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2024-08-20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精选12篇)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1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型课程,高中阶段有三本教材和练习册供教学使用。目前,高中生命科学常规作业存在着目标偏狭、形式单一、内容封闭、总量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教师自行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校本作业。下面将列举我校高中生命科学教研组在校本作业设计方面的初步尝试。

一、编制校本作业习题

上海高考改革新方案出台后,生命科学学科面临合格考和等级考的双重考验。合格考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合格是高中学生获取毕业证的必要条件。等级考则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由于教材配套的相应练习内容较少,题型较旧,错误较多,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根据学生学情和考试要求,我校高中生命科学教研组联合上海中学生命科学教研组的三位教师共同编制了一套适合高中生命科学合格考的校本作业习题。

编制校本作业,适当增加学生练习的依据是认知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会对后续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产生影响。知识和技能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迁移。因此,为了便于迁移,必须对先前学习的内容加以充分练习,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编制校本作业过程中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每一节以知识点为单位,参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设置了知识强化、例题解析、知识巩固三个板块。其中,知识强化部分以填空形式呈现出需要学生牢记的知识点,列出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例题解析部分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题目3~5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并且配套答案和解题过程,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题的思路;知识巩固部分设计了3~5道选择题,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每个知识点通过识记、运用、反馈三部曲,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考试需求,达到训练目的。此外,该套校本作业还配套了章末习题和10套模拟卷(含答案),难度和题型基本符合未来合格考试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根据这套习题的使用情况进行逐步修订,并且还会继续尝试与等级考相关的校本作业编写。

二、自选分层作业

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我们在作业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客观实际设计出不同层次和难度的作业内容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过渡。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我校高中生命科学教研组大胆尝试了让学生自选分层作业。例如,在第一册第三章《病毒》的教学中,我们安排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且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以下至少一项作业,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一个月内完成。

A.自制小报,宣传病毒相关的知识。要求小报规格为4开、单面、手写或打印均可。

B.制作某一种病毒的模型。要求材料自备,除上交模型实物外,还要附上相关文字说明100字左右,A4纸打印。

C.录制一段微视频,宣传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要求微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形式不限,可以是演讲、小品、相声等。

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A,约20%的学生选择作业B,还有不到10%的学生选择了作业C。其实,这三项作业在设计时是分不同层次的。作业A考查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整理能力,以小报形式呈现还要求学生注意排版、构图,具备审美能力等。作业B考查的是学生对病毒结构的理解,制作模型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撰写文字说明能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C考查的是学生辩证看待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思想。通过微视频的制作,更加关注病毒与人类健康以及病毒在生产生活等领域的积极应用。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同维度达成教学目标。之后,我们还开展了优秀作业交流展示活动,为的是增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三、开发实践作业

完成作业的场所不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作业的内容也可以脱离枯燥的习题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进行《生物进化的证据》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校生命科学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带领学生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问卷中包括下列内容。

1.你对自然博物馆的哪个场馆印象深刻,简述理由。2.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描述生物进化的历程。3.寻找加拉帕格斯群岛中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仔细观察,思考它们会给达尔文进化论带来哪些启示。

学生带着问题参观,不再盲目,这样的作业设计既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又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其实,类似的科普教育基地还有很多,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关作业。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这节课时,学生可能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难以理解,对转基因动植物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教师可以将上述问题变成作业,带领学生参观上海交大生物转基因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了解到转基因作物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大致流程,排除心中的疑惑,并且将自己的感悟传递给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正确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这样的教育比教师的灌输更有意义,这样的作业设计比“题海”战术更有效,并且符合STS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

总之,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遵循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体验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层次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不断磨合,最终会设计出一整套与高中生命科学教材匹配的科学、高效的作业体系。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2

莲洲镇横山中心小学

陈文、什么是科学素养?如何理解“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句话?

答:①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提出、发现和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能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能提出和评价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

我国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主要有如下方面: ·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形成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合理的科学知识基础

②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的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句话揭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它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因此,以科学素养为教学目标最能反映出这一学科的变化趋势。我们除了教给孩子们科学知识以外,更要从小就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孩子一种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他们通过科学教育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当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在学校所学的事物时,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往往对他们毫无意义”从这句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针对儿童的这种特性,应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

答:“当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在学校所学的事物时,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往往对他们毫无意义”从这句话中我得出的结论是: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针对儿童的这种特性,我认为应实施下面的教学策略:

1.创设适当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就是让学生明确要研究、学习的具体问题、内容,并以合理适宜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探求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后边的探求过程中。

2.保证让学生真正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求的全过程。

我们要能够把学生对一些内容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变为主动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在研究、发现中理解、掌握知识,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3.在学生参与、经历了探求过程之后,教师就要给与适度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探求行为有恰当的自我认识,并让学生应用自己的成果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了探求过程之后,既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3、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做到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答: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特点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动手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分析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提不出科学问题,课堂看到一群滞呆的乖孩子正等着你提出问题或出示习题,视观察与实验为玩家家的学生不在少数,交流与讨论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和实验,学会交流与讨论,真正学会探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地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如某些课侧重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都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我们应做到: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使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真正学会提问;继续保持并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性和探求欲。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学会观察,习惯用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和证据,逐步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头脑想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优化课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努力使学生真正学会探究。

4、以更多的课外探究活动和科技兴趣活动,丰实学生的探究经历,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高。

论初中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能力培养

在新时期注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作业的理解,不只是简单的巩固知识和理解知识,为了突出能力培养,扩展知识和探究知识成为更加重要的目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对于作业的认识较为单一,认为只要能够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拿到较高的分数,就达到了作业教育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是能力,这样固化的思想培养只会让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按照语文学习规律,注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对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一、初中语文作业安排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分数是作业设计的主要因素。从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普遍反映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与中考等各大考试有直接的联系,所谓“真题”“模拟题”充斥整个作业过程。这样的作业安排看似符合升学要求,却严重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急功近利”成为目前作业安排最严重的问题。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各种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面对各种题目都能够灵活应对,就增加课外作业的总量,增加课外作业题目类型,学生完全是在锻炼做题的技巧,对于知识的巩固收效甚微,更不用提扩展知识了,巨大的作业压力让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就目前的语文作业形势来看,以考试题目形式进行训练的内容较多,阅读可以出成阅读题,写作也可以通过仿写或者作文安排,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较少。看似通过题目可以锻炼相应的能力,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问答式的训练模式,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例如,郭沫若的《石榴》一文,如果以“文中描写石榴的外在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内在美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题目来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内涵的思考,看似有比较清晰的思考方向,但学生对于文章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的自我分析又少了一步,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尝试用“作者如何描写石榴的美?具体描写了石榴怎样的美?”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文章的中心,还不会束缚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自我理解,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全面

深入。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行为,不是为了教师布置作业而完成作业。

2.以课本为主,强调综合性和扩展性

课本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参考,其选文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作业以课本为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的难度,通过综合性讨论题或者自主探究题,借助课堂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有体系的知识结构,课堂知识和作业知识相互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科学规范,以精为主

作业不在于量大,在于能力的培养,如何借助更少的学习活动完成更多的教育任务,是科学作业的重点。作业安排或者说学习活动的安排要突出学习重点,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再借助科学的学习和思考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学生的智力分为八大种,对应不同的社会生存能力,分别是:观察力、空间想象力、音乐能力、语言学习能力、逻辑能力、自我反省能力、社交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每一种智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要充分运用智力理论,帮助学生树立个性,重视过程而不是分数,根据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分层次安排作业,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提升,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识体系理论

只会做题不能说对知识完全的掌握,将上课学到的知识转换成个人理解,形成体系,能够灵活运用才是真的掌握。初中语文作业可以将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比如,散文阅读与理解,可以安排一篇习作,让学生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景或物,抒发特定的感情。这样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转换成写作运用,再通过运用过程巩固理解,相互作用形成固定知识。

3.实践—学习理论

作业通常都是书面性内容,活动性内容很少,事实上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快。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针对童年趣事展开的,选择的文章都是名家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就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发生的趣事,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这样的作业:“回家想一个自己儿时的趣事,运用细节描写生动而活泼地进行表达,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还能够在班级表达过程中锻炼口语表达,课堂环境更加生动活泼,这样带有一些竞争性的课堂活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星.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日记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2]陈婷.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非常6+1”[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4

我校于1993年创办国际部,并开始进入国际课程研究、开发与实践领域。我同时在本部与国际部担任生命科学的教学工作,有机会接触国内与国际的生命科学教材,并在对比中整合中外教材的优势以促进教学。我校本部的生命科学教材用的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科学(试用本)》;国际部的生命科学教材用的是由Miller和Levine编写的《Biology》。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这两册教材,就生命科学的学科作业设置及作业有效性作一定的探讨。

一、什么是生命科学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或是一首音乐作品的尾声,其有效性在于能否达到“升华”。评价一份作业是否有效与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生命科学的学科作业有效性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有效地深化课内知识

学生开始接触作业往往是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的当天。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关键,因为学生此时仍旧可以回忆起课堂所学的大部分内容。此时,作业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再次强化学生的记忆。但是,如果作业的内容全部都是课堂内容的重复和再现,那么势必会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记忆背诵层面。因此,生命科学的学科作业应该多设置应用型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训练逻辑思维。

2. 有效地反馈学生理解水平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困惑:有的题目学生的正确率几乎达到100%,但在考试的时候类似的题目却错误率很高。一种合理的解释是考题是经过“包装”和“修饰”的,学生往往会被题干的陷阱迷惑而失分。但反问教师自身“为什么当初批改作业的时候,没有察觉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不深刻,容易被题干迷惑”?答案很显然,就是作业里面的题目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的理解水平。《上海市中学生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对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的“认知”分为知道、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那么,学科作业的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教师能否对学生的掌握水平有直接的体现,教师能否够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真正的理解水平,这才是作业本身价值的体现。

3. 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课程标准中的“掌握”水平,即指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境下的一般问题,是对知识的深入认识。由此可见,当学生的理解水平达到“掌握”的时候,就必须进一步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生命科学学科作业中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观察,去探索,那么该学科作业的价值将远高于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本身。如《Biology》中“What Is Ecology”一课中的问题:“假设你想了解一条小溪中的水是否可以饮用,你将采用何种生态学手段?解释其原因并描述大致步骤。”相信当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一定会有兴趣去探索自己身边的水源是否可以饮用,从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亲自去做相关实验和调查。

二、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1. 生命科学学科作业的结构优化

以《Biology》中的章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例,其课后练习由三道题组成。“生物体中重要的元素有哪些?碳原子的什么性质使其可以形成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列举生物体内四类有机化合物,描述每一类化合物的功能。为什么蛋白质是大分子而脂肪不是?”“上述分子由哪些原子组成?该分子属于那个类别?”其中,前两道题属于重点知识回顾,第三道题属于知识的应用。不难发现,国际教材依旧注重已教授知识点的回顾和记忆,在课后习题中占比超过50%,并非一味地使用开放式问题。

但是,从题干的设计中我们也能发现国际教材对于作业有效性的考量。之前所列的三道题都是问答形式,没有填空题和选择题。学生在答前两题时需要回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我认为以上此类问题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其一是在学科作业“减负”的背景之下,舍弃零散知识点的重复训练,节省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二是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系统性地整理和回顾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整合课堂上的“知识碎片”从而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结构。

2. 生命科学学科作业的评价优化

学科作业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也是教师对于课程实施和授课质量的自我评价参考。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往往喜欢使用“正确率”“得分率”等统计指标。然而,生命科学的学科作业中有许多开放性论述题。虽然《教学参考》中有这些论述题的“参考答案”,但是教师仍旧需要谨慎对待此类作业的批改,不能把“参考答案”作为“唯一答案”。

如何批改和评价开放性论述题,首先就需要认清在此类问题中被评价的客观主体是什么?我认为开放性论述题的评价对象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学生在论述时候的逻辑。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事实和逻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Biology》中的一道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如何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此类问题中的逻辑要求远高于对知识点的记忆要求,只要学生能够提出一个方向并且“自圆其说”,例如“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能源,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等都可视作为正确的答案。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5

摘 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农村数学教师如何依据新时期学生特点设计好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趣味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是提高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62-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我们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1.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逐渐消除了学习的热情,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因此受到伤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2.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一批平庸者。3.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让我们的孩子感觉无味,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出现了抄袭、马虎应付的情况。

那么,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设计数学“生命化的作业”,使其更显“魅力”,体现学生的生命化发展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做了如下的实践和探索:

一、“自助餐”式作业

1.作业超市。所谓“作业超市”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择一样或几样自己喜欢,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这一节后“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必做题:请你将本节所学的定义、公式以及有关概念,进行综合整理。选做题:①1.在Rt△ABC中,∠C=90°,cosB=23,则a∶b∶c=。2.已知sina=1213,a为锐角,则cosa=,tana=,②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cm,面积为1cm2,则顶角的度数为。2.若3tan2α-4tanα+3=0,则α=。

2.作业套餐。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肯德基式套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而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高一层次;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如:教学《二次函数》后布置如下作业:A套餐:1.①y=1x2+3,②y=2x2-5x+1,③y=3x(x-1),④y=x-3,⑤v=t2-4t3(t是自变量)中,二次函数是:。2.已知函数y=(m-3)xm2-7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3.求y=2x2-5x+1顶点坐标。B套餐:1.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则m的值是。2.如果一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13x2+2的形状相同,且顶点坐标是(4,-2),则它的表达式是。C套餐:1.若抛物线y=3x2+mx+3的顶点在x轴的负半轴上,则m的值为.2.当n= 时,抛物线y=-5x2+(n2-25)x-1的对称轴是y轴。

二、“个性化”创新作业

个性化的数学作业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40个学生,40种性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使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学习《图形变换》后,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习了《图形变换》这一节后,老师想请你们当一次“小能手”,为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表现自己的作业并完成它,时间为三天。三天后,学生纷纷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业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作业各式各样充满个性,说明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快乐中得到发展。

三、“人性化”作业评价

1.作业“个性化”展示。能上台展示,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老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呢?作业展示是一种既简单又省时的方式:每天作业时间,大部分学生开始做作业,而前一次作业做对且完成得漂亮的同学有机会在教室里巡回展示自己的作业。这样的评价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向别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欣赏自己、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尽显风采。更值一提的是,巡回展示不仅没有吵闹,而且使教室里更安静了,每一个孩子都在努力争取展示的机会。

2.教师评语+签名。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只简单地划上“√”或“×”,有的甚至批一个“阅”,表示已经看过了。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法后,教师给答题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批上”优秀”“良好”等批语。作业本发还下来,学生也只不过看一下就过去了,起不到矫正、反馈的作用,更达不到提醒和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作业后加上温馨的评语,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作业也更重视、更珍惜,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浅谈初中科学作业设计及布置 篇6

【关键词】作业设计;有效性;教学效率

经过多年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探索,现就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先天遗传、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尽量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1: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表示物质的元素》时,教师通常要求学生熟背课本上的30个元素符号。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班同学,记忆力好的学生背起来很快,但记忆力差的学生会好几天都记不住,记住前面的却忘了后面的,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了,很难记到实处,尽管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这时作业任务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生身上,严重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设计」把教材上的30个元素符号分为两类,其中必记的18个,分别为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银、碘,其余12个中氦、氖、氩、锰、钡、汞可以缓背,而锂、铍、硼、氟、金、铅为选背。对18个必记元素符号,在新课学习前两天,每天选记6个,并且要求每一学习小组成员在第二天相互检查,加强监督。

元素符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是基本要求。18个必记元素属于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要求,另外12个元素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性要求。上述安排,既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概念、规律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了必记18个元素符号的检查,部分学生还能把全部30个元素符号都背出来。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遵循夯实基础、寻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其能、各有发展,以期实现“有教无类”。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由负担转变为享受。”

案例2:「布置作业」在光学复习课后我曾给学生布置一道复习题:请分别举出两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

「作业分析」这道题看似简洁方便,个别学生回答也算符合要求,但学生所举例子非常有限,而且有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得知是作业缺乏情境学生不买帐,提不起兴趣。

「优化设计」唐僧师徒西天去取经,有次路过一个地方。只见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宜人;树影婆娑,绿草微摇;一汪浅水白云倒映,鱼儿嬉戏;湖面波光粼粼,有时还很耀眼。好一片风光的草原啊!突然天公变了脸,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大雨滂沱而下,使得四人急忙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可是刚跑出没多少远,赫然又雨过天晴了。极目望去,山边横贯着一道亮丽的七色彩虹。哎,这老天爷!

想一想:在这个情景故事里都有哪些内容涉及到光的哪些知识?

由于重新设计的作业题以《西游记》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为情景,所以学生写作业兴致较高、完成得也挺认真,结果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促成学生的愉快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性作业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科学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案例3:「布置作业」教学八(下)科学《组成物质的元素》后的作业: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作业分析」老师对这类题目司空见惯,认为学生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事实上有三成的学生选了B选项,这让我颇感意外。经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老师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真实体验,作业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优化设计」调查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选择超市或药店中的两三种保健品,了解保健品中的有效元素;或调查化肥中的有效元素:到农资店中选择两三种化肥,了解化肥中的有效营养元素。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作用明显,学生情绪体验强烈。只要我们把科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体会到科学作业的魅力,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效。

四、结论

总之,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们只有扎实做好编选作业习题、活用布置形式、有效实行批改、及时反馈矫正等环节,优化每一环节,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建琴.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

《生命生命》开放作业设计 篇7

但在实际教学中,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助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但不排除过度渗透学习方法的现象,也就是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从而制约儿童的个性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开放式的作业设计,以使教学回归儿童的天性。

一、寻找童趣,突破作业形式局限

作为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作业又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大类。作业的设计形式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完成要求而定,纸质作为传统的完成作业形式,多被用于课后作业中,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完成作业的方式方法亟待突破,连带的作业形式也需要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而课堂作业更多是以口头形式来完成的,作业形式相对变化较多,更能突破童趣。

以《生命生命》一课为例,课堂作业的布置遵循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定,在作业形式上多以口头表达为主。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通过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动物”、“植物”和“人类”的三种自然生命朗读文中相应的内容,从而加快作业完成时间,提高作业设计的任务导向性。在阅读后,要求学生用一句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就是分别总结三个故事的大意,运用课堂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读思结合,既平添了作业的童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课后作业的设计,更需体现设计上的 开放性 , 引导学生 冲破“写”作业的思维局限,从形式上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比如以探讨生命意义为题,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形式自拟演讲稿,并在班级组织的专题演讲比赛中,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虽然作业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口头的,但实际上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功都得到了锻炼。

二、体验童真,突破作业内容局限

作业设计不仅在形式上要突破桎梏,在内容上也需要冲破定势,尽量摆脱单纯的抄写、仿写、填词、造句等传统的、单一类型的任务模式束缚,转而向渗透新元素、多元化的创造型任务模式发展。

新元素的渗透,是作业设计与时代接轨、与学生思想动态相适应的结果。人的思维总是受到来自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充满好奇心理的儿童阶段,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利用这一点,在作业设计中适当融入“新元素”,会大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思想桎梏。比如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关于生命意义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淡化作业内容的形而上学色彩,引导学生体验实践探索的乐趣。

而多元化作业设计代表了当前的流行趋势。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状态往往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加之学生的先前经历和知识储备各有不同。所以,在作业设计中,多采用问题讨论的作业内容,也就是不限定答案标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在作业内容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上面的课文中,教师以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为题,要求学生融入个人的理解来分析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瓜苗“肃然起敬”?学生在作业内容中结合个人经历,自然而然地呈现出童真的一面,激发了学生塑造的个性成长。

三、放飞童心,突破完成方法局限

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训练中使学生熟悉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在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较为突出。

以上面的课文为例,教师为使学生充分感悟生命的意义,可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知识累积等先前经历来探讨学生视角的“生命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方法被充分激发出来。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展现动物之间不离不弃的感人画面;有的学生则运用长在峭壁上的树木的图片、并配以把人化的描写来展现生命的顽强;还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故事。体现了学生努力释放个性、放飞童心,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作业的思想。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8

一、前置作业:实践探究的自主行为

我们平时所讲的作业不应当仅仅是课后作业, 作业还涉及前置学习的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当堂作业设计这两个部分。而前置作业设计比较偏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是基于学生的前置学习而设计的导学方案,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前置作业的设计应当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导航灯, 指引学生具体展开科学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索。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进化《第1课消失了的恐龙》时, 笔者考虑到学生好奇心强, 生活经验较为丰富, 对于恐龙这个话题他们并不陌生, 且兴趣十足。因此, 在授课之前, 布置了一个“寻找恐龙足迹”的前置性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余时间, 收集恐龙的相关资料, 可以是图片、视频、书籍与相关报道等, 并对材料进行汇总整理, 作出一份汇报材料, 总结材料可以辅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笔者发现, 学生们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无从下手, 因此, 笔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之前, 先进行小组讨论, 推选出“探险小组长”, 并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 做好任务分配, 使得每个人都有任务, 每个人都肯参与。

在这个前置探究活动中, 学生对新授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为新授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值得注意的是, 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中, 教师一定要结合新课的实际教学要求, 从可行性角度出发, 在学生能够自主实践、主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二、课堂作业:实践探究的当堂演练

课堂作业一般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刚刚学过或即将学习的知识而核心线索而设计, 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是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接近和探索, 作业的设计更应当符合这个基本要求, 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1课力在哪里》时, 笔者考虑到力对于小学生而言, 即熟悉又陌生, 在生活中他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力的存在, 但却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或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橡皮泥或者揉好的面粉、弹簧、海绵, 在课堂活动时, 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在这个课堂作业中, 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自己准备好的道具, 朝着不同的方向用力, 记录物体形状的变化。通过当堂的小组实践探究, 使得学生对于力这种抽象事物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使他们对“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从而化抽象为具体, 让科学奥秘变得一目了然。

笔者以为, 当堂实践的作业形式能够强化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实践动手平台。

三、课后作业:实践探究的升华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探究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方式, 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核心渠道。可见, 科学探究必然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始末, 应当时刻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展开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并让之成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能力。

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宇宙《第3课看星座》这课时,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星座与奥秘无穷的星空, 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利用古巴比伦、古雅典与罗巴关于星座的神话传说, 营造神秘气氛,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 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建立“我们的星座”图, 引导学生借助科学, 正确地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或星座, 以此为基础建立属于小组的星座图, 并依靠神话传说, 对本小组的星座图作出讲解。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有意识地将神话传说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神话渲染星座的神秘色彩, 激发学生探究与实践的好奇心, 以科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引导学生用科学技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去挖掘星座的内在美, 让孩子们在课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 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掌握观测星座的科学技巧。

科学设计作业的五个“度” 篇9

一、广度:作业量对所学内容的涵盖程度

作业包括对未授新课的预习性作业、己授新知的形成性作业、旧知拓展的巩固性作业。作业设计往往涵盖这三个方面,但每次的设计应有所侧重,特别是预习性作业,要把握好“度”。如教学小说《边城》,只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读过即可,不宜要求完成关于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等需要上网的作业。

二、密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业数量

形成性作业要多练,新知的掌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对常见的、易犯的知识错误应有第二次、第三次的作业设计,其密度相对较频。阶段性作业要精练,一般在一个单元结束或一册教材结束时设计,其密度相对较疏。

三、难度:作业的难易程度,即内容有明显的层次性

分层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这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把握好难度,要对学生学习水平能准确定位,让每个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一般地说,每次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每个学生都应完成,只要求新知识的达成;拓展性作业可以增加一点难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性作业难度可以大一点,设计时可以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激励学有潜力的学生去钻研和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一般应在课下布置。

四、梯度:作业题目设计的深度渐进性

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每一次作业设计要有深度渐进性,比方说,1、2、3题是模仿课堂例题的,4、5题是稍作一些变化的题,6、7题是适当拓展的题,作业要求递进加深。这样的设计便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今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二是指一个阶段的作业设计要有深度渐进性,比方说,第一次布置基本是模仿课堂例题的,第二次布置是作了一些变化的题,第三次布置时提高要求,是适当拓展的题、有创造性思维的题,这样的梯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提高。

五、跨度:作业内容的跨度和作业时间的跨度

高中生命科学作业设计 篇10

一、科学设计训练方案, 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是知识、实验与作业训练三者交融在一起, 起因相承, 汇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作业训练是从提取信息的角度使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内容. 知识与实验为作业训练提供信息营养, 而作业训练又深化了对知识与实验的认识. 因而作业训练的有效、高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作业训练要有计划. 优化作业训练的设计、组织、批改和评价, 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技术性工作. 以教研组为单位,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 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 深入研究制定符合化学课改精神、适合学生心智发展的作业训练具体的实施计划. 如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中, 不仅要研究设计教学案, 而且要研究设计下一周相应的课外作业训练计划. 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 作业训练没有计划、没有优化设计, 大量的训练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事倍功半”, 更消磨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热爱.

二、作业训练的内容要科学选编

为了减轻初三学生的作业负担, 布置作业时, 一定要侧重基础, 抓住重点, 有针对性, 杜绝题海战. 无论是测试、中考, 基础知识总是占有重要比例, 如果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偏难怪题, 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当然也就失去了作业自身的价值. 如, 在“酸碱指示剂”作业设计中, 我们布置了写写、读读、找找作业, 效果好: 写写: 写出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化学式: 常见的酸有: 胃酸中的盐酸 () , 汽水中的_________ ( ) 食醋中的 ( CH3COOH) , 稀硫酸中的_______ ( ) 常见的碱有: 石灰水中的_______ ( ) ,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_____ ( ) 2. 读读、想想: 酸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元素, 通常读作______ ; ________碱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根, 通常读作__________. 3. 找找: 从小组实验的试剂中找出酸、碱溶液, 并将他们分类摆放整齐.

三、作业训练要体现化学价值, 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 炙热的情感, 强烈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动力. 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 利用这个优势来展现学科独特的魅力, 让学生都来喜欢上这门学科, 可以尝试将作业设计成有趣味性的、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的,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 酸碱盐的知识是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设计“化学多米诺实验”、走迷宫等作业训练, 这类题目借助实验装置图、表格等, 直观, 生动有趣,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看到题目就马上积极的研究起来, 兴趣盎然, 解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肯动脑了, 作业训练的效果也就有了.

四、作业训练形式和内容要多样化

作业训练除书面作业外, 还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作业训练: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化学知识竞赛、社会调查, 如布置上网查找“吸烟的害处”的资料、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 阅读“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作业训练, 教材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自编家庭小实验. 学生通过思考、动手实验,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进而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性. 例如, 认识酸碱指示剂时, 我们就安排了实践作业.

五、作业训练的批改讲究质与量

加强对学生课内、课外作业训练的指导和评价, 是提高作业训练实效的必需途径. 前提是增加面批量, 增强作业批改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 并及时反馈和错题消化.

建议研究性的去批改作业, 切实了解学生训练中的错误的根源, 为课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讲评收集素材. 对于作业训练中出现有特别解题方法、个别性的错误、重复犯错等可以为其作点评. 写在学生作业训练旁边的简约点评, 可以是鼓励性质的、思路点拨、解题规范提醒、拓展要求等. 点评是极其个性化的作业批改方式, 对学生而言, 那是教师给他“开小灶”, 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有利于作业训练的后续行为,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作业训练达到效益的更大化.

作业训练也是教学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设计作业训练, 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有效提高作业训练的效果还与教师课堂的效能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优化教学过程各环节、提高教学活动效率, 科学设计与之匹配的作业训练, 真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优化;改革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巩固课堂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反馈教学的信息和效果。因此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数学作业的优化与改革。

一、作业布置要注重趣味性,开放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听课需要兴趣,做作业更是需要兴趣。因此我们的作业布置一定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注重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不至于厌倦数学作业。那么,如何才能保证作业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呢?首先,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所布置的作业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需要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这样荤素搭配,学生会觉得作业更丰富,不会那么单调枯燥。其次,我们要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不能将数学仅仅当做是数学,仅仅当做是一门考试的科目,还要使数学联系生活,使数学的范围和功能扩大,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学生学以致用,就会对数学作业产生兴趣。例如,在上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索,画出生活中的三视图,比如:画手电筒、画圆锥沿着轴截面切成两半等等。这样的作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也是乐于去做的,这种作业会比机械的做题、求解要有趣的多,但是也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

二、作业布置要注重典型性,以质取胜

高中不比小学和初中,有大量的时间做作业,高中一切时间都是宝贵的,是不容浪费的,因此题海战术不仅是学生畏惧的,也是我们教师感觉到无效、无奈的。因此我们要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注意避免题海战术,注重所布置的作业的典型性,一道题代表一类题,学会一道题就弄懂一类题,以质取胜。这就要求我们精选数学作业题,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试题,当然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课程自行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每次只留一两道就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而我们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和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当我在教学中布置作业时,是按我当天所传授的知识点来布置的,略有新旧知识的综合。尽量做到少重复。这样,让学生在数学上不失去兴趣。

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是以模块为单位设置课程的,每个模块要求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不尽相同。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模块基础会不同,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模块基础也会不同。根据这种情况,我在设计作业时精心做了准备。在讲每一个模块前,我都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对学习本模块知识储备不够的学生提前布置相关知识的作业,使其为后继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我在讲解三角函数定义之前,先让学生复习了初中的相关知识,為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过渡自然,提升了自信。这样便可以从学生擅长的模块人手,先易后难,各个击破,为数学教学整体提升创造了机会。比如,在讲解必修二之前,教师可以事先让立体感差的学生看一些模型,或动手做一些模型,甚至可以讓他们试着画出模型抽象成的几何体,培养其立体感。再如,教师在讲必修五的“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用十字相乘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使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这个过程告诉学生,机会总是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未雨绸缪。

四、作业反馈力求高效化

作业评价是作业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每次数学批改作业的时候,不只给出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还要注重发挥好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在解题中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像批改语文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极带感情色彩,以情服人,既包含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找一找”、“你这样做是不是更好?”“期待着你的进步”等等。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采取多种作业评价方式,机智艺术地处理学生的作业等级。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冲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冲得到了培养。

总之,总之,高中数学作业不但要照顾到高考的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教师评价学生,从中获取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途径,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数学的作业布置与设计,在“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人文化”等教育理念指导下,布置科学、合理的作业,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作业的高效设计 篇12

探究式作业与传统的作业相比有探究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特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接触相关的知识点。探究性作业下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很大的改变,学生不必死记硬背那么多结论性知识,而是更多富于生活信息,能引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需准确把握的三“度”

1.“多角度”。“多角度”就是要求设计作业时从不同方面进行,防止学生作业机械模仿,随便应付,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2.“法度”。“法度”即为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等。教师只有以此为准则,对此了然于心时,才能在设计作业时,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使学生在作业中能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完成作业,从而得到能力的培养。

3.“梯度”。作业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使作业内容让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三、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

1.实践活动性作业。如种植饲养。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这些课的内容并不是课堂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观察,通过种植和饲养从中更直接地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和神奇,使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收集资料性作业。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而且更新很快。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3.科学日记。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群爱幻想的孩子,脑子里总会冒出许多个为什么,许多好奇的事。可以鼓励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科学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对科学的幻想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教师从中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逐渐解释或解决这些问题。

4.科学小论文。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四、探究式作业的评价

1.及时评价。作业的批改应及时,作业的评价也应及时。学生的作业可以在课前几分钟或利用午自修时间进行检查,并将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科学学习评价中。及时的评价能让学生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刺激,引发学生产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动力。

2.激励性评价。激励性的语言,有利于被学生接受,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继续奋进的积极性。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尤其对于学习兴趣不强烈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鼓励。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

上一篇:模特的形体塑造下一篇: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