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检验

2024-10-17

使用中检验(共11篇)

使用中检验 篇1

在粮油检验中气相色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植物油脂溶剂残留量的检验, 粮食中有机农药残留量的检验等都需要气相色谱去检验分析。不同的仪器会有不一样的配置, 大多数进口的仪器设备会配置自动进样器, 国产仪器大部分是手动进样, 也就是要求检验人员用微量注射器来完成进样, 在使用微量注射器时要规范正确熟练, 并要掌握其保养及维护, 便于实际工作需要。

1 微量注射器的种类:

0.5μl~5μl微量注射器是无存液注射器, 用于较少量样品的注射, 在粮油检验中一般用于定性分析。

10μl~100μl微量注射器是有存液注射器, 用于较大量液压和气体的注射。

2 选用合适的微量注射器:

气相色谱进行数据分析时最常用的是10μl微量注射器, 其进样量一般不少于1μl。如果进样量要控制在1μl以下, 就应采用5μl或1μl的注射器。5μl或1μl的注射器往往是将样品抽在针尖内, 观察不到针管中的液面, 可能抽入气泡, 所以抽取样时应反复推拉针芯, 确保针尖内没有气泡。

3 使用时注意事项:

3.1 避免样品之间的相互干扰:

抽取样品前先用样品溶剂洗针至少3次 (要求抽满针管三分之二再排出) , 再用要分析的样品溶剂洗针至少3次, 然后抽取样品溶剂用滤纸擦净微量注射器针的外部即可进样。对于气体样品, 可抽取空气或对样品分析无干扰的气体清洗针管, 再抽取样品气体进样。这样便可以消除样品之间的相互干扰。

3.2 注射速度快:

注射速度慢时会使样品的汽化过程过长, 导致样品进入色谱柱的初始普带变宽。抽取样品后要迅速进样, 一手持微量注射器, 一手护住针尖 (此时要注意防止汽化室的高气压将针芯吹出和插入隔垫针尖弯曲) , 以最快的速度将微量注射器插入进样口, 同时迅速将样品注射入汽化室, 然后快速拔出微量注射器。推注样品所用的时间越短越好, 微量注射器在汽化室中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

3.3 减少注射歧视:

所谓注射歧视是指注射器针插入GC进样时, 针尖内的溶剂和样品中易挥发组分首先开始汽化, 不论注射速度多快, 不同沸点的组分总是汽化速度的差异, 从而造成定量分析的误差。所以必要时应使用热针进样技术或溶剂冲洗进样技术。热针进样技术是将注射器针插入汽化室预热5秒以上, 使注射器针的温度与汽化室的温度相近, 然后再按正常的方法进样。在所有的不分流技术中热针进样技术所获得的结果是最好的;溶剂冲洗进样技术是抽取样品前先在注射器中抽如一定量的溶剂, 再抽取样品, 这样再注射样品时, 溶剂有可能将样品全部冲进汽化室, 但要注意所用的溶剂量不要太大, 溶剂量太大会造成色谱柱超载。二者相比较溶剂冲洗进样技术的操作较为简单有效。

4 微量注射器的保养与维修

4.1 柱塞的维护

不能用力压柱塞;当针头被堵时, 不能用力压迫柱塞, 因为高压能使得柱筒破裂;标准进样器的柱塞是不能相互调换的, 每个柱塞都适合相应的进样器上的附着层;当进样器干的时候尽量不要抽压柱塞;清洗柱塞的时候用无毛刺的绵纸, 不要弯折。

4.2 针的维护

中等到高粘性的样品在使用之前应该稀释或选择大的内径的进样针;清洗针头时应使用清洗工具, 如通管丝或管心针、镊子, 表面活性物质用以清洗针壁;热清洗, 热清洗用以清除针上的有机残留物, 特别是对痕量分析、高沸点和粘性物质。热清洗几分钟后, 可再使用针头清洗工具。

4.3 对于象ECD分析用注射器只能专用, 不同浓度的样品也不能通过清洗后, 来回同一只注射器进不浓度的样品。

4.4 一天注射分析之后或注入过高沸点样品的注射器, 必须经清洗后方可存放, 否则会粘死。

4.5 不宜快速推拉针头, 太快不但不宜排出气泡, 还会损坏减寿。

4.6 如发现注射器内有不锈钢氧化物影响正常使用时, 可在不锈钢芯子上蘸少量肥皂水塞入注射器内, 来回抽拉几次就可去掉, 然后再清洗即可。

4.7 注射器的针尖不宜在高温下工作, 更不能用火直接烧, 以免针尖退火而失去穿戳能力。

使用中检验 篇2

一、圈尺

1、正确的使用方法(1)、内空测量

(2)、外径测量(长、宽、厚)(3)、对角测量

(4)、内外弧测量(分弧长和径长)

2、圈尺头部挂钩松动的意义和作用。

因圈尺部头挂钩的厚度刚好为1M/M,它之所以会松动是为了便於更标准地测量出内空和外径尺寸。

3、圈尺刻度的识别

(1)、上面刻度为英寸;下面刻度为毫米,厘米和公分。(2)、常见英寸和毫米的互换。

1″=25.4M/M 1/4″=6.35M/M 1/2″=12.7M/M 3/4″=19.05M/M

5/8″=15.8M/M 5/16″=7.9M/M 3/16″=4.76M/M 5/32″=3.96M/M 1-1/4″=32M/M 1-1/2″=38.1M/M 1-3/4″=44.45M/M 1-7/8″=48M/M 2″=50.8M/M 2-1/2″=63.5M/M 2-3/4″=69.85M/M 3″=76.2M/M

4、圈尺的最小精确值

英寸为1/32″=0.79375M/M 毫米为=1M/M

二、游标卡尺

1、正确的使用方法(1)、内空测量(孔内径)

(2)、外径测量(一般用在宽度,厚度和外圆直径)(3)、孔深测量(4)、拉沟测量(5)、打坎,拉槽测量。

2、游标卡尺的刻度识别

(1)、主轴为厘米、毫米刻度轴。(2)、移动轴为精准度识别轴。(3)、测量值的正确认别。

移动轴前面标零的位置超过主轴上对应刻度为几厘米几毫米,再看移动轴上精准度上从零到十之刻度那一条能和主轴上的毫米刻度完全吻合的为零点几几毫米,如移动轴上的精准刻度前面“0”在主轴6-7M/M之间,而移动轴上的最小精确度是6后面第三条与主轴上毫米刻度对齐,则测量值为6.66M/M.3、游标卡尺的最小精确度为0.02M/M.三、含水率测试器

1、种类识别:一般分为感应、针式、锤式。

2、测试前的数值调整(依说明书检测基准是否标准)

3、测试取得数值

四、光度测试器;粘度测试器,百格刀测试法和其它检测仪器,依说明书按规定操作和取得数值。

(依说明书按树种调整档位)

何为品质成本

一、什么是品质成本?

简单地说,品质成本就是因品质问题而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那部份成本。

二、品质成本项目

1、预防成本

2、鉴定成本

3、内部损失成本

4、外部损失成本

三、内部损失成本有哪能些

1、因品质不良须返修产生的“返修成本”(人力、原材料、设备、辅助材料)。

2、因不良品较多,而需大量检验产生的“检验成本”。

3、因产品不良导致报废、退货、降价或索赔而产生的“失败成本”。

四、品质成本的重要性

1、失败成本过高,往往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2、品质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公司的利润;减少品质成本就等于增加了公司利润。

3、品质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进度和效率。

4、品质成本越低,给客户的品质保证越高,越有力度。

五、如何控制品质成本

1、加强品管职能,至低把不良控制在厂内,不流入客户。

2、加强员工品质培训,使他们少做不良,到不做不良。

3、加强管理,加强品质改善。

4、坚持品质,重在执行,对待品质问题就是要一丝不苟。

现场沟通的基本方法

一、什么叫现场沟通?

所谓现场沟通,就是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解决生产进程中的各种问题,顺利达成生产目标而进行的有效的沟通活动。因为这样的沟通活动带有很强的时效性,是在现场进行的,故称作现场沟通。

二、为什么要学习现场沟通?

1、企业的组织运作,既分工又合作,离不开沟通活动。

2、各阶人员的素质,技能存在差异,离不开沟通。

3、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的宣传,主管工作的布暑都离不开沟通。

4、工作的变更调整,突发事件的产生,离不开沟通。

5、技术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教导与工作的监督,任务的落实等,离不开沟通。

6、对工作标准的理解与执行,离不开沟通。

7、由于生产的连续性,环环相扣,加之处理问题的时效性,离不开现场的即时沟通。

三、现场沟通应掌握的信息。

1、长期在一个团体里共事,同事之间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为人处事之人缘,知识水准及素养等。

2、本部门(工序)以外的其它部门(工序)的工作特性及重点,难点。

3、各种标准,组织体系,游戏规则,各种制度等。

四、现场沟通之禁忌

1、不良的口头禅

如:“你不懂”“废话”“笨蛋”“他妈的”“真差劲”“素质太低”等。

2、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太多的家乡方言土语,或文绉绉,迂腐之谈。

3、只顾表达自已的看法,经常打断对方的陈述,不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这点是沟通上的一个陷井。若控制不好,极易掉进陷井。

4、用威胁的语句。

如“别怪我不客气”“你必须„否则„”“你给我小心点儿”等

5、忽略了确认不了的信息

当你未弄懂对方的意思时,千万别不懂装懂。

6、被第一印象及身份,地位左右,别先入为主,要客观地听取。

7、只听自己想听的。

8、不信任对方

把以往对他(她)的看法和陈见抛弃,不要总是有防卫心理,坦诚地面对今日之事,莫悟解了对方的话和诚意。

五、如何有效的做好现场沟通

1、沟通的双方,必须就沟通的事项,给予对方明确的回应,正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以便正确地回应对方的话语。

2、特别注意沟通,过程的态度,理智、信任、尊重、坦诚、直爽、乐观等良好心态,是促进有效沟通的关键。

3、善于倾听,专心听是一种良好的态度,耐心听完对方的陈述(哪怕是牢骚),哪是一种风度,客易让人折服。

4、经常而不断地确认沟通的信息,常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反语、欲擒故纵、夸大缩小、试探等话语,难道就字面理解它们吗?

5、注意沟通话语,可添加名言锦句,妙语连珠的演说,流畅的表达,千万不要让你要沟通的事给对方“白说了”,必要时找桥梁,借力效应。

6、沟通的方式:口头、文书、视听、演示、肢体语言,应依情况选择恰恰当的方式。

品管工作常识

﹡: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

1、时时提醒自己,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

2、对自己的工作清楚明了,随时准备接受上司或职能部门的查询。

3、每日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一至三次,并习惯化。

4、不论何种原因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及时向上司请假,报备。

5、主动与别人沟通,随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6、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的工作心态。

7、明辨是非真伪,切莫耳根生轻,更不能制造流言非语。

8、适时肯定和褒奖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不抢占别人的功劳。

9、处理问题果决,不要拖泥带水。

10、对别人的缺点应“先礼后兵”不可情绪化。

11、消除过分贪婪的罪恶心态。

12、注重小事,因为“小事乃是真学问”。

13、胸襟宽阔,气度宏大,“容人之心,人人皆容”。

14、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学无止境,不断创造机会。

原因分析和预防控制

一、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不管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只有把原因弄清楚后才能对症处理。

1、分析法则。1.1核对相关资料 1.2黑箱作业 1.3沙盘推进 1.4鱼骨分析

利用上述原因分析法则,以便有效准确的掌握问题,从而及时拟定和采取修正措施,以控制不良的恶性发展.二、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体系是品质保证的法宝,也只有具备良好的预防控制体系才能产生高效率。

三、如何建立预防控制体系

1、建立资料库(料表、图纸、模具、样品等)。

2、做好工作笔录,并定期整理或归档。

3、制定预防控制文件(即标准和加工注意事项)

4、制定改善措施。

5、评诂、稽核、修正方案。

做好以上几点预防控制便初成皱型,而在实际运作中仍须不断查核,不断改进,可运用P、D、C、A管理循环。

各阶段品质控制重点及相关理论

进料检验

一、实木与板材,薄片。

1、材质的识别。

2、材质特性的掌握。

3、含水率的检测控制。

4、各材料品质标准的掌握与了解,(分常规性和特殊性,一般参照实木和板材薄片进料检验标准,并结合生产实情)。

二、实木、板材、薄片的常见缺陷。

1、材裂(端裂、面裂、内裂)

2、虫孔、虫蛀。

3、腐朽、蓝变、虎斑。

4、树芯、树皮。

5、矿斑、矿线。

6、扭曲、弯翘。

7、欠缺料。

8、含水率偏高。

9、薄片还存在撕裂,纹理错乱、反裂和厚度不足。

10、板材的密度(材质颗粒的大小和压板的合胶情况)。

三、五金、包材

1、材质与特性的掌握。

2、款式、颜色的掌握,最好有样品。

3、规格尺寸和外型的核对。

4、实物试装、试包。

5、外箱、唛头内容和图案颜色的确认。

6、相关密度和强度以及防腐性、抗压性、防火性检测。

四、树脂、镜片、玻璃、大理石和其它外购配件。

1、各材质的基本特性了解。

2、常规问题的检查(如树脂的韧性、镜片的图像成型、刮伤,大理石的花纹颜色和修补,玻璃有否七彩等)。

3、各配件的规格型态与结构功能的确认。

木工品质管控重点

A、备料

1、材质确定(依BOM表为准)

2、含水率确定(一般须控制在8-12度)

3、各工序的选材挑料(从风剪就应开始挑料)

4、修边电刨的直角性,平整性,要求不能有锯痕,不能跳刀,且须等宽等厚。

5、拼板时须注意基材色泽。相邻料件含水率差的控制,一般在2度以内。

6、拼板胶和热压、冷压胶水性能的了解和测试。

7、四面刨的刀型,拉槽和规格尺寸的确定。

8、指接料件的须要求材质相同,指接密缝。

9、拼板合料须注意布胶面的平直性和加压时间,养身时间等,要求胶缝紧密,调胶颜色须控制在产品涂装底色范围内。

10、板料薄片胶贴须控制拼缝,脱胶和薄片重叠现象,以及拼贴时薄片纹理大小的搭配和不良料件的挑选。

11、自动砂料件的宽厚确定,不能有跳砂和薄片砂穿以及砂焦黑现象。

B、细作、砂光

1、成型钻孔须严格按图纸和实样(客人鉴核的实样)。

2、成型钻孔须注意料件的挑选和正反面的区分。

3、相邻部件的组合评估。

4、成型不能有跳刀、崩缺、反裂和严重欠料以及成型焦黑现象。

5、钻孔须注意孔边缘的缺裂、毛刺问题。

6、打砍、拉沟依图纸和实样(客人鉴核的实样)并须注意崩缺,不顺现象。

7、鲁达拉沟,倒角的确认,并须注意跳刀。

8、砂光要求手感光滑,反裂、缺损、树节须修补好,不能有砂痕、砂圈和砂磨变型、薄片砂穿等不良现象。C、组立检砂

1、组立部件和主件(即大小组立)规格尺寸的控制,对角线、直角性和弧度的控制。

2、组立的牢固性,接合处的高低落差的控制。

3、部件料件须接合实情进料挑料和区分正反面。

4、组立的对称性,结构性的确认。

5、组立所用之各种胶水性能的测试评诂。

6、组立外溢胶水须擦洗干净。

7、检砂要求手感平顺光滑,无砂圈、砂痕和碰刮伤、不允许存有胶印、胶痕和薄片脱胶跟拼缝不密须处理好,工艺缝的顺畅、无毛刺、以及产品边缘的安全倒角。

8、所有产品在白身检砂完成后,都必须保证它的平整性,原则上不允许有三角翘的现象。

涂装品质控制重点

1、涂装上线前的品质核查。

2、涂装检砂的处理和产品破坏处理(敲打、挫痕、虫孔等)效果的确认与控制。

3、素材颜色调整,(常规为白木修红,红木修绿)

4、底色控制要求均匀倒位并对照色板。

5、头度底漆的封固,它主要封固导管,便于格丽斯着色,故此点的喷涂量须根据涂装效果而定,但要求喷涂均匀到位。

6、待干砂光,要求到位,光滑不可重砂,以防产品砂白。

7、格丽斯:一般要求擦拭均匀,残留参照色板。常规操作为先旋转擦试,再顺木纹方向擦拭,最后用毛刷进行清理,注意控制刷痕,刷痕效果参照色板。

8、二度底漆:二底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产品漆膜,要求均匀喷涂,不能有喷涂痕和垂流、挂流现象,并须注意二底的流平性,以及喷涂的效果问题。

9、待干砂光:二底必须待干好后才能砂光(待干时间按工艺流程表之规定),否则会砂坏漆膜和无法砂平,要求砂光后不能有亮点的存在,并要求二底的修补要到位,如拼缝等。

10、干刷参照色板,一般干刷后都须喷底漆并砂光。

11、喷点和修色参照色板。

12、面漆:亮度的控制,要求喷涂均匀到位,雾化要好,不能有喷涂痕迹和垂流、挂流现象。

E、包装品质控制重点

一、上包装流水线前的确认检查

1、产品的试组装配(凡成品出货所涉及到的所有配件,K/D结构产品必须严格按照组立说明书的步骤进行装配)

2.(1)、整体结构的确认(2)、检验抽屉、门扇的组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开合时是否会碰撞或抽拉时是否太紧,以及多抽产品其所有同面抽屉拉到位时是否能保持平直一致)

3、(1)、整体颜色的确认(2)、有无涂装批量性细节问题(如砂光不良、流油等)

4、检查五金和其他配件是否符合资料的要求(如颜色、规格、型体等)

二、包装线检查

1、产品包装待干时间的确定。

2、检查产品是否存在漏锁螺丝和被锁突钉等问题。

3、检查白身和涂装遗留之品质问题(如榫接是否开裂)工艺缝是否顺畅,有否漏钻孔和漏埋芽,有否流漆、粘漆、露白、手感粗糙和严重色差等。

4、包材正确性的确定(如外箱唛头、彩标、保丽龙、纸套角,珍珠棉等)

5、包装方式的确定(按照包装流程图)

6、包装所需配件的查核,有无多放,少放或漏放(含五金包、说明书、内盒等)。

相关质量术语及定义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实体:可单独描述的和研究的事物。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产品: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实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质量要求:对需要的表述或将需要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

相容性:若干实体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使用,满足有关要求的能力。互换性:一个实体不加改变即可代替另一实体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

安全性:将伤害(对人)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合格:满足规定的要求。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要求。

缺陷: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产品责任:用于描述生产者或他方因产品造成的损失的赔偿责任。鉴定过程:证实实体是否有能力满足规定要求的过程。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自检:由工作的完成者依据规定的规则对该工作进行的检验。验证: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规定要求是否满足的活动过程。

原因分析和预防控制

一、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不管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只有把原因弄清楚后才能对症处理。

1、分析法则 1.1 核对相关资料 1.2 黑箱作业 1.3 沙盘推进 1.4 鱼骨分析

利用上述原因分析法则,以便有效准确的掌握问题,从而及时拟定和采取修正措施,以控制不良的恶性发展.二、预防控制

预防控制体系是品质保证的法宝,也只有具备良好的预防控制体系才能产生高效率。

三、如何建立预防控制体系

1、建产资料库(料表、图纸、模具、样品等)。

2、做好工作笔录,并定期整理或归档。

3、制定预防控制文件(即标准和加工注意事项)

4、制定改善措施。

5、评诂、稽核、修正方案。

做好以上几点预防控制便初成皱型,而在实际运作中仍须不断查核,不断改进,可运用P、D、C、A管理循环。

使用中检验 篇3

关键词:举高类消防车;安全性能;检验;使用;维护

中图分类号:TU99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7-01

一、举高消防车发展及特点

(一)举高类消防车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首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举高类消防车。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在1972年我国沈阳也生产出几种举高消防车。但是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性,举高消防车的应用受到了阻碍,由于其机械故障,零件破损,所以我国采用外国先进设备,从而促进举高类消防车的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物的火灾,普通消防车很难完成灭火的任务,所以,举高类消防车的产生有效地弥补了上述不足,并且逐渐成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当中的主力。举高类消防车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或者是石油化工装置等的火灾抢险救援与被困人员的营救需求。其中,根据系统结构对举高类消防车划分为:登高平台消防车、云梯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举高消防车主要特点分别为:具有支撑性的系统、以及回转盘和举高臂架,消防员可以登上高顶,进行救援和灭火,对于云梯的特点来说,云梯本身的重量相对来说较轻,使用云梯进行救火时,更加的简单快捷,并且能够直接抵达救援处。

二、举高类消防车安全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一)安全性能要求。

因为举高消防车在消防抢险救援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提高其安全性能的要求。在日常维护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对连接部件进行检查,保证各个部件衔接良好,并使得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最终在高空抢险救援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举高车相对的构造较为复杂,其自身的功能也十分多样化,因此,举高车操作员必须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及举高车的性能特点。车辆行驶之前,操作人员要看支腿是否全部收回,箱门是否关上。由于举高车辆本身的构造特殊,其车辆臂架较高,后悬度较长,因此,当穿过马路时车辆操作人员要保证转弯半径角度是否安全。

在使用举高消防车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其稳定。在载重量方面,需要保证工作斗内装载1.1倍的额定载荷重物,但同时也需要保证受载以后所减少负荷总和超过后轴荷载的10%,而且,要想保证举高消防车的稳定程度,在设备的设计方面也同样需要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当车辆即将进入救援区,要停放时,上臂举高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停车时要对限制范围急性衡量,以避免停靠时出现问题。除此之外,举高消防车需要通过上下车互锁的方式来开展高空灭火救援作业。所以,上车当作支架的支腿如果没有完全展开并且调平是不允许发出动作的。在举高类消防车实际工作的时候,如果任何支腿出现回缩或者是不受力的现象,需要有声或者是光的报警,重要的是,安全系统需要保证臂架不会向比较危险的方向进行运动。

(二)举高类消防车安全性能的检验。

第一,稳定性检验。在对举高类消防车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的时候,应该将其安放在相对坚硬的路面之上,并且利用自动调平的方式来检验支腿伸展安全系统的状况。而后,在工作斗中放置1.1倍的额定荷载物体,进行保证侧面伸展与水平位置的动作。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查出举高消防车的稳定性,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所以,只是对稳定性进行估计。

第二,上下车互锁检验。这种检验的方法就是把举高类消防车放置于平坦与坚硬的路面之上,保证支腿不工作,进行抬臂工作,而在此情况下,臂架是不能发生动作的。而后,根据正常的操作升起臂架,并在臂架没有收回的时候,进行收支腿操作,而在此情况下,支腿应该是不能够收回的。

第三,软腿报警检验。对举高类消防车进行软腿报警检验,主要的目的就是检查其是否会出现软腿的情况。现阶段,国内举高类消防车在出现软腿情况时都能够通过声与光来进行报警,而且安全系统需要保证臂架不会向危险方向运动,如果要向安全方向运动,必须人工进行处理。然而,国外举高类消防车可以在软腿的时候,接收到声和光的报警后,臂架能够自动向着安全的方向运动,无需人工干涉。这样一来,就能够争取到时间来消除事故的隐患。但是,我国在此方面没有这种标准要求。由于软腿现象发生少见,并且人为制造软腿事故会有一定的危险,所以,并不鼓励对其进行此方面的检验。

三、举高类消防车维护要求

(一)停放維护。

举高类消防车在停放过程中的维护,一般需要将其停放在10-20摄氏度的恒温车库当中,同时还要保证环境的干燥与清洁。在每次使用过后需要进行全车的清洗工作,注油加以润滑,最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另外,日常维护还需要对车量总成机构的坚固性进行随时检查,保证连接件是完整的,并且处于全位锁紧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车辆上臂紧固性也是检查工作的重点,对工作内容与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固件松动或者是脱落等现象的出现。

(二)电器维护。

因为车辆的电器十分重要,所以,在实际维护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电瓶供应情况进行定期地检查。应始终保证电气系统的配件是清洁与干燥的,同时,需要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电器进行检修。

(三)液压系统维护。

在维护液压系统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液压油。因为,液压油是各机构运动的重要介质,所以,在日常维护的时候一定要定期检查举高类消防车的储油箱,观察其液压油面的情况,保证在作业前的油量高于油标间距的80%,在操作以后要保证油标超过2/3以上。保证液压油的整洁,避免异物进入,其中,检测液压系统管路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出现松动或者是漏油的现象。此外,需要根据车辆实际的使用情况来更换液压油。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要对液压油的温度进行实时观察。

结束语:

使用中检验 篇4

种子检验是一种破坏性检验, 用全检来判定种子批的质量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现实的, 只能通过抽样进行检验, 用扦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估测种子批的质量状况。因此, 在种子质量检验过程中, 检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是检验误差。容许误差是指同一检测项目检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所容许的最大差距, 超过此限度则足以引起对其结果准确性产生怀疑或认为所测定的条件存在着真正的差异。

检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种子批质量不同引起的差异;二是扦样引起的差异;三是检测样品大小不同引起的差异;四是不同种子检验员以及不一致评价引起的差异;五是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引起的差异。

由于检验误差的不确定性, 同实际值相比, 检测值可能会偏低, 也可能会偏高。比如在玉米种子发芽试验中, 种子批的实际发芽率为85% (合格) , 检测结果可能会是84% (不合格) ;实际发芽率为84% (不合格) , 检测结果可能会是85% (合格) 。可见, 如果检测值偏低, 会将合格种子错判为不合格种子, 不利于种子生产经营;如果检测值偏高, 则会将不合格种子错判为合格种子, 不利于种子使用。为了防止将合格种子错判为不合格种子, 保护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促进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最近出台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中均明确规定通过种子检验对质量判定时应使用容许误差这一方法。

2 容许误差的使用依据

虽然容许误差早在1995年就已被《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3543.1~3543.6—1995) 引入, 但是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随后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如GB 4404.1~4404.2—1996、GB 4404.3~4404.5—1999、GB 4407.1~4407.2—1996、GB 16715.1—1996、GB 16715.2~16715.5—1999等) 中规定, 纯度、净度、发芽率的测定值与标准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时, 暂不执行GB/T 3543.1~3543.6—1995中与规定值比较所用的允许误差。直到2005年, 农业部颁布实施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中才明确规定, 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 检验机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和相关种子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并根据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所规定的容许误差对种子质量进行判定。这是容许误差在质量判定时的首次应用。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 20464—2006) 中规定, 对于质量符合性检验, 在进行质量判定时, 检测值与标注值允许执行容许误差。净度、发芽率、品种纯度的容许误差见GB/T3543.3~3543.5。对于不密封包装种子袋, 种子水分允许有0.5%的容许误差;对于密封包装种子袋, 水分不允许采用容许误差。

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 将GB 4404.1—1996和GB 4407.1~4407.2—1996修订为GB 4404.1—2008和GB 4407.1~4407.2—2008。同原标准相比, 新标准主要变化之一便是修订了检验规则, 删除了纯度、净度、发芽率的测定值与标准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时, 暂不执行GB/T3543.1-3543.6—1995中与规定值比较所用的允许误差的规定, 明确了质量判定规则应执行GB 20464-2006的规定。

3 容许误差的适用范围

3.1 标签标注值的真实性验证应当使用容许误差

检验机构通过种子检验对标签标注值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时应使用“检测值±容许误差”模式 (见表1) , “检测值±容许误差”代表着种子质量指标的实际值。若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的“检测值+容许误差”不低于标注值, 水分指标的“检测值-容许误差”不高于标注值, 即可判定其标签对质量指标的标注是真实的, 种子质量是合格的;反之, 则说明其标签标注是不真实的, 种子质量是不合格的。用“检测值±容许误差”模式来对种子标签标注值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可以减少因错判给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损失和影响。

3.2 标签标注值的确定不应使用容许误差

标注值是指商品种子标签上标注的种子某一质量指标的极限值 (即纯度、净度、发芽率的最低值, 水分的最高值) , 是生产商对质量信息的明示, 对种子质量的承诺。对于发芽率、纯度和净度, 其标注值应不低于规定值, 且不高于实际值;对于水分, 其标注值应不低于实际值, 且不高于规定值。只有这样的标注才是真实合法的, 种子质量才是合格的;反之, 则是错误标注, 种子质量也是不合格的 (见表1) 。

使用中检验 篇5

一、使用单位需提供的资料

1、每台车自检报告及年度报告检查表(见附件H);

2、制造许可证;

3、型式试验合格证;

4、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5、使用维护保养说明;

6、驾驶(操作)人员有效资质证件复印件(机动车驾驶证和特种设备操作证);

7、定期检验应提供上年度检验报告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复印件。

8、非防爆叉车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的情况说明

二、检验前准备工作

1、检验环境温度在-20℃~4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风速不超过5m/s,海拔小于2000m,现场环境条件能满足车辆的正常运行。露天检验应在无雨情况下进行;

2、检验现场(主要是指试车场地、车辆检验现场等):

1布置现场,现场平坦坚硬干燥,无障碍物; ○2应清洁,○不应有与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无关的物品和设备,并应放置表明现场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使用中检验 篇6

【关键词】木材运输;检查监督;标准化技术

木材运输现场检查是林政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木材运输管理乃至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木材运输现场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能正确反映市场对木材需求状况及森林资源消长的变化,从木材运输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运输木材规律,还可以反映森林资源破坏情况及应采取的保护措施。本文结合平时对木材运输管理指导实践,将木材运输现场检查监督中亟待解决问题,作初步归纳,并探讨解决的思路。

1.木材树种名称

1.1普通商品木材树种的名称

木材是树木的主干,故木材名称也源于树木名称。但运输中的商品材树种,它与植物分类学中按树木的形态、构造及生理特征进行区分的乔木种类又有明显不同。目前我国能做为商品木材的树种在1500种以上,如果按种类用材是困难和不实用的,为了简便实用,所以把众多树种的木材进行归类,即以树木学的属为基础,将木材外观特征相仿、构造和材性相似、用途相同。在识别上又能区分的木材归类后命名的商品材名称,并按该名称来划分的树种。如“桦木”这个商品材树种,实际上包括植物分类系中“枫桦”“白桦”“黑桦”等桦木属的木材。

1.2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树种名称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树种自身遗传基因的影响。加上人为的破坏,越来越多的树种,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成了珍稀树种。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这一自然界和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我国政府严禁采伐运输、经营、加工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限制采伐、运输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对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木材(人工林除外)运输,不能借口商品树种而回避保护责任。

2.木材等级评定问题

木材等级的不同决定木材的价格与用途的不同。目前在木材运输管理中,主要是对锯切用原木及普遍锯材进行评等,以等内材与等外材来区分。在现场检查时,应根据其材质的优劣情况,按照各材种标准规定所允许的缺陷限度,对木材进行等级评定。

2.1锯切用原木等级评定

影响锯切用原木材质的缺陷有:节子(活节、死节、漏节)、腐朽(边材腐朽、心材腐朽)、虫眼、裂纹、外夹皮、弯曲、扭转纹、外伤、偏枯、风折木,其中造成等外原木(次加工原木)的缺陷有:“漏节、边腐、心腐、弯曲。针、阔树加工用原木三等材缺陷允许限度(超过三等材限度为等外原木)。

2.2针、阔叶树锯材等级评定

影响针、阔叶树锯材材质的缺陷有:活节、死节、腐朽、裂纹、夹皮、虫眼、钝棱、弯曲、斜纹,其中造成等外材的缺陷有:腐朽、钝棱、弯曲,允许限度(超过三等材限度即为等外材)。

3.木材规格与数量检量问题

3.1原木长度、径级检量

原木长度、径级检量执行国家标准,即GB/T144—2003原木检验标准,现场检查时,应以此为根据。

原木长度检量①原木长度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相距最短处取直检量;②木材长度量至厘米(cm)止;③检量的材长长于原木标准规定的检尺长,但不超过负公差,仍按标准规定的检尺长计算,超过负公差,则按下一级检尺长计算。检尺径的检量(包括各种不正形的断面)是通过小头断面中心先量短径(量至毫米算至厘米,带树皮者去皮厚),再通过短径的中心垂直检量长径,其长短径之差自2cm以上,以其长短径的平均数,经进舍后为检尺径,长短径之差小于上述规定者,以短径经进舍后为检尺径。原木的检尺径不足14cm,以lcm为一个增进单位,实际尺寸不足lcm时,足0.5cm 的增进,不足0.5cm舍去;检尺径自14cm以上(直径13.5cm可进为14cm),以2cm为一个增进单位,实际尺寸不足2cm时,足lcm增进,不足lcm舍去。

3.2其它木材材种检量

原条、锯材长度、径级的检量乃执行原标准不变;木片、木炭、商品薪材采用称重法检量;人造板数量以张数计算,规格以长与宽检量,树种以表板或主要树种检查;木竹半成品有包装的按包装件数、规格检查,无包装的,按实物检查。

3.3木材非标准检尺进位

近几年来,随着木材市场疲软,木材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为了保证木材的销售,一些地方在木材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出现脱离木材行业管理规范和国家原木检尺标准,擅自订立检尺方法的现象,我省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木材运输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的原木径级进位计算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双径级足尺计算法:即足2cm按该双径级计算,不足2cm舍去按下降一個双数计算,如9.0—9.9cm均按8cm计算。

二是单双径级足尺计算法:即同时使用单径级和双径级,不考虑整数后面的小数,如10.0—10.9cm按10cm计算、11.0—11.9按llcm计算。

这二种检尺方法使得木材规格普遍缩小,木材材积也自然缩小。降低木材规格,缩小木材材积,造成“大尺“掠夺生产者劳动果实,直接坑害林农利益,打击林农造林积极性,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也违背市场经济法制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属违法经营行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木材运输检查监督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对自立检尺方法出现规格不符及超数量运输木材行为,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4.木材运输现场检查抽样、判定方法

要检查木材树种、材种、等级、尺寸及材积是否与运输证相符,最准确、可靠的是进行每木检尺。但是,在实际木材运输检查中,要做到每车(船、排、堆)的每木检尺是不可能与不现实的。原木锯材批量检查抽样、判定方法(GB/T17659—1999)应用于现场检查,可有效地提高效率。

4.1木材运输现场检查抽样、判定方法

4.1.1原木批形成及原木样本的抽取

在确定所运木材原木总根数的前提下,将所检查的木材视为原木批,一个原木批为91—35000根,超过35000根据的形成2个以上原木批;原木批内的原木只有号印或标志清晰才能形成原木批。采用GB/T10111的方法随机抽取原木样本。

4.1.2原木质量(含树种、尺寸和等级三项)的抽样与判定原木质量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

原木批的合格质量水平(AQL)为2.5,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Ⅱ,检查的严格度为正常检查。

根据原木批量大小抽取原木样本数后,以现行国家木材标准对其树种,尺寸和等级进行逐项检查,如其中某一项不符合运输证件记载规定,则判该件原木为证货不符。根据原木样本检查的结果,若在原木样本中发现不合格数小于或等于表中所对应的合格判定数,则判该批原木证货相符。若在原木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规定所对应的不合格判定数,则判该批原木证货不符。

4.2锯材批量运输现场检查抽样、判定方法

4.2.1锯材批形成及样本抽取

一个锯材批为91-150000件(块),检尺码单上记载的锯树种,尺寸(检尺长、宽、厚)和材质,可视为锯材的检验标志。锯材样本的抽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分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4.2.2锯材批量检查与判定

根据锯材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对锯材单位产品规定的检验项目,逐个对样本中锯材质量特性(树种、尺寸,材质)进行检查,如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该件锯材单位产品为不合格品,并累计样品中的不合格品数(d)。

5.小结

木材标准化技术在木材运输现场检查监督中的应用,是当前批量木材检查监督中,既有法定效力,又有效提高检查效率、服务运输的行政检查方法,它可解决木材每木检验实际困难,也杜绝采用目估、凭经验判断等没有法定依据的不规范检查方法,是目前木材运输检查可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使用中检验 篇7

关键词:检验,检测,正确使用,标准

检验检测人员在日常的检验检测活动中, 时刻离不开标准, 标准是科研、生产、交换和使用的技术依据。在检验检测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是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标准的含义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而检测是通过观察和判断, 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对产品而言, 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测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 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 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 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是长期的检验工作的积累和总结。产品标准是表达产品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 通过检验过程又为产品质量水平的评定提供了技术依据。产品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既有保证作用, 又有促进作用。检测人员在接收需检测的样品时, 首要工作就是索取相应的产品标准, 并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标准, 对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合格与否进行判定。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有的同志文化水平低, 对技术标准规程无法准确理解, 对高新精尖设备不能正确操作。如何正确使用并理解标准, 对产品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这是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如果我们对标准理解错误, 并因此发出错误的检验报告, 那么我们所做的大量检测工作有可能前功尽弃, 对广大的客户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那么检测人员在检测活动中应如何正确使用、理解标准呢?

1 正确使用产品判定标准

(1) 标准分类。检测机构在接收到样品时, 首先应搞清楚此产品执行的是那一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级, 如果同类产品执行的是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随后又颁布了同类产品的国家标准, 那么应按照国家标准判定, 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自行废止。

(2) 标准的时效性。如果该产品执行的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专业检测人员应查清楚目前现有标准的时效性, 是否是最新的标准版本。为了获取最新版本的标准信息, 检测机构应及时建立电子标准信息网, 及时了解旧标准的废止、修订情况, 了解新标准的发布、实施情况, 及时收集新发布和修订的标准, 以避免使用已废止或已经重新修订的标准。

(3) 标准的强制性。如果此产品执行的是企业标准, 检测人员应了解此类产品目前是否有国家标准, 并且此产品的国家标准是否为强制性标准;如果是强制性标准, 应和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对照比较, 了解此企业标准中是否有低于国家标准的指标, 如有低于国家标准的技术指标, 那么在判定此产品是否合格时, 只能按照国家标准来判定, 因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另外在有些国家标准中, 有的条款是强制性的, 有的条款是推荐性的, 所以在使用标准时首先应认真仔细学习, 理解透彻。

(4) 检测类别和项目全面性。检测机构在接收到样品后, 应先了解此产品的检验类别是属于委托检验、出厂检验, 还是监督检验 (型式检验) , 然后再根据委托合同要求或标准中规定的相应检验类别的项目确定检测项目。一份合格的检测报告的检测项目应和检验类别相对应, 不要多检也不能少检规定的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是对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的全面检测, 用以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全面符合标准。出厂检验是对正式生产的产品在交货时进行的最终检验, 以评定产品在交货时是否达到了在型式检验中已确认的质量要求。出厂检验的项目是每批产品出厂前必须检验的项目, 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 才可作为合格品交付。出厂检验项目中企业不能检测的项目, 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在型式检验中如果检测机构不能对规定的检验项目全部检测, 那么对不能检测的项目必须进行分包检测, 否则就是一份不完整的检测报告, 对批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也不准确。另外在同一标准中对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检测项目时, 例如在GB 1537-2003《棉籽油》标准中, 如果是棉籽油的原油, 必须检测游离棉酚, 但是对压榨油则不用检测游离棉酚这一项目。

(5) 判定规则。对某一产品规定的项目检测完备后, 在对产品判定时, 必须认真理解标准的判定规则, 理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进行复检后, 再下结论;而微生物不合格的项目不允许进行复检, 有一项不合格, 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6) 允许误差。在结果判定中, 必须认真理解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检测结果出来后, 应先查看标准中规定的误差范围是多少, 然后再进行判定。例如在饲料的检验过程中, 我们判定每一检验项目是否合格都应按照GB/T 18823-2010《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来判定, 而不是单纯按照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判定。假如粗蛋白质标准的范围为>25%~30%, 误差范围为-1.1%, 判别标准值应为>23.9%~28.9%;在GB 18877-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中, 判定时对单项标准也必须判定, 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0%, 在这里判定时又应用了标明值作为判定依据, 假如某产品养分配合式为9-5-7, 总氮含量允许下限为8.0%, 其测定值为7.94%, 修约后得到7.9%, 为不合格。

2 正确使用检测方法标准

(1) 检测方法标准的选择。已有国家推荐检测方法标准时应该首先考虑采用国家推荐检测方法标准, 没有国家推荐检测方法标准时应搜索相应的行业标准。在选择使用检测方法标准时, 应注意检测方法标准的使用范围, 不要盲目套用。

(2) 正确识别检测方法。当接收到样品后, 应根据产品标准中规定得检测方法标准检测。但有的检测方法标准中不至一种检测方法, 有的有2~3种检测方法时, 一般第一种方法为仲裁法, 应优先选择此方法;但有时由于各自的实验室条件和技术的限制, 大家也可以根据适用范围选择自己实验室能够检测的其他方法, 但应不定期地和其他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或采用质控物质进行比较;当既有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又有其他资料中的方法标准时, 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应优先选择应用国家检验方法标准, 例如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中既有GB/T 4789.3-2003、GB/T 4789.3-2010《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标准, 也有其他资料中的纸片法, 虽然纸片法简便快速, 但作为检测机构应首先选用国家标准GB/T4789.3《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标准;为了提高检测效率, 如同时是国家推荐性标准, 也可以选用国家推荐性标准中快速的检测方法, 例如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 以前我们一直用的是GB/T 4789.3《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标准, 这个检测标准程序比较复杂, 现在我们也可以选用GB/T 4789.32-2002《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标准, 这个检测方法标准明显时间短, 程序简便, 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3) 技术参数的识别。在有的检测方法标准中, 对温度和时间的规定并不是特别明确, 我们必须正确识别, 有时需要我们运用平时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识别。例如在GB/T 8574-2010《复混肥料中总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标准中, 在试样溶液的制备过程中, 要求加热煮沸30分钟, 但如果煮沸时控制不好煮沸温度, 有可能煮沸不到30分钟就已经煮干了;还有在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测定》标准中, 在5.1试样处理中, 开始消煮时, 仅说小心加热, 并没有说明开始时控制温度为多少,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我们的经验来识别确定开始控制的适宜温度, 并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控制好消煮温度, 例如牛奶消煮过程中, 如开始温度高, 那么牛奶很可能会外溢, 而造成样品损失。

(4) 检测过程中正确识别标准。例如在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测定》标准中, 在5.1试样处理中, 最后仅说定容到刻度, 但定容后你会发现冷却后, 液面又降到了刻度以下, 所以定容时应先定容到离容量瓶刻度不远处, 等冷却后再继续定容到规定刻度。

(5) 正确识别计算公式中的单位。在我们检测结束处理数据时, 如果单位换算错误, 那么有可能前功尽弃。例如在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过氧化值测定中, 过氧化值的单位为meq/kg, 我们平时很少碰见这种单位, 这个单位表示毫克当量每千克;还有现在已经取消了当量浓度单位 (符号N) , 但在有的技术资料中仍然可以发现这种单位, 所以在计算时必须转换为摩尔浓度 (符号为mol) 。

(6) 正确识别计算公式中的系数。例如在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测定》公式中乘以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换算系数, 如果你忽视了这个问题, 不管什么食物统一乘以6.25的系数, 那么检验结果就有可能错误;在食品总糖测定中, 如总糖以葡萄糖计, 那么不乘以系数0.95, 如果以蔗糖计应乘以系数0.95;在饮料总酸测定的计算中, 如果标准中总酸以柠檬酸计, 则应乘以系数0.064, 如果以一分子柠檬酸计, 则应乘以系数0.075。

(7) 正确识别结果中平行测定误差。在每个检测方法标准中, 都有平行测定误差范围的规定, 如果平行测定结果不在误差范围之内, 那么应查找原因, 对样品进行复检。

(8) 识别标准的正确信息。检验方法标准是许多专家经过大量的基础检验工作的总结,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标准都准确无误, 有时标准中也有错误的信息, 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标准的修订公告, 例如在GB/T 5009.39-2003《酱油卫生标准》计算公式中, 氮的系数已修订为0.014, 而不是0.017, 应以氮计。

衡器的首次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篇8

1 衡器的首次检定

所谓首次检定, 就是指对未接受过检定的全新的衡器进行检定操作, 以确保衡器的质量满足各领域的实际使用要求, 并对新衡器的计量性能进行检查和试验, 确保其满足相关部门批准时型式的要求, 以确保衡器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首次检定合格的衡器,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出具具有说服力的检定证书, 加盖相关部门公章以及和合格印章, 并清楚准确的注明首次检定的日期和时间。 首次检定不合格的衡器, 相关部门应当出具准确的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准许衡器出厂、销售和使用, 进而从整体上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2 衡器的后续检定

所谓后续检定, 就是在衡器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可以是新投入使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在使用之前的检定, 可以使强制性的周期性检定或者修理后的检定, 也可以是周期鉴定有效期内的检定。 后续检定的顺利进行, 能够确保衡器在有效期内使用后的实际性能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从而促进衡器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就衡器后续检定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与首次检定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 称量测试可以结合衡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明确, 但是不能低于最大称量的三分之二, 并且对重复性测试的要求也不像首次检定那样严格, 可以只进行50%左右的最大称量测试, 在此基础上将后续检定工作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衡器的后续检定, 应当在保证检定工作质量和衡器使用性能的基础上, 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切实减轻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和劳动强度, 切实提高衡器检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衡器在不同行业领域内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后续检定合理的衡器, 相关部门应当出具标准的鉴定合格证书, 并加盖相关部门公章或粘贴合格证, 并对后续检定的日期和时间进行准确的标注, 从而为后续检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针对后续检定不合格的衡器, 相关部门应当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禁止衡器进行使用。

3 衡器使用中的检验

衡器使用中检验是对衡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能够明确衡器检定标记或证书的实际效力, 并对衡器在检定后的状态进行检查和监管, 观察衡器的保护标记完好程度以及检定后衡器是否遭到改动, 以及改动的误差是否在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 从而确保衡器的实际使用性是否满足国家相关部门对衡器性能的要求。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衡器使用过程中检验的最大允许误差是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 也就是说, 一旦超出这个误差, 表明衡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遭到明显的改动, 此种情况与国家相关规定存在严重不符, 不利于衡器的安全有效使用。

在对衡器进行使用中检验时, 检验合格的衡器不需要重新出具检定证书, 只需加盖相关部门公章, 做好合格印证即可, 原有的检定证书和合格印证依然有效。 检验不合格的衡器, 其原有的鉴定证书以及合格印证全部失效, 执行后续检定的规定。 就当前我国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提出的监督检验的总体情况来看, 衡器的监督和检定计划由专门的法定技术机构负责实施, 也可以对相关结构进行授权, 来执行衡器的检定工作。

从总体情况来看, 衡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以及使用中检验是三个不同的阶段, 对于保证衡器使用性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者之间在检定最大允许误差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就是说, 在通常情况下, 后续检定过程中应当将衡器的误差控制在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 而在衡器使用中的检验过程中, 应当保证其误差在首次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两倍范围内, 此种情况下方能够保证衡器的精准程度, 从而能够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中充分发挥衡器的实际应用价值。

4 衡器鉴定合格后在我国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衡器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医疗卫生等部门。 衡器是利用胡克定律或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 按衡量方法分非自动秤和自动秤。 其主要品种有天平、杆秤、案秤、台秤、地中衡、地上衡、轨道衡、皮带秤、邮政秤、吊秤、配料秤和袋装秤等。 衡器发展的重点是电子衡器。 程控、群控、电传打印记录、屏幕显示等现代技术的配套使用, 使衡器功能齐全, 效率更高。 通过衡量物体的重量 ( 所受重力的大小) 来测定该物体质量的器具。 某些衡器习惯上称为秤。 衡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医疗卫生等部门。

中国的衡器行业是一个具有漫长发展历史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基础行业。 改革开放后, 中国衡器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衡器工业的管理体制、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更是变化巨大。

在技术发展方面, 多年以来, 中国都是以机械衡器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扩大对电子衡器的使用和对大型自动衡器的研制, 中国现已能够独立设计制造精度高、运行快、计量准确的各种电子衡器。 由于科技高速发展和应用水平提高, 衡器产品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成为世界衡器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中国衡器制造行业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的状态, 而在应用高技术含量的先进衡器方面, 国内还处于依赖进口解决供应的阶段, 因此行业未来扩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市场。 相应地, 国内衡器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较量。 同时, 随着跨国企业的不断进入, 国内企业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国内衡器制造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011- 2020 年是我国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奠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础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期间, 我国国民经济还将保持持续发展, 带动物流、机械、化工、港口等行业的发展, 这将给衡器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 加大力度做好衡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工作, 对于保证衡器质量和性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切实提高衡器使用过程中的精准程度, 对于我国社会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首次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是对衡器进行控制的重要阶段, 对于促进衡器使用价值的发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就衡器的首次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方式进行明确,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衡器,首次检定,使用中检验

参考文献

[1]耿爱民.衡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郭尔楠.衡器检定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5.

使用中检验 篇9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要想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首先必须对其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了解, 这样才能熟练操作显微镜。因此, 教师应当先开设学习显微镜使用的课程, 之后再进行使用显微镜进行专业检验的课程。这样由浅入深, 学生才能掌握不同材质、不同放大倍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专业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中尤其应当注意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的使用方法, 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低倍镜的操作方法

医学检验教学中最主要的检验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血涂片制作、染色效果观察、虫卵的初步鉴定等, 这些检验内容都需要使用低倍镜。但是, 只要严格遵循低倍镜的操作方法, 就能够减少失误出现的次数。在使用低倍镜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对粗调焦轮进行转动, 是物镜位于标本上方5毫米处。之后, 用左眼观察物镜, 向上调节粗调焦轮, 当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检验物之后方可停止。最后使用细调焦轮, 对其进行上下的调节, 并对光线的进入进行调解, 以能够清楚地看见检验物为最佳。

在使用低倍镜进行检验时, 由于物镜和标本片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 因此物镜很少会压迫标本片。但是物镜和标本片之间的距离也为观察带来了阻碍, 那就是在对白细胞进行计数时难以迅速找到视野。通常情况下, 找不到观察视野是由于计数板或者盖玻片比较污浊、光线较强等原因。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 影响光线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源、光圈和聚光器。可以通过调强或者调弱光源、调整光圈大小、调节聚光器等方法来改变光线过强的情况。例如, 当过线过强的时候, 可以降低聚光器以阻止光源光线过多集中在标本片上, 这样就能够减弱光线。在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时, 一般使用比较弱的光线就可以了, 即在使用过程中适当调低光源, 将光圈调小, 使聚光器保持较低位置, 就能够增加观察视野的清晰程度。

2. 高倍镜的操作方法

显微镜中的物镜是不存在球差的, 因此每台显微镜中配备的物镜都应当达到“齐焦”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进行物镜之间的转换时, 焦距不会出现过大的偏差、成像仍能基本保持清晰。因此, 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检验物之前, 通常会先使用低倍镜, 当找到检验物时再将观察部位移动至视野的正中央, 之后转换成高倍镜观察, 并使用微调器使图像保持最佳清晰度。

在医学检验试验的教学中, 高倍镜的使用多出现在临床检验基础和寄生虫教学中。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物镜压碎标本片。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首先就是没有正确使用低倍镜进行检验物的定位寻找。由于没能将低倍镜的焦距调至最佳, 因此标本片和物镜之间的距离就远小于焦距, 在转换使用高倍镜时又没有从侧面观察物镜, 直接转动物镜转换器就会使高倍镜与标本片之间产生碰撞。其次, 导致高倍镜压碎标本片的原因还可能是标本片的正反出现问题。当标本片被反置时, 使用低倍镜调好焦距, 转换高倍镜之后就很难找到视野或者直接压碎标本片。此外, 导致高倍镜压碎标本片的原因还可能是物镜之间没有达到“齐焦”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低倍镜转换高倍镜时, 应当目测镜头是否会出现碰撞, 这样才能避免压碎标本片或者导致镜头的破损。

另外, 在使用高倍镜对液体标本进行检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玻片上的污点和尿液中的沉渣相混淆, 这种情况会导致无法找到沉渣的界面。物镜、目镜或者玻片上经常会出现污点, 但是一般情况下只要移动玻片或者物镜就能够迅速的分辨出污点的位置。但是玻片上的污点和尿液中的沉渣比较难以分别, 尤其是当尿液中沉渣较少时, 沉渣的界面就很难观察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可以对着标本轻吹一口气, 这样标本中的沉渣就会出现移动, 但是玻片上的污点会仍然保持静止, 这时就能够分辨出沉渣和污点。因此, 在进行液体标本的观察时, 应当注意保持标本的湿润性, 避免标本出现干燥的状态。这不仅会妨碍沉渣界面的寻找, 还会造成沉渣物质的变形, 不利于观察结果的确定。最后, 在使用高倍镜对液体标本进行观察时, 还应当避免镜头与液体直接接触, 例如可以使用盖玻片来阻断镜头和液体, 这样才能防止液体对镜头进行腐蚀或者模糊镜头。一旦镜头与液体产生接触, 应当尽快将镜头上的液体擦拭干净。

3. 油镜的操作方法

油镜也是显微镜中常用的镜头。根据齐焦的原理, 首先使用高倍镜寻找到检验物, 之后将高倍镜转开在玻片上滴上香柏油, 轻轻旋动旋转盘使油镜全部浸入香柏油, 之后对焦距进行微调。相对于低倍镜和高倍镜而言, 油镜的调焦过程中镜头与标本片的距离最近, 因此在操作时应当十分注意, 进行微调时应当掌握度。使用油镜完毕之后, 应当使用擦镜纸、二甲苯对镜头进行彻底的清洁。

在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中, 油镜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在使用油镜对血涂片进行观察时, 应当首先确定标本片是正的, 避免由于标本片的反置导致无法找到观察视野或者直接压碎标本片。另外, 在使用油镜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坐标尺的使用。每一台显微镜都有配备的标尺, 使用油镜时旋转载物台, 目标观察物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 因此应当提前帮助观察物进行坐标即在, 这样才能够迅速及时的重新找到目标观察物。同时, 血液检验学中血片、骨髓片的检验基本上都使用油镜, 因此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此时使用坐标尺对目标观察物进行定位, 学生能够在记住坐标之后继续观察, 防止来回移动导致观察视野的消失。

二、显微镜的保管与管理

显微镜不仅是一种贵重的观察仪器, 也是一种十分精密的仪器, 因此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的保管和管理。下文将从取送、使用、收回三个方面介绍了显微镜的保管方法, 并介绍了相关管理方案, 为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显微镜的保管提供建议。

1. 显微镜的保管

首先, 在取送显微镜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动作的轻缓, 切不可直接用手提法进行显微镜的移动。在移动显微镜时, 应当使用右手握住镜臂, 使用左手将镜座托稳, 保持显微镜在手中的平衡与稳定。同时, 一定要保持显微镜的垂直放置, 避免由于倾斜导致目镜从镜筒上滑出。实践中, 将显微镜放置在距离桌边5厘米的位置为最佳, 既能够方便观察, 也保证了显微镜的安全。

其次, 在使用显微镜时, 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 禁止在桌面上进行显微镜的直接推移, 放置由于桌面和显微镜之间由于摩擦出现的震动导致精密零件松动甚至脱落。显微镜的电源开关应当有节制的使用, 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频繁的开关, 在暂停使用显微镜时还应当降低照明的亮度, 放置灯泡由于超时使用而损坏。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 严禁学生私自拆卸显微镜上的不剪, 更不能对镜头进行拆卸, 放置转换器的螺口出现损坏或者达不到“齐焦”的要求。

最后, 使用显微镜完毕后, 还应当及时关掉电源, 使物镜头与通光孔保持正对, 擦干净物镜上面的香柏油, 保持显微镜整体的干燥和清洁, 避免镜头受到水、空气等的污染, 使用绸布将显微镜包好后放入收藏柜中。

2. 显微镜的管理

由于学校的学生很多, 使用显微镜的课程也较多, 因此必须进行妥善的管理, 防止显微镜出现损坏或者丢失。学校可以采用专人管理的方法, 将每台显微镜进行编号, 每台显微镜对应专门的使用学生和老师。在使用显微镜进行教学之前, 学生和老师都应当对显微镜进行仔细的检查, 包括镜头的完整性、零件的可用性等, 使用完毕后还应当及时进行清洁, 登记备案后移交其他同学继续使用。这样, 将显微镜的保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 能够有效的保证显微镜的安全。

摘要:在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 显微镜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因此应当对正确使用和保管显微镜。本文首先介绍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包括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的使用方法, 其次从取送、使用、收回三个方面介绍了显微镜的保管, 最后介绍了相关管理方案, 为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显微镜的使用和保管提供建议。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显微镜,保管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宾琳, 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6) :581。

[2]、武亚昆, 浅析如何加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2 (8) :232。

[3]、林美娜, 徐文鑫, 刘慧丽, 浅谈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显微镜的使用与保管[J]成功 (教育版) , 2011 (20) :281-281。

使用中检验 篇10

1 作业标准化的应用

根据钢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所具有的特点, 充分结合企业具体管理创新、职能及机构优化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不断对管理理念进行优化, 科学选择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寻找质量检验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和优化措施, 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由章法、有程序的规范开展, 促进钢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促进检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2 作业标准化在钢产品质量检验的具体应用

2.1 实施标准化培训

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钢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 产品研发工作不断加强。因此企业对作业人员提成更高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2]。因此, 对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是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标准化培训注重如下几点问题:第一为层次性。根据钢钢产品质量检验系统所具有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特点, 分层次地对作业人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使作业人员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便可了解并掌握自身岗位的主要职责、目标, 保证培训效果。第二为持续性。持续性的实施改进工作时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重要保障。培训为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更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合理地对培训内容、方式等进行调整, 有计划地坚持培训工作, 促进质量检验工作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均能体现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第三为实效性。培训的开展必须注重效果, 保证通过培训后, 质量检验人员的工作流程及操作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管理层工作人员可了解并掌握文件相关内容, 熟悉其所在岗位的权限及工作流程;确立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具体思路, 建立起高素质、高能力的质量管理队伍;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定。此外, 还需对人员管理制度纳入实施标准化管理。在人员管理中积极引进多样化培训制、多层次轮岗制, 根据岗位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实施定期轮岗或者不定期轮岗, 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2.2 实施标准化作业流程

首先, 将“实物抽查”引入检验工作中, 不断强化再监督。在钢产品质量检验系统中实施实物抽查工作, 可有效促进炼钢用原料检验及质量控制不断得到完善。实物抽查的实施方式主要有联合抽查、组内自查两种。其次是积极进行信息沟通网络构建。在钢铁企业中, 钢产品质量检验系统是保证钢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的重要窗口。实施质量检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为生产活动的实施提供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质量信息, 便于企业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存在的问题, 进而保证产品质量。建立起完善、实用的网络化信息沟通模式可为检验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等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促进相关质量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共享, 促进质量检验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3]。再次, 实施精细化检验, 加强细节管理。在钢产品质量检验系统中, 充分运用了系统工程方法, 建立起一个具有动态性的管理体系, 使得钢产品生产过中所涉及的相关检验信息均能够得到充分交接、传递和存储, 促进质量检验的整体流程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进而确保钢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高效完成。

2.3 实施标准化作业方法

首先, 完善现场作业文件受控管理。在管理体系中, 技术标准、作业文件是基础内容, 在实施质量检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要求下发相关受控文件, 同时还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有时工作人员需在现场实施并完成检验。检验系统须加强与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加强对受控文件进行细致、科学的管理。其次, 适时对检测记录进行修正。制定有效措施, 不断规范在线使用相关质量记录的编写、保存、修订等管理,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对相关记录进行校对, 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修正, 保证记录的有效性。

2.4 实施标准化作业条件

严格按照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标, 了解钢铁企业钢样品的最新制备技术, 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促进钢产品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例如铣样技术的使用, 可有效降低样品表面的污染, 促进样品质量、效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高。样品制备表面质量、精度等的提高可更好地满足荧光仪、光谱仪等高精度分析仪器要求, 促进样品制备与分析技术更加匹配, 符合标准化管理需求。

3 结束语

将作业标准化应用于钢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 可有效促进日常质量检验管理模式得到不断完善, 促进质量检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标准化作业的应用实现了整个检验流程的精细化, 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促进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合理地应用作业标准化可有效促进作为流程、操作等不断得到优化和改善, 进而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应用作业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业标准化,质量检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政.试论钢结构制造企业实行技术人员协检的质检制度[J].工业建筑, 2014, 12 (01) :485-486.

[2]王学芳.浅谈企业的标准化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1, 21 (02) :624-625.

钢丝绳的检验及使用(一) 篇11

1.1 外观检查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予以报废:

(1) 钢丝绳在一个节距中的断丝根数达到或超过表1所列的数值。

(2) 外层钢丝磨损或腐蚀达原钢丝直径的40%及以上, 或钢丝绳受过严重退火或局部电弧烧伤者。

(3) 绳芯损坏或绳股挤出而引起绳径减小者。

(4) 笼状畸形、严重扭结或弯折。

(5) 钢丝绳压扁变形及表面起毛刺严重者。

(6) 钢丝绳断丝数量不多, 但断丝增加很快者。

(7) 插接的环绳或绳套, 其插接长度小于直径的15倍或小于300 mm者。

1.2 试验要求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外观检查和内部检验, 每月1次;静负荷试验周期为1年。钢丝绳套的预防性试验项目为静负荷试验, 试验周期为1年。

(1) 对起重机械用钢丝绳, 各部位内部检验如下。

(1) 卷筒部位:检验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终端部位;检验不合适的卷绕所引起的变形 (压扁) 及磨损, 在钢丝绳跳槽和交叠处应更加重视;检验断丝、腐蚀;查看由突然加载所引起的变形。

(2) 定滑轮及固定点部位:检验固定点和绕过滑轮那段钢丝绳的断丝与磨损;查看变形;检验绳径。

(3) 动滑轮部位:仔细检验通过滑轮区间的长度, 特别是当设备承载时位于滑轮处的那段长度;检验断丝和表面磨损、腐蚀。

通常外观检查可能发现不了内部损坏的程度, 应进行钢丝绳的内部检验。具体方法:用两个适当尺寸的夹钳相隔一定距离牢固地夹在钢丝绳上, 朝着与钢丝绳捻向相反的方向对夹钳施加一个力, 使外层绳股散开脱离绳芯。夹钳不得绕钢丝绳打滑, 绳股的位移以可见绳芯为宜, 不得使绳股位移太大。

用T型小锥将妨碍观测的内部润滑脂或碎屑清除, 观察内部的润滑状态、腐蚀程度、断丝情况和因挤压或磨损引起的钢丝压痕。

检验后, 在拧开部位放入适量的维修油膏, 并以适度的力量转动夹钳使绳股在绳芯周围正确复位。卸除夹钳后的钢丝绳部位应涂润滑脂。

(2) 钢丝绳 (套) 静负荷试验。起重机械用钢丝绳的试验安装见图1和图2。钢丝绳套试验时应在绳套环中放入合适的马鞍铁, 并与试验机连接。缓慢增加对钢丝绳的拉力, 使其达到额定载荷的2倍, 保持10 min。钢丝绳无破损、新增断丝、局部变细等现象为合格。

2 安装、检验及报废要求

钢丝绳的安装及检验、报废应符合《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相关要求。

2.1 钢丝绳的安装及检验

(1) 安装前的状况。新更换的钢丝绳应与原安装的钢丝绳同类型、同规格。当采用不同类型的钢丝绳时, 应保证新钢丝绳性能不低于原选钢丝绳, 并与卷筒和滑轮上的槽形相适应。当起重机上的钢丝绳系由较长的绳上切下时, 为防止其松散, 应对切断处进行处理。在重新安装钢丝绳装置之前, 应检查卷筒和滑轮上的所有绳槽, 确保其完全适合更换的钢丝绳。

(2) 安装。从卷盘或卷筒上抽出钢丝绳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钢丝绳打环、扭结、弯折或粘上杂物。若空载钢丝绳与机械的某个部位发生摩擦, 应对所接触到的部位加以适当防护。在钢丝绳投入使用之前, 应确保与钢丝绳有关的各种装置安装就绪并运转正常。为使钢丝绳稳定就位, 应使用大约10%的额定载荷对起重机进行若干次运转操作。

(3) 检验。日常观察。每个工作日对钢丝绳的所有可见部位进行观察, 应特别注意钢丝绳在设备上的固定部位, 发现有任何明显变化时, 应予报告并检验。

定期检验。为了确定检验周期需考虑以下各点:关于该起重机的法规要求;起重机的类型及工作环境、工作级别;前几次检验的结果;钢丝绳使用的时间。

专项检验。在钢丝绳和 (或) 其固定端的损坏而引发事故的情况下或钢丝绳经拆卸又重新安装投入使用前, 均应对钢丝绳进行一次检查。起升装置停止工作3个月以上, 在重新使用之前, 应检查钢丝绳。

单独使用或部分在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镶嵌有合成材料轮衬的滑轮上使用的钢丝绳, 当其外层有明显断丝或磨损痕迹时, 其内部可能早已产生了大量断丝。因此, 应根据已往的钢丝绳使用记录制定钢丝绳专项检查进度表, 其中既要考虑使用中的常规检查, 又要考虑钢丝绳的详细检验记录。对润滑剂已发干或变质的局部绳段应特别注意保养。对于专用起重设备的钢丝绳报废标准, 应以起重设备制造厂和钢丝绳制造厂之间交换的资料为准。

(4) 一般检验部位。对钢丝绳应做全长检验, 但应特别注意下列部位:运动绳和固定绳的始末端;通过滑轮组或绕过滑轮的绳段;在机构进行重复作业的情况下, 应特别注意机构吊载期间绕过滑轮的任何部位;位于定滑轮的绳段;由于外部因素可能引起磨损的绳段;磨蚀及疲劳的内部检验;处于热环境绳段。检验结果应记录在设备检验记录本上。

(5) 绳端部位 (索具除外) 。应对从固接端引出的钢丝绳段检验, 还应检验固定装置本身的变形或磨损。

对采用压制或锻造绳箍的绳端固定装置应进行类似检验, 并检验绳箍材料是否有裂纹及绳箍与钢丝绳间是否有滑动可能。

可拆卸的装置 (绳夹等) 应检验其内部绳段和绳端内的断丝情况, 并确保楔形接头和钢丝绳夹的紧固性, 以及绳端装置是否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程要求。

对编织的环状插扣式绳头应只使用在接头的尾部, 以防绳端突出的钢丝伤手。而接头的其余部位应随时用肉眼检查其断丝情况。

如果断丝明显发生在绳端装置附近或绳端装置内, 可将钢丝绳截短重新装到绳端固定装置上使用, 钢丝绳的长度必须满足在卷筒上缠绕最少圈数的要求。

(6) 报废标准。钢丝绳使用的安全程度由下列项目判定:断丝的性质和数量, 绳端断丝, 断丝的局部聚集, 断丝的增加率, 绳股断裂, 绳径减小, 弹性降低, 外部磨损, 外部及内部腐蚀, 变形等。

所有检验均应考虑以上各项因素, 但钢丝绳的损坏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累积造成的, 应判断原因并决定钢丝绳是报废还是继续使用。对于钢丝绳的损坏, 检验人员首先应弄清其是否由机构上的缺陷所致, 如果是, 应在更换钢丝绳之前消除该缺陷。

(1) 断丝的性质和数量。起重机的总体设计不允许钢丝绳有无限长的寿命。对于6股和8股的钢丝绳, 断丝主要发生在外表。而对于多层股的钢丝绳断丝大多发生在内部。因此, 表2、表3是对钢制滑轮上工作的圆股钢丝绳和抗扭钢丝绳中断丝根数的控制标准, 它适用于各种结构的钢丝绳。对出现润滑油已发干或变质现象的局部绳段应予以特别注意。

表2、表3注:a.填充钢丝不是承载钢丝, 因此检验中要予以扣除。多层绳股钢丝绳仅考虑可见的外层, 带钢芯的钢丝绳, 其绳芯作为内部绳股对待, 不予考虑。

b.统计绳中的可见断丝数时, 圆整至整数值。对外层绳股的钢丝直径大于标准直径的特定结构的钢丝绳, 在表中做降低等级处理, 并以*号表示。

c.一根断丝可能有两处可见端。

d.d为钢丝绳公称直径。

上一篇:审计收费模式下一篇:体育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