程度有关。所以降低淬火温度, 采用亚温淬火法是防止该45钢淬火开裂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4 结论

针对上述分析, 为了避免45钢在使用过程中硬度不足和开裂现象。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轴类零件调质处理要安排在粗加工之后, 用淬火加低温回火替代调质处理避免硬度不足。 (2) 零件经机械加工成型后及时消除机械加工应力。方法:在400℃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保温2h。 (3) 选用适当的冷却介质;措施:高温区用水冷抑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 低于40℃时转入油中缓冷以减小淬火应力, 防止开裂; (4) 降低淬火温度, 采用780℃~800℃加热亚温淬火, 防止过热造成开裂。

参考文献

[1]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夏立芳.金属热处理工艺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高考命题改革者下一篇:经济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